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谈谈对“培养有用且幸福减肥教有用吗的国民”这句话的理解

关于提高幸福感 看看北欧人是怎么做的(转) | 心事鉴定组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674596人加入此小组
去年我的一个朋友去超市买东西,买了一瓶酱,结果不小心掉到地上瓶子破了,于是她又换了一瓶新的,她付账的时候收银员问她,你是不是打破了一瓶,她说是,结果收银员说那你免费把这瓶拿走吧。我以前从flogsta去乘公交车去斯京,我问票多少钱,司机说在车上买很贵的,你有车票卡吗,我说没有。司机说那这样吧,你别付钱了,我免费带你去。我早上到了斯京,去乘公共汽车,我说我要去这个地方多少钱,司机说车上不能付款,只能刷卡,我说我刚从UU来,没有卡啊。他说,这样吧,你找座位坐下就行了。办完事情,回来时我一直在想,瑞典人到底为什么有这么高的幸福感,对待人这么友善?如果我能找到几个关键的因素,可执行的因素,我想如果我为我的妻子我的家庭营造这些因素的话,她也看这个世界这么美好,也如此善良的对待每一个人,那我们的家庭一定很幸福。而幸福不就是我们努力奋斗一生所岁追求的东西吗。下面是一篇描述北欧生活的文章,基本上大部分还是属实的。希望大家选取对自己有意的部分读读看。北欧人为什么最幸福-----zz下午的四、五点钟,北欧人已经下班开着车到湖边或山上,恣意地划船或攀岩;此刻的中国CBD区,上班族仍卖力地冲业绩,继续吃著各种方便食品。不成文的加班文化,让中国夜晚的办公大楼依旧灯火通明,晚餐的应酬又变相地延长了工作的时间。北欧人平均每周工时37个小时,而中国人平均多了8小时。根据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ILO)公布的调查,中国人去年平均工时已经超过2200个小时,几乎居全球之冠。这样的代价,让我们的富裕陷入了著名的“GDP与幸福”问题。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国的经济指标逐年攀升,中国人的幸福值却没能与之同步,先升后降地划着一条并不漂亮的曲线。而最近几年以来世界各国推出的幸福指数、幸福值排行中,北欧五国无不高居榜首位置,中国则远远地在三四十位徘徊。无论是在自然环境、公共建设、社会福利以及文化教育上,辛苦劳碌的中国人到底是输给了北欧人。放眼望去,北欧国家没有高楼大厦,人们穿着朴素,开着旧车,吃着简单的食物,每天晚上7点以后街上就静悄悄的,没有灯红酒绿的夜生活,也没有超级奢华的消费刺激着人的神经。生活在这种地方的男人们,幸福从哪里来?北欧男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就是生活品质,瑞典有句老话:钱是可以储存的,而时间是不能储存的,你怎么花时间,决定了你一生的生活质量。被房子、车子、票子充满的人生,和被孩子、妻子、园子充满的人生,北欧男人选择后者,因为他们要的是品质,而不是物质。孩子是男人生活品质的重要部分如果你有孩子,而保姆费用特别昂贵,你会选择去外面多找一份工作挣钱给孩子请保姆,还是辞职回家自己带孩子?在瑞典,很多男人无一例外选择后者。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因为他们有一年的带薪产假,政府鼓励生育。他们会说,你说的没错,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男人带孩子比女人更细致,或者孩子跟父亲在一起才能培养好的个性。Fredrik说的可能最有代表性:“因为我一天不看见我的孩子,不给他讲故事,不在他的小额头上亲一下,我就什么都做不了,人生没有意义了。如果错过了孩子叫第一声‘爸爸’,我可能恨不得撞墙。”这一点都不夸张,瑞典男人爱孩子是出了名的。在路上经常看到胳膊上都是文身,却在胸前兜着一个婴儿,手上牵着一个孩子,拎着购物袋的金发帅哥,他们慢吞吞地走着,时不时地往街边的店铺里张望一下,仿佛心里在默算还要添置的东西。公园里也有推着婴儿车晒太阳的奶爸,换尿布的时候把孩子的小腿并起来往上一抬,手底下一抻一塞,动作十分娴熟。Fredrik是一家商场的会计师,公司有专门的幼儿园和哺乳室,很多父母都是带着孩子上班,午饭时间还要去给孩子喂奶。很多奶爸混迹在奶妈中间,坦然地用奶瓶给孩子喂奶,一点都不觉得尴尬。机场的男用洗手间里甚至有专门给婴儿换尿布的操作台,北欧爸爸是一刻也离不开孩子。“我们并不是‘家务男’,而是‘居家父亲’。如果一个家庭主男把自己淹没在琐碎的家务事里,是愚蠢的表现。居家父亲应该成为孩子心目中最棒的爸爸,还要能有自己的创意,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气氛,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做过8年家庭主男的Fredrik郑重补充。瑞典“奶爸”们认为,最好的时光就是孩子们在睡觉之前爬上膝盖,向自己要一个拥抱。这种时候,他们觉得自己非常有成就感,非常幸福。对瑞典男人来说,孩子不是男人在寻求成功过程中的一个背景,而是一个男人生活品质最重要的部分。热爱女人就是热爱自己众所周知,丹麦的婚姻制度几乎濒临灭亡,很多成年男女选择同居不结婚。结婚的人也经常穿着便装去登个记就可以了。而且丹麦是个性开放程度很高的国家。然而丹麦男人却非常保守和专一。Eric有一份非常好的工作,在一家公司作软件开发师,还有半年的时间他就可以升任研发主管。这个时候女友Jan被银行总部派往香港出任经理,这正是Jan梦寐以求的机会,为此她每天坚持学习一个小时中文。这让人担心,没有婚姻关系的感情,能否经得起两地分居的考验?Eric却抿起好看的嘴唇笑了,他轻松地说,两周后我会去公司领最后一个月的薪水。Eric认为,自己的工作虽然好,但自己没有Jan那么强烈的工作愿望,当然是自己放弃比较好。Jan每天都那么努力地学习中文,她一定能实现梦想的。根本就不存在两地分居的问题,因为这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Eric自己主动报名参加了反对家庭暴力培训班,说起男人应该如何避免家庭暴力,他的话就变得很多;还有准爸爸课程,他说害怕以后去了国外没有这样的课程,他要先学好,如果Jan怀孕了能给她最好的照顾。这也不是什么特殊例子。丹麦男人从小就被教育要热爱女人,尊重女人。Eric不仅对她Jqan这样,对自己的母亲、姐妹都是这样照顾得无微不至。妹妹的丈夫不幸去世,Eric陪伴了她整整一年,每天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开导她,带她去旅游,在她情绪失控大叫大闹的时候冲上去抱住她,流着泪亲吻她。他热爱所有的女人,这已经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在他看来,给女人一个虚无的承诺只能让他感到不安,只有分分秒秒的陪伴和注视才能让他安心。找到让自己高兴的事情做Reidun住在挪威卑尔根附近的一个岛上,岛上几乎荒无人烟,每座房子都掩藏在大片的树林和草坪中。他家是一栋两层楼的房子,里面的摆设非常普通,但推开后门,人们都会惊叫出来,他的后花园令人惊艳,玫瑰、郁金香发出阵阵香气,嫩绿的草坪被修剪得像绒毯一样,甚至还有一处人工瀑布,水帘底下是一块刻着盾牌的石雕。Reidun得意地说:“这个园子和我儿子同龄,6岁,这个瀑布,我花了整整两年才搭好。”其实,这个花园并不是那么奢华,花草都是普通的品种,是挪威家家后花园里都有的东西。Reidun引以为豪的瀑布,也不过是普通的石料,他自己雕的图案也难免粗糙。Reidun说:“我就是喜欢劳动的感觉,浑身热汗,喝一杯冰镇啤酒,很爽。阳光灿烂的时候,脱了衣服在草地上晒一天,是我觉得最幸福的时候。”Reidun从来都闲不住,他现在的计划是每个星期去刨一根圆木,要在树林里搭一个小木屋,还要砌个壁炉,冬天带全家人去度假。对Reidun来说,:“我们的花园很大,不仅仅是自己家里的后花园,还有这个国家所有的公园、湖泊和森林。挪威男人的花园是无边无际的,我们总是能找到让自己高兴的事情做,让自己的生活处处有味道,不会懒散,只会充实。”五个问题,你是否象北欧人一样幸福晚上7点到10点,你在哪里?中国:人们多在KTV、打牌、吃大餐、交际应酬、逛街……,就是很少在家(即便在家,也是上网、看电视)。北欧:此时是Family time,不开电视机的家庭时间,北欧的商店在晚上6 点钟就打烊(有时更早),大家都回家晚餐、聚会,很少人在外流连。你天天陪孩子或家人吃早餐?中国:年轻父母,经常是前一天晚上加班加到太晚,所以早上起不来,更别说吃早餐了;小孩多半就在路口转角的早餐店解决,有了零用钱,不怕饿肚子。北欧:父母百分之百一定和小孩吃早餐,情非得已的话,也会有一个人陪孩子。你的青少年孩子愿意跟父母一起出门吗﹖中国:别说因为青少年叛逆期,事实上,是因为父母亲早年失误所造成的结果。回忆一下,大人带着小孩参加宴会,常任由他们跑来跑去,在极其无聊的情况下,调皮捣蛋的孩子们总是挨骂。长大后便认定,通常父母约的八成没好事。北欧:父母约子孩出门是欢天喜地的事,即使80岁北欧的老父母打1通电话给 60岁的老孩子,也能相约出游。北欧的父母亲如果带小孩出门,必定以小孩为中心安排行程内容,否则宁可不带在身边,单纯赴约。因此,北欧的孩子知道,只要父母约的绝对是好事。你一定要晚上加班到半夜?中国:多数中国人加班的方式很悲情,朝九晚九、将工作摆在第一的结果就是晚归晚起,中国爸爸经常晚上回家的时候孩子已经睡了,早上起床小孩又已经上课,同住一个屋檐下,一个礼拜有五天无法见面好好说话,已经成为中国双薪家庭的生活常态。北欧:即使要加班,也以不影响家庭时间为准,例如父亲宁可选择凌晨3点钟去加班,家里至少还有母亲可以陪小孩吃早餐,父亲也只损失早餐的 1小时相聚。凌晨加班听起来匪夷所思,但的确为北欧爸爸们增加了3小时的晚餐家庭相聚时光。帮孩子买房子?还是一起买房子?中国:许多中国父母经常掏腰包替孩子买车或付头期款房贷,不然,就是要求孩子干脆和父母一起住,省下房租及贷款。北欧:若要替孩子买车,会让孩子上初中时开始打工攒钱,父母亲以渐进式赞助资金,与孩子一起买了3辆二手车,到了孩子上大学需要用车时,双方便将3辆 二手车的凑在一起换一辆好车,这是北欧人送车给孩子的方式。等孩子要结婚,做父母的通常会算算自己有多少钱、孩子有多少钱,然后双方合资买 1块地,合力盖新房,这是经营亲子感情的基本模式。
LZ发此文的意义何在呢... 如果你在国内抱有这样的一个心态,很快就会被黑的。。如果你就此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赚够钱去“北欧”(我不太明白这个的定义,应该是说欧洲北面吧),那你也不一定能过这样的生活,尤其是当你在中国赚够钱移民(投资移民的价位还是很多人承受不起的)的时候,你已经习惯了国内挣钱的方法。最糟糕的可能是“北欧”并没有文内说得这么好。还是说我太认真了?LZ本来是想拿来娱乐一下的?还是说LZ只是想说一下自己理想中的生活。LZ如果真的想用文中的方法提高幸福感...在中国...那我祝你好运~至少我没这勇气
别把人口只有一点点的北欧和人口超过13亿的天朝比,木有可比性
的回应:别把人口只有一点点的北欧和人口超过13亿的天朝比,木有可比性嗯所以我不太喜欢人太多的地方。。。
的回应:LZ发此文的意义何在呢... 如果你在国内抱有这样的一个心态,很快就会被黑的。。如果你就此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赚够钱去“北欧”(我不太明白这个的定义,应该是说欧洲北面吧),那你也不一定能过这样的生活,尤其是当你在中国赚够钱移民(投资移民的价位还是很多人承受不起的)的时候,你已经习惯了国内挣钱的方法。最糟糕的可能是“北欧”并没有文内说得这么好。还是说我太认真了?LZ本来是想拿来娱乐一下的?还是说LZ只是想说一下自己理想中的生活。LZ如果真的想用文中的方法提高幸福感...在中国...那我祝你好运~至少我没这勇气嗯,我就是一直想着赚钱去北欧的。。。然后当我说“北欧”的时候,我指的是挪威,丹麦,瑞典,芬兰和冰岛文章我没看全,但是据我的了解北欧真的是挺好的了,再糟糕也糟糕不到哪里去吧
太长了没看完,头两个例子你确定不是yy出来的?
好“校内体”的文章……
录音爱好者,万有青年养成计划入围选手
中国13、14亿人都有北欧小国那样福利的话,LZ转的这篇东西就不是有味无营养的心灵鸡汤了。
好吧,LZ只是抱着“吃不着猪肉,但也想闻味儿”的盲目崇拜心理转的这篇文章,其实就是想给自己点追求美好生活的小动力,相当于是驴子面前的胡萝卜(~ ̄▽ ̄~),所以LZ只敢鸟悄儿地发在这……没想到群众地眼睛都是如此地雪亮、严谨而又批判,LZ太惭愧了,掩面而去鸟~(&_&、)~
据长时间多方面对北欧的了解,的确十分羡慕其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制度
印度同样人口密集和缺乏社会福利,幸福指数也比中国高。幸福这玩意,不是只要有钱就能买到的。
人到无求品自高。
计算机系研究生,硬件开发工程师
中国各种操蛋的压力大另外 印度的幸福感真心不比中国高
我看过同一篇文,只不过北欧被换成了加拿大哎。不过话说在很多看上去美好的国家,当地华裔都过着相对杯具的生活。
北欧的自杀率貌似挺高的
生理学博士
1 money talks2 加班这个对很多人倒是真的,认识的一个男人(非北欧)就是宁愿早上五点到单位加班,这样晚上可以在家里给孩子喂奶换尿布什么的。也听到过几个别的男人的例子,也是选择早上加班,这样晚上至少能在孩子睡觉之前到家。
丫的,你举瑞典的例子有毛意义,我们不能理解他们和他们不能理解我们是一样的道理,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意识形态瑞典人以有钱为耻,他们喜欢美,以艺术和美德为最高追求,他们产假连男人都有九个月,他们根本不care赚多少钱只喜欢周末拿瓶啤酒去河边坐坐。打个比方,lz发这种文章就像介绍某遥远的星球有无数金矿探讨去那边挖矿回来致富的可能性--殊不知在距离上的鸿沟和迥异的环境下,挖矿致富这点小志向是多么的不值得一提来自
引用 的话:好吧,LZ只是抱着“吃不着猪肉,但也想闻味儿”的盲目崇拜心理转的这篇文章,其实就是想给自己点追求美好生活的小动力,相当于是驴子面前的胡萝卜(~ ̄▽ ̄~),所以LZ只敢鸟悄儿地发在这……没想到群众地眼睛都是如此地雪亮、严谨而又批判,LZ太惭愧了,掩面而去鸟~(&_&、)~有机会去转转,转了你就知道不适合你了来自
引用 的话:我看过同一篇文,只不过北欧被换成了加拿大哎。不过话说在很多看上去美好的国家,当地华裔都过着相对杯具的生活。公知常用的手段,这样可以少写几篇文章
要买贵的离谱的房子,要给孩子交学费,要防止因为贫穷而受欺负。这些在北欧不要考虑的问题,让中国人不得不玩命工作。社会的发达程度决定人的生活方式,这点,中国想学也学不来。
引用 的话:我看过同一篇文,只不过北欧被换成了加拿大哎。不过话说在很多看上去美好的国家,当地华裔都过着相对杯具的生活。华裔只是某个国家里面的一个人群而已,里面有穷人也有富人,而且不存在普遍很穷或者普遍很富的现象。说华裔都过着相对悲剧的生活,是因为媒体报道那些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华裔,没有收视率。所以看到的华裔,不是送外卖就是刷盘子。
而且丹麦是个性开放程度很高的国家。然而丹麦男人却非常保守和专一。这个话咋理解?
实仓廪而知礼仪~~~~~~~
引用 的话:华裔只是某个国家里面的一个人群而已,里面有穷人也有富人,而且不存在普遍很穷或者普遍很富的现象。说华裔都过着相对悲剧的生活,是因为媒体报道那些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华裔,没有收视率。所以看到的华裔,不...“杯具”不仅仅是收入多少的问题,更是态度的问题。有的人收入很高也又苦又累。亲身经历:到澳大利亚的华人小孩一点也不轻松,跟国内一样上各种兴趣班补习班。我妈成天跟我说xxx家的孩子又报了什么班之类的。所以国内说的什么出国让孩子减负大多是幻想,真正出了国则是父母拼命给孩子增负。还有就是我读虎妈的书。就算生活在传说中“素质教育”的美国,还是一样用应试方法应对教育,就会夸她的孩子每天练琴多少小时、得了什么奖。读完书,完全不知道她的孩子究竟是什么样的孩子,除了弹琴、学习还会什么。
引用 的话:华裔只是某个国家里面的一个人群而已,里面有穷人也有富人,而且不存在普遍很穷或者普遍很富的现象。说华裔都过着相对悲剧的生活,是因为媒体报道那些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华裔,没有收视率。所以看到的华裔,不...还有就是在某些国家虽然华裔移民有多年历史,但仍然处于边缘地带。按理说融入当地社会的华裔应该在当地媒体报道中出现啊,事实上是出现的很少。还有西方的华裔主持人、影视明星都相对较少(这里特指西方华裔,不考虑中国演员到美国拍片子的情况),华裔就算是进入了影视圈,也很少被安排主要角色(成龙算是个特例)。甚至美国有些社会研究考虑种族变量还只考虑白人黑人,完全没有亚洲人的影子。
引用 的话:还有就是在某些国家虽然华裔移民有多年历史,但仍然处于边缘地带。按理说融入当地社会的华裔应该在当地媒体报道中出现啊,事实上是出现的很少。还有西方的华裔主持人、影视明星都相对较少(这里特指西方华裔,不考...以娱乐界来判断华裔是不是融入主流社会,有点问题。因为观众群的主体不是华裔,自然华裔的娱乐明星就少。我觉得应该多看看商界,甚至政界。而且要考虑到华裔的人群数量,不能以出现的绝对数量来看。虎妈?其教育方式,本身就是有很大争议的观点,而且,任何国家想进好学校都要选拔啊,这个能说明什么?发达国家人人都进哈佛吗。。。。。。
引用 的话:以娱乐界来判断华裔是不是融入主流社会,有点问题。因为观众群的主体不是华裔,自然华裔的娱乐明星就少。我觉得应该多看看商界,甚至政界。而且要考虑到华裔的人群数量,不能以出现的绝对数量来看。虎妈?...不太懂为什么“观众群的主体不是华裔”,美国华裔挺多的,看美国电视的华裔也挺多的,再加上亚洲很多国家引进美国片子,亚裔演员那么少、还净演配角,挺说不过去的。政界华裔风云人物也不多啊……不能不说虎妈的态度在西方华裔家长中挺普遍的。任何国家进好学校都要选拔,但不是任何人都有劲头削尖脑袋挤进好学校的(以及削尖脑袋也挤不进好学校的)。比如就说我在的这个城市。我们中学有“精英班”,就是从小学选拔智力超常儿童进行特殊培养的班。我自己了解(因为我们家跟一些孩子及家长都很熟),很多进这个班的华裔孩子都为进这个班参加过某种程度的补习,而我问那些非华裔的精英班学生则很少有补习的。而且很多家长不管孩子资质兴趣,给孩子各种补习、兴趣班等。都是亚裔特有的现象。我的意思就是说有些发达国家的“好处”,并不是当地华裔人民能享受得到的。上面都是例子。
引用 的话:不太懂为什么“观众群的主体不是华裔”,美国华裔挺多的,看美国电视的华裔也挺多的,再加上亚洲很多国家引进美国片子,亚裔演员那么少、还净演配角,挺说不过去的。政界华裔风云人物也不多啊……不能不说虎妈...美国的观众主体是白人,这个有问题么?为了照顾主要的观众群,较少采用华裔演员,也是情理之中。中国拍电视剧为什么不着老外来演?你说的是华裔家长的教育方式,跟当地的政策有什么关系?
又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吵架的问题,我还是默默爬走吧.......
引用 的话:美国的观众主体是白人,这个有问题么?为了照顾主要的观众群,较少采用华裔演员,也是情理之中。中国拍电视剧为什么不着老外来演?你说的是华裔家长的教育方式,跟当地的政策有什么关系?华裔及整个亚裔人数在美国是少数,但数量少数不代表影响力就可以忽略。很多亚裔已经对美国娱乐界这种种族不平衡的现象提出反对了。影视中的平等很大程度上能代表文化中的平等。少数族裔演主角、演正面角色与社会中的文化多样性和民族平等是息息相关的。还有就是你没有说明观众种族和演员种族的关系。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看本种族演的剧的。把这个问题全都归于消费者选择显然是不恰当的。而且就算美国的白人观众都是种族主义,就喜欢纯白人演的剧,那媒体、政府难道就没有点节操照顾一下其他族裔观众?还有用“中国的老外”举例是不合适的,因为他们不像美国亚裔一样是本国公民。中国拍电视剧难道没有少数民族演员?当然中国少数民族在媒体中的形象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从来没有说华人享受不到好处全是当地政策的原因,也有双方文化的原因。华裔家长的教育方式反映了当地华人的文化是如何防止华人下一代享受到某些好处的。跟当地的政策当然没有关系。
引用 的话:华裔及整个亚裔人数在美国是少数,但数量少数不代表影响力就可以忽略。很多亚裔已经对美国娱乐界这种种族不平衡的现象提出反对了。影视中的平等很大程度上能代表文化中的平等。少数族裔演主角、演正面角色与社会中...这个。。。。。美国观众更接受由“土生土长”的白种人演绎的节目,这个不是情理之中么?的确一定有喜欢看外族演出的观众,但是一切向钱看的娱乐界,会怎么做,不言而喻。你有没有调查过,演艺界的华裔比例,与整个美国国民的华裔比例,这两个数字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如果数值接近,那就属于正常现象,不是歧视。至于歧视这个问题,无论怎么样,都会有“少数民族”觉得被歧视了。我觉得中国的老外,是合适的。这个与是不是本国公民没有关系,观众看到的就是与自己人种不同的一个人在银幕上跑来跑去而已,谁会去纠结国籍?一个美国国籍的华裔,一个中国国籍的白种人,演绎中国故事,你觉得哪个更能被观众接受?是有中国国籍的那个白种人吗?发达国家至少不存在写在规定里面的对移民的歧视,所以政策方面,大家享受的程度是一样的。至于华裔家庭长期养成的非要出人头地的理念,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因此造成的孩子的压力大,也不是所在国的责任。
我没在美国呆过,仅仅参考一下维基百科的资料(暂且相信它是正确的),看看华裔在美国的收入水平,怎么能说过得都非常苦呢?贫富差距大,也许是存在的。唐人街的一般都教育程度不高,收入偏低。但是如果是通过留学过去的,一般都可以找个很好的工作。According to the 2010 U.S. Census, Chinese American men had a full-time median income of $57,061 and Chinese American women had a median income of $47,224. Chinese Americans also have one of the highest median household incomes among most demographic groups in United States, which is 30 percent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but is slightly lower compared with the Asian American population.
引用 的话:这个。。。。。美国观众更接受由“土生土长”的白种人演绎的节目,这个不是情理之中么?的确一定有喜欢看外族演出的观众,但是一切向钱看的娱乐界,会怎么做,不言而喻。你有没有调查过,演艺界的华裔比...为什么要说国籍问题,因为国家有义务照顾本国公民,没太多义务照顾外国公民。为什么要用中国的少数民族举例而不是外国人,因为中国的多元文化大多存在于不同少数民族的共存,而不是不同人种,所以中国观众不接受白人演员是情有可原的。而美国则存在不同肤色的多元文化现象,在生活中习惯于不同肤色的美国观众不接受有色演员的话就有歧视倾向了。还有就是为什么你认为白人就一定是土生土长的呢。白人可能是欧洲来的,亚洲人可能是美国出生的。亚洲人到美国至少有一百年了,美国各界却还自动认为他们是“外国人”,这也是一个影响华裔融入美国社会的问题。关于演艺界的华裔比例,具体数据我没有,不过很多“美国最佳影星排名”的网站都是翻好几页都找不到一个亚裔。比如这个 美国华人比例为6%,而美国电影学会评的影星50强一个亚裔也没有(这个存在时代背景问题,不太能反映当今社会,凑合着看吧)。不过这不仅是数量的问题,现有的亚裔演员得不到重要角色也是一个问题。我不觉得华人过得苦是当地政府的责任啊。但华人文化对华人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忽视的,社会大环境下这些完全不是“自己的事情”。就好比中国某些社会问题也是风俗使然,但不代表这些不是问题。就好比我之前说的教育和文中说的加班,当地人再怎么不加班,华人过去大多也是要加班的。要说“所在国的责任”,有些华人问题则是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冲突造成的,比如各种负面刻板印象。
引用 的话:没在美国呆过,仅仅参考一下维基百科的资料(暂且相信它是正确的),看看华裔在美国的收入水平,怎么能说过得都非常苦呢?贫富差距大,也许是存在的。唐人街的一般都教育程度不高,收入偏低。但是如果是通过留学过...我刚才不是说了收入不等于生活质量嘛。还有就是平均收入很多是私立学校长大常青藤毕业的华二代、华三代推上去的,新移民很可能得不到太高的收入。
引用 的话:为什么要说国籍问题,因为国家有义务照顾本国公民,没太多义务照顾外国公民。为什么要用中国的少数民族举例而不是外国人,因为中国的多元文化大多存在于不同少数民族的共存,而不是不同人种,所以中国观众不接受白...6%,跟美国华裔的比例很吻合啊,这不正说明了是合理的嘛。影星50强?还有这个评比,发给我看看。是不是连死去的影星都算上了。成龙连50强都进不了吗?引用 的话:我刚才不是说了收入不等于生活质量嘛。还有就是平均收入很多是私立学校长大常青藤毕业的华二代、华三代推上去的,新移民很可能得不到太高的收入。平均收入还是挺高的,只要是正规大学毕业,收入都很不错。收入不等于生活质量。。。。。。。。那这个就是个人问题了,用句俗话说就是:不能怪社会。
引用 的话:6%,跟美国华裔的比例很吻合啊,这不正说明了是合理的嘛。影星50强?还有这个评比,发给我看看。是不是连死去的影星都算上了。成龙连50强都进不了吗?平均收入还是挺高的,只要是正规大学毕业,...拜托,我说的6%就是美国亚裔人口比例啊。当然跟美国亚裔人口比例吻合了。具体演员的比例我不清楚,但我只听说过一个刘玉玲其它就不知道了。影星50强确实是什么年代都有,所以我说不能反映当今社会嘛。成龙不是美国籍,当然不能入选美国影星50强了。收入不等于生活质量怎么就不是社会问题了。幸福感不一定与收入有强烈正相关呢。
第一条,为什么砸了一瓶可以免费得一瓶呢? 砸的那瓶瓶盖上写着"再来一瓶"吗?
引用 的话:拜托,我说的6%就是美国亚裔人口比例啊。当然跟美国亚裔人口比例吻合了。具体演员的比例我不清楚,但我只听说过一个刘玉玲其它就不知道了。影星50强确实是什么年代都有,所以我说不能反映当今社会嘛。成龙不...如果是全体华人都不幸福,那是社会问题。可如果是部分华人不幸福,同时还有部分白人不幸福,那就不一定是社会问题。华裔演员,基努里维斯勉强算一个吧。
引用 的话:拜托,我说的6%就是美国亚裔人口比例啊。当然跟美国亚裔人口比例吻合了。具体演员的比例我不清楚,但我只听说过一个刘玉玲其它就不知道了。影星50强确实是什么年代都有,所以我说不能反映当今社会嘛。成龙不...白灵,尊龙,胡凯丽,都算有点名气吧。还有大名鼎鼎的Bruse Lee啊。
太长了, 发到为知笔记里再看.
引用 的话:如果是全体华人都不幸福,那是社会问题。可如果是部分华人不幸福,同时还有部分白人不幸福,那就不一定是社会问题。华裔演员,基努里维斯勉强算一个吧。基努里维斯……这位估计连八分之一华人血统都不到吧。 维基上有关于亚裔演员争取更平等机会的介绍。
引用 的话:基努里维斯……这位估计连八分之一华人血统都不到吧。维基上有关于亚裔演员争取更平等机会的介绍。你为什么那么关心演艺界。。。。。。。。。。。。。。。。。真正的华裔去生活的,演艺界几乎没有,演艺界不能说明什么。
引用 的话:你为什么那么关心演艺界。。。。。。。。。。。。。。。。。真正的华裔去生活的,演艺界几乎没有,演艺界不能说明什么。啥叫真正的华裔去生活的?媒体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啊,怎么能就轻易否认呢。你想一下一般人聊天,有多少内容是“电视里的”、“电影里的”。
引用 的话:啥叫真正的华裔去生活的?媒体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啊,怎么能就轻易否认呢。你想一下一般人聊天,有多少内容是“电视里的”、“电影里的”。我觉得一个骆家辉对华人正面形象的帮助,胜过很多华裔影星。一个杨振宁的力量胜过所有华裔明星的总和。所以,演艺界真的不算什么。把电影里,电视里,挂在嘴边的,不是未成年,就是未成年。
引用 的话:我觉得一个骆家辉对华人正面形象的帮助,胜过很多华裔影星。一个杨振宁的力量胜过所有华裔明星的总和。所以,演艺界真的不算什么。把电影里,电视里,挂在嘴边的,不是未成年,就是未成年。好吧,你觉得人们对东北的印象是更多来自于赵本山呢?还是来自于东北某个大官呢?还是来自于东北某个大企业家呢?嗯。媒体真的不算什么。我了解东北,全靠大官大企业家大科学家,连赵本山什么样都没见过。其他界的华裔名人当然有他们的效应。但影视界的效应也是举足轻重的。科研界影响力主要看研究,很多时候大众连科学家姓啥名谁都不知道。还有影视界不光是单个明星的影响力,更是表现华人的影片、电视节目等对公众思想的影响力。我认为影视界中华人数量及体现还是至少能反映华裔在美国的融入度的。还有华裔政界名人很多吗?同样是凤毛麟角啊。
引用 的话:好吧,你觉得人们对东北的印象是更多来自于赵本山呢?还是来自于东北某个大官呢?还是来自于东北某个大企业家呢?嗯。媒体真的不算什么。我了解东北,全靠大官大企业家大科学家,连赵本山什么样都没见过。其他界...好吧,看得出,你很喜欢看电视。东北没有杨振宁,所以很多人只能通过赵本山了解东北。但是,美国有杨振宁。你可以说华人在美国演艺界不被重视,却不能否认华人在美国主流社会的地位。唐人街真的不是主流。
引用 的话:好吧,看得出,你很喜欢看电视。东北没有杨振宁,所以很多人只能通过赵本山了解东北。但是,美国有杨振宁。你可以说华人在美国演艺界不被重视,却不能否认华人在美国主流社会的地位。唐人街真的不是主流。既然要融入主流社会,那就得多方面融入,是不是?我指出了媒体界存在一个缺口,不是否认华人在其他领域有很好的成就。但不是在有限的领域出了几个顶级名人,华人地位就呼的一下上去了。华裔顶级名人一直都有,但那些名人活跃的时候,华人的地位却不一定多高。再说了。楼主这篇文的主题是移民。在美国多少代的华裔仍然在很多领域尚不能与白人平起平坐,更别说新移民了。
引用 的话:既然要融入主流社会,那就得多方面融入,是不是?我指出了媒体界存在一个缺口,不是否认华人在其他领域有很好的成就。但不是在有限的领域出了几个顶级名人,华人地位就呼的一下上去了。华裔顶级名人一直都有,但那...中产才是社会的主流。你似乎误以为上层社会才是主流。名人不是主流社会。收入水平足以说明是不是融入主流社会了。
引用 的话:中产才是社会的主流。你似乎误以为上层社会才是主流。名人不是主流社会。收入水平足以说明是不是融入主流社会了。嗯。社会只有收入,没有文化,没有职业,没有人际关系。是你刚才举一堆名人例子说明华人已融入主流社会的。
引用 的话:嗯。社会只有收入,没有文化,没有职业,没有人际关系。是你刚才举一堆名人例子说明华人已融入主流社会的。文化不是演艺界,人际关系与收入直接挂钩。演艺界好像是你提起的吧。美国是个移民组成的国家,所以不存在哪个群体无法融入社会的基础。
引用 的话:文化不是演艺界,人际关系与收入直接挂钩。演艺界好像是你提起的吧。美国是个移民组成的国家,所以不存在哪个群体无法融入社会的基础。换个说法。亚裔中产阶级看的电视、电影、杂志里没有他们自己的影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社会地位。还有你觉得媒体跟文化一点关系没有么。美国传媒业那么发达,世界那么多国家都能看到美国的节目,而“融入主流社会”的亚裔在美国传媒业却没啥地位,你觉得正常么。这不是上流社会有没有华裔明星的问题,是华裔作为一个群体在传媒业中的体现,特别是华裔在电视电影中的形象(从曾经的歹徒角色到武打角色到路人角色再到全面、正面的角色)的问题。美国多少年来的种族偏见,被你最后一句话就轻易否定了。
(C)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谈谈你对幸福的看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