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你人生的法律本质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杨志光:人生本是一场戏,本质决定你运气!
“人生本是一场戏,本质决定你运气!”这句话相当精辟,韵味很深,我有时候不太注意,其实很多人的命运,在出生的时候都已经注定了,你只是不懂,有的人不强求,不去抗争,运气会走下坡路,那是注定,有的人抗争,与天地争分寸,不过最后也没有用,我说这话也不是宿命,就是说说而已,没有什么故事做佐证,我也不是什么作家,为了什么目的去杜撰一些故事,倒是身边有些人,以前的同学和朋友,有的能看出来其是不是一个好人,做事情能不能做成,倒是多年来都给予了印证,这几年吧,我的运气也不算好,马马虎虎还行吧,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我的运气还行,站在我的角度,我觉得不太好,这是自己以前的一些决定造成的,我思考过,我不能好高骛远,我就是一个农家子弟,没有什么过人的能力,走到今天,我也知足了。
下一步,就是什么都别太强求,顺其自然,这未来的十年,真的不是自己大有作为的时候,整体的经济环境不好,自己也没有找到伟大的投资人,加上自身能力也不够,我想下一步的思考就是提高自己的做事能力,继续积累人脉,积累资本,寻找下一个行业突破点,组建一只优秀的团队,这样才能有所发展。下面我想做的事情就是培养人,给年轻人机会,我这个年龄也不是冲锋陷阵的年龄了,但是在没有资金和人脉的情况下,不好突破,只能等,这在兵法上叫做相持阶段,不能强求。
&就以自己的基础,我基本上就是个中等水平的人,至少以前是如此,现在我的目标也不高,以后达到小康水平就行了,在认识的人当中,很多人是羡慕我的,其实我以前是很努力的,现在工作依然努力,不过这种努力,我更多的为了小家,为了父母和孩子,下面坚持就好了,不能瞎折腾了,稳定下来就好。&
&一个人的性格,你的基础,你的人性和品格,这都是天生注定了的,这些多少都影响到你,在这些特定条件下,可以改,但是不可能大改,好好思考,本身人生就是一场戏,扮演什么角色都无所谓,做个好人,顺其自然,寻找本真,善良为人,努力做事,少发脾气,看问题看透,看人看透。输不了什么。
& &文/杨志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为什么说你的情商比你的智商更能决定你的一生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为什么说你的情商比你的智商更能决定你的一生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残酷的社会压力逼迫我们通过复制所谓的成功道路来获取社会资源,而完全忽视了 人的内在动能 才是决定你位置的根本因素。
本文作者 | skiptomylou
skiptomylou,知乎大V。希望将来不怕没饭吃的时候去开一家酒吧或者咖啡厅,挣不挣钱没关系,看看人生百态发发呆,就很好。
我的成长经历,如果刨去在学校里因为纪律不好、早恋、翘课、打架、打球摔断腿这些十年以后都没所谓的事情,其实是一个非常标准的中国学生成长经历。
进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中考区排名前10,高考分数也足以排入第一梯队。之后我从复旦辍学出国,去的也都是北美最好的大学。
走在这条路上的我,直到大学的时候,都一直认为社会的金字塔就是这样一层一层的筛选形成的。
展开剩余89%
的确,至少从一个校园里的学生的角度来看,中考的失败者们,高考的失败者们,出国留学去了一个不那么知名的大学的留学生们,相比于人大附、清华、哈佛的同龄人,他们被排除在了某一种可能性之外。
这种残酷的独木桥就是多少年来鞭策我们每一个人时刻不敢松懈的原因。
毕业以后,起初,父母是达官显贵的去接手家族生意,哈佛毕业的去 Top tier 投行,清华北大毕业的去知名券商,三本毕业的小学同学去某个不知名的公司领一个月三五千的薪水,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符合设定的。
紧接着过几年,事情慢慢就有点奇怪了。
一些在校时候成绩非常优秀的、毕业以后也顺应着期望去投行拼死拼活的,慢慢的受不了了,离开这个行业,去做其他压力小一些的行业,在美国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安稳日子;
一些教育背景一般般,但是上学的时候就特别“折腾”的同学,回国创业,现在已经小有所成;
一些接收父母生意的,干不下去,最后公司卖掉的也有,倒闭的也有;
也有一些毫无背景的,工作之余勤勤恳恳的爱好着自己的写作,现在成了小有名气的作者。
在一个经济自由度越来越高,具象的门槛对一个人的发展束缚越来越小的社会,到底什么事情决定了你要走的路呢?
到底是什么东西,让一些学生时代看起来特别优秀的人,后来成了特别平凡的人,而又让那时候看起来平平无奇的一些人,后来做出了一些似乎超越了他水平的事情。
我想这样东西在今天和在两千年前是没有区别的。那就是你的 渴望。
我必须要说明的一点是,我在这里不是要 Judge 任何人的生活选择。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求仁得仁。平淡生活也好,激烈拼搏也好,只要最终你获得了你想要的,所有的生活都值得被祝福。
但是我最终明白的是,人生任何一个阶段的“筛选”都只是一种形式,别被这些一时的标准迷惑。
定义你最终归宿的,一定是你能力和欲望综合的那个真实的你。
因为即使你毕业的时候成绩优异获得了一份高薪高压的工作,如果你是个不那么野心勃勃的人,那么你早晚会被压力逼迫离开这份工作;
即使你学的是理工干的是码农,如果你最热爱的是写作,那么早晚有一天,你会用你的闲暇时间因为热爱而驱动自己创作。也许你在工作中得到的是薪水,但你的人生在你的写作里。
大多数人应该都会相信,李白如果做了官,他还是会有一天脱靴骂高力士,他还是会有一天浪荡江湖。
因为他那么一个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人,是不可能因为一纸封诰就杀死自己心里澎湃的诗情画意的。
所以,再后来,当我每年遇到那些想从事这个行业的应届生的时候,我总是像无数前辈们一样,喜欢问这样的问题:你为什么喜欢做金融?你喜欢金融的哪个细分?你为什么喜欢这个细分?这个行业你认为会带给你什么?
我也一次又一次的听到下面的这些答案:“金融很刺激,能够改变世界”、“金融需要数学头脑,我数学学得很好”、“金融挣钱多,是很体面的工作”、“我喜欢M&A,一种直觉”等等。
当然也会偶尔有那么一两个人,娓娓道来,告诉我他们对行业的认识和了解,告诉我什么事情表明了他们基因中的东西适合这个行业。
第一种人让我哭笑不得,而第二种人,哪怕他们的答案不那么全面和正确,哪怕他们的答案里有一些矫揉造作,我依然认为他们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渴望要远比第一类人强得多,他们可能会在这个行业里生存的更好。
因为当你发现这个行业的本质和电影里决定世界的刺激感与高大上毫无关系的时候,还要有一种别的东西让你愿意去从事这份工作。
因为不管金融行业可以给你提供多高的薪水,我相信早晚都有那么一刻,你会发现钱的 Marginal Utility 不如每天下班陪你老婆吃一顿幸福的晚餐、不如一年可以有五个月去周游世界、不如去写一个程序、不如写一篇小说。
把一件事做到8分好也许是因为钱,但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一定和钱没关系。
在北美的那些年里,有几年夏天住在温哥华。有一个夏日的晚上,我坐在自家院子门口,看着才六七岁的外甥和外甥女儿在门口的车道上和邻居家的孩子一起追跑打闹。
夕阳落下来,整个天边都是红色的,夏天的温哥华一点都不热,落日余晖晒在我身上,暖暖的。那一瞬间,温哥华那种闲散的生活仿佛积累在一起突然拍打在我的心上。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老年人,每天在这个有雪山有大海的地方,每天遛狗、做饭、和朋友打打牌、陪陪小朋友。
我想很多住在海外移民城市的人都有过相似的感觉。温哥华、墨尔本、Orange County,这些地方就像是一个个巨大的养老院,整个城市与世无争的安坐在那里,和北京上海纽约这种分秒必争的地方形成最鲜明的对比。
我也猜想很多中国人奋斗了一辈子就就是希望自己从中国这个压迫感过剩的社会里逃出来。
但是在那个晚霞美如画的夏日傍晚,我唯一的想法就是我要逃出来。我才不到25岁,我要离开这个地方,我还想滚滚红尘,我还想做一些什么事情,我还想怎么样都好,但是我不想静止。
我拿到 Job offer 回国的时候,我也知道这不见得是一个多么好的选择,但是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因为迈出这一步,我才知道接下来一个新的我想要什么,而不是在旧的我身体里活活困死。
我想绝大多数中国学生回首自己在学校里的日子,甚至是迈入社会的日子,最应该遗憾没有一开始就被告知的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清楚地认识自己。
我是谁,我的性格如何,我有什么优缺点,我适合做什么,我喜欢或不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这也是我们目前的教育体制最大的缺失。残酷的社会压力逼迫我们通过复制所谓的成功道路来获取社会资源,而完全忽视了人的内在动能才是决定你位置的根本因素。
这些东西最终会决定你愿意为什么奋斗,最终会决定你对一份事业的热情和责任心,最终会决定你把自己放在什么样的位置是舒服的,最终会决定你人生的意义。
最重要的是,这些问题的答案很复杂,不见得立刻就有答案,这些问题的答案还是不断变化的,这些问题需要你以自己和世界的样子互为对照,去不断地追问,又不断地在追问后塑造。
这需要漫长的时间,会发生很多反复,你会不认识自己,也会不断地重新认识自己。
世俗的选择永远都会给努力的人以入口,也永远都会给想离开的人以出口,只是你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那么认识自己这件事情,恐怕越早开始越好,因为越早,你就可以以越小的代价去选择你是应当离开,还是应当留下。
内容来源于知乎作者:skiptomylou ,如有涉及作者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及时撤下文章,先致以歉意。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澳际教育诚意推荐。
戳“阅读原文”,世界名校招生会一键报名!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任正非一句话,决定你此后30年的命运!
30年人生周期的思考,是以价值为取向,完成一个最优质的资源布局。我们于今所做的一切,辛苦、奋斗、努力及打拼,都是为了30年后的人生变局,准备粮草。
最近任正非在华为内部有个讲话:《华为三十年大限快到了 想不死就得新生》。文章说: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三十年大限快到了。如果我们抛弃这代人,重新找一代人,这是断层,历史证明不可能成功,那么只有把有经验的人改造成新新人。我们通过变化,赋予新能量,承前启后,传帮带,使新的东西成长起来。
这个讲话,见之于《周易》中的革卦,大人虎变,君子豹变。吐故纳新,革而成乾。是个好卦象。
——问题来了:为什么任正非会说华为大限30年?为什么不是29年零2天?为什么不是31年差1天?
小事业或有运气的成份,大事业意味着高端而复杂的智力运作。任正非是60年代大学生,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是典型正宗的工科狗。
工科狗是最严谨的动物,况以任正非之江湖地位,决非信口胡柴之人。
他既然说30年,必有依据。
要找到任正非说华为30年大限的依据,有两个方法。
一个是找到任正非,直接上前问——但你问也未必就问出个子午卯酉,说30年时他脑子是清晰的,说完了就忙别的了。你突然跑出来问个他早就忘掉的事儿,他会当场懵掉的。
另一个方法是——于寻常处见不寻常,于隐密处见细微,于昏晦中见机变,于常态中见问题。运用心灵工程学、或是福尔摩斯的逻辑推理,把他脑子里的思想挖出来。
我们不妨试试看。
第一步:当任正非说华为大限30年时,他在说企业的生命周期。这个关键词有两种可能:企业生命周期,或是企业寿命。
第二步:当任正非说华为时,他脑子里有个参照系的。这个参照系铁不定不是他家门口的小卖部,而应该是世界强势实业。
于是我们又找到了第二个关键词:世界500强。
第三步:搜索关键词:世界500强平均寿命。
呕耶,找到啦。
——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大约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一般的跨国公司平均寿命为10-12年,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40-42年,10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只有2%的企业存活达到50年。而在日本,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而始终名列百强的企业只有一家。
快来看这句——世界10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任正非断言华为30年大限,依据就在这里。这篇文章任正非可能看过,也可能没看过,但依创业者的生命周期计算,30年玩一轮,刚刚好。
这个数据,让我们的人生未来,霎时间清晰起来。
世界10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这句话演绎的场景是:
——假如你20岁大学毕业,走出校门就开始创业,而且你运气好到爆,一创就是世界1000强。然后你志得意满步步高升,披红挂绿无尽风光。如此30年的辉煌人生走过,到了50岁,正想抱个妹子周游世界,忽然间晴空一个霹雳,你回头一看,哎呀妈,我创建的企业咋木有了呢?
既然企业横竖是要死掉的,那咱们就甭费力气了,找家实力型企业躲进去,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多好。
——《纽约时报》前段时间有采访一位先生,他说:羡慕死你们这些工薪狗,我出生在一个中产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华尔街是我人生的游戏场,我去印度旅行,我去欧洲秀恩爱,世界名山大川曾留下我的足迹,黄河与红海吻过我的脸。我幸福的人生持续到55岁。那天一觉起来,惊发现我安身立命的公司不见了,破产了,倒闭了,死掉了。我的财务账户顿时紧缩,别无选择只能提前拿社保金,但天灾人祸接踵而来,豪宅卖掉用以支付各路开销,搬到租居屋与人合租,又遭租友侵犯威胁,等清醒过来发现自己正在街头,粗暴的冷风绞碎我的心,凶狠的警察用手电筒照我的脸。是谁动了我的奶酪?是谁偷走了我就职的公司?为什么我已愈年迈却要在街头流浪?都说人间有大爱,可援救之手到底在哪里?
媒体对财富的追踪研究表明,此前中国人总说富不过三代,但实际上,真正有资格说这句话的人,全世界不超过20个。他们都是成功将家族财富传至四代之人,余者,都是时刻面临着街头冷寒的威胁。
数据显示,这个时代最安稳的人士,一生也会经历6至7次巨大波折。
在日本,首选的第一职业是公务员,因为安稳——然而,最近我朋友去日本,打了辆出租,司机竟然是位70多岁的老爷爷。老爷爷说他年轻时图安逸,做了一辈子公务员,到老后退休金不足敷用,不得不拄着拐杖颤微微爬起来,于70高龄完成年轻时逃避的创业使命。
——我们于今所做的一切,辛苦、奋斗、努力及打拼,都是为了30年后的人生变局,准备粮草。
打工也好,创业也罢,都不过是人生的选择。
这世界是变化的,看似牢不可破的财富帝国,须臾间瓦解冰消。我们读书,我们接受教育,我们向有智慧的朋友求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赋予自己这样一种能力——无论时局如何变化,无论命运把我们丢到何等陌生的环境,我们仍然能够活下去,爬起来,站直了。
获得这种能力,就需要高强度的锤练。迫使我们不断的思索,认知人性、认知社会、认知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自然规律。当我们的头脑丰富起来,心灵变得强大,才不会被命运轻易击倒。
但锤练的力度越大,我们心里所承受的委屈也越大。诸如创业人栗浩洋自述,他29岁那年,公司连续一年发不出工资,员工跑掉50%,找到的风投都拒绝援手,悲愤之下,他写了首诗:
刹那间万事崩陷天地间,逆潮汹涌绝人寰!
刹那间数年苦心毁一旦,众人背离千金散!
悲愤无力再回天,孤寂落寞少人怜…
握拳出血问苍天,哪有公道谁无眼?!
这首诗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台湾艺人陶晶莹的歌——太委屈!
太委屈,还爱着你,你却把别人搂在怀里……萌萌哒!
为什么我们会感受到委屈呢?
其实,委屈是人类的天性,跟钱多钱少无关,只要是个人,就委屈到了苦泪狂飞。
挪威有个安德斯·布雷维,是个凶残的杀手。他在一座岛上杀了70多人,还制造爆炸案。被抓捕后供词,东拉西扯说个没完,分析起来就是因为心里太委屈,感觉这世界对他不公道。
有啥不公道的呢?记者跑去调查,发现他有一座好大的农场,收入撂挪威都是富人。可他就是委屈,又说不清楚自己委屈在哪儿,只好现编理由越说越离谱。
生于最高福利的国家,捞到了盆满钵满,就这还委屈得疯掉了。
而普通人等,心里的委屈更是无以言述。正如栗浩洋诗中所言:握拳出血问苍天,哪有公道谁无眼?!
栗浩洋先生是修习心理学,思考哲学,而后进入禅修境界,以此化解心里积淤的负面情绪——实际上,当一个人思考到这里,就已经找到解决方案了。
你可以对自己,做这样一个实验:
坐在桌前,想象一个你厌恶的人,正在指责你,羞辱你,说你长得丑,骂你是骗子,诅咒你去死……哇呀呀,这个实验还没开始,你就会气得狂跳起来。
——根本没影子的事儿,会让人产生出强烈的情绪反应。
你如果问一个饱受委屈的成年人:到底什么情况下,他才会不委屈。他多半是茫然的,吱吱唔唔说不清楚。因为我们所经历的人生,都是再也正常不过的。我们对这世界没什么天才的贡献,没理由要求破格的对待。
但还是委屈,委屈到不要不要的。
握拳出血问苍天,哪有公道谁无眼?!
当时的栗浩洋先生,为什么会如此强烈的感觉不公呢?
因为他付出了,却没有即时获得回报。
——那么栗先生现在怎么不嚷嚷了呢?
——因为他挺过来了,完成了一个付出回报的周期。
——所有人心里的委屈,都来自于认知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创业者的委屈在于,不是说天道酬勤吗?我勤了,付出过了,努力过了,都累到吐血了,该有个回报了吧?可你回报没有不说,还把我弄到无路可走,握拳出血问苍天,哪有公道谁无眼?
打工者的委屈在于,不是说老实人有好报吗?我多老实呀,不偷不抢不多吃不多占,这么老实的人你都不给饭吃,公道在哪里?
事实上,天道酬勤或好人好报,都只是概率事件,随机性很强,并非是点对点的直线关系。许多人的委屈,正来自于以直线关系,解读随机性的概率。就如同拿《诗经》解读《高等数学》,这样的人生,必然是错到一塌糊涂。
只是认知与现实的落差。
现实就是现实,没有对错之分。
需要弥补的,是我们的认知。
再说一遍,天道酬勤或好人好报,都只是概率事件——这意味着,你的付出或表现,并不在你期望的当事人身上获得回应,更不会在你预期的周期之内。
必须要学会任正非先生的思维,以30年为周期,来进行思考。
你今天的付出,明天可能是竹蓝打水。但在这个付出过程中,你提升了自己的能力,丰富了阅历增长了经验,见识了人性熟悉了规律,埋下了资源的种子。你知道付出并不会在第一时间获得回报,就不会心生怨怼愤愤不平。平和的心境让你在有限的资源内从容布局,才会收获到你所期望的。
你对某一个人友善,有可能他蹬鼻子上脸甚至恩将仇报,但如果你知道这个结果只是人性的表现,就不会耿耿于怀怨气冲天。你的行为感召的是同道之人,行走过足够长的路,才会理解善行的价值。
30年人生周期的思考,是以价值为取向,完成一个最优质的资源布局。
这些资源包括了: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经历的人,见过的事儿,交过的朋友,说过的话。付出的情感,流过的泪水,哭湿过的枕头,营建过的事业,思考过的问题。举凡林林总总,构成了你对世事与行业规律的洞察,赋予了你宽广的心胸、宏大的格局与高远的视野。
这时候,你才能够理解什么叫真正的委屈——那就是你辜负了自己的生命,浪费了自己的才智,虚渡了的韶华青春,让本该优秀卓异的你,沦为需要他人来解决的社会问题。
向华为、任正非学习,你要学的不是华为的具体做法或者说法,而是那些具体做法或者说法背后的普遍原理,然后想一想怎么跟你的具体情境相结合。
前不久疯传任正非的三句话,觉得很深邃,分享给大家。这三句话是:我们要砍掉基层的脑袋,中层的屁股,高层的手脚。其实,这不是什么深邃的思想,而是每一本管理学教科书都会提到的内容。
这三句话没什么新鲜的,它对应的是管理学上的一个经典模型:管理者的三大能力。这是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时非常年轻的管理学者罗伯特·卡茨提出来的。
技术能力就是专业能力。比如,当财务经理,得懂财务;当人力资源经理,得懂人力资源;当汽车公司的营销总监,得懂营销,还得懂汽车。技术能力主要来自经验,比较容易教。
人际能力很容易理解,就是跟人打交道的能力,这里的人,包括上级、下级、平级、客户、合作伙伴,等等。人际能力大致等同于情商。
概念能力就是分析能力,看到事物的本质、看到事物的联系,都是概念能力。卡茨当时强调的,是从整体看待事物的能力。
这个模型最有启发的地方是卡茨认为:越是基层,技术能力越重要;越是高层,概念能力越重要;人际能力,一直都比较重要。
任正非说的是卡茨早就说过的:高层要动脑,多想方向和大局,不要被具体事务束缚。基层要动手,好好干活,别整天胡思乱想。中层呢?别老是坐着瞎指挥,要起来多走动,管理上也有对应的名词——走动式管理。动脑对应概念能力,动手对应技术能力,这都非常明确。起来多走动当然要求人际能力,这个对应不像前两个那么直接,但是也说得通。
所以,任正非现在强调的,是卡茨60年前指出的。卡茨其实也是“重新发明车轮”。一个世纪前,管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亨利·法约尔就明确地表述了类似的思想。
许多人热衷于学任正非、学华为,学习华为甚至早就成为了一门生意。随着华为业绩的不断上升,这门生意也越发红火起来。实际上,任正非你学不了。
原因之一,你都不知道任正非到底是什么意思。就拿那三句话来说,任正非到底想说什么?而且任正非说的话多了,你到底学哪一句?是学砍掉基层的脑袋呢,还是学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决策?
原因之二,在华为管用的,在你那里很可能不管用。华为是个大公司,是个国际化的公司,是个进入成熟期的公司……绝大多数人拥有的都是小公司,是不国际化的公司,是没有进入成熟期的公司。
任正非说得尽管很形象,但并不明确,我们作为外人,其实不知道任正非真正要说什么。
砍掉高层的手脚,指的是让高层少“动手动脚”,少干具体琐碎的工作,而要多战略思考。但是,不可以有别的理解吗?比如,还可以理解为让高层不要“指手画脚”,少干涉中层的工作,让中层有更多决策权。
有人说,华为内部人说这是指高层利益要和公司捆绑在一起。难道指的是高层不要“顺手顺脚”?不要“顺手牵羊”,贪污公司的利益,然后“顺脚”带回家?有人指的是华为用股权捆绑机制束缚了高层,使得高层不能随意流动。如果是这个意思,那么砍掉“脚”就够了,为什么顺便把“手”也砍了呢?
砍掉基层的脑袋,指的是让基层员工不要胡思乱想,好高骛远,而是要踏踏实实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可是,任正非之前又说过,要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决策。谁最听得见炮火?基层。现在,脑袋没有了,怎么决策?而且,脑袋没有了,耳朵也就没有了,怎么听炮火?
至于中层的屁股,更是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我之前说,这是指不要坐着不动,要走动式管理——走到一线员工面前,密切联系群众;走到客户面前,倾听顾客。但是,“屁股”的含义很丰富——屁股跟位子联系在一起,经常指“本位主义”,比如“屁股指挥脑袋”。
所以,砍掉屁股,也许说的是要中层放弃本位主义,多从其他部门和公司大局出发来思考?从另一个方面,还可以理解为,要让中层有危机感。
任正非很可能不知道管理者的三大能力模型,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这三句话之所以听起来很深邃,恰恰是因为符合普遍原理。但真正深邃的不是这三句话,而是背后的普遍原理。
来源:雾满拦江、中欧商业评论
编辑:马博
中国标杆企业考察培训中心举办《标杆企业考察》体验式系列培训学员可以带着问题到标杆企业或单位中去观摩学习,并与对方的人员交流互动,配合专业老师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通过业内外标杆企业亲身体验、专家现场辅导、实际操作案例等方式,领悟标杆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将标杆管理运用到企业管理提升中。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优质文章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生的本质是痛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