哈尔滨广哪里可以学习专业的广点

哈尔滨求学体验及五所高校报考指南哈尔滨求学体验及五所高校报考指南山东人民广播电台资讯百家号转载自百家号作者:有事说事的小王哈尔滨——“冰城”、“东方小巴黎”哈尔滨别称“东方莫斯科”,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会城市,国际音乐之都之一,远东地区最大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美食:哈尔滨红肠、猪肉炖粉条、大列巴、黏豆包、老鼎丰糕点、张飞扒肉、熏五香大马哈鱼、草帽饼、木瓜炖雪蛤景观:哈尔滨素来有着“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的美名,市内建筑中西合壁,1998年被国家旅游局评选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区内有圣索菲亚教堂、尼古拉教堂、俄罗斯木屋、歌特式楼宇、中央大街、哈尔滨极地馆、防洪纪念塔、文庙、极乐寺、萧红故居、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等文物古迹和东北林园、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原始森林等500余处人文自然景观。大家印象:哈尔滨,冬季,是她最漫长的季节,也是最迷人的季节,雪花悠然飘洒,大江冰封横卧;以冰为砖,以雪为墙,巧手的工匠,用它们筑成一个个梦幻的城堡;以雪为被,以冰为床,寒冬里的人们,在冰天雪地里摔摔打打,滑一次爬犁,打一场雪仗。这座城市,冰雪是她的名字,北国的冬天,被其演绎得分外浪漫精彩。哈尔滨素有“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的美名,中国古老文化和欧洲文明在这里交织碰撞。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大学,是教育部、国防科工局与黑龙江省全国重点建设大学 ,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与新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入选高校。“世界翻译教育联盟”、“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创始成员,“中俄大学联盟”、“上海合作组织大学(KHP)”主要成员、“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17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院所在高校之一。院系设置黑龙江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优势明显,共设有31个教学院部,拥有涵盖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艺11个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84个,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5个;2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1个学科群、12个一级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拥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重点专业2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省级精品课程50门,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6个,入选国家规划教材40部。重点学科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主要成员,设有研究生院,拥有研究生自主划线资格。哈工大拥有校本部、威海校区和深圳校区(筹),形成了“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其中校本部校园面积347.49公顷,建筑面积203.86万平方米 ;专任教师总数为3695人;下辖20个学院,开办87个本科专业。院系设置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形成了由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支撑学科构成的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涵盖了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10个一级学科排名位居全国前五位。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光学、电机与电器、物理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飞行器设计、环境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坐落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由原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前身黑龙江工学院)、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于1995年合并组建而成。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所属高校,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黑龙江省“双一流”)建设高校。院系设置哈尔滨理工大学设有20个学院,60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哲学和艺术学八大学科门类。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0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重点学科东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农、工、理、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共建大学、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入选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院系设置学校设有17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现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农业部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群,10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2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学校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之一,现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1个本科专业。重点学科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畜牧学ESI全球前1%学科: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国家重点学科(3个):农业机械化工程、基础兽医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3个):蔬菜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临床兽医学。农业部重点学科(2个):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省级重点学科群(2个):新型农业装备制造产业、绿色食品生产与加工。省级一级重点学科(10个):作物学,畜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园艺学、生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东北林业大学工程为特色,农、理、工、经、管、文、法、医、艺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成员高校,入选“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林业局、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高校,设有研究生院。学校地处中国最大国有林区的中心——哈尔滨市,截至2014年3月,校园占地136公顷,并拥有帽儿山实验林场(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凉水实验林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总面积达3.3万公顷,各类在校学生4万多人。院系设置学校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以林业工程为特色,农、理、工、经、管、文、法、医、艺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现设有研究生院、17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有63个本科专业,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种类32个领域的专业学位硕士点。拥有林学、林业工程两个一流学科,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2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培育)学科、1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7个黑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4个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重点学科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山东人民广播电台资讯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权威资讯,麻辣点评!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想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英语 主要想提升口语和听力 哈尔滨哪家英语学校比较专业 外教都有教学资质的_百度知道
想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英语 主要想提升口语和听力 哈尔滨哪家英语学校比较专业 外教都有教学资质的
最好是上课时间宽松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其实口语和听力 主要就是跟外国人多说话 纳斯达克
多说点就好了
采纳率:38%
学习英语方法很关键的!1.坚持不懈,从不间断。每天至少看 15-20 分钟的英语,早晨和晚上是学英语的最好时间。 2.方法要灵活多样。一种方式学厌了,可以变换其他的方式,以便学而不厌。
3.熟记常用语,确保准确无误。把常用的交际用语背熟,熟能生巧。 4.多方位多角度来学英语。经常读报、听广播、看外语电影、听外语讲座、读课本和别人交谈等方式来练习英语。 5.敢于开口说英语,不要怕说错。只要敢说,就一定能学好。 6.要创设情景,加强交际训练。语言的运用离不开场景的强化训练,只有交际,才能学好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学习英语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哈尔滨工程大学专业介绍
哈尔滨工程大学专业介绍
船舶工程学院
   船舶工程学院设“船舶与海洋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4个本科专业,具有“流体力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工程力学”5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流体力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工程力学”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该院是我校“哈军工”时期创办的骨干系,创建于1953年,195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2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989年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我国船舶工业和海洋开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该院学习环境优越,师资力量和科研实力雄厚,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2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5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26人。近年来,该院教师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40余部,有62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该院的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学科点是国际船模拖曳水池会议(ITTC)成员单位,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学科点先后有4名教授任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会议(ISSC)的技术委员会委员。该院与加拿大诺瓦斯克蒂亚大学、德国汉堡大学造船学院、日本长崎综合技术大学、大阪府立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造船学院和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造船学院有着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当前该院有两个学科已入围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行列,整体实力得到很大加强。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培养船舶与海洋结构物总体设计、制造、管理和科学研究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涉及面广,除数学、力学外,主要还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机械制造学、焊接技术及管理工程等学科。
   开设的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静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阻力与推进、船体制造工艺、船舶设计与海洋工程结构物设计原理、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强度与结构设计、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等。
   本专业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已为我国船舶工业培养本科生4700余人;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近700人。本专业是国际船舶流体力学界最高学术组织ITTC和国际船舶结构力学界最高学术组织ISSC的成员单位,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实验设备和测试手段。主要大型实验室有:船模试验水池、水平循环水槽实验室、结构平台实验室、船舶振动与噪声实验室和船舶CAD实验室。
   在我校成为国家“211工程”首批入围学校后,经教育部、国家计委和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审定,确定了本专业的发展总体规划。“九五”期间本专业在已有的基础上相继建成船舶CAD/CAM实验室、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总体设计研究室、船舶与海洋工程智能化设计研究室、船舶舾装及建筑美学研究室等。本专业将为有志于我国船舶事业、海洋开发事业的青年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和科学研究的环境和设施。
   本专业的一些分支学科的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历年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表明,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到与船舶和海洋工程有关的公司及国家各部委机关,以及沿海沿江各大船舶设计院、研究所和造船骨干企业工作;部分取得留学资格,被选送到美国、加拿大、英国、挪威、德国、日本等国留学深造。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 培养具备港口工程、航道工程、海岸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知识,能在交通、水利、海岸开发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港口工程、航道工程和海岸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制图、测量、运算、实验、综合分析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毕业生掌握工程力学、海岸动力学和建筑结构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港口工程、航道工程和海岸工程的设计方法,具有从事工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开设的主要课程:土力学、水利学、工程力学、海洋工程结构、钢筋混凝土、河流动力学、海岸动力学、港口工程学、海岸工程学、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等。
   随着世界贸易、地区贸易的发展,成本相对低廉的航运业规模不断扩大,对港口、航道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从而为港口航道建设、管理以及海岸工程等方面的人才开辟了广阔的就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是国家水利部、交通部、海洋局及国内各大石油公司所属企事业单位。
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6个本科专业。具有“固体力学”、“结构工程”、“工程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飞行器设计”、“热能工程”、“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工程热物理”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固体力学”、“工程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3个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该院现有教师8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10人,教授22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14人,近年来共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它基金项目20余项,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其中60余篇论文在国际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
  土木工程专业 培养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机场工程等方面从事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和技术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岩土力学、流体力学、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土木工程施工预算、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土木工程测量、建筑AutoCAD、PKPM结构CAD、结构抗震设计、桥梁结构和道路勘测设计等。
   本专业实力雄厚,拥有固体力学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结构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研究方向为弹性波及其在地震工程与抗暴工程的应用、弹塑性断裂力学及弹性大变形、变分法、结构优化设计和结构可靠性理论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结构仿真系统等。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为中国建筑工业总公司、沿海开放城市的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建筑设计研究院、大专院校、城市建设部门、房地产开发公司等。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培养具备室内环境设备系统及建筑公共设施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设计研究院、建筑工程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及相关的科研、生产、教学等单位从事设计、研究开发、教学、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以工业、民用建筑为主要对象,研究供热通风和空调工程技术,主要学习建筑物理环境和环境控制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建筑环境设备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基础训练。
   开设的主要课程:传热学、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自控原理、机械原理、电工与电子技术、建筑环境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流体管网输配、管通空调、供热工程、制冷技术、施工原理与组织等。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工业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控制与管理越来越重视。同时,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对从事与建筑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正是为适应这一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本专业师资力量较强,学术研究水平较高,具有热能工程和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5人,高级工程师1人,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 培养具备城市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工业给水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科研单位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学和研究开发工作的给水排水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给水排水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计算机技术及绘图、污染物监测和分析、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水科学和环境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基本能力。
   开设的主要课程:普通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水力学、电工学、建筑给排水、给水处理、污水处理、高层建筑给水排水、给水管网、排水管网、水泵与泵站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城市建设、工矿企业都需要大量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高级技术人才,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发展及人才培养和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工程力学专业 培养具有力学基础理论知识、数值计算和实验技能,能够在多种工程实际(如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航天、船舶、水利、化工等)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计算及力学教学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分析力学、结构力学、力学中的数学方法、振动基础、结构振动、非线性振动、随机振动、结构软件及工程应用、实验力学、动态测试方法等。
   本专业具有一般力学及力学基础和工程力学两个方向,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本专业及其他专业选修课程。
   通过本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生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系统的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固体力学、一般力学、工程力学及流体力学等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的理论分析、数值计算与现代科学实验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本专业实力雄厚,拥有固体力学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结构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在弹性波散射和动应力集中、弹塑性断裂力学及弹性大变形领域的研究中,得到了国内外著名力学专家的高度评价和认可。此外,在变分法、结构优化和结构可靠性的研究上也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本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去向是建筑设计院所、中国建筑工业总公司、沿海开放地区及内地大中城市的建筑施工企业、城建部门和房地产开发公司。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培养具备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及飞行器总体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飞行器总体设计、结构设计与研究、结构强度分析与实验和通用机械设计及制造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振动理论、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飞行器动力学、飞行力学、自动控制理论、飞行器总体设计、空间制导控制、传热学、热防护等。
   本专业是在我校原航天工程系导弹结构设计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1978年正式招生以来,毕业生中的许多人已成为航天及导弹方面的总设计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为我国航空航天及国防事业做出了贡献。随着我国国防工业发展的需要,本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到国防工业企事业单位、研究所、设计院、高校等部门,从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方面的研究、设计和管理等工作。
动力与核能工程学院
   动力与核能工程学院前身为船舶动力工程系,是在“哈军工”时期创建的船舶动力装置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骨干系之一,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与建设,现已成为我国舰船动力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现有“热能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交通运输”、“轮机工程”4个本科专业。具有“轮机工程”、“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核能科学与工程”、“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环境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10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轮机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核能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该院师资力量强,现有教师近百人,教授3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1人),副教授25人。许多教授在我国动力工程界享有较高声誉。该院已为国家培养3700余名优秀的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该院科研实力雄厚,成果显著。多年来,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130余项,有85项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九五”期间承担总经费4500万元的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十五”期间承担2亿元的各类科研与建设任务。这些科学研究与基础建设工作,进一步促进了该院的条件建设和教学工作。
   在国家“211工程”建设中,该院相继建成动力装置综合监控、特种动力(包括闭式循环柴油机、小型核动力和热电能量直接转换)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仿真、自动控制、声学及电磁理论等各种高新技术在动力设备上的应用,使得各种船用动力的应用均在朝着热、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同时,各种新型动力的出现,又在不断拓宽学院各专业的研究领域。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培养具备热能工程、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和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等)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测试技术等。
   本专业设有内燃机、燃气轮机、流体机械、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五个培养方向。学生通过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实验设施齐全。具有一支由教授、副教授、讲师等构成的年龄结构和学历层次合理的师资队伍,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7名。本专业具有雄厚的科学研究实力,先后50余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开放的实验室为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科学研究能力、动手能力提供了保障。
   随着我国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断地扩大。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为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造船厂等与“热能与动力工程”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和海军有关部门。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 培养具备工程热物理、核能工程、核动力装置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核能动力工程、核电技术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工程热物理基础理论、反应堆工程、核动力设备、核动力装置、核动力汽轮机、汽轮机及凝汽设备等。
   本专业设有核动力装置、核动力装置测试与控制两个培养方向,课程设置体现了以培养船用核动力设计和研究人才为主,兼顾核电站和常规电站运行人员的培养方针。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核电站、船用核动力和核供热以及常规火力发电供热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建造、运行与管理等工作。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有北京的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海军论证中心、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武汉719所和105所、青岛海军潜艇基地、成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深圳大亚湾核电站、杭州秦山核电站、连云港核电站以及广东、长春和华东等地的电力设计院。
   我校是国内高校中设置该专业最早的院校之一。核动力是目前人类面对的高科技最密集、最庞杂的大型工程,发展历史短、潜力大。
  交通运输专业 培养具备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等方面的知识,能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从事组织、指挥、决策、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机械原理及零件、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电器、汽车检测及故障诊断技术、汽车运用技术、汽车制造工艺学、运筹学、工程优化设计基础、管理工程学、汽车运输企业管理、交通运输环境工程学、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等。
   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具有从事汽车运输管理、技术保障和设备维修的能力;具有交通运输企业经济运作、项目评估和管理的能力;具有专用运输车辆设计的初步能力;具有汽车技术使用的合格技能(熟练地驾驶汽车)。学生毕业后可在汽车制造和运输企业、管理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也可在学校、研究所等从事有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轮机工程专业 培养具备机械原理和轮机系统等方面知识,能在船舶建造、船舶动力装置设计和海洋运输等领域从事船舶动力装置设计、轮机操纵、维修和船舶监造等工作,并基本具备同类船舶二管轮任职资格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计算机语言及程序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船舶动力机械、船舶辅机、轮机自动化、船舶电气设备、船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船舶管理、船舶维修技术、轮机专业英语等。
   学生通过学习轮机工程及船舶设计的相关基础理论,以及船舶电器、船舶控制等一些实用技术,具有进行船舶动力装置及系统设计、运行管理、相关技术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实验设施齐全。具有一支由教授、副教授、讲师等构成的年龄结构和学历层次合理的师资队伍,其中有多名博士生指导教师。本专业具有雄厚的科学研究实力,先后多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可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并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开放的实验室为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了保障。
   随着我国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轮机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断地扩大。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为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造船厂、船舶主机厂及其它与轮机工程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和海军有关部门。
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学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953年“哈军工”时期,它是在“哈军工”时期的“海道测量”和“船电”两个专业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自动化学院是我校教学和科研的支柱骨干单位之一,设有“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生物医学工程”、“飞行技术”6个本科专业,拥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精密仪器及机械”、“生物医学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系统工程”、“电机与电器”、“测试测量技术与仪器”12个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精密仪器及机械”、“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6个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1年“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在国家“十五”“211工程”部门预审和立项中,“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两学科被列为重点建设学科,投资建设经费达2300万元,目标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学院现有教师142人,教授和研究员3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2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43人,有40%的教师曾赴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瑞典、日本、韩国等国家及香港地区学习、进修或合作研究。
   该学院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科研特色。近年来,获国家级科技奖12项,省部级奖70多项。其中舰船减摇控制技术、微机组合导航技术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该学院教师在国内外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千篇,其中国际学术刊物及国家级学术刊物5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00余部。
   该学院已为国家培养本科生4000余人,研究生680余人,其中大部分已成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等方面的骨干。目前在该学院就读的本科生有1860人,硕士研究生620人,博士研究生150人,博士后研究人员19人。
   该学院的学生除可获得学校奖学金及“特困生资助金”外,学院还设立了多种鼓励学生学习的奖励基金。学生学习风气浓厚,每年有约40%的学生保送或考取硕士研究生。近年来,学院已有20余名本科生被派往日本学习。从2004年开始每年将选派硕士研究生直接到日本攻读博士学位。近年来,学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6%以上。
  自动化专业 培养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掌握本专业领域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及应用等;较好地掌握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及自动化仪表、电力电子技术及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开设的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系统、人工智能导论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自动化领域(包括工业和非工业领域)的系统分析、研究、设计、建造运行及管理工作。毕业生就业主要去向是航海、造船、航空、航天及各种含自动化、计算机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和生产单位,就业面极宽。每年毕业生中大多数到北京、上海、大连、青岛、广州、深圳、武汉、成都等地的研究所、学校、外资及合资企业和政府机关工作。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培养具备精密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的仪器与系统的设计、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精密仪器及机械的基础理论、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测量与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习有关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毕业生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具备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现代测控技术的实验研究能力;具有测控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
   开设的主要课程: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理论、数字信号处理、精密测控与系统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测控技术与仪器和导航、制导与控制领域的研究、设计、建造、运行与管理工作。主要到航空、航天、航海及其它测控部门的研究设计和生产单位。就业的主要城市是:北京、上海、武汉、青岛、大连、成都、深圳、广州、哈尔滨、沈阳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电气工程技术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掌握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开设的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单片机等)、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电机学、电力拖动与控制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有关科研院所、电力部门、高等院校及工厂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面的工作。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目标及环境的探测、识别、跟踪、定位、制导与控制以及机电控制和传感检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有关科研单位、高校、生产企业和管理部门从事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实验测试和科技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主要学习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制导与控制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机电控制技术和系统分析与综合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实验测试以及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系统分析与综合、工程设计与计算、计算机应用与开发、检测与实验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掌握机械学、电子学和控制科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武器探测、制导与控制原理、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和产品研制技术,具有利用计算机和仪器设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了解武器探测、制导与控制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熟悉国家有关技术经济和国防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开设的主要课程:机电系统设计、现代控制理论、制导与控制原理及系统、传感与检测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GPS与抗干扰技术、制导与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探测与识别技术、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等。
   毕业生可在航天、航空、航海领域国家各军事部门及各种含相关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和生产单位,从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及相关技术方面的分析、研究和设计工作。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培养具备电子学、计算机信息学、医学仪器和生命科学等方面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能从事生物医学、医疗仪器、生物信息检测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人体信息检测、医学影像处理、生物工程物理学、人体生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较好的科学试验和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培养具有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的基本技能,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开设的主要课程:电路原理、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信号与线性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医学影像、医学传感器、生物信息检测与仪器、生物化学及工程生理学等。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毕业生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较高水平的外语应用能力;较宽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电子学、计算机信息学、医学仪器和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工程学相结合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它是应用物理学、化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近年出现的新技术,用工程的方法研究和解决生物和医学领域提出的各种新课题的学科,具有极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我国二十一世纪优先发展、重点支持的学科之一。学生毕业后可在有关科研和生产部门从事生物医学、医疗仪器、生物信息检测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也可以从事计算机信息行业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
  飞行技术专业 培养具备空气动力学、飞行原理、飞行性能与操纵等方面知识,能在民用航空公司从事民航航线飞行驾驶,并且符合国际民航航线运输机驾驶员执照标准和营运管理的高级飞行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飞行性能和控制原理、现代运输飞机构造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识别和运用各种航图、运输机通信和空中领航的基本训练,具有民航航线飞行方面的基本能力。
   通过本专业学习,毕业生应掌握飞行性能和操作原理、航空发动机、飞机维修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现代飞行驾驶的基本技能术,具有民航航线飞行和空中领航的初步能力;熟悉航空管制和飞行安全的有关法律法规,了解飞行技术的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能力,具备书面表达、口头交流及组织管理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开设的主要课程:飞行原理、飞机构造、航空发动机、机载电子设备、飞机自动飞行、空中领航、航空气象、系统维修、飞行安全、机组资源管理、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陆空对话、航空体育等。主要实践环节:军事训练、工程认识、工程训练、飞机系统及部件维修实践、地面预习练习、飞行训练等。
   我国的民用航空市场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十年经济的大发展必然带动我国通用航空规模的发展,特别是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和西部大开发,为通航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航空事业的发展对飞行员数量的需求,特别是对直升机飞行员数量的需求将迅速增长,本专业正是为适应这种社会需求而设立的。
   学生毕业后可在交通、公安和林业等部门从事搜索、救援、缉毒、反恐、消防等工作。
水声工程学院
   水声工程是指以声波作为信息载体,实现水下探测、定位、导航、识别、通信等技术目标的工程学科。它是集物理学、电子技术、信息工程、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在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声波是海洋中唯一能远距离传输信息的有效载体,因此水声技术作为海洋开发的主导技术之一,在21世纪海洋的世纪中,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该院是我国最早从事水声工程教学与科研的单位,是我国水声工程教学与科研中心,拥有全国唯一的水声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是全国第一批博士点,国家级“水声技术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第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该院设有“电子信息工程(水声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2个本科专业,具有“水声工程”、“声学”、“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环境工程”、“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7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水声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3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该院拥有结构完整,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拥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士莪教授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水声学专家杨德森教授是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声学学会常务理事,水声学专家李琪教授是中国声学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声学学会理事长。一大批中青年专家也已脱颖而出,现有教授24人,副教授24人。
   该院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水声工程教学与科研设施,国家级“水声技术重点实验室”拥有亚洲唯一的重力式低噪声水洞和与国际同步的DSP应用开放实验室,该院以其雄厚的技术实力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级科研项目,科研工作硕果累累,93年以来,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四项以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近百项。科研经费逐年增长,2004年科研经费超过3000万元。
   该院拥有优良的教学传统,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本科生毕业设计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毕业论文题目每人一题已坚持二十多年。连续三年一次性就业率100%,考研率连续多年超过40%。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向为科研院所、高校、部队、企业、技术管理等部门。
  电子信息工程(水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以及海洋声信息特性的基础知识,能从事水声电子设备及通用型电子设备的研究、设计,以及信息产生、传输、采集和处理方法的理论研究及其工程化应用研究和海洋声信息特性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是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在海洋声信息处理方面具有特色。学生主要学习电子线路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及其设计、分析和测试方法,运用计算机进行电子系统的工程设计、仿真及应用软件的开发,新型水声电子设备和系统的设计理论,海洋声信息特性及传感器技术等。学生得到充分的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训练。毕业生能较系统地掌握电子和信息工程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
   开设的主要课程:高低频电子线路、脉冲与数字电路、电路实验与课程设计、信号与系统、随机信号分析、统计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通讯原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DSP器件原理与应用、电子线路CAD、声与振动基础、工程水声学、水下声信道、声呐系统、传感器技术、声学测量等。
   本专业的相关学科:电子工程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声学、传感器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较宽口径专业,在海洋声信息处理方面具有特色。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海洋声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并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开设的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原理、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基础、DSP器件原理与应用、电子线路CAD、声与振动基础、工程水声学、水下声信道、声纳系统、传感器技术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当代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科技领域之一,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又是推动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重要手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本科专业,具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系统结构”3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该院有一支实力雄厚,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学科研队伍。教师总人数100余人,教授1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人),副教授30余人。学院很多骨干教师被派往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俄罗斯以及日本等国进修学习,不少教师在国内的学术组织中任职,享有较高的声誉。
   多年来,该院已为国家培养3000余名本科生,500余名研究生,他们活跃在国防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以其优良的综合素质得到各用人单位的好评。该院现有在校本科学生1200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近600余人。
   该院历年来一直承担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指令性项目、省部级攻关项目以及众多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项目。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国防科学技术重大成果奖4项,全国科学大会奖4项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30余项。近5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40余部。
   该院重视教育研究和学风建设,先后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多项。我校学生的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全省前茅。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研究、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为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该院建有设施完善的硬件和软件实验室,教学计划中安排了一系列的硬件实验和编程上机实验,并把网络和系统集成作为该专业的培养特色。
   开设的主要课程:离散数学、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接口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编译原理、面向对象的概念与技术、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工程等。
   通过四年的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和与计算机有关的政策法规;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本专业学生的社会需求量旺盛。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部门、教学单位、企业、技术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等工作。
  软件工程专业  培养掌握从事软件工程项目的分析、设计、开发和项目工程管理等工作,掌握计算机及网络应用系统的基础理论,熟练掌握计算机编程技术,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能从事软件开发、维护和管理,以及从事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和掌握软件设计、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掌握先进的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和软件工程管理方法,使之具有较高的软件设计、开发与管理能力。使学生既懂系统,又会应用;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既可以承担实际系统开发,又可以进行科学研究。
   开设的主要课程:离散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LINUX操作系统、数据库、计算机硬件基础、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软件成熟度模型、软件工程、面向对象与UML、软件项目组织与管理、软件设计与案例分析、编译原理、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体系结构等。
   通过四年学习,本专业学生能熟练掌握多种常用的软件设计开发工具,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进一步发展的能力,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全面的软件系统知识和必要的硬件系统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应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在信息产业部门从事软件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发、项目管理和系统管理维护的能力。
   鉴于研究软件工程、掌握软件工程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软件工程专业具有巨大的社会需求,本专业的毕业生可在高新技术企业、大型软件研发中心、高等院校和政府有关部门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组织与管理工作。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是我校第一批成立的二级学院之一,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4个本科专业,具有“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6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学”、“机械电子工程”3个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机电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梯队结构合理。现有教师130余人,教授3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2人),副教授49人。
   机电工程学院多年来一直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多项重点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百余项。
   机电工程学院具有配套的实验设备和先进的测试手段,其中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是国家CAD培训网络的培训基地。在国家“211工程”建设中,有两个学科方向得到了国家重点建设的支持。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培养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和机电控制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机电控制的基本知识,学习生产设备设计、现代加工技术(CAD、CAPP、CAM、CAQ等)和机械制造工艺等生产工程方面的知识。
   开设的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计算机应用、电工、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先进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优化设计、机械制造工艺、测试技术、数控机床等。
   通过四年的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具备机械或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机械制造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机械制造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计算机辅助系统(CAD、CAM、CAPP、CAQ等)的开发与应用以及机械行业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本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包含“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机械设计及制造”和“机械电子工程”三个研究方向,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口径宽,适应性强,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大,就业面广。
  材料物理专业 培养从事材料科学方面的理论研究、材料设计、材料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是集物理学、材料学、物理化学、冶金学及计算机科学为一体,利用电子理论、分子动力学和化学键理论,从事材料理论研究和设计的综合性学科,主要学科方向包括材料的断裂与腐蚀、材料的相变、生物医学材料、纳米材料、电子材料、功能材料等。学生主要学习有关材料制备、结构表征、性能分析以及开发应用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开设的主要课程:固体物理、理论力学、材料物理、物理化学、材料化学、材料设计学、X射线与电子衍射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通过理论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具备宽厚的材料科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材料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未来迅速发展的材料科学领域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到科研院所、高校、部队研究机构、三资企业及其它技术管理部门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培养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材料设计、试验、研究和材料开发、应用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的主要学科方向包括金属材料及强化、复合材料、材料疲劳与断裂、材料腐蚀与防护、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等。主要学习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掌握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生产工艺、环境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研究钢铁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材料及其它有关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本规律。
   开设的主要课程:固体化学、材料化学、材料物理、晶体学、材料表面与界面、材料近代研究方法、材料学基础、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应用等。
   通过理论学习和各种实践环节的训练,本专业毕业生掌握晶体学、相变理论、晶体缺陷与强度、表面与界面、材料设计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的基本知识以及材料研究方法、性能检测及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材料加工和改性过程的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并具有新材料和新技术开发的初步能力。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教学条件优良,实验设备齐全。培养的学生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科研能力强,在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工业设计专业 培养从事工业产品(主要指机械、仪器仪表和轻工产品)造型设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工业设计是科学技术、艺术、社会科学融于一体的交叉边缘学科。工业设计以产品设计为中心,对产品的功能、材料、结构、工艺、色彩、外部造型等进行分析,并对市场、广告宣传、销售方式、售后服务、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技术、艺术、社会和经济的综合处理。它要解决的是人—产品—环境的有机协调和统一。工业设计的思想和产品直接参与并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业设计还兼容环境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既要学习广告设计、装潢设计和室内设计等课程,还结合行业特点,研究船舶上层建筑的美学设计、船舶舱室设计、船舶舾装设计等。
   开设的主要课程:素描、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设计表现技法、色彩构成、写生、工程制图、建筑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及零件设计、设计概论、表面装饰工艺、产品设计、计算机辅助造型设计、人机工程学、船舶美学设计、舾装设计、室内设计、装潢广告设计、商业店面设计等。
   工业设计专业面广,学生适应能力强。学生毕业后能胜任产品研制与开发工作,也能进行环境设计、装潢广告设计,还可从事船舶美学和舾装设计工作,可到学校、企业、公司和科研等单位工作。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设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对抗技术”、“微电子学”4个本科专业,具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光学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4个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电子与信息工程”、“仪器仪表工程”、“光学工程”3个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2个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该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128人,其中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博士生导师14人,教授22人,副教授30人,讲师和实验师31人。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700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561人。
   该院96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八个国家级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建设单位之一。基地建有一次可容纳400人以上电子类技术基础课的电工电子实验环境,学生可在开放的电子创新设计实验室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学院设有信号处理与理解实验室、通信技术实验室、光纤实验室、电子工程实验室、应用电子技术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为学生的专业课实验、毕业设计及研究生做论文及教师开展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该院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出版专著、教材50余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26项。
   该院派出20余名教师到美国、加拿大、比利时、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合作研究或进修学习,有10余名教师在中国、美国、比利时、日本、加拿大等国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宣读论文。该院还邀请了瑞士、日本、比利时、德国等国的专家教授来院讲学,内容涉及到非线性理论、计算机图学、数字信号处理、通信技术及实验技术等。
   该院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大赛、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及全国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先后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省级一等奖12项、二、三等奖11项,获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二、三等奖各1人次,获全国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赛国家二等奖1项,获黑龙江省大学生电子大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该院已培养本科毕业生近4000名,研究生410余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8%以上。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是一个电子与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主要学习电子电路理论与技术、电磁场与微波理论与技术、信号理论与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信息系统等较宽领域的知识。具备用系统的观点综合分析和处理技术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的基本能力。
   开设的主要课程: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电子线路(低频、高频)、数字电路与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磁场理论、微波技术与天线、软件技术等。
   通过四年的学习,本专业的毕业生能够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具有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工作范围的能力;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有对电子电路分析和初步设计、制作和调试的能力;掌握信息获取、处理、传输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仿真的基本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技能,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信息处理和电子自动化设计的能力;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备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本专业由于理论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占绝大部分比重,学生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后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电子与信息技术基础,业务范围广阔,因而本专业的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大,就业面广。
  通信工程专业 培养具备现代通信系统和通信网、信息传输和处理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现代通信设备的设计、制造与调试方法,能对现代通信系统、通信网及信息传输和处理系统进行科学研究、设计制造、运行分析以及对通信领域的新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利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工程电磁学、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逻辑分析、微机原理与应用、软件基础、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程控交换技术、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数字通信与计算机通信网、光纤通信技术等。
   通过四年的学习,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电路分析、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及通信系统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分析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深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地应用高级语言编制程序,进行计算机操作和微处理器系统开发的能力;掌握典型现代通信系统和设备的组成、工作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对通信新技术、新设备进行研究、设计及开发的初步能力。
   通信技术是当今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科技领域之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对通信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大。
   本专业的学生知识面宽、适应性强,毕业后可到与通信技术有关的许多部门,从事现代通信系统、通信网、信息传输与处理系统和现代通信设备等方面的研究开发、运行管理、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工作,还可以到大专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信息对抗技术专业 培养具备进攻与防御信息系统及其决策支持系统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利用卫星、雷达、导航、通信与电子对抗等领域的最新技术,从事在信息战环境下各种信息对抗系统的分析、研究和设计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电子工程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信息传输与处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学习包括计算机网络、雷达、通信、导弹制导、光电技术在内的各种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与对抗技术,使学生受到电子工程系统研究设计和计算机系统开发应用等方面基础能力的训练。
   开设的主要课程: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应用、软件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与通讯、信息传输与差错控制技术、信息对抗技术、制导对抗技术、光电对抗技术、信息与网络安全技术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无论是在国民经济建设领域,还是在国防建设领域,各种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问题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在现代战争条件下,信息战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从而为本专业毕业生开辟了广阔的就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既可以到国防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部队从事信息战武器系统研究和设计工作,也可以到国家有关部门从事信息管理及安全防护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还可以继续攻读该院相应专业的硕士学位。
  微电子学专业 培养微电子学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微电子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工程技术、生产管理与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微电子学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学习相关的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与光电子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外语基础,掌握各种集成电路系统、半导体器件及系统的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本领。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集成电路与系统以及其它新兴半导体器件的设计方法和制造工艺,熟悉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掌握大规模集成电路及新型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制造及测试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电路分析、工艺分析、器件性能分析和版图设计等基本能力。能在微电子、通信、信息产业(IT)等行业,从事开发设计、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
   开设的主要课程: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通信原理、半导体器件原理、集成电路工艺原理、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原理、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原理等。
   当今世界经济已从工业化进入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微电子技术是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已成为当前新经济时代的基础产业,所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主要到微电子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与行政管理等工作。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是哈尔滨工程大学首批成立的二级学院之一,具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产业经济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金融学”、“工商管理(MBA)”6个硕士学位授予权,现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金融学”、“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电子商务”6个本科专业。
   该院拥有现代化的计算机房、专业实验室、MBA专用教室和图书资料情报中心。该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和研究员2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24人、讲师19人,绝大多数教师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学院各学科成果丰硕,近几年来,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0余项,出版著作和教材6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
   该院现有在校生1600余人,其中硕士和博士研究生600余人。该院学习环境优越、教学手段先进,注重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出的人才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并具有广泛的适应能力,各专业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
  经济学专业 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和企业中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高等数学、计算机语言、运筹学、市场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管理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金融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
   通过四年本专业的学习,学生可系统掌握经济基本理论和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具备运用数量经济方法和现代管理理论进行社会调查、经济分析、规划设计和操作运用的能力,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加入WTO以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对经济学专业的人才需求急剧上升,学生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政府部门、经济管理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管理等工作。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培养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跨国公司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特色是毕业生既具备经济管理能力,同时又掌握工程技术知识,熟知国际经贸规则,并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是符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外语、计算机语言、宏微观经济学、世界经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商法、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技术贸易、服务贸易等。
   经过四年学习,本专业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改革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到国内外著名跨国公司、外贸企业、各大型商业银行、政府机构、高等院校从事贸易业务、管理、教学、研究等工作,还有部分同学在国内外院校进一步学习深造。
  金融学专业(文、理兼招) 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金融学基本理论和现代化金融业经营管理方法,以及有关银行、投资、证券、保险、信托、结算等方面的业务知识,熟悉国内外金融政策和法规,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它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或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货币银行学、金融学、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证券投资学、票据学、保险学、人寿与财产保险、中央银行学、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金融工程学、财务管理、金融会计、金融法学等。
   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学生毕业后能够在银行从事信贷服务及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银行风险管理、投资理财服务及管理等工作;能够在投资银行及证券业从事证券交易及投资服务和管理,为企业提供证券融资、上市等服务;能够在保险公司从事人寿与财产保险、保险服务、保险营销及市场规划、保险管理等工作;能够在企业从事财务管理及其它管理工作;能够从事金融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企业需要的金融服务的范围和规模会越来越大,中国加入WTO后将使社会对金融学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大。金融学是国家确定的加入WTO后需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
  工商管理专业 培养掌握经济管理理论,熟悉工商企业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掌握经济、管理及工程等多方面的复合知识体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实践技能、有效的沟通与协调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高等数学、计算机语言、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运筹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经济法、技术经济学、组织行为学、战略管理、财务管理、运营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管理、电子商务、企业管理咨询、管理沟通、技术创新管理、物流管理和质量管理等。
   工商管理专业属于一级学科,具有宽口径的特点。因此,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广,社会需求旺盛,择业机会多。适合到各类企业、各级政府机关、金融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管理、经营、策划、咨询、教学和科研等工作。有志深造的学生可以继续攻读管理类和经济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习成绩优秀者可推荐免试攻读。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文) 培养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具有相关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够在政府部门、国防事业部门、市政管理部门、文化、教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学、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教育管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财政与金融、公共关系学、经济法、组织行为学、会计学、工业经济、应用统计学、技术经济学等。
   经过四年学习,本专业学生较系统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应用计算机和定量分析能力,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政策,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公共事业管理实际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各级政府部门和各类事业单位就业,从事相关的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
  电子商务专业 培养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具备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现代管理理论、网络营销等知识,掌握信息技术、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能够熟练应用电子商务技术、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方法,能够在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机构中从事电子商务系统和其它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工作的管理与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外语、计算机原理、电子通讯与网络技术、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与应用、Java语言与网络建设、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运筹学、管理学、经济学、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等。
   经过四年的学习,本专业学生系统地掌握了电子商务、计算机、信息处理、网络营销、现代管理方法、国际贸易等学科的基础理论;能够熟练应用电子商务技术、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方法;同时具备良好的外语基础知识、法律知识和文化知识,拥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机构中从事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管理和评价工作。
   为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国家已经制定了《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标准》和《电子商务师职业统一鉴定试点技术方案》,同时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服务方向非常广泛,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前景更加广阔。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到国内外知名跨国公司、外贸企业、电信部门、银行机构、海关、政府机构等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系统开发和管理工作。
   化工学院设“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化学”和“环境工程”3个本科专业,有“应用化学”、“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环境工程”4个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可招收“材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设有“化工新技术研究所”、“化学与新材料研究所”、“环境科学研究所”、“新能源研究所”和“大学化学实验中心”。
   化工学院现有教职工5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1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6人。该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委等部委、省市自然科学基金、省市科技攻关等多项科研任务,有1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
   该院在化工新技术、电化学工程与技术、新型化学电源、新型物理电源、精细化学品及其应用、新型非金属材料、纳米功能材料、腐蚀与防护技术、高分子材料、纳米粉末及纳米晶须的合成与应用、新型磁性材料、特种复合材料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化工学院与十余个企业、研究所签订了就业协议,毕业生去向非常好,很多研究所、大学、大型企业(集团)每年都在该院招收毕业生,近几年,该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2002年该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为100%。
   近年来,化工学院正以高速前进的步伐进行创新性工作,欢迎有志于从事化工及环境工程领域工作的学子报考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方向一: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系统掌握现代电化学和电化学工程的基本理论、工艺和测试技术,能在与电化学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理论电化学、电化学测量、表面化学、应用电子技术、电路基础、电源工艺学、电镀工艺学、腐蚀与防护、电解工艺学、电化学反应工程等。
   本专业设置适应二十一世纪对绿色、高效能源的迫切需要,适应电化学发展的实际需要,就业前景广阔。
   方向二: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方面的知识,研究化工过程规律及最优工艺路线,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材料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化工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设计、化工机械设备、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和化工系统工程等。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具备对化工过程及设备、化工工艺、化工新产品及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知识和能力,毕业生部分考取硕士研究生,部分到高等院校及各部委科研单位和企业,从事科研、科技开发以及化工生产的组织与管理等工作。
  环境工程专业 培养具备化学、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能从事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的防治技术研究、设计、应用和开发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化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
   通过理论学习和各种实践环节的训练,本专业毕业生掌握化学、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的基本方法和设计原理;具备环境污染物控制和处理、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和环境规划的能力;了解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技术的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环境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既可到政府职能部门从事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等工作,又可到企事业单位及高校从事环境污染物治理和控制的研究工作及教学工作。
  材料化学专业 培养系统掌握材料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材料设计、材料合成、材料工程研究与应用开发、材料质量与性能评价、工艺和测试技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是集化学、材料学、固体物理学、量子化学于一体,面向材料合成、材料设计、材料工程应用、材料性能评价等领域,其特色是通过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材料物理、无机功能材料、金属材料学、纳米材料科学、生物材料等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开设的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理论电化学、电化学测量、表面化学、材料物理、高分子材料、固体化学、复合材料、无机材料化学、结构化学、生物化学、催化化学、材料腐蚀与防护、精细陶瓷与工艺、薄膜材料与技术、表面与界面化学、现代功能材料等。
   材料科学是二十一世纪的科学,它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材料科学尤其是功能材料给人类带来的科学技术进步日益显著,因新材料而引起的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增长每年以数百亿的速度增加,成为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增长点。材料化学专业人才是国家急需的专业人才,本专业口径宽、适应性强,社会需求量大,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院所、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科技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理学院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4个本科专业,有“应用数学”、“光学”、“光学工程”3个硕士学位授予权。
   理学院现有教职工102人,其中教授14人(含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26人(硕士生导师15人),讲师和实验师17人。他们除担任专业课的教学任务外,还承担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数学、物理等基础课及其它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理学院下设数学系、物理系和光电科学系,素有教学认真、治学严谨的优良传统,教学成果丰硕。曾获得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该院十分重视优秀人才的培养,78级物理专业毕业生解金春博士获首届吴健雄物理奖(全国3人)及1995年求是科学基金奖(全国20人);77级数学专业毕业生林宗柱博士已经是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代数群表示论方面的专家。该院的数学建模教学组培训的我校学生曾荣获美国国际数学建模竞赛1994年一等奖,及95年、96年、99年和2000年二等奖,2001年获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理学院的主要研究方向,在数学方面有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图论及计算数学、概率统计等;在物理学方面有非线性物理、两相介质波等;在光电子技术方面有光纤传感技术、光学传感技术、薄膜光学技术、信息光学技术、激光与红外技术及光纤通信等;在光电子学领域形成了一个以年轻学者为主体的优秀人才群体。年轻的学科带头人苑立波教授在光纤传输理论、光纤传感技术及智能结构等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96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97年获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学科带头人王政平教授在光学电流传感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98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学科带头人刘亚成教授在非线性发展方程整体解的存在性、稳定性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数学学报、数学年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学科带头人沈继红教授已经成为数学建模方面的知名专家,在数学学报、数学年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近几年来,理学院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共计400余篇。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以应用数学知识为基础,培养具备当前应用较广的数学模型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并具有雄厚的数学理论基础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复变函数、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概率论、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计算方法、运筹学(规划、图论等)、离散数学、数学模型等。
   本专业在开设传统数学课程的同时,又增加了以锻炼学生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的的数学模型课程。本课程搭起了实际问题与数学理论之间的桥梁,可开发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洞察力及解决问题的开创力。本专业强调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开设若干有关的课程。在毕业设计时也尽可能向数学模型及计算机软件等方向倾斜。另外,为了增强学生毕业后的适应能力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本专业还开设计算机原理、自控原理等选修课,以使本专业学生有更广泛的就业机会。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受到较扎实的计算机训练,初步具备在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及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
   开设的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实变函数、复变函数、信息科学基础、近世代数、编码学、计算方法、离散数学、算法语言、数值计算软件、数据库、计算机图形学、概率论、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等。
   本专业在开设传统数学课程的同时,又增加了当前比较新颖的以培养学生素质、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的,面向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型课程数学模型。另外,本专业强调学生的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开设若干相关的课程。在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时将主要向计算机软件开发及数学建模等方向倾斜。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适应目前社会的极具生命力的专业,专业覆盖面几乎涵盖各行各业,社会需求量大。因此,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广,适应能力强。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主要培养具备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内宽厚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光电子学领域以及物理电子学和微电子学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电子线路、模拟电子技术、微机原理、电动力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光传输理论、激光与红外技术、光电检测技术等。
   电子科学与技术包含物理电子学、光电子学及微电子学与技术等。它是电子与信息科学中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是一个极具生命力的新型专业。其自身的内容在不断的发展和充实,所涉及的一些前沿课题,已经成为或将成为高新技术的新的生长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覆盖面极其广泛,因此毕业生就业面广,适应能力强。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具备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素养、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能在应用光学、信息光学、光电子学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特别是光机电一体化产业)的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工程光学、波动光学、光电子学、激光原理、信息光学、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固体物理、电动力学、光纤传感原理及应用、光通信原理、微机原理与应用、光纤通信网络、量子力学、数学物理方法等。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适应新时代科技发展的需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毕业生在就业、发展、再深造等方面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外语系承担我校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外语教学任务,含英、俄、日、德、法等语种,设有“英语”本科专业,具有“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该系师资力量雄厚,梯队结构合理。现有教师11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36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31人。该系教师多年来潜心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踏踏实实地从事教学工作,有多人次获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该系大学外语教学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在连续数年大学外语(英、俄、日)统考中,我校学生通过率均保持在黑龙江省高校前列,位居全国重点院校先进水平。外语系英语专业学生在近四年全国英语专业四级统考中,三次获100%通过率,优秀率和平均分居全国先进水平。
  英语专业(文、理兼招)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基础及较强应用能力,能胜任外事、外贸、文化、教育、科研等部门的翻译、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口语、英语视听、英语写作、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哈尔滨交广台电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