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霍兰德代码对应职业码大全1=579新手怎么去熟练掌握呢?

学一门语言难道就一直要编程,去熟悉编程软件的操作吗?
[问题点数:40分]
本版专家分:65
结帖率 50%
CSDN今日推荐
本版专家分:547
本版专家分:8180
2014年9月 C/C++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
本版专家分:396
本版专家分:158
本版专家分:969
本版专家分:3624
本版专家分:33534
2014年7月 C/C++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2014年5月 C/C++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
2014年10月 C/C++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2014年4月 C/C++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
本版专家分:33534
2014年7月 C/C++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2014年5月 C/C++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
2014年10月 C/C++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2014年4月 C/C++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
本版专家分:2818
2014年 荣获名人称号2013年 荣获名人称号2012年 荣获名人称号
2013年 总版技术专家分年内排行榜第一
2014年 总版技术专家分年内排行榜第三
2012年 总版技术专家分年内排行榜第四
本版专家分:2818
2014年 荣获名人称号2013年 荣获名人称号2012年 荣获名人称号
2013年 总版技术专家分年内排行榜第一
2014年 总版技术专家分年内排行榜第三
2012年 总版技术专家分年内排行榜第四
本版专家分:190
本版专家分:97
本版专家分:97
本版专家分:41194
2013年2月 C/C++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二
2013年3月 C/C++大版内专家分月排行榜第三
本版专家分:368097
2017年 总版技术专家分年内排行榜第一
2014年 总版技术专家分年内排行榜第二
2013年 总版技术专家分年内排行榜第三
2012年 总版技术专家分年内排行榜第七
本版专家分:188
本版专家分:14613
本版专家分:2433
本版专家分:1548
匿名用户不能发表回复!|
CSDN今日推荐→ → 王者荣耀新手入门指南 新人上手攻略大全
王者荣耀新手入门指南 新人上手攻略大全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整理 10:54:25
王者荣耀随着火热,玩的人越来越多,新手玩家也越来越多,那么对于这些新手玩家而言,游戏该怎么玩,有什么技巧,怎么一步一步爬到黄金呢,下面一起来看看新手入门攻略大全吧。一,设置1,基础设置-画面设置角色描边:开 相机高度:高画面质量、粒子质量:先流畅,再画面2,基础设置-功能设置局内打字:开(好好交流) 推荐装描述:关(前期不熟悉可开)金币回赠:开3,操作设置自由目标模式(这个有争议吗?)辅助罗盘施法(为了准确度)补兵+推塔攻击(每次出兵就不打水晶了?必须开这个)显示可攻击头像(想打谁就打谁)优先血量最少,最近(按需,不同英雄不同选择)指定区域(小屏幕一般都是这个)自动攻击(有时候会导致英雄拉不回来,按需)轮盘灵敏度(自己习惯就好)手指位置(它都告诉你适合滑动)头像锁定(看个人习惯,我觉得这个准而已)4,界面设置按熟练度排序显示最近使用英雄地图右侧展开(边走边点地图)右侧出装(边走边出装,建议关闭装备描述)5,自定义说到这个自定义,我就想起曾经玩赵云,3技能经常因为拉的太远取消的问题。因为大部分人还是手机玩,屏幕小的放技能其实很尴尬。自定义就可以解决一些英雄技能放不准,放不出的问题。解决方法:需要滑动的关键技能放到2技能处。这样赵云的关键技能就很容易选位置不容易空大啦!在游戏中点设置,在基本设置里还会多出镜头移动-滑动零头灵敏度-快其他设置不用说了吧一,专业术语ad:物理输出ap:法术输出adc:物理输出核心gank:抓人carry:掌控全局c位:输出核心小龙:暴君(黑暗暴君)大龙:主宰补刀:打出致命的一击兵线:小兵发育:最大化经济获取运营:最大化团队经济获取buff:增益二,地图介绍王者峡谷地图中心对称,我方上路对应敌方下路,反之亦然,水晶附近的高地路口是上中下三路高地塔,往外依次是二塔和一塔,也称外塔,三路之间是红蓝野区,阵营边界横穿地图的是河道,两侧靠近红buff野区有大小龙坑所有玩家进入游戏都会显示自己在左下方,而对手在右上方地图上所有单位的信息可以通过对战模式-地图攻略-地图介绍页面进行查看,包括buff持续时间等三,机制介绍[伤害]:王者荣耀有三种伤害形式:物理伤害、法术伤害、真实伤害真实伤害无视抗性和护盾[穿透伤害]:特指某些远程英雄的普攻或强化普攻拥有直线弹道,可以穿透目标对后面的单位造成伤害[伤害减免]:伤害减免可以减少受到的伤害,包括真实伤害[伤害免疫]:无法受到伤害[无法选中]:无敌[护盾]:护盾可以抵消受到的对应伤害,享受抗性加成以及反伤刺甲被动[攻速]:攻速加成是比例加成,攻速加成之间是加法计算,包括升级附送的,上限是200%[暴击]:除了阿轲以外,所有英雄只有普攻可以暴击,除了孙悟空以外所有可暴击伤害只有1.0ad部分享受暴击,成吉思汗的大招虽然是技能,效果和强化普攻并无二致,也可以暴击物理加成达到100%或以上的普攻可以暴击,即使造成的是是法术伤害,比如墨子被动、嬴政普攻,而芈月学习大招之后的普攻以及高渐离被动则无法造成暴击干将莫邪的普攻不受物理攻击加成,但全额享受暴击效果所有法术技能和装备法术特效无法暴击,除了闪电匕首的被动[暴击效果]:暴击效果是乘法加成,多个暴击效果之间是加法计算,目前最大是286%[穿透]:穿透是忽略目标的抗性,先计算固定穿透,再计算比例穿透[法球效果]:在平A时可以附加的特效,有些英雄特定技能也可以触发[法术特效]:技能命中可以触发的装备特效[吸血]:一般只有普攻可以享受物理吸血,除非技能另有说明通过英雄普攻和自身技能以及装备特效造成的法术伤害都可以享受法术吸血,除了反伤刺甲普攻可以享受100%的吸血效果,法术以及装备特效可以享受50%,aoe法术享受25%吸血上限是100%芈月的乌鸦自身回复部分、芈月的二技能抽取、貂蝉被动、东皇太一的球、曹操的大招回血都不是吸血效果,跟造成的伤害量无关[治疗效果]:多个百分百降低或提高治疗效果之间是加法计算,降低治疗效果的有梦魇之牙/制裁之刃的唯一被动“重伤”和哪吒的被动技能“炙练火种”,提高治疗效果的有不死鸟之眼的唯一被动“血统”[减速]:王者荣耀的比例加速和减速之间是加减法计算,有阈值[冷却]:减CD最大上限是-40%。铭文最多-10%,蓝buff可以-20%但不会在面版显示[位移]:指用技能瞬间移动一段距离,一般都可穿墙[击退]:强制目标位移一段距离[控制]:控制效果分为击飞、眩晕、冰冻、石化、嘲讽、沉默、支配、压制其中除了压制和支配以外都可以被净化解除东皇太一大招的压制效果无法被任何技能解除包括东皇太一自己,但前摇期间进入无法选中的目标可以免于被控张良大招的支配效果无法用技能解除,但可以主动打断,或者通过打断张良的动作解除效果[霸体]:无法被眩晕、击飞、击退、沉默、冰冻、嘲讽、石化[捆绑]:老夫子的大招生效时间内目标无法离开,除了借用大乔的二技能和大招[经济]:出生就有300金币,并随着时间增长而自动获得少量金币;敌方兵线、野怪死亡时如果英雄在附近可以获得金币,如果补刀成功还有额外20%金币,若己方多个英雄在旁边分享,每人将获得部分金币;敌方防御塔被摧毁,我方每人获得100金币,补刀成功获得额外75金币;击杀boss可使我方每人获得?金币,补刀成功有额外金币;击杀敌方英雄,击杀者根据死亡者的身价获得一定金币,助攻也有少量金币[buff]:增益效果,英雄获得buff即得到加强,王者峡谷里的buff一般指红buff和蓝 buff,通过击杀猩红石像和蔚蓝石像获得反buff是指击杀对方红buff或蓝 buff野怪,造成经济优势以及战斗力优势四,基本技巧[poke]:一般指用远距离高伤害技能消耗敌方英雄血量[开团]:抓住时机用具有强控、强制位移等效果的技能给队友制造击杀机会造成敌方减员[吃技能]:坦克类英雄用肉身、走位以及技能骗对面输出交出技能为团战创造优势[走位]:规避敌方技能,找到适合输出或撤退的位置[预判]:通过观察走位习惯以及分析当时情境判断对手下一步动作,先发制人[走A]:普通攻击前面的动作叫攻击前摇,后面的动作叫攻击后摇,通过移动取消后摇就叫走A[重置普攻]:普攻过后使用一些特定的技能可以立即进行下次普攻,重置普攻会让你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更多的输出[切入]:观察敌方英雄使用过的技能、走位、健康程度等信息然后在合适时机恰当的方位入场参与团战[收割]:击杀敌方血量不足、技能不全的残余人员[蛇皮走位]:战斗或逃跑时通过反走、侧转等动作扰乱对方判断,规避敌方的直线轨道技能一,阵容构成王者峡谷有三路兵线,每方各有两片野区,为了经济最大化需要一名中单、两个边路、一名打野,另外空出一个一般是不需要吃太多经济也能胜任本职工作的辅助英雄,作为游走一个队伍必须要有一个法师,因为一个法师也可以迫使对方必须出法抗装,否则敌方全出物抗会很头疼[分路]:中单:一般是法师,法师比较脆,而中路两塔间距小,比较安全;中塔战略价值高,而前期法师对线厉害可胜任守塔;顺便方便拿蓝buff以及去各方支援,或者被支援中单在射手发育起来之前是队伍核心,尽量压制对面,然后快速支援配合gank,团战时和射手负责制造伤害上单:对应对面下路,需要能抗压的英雄,另外既然单吃了一条线的经济,就必须能够发挥足够作战能力上单的任务就是前期能抗压并发育,帮助打野或者中路GANK,要是没机会GANK也可以侵入对方野区抢打野的经济,能深入带线牵制对方并伺机推塔,敌方有人深入带线而不方便团抓的话去把兵线压回去,被抓尽量减少死亡率或者互换甚至能够反杀,团战发生要及时支援,万一来不及第一时间到场也要能够负责收割打野:要有足够快的清野速度,负责找机会gank对方特别是c位,能偷龙更好,需要一定机动性,有控制和爆发下路:一般又叫双人路,因为往往是辅助陪同射手走下路,毕竟射手单路比较危险,前期作战能力差,另外下路方便拿红,射手发育起来负责主要输出以及推塔,队伍没有射手时可以参考上单,并称双边路游走:一般顺便填补肉盾空缺,负责打杂,开视野、照应adc、辅助gank、团控之类的辅助的任务就是让队友特别是c位安稳快速的发育以及在团战中安全的制造伤害,让队友顺利gank和撤离这是基本分路,但并非一成不变有射手的阵容推塔特别快二,战前准备[铭文]:努力提升并合理搭配常用英雄的铭文,全套150铭文大约相当于一个大件[出装]:合理搭配出装以及出装顺序可以更好发挥英雄的战斗能力[设置]:显示可攻击头像轮盘施法近战选择优先攻击最近[快捷消息]:只设置最重要的消息,而比如“我拿buff”几乎没用,高端局该谁拿buff大家一看阵容和情形就明白,“上去开团”、“集合准备团战”、“撤退别打主宰”,可以用发起攻击、集合、撤退按钮代替善用快捷信息,比如“敌人消失”提醒队友小心被抓二,出装1,熟悉装备,所有装备都要有了解哦!至少要了解最常用的转隔壁2,抛弃系统推荐出装,自己搭配或者参考大神出装。(思考题:为什么这件装备大家都出?为什么它是核心装?)3,了解在游戏中出装的顺序。而不是看见出现推荐装就瞎点。首先大件装备是通过小装备合成的,我们一开始出小装备获得属性过渡,最后合成一件大装备。但是在你获得钱的过程中,系统的推荐装不是固定先帮你合成一件再做下一件的,意味着最好能知道哪个小装备是做哪个大装备的,这样就能自己想怎么出就怎么出了。见图,在装备方案第一件战斧第二件韧性鞋的情况下,系统给的推荐装是这样的,所以一定不要盲目出装,出装的先后对你的战斗也有不小的影响。4,出装是随动的,不是一尘不变的。大神出装也只是针对大部分情况,而你可能在小部分的战局里。面对敌人不同的伤害类型,不同的特点针对出装,这是以后要说的。在这就举个栗子结束这部分,如果你是个萌萌的小鲁班,对面有李白和兰陵王,当你出了件末世和鞋,发现他们杀了好几个人,这时候你还去出推荐装备吗?如果想赢,这时候赶紧出一件不详,再出攻击装。三,英雄1,了解英雄,所谓知己知彼。不了解好歹也要在被痛打后去看看它的技能,不然下次还被痛打。想变强就好好学习2,英雄分为技能和属性这两部分,这两部分的总和才是一个英雄的特点。先看属性:这是没有出装的鲁班1级和15级的属性对比。(有铭文)红蓝,攻击,双抗,攻速,恢复都在随着等级升高提升。亚瑟同理,但是提升的数值并不一样,这就是不同种类英雄的差异,在定位上是输出的,自身防御和血量就差一些,而定位是坦克的,输出差但是自身肉。基础属性也决定着,你如果用一个输出英雄当坦克,效果会很差。所以让一个英雄符合自己的位置,才能打出好的效果。其次是技能:一个英雄4个技能,一个被动,三个主动,当然主动技能也可能有被动效果。被动技能是一直存在的,多利用被动可以让你玩的更好。比如娜可露露的被动,使用技能后强化下一次普攻。那么就不能乱甩技能啦,一般是大招a1a2a,这样就可以打出最大的输出。主动技能分为指向性和非指向性,指向性技能是一旦释放,就一定会命中目标,比如妲己的亲亲,宫本的大。数量偏少。非指向性技能很多,比如鲁班的三个技能都是非指向性的,用的时候需要预判。因为非指向性技能多,所以命中率决定英雄的上限。一个再厉害的英雄技能都空了,那基本也是杀不掉人的。这时候预判就极其重要了。既然是低分段教学,那么栗子就是鲁班被兰陵王粘到了,怎么用1技能眩晕他呢?答:他接下来近身打你,所以你往自己身上扔手雷,再往后撤,他跟过来手雷就正好落在他身上。预判其实在这个游戏里很简单,就是看别人的动作,知道他要干什么(比如追杀你的某个队友),你就能预判出他的路线啦~关于技能主什么这个问题,可以看大神加点,也可以自己摸索,比如鲁班我也喜欢主1副2,在刺客横行的时候短cd的晕适合保命。四,地图1,请通过对战模式旁边的地图攻略获取基本信息,不做赘述。2,防御塔自身拥有超高的防御,只有在其范围内有敌方单位(英雄除外)时,防御会变得很少。所以让小兵进入范围后再拆塔。同理,如果敌人进攻到己方水晶、防御塔前面,却没有多少兵,可以优先清兵,防止推塔。3,在高地上的防御塔被拆掉后会出现超级兵,加大那条线的兵线压力,所以破高地也成为很重要的战略目标。另外高地塔并不强,如果有一大波兵进高地塔范围,可能很快就会被拆掉,早点回家守好,不然太不划算了。五,对战1,补刀首先是要明确这个概念,对于小兵也好,野怪也好,都是最后一击杀死一个单位后,这个单位的经济和效果就是你的。所以也就有了抢大龙,抢buff这么一说。对于小兵,给你的钱也会增加,当然你旁边的队友也会有钱,但是肯定比你少。所以我们不管打哪路,尽量去补兵,而不是看到就算不补也有钱,就无所谓了。2,经济我们是在打什么?为什么我杀人那么多最后还赢不了?为什么对面人头比我们少那么多还赢了?有这种类似的问题的童鞋请看清楚了,先把你们在游戏内看敌我出装情况(对阵属性)的那个栏,设置成按金币排序。然后看看自己是不是杀的起劲,经济却很差。钱从哪里来?补兵,打野怪,推塔,杀人。杀人一血300,一般200,shut down400。但是一波兵呢?前期150左右。后期一辆车就140。一个野区的野怪也要200。这么看我们似乎还不如不杀人,直接发育得了。但是杀人我们可以阻止他的发育,他有死亡时间。所以作为一个新手开始向老司机转变,就从学会补经济开始。我们要打团,打团赢了我们可以获得经济,这里的经济可以是钱,也可以是属性(暴君),或者兵线压力(主宰),甚至是最终的胜利。但是除了打团我们应该随时都在刷钱。打野,吃兵线,往可能发生团战的地方靠拢,这样才能打架发育同时进行。而不是盲目赶路,杜绝一分钟没吃到一分钱。很多低端局大家都往中路一站开始打架,殊不知过一会边路带线的比你们富得多,因为他一个人吃一条兵线还没人管他,顺便拆两座塔,可能连高地带掉了对面还不知道。经济高+操作好才能=强最忌讳看个视频,满脑子骚操作,什么月下无限连,然后自己经济垫底。强的人永远知道下一步做什么,有安排的玩和想干嘛干嘛效果是不同的。3,定位了解自己的定位,在整场比赛中应该干什么。围绕这个定位来确定自己下一步的目标。比如玩一个赵云打野,一个半肉突进型英雄。那么你的首要目标就是对面的C位,射手,中单法师都是需要你针对的点。你不能见面就一个大交在陈咬金身上。每次打团都得找找对面C位的位置,他们不死你是不能安稳的,这是你的本职工作。如果玩一个射手,同样要知道你的队友保护你是让你输出的,不是他们打架了你还躲得远远的,应该在敌方刺客现身交出技能后上前输出/收割。每一场战斗都提醒自己,自己是什么,应该尽什么责任。4,评估小战局的评估一般在于敌人的强度,手上技能的多少,队友的距离。例子:8分钟时一对一的单挑,你是个萌萌的小鲁班,对面的兰陵王人头10/0,你1/1,经济没看但是总比你好了去。他刚杀了你们中单,你才支援到,周围也没队友,他一格血进了草丛,你大半血,追不追?答:放个导弹没打中就赶紧跑吧,这种情况下的兰陵王秒你跟清兵一样,况且他还可能有大。评估是新手最难的一环,往往是“和我想的不一样啊”。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后会好转。对场面的评估越是准确,对自身水平的提升越高。很多的5杀精彩集锦,就是因为他们有非常准确的评估。关于卖队友:总是有人提这个字眼,说的是不仁不义的事情一样。实际上卖不卖也要看当时的情况,比如势均力敌的时候,你们的咬金兄仗着一身肉装,跳进人堆,而你就是个射手,旁边没有队友,你还能上去骚吗?既然是势均力敌,恐怕这咬金胸是早被肛死了,你仗义地上去就是买一送一。评估下来不能上的就不要上,不能团的就撤退。大局的评估就是小战局加上兵线,大小龙而已。例子:一场优势局中,敌我在野区焦灼,我方没人开团,发现对面猴子带着一堆兵到高地了,现在怎么解决?答:根据兵的数量,有时候看小地图看不出来,都是一些点。但是很可能有3。4台炮车,如果数量一般,一个人回去清理,其他人继续推进即可。如果数量大,则需要带个输出回去,一个人很可能兵都清不掉,猴子打水晶几棒子就没了,你们就无缘无故输了一场比赛。但是也不用全都回去,留两个人在外面,避免对方偷龙续命。5,逼团已经处于优势就可以逼团了。方法也有很多种,简单的有直接推塔。敌方肯定到塔下防守。这时候如果他们不应战,慢慢塔被磨掉,他们也亏。大龙小龙野区埋伏,蹲在草里,来一个干死就可以开团。也属于先发制人,先干死一个造成5打4的局面,很难输。要是敌人撤退可以拿龙了。抓单。有敌人在带线,他的队友离他比较远,可以一起去抓,一般不被发现就没得跑,而且顺势推进那路。6,团战后我了解了英雄,farm了money,明确了定位,正确地评估了战局,成功逼团终于把团打赢了。那么我们接下来呢?打野在打野,射手在清下路,上单在清上路,中路在清中路,游走真的在瞎走团战不仅是经济收益,有些东西只能团战完去做,因为敌人死了还没复活,没有任何抵抗。简单的说,拿龙推塔,总得选一样干吧?这才是团战的意义啊,推塔哪怕残血都可以做。7,胜利后把上述步骤循环个三次,终于赢了。这个时候别急,看看数据分析,看看对英雄伤害和承受伤害量,还有自己的经济。你就能明显的推断出这一把谁比较carry谁比较水。但是鉴于英雄类型,评判的标准也不一样。同样是暴走局,作为adc和作为半肉刺客输出量是不能相提并论的,ad轻松30,半肉把对面日穿天可能还不到20。但是我觉得作为带节奏确立前期优势的半肉在操作意识都要高于ad。六,铭文作为5V5公平对战手游,不把铭文弄好怎么公平?当你慢慢排到厉害的人,发现前期他们打人怎么就那么痛,这就该说说铭文了。1,获取各种活动和钻石抽奖,都是可以获得铭文碎片的,不建议新号还去夺宝,夺宝一周5次即可(最性价比)。剩下的钻石就抽,别想运气,就靠保底的就好了。每周1000活跃不难,但是缺了一天就难了,量力而为。不要不舍得分解,铭文不靠抽奖就抽到能用的,是靠碎片换出来的。在微信和QQ都有对应的地方薅羊毛,不过我懒得。。。战队赛可以换铭文箱,也是我感觉最稳的来源,不用进什么高级战队,哪怕自己创建一个拉上几个基友就行了。2,搭配建议新号先做一套符文,不要又玩物理又玩法系,选定一种玩,符文可以快速提升,不然容易拉后腿。先做4级铭文,等有了好的再替换,也亏不了多少。百穿适合大部分物理英雄,除了部分英雄换一些搭配效果会更好,比如说10无双的黄忠。要说每种英雄都配最好的那估计也是猴年马月了,先做通用符文可以让你上手更多英雄,英雄池深了,也是种更进阶的提升。七,沟通为什么单独拿出来说呢,虽然说我也是那种抱着“我是来一打九”这种心态来打游戏的,但是不能否认当你的能力达不到这个份上的时候,让队友配合一下,或者减少一些他们的失误,赢得更加轻松。1,心态自己先摆正位置,你是来赢的。既然是来赢得,那就拿出一个合格的情商,所谓合格的情商就是队友的情绪,脾气,其实也是游戏难度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会碰到差劲的队友。队友吵起来,或者骂你,要不屑一顾。适当打字:“加油,好好打”、“刚才我的”,知道给这个中单蓝没用,他又想要,就抢了呗,抢完他要是飚起来,你就“不好意思”一下咯。阻止队友吵起来,乱玩,最后胜利也是一种操作。当然,也不用过多参与,自己打好自己的。2,快捷消息这是有效防止队友盲目行为的办法。首先你得自定义一下快捷消息其中很多消息都相当管用,比如等我集合打团,那你的队友至少知道你不在他们附近了,贸然开团少人。集合埋伏:一般队伍都缺一个带节奏的,发这种信号一般都会听。清理兵线:兵线不好的情况下让队友分别带一下也是常用的。多用快捷消息,减少打字时间。3,提出保护谁,集火谁打字说一下我方谁有输出,让控制着重保护,对面谁比较麻烦,要求刺客集火。有时候他们打着打着都不知道到底该在意谁,看见谁就交技能了。这时候你提醒各自的责任,就不盲目了。以上就是王者荣耀新手入门攻略大全,更多王者荣耀,尽在跑跑车手游网。相关下载:玩家们可以下载最新版本的王者荣耀游戏,全新版本大改动同时增加了新英雄哟!
游戏介绍:王者荣耀最新版s9下载,这是王者荣耀2018最新版本,玩家们下载即可开始游戏,免除更新,喜欢玩王者荣耀的玩家们千万不要错过哟!
大小:661.4M
不喜欢手机玩的可以玩电脑版,操作更加方便准确!
[Win7, Win8, Win10, Android]
游戏介绍:王者荣耀电脑版最新版本下载,这是电脑版王者荣耀最新版本,进去即可开始游戏,不需要再更新哟,喜欢王者荣耀电脑版的玩家们快来下载吧!还包含丰富的王者荣耀电脑版攻略和王者荣耀电脑版工具哟!
大小:612.3M
相关辅助:
游戏名称:
王者荣耀美化工具v1.0
下载地址:
游戏名称:
王者荣耀刷点卷刷英雄皮肤助手
下载地址:
18-01-0718-01-0518-01-0418-01-0318-01-02
共0条相关评论
最新最热相关资源
类型:系统工具大小:12.6M类型:系统工具大小:4.2M类型:系统工具大小:12.6M
类型:系统工具大小:8.6M类型:系统工具大小:8.6M类型:系统工具大小:8.6M
安卓苹果应用推荐
类型:益智休闲大小:77.9M类型:角色扮演大小:87.6M类型:益智休闲大小:98.6M类型:益智休闲大小:87.7M类型:模拟经营大小:20.8M类型:策略棋牌大小:124.5M
类型:休闲益智大小:88.5M类型:角色扮演大小:206M类型:休闲益智大小:40.7M类型:休闲益智大小:109M类型:角色扮演大小:399M类型:角色扮演大小:127M如何学好中医(一)
文章一:如何学好中医
有不少人从中医上得到了好处,多年的疾病终于痊愈,因此对中医产生了兴趣,并且想多学些中医知识。于是找我问了一大堆的问题,比如中医难不难学?如何才能学好中医?应该从哪里入手?我尝试着慢慢地解答,但有时自己也怀疑我所提供的那些浅显的中医书是不是真正的满足了别人的需要,那些真的是中医的入书之书吗?如果别人听了我的话而读了这些书,会不会得不到真正的结果却浪费了时间与精力。思考良久,觉得有必要认真写篇东西,系统地谈一下如何学中医的问题。&
中医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
最近几年,社会上颇有一些鼓吹取缔中医的人,让人对于中医的前途生出不少的担忧与无奈来。到底中医怎么了?在中国以及周边数个国家流传了两千多年的中医怎么到了现代反而越来越不能适应了呢?是中医理论本身有缺陷或者是学中医的人没有学到真正的中医呢?中医真的已经不能治病了吗?中医到底有没有存在下去的必要了呢?诸如此类的问题,我想也困扰了社会上的不少人。&
我们先来看看,中医是一门什么样的医学?在这个时代为什么中医频频碰壁?&
中医是一门古老的自然医学。它是中国古人长期观察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总结出来一门关于自然的学问。中医的特色就在于它是传统的自然的,它没有经过现代科学的雕琢,因此它透着纯朴的气息。而且它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一门学问,它与中国传统的其他学问如算学天文学地理学星象学预测学等没有绝然不同的界限,反而是紧紧地缠绕在一起的。中医的理论基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一模一样,因此中医注定有其哲学性与医学性两个方面的属性,是一门夹杂着古代朴素哲学理论的医学。所以中医既是哲学又是医学。&
现代医学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我们一般称它为西医,因为它来自西方。现代科学有其自己的一套标准,凡是符合其标准的,就是科学的,就是可以接受的;若不符合其标准的,就是非科学的,就是迷信是垃圾,就要抛弃它。虽然说现代科学在不断地发展,但它绝不会接受非科学的东西。在现代科学看来,中医纯粹是一门经验医学,它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没有经过小白鼠实验,没有现代统计学的数据支持,因此中医不是科学。这也造就了在这个现代科学横行的时代,中医只能是在边缘生存,绝不可能登上大雅之堂。由此中医在现代的地位可想而知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符合科学的现代医学取得了迅猛的发展,而传统而自然的中医学则慢慢地萎缩了,至于中医到现在还存活在现代医学的夹缝,居然没被消亡,已经是万幸了。&
至于考虑到经济因素,现代医学是市场经济的宠儿,它会造势,会赚钱,会发展。它财大气粗,自然统治了医疗的市场。中医既不会宣传,又不会赚钱,更难以在理论上有更大的发展,因此只能缩起尾巴来了。于是西医愈强,中医就愈弱,恶性循环至今,自然应该有人跳出来要求取缔中医。现代社会,谁有钱有权,谁说了算。西医已经控制了中国医疗市场的大半壁江山,当然不止满足于此。当前,中医固缩在不大的医疗市场上飘摇欲坠,却仍然是动了谁的奶酪,也就可想而知了。&
如何才能学好中医?&
一、志于医天下。&
无论为人处事治学,圣贤教人,都从立志开始。因为“志者,心之所之也”所以立志的不同,决定了治学的成败。学中医亦如此。古人讲“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说的是读书人要有志气或者进而经纶天下以报国,或退而学医而治天下人。这就把从医看成是一件为国为民的大事,是一项人生的事业与追求。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我觉得这个条件现代许多学中医的人都不具备了。可以试着调查一下报考中医院校的学子们,为什么学习中医?恐怕多数想的是混中医这口饭吃吧。至于是不是想要学到医治天下百姓的本事,恐怕他们自己也没有信心。既然没有“志于道”的精神,也不会有“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的行为,则是否能学得好中医,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聪明勤奋之人。&
有了志气,还需要几个条件。一则是一个聪颖智慧的脑袋,并且超乎常人的勤奋,为什么呢?因为中医不好学,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既要聪明又要肯学。试看历史上的名医,都是极聪明极努力之人。所以必需是这样的人,才能学到真正的中医《内经》也提出不得其人不传,因为中医是至精至微的一门学问,需要学中医的人一定要聪颖肯干。另外学好中医还表现在要有很强的背功,就是背诵中医经典的功夫。中医历来视方歌、脉诀、药性赋、针灸歌赋等的背诵,学中医的人还要背诵大段的《内经》《伤寒论》以及历代精彩论述。背诵是临床熟练应用的基础,这一点千万不可偷懒,前代的名老中医已经充分地证明了少时背诵是多么地重要。&
三、国学基础。&
除此之外学好中医还需要在国学上下一番苦功夫,就是说中医需要有传统中医文化的底子。学国学经典就需要学习古文,犹如与古人相与对坐应答,能进行跨时代的交流,而且学好古文是打开中医药宝库大门的钥匙。古人语:秀才学医,笼中捉鸡。意思是读书人学医实在是手到即成。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读书人有文化的底子,而这才是学中医的实实在在的根基。因此,培养中医的底子就要从文化入手,先学古代读书人所应该学习的东西,特别是先秦的文化如四书五经,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周礼周易春秋等书籍。这些东西不是糟粕,相反,它是中国文化的最精华的东西,是作为一名中医所不能不了解的基础。现在的中医为什么掌握不了真正的中医知识,我认为最缺少的就是这个。&中医是中国古人从自然界中观察而总结出来的学问,它上关乎天,下关乎地,中间还关乎人事。因此学中医要有环境,文化的环境。就好比是学外语,不能关门学习,要有一个外语环境,这样才能更快地入门,更快地掌握外语精髓。试看现在学中医的环境,课堂上听老师讲一讲,课后懒得复习。而周围的环境全是西医,全是现代知识与文化,这如何能把中医学到精深之处。因此要想学好中医,一定要先构建一个扎实的国学根基。以此为基础,再花三五年功夫中医理论必有小成。&
最近两年来,我在临床之余,颇觉需要提高国学功底,因此很是在先秦文化上下了一番功夫,读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越是学习,越是感觉对于中医的理解更为透彻,这种理解不但没有影响我的临床技术,相反从理论的最深层次上帮助我极大地提高了对中医底层的把握。传统文化典籍的学习使我对于中医理论有一种源流而下的感觉,这种感觉非常重要,也非常实用。它让我更容易地理解中医,实践中医,并能创新一些东西出来。&
四、好且乐于医道。&
不仅仅是要学中医,还要乐在其中且越学越乐,越学越兴味无穷。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中医就是要学到这个境界,然后才能体悟一些东西出来。只有亲身的体悟才算是真正把中医融合到骨髓里去了。这个时候再上临床,感觉完全不同,而且临床疗效自然极高。&
至于如何才能由学到好,由好到乐,这需要用心去体会中医的妙处。中医很美,其理论美,方子美,临床也美,但只有能沉心于此的人才能真正地体会到这种美。正如学唐诗宋词的人,能沉浸在诗词的美妙之中,乐而忘忧,中医之道亦如此,甚至更甚于诗词之美。能欣赏到这种美的人,自然会乐在其中流连忘返了。老师能教的只是中医知识,中医的美是教不来了,需要学中医的人自已去悟去感受。什么时候悟到中医的美妙了,什么时候也就入了中医之门了。那时,赶出赶不出来了,肯定是铁杆中医了。&
五、重视中医经典。&
此外,要重视中医经典的学习。要明白经典对于中医临床的重要性。然后始可开始学习。否则从后世诸家入手,浪费许多时间学到一点东西,一查经典,原来早就写在那儿了。我读了十多年的中医书,最近几年才悟出这个道理:中医的真谛是要从经典里寻找的。希望大家能重视中医经典,不要走弯路。&在此基础上,进而博览群书,淹通众家之长,并广泛吸取今人经验,再大量临床,积极思考,如此必成中医大家。古人云“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早临床多临床是培养和造就铁杆中医的另一条捷径。&
以上谈了这么多,只是学好中医的一个大概的方法。如果大家看后觉得中医太复杂,因此而打消了学中医的念头,那就是我的罪过了。我可不想打击大家学医的兴趣呀。这样说的目的是想让想真正掌握中医的人了解一下学医的大概的步骤,也许可以为社会多培养一些好中医出来。只是拿着一两个祖传的方子就说自己是中医的人,也不在少数。害人害已,何如一把火把方子烧了。中医的理儿不通,要方子有什么用?学医,就是要学这个理儿。而这个理儿就得按我说的这个途径来学习。&
文章二:学医的秘诀
高校里的中医学子万万千千,个个都想学好中医,但不少学生花了数年功夫,却未能得窥中医殿堂。是中医难学吗?还是没有找到学医的途径与方法?我认为,中医不难,难在用心。但光是用心还不够,还需要知道如何去用心。这里我就详细地分析一下学中医的两个关键途径,亦是学好中医的秘诀。&学医之道,贵能有所自得。欲求自得,必先有所悟。悟而生智,从此中医医理一通百通。试看当前国内中医界,有终身学医而不悟者,则一生行医,浑浑噩噩,一直没有明白医理。如此看病,疗效必差,更不要谈对于中医的信心了。此辈学医,误人误已,虚度一生,良可悲哉。要之,要通医理,必先有所悟。而自悟之道,源自读书。中医是一门传统学问,非读书不能得其真谛。因此,想学好中医,先要下功夫去读书。学问是没有速成的。学医亦如此,非熟读强记,精思体悟不能得其真意。又非转益多师,切问近思,无以收功。或问学医有何秘诀?我认为,学医只有两个秘诀,一个是功夫,一个是智悟,除此之外,别无良法妙方。&
一,下点切实的功夫&
天下事没有不需要下功夫而能成功的。做学问如此,学医亦如此。记得中医课本里有一段荀子谈劝学的话“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就是说,如果别人能一天做到,我就花十天功夫,别人需要十天,我就花百天的努力。如果真能坚持下功夫,则即使是笨人也能达到学问的极致。因此学医首要的就是下功夫。要学医,就要做大医,而作大医有如一件工程,需要严谨的态度,而且要很下苦功,坚持不懈。以下有三个步骤可循,愿意学医者不妨琢磨一下这三步,循序渐进自然能成大医。&
一则,积累医学知识与经验。&每个人初学医时都要学会积累,只有日积月累,才能积少成多,积薄成厚。中医知识包罗万象,既有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也有人情世故的学问,更有星算诸子的学说,还包括内外妇儿针灸各科经验,这些都需要慢慢地掌握。所以说,不积无以广大,不学无以成医,每天都要学一点儿,坚持不懈,积累自多。孔子说“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温故而知新”都是积累学问的基本法门。&积累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尤其是对于初学医的人来说。望着如山的知识,成堆的医书,恐怕会有种畏难的感觉。天下的病并不好治,也并非每个学医的人都能治好大病重病,想当大医,想掌握生死人肉白骨的本事,就得有定力,有信心,不急躁,不矜不伐,持之以恒,必有所获。凡是大医,都是在一天一天的积累过程中坚持下来的。每位历史上的名医,没有谁不经过此积累的阶段。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就是在这个阶段。&
二则,循序渐进。&
中医知识浩如烟海,非循序渐进不可。要积累哪些知识呢?我认为首先是先秦四书五经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也是中医的基础。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就在这个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医德与气质也在这个文化之上建立起来,这是学医的首个捷径,舍此没有别的捷径。所谓的“秀才学医,笼中捉鸡”就是真实的写照。在文化背景上再进一步钻研医理医法,古今两千年来有成百上千的医书,约之先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难经》《金匮要略》及《神农本草经》等经典以求本,再读明清诸家名其源流即可。另外,还包括西医以及易理术数文化历史等,都需要慢慢地涉猎。这样由点而面,由易入难,由今及古,由约而博,渐而入医道之门。总之沉于斯术,浸之愈久,积累愈多,将来的成就也将越大。&
中医的学习过程一般先基础,后临床,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先学中医基础理论时,要完全搞通,然后方可学中医诊断学以及中药学。对于每一本书来说,要先掌握每一章的精义,然后可以渐而到下一章。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顺序,量力而学,坚持不懈。前面的没有学好,就不要急着学后面的。一本书没有掌握好,就不要急着学下一本。这样层次清楚,一步一步,渐而汇通,亦不会学得乱七八糟,漫无边际,犯西瓜芝麻之戒。&
三则,熟而生巧。&
学医需要精熟,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或者浮光略影式的读书,那是不可能学到中医精华的。如果守不住精熟这两个字,即使泛览千卷,才一掩卷,便茫然无所得。因此,惟有精熟方能通其意旨,得其义理,悟其巧妙。所以古人学医,无不注重精读熟记。苏东坡说过“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读医书不是看小说,需要反复琢磨。特别是读《内经》读一遍有一遍的体会,读十遍时的体会与读一遍一定有同,及读至百遍,又必然会有新的体会,临床干到老,就要读到老。因为随着临床进步,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体会。我相信此言,临床之余,读书不怠,的确深有所感。&
医理之精熟不仅仅是背诵而已,还要经常沉潜体味。使古代名医的话就象是自己说出来的一样,即使是恍然梦寐之中,亦会自然流出,这样才叫真正的精熟。真正需要如此精熟的中医经典也不在多少,以树立中医根基的经典为主,数十百段《内经》及《伤寒论》即可。到了这个境界,涵诵熟久,人书合一,习与性成,自然为我所用,则临床上应用无穷,受益匪浅,辨证处方如有神助。&
综上所述,学医说容易也并不容易,要成大医,必需下切实的功夫方可。如果真能下到以上三条功夫,才算是入了医之门,否则难免根基不牢,流于滥疏。至于有些人拿着几个所谓祖传方子当成宝贝或大学一毕业就忙于吃喝玩乐,而不思读书学习,那就根本是医之蠹虫了,斯辈何足谈医。&
二,因疑而自悟&
读书仅仅是学习中医的第一步,其目的还在于对于医理的自悟。自悟的感觉就象是击石出火,豁然贯通,顿悟无余,理事无碍,明体达用,就是这个境界。到了这个境界,才算是有所收获了。这种收获不是学到的知识,是真正的医我融为一体。所以说前面下了这么多的功夫,一定要有悟才算是有收获了。否则这些功夫还是在量变的阶段,医术也还是隔了一层。&
自悟是自己的感觉,不是老师教的。正如前贤论做学问一样,其“悟入之法,恒在于片言之义,人所不经意之处,此则会心各有不同,父师不能以喻之子弟者也”自悟也不是天生出来的,需要极深厚的功夫作底子。只有下过苦功学医的人,心中有所疑问,有所滞塞,才有可能在某一时刻,某个机缘下顿悟,从此医理贯通,而达到化境。而且顿悟有大有小,伴随着大的顿悟的往往是数不清的小悟。这样大大小小,反复自悟,医理于是愈来愈透彻,而临证对病,心中澄清,医理无碍,这种透彻的感觉用言语实在无法形容。要达此境界,亦有门径可循。&
一则,提出问题。&
这是自悟的第一步,一定要有所疑问。古人讲,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不管大小,都需要先疑。存疑是破疑之本,必需用心读书方能找到疑问。医书精深,非浅尝者所能体会。一般如果只是粗略地翻一翻医书,一目十行,不务精思,根本就找不到什么疑问。疾病复杂,千变万化,医理亦变化万千,左右逢源。两千年来医书各有所述,各有所旨,读后怎能无疑。若真无疑,那是根本没有理会得到,是不用心的表现。&历史上每一位医家都有其医学思想,且各有传承各有不同。是不是每位医家的每条医理都正确呢?我认为读医书当学会思考,不轻易相信任何人。读书时认真思辨,考虑其所述理法脉方药是否合理,有无确实的证据,这样就会有问题,这就是存疑。我的经验,在初读某某医家著作时,先从有疑问的地方入手思考,慢慢地再从没有疑问的地方思考,这样就会发现,不是没有疑问,深入一层后,自然对其医学思想又有所理解。或能得其偏其失或能得其理之所以然所未然,这都是领悟。&
二则,解决问题。&
这是自悟的第二步,就是要解决疑问。光是存疑还不够,还要能用心解决问题。因为问题有大有小,有难有易,因此解决问题的时间有也长短的不同。解决疑问的过程,就是促进自悟的过程。对于中医问题来说,解决的方法,不外乎数点或者参合各家观点,以穷其理证;或者临床实验,以证其真实;或者穷心深思,以明其旨归。其实就是通过自己问难,来促进思考。这种思考,必然伴随着进步,越是思考,越是进步。大疑大进,小疑小进。&解决问题的过程往往是比较痛苦但也快乐的过程,心中因疑惑而存滞,极是想一通为快。但医理往往比较复杂,并非一看即解。因此多需要一段时间来解决,有时甚至于要数年的时间。但心中存着疑问,不停地读书临证。随着问题的逐渐解决,心中的郁塞也慢慢地透亮起来,这种感觉非沉迷于此中者不能体会。某一天豁然而解,即如醍醐灌顶,上下透彻,简直就想手舞之足蹈之。其快乐如此,其所得亦必然如此。如果能经常有这种解决医理困惑的快乐,我想也差不多领悟出不少了。&
三则,疑而得悟。&
学医的目的是心悟。悟就是豁然贯通的感觉,是对医理的了无凝滞,是临证的清明晓彻。悟是自己的心悟,与他人无关。禅宗有“顿悟”之说,我认为与医之自悟实同出一辙。一旦心悟,一了百了,洞彻无馀。悟有大小,有浅深,随着医理困惑的不断被解决,医法圆通,领悟由此而生。几经领悟之后,于是顿然明白,于是出现了圆融明彻的顿悟境界。顿悟的境界看似不可思议,其实历史上每一位临床大家都无一不经过此境界。如医圣张仲景医理通晓,自创六经辨证,必然是顿悟之人。即使如明清的不少医家,医学理论贯通无碍,亦需要数次的顿悟方能达此境界。&悟有门径,必由疑而生悟。所以说疑问是觉悟之机纽。医理深精,旁通百家,要成名医,必要一番觉悟,方能得一番长进,否则别无他法。真正的名医在其到达极高的境界前,往往需要数次大的顿悟。但悟后仍有所困惑,继而再思考,再解惑,渐渐地又有所郁塞,所以我正期待着再次的顿悟。&
学医必勤奋聪敏之人,亦需掌握方法。否则学医十数年,不识门径,荒废经典,滥读后世医书,就如同胶柱鼓瑟,必然无功而返。此时纵使再是勤奋用功,亦有可能“死在句下”一生无悟。师者之传道授业解惑,于此显得十分重要,必要先通门径方可。&
总之,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学医的人,先用点功夫在先秦诸子,必是有效的法门。然后志于求医,舍心忘已,狠狠下点切实的功夫,数年之后,因疑而悟,渐疑渐悟,渐悟渐进,自然能成一代名医。再者,医者操人生死之术,不可不谨慎,要不得马虎轻率,要之,先把性格磨砺得扎扎实实了,再来学医吧。学医不比其他,需要严谨的态度,这又是在下功夫之外的要求。
文章三:医生成功的方式
1.做医生首先具备医生的素质:作为医生如果常干坑蒙拐骗病人,迟早必然失败.医生必须关心自己的病人,并诚恳地对待病人,学而不厌.这样,你周围的医生护士才会帮助你和接近你.你还要穿戴整齐,应对病人和同事彬彬有礼,这就是把自己"推销"给病人的诀窍.
  2.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千万不要认为自己什么都懂,对别人的经验不屑一顾.把别人的经验加以吸收实践,必然有助于你的成功.
  3.寻找病人:当你有了治病的绝招后,你就可以在报刊电视上等做广告,也可用别的方式吸引病人.你必须经常琢磨如何把自己学到的技术用于病人.千万不要这么想"病人太多了,而且越来越多,简直把我累死了"因为你的病人多,就说明你的知明度提高了,应该说是一件好事.
  4.早出晚归:对医生来说是致关重要时,也是不可避免的.在医学上投入的精力和时间越多,收益就会越大.不学习,不看病人,就不会有什么收益,就不可能得到病人的信任.
  5.要热爱自己的事业,增强事业心:如果你的精力不是全部投入医疗事业上,你的努力自然就得不到补偿,成功的可能就很小.
  6.失败是成功之母: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当然要尽量少湿鞋甚至不湿鞋更好.一旦你或其他医生为病人治病失败后,就应总结经验,多问几个为什么,进一步吸取教训.
  7.周围要有一批帮你成功的医生护士:无论你干了多少年医生,无论你治病多么好,医术多么高,也不要单枪匹马的干.单干不求人的想法是错误的.在你周围要有一批懂专业的医生护士.
  8.学会作决定:在诊断治疗疾病时,要学会诊断精,治疗快的原则,尤其对急诊,尽快拍板治疗,绝不能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否则病人就会出现大问题,严重者危及生命.同时对你的事业也具有害而无益的.
  9.展示高超的技术才能:你为病人做每一件事,都应表明你是一个够资格的医生,使病人觉得你确实技术熟练,知识渊博,再加上治病认真的态度,病人自然会提高对你的信任度.
  10.重心开始每一天:努力使每一天工作都有新意,好象每一天都要开别的新事业.如果你对你的新,老病人和你的工作单位缺乏信心和勇气,你就不是一个好医生,一个好医生就应善于探索病人所出现的任何新情况,新问题,努力为病人解除痛苦。&
&&&&文章四:怎么样学习传统中医
一、现在的学院派(大专院校)讲的是不停的修改教材,所谓去粗取精,但是收效如何呢?说件事情便明白了:一个内科主任朋友,带着一群实习学生,非常的尽心尽力,半年之后我问他是否有得意门生?是否要留几个?他回答‘一个都不要’可国家和家长花了多少钱,学生们费了多少力才到今天那!这位主任说了一句非常令人费解的话‘有几个基础不错,知识还算扎实,但没思想’好个没思想!太贬低人啦!但细想一下,现在的教育方式不就是培养高分低能吗!几本书、画重点、考重点,ABCDE选择题,肯定不需要思想!
而师承派(家传师传)的如何呢?许多人跟着师傅或父母学几年,弄几个所谓祖传秘方,考个医师证书,便要杀遍天下了。难怪现在对于师承考试的审核越来越难了,因为这些人的确把政府部门弄得头疼。哈哈,不过想拜师傅的人不多,花大钱去上学的人却是许多许多,然后就是失业。
&那位主任所以说那几个好学生没思想,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所有的知识贯穿起来,什么叫学问?学问=知识+思想,学中医不是学历史,历史就是历史,不能篡改历史,只需要你记住,然后加以理解就足够了。学中医要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
 二、一个好中医大夫就是一座医院,凭着三个手指头可以走遍天下。中医的舌诊脉诊被许多人认为是看家的东西,是他们西医不会的。
&&我不完全这么看,中医真正的关键是它的理论体系,是它的辨证论治法则,是中医特有的逻辑思维方式,如果丢了这些东西,任何一个西医大夫都可以把中药开出去。但要在自己的脑袋里建立好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使大脑按照这种逻辑思维方式运转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西医的发展为什么迅速?它是靠多学科的共同努力,成千上万的人共同努力,在许多学科之间建立了良好的通道。中医就惨啦!缺乏手段!现代手段为什么不用呢?所以我早在35年以前就自己开始制药了,20年以前我个人已经中医现代化了。
中医的三个手指头下面是什么?假如你思维敏捷、能真正去理解你摸到的桡动脉的波动是什么意思,那就能品味出病人的感觉,那病就象得在你身上一样。其实脉搏就是线性系统学中的‘行频特性’和‘帧频特性’,电视机的原理就是这样的。而线性系统是专门研究‘黑盒子’现象的,就是通过输出信号的变化,来理解那个内部结构不清楚的‘盒子’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而中医的脉象不就是这个理论的应用吗?可惜!有哪所院校会给中医专业开设这种课程呢?你不妨自己找本书看看,如果能看懂,你会觉得手下的感觉别有一番新的滋味,那种脉搏的跳动就不是简单的28个分类了,然后再看《脉经》会认为那本书简直太罗嗦啦。&
&想学好中医就应该博学,学什么都会有帮助,会让你的大脑动起来,如果你哪门功课不好,你就把他补上,不然你肯定吃亏,因为人的大脑依靠大量的数据来产生思维,数据越多,速度越快!有人看三国小说,发现了张飞将军原来是甲亢,所以睡觉时闭不上眼睛;有人看《红楼梦》发现林妹妹的肺痨不是死于营养不良,而是死于痰火互结,气血壅塞。贾府的伙食标准太高。
有一点需要重申:无论你利用什么现代手段,最后你必须回到中医的思维方式上来。
&等到有一天,你的病人会觉得你很奇怪,料事如神,你说他几天以后会如何如何,果然应验,你不用问诊,便告知他因为家庭琐事而烦恼,夜里常常做噩梦,他会认为你懂得算命!其实,那时你已经有了丰富的综合判断能力了,你的病人还会怀疑治不好他的病吗?这是中医独自特有的逻辑思维方式,是你最具风格的东西,还应该说明:那些现代诊疗手段完全可以借用,最起码可以参考,只是不能依赖,中医应该很灵活,明白吗!&
&三、什么都不能太相信!我曾经到过西北的大沙漠顺便挖了几颗野生的药材,回来后与我们药铺的饮片做了点对比,其有效成分前者是22%,而后者仅仅是0.5%。所以当你把希望寄托在某一位君药上的时候,你最好对这些东西要充分了解一下。因为中药的计量标准是重量,而不是有效成分,所以有人说‘名医亡于药’似乎是有些道理吧,但这种事情你没有办法!就象你每天要吃的饭菜一样,被人投了苏丹红有机磷氢氧化钠等,但你可以少吃,采取慢性自杀的方式还是有效果的?!但你的病人没有选择,他寄希望于你,你寄希望于药,怎么办呢?建议你经常去转转药房,转转市场,我在著名的药材造假圣地转了两年,收获非浅,交了许多造假药的朋友,知道他们如何用黄柏煮小土豆来造元胡;如何用腐烂的羊皮制造麝香;如何用白薯来造天麻;如何给自制的虫草画纹理(不能再说了),所以这些东西也就不好骗我了。如果有病人吃了几付药还不见效(先要怀疑自己,考虑自己的诊断是否有问题)那最好让病人把药拿来看看,不然会耽误你的进步,现在市场上的假药确实也太多了。
&现在的教材是西医化的,考试也是西医化的,为了追求答案的唯一性,把中医题目出的象数学。从方剂学的角度看什么什么方治疗什么什么病;从临床课的角度看什么什么病用什么什么方,一对应,真是妙哉!中医完全不是中医,而是地地道道的西医!        
&所以说中医难,首先是难在国家制度的局限性,把中医搞成不伦不类的,这其中该相信的和该怀疑的如何判别呢?文革时有句口号叫‘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建议改成‘先怀疑一切,再充分思考,最后相信那些该相信的!’什么是应该相信的东西,就是实践的结果。如果你有一天开始怀疑你导师的某个理论的时候,你真的开始有出息了!&
&四、怎么办?现在的中医接的病大都是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病。可这才是你长学问的时候呢!首先,你不要幻想出名、长工资、提级别、当专家。没戏!你能做的就是尽可能让病人多活些时候,让他有时间把他的事情料理一下,另外帮他改善生存水平。他可能是要离开这个世界的,除非是诊断错误。我的一位恩师那里有好几个这样的麻烦,都活了好几年了,其中有个‘疯子’还能去爬山?!别人都私下笑话他“还想攻克肝癌”?其实不然,他曾对我说‘我从来没打算把那个大瘤子消化掉,只是让他们活着就心满意足啦’你怎么想呢?实际上癌症不是治不好,当地被我治好的癌症和血液病患者有20多位呢!&
 眼光要放开!这是中医应该具有的品质,自己不要死盯着一个地方不放,那是老鼠。更不能死盯着病人身上的那个什么癌,因为病人的目的是活着。人活着的概念是什么呢?吃喝拉撒睡,不过如此而已。有个广告词挺有意思:“为了打你而打我,打死你却流着我的血”讨厌的蚊子。你非要打死那个小疙瘩癌,结果却先打死了病人。现代医学的化学疗法就是这样,许多癌症患者几乎都是治死的。人财两空。&
&&每每看见电视里那些‘导购’大肆宣传可以如何杀死肿瘤的时候,我总想为那些病人祷告。‘瘤子没死人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火葬厂的哥们可不把人和瘤分着烧,你连雪耻的机会都没有!过去有‘曲线救国’之说,不妥!‘曲线救人’总可以吧?先杀瘤?还是先杀人?你去原始森林里看看,藤缠树?还是树缠藤?你很难分辩得清清楚楚。所以,应该把眼光放开些,把心思用在改善病人的证上,许多时候那种潜移默化的东西很令人寻味。真正的中医治疗肿瘤是非常讲究的,一个人一个治疗方法,没有万人齐喝的安魂汤!&
现在什么都嚷嚷‘规范化、标准化’我建议不要‘紧跟形式不掉队’中医非常强调整体思想,辨证施治,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不是生产肉包子的流水线!病房里病情差不多的病人,有人挺胸抬头的去办出院手续,有人就永远的呜呼了,为什么?经典的答案永远是‘个体差异’!那就不能让他们治疗时也个体差异差异吗?!中医的理论是什么?贯穿中医诊断全面辨证整体治疗的全过程是什么?很多人到临床上就忘记得九霄云外了,你必须把这块敲门砖时时刻刻拿在手上,这块敲门砖经常可以打破黑白无常的头,让他们回判官那里编瞎话去。
一个好中医要永远记住这样一个道理,你自己之所以还活着,就是因为你的正气比你的邪气强大,怎样对待自己,就怎样对待病人,他就和你一样的活着。好中医要有博大的心胸,才可能有博大的造诣,辨证要大气一些,方药也应大气一些,学习更应大气一些。这是学好中医的基础。也许有一天,你会觉得那些成百上千、乱七八糟的杂证被你归纳得没几样了,这是学问,因为你变的大气了。水平又上了新的台阶!
文章五:学好中医的几点诀窍-彭坚
我这里提到的“学好中医”标准是将来如何做一个好的中医临床医生,而不是谈怎么考研究生,怎么搞科研,怎么做中医的学问,我要谈的是学好中医“临床”的诀窍。目前中医队伍中不乏研究生、学问家,不乏教授、博导,最缺乏的是真正能够用中医药治病的临床医生。朱良春说得好“中医之生命在于学术,学术之根源本于临床,临床水平之高低在于疗效。故临床疗效是迄今为止一切医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医学强大生命力之所在。”&&&&&&
&最近在中医校园里有关《周易》《运气学说》的著作很畅销,名老中医临床经验集之类的著作,反而问津者少。起因于有人对中医深奥的理论进行了文化的解析,通俗的说明,令人耳目一新,显示了作者非同寻常的学术根底;有人用《内经》中的“五运六气”学说对2003年发生的SARS病的走向进行了准确的预测,证实了中医理论的强大生命力。这些著作和文章激发了学生们钻研中医、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起到了积极作用。&
&研究“易理”“五运六气”甚至在某些中医大学校园里蔚然成风,这既是好事,也令人担忧。因为把中医当作“学问”来做,而且用研究“国学”的方法来研究中医,只能是极少数学者的事情,在学生中间,不宜提倡,不应当成为一种风气。况且《周易》在古代位居“群经之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本身就是一门大学问,历史上研究易经道理的儒生有如过江之鲫,至今为止,也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再说,“五运六气”是研究气候变化与每年疾病发生的对应关系,以六十年作为一个周期。这是一门极其复杂的学问,自古以来,能够弄懂的可谓万无一人,对这门学说,我始终有些怀疑:还很少发现有人能够活上两个甲子,古人究竟是怎么观察总结出来的?何况近两百年来,大气受到严重污染,气候变化必然发生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紊乱,还可不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呈现规律性的对应关系?当然,对于人类历史上存在着的大量未解之谜,特别是出自古人长期经验的总结,现代人可以“存疑待考”,不宜随意否定。更不能像某些自命为正统的“科学家”那样,凡是现有科学原理解释不了的现象,明明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事实,也一概否定,认作是迷信。然而,作为一个学中医的人,特别是初学中医的人,只要知道《周易》是中医理论的源头之一,它的哲学原理可以指导中医临床;只要知道把握气候变化是中医治病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临床时切不可忘记。这就够了!在校读书期间不必耗费大量宝贵的时间去钻研其中艰深的学问。套用钱钟书先生的一个著名比喻说:“你吃鸡蛋,觉得味道鲜美就行了,何必要认识生蛋的那只鸡呢?”当然,更无须去研究或解剖那只鸡。中医有大量的临床经验需要去继承,这是最宝贵的财富,学生应当多读贴近临床的著作,不必把时间花在彻底弄懂中医理论上,而且,我可以断言:脱离了中医临床实践,越想弄透中医理论,越会陷入“不可知论”的玄学的迷宫。古代许多“读书郎中”都是走进了这个迷宫,一辈子转不出来,千万小心啊!&&
&西方有一句名言“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绿”意思人人都懂,实践比理论更重要,这句话无论对哪个学科来说,都是真理,对中医来说,不但切中肯綮,而且还有一层新的含义。&
&西医的理论是黑白分明的,是就是,非就非,弄明白了就肯定,弄不明白就宣布“病因不明”“无法治愈”简单明了,符合人们惯常的科学思维。中医的理论是灰色的混混沌沌模模糊糊,理论所指的大方向是对的,细节上却不能精确定量,在原则上有高度的指导意义,在运用时要灵活处理。但是,在这种“模糊”理论指导下的中医临床,疗效却是杰出的,中医就是凭借其卓越疗效,而不是至今为止现代人仍然无法搞懂的易理、五运六气、阴阳五行等,在现代社会仍然立于不败之地。为什么中医的“生命之树常绿”,因为它有卓越的临床疗效,同时也取决于它的“理论是灰色的”,因为这种灰色的“混沌”理论,恰恰是研究“复杂科学”的有效方法。西方的这句名言是对为什么中医的理论总是用“科学”道理讲不清,而“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所作的最好注解。
中医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有独到的方法论,二是有几千年的经验积累。要读懂它的方法论的语言,这虽然难,但不是很难,不要花太多的功夫往里钻,钻牛角尖,尤其不要脱离临床空想,要集中精力把经验继承下来,而经验流传最主要的载体是方剂,古今至少几十万首,要学、要记、要用,很不容易,这就需要长期下扎实的功夫,而且是一辈子的功夫。
全世界只有中医留下了几千年积累的医学遗产,遗产太多太沉重,就产生了两面性。既可能成为你前进的基石,站在上面,能够比别人更高,也可能变成你肩上的包袱,被它压着,就会比别人矮。如果你打算继承下来,就有好多书要读,要去运用,要去鉴别。要一辈子读书,一辈子临床,坚持不懈。因此学中医,并无捷径可走,但是也有诀窍可寻。
&&&&&&&既然走上了从事中医事业这条路,就要认定一个目标:坚持临床。树立三个信心:对中医、对前人、对自己要有信心。
对中医有信心:中医几千年来治病有卓越的疗效,至今仍然如此,并非有些无知的人说的是心理安慰。但是,近百年来中医受到压制,认为它不科学,实际上是不符合西医的科学标准。现在,经过几十年的折腾,国家已经认识到中医是“世界文化遗产”,科学界认识到西医赖以生存的还原论开始走进死胡同,中医的整体论是处理复杂科学的最好方法。最近很多非中医的科学家,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等人,撰写了许多文章,阐明中医是一种复杂科学,对现代科学有很大的启示。中医开始走出低谷,得到世界人民的重视,因此学习中医的人,对中医的前途要有信心。有信心,热爱它,才肯下苦功夫,将其作为终生的追求。
&对前人有信心:前人包括古人和当代老前辈,他们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留下了大量医案、医话、医学著述,越是个性化的记载,往往越有参考价值,要好好继承,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有利于中青年中医成才。磨刀不误砍柴工,不要把时间完全花在临床看病上,完全靠自己去摸索、去积累;要花时间读书,把前人的间接经验化作直接经验,用别人成熟的经验取代自己不成熟的经验。
&&&&&&&对自己要有信心:学好中医主要靠自学,靠自己,不要完全依赖学校,依赖老师,学校只能提供学习环境,老师只能引路,成才靠自己把命运掌握在手中。中国的教育制度出了……些问题,这是众所周知的,例如:理论与实践脱节,填鸭式的教育方法,轻视动手能力等,这对于学中医来说,更是不利于人才培养。自己要有主见,不要完全按照经院式的教学方向走,自己可以来设计学生生涯,注意积累经验,只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好中医,是完全做得到的。
&我所说的诀窍分为三个方面:成才的诀窍,读书的诀窍,临床的诀窍,核心是围绕着临床。
&1.成才的诀窍
&&&&&&&中医成才周期长,找工作难,这是现实,难在刚毕业的学生,不可能具备成熟的临床经验,而积累临床经验,又确实需要历练的时间,这对刚毕业的学生,就几乎成了一个无法解开的死结。
&然而这种计算方法不对,不要以为只有毕业后参加了工作,才能积累临床经验。一个中医学生,从一进学校读书,就可以开始积累经验,到毕业时,就有了5年、7年的临床经验,这中间有诀窍。诀窍在哪里呢?
&中医治病,目前常用的方法是两手:方药、针灸。开方需要很高的思维技巧,不容易学到,要很长的实践,才能做到每方必效。因此不能期待青年中医初出茅庐或者只干了几年临床,就能开出多少好方子来。
&&&&&&&但针灸不同,针灸没有艰深的理论,经络、穴位及其治法都比较固定,比较规范,记熟悉后,就可以动手实践,因此,成才的诀窍,就在针灸上。当然,要成为精通针灸的临床家,绝不比开方子治病简单,也绝不是轻易能够做到的,切不要误会,以为我是贬低针灸。我只是说,针灸比较容易入门,特别是实践机会比较多,天天可以实践。一进学校读“大一”,就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把针灸先学起来。先拿自己“开刀”在自己身上扎针,练习手法,熟悉穴位,体验针感。先扎足三里、三阴交这些简单穴位,既安全,又有补益作用,长期扎,还可以强壮身体。取得一些初步体验之后,再拿同学、父母、亲戚、邻居“开刀”有了几年的实践,就可以积累不少经验。世上有这么多的人有病,有这么多的人没有钱看病,有这么多的病看不好,针灸治病疗效好,不花钱,容易学,你为什么不早一点把它拿起来呢?张仲景说“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我觉得,中医的针灸,就是实现这个理想的最好手段之一。
&不了解针灸的人担心针灸难学,其实入门很容易,关键在你有没有兴趣和决心。我学针灸是在30多年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前后,中国出现针灸热,我当时根本不懂针灸,看了一本针灸入门书,就在自己身上扎起来,熟练了,就去帮别人扎,满腔热忱,几乎没有人拒绝我为他扎针的。当时用针灸治好了不少人的病,唯一的一次差错是扎一个好朋友的“睛明穴”,进针一寸半,本想治疗他的近视眼,不料拔针太快,一下子变成了“熊猫”眼,害得他半个月闭门谢客,再想帮他扎,则“逃之夭夭”了。遥想当年,我形容自己“像只疯狗一样,红着眼睛,手上拿着一根针,逢人就想扎”总之我还没有正式学中医之前,就对针灸产生了兴趣,从中看到了疗效,对中医有了信心。
&每年上中国医学史课,我都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劝说中医新生:一进学校,就把针灸拿起来,自己扎,互相扎。听到的只是一片哄堂大笑,以后也很少看到有人真正做的。有时候我不禁想起《老子》一句话“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而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也”不得不感到一丝悲凉,这不能怪自己的学生,只能怪教育制度给学生造成的惰性太大。
&我经常给学生们举一个例子:2001年11月,有一个学生,带一个老板来看病。他很坦率地说“我毕业后,到这个房地产开发公司去应聘。我家境贫寒,没有任何背景,又其貌不扬,沉默寡言。面试时,老板说:我得了一身的病,现在有十多天睡不得觉了,吃安眠药不顶用,你是学中医的,有什么办法?我按摩了几分钟,一针扎下去,不一会儿,老板就打呼噜,睡着了。第二天,通知我被录用,试用期月薪3000元,半年后转正,月薪5000元。我能有今天,是5年前听了您的一句话,从读书起,就开始练习针灸,练习了几年,到找工作时,发挥作用了”他找我,是带老板来,求教怎么从长远考虑,用方药调治的。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得出几点重要的启示:
&第一,不要把医院看作是就业的惟一选择。有的人进不了大城市的大医院,就感到悲观,认为学中医没有出路,其实现在西医学生也不好就业。应当把眼光放远一点,放宽一点,只要你是真正懂中医的人才,你会扎针灸,懂得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很多高层次的企业需要,社区需要,国外需要,社会需要。现在,大一点的企业都在发展企业文化,而养生保健是企业文化一个很重视的环节,现代社会人们的保健意识增强,国外对中医人才的需要与日俱增,对中医人才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多。在这方面,西医人才就不如中医,只能塞在医院里,国外也不吃香,不承认你的学历,因为你抢了所在国家医生的饭碗。&&
第二,不要把开方治病当作中医的惟一手段。中国古代名医都是针药并用,都提倡治病与养生相结合,例如张仲景、孙思邈等。针灸与方药,治病与养生,恰恰是互补的,只有都掌握,才是全面的中医。比较而言,往往针灸比方药更实用,养生比治病更重要,这是我们一定要了解的。
&&&&&&&&&&&&一方面是针灸比方药容易入门,容易掌握。另一方面是针灸比方药更受欢迎,因为针灸是一种非药物疗法。国外对待中医,现在还并不看重中药,因为从外国人的眼中看来,中药煎剂,黑糊糊的一罐,味道又苦又涩,难以下咽,以为“有毒”,况且还是离不了吃药。他们推崇的是非药物疗法,看好的是针灸,针灸已经是国际化的治疗手段,得到各国普遍承认,美国几十个州都合法。针灸治疗的疾病多达100多种,WHO确定50多种,而用中药治病,很多国家还不合法,只可以在唐人街给华裔治病。中药的改革和推广还有一个过程。因此,千万不要本末倒置,忽视针灸,吊死在中医方药这一棵树上。&&
&现代人更看好的是中医的保健养生,因为人们从服西药的经历中已经懂得:得病吃药,毕竟是消极的,被动的。何况很多老年病靠吃药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很多亚健康状态无药可用,维护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而中医在食疗、食补、气功、导引、按摩、太极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学习中医时一定要看到全世界养生保健的潮流,全面学习,不可偏废,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方药上。&&&
&第三,不要把成才的时间放在毕业之后。刚毕业的中医学生为什么找不到好单位,因为你确实没有临床经验,你不能证明你有成熟的临床经验,用人单位拿过来不能直接使用,还要继续送去培养,谁都不肯干这样的赔本买卖。因此把中医毕业生看作是包袱,不认为是财富。你成绩再好,人家也认为不过是书本知识;你会打球、能跳舞,再有其他特长,也不是本行。人家会问:你独立治疗过病没有,治疗过什么病,怎么治疗的?你无言以对。&&&&&
&由于教育体制的问题,不能寄望于学校或老师能给你提供多少临床经验,得靠自己去积累,而且,从进校就可以开始着手安排“临床实践”,那就是针灸。针灸最大的好处是方便,可以天天给自己扎,同寝室的人可以互相扎,回家后,可以给亲戚朋友邻居扎。慢慢去体验、感悟,积累经验,这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如果你是有心人,还可以把你治病的过程、疗效记录下来。有了5年、7年持之以恒的积累,到毕业时,基本成熟了,你虽然算不上是个老到的中医,也绝不是初出茅庐的小子,有了几年的经验积累“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给用人单位露一手。你甚至可以不去求职,在网上发布信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我懂养生气功导引太极瑜伽食疗等等,还会针灸,甚至介绍几个用针灸配合药物治病的案例,由此而“天下无人不识君”何愁没有人要?&&当然,开方药也可以学,最好有人指导,因为药是要吃进肚里的。可以跟老中医学,实习时跟带教老师学,但这个过程就要复杂得多,被动得多,不像针灸,可以随时练习,天天实践。
&&&&&&&清人龚自珍云“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一个国家要有生气,一个人要有生气,一个学校要有生气,才有前途。我们现在的中医院校,教师中学术空气不浓,学生中学习风气沉闷,看不到生动活泼的景象。靠什么来打破“万马齐喑”的局面?靠天老爷重抖擞是做不到的,因为目前的教育制度积重难返。只有靠自己,针灸可以自己扎,气功、太极、导引、按摩、八段锦、瑜伽,都可以自己学,这是东方文化的瑰宝,最重要的是其中蕴含了主动医学的思想,这是西医没有的,是中国社会、西方国家当今和未来所需要的,学校不作安排,没有老师教授,可以自学,有影碟可看,关键是你有没有心。&&
&在校的5年如果能够不拘一格地主动学习,自我训练动手能力,不仅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培养了对中医的感情且增强了信心,修炼了身心,掘到了第一桶金。毕业时你再也不会心中发虚,应聘时,尽管暂时还可能开不出好方子,但你能针灸,懂养生,就有了一大笔求职的资本。
&2.读书的诀窍
&&&&&&&&中医的书籍浩如烟海,一辈子读不完。作为一个立志成为中医临床家的学生,一定要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治病经验的获得有两个途径,一个是直接经验,靠自己在临床摸索积累;另一个是间接经验,靠从书本中获得。古人把著书立说看得很神圣,大部分流传下来的书是比较可靠的,经验总结也很实在;尤其是当代许多著名老中医写了很多经验总结的著作和医案医话,这些都是学习间接经验的宝贵源泉。
&我历来认为:对中医而言,有时候间接经验比直接经验还重要。比如,在年轻时,因为参加临床的时间短,见识少,必然有很多病从未见过,完全靠自己从头摸索,会耽误病情,走许多弯路。如果读的书多,发现古今名医有类似的治疗经验,拿来运用,则可以用之弥补自己直接经验的不足。即使到老厂,临床经验丰富了也不可能所有的病都见识过,旁人的经验永远是值得珍惜的。这就需要多读书,不断地吸取他人的经验。我认为,一辈子埋头临床,只重视自己的经验,或家传的经验,而不肯花时间多读书,多吸取他人经验的人,只能是一个平庸的医生,是绝不可能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临床家的。当然,读书是有决窍的,要有计划地读,有选择地读,分阶段读。
&第一,要熟读几本书。
&任何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和民族,必定有自己的文化经典。经典对于民族精神的构建,作用是巨大的。而在东西方文明的“轴心时代”诞生的中医体系,产生了早期的所谓“四大经典”著作,即《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经过历史淘汰,《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成为新的“四大经典”这几本书是一个中医临床医生的安身立命之本,在读书阶段,就要背诵,至少《伤寒论》《温病条辨》要背熟,其他要熟读。可以一辈子受用无穷。为什么一定要熟读、背诵呢?因为这几本书解决了中医临床方法论的问题,体现的是活的辨证论治思想,表达的是一个体系,不是一方一法,何况《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提供了400余首久经临床考验的、内在联系紧密的、疗效卓著的系列方。只有烂熟于胸,在一辈子的临床中实践、体会、印证,才能使自己的临床水平得到升华。
&我学中医是从读《伤寒论》入手的,感到最大的收获是其中的思维技巧,临床方法论,这是中医临床的灵魂。条文要汜得熟,临床才用得活,才能掌握到中医临床的精髓。
&举一个最近的例子:我治疗一个中年糖尿病人,用了各种西药,血糖始终降不下来。患者表现的症状主要是胃肠不适,胃脘饱胀,咕噜作响,大便时干时稀,舌苔薄黄。我用半夏泻心汤、调中益气汤、乌梅丸等,先后几个月,不见大效,血糖仍然居高不下,但始终不敢贸然去芩连,因为考虑到黄连有降血糖的作用。几乎黔驴技穷了,却偶然一次切脉时,发现虽然时值夏天,但患者整条手肘都是冷的,这不正是《伤寒论》中的“四逆”证吗?腹中咕噜作响,即肠鸣音亢进,不正是《金匮要略》中的“水饮”证:“水走肠间,沥沥有声”吗?舌苔薄黄只是有热的假象。改用大剂量四逆汤合己椒苈黄丸,取效了,血糖也开始降了。我出了一身冷汗,觉得惭愧,对不起病人,还是《伤寒论》条文不熟,自己辨证论治的功夫没有到家,受到了干扰。
&&&&&&&&《温病条辨》不失为《伤寒论》之后最好的体现辨证论治水平的著作。作者很聪明,会学习总结别人的长处,这就是我反复提到的“善夺人之长”。他写书的方法是学了《伤寒论》的,以条文加注解的方式,把温病的全过程,从头到尾地展示开来,把治疗的方药穿插进去,使得一书在手,全局在胸,理法方药俱备。他使用的
180多首方剂中,有几十首方剂,为叶天士所创制,只有大约20%为自己所拟定。叶天士是医学史上少有的杰出的临床大家,但他治疗的温病都是个案,散见于《临证指南医案》中,开小的方药既无方名,又无剂量,经吴鞠通拟定方名、确定剂量之后,纳入到《温病条辨》中,如今都成为温病名方。《温病条辨》中的许多条文,也是直接从《临证指南医案》中引用的,但吴鞠通没有刻意说明这些,引起清代后来一些医家的非议。在今天看来,吴鞠通确有侵犯叶天士“知识产权”之嫌,但我们后人仍然要感谢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辨治外感病的新的模式。何况当时出书,是没有稿费的,还要找人资助,或者自己掏腰包,并无经济效益可图,完全是为了实现济世救人的目的。&&&&&&
&然而《温病条辨》有缺陷。作者本身是个业余医生,青年时期主要职业是应聘在京城抄写《四库全书》以谋生,一干就是10多年,撰写这本书的时候,他本人虽然也经历过“京师大疫”治疗过一些温病患者,在他晚年成书的《吴鞠通医案》中回忆起二三例,但他并没有成熟的、成体系的温病治疗经验。因此《温病条辨》的条文及其内容,远不及《伤寒论》的灵动和内涵的丰富。温病用三焦辨证的模式,后人以为是吴鞠通的首创,其实也是叶天士在《三时伏气外感篇》中提出的,更早则有喻昌等人。吴鞠通将其发展为温病辨证论治的纲领,与卫气营血一纵一横,交相辉映,成为一种立体的辨证方法,原本不错,但他却提出温病的发展是“始上焦,终下焦”,这就未免失之偏颇,忽略了伏气温病一开始就表现为下焦内热的另一种传变规律。又如,吴鞠通总结叶天士治疗温病的经验,并不全面,遗漏很多,有的在形成固定方剂时,概括的尚不完整。如“三仁汤”一类方,叶案中用得非常多,是他的一大特色,但宜叫做“二仁汤”,因为几乎不用苡仁,多用石菖蒲,而吴鞠通则加苡仁,去石菖蒲,命名为“三仁汤”,这样一改,容易误导,以为湿温初起,当三焦同治。王绵之先生对这点很有看法,认为湿温初起的重点,应当放在上焦,这是对的。叶霖、王孟英对吴氏的失误,均有所批评。这些失误,大概都与吴鞠通当时的临床经验不足有关。但总的来说,还只能算是白璧微瑕,因为《温病条辨》毕竟是总结了历代医家治疗温病的理论与经验,并且基本概括出了温病发展的基本规律,给后世提供了治疗急性传染病的一整套成熟的方药,完成了几乎可以与《伤寒论》六经辨证媲美的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体系。
&&&&&&&学《黄帝内经》不必像读《伤寒论》那样死读,它毕竟是理论书,不是临床著作。我的伯父曾告诫我40岁以前不必读《内经》全书,可读《内经知要》《内经知要》简明扼要,对领会中医理论体系开阔思维指导临床有好处。到年纪比较大了,临床经验比较多了,对社会和事物的理解能力深刻了,再读《内经》全文,才能真正读懂,当然,那是进入了另外一种思维境界。
&第二,要备读几种书。
&所谓“备读”一词,纯系出自我的生造,意思是对某些书,要完整地读几遍,尽量记住其中的内容,读完还要备用,时常翻阅,一辈子参考运用。我年轻时所备读的综合著作,有《医宗金鉴》《张氏医通》《临证指南医案》。这三本书,是号称清初三大国手所著,临床水平之高,有口皆碑。我的伯父说“中医界流传‘执一书而治天下病’就是指的这其中任何一本书”。
&&&&&&&《医宗金鉴》是为培养中医临床人才所编写的。理论部分只有《伤寒论心法要诀》《金匮要略心法要诀》然后是内、外、妇、儿、骨伤、针灸各科,紧扣临床这个核心。每个病一二首方,每个方都疗效显著。这部具有“皇家气派”的大著作,完全不讲深奥的理论,以歌诀的形式写成,通俗易懂,易于记诵。流传极广,过去很多中医学徒就是靠读诵这本书,打下了一生的临床基础。
&&&&&&&&《张氏医通》是名医张石顽所著,特点是对每个病的源流及历代治法,都有介绍,辨证非常详细精确,治疗的方法丰富详尽。例如,痹症一病,详细到手指疼痛、脚跟疼痛,且均有治法。
&《临证指南医案》虽然是叶天士个人的医案记录,但他学贯古今,摄纳百家,浸融半个世纪以上时段的临床家临证精华,治病经验之丰,是无人能及的。不断阅读,反复揣摩,对自身临床水平的提高,大有助益,只是难读,不易体会到其中的妙处。
&此外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专科专病名医临证经验丛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实用中医内科学》均堪称集现代名医临床经验之大成的著作,在中医界影响很大。每一家出版社通过自己的这个“品牌”汇集了当代大批著名中医专家的学术观点和临床心得,篇幅之宏,体例之全,内容之丰,选方之精,均是前所未有的。既能全面反映古今医家的成就,又能吸收现代研究的成果,代表了当代名医的真实水平。
&&&&&&读好用好以上这几种书,恐怕要花一辈子的功夫,但遇到疑难病,从中确实能够借鉴古今名医的经验,找到解决的方法。
&单科著作以及小册子有《医学衷中参西录》《傅青主女科》《辨证奇闻》《外科正宗》《针灸大成》《审视瑶函》《医林改错》《医学心悟》《验方新编》《串雅》。一定要读原著才能体会到其中细微之处。
&&&&&&&&例如我曾经治疗过一个患者,得病10余年,全身逐渐变黑,肌肤甲错,西医未能确诊是何种病,病人也没有其他痛苦,惟有心口觉热,即使冬天,胸部也不能盖被子。我斟酌再三,忽然想到这就是《医林改错》中讲到的“灯笼病”用血府逐瘀汤120余剂,不仅心口热消除,且全身肌肤恢复正常。如果不是读过原著的这一条,是不可能选择这首方的。
&我用的很多单方验方,都是来自《验方新编》,我很重视江湖医生、民间医生的经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串雅内外编》的影响。我治疗的主要依托是《傅青主女科》。读傅氏对的论述,见其处处标新立异,与传统的观点唱反调,鄙夷者说其文字俗,赞赏者说其文字雅;考察他所创制的方剂,却大部分出自四物汤、逍遥散、理中汤三方的变局,看不出有什么离奇之处。但为什么此人会有“妇科圣手”之称?为什么其书能享誉临床三百余年而不衰?只有仔细领会,才能发觉,原来此书方不奇而立意奇,药不奇而用量奇;具方大多以滋补肝、脾、肾为主,兼以疏肝,非常符合妇女的生理、病理机制,因而在临床上效如桴鼓。他的方子用得活,不仅能治疗大部分妇科疾病,而且对许多内科病都有疗效。另外,有题名为陈士铎著的《辨证奇闻》,写作手法和遣方用药的特点均与《傅青主女科》相同,临床价值很高。
&&&&&&&第三,要泛读一批书。
&要大量阅读现代名老中医经验的书,近几十年来这类书出版得很多,我收集的就有百种以上,由于近年来对中医问题反思的结果,名医的医案、医疗经验,又重新受到重视。例如,人民卫生出版社将上个世纪50~60年代著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著作,又重新再版,十分珍贵,购书的机会难得。我在上文中所举的前两类书,主要属于古人的书,通过学习,可以掌握中医一般的治法、规矩,而这一类属于今人的书,个性化更强,更加重要。因为毕竟是今人写的东西,更贴近生活,更容易接受,可以将其看作一座座沟通占今的桥梁,从中可以学到名老中医是如何继承古人、创新运用的,由近及远,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中医的理解。&&&&&&
&读这类书,先须破除一种错误的说法,认为中医的医案、经验总结,只是个案,个人经验,经不起统计学处理,不具有普遍意义。学中医的人,不要被所谓统计学吓住,统计学抹杀了个体的差别,否认个别中包含了一般规律,这种近代科学的方法不适合中医。因为中医辨证论治的灵魂就在于活,就在于必须因人、因地、因时地进行个性化的精确治疗。同时,中医在两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各种流派,每个中医的师承和临床体会都有不同,因此,医案对于中医临床经验的传承是极为重要的。而西医的临床权威很少有个人的医案,这并不在于个人智慧的差别,而是学科的特点。因为西医也有自己的优良传统,即每天早上查房之前,医生都要集中半个到一个小时,讨论所收治病人的情况,可以汇集群体的智慧,倾听权威的分析,初步拟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这种临床病理讨论会(C.P.C)是18世纪由当时最具盛名的临床家、莱顿大学教授布尔哈夫所开创的。况且西医已经形成了一种体系严谨、规范化很强的学科,相对而言,西医个人的经验总结显然不如中医那么重要。
&学习当代名医的经验集,要一本本地看,一家家地学,发现有好的东西,不同凡响的、作者自己反复强调的东西,要及时做笔记,甚至编成汤头歌诀,准备拿到临床去验证。当然,名老中医中也混有“南郭先生”,介绍的医案价值不大,医论空而无物,这就需要读书的人别具慧眼,其实读多了,自然具备了鉴别能力,特别是拿到临床一用,真假就现形了。有一次,看到学生们在上课前的早自习,清一色地背英语,我发了一句感慨:“什么时候听到你们背汤头歌诀,中医就有希望了”
我拿出口袋里的小本子说“我到现在还在自编、背诵汤头歌诀,因为我要看病,看不好就得学习别人的经验,记不住就只好编成汤头歌诀,不说多了,我脑中储存的汤头,至少有3000首”
&&&&&&&&我历来认为要想在临床成熟得快,不能靠自己一点点去摸索去积累,那要到何年何月?只能靠借鉴别人的经验,靠“偷”,真正聪明的人是会偷的人,是会读书,肯联系临床思考的人,是有准备的头脑。而不是那种一天到晚埋头于临床,不读书不思考,遇到疑难疾病绕着走,不肯深入下去的所谓“从来没有脱离临床”的人,这不过是在低层次、低水平的临床徘徊。
&&&&&&&&这几年,我看了不少难治疗的病,甚至是西医认为的绝症,用药也很大胆。有个韩国人崔莲珠博士跟我坐堂,说我是她所见到的第一个“冒失鬼”,我哪来那么大的胆子?因为我有一群靠山,靠山就是当代名老中医的著作,我用的许多非同寻常的方剂,出自他们书中的记载,前辈已经用过有效,我也用心掂量过,甚至亲身尝试过,存心要去验证的。湖南人有句俗话:“没有吃过猪肉,见到过猪走路”;“前面乌龟走,后面乌龟跟着爬”。我看准了,认真地学习模仿,并非自己异想天开,才很少出错。总之,要带着一个有准备的头脑、充满信息的头脑去临床,才能迅速提高,有所收获,即使从未遇到过的疾病,也有办法治疗。这些信息,就是要靠从读书中得来。我读的医案之类不下几百本,每次总有所获,由于篇幅所限,只能举几个学习名家的例子:
&我最早读到的医案之一,是《蒲辅周医案》,还有一本《蒲辅周医疗经验集》都是由蒲老的弟子高辉远薛伯寿总结的。蒲老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他的辨证论治水平很高,几乎达到丝丝入扣的境界,古方用得灵活,因而疗效不可思议。读他的医案是一种享受,时时令人叹为观止。如治疗各种小儿肺炎,有的近乎垂危,往往用经方、小剂量,轻轻一拨,马上转危为安。但冷静地分析,有的危急重症,不能完全归功于他的医术出神入化,西医支持生命的各种抢救措施,也给他赢得了用药的时间和机会,应当看作是中西医结合显示的独特疗效。在古人的经验中,他用得最多的是《伤寒论》方《温病条辨》方,同时也十分重视民间经验和师承的经验,但决不轻言自己的创造。据我考察,能确定由他创制的方剂只有两首,一首名二鲜饮(鲜芦根鲜竹叶)治疗外感病阴伤而邪热不能外达,看似乎易,但价廉有效;一首为双和汤治疗冠心病,设计得很严谨。&&他特别看重气候对疾病的影响,强调临床治病“必先岁气,无伐天和”医案中介绍他曾治疗一位妇女,患“自汗”症,每天半夜,上半身大汗淋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8码对应美国多少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