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论的角度解释同性恋

当前位置: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核心观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核心观点总结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 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 实践的基本形式有: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验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 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 社会的本质是实践 (实践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的根本点在于生产方式 ; 生产力的特征:客观性,社会性、历史性(重要) ; 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 中来,到群众中去 ; 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质。马克思注意哲学新增考点典型例题及其分析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新增考点典型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 A、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C、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参考答案】C ? 【命题目的】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方法论原则。 【解题思路】在哲学史上一些哲学家们都曾探讨和提出过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比如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但是由于他们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伟大意义,因此都不能科学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 学从实践出发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提出和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题中所给出的 4 个备选项都与马克思 主义哲学相关,而只有 C 项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举一反三】此题可以命制辨析题,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出发解决哲 学基本问题的”。 2、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 A、它的革命性 C、它的科学性 B、它的能动性?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参考答案】D ? 【命题目的】此题是考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解题思路】该题所要求的正确答案是非常确定的,没有理解的余地,必须牢牢记住。? 【举一反三】此题可以命制多项选择题。?? 3、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劳动者 B、劳动对象 C、科学技术 D、管理方式 【参考答案】C ?1 【命题目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大的难度。? 【解题思路】选择该题,首先要明确题干重点要考什么。实际上考生仅凭一般判断就可以答对此题。 因为题中给定的 4 个选项中,A、B、D 三个选项的内容都构不成命题的重点,如果它们作为该题的正确选 项无意义。如果不按这种思路解答此题,还可以将 4 个选项分别定位,用排除法进行选择。“劳动者”(A 项),它是一般生产力的承担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是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它本身不能作为判定 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劳动对象”(B 项),作为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是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一种标志, 劳动对象的质与量直接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但它也不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管理方式”(D 项)它不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但它也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所以只有“科学技 术”才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 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这一论断,是对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 的科学概括,它表明,在当代中国要发展生产力,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因此,答 案为 C。? 【举一反三】此题可命制辨析题,比如“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劳动者”。 4、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 A、社会物质财富和成果 【参考答案】C ? 【命题目的】此题是考查对社会文明概念的确认。 【解题思路】非常明确,所谓社会文明,从总体上说就是社会一切成果和财富的总和。A 项是物质文 明的内容;B 项是精神文明的内容;D 项是政治文明的内容,所以 C 项是正确的选项。此题没有难点,一 般考生都应选对。? 【举一反三】此题可命制辨析题,比如“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和成果”。? 二、多项选择题? 1、 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要 B、把握规律性? C、富于创造性 B、社会文化财富和成果? D、社会政治文明成果C、社会一切成果和财富的总和A、体现时代性D、体现物质性? E、体现真理性? 【参考答案】ABC ? 【命题目的】该题是考查考生对与时俱进含义的确认。? 【解题思路】江泽民在十六大政治报告中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此题的选项是非常确定的,必须牢牢记住。? 【举一反三】此题可命制单项选择题。??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者的关系是? A、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前提? B、实事求是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前提? C、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 在要求? D、与时俱进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必然结? E、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者是统一 的? 【参考答案】ACDE ? 【命题目的】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关系。? 【解题思路】在题中所给定的 5 个选项中,A、C、D、E4 个选项正确反映了三者的关系,B 项与 A 项相矛 盾,需要排除。此题虽然很重要,但没有什么难点,一般考生都能选对此题。 【举一反三】此题可命制分析题。?? 3、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主要环节是? A、实践决策 B、实践目标的制定? C、实践的组织与管理 D、实践结果的检验 E、使用劳动工具? 【参考答案】ABCD ?2 【命题目的】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人把握物质世界实践活动的实现环节。? 【解题思路】实践是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框架,通过实践决策(A 项)、实践目标的制定(B 项)、 实践的组织与管理(C 项)、实践结果的检验(D 项)四大主要环节实现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并使实践本身 也在循环往复的运行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的。所以正确选项是 A、B、C、D。E 项的内容是实践活动的中 介因素,不合题意需排除。? 【举一反三】此题可以与相关考点综合命制分析题。?? 4、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也就是在哲学上坚持? A、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E、自然与社会的统一? 【参考答案】ABCD ? 【命题目的】此题是考查对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理解和把握。? 【解题思路】理论创新就是理论观点、思想体系不断根据实践要求进行新的、创造性的提升和发展。 实践创新就是指人们改造和变革客观世界的活动要富有创造性和超前性,在哲学上就是坚持题中所给定的 A、B、C、D 的内容,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有关原理。考生回答此题可能 会由于漏选 C 项和 D 项而丢分。? 【举一反三】此题可命制分析题。?? 5、人类文明主要包括? A、政治文明 B、物质文明 C、精神文明 D、社会风俗习惯? E、情感、意志、幻想? 【参考答案】ABC ? 【命题目的】此题是考查考生对人类文明具体内容的确认。 【解题思路】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B 项)、政治文明(A 项)、精神文明(C 项)三大文明,这是一般考 生都能知道的。有的考生有可能将 D 项和 E 项的内容放到精神文明中,误选这两项而丢分。精神文明是指 精神产品和精神生活的进步,而不是指一切精神现象。这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 【举一反三】此题可命制辨析题。? 三、辨析题 1、世界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 【参考答案】(1)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 而发展的。把世界看成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是片面的。(2)所谓“既成事物的集合体”是一种形而上学的 观点。它把世界看作已经形成的永恒不变的综合体,从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 是过程的集合体。 【命题目的】此题是考查考生对唯物辩证法关于永恒发展特征的理解和把握。? 【解题思路】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物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所以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 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如果考生熟悉恩格斯的这句名言,辨析此题,无论怎样也不会太离 题的。回答此题难点是假如考生不知道命题的背景在于解读恩格斯的命题,又没有理解题干的含义而判定 是正确的观点,这样是难以找到正确的答题思路的。? 【举一反三】此题可命制多项选择题。? 2、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所以文化就是文明。? 【参考答案】(1)文化与文明是两个密切联系而又有区别的范畴:文化作为社会历史范畴,是与自然比 较而言的。文化越发展,表明人类的发展越是依赖于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世界。文明是同野蛮、无知和愚昧 相对立的,它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文明主要指人类活动的结果,而文化则包括人类活 动的整个过程以及活动方式、活动手段;文明一般专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而文化则包括人类活动的一 切成果,其中既有积极成果,也有消极成果。?(2)文化与文明又不可分割地联系着: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 果就是文明;一个社会的文化进步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相应地也就越高;文化越发展、越进步, 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也就越高级、越全面,二者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 【命题目的】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和文明的关系。?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抓住两个要点:一是说明文化和文明的区别点,即文化不等于文明。二是说明 文化和文明又有联系,即文化包括文明。这样内容就比较全面了。此题虽然重要,但难度不大,一般考生 不会一无所知。? 【举一反三】此题可命制多项选择题。 四、分析题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请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回答下列问题:(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的辩证关系。(2)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 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3)分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1)解放思想就是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善于从实际出发,努力去开拓进取,树立 创新意识。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探寻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解放思 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基础,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因此三 者是统一的,三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实践是三者一致性的共同的现实基础。(2)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精髓。这是因为: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地、正确地揭示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坚持物质决定性和意识 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在于坚持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也就是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反映论的根本要求。 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核 心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正是这种革命辩证法精神的贯彻,它既体现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又体现着联系 和发展的观点。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体现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统一。(3)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它对我们的全部认识和实践活动有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①正是因为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三个代 表”思想才得以产生和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主要内容都是在正确思 想路线的指导下总结出来的。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遵循 的最基本的原则,遵循它,就会不断取得胜利;背离它,就会遭受挫折或失败。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 社会主义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伟大成果。? 【命题目的】此题考查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地位的掌握。? 【解题思路】解答该题要从三个层面入手:一是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关系;二是阐 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地位,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 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最后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它对我们的全部认识和实践活动有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这样回答此题就比 较全面了。? 【举一反三】此题可命制多项选择题。 2、分析说明唯物辩证法关于过程论的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 【参考答案】(1)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而且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 发展的。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一切事物都处在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中,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 亡,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恒地存在。历史上的任何东西,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都有其存在的根据和理 由,但随着条件的改变,又会丧失其存在的根本和理由,从而转化为其他事物。一个事物的结束,意味着 另一个事物的开始,如此生生灭灭,循环不已,构成了整个物质世界永恒发展的过程。(3)唯物辩证法关于 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方法论意 义:①它要求我们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把一切事物都如实地看作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把它们放在一定4 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具体的考察,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只有这样, 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事物,才能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不 断地开拓前进。②在今天,科学地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历史过程、历史阶段、发 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对我们坚定信念,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 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 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意义十分重大。 但是实现这一伟大目标不是在哪一天早晨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艰巨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才能实现的过程。妄想一蹴而就,急于求成都是形而上学思想 的表现。 【命题目的】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唯物辩证法关于过程论内容的把握。 【解题思路】过程论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则。 今年作为一个新增考点进入考试大纲在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历史 条件下,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回答此题除了原理部分必须牢记,联系实际部分要紧紧抓住一个核心问 题: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一切目标的实现都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样就抓住了分析问题的 关键,也就不会跑题。? 【举一反三】该题可命制辨析题和多项选择题。 3、从认识论上分析说明“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及意义。 【参考答案】(1)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①认识(理论)依赖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理论)的基础。认 识必须适应实践的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同时,认识(理论)对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实践也离 不开认识(理论)的指导。二者是辩证统一的。②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认识 的不断反复是指,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的无限发展是指,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必然随之不断发展,永无止境。实践、 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致无穷,每一循环都进入了高一级的程度。③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 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认识论与思想路线是一致的,认识论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思想路线是认 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是实际工作中作为指导思想的认识和行动路线。(3)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 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核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它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4)坚持党的思 想路线,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勇于和善于根据实 践的要求进行创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 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 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 的规律的认识。(5)是否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决定着党和 国家的前途命运。 【命题目的】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运用认识论几个原理,即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的无限反复和发 展、主观和客观、认识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综合分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的内在联系及 重大意义。? 【解题思路】回答此题由三部分内容构成:一是所运用的原理;二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与认识论的关系; 三是运用这些原理进一步分析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的意义。这几部分内容都是非常确定的, 几乎没有个人的主观理解,这就需要靠机械记忆来完成。? 【举一反三】该题可命制辨析题和多项选择题。 4、阅读材料: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 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当地的居民,为了想得 到耕地, 把树都砍完了, 但是他们梦想不到, 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 ” ―5 ―摘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根据材料说明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分析对待自然界的两种错误态度。 【参考答案】(1)人类社会与自然相互联系的: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的一部分;人类社会的历史活动不能离开自然,不能违背自然的客观规律。人类只能从自然中索取生活资 料,自然界是人类活动改造的对象,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2)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 过程,自然史和人类史彼此相互制约,一旦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的发展就会出现灾难性后 果。(3)社会发展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人类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把发展科学技术与生 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把人类生活需要的内在尺度与生态环境规律的外在尺度有机地结合 起来,提高人类利用自然的科学性与道德性,协调人类改造自然的行动,调整好人类改造自然的方向,建 立起人与自然的全面和谐的关系,以利于我们星球的繁荣和人类自身的发展。(4)对待自然界的两种错误态 度:①人们只强调改造自然,而不去保护它,结果是破坏了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自然界 报复了人类,造成了一些自然灾害,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②人们在自然界面前,无所作为。从理 论上看,这两种错误态度都没有正确理解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辩证关系;从实践上看,二者都会给人类社 会的发展造成严重后果。 【命题目的】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在对待自然问题上的错误态度。【解题思 路】关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是考生熟悉的考点,一般考生都应答得全面。问题会出在分析实现人类社会与 自然界的协调发展上,有的考生可能会由于观点不全,分析的不够到位而丢分。 【举一反三】该题可命制辨析题和多项选择题。 5、从唯物史观上分析说明“顺应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做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参考答案】(1)先进生产力是集中体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并以此为标志的社会生产力。表现为劳动资料特 别是劳动工具比较先进,劳动者的科学技术素质比较高,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的结合比较合理科学。(2)先进 生产力是一个相对的、历史的范畴,是相对于落后的生产力而言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表现形式。 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历史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3)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 工人阶级先锋队,在其建立时就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在此后它所领导的革命和建 设以及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根本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中国先进生产力。?(4)面对新的历史挑战,中国共产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做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由于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总体上还没有改变,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发展先进的生 产力。 【命题目的】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先进生产力的理解和把握。 【解题思路】此考点非常重要,其答案要点基本上出自于十六大报告,考生必须强行记忆。 【举一反三】该题可命制多项选择题。 6、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发展的基本目标及其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有政治上层建筑和思 想上层建筑两部分构成,而这两部分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就 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是在中国共产 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 神文明,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用“三个代表”为统领,以培育有理 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以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 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4)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即实现经 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目标:①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共同 的根本目的,是充分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②经济是基础,政治 和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因此,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和文化建设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进行。 只有把经济搞上去,生产发展了,人民生活提高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政治文化6 建设才有深厚的物质技术基础。③政治和文化对经济又有巨大反作用,所以我们在抓紧经济建设的同时, 又要搞好政治和文化建设。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方针,发挥我党的政治思想工作 优势,以促进经济建设,并保证经济建设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进行。? 【命题目的】此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者关系原理的掌握及应用。 【解题思路】回答此题首先指出哲学依据就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然后说明中国特色物 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具体内容;最后阐明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及其意义。回答出这几层意思就很全面了。考生分析此题原理部分不应有问题, 而运用原理所分析的问题都是非常明确的政策问题,没有更多理解的东西,几乎都是需要机械记忆的内容。 ? 【举一反三】该题可命制多项选择题和辨析题。 7、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 素。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分析这一论断。? 【参考答案】(1)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它包括:坚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 作中的贯彻运用。其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群众路 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保持 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基础,是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3)坚 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①就要坚持三个“一致性”,即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 的一致性,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②就要充分认识和认真实践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 点。(4)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①就要坚持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创造性,对党 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 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至关紧要。②就要不断实现好、维护 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③就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 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命题目的】要求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同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的最大 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有机结合 起来分析。本题答案也是政策性极强的,是需要考生一定记住的内容。 【举一反三】该题可命制选择题。? 政治考试热点问题解析 一:台湾的分裂分子打着所谓“全民公投”的幌子来搞法理上的台独,那么如何认识所谓“台湾公投”的 真面目呢? (1)所谓公投是第二次世界发展后殖民地国家、地区决定自己是否独立的一种权利,1945 年后,台 湾早已不是什么殖民地国际或地区,台湾公投没有任何法律依据。 (2)台湾的前途决定于全体中国人民的意志,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神圣权利,以所谓“台湾公投”决定 台湾的前途是非法的,也是无效的。 (3) 冷战结束后一些国家、 地区的分裂势力往往以公投为名义分裂国家, 结果导致的都是流血和战争, 选择台湾公投就是选择战争,将会成为国家、民族的罪人。 二:在对待台湾问题上,我们认为台湾无权加入联合国以及必须是主权国家才能加入的国际组织,原因是: 台湾加入联合国的意图是 台湾当局“银弹外交”的结果。极少数国家支持台湾所谓重返联合国的提案从根本上是违反国际法的。中 国认为,197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已经成为联合国中中国政府的唯一合法代表。因此,中国在联合国 的代表权已经在政治、法律和程序上得到彻底解决,根本不存在所谓台湾“重返”“加入” 、 、或“参与”联7 合国的问题;其次,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 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根本无权加入联合国。第三、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任何国家,以任何理由, 任何方式提出台湾加入联合国问题,都是严重侵犯中国主权,粗暴干涉内政,阻挠中国统一和违反《联合 国宪章》的非法行径,必然遭到中国政府及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 三:五一七公告全文(纲领性文件,考试必考内容,一般称为“胡七条” )多关注。 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严峻。坚决制止旨在分裂中国的“台湾独立”活动,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是两岸 同胞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四年前,陈水扁曾作出了所谓“四不一没有”的承诺。四年来,陈水扁的所作所为表明,他自食其言、 毫无诚信。他说不会宣布“台独” ,却纠集各种分裂势力进行“台独”活动。他说不会改变所谓“国号” , 却不断鼓噪“台湾正名”“去中国化” 、 。他说不会将“两国论入宪” ,却抛出两岸“一边一国”的分裂主张。 他说不会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 ,却千方百计地利用公投进行“台独”活动。他说没有废除“国统会” 和“国统纲领”的问题,却早已将它束之高阁,令其名存实亡。他还强行撕裂台湾社会,恶意扭曲台湾民 意,肆意煽动仇视大陆、 “对抗中国” ,竭力挑衅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公然提出通过“制宪” 走向“台独”的时间表,将两岸关系推到了危险的边缘。 “台独”没有和平,分裂没有稳定。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决不妥协,争取和平谈判的努力决 不放弃,与台湾同胞共谋两岸和平发展的诚意决不改变,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决不动摇, 对“台独”决不容忍。 未来四年,无论什么人在台湾当权,只要他们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摒弃“台独”主张,停止“台独”活动,两岸关系即可展现和平稳定发展的光明前景: 恢复两岸对话与谈判,平等协商,正式结束敌对状态,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共同构造两岸关系和平稳 定发展的框架。 以适当方式保持两岸密切联系,及时磋商解决两岸关系中衍生的问题。 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 ,以利两岸同胞便捷地进行经贸、交流、旅行、观光等活动。 建立紧密的两岸经济合作安排,互利互惠。台湾经济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 企业竞争力,同大陆一起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挑战。台湾农产品也可以在大陆获得广阔的销售 市场。 进一步密切两岸同胞各种交流,消弭隔阂,增进互信,累积共识。 在两岸关系的祥和气氛中,台湾同胞追求两岸和平、渴望社会稳定、谋求经济发展的愿望将得以实现。 通过协商,妥善解决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活动空间问题,共享中华民族的尊严。但是, 如果台湾当权者坚持“台独”分裂立场,坚持“一边一国”的分裂主张,非但上述前景不能实现,而且将 葬送两岸的和平稳定、互利双赢。 现在,有两条道路摆在台湾当权者面前:一条是悬崖勒马,停止“台独”分裂活动,承认两岸同属一 个中国,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一条是一意孤行,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最终玩火自焚。何去何从, 台湾当权者必须作出选择。中国人民不怕鬼、不信邪。在中国人民面前,没有任何事情比捍卫自己国家的 主权和领土完整更为重要、更加神圣。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景。但 是,如果台湾当权者铤而走险,胆敢制造“台独”重大事变,中国人民将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彻底地粉碎 “台独”分裂图谋。 四:朝鲜核问题是今年的考试热点问题,我们要关心的是中国政府的态度和主张。答案如下: 朝鲜核问题来龙去脉 90 年代初,美国通过卫星发现朝鲜可能正在发展核项目,并一度考虑对朝鲜采取有限军事行动。 1994 年,美朝达成《框架协议》 ,朝鲜同意停止从核反应堆里提取钚。作为回报,美国同意用 10 年的 时间为朝鲜建造一座或数座总发电量 2000 兆瓦的轻水反应堆,完成前美国将连同其他国家向朝鲜提供重 油,作为能源补偿。 2002 年初,布什将朝鲜、伊朗及伊拉克并列为“邪恶轴心” ,而原定在 2003 年以前完工的轻水反应堆8 仅完成了四分之一的工程,引起朝鲜的不安。10 月,美国助理国务卿访问平壤后,宣称朝鲜已承认它在开 发浓缩铀。 12 月份, 美国以朝鲜违反框架协议为由, 停止向朝鲜提供重油。 朝鲜随即宣布启封其被冻结的钚设施。 2003 年 4 月份,中国作为协调国在北京召开中美朝三方会谈。 2003 年 8 月份,中美朝再次就朝核问题举行谈判,这一次日韩俄也加入行列,三方会谈扩大为六方会 谈。不过,两轮谈判进展有限,美国和朝鲜依然各说各话。 中国是朝鲜半岛的友好邻邦。对朝鲜半岛核问题深表关切。中国一直致力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并以此 作为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出发点。主张朝鲜半岛无核化,反对朝鲜半岛任何一方发展或拥有核武器。与此同 时,中国也充分理解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对于自身安全的担忧。 朝鲜的核问题必须通过对话来解决,这是中国的立场。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和加强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 定,而且这也是有关各方共同关心的问题。正是基于这一点,中国正在并将始终如一地为推动各方对话及 对话本身进程做积极的努力。 中国认为,解决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复杂的核问题需要时间。但是相关各方的善意、诚挚和持久的努 力是最为重要的。希望相关各方保持克制与冷静,并预防局势未来向紧张化的方向发展。中国愿意为确保 朝鲜核问题朝着和平解决的方向发展继续努力。 五:第二轮朝核问题 6 方会谈成绩 三个特点: 1、启动了实质问题的讨论,标志着会谈过程在向前迈进。 2、各方保持了冷 静和建设性态度,标志着会谈正在走向成熟。 3、会谈的方式更加公开和灵活,标志着各方对会谈的信心在增强。 五项进展(容易考多选题目) 1、成功推进了实质问题的讨论 2、明确了采取协调一致步骤解决问题的方式 3、发表了启动和谈进程以来首份文件 4、确定了第三轮会谈时间和地点 5、同意建立工作组推进会谈机制化。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一般问题(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基础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 2.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产生于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体现人与自然 的关系。生产使用价值及转移原始物品的使用价值,生产社会财富的因素之一。抽象劳动体现人与人之间 关系,创造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来源。 3. 货币的本质及产生的过程:货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固本身也是商品,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经历 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等价物和货币四种形式。货币产生造成的后果是商品内在矛盾外化, 商品和货币的对立;造成危机的可能性,买卖分离,支付手段智能产生后可能性加大,而可能成为现实是 在资本主义社会。 4. 劳动商品的特殊性:人身自由而一无所有是其形成条件;生活必需品,再生产劳动必需品和教育必需 品是其价值构成的因素。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劳动力。使用价值是对资本家有决定性的作用。 5. 绝对,相对和超额剩余价值:绝对和相对剩余价值是两种基本形式。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 现实生产起点。即 超额剩余价值→生活品价值下降→社会相对剩余价值。9 6. 资本循环和周转:共同点,分析资本运动。区别,角度不同(运动形式和条件与时间和速度)。产业 资本在时间上的继起和空间上的并存的两条件下循环。 而影响资本周转速度是固有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两者各自的速度和周转时间(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加速资本周转的作用是节省预防付资本,提高年剩余 价值和剩余价值率,提高利润率,减少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加快固定资本的折旧,即增加有形损耗。 7. 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区别,代表的经济关系不同。分别为资本剥削率。预付可变资 本增值程度和预付资本的增值程度。联系:剩余价值率转变为利润率。年剩余价值率一般大于剩余价值率 (年周转次数一般大于 1)。 8. 社会再生产: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核心,得到实物补偿和价值补偿。条件是四个基本公式 I(v+m)=Ⅱ C, I(c+m+v)=Ⅰc+Ⅱc, II(c+v+m)=I(v+m)+II(v+m)和 , , 。意义:社会再生产要求社会劳动在各部门 中按比例平配,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的共同体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联系邓论 的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升级。 9. 垄断组织:国内: 卡塔而→辛迪加→托拉斯→康莱恩→混合联合公司(二站后国内主要形式) 国际:国际卡→国际辛→国际托→国际康→跨国公司 10.股票,股票价格和土地价格:股票是虚拟资本形式,是股息收入凭证和资本投资所有权凭证,实质是股 息收入资本比,股原价格和 利总率成反比。说明降息政策和货币财政政策的采用和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 股票和债权,联系,都为虚拟资本和有价债券。区别:代表资本投资经济关系和债权债务经济关系。 11.成本和利润 c+v 和 m/(c+v) 构成了资本竞争的理论基础。商品生产的实际耗费和资本家的生产耗费(c+v+m C+v)不是 同一东西。说明价格中成本和价格之关系。 12.影响利润因素和影响利息因素:分别为剩余价值率。资本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不变资本节约与平均利 润率。借贷资本供求状况。法律因素。 13.资本国际化和国际分工:国际分工重要作用和对外贸易和改革开发,利用比较成本优势。资本国际化三 形式:商品对外贸易资本国际化 借贷资本国际化 生产资本国际化。 重点问题: 1、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辨证统一关系:A 对立统一关系,对立统一关系表现为使用价值和价值在交换中只能 取其一,解决途径是通过商品交换并交换成功,统一关系表现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 核心反映人与人关系,使用价值是物质承担者,反映人与人自然关系。 2、货币职能区别:区别: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只要观念上货币即可,而执行流通手段要现实但可以是不足 值的货币。流通手段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支付手段主要是支付工资、税收、利息、赋税和管理费等, 是赊销手段。 纸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宏观经济调整(供不应求 供过于求 供求平衡) 纸币和信用货币:都是现实的但不足值的货币。纸币来源于货币流通手段,而信用货币则来源于支付手段。 3、价值规律表现形式和实现机制:简单生产条件下按价值变化,自由资本主义按生产价格,垄断资本主义 按垄断价格变化。部门间竞争和部门内企业间竞争实现资本的自由流通,直到资源优化配置。改进技术提 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优胜劣汰,形成价格和超额剩余价值。 4、价格改革方向:价格放开,市场形成价格以反映价值和供求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引入竞争机制,要 求企业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政府方面则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保证公平竞争。 5、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性(十五届五中全会)①时代性本身:内容时代性,任务时代性,用发展的马克思主 义指导我们实践。②理解劳动价值论,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科技管理人员劳动创造价值。③正确认 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所依据因素不同,变化规律不同,劳动生产率与财富生产有关系,而与价值创造没 有关系。 6、资本的几种划分:(剩余价值)不变和可变,(价值周转)固定和流动。职能和非职能,职能形式划分10 的依据不同,划分意义不同。 职能和非职能资本:职能资本为剩余价值创造和实现发生作用,即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职能资本获得平 均利润,非职能资本获得一部分利润(借贷资本)。银行资本获得平均利润,特殊形式非职能资本,相当 于平均利润。 7、有机构成的变化及其对利润的影响:必须是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均发生变化才能称为有机构成的变化, 有机构成提高,平均利润率有下降趋势,有机构成降低,平均利润率上升趋势,随着资本积累,有机构成 提高,平均利润率下降,但利润总量仍在上升。 8、股份公司性质及产生原因:要辨证的看待股份公司的性质,是现代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与社会制度无 直接关系,关键是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原因: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即资本的社会化,也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股份公司是现代企业的资本组织形 式。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公司制改革。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更有利于资本的组 织和运营。 9.地租:源泉是剩余价值。实质是超额剩余价值。反映地主和资本家共同剥削工人的经济关系和地主和农 业资本家之间的关系。极差地租类型和归属:极差地租 I 归地主。极差地租 II 归属取决于地主和农业资本 家之间的竞争,在租期内归资本家。在租期外归地主(农村改革,稳定承包责任制,承包期延长,以调动 农民生产投资的积极性) 10.极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的区别:产生的更本原因不同:经营垄断权和土地所有权。具体形式条件不同: 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价格和生产价格低于价值。归属不同:绝对地租归地主,而极差地租归农业 资本家和地主。 11.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形式,建立国有经济。采取财政,货币,产业,收入,福利等宏 观调节政策。其中财政,货币为资本政策。计划管理。采取立法,行政措施。实施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体现现代市场经济一般发展规律(市场作用和宏观调节的互补性,中国大量借 鉴外国经验) 12.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关系:经济全球化两重性表现:机遇和挑战并存,应 更好的容入国际社会。加快发展,双方经济技术差距较大。发展中国家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对策:坚定 融入潮流,改革开放发展壮大,南南合作,南北对话,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新秩序(中国为什么 加入 WTO). 本学科重点是国际格局、发展中国发展、建立国际新秩序,其中冷战后问题是出题角度,要注意和邓小平 理论第十一章“外交战略”相联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知识点总结1、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答: ①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A、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的原因:发达国家掌握主导权,使有利于发达国家进 行;全球化有明显的两重性,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仍影响全球化发展。B、正确看待反全球化浪潮:反 全球化是面镜子,从侧面反映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全球化是浪潮,反全球化全面否定其作用具有片面性。 全球化应是共赢共存的全球化,应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②地区经济集团化的新趋势:A、发展原因:在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水平接近国家联 合起来。70 年代后,世界经济竞争加剧,为适应这种经济而加强联合。冷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 化,促使一些地区加快投资。B、主要形式: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货币同盟和经济同盟。C、 当前世界三大地区经济集团的发展: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经济合作同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③经济合作可以跨地区多层次地进行,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④跨国公司作用日益突出:A、积极作用:推动国际化进程,深化国际分工,有利各国发展。消极作用:最 大限度追逐垄断利润,强化发达国际,加深南北矛盾。11 2、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经济组织 答: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下属金融机构,促进国际货币合作,稳定各国汇率、货款和促进经济技术合 作。 ②世界银行:联合国下属金融机构,推动成员国生产和实业复兴,鼓励国际投资、贷款。 ③世界贸易组织(WTO):95 年前为关贸总协定(GATT),制定的多边贸易规则已成为各国接受的规则, 调节各国贸易纠纷,为各国经贸谈判提供场所。 ④异同点:A、前两者为联合国下属金融机构,后者为多边贸易体系。B、都推动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但 国际货币联盟侧重文都各国汇率,世界银行侧重促进各国投资。WTO 侧重推动贸易自由化发展。 3、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9.11 后) 答: ①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没有变,9.11 后世界政治复杂多变,美国军政实力加强,但多极化的大趋势没有改 变。 ②根本原因:政治多极化是经济全球化,集团化是多极化的产,世界政治发展本身的不平衡。 ③美国军政实力强化没有改变多极化趋势:美国的扩张战略,说明多极化是个长期曲折的过程,政治多极 性的根本原因即地区经济集团化没有改变。 4、联合国 答:联合国是最重要的国际讲台,为缓解国际争端起重要作用,推动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联合国的局限性:想做的事和能做的事之间差距较大。美国想利用联合国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在促进发 展方面力不从心。 5.国际总体趋向和平,缓和、稳定与局部动荡、战争和紧张(与哲学联合命题) 答:唯物辨证法两点论和重点论说明国际形态是:一方面国际形式整体和平。缓和和稳定,是主题主要方 面。另一方面,国际局部时有战争,紧张和动荡是次要方面。 唯物辨证法告诉我们,看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看事物发展的主流和主要方面。 6.站后发达国家经济 答 a.经济迅速发展:科技革命的推动;经济体制的调整,即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促进 发展。 b.存在的问题。A.现实困难: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不断出现,经济结构失衡和结构失业问题的日显突出。B. 根本原因:世界经济全球化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西方主导的全球化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加深了 贫反富分化;加深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渗透,又使资本主义的资源和市场更加依赖发展中国家。 7.美国全球称霸战略的演变 答: a.第一阶段(二站结束到 60 年代末)是全球战略确定时期,推行遏制战略,既“杜鲁门主义”。失败原因: 国家间的关系是和平共处而不是对抗和遏制;存在问题应通过对话而非对抗解决;社会主义国家是进步力 量,是任何力量遏制不了的。 b.第二阶段(70 年代)美国全球战略调整时期,推行尼克松主义,标志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c.第三阶段(80 年代)进一步调整时期,推行超越遏制战略。12 d.第四阶段(90 年代)冷战后,美国推行参与战略,遏制和扩展相结合,既参与扩张战略。 8.南北对话 答:南北问题是和平和发展的核心问题。发展问题的核心是南北问题,南方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南北间 不平等经济关系,不解决南北问题,整个世界经济难于发展。和平的核心也是南北问题。南北问题不仅是 经济也是政治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世界稳定的基础。 解决南北问题的途径:改革不合理的经济旧秩序(根本);进行南北对话,加强南南合作。 9.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答旧秩序的实质是政治上维护强国对弱国的压迫,经济上维护垄断资本的国际剥削。 几种构想,发展中国家侧重经济,要求改变不合理分工。打破发达国家对世界金融、贸易的垄断,实现经 济独立。发达国家侧重于政治:确立在世界范围的领导地位,建立以军事力量为保障的安全机构,强调两 方盟国间的伙伴关系,利用联合国为扩张服务,中国是全面的主张: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开 展多边互助合作的关系,共同发展,共赢共存。 10、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 答: ①提出当今时代主题,为制定中国对外战略奠定基础。 ②对中国现实国力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中国既是大国,但力量还较弱。 ③为中国外交明确目标和宗旨。 ④阐述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谈谈政治经济学的计算题 这几年考试开始出现政治经济学的计算选择题,但难度不大,以下几题供参考。 1、假定某一资本的剩余价值率为 100%,该资本 4 年周转一次,试问该资本的年剩余价值 率为多少? 答案:M’=m’*n ?????????=100%*1/4 ?????????=0.25*1*100%=25% 2、某企业持有一张面值为 10000 元的票据到银行贴现,该票据尚须 73 天才能到期,在年贴 现率为 10%的情况下,试问企业能得到的贴现值为多少? 答案:贴现金额==票据金额*(1-年贴现率*贴现日至到期日时间) ==10000*(1-10%*73/360 ==9797.22(元) 3、一张面额为 100 元的股票,预计股息为 8%,银行此时的存款利率为 5%,求股票的理论 价格应是多少? 答案:股票理论价格==预期股息收益/银行同期存款利率 ??????????????????==100*8%/5%==160 元 4、 设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 42000 亿元,货币流通速度 10 次,求货币需要量?若 货币流通量为 5250 亿元时,求货币的流通速度? 答案:货币需要量(M)==PQ/V==00(亿) 货币流通速度==PQ/M====8(次) 5、某一时期,流通中货币需要量为 30000 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要量增加 20%,但 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纸币量达到了 50000 亿元,求此时货币的贬值程度?13 答案: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 ==流通市场货币需求量/纸币流通总量==3%)/50000 ==0.72 则??纸币贬值了(1-0.72)*100%==28% 6、某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为 1000 万元,其中不变资本 800 万元,可变资本 200 万元,获 得剩余价值 200 万元,其利润率是多少? 答案:P’==m/c+v=200/200+800==20%。用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弄清文化建设中的问题,摆正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关系,全面打开文化视野,提升文化 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打造代代相传、永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 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文化与新发展观 认清与文化生产力发展不相 适应的有关问题 科学发展观改变了传统发展观认为发展就是经济增长而忽略经济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 进步的片面认识,并指明,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 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文化发展中的观念引导给现实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比如, 盲目把文化当包装和 摆设,一切活动都加上文化的外壳,不论崇高或庸俗、伟大或肮脏、光鲜或丑陋,都穿上文 化的外衣,盲目建设、盲目引进、盲目效仿、盲目否定、盲目投资,致使文化建设中的拜金 主义、盲动主义纷纷涌现,低俗媚俗之风、粗制滥造之风盛行。再如,落后的文化管理体制 使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严重滞后,存在政企不分、事业与产业混淆、公益性文化与经营性文 化混为一谈等问题, 致使我国文化总体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严重滞后。 又如, 片面追求“卖点”,文化娱乐走向了三角恋、多角恋、婚外恋甚至同性恋和没完没了的武打凶 杀暴力;文艺批评丧失了社会、美学立场,批评家成了艺术观念和价值观念趋时、媚俗、出 名赚钱者的工具;大量的都市剧、言情剧、警匪剧成为人们眼花缭乱的负担,数亿中国农民 的现实生活几乎没有艺术表达,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图景无人问津…… 认清了与文化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有关问题,就要进一步摆正文化建设中的几个关 系: 市场规律与艺术规律的关系。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思想、道德、审美等诸种意识外化的 精神产品,必然带有各自的创作个性,必然带上时代的烙印,同时也是自己精神追求的客观 反映。因此,艺术工作者在寻求思想与艺术的突破中,必须担当起崇高的政治使命和严肃的 社会责任。倘若违背这一规律,以文化为包装而巧妙地掩藏起商品属性,使艺术成为待沽的 商业元素,不但违背了艺术规律,而且违背了市场法则,其结果必定“两败”(艺术、市场) 俱伤,永远出不了艺术精品。因此,文化产品首先是艺术品,之后才是商品,必须从根本上 遵循艺术规律,提升艺术价值,这样,在市场流通中才有市场价值。 高雅与低俗的关系。文化,如果没有审美追求,哲学沉思,艺术积淀,诗性气度,就不 配文化称号。所以,文化仅囿于若干时尚、绯闻、媚俗,片面追求“卖点”,偏执地努力于一 种破碎、颓废、焦虑、困惑的精神状态和结果, 对重大社会事件漠然,就背离了文化的本真, 就落入了俗套。 创造与荒诞的关系。17 世纪的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在《思想录》里说,“一个艺术家, 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个供玩乐的艺人。”文艺无禁区,荒诞的东西不是不能描写,而14 在于怎样去写,怎样去把握情感尺度,在批评和审视的目光下去创造作品的魂魄,化腐朽为 神奇。 如若只是机械地片面地追求猎奇和荒诞, 只能落入庸俗, 步入玩乐的可悲境地。 所以, 创造是艺术的命脉,但创造的角度很重要,一旦创造偏离了“二为”方针的尺度,就会与低俗 为伍。 用科学发展观打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 观,必须在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更 新观念、与时俱进、大胆创新。 (一)坚持以人为本, 进一步激活人的潜能,才能推动文化产品的更新换代。文以人兴, 事在人为。文化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人越是发展,创造的物质文化财富 就越丰富。以人为本,是进一步推动文化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既 是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推动文化生产力发展的本质内容。只有以人为本,才能解决多数人应 当享受文化公共产品的权利, 才能落实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建设的知情权, 才能表达广大人 民群众对文化事业建设的心愿和意志,才能进一步保护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性, 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创新热情。 (二)全面打开文化视野,才能找到我国文化市场发展的规律和途径。经济全球化的迅 速发展,不仅带来货物、服务、资本、人员等在各国之间的频繁流动,而且带来思想意识、 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在世界范围的激烈更替。因此,必须站在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善于观 风测雨、洞悉世界各国先进文化的风向,为我所用地发展和繁荣我国的文化市场。 保持和发扬文化的多样性要善于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既要保持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 中国气派的先进文化,又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择善而从、 推陈出新,还要根据我国国情,大力发展行业文化、区域文化、地方文化,大力倡导“百花 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文化的多样性,更好地推动我国文化的发展繁荣。 (三)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和途径,就要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和 特点,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针,进一步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宽文化 领域的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进一步开放文化市场,逐步探索艺术市场的 市场规律,让更多的优秀文化产品走向世界,让更好的国外文化产品走进中国,真正推进我 国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 提升文化产品市场占有率 重塑市场主体, 培育市场体系是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要遵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的要求,深入挖掘我国文化产业的丰厚资源,大力开发富有时代特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拥有更高市场占有率的精神文化产品,推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可读(看)性强的优秀文 化产品,努力培育和形成产品极大丰富、市场极大繁荣的我国文化市场建设新局面。 当前, 我国文化产业是十分不充分的市场经济产业。 文化产业跟市场结合, 要取之有道。 要建立职业经理人团队,使文化的智慧和精神财富能在有“道”的运作下快步走入市场,在市 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要充分利用高新科技改造和发展我国的影视、图书、报刊、网络等传统文化产业, 提高传统文化产业的文化品格和市场含金量, 进一步推动文化产品和市场竞争力, 使我国的 文化产品在广阔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经济建设新的增长点。 拓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 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值得注意的一个趋向 是:以某些重点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依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不同学术群体中,已经呈 现出学派的雏形, 形成了不同的研究范式。 在共同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和理论创15 新这个主题之下,研究路径上进一步分化,出现了“比较对话 ”、“语境回归”、“问题研究”和“形态重建”等各具特色的研究取向。很明显,这些取向虽然 在关注重心和研究策略上存在差异,但并不是互相排斥的,毋宁说是相互补充的。事实上, 探索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就是一种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从而能够协同各种研究取向的 思路。 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史、流变史、发展史,着重 从哲学形态上进行研究, 进而在此基础上创建反映当代特征和实践需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国化的新形态, 既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 哲学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 作为一项研究课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的可能性一方面取决于它的对象, 即客观 上是否存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态这回事; 另一方面取决于研究主体, 即研究者是否形成 了相应的理论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发展和演变过程中, 是否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形态?这个问题在以前是 不可能提出的。因为我们过去往往先验地(这里是指“结论先于研究”)认定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看不到或无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者和后继人,如马克思、恩格 斯、列宁、斯大林以及当代马克思主义者之间实际存在的种种差异。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 们现在已经能够正视这种差异了。 事实上,由于时代主题的变化,地区国情的差异,具体科学研究的进展,新的哲学思潮 流派的产生和影响, 以及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地位的变化等多种因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面 貌和特征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的理论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传播和演变中形成了不同理论形态的事实, 要求我们必须正视马克思 主义哲学发展过程中“一源多流”或多样化发展的情况。 这就需要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生形 态与它的各种衍生形态之间源与流、 一与多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生形态是由马克思 和恩格斯创立的,是这种哲学在创立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作为整体来说是“一”;与之不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衍生形态是由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变化了的时代条件下, 基于他们对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解释, 又融入新的时代内容和思想成果而形成的, 因此它可以是“多”。 多样化的各种衍生形态之间可能形成互补的关系,也可能形成竞争的关系。当然,并不意味 着其中每一“样”和每一“元”都是合理和正确的。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就是要具体 地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流变过程中历史地形成的各种特定理论形态, 揭示其特点, 以期为建 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提供必要的思想资源和历史借鉴。 关于研究的主体条件, 已有学者提出并详细阐明了哲学形态学的理论和方法, 指出哲学 形态是哲学的内容和形式、 理论和体系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哲学形态学的实质是要在历史 与逻辑、内容和形式、理论和体系的统一中对哲学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做一种总体性和动态 性的研究。就其过程性而言,哲学形态处于不断的演进和发展之中,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变化 而变化。关注哲学形态的变化与发展,就是要对哲学与时代的关系进行动态的相关性探索, 以哲学的视野来透视时代,并以哲学形态的变化来表现时代的变化。 运用哲学形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 具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和 学理依据。 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态也会随着时代 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中国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包含着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和哲学智慧, 有待于从理论上进一步 加强研究和阐发。而从学术形态上看,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相适应,学术界本着严 谨的科学态度,根据“第一手文献”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重新进行翻译和解读,打破不合理 的学科疆界, 理解上更接近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实所在; 同时又提出和探讨了不少新问题、 新概念、新观点、 新方法, 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总体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的发展,16 已经基本上走出了传统教科书的体系模式, 一个具有当代高度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新形态正在形成之中。 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的目的, 就是要切实运用哲学形态学的理论和方法, 去考 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种历史形态, 并在对这些形态进行充分研究和比较的基础上, 创建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 即反映当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的 21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体系。 这是时代的呼唤、实践的要求,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创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必须从多方面综合进行, 既要根据新的实践需要重新研究马 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把握其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又要深入研究当代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 题、新经验,并进行新的理论概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地位,又要充分汲取和 消化利用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中的合理思想资源;既要具备哲学思维必须的高度和深 度, 又要对当代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具体成果进行哲学升华和提炼。 只有通 过上述各方面的综合努力, 我们才能真正创建起既具有当代特征又具有中国气派和风格的马 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17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