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口被打了几拳呼用力吸气胸口疼力什么情况

&胸口被人打了一拳几天才发现痛,是怎么回
胸口被人打了一拳几天才发现痛,是怎么回
软组织损伤
发病时间:不清楚
胸口被人打了一拳几天才发现痛,是怎么回事,,去医院检查一下骨头没事,回来用红花油擦了,吃了三七片,几天能好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精选回答(8)
擅长:泌尿系结石,肿瘤,尿路感染等其他泌尿外科疾病,脑出血,脑梗塞,失眠,脑外伤,脑肿瘤,脑积水,及脑部疾病后遗症的康复治疗及其他外科常见病。
既然拍片没问题,那可以排除骨折,你这考虑是因为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可以继续应用三七片,有助于活血化瘀,促进恢复,至于几天能好,这没有人能够判断,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只能治疗观察。
擅长:呼吸,心脏,消化道内科,
你好,如果没有出现淤血的话,你不是不需要使用这些药物的,多休息就可以了。可以口服一些活血的药物,一般得需要一个星期以后
擅长:妇科常见疾病比如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症性疾病以及月经不调,不孕不育
你好,如果软组织损伤通常需要半个月,另外平时要注意保护自己,以及注意服用舒筋活血的药物治疗。
擅长:1,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尿道炎、梅毒、淋病等性病。
2,湿疹、痤疮、雀斑、粉刺、白癜风、银屑病、疱疹等皮肤病。
3,妇科疾病。
您这种情况一般得需要两周左右才能完全恢复好的,建议您不用太担心,最近多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调理一下看一看。
擅长:各种常见病
你好,这种情况考虑可能是过了应激状态所致,假如是软组织损伤的话,至少需要7天以上的时间,可以用红花油、三七片治疗
擅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内分泌失调、子宫肿瘤等
你好,根据你描述的检查是有软组织损伤,建议你,软组织损伤也得在十天左右才能好。
擅长:中医养生保健,中医男科,中医儿科,小儿推拿,针刺艾灸。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结合你的年龄,考虑是软组织损伤,问题不是太严重,建议注意休息,可以服用活血化瘀止痛中药进行调理。
擅长:内科
这个情况可能是软组织损伤,一般2个星期左右就会慢慢好转,无需过分担心
向医生提问
&  软组织损伤是指各种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以及自己疾病病理等原因造成人体的皮肤、皮下浅深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韧带、关节囊、滑膜囊、椎间盘、周围神经血管等组织的病理损害,称为软组织损伤。临床表现: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
多发人群:运动人群
典型症状:&&&&&&&&
临床检查: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 —— 500元)
云南白药胶囊
参考价格:¥24.86
十三味红花丸
参考价格:¥87.17
参考价格:¥44.02
活血止痛胶囊
参考价格:¥9.48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参考价格:¥7.94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胸口被打了一拳、
胸口被打了一拳、
健康咨询描述:
前天胸口被打了一拳、刚开始没感觉、晚上睡觉有点疼、早上起床还没坐起来就疼的躺下了、现在只要深呼吸、上身用点劲就很疼、怎么回事啊、该吃什么药、或贴什么膏药啊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擅长: 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常见多发病,小儿护理,心电图,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7201次
&&&&&&病情分析:&&&&&&这种情况要注意损伤造成的软组织水肿的可能。&&&&&&指导意见:&&&&&&注意对患处的保护,不要用手挤压患处,口服中华跌打丸等药物来进行治疗,以及使用云南白药气雾剂来进行治疗,必要时到外科检查
贴云南白药膏有用么
11:41医生回答:
可以试一下
福建省人民医院&& 医师
擅长: 颈椎病诊疗与预防,腰椎盘突出症诊治,四肢开放性骨折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6755次
&&&&&&病情分析:&&&&&&你好,可能为肋骨骨折引起的上述症状。&&&&&&指导意见:&&&&&&你好,建议你去医院拍个胸部的平片。确诊一下病情,最好不要咳嗽的太用力,以免加剧疼痛。
参考价格:12.5
参考价格:34
参考价格:72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用于湿热瘀滞所致的带下病。...
参考价格:¥28
本品用于跌打损伤,跖骨、趾骨骨折,瘀血肿痛,吐血...
参考价格:¥17.5想学好太极拳应该得到明师指点,那么太极之传有三途:神传、师传、自学自悟。 &br&这里面以自悟为主。 &br&古人讲思之思之鬼神教之,用心诚,行动真则自有高手来点。 &br&高手有会太极的也有不会太极的,用心到则山川风云,万物为师,用心不到,那怕陈王庭在侧,张三丰亲点也是无益。 &br&因此第一高手就是自己,如果自己是这样一个诚心求学者那么下面的程序与途径都是可以考虑的: &br&
1、初学者要考虑并确定是什么引起自己对太极有兴趣甚至让自己开始练习与学习的,确定自己的心原,这样才能作到学习过程中不迷失自己,才能作到学习有得而自知。 &br&
2、明确目的之后,需要认识到: &br&
如是以技击散打为目的,不如直接去学习散打,泰拳,有了这个基础再学习太极会如鱼得水散打跤法泰拳也会更上一层楼。 &br&
如是以养生为目的,不如先去学习八段锦易筋经来得直接来得更有效。 &br&
如是求传统文化与武道理趣,则学习研究太极最为得宜,前提是打有打的基础,养有养的体认,则学习太极才不易被一些自误误人的“高手”练低了。当初如不是杨师有偷拳之举,如是陈师上来就亲传,估计这世上也就没有了杨无敌。 &br&
高手不是别人,就是我们自己,请用自己的智慧!(来自于@太极之初2010 )
想学好太极拳应该得到明师指点,那么太极之传有三途:神传、师传、自学自悟。 这里面以自悟为主。 古人讲思之思之鬼神教之,用心诚,行动真则自有高手来点。 高手有会太极的也有不会太极的,用心到则山川风云,万物为师,用心不到,那怕陈王庭在侧,张三丰…
冯志强先生写的《陈氏太极拳入门》,讲的比较基础,描述的很清晰,同时还有一些基础动作练习参考。最好边看边找个有练拳经验的人交流一下。听听别人对拳的理解,对你更有帮助。
冯志强先生写的《陈氏太极拳入门》,讲的比较基础,描述的很清晰,同时还有一些基础动作练习参考。最好边看边找个有练拳经验的人交流一下。听听别人对拳的理解,对你更有帮助。
&img src=&/50/70b05a54fdc325cabde3e54f46b2b9db_b.jpg& data-rawwidth=&380& data-rawheight=&40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0&&&h3&杨澄甫太极拳之练习谈&/h3&&p&杨澄甫口述 张鸿逵笔录&/p&&p&中国之拳术,虽派别繁多,要知皆寓有哲理之技术,历来古人穷毕生之精力,而不能尽其玄妙者,比比皆是,学者若费一日之功力,即得有一日之成效,日积月累,水到渠成。&/p&&p&太极拳,乃柔中寓刚,棉里藏针之艺术,于技术上、生理上、力学上,有相当之哲理存焉。故研究此道者,须经过一定之程序与相当之时日,虽然良师之指导、好友之切磋,固不可少,而最紧要者,是在逐日自身之锻炼。否则谈论终日,思慕经年,一朝交手,空洞无物,依然是门外汉者,未有逐日功夫。古人所谓,终思无益,不如学也。若能晨昏无间,寒暑不易,一经动念,即举摹练,无论老幼男女,及其成功则一也。&/p&&p&近来研究太极拳者,由北而南,同志日增,不禁为武术前途喜。然同志中,专心苦练 诚心向学,将来不可限量者,固不乏人,但普通不免入于两途,一则天才既具,年力又强,举一反三,颖悟出群,惜乎稍有小成,便是满足,遽迩中辍,未能大受;其次急求速效,忽略而成,未经一载,拳、剑,刀、枪皆已学全,虽能依样葫芦,而实际未得此中三昧,一经考究其方向动作,上下内外,皆未合度,如欲改正,则式式皆须修改,且朝经改正,而夕已忘却。故常闻人曰:“习拳容易改拳难”。此语之来,皆由速成而致此。如此辈者,以误传误,必致自误误人,最为技术前途忧者也。&/p&&p&太极拳开始,先练拳架。所谓拳架者,即照拳谱上各式名称,一式一式由师指教,学者悉心静气,默记揣摹,而照行之,谓之练架子。此时学者应注意内外上下:属于内者,即所谓用意不用力,下则气沉丹田,上则虚灵顶劲;属于外者,周身轻灵,节节贯串,由脚而腿而腰,沉肩曲肘等是也。初学之时,先此数句,朝夕揣摹,而体会之,一式一手,总需仔细推求,举动练习,务求正确。习练既纯,再求二式,于是逐渐而至于习完,如是则毋事改正,日久亦不致更变要领也。&/p&&p&习练运行时,周身骨节,均须松开自然。其一,口腹不可闭气;其二,四肢腰腿,不可起强劲。此二句,学内家拳者,类能道之,但一举动,一转身,或踢腿摆腰,其气喘矣,其身摇矣,其病皆由闭气与起强劲也。&/p&&p&一、摹练时头部不可偏侧与俯仰,所谓要“顶头悬”,若有物顶于头上之意,切忌硬直,所谓悬字意义也。目光虽然向前平视,有时当随身法而转移,其视线虽属空虚,亦为变化中一紧要之动作,而补身法手法之不足也。其口似开非开,似闭非闭,口呼鼻吸,任其自然。如舌下生津,当随时咽入,勿吐弃之。&/p&&p&二、身躯宜中正而不倚,脊梁与尾闾,宜垂直而不偏;但遇开合变化时,有含胸拔背、沉肩转腰之活动,初学时节须注意,否则日久难改,必流于板滞,功夫虽深,难以得益致用矣。&/p&&p&三、两臂骨节均须松开,肩应下垂,肘应微曲,掌宜微伸,手尖微曲,以意运臂,以气贯指,日积月累,内劲通灵,其玄妙自生矣。&/p&&p&四、两腿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体重移于左者,则左实,而右脚谓之虚;移于右者,则右实,而左脚谓之虚。所谓虚者,非空,其势仍未断,而留有伸缩变化之余意存焉。所谓实者,确实而已,非用劲过分,用力过猛之谓。故腿曲至垂直为准,逾此谓之过劲,身躯前扑,即失中正姿势。&/p&&p&五、脚掌应分踢腿(谱上左右分脚或写左右起脚)与蹬脚二式,踢腿时则注意脚尖,蹬腿时则注意脚跟,意到而气到,气到而劲自到,但腿节均须松开平稳出之。此时最易起强劲,身躯波折而不稳,发腿亦无力矣。&/p&&p&太极拳之程序,先练拳架(属于徒手),如太极拳、太极长拳;其次单手推挽、原地推手、活步推手、大捋、散手;再次则器械,如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枪(十三枪)等是也。&/p&&p&练习时间,每日起床后两遍,若晨起无暇,则睡前两遍。一日之中,应练七八次,至少晨昏各一遍。但醉后,饱食后,皆宜避忌。&/p&&p&练习地点,以庭园与厅堂,能通空气,多光线者为相宜。忌直射之烈风与有阴湿霉气之场所,因身体一经运动,呼吸定然深长,故烈风与霉气,如深入腹中,有害于肺脏,易致疾病也。练习之服装,以宽大之中服短装与阔头之布鞋为相宜。习练经时,如遇出汗,切忌脱衣裸体,或行冷水揩抹,否则未有不罹疾病也。&/p&&p&(张鸿逵,1882生人,1906年5月调任陆军行营军官学堂监督,1912年民国成立后,改称国民党陆军大学校长,授陆军少将衔。1915年病逝。)&/p&&h3&杨澄甫太极拳说十要&/h3&&p&杨澄甫口述 陈微明笔录&/p&&p&&b&虚灵顶劲&/b&&/p&&p&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p&&p&&b&含胸拔背&/b&&/p&&p&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p&&p&&b&松腰&/b&&/p&&p&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隙”,有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p&&p&&b&分虚实&/b&&/p&&p&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p&&p&&b&沉肩坠肘&/b&&/p&&p&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坠肘者,肘往下松垂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p&&p&&b&用意不用力&/b&&/p&&p&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壑,沟壑不塞而本行,经络不闭则气通。如浑身僵劲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拳论中所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也。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动,不足尚也。&/p&&p&&b&上下相随&/b&&/p&&p&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中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之上下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也。&/p&&p&&b&内外相合&/b&&/p&&p&太极拳所练在神,故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举动轻灵。架子不外虚实开合。所谓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亦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能内外合为一气,则浑然无间矣。&/p&&p&&b&相连不断&/b&&/p&&p&外家拳术,其劲乃后天之拙劲,故有起有止,有续有断,旧力已尽,新力未生,此时最易为人所乘。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终,绵绵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拳论所谓“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又曰“运劲如抽丝”,皆言其贯串一气也。&/p&&p&&b&动中求静&/b&&/p&&p&外家拳术,以跳掷为能,用尽气力,故练习之后,无不喘气者。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使则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自无血脉偾张之弊。学者细心体会,庶可得其意焉。&/p&&h3&杨澄甫论推手&/h3&&p&杨澄甫口述·陈微明笔录&/p&&p&世间练太极者,亦不在少数。宜知分别纯杂,以其味不同也,纯粹太极,其臂如绵裹铁,柔软沉重。推手之时,可以分辨。其拿人之时,手极轻而人不能过。其放人之时,如脱弹丸,迅疾干脆,毫不费力。被跌出者,但觉一动,而并不觉痛,已跌丈余外矣。其黏人之时,并不抓擒,轻轻黏住,即如胶而不能脱,使人两臂酸麻不可耐。此乃真太极拳也。若用力按人推人,虽亦可以制人,将人打出,然自己终未免吃力,受者亦觉得甚痛,虽打出亦不能干脆。反之,吾欲以力擒制太极拳能手,则如扑风捉影,处处落空。又如水上踩葫芦,终不得力。此乃真太极意也。&/p&&p&(陈微明,生于1881年,卒于1958年。曾任清史馆编修,先从孙禄堂学习形意拳和八卦掌,后拜入杨澄甫门下。1925年在上海创办了致柔拳社,是全国第一家太极拳社。著作有《太极拳术》《太极剑(附太极长拳)》《太极答问》)&/p&&p&独孤逸风按:随着信息爆炸,谈论太极拳的文章越来越多,但是真正经得起考验的文章并不多,杨澄甫前辈的言论平实可贵,指导性远非拼凑概念、故作高深的杂文可比。今天特推荐给大家,愿同好以此为准绳,行坦途勿走歧路,寻正法莫入旁门。多读经典,默识揣摩,常读常新。&/p&
杨澄甫太极拳之练习谈杨澄甫口述 张鸿逵笔录中国之拳术,虽派别繁多,要知皆寓有哲理之技术,历来古人穷毕生之精力,而不能尽其玄妙者,比比皆是,学者若费一日之功力,即得有一日之成效,日积月累,水到渠成。太极拳,乃柔中寓刚,棉里藏针之艺术,于技术…
哈哈,没想到这会是自己在知乎回答的第一个问题。练太极拳会给身体带来改变,我的感受主要以下几点:&br&&b&1、改善腰酸背痛等慢性病带来的困扰。&/b&事实上很多的人是因为健康状况不佳而练习太极拳的。现代人坐办公室的很多,腰椎、颈椎、腰肌劳损等慢性疾病困扰很多白骨精。推拿、CT、针灸,最后发现要么不管用,要么治标不治本,这时候练习太极拳成为了一个选项,经过一个时期的练习,往往对病情缓解效果不错。由于不断运用腰跨,放松肌肉,治疗痔疮的作用也很明显。&br&&b&2、进入冥想,让大脑重新复活。&/b&冥想可以是站桩时候的“想”,也可以是集中注意力,专注的打太极的想,即活桩。冥想的好处,没有进入的人可能没有体会,事实上,它具有极大的好处。太极拳的要领之一是“松”,全身心的,肉体和精神的“松“,会导致进入冥想状态。这种状态可能类似练习瑜伽或坐禅的体验(注:我不练习瑜伽和坐禅),可以让人彻底放松。据传马云在遇到难题时会打会儿太极,其实是通过打会儿太极,让自己进入冥想状态,放松紧绷的精神,从而使之前混沌的大脑重新获得活力,帮助理理思路。当你把心放下,把呼吸沉下的时候,那种直视内心,体会自我的的感觉很棒。打太极这优点很突出。&br&&b&3、重新认识力的运用。&/b&为什么太极拳要求立身中正?慢悠悠的太极拳如何实现攻防?其中都是力学原理,平时你身体力的运用并不科学,只是你的习惯而已。比如没经过练习的人,用双手去抵挡对方双手的推力的时候,用的是胳膊的力“顶“着,顶死了。而练太极有小成的人用的是肩背的力”棚“着,肩关节是活的,可以根据情况引导对方的力进行运行。事实上,四肢在腰垮的带动下螺旋式的运动,力量超乎你的想象。需要些时间来练习和体会,架子的练习和推手同样重要。如果遇到一个好的老师,可以讲透太极拳里面力的原理和运用,那就恭喜你了,你找到进入太极拳大门的领路人了。&br&&b&4、提升你对力量的感觉。&/b&常说,高手一搭手,就知有没有。这个感觉不是虚无缥缈的感觉,而是手和手搭上以后,对对方力量大小和去向的感觉,进而采取对策。传说杨露禅当年与八卦掌余掌门较量,方式为文比。余掌门放飞一只鸟,然后轻松的把小鸟捉住。但见杨露禅微微一笑,放一只鸟在手掌上,鸟扑扇着翅膀却飞不起来。何故?小鸟起飞需要蹬地面,杨露禅已经能感觉小鸟起飞的力量,进而不给小鸟起飞的蹬力!传说不可考究,但杨露禅打遍京城,太极宗师绝不是浪得虚名。对力量的感觉绝对需要大量推手的练习才能有所体会和掌握,光练架子只怕很难有所收获。如果你在这块上面有所体会,能够感知对方的力,你已经对太极拳入门了。&br&&b&5、提升身体的协调。&/b&腰跨的协同,带来很奇妙的力量运用。身体的协同,将感受到的力,偏转、延长,进而实现”化”、“发“。通过练习,不少太极拳练习者可以获得防身能力。事实上,攻方一出力,双方肢体刚接触,就瞬间将对方摔出,在太极高手面前不是难事。关键的这一瞬决定成败,你眼里的转瞬,在功夫高手(包括太极)眼力是一个过程。太极的不断的练习可以将这一瞬拉长,周身协调,棚住劲、听着力,慢慢的身体可以对来力的做出无需意识的反应,努力做到松的开、化的掉、发得出,那就是太极拳。&br&&br&&b&结语:&/b&有兴趣练吧,很不错的运动。即使不追求技击,每天出点汗,也可以缓解疲劳,强身健体,预防抑郁。。。
哈哈,没想到这会是自己在知乎回答的第一个问题。练太极拳会给身体带来改变,我的感受主要以下几点: 1、改善腰酸背痛等慢性病带来的困扰。事实上很多的人是因为健康状况不佳而练习太极拳的。现代人坐办公室的很多,腰椎、颈椎、腰肌劳损等慢性疾病困扰很多…
我是业余练太极和形意的,不过估计教个零基础的高中生问题不大。。话说现在高中教24式太极拳吧? 这个还行。先学什么,你得问你师傅,找个师傅很重要,如果没有,那么可以看看我的答案。&br&&br&如果你想学真正的太极,那么,一句话,学太极先从站桩开始。太极毕竟是内家功夫,要想产生内劲要由静开始,也就是站无极桩。无极桩的要领自己上网查或者找书看。&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太极桩该怎么练习?&/a& 这里苏兄的答案也可以看看。等你站一会儿后就会渐渐发现身体内的能量,知道内劲是怎么回事,所谓静极生动,感而遂通。不动是身体内骨骼乃至细胞生生不已的动,这一点谨记。既然你是高中生嘛,肯定课业压力很大,所以站桩很有好处,调整气血并放松大脑,当安静下来后好多学习上的问题就都能想明白了哦。&br&
还有很多其他的桩。容易学的就是蹲墙功(自己百度百科),很有用,是松腰和练习下丹田的绝佳方法;还有中位混元桩(应该能查到怎么练),这个是练习精气转换的,也是练丹田力量的。&br&&br&
太极有很多派别,但是殊途同归。&br&
有的人先学架子和器械,通过慢打活桩抖杆子等方法增强力量,姿势对了从而激发内劲。这是我在太极拳的贴吧里知道的。然而,如果没有师傅,架子很难摆正,套路更很难学,所以不推荐。。&br&
有的先站桩,练骨练筋,站到骨肉分离的感觉从而产生内劲,通过推手渐渐懂得如何运用劲。感谢 &a data-hash=&1ebe244bfc0fabc67232fc& href=&///people/1ebe244bfc0fabc67232f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苏南瑞& data-tip=&p$b$1ebe244bfc0fabc67232fc& data-hovercard=&p$b$1ebe244bfc0fabc67232fc&&@苏南瑞&/a& 的答案。 事实证明他说得很对,以前我站尚派三体式(形意拳的基本桩)最多8分钟,后来按他说的忘记肌肉,昨天晚上在发抖中站了20分钟,感觉还能继续。&br&
其他人我不清楚了。我最开始练习的是心意太极拳,以意为领,就是假想气怎么走。优点是出功夫很快,缺点是很容易变得刻意,反而戗身,练错不如不练。这方面的书推荐冯志强的《混元二十四式太极入门》。(我自己的情况是,刚开始果断练错了,没有师傅的悲哀,很多常识都不知道,把腹式呼吸当成歌唱家的顺腹式呼吸,后来读了一些中医道家的书后才开始真正以正确的姿态学习。)&br&&br&注: 1 如果没有师傅,可以多练练其他拳比如形意拳,大成拳。触类旁通,避免自己捉摸错。内家拳都是相通的。 本来有很多资料,但是现在爱问上不去,所以我也只能一声叹息。&br&
2 练太极里面有很多窍领,如果要练一定要明白这些窍领。我举个例子,多了不说。比如我有个同学在太极社团学太极学了一年,结果膝盖疼,一直到现在。通常,膝不过脚尖,这个要领人们经常忘,事实上没练过蹲墙功或者体会不到脊柱和丹田力量的人总是不自觉膝盖超过脚尖。(所以,侧面印证桩功是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三体式动作更夸张,尚派三体式脚尖肯定过膝很多,所以我也不知道该不该继续站下去。 &a data-hash=&1ebe244bfc0fabc67232fc& href=&///people/1ebe244bfc0fabc67232f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苏南瑞& data-tip=&p$b$1ebe244bfc0fabc67232fc& data-hovercard=&p$b$1ebe244bfc0fabc67232fc&&@苏南瑞&/a& ,抱歉打扰,苏兄,关于三体式膝盖过脚尖,你怎么看?会不会有膝伤呢?&br&
3 高中生我不建议练太极,太年轻了,心气肯定沉不下来,站太极桩效果肯定不大,既然这样还不如多跑跑步,踢踢足球,练跆拳道也比太极好。不过不一定,看你性子了。关键问题是,你是高中生,视野肯定不太开阔,(我真没有鄙视高中生,只是确实太年轻,我高中那个时候感觉自己牛得不行,现在看来那个时候真的不可能在视野上达到很高的高度),所以再次叹息一下。我觉得站站无极桩,打打学校教的太极就行了,等你上了大学(可能大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博览群书,再学内家拳比如太极这样高明的功夫。 (这么说也不太合适,道法自然,内家功夫都是人体回归自然中产生的,所谓“专气至柔,能如婴儿乎?”,不应该用高明来形容内家拳,只是又有多少人能让自己不加丝毫拙力,回归自然呢?)&br&
4 如果你有师傅,我上面说的一切都可以忘记。有师傅领进门,就不用像我搞得那么辛苦去研究和体会内家拳了。&br&5 最重要的是,以上是我一家之言,尽管我已经尽量做到准确中肯。多听听别人的看法。
我是业余练太极和形意的,不过估计教个零基础的高中生问题不大。。话说现在高中教24式太极拳吧? 这个还行。先学什么,你得问你师傅,找个师傅很重要,如果没有,那么可以看看我的答案。 如果你想学真正的太极,那么,一句话,学太极先从站桩开始。太极毕竟…
&img src=&/50/0a91e65eb12c4fd44428bdd60363e13d_b.jpg& data-rawwidth=&722&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2& data-original=&/50/0a91e65eb12c4fd44428bdd60363e13d_r.jpg&&上半身的身法要点栏主曾在&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4721&/span&&span class=&invisible&&6718/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中叙述过,这里主要阐述下半身的~&blockquote&虚灵顶劲、下颚微收、含胸拔背、收腹敛臀&br&原因在于:&br&正常人的骨骼是有四个生理弯曲的&img src=&/50/262ade5277bffb6230f65bd_b.jpg& data-rawwidth=&160& data-rawheight=&16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60&&而这四个动作:&br&1虚灵顶劲好似在头上拽个绳,。&br&2下颚微收让颈部的骨头往后。&br&3含胸拔背把脊柱上部向后那个弯曲摁回去。&br&4收腹敛臀是吧脊柱下部那个向前的弯曲往后摁。&br&然后头上和尾闾好像有绳一登,就把脊柱拉直了。&img src=&/50/c637bf1e12cabd2e478c018b38e69722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4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50/c637bf1e12cabd2e478c018b38e69722_r.jpg&&这样的好处在于,没有脊柱的阻碍,身体血管不再弯来弯去,你整个气血是通的,只有这个做到了,你才能为下步练拳气血的调动做准备。&/blockquote&&p&接下来是第五个动作:&/p&&p&5气沉丹田、屈膝、降重心。&/p&&p&我们老说气沉丹田、气沉丹田,气沉丹田到底是个什么呢?为什么那么重要?&/p&&p&以为这个世上真有真*龙傲天之气的人会失望的,这个其实一点不武侠,也不玄。&/p&&p&理解不了只是学白话文学的知识断层了。&/p&&p&初中物理我们学过,三角形相对而言,是我们受力最稳定的图形,金字塔千年不倒也是这个原因。&/p&&p&而上文我们说过,太极拳作为一门武术,下盘稳、落地生根,是进攻第一先决条件。&/p&&p&要不你还没来得及打别人,就被别人打倒了。&/p&&p&初中物理我们还学过,重心越低的东西,越不容易倒。&/p&&p&但你还不能太低,你低的躺地下了,会被人一脚踩得起不来的。&/p&&p&重心低和灵活性之间需要寻找个平衡。&/p&&p&人有两条腿,两条腿岔开自然是个稳定的三角形。但有个问题是,怎么站最稳?&img src=&/50/cd7db5c4698acaf32e891a17_b.png& data-rawwidth=&291& data-rawheight=&21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1&&人的上半身质量和下半身是不同的,如果你如图站立,人的重心大概在红点点处,和你身形形成的三角形重心G并不重合,此时就是我们所说的头重脚轻,被人推的话,相对而言容易推倒。&/p&&p&所以标准的站法如下图所示:&img src=&/50/406d4aa9ce1f_b.jpg& data-rawwidth=&330&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0&&&/p&&p&此时身体肉肉形成的重心和身形形成的重心基本重合,看起来稳多了是吧。&/p&&p&这个重心的重合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气沉丹田。&/p&&p&丹田位于脐下三寸,也就是我们中医所说的气海到关元这一片区域。此穴任、督、冲三脉所起之处,全身气血汇集之所,故此也称为“气海”。&/p&&p&把重心压在这里还有个好处,这里气血充盈,有能力压得住阵脚~&/p&&p&当然,栏主这里所说的是初学者应该遵从的基本身法,有些大师你看见架子没这么低,但人家气机一转,照样稳如泰山。&/p&&p&那是人家已经练到一定境界了,人家身体实际的重心和你肉眼估算的重心并不重合,虽然人家照样符合力学稳定性,但你就是看不出来~&/p&&br&&p&6、落跨圆裆&/p&&p&陈氏太极讲究松垮,许多人不理解,我站的同样能练拳,我要顶天立地,为毛线一定要松垮?一点也不帅!&/p&&p&隔壁家杨氏太极就不需要松垮,哼。&/p&&p&还是那句得罪人的话,陈氏太极最早是陈王廷训练乡兵的,它是门武术。&/p&&p&而杨氏太极设计的目的就是给满清纨绔锻炼身体的,以舒展筋骨、强身健体为目的。&/p&&p&所以杨氏减少了技击动作,而动作大开大合,以身形舒展、拉筋为主。你想把筋骨拉开,当然得减少松垮这种不舒展的动作。&/p&&p&但是我们上文说了,作为一门武术,你底盘要稳。但你重心降到稳定位置,肯定要屈膝委屈下你的大长腿。&img src=&/50/be0ee4de219d8284d7bfead0e002e9c1_b.jpg&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10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50/be0ee4de219d8284d7bfead0e002e9c1_r.jpg&&&/p&&p&如图,正常人屈膝,为了保证身体的平衡,会撅起来屁股。&/p&&p&但是这样,就与我们先前所说的拔直脊柱相矛盾了,但是如果我们脊柱拔直,又会产生个问题,这样身体的力气全压在膝盖上了。&img src=&/50/d5ebe6f0ad6fb8bfe865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6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50/d5ebe6f0ad6fb8bfe865_r.jpg&&(图AB均为错误示范)&/p&&p&你的膝盖是个软骨,很娇嫩,是无法长期承受你全身上百斤的重量的。好多人练太极为养生,最后练出了膝盖问题,就是这个原因。&/p&&p&怎么保护膝盖呢?&/p&&p&就是落跨圆裆。&/p&&p&从网上找了张站桩错误示范&img src=&/50/d022b0ca38_b.jpg& data-rawwidth=&416& data-rawheight=&33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6&&&/p&&p&很明显可以看到,他将身体的力气都压到了膝盖,长时间膝盖不出问题才见鬼呢。&/p&&p&为了保护膝盖,首先我们就要重心后移,别全压在膝盖上。重心后移,又要站得住,就要松胯。&/p&&p&在生理学上所谓的胯,系指股骨上节,大腿的折叠下陷处。换句话说,我们通常把腰和腿之间的部位叫作胯,胯关节由骶髂关节、髋关 节、髋骨与脊柱的韧带联合、耻骨联合、骨盆等部分组成。&img src=&/50/ac735b96ec0d0d6751a98a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p&&p&落胯是指在放松腹股沟的状态下,髋骨和肌肉韧带向下落。这个时候股骨大转子会自然轻轻和髋骨形成个小夹角,用以将传往膝盖的力气卸掉,改传到肌肉或筋上,毕竟肉肉是压不坏的。&/p&&p&下图为一个松垮的膝盖,一个不松胯的膝盖,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膝盖受力差别。&br&&img src=&/50/27f2a1d1c7ae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5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p&&p&松完胯,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你要把全身重量压在肌肉上,这样肌肉是会酸痛哒。&/p&&p&所以我们是要圆档,把身体的力气再从肌肉上卸掉。&img src=&/50/fbcbda08fcb2e2c1a845a83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6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50/fbcbda08fcb2e2c1a845a83_r.jpg&&&br&&/p&&p&&img src=&/50/b666ee2f1dca0c52868d41fde14e0f97_b.jpg& data-rawwidth=&438& data-rawheight=&5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8& data-original=&/50/b666ee2f1dca0c52868d41fde14e0f97_r.jpg&&图abc中,b的受力是最好的,因为它可以通过圆弧,将力分解,最大限度地传到地下,减少自己的受重损耗。所以世上屹立不倒的古桥大多都是拱形桥。&/p&&p&同理,你落跨圆裆,可以最大限度地分散受力,然后让你的重力传到地上,而不是压在肌肉上。所以,落跨圆裆后,和坐板凳一样的舒服,就是一站一宿都不累,因为你的肌肉受力受的很小。&/p&&p&虽然桩功有高有低,但都是靠后腿的膀胱经和肾经将力气传导到地面的。(知道为什么熬夜、肾不好的人站不稳了吧~)&br&&img src=&/50/426e083d12e2dec7f53cf_b.jpg& data-rawwidth=&291& data-rawheight=&28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1&&&/p&&p&你去推一些桩功好的人,20个小伙子一起推都推不动,原理就在这里。&/p&&p&你对抗的不是他这个人,而是在对抗他踩的地球。&/p&&p&你既然站在地球上,是推不动地球的。&/p&&p&这亦是太极的四两拨千斤呐~&/p&&p&有段时间很火的龙武和师公的对抗也是这个原理:&a href=&/?target=http%3A///show/su5yosgBikBASUtvwEMtTw...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how/su5yosgB&/span&&span class=&invisible&&ikBASUtvwEMtTw...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不知道为什么链接传不上去)大家搜龙武、陈小旺。&img src=&/50/1fb499dd8f956cc8ce500f3b4732eaa6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50/1fb499dd8f956cc8ce500f3b4732eaa6_r.jpg&&&/p&&br&&br&&p&“宁传十手拳,不传一手胯”,伙计们,还不赶快点赞给点泻露天机的栏主~&br&&/p&&p&这是太极拳名家郑悟清的比喻,并以此说明胯在太极拳中的重要地位。他曾说:“木偶戏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当木偶在舞台上表演各种动作时,都是台下演员用手来指挥完成的。 演员的手拉得越好,术偶表演得越精彩。而太极拳一切动作的变化莫测全依赖胯的动作,以胯根为主宰,牵连发动全身运动。”   &/p&&p&太极拳明师林泉宝先生也指出:“太极拳的所有动作,初级时是以手领手,也就是以手指挥整个太极拳运动;而后是以身领手,就是身法主宰全身的运动,每一招一式,一切运动之主宰皆由胯节指挥 。”   &/p&&p&而在太极拳界,也流传有“教拳不传胯,传胯师父差”之说,这些都充分说明,胯的练法对于练好太极拳有着致关重要的作用。&/p&&p&栏主目前只是点一下,胯的后续练习有很多,包括用脚传递地面的反作用力到胯上,再送到腰部。不能松胯会瞬间断劲,功亏一篑。还有降低了自身的重心,使下盘稳固,为裆走下弧创造了条件,可加大腰部转动的 幅度,使周身协调。再者,松胯还有利于调整身法、步法得机得势,使下肢运行变得轻灵等。&br&&/p&&p&详见下回分解~&/p&
上半身的身法要点栏主曾在中叙述过,这里主要阐述下半身的~虚灵顶劲、下颚微收、含胸拔背、收腹敛臀 原因在于: 正常人的骨骼是有四个生理弯曲的而这四个动作: 1虚灵顶劲好似在头上拽个绳,。 2下颚微收让颈部的骨头往后。 3含胸拔背把…
&img src=&/50/v2-2bb3bd1f28bbf9dab993d_b.jpg&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2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许多知友问我,我初学太极,是先练混元桩、无极桩、还是开合桩比较好呢?&p&这个……&/p&&p&介于共性问题比较多,栏主觉得还是有必要说一说的。&/p&&p&类似你刚上高一,就在纠结我到底是该上清华,还是该上北大呢?&/p&&p&孩纸,您想多了。&/p&&p&确实是,桩功是太极的基本功,基本到老话常教导我们:“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p&&p&&b&但是这个基本,是根基的意思。&/b&&/p&&p&太极拳行拳的过程是个调动阳气、耗气的过程,而站桩是静心纳气内化的过程。你只练拳不站桩,只散不收,便是坐吃山空,再强壮的身体也经不住消耗的。&/p&&p&后果就是答主以前文章曾说的:虽然全身火力十足,细雨遇身即干,但如不及时补救,便是大病一场。&/p&&p&亲,根基,是练出根了才有基,可不是是你还在小白期就可以驾驭的玩意啊!!!&/p&&img src=&/v2-cb69e41bb6_b.jpg& data-rawwidth=&833& data-rawheight=&8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3& data-original=&/v2-cb69e41bb6_r.jpg&&&p&宝宝很是喜欢这个图图,O(∩_∩)O哈哈~~&br&&br&&/p&&p&&b&站桩、站桩,站是第一步,&/b&你还不会站,如何去练桩?&/p&&p&有的人呵呵了,老子行走世间这么多年,还不会站了?&/p&&p&还真是大多数人长这么大连站都不会。&/p&&p&类似葛优趟,许多人站的是如此的销魂。&/p&&p&&img src=&/v2-261aedf485b99a97b5c4_b.png& data-rawwidth=&160& data-rawheight=&37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60&&额,也许你不会,但是你一般也是这样站着。&img src=&/v2-655fcdeac23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v2-655fcdeac23_r.jpg&&&/p&&p&此时,你的体重朝一边倾斜压迫,必然会使你肌肉受力不均,时间长了必然变形。&/p&&p&你站的如此销魂,你的脊柱便也如此销魂。&img src=&/v2-2c628d959c23c421a21882_b.jpg& data-rawwidth=&352& data-rawheight=&18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2&&&/p&&p&有压迫、有瘀堵,气机便会不畅,别说纳气了,小心气机紊乱走火入魔呦~&/p&&p&恩,俗称岔气,哈哈~&/p&&p&别小看岔气,严重了叫肋间神经炎,是会死人的哟~&/p&&img src=&/v2-bdccfc3c03ba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bdccfc3c03ba_r.jpg&&&p&神马是正确站姿呢,如左图所示,但是这个是现代人的标准,习武的老祖宗是什么样的呢?&/p&&p&其实老祖宗早给了人样子。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p&&p&&b&恩,站如松,字面意思,站的和松树一样。&/b&&br&&/p&&p&松树站的什么样?&/p&&p&站的顶天立地,无论严寒酷暑,无论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p&&p&&b&百会要朝上顶,身形挺拔直冲云霄。脚下五指抓地,要落地生根。&/b&&/p&&p&第一步:&/p&&p&以丹田、髋骨为核心,上半身要往上伸展、挺拔、下半身要往下坠。&/p&&p&目的是将你的关节、筋骨拉伸、拉长开来,一是为了放松筋骨;二是为了你的气息畅通。&/p&&p&第二步:便是脚底乾坤了。&/p&&p&上半身的身法在&a href=&/p/?refer=taijiquan& class=&internal&&太极基础身法篇 - 太极是门物理学 - 知乎专栏&/a&中详细阐述过,这里不再赘述,这里重点解释下半身的落地生根。&/p&&br&&p&&b&体空映彻,气沉涌泉,乾坤定位,坎离升降,配置五行,八卦是用。&/b&&/p&&p&嗯 ,这是口诀。&br&&/p&&br&翻译成人话就是:&p&大脑放空,啥都不用乱想,顺应自然,坐北朝南而立,然后深!呼!吸!&/p&&p&配置五行,八卦是用是指气机内在的运行,对于初学者来说,把坎离升降做好就好,恩就是深呼吸。坎为水,离为火,一呼一吸之间,完成阴阳的转化(理解不了就理解不了,记住深呼吸就好)。&/p&&p&深呼吸到什么程度?呼吸不能停留在胸膈,腹式呼吸是基础,最好能深呼吸的感觉到每个细胞都在随着你的呼吸而呼吸。&/p&&p&记住一句话,起吸落呼,要将身体调成同一个频率。&/p&&p&接下来是气沉涌泉。&/p&&p&什么叫气沉涌泉?就是涌泉穴使劲,五趾回叩。&/p&&p&但为什么不叫涌泉用力?因为这个力用的不是死力,而是随着重心的变换,为了平衡身体,用的巧劲。&/p&&p&许多人问过我,我练太极为什么出现了足跟痛?&/p&&p&这便是还没学会站,就去练站桩导致的,足底无阴阳。&/p&&p&上文说过,有的人单纯的为了追求架子低或者寻求松胯而导致全身体重压在脆弱的膝盖上引起跪膝从而导致膝盖疼。&img src=&/v2-fbcbda08fcb2e2c1a845a83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6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v2-fbcbda08fcb2e2c1a845a83_r.jpg&&为了保护膝盖,会让他膝盖不要过脚尖。但是部分人会出现个问题。为了保持身体平衡,他会前倾。&img src=&/v2-b197f7a798d4dbfad727f10a37f12ff2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5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v2-b197f7a798d4dbfad727f10a37f12ff2_r.jpg&&&/p&&p&但是前倾会导致气机不畅,有种类似前列腺炎的尿急感。&/p&&p&这些“无师自通”的人就发现了小技巧,脚后跟用力,就站的稳了。&/p&&p&但是这个力是死力,直不楞登的杵在地上,时间长了,无论对骨头还是肌肉都是压迫和磨损,当然疼了。&/p&&p&而且由于压迫过大,会导致气血不通,此处肌肉得不到濡养而逐渐萎缩的情况。&/p&&p&此图为一个练太极练得足跟痛的阿姨友情提供。&/p&&p&&img src=&/v2-dea669d8bf76a5a89c1d30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v2-dea669d8bf76a5a89c1d30_r.jpg&&以下几种是不正确的站法示范:&img src=&/v2-a938cd74a357_b.jpg& data-rawwidth=&758& data-rawheight=&3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8& data-original=&/v2-a938cd74a357_r.jpg&&&/p&&p&正确的站法是:&/p&&p&气机下沉,全身重力稳稳压在整个脚掌上(而不是脚后跟),为了了后移的身体重心形成对拉式平衡,以脚后跟为支点(仅是支点),前脚掌用力(五趾下叩)下压。&/p&&p&恩把脚脚想成能压住你全身的杠杆~&/p&&p&为了让脚后跟形成支点而不是受理点,你要自主的去引导气血下行,让整个脚掌微微鼓胀,形成气血充盈那种Q弹的赶脚。&/p&&p&站的时间长了,你会感到脚部充血,麻酥酥的很是舒服,往上抬脚的时候有着大地在吸着你的错觉,觉得自个稳如泰山。这个可以说是错觉也可以说成吸力的感觉,就是传说中的五趾抓地。&/p&&p&有个知友在值乎上问过我一个问题,如何去选择太极教练?&/p&&p&我的回答是:&/p&&p&好的教练底盘一定很稳,打得很大气。那种一看扭来扭去大多仅仅是自我陶醉出的缠丝劲罢了。(关于缠丝劲到底是什么,后面专栏文章会讲)&/p&&p&师父第一天教我们练拳,便是要我们学会站。这一站就是一天,一站就是三个月。&/p&&p&就是老外来了你也得老老实实的先去站着去,哼╭(╯^╰)╮&img src=&/v2-1b7a779f57c275af150c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v2-1b7a779f57c275af150c_r.jpg&&&/p&&p&许多人说栏主曾经说过三个月落胯圆裆是吹牛,但栏主能说栏主是师兄弟里最不成器的么?&/p&&p&师父曾说,从未见过如此愚钝的学生……&/p&&p&等你会站了,师父在你髋部一点,落胯圆裆自然顺势而成,起吸落呼,手随呼吸自然而起,桩成。&/p&&p&真没你们想象的那么难。&/p&&br&&br&&p&但是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难练,难在学会怎么去站,而不是桩。&/p&&p&正儿八经的教拳教练,上来都是教完放松教套路的,因为套路动作多,你可以通过具体的步骤逐步提升身体素质。对于大多只求养生的太极爱好者,桩功是在套路熟练后才有可能涉及。&/p&&p&上来就让站桩的,大多开始并不是诚心教拳,只不过是想给你个马威罢了。&/p&&p&如果这娃娃一不小心还真坚持下来了,要不是悟性奇高,要不便是毅力过人,无论哪种,勉强收了也不至于太亏~&/p&
许多知友问我,我初学太极,是先练混元桩、无极桩、还是开合桩比较好呢?这个……介于共性问题比较多,栏主觉得还是有必要说一说的。类似你刚上高一,就在纠结我到底是该上清华,还是该上北大呢?孩纸,您想多了。确实是,桩功是太极的基本功,基本到老话常…
内家拳的真正秘密&br&&br&&br&&p&&b&第一部分&/b&&/p&&br&&p&各位练武术的朋友,请你们先把手头儿上的功夫放一放。我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在长达半个多世纪以来无人揭晓。而今天终于被找出了答案。这个答案是多年来我一直想知道的,我想也应该是大家一直都想知道的。那就是咱们的&b&武术前辈们在与人交手中是如何做到抖手人飞、犯者立扑的?这其中的道理是什麽,怎样练才能达到呢?&/b&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多少年来大家一直在猜测。因为这种功夫一直被拳家所秘传。而国术在近百年来又是几经沧桑,本来就鲜为人知的内家功夫到现在已成残喘之势。以至于有很多人已经开始怀疑它的存在。认为这种功夫只是传闻而已,可信度不高。不象国外的拳击与格斗。全部都有相关的记载,真实可信,来得又快。所以有很多朋友现在已经开始改练拳击和散打了。这种局面不能不让我们每一个热爱传统武术的男儿所忧虑。可问题是光忧虑是没有用的,要想使这种状况得到解决就必须拿出事实来予以证明。但我们却又苦于自身功夫的浅薄,无法拿出事实来说明。所以只好是望而兴叹了。 &/p&&p&&br&而现在的武术界从表面上看起来虽然是武馆林立,各门各派人才辈出。而实际上这些所谓的衣钵传人和关门弟子在拳学理论上大都海阔天空,在实际应用方面则推三堵四。(评:呵呵,现在世面上的大师都是理论家,到处出书演讲)别说是技击,就连推手也难以让人信服。嘴上说是传统武术,而实际上是武术加散打。所谓发放也只不过是在说手当中以大个对付小个,体重大的对体重轻的,会打的打不会的。更有甚者,竟利用后学者的无知和经验不足,用下流的手段来蒙骗学生。 &/p&&p&&br&这些实际情况让我们这些热衷传统武术的后辈们真的是饱尝了风霜。但这并不是最惨痛的,最可悲的是那些受了蒙蔽还不自知,每天还要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去苦炼,梦想自己能有一天终有所成的人。这些人不单单是在经济上受到了损失,而无法挽回的是几年或是十几年的宝贵时光。经济上的损失终归是可以弥补的,可大好的光阴却是一去不复返了。 (评:我这些年也见了不少盲修瞎练的道友,花费时间、精力、金钱无数,可惜一无所成。大好的青春,大片的诚心,就这样消磨在漫长的岁月中。只能感叹福缘不够了。)&/p&&p&&br&我个人在这个圈子里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一边寻师访友,一边刻苦钻研。可进展上却总是颇为缓慢。在这当中不知打了多少次退堂鼓。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老天爷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收获。几年前的一次外出我有幸结识了一位原籍河北的老人。到现在我们也不知他姓甚名谁。可在这几年当中我却一直蒙受他老人家的教诲。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不但自身的功夫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而且通过学习以前遗留下的诸多问题也全部得到了解决。(评:还是那句话,真正的高人隐士都隐在民间,他们没时间争名夺利,头上没有什么光环,也不是什么道协会长,佛协主席,一辈子寂寂无闻,但有大把的时间苦修苦练,证悟大道。他们不轻易收徒,一辈子可能也就两三个,四五个。他们只传有缘有德之人,而不是传那些所谓的名人、明星。可能在路上看见一个人,觉得顺眼,都会传一两手,而这一两手功夫的真传,远比外面那些大师们所传的千招万式的花架子更加实用)这真让我心喜若狂。但在喜庆之余我并没有忘记还在泥泞之中蹒跚而行的朋友们。我要郑重的告诉大家,在我二十多年的武术生涯中,所结识的圈子里的朋友多不胜数。包括我在内大家全都练错了。我这麽说不是在吓唬大家,我知道大家听到这样的话心里是什麽滋味,这和我当初听到先生这样说时内心的感触是一样的。所以我就更应该把真相告诉大家,把所谓的不传之秘告诉大家。在如今这个年代,我所遇见的这位老人能不惜打破几百年来一脉单传的陈规,既不为名也不为利,把武功首次外传。我想这应该是出自一位老武术家对中华武术的热爱与关怀吧。作为他老人家的学生,就更应该把继承和宏扬中华传统武术作为自己所应肩负起的一种责任。刚才我跟大家讲这麽多年咱们都练错了,那麽究竟咱们错在那里了呢?&/p&&p&&br&下面我将针对这个问题给大家做一个粗略的分析。要说都练错了,那可是个大问题。这个问题可不是随便乱讲的,是要拿出事实依据的。要说错,其实咱们大家都错在了一点上。&b&那就是传统武术练的是心,是人体的先天功能。而我们现在所练的却是后天的躯体。当然练先天功能,后天躯体也要跟着发生变化。&/b&但大家却忽视了先天才是问题的根本,应当作为下手之初,而我们现在全都是在舍本逐末。大家不妨想想,如果我们把锻炼的重点放在后天形质上的话,那麽无论你使用任何方式方法,你的这种锻炼模式和现代所有竞技体育项目的训练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说到这里,肯定会有很多练形意,八卦,或是练太极练大成的朋友表示反对。没关系,我在这里先要跟大家说两句佛家的偈语。这几句偈语千百年来一直没人能够破解。在我与先生学习期间,他曾多次对这首偈子进行讲解,使我获益匪浅。我想在这里提出来多少也能给大家一些帮助吧。这首偈语的原文是:&b&空手把锄头,行路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b&咱们都是行路骑水牛的人。嘴上说自己练的是内家拳,形式上也没有错。可练的过称中却一直是在跟着自己的感觉走。&b&无论是好的感觉还是坏的感觉,只要是你在跟着它转悠,你所练的就都是后天而非先天。&/b&拳法本身并没有错,无论是桩功还是架子,错的是我们每一个执着自我意识的人。我个人在平日里经常与各门各派练武术的朋友们一起切磋交流。对于很多难以解答的问题我都曾向先生一一进行请教。比如说抖大杆子,先生说杆子必须要在自身练到内外相合的基础上才能练习,否则极易出偏。尤其是那些体质差的人,在既没人指点又急于求成的情况下进行大运动量练习,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先生还说,当年丘处机丘真人练功用的试力石重达四百斤。如果没有相应的内功作基础,即使你练到能把它举起来,也只不过练的是一身蛮力。况且我国国人体质与西方人种相比相差甚远。这一点从现代所有对抗性体育项目上都表现锝极为明显。而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家功夫在这个方面却有其非常独特的锻炼方式。恰恰能够弥补国人体质之不足。&/p&&p&&br&说到这儿,不禁使我想起了几个练形意和八卦的朋友。他们针对自己所练的拳术在练功的方式方法上提出了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正好可以做为典型事例来给大家在学习上提供帮助&b&。大家应该知道,形意,八卦,太极包括所有内家拳在内,不论是拳架还是桩功,只有形式上的不同,而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其目的都是在开发人体的先天功能。并使之与后天形体合二为一。以备其用。&/b&在练法上,无论是行拳架还是练站桩,虽然可以按照高中低三种不同的姿势去锻炼。但是在上中下三盘之中,我们还是应该以高式作为最基础同时也是最关键的课程勤加练习。因为只有在最自然的姿势状态下,我们才有可能作到身心两个方面的放松。而只有在身心两个方面都得到放松了之后,我们才有望启动人体的先天功能。作为中盘和下盘只不过是先天功能在人体内部充分发挥使后天形质得到明显改善的一种外形体现。而现在的练习者大都把事情本末倒置。把原有的内功训练变成了力量性训练。以至于把肌肉练锝僵硬,关节造成异常的比比皆是。身体素质好的也只不过是增长了些力量而已。对于内功则毫无意义可言。而在力量方面果真要和专业队的运动员相比较的话,其差距真不是略逊一筹的问题。因为要真把这种形式作为增长力量的手段来实施的话,远远不如现代体育项目训练得科学。&/p&&p&&br&说到传统武术的内劲,有很多朋友多次提到气沉丹田的问题。其实这与咱们上述的问题相似。现在的习练者大都把事情前后因果混淆了。&b&所谓气沉丹田是人体的生理机能得到充分改良之后的一种特征。当先天功能在习练者的身体内部被启动之后,其皮肉筋骨与五脏六腑全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身体从后天状态逐步向先天状态过度。其身体特征表现为形体柔软,呼吸由原先的胸式呼吸漫漫下降成腹式呼吸。由粗重逐渐变得匀细深长。头脑中的杂念也越来越细微。所以说先天功法在人体生理的改造上一步有一步的征候。&/b&而我们却把前人在无为状态下获得的身体变化特征,用后天的思维方式变成了一种有为的运动方法。在现实中,这种情形不胜枚举。就拿形意拳的明暗劲来说吧。所谓明劲,是习练者在先天功能的作用下,使身体达到节节贯通,节节贯川的状态之后,在平日练习或技击当中在形体上浑然而生的一种整脆之力。常会给人一种其锋莫可当之的感觉。而后人却误认为此劲一定要使劲才能练成。假如真那样做的话即使你苦练一辈子也是白费功夫。所谓暗劲,是指先天功能使后天形质进一步发生变化,先天一气由体内出露体外。使先天功能由习练者的形体本身扩充到形体之外。与大自然中的先天一气相互融合。所以习练者在平日的练习或是在技击当中,其形体上表现得好似轻描淡写,给人一种毫不经意之感。而现在的习练者对于暗劲的理解在这里我们就不做评判了。&b&其实一直让人难以置信的轻功,也是待身体整齐化一之后,先天之气由体内出露体外与地表形成一种相斥之力。而后再行穿沙衣跑板子的一种特殊功法。&/b&在这里我们不做详述。&/p&&br&&p&而作为内家三拳之一的太极拳,当年王芗斋先生在达记者问中曾说该拳却有几种力学原理。而得其要者百不能一,因为其基础体认功夫早已消亡。这是王芗斋先生在当时哪个年代对我国传统武术的一种担忧。如果从现今来看,几乎所有传统武术都是从一开始的铁老虎而逐渐变成今天的纸老虎。几年前我从先生的藏书中曾看到一本太极拳的老拳谱。其中几句有关于棚劲的描述,我想大家看了之后也许会和我有相同的感受。书中写到:所谓棚劲者,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遍体弹簧似,开合一定间,任凭千斤力,漂浮并不难。从这几句话中大家可以得知,太极拳也要求习练者在推手与断手中具备无点不成弹簧挨着何处何处击的混元力。而并非象现今的太极拳,只能运用一些近乎于摔跤的手法在力量和技巧上去赢人。同时也说明了遍体弹簧似这种技击状态并非只被一家或几家拳种所拥有。而应该是中华传统武术所共有。&/p&&p&&br&但是在如今,这种传统功夫已几乎成为绝学。造成这种现状最重要的原因无外乎有三种:语言,文字和童子功的问题。因为前辈们的心得体会全部来自于先天功能。而语言和文字都是后天所为。所以当老师的倘若在这两个方面尺度把握不好的话,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况且做学生的在对先天功能没有切身体会之前,全都习惯于用后天的思维模式去理解老师说的话。这也是造成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这种功夫并不意味着真的象古语所说的那样圣人之道不可传。关键是要看当老师的怎麽教。在过去,一般都是有钱的人家把老师请到家里来。既然你请人家来就是相信人家,所以过去当老师的一般都很严厉。学生练的不对不是打就是骂,而且一开始决不给你讲其中的道理,只是叫你按他说的去练。练的不对他自然会告诉你。当学生的从不敢多问。其实这才是高明的老师。因为他知道说了你也理解不了,不但没帮助反而会害了你。当学生的只要能按老师的要求认认真真的去练就行了。(评:真正高明的师父,教徒弟都是这样,先从糊涂起,再从明白来。无论教你什么,不会和你解释那么多,先练着吧,到了一定时候师父会点你一下,那时你就自然明白了。你不练段日子,怎么说都不会明白。真正的修炼本来就是这样,练一步,就有这一步的体悟,才能说一步的话。很多东西就是练了才知道,师父不说自己也明白了。可现在的很多修炼者,看书者多,实修者少。夸夸其谈者多, 能耐寂寞者少。做一时之客者多,持之以恒者少。一时兴趣者多, 终身为修炼者少。)但是在这里面有一个很关键性的问题,就是过去凡属武术名家在学艺途中都有两个基本相同的特点。一是童子功,二是都有明师指点。所以大都不会走冤枉路,等功夫上身之后拳理也就自然明了了。可后来由于社会条件的改变和政治上一些相关因素的影响,很多习武之人大都是半路出家,而这些人在很多方面缺乏练武所必备的条件。尤其是在身体条件上与学龄前的孩子相比是有天壤之别的。而咱们的武术前辈们在教学上对于这些半路出家的人来说大都缺少相关的教学经验。这就必将造成形体训练这一重要环节在难度上的加大。&/p&&p&&br&人体在筋肉骨骼上的构造基本上是这样的。在医学上,筋是指一条肌肉的两端附着在骨骼上的那一部分,骨骼与骨骼之间是靠白韧带与黄韧带相连接的。关节的中间是软组织,软组织中有组织液。它能在人体受到重力时起到缓冲作用。而由若干肌肉纤维组成的肌肉束的外围有一层筋膜,学名叫结缔组织。这种结缔组织把若干肌肉束组成的肌肉群也包裹着并同时把全身所有的肌肉群全部连接在一起。传统武术中讲的筋膜腾起说的就是针对这种结缔组织通过良好锻炼之后所达到状态。它本身是有弹性的。而人体在后天当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都会导致这些人体的组织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在过去的武行中有肩不挑担手不提篮的说法。这句话是相当有道理的,因为手持肩扛对人体脊柱的影响最大。&/p&&p&&br&人在三岁之前脊柱与盆腔还没有完全长合在一起,所以在这个年龄段的小孩走起路来晃晃悠悠总是爱摔跟头。在这之后随着人体的成长和发育,由腰到尾闾这一段的脊椎渐渐和盆腔长合在一起了。这一段为人体的中节。在人体的上中下三节当中,中节的锻炼在中国传统武术的修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习拳者中节必须要打开,这一段被贯通之后当人体在做原地旋转时,整条脊柱与盆腔还有两跨是分别转动的。而现在练武术的朋友从腰到尾闾这一部分的脊椎骨与盆腔都是闭合在一起的。这正是问题的关键之所在。因为只有在这一段被完全打开之后,习拳者在平日练习或是技击当中才能做到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如一。所发之力才能均整,攻防之中才能作到化打合一。否则,我们只能是去和对手比拼力量,速度,耐力还有技巧,从而落入了现代竞技体育的模式,与中国传统武术完全背道而驰。&/p&&p&&br&喜欢看武狭小说的朋友都知道大侠徐良的背是驼的,这种说法可真是外行看热闹。当人体脊柱舒展到最佳状态的时候就跟猫科动物的脊柱一样是耷拉着的。尤其象猫在蹲着的时候,背是圆的。世人还误以为是驼背,其实这正是传统武术中要求习练者所必须达到的含胸拔背。而溜肩圆背则是一种最佳状态,它是先天功能在人体生理改造上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在拳谱中有熊蹲虎坐,鹰眼猿神,鸡腿蛇身的说法。对于这些老话大家千万不可忽视,不能只当作是一种形象上的比喻。而现在的练习者大都只是一味的从外形上去模仿。没有真正理解传统武术在体用这两个方面的实质与作用。这正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反思的。&b&真正的传统功夫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人的本体即先天功能的发挥,才能使后天形质得到改善,直至在实际当中发挥出这些动物的特性,而这才是我们每一个习武者所应追求的。&/b&&/p&&p&&br&在人体的所有关节当中尾闾这一节是最难打开的,当尾闾被打开之后其他关节均已被打开。在这种状态下尾闾与两跨在同一平面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万向轴。各项力量都可以由此而转换。所以在中国传统武术中把两跨与尾闾称为一身之根节。当习练者达到了这一层次,就可以在推手或技击当中,在身形不动或微动的状态下使对方的力量通过与我的肢体接触而使其化为乌有。&/p&&p&比如当对方用力推住我的双臂或前胸时,对方的力量会自然而然的沿着我的脊椎产生快速移动,由脊椎骨的自行传导下降至尾闾而使其落空。在此同时,我的力却由脚根起经腿和腰传送到接触点作用在对方身上。这在传统武术中叫分阴阳。在这种生理条件作用下,不管对方有多用力,我的身体却始终保持在松弛的状态。对方推不动并不是因为我在用力抵抗,而是由于我的身体在做自然性的传导。这正是传统武术中无力之力的道理所在。&/p&&p&&br&在一般情况下,对方越是推不动就越会用力,而越是用力身体就会越僵。直至想撤回来都不容易。就好象是我把对方给粘在了身上。这时候对方的感觉就好象是推到了墙上,从脚底下有一种被棚起来的感觉。因为对方的力根本没有作用在我身上,而是随着自然性传导全部回到了他自己身上。在这种状态下对方越是用力脚底下就越是站不稳。因为对方的重心已被他自己所发的力给破坏了。所以脚下失去了平衡,这就是棚劲。而棚劲的产生正是由于自身阴阳的自动运动。&/p&&p&&br&在这里要向大家说明的是,功夫到了这个层次的习练者无所谓推人和被人推,因为道理是一样的,因为这种自身阴阳的转换或称之为攻防上的变化已完全脱离了外形的招数和技巧。庄子云:得其环中以应无穷。而这正是环中之力的初级阶段也可以说是遍体弹簧似的刚刚开始。&/p&&p&&br&到了这个阶段习拳者才真正作到了推手即是断手。因为这时候的习拳者在技击当中已不必左躲右闪的去逃避对方的拳脚,或是在你来我往当中被动的去忙于招架。我们要做的就是主动靠近对方,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去攻击对方的中线。几乎不给对方留第二次出拳的机会。所以拳经有云: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足打七分,手打三,五形四梢要合全,气连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这就是中华传统武术的初级层次。到了这个程度,习拳者才能在技击当中体现出传统武术的味道。&/p&&p&&br&&br&&b&第二部分&/b&&br&&/p&&br&&p&说了这些,大家应该明白了什麽才是改造生理,改造生理在传统武术中的重要性是什麽。而改造生理的关键是要启动人体的先天功能。那麽如何启动人体的先天功能呢?首先,我们要从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入手。&/p&&p&&br&为了让大家便于理解,我先说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人在睡觉的时候,由于长时间在一个姿势状态下造成肢体上受到压迫,使自身的血液循环受到阻碍。在正常情况下,我们都会自动的进行调整。但是由于过度疲劳或其它等原因,大脑对肢体发出的信号没有反应,而这时由于肢体压迫造成的疼痛不断的加大,使大脑不断的收到大量的紧急求救信号。如果这时侯大脑对此还是没有反应的话,脑神经就会因为受到这种大量不良信息的反馈而产生出各种幻觉,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梦。在这种情况下所做的梦往往都很恐怖,我们便会从噩梦中惊醒,而这一切都是由于肢体的极度不安造成的。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人体在生理和心理上是相互作用的。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生理状况,就会产生出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而地球上所有的动物,包括人类这种高级动物,他们的思想行为都是根据自身的生理条件来决定的。&/p&&p&&br&那么,换一个角度讲,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被禁锢着的。被什么给禁锢着呢?就是被我们现在所具备的生理条件。人的生理条件决定了他在现实当中所做的一切。我们平常要用眼睛才能去看,用耳朵才能去听。但是有很多武林前辈都有不见不闻之知觉。这正是人体先天功能所产生的作用。然而先天功能的发挥完全有赖于后天心态的改变。人体现有的生理条件是固定的,我们不可能让它再长出第三只眼睛来。能够改变的只有我们的思想。&br&&/p&&br&&p&说到心态的转变,大家就会想到佛家所说的修心。没错,我们所说的转变思维模式的确跟佛家所说的修心有关。那么大家一定要问:佛家历来只注重心性上的修为,而忽略形体上的锻炼。这跟武术有什么关联呢?&b&其实无论是佛家也好,道家也好。根本就不存在只修性不修命,或是只修命不修性的问题。因为性命是不可分的。心物是一元的。&/b&&br&&/p&&br&&p&但是佛道两家的经书浩如烟海,这让人从何学起呢?其实经书只是前人练功的经验和体会。纵然有千卷万卷,其实问题只有一个。讨论的都是如何去解决。那么在这个问题上,方法虽有八万四千,但是你却只能拥有一个。所以事情并不象大家想的那么复杂。但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迷信有什么修炼口诀。所谓千古不传之秘只不过是教你如何改变后天的思想意识,让你从被禁锢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而只有这样才能启动本我的原有功能,打开人与自然之间被后天堵塞的通道。这就是禅机,道家称为玄关。它是开通人体先后天的一把钥匙。要想开通它的确要有方法,但决没有什么口诀。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大家怎么可能都用同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的问题呢。&br&&/p&&br&&p&前面已经说过,人的思维是受人类现有的这种生理条件影响的,所以说它是有很大局限性的。&b&如果我们能从主观上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把它从一种有局限的思维逐渐转变成一种无局限的思维。而后再通过这种无局限性的思维来改变我们在后天思想意识作用下的能量运行模式。使它从一种杂乱无章的非常状态,回到一种无意而有序的自我调节状态。古人把这种状态称之为先天状态。&/b&在这种先天状态下,人体能量是自然运行而不受后天各种因素的干扰的。所以前辈们把这种自然状态下的能量运动也叫做自动运动。这种自动运动可以使我们的身体不练而自练,不养而自养。不锻而自锻。被破坏的人体组织机能在这种运动的作用下会自然的进行修补而逐渐得到康复。使不健康的身体变得健康,使健康的身体变得更强壮。最终,这种自动运动会沟通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能量通道,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br&&/p&&br&&p&当习练者具备了这种自动运动的体验之后。接下来,我们将面对的就是如何节流的问题。有人说开源为第一,节流为第二。其实,开源与节流同样重要。开源就如同人在沙漠中找到了水源,但如果不能很好的保存和利用,其结果还是会被沙漠所吞噬。所以,节流是个大学问。这对所有修习传统武术的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与心性上的修为是并驾齐驱的。很多人到了这个阶段就停滞不前了。如果我们想在武学的修为上继续大踏步的前进,那么必然要在心性的修为上高瞻远瞩,不能只看眼前的这点成绩。欲穷千里目,还需更上一层楼。否则,只能是内家里的门外汉。曾有一位前辈感叹地说:想不到搞了一辈子的养生,到最后却落得如此地步。其实,这个问题在中国传统内家拳的修习过程中是必修课。不然的话古人就不会在武学上一直把德行放在首位。&br&&/p&&br&&p&在武学中,技击只不过是人体在生理改造的进程中各个不同层次的不同表现。如果我们本末倒置的把表象当成了目的,那么即使你水平再高最终难登内家之堂奥。&/p&&br&&p&对于开源和节流的问题在武学上只是历来被拳家所秘传。在世间少为人知。其实佛道儒三家的经典之作当中对开源和节流这两个问题都有独到之处。只是在方法和作用上有所不同,后人看不明白而已。作为后人看不明白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两个问题一旦展开就会变得非常复杂,因为每个人的脾气秉性都各不相同,所以入手功夫决不可能千篇一律。最终所得的结果也是深浅不一。在这种情况下,前人的经验之谈便会给后人一种无所适从之感。况且前人在个人心得的描述上用词多有隐晦。这就更使后人如入五里迷雾。但这并不是说就没有好的方法可行。佛家六神通里的漏尽通,道家的斩赤龙,断白虎都是前人在开源与节流这两个问题上的实际验证。然而,凡属非常之成就都来自于平常。可大部分人总是喜欢把问题复杂化。误认为前人的一些成就是高不可攀的。这种思想意识的形成一是由于没能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二是由于现实当中的误导。比如,佛道两家的清规戒律到底是为什么而设?这个问题肯定会有很多人都能回答。可答案却不一定正确。有人说现在市面上所流行的佛道两家的修持方法都是普法,真正的大法一直在秘密流传。这种说法也不能说它完全没有道理。比如说,在节流这个问题上属男女之事最难解决。而现在社会上有那么多的大师到处讲经说法,大家不妨可以请教一下,问问他们对于这个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仁义道德谁都会讲。而为什么在实际当中却排不上用场。近年有人在刊物上大谈男女双修的问题。明明知道这种功夫容易麻痹世人害人害己。还在那儿一个劲的的肆意宣扬。殊不知,所谓男女双修本来只是对节流功夫的一种验证。要想做到不漏,首先要做到无欲。然而无欲并非无能,只是慧而不用。这种功夫一定要在形神合一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操行。它是练己功夫的验证,而绝非技巧。历来高僧大德在这个问题上决不敢信口雌黄。对于这个问题的对治方法从释迦摩尼佛开始就没有明确的记载。可见这个问题的复杂性绝非一般。难怪南怀瑾先生说他这么多年来在市面上还没见过一个百日筑基的人。&/p&&br&&br&&p&&b&在武学中,要过这一劫必须先要过生死关才行。所谓生死关就是让你在思想意识上,体验什么才是真我。这样你才能明了人的生死只是表面现象的变化而已,其实无所谓生也无所谓死。由此,你才能具备清逸之大勇。而非匹夫之蛮勇。&/b&李洛能先生端坐椅上一笑而逝,孙禄堂先生说自己视生死如游戏。(评:都是以武而悟道的高手)过去有很多的老武术家在这个问题上都有具体验证。当年王重阳祖师在终南山修炼掘活死人墓。大家不妨仔细想想,也许可以从中悟出一些道理。&br&&/p&&p&对于心性的修持是无止境的。万丈高楼平地起,最基础的东西往往才最重要。(评:我非常赞同这句话,修心是没有止境的,但必须从最基础的地方去下手,我见了太多自称学佛学道的人,学佛的就说自己的师父是某庙里面哪位大师,出了多少著作,到全国各地做了多少场演讲,学道的就说自己是某某派多少代传人,他的师父是当地什么道协副会长,也是每天忙于宗教事务的应酬当中。我就问这些人,你们每天到底在练什么?结果他们的回答都很一致,我们的师父太忙,没有时间教我们,我们以修心为主,就是每天有空就念佛,念经,去寺庙烧香。我听了只是笑笑,这种散心念佛究竟有多大用,说不好。真正的修行,还是必须从最基础的地方开始,每天一棒一点血,一棍一点痕的坚持才有效。)谈论了半天开源与节流,而实际上开源与节流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把它作为两个问题是因为在后天的表现上有所不同而已。前面已经说过,开源是对人体先天功能的启动,而节流实际上是先天功能对后天形体的转变。只不过这种转变需要我们在思想意识上进一步提高。在功法的修炼上更加精进。所以,我们的重点还是要放在如何改变自己的思想意识,启动人体先天功能这一方面。&/p&&br&&br&&p&&b&第三部分&/b&&br&&br&&/p&&p&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内劲与道家的先天一气,佛所说的自性,儒家的中庸之道,所修炼的都属同一资源。&/p&&p&中国的老祖宗们用周易来解释万事万物。认为天地之间人是一小天地,宇宙为一大天地,人天是一理,也就是说天道即人道。&/p&&p&人在未出生时,犹如宇宙的原始状态,阴阳未判,天地未分,无形无相,无我无他,浑浑噩噩,一气浑然。&br&&/p&&p&当婴儿出生后,正如天地已分,物质世界产生,分阴分阳,有善有恶。先天之元气即先天之气,随着人的成长,为知识情欲所惑。元气渐消,体质日弱,若按易学之理术,扭转契机,把握阴阳,引中和之气,返还原始之初,使人体质增强,以复先天之本能也。&br&&/p&&p&因而,古人有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之分。先天八卦的排列是乾上坤下,离东坎西,后天八卦的方位排列是离上坎下,震东兑西,而乾坤两卦分别居于西北和西南。&br&&/p&&br&&p&古代的先贤们认为,人本来是乾健之体,阴阳是相和的,正如先天八卦图所示。乾卦中的三个阳爻表示纯阳之气,坤卦中的三个阴爻表示纯阴之气,而当人落入后天则阴阳分离,乾卦的中爻陷入坤卦,坤卦的中爻陷入乾卦,这样一来乾卦与坤卦发生了质的变化。由先天而变为后天,乾卦转为离卦,离卦属心,心属火,故称离火。坤卦转为坎卦,坎卦属肾,肾主水。故称坎水。&br&&/p&&p&要想使人恢复乾坤正体,就必须使坎卦中的阳爻入于离卦的中爻,让离卦变回乾卦。离卦中的阴爻下归坎卦的中爻,让坎卦变回坤卦,这叫做坎离交媾。由此而行,周天运转,使人恢复乾坤正体即所谓后天返先天,至此,于道来说还并未到达究竟。需更进一步使乾坤交媾也就是阴阳相和。易理是一分为二现在是由二返一。所以古人云:得其一而万事毕。&br&&/p&&p&需要注意的是,前人在修炼上所总结的鼎炉,药物,火候,河车运转,结丹等术语,其用意只是作为比喻。比如丹田窍穴虽有其方位,但却无实处,使得后学难识其本来面目。在此奉劝各位,用功一定要从无入有。心中需空空洞洞,待需极静笃之时自然明了其中奥秘。玄关玄窍只不过是用后天之呼吸引发先天真一之气,并没有固定方位。但却有其真实景象,古人所言实不虚也。&br&&/p&&br&&p&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其大意是说,如果大家都追求至善至美的生活,那必然会有善恶的产生.这样一来,所谓美的东西也就不美了,所谓善也就不成其为善了。所以老子奉劝世人,有无,难易,高下,前后等等,都是人为划分,这一切都源于人的后天欲望。因此他主张无为,希望大家不要被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所蒙蔽。&/p&&br&&p&哲学家们则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p&&p&王芗斋先生在大成拳论中也曾指出,天地之间,无一不是矛盾,又无一不是圆融,必须打破圆融,统一矛盾,也能融会贯通。&br&&/p&&p&以上三段文字都是前人对物质世界的种种看法,具体到拳术中又如何理解呢?&/p&&p&王芗斋先生说练拳要从抽象中求具体,在虚无中度其有,在有中揣其无,大部分人对抽象与具体两者间的关系都是这样理解的。&/p&&p&下面举例说明,当习拳者在站桩时,双手如抱球状。球是想象出来的属于抽象,因此而产生的撑抱力是身体方面的属于具体。&/p&&br&&p&试力时身体犹如站在水中,水是想象出来的属于抽象,由运动而感觉到上下,左右,前后都有相应的阻力是身体方面的属于具体,如果说这就是抽象与具体的话,那么大家都忽略了关键性的一点,那就是两个事例当中所谓的抽象都来自体后天的器官——大脑的想象。&br&&/p&&br&&p&这么一来,大家就把问题给单一化了。也可以说是陷入文字障碍中了,因为人认识事物都是有标准的。正如老子所说的,有无、难易、高下、音声、前后。那么标准从何而来呢?当然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积累。人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观察。观察生活中周围的一切。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等等等等。从简单到复杂,从家庭到社会,逐渐形成个人意识。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乃至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人的大脑把看到的,听到的,或是感受到的知识经验全部储存起来,然后分门别类。在需要的时候,再把相关内容从记忆库中调出来。所以说,人们在站桩与试力中所运用的精神假借全部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第二重投影。人们只不过是把真实的事物通过大脑的想象了一下而已。这并非是抽象。对于身体方面的感受来说就更不言而喻了。&br&&/p&&br&&p&那么,什么才是王芗斋先生所说的抽象呢?抽象就是不能有具体的形象,换句话说,它不是现实中人们可以用肉眼看到,用手触摸到的物质。庄子说物物者非物就是这个道理。而在人们大脑中所储存的全部都是自然界中的事物。哪怕是人们编造出来的,现实中没有的东西。也只不过是把现实中的某些个体七拼八凑而成的。凡是有形有质的物质,包括人本身,都不属于抽象的范畴。抽象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是确实存在的。&br&&/p&&br&&p&佛在两千多年千正悟到的自性本空。他认为宇宙万物都是这个自性变化而成的。而中国的道家也有相似的说法。丹书云: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不管这是唯心论还是唯物论,还是心物一元论,不管现代科学能否辨别其真伪,人类的先贤就是这样来解释宇宙的。&/p&&p&而不论是道家学说还是佛家学术,这与咱们谈论的抽象又有什么联系呢?中国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说:一生二。这个一是只天地万物未分之时,属于混沌状态。所以,老子叫它无名天地之始,也就是还不能赋予名称的意思。对人来说属于没生之时。&br&&/p&&br&&p&那么,数字二又叫两仪或阴阳,是指原始的混沌世界由于运动而分化出天地,随着天地的产生而生成万物。自此,天地万物各有其名,所以老子把它称之为有名万物之母。对人来说为己生。&br&&/p&&br&&p&物质有了名称就产生了分别,有分别便会有矛盾。然而矛盾的双方即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比如:长短、大小、高低、前后。假如没有长的观念也就不会有短的概念产生。没有大也就无所谓小。如果从拳学的角度看,无论是动静、虚实、开合、吞吐都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而已。换句话说,是一个事物在各个不同方面的表现。或者说是这个事物在现实中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形象为动静、虚实、开合、吞吐。那么这个事物为何物呢?老子把它称为一。在拳学中,王芗斋先生说使身体动作达到松即是紧,紧即是松,松紧紧松勿过正。实即是虚,虚即是实,实虚虚实得中平。要想能达到这个中平,那么就非得回到一的状态不可,而这个一就是道家所说的先天一气,也正是我们所寻找的抽象。&br&&/p&&br&&p&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说先天一气是有的话,可是它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如果说它是无,你只要按规矩练,练对了它就有相应效果。它既不着于有也不着于无。佛家讲不执着不着相。金刚经说的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里说的如来就是真如自性。孟子曰:养浩然之正气。这个正不是代表正义,而是不偏不倚的意思,不偏不倚谓之正。所谓不勉强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是也。意思是说:不带有一丝一毫的勉强,没有后天欲望的驱使,如此中道方为从容。&br&&/p&&br&&p&王芗斋先生自称矛盾老人,他认为,物质世界无一不是矛盾又无一不是圆融,必须打破圆融,统一矛盾才能融会贯通。这个物质世界中的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然而又是相互矛盾的。所谓圆融正如五行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金。所谓矛盾就像五行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如要维持这种圆融的状态就必然会导致矛盾的产生。所以,要想解开这种局面唯一的方法就是打破,只有打破这种表面的圆融才能统一所谓的矛盾。在拳学中,王芗斋说一法不力无法不容,老子曰:为无为则无不治。&br&&/p&&br&&p&以上所谈皆是法则,具体用功又当如何呢?前面已经说过,易学从数理上认为,物质世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么,要想由后天返到先天,从数理上讲是一个由繁入简的过程。从后天八卦和先天八卦的卦爻上看,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变化的过程。然而,数理也好,卦爻也好,都只是用来比喻而已。就象用手指月,目的是让人看到月亮而不是让你去研究手指。在具体操作上,大家可任选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来练习。具体要求简单的说,就是身心皆不可用力。因为人活着,包括成长,发育,全部依赖于先天一气。它是一股活力,内含无限的生机。它和人的关系就好像燃油与汽车,没有油的燃烧车是发动不起来的。而当人落入后天,先天的作用就被取代了。所以,只有在后天欲望与注血之力得以控制之后,它才有可能逐渐恢复其功能。&br&&/p&&br&&p&神秀法师对此曾有,时时勤擦拭,莫使染尘埃的诗句。王芗斋先生说,改造生理,发挥量能。&/p&&p&那么,什么叫改造生理呢?用老子的一句话来解释就是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只有损之又损才能由二变成一,才能发挥良能。发挥先天一气的作用。那么这个由二变成一,或者说损之又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你不断的去掉后天意识,因为在后天当中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假如不能打破这个局面的话,你将永远也不能统一矛盾而融会贯通。相反,如果你真的能在锻炼中有所体悟,那么在身心两个方面都会有明显的改变。正如佛所说,本来具足。这个自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你练它它也不会多,你不练它它也不会少。如果你存有一个念头想去求它,就已经执着了。关键是你要能放下。只要你能把后天意识放下,当下即是。就这么简单。可难就难在放下了却难以保持。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勤奋练习的原因。所以六祖说:顿悟还需渐修。见地有了,剩下的就看你怎么用功修持了。&br&&/p&&br&&p&因此,大家应该能明白一个道理。练武并不是像一般人所说的,先要炼精化气,再炼气化神,最后才能练神还虚。精气神是一体的,是不可分割的。只要你能明了还虚之理,合着规矩练习,那么你每练一日,都在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练神还虚。它是同时进行的。也就是说,你的后天意识去掉一分,先天功能就显露一分。后天意识去得越干净,你先天的功能就越强,你的武功也就越高。&br&&/p&&p&那么,剩下的就是怎么练的问题了。从武术的角度说,不论你是练站桩,还是行拳架。都必须合这规矩,使自己逐渐从后天状态恢复未生之时的先天功能。在这当中,首先第一步是你要先能明理。明理的目的是让你能够彻底的改变你的思维。也就是让你明白,现已形成的在头脑中的都属后天的意识。要想恢复先天功能,就要把后天意识清扫干净。佛家称为转识成智或叫明心见性。倘若真的能转,习练者在身体方面跟着就会发生变化。所以王芗斋先生说:心理作用于生理。在生理上真的起变化之后,再把身体方面的体认信息反馈于心理。这样,在心理与生理上产生良性循环,也就是说,此时此刻先天功能已经在你身心两个方面发生作用了。&br&&/p&&br&&p&如果在身体上没有明显的改变,那只能说明你在理论上认识得不清或根本就不正确。顺便提一句,所谓身体上的改变,就是身体应该越练越软,软到什么程度呢?当然能达到老子说的专气至柔能婴儿乎是再好不过了。在武术中叫抻筋拔骨。这个过程在锻炼中会很不舒服的。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程度也各不相同,在此不做详述。&br&&/p&&br&&p&所谓去掉后天意识,发挥人体的先天功能。其表现从心理上说是无杂念,也就是通常人们说的入静。可别忘了,佛说过本来具足。你本来就是静的,只是后天把你给扰乱了。假如你把它当作一个追求的目标,那么无形当中等于又多了一条杂念。本来出发点是好的,可真去做的话又变成了后天的欲望。结果是似是而非。这就是人后天意识的惯性,很难一下子解决。我已经认识到错误啦,现在正朝好的方向努力呢,怎么又不对了?&br&&/p&&br&&p&下面,咱们来看看王芗斋先生是怎么说的。在大成拳论中,王芗斋先生说身体要如大冶烘炉,无物不淘熔。&b&杂念来你就让它来吗,反正它也不会待得太久。该走的时候它自然就走了。你是这里的主人,把杂念当成过客,来去不留。在杂念的来去之间有一个空白,这个空白就是我们所说的静。可关键是太短暂了,顷刻之间就又让杂念给掩盖了。&/b&&br&&/p&&br&&p&怎么办呢?结论是没有具体的方法。只能让你头脑中纷飞的杂念像水中的灰尘一样。当水被盛入容器中后,让它自然沉淀。不要去管它。倘若一用方法,反会事与愿违。&/p&&p&说起来容易,真正能做到的确很难。这也就是王芗斋先生为什么感叹地说:吾道千年后,渗透禅关有几人啊!&br&&/p&&br&&p&前面已经说过,先天功能其表现从心理上是无杂念,也就是静。而现在我要告诉大家,这个静也是着相。因为有无二相全是先天的表现,而不是先天的本身。这就是很多人虽然认识到头脑中的诸多杂念都是在后天逐渐形成的,因而就片面的认为只要把后天杂念从头脑中清除干净,不就从后天状态返回先天了吗。而且,许多前辈高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描述。比如说:道本无也,心中空空洞洞等等。可问题并不象大家想像的那么简单。先贤们说的空也好,无也好,并没有错。他们所说的空和无并非有无二相其中之一的那个无,而是有无二相两者之间的无,或者说是空。也可以说是有无二相两者之间的有。确切地说它应该是非有非无。&br&&/p&&br&&p&为什么呢?因为说到其表现,如果认为它是有的话,可在人练功的过程中,它即没有身体上的固定方位,也没有具体的形象可言。假如说它是无,但它又却能不断的使人体产生出种种不可思议之妙。&br&&/p&&br&&p&从另一个方面讲,因为人与万物都同为道的载体,或者说是道的表现。前面已经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呼吸左胸口疼像岔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