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奋厥武,如震如怒,进厥虎臣,阚如虓虎之勇。是什么急思

  虓 xiāo
  虎吼。 勇猛:“前日从陛下平天下,~士,气力未衰。”
  笔画数:10,部首:虍,五笔:VHWN 四角号码:41017 [ 笔顺读写 ]:撇折竖横折撇横折撇折
  康熙字典释义: 【唐韵】许交切【集韵】【韵会】【正韵】虚交切,𠀤音哮。【说文】虎鸣也。【诗·大雅】进厥虎臣,阚如虓虎。【传】虎之自怒。【晋书·王戎传】戎年六七岁,宣武场观戏,猛兽大槛中震地。 又【类篇】一曰师子也。 又【韵会】亦作唬。【韩愈·征蜀句】下书遏。 或作猇。 猛虎怒吼。
  虓虎,当年吕布的外号,意思是咆哮的老虎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汉末以骁武给并州便弓马过人号曰:飞将稍迁至中郎将董卓自以遇人无礼恐人谋已尝以布自卫卓性刚而布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布避之而改容顾谢卓意亦解。
  ——万人之敌,在这本书里是给膂力、孔武有力做注解用的。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次
参与编辑人数:2位
最近更新时间: 22:40:47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常武译文及注释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国。
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处,三事就绪。
赫赫业业,有严天子。王舒保作,匪绍匪游。徐方绎骚,震惊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惊。
王奋厥武,如震如怒。进厥虎臣,阚如虓虎。铺敦淮濆,仍执丑虏。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王旅啴々,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绵绵翼翼。不测不克,濯征徐国。
王犹允塞,徐方既来。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四方既平,徐方来庭。徐方不回,王曰还归。
译文  多么威严多严明,王对卿士下命令。太祖庙堂召南仲,太师皇父在其中:“速速整顿我六军,备战习武任务重。布防警戒切莫松,救助南方惩元凶。”  王诏尹氏传下令,告谕程伯休父依令行,士卒左右列成队,告诫全军申军令。沿那淮岸急行军,巡视徐国察隐情。诛其祸首安人民,三司就职工作勤。  多么威严多伟大,神圣天子亲出征,从容镇定向前进。不快不慢按兵法,徐方慌张乱阵营。王师神威震徐方,雷霆万钧压头顶,徐方骚动大震惊。  周王奋威用武力,如天动怒雷声起。前锋部队如猛虎,虎怒吼声震大地。大军屯聚淮水边,擒获顽敌向前逼。切断淮水沿岸路,王师驻此扫顽敌。  王师强大兵马众,迅捷如鸟掠长空,势如江汉水汹涌。如山之基难动摇,如川之流滚滔滔。军营绵绵排列齐,战无不胜难知底,大力征讨定淮夷。  王的谋略无不中,徐国投降来归从。徐国臣服成一统,胜利应是天子功。四方叛逆已平定,徐国入觐来王庭。徐国改邪已归正,王命班师返京城。
注释(1)赫赫:威严的样子。明明:明智的样子。(2)卿士:周朝廷执政大臣。(3)南仲:人名,宣王主事大臣。大祖:指太祖庙。(4)大师:职掌军政的大臣。皇父:人名,周宣王太师。(5)整:治。六师:六军。周制,王建六军。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6)脩我戎:整顿我的军备。脩,习;戎,武。(7)敬:借作“儆”。(8)惠:爱。(9)尹氏:掌卿士之官。(10)程伯休父:人名,宣王时大司马。(11)陈行:列队。(12)率:循。(13)省:察视。徐土:指徐国,故址在今安徽泗县。(14)不:二“不”字皆语助词,无义。留:占“刘”字,杀。处:安。(15)三事:三司,指军中三事大夫。事与“司”通。绪:业。姚际恒《诗经通论》:“谓分主六军之三事大夫,无一不尽职以就绪也。”(16)业业:高大的样子。(17)有严:严严,神圣的样子。(18)舒:舒徐。保:安。作:起。(19)绍:戴震《诗经补注》:“如‘夭绍’之绍,急也。”游:优游,与“绍”对文,指缓。(20)绎:络绎。骚:骚动。严粲《诗缉》:“王乃舒徐而安行,依于军法日行三十里,进兵不急,人自畏威,徐方之人,皆络绎骚动矣。”(21)霆:炸雷。(22)奋厥武:奋发用武。(23)虎臣:猛如虎的武士。(24)阚(hǎn)如:阚然,虎怒的样子。虓(xiāo):虎啸。(25)铺:韩诗作“敷”,大。敦:屯聚。濆(fén):高岸。(26)仍:就。丑虏:对敌军的蔑称。(27)截:断绝。(28)所:处。(29)啴(tān)啴:人多势众的样子。(30)翰:指鸷鸟。(31)苞:指根基。(32)翼翼:整齐的样子。(33)濯:大。(34)犹:通“猷”,谋略。允:诚。塞:实,指谋略不落空。(35)来庭:来王庭,指朝觐。(36)回: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诗经的诗词当前位置:
& 邳州史话:周宣王伐徐国
邳州史话:周宣王伐徐国
来源:网络
编辑:邳州在线
  在我国远古史上,以炎黄部落为主的西羌族群,首先进入奴隶社会,这时天下共主发明农耕和医药的炎帝已经衰落,酋长们互相攻击,战乱不已,黄帝族崛起,先是与炎帝族决战于涿鹿(阪泉),并将其流放南方,接着与炎帝的部属蚩尤战于涿鹿(阪泉),擒杀蚩尤而诛之,后又平定邢天和夸父等部落的反抗,又经过随后数次战争,终于重新统一天下,取代炎帝,成为天下的共主。后来将炎帝从南方召回辅政,炎黄两个部落开始融合。
  黄帝族取得西羌的主导权后,开始向东发展,不断征伐、融合东夷各族,由于东夷各族仍处于原始社会,社会组合及生产力相对落后,总处于挨打及被同化地位。尧舜禹时代,自然灾害严重,人来在共同敌人面前空前团结,各族和谐发展,但炎黄族团仍处于主导地位。奴隶社会战争的主要目的是生产力的掠夺,因此整个奴隶社会有一个规矩“灭其国不绝人之祀”。经过“五帝”及夏商的消长,炎黄族团已经成为中华发展主体,直至周朝发源于今邳州、郯城一带东夷族团最大部落方国徐国仍为淮河流域的大国。当周朝第五位天子周穆王姬满在公元前950年左右去西方昆仑山朝拜西王母时,侯方国徐国国君徐偃王以为自己羽翼丰满,实力强大,纠集东方诸夷三十六国,讨伐周天子,问鼎中原。被周穆王打败,逃去彭城东武原(今邳州戴庄镇倚宿山),徐偃王死后,周穆王降其子宝宗为子方国徐国国君,继续掌管徐国。然而,在中华民族的统一过程中,各族团的融合与撞击交互进行。徐国对周朝顺从和抗击不断,周朝对徐国安抚与讨伐不停。
  周宣王时,周王朝和徐国又发生一次激烈的对抗,在《诗经》留下了著名的《常武》篇章。
  周宣王是中国周朝第十一位王。姬姓,名静(一作靖),周厉王之子,死后被追谥为世宗。公元前841年,愤怒的国人暴动,驱逐了残暴的周厉王,太子姬静避乱祸于召穆公(召公)家里。国人得知,围住召公府,欲诛太子。忠君的召公劝阻不得,遂将自己的儿子交给国人,从而保全了太子的性命。国人误以为杀死了太子,遂拥立曾经力谏周厉王的大贵族周定公(周公)和地位仅次于周公的大贵族召公共同执掌国家大权,行天子事,14年后厉王死于流放地彘( 今山西霍县 ),大臣拥立静为王。才将国家大权归还周宣王。宣王即位后,整顿朝政,使已衰落的周朝一时复兴。宣王的主要功业是讨伐侵扰周朝的戎、狄和淮夷。
  徐偃王以后徐国虽然只是一个子国,并且处于强大的诸侯国鲁国、齐国、宋国、楚国、吴国的包围中,但他作为当时东夷族群唯一强大的国家,无疑对东夷族群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这个以良成(今邳州戴庄梁王城)为国都的国,仍然有效的控制邳州、郯城、睢宁等很多地方。这个子国虽然控制很大地方,并且经济强大、文化辉煌,但在管理上,特别是军事上仍处于原始状态,至今人们没有发现任何徐国任何完善的奴隶制史料遗迹。邳州民间传说:梁王(其实是以良城为国都的徐国国君)打仗全靠一窝蜜蜂,击鼓即出动蛰人,敲锣即收兵回窝。而近代有人考察,徐国以及东夷各国没有正式军队,他们“散则为民,聚则为兵”。这正是处于原始社会的特征,与邳州传说暗合,说明仍徐国处于原始社会状态,充其量不过刚刚开始向奴隶社会过渡。以至于徐偃王逃去彭城武原,跟随的百姓竟达到几万人,可见人们对没有压迫的、和谐的、相互友爱的原始共产主义是留恋的。经过几千年人事沧桑,一窝蜂出动变成“一窝蜜蜂”了,又演变成“梁王杀九女”的壮悲传说。
  公元前810年左右,已经逃来武原,以良城为都的130多年的徐国,以成为大小方国中最强大的徐国,根据资料徐国仍处于半原始半奴隶的社会状态,周朝已经处于完善的、巩固的奴隶社会制度。两种制度的不同决定融合中的相互撞击,人人相互友爱的徐国当然不愿服从弱肉强食的周王朝。东夷各族以及不满周王朝及奴隶制的人们依靠徐国,形成了徐国势力逐渐强大,周围方国纷纷依附,徐国势力不断向江汉地区发展。这时,周王朝执政的天子周宣王大吃一惊,感到威胁来了,于是“周宣王命召穆公及卿士南仲、大师皇父、大司马程伯休父等率军讨伐”。“有严天子,王舒保作”,周宣王亲自出征,这场周宣王伐徐的战争在今邳州为中心的地方打响了,实现奴隶制的周朝国力强盛,军队训练有素,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军队作战经验丰富,周朝军队沿淮水东行,处于原始状态的徐方国哪是周王朝的对手,战争很快结束,这个当地大小方国中最强大的徐国只好臣服,向周朝见。周宣王十八年(公元前809年),南仲派驹父、高父前往淮夷,徐国以及各方国都迎接王命,并进献贡物。
  对这次战争,《诗经.常武》作了精彩的描写。
  诗经.常武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国。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处,三事就绪。赫赫业业,有严天子,王舒保作,匪绍匪游。徐方绎骚,震惊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惊。王奋厥武,如震如怒,进厥虎臣,阚如虓虎。铺敦淮濆,仍执丑虏,截彼淮浦,王师之所。王旅啴啴,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绵绵翼翼,不测不克,濯征徐国。王犹允塞,徐方既来,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四方既平,徐方来庭,徐方不回,王曰还归。
  多么威严多严明,王对卿士下命令。太祖庙堂召南仲,太师皇父在其中:
  “速速整顿我六军,备战习武任务重。布防警戒切莫松,救助南方惩元凶。”
  王诏尹氏传下令,告谕程伯休父依令行,士卒左右列成队,告诫全军申军令。
  沿那淮岸急行军,巡视徐国察隐情。诛其祸首安人民,三司就职工作勤。
  多么威严多伟大,神圣天子亲出征,从容镇定向前进。不快不慢按兵法,
  徐方慌张乱阵营。王师神威震徐方,雷霆万钧压头顶,徐方骚动大震惊。
  周王奋威用武力,如天动怒雷声起。前锋部队如猛虎,虎怒吼声震大地。
  大军屯聚淮水边,擒获顽敌向前逼。切断淮水沿岸路,王师驻此扫顽敌。
  王师强大兵马众,迅捷如鸟掠长空,势如江汉水汹涌。如山之基难动摇,
  如川之流滚滔滔。军营绵绵排列齐,战无不胜难知底,大力征讨定淮夷。
  王的谋略无不中,徐国投降来归从。徐国臣服成一统,胜利应是天子功。
  四方叛逆已平定,徐国入觐来王庭。徐国改邪已归正,王命班师返京城。
  这首诗高度赞美了周宣王对徐国的讨伐,同时也说明远古时代中华民族大融合中战争不断。周王朝胜利了,徐方国臣服了。这个东夷方国在融合过程中,不断被鲁、齐、楚、吴国侵袭、分割,最终公元前512年被吴国灭亡,完全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中。
  然而,周宣王中兴,为时短暂。宣王晚年,周王朝重新出现了衰象。宣王干涉鲁国的君位继承,用武力强立鲁孝公,引起诸侯不睦。三十一年,伐太原戎,三十六年,伐条戎、奔戎,都归失败。3 年后,伐申戎,虽取得胜利,同年却在千亩之战中败于姜氏之戎,丧失了调遣的南国之师。宣王死后子幽王继位,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终于导致西周的覆亡。
微信搜索 邳州在线 公众号,关注后即可获得邳州地区最新最及时的资讯!爆料、民生投诉、招聘、求职、信息发布请加小编QQ/微信 (爆料有惊喜哦!)
文明上网 礼貌发帖 0/300
声明:频道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内容以及相关文章评论纯属个人观点和网友自行上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发现有违法信息或侵权行为,请留言或直接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您的信息后24小时内作出删除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北武术运动员阚文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