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候我会考虑很多好像是哲学的问题

探讨一个哲学问题:人始终会死的,那为什么还要活着?
我的图书馆
探讨一个哲学问题:人始终会死的,那为什么还要活着?
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亦不可得!不要去思考这个问题,因为如不得法你会钻入自己的圈套而出不来,因为照你所说,你都不会有好的答案。人始终会死,干嘛要辛苦地活着受罪?不如现在就死了而得解脱;倘若你现在快乐,你想到快乐不会永久,幸福会被死亡终结,于是你的快乐便减半了…着眼于死的人不是悲观者就是逃避者,那些自杀的人就是如此,反正人生是要终结的,与其承受绝望和痛苦,不如自行了解获得解脱。那些人获得解脱了吗?只能说肉体的痛苦可以抛弃,而灵魂的枷锁永难解除,这便是思考不得法的悲剧。回到你的问题来吧。每个人每个时刻对这个问题都有不同的答案,你若不信,现在可以将答案写下,等将来的时候拿来对照,你就会发现什么是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了。答案就是心念,而心念如同水流,绵绵不绝且变化不断,所以千万不要为一时的念想所迷,特别是错误的念想,为之执迷便会酿成悲剧,至少让你陷入迷惘,失了生活的动力和乐趣。我们都知道,生是没得选择,而死不过是对生的总结;既然是总结,自然要让生完整地展现,才能客观、如实给自己一个评价,所以死是对生的尊重,不应该成为生的妨碍,一个人能生下来就是万幸,就只能着眼生,为生努力为生奔波,而非荒谬地为死而活。生没得挑,从你出生那一瞬,你就烙上祖国、民族以及父母血源的烙印,这个缩命是任何人都没得挑的,当然孙悟空是个例外,可他从石头里崩出来依然有猴的基因,所以他早期的生活事业也离不开猴群,在大闹阎罗殿时他也只把生死薄上猴类的名字一笔勾掉,但皈依佛门后,他的人生轨迹却必然步入现实的正统世界了。真的,总去想死的人是对生的逃避、对生的荒废,因为生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是人心所感受到的压力,那些放任自流胡作非为的人,当然明了死之必然,所以趁着有生享乐,甚至作恶。人身难得,那是对没法投胎的野鬼、对六道中在畜牲道地狱道打转的灵魂而言,而得了人身的人很少这么想的……
这个问题,科学不能回答你,哲学也不能回答你,宗教可以回答你,如果有兴趣可以去北京龙泉寺出家,有许多北大清华学子出家在那里研究你提的这个问题。佛祖讲,成住坏空,谁也逃不脱这个规律,不但人会死,其实人类也会灭亡。人类文明在地球上一期又一期地遵循着这样一条规律:“出生——发展——灭亡”。 兄弟,让我们来看一看玛雅文明的灭亡史吧!玛雅文明中断于公元十世纪,中国的宋朝,发端于中美洲热带雨林的文明,区别于黄河、尼罗河、横河等大河文明,有发达的建筑、天文、数学的石器时代,文明中断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是中美洲一百年的干旱,因为缺水,金字塔的居民不得不迁移,继而溃散退化了,二是梅毒说,玛雅人性乱造成梅毒泛滥,进而文明终结。第一种说法可靠些,发端于大河的文明保存下来了,发端于恶劣的热带雨林的文明毁灭了,第二种情况不可能,人类对于自然有适应性,全体人类得了梅毒,没有死的会对梅毒具有免疫性,从历史上看,瘟疫并不能毁灭文明的进程。
很早之前我也想过这个问题,那是我很绝望的时候,那时觉得自己很孤独,觉得活着很没有意义,人迟早都要死的,为什么要活着。后来我发现人活着都是为了希望。小学的时候,我希望我的成绩很优秀,初中的时候,我希望,我考上一所重点高中,高中的时候,我又期望能谈一次恋爱,大学的时候,我期望我能有份好的工作。都是为了希望,新的一天有新的希望,新的一年有新的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过程。你的理想,你会为了你的理想而努力。当你的目标一步一步实现的时候,你会觉得很开心。当你找到你的对象的时候,你恨不得天天秀恩爱,开心到飞起。当你升职加薪时,你会为自己感到骄傲。当你有第一个孩子时,你会觉得世界满满的都是爱。当你的孩子一点一点地长大,你又会期待他的每一步成长。这些都是对于我们很特别很有意义的事情。这就是我所想的意义。每一天我们都要认真过好,每一天都要积极向上,充满希望。共勉。
多少人何尝不在考虑这个问题。植物、动物、人类一样。去看看自然界吧,虽然终有一死为何还要年年花开花落?这个问题无法从科学角度回答,只能从人性角度解释。首先难免一死,一则造物主需要人类的繁衍生息,这个不必多说。二则需要人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尽管如今社会能自认为活出价值的人并不多。但还是要坚强活下去。你要知道,我并非给你灌鸡汤,鸡汤喝多了谁都会吐。只是叫你明白,你总是考虑这个问题难免会让你消极。你的出生并非由你决定,你能决定的只是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后的样子和成就,你也可以没成就,浑浑噩噩,也大可如题一样一死了之。但是,你这样人生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可言。或者无需多大成就,能让你心安理得的事情才是真的对你有意义。好了,抬起头吧
这个问题问的好。这个是对死亡的确定,也是对生命的意义的思考。首先回答前半句,人会死。一,人可以永生不死。二,人会死。这样回答后一句话。假如人永生不死,人活着只为享受生活。假如人会死,人要么享受,要么受难。其实人活着没有任何意义,信念与享受都是一场梦而已。
人为什么想活着?其实就一点:欲望!一提到欲望,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权、钱、色……,总之都是些颓废堕落的东西。所以传统文化也好宗教也好还是主流社会也好,都教育我们要淡泊名利、要清心寡欲。 如果没有了欲望,你会怎么样?没有了性欲,你还想结婚吗?人类繁衍估计都得靠法律来强制。没有了食欲,你还会锄禾日当午吗?没有了物欲,你还会去努力学习工作吗? 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具备一些条件,而这些条件必须靠人去创造。为了鼓励人们积极主动去创造这些条件,就进化出一种东西,这就是欲望。 总之,欲望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不仅要鼓励人人都有欲望,而且还要创造出更高级更强烈的欲望,去激励人类更快发展。
小编的这个问题看视可笑,实则也是人人都想搞明白的问题。我也曾多次自问过这个问题,人始终会死,为什么还要活着?明知活着很劳累,吃尽苦头,受尽折磨,依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拼命挣扎。到底是什么魔力驱使,让人为了生存而不屈不挠?思来想去,唯一一种答案就是任何一种生命的诞生都带着一种使命。为使命而诞生,又为完成使命而死去。一只蚊子只有七天的寿命,在这短短的七天,它也要为完成病毒传播而死去。一只蜜蜂只有四十天寿命,为了完成采蜜使命,起早摊黑,忘我的奋斗,直至生命终结。人类平均年限65年,二万多天,如此长的寿命当然就要肩负更多繁重的使命。这种使命并不是授命于别人的指派,它是在胚胎发育时就深深扎进了每个人的心里,它就是渴望。渴望就是人的使命。渴望生,渴望福,渴望享受人间美景。人类有了渴望这种神识指引,自然就无人会轻言死字。在生死存亡之时,都会为了生命做捶死挣扎。这就是人始终会死,却依然要坚持活下去的根本原因。那为什么有人想死呢?这就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有的人明知人生的路总是充满荆刺和艰险,依然遇难而上。负出的和奉献的难以估量,却依然充满活力。而有的人总是喜欢知难而退,偎偎缩缩,前怕龙后怕虎。结局就是要么胎死腹中,要么半途夭折。所以,活是使命,死是归宿。当你完全失去生命价值时,你肩负的使命就完成了。
人来到凡间,是为了还债和收债,以及了却情缘。古人云:“夫妻是缘,有恶缘有善缘无缘不聚;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来收债的人,儿女都是你的债务人,他们会很乖,很上进,很孝顺;来还债的,儿女是你的债权人,当然不会孝顺于你。债权人、债务人除了儿女之外,还有他人。但凡你被人骗,被人偷,多半都是你前世骗过、偷过他。佛曰: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又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若你宿债还完,别人欠你的统统放弃,又不生情缘,你就不用来凡世间忍受痛苦和煎熬,而是留在天上享天人之福。
哲学上还有一句话叫向死而生,比起各种死法来说,活活老死才是最恐怖的。中国人不太喜欢讨论死亡的问题,子不语怪力乱圣,或者说视死如生。没有彼岸的概念。西方人活着是为了得到救赎,上天堂或下地狱,等待着上帝最终审判。终究要死还要活是因为人生是过程,不是目的。目的无意义,因为你终究要死,过程才是最重要的,你体验的喜怒哀乐就是你的财富,外在的功名利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有你内心的体验才是你自己的。还有既然结果是固定的(死亡,那么活着就在于你自己去寻找它的意义,只有意识到死,你才能真正的活,这是一种动力,不要消极的看待这个问题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我们这个民族是忌讳谈论这个话题的,你已经惹恼了一些人,其实,我们都该静下心来思考生死问题,西方国家从小学到大学都开有生死课,我们这个民族最缺乏的就是死亡教育,我非常欣赏乔布斯,不是乔布斯的苹果手机,而是乔布斯的生死观,17岁时,死亡教育让他明白了生命的意义。2005年,他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说:“从那时开始,过了33年,我在每天早晨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会不会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于是,他决定“向死而生”,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去生活,如此才有了震惊世界的成就。所以乔布斯说:“死亡是生命的最伟大发明。”其实,汉地佛教禅宗公案中有生死观,我们来分析一句禅语: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禅宗公案》故事:秋天,有修行的弟子问禅师:“槿花带露,桐叶舞秋风,如何从这些现象中了悟人生的真实?”禅师答道:“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花落不因雨下,絮飞不因风吹。禅师要求我们向内省视自己,洞穿“花开自会落,人生必然死”的自然法则,而抱持着超越态度。曹操说:人生苦短。让人看后战栗不已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有句台词一直刻骨铭心: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关于活着这件事,死亡是最好的老师。找了点名人名言分享给大家:冉克雷维说:“提早认识死亡才会深刻人生。”巴雷特说:“只有认知死亡,才可以树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蒙田说:“预前考虑死亡就是预先考虑自由。”萨瓦特尔说:“认识死亡,才能更好地认识生命。”这就是我们追求的活法:向死而生!
馆藏&6922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鸡和蛋的哲学问题 - 王志勇的Blog
发表于 日 23:08刚看了中国雅虎的知识堂分类,我不得不参与到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这个哲学问题中来,因为它是一个核心问题。另外,雅虎中国已经更名为中国雅虎了。以前在很长一段时间觉得“雅虎中国”、“博客中国”、“手机中国”是有些别扭,但当我习惯“雅虎中国”之后,他已经更改过来了。可能因为“中国博客”、“中国手机”是属于较高级别的行业名词,所以不允许使用,只能倒置过来。上帝说,“,一切都是同时发生”,也就是说,一切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只要是能想象得到的,都会变成可能,也会变成真的。真的就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就是真的。因为我们看到的都是已经发生的,已经发生的并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将会成为潜在的可能,当我们想让它成为真的,它就会是真的。我们按照“时间”所发生的这几千年历史,是这些可能中的很小的一部分,这个很小的一部分的历史,是我们人类选择、创造出来的结果。所以,我们一切现有的知识、现有的信息、现有的真理,也都是这些“可能”中的很小的一部分。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根据前面的这个原理,一切都是同时发生的,我们按照时间发生的历史,是这些可能中的很小的一部分。假设在地球上是先有鸡,但如果在银河系之外的另一个有生物的星球上是先有蛋,我们会得到怎样的答案呢?如何去考究哪个星球的历史更早呢?可能是几千亿年的比较,或者更多。假如银河系之外的这个星球上的生物比地球早出现1200亿年,真理是先有蛋;假如地球上的生物比这个星球早出现20亿年,真理是先有鸡。为什么会有2个不同的真理?因为真的就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就是真的;对的就是错的,错的就是对的。另一个真理是,真理和现实是我们选择、创造出来的。我们选择真理是先有鸡,真理就是先有鸡;我们选择真理是先有蛋,真理就是先有蛋。也就是说,当我们处于很高的觉醒状态,我们希望事情怎样发生,它就会怎样发生。只有了解它才能体验到它,感觉、真理,一切都是这样。为什么我们一再否认那些未知的世界?为什么梦中的很多东西都是从来没有见过的?为什么梦中的感觉就是和真实中的一模一样?为什么在梦中感觉不到时间?为什么对西方科幻片中透露出来的大量真理视而不见?这些问题好像与鸡和蛋的问题不相关。其实这些问题都是一体的,那就是所有的真理都是一体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一体的。如果没有体验到这个真相,是因为还不了解它。也许我们所关心的是,是由单细胞进化到多细胞、多组织、多器官的生物,最后是先进化成鸡,还是先进化成蛋?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我们所学习到的生物科学知识都是基于这个法则。但是如果上帝告诉我们另外一种不可思议的可能呢?也许您会问,有上帝吗?同样的问题,是先有“雅虎中国”,还是先有“中国雅虎”呢?这个不可思议的可能在以后也许会讨论到,那就是像科幻片中演的一样。总之,鸡和蛋就是已知的和未知的问题、了解的和不了解的问题、体验过的和未体验过的问题、对与错的问题、创造现实的问题、一切都是可能的问题。27条评论:1 &
15:22关于真理和现实是我们选择、创造出来的。我在看黑客empire的时候,深刻感觉到这一点。2 &
15:32谢谢认同:)3 & 光屹
18:22要不是我没看明白你的观点,就是你讲的忒深了。我隐约的听说过,真理就是永恒的,永远不会改变的道理MATRIX我就记得一点,据说它被设计了6次,也就是创造了6次。而不是说是进化出来一个MATRIX4 &
22:58真理也是会变化的~~5 & 光屹
15:20爱会改变么,不会。亘古不会那爱就是真理真理是绝对的,超越理性的。会变化的真理是人造真理6 &
22:34经常思考哲学的问题,很容易头晕,可能是因为一个哲学问题会解决一系列问题,大脑生理结构会发生变化,所以容易感到头晕。我本来不想回复了,但是为了不至于忘记,所以还是回复。我的话不一定是对的,也不一定是错的。对的就是错的,错的就是对的。除了对错,还有很多种答案。很多真理都有与它矛盾的一面,矛盾存在于很多事物之中,这就是神圣二分法,如果不能体验这一点可能会感到不自在。正如4楼这句话,假设“真理是会变化的”是错的,那么“真理是永远不变的”就是对的。冥王星在2006年测出实际比月球还小,所以太阳系就变为八大行星,这是一个“真理是永远不变的”的一个反例。那么“真理是会变化的”,是不是指“一切真理都是会变化的”,如果所有真理都是相通的,这个“一切”就会成立,除非并不是所有的真理都是相通的,这样又会回到非对非错的情况。爱是最大的宇宙真理之一是很“正确”的,但也许不是唯一的真理,一个真理可能包含更大的真理。这里讨论的是,“爱是最大的真理”,还是“爱是唯一的真理”,还是“爱是真理是不变的”?与它并立的另一个真理可能是,在某种情况下不给予帮助也是最大的爱,因为爱在某种程度上会形成依赖,这是耶稣帮助一些人采用的方式。虽然都是基于爱,但是是爱的不同版本。这种情况下,爱是否属于改变?很多真理也容易让人看到与它对立的一面,正如我上述的这些文字,也许你能再看到它们的对立面。7 & 光屹
11:56是的。思考很辛苦,而且我也很懒。但要认真回复你,就要认真的理解你。我google了一下“神圣二分法”,隐约看到了“宇宙中允许同时存在着完全相悖的真理”一句。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已知的真理,一定对应着一条截然相反的真理,只是那一面并不存在于我们这个时空,还无法去感知。 是不是?
简单讲,我认为无论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宇宙的起源是预先有一个创造的存在来推动的。除了GOD,不知道还会有谁。回到现实中,按照我们人的理解,事情好像可以是这样,也可以是那样,完全看我们做什么样的选择,而且都是合理的。那么这个真理的发现也是因为我们具备了已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没有论断对错的权利。我们谈论的是我们已经知道的,还有我们所不知道的。就是"眼未曾见过,耳未曾听过,人心未曾想过的"。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这个感知需要我们特别的体会。“人依靠感觉、理性只能认识现实的感性世界”爱是有多个版本,已知的最大的爱是牺牲的爱。二千年前,jesus向人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总之,认识真理不是为要积累知识,乃是要改变生命8 &
11:11你说得很好!是的,你说的我很理解。9 &
22:41我们像是在讨论宇宙法则:)你说的“一定对应着一条截然相反的真理”我完全同意,我在文章的正文也是这个观点。而且,还不止一条与它相反的真理。有2条就会有3条,然后就会有4条、5条、6条,以此类推。这就像是桌子上放10杯水,选择任何一杯都可以,但是选择其中的一杯就是选择一条真理(事实上不止是选择一条真理,而选择一批量真理),所以有10条(批)真理;同样,如果有100杯水就是100条(批)真理,如果有100亿杯水就是100亿条(批)真理,以此类推,这就是宇宙。这10杯水可以代表比较容易看得见的真理。我们来再说相反的问题,只要与它有不同的地方,似乎就是“相反的”、“相对的”。比如任意的2杯水,它们处于不同坐标。选择其中的一杯水,另一杯就是与它相对的。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空间坐标不同;二是一杯水被选择,另一杯水没有被选择;三是杯中的水分子的运动状态不同;四是杯子的玻璃分子的运动状态不同;五是杯子的结构不完全相同,等等等等。有很多问题如果到了无法分析因果先后关系的时候,可能就会归结到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本文的正文和这里的讨论,当再阅读一遍的时候,正好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法。10 &
23:40另一条与9楼截然相反的神圣的法则是,所有的一切都是一体的。即使2杯水不同,但是它们是一体的,所以就没有不同。我们有过一体是“神圣的”体验,就是当帮助别人的时候,或者舍命去救别人的时候,会有神圣的感觉。只是每个人对神圣的认知不同,所以对神圣会有不同的体验。因为不了解它,所以无法真正体验到它,但却在无意中运用这些法则。11 & xuhuan
17:09没有那么深澳吧12 & 光屹
01:47真的蛮深奥。一时半会令我无从下手。暂且你就是真理甲,我是真理乙,彼此平行着,或许有天时空挪移,看能不能交集“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看来是真的13 &
23:13来日方长,以后可以慢慢研究。这次讨论比较接近“太初哲学”,并且讨论的是核心问题,所以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再次重新读正文和这里的讨论的时候,可以解决其它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生活中总是在运用这些法则、规律,但是是无意识的。如果我们能多思考,找出其中的一些法则、规律,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进化、驾驭生活。顺便也讨论一下“太初哲学”(First Philosophy),我觉得英文翻译成这个中文名称比较恰当。很多哲学家都有研究太初哲学,也就是对过去的概念、知识再做新的认识。如果没有太初哲学,就不会有“日心说”的产生。如果能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就会觉得容易解决得多。如果能看出事情和物体当中的法则、规律,也许生活中一些过去认为难以办到的事情,实现起来会轻松许多。但是有时候即使再明白事情的法则,还是无法实现,这是因为有时候身体不受精神体的控制,另一个原因我觉得就是无法用别人熟悉的语言与他们沟通。一体的感觉真的是神圣的,研究自己就是研究别人,研究别人就是研究自己;尊重自己就是尊重别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伤害自己就是伤害别人,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爱护自己就是爱护别人,爱护别人就是爱护自己,等等等等。14 & 自由勇
11:49Trackback来自 《》前几天我起了一个《鸡和蛋的哲学问题》的这个课题,收到大家的回复,特别是与光屹的讨论比较有意思。在这次讨论中,体验的、了解的法则越多,心里就越感到舒服。这次讨论中没有多余的语言,如果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查看一下《鸡和蛋的哲学问题》这个课题后面的回复。很多问题如果到了无法分析因果先后关系的时候,可能就会归结到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当再阅读一遍正文和后面的讨论的时候,正好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法。15 &
12:03路过……我觉得单纯讨论“一体”,或者“两杯水”或者“二分法”都是没有意义的。心所在时,万物为开,心若寂时,万物沉静,这个说的不是唯心还是唯物,而是指孔子说的“随心欲,不逾矩”。该用钳子就用钳子,该用大网就是大网,规则在在与不在之间,然而人类的心却因为不自由而自由着,才有了选择的自由。16 &
13:09这里用两杯水来指代法则,一种选择本身就是一种法则;这里用“一体”和“二分法”解鸡和蛋的先后问题,所以需要讨论到法则。使用钳子本身也是在运用法则,这里的2个问题是,“怎样知道什么时候用钳子”,“该用钳子的时候如果找不到钳子怎么办”。万事万物都是这样,“怎样知道什么时候用哪种工具、哪种思维方式”,“该用它的时候找不到怎么办”,这正如灵感、创意一样。所不同的是,钳子是已知的,灵感是未知的;但相同的是,它们都是工具。对于解决一些已经很简单的问题,不需要考虑那么多的法则,直接就去做,这正如你的观点,很多时候也是需要这样做。17 & 自由勇
12:58Trackback来自 《》又回到了这个话题。事实上,无论你写什么,都是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情──向世界表明你的观点、你的体验,通过Blog创造你的现实,这是最广泛的法则之一,我们浏览的很多Blog都是在遵循这条个法则。Blog主要是在2002年~2003年在国内萌芽,2005年以后,中文Blog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的壮观景象。大量的信息一下子涌了上来,我经常是阅读2~3个小时就会出现头晕的感觉。18 & 自由勇
18:46Trackback来自 《》有理想、真诚的人,很容易听到你的心声。即使是这样,他们还是不会时刻听到你的心声,因为我们都处在一个复杂的、变化无常、多层面的世界当中,他们不能总是收到你的信号。子期老师曾说过,“现实是赤裸裸的”。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有的人生活在理想中,有的人生活在现实中,有的人生活在真诚中,有的人生活在自我保护中,有的人生活在团结中,有的人生活在恐惧中。19 & 自由勇
16:54Trackback来自 《》太初哲学(First Philosophy)是个很有意思的哲学概念,翻译为第一哲学似乎更容易理解。第一哲学可以产生新的思想、新的发现、新的发明,比如爱因斯坦在量子论、光量子假说、光电效应上的成就,创立了相对论;牛顿发现了地球引力,提出了牛顿三大定律;比尔·盖茨的公司发明了DOS系统、Windows系统;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凡是有所创新,都是在运用第一哲学。很多的哲学家,都写了很多的篇幅的第一哲学的文章。20 & 自由勇
10:53Trackback来自 《》世界的多层面,有时候因为发生在某地方的事情,会让人感到巧合。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是,“我为什么现在会在这里?”我为什么现在会在学校?为什么现在会在去公司的路上?为什么现在会在公司?为什么现在会在朋友家?为什么现在会在北京?为什么现在会在家乡?正如一个静止的杯子,它为什么一定会在那里?21 & 自由勇
23:02Trackback来自 《》其实设计与年代的关系很小,这与之前讨论过的事物的先后关系的原理一样。比如2000年各类杂志、报纸上的图形、人物,拿到现在来,照样是现代化的。只不过是当中有部分信息,比如产品的型号、功能、价格,会让这类信息的关注者感觉到陈旧,而没有关注这类信息的人并不会有太多陈旧的体验。22 & 自由勇
19:54Trackback来自 《》三天前经典论坛有网友推荐了一篇帖子:“绝对开阔你的思维:残疾农民称已证明牛顿定律和相对论有错”,想了两天,我觉得完全有可能,I agree with him so much。因为一个更大的法则、定律,可能就可以把原有的定律推翻。一个真理一定至少会有一个与它相反的真理存在,同样一个定律也一定至少会有一个与它相反的定律存在。23 & 自由勇
16:52Trackback来自 《》真理并不是唯一,整个宇宙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在运动。有很多选择,都是顾此失彼,鱼和熊掌不可得兼。24 &
21:48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根据《圣经 创世纪 1:20-22》,先有鸡.25 & 自由勇
09:10Trackback来自 《》前些天,我在黎鸣老师的“黎鸣思想网”上,看到王雨墨老师的一段演讲视频《爱国主义是解决中国文化危机的第三条道路》。26 & hhh
11:11人,就是思考着,然后死亡;0.01%也有人,不会思考,死亡。99.99%27 & 自由风
12:56居然有这多人讨论真理!真理这概念早被现代哲学抛弃了!!!!发表评论:名字: (*必填)博客: (可省,仅限于Blog地址)验证码: pure (*必填)正文:  记住信息? 是 否说明:本评论系统不支持HTML代码。(您的留言需要审核,。)文章分类 Category:置顶的文章:近期的主题:王志勇:程序设计者。 (37周岁)版权声明:本博客所有文章,均符合原创的定义,,违者将必究;正确的方法是贴原文的标题和网址即可。与此相关的链接 |
| 180.112.30.185 _21:47Blog存档 ArchivesCopyright (C)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此Blog程序由王志勇编写 已经发布在为什么我说马原是大学最不能翘的一门课7 months ago402收藏分享举报{&debug&:false,&apiRoot&:&&,&paySDK&:&https:\u002F\\u002Fapi\u002Fjs&,&wechatConfigAPI&:&\u002Fapi\u002Fwechat\u002F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database&:{&Post&:{&&:{&isPending&:false,&contributes&:[],&title&:&为什么我说马原是大学最不能翘的一门课&,&author&:&fylgr&,&content&:&\u003Cp\u003E曾经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你平时基本上不上课,可像马原这种水课为什么每节课都上,还节节课坐第一排呢,我的回答是:\u003Cb\u003E马原是我的底线\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n\u003Cbr\u003E\u003Cp\u003E关于我与马原的故事说来话长,其实一开始我与大多数人抱着一样的心态,对马原课不以为然,况且马原老师居然还布置寒假作业,下限3000字,对于这种还没见面就布置作业的老师我一般没什么好感,不过由于自己对经济学的兴趣,索性读了读资本论,算是了解了解政经,顺便结合了一下自己对当下互联网的理解,写了篇题为“由资本论想到的——互联网时代下的机遇与危机”凑了5000字,当作业交了,虽然还随手发了发知乎\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n\u003Cbr\u003E\u003Cp\u003E然而有意思的是,开学马原老师上课时说他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学生吐槽马原老师布置的作业,内容是资本论方面的,我一听这尼玛不是我写的吗(至于老师是先看的知乎还是作业,我就不得而知了,总之一脸尴尬)但后来马原老师推荐了几本书,其中有一本我是读过的,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先生给老外们讲哲学的课件,是本好书,值得一看,于是我对马原的印象由坏转好\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n\u003Cbr\u003E\u003Cp\u003E其实前面扯的基本都是废话,读者全当故事来听即可,然而我毕竟是想论证我的观点的:\u003Cb\u003E为什么我说马原是大学最不能翘的一门课\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n\u003Cbr\u003E\u003Cp\u003E首先,需要声明的是这里的马原,可以说的更广一些,或者直接称之为哲学(当然哲学是个十分宽泛的概念)但马原的确是大多数非哲学专业大学生上的第一门哲学课,\u003Cb\u003E而“最不能翘”的意思就是它十分重要,而且绝对比专业课重要许多,是不能不学的\u003C\u002Fb\u003E,于是我要论证的观点就转化成了:\u003Cb\u003E为什么所有大学生都应该好好学哲学\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n\u003Cbr\u003E\u003Cp\u003E所以下面,我们的论证开始(不过在论证之前,我怕有人说我是卖弄,所以我需要声明的是,\u003Cb\u003E我并不是什么哲学方面的专家,笔者今年大一本科,现于北京某大学学习通信,只是对马原和哲学比较感兴趣,希望更多人能重视大学里这些看似很水的课,所以才写下这篇文章,来和大家分享,读者可以质疑和驳斥我,但只读者读后有一点点收获我就很高兴了\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n\u003Cbr\u003E\u003Cp\u003E首先我们得知道,哲学是什么,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里写道:\u003Cb\u003E哲学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他指出,哲学研究是思想我们的思想,而思想思想的思想就是反思的思想\u003C\u002Fb\u003E,听起来很绕,(其实我也被绕进去过)而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u003Cb\u003E未经过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u003C\u002Fb\u003E,此二人不谋而合,当然冯先生也可能是借鉴了苏先生的,不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哲学并不是什么太深奥的东西,也没有绝对的标准,或者说当你在思考的时候,就是在研究哲学,当然这也只能说每个人都会去思考哲学研究的内容,但并不是人人都是哲学家,而哲学研究的方法却与科学研究及其相似,或者说后者是由前者演化而来,这个我后面会提到\u003C\u002Fp\u003E\n\u003Cbr\u003E\u003Cp\u003E有一次过马路的时候插着耳机,很随意的走着,结果与一辆卡车着擦肩而过,车轱辘在我眼前十分之一米的地方转着,我甚至可以闻到它卷起的尘土味,后来每次想起来都会感觉庆幸,但也因为这件事偶尔会思考一些人生的终极意义的问题,就是我活在这个世界上究竟是要干什么的,活着和死的分别是什么\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n\u003Cbr\u003E\u003Cp\u003E高中的时候读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里面有一句话记忆犹新:\u003Cb\u003E生不是死的对立面,死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u003C\u002Fb\u003E,后来学了马原,知道这是\u003Cb\u003E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u003C\u002Fb\u003E,于是发现,原来\u003Cb\u003E我们曾经看过的小说,读过的散文,它们讨论的很多的终极问题都是哲学家曾经思考或者是正在思考的问题\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n\u003Cbr\u003E\u003Cp\u003E后来又看了一本书,叫\u003Cb\u003E大问题\u003C\u002Fb\u003E,类似于苏菲的世界,哲学启蒙类的,里面对于我们经常思考的一些问题,列举了很多哲学家的观点,比如说本体论的研究,上帝是否存在,又或是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像这些问题,你在看的时候,\u003Cb\u003E会发现你自己的观点与几百年前或者是几千年前某位哲学家不谋而合\u003C\u002Fb\u003E(反正我就是这样的)在了解了别人的想法后,你自己的思路也更加清晰,比如有个哲学家说\u003Cb\u003E生活本身是欲望\u003C\u002Fb\u003E,而这让我想起史铁生在病隙碎笔里说:\u003Cb\u003E人的另一个名字叫欲望\u003C\u002Fb\u003E,这句话对我的影响很大,所以这样我们可以得出第一个小结论:\u003Cb\u003E哲学不光只是哲学家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很多时候也是在思考着哲学问题,而系统的学习哲学可以让你对这些问题有更深的理解\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n\u003Cbr\u003E\u003Cp\u003E接下来,我们来论述一下,哲学能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马原老师上课时说:\u003Cb\u003E学习哲学是让你成为人,而不是某一类人\u003C\u002Fb\u003E,后来发现这个也是冯友兰先生说的,很多时候在我们发现一些让我们感到惊奇的事情后,会说自己三观毁尽,而三观这个词与哲学联系尤为紧密,我们所谓的三观也就是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或者说是心智模式,在很多成功学的书籍里,总会教你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心智模式,或者说优势人格,\u003Cb\u003E但三观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唯物辩证法的二三条,质量互变加否定之否定\u003C\u002Fb\u003E,我们总是在遇见新的事物,碰见新的人,我们的三观也在不断变化,但绝不至于一下子毁尽了,所以我对毁三观这个词并不认同,同时也不再相信大多数成功学的内容(即使读过很多相关的书,但后来发现实践与感知比书中来的更靠谱)\u003C\u002Fp\u003E\n\u003Cbr\u003E\u003Cp\u003E在大多数时候我们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并不清楚,或者说根本就说不清楚,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概念框架,这些是我们三观的一部分,\u003Cb\u003E而像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些词,像什么自由,信仰,意义之类的,却往往是我们最难弄清楚其真正含义的\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n\u003Cbr\u003E\u003Cp\u003E在大约七万年前,智人诞生,后来经过了一场\u003Cb\u003E认知革命\u003C\u002Fb\u003E,有了语言,这使得更多智人可以团队合作,一起劳动,捕猎,开始聚集,后来为了记录,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词组,但很多词组本身就是抽象的,而不是直接得来的,所以这类概念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可是大多数时候,我们是不会察觉到这一点的,也就是说我们对几个词的不同理解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说来这些词也正是哲学家苦苦研究的,就像什么是实体,什么是上帝,\u003Cb\u003E在哲学的研究和思考中,你也是在一步一步的认识你自己\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n\u003Cbr\u003E\u003Cp\u003E第三部分,来谈谈学习哲学对于研究历史的作用,其实历史和哲学的关系异常紧密,我们从历史中得到信息,由过程到结果的原因展开思考,然后加一归纳总结,可以看出历史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即使其中充斥着偶然性,但必然性也一定是有的,于是哲学家就开始观察这些偶然与必然\u003C\u002Fp\u003E\n\u003Cbr\u003E\u003Cp\u003E就好比说当年默罕默德率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一众穆斯林教徒攻占东罗马帝国的最后一块净土,君士坦丁堡,为此造了50顿的大火炮去轰击那厚重的城墙,但还是久攻不下,然而在默罕默德发起最后一次总攻时,却发现第二道城墙边上的小门居然是开着的,这个门平时是供牲畜进出的,于是这个门就成为了改变世界历史的\u003Cb\u003E凯尔卡门\u003C\u002Fb\u003E,对于这次战争,凯尔卡门是偶然的,\u003Cb\u003E但在人类历史演进中,罗马帝国的衰亡却是必然的\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n\u003Cbr\u003E\u003Cp\u003E这也仅仅只是一个很小的例子,人类历史上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我们往往只看到了事情的表象,却忽略了背后,偶然与必然永远同时存在,只是在某一个时间节点,由量变转化为质变,于是,世界改变了,但要更多的说清楚哲学与历史的联系,还需要一些文字\u003C\u002Fp\u003E\n\u003Cbr\u003E\u003Cp\u003E首先,要讲到哲学与宗教的联系,\u003Cb\u003E其实每一种大的宗教的核心都有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u003C\u002Fb\u003E,即使我们信仰了两千多年的儒学,在中国历史的某个阶段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宗教,于是宗教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做是哲学,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下面就可以比较容易的展开了\u003C\u002Fp\u003E\n\u003Cbr\u003E\u003Cp\u003E我们可以从分析中西方哲学的差异入手,西方哲学与智慧的发源地是希腊,面朝爱琴海(多美的一个名字)他们随时要出海贸易,而古代中国,则深处内陆(虽然也有海,但绝不会像希腊人那样靠海吃饭)\u003Cb\u003E中国的文化起源于农耕文明,以土地作为发展的核心(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房价这么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于是一系列的结果就是中国人重视土地,重视农业,形成家邦,从而有了等级制,而古希腊人重视海洋,重视商业,形成城邦,从而更加民主\u003C\u002Fb\u003E,你说这是历史学家研究的问题也好,说他是哲学家研究的也行,毕竟两千多年以前孔子就曾说过,\u003Cb\u003E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u003C\u002Fb\u003E,很多时候历史发展与这些伟大哲人的理论却那么的相似,\u003Cb\u003E因为哲学家看到了发展中所蕴含的一些不变的规律\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n\u003Cp\u003E而在我读完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后又去重温了一遍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两本书都是大作,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十分奇妙的事情,中国的哲学是一种“\u003Cb\u003E内圣外王\u003C\u002Fb\u003E”的哲学,由于处于这样一个\u003Cb\u003E超稳定结构\u003C\u002Fb\u003E之中,中国的哲学家们很难不把自己的哲学与政治联系到一块,即使我们认为最逍遥的老子也有自己的治国主张,那便是无为,古人把圣人治国称为王道,而汉朝时的董仲舒还一度将儒学作为举国之制,但反观西方的哲学家就更自由一些,他们没有必要一定和政治扯上关系,但就是在这两种环境之中,中西方的哲学家却有那么多的不谋而合\u003C\u002Fp\u003E\n\u003Cbr\u003E\u003Cp\u003E古希腊的哲学家曾认为世界是由水,或着火,或者气组成的,而中国的阴阳家却是与这一类观点如此的相像,他们的宇宙起源论 ,\u003Cb\u003E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能解释宇宙的结构,阴阳解释宇宙起源\u003C\u002Fb\u003E,这可以说是是处于两个不同时间,空间的一群人思想的共鸣(当然那时候的希腊和中国应该还互不知道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国家存在)\u003C\u002Fp\u003E\n\u003Cbr\u003E\u003Cp\u003E再举个例子,由于古代中国以农业为主,过去的经验指导农民的劳动,于是人们有了\u003Cb\u003E复古情节\u003C\u002Fb\u003E,他们认为\u003Cb\u003E黄金时代\u003C\u002Fb\u003E已过去,而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退化论,而再看中世纪的之后的欧洲,15世纪的\u003Cb\u003E文艺复兴被描述为古希腊古罗马学术的再发现与再创造,他们认为古典的东西是无与伦比的\u003C\u002Fb\u003E,这和中国的复古情结本质是一样的,只是文艺复兴由以\u003Cb\u003E人性解放\u003C\u002Fb\u003E作为口号,这又是一次超越时空的巧合\u003C\u002Fp\u003E\n\u003Cbr\u003E\u003Cp\u003E这些历史演进中共同的巧合让我们不得不去相信有一种规律在背后,于是我们又请出了马克思先生,\u003Cb\u003E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历史会以一种螺旋上升的方式进步着\u003C\u002Fb\u003E,这个我们就来看看欧洲的历史\u003C\u002Fp\u003E\n\u003Cbr\u003E\u003Cp\u003E之前我们说过\u003Cb\u003E基督教也是一种哲学\u003C\u002Fb\u003E,在文艺复兴后的16世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分出新教与天主教,\u003Cb\u003E从此基督教并不再是罗马人的\u003C\u002Fb\u003E,而圣经被译成了德语,也不再是教会所独有,而到了17世纪科学革命,这段时期是现代科学的发韧期,\u003Cb\u003E科学家证明了希腊人是错误的,黄金时代并没有过去,而是在未来\u003C\u002Fb\u003E,这就和文艺复兴有所矛盾了,但不能否认,\u003Cb\u003E人类开始相信进步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进步\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n\u003Cbr\u003E\u003Cp\u003E18世纪,\u003Cb\u003E法国启蒙运动,主张发挥理性\u003C\u002Fb\u003E,将它运用到政府,道德观念,神学和社会的改造上,而宗教是迷信,而18到19世纪,浪漫主义催生了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文明是人为的,它束缚了我们,局限了我们,唯有活在传统文化当中,你才算活得完整,这一个个思潮的涌现,都各有不同,\u003Cb\u003E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上帝,那么从他的视角来看,历史的发展进步应该像一个弹簧一样,在不断的震动,但每经过一个阶段都会向前进步一点点,直到现在\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n\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哲学来源于历史与思考,也帮助人们更深入的看待历史与发展\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n\u003Cbr\u003E\u003Cp\u003E终于把这一部分讲完了,下面来讲一点烧脑的,也就是我前面说过的,哲学与科学的联系,虽然我是一个理科男,但我尽量\u003Cb\u003E深入浅出\u003C\u002Fb\u003E,保证文科生听得懂,首先,\u003Cb\u003E哲学,宗教与科学本身是不可分割,目标都是强调思想与认识的重要性,强调思想和认识的重要性,强调理解我们的世界,用某种更宏观的甚至是从宇宙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生活的重要性\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n\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爱因斯坦曾把科学比作是一种宇宙宗教,他说一切科学定理都是人类日常生活的精炼,而哲学也是源于生活,所以可以说哲学是科学之母\u003C\u002Fb\u003E,但是提到这两者,我们又得加入一个东西,那就是数学\u003C\u002Fp\u003E\n\u003Cbr\u003E\u003Cp\u003E古希腊人认为几何是引导人类认知宇宙本质的一个有效途径,\u003Cb\u003E它们希望发现其背后的原理,它们相信这是一个简单的,符合逻辑的,能以数学表达的世界,而事实也的确如此,数学是一切科学的核心\u003C\u002Fb\u003E,而哲学则与数学有很多相似之处,\u003Cb\u003E哲学和数学都是研究概念的事情\u003C\u002Fb\u003E,也许你会反对我,认为数学是训练思维的,但我先前说过,爱因斯坦说一切科学定理都是人类日常生活的精炼,数学也不例外,数学家们探索数学规律和定理,但总结这些规律和构建一个完整的数学体系需要有一些基本的元素,而这也就是基本概念,所以我说\u003Cb\u003E数学玩的就是概念\u003C\u002Fb\u003E一点没错\u003C\u002Fp\u003E\n\u003Cbr\u003E\u003Cp\u003E举个例子,以一个点出发,我们链接两个点就形成了直线,无数条直线相互纵横交错,就形成了面,而两个面相交又成线,两条线相交又成点,\u003Cb\u003E这些都是由最基本的元素和概念逐渐推演形成更复杂的概念和体系\u003C\u002Fb\u003E,而这里让我想到了老子的观点:\u003Cb\u003E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u003C\u002Fb\u003E,其实数学的体系本身是一个\u003Cb\u003E倒金子塔结构\u003C\u002Fb\u003E,我们的高等数学从一个集合出发,从最基本的一元,点,到映射,函数,再到微分,积分,连续,离散,再到多元,从有限的量,到斌范区间,无限维分析,这些都是从那个最基本的一和二来的\u003C\u002Fp\u003E\n\u003Cbr\u003E\u003Cp\u003E再说一个计算机方面的例子,因为和我的专业联系较紧密,机器是听不懂人的语言的,但是由于硅的发现和晶体管以及逻辑电路的发展,计算机拥有了自己的语言——\u003Cb\u003E二进制\u003C\u002Fb\u003E,二进制是德国数学家\u003Cb\u003E莱博尼滋\u003C\u002Fb\u003E首先提出的,可是这却与两千年前中国哲学家的思想不谋而合,比如说\u003Cb\u003E阴与阳\u003C\u002Fb\u003E分别代表0和1,用一条完整的线表示\u003Cb\u003E乾卦\u003C\u002Fb\u003E,一条中间缺一点的线表示\u003Cb\u003E坤卦\u003C\u002Fb\u003E,每三个为一组,于是就有111(用二进制表示)八种组合,也就是我们俗称的\u003Cb\u003E八卦\u003C\u002Fb\u003E,所以中国的哲学家早就有了八卦的思想\u003C\u002Fp\u003E\n\u003Cbr\u003E\u003Cp\u003E当然这些都可以当故事来听,接下来我要说的就是货真价实的\u003Cb\u003E干货\u003C\u002Fb\u003E了,\u003Cb\u003E哲学与数学解题法的联系\u003C\u002Fb\u003E,其实很早以前就有用哲学方式来做数学题,当然这一点受我们高中数学老师的影响很大,比如说,我们在进行微分时候的\u003Cb\u003Edx\u003C\u002Fb\u003E,可以看成是一个\u003Cb\u003E量变单位\u003C\u002Fb\u003E,这个在马克思的数学手稿中可以找到,而更关键的是数学的论证方法与哲学极为相似\u003C\u002Fp\u003E\n\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我们把论证分成两种,一种叫演绎,一种叫归纳\u003C\u002Fb\u003E,演绎也就是\u003Cb\u003E亚里士多德\u003C\u002Fb\u003E提出的经典三段论理论,大前提,条件,结果,只有前提和条件同时为真才是\u003Cb\u003E有效论证\u003C\u002Fb\u003E,这就相当于是直接法证明,而到了数学里关于条件我们就有了四种,充要条件,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以及不必要不充分条件,当然演绎又分成了很多种,比如说\u003Cb\u003E批判演绎论证\u003C\u002Fb\u003E,只要前提不为真即可证伪,也就是我们数学证明中经常用到的\u003Cb\u003E反证法\u003C\u002Fb\u003E,当然还有在生物学里用到的非常多的\u003Cb\u003E假说演绎法\u003C\u002Fb\u003E,先设立一个假说,推演下去,看得到的结果与事实是否相符,又比如说还有\u003Cb\u003E归谬法\u003C\u002Fb\u003E,即某种观点被驳斥是因为他会导致悖论,当然我们这里不讨论\u003Cb\u003E循环论证\u003C\u002Fb\u003E的问题,在哲学里有一个十分经典的问题,\u003Cb\u003E上帝是否能够造出一座连他自己都搬不动的山\u003C\u002Fb\u003E,这个问题的论证就是典型的归谬法\u003C\u002Fp\u003E\n\u003Cbr\u003E\u003Cp\u003E而归纳就用的更多了,数学的一个分支统计学就是发源于此,当然也涉及一些数据收集的知识,我们知道归纳是不完全的,所以经常听到的是据不完全统计,所以你想证明一个命题对往往很难,但证明它错缺十分的容易,因为只需要一个反例即可\u003C\u002Fp\u003E\n\u003Cbr\u003E\u003Cp\u003E其实,\u003Cb\u003E哲学的一个分支就是逻辑学,而论证总是由一种被我们称为逻辑的缜密思维过程来规定,我们通常把逻辑定义为“进行正当推理的科学”,而数学的论证方法与哲学如出一辙\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n\u003Cbr\u003E\u003Cp\u003E于是我们得出了第四个观点,\u003Cb\u003E学好哲学对学习数学有很大帮助,或者说,用哲学的观点来看数学问题往往更容易解决\u003C\u002Fb\u003E,而我现在学习中也在努力的尝试这种转换\u003C\u002Fp\u003E\n\u003Cbr\u003E\u003Cp\u003E终于扯完了这篇文章,转眼一看,五千多字了,真的写累了,所以就懒的再整理一遍观点了,\u003Cb\u003E读者只要记住马原是大学里最不能翘的一门课就好了,这是真话,笔者发自肺腑的希望大学生们都能够重视马原这门课\u003C\u002Fb\u003E,不过,如果读者觉得我写的还行,就不要吝啬点个赞吧\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11:41:57.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82,&collapsedCount&:0,&likeCount&:402,&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v2-7fc22fe44c16fff7e036e_r.jpg&,&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reviewers&:[],&topics&:[{&url&:&https:\u002F\\u002Ftopic\u002F&,&id&:&&,&name&:&马克思主义哲学&},{&url&:&https:\u002F\\u002Ftopic\u002F&,&id&:&&,&name&:&大学生活&},{&url&:&https:\u002F\\u002Ftopic\u002F&,&id&:&&,&name&:&学习方法&}],&adminClosedComment&:false,&titleImageSize&:{&width&:480,&height&:270},&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excerptTitle&:&&,&tipjarState&:&closed&,&annotationAction&:[],&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82,&hasPublishingDraft&:false,&snapshotUrl&:&&,&publishedTime&:&T19:41:57+08:00&,&url&:&\u002Fp\u002F&,&lastestLikers&:[{&bio&:&白日梦大学生&,&isFollowing&:false,&hash&:&7c1a9af7b6e49a2b13a29f&,&uid&:765400,&isOrg&:false,&slug&:&sun-yi-ni-18&,&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孙旖旎&,&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sun-yi-ni-18&,&avatar&:{&id&:&v2-d57a51e390a664a96f9e2a17ad850b76&,&template&:&https:\u002F\\u002F50\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bio&:&大学生&,&isFollowing&:false,&hash&:&4bb4f342b8a9a2c39d410&,&uid&:341600,&isOrg&:false,&slug&:&li-si-yu-44-47&,&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李思钰&,&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li-si-yu-44-47&,&avatar&:{&id&:&da8e974dc&,&template&:&https:\u002F\\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bio&:&学生&,&isFollowing&:false,&hash&:&8a9f88deb7fc6de8677a&,&uid&:366300,&isOrg&:false,&slug&:&geng-tong-tong-73&,&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耿桐桐&,&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geng-tong-tong-73&,&avatar&:{&id&:&da8e974dc&,&template&:&https:\u002F\\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bio&:&组装游戏电脑&,&isFollowing&:false,&hash&:&cdc7d1cb6c078b967acf5ab&,&uid&:784100,&isOrg&:false,&slug&:&gang-tie-hu-lu-wa&,&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钢铁互撸娃&,&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gang-tie-hu-lu-wa&,&avatar&:{&id&:&da8e974dc&,&template&:&https:\u002F\\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bio&:null,&isFollowing&:false,&hash&:&432ce3a9b3b58e77debdcb&,&uid&:730600,&isOrg&:false,&slug&:&bai-tang-5-63&,&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白唐&,&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bai-tang-5-63&,&avatar&:{&id&:&da8e974dc&,&template&:&https:\u002F\\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summary&:&曾经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你平时基本上不上课,可像马原这种水课为什么每节课都上,还节节课坐第一排呢,我的回答是:\u003Cb\u003E马原是我的底线\u003C\u002Fb\u003E\n 关于我与马原的故事说来话长,其实一开始我与大多数人抱着一样的心态,对马原课不以为然,况且马原老师居然还布置寒假作业…&,&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annotationDetail&:null,&commentsCount&:82,&likesCount&:402,&FULLINFO&:true}},&User&:{&fylgr&:{&isFollowed&:false,&name&:&神户小B&,&headline&:&大学学通信里最懂经济的 学经济里最懂计算机的 学计算机里最懂哲学的 学哲学里最懂数学的 其实都是吹逼的?&,&avatarUrl&:&https:\u002F\\u002F50\u002Fv2-bc8fba0ab2b5f0fc4e6d4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fylgr&,&bio&:&2B小文艺自带笑点与古风的男子&,&hash&:&41ecd0a416dde64535fa&,&uid&:946300,&isOrg&:false,&description&:&大学学通信里最懂经济的 学经济里最懂计算机的 学计算机里最懂哲学的 学哲学里最懂数学的 其实都是吹逼的?&,&badge&:{&identity&:null,&bestAnswerer&:null},&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fylgr&,&avatar&:{&id&:&v2-bc8fba0ab2b5f0fc4e6d4&,&template&:&https:\u002F\\u002F50\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Comment&:{},&favlists&:{}},&me&:{},&global&:{&experimentFeatures&:{&ge3&:&ge3_9&,&ge2&:&ge2_1&,&nwebStickySidebar&:&sticky&,&androidPassThroughPush&:&all&,&newMore&:&new&,&liveReviewBuyBar&:&live_review_buy_bar_2&,&liveStore&:&ls_a2_b2_c1_f2&,&qawebThumbnailAbtest&:&old&,&searchHybridTabs&:&without-tabs&,&iOSEnableFeedModuleWWANAritclePreRender&:&iOS_FeedModule_WWAN_PreRender_Enable&,&isOffice&:&false&,&liveDetailWechatBanner&:&Live_detail_wechat_banner_1&,&newLiveFeedMediacard&:&old&,&homeUi2&:&default&,&showVideoUploadAttention&:&false&,&recommendationAbtest&:&new&,&marketTab&:&market_tab_old&,&qrcodeLogin&:&qrcode&,&isShowUnicomFreeEntry&:&unicom_free_entry_off&,&newMobileColumnAppheader&:&new_header&,&androidDbRecommendAction&:&open&,&zcmLighting&:&zcm&,&favAct&:&default&,&appStoreRateDialog&:&close&,&mobileQaPageProxyHeifetz&:&m_qa_page_nweb&,&default&:&None&,&androidDbFeedRepinSelection&:&open&,&wechatShareModal&:&wechat_share_modal_show&,&qaStickySidebar&:&sticky_sidebar&,&androidProfilePanel&:&panel_b&,&nwebWriteAnswer&:&experiment&}},&columns&:{&next&:{}},&columnPosts&:{},&columnSettings&:{&colomnAuthor&:[],&uploadAvatarDetails&:&&,&contributeRequests&:[],&contributeRequestsTotalCount&:0,&inviteAuthor&:&&},&postComments&:{},&postReviewComments&:{&comments&:[],&newComments&:[],&hasMore&:true},&favlistsByUser&:{},&favlistRelations&:{},&promotions&:{},&switches&:{&couldSetPoster&:false},&draft&:{&titleImage&:&&,&titleImageSize&:{},&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can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title&:&&,&titleImageUploading&:false,&error&:&&,&content&:&&,&draftLoading&:false,&globalLoading&:false,&pendingVideo&:{&resource&:null,&error&:null}},&drafts&:{&draftsList&:[],&next&:{}},&config&:{&userNotBindPhoneTipString&:{}},&recommendPosts&:{&articleRecommendations&:[],&columnRecommendations&:[]},&env&:{&edition&:{&baidu&:false,&yidianzixun&:false,&qqnews&:false},&isAppView&:false,&appViewConfig&:{&content_padding_top&:128,&content_padding_bottom&:56,&content_padding_left&:16,&content_padding_right&:16,&title_font_size&:22,&body_font_size&:16,&is_dark_theme&:false,&can_auto_load_image&:true,&app_info&:&OS=iOS&},&isApp&:false,&userAgent&:{&ua&:&Mozilla\u002F5.0 (compatible, MSIE 11, Windows NT 6.3; Trident\u002F7.0; rv:11.0) like Gecko&,&browser&:{&name&:&IE&,&version&:&11&,&major&:&11&},&engine&:{&version&:&7.0&,&name&:&Trident&},&os&:{&name&:&Windows&,&version&:&8.1&},&device&:{},&cpu&:{}}},&message&:{&newCount&:0},&pushNotification&:{&newCount&: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爷爷我小的时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