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因中国现在抑郁症人数而自杀的人多吗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74|回复: 13
你知道中国每年有多少人因为抑郁症自杀的吗
TA的每日心情慵懒 08:16签到天数: 27 天[LV.4]I主题帖子积分
山子湖, 积分 957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5 积分
山子湖, 积分 957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5 积分
大概有17& && & 18 万这样子
主题帖子积分
天泉湖, 积分 116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8360 积分
天泉湖, 积分 116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8360 积分
难道真的这么多??
TA的每日心情慵懒 08:16签到天数: 27 天[LV.4]I主题帖子积分
山子湖, 积分 957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5 积分
山子湖, 积分 957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5 积分
小小会计 发表于
难道真的这么多??
恩...............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8:56签到天数: 27 天[LV.4]I主题帖子积分
劍嘯龍荶·夿酒臨風·斯亽獨酔筱迺風
山子湖, 积分 819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10 积分
山子湖, 积分 819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10 积分
楼主&&想干啥
斯亽獨酔筱迺風
TA的每日心情慵懒 08:16签到天数: 27 天[LV.4]I主题帖子积分
山子湖, 积分 957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5 积分
山子湖, 积分 957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5 积分
悥乐独酔迺风啸 发表于
楼主&&想干啥
不知道,,,
主题帖子积分
萧湖, 积分 4207, 距离下一级还需 793 积分
萧湖, 积分 4207, 距离下一级还需 793 积分
楼主是你吗。。。。那年你自杀的& &。。。。说是要统计 有看看多少人 与你一路相随
穿过荒凉,走过繁华,细细雕刻过往时光,轻轻吟唱。。。
主题帖子积分
勺湖, 积分 1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61 积分
勺湖, 积分 139, 距离下一级还需 61 积分
觉得楼主就是欠揍,揍一顿保证好好好
TA的每日心情慵懒 08:16签到天数: 27 天[LV.4]I主题帖子积分
山子湖, 积分 957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5 积分
山子湖, 积分 957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5 积分
岁月饶人 发表于
楼主是你吗。。。。那年你自杀的& &。。。。说是要统计 有看看多少人 与你一路相随
反正以后不寂寞
TA的每日心情慵懒 08:16签到天数: 27 天[LV.4]I主题帖子积分
山子湖, 积分 957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5 积分
山子湖, 积分 957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5 积分
浮了流年毒蛊 发表于
觉得楼主就是欠揍,揍一顿保证好好好
come&&come& &on
主题帖子积分
萧湖, 积分 4207, 距离下一级还需 793 积分
萧湖, 积分 4207, 距离下一级还需 793 积分
殇心人 发表于
反正以后不寂寞
不错不错。。。。。。
穿过荒凉,走过繁华,细细雕刻过往时光,轻轻吟唱。。。
主题帖子积分
涟漪湖, 积分 1305, 距离下一级还需 695 积分
涟漪湖, 积分 1305, 距离下一级还需 695 积分
我 ,日这么多
TA的每日心情慵懒 08:16签到天数: 27 天[LV.4]I主题帖子积分
山子湖, 积分 957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5 积分
山子湖, 积分 957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5 积分
文盲大学 发表于
我 ,日这么多
.................
主题帖子积分
天泉湖, 积分 108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9190 积分
天泉湖, 积分 108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9190 积分
想起明天吃什么 就觉得人森充满了希望。
TA的每日心情慵懒 08:16签到天数: 27 天[LV.4]I主题帖子积分
山子湖, 积分 957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5 积分
山子湖, 积分 957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5 积分
雪菜面。 发表于
想起明天吃什么 就觉得人森充满了希望。
我按个深深的去啊
淮网活力之星
淮网活力之星
Powered by中国每年20万人抑郁自杀 公务员成高危人群
《都市快报》副总编辑徐行的自杀,令人们再一次惊醒:抑郁症就在我们身边。以往提起抑郁症,我们就会想到演员张国荣、主持人崔永元、互联网少帅张朝阳等人。而实际上这种情绪障碍疾病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最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不管是小孩、成人,每个人都可能与抑郁症不期而遇,它只是情绪上的一次感冒。”从事精神疾病治疗的专家表示,抑郁症可以预防,可以治疗,不是无药可医的精神癌症。囚禁于自己的“监牢”半月谈记者在吉林长春市安宁精神康复医院见到25岁的陈爱松时,根本没有看出来她是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陈爱松平静而轻柔地向记者讲述她的故事。“我家在农村,17岁就外出打工了。一年后,母亲因脑出血需要大量的钱,我一天打两份工,仍然不够家里用,我当时感觉家里就像一个‘无底洞’,怎么赚也填不满。”陈爱松说,家人没有人关注她,她常常一个人在房间里偷偷哭。“每天都不开心,觉得自己太没用了,就是想结束自己的生命。”陈爱松最初选择割腕自杀,每次都是偷偷割,割了很多次,也流了很多血,每次割完就用纱布把手腕包起来。“一次比一次割得深,但都没死成。”陈爱松伸出了手腕,记者看到一道道刀割的印痕。“我想割腕不行,那就自焚吧,我把柴禾点着了,结果把自家的房子和左邻右舍的房子都烧毁了,我爸把我救了出来。”长春市安宁精神康复医院院长曹丽辉说,陈爱松是典型的重度抑郁症患者,有清醒的自知力,来医院后每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与人交流,也不想见任何人,总想自杀。“现在已经一年了,康复效果非常好。”曹丽辉告诉记者。与陈爱松不同,45岁的白燕也是一名抑郁症患者,但她没有自杀的行为。她在长春市康宁医院已经断断续续治疗2年了,如今她仍然会连续几个小时一言不发,一动不动地望着窗外。“我从单位下岗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40岁了还没有孩子,公公婆婆就让丈夫和我离婚。我当时压力极大,常常睡不着觉、吃不进饭,天天以泪洗面。”白燕说,一天公婆逼她去办离婚手续时,她一怒之下把家里所有的东西全砸了。“娘家人就把我送到医院了。”长春市康宁医院副院长李学松告诉记者,白燕现在与丈夫已经离婚了,由于打不开心结,所以还在医院接受治疗。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以显著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抑郁症,在精神疾病患者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每天在门诊接待的咨询者当中,有2%会是重度抑郁症。”从事精神疾病治疗近20年的李学松说。据介绍,抑郁症是精神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但不同于精神病。国外抑郁症的患病率最高的可以占到普通人群的10%左右,并且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男性。抑郁症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其中重度抑郁症临床上有悲痛欲绝、自卑抑郁、悲观厌世,尤其有自杀的行为等症状,需要实施药物治疗。“中国现在每年有20多万人因重度抑郁而自杀。”吉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秘书长赵会华说。中度抑郁在医学上也称为恶劣心境,是情感性障碍的一个类型。病情在两年以上,情绪低落,自卑自责,认为活着没意思,没有自杀的行为。“他不自杀,就是有时候觉得活着没意思,但也需要心理疏导及药物治疗。白燕就属于这个类型。”李学松说。“每个人都会有轻度抑郁,实际上就是抑郁情绪。”李学松介绍,轻度抑郁属于正常心理范围,当今大多数人都处于亚健康,像一时心理失衡,如下岗、失业、离婚、工作压力大等,都会造成情绪低落。“即使再坚强的人也会有‘抑郁缠身’症状,但通常不会超过一周时间,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内外交困得“心病”长春市心理医院副主任医师燕利娟告诉记者,抑郁症的产生,主要是家族遗传性、生物化学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及躯体疾病因素导致。吉林省各专科医院抑郁症科重度抑郁症患者收治情况显示,重度患者主要集中在25岁至49岁和50岁至70岁两个年龄段。尤其是25岁至49岁的年龄区间,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强压之下,重型抑郁症患者较多,病人以情绪状况为主,表现为自卑自闭、悲观厌世、认为自己有罪等;而50岁至70岁年龄段患者的情绪状况不突出,主要因躯体症状引起的,如频繁检查身体、闭门不出等。68岁的李阿姨因血管堵塞导致下肢疼痛而引发抑郁。“每当下肢疼痛时,她就不想活了。安眠药都吃两次了,在医院抢救了一周,人事不知,醒过来就怪儿女为何救她。”儿子刘立峰说,“妈妈得病后常常心情不好,整天想自杀。”“把药收起来,她就站在8楼窗台上往下跳,家里9个窗户都安了栏杆,可是看不住她。每次我都哭着喊着甚至跪着求她。”由于雇不到人,45岁的刘立峰如今不得不辞职在家看着妈妈,为了让妈妈分散注意力,调节情绪,他也使出了各种招法陪老人打发时间。“时间长了,我自己感觉都要抑郁了。”燕利娟表示,因躯体症状引发抑郁症患者数量远远小于因社会、家庭、婚姻三种压力引发的抑郁症患者。根据他们医院近几年收治的抑郁症患者的情况,排在前三位的人群主要为、白领等群体(职业压力);40岁左右处于“上有老、下有小”阶段的中年女性(家庭压力);处于婚姻疲劳期的中年男女(婚姻压力)。在高强度的压力之下,“三高人群”如不能及时接受治疗,极易产生悲观厌世情绪。除此之外,面临中的学生、50岁左右的更年期女性、从领导职务退休后心理不适应的人群、空巢老人等抑郁情绪和心理问题也较为普遍,如个人不能及时调整减压,就可能进一步发展成抑郁症。“现在抑郁症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赵会华带领的团队如今专门为一家“课后学生一对一辅导中心”进行心理疏导。他说,很多中小学生因家长逼着学习想不开就想自杀,甚至一些七八岁的孩子也会因抑郁症出现情绪低落,有的甚至不能上课。“我们的父母对孩子只以学习成绩认英雄,除了学习,其他的什么都不让干,全部包办代替。孩子长大进入社会,遇到挫折就会承受不了,根本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李学松说,中国式的圈养教育让很多年轻人性格变得懦弱、不坚强,不会独立克服困难,也会造成精神抑郁。当成情绪上的“感冒”“事实上,焦虑和抑郁的人群已经相当于心脑血管疾病人群。”专家介绍,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轻度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孤独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病人就像感冒一样普遍。但人们并没有认识到抑郁症的害处,而是害怕受到世俗偏见的歧视,讳疾忌医。燕利娟说,人们在有抑郁情绪的时候做出的决定往往是错误的、不理智的。“看着谁都不顺眼,做什么都不顺心。很多聪明的咨询者,在做出离婚或离职的决定前,会找心理医生看看是不是自己心理出了状况。我们解决的方式是先访谈,再检测,会给咨询者一些心理指导。”“好多想离职的患者,心里的不安来源于自己的认知,其实工作单位和领导并没有否定他(她),这是工作压力造成的,也是自己的认知造成的。”燕利娟说。专家指出,当一个人的工作效率比正常状态低很多,同时感到心情压抑、焦虑、兴趣丧失、精力不足、甚至是悲观失望,并且持续一周以上无法自身调节时,就应该及时找心理医生进行调节。“很多人到医院去检查身体各项功能器官是否出了问题,大多数是什么都检查不出来的,因为是心理或情绪出了问题,必须找专业医生。”燕利娟建议。“如果这种抑郁情绪长时间得不到调节和关注,就会发展成为中度或重度抑郁症。”曹丽辉所在的康复医院内,很多像陈爱松一样的抑郁症患者,因为开始不被关注而导致病情恶化。曹丽辉建议,从心理健康角度来讲,一个人在遇到压力时,应该尽量想办法释放自己的压力,比如找朋友聊聊天,实在觉得压力大,不妨找心理医生倾诉,做一些户外运动或者是做些体育活动。“我们的社会应该建立心理干预和支撑体系。”燕利娟认为,国有大型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有必要给员工制造一些宽松的氛围,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有责任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赵会华表示:“对孩子要从小加强传统人文教育,让他们以自信、平和、开放、自由的心态健康成长,有了良好的心态,长大后才能从容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记者 张颖)(半月谈)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潮州女考公务员迟到两分钟被取消面试资格】东莞公务员考试今年首次采用异地面试,本地考官将面对的是报考汕尾地区职位的考生。不少考生的家长和亲友,从汕尾千里迢迢来陪考,有考生尽管事前曾反复“踩点”,因对公交车站点不熟,仍迟到两分钟,被取消面试资格。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腾讯教育官方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添加qq_edu
总有一种力量推动教育前行
校园好时光
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小园同学”
交朋友长知识收礼物
[责任编辑:sparklv]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干眼症是哪个组织异常造成的?
课程提供:
恭喜您,答对了!看一下您是不是和老师们的思路一样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很遗憾,答案错误。赶快看看正确答案和思路是怎么样的吧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答对啦,看看老师的思路吧!
有问有答&&每年超百万人因抑郁症自杀
来源:搜狐网
日搜狐搜天下《明说吧》视频节目内容介绍:   
【今日深评】 这几天,微博、朋友圈里大家都在讨论演员、歌手乔任梁因抑郁症自杀的新闻。这个年仅28岁的男星突然离世,让人无尽痛惜。“抑郁症”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疾病也随之再次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有人说:“抑郁,就像感冒一样普通”,甚至有人干脆说,抑郁就是“心灵感冒”。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抑郁症患者高达3.5亿人。仅在我国,就有9000万名抑郁症患者。这么看来,抑郁确实挺常见。但是,抑郁症可比感冒的杀伤力大多了。统计显示,每年抑郁症自杀的死亡人数高达100万,这是多么可怕的数字&&
【今日速评】
1、里约残奥会闭幕 中国107金居榜首
2、国务院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3、人社部:医保基金压力增大
4、多地现优步“幽灵车”恶意刷单
5、杭州楼市限购前疯狂:成交破纪录
6、美国1天连发3起袭击事件
7、王楠夫妇“自来水爱国”惹众怒
了解详细信息,请点击上方《明说吧》视频。视频内容今晚20点30分上线。   搜狐出品《明说吧》:周一到周五每晚八点半,在搜狐网,搜狐视频,搜狐新闻客户端,手机搜狐网,四端同时上线。点击《明说吧》,我们与您一起纵论天下事。   
《明说吧》微信公众号:SOHU搜天下   
《明说吧》视频主页地址:/s2015/stx/
(责任编辑:孟否否 UN864)
&&&&&&</div
中国人哪来这么多钱?[]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张进:那些死于抑郁症的大多数人,你们是不知道的
我的图书馆
张进:那些死于抑郁症的大多数人,你们是不知道的
  共识网第12次线下读书会
  《渡过》:抑郁症患者的自渡与他渡
  主讲人:张进,著名媒体人,财新传媒创办人之一
  张进:我先讲讲自己的经历。我患病就在五年前的这个时候,当时正在跑两会,比如今天上午是政府工作报告发布,我们9点起来就看报告,看完以后12点做一个直播,向我们财新网的读者分析政府工作报告,每年都是这样一个工作节奏。
  我在两会期间最忙的时候一下子就病倒了,当时自己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为睡眠不好是由于当时工作压力太大,休息几天就好了。没想到一旦放下工作重担后,病情反而急转直下,睡眠更加不好,经常彻夜难眠。这时候有朋友提醒有没有可能得了抑郁症,当时自己完全不懂什么叫抑郁症,只是从字面上觉得好像抑郁症就是抑郁,就是突然情绪上不高兴、想不开了。
  当时我自己想,这怎么可能呢?将信将疑地去医院看病,医生诊断说抑郁症已经到达中度,需要立刻吃药。病了之后,学习能力几乎完全丧失,在不太懂的情况下,我就跟着吃药,于是就开始了半年的治疗历程。非常可惜的是,前五个月的治疗基本作废了,为什么呢?其实是误诊了。大家现在普遍提及的抑郁症都是一种泛泛的称呼,如果具体细分的话,这类精神疾病是很多的,具体我得的是双向情感障碍中的一种叫抑郁发作,但自己当时并不知道,因此在前五个月里接受的治疗方向是错误的,没有任何效果。
  就这样到了2011年6月份,因为半年的治疗没什么效果,几乎发展到了重度抑郁,我只好换了一个医生,这位医生当时就怀疑有可能是误诊了,于是调整了用药,结果在调整用药仅仅19天之后,一下子就见效了,并且迅速好转。当然这也是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
  对于我来说的情况就是一旦好转了,突然之下在两三天之内就恢复到和生病之前完全一样,我不能不对自己治疗的过程以及对药效起作用的过程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因为在治疗误诊的半年时间里我的体验是极其痛苦的,那种痛苦简直无法言喻,这也是为什么抑郁症患者自杀率这么高的原因。
  在病情好转之后,我开始研究抑郁症。当时首先是从自己研究起,我是吃药吃好的,而且当时第二个医生在做出正确诊断以后调整了用药,一下子把原来的4种药统统换掉了,前后一共换了11种药,我就把每一种药认认真真地按照医学上的办法一样一样地研究,也不是为了什么,纯粹是出于一种求知的欲望。
  大概是到了半年以后我才开始比较系统地学习大专院校的精神科教材《精神病学》, 400多页的一本书,我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看完这本书以后才算把自己半年以来习得的零星知识结合在一起了,这是我比较重要的一个步骤。
  另外一个步骤就是在工作当中学习,因为我本人在媒体工作,我就把抑郁症作为一个重要报道选题在做,总共做了两个封面报道以及好几个相对规模比较大的报道。以采访为机会,我把很多重要的医生以及相关方面的人士都采访了一遍。
  第三个方面就是实践。实践就在于,因为当时我在抑郁之后,出于一种对于自己情况的神奇,我就开始写文章,当然最开始写的文章是比较粗浅的,但毕竟是有一种亲身感受和,写完以后立刻就引起了很大反响,开始有不少患者来找我。我以极其高的兴致和热情开始去接触和了解,发现每一个患者的病历和自己都是不一样的,这使我后来越来越认识到抑郁症原来是一种特异性疾病。
  还有就是由于病好以后需要不断到医院复诊,最开始的时候复诊是每周一次,后来变成两星期一次,然后一个月一次。那时候安定医院还不像现在这么高级,管理那么严格,狭小又破旧的门诊楼里,医生和病人都混在一起,任何一个病人看病旁边都围着一圈人在等着看着。
  这给我带来一个很好的条件就是你可以在里面待着,没人赶你,每周六我都到我自己的医生诊室里坐在旁边旁听,这么大概持续了半年时间,这对我帮助也很大,慢慢就积累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了。
  2014年3月份是我患病三周年的时候,我开始系统地写了一批文章,在我自己的博客上发表。发表以后反响特别大,《渡过》这本书里的第一部分“他渡”其实就是以这八篇文章为主体的。这本书里的“渡人”部分,是我把这三年跟我长期接触的患者的故事一个一个写了下来,也是八篇。
  出完这本书以后,似乎不得不也被外界推动着开始做一点科普的工作。到目前为止我记不清我讲过多少场讲座,这个月就有四处。目前正在办的微信公号“渡过”,一开始是自己写文章,目前正在约抑郁症患者来写稿。即使患者的文字不那么漂亮,但他有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容易引起共鸣。
  以上算是我的一个开场白,把我个人的经历,写书的过程和现在做的事情给大家做了一个简单的交代。接下来呢,就是进入正式的讲座内容,就是给大家讲解一下抑郁症相关的知识。
多数抑郁症患者活在隐蔽的痛苦中  关于抑郁症的发病率,我记得我三年前在学习的时候说是3%,后来说是4%,这两年说是5%。不久以前我接触安定医院的一位副院长,作为抑郁症中心主任,他告诉我最近研究的结果是7%。现在到底是3%还是7%,都不是非常确定的事,为什么?因为有很多患者是潜在的患者,大家都不知道他是得了抑郁症,所以对于抑郁症我们目前只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患者数量非常多,我们单位大约有三百人,就我知道的抑郁症患者就将近有十几个。  我之前提到中国约有九千万的抑郁症患者,是来自一份抽样统计:全国有病例记载的抑郁症患者是三千万,一般来说三四个患者里面会有一个去医院看病,这意味着如果在医院里有记录的病人是三千万,实际患病的群体会是九千万。目前抑郁症是世界第四大疾病,每年有二十万左右的抑郁症患者自杀,林嘉文和江绪林只是被新闻媒体曝光出来的例子,其实每天都有大量的抑郁症患者自杀,而他们的名字永远不会被人知道。  不久前我受邀去一家大企业做讲座,来听讲座的员工非常多,后来私下交流时发现,有抑郁症困扰的人相互之间都不知道对方,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中国大多数的抑郁症患者像地下工作者般处于隐蔽中,偷偷摸摸的好象是做了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情一样。  昨天有位我认识的患者从厦门跑到北京来看病,因为他不敢在本地看,说厦门只有一家精神科医院,去了就可能被人认出来,一定要到北京来。我最后同意了,因为北京医院的水平比厦门的高,但为了躲避熟人来北京看病,我觉得太可悲了,可见目前在中国精神疾病的患者在内心深处多么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这种病耻感对于治疗和健康恢复是非常有害的。  关于抑郁症的误区,这是我自己总结的几条,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写书、做讲座的原因。因为有些认识误区的存在,给抑郁症的防治带来很大的困难。我不知道在座的读者里面,会不会有人会认同以上这些说法,如果认同,就说明你自己也存在对抑郁症的误区。  身心一体,也是我刚开始提到的,我这本书的内容分为自渡、他渡和渡人,为什么有这样一个逻辑概括呢?就是因为身心一体,精神和肉体是相对应的,人类所有的复杂的情感都和自己的身体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当研究一个人精神疾病的时候,要把这个人当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来考虑,这就是身心一体的概念。  抑郁症的本质是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失衡  抑郁症到底是一种心理疾病,还是器质性病变?我相信中国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抑郁症只是一种心理问题,而不知道抑郁症同时还是一种器质性的问题,是有实实在在的病理基础。  抑郁症的本质是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失衡。神经递质是脑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媒介,如果神经递质缺乏,大脑之间传递信息就不通畅,就会得精神疾病。无论精神分裂症也好,双向情感障碍也好,或者抑郁症也好,本质上都是神经递质出了毛病。神经递质的种类很多,但和抑郁症相关主要是三种,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  如果每个人都能认识到抑郁症不仅是心理问题,还是大脑神经递质问题,就会承认抑郁症像其他疾病一样需要治疗,只不是简单地换换环境,稍微休息一下,看看心理医生,谈谈话就好了。  人为什么会得抑郁症,第一个原因就是基因和遗传。尽管目前在心理学界有不少人反对这个学说,但不久前我们做过一篇很重要的报道,叫做发现抑郁症基因,写的就是英国和美国一个研究团队花了八年的时间,在中国选择了12000个病人进行案例研究,通过比对发现在这么多的被试基因序列中,有两个是和遗传相关的,这可以说是一项革命性的研究,它首次证明了抑郁症是有可能跟基因相关的。  除了跟基因相关之外,还有其他种种原因,比如抑郁症会和性格相关。凡事要求完美,高度敏感,容易自省、反省,自我要求严格,容易内疚等,这一类人的性格就是术语上所说的抑郁症易感性格。心理学对此的解释是,人之所以得抑郁症,是一种人性的自我向内的攻击。有的人遇到事情,会把怒火发泄在外面,这是向外攻击,这类人不容易得抑郁症;反之有一些人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容易从内部找原因,就像孔夫子说的“吾日三醒吾身”,这类人是比较容易得抑郁症的。  第三种因素是来自环境的压力,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高强度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之下,很有可能会得抑郁症。  最后一点就是应激因素。当一切要素都具备以后,好比一捆干柴突然出现了火星,然后就燃起了熊熊大火,这个“火星”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失学,失恋,失业,亲人去世,投资失败等等,当出现这些问题时,会作为一个突发事件触发之前一系列的因素,合并在一起造成了抑郁症的爆发。  抑郁症很容易误诊  抑郁症很容易误诊,它和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都是比较容易混淆的,因此一个高明的医生必须能够学会识别患者的各种各样的症状。  如何判断抑郁症,主要是从动力、功能来鉴别,而不仅仅是通过情绪和感受。抑郁症根据程度分成很多种,最初是有抑郁情绪,紧接着进入抑郁状态,然后进入轻度、中度,最后到了重度。  一般来说,如果仅仅处于抑郁情绪和抑郁状态,患者及早觉察后,可以通过自己的调整,比如情绪疏导、运动把情绪缓解。但到了抑郁症轻度和中度的时候,仅仅靠自我调节肯定是不够的,需要看病,尤其是中度以上,必须接受治疗。所谓自愈是有可能的,抑郁症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即使不加以治疗,有一部分人也可能自己就好了,但并不是说自愈就一定是好的,因为自愈之后,你搞不清哪天它会再次发作。  目前抑郁症的用药大约有七十多种,再加上其他辅助性用药,大约有一百多种药物是可以治疗抑郁症的。因此对医生来说他的第一大挑战是诊断,第二大挑战是选药,如果选错了就不管用,如何联合用药,如何确定剂量也很重要。  总而言之,治疗抑郁症是很复杂、专业性挺强的过程。其他内科疾病都可以通过化验、仪器来帮助医生做出诊断,但对于精神病医生来说这一切都没有,只能靠医生自己判断、论证,然后独立做出种种选择,包括他的诊断、用药、剂量确定都是靠医生的经验,和基于经验基础之上的直觉。  抑郁症患者容易自杀,简单概括一下是基于四个方面的原因:躯体症状,快感阻断,欲望消失,情感淡漠。躯体症状很简单来讲就是身体不舒服,很多患者一开始并不认为自己的不舒服和抑郁症相关,经常是各个科都看了一遍,总是觉得自己这也不舒服,那也不舒服,但到处检查都没有病。最后终于有医生劝他说,既然检查来检查去都没有任何问题,那会不会精神科出了问题,结果一去看,果然医生诊断得了抑郁症。  第二点是快感阻断,就是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快乐,没有兴趣,没有欲望,因此患者不愿意做事,不愿意见人,不愿意参加聚会,不愿意接手机等等,都是因为快感阻断和欲望消失的原因。最后到了情感淡漠的程度,像行尸走肉一样没有任何反应,这是比较严重的情况。因此我们可以想象为什么抑郁症患者容易自杀,他既有躯体症状,同时也缺乏快感体验,缺少更多的人世间的牵挂,往往就最容易以自杀来了解。有约三成抑郁症患者无法治愈&  患者需要严格地遵照医嘱服药,但是吃药以后是不是肯定会好,医生并不敢打包票。现在经验证明抑郁症治愈率大约在70%,也就是说大约30%的患者吃药依旧没有效果,目前也尚未找到更好的办法。  至于70%的人是不是一治就好了呢,这70%的有效其实也只是临床治愈,就是治了以后看到效果了,但临床治愈之后更漫长的时间是康复。  抑郁症的高复发率,有一部分原因是患者擅自停药。在康复期间不能停药,因为抑郁症的治疗其实是帮助我们恢复能力,这是一个漫长的阶段,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症状消失便立刻停药,就容易重新复发。很多患者不愿意吃药是因为有副作用,一般来说精神类的药品确实存在副作用,比如说颤抖,心慌等等,但比起抑郁症本身来讲已经是避重就轻,若想治愈,你必须要有坚强的毅力和足够的耐心,能够对抗这些困难。  接下来要做的是增加运动。运动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和康复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自己,医生告诉我要用运动来配合治疗,但是说实话,在病的比较重的时候我也没有能力来运动,因为根本起不来床,迈不开腿,每天只能躺在床上耗时间。我记得当发现自己好点后,就立刻开始运动,到今天为止我基本上都没有中断过,既使去国外出差都带着一双运动鞋,每天上下班只要雾霾不是太严重,我都会步行三个小时左右,此外如果还有时间,再运动一个小时,基本上每天保持四小时的运动量。  第三就是学心理学,重建自己的精神结构。这个就不多说了,研究心理学是需要穷尽一生的功课,我刚才说自己办微信公号“渡过”,联合患者家属共同打造一个抑郁症患者的互助康复热线,其实就是一种治疗,我现在帮助其他的患者写文章,编文章获得这样一种治疗。我本人就是叙事疗法的受益者。  我们可以学习去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因为目前在中国,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这一块的整体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尽管社会上开各种心理诊所的人很多,但找到一个非常合适的心理医生并不容易。我也曾经在半年的治疗过程中试图寻求过好的心理咨询,结果花了不少钱,没有收到效果,还有副作用,因为一个不太好的咨询师跟你说半天,只会让你觉得更受打击,更疑惑自己。  提问:我想问一下怎么确诊抑郁症?  张进:确诊不是我的事情,是医生的事情,而且能不能确诊看医生的水平和能力。在《渡过》这本书里专门有一节写到如何正确诊断抑郁症,这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问。比较误诊的是抑郁症和焦虑症诊断,抑郁症中双向情感障碍里面的抑郁向是容易误诊的,精神分裂症和双向情感障碍中的躁狂发作也是容易诊,这些都是在精神疾病诊断当中比较容易犯的错误。  首先抑郁症有基础的症状表现,比如严重失眠甚至彻夜不眠,如果连续很长时间处于一种严重的状况是比较危险的,这是一个迹象。很多精神类疾病都和失眠相关,失眠是最早期的现象。  此外一个比较明显的判断就是情绪低落。我记得自己患病时,有同事看见我闷闷不乐,就问我,如果你儿子考上北京大学你高不高兴,我想象了一下这是件好事情,但就是觉得没有高兴的感觉。这就叫做情绪低落,是非性格性的弥漫性的情绪低落。  还有就是兴趣减退。比如你过去喜欢唱歌,跳舞,摄影,喜欢看电视,旅游,如果你发现自己所有过去感兴趣的事情,现在一概没有兴趣,这也是抑郁症的重要征兆之一。  再往下说,就是能力下降。你过去是一个反映敏捷,思路通畅的人,突然一下子发现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下降了,处理复杂的生活问题能力减退,这个我觉得就肯定有问题了。  提问:您当时患病的时候,您特别渴望家人和朋友怎么做呢?  张进:首先家人懂这个病,不要以自己错误地理解为抑郁症患者是自己想不开,因为从表面上来看,患者看不出任何问题来,就是每天不高兴,皱着眉头,你跟他说句话,他叹口气,你要求他干什么,他都不想去。通常这时候家里人就着急了,觉得我们对你这么好,你你有什么课发愁的,生活上比你惨的多了去了。结果越是这么劝,情况越糟糕。  家里人可以陪伴,但不要教育。首先应该懂得,劝告其实就意味着是一种指责,一种批评,说明患者思想有问题,没有毅力,想逃避责任,包括很多患者也这样认为,这其实是错误的认知。因此作为家属要理解病人,不要责怪他提问:我想分享一点点我自己的一点见闻。我在英国读研,所在城市的大学心理学院水平仅次于剑桥,我发现国内和国外对学生心理的重视程度是非常不一样的。我去国内大学的心理咨询室做咨询,老师打了半小时电话才愿意和我聊天,但在国外,只要去跟咨询师一说,他们都会很认真地帮你预约,沟通,安排治疗周期。由于我所在的大学中国留学生众多,他们甚至安排了中文的心理咨询师,专门为压力比较大的中国学生做心理咨询。您在科普抑郁症的时候,是否有专门针对大学或者中小学进行推广?  张进:我觉得现在很多人在做这个工作,比如我刚才提到了好几个大学我都有去过,就是希望把这种情况常态化,制度化,经常化,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可能会逐渐改变社会上对于抑郁症的一些认知误区,如果有一天大家得了抑郁症而不用偷偷摸摸的,我觉得我的工作就基本上到位了。  提问:身边有曾经得过抑郁症的同事又来上班了,他自己不太愿意说这事,我们该怎么跟他相处呢?  张进:最好的办法是能创造一个氛围让他公开。其实他不公开的话自己也挺难受,这样的情况很多,每个人都知道他是抑郁症,他也知道他是,但大家都装作不知道的样子。结果在一起的时候确实各种敏感和小心,如果听到抑郁症相关的内容都不敢提,一提好象又刺激到他了。  所以能不能创造一个好的氛围,让他知道其实大家都已经知道了,都很理解,这是最好的办法。假如实在做不到,最正常的办法就是让他觉得大家没有把他另眼相看。如果我们都把抑郁症当成是感冒,甚至是癌症也可以,没有人会因为得了癌症而拼命掩盖自己,就是抑郁症和其他的精神疾病羞于启齿,这挺麻烦。  提问:他的承压能力会弱一些。  张进:他知道了就没事了,因为装也是挺累的,比如说他觉得身体不好,还得努力做出一副好的样子,但如果大家都知道了,假如今天确实有点不太舒服,至少不必强作欢颜了。我记得我自己当时生病的半年,谁都知道,所以我的压力就没有了,所以想办法让他知道大家都知道,这是好办法。  提问:抑郁症怎么区别到底是因为性格造成的,还是由于其他各种原因导致的?  张进:其实比较难判别是不是个性造成的,比方说江绪林,还有林嘉文,他们两个人就很难判别,他们自杀后有人约我写稿,但是我没敢写,为什么?因为我不认识他们,仅仅从一些书面材料判断不出来到底是不是抑郁症,我比较倾向于认为他们俩是抑郁症,但是没有非常过硬的证据。  提问:我个人是2004年看到您写的八篇文章,才让我确认自己得了抑郁症,谢谢您。我想问,对于一个康复后的抑郁症患者,别人应该如何对待他?是像正常人一样对他,还是在哪些方面应该特殊关照?第二个问题我感觉到抑郁症可以改变人生,您怎么看待您与抑郁症的相遇?  张进:第一个问题因人而宜,没有完全一致的答复。如果患者彻底地康复,我觉得没有必要有任何的差异对待。但在康复的过程当中,确实是有必要减少一点压力,比如说我自己,距离患病已有四年的时间,我康复的第一年和第二年肯定情况不一样,在刚刚治愈后,如果让我接受高强度的工作任务,我肯定也做不到,自己要学会拒绝,假如真的做不到赶紧跟领导说。我是做新闻的,如果类似于像天津爆炸这种瞬息万变的突发事件,对抑郁症康复期的人来说肯定压力太大。如果你是领导,对于患过抑郁症的员工在情况还不是特别稳定的时候要避免高他做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这是一种人道主义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抑郁症的经历对我个人来说是好事情,我后期提到了免疫恐惧,就是把所有不利的因素化成有利的因素,这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可以做到。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抑郁症人数2017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