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毕滢毕业后找工作还是创业选择创业?

清华创客空间创始人之一毕滢毕业后选择创业清华是一种现象 点评:清华创客不只是理工宅男- 中国日报网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清华是一种现象 点评:清华创客不只是理工宅男
&& 来源:&& 作者:
[提要]&&清华本身就是一种现象,一座立在北京的创业金字塔:从最基础的学生创新,向上延展到清华科技园一个个在校、离校的创业团队,再到清华同方、紫光、启迪这样的大企业。毕滢告诉记者,当自己成为一名创客开始各种“头脑风暴”后,才发现原来大胆想象、创新实践的魅力如此之大。
   清华本身就是一种现象,一座立在北京的创业金字塔:从最基础的学生创新,向上延展到清华科技园一个个在校、离校的创业团队,再到清华同方、紫光、启迪这样的大企业。一位同方人这样形容,“同方就是一个筐,我们都不知道这个筐里到底装了多少东西”,因为每天都可能有某个院系、某个老师甚至某个学生的项目脱颖而出,进了同方的筐,成了同方的菜。
  今天的北京,正需要“筐”的容量,以承载从八大院校的大院到腾讯、百度基地的办公桌上诞生的新主意、新生意;更需要“筐”的肚量,英雄不论出处,都是北京的菜。
  今天的北京,有全中国最好的人才、最出人才的机构,又有中关村这样据说最好的市场化机制,没有理由不把清华大学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的小现象,变成北京的大现象、首都的大现象,没有理由不成为世界性的创新中心,这是北京之于世界的“球籍”问题之所在。
  从专业到融合
  木头盒子演奏美妙乐章
  一个用木头拼接的盒子,装上电路板和按键,用蓝牙与手机相连,加上了专门设计的程序。轻触按键,手机发出悦耳的音乐。这是创客毕滢和同伴一起开发的“方听音乐盒子”。
  这位学精密仪器的工科高材生,同时也是不折不扣的“音乐达人”,拥有小提琴九级证书。毕滢说,他经常遇到一些伙伴,不知道自己真正适合什么乐器,家长逼着练,自己也不开心,“如果能多体验多尝试几种,体会音色和手法,可能感觉就会好很多。”因为经济原因,大部分家庭不可能同时买很多件乐器回家“细细筛选”,所以一件集“百般功能”的乐器体验装置,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2009年,毕滢进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随着对电子电路知识学习的深入,他意识到可以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音乐理解结合起来,做一个多功能的体验乐器,“让那些爱音乐的人找到自己熟悉的乐感和乐器。”
  他找到了同伴,一起开始研发、设计。他们扑在实验室里全力攻关,电子电路的门槛解决了,软件播放的问题攻克了……如何让这个装置更美观?他们邀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一起加入团队。
  “团队跳出了专业的限制,融合了各个领域同学的专长,所以发挥了强大的‘战斗力’。” 毕滢说,仅仅用了48小时,第一个版本的音乐盒子就诞生了。经过不断修改和完善,加上了蓝牙无线传输技术,“方听音乐盒子”可以模仿钢琴、吉他等多种乐器,他们还“演奏”了一段电影《不能说的秘密》里的钢琴曲,效果不错。
  毕滢告诉记者,当自己成为一名创客开始各种“头脑风暴”后,才发现原来大胆想象、创新实践的魅力如此之大。“跟自己学什么专业没关系,只要你愿意做,没有什么不可以。”他说,现在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的程度比过去更深,并且开展创新发明的技术门槛大大降低,很多工业技术都集成化实现了,比如电路板,比如基础芯片等,于是创意的价值大大地凸显出来。
编辑:小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选择更多样 观念更务实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高达765万人。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持怎样的就业观?是坚守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还是选择到生活、工作压力略小的地区?是选择做公务员、进入国企与事业单位,还是选择小微企业,或者自己创业?
   又是一年“求职季”。《经济日报》记者调查发现,今年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求职心态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从变化中,折射出青年人价值观与成才观的变化,折射出“双创”对青年人首创精神、创造能力与创新勇气的激励。当然,这需要相关部门在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公共服务时,推出更多的创新之举。
   基层有基层的精彩
   3月17日,清华大学综合体育馆。近700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了这场清华大学本年度规模最大的就业洽谈会。
   招聘现场,兰考县急需人才岗位的展位前人头攒动。前来投简历的、咨询相关政策的大学生,挤满了不足10平方米的展位。一个贫困县的人才需求岗位能够吸引如此多的大学生关注,这让兰考县的招聘负责人张连生没有想到。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应届硕士生王海信径直来到兰考县展位。他告诉记者,自己是兰考人,早就定下了回家乡建功立业的想法。
   “每次回老家,我都能感受到家乡的迅速发展,但同时也感觉到,家乡更需要人才去添砖加瓦。回报家乡,这是我们年轻人的使命。我知道,去基层工作会更艰苦,但是我对未来充满信心。”王海信说。
   “就业环境变了,大学生的就业观也随之发生变化。”张连生说,今年是兰考县第一次组团走出去招聘,从最近连续在上海、北京等地高校的招聘工作来看,反馈情况不错。
   “近年来,随着西部地区引才力度的不断加大,不仅越来越多的当地生源选择回家乡发展,还有不少非当地生源也选择去西部工作。”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主任林成涛说,目前清华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更加均衡、更加优化:去年有150余名毕业生主动选择到基层公共部门就业,今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超过200人;6年来赴基层公共部门就业的毕业生累计已达近千名。
   毕业生对发展空间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也使他们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更趋于理性。招聘会上,北京科技大学应届毕业生张林阳把简历投给了新疆某企业的研究员岗位。他告诉记者,受经济下行、化解过剩产能等因素影响,自己所在的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今年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这就需要把眼界放得更宽。他说自己报考最远的地方,甚至到了西藏玉龙地区。
   “在职位和城市地理位置之间,我优先考虑的还是职业。避开北上广等高竞争区,到矿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工作,发展空间同样广阔。就业不仅是为了安身立命,也是为了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和幸福的生活,在关注职业前景的同时,我还注重职业带来的幸福感。”张林阳说。
   走出与众不同之路
   作为应届毕业生,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硕士生、清华大学创客空间协会创始人毕滢最终选择了创业。
   “我们公司主要围绕创客领域进行创客教育研发、创客空间建设、创客项目孵化,把学生半成品的创业项目向商业化转变。”毕滢表示,自己创业之后,也会接收清华大学的学弟学妹们,为他们提供就业平台。
   早些年,毕业便创业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还是新鲜事,今年,尊重个性、不走寻常路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趋势。在双创政策的感召和支持下,不少大学生选择加入“创客”大军。
   林成涛表示,在清华大学,直接选择创业以及有创业准备的学生数量在明显增加。“与去年相比,今年选择直接创业的学生预计将会增加几十人,总数预计将超过100人。”
   除了直接创业,招聘会上,科技创新型企业和创业企业也备受大学生关注。北京启迪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永瑞手中厚厚的一沓简历,印证了大学生浓厚的创业热情。
   王永瑞告诉记者,短短几年时间,创业孵化器已经从一个边缘的行业发展到备受社会关注的行业。如今,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推动大学生创业尤其是以技术创业带动就业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方面,孵化器可以给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很好的锻炼平台;另一方面,即便以后不创业,也能为他们积累很好的从业经验。”王永瑞说。
   涌泉金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TO张椿表示,许多大学生都愿意到初创期的创业企业,与企业共同发展。
   提升就业满意度和匹配度
   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65万,比去年增加16万。加上职业学校毕业生、初高中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和往届毕业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青年群体就业压力很大。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强调,要以实施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为主要抓手,精准施策,力争所有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都能实现就业。
   近年来,逐年持续增加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倒逼出一种新的现象,毕业生就业观日趋理性、更为科学与多元化。同时,高校也不再简单地关注就业率,而是将就业与育人相结合,帮助毕业生提升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明确自己的个性特长,精准推送就业服务,从而提升就业满意度与个性化的就业匹配度。
   林成涛说,今年清华大学预计有毕业生近7000人,与往年基本持平。截至目前,清华大学2016届毕业生签约率已超过五成。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发展与职业指导,大力引导学生将个人职业理想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京外就业率逐年提高且已连续3年超过50%,就业地域分布更加均衡。
   需要认识到,我国目前存在的“就业难”,主要问题仍是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社会用工需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状况不相适应,一方面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却有相当数量的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毕业生,难以满足用工需求。为此,各地纷纷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服务措施。
   比如,青岛市今年确定在青岛高校建立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站,发挥政府职能与高校、人力资源机构通力合作的优势,掌握大学生就业需求,发布企业需求人才、重点产业领域薪酬水平、人才市场供需形势等情况,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江苏省将出台相关指导意见,深入挖掘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创造的就业机会,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确保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率和就业服务率均达100%,对长期失业的毕业生和就业困难毕业生,实施“一人一策”专项帮扶计划。清华又有11名毕业生正式签约前往新疆工作  【新闻中心讯 通讯员 蔡甄 王丹】日前,经过为加强校地合作,日我校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导更多毕业生赴新疆地区就业。根据协议,自治区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岗位面向我校毕业生定向招录公务员。2009年,共有6名毕业生通过定向招录前往新疆地区就业。今年,经过严格的笔试、面试、体检等环节,清华大学又有11名毕业生投身西部,前往新疆工作。  在今年的新疆面向清华公开考试录用公务员过程中,工作人员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近10天的时间内紧张有序地完成各个环节。  3月22日下午,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局副局长李军、自治区公务员局综合处副处长殷继明等一行六人组成的招录组抵达清华。校党委副书记史宗恺在工字厅西厅会见了新疆招录组一行,就与新疆进一步加强人才输送工作交换了意见。紧接着,招录组全体及校组织部、研究生部、就业指导中心的负责人等在工字厅荷声会议室与清华24名报考新疆公务员的毕业生进行了座谈。   3月23日-26日,在清华大学有关单位的大力配合下,分别经过了笔试、面试、体检、公示多个环节,最终确定11名清华大学2010届应届毕业生被拟录取,整个录取过程严谨、高效、合法。  3月30日下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0年面向清华考录公务员座谈会暨签约仪式在就业指导中心会议室举行,招录组一行及和校研究生工作部、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与被录取的11名同学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同学们、老师们畅所欲言,感情真挚,毕业生们对即将到来的职业生涯充满憧憬,纷纷表示要将最饱满的热情投身到祖国广阔的边疆建设热潮中去。座谈会暨签约仪式当场,同学们领取了三方协议并现场进行了签约。(供稿 就业指导中心 编辑 襄桦)八一前夕胡和平到解放军某基地看望我校毕业生
&  清华新闻网7月31日电 7月31日上午,校党委书记胡和平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基地,调研军地合作,并与在此工作的我校毕业生校友座谈。
图为胡和平与我校毕业生合影。
&  基地负责人介绍了基地建设和双方合作情况。陈宇新、李运猛、吴艳林、陈建伟等4名校友汇报了各自在基地的生活工作情况,感谢母校的培养和关心。他们到部队后始终坚持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技术素质,生活过得忙碌而充实。他们纷纷表示,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力量光荣而神圣,决心扎根军营,不断磨砺意志、增长才干,在报效祖国的过程中成长成才。
&  胡和平向全体基地官兵致以八一建军节的节日问候和良好祝愿,感谢他们为保卫国家、服务人民付出的鲜血和汗水,感谢他们长期以来对学校建设发展的大力支持。胡和平表示,看到校友们在部队里迅速成长感到由衷欣慰。
&  胡和平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子弟兵始终牢记宗旨、认真履行使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86年的光辉历程证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中流砥柱,是保卫国家和人民的钢铁长城。长期以来,清华大学始终以服务国防事业和军队建设为己任,不断加强军地合作、满足国防建设需求,大力服务国防建设。学校把向部队和国防科技工作输送人才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军队和国防科技战线工作。十多年来,一大批清华学子,携笔从戎,投身军营,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今后,清华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和习近平主席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紧密结合强军目标、聚焦部队建设重大需求,大力推进军地合作、军民融合,为祖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多重大成果、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  最后,胡和平希望校友们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艰苦奋斗、经受磨炼,努力成为能担重任、能打胜仗的部队骨干人才;在部队这个大学校里坚持学习、追求卓越,向战友学习、向实践学习,提升全面素质,积极为国防事业和军队建设作出贡献;在部队这个大舞台上展现才华、挥洒青春,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与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强军梦紧密联系在一起,书写充实、美好、灿烂的人生。
&  党办、研究生工作部有关负责人参加了调研和座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毕业后创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