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移位如何治疗创伤性臂丛神经损伤能恢复吗

病因/臂丛神经损伤
脊髓臂丛损伤多为①牵拉伤:如上肢被皮带卷入致伤;②对撞伤:如被快速汽车撞击肩部或肩部被飞石所击伤;③切割伤或枪弹伤④挤压伤:如锁骨骨折或肩锁部被挤压。⑤产伤:时胎位异常或产程中牵拉致伤。发病机制
引起臂丛损伤的最常见病因及病理机制是牵拉性损伤。成人臂丛损伤大多数(约80%)继发于摩托车或汽车车祸。如摩托车与汽车相撞、摩托车撞击路碍物或大树驾驶员受伤倒地,头肩部撞击障碍物或地面,使头肩部呈分离趋势,臂丛神经受到牵拉过度性损伤,轻者神经震荡、暂时性功能障碍重者神经轴突断裂、神经根干部断裂,最重者可引起5个神经根自发出处断裂,似“拔萝卜”样撕脱,完全丧失功能。工人工作时不慎将上肢被机器、皮带或运输带卷入后,由于人体本能反射而向外牵拉可造成臂丛损伤,向上卷入造成下干损伤水平方向卷入则造成全臂丛损伤。矿山塌方或高处重物坠落、压砸于肩部,高速运动时肩部受撞击等也可损伤臂丛。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则见于母亲难产时,婴儿体重一般超过4kg,头先露、使用头胎吸引器或使用产钳,致头与肩部分离、过度牵拉而损伤臂丛,多为不完全损伤。
臂丛损伤也见于肩颈部、弹片炸伤等火器性贯通伤或盲管伤,刀刺伤、玻璃切割伤、药物性损伤及手术误伤等等。此类损伤多较局限,但损伤程度较严重,多为神经根干部断裂。可伴有下、腋动静脉等损伤。锁骨骨折、前脱位、、综合征、原发性或转移至臂丛附近的肿瘤也可压迫损伤臂丛神经。
临床表现/臂丛神经损伤
电生理学一般分为上臂丛损伤()、下臂丛损伤(Klumpke损伤)和全臂丛损伤1985年Leffert按臂丛损伤的机制与损伤部位作出以下分类健康搜索:
1.开放性臂丛损伤。
2.闭合(牵拉)性臂丛损伤
(1)锁骨上臂丛损伤:①神经节以上臂丛损伤(节前损伤);②神经节以下臂丛损伤(节后损伤)
(2)锁骨下臂丛损伤:
3.放射性臂丛损伤。
诊断/臂丛神经损伤
臂丛损伤的诊断,包括、和诊断,对于须行手术探查的臂丛损伤,还要作出术中诊断。根据不同神经支损伤特有的症状、体征,结合外伤史解剖关系和特殊检查可以判明受伤的神经及其损伤平面、损伤程度。臂丛损伤诊断步骤如下。
1.判断有无臂丛神经损伤有下列情况出现时应考虑臂丛损伤的存在:
(1)上肢5神经(腋、肌皮、正中、桡、尺)中任何2的联合损伤(非同一平面的切割伤)。
(2)手部3神经(正中、桡、尺)中任何1合并肩关节或肘关节功能障碍(被动活动正常)。
(3)手部3神经(正中、桡、尺)中任何1合并前臂内侧皮神经损伤(非切割伤)。
2.确定臂丛损伤部位临床上以胸大肌锁骨部代表颈5、6背阔肌代表颈7、胸大肌胸肋部代表颈8胸1上述肌肉萎缩说明损伤在上,即根、干部损伤。上述肌肉功能存在说明损伤在锁骨下即束支部损伤。这是鉴别损伤在锁骨上下健康搜索的重要根据。
3.定位诊断
①上臂丛(颈5~7)损伤:、、:经及肩胛背神经麻痹,桡、正中神经部分麻痹。肩关节不能外展与上举肘关节不能屈曲腕关节虽然屈伸但肌力减弱,前臂旋转亦有障碍手指活动尚属正常,上肢伸面感觉大部分缺失、冈上下肌、肩胛提肌、大小菱形肌、桡侧腕屈肌、旋前圆肌、肱桡肌、旋后肌等出现瘫痪或部分瘫痪。
②下臂丛(颈8胸1)损伤:,臂内侧皮、前臂内侧皮,正中、桡神经部分麻痹。手的功能丧失或发生严重障碍,肩、肘腕关节活动尚好患侧常出现Horner征。手内肌全部萎缩,骨间肌尤其明显,手指不能屈伸或有严重障碍,拇指不能掌侧外展,前臂及手部尺侧皮肤感觉缺失。尺侧腕屈肌、指深浅屈肌、大小鱼际肌群、全部蚓状肌与骨间肌出现。而、前臂伸肌群部分瘫痪。
③全臂丛损伤:早期整个上肢呈迟缓性麻痹,各关节不能主动运动,但被动运动正常。由于斜方肌受副神经支配,耸肩运动可存在。上肢感觉除臂内侧因来自第2间神经尚存在外,其余全部丧失。上肢腱反射全部消失,温度略低,肢体远端肿胀Horner征阳性。晚期上肢肌肉显著萎缩,各关节常因关节囊挛缩而致被动活动受限尤以肩关节与指关节严重。
(2)臂丛神经干损伤:
①上干损伤:其临床症状与体征和上臂丛神经根损伤相似。
②中干损伤:独立损伤极少见,但可见于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修复术切断颈7神经根或中干时。仅有示、中指指腹麻木,伸肌群肌力减弱等,可在2周后逐渐恢复
③下干损伤:其临床症状与体征和下臂丛神经根损伤类同。
(3)臂丛神经束损伤:
①外侧束损伤:肌皮、正中神经外侧根与胸前外侧神经麻痹。不能屈,或虽能屈(肱桡肌代偿)但肱二头肌麻痹;前臂能旋前但旋前圆肌麻痹,腕关节能屈但桡侧腕屈肌麻痹,上肢的其他关节活动尚属正常前臂桡侧缘感觉缺失。肱二头肌、桡侧腕屈肌旋前圆肌与胸大肌锁骨部瘫痪,肩关节与手部诸关节健康搜索的运动尚属正常。
②内侧束损伤:尺正中神经内侧根与胸前内侧神经麻痹。手内部肌与前臂屈肌群全部瘫痪,手指不能屈伸拇指不能掌侧外展健康搜索,不能对掌、对指手无功能。上肢内侧及手部尺侧感觉消失。手呈扁平手和爪形手畸形肩、肘关节功能正常。内侧束损伤和颈8胸1神经根损伤表现类似,但后者常有Horner征,肱三头肌、前臂伸肌群部分瘫痪。
③后束损伤:腋、桡、、肩胛下神经麻痹,三角肌、小圆肌伸肌群、背阔肌、肩胛下肌大圆肌瘫痪肩关节不能外展,上臂不能旋内,肘与腕关节不能背伸,掌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伸直和桡侧外展,肩外侧、前臂背面和手背桡侧半的感觉障碍或丧失。
辅助检查/臂丛神经损伤
1.神经电生理检查(EMG)及神经传导速度()对有无神经损伤及损伤的程度有重要参考价值,健康搜索一般在伤后3周进行检查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有助于节前节后损伤的鉴别。节前损伤时SNAP正常(其原因在于后根体位于脊髓外部,而损伤恰好发生在其近侧即节前感觉神经无瓦勒变性,可诱发SNAP),SEP消失;节后损伤时,SNAP和SEP均消失
2.影像学检查臂丛根性撕脱伤时,CTM(脊髓造影加计算机断层扫描)可显示造影剂外渗到周围组织间隙中,硬脊膜囊撕裂脊膜膨出、脊髓移位等。一般来说,脊膜膨出多数意味着神经根的撕裂,或者虽然神经根有部分连续性存在,但内部损伤已很严重,并已延续到很近的平面,常提示有足够大的力量造成蛛网膜的撕裂。同样,MRI(磁共振成像)除能显示神经根的撕裂以外,还能同时显示合并存在的脊膜膨出、脑脊液外漏、、水肿等,血肿在T1WI和T2WI上均为高信号脑脊液及水肿在T2WI上呈高信号,而在T1WI呈低信号。MRI水成像技术对显示蛛网膜下隙及脑脊液的外漏更为清楚,此时水(脑脊液)呈高信号而其他组织结构均为低信号。
治疗/臂丛神经损伤
1.一般治疗
对常见的牵拉性臂丛损伤,早期以保守治疗为主观察时期一般在3个月左右。在观察期间应特别注意下列问题的处理:
(1)感觉丧失的保护:对颈5~7根性损伤,虽然手的功能基本存在,但拇、食指感觉存在障碍,对手的精细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颈8胸1根性损伤虽拇、食指感觉功能基本存在但手的功能基本丧失,4~5指感觉也消失,易受进一步损伤如碰伤或烫伤,在失神经支配的皮肤损伤后修复较困难,因此必须保护失神经支配的皮肤,可穿戴防护手套,训练用健手试探接触物体温度的习惯,经常涂用油脂性护肤霜。
(2)疼痛的治疗:虽然臂丛损伤患者较少发生严重的疼痛,但一旦发生疼痛,治疗也较困难,这种疼痛健康搜索一般呈灼性痛,在枪弹伤及部分根性撕脱伤患者中较多见,取出神经中弹后切断部分损伤的神经及神经瘤重接神经是缓解这类疼痛的主要方法,臂丛神经封闭、颈交感神经节封闭及手术切除以及针灸、各类的应用仅短暂缓解疼痛。
(3)肿胀的防治:臂丛损伤的患者肢体肌肉失去运动功能后同时失去对肢体静脉的挤压回流作用,特别是肢体处于下垂位和关节极度屈曲位,及腋部有瘢痕挛缩,加重肢体静脉回流障碍,因此用三角巾悬吊肢体,经常进行肌肉被动活动,及改变关节位置解除腋部瘢痕挛缩(理疗或手术方法),是防治肢体肿胀的主要方法。
(4)信心的树立:大多数臂丛损伤后,对一个正处于青春活力追求理想的年轻患者是极其痛苦的。因此,应该给这类患者以高度的同情心,鼓励他们战胜病痛的决心;以高度的责任心在肉体上帮助他们战胜病痛的信心;以高度的进取心去解决臂丛损伤后手功能恢复的世界难题,使他们重返劳动岗位,真正成为社会大家庭中幸福的成员。
(5)肌肉及关节囊挛缩的防治:神经损伤后肌肉失去神经营养发生肌肉萎缩随着时间的推移,萎缩程度不断加重,最终将发生不可逆的肌肉变性,肌组织纤维化,即使神经再生进入终板也无法支配纤维化的肌肉,失去运动功能,故在神经损伤后如何防治肌萎缩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用、、虽有一定延缓作用,但无法阻止肌萎缩进程由于动力肌的麻痹相应关节失去平衡,处于非功能位,长期必然发生关节囊挛缩给神经再生后功能恢复造成障碍,为此,应注意肢体关节的功能训练,在损伤未恢复前关节功能位的维持十分重要。
(6)神经营养药物应用的长期性:神经损伤后发生一系列的变性及再生过程健康搜索,其中关键的变化是神经元细胞在神经轴突再生过程中合成蛋白、磷脂及能量供应的增加健康搜索为此需要供应大量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Bl、B6B12等)及扩张神经内微血管的药物(地巴唑)。中药的活血也有较好的作用由于神经再生是个缓慢过程,再生速度为1mm/d,这些药物均应长期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类药物虽在实验中有一定的促进神经再生作用,但制剂的生物性能的稳定性,应用方法的可靠性及临床应用健康搜索的有效性,均有待探讨。
2.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①臂丛神经开放性损伤、、及药物性损伤:应早期探查手术修复
②臂丛神经对撞伤牵拉伤及压砸伤:如已明确为节前损伤者应及早手术,对闭合性节后损伤者,可先经保守治疗3个月在下述情况下可考虑手术探查:保守治疗后功能无明显恢复者;呈跳跃式功能恢复者如肩关节功能未恢复,而肘关节功能先恢复者;功能恢复过程中,中断3个月无任何进展者。
③产伤者:出生后3个月至半年内无明显功能恢复或功能仅部分恢复,即可进行手术探查。
(2)术前准备:除一般术前常规检查外尚应做如下检查,包括X线胸透与胸片了解膈肌活动及抬高情况、肺功能测定及斜方肌功能状态测定等。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实用妇产科杂志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5次
参与编辑人数:9位
最近更新时间: 11:32:29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您的位置:
> 臂丛神经损伤康复治疗
臂丛神经损伤康复治疗
摘要:臂丛指的是 C5 ~ C8 和 T1 前支大部分,各神经经过椎间孔后分为上、中、下三干。每干又组成三个束。臂丛分支组成上肢神经即腋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臂内侧神经等。
  全球医学治疗难题之一就是臂丛神经损伤,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各国医生不断坚持不懈努力临床治疗的技术得到了提高。提高了修复神经的功能,为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的康复带来了希望。特别是在手术方式上有了进一步的突破和进展。但是由于术后患者没有规范化的康复治疗,没有达到预期的整理效果。虽然现阶段有些康复治疗的手段,但其疗效好,因为臂丛神经损伤后每次康复的方法和部位不一,通常需要进行多期手术。
  最严重的损伤是臂丛神经损伤,会导致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感觉的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影响了日常的日常生活与工作。随着近年来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在治疗臂丛神经中,手术方面的治疗有了极大的进展,给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恢复肢体功能的条件,但是对于康复治疗,患者没有进行规范化的康复治疗。
  臂丛指的是 C5 ~ C8 和 T1 前支大部分,各神经经过椎间孔后分为上、中、下三干。每干又组成三个束。臂丛分支组成上肢神经即腋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臂内侧神经等。臂丛神经损伤常由于压迫、牵拉等原因造成。
  由于臂丛神经损伤的造成原因、程度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这样才能达到最优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的肢体功能最大程度上恢复。
  康复评定
  包括徒手肌力测定法和仪器测定法两种。其中,通常运用的是徒手肌力测评法,它又分为握力测试、捏力测试和四肢肌力测试三个步骤。徒手肌力测定法靠的是认为主观上的判别,无法精确的测量角度来衡量肌肉的力量等级。在对拇指徒手侧定时,只能根据目测来判定拇指是否能进行由中立位运动到伸展位的正常关节活动。同样的,也可根据目测来判拇指由屈曲到伸展的运动范围,由于这个时候的运动角度更大,使目测更为准确。
  四肢及力测试通常使用的是牵引绳与滑轮装置牵拉固定的测力计,他可以用来评定四肢各肌群的肌肉功能。这些四肢肌肉群主要包括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屈伸肌群及肩关节的外展肌群等。
  康复治疗
  1缓解慢性疼痛
  臂丛神经撕脱伤后可即刻或迟发性地导致疼痛,表现为压榨性、挤压性以及烧灼样绞痛,
  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及痛觉过敏同时存在,是一种慢性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现代
  医学运用、康复、手术等方法治疗疼痛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临床实验明确指出止痛剂对心血管系统、中枢具有毒性,对消化道、肝脏、肾脏等器官、组织造成损害。
  (1)手术治疗
  通过胸腔镜或腹腔镜行交感神经切除术,侵入性创伤小,同时保持了手术治疗
  的性和稳定性;另外一些手术方法,如神经瘤切除术、神经缝合或移植术、脊神经根切断术、脊髓前侧柱切断术、丘脑切除术、前额叶切断术、皮质切除术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患者的疼痛,但远期镇痛效果并不理想,且费用较高,患者一般难以接受。
  (2)物理疗法
  电疗主要使用的是肌肉兴奋治疗仪和周围神经损伤治疗仪。通过,输出频率 30Hz,间隙1.0ms 的连续脉冲波,在患者的忍受范围内,使患肢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桡侧腕长伸肌收缩,提高肌力等级,恢复神经感觉功能,恢复患肌机能。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CS)神经调控方法缓解臂丛疼痛患者, 疼痛减轻可达50%;另外,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ranscua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TENS)亦有镇痛效果,刺激频率上限接近100Hz,波宽为40-500&s,单向或双向不对称方波,或被单方向波调制的中频电流,治疗时,电极置于触发点、或相关穴位、或运动点或病灶相应神经节段,频率选择多以患者感到能缓解症状为宜,镇痛效果佳。
  (3)抗抑郁疗法
  近几年,有临床研究从抗抑郁角度出发治疗臂丛损伤后慢性疼痛认为加巴喷定(抗抑郁类药 ) 术前服用能有效缓解患者在术中和术后急性疼痛以及术后静息和运动时疼痛。研究表明三环抗抑郁药、抗癫痫剂结合行为疗法能有效地缓解臂丛疼痛,这也证实了抗抑郁治疗或结合心理干预可以使镇痛效果事半功倍。
  (4)针灸
  在中医方面 ,针灸镇痛也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穴位的选取以阳明经&治痿独取阳明&
  为主,有显著疗效 、副作用少,另外,个别穴位在治疗上肢疼痛中也有显著疗效,如极泉穴、天鼎穴、阳陵泉、内麻点等。
  2恢复运动功能
  (1)术式与功能训练方式选择
  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所采用神经移位术不同,其上肢功能训练方法不同,原则为嘱患者一边做供区神经的辅助动作,一边想象并被动完成受区神经的目标动作,直至患肢可主动完成目标动作。 如副神经移位至肩胛上神经,功能锻炼的方法为一边做耸肩动作,一边想象患肢肩外展并被动完成这一动作。
  (2)系统康复训练方法
  臂丛神经损伤术式有神经松解术、神经吻合术及残根神经移位,术后固定带将患肢贴胸固定,术后第 2 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手指关节活动,3&5 天后指导患者做对掌功能练习,5&6 天在做对掌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可让患者通过抓物件,开始做腕关节功能训练,7&10 天可适当增加活动量及记数,14&21 天指导患者进行肘关节活动,由练习摸嘴、摸颈到后来摸腰部。
  在整体训练过程中,对尚未开始训练的关节进行严格的制动,对没有恢复主动活动功能不合作患者,采用被动练习的方法进行训练。 术后 12 个月进行 Mallet 评分及 Gilbert 分级,结果示肩关节外展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均未发生肩、肘、腕关节挛缩等晚期并发症。
  (3)促进神经再生
  臂丛神经损伤后再生速度缓慢是术后恢复差的主要因素。1999 年 Birch 描述神经再生速度 1mm/d,当臂丛神经损伤后,以 1mm/d 的速度自损伤处向远处推移,因此神经损伤后的治疗应是长期的。 有动物实验表明,神经生长因子或从脑组织提取的神经营养因子可提高神经细胞再生能力及预防神经细胞死亡,虽然神经生长因子在动物实验中具有促进神经再生作用,但临床上其疗效不明显。
  物理治疗对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而言 , 物理治疗的方法很多,就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速度来看,以电刺激和电体操为佳,亦可采用微波疗法。可根据神经的恢复程度随时选择刺激方法,以最合适的刺激强度、刺激时限和刺激部位,来促进不同阶段神经功能的恢复。
  中医电针疗法、穴位注射应用针灸 、 穴位注射等多种方法治疗臂丛神经损伤,针灸疗法包括治手三阳法(手三阳经配心包经),治手三阴法(手三阴配三焦 、大 肠经),夹脊针疗法,穴位处行电针,选择疏密波,又结合穴位注射法, 选择营养神经的西药三磷酸腺苷 (adenosine-triphos-phate, ATP)、COA、加兰他敏 、维生素 B1、B6、B12 注射液和中药制剂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4)防治肌肉萎缩 、关节挛缩
  除神经再生速度缓慢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损伤部位与效应器距神经元较远,在神经再生尚未到达靶器官肌肉前已经发生肌肉不可逆萎缩有关。 因此防止肌肉萎缩、关节挛缩,也是提高周围神经疗效的重要措施。
  物理治疗大量研究表明,通过臂丛神经损伤术后早期采用各种康复及物理治疗手段如中频等,可使肌肉被动收缩,促进静脉与淋巴回流,改善代谢与营养,防止结缔组织的挛缩,抑制肌肉纤维化,明显减轻靶器官的失用性及失神经营养性萎缩,同时,可有效防止受累关节僵硬,全面提高神经修复的疗效。
  手法推拿对神经的恢复 ,尤其对肌力的提高 ,防止肌肉萎缩,缓解组织挛缩等具有良好的作用,基于推拿手法有疏通经络、调气和血、康复肢体的功效,辛铭金等选在上肢部及颈肩部施于推拿手法,从现代医学角度看,手三阳经、手三阴经、天鼎、缺盆、极泉、合谷等穴处均为臂丛神经及其分支的分布部位,拿揉经脉和按揉穴位均可激活神经细胞,兴奋神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亦可增强肌力,缓解肌肉萎缩等,恢复肢体功能。
  主、被动运动训练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常同时并发骨折及肌腱损伤,这些组织修复后常需要肢体制动,而制动可诱发肌肉萎缩、关节组织挛缩。大范围肢体制动还可产生失用性骨质疏松,关节囊挛缩,使肌肉失去弹性及纤维化,对肌肉形态结构及代谢功能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因此,肢体制动可加速失神经支配肌肉萎缩的发生及发展,治疗中肢体制动范围及时间应尽可能减少。 而被动活动是延缓肌肉萎缩发生及发展的有效手段。主、被动运动训练有助于改善失神经支配肌肉的血液循环,维持肌肉的正常代谢,防止肌肉失水,从而延缓失神经支配肌肉的失用性萎缩,为肌肉迎接神经的再支配创造条件。
  矫形器或支具主、被动活动关节可有效的牵拉伸展肌肉、韧带和关节囊,有利于关节的血运和营养,保持关节的活动范围,防治关节脱位畸形、组织挛缩。另外,也可借助矫形器或支具以预防,支具可控制肌肉-骨骼活动阶段的固定,代偿因神经损伤而失去的部分肢体功能,矫正神经损伤后肢体的继发畸形,功能重建术后的固定。
  (5)感觉功能训练
  手的感觉恢复顺序是痛觉、温觉、33Hz 振动觉、移动性触觉、恒定性触觉、256Hz 振动觉、辨别觉。神经损伤后早期可进行痛、温等保护觉及振动觉训练,后期可进行移动性及恒定性触觉、形状觉、辨别觉训练,另外还应进行刺激定位觉训练。
  痛、温、压觉训练痛、温、压觉训练是一种保护觉的训练,使用针刺、冷热、深压,让患者去体会每一种感觉的特点,进而辨别各种感觉刺激,按闭眼,睁眼-闭眼的程序反复强化练习,通过训练要使患者重新建立感觉信息处理系统。
  辨别感觉训练使用铅笔的橡胶头或钝头的别针,压在手掌上,或来回移动,训练时嘱咐患者注视压点,以视觉来协助判断压点位置,然后闭眼感受压点的触感,如此反复练习,并利用不同质地材料的物品反复摩擦皮肤来增加分辨觉能力,直至患者能够较准确地判断刺激部位。
  脱敏训练皮肤感觉过敏是神经再生的常见现象,它可能是由于不成熟的神经末梢的敏感度增加,以及感觉器容易受刺激引起的。神经损伤后常出现感觉过敏,采用脱敏疗法治疗感觉过敏患者,将患手置于细纱粒中,反复抽出、插入,进行摩擦,至皮肤麻木无感觉,适应了上述刺激后,增加刺激的强度,可将手放入粗一些的沙粒中摩擦,进而放入芝麻-大米-绿(赤)豆-黄豆-花生米(蚕豆)小弱至大强的顺序,进行脱敏治疗,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6)心理疗法
  康复训练过程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患者固有的康复潜力,在心理和精神因素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由于患者过去曾有不愉快的经验,或存在心理抑郁,都会在康复训练中使神经肌肉的兴奋过程受到抑制,不利于康复体疗的发挥;而当患者处于良好的训练情绪或经有效的心理干预后,大脑皮质觉醒水平得到提高,运动神经元能充分募集,神经肌肉的抑制解除,出现神经异化过程,神经调节和肌力都能得到发挥和进展。
  综上所述,对于臂丛神经损伤术后患者而言,分阶段开展综合康复护理有效促进了术后康复,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早期恢复,值得予以推广使用。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骨科学堂】锻炼腰背肌可减轻腰酸背痛
相关标签&: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銆婂ぇ瀹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