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所有制的表现形式的内容都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

Java笔试题(一)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Java笔试题(一)答案
&&java面试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全部记分作业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全部记分作业答案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马哲常出的多选题(含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马哲常出的多选题(含答案)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自考网
1.1.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CD)。A.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B.思维能否产生理论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E.思维能否反作用于存在1.2.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CDE)。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理在事先C.物是感觉的集合 D.心外无事E.吾心即宇宙1.3.以下各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BCDE)。A.“心外无物” B.“天下物皆可理照”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D.“理在事先”E.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1.4.哲学和具体科学关系问题上的错误观点主要有(BCD)。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B.哲学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C.哲学高于所有具体科学 D.具体科学可以蔑视哲学E.具体科学需要有哲学的指导1.5.主张思维能认识现实世界的有(BC)。A.所有唯心主义 B.有些唯心主义C.所有唯物主义 D.有些唯物主义E.休谟和康德哲学1.6.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ABDE)。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 B.具有形而上学性C.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 D.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E.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1.7.旧历史观的主要缺陷是(CDE)。A.否认阶级斗争的存在 B.不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C.看不到人民群众的作用 D.没有找到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根源E.没有摸到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1.8.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可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CD)。A.本体论 B.认识论 C.人本主义 D.科学主义 E.理性主义1.9.下列哲学属于非理性主义的有(BD)。A.黑格尔哲学 B.唯意志主义 C.贝克莱主义 D.弗洛伊德主义 E.存在主义1.10.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变革表现的有(BDE)。A.提出了阶级斗争的观点 B.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C.实现了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结合 D.实现厂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E.实现了唯物的自然观和唯物的历史观的结合1.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是(BD)。A.强调发展和变化的观点 B.公然申明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C.强调入在世界中的中心地位 D.主张理论来源实践又为实践服务E.主张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1.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引起了哲学的革命变革,主要表现在(ABDE)。A.结束了“科学之科学”的哲学时代 B.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C.使哲学发展到了顶峰 D.建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E.使被剥削、被统治的劳动者阶级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世界观理论体系1.13.下列哲学流派属于人本主义的有(AD)。A.唯意志主义 B.马赫主义 C.存在主义 D.贝克莱主义 E.逻辑实证主义1.14.下列哲学流派属于科学主义的有(DE)。A.存在主义 B.生命哲学 C.唯意志主义 D.实用主义 E.逻辑实证主义1.1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主要自然科学前提是(ABE)。A.生物进化论 B.细胞学说 C.信息科学 D.控制论 E.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1.1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主要特征是(ABC)。A.直观性 B.非科学性 C.辩证性 D.机械性 E.形而上学性1.17.当今科技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有(ABE)。A.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B.证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C.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现时代 D.否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E.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1.18.唯物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出现过三种主要形态(ACD)。A.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E.原子唯物主义1.19.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两个结合和统一是指(BC)。A.认识与思维的结合和统一 B.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结合和统一C.辩证唯物的自然观和辩证唯物的历史观的结合和统 D.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结合和统一E.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结合和统一1.20.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同我国实际相结合出现的两大理论成果是(DE)。A.中国革命的战略和策略 B.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学说 C.李大钊的唯物史观D.毛泽东思想 E.邓小平理论
2.1.以下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有(ACDE)。A.“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B.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C.水是原初物质D.物质是指水土气风 E.火是万物的本原2.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ABDE)。A.无不运动的物质 B.没有无物质的运动 C.运动就是物质D.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E.物质和运动不可分2.3.哲学上讲的静止是指(BDE)。A.绝对不动 B.运动的特殊形式 C.永恒不变D.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E.事物在特定参考系中未发生位置变动2.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ABC)。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运动不一定是物质的运动 E.物质不一定都在运动2.5.时间的特性是(BCDE)。A.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均匀地流逝 B.持续性 C.顺序性D.一维性 E.物质的存在方式2.6.空间的特性是(ABC)。A.广延性和伸张性 B.物质的存在方式 C.三维性D.绝对的空无 E.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2.7.社会的物质性体现在(ACD)。A.劳动是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B.在社会中不存在精神现象和精神活动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历史的前提 D.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E.社会中不存在物质关系以外的其他关系2.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不存在,这种观点是(ABD)。A.彻底的唯物主义观点 B.彻底的无神论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E.朴素唯物主义观点2.9.从起源上看,意识是(ABC)。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社会的产物 C.物质的最高产物D.精神的产物 E.人脑的分泌物2.10.意识的本质是(BC)。A.人的精神的特质 B.人脑的机能 C.对客观世界的反映D.一切动物大脑的功能 E.对客观世界直接感知2.11.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表现为(ABCDE)。A.反映客观世界 B.创造客观世界 C.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D.影响主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 E.观念地再现客观世界2.12.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的有(ACE)。A.创造客观世界 B.为自然界立法 C.确立目的和计划D.确立事物的秩序 E.创造理论体系2.13.下列活动属于人有意识的活动有(AD)。A.三思而后行 B.趋利避害 C.饥不择食D.眉头一皱计上头 E.饮食和生育2.14.下列观点属于唯心主义的有(ABCE)。A.意识是人与生俱来的 B.人有生而知之者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器官 E.意识的内容来源于人脑2.15.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指(BCE)。A.意识是否正确 B.意识是否掌握群众 C.必要的物质手段D.社会实践 E.意识是否具有主观性2.16.规律的特点有(ACDE)。A.客观性 B.无条件性 C.稳定性和重复性 D.普遍性 E.具体性2.17.下列观点属于唯心论的一元论的有(BDE)。A.“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B.“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五天地,无人无物”C.原子是“宇宙之砖”D.“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E.绝对观念派生万事万物2.18.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ACE)。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B.客观规律不能违背,所以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C.土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客观规律D.越是强调客观规律就越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E.越是尊重客观规律就越能发挥主观能动性2.19.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BCDE)。A.抛弃一切理论 B.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C.坚持唯物论的一元论D.坚持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E.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
3.1.唯物辩证法认为(ABDE)。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普遍的B.事物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是互为前提的C.事物的一切联系都是通过中介实现的D.事物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E.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3.2.否认客观联系的唯心主义观点认为(CDE)。A.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B.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时空联系是人的感性直观形式赋予外部世界的D.因果联系是人的先验的知性形式赋予外部世界的E.人借助于逻辑思维才把事物联系起来3.3.联系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有(ACDE)。A.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B.真实联系和虚假联系C.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D.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E.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3.4.唯物辩证法认为,条件是(ABCD)。A.客观存在的 B.复杂多样的C.可以改变的 D.可以创造的E.可以随意选择的3.5.系统论和唯物辩证法的关系是(ADE)。A.系统论不能取代唯物辩证法B.唯物辩证法可以取代系统论C.系统论高于唯物辩证法D.系统论证实和丰富了唯物辩证法E.系统论和唯物辩证法相互补充,相互促进3.6.下列观点正确的有(ABCE)。A.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C.发展是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D.发展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位移E.新陈代谢就是发展3.7.新事物之所以能够战胜旧事物是因为(ABE)。A.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旧事物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B.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C.新事物出现时力量大于旧事物D.新事物产生时比旧事物更完善E.社会领域中的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3.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在于主张(ABCE)。A.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存在的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还是静止不变的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其内部矛盾,还是外力推动的D.事物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E.事物是过程的集合体,还是僵死不变的堆积3.9.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是因为(ABCDE)。A.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C.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D.它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E.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3.10.可以把发展理解为(ACDE)。A.事物自己的前进运动B.事物数量的增减C.事物运动过程的飞跃D.事物渐进过程的中断E.旧事物的消灭和新事物的产生3.11.辩证矛盾是指(AB)。A.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B.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C.思维中的前后不一致D.主观上发生的错误E.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的性质3.12.矛盾同一性的含义包括矛盾双方(ABCD)。A.相互联系 B.相互依存C.相互贯通 D.相互渗透E.相互排斥3.13.下列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现形式的是(ABCDE)。A.人民内部不同意见的争论B.敌对阶级的阶级斗争C.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D.生物体内同化与异化的区别E.物理现象中的吸引与排斥的对立3.1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有区别的,这是因为(ABCD)。A.它们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B.它们在事物矛盾运动中所处地位不同C.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斗争性是五条件的D.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E.同一性推动量变,斗争性实现质变3.15.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表明(CD)。A.斗争本身就是发展B.矛盾斗争越激烈,越能推动事物的发展C.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D.只有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E.矛盾双方得到调和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3.16.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D)。A.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B.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C.实现事物的质变D.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E.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3.17.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DE)。A.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性B.使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C.规定矛盾双方转化的方向D.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量变E.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3.18.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ABDE)。A.内因是内部矛盾,外因是外部矛盾B.在事物发展中,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C.在一般情况下,对事物的发展来说,内因是不可缺少的,外因起决定作用D.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E.内因和外因既对立又统一3.19.矛盾的普遍性表明(ABCDE)。A.矛盾无处不在B.矛盾无对不有C.任何事物都有矛盾D.认识事物就是要分析矛盾E.解决问题就是要解决矛盾3.20.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十分重要,因为(ABCE)。A.它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B.它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根本方法D.用一种方法可以解决不同的矛盾E.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3.2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CDE)。A.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B.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C.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D.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E.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22.“白马非马”的诡辩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CE)。A.个性与共性的联系B.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联系C.个别与一般的联系D.次要矛盾与主要矛盾的联系E.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联系3.23.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BCDE)。A.矛盾同一性的重要表现B.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C.指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不同D.指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力量不平衡E.指在复杂事物中,诸多矛盾的发展不平衡3.24.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主要哲学根据是(BD)。A.质与量统一的原理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C.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的原理D.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E.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3.25.质和事物的关系是(ABD)。A.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B.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C.质是事物的外在表现D.质和事物是不能分离的E.质就是事物的属性3.26.事物的质和量都是(BC)。A.同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的 B.多方面的 C.客观的D.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E.事物的外在表现3.27.事物的度是指(AB)。A.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B.质和量的对立统一C.质变和量变的对立统一D.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E.一定质的事物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的最高界限3.28.在量变过程中,事物处于(AB)。A.相对静止状态B.连续性的变化C.显著变动状态D.突破了事物度的变化E.渐进过程的中断3.29.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表现为(ABCD)。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D.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E.任何量变都引起质变3.30.割裂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就会导致(ABDE)。A.庸俗进化论 B.激变论 C.经验论 D.冒险主义 E.改良主义3.31.下列现象中属于事物的构成成分的排列组合和结构形式上的变化引起的质变是(AD)。A.化学中的同分异构体B.生产力不断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C.积小流成江海D.同样数量和素质的劳动力由于劳动组合不同产生不同质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果E.水温降低到一定程度使水从液态变为固态3.32.下列现象中属于不通过对抗的形式来实现的质变是(BCE)。A.自然界中的地震B.由旧物种发展为新物种C.由猿转变为人D.阶级社会中的军事冲突E.科技革命3.33.量变与质变的相互渗透表现为(AD)。A.总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B.质变后引起新的量变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质变过程中有量的特征E.量变引起质变的形式复杂多样3.34.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ABC)。A.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的统一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C.否定中包含着肯定D.否定是发展的中断E.在任何意义上,否定就是肯定3.35.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认为(BC)。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B.否定是外力强加于事物的C.否定是对事物的消灭D.否定是扬弃E.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3.36.下列命题中符合辩证否定观的有(ABD)。A.推陈出新 B.古为今用 C.全盘西化D.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E.批判和抵制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文化37。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E)。A.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B.直线前进的过程C.相对与绝对相统一的过程D.循环往复的过程E.波浪式前进的过程3.38.否定之否定规律具体表现形式的特殊性表明(ABCE)。A.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B.不同事物的发展过程有不同的曲折性C.不能把否定之否定规律当作单纯的证明工具D.不能把否定之否定规律看作是普遍规律E.不能把否定之否定规律当作公式到处乱套3.39.下列哪些现象属于因果联系(ADE)。A.物体受热,体积膨胀B.春夏秋冬四季更替C.白昼与黑夜先后相继D.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E.生态平衡的破坏危害人类身体健康3.40.因果联系的具体表现是复杂多样的,其中主要的类型是(ABCDE)。A.同因异果 B.同果异因C.多因多果 D.一果多因E.复合因果3.41.下列观点中否定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的有(CDE)。A.任何现象都处在一定的因果联系之中B.任何因果联系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因果联系是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心理习惯D.原因和结果是人用来整理感觉经验的一种先天知性形式E.因果律的一切形式都是从主观意向中产生的3.42.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区别在于(ACDE)。A.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偶然性是不确定的趋势B.必然性的存在是有原因的,偶然性的存在是没有原因的C.必然性是由根本矛盾引起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引起的D.必然性居于支配地位,偶然性居于服从地位E.必然性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只能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3.43.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表现在(ABE)。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B.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目己的存在和发展开辟道路C.必然性是偶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D.必然性背后隐藏着偶然性并受其制约E.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44.“在大风扬起的尘土旋涡中,没有任何一个尘土分子的分布是偶然的”,这种观点是(ABE)。A.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B.把因果联系与必然联系相混淆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D.把一切现象看成是纯粹偶然的E.把一切现象都看成必然的,否认偶然性的存在3.45.全面理解可能性范畴,必须区分(ABCE)。A.可能性和不可能性B.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C.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D.有根据的可能性和无根据的可能性E.可能性的大小3.46.我国现阶段仍然存在的封建残余因素是(CD)。A.现实性B.有内在根据的存在C.现存的东西D.丧失了存在必然性的东西E.没有原因的现象3.47.唯物辩证法认为,制定政策的依据是(CD)。A.现实的可能性 B.好的可能性C.现实性 D.现实的东西E.可能的东西3.48.下列现象中属于事物的内容的有(ACE)。A.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力B.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关系C.社会形态中的经济基础D.社会形态中的上层建筑E.语言表达的思维3.49.内容和形式关系的复杂性表现在(ABCD)。A.同一内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B.同一形式可以表现不同的内容C.新内容可以用旧形式D.旧内容可以以新形式的面貌出现E.丰富的形式决定内容的无限多样3.50.割裂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会导致(CDE)。A.唯心主义非决定论B.宿命论C.形而上学的片面性D.形式主义E.形式虚无主义3.51.本质是指(ACE)。A.事物的根本性质B.构成事物的诸要素的总和C.组成事物的各个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D.事物内在的规定性E.事物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综合3.52.列宁说:“本质在显现;现象是本质的”。这表明(BDE)。A.现象就是本质B.本质和现象相互依存C.本质和现象是并列关系D.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现象表现出来E.任何现象都从一定方面表现本质第四章
4.1.实践的基本特点表现在它是(ACE)。A.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B.人类的纯思维活动C.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D.动物的本能活动E.社会的、历史的活动4.2.下列活动哪些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ADE)。A.农民种地B.医生诊病C.学生读书D.司法人员办案E.科学家做实验4.3.关于认识主体下列哪些观点是正确的(ABCE)。A.认识的主体必须是有意识的存在物B.认识的主体必须是社会的存在物C.认识的主体是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D.认识的主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所指向的事物E.认识的主体包括个人、集团和类三种形式4.4.对于研究者来说下列现象属于认识的客体(ABCDE)。A.自然现象B.社会现象C.现实的人D.主观精神E.客观化精神4.5.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BCD)。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B.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E.思维与存在的关系4.6.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CD)。A.认识是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过程B.认识是人脑中固有的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D.认识能够与被认识对象相一致E.认识来源于某种“客观精神”4.7.不可知论的著名代表是(BE)。A.柏拉图B.康德C.黑格尔D.费尔巴哈E.休谟4.8.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坚持(ABCDE)。A.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B.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C.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D.世界是可知的E.实践与认识的具体历史的统一4.9.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缺陷是(DE)。A.不坚持从物到思想的认识路线B.不坚持可知论C.否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D.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基础E.不懂得认识过程的辩证法4.10.必须坚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因为(AE)。A.离开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B.理性认识就是感性认识的不断积累C.感性认识不可靠,理性认识才可靠D.理性认识不可靠,感性认识才可靠E.要反映事物本质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4.11.要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具备的条件是(BCDE)。A.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B.在理论转化为大规模的实践以前,要经过一系列的试验C.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D.把理论转化为行动的目的和计划E.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4.12.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的意义在于使理性认识(ABCD)。A.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B.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现实力量C.接受实践的检验D.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E.起改变事物发展总趋势的作用4.13.人们对于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ABCD)。A.事物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B.人的认识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C.人的认识要受到主体的知识水平等主观条件的限制D.认识过程中难免发生错误E.人的认识能力往往是不可靠的4.14.每一个具体真理都具有(ABDE)。A.同其对象的符合性B.客观性C.阶级性D.正确性E.绝对性和相对性4.15.“有用就是真理”这种真理观是(ADE)。A.主观真理观B.客观真理观C.唯物主义真理观D.唯心主义真理观E.实用主义真理观4.16.真理与谬误之间(ABCDE)。A.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B.二者又是统一的C.相比较而存在D.相斗争而发展E.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4.17.下列论断错误的有(CDE)。A.凡真理必有用B.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C.公认的看法就是真理D.真理因人而异E.真理与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4.18.真理的绝对性表明(ABD)。A.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B.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的无限性C.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的有限性D.真理的客观性和世界的可知性E.真理的主观性和近似性4.19.真理的相对性是指(ABDE)。A.相对真理B.真理的近似性C.真理包含谬误D.任何真理只能是对世界某一部分的正确反映E.任何真理只能是对事物一定程度的正确反映4.20.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现在(ABCDE)。A.它们是同一真理的两重属性或两个方面B.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相对性之中C.真理的相对性包含着绝对性的成分D.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E.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4.21.教条主义的错误在于(ABDE)。A.片面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B.主观主义的片面性C.否认真理的绝对性D.否认真理的相对性E.否认真理的具体性4.22.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因为它(ABCDE)。A.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B.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C.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的现实性的品格D.能检验人的认识是否同它的对象相符合E.能引出一定的客观效果并把原先的理论与之相对照,从而判定理论是否正确4.23.实践标准具有相对性,这是因为(DE)。A.实践能对人们的一切认识作出确定的检验B.有些认识是实践根本无法检验的C.不同的人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D.实践活动的具体性、历史性E.经实践证实的真理也只具有近似的正确性,仍要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第五章
5.1.在猿变为人的过程中劳动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表现在(ABCDE)。A.劳动创造了人脑B.劳动使猿的手变成了人的手C.劳动推动了语言的产生与发展D.劳动产生了意识和人类所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E.劳动形成了社会关系5.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ABDE)。A.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B.劳动创造人本身C.劳动具有社会性,不受自然规律的制约D.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E.劳动是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5.3.人类不同于动物主要在于(ABCD)。A.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B.人类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C.人类活动具有社会性D.人类能够改变自然支配自然E.人类活动的经验和技能主要通过先天本能的方式继承5.4.生态系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ABCDE)。A.生产者 B.消费者 C.还原者 D.分解者 E.非生物环境5.5.人类当今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BCDE)。A.空气污染严重 B.世界性水源危机C.森林惨遭毁灭 D.物种不断减少E.臭氧层变薄5.6.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ABE)。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国家政权 D.科学知识 E.生产方式5.7.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为(ABC)。A.地理环境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B.通过物质生产制约社会发展C.通过对军事、政治的影响,制约社会发展D.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E.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5.8.人口生产不同于物质生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BD)。A.人口生产的周期较长B.人口生产始终是在家庭范围内进行的C.人口生产只是在一定阶段才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D.生育后代是人口生产的必要环节E.人口生产较少重复性和渐进性5.9.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为(ABE)。A.它不是引起革命的根源B.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C.它不是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D.它不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E.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5.10.人口因素只有通过物质生产才能对社会发展发生影响,因为(ABCDE)。A.人口生产受物质生产制约B.物质生产决定人口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口状况D.生产方式决定人口生产的社会形式E.一定的生产方式决定,一定的婚姻家庭形式5.1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AE)。A.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程度也就越大B.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就越合理C.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就越不合理D.对地理环境的破坏就越严重E.人类和自然之间的联系就越广泛5.12.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ABCDE)。A.它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标志B.它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它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D.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E.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第六章
6.1.社会的基本结构是(ABC)。A.社会的经济结构B.社会的政治结构C.社会的意识结构D.生产力系统结构E.生产关系体系结构6.2.依据生产关系性质划分的五种社会形态包括(AB)。A.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C.自然经济社会D.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E.信息社会6.3.技术社会形态包括(CDE)。A.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B.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C.渔猎社会、农业社会D.工业社会E.信息社会6.4.构成生产力系统的四类因素是(ABCD)。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C.渗透性因素D.准备性因素E.生产资料因素6.5.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ABC)。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交换以及分配方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D.人与自然的关系E.物质生产过程中各种关系的总和6.6.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包括(BD)。A.纳入生产过程的劳动资料B.纳入生产过程没有经过加工的自然物C.进入生产过程从事劳动实践的劳动者D.经过加工的原材料E.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实体6.7.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有(AB)。A.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B.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C.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D.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E.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6.8.国家的职能是由(BE)。A.民族的特点决定的B.国家的本质决定的C.统治阶级的愿望决定的D.文化传统决定的E.国体决定的6.9.社会心理是(ABDE)。A.初级形式的社会意识B.自发状态的社会意识C.无阶级性的社会意识D.不系统的社会意识E.表现在人们情感、习俗中的社会意识6.10.群体意识和个人意识的关系表现为(CDE)。A.群体意识具有社会性、个人意识不具有社会性B.群体意识不存在于个人意识之中C.个人意识是意识的个性特征,群体意识是意识的共性特征D.个人意识受着群体意识的制约E.群体意识和个人意识可以相互转化6.11.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结构,主要包括(ACE)。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B.阶级意识和非阶级意识C.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D.自然意识和社会意识E.属于上层建筑的思想体系和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思想体系6.12.下列思想体系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有(ACD)。A.逻辑学B.哲学和宗教C.自然科学D.语言学E.政治学和法学6.1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ABCDE)。A.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同步性B.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D.各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E.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6.14.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是(AB)。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与社会发展不平衡E.社会意识与社会发展同步性6.15.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的差别在于(CE)。A.社会心理是高层次的,思想体系是低层次的B.社会心理是复杂的,思想体系是简单山C.社会心理直接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思想体系是对社会存在的间接反映D.社会心理无阶级性,思想体系有阶级性E.社会心理表现为情感、情绪、习俗等等,思想体系表现为理论体系6.16.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德国在哲学上超过欧洲其他经济上先进的国家,这表明(CDE)。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于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完全对应的E.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6.17.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深刻含义主要是(ABE)。A.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体系B.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C.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与自然规律是完全等同的D.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它的活动无需人有意识地进行E.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6.18.社会意识只能(CDE)。A.消极被动地反映社会存在B.在具备一定物质条件时对社会存在起能动的反作用C.正确地反映社会存在D.在社会规律的支配下对社会存在起反作用E.通过人的实践创造出在社会存在中有根基的东西6.19.生产关系是一种(AB)。A.社会关系B.物质关系C.思想关系D.政治关系E.文化关系6.20.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BC)。A.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标志B.生产关系体系中的决定因素C.区分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D.区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志E.衡量社会道德水平的客观标志6.2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指(BCD)。A.它是直接的生产力B.它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C.它是潜在的生产力D.它渗透到生产力基本要素中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E.它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6.22.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生产资料所有制(CE)。A.是任何时代人们的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B.是区分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基础的基本标志C.决定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和环节D.决定生产力的产生和发展E.决定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如何结合6.23.国家的实质是(BC)。A.调和阶级矛盾B.阶级统治的工具C.以军队为主要成分的暴力机器D.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构E.独立于社会之上的力量6.24.国家按其类型来说,可包括(AB)。A.剥削阶级的国家B.无产阶级的国家C.君主专制的国家D.民主共和制国家E.君主立宪制国家6.25.划分技术社会形态的标准是(DE)。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关系D.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E.与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产业结构
6.26.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是一种承认社会历史发展具有(BCD)。A.纯粹的偶然性B.客观规律性C.必然性D.因果制约性E.非本质联系6.27.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表现在(ABCD)。A.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具有各自的特点B.各个国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不同C.人类社会在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转变时,不同国家和民族所采取的过渡形式各有特点D.不同国家和民族所处的社会形态具有复杂性E.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是按照同一模式进行的6.28.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是(CDE)。A.统一性中没有多样性B.多样性中没有统一性C.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性D.多样性是统一性中的多样性E.社会形态发展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结合 第七章
7.1.落后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表现在(AE)。A.使生产力的发展遭到显著破坏B.使生产发展完全陷入停滞状态C.消灭生产力中的积极因素D.把潜在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E.使生产力的发展不可能达到可能有的规模和速度7.2.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指(AC)。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发展变化B.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产生只有影响作用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巨大的反作用D.生产关系任何变革都适合生产力的发展E.生产力的任何发展都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7.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为(CD)。A.上层建筑不能先于经济基础而建立B.上层建筑的变化引起经济基础的变化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并为它服务E.经济基础必须在上层建筑的保护下才能产生7.4.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是(AB)。A.促进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B.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C.可以决定经济基础的变革D.可以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E.可以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趋势7.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之所以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因为它们(ABCE)。A.概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B.形成了整个社会的最基本结构C.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D.包括了一切社会现象E.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7.6.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关系是(ABCDE)。A.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的思想上层建筑指导下建立起来的B.思想上层建筑相对于政治上层建筑是非物质形态的无形的存在C.政治上层建筑:—旦建立起来反过来又影响和制约思想上层建筑D.政治上层建筑相对于思想上层建筑是物质形态的有形存在E.思想上层建筑通过政治上层建筑来反映经济基础7.7.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有(ABC)。A.经济斗争 B.政治斗争 C.思想斗争 D.领土纷争 E.宗教斗争7.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的状况是(CE)。A.已不存在 B.越来越激烈 C.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D.只存在于人民内部 E.总的趋势是趋于缩小、减弱和缓和7.9.“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因为在阶级社会里,只有通过革命才能(AB)。A.解决社会基本矛盾B.实现社会形态的更替C.改变社会和自然的关系D.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E.彻底解放被压迫被剥削阶级7.10.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是(AB)。A.和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的B.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C.按理性原则进行的D.按领袖意志实现的E.凭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的7.1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ABCDE)。A.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D.决定历史的总趋势E.生产力的体现者7.12.消灭阶级的前提条件是(AC)。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B.高度的精神文明C.消灭自发固定的社会分工D.消灭统治阶级E.调和阶级利益之间的对立7.13.历史唯心主义长期存在并占统治地位的根源有(ABC)。A.阶级根源 B.社会根源 C.认识论根源D.文化根源 E.政治根源7.14.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包括(ABCD)。A.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C.对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D.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E.对党的领导人负责的观点7.15.群众路线是指(ABCD)。A.一切为了群众 B.一切依靠群众C.从群众中来 D.到群众中去E.政治路线7.16.科学的社会功能有(ABCDE)。A,科学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B.科学具有变革生活方式的功能C.科学具有改变社会关系的功能D.科学具有推动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功能E.科学具有社会管理的功能7.17.历史唯物主义的交往概念的含义是(ABCDE)。A.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B.交往属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C.交往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D.交往是一种以主客体关系为中介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E.主体间性是理解交往关系的关键7.18.交往的社会作用有(ABCD)。A.交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交往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C.交往是科学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D.交往有利于人自身的发展E.交往有利益环境生态平衡7.19.构成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因素有(ABCDE)。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C.阶级斗争D.社会革命和改革E.人民群众7.20.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包括(ABC)。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D.生产与消费的关系E.交换与分配的关系
8.1.社会进步的内容包括(ABCDE)。A.物质文明的进步B.精神文明的进步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道德水平的提高E.先进生产关系取代落后生产关系8.2.杜会进步是指(BCE)。A.社会中一切事物的发展B.物质文明的发展C.精神文明的进步D.生产关系公有程度的提高E.社会生产力的发展8.3.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有(ABCE)。A.革命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斗争B.社会改革 C.社会革命D.一切入的活动 E.社会基本矛盾8.4.社会进步的复杂性和曲折性的原因有(ABD)。A.新社会形态的不完善、不健全B.旧势力的反抗 C.社会进步是不可能的D.反动阶级的顽抗 E.社会进步违背历史规律8.5.生产力发展水平之所以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因为(ABCDE)。A.它是一种既得的物质力量B.它由物的因素所构成C.它是全部社会历史的基础D.它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E.它不像别的标准本身还要由更根本的原始因素产说明8.6.在人性问题上,下列观点属于先验论的有(ABCD)。A.人生而自由 B.人性本善C.人性本恶 D.人的本性有善有恶E.人性善恶决定于社会实践8.7.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关于人的本质有以下观点(CDE)。A.人是社会动物 B.劳动是人的本质C.人的本质是自由 D.人的本质是追求幸福E.人的本质是不变的。8.8.资产阶级思想家关于人的理论的主要缺陷是(ABC)。A.它所说的人是抽象的人 B.主张人的自然权利 C.社会历史观是唯心论D.主张人是社会的人 E.主张人性是具体的8.9.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BCE)。A.人的本质是共同的 B.人的本质是变化的C.人的本质是后天的 D.人的本质是不变的E.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8.10.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考察的人是(CDE)。A.一般的人 B.特殊的个人C.现实的人 D.具体的人E.从事一定物质生产的人8.11.人的最根本的特性是人的(BE)。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自由和追求幸福D.趋利避害 E.阶级性(在阶级存在的社会中)8.12.个人价值的实现取决于(ABCE)。A.个人的主观条件 B.个人所处于的环境 C.社会需要D.个人主观愿望 E.个人的社会实践8.13.个人价值的大小取决于(AD)。A.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多少和承担责任大小 B.个人职位的高低C.个人向社会索取的多少 D.社会对个人尊严和需要满足的程度E.个人所拥有的金钱的多少8.14.从个人和社会统一的观点出发,人的自我价值在于(CD)。A.把自己当作目的而决不作为手段B.实现不受制约的自由选择C.在对社会奉献中实现自我需要的满足D.满足社会和自我多方面的需要E.只能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8.15.人生观的内容包括(ABCD)。A.人生意义 B.人生目的C.人生理想 D.人生态度E.人生而自由8.16.下列观点违背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有(ABCE)。A.“天不变,道亦不变”B.“五德终始”C.“一切都服从注定的命运”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E.“克己复礼”8.17.进入自由王国阶段是指人们(AD)。A.摆脱自然的奴役和社会的压迫B.不再受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支配C.获得绝对自由D.成为自己社会关系的主人E.摆脱一切必然性而独立8.18.共产主义是(ABE)。A.一种科学理论体系 B.人类最理想的社会C.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D.一种与现实实践无关的未来的事业E.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实践8.19.人类解放的基本涵义是(CDE)。A,摆脱任何必然而独立 B.获得绝对自由 C.从自然和社会的奴役下解放出来D.在自然和社会规律面前获得自由 E.人们成了自然和社会的主人8.20.人的全面发展是指(ABCD)。A.德、智、体、美、劳和谐完整的发展B.个人潜力和智能的最大限度的发挥C.人的需要的全面丰富和满足D.人的本质真正的实现E.人的各种欲望无限制的满足
【】【】【】【】【】
更多新闻内容,更多精彩在首页,
我也评两句
我的灌水记录
教案|课件|论文推荐
名师导学|家庭教育
教师美文|家庭教育|班主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