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耳机单元现在用的单元都是自己制造的吗

不同驱动单元的耳机有什么不同 比如 30mm 40mm 50mm 驱动单元音质表现各有什么不同
按时间排序
.......楼上扯淡,30,40,50这分明是大耳机,又不是耳塞,你能放进耳朵里???不知道楼主怎突然想问这个,不过我可以说耳机驱动单元的大小不是耳机音质的决定性因素,就像很多40mm单元的耳机素质也可能优于50mm的一样,不过有的时候,只是有的时候,50mm单元有可能比40mm带来更大的声场与低频下潜,因为一般随着驱动单元尺寸变大,输出也有可能变大,动态场面有可能提高,有可能耳机本身素质有提高,不过不可能成为决定性因素,决定性因素的解析度,下潜,高频延伸,还有低频质感等等多数只是和单元本身的素质和厂家调音有关,和大小一般没有关系
您可以邀请下面用户,快速获得回答
aiyouwoqu3
擅长领域:
在摄影器材分类下共有2784个回答
擅长领域:
在摄影器材分类下共有2216个回答
擅长领域:&&
在摄影器材分类下共有1703个回答
擅长领域:
在摄影器材分类下共有1577个回答
Oo城管大队长oO
擅长领域:&&&&
在摄影器材分类下共有1087个回答
fishfish1599
擅长领域:
在摄影器材分类下共有1067个回答
加载更多答主
感谢您为社区的和谐贡献力量请选择举报类型
经过核实后将会做出处理感谢您为社区和谐做出贡献
点击可定位违规字符位置
确定要取消此次报名,退出该活动?
请输入私信内容:帖子很冷清,卤煮很失落!求安慰
手机签到经验翻倍!快来扫一扫!
让大家少走弯路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耳机
346浏览 / 3回复
& & &想想我对耳机的喜爱,是在iphone5S刚上市时,我买了苹果iphone5S以后吧,主要是因为觉得好的手机要配置一个好的耳机来耍,刚开始时经朋友介绍国外的AKG呀还有森海塞尔等,这些除了在外观上面有些独特之外,我觉得音质也较为一般。总体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字“贵”,两个字“很贵”,三个字“非常贵”,直到某天我在国美的某家店里受到促销员推荐的“爱谱王”耳机MH399听了一首韩红的《天亮了》,让我震惊了,震的是它的音质惊为天籁,让我一发不可收拾。& &在大多数的耳机迷来说,痴迷就意味着热爱和要付出代价,最为让人不能理解的那就是我们对着迷的东西什么事都要追根问底。比如在大街上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在带着各式各样的耳机逛街,都忍不住上去问是什么耳机什么型号的?多少钱一个?在哪买的?是什么材质?音质怎么样?佩戴舒服吧?类似这样的问题多得数不清,被问的人有时候会恶狠狠的骂我。不过这事我已经习以为常了。可最近我发现我的房间里已经堆满了两大箱的耳机了,收拾房间时发现自己买个千把块的耳机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了,认识的人准备买耳机时也会问我,今天又看到有人向我推荐AKG耳机,所以决定写一些东西,让大家少走弯路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耳机。一、耳机的类型:这里说的类型不是什么耳塞入耳头戴,而是耳机发声单元的类型。& &一般最常见的单元是动圈,靠线圈带动振膜发声,声音直接且通过腔体反射传递到耳朵中,腔体的材质,结构,内充物的改变都会影响到耳机的声音,所以可以根据改变这些来实现耳机的调音,绝大部分的耳机用的都是这种发声单元,尺寸可大可小,从耳塞到音箱,都有它的身影。这里推荐参考的是爱谱王MB140入耳式耳机。& &耳塞里会用到另一种单元,动铁单元,这种单元最初是为助听器设计的,特点是体积小,最大的也不过几毫米,靠电磁铁吸引铁片震动来发声,声音通过一个导音孔传递到耳朵中。这种单元发出来的声音解析非常清晰,但是低频声音相比高频很弱(设计的初衷就是助听器……),所以有很多动铁耳机会用一个高音单元并联一个串联了分频器的低音单元来改善低频,我们称之为多单元动铁。因为这种单元是通过导音孔来传递声音的,所以单元腔体对声音几乎没有影响,各种各样的腔体都可以应用在动铁单元上。最特别的大概就是根据每个人的耳朵不同来定制了,从头制作的我们称作定制,用原有的耳机拆解后进行制作的,叫做改模。国内外有很多做这个的,我见过无脑堆单元的(没有分频器,最终出来的还是一单元没低频的声音),动圈改模的(每个人的耳模都不一样,动圈的声音会因为腔体改变受到影响,最终出来的声音只能听天由命),这种的只能呵呵了。这种单元最常见的专业应用除了助听器,还有就是舞台回放系统,仔细观察现场表演的艺人,耳朵上都会有一个动铁耳机。常见的动铁单元是方形的,另外还有一种圆形的动铁,发声原理虽同方形的,但是发出来的声音类似动圈,解析一般或者说相对很烂,常见于国产低端动铁耳机上。& & &再一种单元是平板振膜,它的振膜和线圈在同一个平面上,在一块磁铁附近震动发声。& & 最后一种是静电,耳机里最出名的大奥就是这种类型,这种单元发声是靠高压(一般是560V,电压虽然高但是电流很小,电不死人的)驱动一片极薄的金属膜来发声,单元失真的主要因素就是因为振膜的惯性,而这种单元的振膜可以做的非常薄(STAX的最新振膜只有几微米),所以惯性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惯性造成的失真也可以忽略不计。这种耳机我也没有听过(某个混蛋家里有大奥啊大奥啊,但是离我2000多公里啊2000多公里啊!),不过玩到这种级别,也不会在这里看我这种入门的建议了。另外有一种发声单元叫做等离子单元,属于比较科幻的东西,无法商业化,有兴趣的可以百度一下等离子扬声器。二、耳机的参数:耳机上最常见的一个参数:阻抗。经常会看到有人说,这个耳机是高阻的,不能直推。我告诉你们,耳机能不能直推,是看灵敏度的,和标示的阻抗 没!有!关!系!灵敏度越低,代表这款耳机在同等功率下发出的声音越小。(虽然阻抗会影响灵敏度,但是标示的灵敏度已经是一个测试后的既定值了,不会再变了)推不推得好这个问题我们后说。那高阻抗是做什么用的呢?& &高阻抗的单元相比低阻的单元,更不容易受到电磁波的干扰。一般的军用电台的耳机都是1200欧;国内卖的某品牌150欧阻抗的耳塞,实际是诺基亚很早前为手机设计的(有兴趣的可以去淘宝搜一下,外壳都一样,就是换了个颜色)。高阻的耳机失真更少。阻抗高了,所用的功率不会提高么?恰恰相反,阻抗高了,能承受的最高功率反而低了,因为想要提高单元的阻抗,就只能减小导线的直径,增加线圈长度,相比低阻的线圈,高阻的更容易烧。那所有的耳机都能直推咯?不全是的,静电耳机都需要一个特殊的功放来提供它们所需的高压(动圈静电混合的古董AKG K340除外,我一直想搞一个这个来研究一下结构……);大部分的平板耳机灵敏都很低,不适合直推;动圈里的AKG K1000的灵敏度只有72db,不能直推;有一款灵敏比较低的耳塞,不适合一般便携设备直推。除此以外,所有的耳机都是可以直推(推响)的。三、什么叫推好的耳机?说句实在话,我也不知道什么叫推好的耳机。以爱谱王MH399为例,除了它现在是在市场上热卖外,还因为它是国产的耳机品牌,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是推好的。& &店家的销售员说,想要推出好声音的,必须要上耳放解码CD机,先上几万块钱的设备勉强听听吧!对耳机迷来说那个是:苦爹苦妈不能苦我的耳机,推!结果你懂的。好吧,此处不需言多,如果你是土豪才可以任性。我承认爱谱王MH399在台放上比在便携设备上好听,但不代表在便携设备上就难听,不能听,听不了。一般的大耳机要求功率不过十几二十毫瓦,峰值功率也不过几十毫瓦。一般便携设备的输出也都在这个数字,勉强够要求,但是为了避免失真,一般都使用一半以下的音量,这才是用大功率设备的理由。& &好了,啰嗦了这么久就写到这了吧。
社区送温暖,茶水方沏好。快递组就位,倒数十五秒。 万事皆已备,开门查水表!
顶. .哥又抢到前排了。
对耳机这么执着啊,厉害
可能感兴趣的板块:
用户名/注册邮箱/注册手机号
其他第三方号登录2680元你买吗 体验国产双单元定制耳塞_网易数码
2680元你买吗 体验国产双单元定制耳塞(全文)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第1页:丽声W20定制耳塞试用体验  [中关村在线音频频道原创]随着上一篇《999元极致价格 国产定制耳塞试用体验》文章的推出,定制耳机确实火爆了一把。一千元,很敏感的价位段,现在可以买到定制耳机的话,如果是十足的烧友确实非常有理由去尝试一把定制耳机。对于丽声W10单单元动铁定制耳机的表现,我们也给予了较为中肯的评价,毕竟单单元的产品表现很可能不尽如人意,如果是要求太高的用户或许会有一些失望。
  当然,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有了很好的介绍,那就是丽声品牌的定制耳机产品规划。W10作为入门级的定制耳塞999元的价格非常具有吸引力,而提供给一些高端用户的需求方面,丽声还有W20、W21、W30等产品,分别对应了双单元定制耳塞和三单元定制耳塞。据悉,丽声的四单元定制耳塞正在研发中。
  近期,我们又收到了丽声公司送测的双单元定制耳机产品W20。相对于单单元定制的W10定制耳机来说,从价格上来看已经完全超越W10仅售999元的价格,2680元的定制价格对于初尝定制耳机的用户来说,确实是个值得考虑的事情。
丽声W20定制耳塞试用体验
  首先,丽声W20定制耳塞售价为2680元,可以选择的同档次耳机产品太多了,不管是头戴式的HiFi产品或者是随身的动圈耳塞,亦或者是诸如罗技UE900这种顶级四单元动铁耳塞都可以买到,那么丽声W20定制耳塞的价值在哪里?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接下来的评测可能有助于你揭开谜底。
延伸阅读:
《动辄上万卖给谁 聊聊定制耳机那点事儿》
《999元极致价格 国产定制耳塞试用体验》
《天皇巨星专属 定制耳机取模过程全揭秘》
& 传统HiFi发展惨遭瓶颈&&&&&&&  聊聊定制耳机那点事儿
第2页:丽声W20定制耳塞外观简介
  因为是定制产品,丽声W20定制耳塞的外观可选择的余地比较丰富,耳机外壳的颜色、透明程度用户都可以随心所欲的定制。不仅如此,外壳上的刻字和图案都是可以定制的,彰显用户个性的时候到来了。
丽声W20定制耳塞
  为了更全面的鉴别丽声W20定制耳塞工艺的好坏,我要求定制了透明红和不透明黑两种颜色,从整体的表现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
& 丽声W20定制耳塞细节特写
  参数方面,丽声W20定制耳塞提供了高达35db的隔音效果,灵敏度为105db,而阻抗仅为15欧姆,普通随身听产品即可轻易驱动。不过由于这样的特性,所以丽声W20定制耳塞是一款十足的底噪探测器,对于音源信噪比要求较高。
丽声W20定制耳塞内部特写
  最后,丽声W20定制耳塞附送了包装盒、便携包和清洁刷、说明书、质保卡在内的附件,对于普通用户的使用来说已经完全足够了。
第3页:丽声W20定制耳塞线材可换
  需要说明的是,丽声W20定制耳塞采用了可换线设计,这点是非常出色的。首先,可换线设计避免了线材损坏以后需要返厂维修的麻烦,用户可以自己更换;其次,线材可换设计给了用户更多购买升级线材的空间,可玩性较高。
丽声W20定制耳塞线材可换
丽声W20定制耳塞线材可换
丽声W20定制耳塞线材可换
丽声W20定制耳塞线材可换
丽声W20定制耳塞线材可换
  最后,线材可换设计可以支持麦克风线材的接入,耳机可玩性大大提高。
第4页:丽声W20定制耳塞佩戴图示
  丽声W20定制耳塞的佩戴与绝大多数的定制耳机都是一样的,佩戴容易摘下难。为此,我们建议用户先进行尝试摘取,切不可使用蛮力,因为这样很可能会造成耳道的损害。
丽声W20定制耳塞佩戴图示
丽声W20定制耳塞佩戴图示
丽声W20定制耳塞佩戴图示
丽声W20定制耳塞佩戴图示
丽声W20定制耳塞佩戴图示
丽声W20定制耳塞佩戴图示
丽声W20定制耳塞佩戴图示
  总体来说,由于丽声定制耳机普遍比耳模来说不是很大,长时间的佩戴舒适度尚可,但这可能会损失一定的低频和隔音效果。好在,您可以关于这点与厂商进行沟通。
第5页:丽声W20定制耳塞测试平台
  考虑到丽声W20定制耳塞本身所具有的属性,所以在测试平台方面我们选用了手头的一台乐图PAW-V专业录音笔作为播放器。虽然乐图PAW-V录音笔推力不大,但对付丽声W20定制耳塞这种15欧姆阻抗、105db灵敏度的产品来说绰绰有余。毕竟,乐图PAW-V录音笔针对专业市场,WAVE格式的播放是它最为拿手的。
  评测曲目上,我们选择了平时经常听的一些曲目,涵盖了古典、流行、女声等绝大部分,相信可以满足网友的使用需求。
丽声W20定制耳塞测试平台
测试曲目列表介绍
第6页:丽声W20定制耳塞主观听音
  丽声双单元的定制耳塞一共有两款,一款较为W21,一款就是我们今天的评测主角W20定制耳塞。根据丽声官网上的描述,W21和W20是两款调音不同的产品,前者针对于中低频的表现,而后者则针对于中高频的表现。
  从实际的听感来看也确实如此。丽声W20定制耳塞是一款偏重于上盘表现的产品,特别是中高频部分的表现较为出色。听感上轻松自然,丝毫没有非定制耳塞那种强烈刺激感,平衡淡定的音色表现非常适合长时间聆听。
丽声W20定制耳塞
  高频部分,丽声W20定制耳塞并不是非常靓丽的类型,相信这与双单元动铁耳塞的调音是有一定关系的。中频上,是丽声W20定制耳塞能量集中最多的部分,人声的厚实程度是我比较喜欢的,特别是女声的回放非常出色。低频表现上,考虑到丽声W20定制耳塞整体三频走向音色的分布,仅仅是算作点到即止,既不量感十足、也不咄咄逼人,这也正是清新自然感觉的源泉。
  声场方面,丽声W20定制耳塞纵向表现很宽,人声集中在中部,非常正确的声音表现。如果说有什么不足之处的话,那就是丽声W20定制耳塞的音乐与人声分离的太开,相信这与丽声缺少音乐耳机的制作经验是有一定关系的。
丽声W20定制耳塞
优点:定制耳塞、价格优势明显、中高频表现出色、女声首选
缺点:耳机线材质感略差
价格:2680元
写在最后:
  如果只是从价格方面来说,丽声W20定制耳塞明显不如W10性价比高,毕竟贵出量将近三倍的价格。不过,丽声W20定制耳塞整体的音色要丰满不少,特别是中高频表现比W10的干瘪好出了很多。当然,这种程度并不是一分钱一分货,一角钱二分货、一块钱三分货的道理似乎玩耳机的用户都是明白的。当然,丽声W20定制耳塞最大的卖点还是定制,毕竟这种属性的产品低频和隔音都是非定制耳机可以比拟的,相信可以俘获一大批用户的芳心。
第7页:丽声W20定制耳塞美图赏析(一)
丽声W20定制耳塞美图赏析
丽声W20定制耳塞美图赏析
丽声W20定制耳塞美图赏析
丽声W20定制耳塞美图赏析
丽声W20定制耳塞美图赏析
丽声W20定制耳塞美图赏析
丽声W20定制耳塞美图赏析
丽声W20定制耳塞美图赏析
第8页:丽声W20定制耳塞美图赏析(二)
丽声W20定制耳塞美图赏析
丽声W20定制耳塞美图赏析
丽声W20定制耳塞美图赏析
丽声W20定制耳塞美图赏析
丽声W20定制耳塞美图赏析
丽声W20定制耳塞美图赏析
丽声W20定制耳塞美图赏析
丽声W20定制耳塞美图赏析
& 传统HiFi发展惨遭瓶颈&&&&&&&  聊聊定制耳机那点事儿
本文来源:中关村在线网站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DIY一副属于自己的好声音耳塞_值客原创_什么值得买
DIY一副属于自己的好声音耳塞
每天都有刷张大妈,发现推送的最多的产品之一就是各类的耳塞啦。我虽然不经常听,但是却喜欢买买买 看着那一副副价格高昂的耳塞,总觉得心里痒痒的,无奈钱包不够鼓,不能一一收入鉴赏。其次是怕自己的木耳朵不给力,就算用力听,也听不出区别。 自己虽然不是发烧的,但是耳机也买了不少了,森海的HD650,HD598,Bose的AE2, AKG 450都有。但是这些都是耳机,前三个都是大耳,有时候出门觉得不方便。其实我也很少出门,我只是想找个借口买更多的耳塞而已。买不起好的耳塞,于是准备自己diy一个了自己能喜欢的耳塞。经过一段时间的查询和对频响曲线的研究,终于摸出了点感觉。下面我来分享一下怎么来DIY自己的耳机。 什么是频响曲线如果你百度或者google可以看到很多详细的介绍,我这里就不多说了来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也是自己做耳机一定要看的。如果你自己做耳机不看曲线,那个不叫diy耳机而是叫装配耳机。而我们今天说的是DIY耳机。下图是著名网站goldenears上的ie80和H650的频响曲线。上图是ie80,下图是HD650.请对比曲线不用太关注增益数值。可以明显的看到ie80的低音音量要高很多,所以直观的感受是ie80会更加的低音强劲。整个HD650低音部分略微隆起,中高音部分平稳,因此高音也不会像ie80那样凸起,会比较柔和,同时因为中频没有明显塌陷,所以HD650解析度会更好。当然这只是频响曲线带给我们的初步感受,具体要听了才能感受到每个耳机的不同特点。并且直接拿大耳对比小耳塞似乎也有那么些不公平。不过可以看到的是HD650的的确确是一款好耳机,你值得拥有! 不过用大耳机来比小耳塞本来就是不公平的行为,我们了解一下曲线的不同就好,不用太过在意。 顺便附送不同频率对收听感受有什么影响,使用这个表格来判断自己需要什么样的频率曲线。可以明确地说,如果一个耳机频响图看上去不好,基本上一定不好听。单是频响图看上去不错,具体好不好要听了才能知道。频响图很好的,基本素质一般不会太差好了基本的东西都说完了,接下来就要实际做耳机了。制作工具对于耳机来说可能你会需要如下一些设备。1.
控温而且是尖头,方便焊小东西,而且耳机单元需要点焊,必须。当然配套的电烙铁架子也要有,不然没地方放电烙铁2. 小型台签这样的或者这样的都可以只要能帮助吧单元夹住方便焊接就好。3. 胶水推荐如下两种用于不同场合密封黑胶透明液体密封胶e8000有了这两种胶水基本可以密封所有耳机了接下来两个非必须,但是推荐持有:4. 用来测试线材的正负极,左右耳等,有时候购买的半成品线左右耳会反掉也不是不可能的。5. 711人工耳
因为小编不让直接用宝链接,大家可以看宁波那家小黑的,基本是淘宝能买到最便宜最准的
淘宝上么也就这家比较便宜效果好,用的是5万多块的丹麦BK矫正的数据,理论上非常精准的 由于本人也是才开始学习制作耳机,所以经验不足,下面很多言论可能有偏差,望专家给予指导。 发声单元对于一副耳机最重要的就是发声单元部分了。此原件决定了耳机的主要特色。我们现在常见的可用于耳塞制作的有动圈耳机和动铁耳机动圈耳机:是最普通、最常见的耳机,它的驱动单元基本上就是一只小型的动圈扬声器,由处于永磁场中的音圈驱动与之相连的振膜振动。动圈式耳机效率比较高,大多可为上的耳机输出驱动,且可靠耐用。动铁耳机:是通过一个结构精密的连接棒传导到一个微型振膜的中心点,从而产生振动并发声的耳机。动铁式耳机由于单元体积小得多,所以可以轻易的放入耳道。这样的做法有效地降低了入耳部分的面积可以放入更深的耳道部分。可以看到动圈和动铁的发音原理不同,在此不讨论好坏,因为动铁最好用分频来做多单元,个人能力不足还不能涉及,同时也有做的好的可以动圈动铁结合创造完美声音的。作为屌丝我更加偏向于动圈,因为单元便宜,几十块就能买到素质非常优秀的单元。圈铁单元样式不少,尺寸也有不少,常见的有6-10mm左右的单元,都有不错的表现。如果仔细研究了频响图,自己又想买到喜欢的单元,买前多问问卖家,找有能力测试频响图的卖家,把自己看的中的单元买回来测试组装,总会有自己看得上眼的,听得入耳的。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淘宝卖家的介绍里如何标榜自己的单元完美,赶超XX,也要最后用自己的耳朵验货,diy本来就是需要耐心和折腾的一项活动,所以多问卖家多沟通多请教就能避免很多弯路。耳机外壳耳机外壳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声音的一个因素,不同的形状的耳机腔体会给耳机的曲线带来比较大的变化。常见的我们可以有木质的耳机外壳(以下链接均为参考,不代表我个人推荐,只供大家参考样式)
也可以是陶瓷的
也有金属的
经过了几次组装耳机的摸索,我最后还是选用了ie80的外壳来做一款自用的耳机。我自己做过的几幅耳机为什么选用ie80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这个外壳可以调节低音,让成品油更多的声音选择空间后腔没有太多调节的,重点都在前腔调节对制作者要求高,稍有不慎两边耳朵就不平衡了,可以挑战自己耳机佩戴是挂耳式的,听诊器效应比较小单元品种多,可以选的范围也大。那么下面我们就开始正文了买材料(Mai Tao Tao)找一个靠谱的淘宝卖家很重要,要耐心好,能帮你单元配对的。不然一堆散乱的单元,自己得买很多才能配出一对,很浪费时间。同时好的卖家能避免你折腾。如果买单元卖家都不能提供曲线,只帮你测个电阻,那么很难想象你能拿到一组配对的单元,更加不可能可以做出左右耳朵基本一致的曲线了。这也是很多值友说的,自己diy耳机左右耳很难一致。但是我准备了人工耳进行测试 准备装配耳机(Qian Xi)买完材料就要清点一下了,调音单元已经被卖家组装了,因为国产的壳子,精细的地方做工很不好,调音模块是精密件,需要很精准再能调音,一般卖家装好了我也要再调整一下才能做到左右平衡。i80的调音原理是改变腔体的密闭度来改变低音的量,如果做得好20HZ可以被改变10db左右的音量。我这次一共准备类两组单元,最后选择了其中一组配对效果比较好的,同时个人也觉得这组的声音曲线更好一些。大家注意到了背景是言值,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得到了值得买的祝福很幸福。还有一张手写名字的小卡片呢,萌萌哒,这里顺便插播一下广告:首先要把单元进行搭线测试,看一下两边单元的匹配度,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不测试盲目的装配,都不能确定是不是两侧单元是不是平衡,是自己焊接问题还是装配问题造成偏音,对后期排查问题很重要这次的两个单元基本完全吻合,高音区略有偏差,但是影响不大,高音区主要是音色的辅助和增强,可以看到该单元低音量很足,符合我的收听习惯。1-3k耳朵敏感区域曲线平稳。 6-8k有所增强,理论上可以提亮音色。具体怎么样看来要装起来看看了。这里只是简单地动态测试。使用的软件是ARTA,免费可下载使用
接下来就要装配了,调音结构和发声单元先要装起来,这里属于耳机的前腔,一定要密封好。这里要补充一下,基本所有耳塞类的制作除非有特制的结构,比如ie80,前腔都要做完全的密封。一旦前腔密封不好,低音就会消失,声音就会单薄。如果自己想降低低音,可以再密封的时候留下透气的孔,不过操作难度大,不易控制,一般不推荐,还不如购买低音少一点的单元来的更加简单。焊接耳机(Zao xiao hai)先焊上跳接线,ie80内部有跳接短线,先焊上便于操作,对于一般只做的耳机,线在密封前腔后再焊上比较合适。焊完之后再次连线测试看看有没有因为焊接问题造成偏音,一般只要不是把电焊按在上面屎命的烫,单元是不会随便损坏的然后仔细的在单元上涂上黑胶作为密封胶,将单元密封到调音模块上,对于普通的耳机,直接密封到前腔体,ie80的外壳需要多这一步然后再把调音单元粘死在前腔,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完全密封完全密封完全密封 到了这里,单元基本已经调试完成了。 这里需要耐心的等胶水干,因为使用的慢干的胶水,基本要1整天,所以耐心等了。完全干透后就可以开始测试曲线是不是合一了前腔的确会影响结果,特别是国产的调音单元每个都是手工修改过的,不能做到完全一样,所以对曲线会产生影响,造成错位。并且由于本来单元就算重合度很高,前腔也会放大细微的差别,让曲线偏离。测试调整(Gao Chao)经过多次重新装配和调整位置,最后曲线基本重合了。当然调音单元也被我多次拆下重新装配打磨关键是要注意调音的原理:增加声音通过的通道的密度,会过滤掉高音区的音。从而达到降低高音区的效果。低音的多少可以通过改变前腔对的密闭度来改变。单元如果有调音孔,也能通过改变调音孔的透气密度来改变低音的程度,调音口堵死意味着单元内部空气很难震动,那么也就没有了低音了。明白这些原理根据每个腔体的不同细微调节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一开始刚刚转入腔体的时候整个高音区都是分离的。对于爱折腾的我肯定不能接受,然后我重新粘结,找原因,调整单元位置,最后慢慢贴合了最后盒盖状态下变成这样,基本已经完成了曲线的贴合。此外旋转旋钮可以给低音带来大约10DB的变化,因为忘了拍照了,就拿上次做的图片来解释一下低音的曲线变化这样的差别已经能带来听感上的明显变化了,可以让这个耳机适应更多的场合,比如喜欢动一次打一次就增加低音量,喜欢干净一点的就少低音。瀑布图忘了截图了,总之低音收的速度中等,不快也不算慢,中高频收的干脆。按道理应该瞬态不错。总结(Xi Zao)最后以自己的听感来评论一下这个耳机:以下不是打分而是参考相对位置,最大为5个头 为一个头 为 半个头低音开关最小:
(低音量适中)低音开关最大:
(低音量强大)中频解析:
高频明亮度:
低音的紧实度:
基本就是这样,曲线和原装的ie80很像,高频比ie80表现略好。希望大家也能做出自己喜欢的耳机。我继续去煲煲希望能变得更加喜欢。
点击继续阅读
你已经点过赞了羽翼渐丰!谈谈我认为不错的国产耳机品牌!
最近威索尼克老总郁夏峰和耳机界知名KOL“耳机林Sir”之间爆发的撕逼大战,再引火到了魅族最近发布的号称洗牌hifi耳机市场的产品Flow,并且最终曝出了魅族Flow存在不同批次使用不同单元的问题,可以说整件事件的影响绝对是广泛的,就算是一些毫不相干的微博大V,例如拥有近500万粉丝的复旦的中文系教授严峰,也评价这次事件是看得“像猪大肠般荡气回肠”。当然了,这次事件不少看客是看得很过瘾,但是事情过后令人反思的是,耳机行业真的是让人感觉那样水那么深吗?国产耳机是否就如郁少说的,KOL太多,“水太深”,就靠KOL吹吹捧捧呢?只有自家威索尼克才是最好的呢?
实话说,对于郁少的观点,我个人倒是认为如今发烧耳机的圈子比起手机圈、摄影圈等确实很小,所以我之前也发布了一篇名为《KOL太多了吗?说说省大量钱买到称心如意耳机的个人见解》(地址: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_0)的文章,还吸引了不少人围观。而我这篇文章并不是教你如何分辨谁写的文章客不客观,而是希望耳机玩家在烧耳机的过程当中尽量少开脑放,毕竟对于如何买耳机的问题,个人认为耳听为实、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例如文章下面回帖叫我推荐耳机的,我显然也是直接根据需求叫用家恰当考虑几个品牌的型号,具体还是试听为主。
当然了,对于郁少日常在微博上发表耳机行业“水太深”的观点,并且喷了不少国内外品牌,认为威索尼克天下第一的态度,个人倒是不太认同的。虽然说曾几何时,国内的耳机行业规模以及研发水平并不算高,一些高售价的发烧耳机对于大众用户而言甚至算是高大上的贵价商品,但是高端耳机却确实只有国外的可以选择,因此在当时,由于像森海塞尔、拜亚动力、AKG或者舒尔,威士顿等老牌厂家在烧友心中是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所以选择上也当年不少烧友会更倾向于这些国外品牌。不过作为一个从2006年一路烧来的耳机发烧友,也算是见证了国产耳机“中国制造”的崛起,国产品牌当中如今也有不少开始有能力叫板国外品牌了,甚至有部分产品已经成为能够与像森海这样的传统第一梯队品牌平起平坐,成为了国产高端产品的代名词。
因此,虽说我曾是一个忠实的森海塞尔和拜亚动力大耳机的粉丝,同时也是多年舒尔和音特美动铁入耳的玩家,但是如今在对耳机的选择上,或者有人找我推荐耳机的话,我并不会单单像以前那样仅考虑国外牌子,特别是结合预算限制后,我个人倒是会更加考虑如今已经性价比更高,技术和工艺上已经有不少突破,而且选择可能还为丰富的国产牌子。那么,国产品牌的耳机确实不错吗?下面就根据我个人的粗浅认知,简单说说几个牌子好了。(由于威索尼克之前的品控问题以及如今的惯例性撕逼,所以本文暂时就不说了)
对于有一定烧龄的耳机发烧友而言,实话说飞傲绝对是不少人熟悉的品牌了,而且相对不少新兴品牌,飞傲其实也算是国内发烧耳机以及音频产品的老厂家。当然,飞傲在刚刚进入耳机发烧是市场的时候推出的第一款产品是59元的名为E3的耳机放大器,这款产品相对于如今动不动上几百几千的产品来说,绝对是白菜中的白菜,但是这款产品最大的问题是,无论是声音或者做工都不是那么成熟,甚至可以用差来形容,不过飞傲就这样凭着这款看起来BUG价的E3,风风火火的进入国内发烧市场这一趟大浑水。
而经历了近10年的发展,如今飞傲的产品显然不会再像当年E3那么山寨,特别是纵观飞傲近2年的产品,基本上可以说工艺和声音都非常成熟,产品线覆盖也十分全面,而在上个月中旬,我还作为烧友报名参加了飞傲的新品发布会并且写了一篇文章《发布会归来!飞傲X7Mark2发布了,分析是否值得买》,各位可以有空看一下。而发布会当中最吸引人的一款产品,个人倒认为不是售价并不那么大众化的X7Mark2,而是自行开模,工艺和腔体都很少见,同时可以看出高成熟度设计的三单元圈铁耳机F9,而这款产品实际上算是国产耳机发展势头良好的一个缩影,至少证明国产耳机的研发和设计能力如今已经越来越优秀了。这款耳机我后来在闲鱼买了一条二手的,也和魅族的Flow进行了PK(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_0),各位有空可以看看。具体声音本文就不说了。
相对于上面介绍的飞傲,IBASSO也算是国产发烧厂家当中同样主打随身发烧播放器同时也有耳放以及耳机产品的音频厂家,虽然说规模上以及出货量上并不如飞傲,但是如今在产品上却有一种和飞傲形成了死对头的趋势,例如不少人就常常拿DX200和飞傲的X7MarkII这两款同样采用ES9028芯片旗舰国砖进行对比,毕竟这两款产品单看指标已经算是“爆表”级别的产品了,而且都是同样的可换模块的设计,因此说是硬碰硬也不为过。
不过本文让我单独聊其IBASSO的原因实际上并不是它的一大堆国砖和解码耳放产品,而是IBASSO唯一的耳机产品,一条售价去到了1688元的三单元圈铁——IT03。当然了,我个人显然并不是想作为枪手单独吹这条耳机,反而想说的是作为一家十年来从来没有进行过耳机研发制造的厂家,突然推出了这么一款三单元而且声音还不赖的产品,实际上是侧面证明了如今国产厂家就算没有森海、舒尔这类老牌耳机厂家有几十年的技术底蕴支持,但是在良好的技术合作交流以及不错的平台下,IBASSO就能够推出IT03这款首次军耳机市场的却有良好反响的产品,至少个人认为,比起屎一样声音的舒尔SE535,IT03更平衡,更成熟,1688元的售价也是可以接受的。而多的就不说了,下面直接说说我认为的如今国产耳机厂家当中可能是最牛逼的存在。
为什么我说1MORE牛逼呢?显然并不是因为1MORE推出了什么像老人家银黄鹂这样售价一万四千元的土豪发烧产品,因为1MORE最贵的一款旗舰产品是四单元圈铁入耳耳机售价也不过是1299元而已,在耳机发烧领域来说,这款产品已经算是性价比爆表的旗舰耳机了。而且我说1MORE牛逼也并不是完全因为他三年全球耳机出货量超过3800万条这一让绝大部分国产耳机厂家望尘莫及的惊人数字,反而我认为1MORE如今专业的声学团队,自行研发的各种黑科技振膜单元,进军耳机发烧界的决心以及越迈越开的纵向发展脚步才是1MORE最牛逼的地方。而我上面说的这几点,可能还要细分地来说一下。
估计有一些人已经清楚了,1MORE是小米的生态链企业之一,同时也因其设计能力和技术水平,成为了华硕的部分顶级耳机的原始设计商,在实力可以说是有目共睹的。当然了,1MORE显然并不是一家仅靠代工作为主业的厂家,特别是从去年初发布了一款主打hifi的售价仅599元的三单元圈铁耳机后,1MORE研发和技术实力以及进军耳机发烧市场的决心就已经开始凸显了,因此这条耳机推出后烧友对于1MORE的认同感实际上有了全面的提升,而1MORE的这款三单元圈铁耳机显然实际上并不是一款实验性的赚一波钱就跑的产品,而是实打实投入了自己无数的精力进行研发,也聘请了一位超级大牛——获得4界格莱美音乐大奖的大师LUCA,对旗下的hifi耳机进行了调音把关和最终定调,而从这时候开始,1MORE也开始和中科院声学研究所以及台湾的材料专家合作,开始了自行研发黑科技单元之路。毫无疑问的是,从1MORE三单元耳机开始,1MORE的野心就开始凸显了,耳机的声音也变得非常牛逼,就连森海塞尔前大中华区总裁Marc Vincent试听了1MORE的三单元圈铁后,也惊讶于其599元的价格做到了这个声音。
而在今年,1MORE一连发布了几款旗舰耳机,其中1299元的四单元圈铁耳机则算是代表了1MORE目前旗舰作品,虽然说在一些几千上万的耳机面前四单元圈铁耳机并不算特别贵,但是声音上,四单元圈铁耳机既然有旗舰耳机的高素质高动态高解析力,同时在音乐性也有了更全面的兼顾,因此这条耳机我是特别推荐大家都去试一下是否合适自己。而除了四单元圈铁外,平头塞、头戴大耳机以及电竞耳机等不同应用场景的相关旗舰耳机产品,1MORE都有涉猎,而且同样都像三单元圈铁一样有格莱美调音大神LUCA把关和专业声学团队加持,声音上绝对是让人放心的,对于烧友的口味调性也更为宽广,可以说这两年1MORE耳机的声音提升是跨越式,同时也侧面证明1MORE在自己技术和工艺实力支持下,纵向发展的脚步迈得越来越大了。就如我上面说的,1MORE目前还暂未有定位特别高价的产品,但是应该算是国产耳机厂家当中最牛逼的存在也不为过。
说完1MORE,就说说铜雀这个规模比起1MORE要少无数倍但是同样很有野心的牌子吧。记得刚推出的时候,铜雀的老大就号称铜雀EN700这条499元耳机能够秒杀一大堆一千元以下耳机,毅然是一副千元市场收割者的姿态。当然了,从实际的声音看来,铜雀虽然并没有说的那么夸张,但这条腔体设计充满个性的耳机,无论佩戴以及声音的平衡性都确实不错,而且铜雀标准版采用的就已经是顶级钛振膜了,我个人认为499元的铜雀标准版其高频泛音和人声密度就有足够理由让人但试无妨。而铜雀的牌子名称实际上叫做兴戈,不过兴戈至今推出的耳塞真的不多,也就铜雀标准版,BASS版以及Pro版本共三条,而且虽然做工以及调音越来越成熟的,但是售价也开始变贵,例如Pro版本售价也翻番到了899元。不过,我仍然认为铜雀作为国产耳机厂家是很有潜力的,而且如今也有一批固定的烧友拥趸,个人倒是建议新手直接去闲鱼入手一条铜雀标准版尝尝味道,如果口味对了,可以直接上Pro版,或者等今后传闻中将要推出的银雀金雀。
TFZ/锦瑟香也
如果要说耳机厂家名字逼格的话,实话说个人认为TFZ的中文名称锦瑟香也绝对能够排名第一,冥冥中亦让人想到了香格里拉,或者优雅等代名词。不过与其高逼格的中文名字一样,TFZ绝对也是众多耳机厂家当中最特立独行的存在。虽然说TFZ实际上也算是国产耳机厂家当中的新兴品牌,比起1MORE、飞傲或者达音科之类的厂家,规模显然是不如的,但是TFZ的设计对于大众化耳机玩家的口味,绝对是拥有极高的吸引力,无论是入门级的1S或者的主打中高端的MY LOVE和KING等耳塞,TFZ的腔体和设计都闪闪发亮,也明显能够区别于一般厂家平庸设计,可以说外观就足够让其他耳机厂家喝一壶。
当然了,TFZ实际上并不是那种花瓶产品,否则我也懒得说了,因为TFZ主打的调音取向是监听耳机,但也并不是性冷淡般的那种调音,例如KING这款算是这个牌子高端的型号,采用的就是双单元石墨烯振膜,单元参数很优秀,调音一点也不花花绿绿,也与其闪亮的外观完全不同,很平衡,声音瞬态和低频下潜都很强大,但是在音乐回放上也可以让你听得有滋有味。而TFZ这类国产牌子的出现,其实也让我感觉国产确实开始崛起了,至少在声音上,设计上,不断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完全没有了抄袭的倾向,至少我买了,感觉很值,是一款实打实而且声音还不赖的国货。
最后想说说的是,如今国产品牌当中好的厂家其实还不止上述这些,例如老牌厂家达音科,如今被郁少开怼的售价已经上万的入耳耳机银黄鹂的老人家,或者是在低端领域走得非常顺畅的潜水专家等等,也有一些像自然声,宇音等国产大牛却十分低调的品牌,可以说如今国产耳机的选择那么多,只要遵循自己耳听为实,不开脑放的宗旨,就很容易从国产耳机当中挑到符合你要求的产品了。而这些耳机厂家,实际上算是为了国产耳机行业不断发展添砖加瓦、再丰羽翼,而我个人亦认为,科技发展如此之快,只要烧友给时间和耐心,看到国产耳机崛起和创造更多辉煌是有大把机会的。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耳机驱动单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