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的诊断标准仰卧位的表现,强迫症的诊断标准仰卧位怎么诊断

诊断学简答题库——仅供参考
1、试述发热的病因
答:根据致热源的性质和来源,常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
(1)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使机体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引起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①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所致的无菌性炎症②变态反应③内分泌及代谢紊乱性疾病④心衰及某些皮肤病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2、简述发热的伴随症状。
答:寒颤、结膜充血、单纯疱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出血、关节肿痛、皮疹、昏迷
3、临床常见热型特点
答:(1)稽留热:体温超过393以上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小于1℃,如大叶性肺炎。(2)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见于结核、风湿热等。(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范围达2℃以上,但都正常水平以上,如败血病。(4)间歇热:体温骤升持续数小时后又骤降至正常,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如急性肾盂肾炎等。(5)波状热:体温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有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如布氏杆菌病。(6)回归热:体温急剧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如回归热、霍奇金病。
水肿,胸痛,心悸,呼吸困难
1、简述产生水肿的几项因素。答:
①水钠潴留②毛细血管滤过压升高③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④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⑤淋巴回流受阻。
2、简述保持毛细血管内和组织间隙液体平衡的主要因素。
答:①毛细血管内静水压②血浆胶体渗透压③组织间隙机械压力④组织液的胶体渗透压。
3、简述心源性水肿和肾源性水肿的区别。
鉴别点&&&&&&&&&&&&&&
肾源性水肿&&&&&&&&&&&&&&&&&&&&
心源性水肿
开始部位&&&
从眼睑,颜面开始而延及全身&&&&&&&&&
从足部开始,向上延及全身
发展快慢&&&
发展长迅速&&&&&&&&&&&&&&&&&&&&&&&&&
发展较缓慢
水肿性质&&&
软而移动性大&&&&&&&&&&&&&&&&&&&&&&&
比较坚实,移动性较小
伴随病症&&&
伴有其他肾脏病病症,如高血压,&&&&&
伴有心功能不全病症,如心脏增大
&&&&&&&&&&&
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眼底改变&&&&&
心杂音,肝肿大,静脉压升高
4、问诊胸痛临床表现的要素有哪些。年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影响因素
简述心悸的主要病因。
答:①心脏搏动增强可为生理性或病理性,生理性的如饮酒、浓茶或咖啡后;病理性的如甲亢、贫血、发热②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③心脏神经官能症。
惊厥、意识障碍
1、抽搐与惊厥问诊的要点。
答:(1)、应询问发生年龄、病程、发作的诱因,是否孕妇。部位是全身性还是局限性、性质呈持续强直性还是间隙痉挛性。(2)、发作时意识状态,有无大小便失禁、舌咬伤、肌痛等。(3)、有无脑部疾病、全身性疾病、癔症、毒物接触、外伤等病史及相关症状。(4)、病儿应询问分娩史、生长发育史。
2、简述晕厥与惊厥的区别。
答:晕厥又称昏厥,是由于一时性、广泛性的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发作时病人因肌张力丧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而倒地。一般为突然发作,迅速恢复,少有后遗症。
惊厥属不随意运动。指全身骨骼肌非自主地抽动或强烈收缩,表现为强直性和阵挛性。惊厥表现的抽搐一般为全身性、对称性、伴有或不伴有意识丧失。
3、简述昏迷3个阶段的临床表现。
答:昏迷按其程度可区分3个阶段。轻度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剌激无反应,对疼痛剌激尚可出现痛苦的表情或肢体退缩等防御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光反射、眼球运动、吞咽反射等可存在。中度昏迷: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剌激均无反应,对于剧烈剌激可出现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转动。深度昏迷:全身肌肉松驰,对各种剌激全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
4、简述意识障碍的含意。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多由于高级中枢功能活动受损所引起。
5、试述抽搐,惊厥及癫痫的含义及区别。
答:抽搐是指全身或局部成群骨骼肌非自主的抽动或强烈收缩,常可引起关节运动和强直。其发作形式可以是强直性、阵挛性和强直阵挛性。
惊厥是指抽搐时当肌群收缩表现为强直性和阵挛性时,则称为惊厥。惊厥表现的抽搐一般为全身性、对称性,伴有或不伴有意识丧失。
癫痫大发作与惊厥的概念相同,癫痫小发作则不应称为惊厥
6、试述意识障碍的常见病因。
答:意识障碍的常见病因有:①重症急性感染;②颅脑非感染性疾病;③内分泌与代谢障碍;④心血管疾病;⑤水、电解质平衡紊乱;⑥外源性中毒;⑦物理性及缺氧性损害。
7、在急诊室接诊一意识障碍病人,试述问诊要点。
答:对于一个意识障碍的病人,问诊要点包括:①起病时间,发病后情况,诱因、病程、程度;②有无发热、头痛、呕吐、腹泻、皮肤黏膜出血及感觉与运动障碍等相关伴随症状;③有无急性感染休克、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肝肾疾病、肺源性心脏病、癫痫、颅脑外伤、肿瘤等病史;④有无服毒及毒物接触史。
基本检查方法和一般检查
1、一般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答:一般检查的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生命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发育与营养、意识状态、面容表情、体位姿势、步态、皮肤和淋巴结等。
2、临床常见的皮疹有哪几种?斑疹、玫瑰疹、丘疹、斑丘疹、荨麻疹。
3、发现淋巴结肿大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发现淋巴结肿大时,应注意其部位、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瘢痕、瘘管等。同时应注意寻找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发病灶。
4、简述深部触诊法包括哪几种?深部滑行触诊法、双手触诊法、深压触诊法、冲击触诊法。
5、试述叩诊音的临床种类及临床意义。
答:被叩击的组织和脏器因致密度、弹性、含气量以及与体表距离的不同,叩击时所产生的反响亦不同。叩击音根据音响的频率(音调)、振幅(音响)的不同,临床上可分为清音、过清音、鼓音、浊音和实音。
(1)、清音:是正常肺部的叩诊音。提示肺组织的弹性、含气量、致密度正常。
(2)、鼓音:在叩击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器官时出现。正常情况下见于左侧前下胸部的胃泡区及腹部叩诊时。病理情况下见于肺内巨大空洞、气胸和气腹等。
(3)、过清音:介于鼓音和清音之间的一种音响,正常儿童因胸壁薄可叩得相对过清音,临床上常见于肺组织含气量增多,弹性减弱的疾患,如肺气肿。
(4)、浊音:正常情况下,当叩击被少量含气组织覆盖的实质脏器时可获得浊音,如心脏或肝脏的相对浊音区。病理情况下,如肺炎,因组织含气量减少,叩诊时常表现为浊音。
(5)、实音:正常情况下见于叩击无肺组织覆盖区域的心脏或肝脏,谓之心或肝脏的绝对浊音界。病理情况下见于大量胸腔积液和肺实变等。
6、试述检查淋巴结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答:检查表浅淋巴结时,主要使用触诊,并应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以免发生遗漏。一般顺序为: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角、颈前三角、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腘窝等。检查颈部淋巴结时,可站在被检查者的背后,手指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入深进行滑动触诊。检查锁骨上淋巴结时,让被检查者取坐位或卧位,头部稍向前屈,用双手进行触诊,左手触诊右侧,右手触诊左侧,由浅部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检查腋窝时应以手扶被检查者前臂稍外展,触诊时由浅及深至腋窝顶部。检查滑车上淋巴结时,以左(右)手扶托被检查者左(右)前臂,以右(左)手向滑车上由浅及深进行触摸。发现淋巴结肿大时,应注意其部位、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瘢痕、瘘管等。同时注意寻找引起淋巴结有肿大的原发病灶。
7、试述各种面容与表情及其对诊断的意义。
答:健康人表情自然,神态安怡。患病后因病痛困扰,常出现痛苦、忧虑或疲备的面容与表情,某些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尚可出现特征必的面容与表情,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1)急性面容:面色潮红,兴奋不安,鼻翼扇动,口唇疱疹,表情痛苦。多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肺炎球菌肺炎,疟疾,流行性脑脊髓炎等。(2)慢性面容:面容憔悴,面色晦暗或苍白无华,目光暗淡。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肝硬化,严重结核病等。(3)贫血面容:面色苍白,唇舌色淡,表情疲惫。见于各种原因的贫血。(4)肝病面容:面色晦暗,额部、鼻背、双颊有褐色色素沉着。见于慢性肝脏疾病。(5)肾病面容:面色苍白,双睑、颜面浮肿,舌色淡,舌缘有齿痕。见于慢性肾脏疾病。(6)甲状腺功能亢进面容:面容惊愕,眼裂增宽,眼球突出,目光炯炯,兴奋不安,烦躁易怒。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7)粘液性水肿面容:面色苍黄,颜面浮肿,睑厚面宽,目光呆滞,反应迟钝,眉毛、头发稀疏,舌色淡、肥大。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8)二尖瓣面容: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9)肢端肥大面容:头颅增大,面部变长,下颌增大,向前突出,眉弓及两颧隆起,唇舌肥厚,耳鼻增大。见于肢端肥大症。(10)伤寒面容: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呈无欲状态。见于肠伤寒、脑脊髓膜炎、脑炎等高热衰竭患者。(11)苦笑面容:牙关紧闭,面肌痉挛,呈苦笑状。见于破伤风。(12)满月面容:面圆如满月,皮肤发红,常伴痤疮和小须。见于Cushing综合症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者。(13)面具面容:面部呆板,无表情,似面具样。见于震颤性麻痹、脑炎等。
8、各种体位及其对诊断的意义?
答:体位是指患者身体所处的状态。体位的改变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常见的体位有以下几种。(1)自主体位:身体活动自如,不受限制。见于正常人、轻症和疾病早期患者。(2)被动体位:患者不能自己调整或变换身体的位置。见于极度衰竭或意识丧失者。(3)被迫体位:患者为减轻痛苦,被迫采取某种特殊的体位。可分为:①强迫仰卧位:患者仰卧,双腿蜷曲,借以减轻腹部肌肉的紧张程度。见于急性腹膜炎等。②强迫俯卧位:俯卧位可减轻脊背肌肉的紧张程度。见于脊柱疾病。③强迫侧卧位:有胸膜疾病的患者多采取患侧卧位,可限制患侧胸廓活动而减轻疼痛和有利于健侧代偿呼吸。见于一侧胸膜炎和大量胸腔积液的患者。④强迫坐位:亦称端坐呼吸,患者坐于床沿上,以双手置于膝盖或扶持床边。该体位便于复制呼吸机参与呼吸运动,加大膈肌活动度,增加肺通气量,并减少回心血量和减轻心脏负担。见于心、肺功能不全者。⑤强迫蹲位:患者在活动过程中,因呼吸困难和心悸而停止活动,并采用蹲踞位或膝胸位以缓解症状。见于先天性发绀型心脏病。⑥强迫停立位:在步行时心前区疼痛突然发作,患者常被迫立刻站住,并以右手按抚心前部位,待症状缓解后才继续行走。见于心绞痛。⑦辗转体位:患者辗转反侧,坐卧不安。见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肾绞痛等。⑧角弓反张位:患者颈及脊背肌肉强直,出现头向后仰,胸腹前凸,背过伸躯干呈弓形。见于破伤风和小儿脑膜炎。
9、各种步态及其对诊断的意义?
答:步态是指走动时所变现的姿态。当患某些疾病时可导致步态发生显著改变,并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常见的典型异常步态有以下几种。
(1)蹒跚步态:走路时身体左右摇摆似鸭行。见于佝偻病、大骨节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或先天性双侧髋关节脱位等。(2)醉酒步态:行走时躯干重心不稳,步态紊乱不准确如醉酒状。见于小脑疾病、酒精和巴比妥中毒。(3)共济失调步态:岂不是一脚抬高,骤然垂落,且双目向下注视,两脚间距很宽,以防身体倾斜。闭目时则不能保持平衡。见于脊髓痨患者。(4)慌张步态:起步后小步急速趋行,身体前倾,有难以止步之势。见于震颠麻痹患者。(5)跨阈步态:由于踝部肌腱、肌肉弛缓,患足下垂,行走时必须抬高下肢才能起步。见于腓总神经麻痹。(6)剪刀步态:由于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尤以伸肌和内收肌张力增高明显,已不是下肢内收过度,两腿交叉成剪刀状。见于脑性瘫痪与截瘫患者。(7)间歇性跛行:步行中,因下肢突发性酸痛乏力,患者被迫停止行进,需稍休息后方能继续行进。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
头颈部检查
1、甲亢病人有哪些眼征?双眼球突出;瞬目减少;眼球下转时上睑不能相应下垂;集合运动减弱;上视时无额纹出现。
2、试举出五种可出现鼻出血的疾病。
答:外伤、鼻腔感染、局部血管损伤、鼻咽癌、鼻中隔偏曲、流行性出血热、伤寒、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友病、高血压、肝脾疾患、维生素C或D缺乏、子宫内膜异位症。(任意五种)
3、甲状腺肿大如何分度
答:甲状腺肿大可分三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为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为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为度。
4、扁桃体增大如何分度?扁桃体增大可分三度:不超过咽腭弓者为
度;超过咽腭弓者为度;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者为度。
5、试述甲状腺功能亢进在头颈部有哪些体征
答:眼:双眼球突出;瞬目减少;眼球下转时上睑不能相应下垂;集合运动减弱;上视时无额纹出现。舌震颤;甲状腺肿大,触诊可有震颤,或能听到“嗡鸣”样血管杂音。
6、试述各鼻窦区压痛检查法。
答:(1)上颌窦:医师双手固定于病人的两侧耳后,将拇指分别置于左右颧部向后按压,询问有无压痛,并比较两侧压痛有无区别。也可以右手中指指腹叩击颧部,并询问有否叩击痛。(2)额窦:一手扶持病人枕部,用另一拇指或示指置于眼眶上缘内侧用力向后向上按压。或以两手固定头部,双手拇指置于眼眶上缘内侧向后、向上按压,询问有无压痛,两侧有无差异。也可用中指叩击痛。(3)筛窦:双手固定病人两侧耳后,双侧拇指分别置于鼻根部与眼内眦之间向后方按压,询问有无压痛。(4)蝶窦:因解剖位置较深,不能在体表进行检查。
1、肺部叩诊音的分类及临床意义?
答:胸部叩诊音可分为清音、过清音、鼓音、浊音和实音。正常肺部叩诊音为清音,异常的叩诊音有浊音、实音、鼓音及过清音。(1)浊音和实音:①肺组织含气量减少的疾病,如肺炎、肺结核、肺不张、肺栓塞、广泛性肺纤维化及高度肺水肿;②肺内形成占位性疾病,如肺肿瘤、肺脓肿、包囊虫病等;③胸膜和胸壁的病变,课阻碍叩诊音的传导,是叩诊音变浊,如胸腔积液、胸膜增厚、胸壁增厚、胸壁水肿或肿瘤等。(2)鼓音:肺内大空洞、高度扩张,胸膜腔积气,如气胸;肺内空腔性病变,如空洞型肺结核、液化了的肺脓肿、和肺囊肿等。(3)过清音:肺组织含气量过多的疾病,如肺气肿等。
2、左心衰竭发生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及其发生机制?
答:其主要原因是肺淤血和肺泡弹性降低,其机制为:①肺淤血,使气体弥散功能降低;②肺泡张力增高,刺激牵张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兴奋呼吸中枢;③肺泡弹性减退,其扩张与收缩能力降低,肺活量减少;④肺循环压力升高对呼吸中枢的反射性刺激。
3、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肺结核 支扩 肺炎 肺脓肿 肺癌 心脏病等
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胆道出血等
出血前症状
喉部痒感 胸闷 咳嗽等
上腹不适 恶心 呕吐等
呕出,可为喷射状
棕红、暗红,有时鲜红
血中混合物
食物残渣、胃液
除非咽下,否则没有
有,可为柏油样便,呕血停止后仍持续数日
出血后痰现状
常有血痰数日
4、什么是“三凹征”?
答: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喉、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与阻塞导致呼吸肌极度用力,胸腔负压增大,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称“三凹征”。
5 、急性左心衰长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其发生机制是什么?
答:①睡眠时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减少,心功能降低②小支气管收缩,肺泡通气减少③仰卧位时肺活量减少,下半身静脉回心血量增多,致肺淤血加重④呼吸中枢敏感性降低,对肺淤血引起的轻度缺氧反应迟钝,当淤血程度加重缺氧明显时,才刺激呼吸中枢做出应答反应。
6、异常肺泡呼吸音有哪些改变?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异常肺泡呼吸音包括
(1)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见于肋骨骨折、重症肌无力、慢性支气管炎、胸腔积液、气胸、大量腹水等。(2)肺泡呼吸音增强:见于运动后、发热、贫血、代谢性酸中毒及一侧胸肺有病变,对侧代偿等。(3)呼气音延长:见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4)断续性呼吸音:见于肺结核、肺炎等。(5)粗糙性呼吸音:见于支气管或肺部炎症的早期。
7、左心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特点是什么?
答:活动时出现或加重,休息时减轻或缓解,仰卧加重,坐位减轻。
8、右心衰竭发生机制是什么?
答:①右心房与上腔静脉压升高,刺激压力感受器反射的兴奋呼吸中枢;②血氧含量减少,以及乳酸,丙酮酸等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刺激呼吸中枢;③淤血性肝肿大,腹水和胸水,使呼吸运动受限,肺受压气体交换面积减少。
9、简述正常人支气管呼吸音的发生机理及听诊部位、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范围?
答:支气管呼吸音又称管状呼吸音,是由口鼻吸入或呼出的气流,在声门及气管、支气管形成的湍流所产生的声音。正常人在喉部、胸骨上窝、背部第6、7颈椎及第1、2胸椎两侧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
正常人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可在胸骨两侧第1、2肋间隙,肩胛间区第3、4胸椎水平以及肺尖前后部可听及。
10、简述正常人肺泡呼吸音的发生机理及听诊部位?
答:肺泡呼吸音是吸气时,气流经气管、支气管进入肺泡,冲击肺泡壁,使肺泡由松弛变为紧张状态;呼气是肺泡由紧张变为松弛,肺泡这种弹性变化,气流的振动即产生肺泡呼吸音。正常人除支气管呼吸音和支气管肺泡呼吸音部位外,肺的其余部分均为肺泡呼吸音。
11、何谓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常见的病因有哪些?
答:在正常肺泡呼吸音或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部位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则为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常见的病因有肺组织实变、肺内大空腔、压迫性肺不张。
12、简述干罗音的发生机理及听诊特点?
答:干罗音的产生是由于气管或主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气流通过发生湍流所产生的音响。病理基础为:气管、支气管壁上有炎症,粘膜肿胀,充血,分泌物增多;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官腔内肿瘤侵入、异物或分泌物部分阻塞;或管壁被肿大淋巴结压迫而狭窄。干罗音的听诊特点:①主要在呼气时听到;②易变性,其性质、部位、数量容易发生变化,咳嗽后消失。
13、简述湿罗音的发生机理及听诊特点?
答:湿罗音又称水泡音,是由于气管或支气管内有较稀薄的液体,如渗出液、痰液、血液、粘液、脓液等,呼吸时气流通过液体,形成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湿罗音的听诊的特点是:①常出现于吸气时,尤以吸气末时更清楚;②同一吸气过程中,常连续多个出现;③大、中、小水泡音可同时存在;④部位较固定,存在时间较长;⑤易变性小;⑥咳嗽可出现或消失。
14、肺实变患者可能有哪些体征?
答:肺实变患者可有下列体征,视诊: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触诊:病变区域触觉语颤增强;叩诊:病变区浊音或实音;听诊:患侧肺泡呼吸音消失,出现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听觉语颤增强,可闻及湿性罗音。
15、胸腔积液患者可能有哪些体征?
答:胸腔积液患者可有下列体征,视诊: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触诊:气管移向健侧,病变区触觉语颤减弱或消失;叩诊:病变区浊音或实音;听诊:患侧肺泡呼吸音和听觉语音减弱或消失。
16、气胸的患者可能有哪些体征?气胸的患者可有下列体征,视诊: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触诊:气管移向健侧,病变区触觉语颤减弱或消失;叩诊:病变区鼓音;听诊:患侧肺泡呼吸音和听觉语音减弱或消失。
17、如何进行语音震颤检查?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被检查者用同等的强度重复发“yi”长音,自上至下,从内到外比较两侧相应部位语音震颤的异同,注意有无增强或减弱。
18、写出语音震颤增强或减弱的临床意义。
答:(1)语音震颤增强,主要见于:①肺泡内有炎症浸润,如大叶性肺炎实变期,肺梗死等;②接近胸膜的肺内巨大空腔,尤其是空洞周围有炎性浸润并与胸壁粘连时,如空洞型肺结核、肺脓肿等。(2)语音震颤减弱,主要见于:①肺泡内含气过多,如肺气肿;②支气管阻塞,如阻塞性肺不张;③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④胸膜高度增厚粘连;⑤胸壁皮下气肿。
19、呼吸困难的病因是什么?⑴呼吸系统疾病:①气道阻塞②肺疾病③胸廓疾患④神经肌肉疾病⑤膈运动障碍⑵心血管系统疾病⑶中毒⑷血液病⑸神经因素
20、肺气肿患者在胸部视、触、叩、听检查可有何发现?
答:肺气肿的体征为:视诊:桶状胸,双侧呼吸运动减弱;触诊:双侧语颤减弱;叩诊:双侧过清音;听诊:双侧肺泡呼吸音减弱,呼气音延长,听觉语音减弱。
21、阻塞性肺不张患者在胸部视、触、叩、听检查可有何发现?阻塞性肺不张体征为:视诊:患侧胸廓凹陷,呼吸运动减弱;触诊:气管移向患侧,病变区语颤减弱或消失;叩诊:病变区浊音;听诊:病变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听觉语音减弱或消失。
22、胸膜增厚患者在胸部视、触、叩、听检查可有何发现?
答:胸膜增厚的体征为:视诊:患侧胸廓凹陷、呼吸运动减弱;触诊:气管移向患侧,患侧语颤减弱;叩诊:患侧浊音;听诊:患侧呼吸音和听觉语音均减弱。
23、试述常见的胸廓改变的特点及常见于哪些人群。a扁平胸,见于瘦长体型及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b桶状胸,见于老年或矮胖体型及严重肺气肿c佝偻病胸,包括鸡胸和漏斗胸,常见于儿童d胸廓一侧膨隆,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气胸,或一侧严重代偿性肺气肿e胸廓一侧平坦或下陷,见于肺不张,肺纤维化,广泛性胸膜增厚和粘连。
24、试述肺部的视诊触诊要点。
答: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呼吸节律,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
25、试述胸部常见异常叩诊音的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答:肺部大面积含气量减少的病变如肺炎,肺不张,肺结核,肺梗塞,肺水肿及肺硬化等,和肺内不含气的占位病变如肺肿瘤,肺包虫,未液化的肺脓肿以及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等,叩诊均为浊音或实音。肺气肿时呈过清音。气胸时呈鼓音。
26、试述干罗音与湿罗音的发生机理和听诊特点。
答:干罗音的产生是由于气管或主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气流通过发生湍流所产生的音响。干罗音的听诊特点:①主要在呼气时听到;②易变性,其性质、部位、数量容易发生变化,咳嗽后消失。湿罗音又称水泡音,是由于气管或支气管内有较稀薄的液体,如渗出液、痰液、血液、粘液、脓液等,呼吸时气流通过液体,形成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湿罗音的听诊的特点是:①常出现于吸气时,尤以吸气末时更清楚;②同一吸气过程中,常连续多个出现;③大、中、小水泡音可同时存在;④部位较固定,存在时间较长;⑤易变性小;⑥咳嗽可出现或消失。
27、何谓胸膜摩擦感?试述其临床意义和最易触及的部位。
答:胸膜摩擦感:当胸膜发生炎症时,纤维蛋白沉着于两层胸膜,使其表面变得粗糙,呼吸时两层胸膜相互摩擦,由被检查者的手感觉到.常于胸廓的下前侧部触及。见于纤维素性胸膜炎,肺梗塞,胸膜肿瘤,及尿毒症等。
28、试述正常肺下界的位置和肺下界的移动度范围,以及肺下界移动度改变的临床意义。
答:肺下界平静呼吸时位于锁骨中线第6肋间隙上,腋中线第8肋间隙上,肩胛线第10肋间隙上。肺下界移动度范围为6~8厘米。移动度减弱见于肺组织弹性消失如肺气肿,肺组织萎缩如肺不张和肺纤维化及肺组织炎症和水肿。大量胸腔积液,积气及广泛胸膜增厚粘连,膈神经麻痹时肺下界移动度消失。
29、试述常见异常呼吸类型的特点和病因。
答:呼吸停止见于心脏停搏;间停(Biot’s)呼吸指规律呼吸后出现长周期呼吸停止又开始呼吸,见于颅内压增高,药物引起呼吸抑制,大脑损害(通常于延髓水平);潮式(Cheyne-stokes)呼吸指不规则呼吸呈周期性,呼吸频率和深度逐渐减少以至呼吸暂停相交替出现,见于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充血性心衰,大脑损伤(通常于脑皮质水平);Kussmaul呼吸特点呼吸深快,见于代谢性酸中毒。
30、试述大叶性肺炎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答:症状:寒战,高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患侧胸痛,呼吸增快,咳嗽,咯铁锈色痰。
体征:急性热病容,呼吸困难,发绀,脉速,常有口唇疱疹。大叶实变语颤增强,叩诊呈实音或浊音并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病变累及胸膜可听及胸膜摩擦音。病变消散期叩诊呈清音出现湿罗音。
31、试述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答:症状,慢性咳嗽,冬季加剧,常持续3个月以上,晨间咳嗽加重伴咯白色粘痰或浆液泡沫痰,量多,常觉胸闷气短活动时明显。
体征:急性发作常有散在干湿罗音多于肺底听及,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罗音的量和部位常不固定,喘息型者可听到较多干罗音并呼气延长。
32、试述胸廓的组成和肺脏的分叶。
答:胸廓由12个胸椎,12对肋骨,锁骨,胸骨组成。气管在平胸骨角即胸椎4,5水平处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别进入左右肺,右主支气管又分为3支,分别进入右肺的上中下3个肺叶;左主支气管又分为2支,分别进入左肺的上下2个肺叶。
33、咳嗽的发生机制是什么?
答:咳嗽是由于延髓咳嗽中枢受刺激引起。刺激可来自呼吸系统以外的器官,但大部分来自呼吸道黏膜、肺泡与胸膜,经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和三叉神经与皮肤的感觉神经纤维传入。
心血管检查
1、心脏视,触,叩,听四项检查的内容包括那些?
(1)视:心前区隆起或凹陷 心尖搏动
及异常搏动(2)触:心尖搏动及心前去搏动、震颤、心包摩擦音(3)叩:浊音界(4)听: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心包摩擦音
2、心包摩擦感有何特点及临床意义?
特点:1、在心前区、胸骨左缘第3、4肋间易触及,2、多呈收缩期和舒张期双相的粗糙摩擦感,以收缩期、前倾体位和呼气末更为明显,3、坐位和深呼气末易触及,心包液量多时消失。
临床意义:凡有者可闻及心包摩擦音,是心包炎的体征
3、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及听诊要点?
答:机制:正常血流呈层流状态,在血流加速、异常血流通道、血管管径异常等情况下,可使层流转变为湍流或旋涡而冲击心壁、大血管壁、瓣膜、腱索等使之振动而在相应部位产生杂音。听诊要点:(1)最响部位和传导方向(2)心动周期中的时期(3)性质(4)强度与形态(5)体位、呼吸和运动对杂音的影响
4、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体征?
答:(1)视诊: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心尖搏动强,发生心力衰竭后减弱;(2)触诊:心尖搏动有力,可呈抬举样,,胸骨右缘第二肋间课触及收缩期震颤;(3)叩诊: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晚期可向两侧扩大,提示左右心室均增大;(4)听诊:心尖区可问及响亮粗糙、音调较高的3/6级以上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向左腋下和左肩胛下区传到,后叶损害为主时,杂音可传向胸骨左缘和心底部,S1常减弱,P2可亢进和分裂,严重反流时心尖区可问及S3,以及紧随S3后的短促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5、心脏震颤是怎样产生的?有何临床意义?湍流所致,临床意义,反映心脏有器质性病变
6、左心室肥大的体征?
答:(1)视诊:面色苍白,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范围弥散,心尖搏动增强;(2)触诊:抬举样心尖搏动、搏动有力,胸骨右缘地肋间可扪及收缩期震颤;(3)叩诊:心界正常或向左下扩大,心腰加深,心界似靴型;(4)听诊:主动脉瓣区第2心音减弱,可有反常分裂,心尖区有时可问及第四心音,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3/6级以上全收缩期吹风样响亮粗糙菱形杂音,向颈部传导。
7、决定第一,第二心音的强弱有哪些主要因素?
S1:心肌收缩力,心室充容度,瓣膜的弹性和位置
S2:主动脉与肺动脉内的压力及半月瓣的情况
8、心房颤动的临床听诊特点?S1强弱不等,心室率不规则,短绌脉
9、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是如何产生的?两者如何区别?
S1二尖瓣与三尖瓣关闭;S2主动脉瓣与肺动脉瓣的关闭
S1音调低,持续时间长,在心尖部位最响,与颈动脉搏动同步,标志着心脏收缩期开始;
S2高而脆,持续间时短,在心底部位最响,在颈动脉搏动之后,标志着心脏舒张期开始。
10、怎样进行心脏浊音界的叩诊检查?
左侧有心尖搏动外2-3 cm由外向内叩,音由清变浊,依次到第2肋间
右侧由肝上界上一肋间由外向内叩,音由清变浊,依次到第2肋间
11、心脏杂音强度的分级?收缩期分1-6期,舒张期不分级
12、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在何处,其移动范围有多大?
胸骨左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1cm ,范围2.5-3cm
13、如何鉴别肺气肿伴右心室肥厚或腹主动脉引起的剑突下搏动?
肺气肿伴右心室肥厚深吸气时增强,后者减弱。
肺气肿伴右心室肥厚触诊时冲动冲击手指末断,后者冲击手指掌面。
14、心尖搏动移位的常见病理因素有哪些?左右心室肥大,胸部疾病,腹部疾病
15、心尖搏动移位的常见生理因素有哪些?体位,体型,呼吸运动,
16、杂音是如何产生的?其强度决定于哪些因素?
产生:血流加速,血流紊乱,产生湍流。因素:狭窄程度,血流速度,狭窄两侧压力差
17、心包摩擦音与胸膜摩擦音如何鉴别?屏气时后者消失
18、奇脉产生的机理,其出现常见于何种疾病?
机理:吸气时不能使静脉血回流增多,肺血容量增加,左心室射血减少
常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
19、心脏瓣膜听诊区有几个?其听诊顺序如何?
5个;二尖瓣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2听诊区、三尖瓣区
20、心脏杂音的听诊应注意哪几点?
最响部位、时期、性质、传导、强度、体位呼吸运动的影响
21、心脏震颤常见于哪些疾病?其发生的时期,部位及疾病的关系如何?
常见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等。
按出现的时期可分为收缩期,舒张期,连续性震颤三种,发生时间,部位与疾病的关系如下:
胸骨右缘第二肋间
主动脉瓣狭窄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肺动脉瓣狭窄
胸骨左缘第3,4肋间
室间隔缺损
二尖瓣狭窄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及附近
动脉导管未闭
22、左心功能不全有哪些主要症状和体征?
症状:呼吸困难、咳粉红色痰。体征:发坩、端坐呼吸,左心室扩大、心率快、肺动脉瓣欲第二心音亢进、心尖舒张期奔马律及原有心脏体征,两肺底部可听见湿罗音。
23、第一心音增强或减弱临床上各见于哪些情况?
增强:高热。甲亢。二尖瓣狭窄,左心室肥大,期前收缩,完全性房室传导阻致
减弱& 心肌病,心肌炎,心机梗死,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4、心界的各部由何部分组成?
心右界自右侧第一肋间向下,首先为上腔静脉,接着为升主动脉,自第3肋骨上缘呈钝角斜向外下,相当于右心房,心左界于第2肋间处相当于肺动脉段,向下则心界延向左下方为左心房的心耳部,再下则为左心室;心下界除心尖部分为左心室外,均有右心室组成;心上界相当于左侧第3肋骨前端下缘水平。主动脉结与左心缘间的轻度凹陷部分称为心腰部。
25、器质性杂音与功能性杂音的鉴别?
器质性杂音
功能性杂音
在任何瓣膜听诊区
肺动脉瓣区或(及)心尖部
长,常占全收缩期,遮盖第一心音
短,不遮盖第一心音
吹风样,粗糙
吹风样,柔和
较广泛而远
常在3/6级以上
一般在2/6以下
心房或(及)心室增大
26、第二心音增强或减弱临床上各见于哪些情况?
答:增强:主动脉压增高,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肺动脉压增高,如肺源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二尖瓣狭窄伴肺动脉高压等。减弱:体循环或肺循环阻力降低、血流减少、半月瓣钙化或严重纤维化,如低血压、主动脉瓣或肺动脉瓣狭窄等。
27、心包叩击音是如何产生的,有何特点及临床意义?
心包缩窄限制心室舒张,心室舒张早期快速充盈阶段受到阻碍被迫骤然停止使心室壁振动而产生的。特点:传导较广,响度变化较大。临床意义:冠心病,高血压病或风心病者,出现此音应疑为缩窄心包炎,心包积液偶可闻及。
28、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有哪些周围血管征?
1 脉压差增大 2 水冲脉 3& 毛细血管搏动 4 枪击音,5 Duroziez双重杂音6
明显的动脉搏动
29、右心功能不全有那些主要症状和体征?
症状:1水肿 2 鸟少 3& 肝区胀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体征:1颈静脉充盈或怒张。2 发绀,3 右室增大 4三尖瓣区可出现收缩期杂音4 肝大并有压痛 5肝颈静脉征阳性 5水肿
6原有的心脏体征
30、开瓣音是如何产生的?有何特点和临床意义?
亦称二尖瓣开放排击音,是二尖瓣狭窄重要体征之一。是由心室舒张早期血液自左心房迅猛流入左心室,房室瓣开放突然停止而产生的振动所致。特点:在左侧第3、4肋间间隙心尖与胸骨左缘之间最易听到。临床意义:它的出现表示瓣膜有一定的弹性。
31、心功能的分级如何?
1级& 无症状
2级& 体力活动稍受限,重体力活动有症状
3极& 体力活动大受到限制,清度体力活动有明显症状,休息后减轻。
4级& 体力活动完全受到限制,安静时亦有明显症状
32、杂音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答:(1)收缩期杂音:①二尖瓣区:a、功能性:常见于运动、发热、贫血、妊娠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杂音性质柔和、吹风样、强度2/6级,时限短,较局限。具有心脏病理意义的功能性杂音有左心增大引起的二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贫血性心脏病和扩张型心肌病等,杂音性质较粗糙、吹风样、强度2~3/6级、时限较长,可有一定的传导。b、器质性:主要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关闭不全等,杂音性质粗糙、吹风样、高调,强度在3/6级以上,持续时间长,可占全收缩期,甚至覆盖s1,并向左腋下传导。②主动脉区:a、功能性:见于升主动脉扩张,如高血压和主动脉粥样硬化。杂音柔和,常有A2亢进。b、器质性:多见于各种病因的主动脉瓣狭窄。杂音为典型的喷射性收缩中期杂音,响亮而粗糙,递增递减型,向颈部传导,常伴有震颤,且A2减弱。③肺动脉瓣区:a、功能性:其中生理性杂音在青少年及儿童中多见,呈柔和、吹风样,强度在2/6级以下,时限较短。心脏病理情况下的功能性杂音,为肺淤血及肺动脉高压导致肺动脉扩张产生的肺动脉瓣相对性狭窄的杂音,听诊特点与生理性类似,杂音强度较响,P1亢进,见于二尖瓣狭窄、先天性心脏病的房间隔缺损等。b、器质性:见于肺动脉瓣狭窄,杂音呈典型的收缩中期杂音,喷射性、粗糙、强度在3/6级以上,常伴有震颤且P2减弱。④三尖瓣区:a、功能性:多见于右心室扩大的患者,如二尖瓣狭窄、肺心病,因右心室扩大导致三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杂音为吹风样、柔和,吸气时增强,一般在3/6级以下,可随病情好转、心腔缩小而减弱或消失。由于右心室增大,杂音部位可移向左侧近心尖处,需注意与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杂音鉴别。b、器质性:极少见,听诊特点与器质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类似,但不传至腋下,课伴颈静脉和肝脏收缩期搏动。⑤其他部位:a、器质性:常见的有胸骨左缘第3、4肋间响亮而粗糙的收缩期杂音伴震颤,有时呈喷射性,提示室间隔缺损或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器质性杂音。b、功能性:在胸骨左缘第2、3、4肋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部分青少年中所闻及生理性(无害性)杂音可能系左或右心室将血排入主或肺动脉时产生紊乱血流所致,杂音1~2/6级,柔和,无传导,平卧位吸气时杂音易闻及,坐位时杂音减轻或消失。
(2)舒张期杂音:①二尖瓣区:a器质性:主要见于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听诊特点为心尖第一心音亢进,局限于心尖的舒张中、晚期低调、隆隆样、递增型杂音,常伴震颤。b功能性:主要见于较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导致左室舒张期容量负荷过高,使二尖瓣基本处于半关闭状态,呈现相对狭窄而产生杂音,称AustinFlint杂音。
②主动脉瓣区:可见于各种原因的主动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瓣关闭不全。杂音呈舒张早期开始的递减型柔和叹气样的特点,常向胸骨左缘及心尖传导,于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前倾坐位,深呼气后暂停呼吸最清楚。常见原因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或先天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特发性主动脉瓣脱垂、梅毒性升主动脉炎和马方综合征所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③肺动脉瓣区: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极少,多由于肺动脉扩张导致相对性关闭不全。杂音量舒张期递减型、吹风样、柔和于吸气末增强常合并。P2亢进,称GrahamSteell杂音。常见于二尖瓣狭窄伴明显肺动脉高压。
④三尖瓣区:局限于胸骨左缘第4、5肋间,低调隆隆样,深吸气末杂音增强见于三尖瓣狭窄,极为少见。
(3)连续性杂音:常见于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杂音粗糙、响亮似机器转动样,持续于整个收缩期与舒张期,期间不中断。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稍外侧,闻及常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有震颤。先心病主肺动脉间隔缺损也可有类似杂音,但位置偏内而低,约在胸骨左缘第3肋间。此外冠状动静脉瘘、冠状动脉窦瘤破裂也可出现连续性杂音,但前者杂音柔和,后者有冠状动脉窦瘤破裂的急性病史。
1、腹部视诊检查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胃肠型及蠕动波,腹部的皮肤、疝和腹纹
2、门静脉高压时的腹壁静脉的血流方向?
答:门静脉高压显著时,于脐部可见到一簇曲张静脉向四周发射,如水母头,学业经脐静脉脐孔而入腹壁浅静脉流向四方。
3、阑尾炎的典型压痛点在哪里?
答: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的McBurney点(麦氏点)。
4、腹部触诊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腹壁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脏器触诊、腹部包块、液波震颤、振水音
5、门静脉高压的表现:(1)腹水(2)侧支循环的建立与开放(3)脾肿大
6、如何描述肝脏的质地?试各举一例。质软:如触口唇,正常肝;质韧:如触鼻尖,慢性肝炎、肝淤血;质硬:如触前额,肝癌
7、腹壁上的肿块和腹腔内的肿块如何鉴别?
答:嘱患者仰卧抬头,使腹壁肌肉紧张,如肿块更加明显,说明是在腹壁上,反之不明显或消失,说明肿块在腹腔内,被收缩变硬的腹肌所掩盖。
8、正常腹部触诊时有哪些可能触到的脏器?腹直肌肌腹及腱划、腰椎椎体及骶骨岬、乙状结肠粪块、横结肠、盲肠、右肾下极、腹主动脉
9、脾肿大的分度及其临床意义如何?
答:轻度肿大:深吸气时,脾缘不超过肋下2CM,如急慢性肝炎、伤寒、急性疟疾、粟粒结核、败血症等;中度肿大:超过2CM至脐水平线以上,如肝硬化、疟疾后遗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黄疸、淋巴瘤;高度肿大:超过脐水平或前正中线,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黑热病、慢性疟疾和骨髓纤维化症
10、试述腹壁静脉曲张的临床意义。
答:腹壁曲张静脉的血流方向以脐为中心流向四周,见于肝硬化门脉高压时;曲张静脉血流均向上,且大部分分布于腹两侧时,见于下腔静脉阻塞;上腹壁或胸壁的浅静脉曲张,血流方向均转向下方,多提示为上腔静脉阻塞
11、肝浊音界叩诊的临床意义。
答:肝浊音界扩大见于肝癌、肝脓肿、肝炎、肝淤血和多囊肝;肝浊音界缩小见于暴发性肝炎、急性肝坏死、肝硬化和胃肠胀气;肝浊音消失见于急性胃肠穿孔、人工气腹、间位结肠和全内脏转位;肝浊音上移见于右肺纤维化、右下肺不张及气腹鼓肠;肝浊音界下移见于肺气肿、右侧张力性气胸
12、试述5种常见肝肿大疾病(肝炎、肝癌、早期肝硬化、脂肪肝及肝瘀血)的触诊表现。
答:急性肝炎:肝轻度肿大,表面光滑,边缘钝,质稍韧,但有充实感及压痛;肝淤血:肝可明显肿大,表面光滑,边缘圆钝,质韧,也可有压痛,肝颈回流征阳性;脂肪肝:肝肿大,表面光滑,质软或稍韧,但无压痛;早期肝硬化:肝常肿大,质较硬,边缘锐利,表面可能触到小结节,无压痛;肝癌:肝渐肿大,质地坚硬如石,表面高低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巨块,边缘不整,压痛明显
13、腹部触诊时,如何鉴别腹部良、恶性包块?
答:良性包块多圆形且表面光滑,恶性包块多形态不规则;良性包块多质软或呈囊性,恶性包块多质硬或坚硬;除炎性包块有明显压痛外,良性包块多无压痛,恶性包块有轻至中度压痛;良性包块活动度较大,恶性包块则活动度差,且常与周围组织或腹壁粘连。
14、正常腹部有哪些叩诊音,其变化有何临床意义?
答:正常情况下,腹部叩诊大部分区域均为鼓音,而肝脾所在部位,增大的膀胱和子宫占据的部位,以及两侧腹部近腰肌处叩诊为浊音。鼓音范围缩小:肝、脾或其它脏器极度肿大,腹腔内肿瘤或大量腹水;鼓音范围扩大:胃肠高度胀气,人工气腹和胃肠穿孔。
15、腹部移动性浊音的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答:检查时先让患者仰卧,腹中部由于肠管内有气体而在液面浮起,叩诊呈鼓音,两侧腹部因腹水积聚叩诊呈浊音。患者向左侧卧位时,左侧腹部呈更大范围的浊音,而在上面的右侧腹部转为鼓音,再向右侧卧时,左侧腹转为鼓音,而浊音移至在下面的右侧腹部。其临床意义:腹腔内游离腹水大于1000ml。
16、全腹膨隆见于哪些情况,如何鉴别?A、腹腔积液:呈蛙腹状;B、腹内积气:呈球形,两侧腰部膨出不明显;C、腹内巨大包块:膨隆有时不对称。
17、腹部听诊的内容有哪些?各有何意义?
答:腹部听诊内容:(1)肠鸣音:正常为4—5次/分,超过10次/分,但音调不特别高亢,称为肠鸣音活跃,见于急性胃肠炎、服泻药后或胃肠道大出血;如次数增多且肠鸣音响亮、高亢,甚至呈叮铛音或金属音,称为肠鸣音亢进,见于机械性肠梗阻。肠鸣音明显少于正常,或数分钟才听到1次,称为肠鸣音减弱,见于老年性便秘、腹膜炎、电解质紊乱、胃肠动力低下;如持续3—5分钟听不到肠鸣音,称为肠鸣音消失,见于急性腹膜炎或麻痹性肠梗阻。(2)血管杂音:动脉性杂音:中腹部的收缩期血管杂音(喷射性杂音)常提示腹主动脉瘤或腹主动脉狭窄;如收缩性杂音在左右上腹,常提示肾动脉狭窄;如该杂音在下腹两侧,应考虑髂动脉狭窄。静脉性杂音:出现于脐周或上腹部,尤其是腹壁静脉曲张时,提示门静脉高压有侧支循环形成。(3)摩擦音:脾梗塞、脾周围炎、肝周围炎或胆囊炎累及局部腹膜时,可于各相应部位听到摩擦音。(4)搔弹音:可协助测定肝下缘和微量腹水。
18、引起腹痛的全身性疾病有哪些?
答:腹型过敏性紫癜、糖尿病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血卟啉病等。
19、试述肝浊音界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答:肝浊音界以叩诊的方法查得。确定肝上界时,一般都是沿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和右肩胛线,由肺区向下叩向腹部。当由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肝相对浊音界),再向下叩1—2肋间,则浊音变为实音,此为肝绝对浊音界。定肝下界时,最好由腹部鼓音区沿右锁骨中线或正中线向上叩,由鼓音转为浊音处即是。临床意义:肝浊音界扩大见于肝癌、肝脓肿、肝炎、肝淤血和多囊肝;肝浊音界缩小见于暴发性肝炎、急性肝坏死、肝硬化和胃肠胀气等;肝浊音界消失代之以鼓音者,多为急性胃肠穿孔的征象;肝浊音界上移见于右肺纤维化、右下肺不张及气腹鼓肠;肝浊音界下移见于肺气肿、右侧张力性气胸。
20、腹部包块的触诊内容有哪些?
答:位置、大小、形态、质地、压痛、搏动、移动度及包块与腹壁和皮肤的关系。
21、当检查触及肝脏时,应从哪几方面进行描述?
答:大小、质地、表面状态和边缘、压痛、搏动、肝区摩擦感、肝震颤。
神经系统检查
1、简述肌力的0~5级的六级分级法的内容。
答:0级& 完全瘫痪
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运动
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抬离床面
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能作抗阻力动作,但较正常差
2、写出神经系统体检时的5个浅反射的名称。
答:角膜反射&&
腹壁反射&& 提睾反射&
跖反射&& 肛门反射
3、写出神经系统体检时的5个深反射的名称。
答:肱二头肌反射&&&
肱三头肌反射&&&
桡骨膜反射&&
膝反射&& 踝反射
4、脑膜刺激征包哪三个体征?颈强直&&&
Kernig征&&&&
Brudzinski征
5、简述面神经检查的内容。
答:⑴视诊&
观察额纹及鼻唇沟是否变浅,眼裂是否增宽,口角是否低垂或歪向一侧
&&⑵运动&&
嘱被检查者皱额、闭眼、露齿、鼓腮、或吹口哨等动作,比较两侧的对称性。
&&⑶味觉&&
将不同味感的物质以棉签涂于舌面不同的部位
6、常见的复合感觉包括哪些?皮肤定位觉&
两点辨别觉& 形体觉& 体表图形觉
7、写出常见的病理反射的名称。Babinski征、Chaddock征、Oppenheim征、Gordon征、Gondn征、Hoffman征、阵挛
8、支配眼球运动的颅神经有哪几对?它们支配的眼肌是哪些?
答:支配眼球运动的颅神经有三对:第三对动眼神经,第四对滑车神经,第六对外展神经。
动眼神经支配提上睑肌、上直肌、下直肌、内收肌、下斜肌、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外展神经支配外直肌。
9、一患者右眼直接光反射、间接光反射消失,左眼直接光反射、间接光射存在,推测哪侧什么颅神经受损?可能还伴有哪些临床表现?右眼动眼神经受损。可能还伴有上睑下垂,眼球向外下方斜视,向上、向内、向下转动不能,复视,调节反应消失。
10、试述颅神经的组成及其功能。
答:第一对嗅神经,嗅觉功能。第二对视神经,视觉功能,包括视力、视野。第三对动眼神经,眼睑上抬,眼球向上、下、内及外上方运动,瞳孔缩小。第四对滑车神经,眼球向外下方运动。第五对三叉神经,咀嚼肌群的运动及面部感觉。第六对滑车神经,眼球向外运动。第七对面神经,面部表情肌的运动及舌前2/3的味觉。第八对位听神经,听觉及平衡协调功能。第九对舌咽神经、第十对迷走神经,软腭、咽喉部的运动、感觉及舌后勤部1/3的味觉。第十一对副神经,施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的运动。第十二对舌下神经,施舌肌的运动。
11、试述肌力的分级及各级的含义。
答:肌力分六级为0~5级。
0级 完全瘫痪。
1级 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 级 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抗地心引力地抬起。
3级 肢体能抗地心引力而抬离床面,但不能抗阻力。
4级 能做抗阻力的动作,但较正常为差。
12、试述感觉系统检查的内容。
答:感觉系统检查分为浅感觉、深感觉及复合感觉三大部分。
浅感觉又分为痛觉、温度觉及触觉;深感觉又分为运动觉、位置觉及振动觉;复合感觉又分为形体觉、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图形觉、重量觉。
1、哪些情况可出现血钾丢失过多?(1)经消化道失钾:严重呕吐、腹泻、胃肠减压及肠瘻。(2)经肾失钾:①长期大量使用髓袢类利尿剂或噻嗪类利尿剂,刺激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多,肾排钾作用加强;②盐皮质激素过多:原发型和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③各种肾疾患:肾间质性疾病,如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④肾小管性酸中毒;⑤媄缺失:可使肾小管上皮细胞Na+—K+—ATP酶失活,钾重吸收障碍。(3)经皮肤失钾:在高温环境中进行体力劳动没有及时补充钾。
2、反应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病因。a.急性感染或炎症(特别是化脓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b.严重的组织损伤级大量血细胞破坏(严重外伤、较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及严重的血管内溶血12~36h);c.急性大出血;(急性大出血1~2h内)d.急性中毒(代谢紊乱所指的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和妊娠中毒,急性化学药物中毒,生物性中毒等);e.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骨髓纤维化等,各类特别是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肝癌、胃癌等)。
3、病理性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哪些疾病。
答:a.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感染,也可见于百日咳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布鲁菌、梅毒螺旋体、弓形虫的感染);b.肿瘤性疾病(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c.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d.移植排斥反应(见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或移植物抗宿主病)。
4、血沉的临床应用。
答:a.动态观察病情变化b.用作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鉴别的参考c.反映血浆中的球蛋白增高,从而可考虑到一些导致高球蛋白血症的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5、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因?
答:a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杆菌,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感、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某些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b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非白血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巨幼红细胞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等。c物理、化学因素损伤:X线、y射线、放射性核素等,苯、铅、汞,以及化学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药、抗肿瘤药、抗糖尿病及抗甲状腺药等。d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脏肿大及其功能亢进,如门脉性肝硬化、淋巴瘤、Gaucher病、Niemann—Pick病等。e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红斑狼疮等。
6、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病因。
答:a.变态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食物过敏、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等);b.寄生虫病(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c.皮肤病(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d.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等);e.某些恶性肿瘤(某些上皮系肿瘤如肺癌等);f.某些传染病(猩红热等);g.其他,如风湿性疾病、闹腺垂体功能减低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等;h.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症。
7、什么是低蛋白血症,见于哪些疾病?
答:即蛋白质营养不良,血清总蛋白小于60g/L或清蛋白小于25g/L。多见于:(1)残细胞损害:亚急性重症肝炎、慢性中毒以上持续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等,以及缺血性肝损伤、毒素诱导性肝损伤;(2)蛋白丢失过多:肾病综合征(大量肾小球性蛋白尿)、蛋白丢失性肠病、严重烧伤、机急性失血等;(3)血清水分增加:水钠潴留或静脉补充过多的晶体溶液;(4)消耗增加:慢性消耗性疾病,如重症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及恶性肿瘤等;(5)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及合成障碍等。
8、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答:①反映骨髓造血功能a、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长旺盛;b、网织红细胞计数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②作为贫血治疗的疗效判断和治疗性试验的观察指标,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在治疗后,7-10天网织红细胞计数达高峰,表示治疗有效。③作为病情观察的指标,溶血性贫血及失血性贫血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连续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观察,可以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指标。
9、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的病因。常见于伤寒、副伤寒初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或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临床意义甚小。
10、红细胞沉降率的临床意义?
答:红细胞沉降率(ESR)或血沉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的沉降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如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或球蛋白增加或清蛋白减少;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红细胞减少时血沉加快,球形红细胞增多时血沉减慢。(1)血沉增快:①生理性增快:12岁以下的儿童、60岁以上的高龄者、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血沉可加快,其增快可能与生理性贫血或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有关。②病理性增快:a各种炎症性疾病(急性细菌性炎症、风湿热、结核病,由于纤维蛋白原级免疫球蛋白增加);b组织损伤及坏死(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沉增快,而心绞痛时则无改变);c恶性肿瘤(增长迅速的恶性肿瘤,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糖蛋白、肿瘤组织坏死、继发性感染或贫血等因素有关);d各种原因导致血浆球蛋白相对或绝对增高(慢性肾炎、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黑热病等);e其他(部分贫血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黏液水肿等,雪中胆固醇增高)。(2)血沉减慢:一般临川意义较小,严重贫血、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和纤维蛋白原含量重度缺乏者,血沉可减慢。
11、中性粒细胞中毒性改变的表现。
答:a.细胞大小不均(表现为细胞胞体增大、细胞大小悬殊);b.中毒性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色呈深紫红或紫黑色,谓之为中毒颗粒);c.空泡形成(中性粒细胞胞质或胞核中可见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空泡,可能是细胞质发生脂肪变性所致);d.杜勒小体(是中性粒细胞胞质中毒性变化而保留的局部嗜碱性区域)e.核变性(是中性粒细胞胞核出现固缩、溶解和破碎的现象)。
12、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的病因。
答:a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结肠炎、药物食物吸入物超敏反应、红斑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b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骨髓纤维化等。c恶性肿瘤:特别是转移癌时。d其他:糖尿病、传染病如水痘、天花、流感、结核等。
13、淋巴细胞减少的病因。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治疗以及放射线损伤、免疫缺陷性疾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
14、病理性单核细胞增多的病因。a某些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急性感染的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等。b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骨髓细胞学检查
1.骨髓穿刺部位有哪些?髂骨后上棘、胸骨髂后上棘,脊椎棘突,胸骨,胫骨粗隆前下方等部位。
2.抽不出骨髓液有哪些可能?
①穿刺位置不佳,未达到骨髓腔;②针管被皮下组织或骨块阻塞;③某些疾病可能出现“干抽”,如骨髓纤维化等。
3.血细胞发育过程的一般规律是什么?由原始细胞经幼稚细胞到成熟细胞。
4.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标准是什么?骨髓增生程度通常以骨髓中有核细胞的量来反映,通常直接在低倍镜下观察有核细胞与成熟红细胞的比例判断。
5.骨髓增生程度分级有几级?通常采用五级分级:有增生极度活跃、增生明显活跃、增生活跃、增生减低、增生明显减低。
6.简述粒红比例增高的临床意义。常见于①急性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②急性化脓性感染、中性粒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③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7.简述粒红比例减低的临床意义。常见于①粒细胞减少,如粒细胞缺乏症;②红细胞系增多,如各种增生性贫血、真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8.试述过氧化物酶染色的临床意义。
答: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多呈强阳性反应;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呈弱阳性或阴性反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呈阴性反应。
9.骨髓穿刺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①各种白血病的诊断;②有助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液病的诊断;③诊断部分恶性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转移肿瘤等;④寄生虫病检查,如找疟原虫;⑤骨髓液的细菌培养等。禁忌症是:血友病
10.试述巨核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答:见于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②骨髓增殖性综合症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③脾功能亢进;④巨核细胞白血病。
11.试述骨髓细胞形态学低倍镜检查的内容?①确定骨髓标本的取材和涂片制作是否满意;②判断骨髓增生程度;③观察巨核细胞;④注意有无异常细胞。
12.试述骨髓细胞形态学油镜检查的内容?
答:①有核细胞分类计数:按细胞的不同系列和不同的发育阶段分别计数。然后计算出各系列细胞及其不同的发育阶段细胞分别占有核细胞总数的百分数。巨核细胞另行单独计数。②观察细胞形态,包括注意成熟红细胞的形态有无异常。
1、尿三杯试验的临床意义?
答:第一杯尿,排尿开始出现血尿或脓尿,后面两杯清晰,提示病变在前尿道,如尿道炎等;第一二杯尿清晰,第三杯尿出现红细胞和脓细胞,排尿终末出现的血尿或脓尿,提示病变部位在膀胱部、后尿道或前列腺部位,如前列腺炎,精囊炎等;三倍皆混浊或出现血尿,提示病变部位在膀胱或膀胱以上部位,如肾盂肾炎、肾小球炎等。
2、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的临床意义?
答:隐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消化性溃疡,阳性率为40%~70%,呈间歇阳性;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胃癌、结肠癌,阳性率可达95%,呈持续性阳性;急性胃粘膜病变、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钩虫病及流行性出血热等,FOBT均为阳性。
3、简述用什么实验室方法鉴别诊断尿崩症与糖尿病患者的多尿?比密或比重。
4、简述乳糜尿常见于哪些疾病?乳糜尿常见于丝虫病出现淋巴阻塞时,也偶见于腹内结核、肿瘤压迫、胸腹部创伤。过度疲劳、妊娠或分娩也诱发间歇性乳糜尿。
5、试述尿沉渣镜检可检出哪些生理或病理细胞成分。
答:生理条件下,尿沉渣可见少量的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病理条件下,可见有移行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肿瘤细胞,吞噬细胞等。
什么是肾性糖尿?由于肾小管对葡萄糖吸收功能减退,肾糖阈降低而引起的糖尿,葡萄糖肾阈低于血糖水平,尿中出现葡萄糖时,称为肾性糖尿。
7、 简述蛋白尿的分类?
答:按人体不同的生命状态时出现的蛋白尿,可分为下述几类:
生理性蛋白尿:①功能性蛋白尿;②体位性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①肾小球性蛋白尿;②肾小管性蛋白尿。
混合性蛋白尿:①溢出性蛋白尿;②组织性蛋白尿。
8、尿外观有哪些常见改变及其病理意义?
答:① 血尿:洗肉水色,各种原因所致的泌尿系统出血;② 血红蛋白尿:酱油色,见于血管内溶血;③
胆红素尿:深黄色,振荡后泡沫呈黄色,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④ 乳糜尿:乳白色,见于丝虫病、结核、肿瘤、腹部创伤或手术引起。⑤
脓尿:黄白色混浊或含脓丝状悬浮物,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及前列腺炎、精囊炎。
9、试述尿沉渣镜检出管型的临床意义。
答:① 透明管型见于剧烈运动、发热、麻醉、心功能不全;② 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单位内有出血;③
白细胞管型:表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性病变;④ 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常见于肾小管病变;⑤
颗粒管型:见于肾实质病变;⑥肾功能不全管型: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尿毒症时,常表示预后不良;⑦脂肪管型: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尤多见于肾病综合症;⑧蜡样管型:提示肾小管有严重病变,预后差,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肾功能不全及肾淀粉样变性时。
10、尿标本收集时应注意什么?尿标本收集应注意:① 容器要干燥,清洁;②
标本要新鲜,及时送检,必要时冷藏;③ 女性尿标本应避免阴道分泌物或经血混入;④
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留取不同种类的尿液标本及采用不同的取样方式;⑤注意防腐剂使用的种类,使用方式,并嘱咐病人注意防腐剂对自身的伤害。
11、试述尿液分析检查的主要目的。
答:①
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泌尿系统炎症、结石、肿瘤、血管病变及肾移植术后发生排异反应时,尿液分析是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与疗效观察的首先项目;②
其他疾病的诊断:任何系统的病变影响血液成分改变时,均能引起尿液成分的变化。如糖尿病时进行尿糖检查、急性胰腺炎时的尿淀粉酶检查、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时作尿液胆色素检查等。③
安全用药的监护:某些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B与磺胺类药等常可引起肾损害,故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需观察尿液的变化,以确保用药安全。④
职业病的辅助诊断:铅、汞、镉等均可引起肾损害,尿排出量增多,并出现有关的异常成分,故尿液检查对劳动保护与职业病的诊断及预防有一定价值。⑤
评估健康状态:用于预防普查,如对人群进行尿液分析,筛查有无肾、肝、胆疾病和糖尿病等,以达到早期诊断及预防疾病的目的。
12、尿蛋白加热醋酸法的原理及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的临床意义。
答:原理:利用加热煮沸使蛋白质变性凝固,再加入乙酸使尿液PH下降达蛋白质等电点,有利于已变性蛋白质的沉淀,同时可消除尿液中某些磷酸盐加热析出所致的混浊。
肾前性蛋白尿常见于本周氏蛋白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溶菌酶尿等;肾性蛋白尿常见于肾小球或肾小管疾病,可因炎症、血管病(高血压)、中毒(药物、重金属)等原因引起;肾后性蛋白尿见于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的炎症、肿瘤、结石等。
13、如何利用尿二胆(尿胆红素、尿胆原)鉴别黄疸的类型?
&&&&&&&&&&&&&&&&&&&&&&&&&&&&
尿胆原&&&&&&&&&&&&&&&&&&&&&&&&
溶血性黄疸&&&&&&&&&&&&&&&
强阳性&&&&&&&&&&&&&&&&&&&&&&&&&&&
肝细胞性黄疸&&&&&&&&&&&&&&
&&&&&&&&&&&&&&&&&&&&&&&&&&阳性
胆汁阻塞性黄疸&&&&&&&&&&&&&&&&
阴性&&&&&&&&&&&&&&&&&&&&&&&&&&&&
14、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的临床意义
答:隐血试验对消化道初雪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消化性溃疡,阳性率为40到70%呈间歇阳性;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胃癌、结肠癌,阳性率可达95%,呈持续性阳性。急性胃粘膜病变,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钩虫病及流行性出血热等。
15、简述尿管型形成的必要条件。
答:尿液管型形成的必要条件是:① 原尿中一定量的白蛋白和由肾小管分泌的TH糖蛋白是构成管型的基质;②
肾小管有使尿液浓缩酸化的能力;③要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体液及肝脏的检查
1、浆膜腔积液包括哪些液体 ? 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要点 ?
答:包括胸水、腹水和心包积液。
漏出液&&&&&&&&&&&&&&&&&&&
外观&&&&&&&&&&&&&&&&
淡黄色&&&&&&&&&&&&&&&&&&&
可为黄色、红色、脓样等
透明度&&&&&&&&&&&&&&
透明,偶见微混&&&&&&&&&&&
比密&&&&&&&&&&&
&&&&&&1.015&&&&&&&&&&&&&&&&&&&
李凡他试验&&&&&&&&&&
阴性&&&&&&&&&&&&&&&&&&&&&
PH&&&&&&&&&&&&&&&&&&
&7.4&&&&&&&&&&&&&&&&&&&&
细胞总数&&&&&&&&&&&&
一般&100*106/L&&&&&&&&&&
一般&500*106/L
白细胞分类&&&&&
以淋巴细胞及间皮细胞为主&&&&&
炎症急性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慢性炎症以淋巴细胞细胞为主
癌细胞&&&&&&&&&
见不到&&&&&&&&&&&&&&&&&&&&&&&
可见到癌细胞或异常染色体
细菌&&&&&&&&&&&
见不到&&&&&&&&&&&&&&&&&&&&&&&
可见到病原菌
常见病变&&&&&&&
充血性心衰、肝硬化、肾炎等&&&
感染、肿瘤、急性炎症反应
2、简述脑脊液潘氏球蛋白定性试验的原理 ?
答:脑脊液中球蛋白与苯酚结合,产生不溶性蛋白盐沉淀呈现白色、发生混浊和沉淀。
3、浆膜腔穿刺液一般性状检查包括哪些项目 ?
答:浆膜腔穿刺液一般性检查项目包括:量、颜色、透明度、凝块和比密。
4、简述浆膜腔积液中粘蛋白试验原理 ?
答:粘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等电点为PH3-5,在稀乙酸溶液中可出现白色沉淀,称为阳性反应。该试验也称为李凡他试验。
5、关节腔穿刺有哪些适应症 ?
答:① 原因不明的关节积液;② 疑为感染性关节炎,寻找病原菌;③ 抽积液或向关节腔内注药。
6、脑脊液检查有哪些适应症 ?
答:① 有脑膜刺激症状时;② 疑有颅内出血时;③ 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等症状和体征而原因不明显时;④
疑有脑膜白血病者;⑤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进行椎管内经药治疗、手术前腰椎麻醉、造影等。&
7、能够寄生在人体的血吸虫有哪几种 ?我国流行的血吸虫是哪一种 ?
答:能够寄生在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5种
即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间插血吸虫及湄公血吸虫。我国流行的血吸虫主要是日本血吸虫。
8、脑脊液中乳酸升高的原因何在 ?
答:正常脑脊液中乳酸含量1.55±0.42mmol/L,若大脑发生病变,其浓度增高,但与动脉血中乳酸增高和静脉输注乳酸无关。目前认为脑脊液中乳酸升高的原因有:大脑组织缺血、缺氧时乳酸堆集;蛛网膜下腔出血时红细胞无氧酵解产生乳酸或化脓性脑膜炎时细菌酵解糖而使乳酸增高;过度换气引起脑脊液乳酸增高。
9、试述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答:当内皮损伤,血小板即粘附于伤口并形成聚集,开始释放ADP,肾上腺素,5-HT,PAF,凝血酶,蛇毒,胶原和瑞期托酶素等,更进一步诱导血小板聚集从而发挥血小板促凝作用,ADP,5-HT等还能引起血管收缩反应,由于血小板的促凝作用至纤维蛋白形成,经过一系列反应过程引起血块收缩并形成坚固的血凝块而起到止血作用。
10、何为血液凝固 ?简述其凝固过程 ?
答:血液由液体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称为血液凝固。这一过程分为三条途径二个系统,即内源凝血途径,外源凝血途径,共同凝血途径。内源凝血途径是从因子Ⅻ被激活到因子Ⅹa形成过程;外源凝血途径是指从因子Ⅲ的释放到因子Ⅹ被激活的过程;共同途径是指从因子Ⅹ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而内源凝血系统则是指从因子Ⅻ活化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外源凝血系统是指从因子Ⅲ的释放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总之血液凝固过程是诸多凝血因子逐个被激活的一系列酶促反应,最后形成纤维蛋白的过程。
11、简述纤溶酶原的激活途径 。
答:(1)内激活途径:是由内源凝血途径(因子Ⅻa和激肽释放酶)裂解PLG形成PL的途径。因子Ⅻa使激肽释放酶原变为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本科使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变成双链u-PA,双链u-PA使PLG激活为PL。此是继发性纤溶的理论基础。
(2)外激活途径:是由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裂解PLG形成PL的途径。此是原发性纤溶的理论基础。
(3)外源激活途径:是由外界进入体内的溶栓药物如链激酶(SK)和尿激酶(UK),使PLG激活成PL的途径。这是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
12、脑脊液细胞检查有何临床意义 ?
答:正常脑脊液中可偶见白细胞,一般为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偶见软脑膜、珠网膜细胞、室管膜细胞和脉络膜细胞。病理情况下有: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化脓性脑膜炎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结核性脑膜炎以淋巴细胞、粒细胞和浆细胞并存。病毒性脑膜炎以淋巴细胞为主,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可检出隐球菌;
(2)脑血管病:脑出血可见大量红细胞,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第3天可出现吞噬细胞,第5天可见含铁血黄素吞噬细胞;
(3)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以淋巴细胞多见,可找到白血病细胞或肿瘤细胞;
(4)脑寄生虫:嗜酸性粒细胞和浆细胞增多,可见寄生虫、原虫多形体、旋毛虫幼虫等;
(5)红斑狼疮:有时在脑脊液中可检出红斑狼疮细胞。
13、简述肝脏的基本功能?肝脏的代谢功能;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肝脏的分泌与排泄功能。
14、简述血清铁升高的临床意义1、肝细胞损害;2、黄疸鉴别诊断;3、某些血液系统疾病。
15、肝脏疾病时常用哪些凝血因子测定做过筛
答 :1、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2、凝血酶凝固时间(TT)测定;4、肝促凝血酶原激酶试验(HPT);
5、抗凝血酶Ⅲ(AT-Ⅲ)。
16、简述胆汁酸的生理功能
答:胆汁酸能使疏水脂类在水中乳化成细小微团,因此具有促进脂类物质及脂溶性维生素在肠道的消化吸收,并维特胆汁中胆固醇的溶解状态。
17、简述疾病时血清酶活性改变的机制
1、酶合成异常,包括酶合成减少或增多;2、酶丛损伤细胞中的释放增加;3、其他如酶排泄障碍而在血液中滞留,药物和毒物可抑制酶的活力。
18、简述黄疸发生的原因
答 :1、胆红素形成过多;2、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3、胆红素在肝外的排泄障碍。
19、试述血清蛋白电泳的临床意义
答:1、肝脏疾病:急性及轻型肝炎时电泳结果多无异常,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清蛋白减少,α1、α2、β球蛋白有减少倾向,γ球蛋白增加,在慢性活动性肝炎和失代偿肝硬化增加尤为显著。2、M蛋白血症:在某些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的电泳γ区带、β区带或β与γ区带之间可出现M
20、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由于血脂升高,可致α2及β球蛋白(脂蛋白的主要成分)增高,清蛋白及γ球蛋白降低。
21、试述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答:以清蛋白为载体的非结合胆红素随血流进入肝脏,在窦状隙与清蛋白分离,被肝细胞摄取,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存在时,形成单、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即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能通过肝细胞膜进胆小管,随胆汁进入肠腔,在肠道细菌作用下生成尿胆原和尿胆素,大部分随粪便排出,约20%尿胆原被肠道重吸收,经门脉入肝,重新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再随胆汁排入肠腔,这就是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22、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降低的临床意义
答:血清总蛋白降低与清蛋白减少相平行,由于肝功能有很大的代偿能力及清蛋白半衰期较长,因此肝脏病变往往达到一定程度和一定病程后才能出现血清蛋白量的改变,常用于检测慢性肝损害。
白及清蛋白的降低见于:1、肝细胞损害影响总蛋白及清蛋白合成,常见的肝脏疾病有亚急性重症肝炎、慢性中度以上持续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清蛋白的减少常伴有γ球蛋白的增加,清蛋白的含量与有功能的肝细数量成正比,清蛋白持继下降提示肝细胞坏死进行性加重,预后不良,治疗后清蛋白上升,提示肝细胞再生,治疗有效。血清总蛋白低于60g/L、白蛋白低于25g/L称为低蛋白血症,临床上常出现严重浮肿及胸腹水。2、营养不良:如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不良。3、蛋白质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大面积烧伤等。4、消耗增加:常见于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5、血清水份增加:如水钠潴留及静脉补液过多等。6、较少见于先天性低清蛋白血症。
23、试述肝功能检查中,氨基转移酶ALT及AST在肝细胞不同损伤程度时的活性变化
在肝细胞中,ALT主要存在于非线粒体中,而大部分的AST存在于线粒体内,ALT及AST均为非特异性细胞内功能酶,正常时血清含量很低,当肝细胞受损时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胞浆内的ALT与AST释放入血浆,至使血清ALT、AST活性升高,在中等度肝细胞损伤时,肝细胞线粒体膜未受损,ALT漏出远大于AST,此外ALT与AST的血浆半衰期分别为47小时和17小时,因此ALT测定反映肝细胞损伤的灵敏度较AST为高,但在严重肝细胞损伤时,线粒体膜亦受损伤,可导致线粒体内AST的释放,此时AST升高显著。
24、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胆汁酸增高见于:1、肝细胞损害,如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及酒精性肝病等;2、胆道阻塞,如肝内、外胆管梗阻;3、门脉分流,肠道中次级胆汁酸经分流的门脉系统直接进入体循环;4、进食后血清胆汁酸一过性增高,此为生理现象。
叙述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P波:代表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P-R间期:从P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U波。Q-T间期:自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
左室肥大的心电图特点:①胸导联V5或导联V6的R波&2.5ms,或V5的R波+V1的S波&4.0ms(男性)或&3.5ms(女性)。肢体导联中,Ⅰ导联的R波&1.5ms,aVLR&1.2ms,aVF导联的R波&2.0ms,或Ⅰ导联的R波+Ⅲ导联的S波&2.5ms.②可出现额面心电轴左偏。③QRS波群时间延长到0.10-0.11s但一般&0.12s.④出现ST-T的改变。
左房肥大的心电图特点:①Ⅰ、Ⅱ、AVR,AVL导联P波增宽≥0.12s,常呈双峰型,两峰间距≥0.04s,以Ⅰ、Ⅱ、AVL导联明显。②V1导联上P波常呈先正而后出现深宽的负向波,且PtfV1&#mms。
4、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
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P波规律出现,且P波形态表明激动来自窦房结,即P波在Ⅰ、Ⅱ、aVF、V4-V6、直立,aVR倒置。
6、 期前收缩的产生机制:折返激动,触发活动,异位起搏点的兴奋性增高。
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点:正常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以V1导联最明显,心房f波的频率350-600次/分,心室律绝对不规则,QRS波一般不增宽。
8、 心脏传导阻滞的分类:窦房阻滞,房内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束支及分支阻滞。
9、 交界性逸搏心律?
答:是最常见的逸搏心律,见于窦性停搏以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情况,其QRS波群呈交界搏动特征,频率一般为20—40次/分,慢而规则。
10、室性逸搏心律:多见与双结病变或发生于束支水平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其QRS波群呈室波形,频率一般为20—40次/分,可以不十分规则。
11、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P波与QRS波毫无关系,心房率快于心室率,如果偶尔出现P波下传心室者,称为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12、房室传导阻滞的类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Ⅰ型、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13、期前收缩按异位搏动发生的部位分类?
答:房性,交界性,室性,其中以室性期前收缩最多见,交界性比较少见。
14、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演变?
答:损伤性ST段的抬高,缺血性T波倒置,坏死性Q波的形成。
15、左室高电压心电图表现?
答:胸导联V5或导联V6的R波&2.5ms,或V5的R波+V1的S波&4.0ms(男性)或&3.5ms(女性)。肢体导联中,Ⅰ导联的R波&1.5ms,aVLR&1.2ms,aVF导联的R波&2.0ms,或Ⅰ导联的R波+Ⅲ导联的S波&2.5ms.
16、正常心电图由哪些波段组成:P波,P-R间期,QRS波群,ST段,T波,Q-T间期,U波。
17、QRS的常见形态:qR,qRs,Rs,R,rsR&,rS,RS,rSr&,Qr,QS.
18、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组成:窦房结,结间束,房间束,房室结,希氏束,束支,以及蒲肯野纤维。
19、心律失常的分类:激动起源异常;激动的传导异常及激动起源、激动的传导异常均存在。
20、心电图导联体系的组成:
答:①肢体导联:包括标准导联Ⅰ、Ⅱ、Ⅲ及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②胸导联:属单极导联,包括V1-V6导联,有时还选用V7-V9导联,V3R-V6R导联。
21、的临床意义:正常心电轴的范围为-30&-+90&之间,电轴从+90&顺钟向转至+180&范围为心电轴右偏,从-30&逆钟向转至-90&范围为心电轴左偏,-90&—
-180&之间为心电轴极度右偏或不确定电轴。心电轴的偏移,一般受心脏在胸腔内的解剖位置、两侧心室的质量比例、心室传导系统的功能、激动在室内传导状态以及年龄、体型等因素影响。
22、肢体导联的组成:标准导联Ⅰ、Ⅱ、Ⅲ及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
23、二尖瓣型P波心电图特点:Ⅰ、Ⅱ、AVR,AVL导联P波增宽≥0.12s,常呈双峰型,两峰间距≥0.04s,以Ⅰ、Ⅱ、AVL导联明显。
24、肌梗塞的心电图分期:①早期(超急性期)②急性期③近期(亚急性期)④陈旧期(愈合期)。
25、前收缩的心电图表现:①期前出现的QRS-T波前无P或无相关的P波;②期前出现的QRS行态宽大畸形,时限通常大于0.12s,T波方向多与QRS的方向相反;③往往为完全性代偿间隙。
26、前收缩的心电图表现:①、期前出现的异位P&波,形态与窦性P波有所不同;②P&-R间期通常大于0.12s;③大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隙。
27、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①发作时有突发、突止的特点;②频率一般在160-250次/分,节律快而整齐;③QRS形态一般正常(伴有束支阻滞或室内差异传道时可呈宽QRS波)。
28、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①频率多在140-200次/分,节律可稍不齐;②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通常大于0.12s;③如能发现P波,并且P波频率慢于QRS频率,房室分离,则诊断明确;④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
29、WPW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①P-R间期小于0.12s;②QRS波群增宽&#s;③QRS起始部有预激波;④P-J间期正常;⑤出现继发性ST-T改变。
12、心电图分析方法和步骤:①结合临床资料;②描记正确和清析的心电图;③熟悉心电图的正常变异;④对心电图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⑤利用梯形图分析复杂心电图。
病历书写、疾病诊断的方法
1、诊断疾病的步骤?
搜集临床资料;分析、评价、整理资料;提出初步诊断;确立及修正诊断
2、临床诊断的内容?病因诊断、病理解剖诊断、病理生理诊断、疾病的分型与分期、并发症的诊断、伴发病诊断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强迫仰卧位见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