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hinesthe economyy 是不是SSCI

兼职/赵昌文
赵昌文中国科技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会员; 科技金融与数理金融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 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 西部开发研究院副院长; 四川大学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四川省管理科学学会会长; 四川省中青年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 四川省政府经济顾问。 美国经济学会会员; 美国金融学会会员; 日本工业经营学会会员; 中美合作“西部开发研究联合体”中方秘书长; 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工学院、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澳大利亚莫那士大学(Monash sity)荣誉教授; 《中国金融学》杂志(China Journal of Finance)主编; 《西部发展评论》杂志(Western China Development Review)主编; 《Journal of Business》、《China Economic Review》、《经济研究》等期刊的匿名评审;
工作和学习经历/赵昌文
赵昌文1981年9月-1984年7月,在甘肃庆阳地区农业学校(现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生物遗传专业读书; 1984年8月-1987年7月,在甘肃庆阳地区农业学校任教。 1987年9月-1989年7月,在西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习,获学士 1989年9月-1992年7月,在经济管理学院读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92年9月-1995年7月,在经济学院读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1995年8月-1998年4月,在四川联合大学对外经济贸易系讲师,副教授;1995年9月被破格评为副教授;1997年3月任对外经济贸易系副主任; 1998年4月-2000年10月,在社会科学处和经济学院工作,1998年4月至1999年4月任社会科学处副处长;1998年7月破格评为教授; 2000年3月评为博士生导师 2000年-2005年任四川大学西部开发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2002年-2005年任四川大学校长助理;
年分别在英国牛津大学、利物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进行合作研究; 年美国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富布莱特(Fulbright)高级研究学者; 2005年到现在任四川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四川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金融与投资方向博士生导师;
成长经历/赵昌文
赵昌文  1981年,17岁的赵昌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学习,从未走出大山的他带着家乡父老的嘱托,怀着一颗炽热的求学之心从环县天池山区来到董志塬,开始了他人生的新航程。他刻苦学习,成绩优秀,多次获得“三好学生”称号。198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农作物遗传育种》课的教学,并积极参与小麦新品种培育课题研究。他对工作兢兢业业,对科研一丝不苟。白天顶烈日冒酷暑在田间进行杂交授粉,晚上在灯下刻苦钻研学习。正是他这种吃苦耐劳的品格为他走向辉煌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基础。1987年,他参加了全国成人高考并以甘肃省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到西南财经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学习。在位于重庆的西南财经大学,他先后读完了本科和硕士,1992年7月,获得了经济学硕士学位。此后,他又继续到西南财经大学深造,1995年6月,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学位后,赵昌文来到了百年名校四川大学工作。由于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突出科研成果,1995年9月,即被破格评为副教授,在四川大学国际贸易与金融系先后讲授《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国际投资》等课程;1998年7月,他再次破格评为教授,为当时四川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年轻的教授,主要讲授《货币银行学》、《跨国公司管理》等课程,同时担任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和MBA指导教师,共指导学生22名。   1999年,赵昌文教授入选四川省首届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999年被选为四川省管理科学学会理事长,2000年,他连续两届入选四川大学“214”重点人才工程计划。   2000年3月,作为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第一学术带头人,他成功申报并获得了企业管理博士学位授权点,成为西南地区第一个企业管理博士点。目前,已经毕业博士生12名,正在就读国内博士生、硕士生共22人名,外国留学生2名,港澳台学生2名。   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从1997年开始,赵昌文担任了许多行政岗位的管理工作。1997年,任四川大学国际贸易与金融系主持工作的副主任,1998年-1999年任四川大学社会科学处副处长,2000年-2005年任四川大学西部开发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2002年-2005年任四川大学校长助理、2005年到现在任四川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研究方向/赵昌文
研究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1996年以前,主要从事宏观经济理论、发展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1996年以后,其学术研究的主要领域集中在公司金融、科技金融方面。
主讲课程/赵昌文
讲授《投资学》、《金融市场理论》,为博士研究生讲授《企业经济理论前沿》、《公司金融与投资理论前沿》、《企业与银行案例分析》、《中国企业管理重大问题专题》等课程。其中《公司金融与投资理论前沿》为全英文讲授和讨论。
主要贡献/赵昌文
赵昌文在国外期刊如Journal of Fixed Poi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SCI),“The Chinese Economy”(SSCI), Nonlinear Analysis Forum发表英文和德文学术论文12篇;在国家级权威刊物如《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世界经济》、《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会计研究》、《经济学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发表中文论文130余篇;被国外报刊、国际互联网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心等转载50余项。出版了《The Chinese Economy after WTO Accession》、《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信用与融资》、《壳资源研究--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理论与案例》、《投资学》等专著和教材19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500多万元,分别就《经济发展中的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的协调》、《民营高科技企业的信用模式和融资能力研究》、《壳资源公司价值评价的理论、方法及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博弈定价模型》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获奖及表彰/赵昌文
先后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其中《从中小企业到上市公司: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融资、并购与治理问题》获得四川省2007年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四川省有史以来第3个软科学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
著作和教材/赵昌文
出版专著和教材19部,主要有:
信用与融资《The Chinese Economy after WTO Accession》,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2006年8月; 《共同基金与前沿》,,2008年6月; 《投资学》,,2007年8月; 《证券投资基金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群星璀璨》(四川大学系列) 第一辑,, 《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化挑战》,,2006年 《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信用与融资》,,2004年1月; 《金融技术》,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6月; 《壳资源研究—中国上市公司并构理论与案例》,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 《贫困地区可持续扶贫开发战略模式及管理系统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以农民合作的名义》,香港中文大学,2000 《政府与市场:农业发展中市场调节与政府行为的协调机制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 《金融科学》,,1999 年 《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 《投资学》内容简介投资学本教材强调中国特色、关注前沿理论并突出投资基金。本书共4篇18章。第一篇:导论,包括第一~第四章,主要介绍了投资的概念与投资理论的发展、投资主体、投资环境,以及投资工具,以便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投资的基本知识和背景知识。第二篇:投资理论,包括第五~第九章,是论的核心内容,主要介绍了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有效市场理论,以及行为金融理论。第三篇:投资分析,包括第十~第十四章,分别介绍了基本分析与行业分析、财务分析、股票投资分析、债券投资分析、金融衍生工具投资分析的理论、模型和方法。第四篇:投资基金,包括第十五~第十八章,以证券投资基金为重点,分别介绍了投资基金的基本内涵、投资基金的设立与运作、投资基金管理以及投资基金的业绩评价。 本书难度属于同类教材的中级水平,适用于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和金融学及相关专业的大学本科、研究生低年级(一、二年级)的学生作为教材使用。此外,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理论工作者和投资实务人员的参考资料。
最新论文/赵昌文
对含存货利差的投资组合的有效边界的影响,《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 第3期 金融服务外包风险治理机制及管理框架构建,《软科学》2009年 第4期 IPO发售机制研究进展:一个评论,《会计研究》2008年 第11期 在公共环境服务领域推行公私合作模式的思路,《天府新论》2008年 第6期 中国企业年金信息披露现状及对策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4期 国外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年 第5期 有限理性、信息不对称与企业并购模型,《财经科学》2007年 第6期 评估高科技上市公司价值的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 第5期 定价机制、承销方式与发行成本:来自中国IPO市场的证据,《金融研究》2006年 第5期 资本结构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以重工制造企业为例,《天府新论》2006年 第4期 资本结构、股权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策略,《经济学家》2006年 第3期 中国IPO市场存在承销商托市吗,《财经科学》2006年 第6期
培养研究生情况/赵昌文
已经毕业博士生12名,正在就读国内博士生、硕士生共22人名,外国留学生2名,港澳台学生2名。
国际交流与合作/赵昌文
 赵昌文教授特别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多次在国际著名大学访问或从事合作研究,其中:1999年1月-1999年7月,受EU-China Higher Education Program资助,在英国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和利物浦大学(University of Liverpool) 作高级访问学者,从事欧盟(Green Exchange)问题的合作研究。2000年4月-2000年6月,受香港文化发展基金资助,在香港中文大学从事中国国有企业与国有商业银行债转股问题的研究,研究报告被收入香港中文大学国际研究系列文集。2002年9月-2003年9月,受美国国务院富布莱特项目资助,在密西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商学院作富布莱特(Fulbright)项目的高级研究学者,主要研究“美国风险投资的运作、管理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近年来,赵昌文多次被邀请参加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其担任所长的,先后邀请了世界银行副行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教授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博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詹姆斯·莫里斯(James A. Mirrlees)博士等30余位国外著名学者到四川大学演讲。
学术上主要创新成果/赵昌文
在科技金融领域的创新性  在国内首次将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课题确定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研究范畴,并把科技金融界定为金融、数学、法律、公共管理等学科的交叉科学,以企业成长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针对高新技术企业与企业种子期、初创期、扩张期、成熟期不同发展阶段的风险特征差异,在国内率先全面地开展了财政科技投入、创业风险投资、科技贷款、科技资本市场以及科技保险等金融工具和金融机制的系统性研究。主要代表性有:发表在国外期刊的“Public Venture Capital and Its Private Strategy”、“Public Venture Capital : An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United States”以及发表在《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的“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风险投资项目价值评估模型”、发表在《经济学家》的“风险投资的退出绩效研究:IPO与M&A的比较”、发表在《财经科学》的“欧洲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研究”,并且被多次转载。被列入2008年国家科技出版计划,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科技金融》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系统研究科技金融问题的专著。   除理论研究外,在科技金融方面的许多政策研究成果同样受到了国家科技部和四川省的高度重视。赵昌文教授作为负责人起草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与服务的若干意见”,这个意见已经以省委、省政府的文件正式下发。因为在科技金融领域丰富的研究成果,国家科技部依托四川大学设立了全国第一家专门的科技金融研究机构“中国科技金融研究中心”,“科技金融与数理金融实验室”被评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赵昌文教授担任中心和实验室主任。科技部党组书记李学勇副部长、四川省人民政府蒋巨峰省长亲自为中心和实验室揭牌。 在公司控制权、公司治理和购并重组方面  赵昌文教授的专著《壳资源研究—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理论与案例》研究了上市公司“壳资源”的若干基本理论、壳资源与购并重组、壳资源的利用、买壳上市的法律监管、“壳”的价值分析与定价以及中国上市公司买壳上市的总体特征和绩效等问题。2001年4月该书出版后,在国内金融证券理论与实务界引起了极大关注,《光明日报》、《管理世界》、《经济学家》等刊物为此发表了书评,著名管理学家、中国人民大学邓教授称“此书是迄今为止我国学术界全面、系统和深入地研究壳资源问题的一部专著,是研究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一项新成果”;深圳发展银行、海通证券等机构将此书推荐为高层管理人员的必读书;“人民网”学术理论栏转载了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书评。本书获2002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关于“公司控制权、公司治理及其相关问题”研究的代表性文章有:发表在《中国工业经济》上的“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及实证研究”、“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的作用机理及若干实证检验”、“国有企业产权重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的辨析”,发表在《经济学家》中的“创新与经营重建——兼论美日企业经营重建活动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启示”以及发表在《管理世界》上的“中国上市公司的有效控制权及实证研究”,这些文章曾被多次转载。 关于西部发展问题的重要研究成果  由于地处西部的特殊情感,赵昌文对西部发展问题的研究有很多成果,并且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的专访文章---“西部开发应有创新意识”和《光明日报》理论版上的专访文章—“西部开发中政策支持空间有多大”被数十家研究机构的网站转载,如“”(www.)、“人民网”(.cn)、“中国留学人才信息网”(www.)等。2003年12月,经过赵昌文教授的努力,发起成立了“中国西部开发研究联合体”(Consortium for West-China Development Studies),主要发起者有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密西根大学等12所国外机构和包括四川大学在内的中国西部主要的大学,并聘请哥伦比亚大学杰弗.萨克斯(Jeff Sachs)教授担任外方顾问委员会主任,聘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吴敬琏教授担任中方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国西部开发研究联合体”设国内秘书处和海外秘书处,国内秘书处具体负责国内各单位之间的协调联系和联合体的日常工作,挂靠在四川大学,赵昌文教授担任秘书长,海外秘书处主要负责国外各成员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协调工作,挂靠在美国密西根大学中国信息研究中心,由胡永泰教授任秘书长, 鲍曙明博士任副秘书长。“中国西部开发研究联合体”已经开始了多个具体项目的国际合作研究,并且每年召开一次年会。第一次会议(2004年年会)于2004年6月在四川成都举行;第二次会议(2005年年会)于2005年6月在宁夏银川举行;第三次会议(2006年年会)于2006年8月在四川成都举行;第四次会议(2007年年会)于2007年7月在贵州贵阳举行;第五次会议(2008年年会)于2008年7月在陕西西安举行。第六次会议2009年7月将在甘肃兰州举行,由兰州大学承办。 创办《中国金融学》杂志  由赵昌文教授发起并担任主编的杂志《中国金融学》(China Journal of Finance),聘请了包括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耶鲁大学、牛津大学、MIT、伦敦经济学院、密西根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际组织和国内外一流大学的知名学者作为学术委员,提供高水平的论文并参与审稿。创刊5年来,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金融问题的教授、研究人员发表研究成果的重要阵地,成为国内外华人金融学界高度认可和接受的学术刊物。已发表的文章中大多是运用规范的研究方法对中国金融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也有少数对其它国家一些金融问题的研究或者是与中国的比较研究。许多国际知名的学者如前世界银行副行长、高级经济学家、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著名经济学家、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英国剑桥大学詹姆斯·莫里斯教授,美国前金融学会主席、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Franklin Allen教授等均为《中国金融学》提供过论文。2007年,《中国金融学》被评为CSSCI来源期刊,为金融类期刊第一名。
强令政府采购进入招投标市场不合法/赵昌文
  政府采购内外部环境不畅体现在许多方面,值得认真研究探讨和研究,而领导决策失误则会加据政府采购秩序的混乱。有些地方主要领导由于不懂《政府采购法》三番五次要求政府采购进入所谓的招投标市场,笔者认为不妥,这样做只能人为制造障碍,冲击政府采购事业,是不合法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设立依据不同,岗位性质有别。目前,大部分省市都设立了招投标市场,其设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该法于日正式实施,实用范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招投标市场本质上说是一个平台,一个综合性、复合型,集各类工程招标、土地批租于一体,为赢利性招标代理机构提供招标活动的一个场所。招投标服务中心主要职责是管理招投标市场,负责为招投标活动提供相关信息和其他服务而设立的一个机构。而政府采购中心是各级政府发文成立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采购范围包含工程、货物与服务,有一整套独立的执行、监管、服务系统和完善的机构设置,有固定的开标、评标大厅。日实施的《政府采购法》已就采购方式、采购程序、采购合同、质疑与投诉、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作了明确规定,根据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布的《政府采购目录》组织采购。    二是一般职能重叠,两者不存在兼容关系。在体制尚未理顺,采购资源还未整合的前提下各行其是、互不干涉,尚有存在的合理性。而让招投标市场兼容政府采购,则是本末例置,贻笑大方,两者职能重叠之处主要涉及到收费、信息发布、监督管理、档案管理、评委库建设等方面。招投标市场的收费由物价部门核准,按一定比便收取代理机构采购人、中标单位费用以及采购中心的进场费(假如采购中心进入该市场的话,必须在开标前以现款付清),采购中心收费标准也是物价部门核定,只收取中标单位一定比例服务费。采购中心一旦是进入招投标市场,则将出现“叠床架屋”式的重复收费现象。招投标市场信息发布“应当通过国家指定的报刊、信息网络或其它媒介”,监督管理为各级行政监察部门,档案管理未作年限要求,招投档管理委员会及管理办公室对所有招投标活动实施具体监督管理,实行“非驻会常任制”松散管理,负责专家资格审查、建立专家名册。采购中心信息发布媒体由财政部统一规定,监督管理机关为各级财政部门,采购档案统一保管15年,由集中采购机构专人管理。各级财政部门负责评委专家库的建立,采购中心在其现场监督下随机抽取评委,并对专家库进行管理。强令采购中心进入招投标市场氛围中,将会引起“重叠职能”间的混乱,由于适用范围差异,法律依据的不同,违规操作和混乱现象将会层出不穷。    三是法律适用范围有别,机构设置有待整合。同是政府采购方面的法律,《政府采购法》晚《招投标法》两年出台,从适用范围来看,前者包含了后者,以两部法律为依据而成立的两种性质迥异的采购招标机构,虽说没有优劣与隶属关系,但责职范围已有明显不同,招投标服务中在招投标管理办公室领导下,对招标投标活动进行管理,审查招标前各类招标项目的申报、批准手续是否完备(与工程招标必须有建设部门和计划部门批准相适应),协助招标单位随机组织评委评标活动,为相关部门发布招标投标信息,为招标投标主体双方提供洽谈、开标、评标、定标的场所和相关服务(采购中心有网站、有发布信息的指定媒体、有开标大厅、评标场所,是不是要全部废掉,再搞一次重复建设?)。而提供的服务完全是针对工程、中介机构和纵向招投标中心,即为招标投标主体双方收集并提供招标投标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政府采购的货物与服务类恐怕不需要监理)以及法规、材料价格和中介服务机构等信息,提供招标投标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经济方面的咨询服务。同时,加强网络建设(有些招标市场根本没有网站),并与本级计划、国土、税务、工商、规划等部门和下级招标投标中心联网,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招投标市场提供的服务范围是工程类项目,而政府采购中心是政府采购工作的实际组织者和操作者,有一整套工作程序,服务对象是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包涵了招投标市场及其代理机构招标内容。我们知道先法服从后法,整体大于部分,强令代表采购活动整体的采购中心进入招投标市场,是讲不通的。同时,采购资源也整合势在必行,应该提上议事日程。    四是实践过程服务不到位,效能低下,劳民伤财。政府采购事业虽说是一项新鲜事物,然而自从政府采购法出台以后,各项工作皆得到了切实规范,采管分理,责职明确,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一旦强令采购中心进入招投标市场,现行秩序将被打乱。首先要拿标书到纪委审核、开具招标通知,再到招投标市场申请开标场地,缴纳费用,以后信息的发布由招投标中心在工程网站上进行(剥夺了采购中心的发布权),购买标书必须又到招投标市场,人员来回辛劳,疲于奔命,开标时又要把厚重的标书运到招投标市场,开标结束后又要返回,自己有现成的场地不能用,还要出钱租场地,评委抽取现场不提供电话,只能用打手机通知评委,而财政部门的随机抽取系统躺在那儿“睡懒觉”。招投标市场的所谓监督只是一人象征性地坐一会儿,还要复印材料留存,增加复印费。原本这一切“劳民伤财”的事都可以避免,就因为主要领导的一句话,谁也不敢“得罪”,“明白人”干起了糊涂事。财政部门监督下有序开展工作的政府采购中心主要职能被支解破碎,如此一来还不如撤销采购中心。招投标中心有人曾对笔者说过,采购中心一直不进招投标市场,马上会有纪委来查,要当心。招投标市场一直想纳采购中心入内,其实质讲白了就是想收费,冠冕堂皇地想规范政府采购的理由——一则不是其职责范围,二则政府采购一直规范得很好——是站不住脚的,主要还是部门利益作祟,与规范政府采购背道而驰。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上传TA的照片,让词条焕然一新
编辑次数:8次
参与编辑人数:5位
最近更新时间: 18:02:29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国家发展研究院2017届博士毕业生情况 -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展开 / 收起
国家发展研究院2017届博士毕业生情况
发布日期: 14:29:59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出口的国内附加值和质量研究
科研发表:&
1. “The Impact of China’s Trade on ASEAN’s Trade” (with Miaojie Yu), Chapter 3 in Production Networks in Southeast Asia, edited by Lili Yan Ing and Furkunari Kimura, 2017, Taylor & Francis Group, pp. 40-65.
2. “人民币汇率和加工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理论及实证研究”(与余淼杰合作),《经济学(季刊)》(已接受),2017年。
3.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贸易和投资促进措施研究”(与余淼杰合作),《国际经济评论》,2017年第3期。
4. “司法质量、不完全契约与贸易产品质量”(与余淼杰和张睿合作),《金融研究》,2016年第12期。
5. “我国的产能过剩及其衡量方法”(与余淼杰合作),《学术月刊》,2016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产业经济》2017年5月全文转载。
6. “‘十三五’外贸发展的战略方向”(与余淼杰合作),《开放导报》,2016年第5期。——文章的核心观点转载于《财经》杂志2016年第25期。
7. “中国和东盟贸易及产业比较优势研究”(与余淼杰合作),《国际商务研究》,2015年第4期。
工业化,资源错配与电子商务——从社会网络的视角
&科研发表:&
1. “基础设施与企业生产率:市场扩张与外资竞争的视角”(与张睿,张勋合作),《管理世界》预发表&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分析
科研发表:&
1. “How Will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Change the Chinese Economy? Lessons from Other Middle-Income Countries”,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2017(6).(with Yiping Huang)
2. “Completing China's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China and World Economy, -22. (with Yuyan Tan and Yiping Huang) SSCI
3. “Is the Phillips Curve Valid In China?”,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2015(2). (with Ran Li and Jingxian Zou)
4. “大学扩招如何影响高等教育溢价?”,《管理世界》,拟录用。(第二作者,与马光荣、徐建炜合作)
5.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经济效率的影响”,《世界经济》,2017年第4期。(第二作者,与谭语嫣、黄益平合作)
6.“金融双轨制与利率市场化”,《经济研究》,2016年第6期。(第一作者,与谭语嫣、黄益平合作,封面文章)
7.“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中国金融》,2016年第5期。(第二作者,与黄益平、谭语嫣合作)
8.“利率市场化的影响、风险与时机——基于利率双轨制模型的讨论”,《经济研究》,2015年第1期。(第一作者,与徐建炜、张斌合作,封面文章)
9.“中国劳动力市场工资粘性程度的估算”,《经济研究》,2012年第4期。(第二作者,与徐建炜、陈斌开合作,封面文章)
国际清算银行
中国货币政策的识别、实施和传导
&科研发表:
1.How Does Financial Opening Affect Industrial Efficiency? The Case of Foreign Bank Entr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Yiping Huang), Asian Development Review,):90-112.
2.Is Philips Curve Valid in China? (with Yang Ji, Jingxian Zou),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10(2), 2015.
3.保险费率市场化的效果评估(与边文龙、王向楠合作),《经济学(季刊)》(已接受)。&
罗哲文(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信息通信技术在国际金融中的作用
科研发表:
1. “The role of currency invoicing for the international transmission of exchange rate movements.' The International Role of the Euro, European Central Bank Publication, Jul 2015.
2. “Understanding household savings in China: the role of the housing market and borrowing constraints”. MPRA Working Paper Series, 44611, University Library of Munch, Germany. Jul 2013.&
国家外汇管理局
僵尸企业金融资源错配与政策有效性
科研发表:&
1. “Zombie Firms and the Crowding-Out of Private Investment in China”(with Yiping Huang and Wing Thye Woo), Asian Economic Papers (SSCI), ): 32-55.
2.& “Completing China’s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with Yang Ji and Yiping Huang), China & World Economy (SSCI), ): 1-23.
3.&“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Firm Productivity and Credit Constraints: Evidence from Chinese Firms”(wiht Bijun Wang, Miaojie Yu and Yiping Huang), Pacific Economic Review (SSCI), ): 72-83.
4. “僵尸企业的投资挤出效应: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第一作者,与谭之博、黄益平、胡永泰合作),《经济研究》2017年第5期。
5.&“利率市场化改革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第一作者,与纪洋、黄益平合作),《世界经济》,2017年第4期。
6.“金融双轨制与利率市场化”(通讯作者,与纪洋、黄益平合作),《经济研究》,2016年第6期。
7. “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与黄益平、纪洋合作),《中国金融》,2016年第5期。
8.“融资约束是否抑制了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基于制造业企业层面数据的经验研究”(通讯作者,与王碧珺、余淼杰、黄益平合作),《世界经济》,2015年第12期。
赵耀辉/雷晓燕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中国老年人养老研究--基于中国健康养老追踪调查的实证分析
科研发表:&
1. &"Gravitating towards Europe: an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the FDI effects of EU membership."&(With Bruno, Randolph, et al), Chapter 6, The Economics of UK-EU Relations, Springer, 2017.
2.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European Union. (With Bruno, Randolph, et al.), Working Paper No. dp1453. Centre for Economic Performance, LSE, 2016.
3. “Living Arrangements of Elderly in China: Evidence from CHARLS”, 2015. (with Lei Xiaoyan, John Strauss, Zhao Yaohui.) China Economic Journal, 8(3), Pages 191-214.
4. “Community Effects on Elderly Health: Evidence from CHARLS National Baseline”, 2013. (with James P. Smith, Zhao Yaohui) Journal of Economics of Ageing. Volumes 1-2, November 2013, Pages 50-59.
5. Rural-Urban Migration: New Trends in 2010 Chinese Census”, (in Chinese, with Zhao Yaohui, Wang Yafeng, Zhang Chuanchuan). China Development: Symposium on 2010 Chinese Census Chapter 6.
6. “Children’s Migration Decisions and Elderly Support in China”, 2012.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7(1), pp143-161.
黄益平/宋国青
交通基础设施带来了什么? ——来自企业库存,创新和人口流动的证据
科研发表:&
1. “Roads to innovation: Firm-level evidence from China” (with Zhang Xiaobo, Xie &Zhuan and Huang Yiping). Accepted by China Economic Review
2. “Building an Efficient Financial System in China: In Need for Stronger Market Discipline” (with Huang Yiping),& 2016, Asian Economic Policy Review, 12-2
3. “Road Infrastructure and the Share of Labor Income”, (with Wan Guanghua and Zhang Xun). Accepted by Economic System
4. “基础设施如何影响库存?”(与张勋合作),(《经济研究》第二轮匿审)
5.“理解中国企业杠杆率的国进民退”,与(纪洋、谭语嫣、黄益平合作),2017,(《经济学(季刊)》接受)
6. “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国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与张勋合作),《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第3期
中国城市高房价成因与影响探究
姚洋/汪丁丁
中央财经大学
女性的政治参与程度与中国社会的性别平等化变迁,:以性别比失衡和男女受教育不平等为例
余淼杰/张晓波
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对外开放、国内改革与企业成本加成——基于关税下降、OFDI与最低工资改革的实证研究
科研发表:
1. “Does Outward FDI Generate Higher Productivity for Emerging Economy MNEs?” (with Linjie Li, Xiaming Liu and Miaojie Yu),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forthcoming.
2.“健康水平、医疗保险与事前道德风险:理论分析与来自新农合的经验证据”(与傅虹桥、雷晓燕合作),《经济学(季刊)》,2017年第1期(第16卷第2期),第599-620页。
3. “贸易自由化、加工贸易与成本加成-来自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与余淼杰合作),《管理世界》,2016年第9期,第33-43页。
4.“房价变动的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与何秋谷、赵波合作),《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年第3期,第77-85页。
5. “实际有效汇率、“热钱”流动与房屋价格-理论与实证”(与何秋谷、赵波合作),《金融研究》,2015年第9期,第17-33页。
6. “外向型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公司生产率-对母公司特征和子公司进入策略的考察”(与李霖洁、余淼杰合作),《南开经济研究》,2015年第3期,第38-58页。
7.“当前我国产能过剩的特征、风险及对策研究——基于实地调研及微观数据的分析”,(与赵昌文、许召元、廖博合作),《管理世界》,2015年第4期,第1-10页(课题组主署名)。
8. “中国世界级企业的结构失衡问题研究”(与范保群合作),《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3期,第79-83页。
9.“对外开放门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生产效率”(与姚星、杨锦地合作),《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5期,第24-28页。
北京师范大学
空气质量对认知能力和幸福感的影响及估值分析
&科研发表:
1.“Happiness in the Air: How Does a Dirty Sky Affect Mental Health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with Xiaobo Zhang and Xi Chen), 2017,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85:81-94.
2.“Valuing Air Quality Using Happiness Data: The Case of China” (with Xiaobo Zhang and Xi Chen), 2017, Ecological Economics, 137: 29-36.
3.“东道国的环境税与低碳技术跨国转让” (与乔晓楠合作),《经济学(季刊)》,2012,第11卷第3期。&
中证金融研究院
A股市场惯性反转机制研究
余淼杰/姚洋
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发展
&科研发表:&
1.“不同类型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增长:来自中低收入国家的证据”(与傅虹桥合作),《经济评论》,2017年第4期。
2. “进口自由化与企业利润率”(与余淼杰合作),《经济研究》,2016年第8期。
3.“资本项目开放与通货膨胀:流出开放与流入开放的异质性”(与刘丽文、傅虹桥合作),《经济评论》,2016年第1期。&
&中国人民大学
开放经济下的结构转型与增长(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科研发表:&
1. “Economies of Scale, Resource Dilution and Education Choi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Evidence from Chinese Households” (with Guanjun Shen and Xiaoguang Li), China Economic
Review, Vol 44, 2017.
2.“Undervaluatio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with Yaqi Wang, first author),
Asian Development Review, 34 (1), 2017.
3. “Is the Phillips Curve valid in China?”(with Yang Ji, Ran Li),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10 (2), 2015.
4.“企业规模、政企关系与实际税率”(与申广军合作,通讯作者),《管理世界》(已接受)。
5.“从贸易数据透视中国制造业升级”(与王雅琦、张斌合作),《国际经济评论》,2017年第3期。
6.“汇率低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与王雅琦合作),《世界经济》,2017 年第 2 期。
7.“提高最低工资会抬升价格吗?”(与徐建炜、毛捷合作,通讯作者),《管理世界》,2017年第1期。
8.“经济增长差异、生命周期假说和‘配置之谜’”(与姚洋合作),《经济研究》,2016年 第3期。
9. “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何帆合作),《中国金融》,2016年第20期。
10. “CPI、PPI分化与通缩”,《国际经济评论,独立作者》,2016年第4期。
11. “金融发展与女性劳动参与的地区差异”(与申广军合作),《劳动经济研究》,2016年第2期。
12.“中国服务业资源错配——来自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证据”(与申广军合作,第一作者),
《经济学动态》,2015年第10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the world economy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