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代经济这么发达经济体?

宋朝后中国经济衰落的原因有那些?
宋朝后中国经济衰落的原因有那些?
09-10-07 &
宋朝其实是中国历史上科技最为发达的朝代。唐朝的文化,政治,繁华受到外国朝拜,元朝的统治曾远及多瑙河畔,但是相比科技而言,最出名的科技发展都是在宋朝产生的。由于宋朝制度的关系,除了开朝皇帝之外,宋朝的皇帝是比较清闲的,朝廷事务一般有满朝文武解决,皇帝的决断权有时候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因而皇帝更愿意把时间心力放在文化科技方面。比如说,宋词就是和唐诗并列的古代文化遗产,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当时朝政制度和民风的开放。统治者也鼓励百姓创造新科技,并不像前朝一样反对百姓从商。当时的税率约为1/15,且农民不像现在有多如牛毛的负担。并且也没有户籍制,想做生意就可以进城。商业尤为发达,司马光曾说:“世风日下,贩夫走卒接着丝袜” 。如果说那些描述还不够具体的话,我们还可以看一下下面这些事实: 宋朝时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了纸币和银行信用。 宋朝时四大发明的三项被发明或是开始得到广泛使用。其中,活字印刷术是宋代发明,雕版印刷术在宋代始大量应用(已知最早的印刷品是中晚唐的“金刚经”卷子);火药和火器在宋代开始大规模使用(第一次在战争中使用火药的记载是在晚唐);指南针在宋代开始大量装备远洋船舶。 宋朝第一次出现了工匠传统和哲学传统合流的迹象(“梦溪笔谈”),在西方,这是近代科学大发展的先声。 宋朝拥有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帆船舰队和商船队,频繁远航至阿拉伯,东非,印度,东南亚和东亚的日本与朝鲜。 宋朝十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余个增加到40个,汴京和临安继长安,洛阳和南京之后成为世界上第4,第5个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 宋朝“汴都数百万户,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宋神宗时全国年铸币506万贯,而唐朝极盛的玄宗朝年铸币32万贯。 但是,科技文化商业的发达最终还是不可避免朝代的更替,宋朝的制度已经决定了统治者没有把全副精力放在军事和对外扩张上,宋朝的繁荣无可避免的引起了蒙古、金国的垂涎,最终还是灭亡了。从元朝起,直到清朝,统治者就很少关注科技发展了,他们更多考虑的是统治的长久和政治制度的延续。元朝只知道扩张领土,明朝出过一个爱做木匠活的皇帝,那也是被太监逼得无事可做了,清朝康熙虽然也对算学,洋科技感兴趣,但是首要任务却是巩固统治。宋朝曾有的辉煌就此一去不复返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人们常说“落后就要挨打”,但宋朝经济那么发达为什么还总被欺负?
人们常说“落后就要挨打”,但宋朝经济那么发达为什么还总被欺负?
中学历史课本上的宋朝总给人一种很孱弱的感觉。当时宋朝北边的小国可以随时过来欺负宋朝,然后拿点好处回去,等好处用完了再过来欺负。历史课本篇幅有限,只需把历史的主要脉络说清楚即可,不可能把宋朝的情况介绍的特别周到,所以总让人感觉宋朝是一个很弱的国家。其实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经济最发达的朝代。不仅经济发达,在文化、教育方面也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历史学家漆侠也曾指出:“在两宋统治的三百年中,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居于世界的最前列,是当时最为先进、最为文明的国家。”宋朝的经济到底有多发达呢?宋朝在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等方面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据说宋朝的GDP一度占到世界GDP的60%。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盛唐。在历史上,宋朝不断地被西夏、辽国、金国、蒙古等国欺负,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最有名的当属靖康之耻,宋徽宗、宋钦宗及后宫重要人士被金国俘虏多年。靖康之耻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常说落后就要挨打,但是宋朝经济这么发达,在科学、教育、文化方面也处于时代的顶峰为什么还总是挨打呢?这与宋朝的建国理念有很大关系。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获取政权,然后又通过杯酒释兵权巩固了自己的统治,赵匡胤深知武装力量对政权的重要性,于是他在一系列的决策中都是重视文官轻视武官,最大程度的削弱武官的权力。从宋朝立国开始,限制武官,防范武臣就成了宋朝历代皇帝的执政特点。宋朝官吏中武臣从属于文臣,宋朝重视文科的选拔,而对军事人才的培养几乎是零。在宋朝文武兼备的武臣很少,宋朝对文武兼备的人才多猜疑,能够得到信任赏识的往往是那些有勇无谋的勇夫。宋朝统治者重文轻武对社会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习文之风日盛,而尚武之风日衰。我们都知道宋朝的冗官冗兵冗费现象特别严重。这一现象也是宋朝国君的治国理念导致的,宋朝历来把内患看作比外敌入侵更为可怕的事情,只要你不谋反,给你封官加薪、默认你贪污受贿在宋朝都是常有的事。因此,宋朝的办事机构经常会出现:一个机构两套班子的现象,一遇到重大事情决策两个班子之间就相互踢皮球,导致办事效率十分低下。宋朝统治者担心底层农民起义,把很多农民、灾民招募到军队服役,让国家养着,于是出现了宋朝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多却无力的现象,一遇到战事往往一击即溃。虽然宋朝经济十分发达,但由于重文轻武的治国思想,致使经济实力和文明成果难以向军事方面转化。从装备,到战法没有任何进步,甚至在总体战斗力上还出现了倒退。造成了宋朝经济实力与其军事实力的严重失衡。转载请注明来源百科解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互动百科,全球最大中文百科网站。
作者最新文章社会经济繁荣的基础是什么?据说我国宋代时期经济繁荣,为什么?
宋太祖为了加强皇权而设计出了皇帝统治下的三权分立制。他把过去由宰相统筹负责的行政、军政、财政三大权力分开,形成互不统属、相互平等、由皇帝控制的三个独立部门:管理政事的中书省、管理军事的枢密院、管理财政的三司。
在干部任用制度上,宋太祖又实行了独特的官、职、差遣三相分立制度。
这种政治制度使各级、各类、各地的官员极大地缩小了干预经济的权力,实现了一切权力归皇帝。而皇帝的“日理万机”,又不可能对经济发展事无巨细管那么多,客观上形成了政府对经济干预大大减少,这种对经济干预的减少,有利于商业的发达。
宋代的制度造成皇帝负不起责、官员被束缚不敢负责,商人的“自由经济”就随心所欲了,这就是宋朝经济繁荣的根本原因!
其他答案(共5个回答)
在许多人看来宋朝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王朝之一了,“弱宋”二字似乎是把这个统治中国大部或半部300多年之久的朝代给盖棺定了论。的确,按中国传统对王朝的评价标准来看宋朝也确实挺丢人的。首先,要有强大的中央集权——这一点宋朝似乎还过得去;其次,要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西域还不够,顶好是把莫斯科也弄来——这方面宋朝就差劲了,南宋偏安一隅就不必提了,诸如“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之类的讽刺诗句大把的有,就是北宋,真正把东部的国境线推到长城一线的时间也不过是一瞬间而已,西北就更不用说;最后就是要扬国威于域外——“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最好是每年封一次狼居胥。天可汗算什么?要宇宙可汗才爽——这宋朝就更加糟糕了,什么长驱漠北,直捣黄龙就别提了,连自己都保不住,每年不断的送钱,叫叔叫伯的还老是挨揍。两个皇帝作了俘虏,两次在大陆上待不住要跑到海上去——这些都堪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光辉事迹。
但是,如果我们改变一下自己的视角,试试按另一种标准来看待历史,不是只看王侯将相的 “千秋功绩”,而是看看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也许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有一个数字是很引人注目的——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北宋中后期的一般年份也可达万贯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高达10000万贯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我们用其他的数字比较一下就知道了。明隆庆5年(1571)国家岁入白银250万两。张居正改革之后的万历28年(1600),岁入400万两(虽然张居正死后人亡政息,但相对在财政上的改革被破坏得较少,而且此时距张去世仅十几年,估计这个数目比张居正当国时期的岁入也少不到哪里去)。明末天下大乱,在后金和农民起义的两面夹击下,明政府先后增加了辽饷,剿饷和练饷的征收,即著名的“三饷加派”,结果弄得民怨沸腾,烽烟四起。那么这种为时人评为“饮鸩止渴”的做法为国家带来了多少收入呢?大概每年1000万两左右。也就是说此时明朝一年的财政总收入大约是1500万两白银左右。如果我们认为银钱的一般兑换率为1两白银=1贯铜钱的话,那么此时明朝的财政收入仅仅是北宋的不到 1/10,南宋的不到1/6,尽管这已经是南宋灭亡的300多年之后,尽管明朝的国土要远远大于宋朝。清朝的财政状况比明朝要好一些,国家初定的顺治7年(1650)岁入1485万两。咸丰年间(1850前后),岁入约为万两。数量仍然远远小于600年前的宋朝,而此时中国的人口已经超过3亿,估计为宋朝人口的2-3倍以上。直到清朝末年,国家岁入才达到了宋朝的水平。(由于兑换率折色率等方面原因,可能会对宋朝的岁入有所高估,但即使如此,宋朝的岁入远远大于其他任何一个封建王朝依然是一个无疑的事实)
宋朝的财政收入如此之巨大,是不是意味着人民的负担也极其巨大呢?当然,从人均财政收入上来看肯定是这样。但是,要知道,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没有爆发过全国性的农民起义的大型王朝之一。仅有的几次较大规模的起义,如李顺王小波起义,宋江起义,方腊起义,钟相杨幺起义等都不曾超过一省的范围。有这样良好记录的另一个朝代是西晋,而西晋之所以能够如此,恐怕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它的寿命实在太短了,根本来不及爆发起义。
可见,宋代的老百姓生活的并不坏。我们之所以认为宋代老百姓苦不堪言,恐怕很大程度上是受“水浒传”的影响。姑且不提这里面虚构的成分,其实就是从“水浒传”里来看,那些被逼上梁山的好汉落草的主要原因或者是受人迫害,或者是犯了罪,或者是被擒被骗上梁山的,真正没有饭吃,活不下去上梁山的极少。
那么那庞大的财政收入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看一下下面一组数字就知道了。熙宁10年(10 77)北 嗡 赋总收入共7070万贯,其中农业的两税2162万贯,占30%,工商税4911万贯(这个数字究竟有多大,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明朝著名的 泼曰实 明神宗(万历)以“矿税”的名目,用杀鸡取卵的方式压榨工商业者,8年间总共搜刮到了200万两白银,不足宋朝的一个零头),占70%。这个数字说明,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已经不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了,农业社会已经在开始向工业社会 那 迈进了。宋朝获得庞大的财政收入并不是靠加重对农民的剥削,而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对大量小自耕农直接征收农业税一向是国家统治的基础,像宋朝这样的情况实在是绝无仅有,直到清朝末年,工商业收入才再一次超过了农业税。
由于大量独立的小自耕农不再是国家生存的根本,宋朝得以采取了与其他王朝迥然不同的土地政策——“不抑兼并”。数千年来,中国传统上一向将土地兼并视作国家大害,千方百计加以抑制。以至于形成了这样一个循环——朝代开国时重新分配土地,造就出数百万个小自耕农;经过上百年日积月累,土地向少数人手中集中,国家丧失税源,一些失去土地的农民挺而走险;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政府崩溃,新王朝建立,重新分配土地。这种做法完全是一种自然经济的产物,它固然可以保证大多数农民都能有一些土地耕种,但另一方面,这种做法也限制了分工,限制了集约经济的发展,限制了工商业的兴起,将中国社会牢牢的捆在自然经济之中。而且,这并不能完全阻止土地集中的趋势,必须每隔一段时间就重新分配一次土地,而每一次对土地的重新分配几乎都要伴随着大规模的战争与破坏。
宋朝的做法却使它得以成功的跳出了这一循环。一方面不抑兼并,使土地能够集约化的经营,并腾出大量剩余劳动力(据估算,当时不足1%的人口占有了全国土地的70%,而每年进入流通市场的土地占全国总面积的20%);另一方面成功的发展了工商业,不仅仅吸收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仅信州铅山的一个铜铅矿就常雇有十余万矿工,日夜开采),更重要的是促进了社会经济,生产力的飞速提高。这不禁让人联想起英国产业革命初期“羊吃人”的现象,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是何等相似,不同的只是宋朝的规模要比英国大许多倍,时间比英国早几百年,而人民因此受到的苦难比英国少得多。
与此同时,政府对于突如其来的灾害或战乱导致的阶级矛盾激化还有一个应急措施——大量募兵。由于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长期坚持募兵制的王朝。宋军官兵一般都有着不错的待遇,以至于在其他朝代常常成为阶级矛盾的导火索的招兵,在宋朝竟成了阶级矛盾的释放阀。每当一个地方出事,百姓难以生存的时候,政府就在那里大量募兵,“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则少一贼”,这也正是宋朝农民起义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这种做法的一个后遗症就是“冗兵”。庆历年间宋军总人数竟然达到了125万之巨,考虑到当时的人口充其量也就是1亿人左右,这实在是一个天文数字。要命的是这125万人全是雇佣兵,因此军费也就屡创奇迹。仁宗宝元年间仅陕西一地,和平时期军费2000万贯,战时3300万贯!庞大的军费和其他开支使得宋朝的财政开支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就连那样庞大的财政收入有时都会有入不敷出的问题,以至于被一些学者非常讽刺的称为“积贫”。但是,我们要看到,这样的支出其实并不完全是“军费开支”,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转移支付或者社会保障的性质,是政府在为国家由农业社会转向工商业社会付出代价。而这种以赤字经济的手段来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方法也颇有些现代味道。假如我是一个专门搜寻“中国的世界第一”的人的话,我甚至可能说宋朝在世界上第一个采取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当然,我不是)这虽然好象只是一个小小的玩笑,但认为王安石是世界上第一个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人的却决不只我一个,也决不只是在开玩笑。
这样做的结果是,宋朝的经济,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水浒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禁军的中级军官就可以拿出1000贯钱去买一把刀(林冲买刀),而在“三言二拍”或者“聊斋志异”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百金”在当时就已经是一户中人之产了。在中学课本里我们曾经读到一位北宋大臣抱怨世风奢靡时说:现在的农夫走卒居然也穿上了丝制的鞋子。难怪有的西方学者说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东京汴梁一个看城门的士兵。当来自当时西方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的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仅仅是吸收了很少一点宋人文明的元朝大都城时,竟然感到眼花缭乱,宛如身处人间天堂。(对马可波罗的存在以及他是否来过中国还有争议,但是世人所公认的是“ 马可波罗游记”描写的确实是当时欧洲商人接触到中国文明之后的见闻感受)
如果说那些描述还不够具体的话,我们还可以看一下下面这些事实:
宋朝时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了纸币和银行信用。
宋朝时四大发明的三项被发明或是开始得到广泛使用。其中,活字印刷术是宋代发明,雕版印刷术在宋代始大量应用(已知最早的印刷品是中晚唐的“金刚经”卷子);火药和火器在宋代开始大规模使用(第一次在战争中使用火药的记载是在晚唐);指南针在宋代开始大量装备远洋船舶。
宋朝第一次出现了工匠传统和哲学传统合流的迹象(“梦溪笔谈”),在西方,这是近代科学大发展的先声。
宋朝拥有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帆船舰队和商船队,频繁远航至阿拉伯,东非,印度,东南亚和东亚的日本与朝鲜。
宋朝十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余个增加到40个,汴京和临安继长安,洛阳和南京之后成为世界上第4,第5个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
宋朝“汴都数百万户,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宋神宗时全国年铸币506万贯,而唐朝极盛的玄宗朝年铸币32万贯。
北宋庆历年间(),每年商税收入达1975万贯,宋朝商税甚轻,住税3%,行税2%,如以平均2.5%计,则一年纳税商品额即达80000万贯,平均每人8贯以上。
南宋绍兴末年(1162),仅广州,泉州,两浙三个市舶司关税收入即达200万贯,宋朝仅对进口商品征收7%-10%的关税,也就是说每年仅从上面三个市舶司进口的纳税货物即达万贯,这样估计南宋人均进出口额当在1贯以上,甚至可能达到2贯或更多。
在经济和社会大发展的同时,宋朝的政局总的来说也比较清明。既没有宦官和外戚专权,后妃干政,也没有地方势力的割据。在“不以言论杀人”的传统下,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那些因为“忤旨”或者被打击排斥的人们,最多也就是流放岭南,真的没有人因此被处死。
我们可以大胆的说,宋朝实际上正处于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前夜。如果说,中国历史上真的曾经有过发展出资本主义的时机的话,那么我认为那一定是“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世界,而不是苏州桥上那几个等着雇主的机工。
可是,这刚刚萌生的嫩芽,这一切,都被北方刮来的寒风吹得无影无踪!
蒙古人的破坏力是极其惊人的。前面我们对这一点已经有所描述,这里再看几个数字。
金全盛时(1207)有户768万,元灭金时(1235)仅得户87万,短短28年间在籍户数下降了8 9%!南宋嘉定16年(1223)有户1267万,元灭宋时得户937万,也陡减26%,这还没有包括此后元军与南宋残余势力作战3年的杀戮。这减少的上千万户,几千万人口固然有一些是逃亡了,但大部分还是死在蒙古骑兵的屠刀之下。
坚决不肯同化,试图用治理草原大漠的方式来统治中国的蒙古贵族立刻就使宋朝社会向市场经济资本主义迈进的步伐曳然而止。近百年后,虽然汉族起义者又夺回了国家政权,但朱元璋却错误的吸取了王安石改革失败的教训,大开历史的倒车,将中国社会重新送回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之中去,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英国人的战舰开进珠江口。
当然,如果宋元战争是另一个结局的话,中国是不是就真的能发展到资本主义,谁也不敢断言。就像没有人知道萨拉米海战如果波斯人胜利会怎么样,勒潘多海战如果土耳其人胜利会怎么样一样,也没有人知道崖山海战宋人胜利会怎么样。但是,我们知道的是:宋朝时的中国社会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史中最繁荣,发达,最有希望的一段,我们想要摆脱“寄托”的困扰,让传说中的中文托福成为现实的唯一的希望就在那里。然而,正如大家所熟知的,这希望早就随着那轮血红的残阳一起陨落到崖山背后去了。所以在这里空发感慨也没有什么用,充其量也就是增加一点大家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真正想做点什么有用的东西的话,还是让我们奋发努力,争取让百年之后的后人不要再发这样的感慨吧!
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
汴京富丽天下无
八荒争凑,万国咸通
人口逾百万,货物集南北
宋朝是中国天文学的巅峰期,仪器方面有苏颂与韩公廉的水运仪象台
历法制定方面,杨忠辅制作统天历 ,以365.2425日为一年的长度,这个跟现在世界通用的格里哥利历...
各个行业欣欣向荣、银行贷款增加,投资热情高涨
(1)周期长度不规则,发生频率高。有学者测算,过去我国的经济周期的平均长度为4.6年,离差为1.9年。(2)波动幅...
虚拟经济有多种说法:
virtual economy/unreal economy/symbole economy/fictitious economy/unr...
答: 好奇纸尿裤和帮宝适纸尿裤两者的生产历史相比,哪个的生产历史比较悠久著名的呢?
答: 斯德哥尔摩教育18世纪,斯德哥尔摩开始了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如斯德哥尔摩气象台就是那个时期建立的
答: 当然,把人模式化啊
分析犯罪心理学等
下一个比尔.盖茨或爱因斯坦呗
答: 你是想说什么问题呢?
这个证是全国通用的,广东只是证明那是证书发放的地方而已,以后的年检需要在广东年检,不过在其它地方找到工作后可以把会计证转过去的.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宋朝真的是经济繁荣吗?那为什么起义的次数世界第一
我的图书馆
宋朝真的是经济繁荣吗?那为什么起义的次数世界第一
宋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记载是一个繁荣昌盛的王朝,当然事实上宋朝当时世界上经济最为发达的王朝,同时宋朝许多方面都是中国王朝中最强的,不过大宋王朝也有汉人最为耻辱的时刻。在我们大部分人所接受的宋朝是由于重视经济发展不重视军事,所以导致最终被外族灭国,可是你们知道宋朝不单单是两次大型起义吗,不单单只有方腊与梁山两次的。宋代的农民起义基本就没停下来过,其数目之多是空前绝后的。在有记载的农民起义中,从宋太祖乾德三年(963年)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到宋朝末年(1275年)最后一次农民起义,宋朝前后300余年中经历了共433次之多的农民起义,其中230次发生在北宋,203次发生在南宋,平均下来一年就有1.4次。如此多的农民起义你们还觉得宋朝真的是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繁荣昌盛吗?其实事实真的往往不能单单仅靠一份记载,又或者是一部文献来确定的,很多人都可能被《水浒传》忽悠了,总觉得大宋就梁山这次闹的凶点,可是真的是这样吗?1127年到1140年这的13年间,仅建州一地就爆发了四十多次起义。其中最为严重的一次是范汝为起义,这次起义持续了两年半,大概十几万群众参加了这次起义,而当时建州的人口才100万。从另一般人口组成来看,大概建州有一半的男性参与了此次的起义。我们都知道为什么起义,要放在现在你会去起义吗?吃得饱、穿得好你会好好的参加起义吗?怎么可能大家都想着当皇帝呢?其实跟着反面来看也就是说他们真的没吃饱,没穿暖。可能大家都怀着一种必死的决心,横竖都是死,不如闯一次,搏一次,就像林冲抱着必死的决心上的梁山。很多人都是知道史料记载的那些,都是繁荣的,人民安居乐业的。的确,这些景象却是存在的,但是那些都是在发达城市,当时的杭州、开封、洛阳等大城市,就像现在的北上广,经济极为发达,但是呢?我们全国都这样吗?明显不是。其实在宋朝的农民受压迫是真的很惨的,他们在风调雨顺的年景可以安然度日,但是一旦灾害来了、生产不顺利了,他们只能成为流民。但是南宋的皇帝处理的方式就很特别,他们既不赈济灾民,也不直接杀死流民,更加不派什么大臣下去体察民情。他们采取的方式是把这些流民全部收编进入军队,统一利用军队的制度控制流民数量。北宋时期的军队不仅收编壮丁,可笑的是全家都可以跟随,这么一来军队急剧膨胀,导致了北宋军队常年维持百万数量的军队,但战斗力却极为低下。可能这一百万的军队种有20万是士兵就不错了,他们更多的是跟随的家眷。并且宋朝为了削弱武将势力,实行兵将分离政策,这样一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打起仗来全靠运气,瞎指挥,这也就是为什么宋朝正规军竟然打不过农民起义军的原因,也导致了为什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年年不断,因为人家根本就不怕你们政府军啊。宋朝其实在农田赋税上并不算高,但为什么农民生活就是不提高呢?其实啊,有一句话就很正确啊,羊毛出在羊身上。对的,政府不从农业上下手,那就从其他地方来。举个比较突出的例子——盐,所有人的生活必需品,宋朝跟其他王朝一样,盐都是官方控制的,官方从沿海地区把盐农生产的盐用极低的价格买来,记载大概是四文一斤,但是到达内地之后就要翻十倍,也就是四十文一斤,并且还是劣质的。这样一来很明显的暴利,明显的盐贩子就来了,从他们那里买盐价格大概是官盐的三分之二。但是不仅仅是这样啊,老版的影视版的水浒传应该看过,他们大部分的农村商品交易全靠挑,也证明了,当时农村交易真的很麻烦,其实在有些地方记载盐竟然能卖到过百文,但是盐贩子那里依旧是二三十文钱,这其中的苗头大家都知道,那些钱去了哪里,流进了谁的口袋。由于盐贩子的价格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收入,当然他们不同意了,其实在宋朝触犯盐法的刑罚是比较重的,甚至都要脸上刺字流放的,据记载宋朝每年有超过十万的因为触犯盐法被处罚的。如此重压之下,肯定会有反抗的,那些势力大的盐贩子结成帮派,发展武装,后面都可以直接与政府对抗,中央朝廷也派军队镇压、扫荡,但是之前咱们说了军队,其实也就那样,长此以往,政府开始不愿意与这些人纠缠,为了挽回战争失败的损失,他们竟然提高了近一倍的盐价,快两百文一斤的盐价。这就很恐怖了,相当于一个平常家庭近半个月的收入只能购买一个月所需的盐,这样哪还有其他钱去买食物,买衣服?就我们现在看来,仅仅一项生活必需品就让农民苦不堪言,那觉得其他的苛捐杂税还会少吗?农民活不下去了,起义也许是他们最好,也是最正确的选择了。是的,国家繁荣是值得骄傲,但是这份骄傲一定不能建立在剥削最广大的农民身上,农民最需要的吃饱穿暖,丰衣足食便够了,不需要一个很大但是只能看看的蛋糕。希望所有的政府都可以真的考虑广大的人民的利益,而不是那份记录的数据。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霍山县为什么经济发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