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英语怎么说,刘梅将有一个去美国学习的机会

作业:英语课外活动辅助下高中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的行动研究
英语课外活动辅助下高中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的行动研究
本研究采用自然调查的方法,即研究者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对自然发生与发展中的现象教学观察和研究。研究对象是本校英语教师和高一、高二学生,并对其组织和参加英语课外活动的情况做追踪调查,从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分析,介于乡镇中小学比较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的情况,总结出适合乡镇中小学开展的英语课外活动,希望能提供实证的数据给中小学校开展课外活动。
本研究收集资料的时间从2007年9月至2011年7月,收集资料的方式主要是四种方法:(1)现场观察,(2)问卷调查,(3)访谈,(4)实物收集。
本研究中体现了三条研究思路。一条是对本校教师和学生对待英语课外活动的态度。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本校一个重点班与一个非重点班学生(两班均为随机抽取对象)和10名英语教师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考察了师生对待英语课外活动的态度、学生的参加动机以及学生最喜爱的英语课外活动形式。问卷为笔者针对所选两个班的
120名学生编制而成(有效问卷 97
份),此问卷用来测试学生英语课外活动的态度,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数据分析,从而为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和建议提供必要的数字依据。第二条思路是动员学生调查自己回到自己的初中毕业学校或根据自己的喜爱选取一所学校英语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博罗县各中小学的调查由本校英语俱乐部的社员负责,惠城区各中小学的调查由惠州华罗庚中学石丽萍老师组织惠州市华罗庚中学的(17)班和(21)学生展开调查。然后,对比分析城乡的差异,相互借鉴,初步制定一套英语课外活动开展的模式。第三条思路的根据活动开展模式开展活动,采用静态的观察法进行追踪调查,对活动进行录像拍照。研究结果显示:参加英语课外活动的学生对其英语学习的兴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英语课外活动;高中生;学习兴趣
英语课外活动辅助下高中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的行动研究
我校是一所县里的高中,学生的文化基础落后,知识水平偏低,在初中的英语知识掌握不牢固,语音语调不够准确,词汇用法和音标普遍不拼读,有的学生只认得26个字母。普遍学生英语学习的方法不当,自学能力比较差。在英语教学中,我发现课堂气氛很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只有固定的几个英语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愿意回答问题,也不能关注到班上的每位学生。这是为什么?学生对英语真的不感兴趣吗?学生参加如果英语学习只靠课堂的40分钟,显然是不够的,但我如何来弥补课堂英语学习时间有限的局限引导学生培养英语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在课外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因此,我想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反思和改进本校英语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开展各项英语课外活动。
从笔者查找“英语课外活动”有关历史研究资料过程中发现,大多数都是做量的研究,对学生参加英语课外活动后对其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虽然其中有的调查使用了座谈的形式,这些报告对我们在宏观层面上了解英语课外活动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很有帮助,可是不能在微观层面进行深入细致的描述和分析,听到学生的心声。
本研究是从中小学这个层次来调查学生参加英语课外活动后,是否会对学生本人的学业动机、学习兴趣造成影响的角度进行。笔者在对此思考中觉得:中小学校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相对来讲具有比较典型的意义,这也是为何要选择中小学这一层面的原因。根据所研究的问题,笔者对此作出假设,参加英语课外活动有助于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
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
学生缺乏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
学生害怕犯错,过不了“面子”这一关等等。
在思考选题方向时,我原来的构想不是本选题的。先考虑的是进行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因为我的课堂很沉闷,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敢兴趣,课堂提问也只是固定的几个英语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回答问题。于是我开始思考,如果弥补课堂40的短暂的学习时间,但是在2010学年第二学期发生的一件事情改变了我的想法:学生自觉主动在下午第三节课下课自发组织起来大声朗读英语。这引起了我好奇心和研究的兴趣。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对参加英语课外活动学生作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希望了解他们心目中喜爱的英语课外活动,英语课外活动包括很多方面,如专题讲座、观赏英文原版电影、英文歌唱比赛、英文讲故事比赛、游园会、跳蚤市场等。以便更好地开展活动。
起初,我把课题命名为《英语课外活动对高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影响》,学生兴趣的提高将以什么形式体现出来?于是,我又把课题改为《英语课外活动对高中生英语学业成绩和学习兴趣的影响》。由于考虑到无法求证出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就是受到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影响结果,最后,我决定把《英语课外活动辅助下高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的行动研究》作为本人的学位论文。本研究选取博罗县高级中学高一、高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的调查研究为主,采用excel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辅以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阅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方式进行。
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有关激励英语教师开展第二课堂的研究比较有限,通过对本校高中英语教师和高中生对待英语课外活动的态度调查、观察、分析、反思等途径,寻找并归因造成高中英语课外活动开展低效的因素,可以突破现有的关于中小学英语课外活动的实践研究,建构具有可行性、操作性、激励性、真实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模式,有利于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
克服学科课程割裂知识的弊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拓宽英语学习者学习途径的研究范围有积极的意义。
针对目前我校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效率和积极性偏低的现实状况,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探索,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态度”,促使高中英语教师在开展英语课外活动中自觉地应用激励理论,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接触到贴近学习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信息资源,
师生间的交流方式也将由课内活动的单、双向交流, 转为多向交流的方式。设计适合中小学的第二课堂开展模式体系,丰富了校园文化,
充实学生们的课外生活,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升。
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21世纪公民必备的素质,因此搞好外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授课方式“讲解-接受”是一种填鸭式的死记硬背机械式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语法和句型分析,英语学习者很容易产生厌倦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逐渐失去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欲望。所以我们想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改变这种枯燥无味的英语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率。
英语课外活动是整个英语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英语课汤教学密切相关,是实现英语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增加课堂上语言实践的广度与密度的有效途径。(杨淑娣,2011)
中国教育史上最早、体系最完整的教育专著《学记》对课外活动作了这样的论述:“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也就是说,受教育者在课堂学习之外,还要进行与课堂学习有关的课外活动。
George J. Posner从课程论
的角度论述了课外活动,他认为课程包括期望学生学的课程
(intended courses)和客观并存的课程(concurrent courses)。主观期望的课程之一包括学校经历
(Planned Experiences in
school),即学生所在学校的环境、氛围、活动和接触的人,指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客观并存的课程之一包括课程计划之外的课程,即非计划性、非官方组织的课外活动。英语课外活动(out-of-class
activities)强调的是创建英语学习环境,在课堂之外由学生、学校、社会和家庭以各种手段共同开展的、方式多样的、富有个性的接触、使用和实践英语的学习活动。
Krashen的理论认为,课堂上的正规训练是学习,自然环境中的交际是习得。外语学习最理想的方式是自然的语言环境(习得)和教育手段(学习)互相补充。(董玲,2010:64)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J.
S. Bruner)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对学习来说, 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林格伦(H.
C. Lindgren) 对兴趣的调查结果表明, 兴趣占影响学习成功因素的 25%, 占影响学习失败因素的 35%,
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成败的重要。(戴华,2006:24)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在外语教学界,Stephen D.
Krashen的名字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注意,他所提出的监察理论(Monitor
Model)也引起了普遍的兴趣。Krashen是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语言学系副教授,多年以来一直从事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以及外语教学法等。在年间,他研究了正式的学习环境(在课堂里学习语法)和非正式学习环境(在英语环境中的熏陶)在学习外语中的不同作用,发表了"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formal instruction",(S. Krashen and H.
Seliger, 3-178) "Formal and informal linguistic
environment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S.Krashen, 1976:
157-168)。在年间,Krashen正式提出了Monitor Model的理论假设,1977年发表了"Some
issues relating to the Monitor Model "(S. Krashen, ),
1978年发表"Individual variation in the use of the Monitor "(S.Krashen,
Krashen认为只有在自然的语言环境和语言社区中才能学好外语。他还援引了两个在目标语国家生活一段时间对外语习得有积极影响的例子。第一例谈到在所学语言国家度过低年级的美国大学外语专业学生,在听力考试中要比只在国外生活过一个暑假的学生成绩更好,而在国外生活过一个暑假的学生又比从未出过国的学生成绩更好。Krashen的“监察理论”揭示了英语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得以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什么是理想的学习环境等等。这一理论对积极开展英语课外活动具有重要意义。Stern
)认为,“语言学习主要是模仿,应该像儿童那样模仿一切。”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哲学家杜威认为,学生所学的知识不应该只是书本中呈现的或者是演讲中传递的一些呆板的信息。想反,知识只有被用来解决某些问题时,才是有用的、有生命力的。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强调社会交往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认为人们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就是同别人交往,与别人交流并比较自己的思想。他们都对学生主动参与真实性学习任务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肯定。(Paul
D.Eggen,Donald P.auchak, )
中国教育史上最早、体系最完整的教育专著《学记》对课外活动作了这样的论述:“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也就是说,受教育者在课堂学习之外,还要进行与课堂学习有关的课外活动。许旭娜(2007)认为,英语课外活动教学是对付学生最害怕的背单词、阅读理解、听力等一系列问题的良方,它是整个英语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紧密相连,是使学生提高英语素质不可缺少的辅助形式。(杨淑娣2011)在英语课堂上,老师的讲授,是知识的灌入,而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提供给学生一个知识展示的平台,给予学生一个知识输入的机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学以致用,更牢固地掌握知识,让学生增加对更高层次知识学习的兴趣。而目前在我国英语教学中课外活动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导致英语学习教育耗时低效的状况至今无根本的改观。
总的看来,当前对于英语课文活动的研究以及由此开展对学生学业成绩和学习兴趣的研究,虽然研究的人很多,文章也不少,但多数是一些个人的经验总结与主观分析,从笔者查阅到的相关研究文献看,多数分析的层面不够具体,也缺少系统性、全面性;本课题采取调查研究的方式推进实施,注重整体实验以及案例研究相结合,同时采取项目管理方式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科研攻关,操作性强,形式较新颖,效果较明显,所产生的研究成果有比较高的现实意义和创新价值。
本研究主要涉及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的理论问题。
行为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华生(J.B.Watson)是早期的代表人物。华生研究动物和人的心理,他主张用客观的研究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华生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即刺激和反应。他还认为心理学只应该关心外部刺激怎样决定某种反应,而不应理会行为的内部过程。在华生看来,动物和人的一切复杂行为都是在环境的影响下有学习而获得的。他提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公式:刺激—反应(S-
R,Stimulus-Response)。继华生之后,另一个美国学者斯金纳(B.F.Skinner)继承和发展了华生的行为主义学说,他认为,人的言语行为就像大多数其他行为一样,是一种操作性的行为,它通过各种强化手段而获得。在某一语言环境中,他人的声音、手势、表情和动作等都可以成为强化的手段。由于言语行为不断得到强化,学生就能逐渐养成语言习惯,学会使用与其语言社区相适应的语言形式。如果没有强化,语言习惯就不能形成,语言是不能学习到的。在学习时,只有反应的“重复”出现,学习才能发生。因此,“重复”在学习中是相当重要的。(何广铿,2011:78)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的思想可追溯到皮亚杰。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一的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建构主义的想学习教师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交流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其中,“情景”“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情景”“协作”“交流”强调学习的统计和过程,而“意义建构”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建构在于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和调整自己的检验结构。在这种构建过程中,一方面学习者对当国旗那信息的理解需要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运用又不只是简单地提取和套用,个体同时需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本身也作出某种调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顺应两方面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构建意义就是只显示对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达到较深刻的理解,最终形成特定的认知图式或认知结构。(张大均,2003:68)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包括五大假说的“监控理论”。其中,语言输入假说是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在输入假说中,Krashen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且输入的量是足够的,才能产生习得。这就是Krashen著名的“i+1”公式。“i”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i+1”是学习者下一阶段要达到的语言水平;
“1”代表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与学习者下一阶段要达到的语言水平的过渡距离。(董天,贾春花,)
&的“输出假说”
20 世纪 70 年代,著名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第二语言教育专家 Merrill
教授通过对母语为英语的小孩子学习法语的调查发现,虽然学生的听力和阅读理解的水平较理想,但口头和笔头表达能力却未达到期望目标。究其原因,Swain
认为学生缺乏足够的语言输出练习, 说话机会很少。 因此,Swain
提出,学习者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她认为,输出在二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综合 Krashen 的“输入假说”和
的“输出假说”,丰富的可理解输入以及可理解输出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习者不仅要理解输入的语言,更要准确流利地输出语言。(何伟璇,2011:88)
态度问题是心理学的基本内容,许多心理学家都从不同的侧面探讨了这个问
题。奥尔波特指出:“态度是根据经验而系统化了的一种心理和神经的准备状态,它对个人的反应具有指导性的或动力性的影响。”(时蓉华,1986
:141)。这一定义着重于态度是个人行为的内在结构,强调态度是个人行为的倾向性。洛开奇指出:“态度是一种具有结构和组织的复杂的认知体系。”(时蓉华,1986
态度是一个具有复杂的、稳定的内在结构的心理活动体系。社会心理学关于态度的
ABC 三维结构理论认为,态度包括了情感体验(Affection,A)、行为倾向
(Behavior,B)和认知水平(Cognition,C)等三种构造成分。[3]情感体验是个体对人或物的评价、爱好和情绪反应;行为倾向是当态度的对象出现在面前时个体做出的反应的可能性;认知水平即个人对态度对象的认识、理解和评价。(美.J.L.弗里德曼等,)。
学习动机的分类
从动机的组成看来,有些学者认为动机是由目标组成的。譬如,Johnstone将动 机 定 义 为“指 向 目 标 的
驱动力”(1999)。也有学者主张动机由个体的努力组成。譬如,Ellis认为动机是指“学习者出于需要或愿望,在学习外语时所付出的努力”(1994)。有些学者综合目标和努力这两个因素来定义动机。譬如,Brown(1994)将动机阐释为“对所追求目标的选择和为之所付出努力度”;Gardner
和MacIntyre(1993)认为动机有三部分组成,即达到目标的愿望、朝着目标方向的努力和对任务的满意程度。从状态角度来看,动机亦有静态、动态及动静结合三种观点。
Williams和Burden按社会建构主义的框架将动机定义为“一种认知和情感上被激发的状态,而这种状态会引发人们为达到设定的目标,采取行动并维持心智和身体的努力”(1997)。
Pintrich和Skunk则认为“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指向目标的行为的过程”(1999)。
Domyei综合动态和静态的观点,将动机阐释为“产生足够的动激励理论及其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践力以引发个体行为,并维持这一行为直至目标实现或行为被中断的过程”。这一定义体现了动机的动、静两态,即动机可以是持续的过程,也可能由于其他外力作用而终止。(谭欣竺,)
多恩耶的促进学习动机策略
多恩耶把学习动机策略(motivation
strategies)界定为促进个人为学习目的而努力的行为(Dornyei,2001:28),人们会有意识地使用某些动机因素以达到某种有计划的、能持续的、正面的效果。多恩耶的促进语言学习动机策略由四方面的策略组成,即创造基本动机条件策略、激发启始条件策略、维持和保护条件策略鼓励正面追思性的自我评价策略。(何广铿,)
学习动机的理论
(1)&&& 强化论
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斯金纳所倡导的强化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强化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会在一定程度上鼓励或防止这种行为的重复发生,是一种增加它前面的某种行为重复出现的次数的行为权变措施。强化主要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在行为重复之前促成行为发生的环境事件,负强化则是在行为发生前,通过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如督催、说教、训斥等来增加所希望的行为发生的频率。强化理论认为,正强化的激励效果更显著。因为负强化虽然可以制止某些不良行为发生,但常有副作用产生,有可能激起员工的不满,引发冲突。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就是一种正强化。
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绩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这一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醉着提出的。
(3)&&& 成就归因论
年美国心理学家海德提出归因理论来,经过阿特金森、罗特、韦纳等人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归因理论,使最初应用于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归因理论逐渐扩展到了教育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目前国内学者尤其关注在教育情境中的归因即学生对学业成就的归因,通过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校中学生学业成就的差异性,并为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向导。
所谓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推断过程。在学习和工作中,人们经常会体验到成功或失败,同时也都会努力去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这就是对成就行为的归因,即成就归因。1972
年,韦纳在海德、阿特金森、罗特等人归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归因理论,按照韦纳的归因模式,人们的成功或失败主要取决于四方面的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及运气。这四个因素可以
按三个维度来划分,即内外源、控制性、稳定性。为了较好地说明,
我们可将其概括为下表。
(刘梅,2009:16)
激励是指通过有效的方法,激发人的需要、动机,形成某一特定目标,并使之在追求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保持高昂的情绪和持续的积极状态,发挥最大潜力,实现预期的目标。应用到教学中来,激励最直接的目标就是能够全面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李树梅,2005:27)
体验学习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泛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界定,体验至少包括两个方面,即行为体验和内心体验。行为体验是一种实践行为,是亲身经历的动态过程,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内心体验是在行为体验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内化、升华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的特征,重在学生的自主感悟和体验,要求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对新情景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感悟或体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徐海燕,2011:40)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Rosenthal)和雅各布森(L.F.Jacobson)做过一个“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实验。教师对实验者的暗示,不仅是对普通学生的“未来花朵”抱有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各种态度、表情与行为方式将这种暗含的期待微妙地传递给他们,其中包括更多提问、辅导等。学生获得期望信息后,也会产生鼓励的效应(encouragement-effect),于是更加信赖老师,积极起来并给教师以反馈。教师见到这种反应,也会把自己的感情及所期望的特性投射“移情”到学生身上,感到他们更加顺眼和可爱,于是激起更大的教育热情。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这种现象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effect),即期望效应。期望效应(Expectationseffect)指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以两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一是强化学生原有的某些特性(强化效应),二是诱发某些过去所没有的行为(自证预言效应)。(左金娣,2005:82)
1.& 校园英语广播
该项活动主要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 由英语学习尖子根据活动的内容和同学们的需求,
自编、自导、自己主持播音的校园英语广播, 锻炼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并在校园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黄庆芬:2007:70)
2.& 英语演讲比赛
为鼓励更多的学生热情参与活动, 努力发掘人才,
定期举办校级的英语演讲大赛。先在全校性进行初赛。通过每班进行演讲并挑选出 1- 2
名选手汇集作为初赛选手。然后进行复赛筛选敲定决赛的名单, 最后在全校举行决赛。以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应变能力,
并在全校掀起学习英语的热潮。(黄庆芬:2007:71)
3.& 英语主题晚会
在介绍和学习西方国家背景知识、风俗习惯时,
小结出“西方国家月月有节”的特点。从中可以选择部分节日作为主题晚会的素材。比如说,
围绕“感恩节”举行“感恩的心”英语主题晚会就可以在丰富多彩的节目和游戏中, 在温馨的气氛中, 师生同乐,
渗透感恩教育。(黄庆芬:2007:71)
4.& 英语文化周
为了及时总结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经验, 鼓励学生的参与热情,
表彰表现突出的学生, 荟萃一年来各项活动中的精品, 英语课外活动小组协同校团委及相关部门于每年年底 11 或 12月,
组织为期一周的英语文化活动。?英语文化周的内容可包括:英语演讲、英文卡拉 OK、英语征文、英语词汇、英语手抄报等比赛,
及英文习俗专题讲座, 英语戏剧表演, 英美影视欣赏等针对性较强的活动。其活动的具体内容,
根据各学期课外活动的情况做适当的筛选和调整。总之, 英语文化周活动的开展必定是全校师生的一次盛会,
也是校园文化生活的亮点。(黄庆芬:2007:71)
5.& 英语文化长廊
设立专项的英语宣传栏, 建立英语文化长,
及时通知、宣传并介绍各类比赛和活动的开展情况; 选登优秀作品, 并开设有关“百科知识”、“学习方法指导”,
“最新信息”等窗口为全校师生服务。促进师生文化交流, 确立一个外语学习的空间,
创建校园一道特别的文化风景线。(黄庆芬:2007:71)
6.& 英语寝室
与课堂英语教学相比,属于强语境范畴的寝室英语活动更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听说技能。首先,寝室英语活动为学生听说技能的训练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寝室英语活动中的参与者之间是平等的、亲密的室友关系,在学习程度上相差不大。寝室学习环境相对较小,活动参加人数不多,一般为
人。这些因素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比较轻松的学习环境,便于学生从容地组织语言,开展听说技能训练,保证了其在训练时语言的使用质量。其次,寝室英语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语言实践环境。(秦富强,)
7.& 英语角
英语角是以英语为主要交流工具,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平台;是热爱英语的朋友聊天交友的俱乐部。它也以另一种比较轻松的不同于课堂教学的方式给广大同学提供了练习口语的机会,激发了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了广大同学的参与能力以及外语运用能力,为促进同学们综合素质的发展、推动校园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英语角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在课堂以外还有一定的听说英语的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这一形式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陈晓霞,2009:94)该常规活动是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的活动。有定时定点举办英美国家背景知识、风俗习惯讲座; 无敌音标学习; 经典语法荟萃; 英语词汇趣谈; 学习经验交流会;
有机会时邀请外宾现场采访、交流; 进行手工制作式的庆贺活动。在教师节和圣诞节来临之际, 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人人制作一张贺卡, 并用英语写上美好的祝愿, 在活动课上进行展览、交流、评比, 有意识地复习相关知识;
经常进行小品表演。针对实用性强、与专业相关的材料, 进行角色扮演。例如, 在学过 Interview 之 后 , 要 求 学 生
分小组 分 角 色 扮 演 theinter-viewerandtheinterviewee, 熟悉台词,
策划情节。小品表演能激发学生,
特别是那些平时不善于说话的学生的表现欲,调动气氛;进行智力竞赛和知识抢答。比如围绕定语从句开展听音乐传花的智力游戏, 音乐止花落,
持花者抽签答题, 答对有奖, 答错表演节目。这种做法不仅活跃气氛, 而且又能很好地复习定语从句的知识点。在活动中,
经常采取一些激励措施,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表演中设立“最佳表演奖”、“最佳参与奖”。在竞赛中设立不同等级的奖励办法,
以最小的投资博取最大的回报。(黄庆芬:2007:70)
8.& 英文短剧
戏剧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形式,是通过舞台说明、台词及人物表演来体现人物性格及塑造人物形象的。它通常以口语化的语言为主,它能让学生完全地投入到一个多层面意义的、模拟现实生活的异族文化的语言情语境中(LivingStone,
1983)。英语戏剧表演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来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了解并学会在异族文化中交际的能力。(刘美兰,)
1.& 知识与兴趣相结合的原则
孔子说:“知之不如好之, 好之不如乐之。”想办好英语课外活动,
其本身必须充满乐趣, 才能吸引更多的参与者, 兴趣是英语学习中自觉性和主动性的核心因素。为了吸引学生, 在活动中教师应充满热情和真诚,
用活力去影响学生, 调节学生至最佳心理状态。此外, 教师还须创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内容,
比如做游戏、唱歌、制作动画、举行野炊、轮流讲英语故事等, 使课外活动充满乐趣, 让学生积极参与,
乐此不疲。不宜单纯地追求热闹而忽略英语知识的运用, 为此, 在每次活动前, 教师最好教授学生一些特定主题的英语知识, 这样,
学生在玩的同时又能学会并运用英语知识, 可谓一举两得,“寓教学于娱乐之中”。( 罗启体,陈燕英,李明珍,2008 :35)
2.& 通过小组活动进行活动的原则
王初明(2009)认为,语言使用能力是在互动中发展起来的,离开活动学不会说话,儿童是这样,成人是这样,活动中潜藏着语言习得的激励。对子、小组活动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独立说话的机会和时间,克服他们对开口说话的焦虑感。引用双人小组或多人小组活动能够提高学习者的打击,还能提升他们选择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创造性以及实现感(Pennington,
1995.In:Bailey,2007)。通过小组活动,学生能够获得来自同伴的反馈。组织小组活动要注意下列问题:①
将任务布置清楚,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清楚任务要求;② 限定完成任务的时间;③
给出明确指导,告诉学生活动结束后预期的结果。(何广铿,)
3.& 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的原则
通常造成学生不愿意用外语说话的因素有三种:文化因素、语言因素或心理、情感因素。崔(Tsui,1996)的研究发现语言课堂上学生不愿开口的五个原因:学生自觉语言水平低;学生担心犯错而被同学讥笑;教师提问时不能容忍沉默;话轮分配不均匀;输入难以理解。由此可见,教师要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并设置有意义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开口的愿望。怒南(Nunan,
)认为口语教学的重要原则是为了学生提供充分的、在有意义的语境中练习目的语的机会,不缺不怕学生犯错。对于语言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就要善用“手脚架”(scaffolding)的教学方法,适当为学生做一些语言方面的铺垫。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用外语表达思想的口语能力和策略,他们当中有些人安于现状而不想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作为教师,要鼓励他们在说英语时敢于进行新的尝试并适当冒险以便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何广铿,)
行动研究不仅仅要对事物进行描述和揭示,提出新问题,而还在于它通过实施行动方案力求改变实践,二这是“质的研究”所不具备的特征。此外,行动研究并不排除量化的数据,只要需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收集资料,包括量化的数据,一切都是为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改进教学实践活动。(王蔷,2002:24)
我们采用的是目的性抽样(purpose
sampling)和随机抽样(random sampling)。目的性抽样(purpose
sampling),即:按照研究的目的抽取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具体的抽样方式是强度抽样,及抽取具有较高学习密度和强度的个案进行研究(陈向明,)。随机抽样(random
sampling),即:让总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同样的被选中的机会(刘润清,)。
个案研究是对某一个案或案例进行深度、集中的探究,但他也可包含对几个个案或案例的探讨。个案研究以多独到的方式获取数据,它课跨越一定长度的时段也可在某一时段教学(何广铿,2009:87)。本次研究只正对本校的英语教师和学生为被试,进行的是定性研究。由于定量研究不能很好的针对该地区的情况开展适合本地区的英语课外活动,“因材施教”。因此,我们认为对了解师生对待英语课活动的态度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解释性个案调查是十分必要的。
问卷调查法是指研究者使用统一的、经严密设计的问卷来收集数据的方法(王蔷,2002:93)。
我们有选择性对开展活动,并通过现场观察客观活动,对这些活动进行分类,然后考察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得出结论。
我们采用的是半开放式和班结构化的采访,即:谈话有事先规定好的几个可信问题,大家围绕这几个问题比较随便地谈论(刘润清,1999:80)。
通过录像,我们可以记录到大量的真实而生动的信息,捕捉到很多的细节。录像方式常常可以和观摩记录、话语分析等相结合,有利于我们发现更多和更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王蔷,)。
在课堂教学研究中,照片是很有价值的数据资料之一,它可以为研究提供丰富而真实的背景资料。照片虽然只能提供静态的信息,但是如果与其它收集数据的方式互相配合,会提供出非常丰富和生动的实证支持,能有效地帮助读者/听众了解信息,有助于说明问题和进行分析(王蔷,)。
我们收集了和翻阅了历年来英语俱乐部开展情况的资料,包括教材、活动开展的计划、学生的活动记录表、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学生的活动心得等有关的文字档案资料。
1.&&& 原因假设
高中的英语教师和学生对英语课外活动持什么样的态度呢?笔者对其试做以下假设:
假设一:学生担心参加英语课外活动会影响学习。
假设二:英语教师不愿意承担额外的工作。
假设三:英语课外活动的内容以及实用性、趣味性将是影响学生是否乐意参加的主要因素。
2.&&& 设计调查问卷
首先,我了解了学校组织英语课外活动氛围、工作进展以及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编制研究工具的依据,其次进行问卷的编制、修订及预测,最后再以英语俱乐部社员和本校英语教师实施问卷调查;其次,作者对所完成问卷计分并整理数据,并把访谈录音转换成文字,将所需数据输入电脑运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参加英语课外活动的意图和他们喜爱的活动类型,得出结论。本研究采用无名问卷调查的方式,是在得到英语任课教师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在课间完成的,在英语教师向学生们说明调查问卷的目的之后,要求大家尽可能认真地对每一个题目进行思考选择自己认为最准确的一项,填写时间大约20
分钟。为了更进一步对高中生英语学习有更多的了解,问卷结束后笔者还随机抽取了
10名学生和10名本科组的英语教师进行了访谈,以获取更为直接的信息。值得可喜的是,多数的英语教师和学生都表示支持开展英语课外活动。
针对以上假设,学生的调查问卷设计如下:
(1)考查学生对英语课外活动的印象: 是否会参加英语课外活动?
(2)考查学生对英语课外活动的兴趣: 你希望学校开设英语课外活动吗
(3)考查学生认为英语课外活动与学习的关系:
你认为参加英语课外活动会不会影响学习?
(4)考查学生参加英语课外活动的目的:
你参加英语课外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5)考查学生参加过英语课外活动的类型:你曾参加过什么形式的英语课外活动?
(6)考查学生喜爱的英语课外活动: 你主要喜欢什么形式的英语课外活动?
(7)考查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的地位:
你认为英语老师在开展英语课外活动中处于什么地位?
(8)考查学生认为英语课外活动开展最适宜的频率:你认为最合适的英语课外活动频率是?
(9)考查学生获得英语信息的来源:你获得课外英语信息的主要来源?
(10)考查学生每天花在英语学习的时间:你每天用于英语学习(除完成英语作业)的时间是?
(11)判断: 你认为造成中学生参加英语课外活动甚少的原因是什么?
本校老师的访谈问卷设计如下:
你认为开展英语课外活动能增进师生间的交流和感情吗?
你觉得英语课外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怎样?是否对英语教学有促进作用?
你认为什么时间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比较合适?
请你评价一下近三年来本校英语课外活动开展的情况。
结合本校实际,谈谈你对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想法。
3.& 调查对象:
根据便利取样的原则,抽取了本校一个重点班与一个非重点班学生(两班均为随机抽取对象)为被试,有效问卷 97 份,回收率为
80.83%。其中高一年级发放了 65 份,回收了 52 份,回收率为 80.00%。高二年级发放了 55 份,回收了 45
份,回收率为 81.81%。
4.& 调查结果:
统计结果表明,有近42.55%会参加英语课外活动,46.81%偶尔参加英语课外活动,10.64%不愿意参加英语课外活动。
统计结果表明,有近 91.49%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课外活动,8.51%的学生不希望学校开设课外活动。这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有参加英语课外活动增加英语知识的想法。
调查结果表明,有近
91.49%的学生认为参加英语课外活动不会影响学习,45.75%的学生认为参加英语课外活动或多或少影响学习,3.19%的学生认为参加英语课外活动会影响学习。
调查结果表明,有近90.43% 的学生认为开展课外英语活动能促进他们的英语学习,4.26%
的学生抱无好奇,6.38%的学生抱打发时间,7.45%的学生是以交朋友等其他目的。这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参加课外英语有很强目的性。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参加最多的活动是欣赏影片,其次是接受听力阅读写作的训练、各类竞赛活动。这表明目前开展的活动比较单一或者在开展一系列活动时并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
调查结果表明,81.9%的学生喜爱看英文电影,唱英文歌曲,其次是做趣味小游戏、戏剧活动、参加英语演讲和朗诵比赛。
调查结果表明,约88.30%的学生有独立意识,他们希望在不知所措的情况能接受教师的引导,有11.70%
的学生表现依赖性比较强,认为老师在活动中占主导作用,近3.19%的学生认为老师可有可无。
调查结果表明,有32.98% 的学生认为最合适的英语课外活动频率为一次。但也有约25.53%
的学生认为最合适的英语课外活动频率为一周二次,有24.47%的学生认为最合适的英语课外活动频率为一周三次。可见,英语课外活动的频率以每周
1—2 次为佳。
调查结果表明,英语电视节目是学生摄取课外英语的主要来源(占41%),其次是报刊杂志、自购视听和英语简易读物(分别是32%和25%),但学生对相关网络资源及校园英语广播利用较少(10%)
(10)& 调查数据表明,有47.87%
的学生课外英语的时间少于半小时;只有约31.91%的学生课外英语的时间在一小时,10.64%的学生课外英语的时间在一小时以上;近7.45% 的学生课外没有英语。可见,大部分学生花在课外英语上的时间并不多。
调查数据表明,有69.15%的学生认为学校课程负担太重,36.17%的学生认为没有好的活动内容,23%的学生认为活动形式单一,3.19%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
根据前面的研究与分析,可以形成以下关于高中英语教师和学生对待英语课外活动的态度的结论。
(1)从整体来看,大多数学生愿意参加英语课外活动,希望能从第二课堂中学到一些实用性的知识,其次是英语课外活动的内容以及实用性。多数学生喜欢看电影不费气力的活动,其次是进行听说训练。
本校的多数英语教师对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工作还是很支持、认可、负责。
51.06%的学生认为参加英语课外活动不会影响学习,45.75%的学生认为参加英语课外活动或多或少影响学习,只有3.19%的学生认为会。学校的课程负担过重是导致学生不爱参加英语课外活动的主要因素;高中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迫,很难抽出额外的时间出来“娱乐”。尽管大部分学生的潜意识里还是以完成课堂作业第一,认为课外英语活动会给他们带来负担,这导致了他们平时不愿意抽时间参加活动。部分学生参加活动很被动,看到其他同学来参加课外活动,也凑个热闹。在访谈中,有的学生提到不愿意参加英语课外活动,主要是因为自己口语表达也不好,到场成为“哑巴”会让他们很尴尬;有部分学生表示对英语已经
“失望”,他们不爱学习英语,英语成绩好与坏,任其发展就是了,反正也不出国,更不会有和外国人交流的机会,所以平时极少参加。学生的这些认识反映了:①
步入高中学习阶段,高中知识和初中知识衔接不上,英语教材的难度大幅度提高,英语学习难度加大,使得高中生很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障碍;②
害怕犯错误,没面子是参加英语课外活动的学生普遍都存在的担心;③
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大多数学生都希望给老师和同学一个很好的印象,但迫于目前能力有限,不免会产生紧张、焦虑心态。当学习者注意到自我表达能力和信息目标之间在较大差距时,其明显策略教师回避那些较难表达的东西(William
Littlewood,2000:83)。
(二)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
博罗县和惠城区各中小学英语课外活动开展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是委托英语俱乐部的成员回到自己的初中毕业学校进行调查,受试也算积极配合和认真的态度完成了测试卷通过对问卷的数据分析,此次调查的学校一共有29间学校中,有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学校21间,所占比例为72.41%,有8间未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所占比例为27.59%。普遍学生和英语教师都认为开展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辅助教学。本次调查活动显示的问题如下:
乡镇中小学英语课外活动开展的频率不高,形式单调
乡镇中小学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频率不高,形式也比较单一单调,除个别私立学校(以英语为特色),如博罗县实验学校、育英中学等外,有能力聘请外教,组织夏令营、冬令营比较大型户外活动。大多数乡镇中小学教学设备不齐全或不完善,由于乡镇中小学地处不发达地带,信息的交流相对闭塞,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其次,乡镇中小学的师资力量薄弱,跟不上城市的教育水平。
部分学校、教师对英语课外活动重视不够
部分学校、教师对英语课外活动不够重视,表现在没有配备指导学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英语课外活动的专任教师或者开展活动流于形式;其次,繁重的英语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等种种因素阻碍了也英语课外活动的深入开展,不利于营造浓厚的校园英语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惠城区各中小学英语课外活动开展情况
本次调查内容是惠城区各中小学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基本情况,由惠州华罗庚中学石丽萍老师组织华罗庚中学的(17)班和(21)学生对初中的毕业学校开展课外活动开展情况的社会调查回到自己的母校或根据自己的喜爱选取一所学校的进行调查,调查中发出问卷150份,收回142份,有效问卷140份,回收率为93.33%,调查者也算积极配合和认真的态度完成了测试卷。
通过对问卷的数据分析,此次调查的学校一共有41间学校中,有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学校26间,所占比例为63.41%,有15间未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所占比例为36.52%。普遍学生和英语教师都认为开展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辅助教学。学生对其初中的毕业院校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满意度,优占31.03%,&&&
良占19.97%,一般占50% 。
通过调查发现,惠城区各个学校组织的英语课外活动总体情况良好,各有各的特色,形式比较多样,如英语角、冬令营和夏令营、英语趣味游戏、英语朗诵比赛、艺术节上演英语小品、看英文电影、每天播放英文广播、与老外进行口语交际、单词听写、基础知识竞赛、晨读(英语社团开展)、出去外面实践、英语演讲比赛、开展问答互动课、英语圣诞歌曲歌唱比赛、英语对话练习、跳蚤市场等等。其中,英语角、英语朗诵比赛、看英文电影、英语演讲比赛是各学校的首选。但各学校还存在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问题总结归纳如下:
部分学校课外活动不常进行,学校对英语教学重视有限或不重视英语学科发展或学校不够重视开展英语课外活动,以学习为主,把时间都霸占了;
学校条件有限,学校的设备、资金有限、活动场地有限;
部分学校师资力量薄弱;
部分学校老师对工作充满热情,但展的活动较少,方式也过于大众化;
学生英语水平有限;
学生英语基础差,对英语缺乏兴趣,一部分同学不敢开口说英语,对英语缺乏兴趣;
部分学生不感兴趣,总觉得很难,能躲则躲;
学习时间紧张,学习任务繁重,学习压力过重;
学校的设备不够完善;
(10) 学生对此类活动不了解或兴致不高;
(11) 受硬件设施限制;
(12) 学生主动性不高、学习紧迫;
(13) 学生缺乏兴趣,教师经验不足;
(14) 学生不知任何有效分配时间;
(15) 活动的形式有点单调、缺乏新鲜感;
(16) 英语不是母语;
(17) 学习科目多,时间紧张;
(18) 学校忽略了对活动场所的布置、缺乏资金。
城乡英语课外活动开展情况的对比分析
城乡城乡英语课外活动开展情况有类似的地方,如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学业压力大、活动形式太单调、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希望学校能给他们配置专职的英语教师以及完善各项教育基础设施(为师生提供多媒体教室、英语电子阅览室、语音室、等硬件配备,丰富图书馆的各类英语书籍杂志)等等。
根据调查反馈结果,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针对第二种假设——学生缺乏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每个学期前,负责英语课外活动的老师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知识水平,选用切实可行的方法与形式,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类英语课外活动。每学期末,教师进行工作总结,反思在各类活动的开展的不足之处。
新问题的提出
通过调查问卷、现场观察、课后采访,笔者发现有两个问题不可忽视:其一,我们只在培养英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其二,如何合理地设计安排课外活动,以使低水平的学生更多地得到参与的机会,同时又不使高水平的学生失去兴趣?因此,我将如何解决低水平学生的参与活动与如何解决活动设计问题,作为下一阶段行动研究的重点。
通过问卷调查、采访分析及现场观察发现,学生的英语水平程度不一对课堂活动安排有一定的影响。那么,如何调动差生的积极性,使其更好地参与活动呢?在新学期初始,我把行为研究的重点确定为:如何帮助差生参与英语课外活动?
解决方案与行动计划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制定了相应的执行时间与资料收集方法。这些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对学生进行分层,按兴趣、英语水平的不同分组,并分配不同的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内容。我们英语课外活动计划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较大规模的课外活动计划。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活动积极性,我们制定了难度适中可操作性强的活动,如英语专题讲座、观赏英文电影、英语游园会。另一类是英语课外俱乐部的活动计划。英语课外俱乐部的建立,一般是挑选各班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参加,经过口语的初步筛选,确定成员。期末学生需上交一篇活动心得,考核过关后方可获得本学期的学分认定。表现良好的成员在本学期末可得“社会实践”1—2分,并给予一定的表彰,并在综合素质考评册上著明该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表现突出。
建立班级兴趣小组
我们倡导各年级各班级内建立英语兴趣小组,扩大参与面,让更多学生在应用中加强对语言学习的理解,多给差生表现机会。
评价反馈与调整修正
通过反馈,我们及时调整了活动形式和内容,多开展可操作性强、多样化、贴近学生生活、有趣味性、实效性的活动,让更多的学生真正地参加活动,体验语言的使用,提高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我们初步制定了课外活动开展的模式,如下表:
时间:每隔三周举行一次,周五下午4:20 — 5:20(除假日、期中期末考试或学校另有安排除外)
地点:蕙馨楼前的小亭子
内容:围绕一定的话题,例如,结合课文谈谈自己喜爱的节日,自己喜爱的职业和工作,兴趣爱好等,进行轻松的英语交谈,6至8人一小组,由英语俱乐部的英语老师指导。
英语视听说
时间:周五下午4:20 — 5:20(除假日、期中期末考试或学校另有安排除外)
地点:电教室、语音室、英语电子阅览室
内容:文化专题的讲座或介绍学习语言方面的技巧,如,海外英语、海外风情、学习技巧、语法、听力技巧等。适当采用一些英语教材,如《走遍美国》、《海外英语》等。
英语课外阅读兴趣小组
阅读时间:周一至五下午 6:45 — 7:00;
阅读内容:阅读英文报刊杂志、专著等;
参加人员分组。每6至8人一小组,选举小组长,相互介绍各自的兴趣和所喜欢的阅读材料的类型;
搜集和选择适当难度的阅读资料。各小组详细列出所要阅读的书目和杂志并尽量从学校图书馆、阅览室中找到它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订阅相应的书籍或杂志,各组员之间资源共享;
摘记读书笔记,写Summary,做Presentation,仿写句型或文章。
学英语重在模仿,播放一段名人的演讲(例如肯尼迪)或一段影片卡通(例如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然后叫学生练习并模仿,看谁模仿的又准又好
把闲置尚好但又用不上的东西可放在“flea market”上销售,要求使用英语交流。
活动形式:学生分为4—6人的小组,选择某部英语原声影片片段,模仿原声,为影片人物配音。
活动过程:
练。让学生模仿英美人士地道的读音,在语音室里录制自己的声音进行比较。
演。各小组活动成果展示
评。老师给予适当的评价。
每年的十二月下旬圣诞节期间本俱乐部将邀请全校师生一起参加游园会。由英语科组的全体老师负责搜集题目,难度系数有易、中、难之分。活动形式多样,例如,有奖竞答、绕口令、猜谜语、猜英语习语或谚语、英语小幽默、趣味小游戏、英美知识文化等等,答对的同学则赠送小礼物。
学唱英语歌曲
选取通俗易懂、脍炙人口的经典英语歌曲,如,Rhythm of the Rain;Take me to your
heart;Proud of You等等。
英文影视欣赏
英文电影、卡通片是英语学习的好题材之一。鉴赏英文影片,并写观后感。剪切英文影视片段播放,让学生小组讨论、预测下一段影片的内容或进行模仿表演(如The
Emperor’s New Clothes等);
活动时间:初步定于每周六晚19:30 — 22:30.
小组要选择合适的影片,欣赏观摩后确定合适的配音片段。
小组的“编导”要把英文字幕整理成剧本,分配角色。对于台词中较困难的部分,可以考虑做一定的修改。
对照影片屏幕分角色练习,合作配合。这一阶段学生要模仿原声的语音语调,对口型跟上语速,还要表现出适当的感情
各小组活动成果展示,对照影片屏幕表演一段片段。
由学生自己评分。在每小组中选两名学生担任评委,按事先定好的评分标准进行评比并取平均分。
课文对话表演、话题讨论、学习方法交流、日常生活会话、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或相关网站查阅资料,以个人形式或小组形式把所找的资料呈现出来(幻灯片或实物等),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相互借鉴,把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互结合起来。老师以鼓励为主,适当提出改进的建议。
活动形式:学生分为4—6人的小组,选择某个专题,通过演讲、表演等形式向其他同学呈现该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等文化专题。
定期以出墙报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增长学生的见识,增强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每期的墙报应具有趣味性,短小易懂,内容科含故事、谚语、名人轶事、新闻广播、英美国家风俗人情等&&&&&&&&&&&&&&&&&&&&&&&&&&&&&&&&&&&&&&&&&&&&&&&&&&&&&
提倡在寝室里说英语。开展寝室英语活动的口号是“请说英语—Please Speak
English”,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寝室里自由交谈感兴趣的话题。
英文小广播站
挑选英文小广播员,要求语音标准地道。
广播的内容:可以是英美国家文化知识或心情点滴、生活感悟(自荐或投稿形式即可)。
播放时段:中午放学后12:00 — 12:45
下午放学后17:10 — 12:45(每周四次)
英文话剧小组
学生志愿报名,不限人次。
排练时间:初步定于周四下午第三节。
各类竞赛活动
活动内容:英文讲故事比赛、英文歌曲卡拉OK大赛、英文朗诵比赛、英文小短剧比赛、书法竞赛、英文手抄报比赛、制作英文卡片比赛等。
活动的基本流程:制定比赛规则、评分标准及奖励方法;排出名次,宣布获奖名单,给获奖选手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邀请评委或英语科组长总结活动的意义,肯定选手的表现,鼓励他们扬长避短、再接再厉,日后取得更大的成绩,展示出优秀选手的作品。
表3.2.3 各类活动的实施统计表
1.& 系列讲座
日,李智兴老师开展了英语沙龙系列之一《朗读技巧的分享性体验系列沙龙——找合适自己的朗读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寻找合适自己的朗读技巧,排除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部分障碍,讲座的形式Teaching
Method:分享性的体验形式,讲座的难点Difficulties of this
lecture(师生):师生互动。应对措施,设置相应的互动交流环节。
课下,我们访谈了一些学生,他们表示不容易理解,他们对开展学习技巧类的和中美文化差异的专题讲座比较感兴趣。于是,我们又做了一些调整,选择具有时代特色的讲座,如奥运英语讲座、世博英语讲座等。迄今为止,我们开展了以下专题讲座:中学生常见写作错误分析及对策、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差别、电脑与中学生、探究美国餐饮文化、英美国家节日集锦、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如何利用学唱英文经典歌曲促进英语学习、如何使自己成为值得别人信赖的好朋友、英语诗歌创作、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英表达习惯对比及原因分析、中西方肢体语言文化差异、加强朗诵对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英美文化差异、中外饮食文化的差异、英文报纸对英语学习者是否有帮助、What
should a lady or a gentleman do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等等。在开展专题讲座的同时,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文化类的专题活动研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城乡中学生上外教课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学界认为,外教课形式多样,颇受学生欢迎;对促使我国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有诸多启示(李自璋
2006),当然也有一定问题(吴洪亮,2008)。相比之下,乡镇学生上外教课机会较少,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英语学习态度和动机。课外辅导对于城乡学生也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对乡镇学生而言相对较少(孙璐,2010),这也和学生的态度与动机相关。而目前为止,鲜有对外教课及课外辅导与英语学习动机的关系的研究(韩宝成,许宏晨,2011:10)。特定的自然环境并不重要,在伦敦或者纽约同样可以快速而且很好地学好作为口语的日语。最主要的是目的语言应尽可能是特定环境中的唯一交际手段,全英式的教学有利于减少母语的干扰,外教地道纯正的英语可形成有效的刺激机制(李玲清,)。
2010年10月,为了应对2010年广东省英语高考增加听说考试,学校请来了一位黑人外教Tom给高三年级上口语课。黑人外教Tom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想了解外国人的好奇心,通过与外国友人或外教接触,与他们交朋友,能或多或少从他们身上亲临其境体验或了解到异国文化和风情。我们邀请了Tom参加英语角,吸引了许多学生。
可见,英语角是一个师生间良好的互动、情感交流的平台。一位英语教师负责与6至8名学生“free
talk”,能及时地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树立“说英语”的榜样。行为主义认为,肯定可以是物质肯定(如证书、奖学金),可以是语言的肯定(如口头表扬、等),都能起到强化作用,尽管“赞扬”和“奖励”对行为的强化作用并不是立即能表现出来的,但是学生会对教师对他们的认同看得异常重要。教师可以通过赞扬、肯定、满意的表示使学生的某种言语行为得到强化。学习者从讲话者接收到语言输入并因正确重复和模仿得到肯定的强化,从而养成了某一种语言习惯(何广铿,2011:79)。积极上进的学生需要教师的关注和鼓励,自卑的学生同样也需要教师的关注和鼓励。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宗旨主要是以肯定和鼓励为主,对于他们的进步和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活动效果,委婉地指出他们的错误,既满足学生的被赏识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发掘学生的潜力,学生也会把这种受到表扬的良好情绪带到日常学习中,形成良性循环。
3.& 排练戏剧
英文戏剧活动不是单一地复习旧知识,而是一种经过再创造,再加工的灵活的语言形式,而是通过改编教学模式而改变教学技能、模拟真实的交际情景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印象,直至“脱口而出”。采取这种途径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在其中并能参与其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和与人合作能力,并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挑选演员和修改剧本
经过一轮面试和初步筛选,我们选拨了40名演员,给他们安排适合他们程度的角色。然后,确定小组长,小组长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向老师汇报小组排练的情况以及组织好演员排练。
为了方便小演员记忆,也方便观众理解,我们尽量选用通俗易懂的英文句子修改剧本。我们修改了两部剧本,第一部剧是Beauty and
Beast(美女与野兽);另一部是Snow White and the Four Dwarfs(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
(2)&&& 排练
排练之前,先引导学生观看相关的视频和影视作品,通过观看和模仿加深记忆和理解,鼓励他们大胆发挥想象,逐渐改变依赖老师的心理,以便戏剧活动的顺利展开。观看完视频后,我们着重引导学生处理好文学信息,让学生明白作者的创造意图和创造背景,然后指导学生熟读英语材料,解决一些难词,帮助学生纠正其语音语调后,再由学生反复练习,直至能脱口而出。比如在排练Snow
White and the Four Dwarfs这个剧本,有些单词比较难读,例如appreciate, Majesty,
poisoned等等。我们还邀请音乐老师给予小演员表演技巧和舞台经验上的指导。
(3)&&& 表演
&&& Beauty
Beast的道具和服饰主要是学生自己准备的,如塑料花、Father穿的中山装等等,野兽模具是由潘展权同学设计。在演第二部剧Snow
White and the Four
Dwarfs时,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舞台经验,在经费比较足的情况,我们给皇后、公主租了两套晚礼服,道具如斧头、皇后的皇冠、公主的皇冠、披肩等由本校的美术教师董家平老师设计。其它的道具如杯子、盘子、刀叉、大苹果盒、鲜花、篮子、树、猎人和小矮人的服饰、骷髅头等由学生准备,化妆工作也由学生完成。
&& Beauty and
Beast穿插在在2008年11月英文歌曲比赛中演出。
&& 日,Snow White and
Dwarfs作为校庆50周年纪念日的第一个节目演出。因为这是个大家都熟悉的童话故事,即使听不懂的学生都能猜到剧情的发展。演出结束后,我向周围的学生了解了他们对这个剧的看法。他们说很有趣,即便英语程度差的同学也知道演员在说什么,在他们童年时期,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就已经在他们耳边萦绕了。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我们把游戏纳入到学习中时,2010年4月23日下午我们开展了英语游园会。英语科组的全体老师负责搜集了游戏题目,包括绕口令、猜谜语、纵横字谜、猜英语习语或谚语、英语小幽默、英美知识文化等等,难度系数有易、中、难之分,答对的同学则赠送小礼物。
为了不至于给学生带来太多的压力,每个学期只举行一至两次大型的竞赛类活动,如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歌唱比赛等等。为了使学生规范的英语书写标准,卷面整洁美观,养成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我们每个学期都举行一次英语书写比赛。书写比赛采用现场书写,统一时间,统一内容,统一格式的方式进行。参赛选手以自愿为原则,每班约3-5人。经过严格的评选,评委从每个年级200多份参赛作品评出高一、二年级各年级的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并展出优秀作品,树立学习榜样。我们发现,“适当”的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争强好胜”的斗志,促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克服困难。
历时三年多的英语课外活动应用研究,对学生学习进步和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校本课程资源研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积极作用,陆续有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学英语》杯英语征文大赛、英语能力竞赛、演讲比赛、单词竞赛等,并在活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每一学年的开始,英语俱乐部都要招收新成员和新的学生干事,2010年社员骨干的分工具体如下:①2名副社长:高一(11)
V&高一(5)T:1名负责社刊,另1名负责歌舞剧的编排②1名秘书部部长:高一(11)B负责账单和海报的保管、记录上课内容、拍照、订课室;③1名宣传部部长:高一(11)P负责海报;④1名组织部部长:高一(12)F负责考勤和通知成员。⑤1名学习部部长:高一(9)Z向成员收集建议,反应给老师,协助出社刊。这几个干事都是老师得力助手,不仅把老师交代的事情预先做好,还主动要求做很多事,并提很多宝贵的意见,如每个星期二晚上开会讨论社刊,该周英语俱乐部活动,每个班找一个负责人并用其手机接收当周活动通知等等。可见,高中阶段,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独立意识和与人交际的能力,他们要求人格上的独立、管理上的自治。
每一期活动的海报都有组织部和宣传部共同策划,海报公布活动的主题、时间、地点。这三年来我们收集了每一次活动海报,同时也看到了这个社团的成长历程。
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活动涌现了一批批英语学习尖子,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在活动中表现踊跃积极。由此我们看到,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无穷的。
2009年3月,Y(讲解)、P(制作)用英文以ppt的形式流利地介绍学习英语的技巧。
&&&2010年11月中旬,D等同学在u酷网站上制作了动感相集展示中西建筑的差异,W、Z、K、Q、E、J等同学掌握了使用ppt展示。
2011年3月31日,廖晶晶老师上了一节课外活动“如何保持均衡饮食”为话题一堂别开生面的口语课,本次口语课在自主学习理念的指导下,采用“小组合作完成交际任务+课堂展示”的教学模式。课堂从日常寒暄开始,巧妙地请出两个“小专家”
S和Z同学两位进行展示,她们运用了“Zmaker”杂志制作大师软件“呈现”把小组收集起来的健康食物类型,一人展示一人用英语解释,顺着电子页面的流动,向其他学员解说有关健康食品和垃圾食品的科学常识,令老师和同学大为惊讶。随之,教师以英伦肥仔的困境为由头,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以朋友的身份设计对话,给肥仔提供健康饮食的建议,促其成功减肥。
有的学生开始收集优美英语词句,并自编成一本英语优美词句小册子;有的学生使用英语写日记或者给学校写建议信。P学生在用流利诚恳的用英语写道:“......To
make schools/teachers do better and more efficient in their work, I
would like to make some recommendations in the status of student.
All of them are my inexperience but sincere suggestions. Hopefully,
some of these suggestions, in a certain degree, can do help for
school in the upgrade……School should offer a regular training for
teachers. Everyone here is of course familiar with --- “He who does
not advance loses ground,”---and we shall keep mind to follow it.
Only teachers go outside to exchange minds with other teachers in
another cities/schools, can they realize the differences and make
some changes. If condition allows, school can invite some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s to give some animated lectures to
teachers and students. Students’ interests of English learning, to
some degree, can be
activated…….”她希望学校能提供专业的英语课外活动辅导老师,并邀请校外的教育机构给师生开讲座;多用成功的事例激励学生学习英语;师生应多用英语交流;课间十分钟的休息时间,希望老师播放英文歌曲;对待学生的提问,老师应该不厌其烦等等。
2011年5月高二级英语备课组结合新课标高中课本选修6第二单元的诗歌教学开展了一场英语诗歌创作活动,本次活动共计收到作品一百多份,本次比赛的作品以及往届的作品收入到《博高英语诗集》。诗歌题材不受限制,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想象力和热情。据统计,学生诗歌主题大多为颂扬母爱亲情、理想目标、回忆童年往事、歌颂自然四季之美,还有幽默风趣的押韵打油诗……从诗歌中,我们读到了学生那颗善良的心,学生写道:If
I were dead/ I would donate my eyes/ To make the blind see the
beautiful world
again(倘若有一天我死去,我将捐献出我的双眼,使他们重见光明,再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
本课题根据实验计划开展了英语课外活动对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教学研究方面开发应用的研究,主要观点结论如下:
(一) &克服教材的局限性,开拓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兴趣。因教施材、创设情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个性、增加英语实践的机会以培养学生合作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 &“讲解-接受”的教学方式,死记硬背机械式学习的现象,提倡“活动-探讨”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现任务目标,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营造开口说英语的良好氛围,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及表演技能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应用的综合能力。
(三) &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提高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英语课外活动内容广泛,涉及面广,事务琐碎,需要学校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协助、场地设备、经费保障等保证以及广大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英语教师承担着大量的日常教学工作课时,还要承担课外活动的组织工作,付出难以与课时补贴成正比。经济效益之低,导致他们更乐意把时间花在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课堂上。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认为,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都会采取一定的行为,这种行为将作用于环境。当行为的结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重复出现,反之,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提出: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工作人员只能发挥出潜在能力的
20%—30%;然而在良好的激励环境中,同样的人员却可以发挥出潜在能力的
80%—90%。学生需要被肯定,教师也需要被肯定。由此看来,建立公平、合理的奖励机制(把组织活动纳入教师的薪酬机制、晋升机制、绩效考核机制中),如一学期评选一次“优秀社团”、“优秀辅导教师”、“优秀社团干部”、“优秀社员”等等,鼓励那些在活动中表现积极负责的教师、社团干部、成员,有助于激发师生们的荣誉感、成就感、责任感。
有了大量的“语言输入”做基础,学生需要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经过不断地训练和模仿加深印象,说英语也就变得轻松多了。当学生为自己赢得了掌声,体验到了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也给自己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忱和个人优越感。
一) 本研究的创新价值
在探讨对待英语课外活动的态度方面,不但充实了学生个体因素的研究,还研究了教师个人因素、激励因素,从而为日后开展英语课活动提供了实证性的论据。
研究仅以本校的英语教师和学生为被试,限于未能深入到乡镇各个中小学去进行研究和调查,在被试取样和研究方法方面还存在不足,样本容量也较小。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应扩大被试群体,加大样本容量,涵盖小、中学生样本,以验证本研究中所得结论在其他学生群体的适用性。
本次研究由于在时间、精力及经费上的限制,无法做大规模的调查,只就本校英语教师和高一、二学生作研究对象,所以,研究结果的推论自有其限制。
本次调查研究过程得到了本校师生的鼎力支持,他们不厌其烦地讲述他们对于本校英语课外活动的想法及建议,在此,我表示非常感谢。
(三)推广度
在实践研究以及总结提炼的基础上,本研究对英语课外活动的含义、开展活动的过程与评价标准以及发展方向有了较全面深刻的分析与阐述,虽然不能全面推广,然而,对于促进乡镇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培养英语的学习兴趣还是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在这三年多的实践研究中,我重点探索了英语课外活动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建构了可行的活动开展模式,开展了英语课外活动以及教学研究活动。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一方面会设法开展更多切合学生实际的英语课外活动来进一步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形成的途径和模式,为全面促进学生发展提供充足支持。同时继续探索情景教学模式,通过带动学生发展,全方位推进实践研究的深入开展,从而为中学教师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提供更详尽的论据,这些都将是我们下一阶段继续探索和谋求突破的重要课题。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和社区资源为基础,在尊重学生发展需求的前提下,由教师自主研发与实施的课程。它是学校落实课程赋权的一种行为,是体现学校办学目标、表达学校教育价值追求、提升学校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高翔、吕运法,2009:6)。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历年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开展的各项活动记录和资料为依托,编制能激发学习兴趣的项目。
通过各类比赛及文化活动, 挑选部分优秀的英语人才, 作为英语活动的联络、宣传和组织者,
更好地起到组织、带头作用。让具有共同爱好的同学汇聚一堂,
让他们成为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骨干力量(黄庆芬,2007:71)。将学生的活动记录、作品、研究汇集在成长档案袋里,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让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有了进一步的掌握,也为选拔优秀的英语人才提供一定的根据。
与信息教师一起设计网上交流师生互动平台,或通过QQ聊天软件,供学生咨询、浏览英语学习信息。在信息教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运用flash软件开发一些有趣的英语课件、小游戏、小动画等等。
&&&&&&&&&&&&&&&&&&&&&&&&&&&&&&&&&&&&&&&&&&&&&&&&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参加英语课外活动对学生本人的英语学习兴趣有一定促进作用。虽然研究结果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其结论,也受到所选样本的特殊性而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形成学生自主学习,探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形成的途径和模式,为全面促进学生发展提供充足支持。同时继续探索情景教学模式,通过带动学生发展,全方位推进实践研究的深入开展,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英语的魅力,燃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也有待今后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2] Brown, Penelope Stephen Levinson.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62.
[3] /view/1251976.htm.
[4] /view/1251976.htm.
[5] Littlewood, William. 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6] Paul D.Eggen,Donald
P,Kauchak.学习与教学策略[M].伍新春,朱瑾,夏令,秦宪刚,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7] S. Krashen and H. Seliger, The
essentialcharacteristics of formal instruction, [M] TESOL
Quarterly,1975,9: (173-178).
[8] S. Krashen, Some issues relating to the Monitor
Model, [M] Washington: TESOL, 8.
[9] S.Krashen, formal and informal
linguisticenvironment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TESOL Quarterly, 8.
[10] S.Krashen, Individual variation in the use of
the Monitor, [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2.
[11] Stern H H. Perspectives o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M].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1970.
[12] 陈晓霞.英语角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j].中国西部科技,2009.
戴华.英语学习的兴趣及记忆效率的提高[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6.&
[14] 董玲.英语课外活动:学习者的主动建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
[15] 董天,贾春花.语言输入与自主学习意识培养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
[16] 高翔,吕运法.县域高中校本课程研发与管理路径[j].课程与教学中国教育学刊,2009.
[17] 高颖.英语课外活动实探[j].教研论坛,2009.
韩宝成,许宏晨.中学生英语学习态度、动机及其影响的城乡比较[j].基础英语教育,2011.
[19] 何广铿.英语教学法教程理论与实践[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1.
[20] 何广铿.英语教学研究方法[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何伟璇.语言输入与输出对英语泛读教学的启示[j].淮海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人文纵横),2011.
[22] 黄源深.英语学习的功夫主要在课外[J].外语界,2007.
李玲清.论外籍教师在外语语言教学中的作用[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学科),1997(S):54-58.
李树梅.浅析对待英语“后进生”的激励目标与因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
[25] 刘梅.对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的分析及其教育启示[j].教研教改,2009.
刘美兰.从英语戏剧表演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
[27] 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8] 罗启体,陈燕英,李明珍英. 语课外活动的开展原则[j].文科研究,2008.
美.J.L.弗里德曼等,
[M].高地高佳等译:社会心理学,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
秦富强.课堂英语教学与寝室英语活动互助效应分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1.
[30] 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谭欣竺.学习动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激发———以后进生为例[j].考试周刊,2011.
[32] 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3] 徐海燕.体验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实践[j].数理化研究,2011.
[34] 许旭娜. 浅谈高职英语课外活动教学[j].林区教学, 2007
[35] 杨淑娣.谈农村中学英语课外活动的作用 [J] .珠江教育论坛,2011.
[36]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7]张文.中学英语课外活动教学的思考[j].英语教师,2008.
[38]左金娣.“教师期望效应”的理论和应用[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 
谨对以上参考文献的作者表示我诚挚的谢意!
中学生常见写作错误分析及对策
高二17教室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差别
高一(7)教室
电脑与中学生
高一(9)教室
探究美国餐饮文化
高一(19)教室
英美国家节日集锦
高一(5)教室
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高二(2)教室
如何利用学唱英文经典歌曲促进英语学习
高一(2)教室
如何使自己成为值得别人信赖的好朋友
高一(21)教室
英语诗歌创作
高二(8)教室
奥林匹克运动会
高一(14)教室
中英表达习惯对比及原因分析
多媒体教室
中西方肢体语言文化差异
高二(10)教室
加强朗诵对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高二(11)教室
英美文化差异
高一(3)教室
中外饮食文化的差异
高二(9)教室
英文报纸对英语学习者是否有帮助
高二(4)教室
What should a lady or a gentleman do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高二(6)教室
—2011年英语竞赛类活动安排表
年英语游园会资料
年高二英语朗诵比赛试题
—2010年The Play Awards戏剧表演剧本
—2012单词竞赛试题
年英语歌唱比赛曲目单
年绕口令比赛试题
年查字典比赛试题
年12月高三英语阅读竞赛试题
开展活动的工作计划和经验总结
《高中教师和学生对英语课外活动的态度调查问卷》
师生对待英语课外活动的态度是通过关于态度的问卷来测量的。本次调查问卷采取选择题形式(包括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
您是否会参加英语课外活动
B偶尔&& C不愿意
您希望学校开设课外活动吗?
A希望&& B不希望
您认为参加英语课外活动会不会影响学习
A会& B不会& C或多或少
您参加英语课外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促进学习& B好奇&
C打发时间& D交朋友等其他目的
您曾参加过什么形式的课外活动?
A歌曲演唱比赛&
B&看英文电影&
C&听力、阅读、写作的训练&
E话剧表演& F&讲故事比赛&G 演讲比赛 H竞赛类活动
您主要喜欢什么形式的英语课外活动
A英语角& B看英文电影,唱英文歌曲&
C参加英语演讲和朗诵比赛& D讲座&
E游园会& F趣味小游戏&
G戏剧活动& H自由活动 I竞赛类活动
您认为英语老师在开展英语课外活动中处于什么地位
A:主导&& B:引导 C:可有可无
您认为最合适的英语课外活动频率是:
A一周三次& B一周两次&
C一周一次& D两周一次
您获得课外英语的主要来源
A英语电视节目&& B自购报刊杂志视听说&& C英语简易读物
D网络资源及校园英语广播
您每天用于外英语(除完成英语作业)的时间是
A少于半小时& B一小时&
C一小时或以上& D根本没有
您认为造成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甚少的原因是什么?
A学校课程负担太重&&&
B没有好的活动内容&
C活动形式单一&& D没有必要
2.访谈记录一
问题1:你对本年级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建议或者意见。
学生A:“活动内容应丰富多彩,不要太单调,是学生感兴趣的;面向全体同学,开展适合各种不同层次英语水平的活动,不要只是英语尖子发挥的舞台,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去......”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学生B:“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活动时间,活动项目要少而精,高中生的课程已经很紧张了,过多会成为我们的负担......”
合理安排时间
学生C:“在周末时间多欣赏英文电影,多教授英文歌曲,多开展英文戏剧表演......”
电影、歌曲、戏剧表演
学生D:“多开展知识类和学习技巧方面的讲座,如:如何提高听力、阅读等水平等等......”
英语专题讲座、报告会及展示会
学生E:“活动时多说英语,多让学生交流、对话等多练习口语,提高口语水平......”
多交流、多练习
学生F:“增加趣味小游戏等活动,提高宣传力度,让同学们了解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成绩......”
增加趣味小游戏
学生G:“多开展决赛类活动,但不能以此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
多开展决赛类活动
学生H:“在轻松的环境下度过,不要有压力,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能得到快乐......”
轻松、快乐
学生I:“老师多指导,让我们多学习课堂外的英语知识,推荐适合中学生看的报刊、美文......”
教师多指导
学生J:“每个班级都举行英语角活动......”
开展英语角
本校老师的访谈记录
调查题目1.&你认为开展英语课外活动能增进师生间的交流和感情吗?
:“能,英文在开展英语课外活动中,教师会向学生拓展更多有用的课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B:“只有开展适合该年龄心理活动的课外活动,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较好地促进师生感情……”
教师C:“可以,但只能是局部,教师数量不够……”
教师D:“在一定程度上可以……”
教师E:“对尖子生的促进较大……”
调查题目2.&你觉得英语课外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怎样?是否对英语教学有促进作用?
教师A:“英语课外活动在教学中所占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因为这和教学相辅相成的……”
教师B:“课外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拓展,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更加热爱语言学习,提高学习兴趣,体现语言学习的规律……”
教师C:“有作用,起辅助作用,但地位不是特别重要,难以开展……”
教师D:“本人认为不太重要,及时英语课外活动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但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在高中教繁忙的学习安排中较难实现……”
教师E:“非常重要,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文化及课外知识,促进英语教学……”
教师F:“It has no influence and statue in most of the
students’ mind……”
教师G:“重要,有利于学生开口说英语……”
教师H:“课外活动能正常开展、组织有序的话,能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查题目3.&你认为什么时间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比较合适?
教师A:“每周一节开展小型的课外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大型的活动……”
教师B:“周一至周五的课外时间,或偶尔利用周末的时间,总之要考虑劳逸结合……”
教师C:“下午第三节……”
教师D:“周五下午第三节……”
教师E:“周三下午第三节……”
教师F:“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或周末……”
问题4.请你评价一下近三年来本校英语课外活动开展的情况。
教师A:“本校的英语课外活动的种类比较多,内容可以再丰富一些,出来能进行集体活动外,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演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B:“基本正常,也基本足够……”
教师C:“不错,教师积极配合,学生热情较高涨……”
教师D:“较好……”
教师E:“一般……”
教师F:“还可以,但有时过于形式化……”
教师G:很好,有内容有特色……”
问题5. 结合本校实际,谈谈你对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想法。
教师A:“由于本校的学生英语水平比较差,我们在开展活动时要注意难度系数的把握,应降低难度......”
降低活动难度
教师B:“对学生进行分层,按兴趣分组,分配不同的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内容;多布置可操作性强的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能真正地参加活动,体验语言的使用,提高学习积极性和热情;班内建立兴趣小组,扩大参加面,让学生在应用中加强对语言学习的理解......”
可操作性强
教师C:“课外活动的实际操作较难,却难以维持较高的积极性,对英语成绩很难起到短期提高的作用......”
实际操作较难
教师D:“应注重实用性,不要流于形式......”
注重实用性
教师E:“If we really put our heart into it, we can do it
better, but up to now, most of the teachers are forced and have no
passion at all.(如果我们真的用心做,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但直到现在,许多老师都是被迫参加,根本无热情可言……”
教师F:“加大力度,分组活动.....”
教师G:“形式要多样化,切合实际,有趣味性……”
多样化、趣味性
教师H:“除了娱乐外,开展活动要注重实效性,趣味性……”
实效性、趣味性
教师I:“有组织、有计划,目标要明确,使学生感觉有收获……”
教师J:“多放电影……”
教师H:“英语课外活动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程,只有在广大教师的积极探索和努力下,不断地推陈出新,使之更加的丰富多彩色,生动有趣,只有长期坚持下去,才会出成绩,见效果……”
坚持,推陈出新
&(三) 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怎样才不会让单词忘得快?
怎样培养语感?
如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节目,对获胜者颁发奖品等)
什么样的活动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那些是常用的词汇?
为什么学生不意义参加英语课外活动?
如何安排时间给英语课外活动?
如何让学生觉得英语学习好玩?
英语课外活动对学生英语成绩提高有什么影响?
10.& 学生不敢开口说英语的原因有哪些?
11.& 学生参加英语课外活动紧张的因素有哪些?
12.& 如何评定学生英语课外活动的效果?
13.& 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14.& 如何加强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15.& 参加英语课外活动有什么好处?
16.& 如果学生不感兴趣,学校会采取什么措施改进?
17.& 学校能安排专职教师组织英语课外活动?
18.& 英语课外活动为什么较乏味?
19.& 如何解决设施问题?
20.& 如何提高英语课外活动的质量?
21.& 学校会设置怎样的英语课外活动?
22.& 强制性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是会让学生更反感英语?
23.& 学校应如何更好第开展英语课外活动使学生感到受益匪浅?
24.& 说英语不会措辞,缺乏语感怎么办?
25.& 活动中,如何使师生更好地互动?(一起做游戏,唱歌,形成一个活跃的气氛)
26.& 如何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英语课外活动?
27.& 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英语课外活动?
28.& 如何利用好英语课外活动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
29.&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
30.& 为什么不开展一些英语强化部和提高班?
(四)学生建议:
据此,学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1.学校应多开展一些学生与学生交流的活动,让他们在交际中使用英语,有利于他们提高整体的英语水平和交流能力。
2.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师资力量,最好有专职教师开展课外活动。注重于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3.教师应多和学生聊天,多了解学生所希望的英语课外活动是怎样的,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再对症下药。
4.丰富英语课外活动的内容和节目,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节目,对获胜者颁发奖品等。
5.减轻学生学业负担重。
6.丰富课外活动的形式,鼓励学生用英语沟通
7.组织学生到学习英语的场所参观,进行实践活动
8.希望更多的学生能投入其中,扩大活动范围,让学生有多点亲身接触英语的机会;学校的设备再完善}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