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一个平台是否已经接入了p2p平台接入银行存管管?

银行存管业务有多难 真相:9月北上广仅1家平台上线_新浪广东_新浪网
  ICP和EDI莫名其妙地成了互金圈的新晋“网红”,在此前并无过多走入投资者们的视野。在没有相关政府部门出台正式文件前,网络讨论那么多究竟要办哪个证也没有定论。
  因此,作为前“网红”的银行资金存管被抢了风头后,表示不服。事实上,在8月14日银监会所颁发的《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中指出了办理资金存管业务的前置条件——“按照通信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申请获得相应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换言之,ICP/EDI都只是作为存管业务的“门槛”而存在。
  也就是说,P2P平台要想坚持合规之路,银行资金存管才是“隐性牌照”。“只有银行存管系统建立,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资金池,保障客户资金安全。”新联在线副总经理兼首席运营官陈智诚表示,银行资金存管能将绝大部分鱼目混珠、实力弱小的平台筛选出去,网贷行业合规化将是大势所趋。
  银行存管到底有多难,以下是你所不知道的5个真相。
  真相一:数据并不美好,上线平台不足60家
  据不完全统计,自8月24日银监会向银行下发《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之后,1个多月时间里,全国正式上线银行资金存管业务的P2P平台才3家,北上广仅1家。而截至2016年9月底,全国约有55家P2P平台上线了银行资金存管业务(不包括联合存管模式),占正常运营平台数量2235家的2.46%。
截至9月28日,已上线资金存管业务的P2P平台(银行直连、银行存管两种模式)
截至9月28日,已上线资金存管业务的P2P平台(银行直连、银行存管两种模式)
  从数据上看,并不美好。“上线存管业务平台数量之少,无不折射出传统金融对互金行业‘长尾效益’的疑虑和担忧。”陈智诚坦言,所幸在政策以及官方舆论上,都一定程度地肯定和推动了资金存管的执行。
  从此前宣称已签订银行资金存管系统的平台来看,存管业务主要分三种模式:银行直连、银行存管和“银行+支付公司”联合存管。根据《办法》所提出的“存管银行不应外包或由合作机构承担,不得委托网贷机构和第三方机构代开出借人和借款人交易结算资金账户”,联合存管这种模式或许已经被判“死刑”。
  这进一步地缩减了P2P平台上线存管业务的数量,也让中小平台的存管之路走得更为艰难。
  真相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仅7家开展存管业务
  我国现有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从统计的数据来看,携手P2P平台合作开展存管业务的只有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恒丰银行这七家。
  “事实上,在跟不同的银行谈合作前,你首先得要进了他们的‘白名单’。”华南区一家已接入银行存管的P2P平台高层人士表示,在银行方他们合作的候选P2P平台里,平台的舆论口碑、媒体曝光量、行业排名等均会列入银行的日常舆情监控。签约之前,银行还会对平台的实缴资本、股东背景、业务流程、风控水平、交易资金总量、交易流水等指标,进行一系列的严苛考察。
  其实不难理解银行方,特别是大型商业股份制银行,对网贷资金存管业务所采取的谨慎观望态度。其一,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在风控流程的规范化、管理运营的法制化上,相比银行还处于落后地位。其二,金融风险所固有的传染性,让银行更为之小心翼翼。
  “在双方合作中,P2P处于被选择的地位。”一位资深的P2P从业人员透露,银行没有任何指定性的义务和责任去履行或者配合存管业务的开展,这大大增加了彼此合作的难度。银行主要从自身业务的发展战略和方向出发,同时会考察当地网贷行业整体数量和质量,通过层层审核才会签订存管业务。
  真相三:不同银行存管有不同的风控审核机制
  银行存管是否真的如“定海神针”般保护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办法》显示,部分银行“只确保资金指令的真实合法,防止客户资金被平台非法挪用”,无须对“网贷平台的投资项目的真实性进行审核”,更不为任何平台风险担责。
  但同时,也有部分银行对存管的平台对“网贷平台的投资项目的真实性进行审核”。新联在线副总经理兼首席运营官陈智诚表示,“不同的银行对存管业务有不同的风控和审核标准。新联在线上线的存管系统合作银行方,要求我们提供每个项目的借款人信息、合同等重要信息送往银行风控部门进行审核,从而控制风险的牵连。”
  真相四:银行合作标准——收益和风险是否匹配
  银行是否愿意与P2P平台合作,除了对风险控制之外,存管收益也是衡量的标准。据知情人士表示,银行目前的收费模式主要为缴纳保证金,并且以“年费+交易笔数费率”收费。前者要求垫存数百万级资金在银行,后者根据平台交易规模以及交易活跃度来收取费用。
  《指引》中规定,存管人根据存管金额、期限、服务内容等因素与委托人平等协商确定存管服务费,不得以开展存管业务为由开展捆绑销售并变相收取不合理费用。而据行内人士透露,部分银行一方面通过客户充值拉动银行存款业务,一方面通过广告的形式搭售理财产品,从而降低了存管系统的用户体验。
  真相五:对P2P而言,存管业务最大成本是用户流失
  银行资金存管系统难度系数高,最直接体现在人力配置的成本上。据多名P2P平台负责人表示,在启动资金存管系统到最后正式上线,公司的产品、支付、系统运维、开发工程师、测试、交互设计等相关人员全都扑到这个项目的开发过程中,人力成本很高。
  据了解,一个从零开始打造的资金存管系统,双方投入的人员配置均在30-50人之间。但这不是最令人担忧的成本考量。“接入银行系统,网站无论是从投资流程到页面设计都要重新调整,因此需要独立开发新的网站版本。最担心的事是,原有客户对整套系统会否产生不适而造成用户流失。”新联在线副总经理兼首席运营官陈智诚坦言。(陈洁仪)
10-09 14:55|分享
10-09 14:55|分享
10-09 14:51|分享
10-09 14:44|分享
10-09 14:43|分享
10-09 14:35|分享
10-09 14:35|分享
10-09 14:27|分享
10-09 14:27|分享
10-09 14:17|分享
新浪地方站怎么鉴别平台是否真正对接了银行存管?_你问我答_我爱台球网
您的当前位置: >
怎么鉴别平台是否真正对接了银行存管?
怎么鉴别平台是否真正对接了银行存管?
感谢评语:
满意答案匿名网友"你可以登陆该银行的官网查看银行公布的**,也可以去注册平台,看看是否需要开通银行的账户。以网投网对接的江西银行存管为例,你在开通是需要开通一个江西银行的独立账户。
最新解决问题列表
问题还没解决?点击查看更多相关“怎么鉴别平台是否真正对接了银行存管?”的答案!&&&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最有看点的互联网金融门户
如何辨别伪银行存管平台?用这三招就够了!
MrBrick | 未央网
本文共1662字,预计阅读时间33秒按照监管要求,银行应为出借人、借款人和担保人等在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专用账户下分别开立子账户,确保投资人借贷资金和平台资金分账管理。
作为投资人选择平台的重要参考,银行存管对于一个平台而言意义重大。近期也有部分平台在银行存管上“弄虚作假”,甚至有平台通过伪银行存管进行虚假宣传。
“伪存管”是平台虚假宣传的一种方式,平台对外称与银行“战略合作”或者声称群众的资金由银行托管、监管,但实际上仅仅是在银行开立有账户,并无真正与银行进行系统对接。
伪银行存管四大套路
诡计1:寅吃卯粮
P2P机构仅仅与银行电子银行部达成开户协议,就对外宣称“已获得银行存管资质,实则还未进行到银行存管这一步,中间涉及到许多审核的手续,未必能够通过,存管资质更是无从谈起。
诡计2:虚晃一枪
此类P2P机构仅仅是在银行开户,通过第三方支付,将投资人的钱充值到公司自己的银行账户上,却打着和第三方支付以及银行联合资金存管的旗号,给平台增信,误导投资人,这种操作模式下,资金将分别经过投资者银行账户、第三方备付金账户、P2P网络借贷平台对公账户、借款者银行账户。
其中在P2P网络借贷平台对公银行账户时间最长,资金缺乏第三方有效监管。银行仅作为支付通道,对资金流动无实质监管,容易造成P2P网络借贷平台方挪用资金他用、甚至卷款潜逃。
诡计3:偷梁换柱
P2P机构以个人名义向银行存入一笔资金,取得相应的存款凭证,就宣称自己达到资金银行存管的监管要求,但事实上,其只是将一笔风险准备金存入银行,并不能保证平台不触碰投资人的资金。
诡计4:烟幕弹
平台标榜自己资金银行存管,但又不说明具体是哪个银行,更不能出具和银行所签资金存管协议,一问客服也是语焉不详,这种平台十有八九就是故意放烟幕弹了,实则根本没有存管这回事。
三招识别银行存管真伪
第一招,查进度。投资人需要注意的是:P2P平台宣传的银行存管是已签约还是已上线。签约与上线的区别在于,签约仅代表P2P平台与某家银行达成资金存管的意向协议,只有在完成存管系统对接并正式上线之后,P2P平台的资金才开始真正在银行存管。查进度的办法,可以直接看P2P平台公告、打电话询问平台或银行的客服。
第二步,看体验。投资人可以从开户体验上识别存管真伪。从目前上线的直接存管系统来看,银行为投资人开立的子账户主要分为电子账户和虚拟账户两种。投资人在电子账户式直接存管上注册后,系统会要求投资人填写相关身份信息,签署存管三方协议;开通成功后,系统才会显示个人独立的电子账户。需要注意的是:电子账户式直接存管的开户人一定是自然人,而不是平台运营公司。目前可以开立电子账户式直接存管的银行有民生银行、徽商银行、浙商银行、江西银行和广东华兴银行等。
另外,目前也有银行为投资人开立的子账户为虚拟账户,不显示具体账户信息,其支付通道往往为第三方支付。如厦门银行,在开通的时候也需要填写身份信息。但开户成功后,系统并不显示存管账号。甚至有银行连开户环节都省略,由银行自动开户,无存管痕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根据今年2月出台的存管指引,联合存管已被主管部门宣布为不合规。此前采取联合存管模式的P2P平台都与存管银行改签了协议,变为直接存管。所以,如果看到现在还有P2P平台宣称是联合存管的话,投资人一定要注意。
第三步,直接咨询。在前面一招里提到的虚拟账户,从体验上看不出来是否已上线存管,投资人可以直接向银行咨询,核实平台存管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投资人发现某平台存管账号的开户人是运营公司,并非个人的情形,伪存管的可能性极大。但目前仅有部分银行可通过客服或公众号来核实平台存管情况。
银行存管并不代表银行对平台及项目的真实性进行监管担保,投资风险依然存在,因此不能放松警惕。在选择网贷平台时,除了基本的合规条件,仍要对平台进行全方面的考察,标的是否真实,信息是否透明,以及对平台的风控能力进行评估。总之,“投资需谨慎”不能成为一句空话。
本文系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用微信扫描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您的评论提交后会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留言会展示在下方留言区域,请耐心等待。
版权所有 (C)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 | 京ICP备号-1存管方案定稿:一家平台只能选择一家存管银行
[摘要]昨日,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已于上周正式定稿,今年年底前有望正式下发。广州日报讯 (记者林晓丽)昨日,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已于上周正式定稿,今年年底前有望正式下发。据了解,与征求意见稿相比,定稿在涉及操作层面的个别条款做出了修订。如明确一家平台只能选择一家存管银行,否定了联合存管模式,允许引入外部技术等, 有利于推进平台资金存管进度。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接入银行资金存管的平台中,有不少平台其实还是银行资金存管和第三方支付渠道并行的模式,显得有些形同虚设。不少平台资金存管形同虚设定稿中明确表示,一家平台只能选择一家存管银行,不能进行多头存管。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广州e贷总裁方颂指出,其实,在目前的实际操作中,没有出现一个平台在两家银行进行存管的现象,一是银行不会接受;二是接入两家,对于平台来说,成本也是高昂的。《存管指引》对此明确,也是在法规方面进行约束,防止出现空子,防患于未然。不过,方颂透露,目前接入银行资金存管的平台中,有不少平台其实还是银行资金存管和第三方支付渠道并行的模式,银行资金存管只是接入了,但平台大部分业务,先不说存量业务,即使是新增的业务,95%以上还是通过第三方支付的渠道。“这种情况下,银行的资金存管就显得有些形同虚设,资金安全问题仍没有得到实质的解决。相关监管部门也要重视这一现象。” 方颂指出。联合存管模式将行不通此外,定稿亦明确了银行存管责任边界: “存管银行应对客户资金履行监督责任,不应外包或由合作机构承担。”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定稿中所称的“不应外包”,并不是指技术不能外包,而是指“银行存管责任不能外包”。也就是说,之前的联合存管模式就彻底行不通了。“对照新的监管要求,上述平台无疑都面临整改。”对此,上述业内人士强调,“同样,第三方支付机构亦面临转型。当前,监管部门不鼓励第三方支付公司提供除支付通道之外的其他服务包括系统外包等。其业务面临分拆,要么回归支付业务主业,要么把系统外包业务独立出来。”(广州日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贷平台接入银行存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