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卡廷事件 电影”

卡廷事件的来龙去脉
19194041.52
19399191725
19403524854421382063117305218571.5
194161943413415
201041070961020
1930953193719383504506080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卡廷惨案》观后感;古者有云:“兵者,凶器也”;她又将如何自处,任其愚弄,玩弄于股掌之上;《卡廷惨案》这是一部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的片子,;整个片子没有太多关于德国纳粹分子的暴行画面,更多;到了影片最后的15分钟,导演不加任何掩饰地将苏军;的面庞,血淋淋的枪伤,随意堆积的万人坑,任何矫情;然而真相的代价又是如此得高昂;2万多亡灵只是承担了真相的一部分代价,为
《卡廷惨案》观后感
古者有云:“兵者,凶器也”。当一个小国被迫夹在两个大的敌对国国中间时,她又将如何自处,任其愚弄,玩弄于股掌之上。当两万多人被俄国人报复性杀戮时,有多少妻子、父母、儿女还在期盼他们的丈夫、儿子、父亲的归来,又有多少人为这希望苦苦守候,而最终等来的却是噩耗。这是我们也只能哀叹:“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我们回顾历史时,往往出现一种两难境地,是根据今天我们的通行观点来解释并评价历史呢,还是设身处地地贴近当时实际,尽可能宽容大量地处之呢?同样道理,任何一个历史学家似乎都必须在这个问题上作出选择,历史学家,或不妨称之为历史记录者,到底应否渗入个人观点?过分批判古人诸多不是,往往陷入一种致命的自负,即以今世标准衡量古代,厚今薄古;过分纵容古人,则又带来一种价值的相对化,因此我们不得不对今世的普世价值是否真的“普世”产生怀疑。
《卡廷惨案》这是一部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的片子,四个家庭的命运自然地交错,却没有太多费劲心思的设计和铺陈,而更加像一幅黑白的素描。例如将军夫人一家,在德军占领波兰以后,纳粹分子要挟波兰的将军夫人公开发表声明说是苏联人杀害了自己的丈夫,并号召波兰人民起来反抗。一开始,将军夫人并没有答应,但是在看过视频,了解真相后,将军夫人还是照做了。后来,德军战败,苏联人卷土重来,将军夫人仍旧坚持自己丈夫是被苏联人所杀,告诉别人苏联人在说谎。而且,在遇见将军安于现状的旧部下杰西的时候,她告诉他“苏联人要靠谎言掩盖真相,而你不用!”然而这只是那个悲惨时代的一个缩影而已,而又有多少人在这悲痛的情绪下生活着呢! 整个片子没有太多关于德国纳粹分子的暴行画面,更多的是在记叙苏联人对波兰人所做的肮脏的一切。影片的主要人物也充满了悲剧色彩--真相被扭曲,亲人被杀害,国家承受着重大灾难而自己却还悲哀的活在这个充满谎言的世界里,永远都不能让真相大白于天下。那个时候的波兰人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巨大的痛苦让他们感觉不到生的快乐,所以才会有军官杰西的自杀,塔奇奥的反抗这样的事情出现。 到了影片最后的15分钟,导演不加任何掩饰地将苏军屠杀波兰战俘的画面一一再现。我们目睹的是一种平静、肃杀中的肉体毁灭,高级军官被带到地下室,简单的验明正身后被从脑后用枪击毙,之后尸体被运到屋外的卡车上,地上的血迹被简单冲刷,紧接着是下一个。那时还没有日后的奥斯维新集中营的毒气室,但是这样流水作业般的过程已经让人不寒而栗,让我想起了鲍曼在《现代性与大屠杀》中的诸多叙述,这样的屠杀不再是一次人性暴虐的突然发作,而是显的早有安排的工业流程,已经有人在残酷的思考如何让屠杀变得“高效”,绝对现代性的产物。而相对低级的军官和士兵们则更为悲惨,他们甚至被拖出后,就眼睁睁的看见了坑中的战友尸体,他是下一个,下一个亡魂,下一个给接下来的士兵带来死前恐惧的符号。这个工程同样的是残酷的一丝不苟的“高效”,脑后枪击确保致命,最后的填埋跟将受害人幸存的可能降为0。这是令人恐惧的镜头,瓦依达的镜头仿佛那一刻与一个历史时间脱离,只是在记录,只看到受害人死前的恐惧,之后是“砰!”的枪声,下一个,再下一个,接下来继续下一个,让观众的心随着恐惧的波兰士兵颤抖,直到他们一个个倒下,我的心陷入一种压抑的冰洞,看着真相被推土机掩埋,当然,是暂时的导演似乎想告诉我们,面对这些临死前恐惧的面庞,血淋淋的枪伤,随意堆积的万人坑,任何矫情的情节编排都是画蛇添足。 然而真相的代价又是如此得高昂。由于苏军杀人技巧的极端隐蔽,2万多波兰的精英们一直到临死前的那一刻,都不知道什么样的命运等待他们。有些讽刺的是,卡廷森林的惨剧最先被纳粹德国发现,真相的揭示并没有带来死者的昭雪,而是被利用,被纳粹的宣传机器当作争取波兰人的工具。这是残酷的现实,我们常常认为真相的揭示总是好的,但是这里我们看到了真相正如它本身的特性一样,它是一种客观存在,本身并不带情感,而是要被不同的人去“加工”。纳粹如获至宝般的将其作为反苏的弹药,可怜地下的冤魂,再次成为炮灰。而二战后,苏联人更加令人发指的将真相彻底扭曲,将卡廷惨案宣传做纳粹所为,也是为了宣传,为了赢得波兰人的支持。可怜当时的波兰人,他们在列强的狰狞中挣扎,他们不得不依靠一方,但是选择时却不得不被强大的宣传机器所影响,纳粹和苏联就这样用波兰人的尸体去赢得波兰人的支持,波兰民族的悲剧性也在这里得以展现。 2万多亡灵只是承担了真相的一部分代价,为了掩盖这一骇人听闻的惨案,苏联必须杀死、囚禁更多的人,才能起到“道路以目”的效果。于是,人们看到,卡廷成为波兰40多年的政治禁忌,连在墓碑上写个死亡日期、入学时填写履历,都可能遭受残忍的“文字狱”。
当一个民族面对弥天大谎却只能痛苦地忍受几十年,这又是怎样的悲凉与无奈?终于,那个曾经认为“活着比什么都重要”的上校,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煎熬,在酒吧里发泄到歇斯底里,然后在众人的一片死寂之中开枪自杀。
真相还意味着抉择。遇难的飞机工程师姐姐和妹妹,表现出相反的政治抉择。前者认为“有生之年看不到波兰自由的那一天,浪费生命不值得,应把真相留在心底”,后者则义无反顾地用真相对抗当局,最终被押入前途未卜的黑牢。 总体看,这是瓦依达近来的一部佳作,取材上是民族伤痛,但是展现上却又无比犀利而冷静,让片子在冷静到冷酷的氛围中表现导演的激情,使得其足以在无数类似影片中脱颖而出。当然,片子也不是完美无比,比如片子大部分时间都是表现受害人家属探询真相的努力,但是最后突然转向回忆的真相场景有些突兀之感。得承认,这部电影的受人瞩目多少也与其题材敏感有关,但是确实表现手法很见导演功力。而作为以波兰人角度看一段惨痛历史,片中也更多针对悲剧本身,并没有过多笔墨去渲染纳粹和苏联的残暴,它直指一个长期在夹缝中生存的民族的悲剧。片子没有过多表现苏军屠杀波兰士官的原因,或许是因为要“斩草除根”,两万多人的队伍不好处置,释放又担心他们将来可能与德军合作,所以被残忍的杀害;或许是出于仇恨,波兰军队随着白军与红军血战的仇恨,相信此时仍然萦绕在苏联人心头。导演没有过多在这方面着力,而是真正在反思,以发生在卡廷森林的悲剧表现更高层次的对民族的思考,这很不容易,往往此类作品都是打出“反思历史”大旗,实际上不行反思之实,而作为八十多岁的导演,安杰依瓦依达的犀利和冷静令人尊敬!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行业资料、应用写作文书、各类资格考试、外语学习资料、50卡廷惨案
观后感等内容。 
 卡廷惨案 观后感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卡廷惨案》观后感古者有云: “兵者, 凶器也” 当一个小国被迫夹在两个大的敌对国国中间时, 。 她又将如何自处,...  苏维埃故事观后感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苏维埃故事》观后感 《苏维埃故事》,...以及后来涉及到当时各国共产党与德国纳粹 的友好,乃至后来斯大林制造的卡廷惨案,...  卡廷惨案 观后感 2页 1下载券 卡廷惨案 暂无评价 2页 1下载券 ★揭密卡廷惨案...卡廷惨案 1940 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前苏联军队在卡廷森林中杀害了约 2....  选修《战争中的人性分析及影视赏评》观后感 在选修《战争中的人性分析及影视赏...《卡廷惨案》推土机推动,空军上校皮欧特握着十字架的手指微微抖动了一下,就被...  百度首页 | 登录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帮助设置 首页 自然 文化 地理 历史 生活 社会 艺术 人物 经济 科学 体育 片片起 舞 世博 已为...揭秘“卡廷惨案”真相
我的图书馆
揭秘“卡廷惨案”真相
核心提示:贝利亚的报告详细说明了自日苏联出兵波兰后,被苏联关押在三个大战俘营以及其他营地和监狱中的波军被俘军官及其他人员的人数、军阶、职业和政治态度。报告说他们是苏维埃“不共戴天的敌人”,因此建议按“特别程序”审理,处以极刑——枪决。
卡廷惨案中的尸骨
卡廷事件又称“卡廷惨案”、“卡廷森林大屠杀”。1940年春,大约2.2万名波兰军人、知识分子、政界人士和公职人员在卡廷森林遭到杀害。它是波兰人心中永远的痛,同时亦长期困扰波兰和俄罗斯关系。1941年德军占领卡廷,随后1943年德方揭发了这一惨案,使苏联与当时位于英国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关系恶化。但苏联政府一直拒绝承认这一屠杀行为,并将责任转嫁于德国纳粹。
二战结束后,苏联一直未承认卡廷事件由其造成,并拒绝解密相关文件。因此,卡廷事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一个难解的历史谜团,成为苏联和波兰之间的“历史空白”。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局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中也包括苏联和波兰的关系。但是就卡廷事件的调查一直没有出现进展,直到90年代。
1990年4月波兰总统雅鲁泽尔斯基访苏,戈尔巴乔夫承认惨案“罪行”。而日,俄罗斯总统秘密档案第一卷解密面世,真相得以披露,令波兰举国震惊。真相大白后,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曾两次向波兰人民表示诚挚道歉和深深忏悔。
此后,这一事件又被波兰著名导演安杰伊瓦伊达搬上银幕,拍成电影《卡廷惨案》,这使人们进一步了解了惨案真相。2007年,波兰众议院决定每年4月13日为“卡廷惨案”遇难者纪念日。
日,波兰总统卡钦斯基乘坐的图-154飞机在俄罗斯失事坠毁,机上所有人员包括总统夫人不幸遇难。坠机事件发生的斯摩棱斯克是二战时期的主要战场之一,也是苏联时期的“英雄城市”,毗邻白俄罗斯,处于俄罗斯的最西部。因此必须注意到的是,这是发生在俄罗斯领土上的事件,机上又有总统级别的乘客,发生这样的事件,俄罗斯在安保措施和机场调度方面难逃其咎,可以说,俄罗斯方面的责任“加重”了。
波俄关系长期以来处于“紧绷状态”,原本不少评论认为,“卡廷惨案”70周年纪念活动,俄罗斯和波兰方面可能会释放一些善意,波兰老百姓、整个波兰舆论也可能对俄罗斯消除一些芥蒂。然而,坠机事件的发生,让这一切都成了“未知数”,这对波俄关系而言,留下了巨大的遗憾。
俄罗斯总统密档第一卷尘封半个世纪之后,终于在日揭开了层层面纱。于是,关于1940年春苏联内务部在波兰卡廷森林杀害波兰被俘军人,并将罪名安到纳粹德国头上的全部真相被披露出来,引起波兰上下的极大震动。
俄罗斯总统密档第一卷是关于卡廷事件的专卷。它开始存放在苏共中央总务部第六处,后来转归苏共中央政治局档案馆,1990年夏转归苏联总统档案馆,存放在克里姆林宫。日由俄罗斯总统接管。
当时,关于密封的档案袋内究竟装了什么文件,除了苏联领导层中几位核心人物外,谁都不知道。俄罗斯总统档案馆工作人员非经特别批准也无权拆阅。在大部分档案袋上甚至标有“永不开启”的禁令。
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他在日阅读过密档第一卷,是在移交总统权力时同叶利钦一道阅读的。
戈尔巴乔夫讲述了这前前后后的情景:总统档案馆工作人员在得知戈尔巴乔夫即将向叶利钦交权后,对密档第一卷的命运感到担忧。他们认为戈尔巴乔夫事先应当了解密档的内容,因此,总统办公室主任向戈尔巴乔夫报告了情况,并将密档第一卷摆在总统办公桌上。数小时后,戈尔巴乔夫会见了叶利钦。当时,协助戈尔巴乔夫的“苏联改革设计师”雅科夫列夫也在场。
在开启封印看了文件之后,戈尔巴乔夫说,“我们的头发都竖起来了”、“我们无权向波兰隐瞒事实,我们三个人当即认为,不论后果如何,也应向波兰方面通报”、“我对叶利钦说:'鲍里斯,现在该由你做这件事了’”。
其实,在1990年4月,波兰总统雅鲁泽尔斯基访苏时,在澄清卡廷事件真相问题上,戈尔巴乔夫已经向前迈了一步。他承认“卡廷惨案”是“斯大林主义的罪行”,并向雅鲁泽尔斯基转交了一部分有关卡廷事件的档案材料,但密档第一卷却紧锁在总统密档铁柜中。
一年半后,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向叶利钦交权,特地移交了这卷密档。又过了10个月,叶利钦决定将这卷密档的副本转交波方。叶利钦的特使、国家档案馆馆长鲁道尔夫·皮霍亚前往华沙,完成了这一使命。在日举行的转交仪式上,波兰总统瓦文萨手接密档,语音嘶哑地说,他“感到全身颤抖”。
至此,苏联当权者坚持半个世纪的弥天大谎被戳穿。原来,枪杀成千上万名波军战俘的人,不是苏联一口咬定的德国法西斯,而是苏联自己。
密档第一卷内共有三份文件。第一份是斯大林等人签署的日联共(布)中央的决定。
第二份是日贝利亚给斯大林的报告。 贝利亚的报告详细说明了自日苏联出兵波兰后,被苏联关押在三个大战俘营以及其他营地和监狱中的波军被俘军官及其他人员的人数、军阶、职业和政治态度。报告说他们是苏维埃“不共戴天的敌人”,因此建议按“特别程序”审理,处以极刑——枪决。据此,联共(布)政治局当日通过决定,授权内务人民委员会对报告中所列25700人执行枪决。
第三份文件是日克格勃头目谢列平给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的报告。报告核实“卡廷惨案”中被枪杀的总人数为21857人。报告强调档案馆继续保留这些人的人事档案对苏联和对“波兰朋友”已无必要和价值,而且“一旦泄密,必将危害国家”,因此建议全部销毁。这份文件无可争辩地表明,苏联领导人坚持将错就错,继续歪曲和隐瞒真相。
密档第一卷解密后,波兰总统瓦文萨致信叶利钦,称赞他的“勇气”,并说波俄两国人民之间的关系已掀开“面向未来,以相互谅解、合作和理解为基础的新的一页”。波兰报刊也称赞叶利钦做出的“悔罪的姿态”,“其伟大可同1970年12月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起义英雄纪念碑前的跪拜请罪相提并论”。
但令波兰人不解的是,为什么1992年4月瓦文萨访俄时,叶利钦没有转交密档第一卷,而要选择当年10月俄宪法法庭准备弹劾他时才转交呢?
有人据此指责叶利钦也在有意地拖延和隐瞒,并利用密档玩政治游戏。叶利钦则反唇相讥,说“这个问题不应该问我,苏联应对罪行负责”。他还说戈尔巴乔夫很早以前就看过密档,是他长期“保持沉默”。
日,德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闪电战突袭波兰西部,几乎没费吹灰之力就占据了该国西部的主要据点。半个月后,在墨迹未干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指导”下,苏联军队从东线进入波兰,轻松地将波兰东部地区的23万名军警、官员及其他人俘获。
不过苏德两国的“”只是“权宜之计”,它被德军在1941年6月入侵苏联的炮火击得粉碎。德国在又一轮闪电战中虽然没能一举拿下莫斯科,但吞并了苏联在1939年获得的波兰领土和苏联西部大片土地,包括斯摩棱斯克的卡廷森林。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德国人不经意间揭开了卡廷事件的隐秘面纱。
1943年春,德国作战工兵师为修复斯摩棱斯克及其附近遭到炸毁的铁路、公路以及其他工程,把强行招募来的罗、捷、匈、波、荷、法等国的劳工,驱赶到卡廷森林里干活。4月13日,几名劳工在掘地的时候,挖到一大片埋着许多军官、士兵和其他人的坟冢和壕沟。
德军发现这些官兵身上的军服既不是苏军制服,也不是德军制服,而是波兰军服。经过法医鉴定,这些被埋官兵的后脑处大多带有弹孔。
德国随即组织了一个“国际委员会”进行调查,他们的结论是——上万名波兰人在1940年的春天被集体屠杀,苏联军队是始作俑者。
希特勒“抓住机会”,命令柏林的所有宣传机构公布这一消息,并且十分详尽地将发现的地点,场景,死者的装束、容貌等公之于众,甚至欢迎记者参观采访,引起国际社会轩然大波。
苏联的反应是怒不可遏,迅速作出官方回应,指责德国嫁祸于人,并怀疑该事件是德军在1941年占领此地后所为,试图利用这一宣传战伎俩来瓦解苏联和西方的关系。
英国和美国在二战期间没有对苏联方面的说法提出任何异议,他们都不愿意在共同对抗德国的“反法西斯联合战线”中触怒苏联。
但在伦敦流亡的波兰政府却对德国的说法表示出了一定程度的相信,要求国际权威机构介入,并彻底调查此事。在波兰流亡政府对此表态10天后,苏联正式断绝了和该政府的关系。
此后,这件事一直是苏联和波兰两国关系中的禁忌。
就在德国以为卡廷事件可以让自己渔翁得利的时候,1943年10月苏联收复了西部失地,光复了斯摩棱斯克的卡廷森林。
为了揭穿德国的“谎言”,苏联立刻组织记者和一些国际组织来到卡廷森林,调查所谓的事实真相。
各国记者亲眼见到苏联人从庞大的坟冢中,现场挖出尸体,当着他们的面由医学专家进行尸体解剖。专家们还详细解释了1940年和1941年死者的内脏腐烂程度有何不同,以此表明德国人在战争中试图利用卡廷事件歪曲事实,嫁祸苏联的真实目的。
记者们对此问题的看法分成了两派:有的支持苏联,有的相信德国。有记者称,他注意到从死者身上搜出的文件显示的是1941年,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苏联人的话是对的;不过也有记者看到死者身上有1940年的身份证明,这表明他们在当时就已经死亡。
各种纷争为这一事件的真相披上了一层谜一般的面纱。特别是二战后对德国进行审判的时候,苏联人旧事重提,希望将卡廷事件作为纳粹德国的罪证,但苏联也拿不出确切的证据,此事最终成为悬案。
波兰在二战开始即受纳粹德国和苏联的双重侵略。波兰士兵成了德军的俘虏;两万余名波兰官兵则被苏联红军俘获。斯大林为了与希特勒瓜分波兰,消灭日后可能的反苏力量,断然授权红军将波兰军官尽数秘密屠杀于斯摩棱斯克境内的卡廷森林,并将罪责推给纳粹德国。
被当时苏联军队杀害的波兰人不仅有军人,还包括政治家、科学家、工程师、作家、艺术家等,很多人都可算是当时波兰的精英。
从1940年4月到5月,经苏联内务部行刑队枪毙的波兰官兵共15131人。其中,科泽尔营4400多人,奥斯塔什科夫营6200余人,斯塔罗别尔营约4000人。
“卡廷惨案”是波兰摆不脱的梦魇。2007年,波兰将每年4月13日定为卡廷事件遇难者纪念日。
(摘自《河南法制报》)
&&& <font style="FONT-SIZE: 14px" color="#39年,德国入侵波兰,苏联随后也“进入”波兰东部。波兰人民满以为赶走了德国侵略者,迎来的苏军应是一支正义之师。谁知苏军“进入”波兰之后,在波兰境内大肆屠杀。<font color="#40年春天,大约2.2万名波兰军人、知识分子、政界人士和公职人员等波兰社会精英在苏联所属卡廷森林、加里宁等地遭到苏联军队有组织杀害的,其中在卡廷森林被害的有4000余人。波兰整个国家的精英就此被屠戮殆尽。苏联由此牢牢树立了对波兰的控制权。&& 1943年,发现波兰人尸体的纳粹德国称杀害事件为苏联所为,遭到苏联否认。直至1990年,时任波兰总统雅鲁泽尔斯基访苏时,苏联才正式承认对卡廷事件负全部责任。2010年4月,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下令公开俄方掌握的卡廷事件历史文件,这是首次向公众公开卡廷事件的相关材料。日,俄罗斯总理普京在卡廷纪念碑前单膝下跪,以示对波兰人民的道歉。
<font style="FONT-SIZE: 14px" color="#10年4月7日,俄罗斯总理普京在卡廷纪念碑前单膝下跪
业经披露的卡廷事件的基本情况是这样的。苏联政府认为波兰战俘是一个大包袱,遂决定先处理掉波兰战俘中的军官。除掉了军官,其余的士兵就会处于群龙无首的境地。苏联有关方面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从肉体上将他们消灭掉。
根据最新的波兰、俄国、德国和立陶宛史学家研究,12~13万苏维埃战俘于年间被关押在波兰,其中的6回到了俄国,超过6000人成为了白卫军(在波兰、德国、罗马尼亚和波罗的海国家),2000人成为波兰居民并加入国籍。所以,总共有超过45000人在死亡营里化作累累白骨。
点击播放视频:死亡密码 卡廷惨案(上)
点击播放视频:死亡密码 卡廷惨案(下)
为了报复波兰对待苏军俘虏的暴行日,苏联内务人民委员(内务部长)贝利亚专门就对2万余名以波兰军官为主的战俘和犯人实施枪决一事写出报告上交斯大林和联共(布)中央审批,随即获得批准。
1940年4月初,处决波兰战俘的行动正式开始。数百名被俘的波兰军官被从上述三个战俘营带上汽车,秘密运往行刑地卡廷森林。行刑人员站在波兰战俘身后,用手枪对着他们的后脑开枪。掩埋之后,苏方人员在上面铺上了厚厚一层土。不久,第二批战俘又被运到该地被同样处理。直至当年5月中旬,苏联方面在卡廷森林共处决波兰战俘4421人。他们被分别埋入8个大坑,上面铺满松树和白桦树。除卡廷森林外,苏联方面还在斯塔罗别利斯克战俘营枪决了3820人,奥斯塔什科夫集中营枪决了6311人,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的其他战俘营和监狱枪决了7305人。加上卡廷森林枪决的4421人,共计21857人,其中包括约1.5万名波兰官兵俘虏。中国最大的史实分享平台:中国历史(zgls861)揭露真相
“卡廷事件”的证据始终保存在克里姆林宫的绝密档案中,在事件发生后的半个多世纪里,苏联克格勃领导人曾多次建议将当年屠杀波兰俘虏的秘密文件全部销毁,但因种种原因,这些文件并没有被销毁。最后,这些尘封50多年的俄罗斯第一密档,传到了戈尔巴乔夫手里。<font style="FONT-SIZE: 14px" color="#91年12月23日,戈尔巴乔夫在移交总统权力时同叶利钦、总统办公室主任一道,开启了总统密档第一卷的封印。戈尔巴乔夫后来回忆说,“我们的头发都竖起来了”,“我们无权向波兰隐瞒事实,我们三个人当即认为,不论后果如何,也应向波兰方面通报”。在日举行的俄波通报会议上,波兰总统瓦文萨手接密档副本,语音嘶哑。面对这些50年前冷冰冰的密档,他依然“感到全身颤抖”。& 密档中有三份文件是苏联制造了卡廷惨案的直接证据。第一份是斯大林等人签署的日联共(布)中央的决定;第二份是日贝利亚给斯大林的报告。贝利亚的报告详细说明了自日苏联出兵波兰后,被苏联关押的波军被俘军官及其他人员的人数、军阶、职业和政治态度。报告说他们“充满了对苏维埃制度的仇视,是苏维埃政权的万恶敌人”、“他们每一个人都等着获释,以便有机会积极地投入反对苏维埃政权的斗争”,因此建议按“特别程序”审理,处以极刑——枪决。斯大林在贝利亚的信上第一个签名并写下“同意”。据此,联共(布)政治局当日通过决定,建议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
一.(1)对战俘营中14700名原波兰军官、官员、地主、警察、谍报人员、宪兵、定居者和狱吏的案件;(2)以及对逮捕和关押在乌克兰西部和白俄罗斯西部各州监狱中的11000名各种反革命间谍组织和破坏团体成员、原地主、工厂主、原波兰军官、官员和越境分子的案件——以特别程序进行审理,对他们采用极刑——枪毙。
二.审理案件时,不须传唤被告,也不提起公讼,不出示侦查终结书和判决书,而采用以下程序;(1)对战俘营战俘案件,根据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战俘管理局出具的证明材料审理;(2)对乌克兰西部和白俄罗斯西部地区监狱的囚犯,根据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内务人民委员部出具的材料审理。
三.由梅尔库洛夫同志、科布罗夫同志和巴什塔科夫同志(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第一专门处处长)组成的3人小组负责审理案件并作出判决。
第三份文件是日克格勃头目谢列平给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的报告。报告核实了卡廷惨案中被枪杀的总人数为21857人。报告强调说,如果档案馆继续保留这些档案,“一旦泄密,必将危害国家”,因此建议继续利用1944年专门委员会的结论,将其他有关文件全部销毁。但不知什么原因,赫鲁晓夫和历届苏联领导人,都没有将这些文件销毁,真相才最终得以大白于天下。
波兰报刊盛赞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做出的“悔罪的姿态”,“其伟大可以同1970年12月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起义纪念碑前的跪拜请罪相提并论。”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看待双十一现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