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挖掘学生的写作源泉设计

帮助学生发掘作文的源泉
帮助学生发掘作文的源泉
&&&环江县水源镇三美小学&&&&&葛振忠&
&&&&&&人们常用朱憙“谓有源头活水来”诗句中的“源头”比作写作的材料,“活水”比作文章,并借此说明生活和作品的关系。小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固然很多,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少了“源”,提起笔来无事可写,或者是陈事老话再叙一遍,“水”活不起来,写不成好文章。其实,学生作文的“源”是丰富多彩的,如同阳光和空气一样,充满了整个生活,问题在于不去或不善于发掘他们。因此,教师帮助学生发掘作文的“源”,引导他们去观察绚丽多姿的现实生活,深入体会生活的实际意义,对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帮助学生发掘作文的源泉,首先要激发观察事物&的兴趣和教会观察的方法。“兴趣是积极探索的钥匙”,可以开启求知的欲望。一个人对某项活动兴味索然,试想怎么能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一次,我以《可爱的一种动物》为题,让学生回家通过观察写一种动物的要求。谁知话音刚落就遭到学生的反对,他们说家中的动物我们见多了,没啥好看的。可见学生没有观察动物的兴趣。干脆让他们立刻着手写,要求
两节课完成。这时,发现全班学生傻眼了,有的吐舌头,有的搔头皮,没有一个敢说写得上来。什么原因呢?因为学生&&以前虽然常看到家中的一些动物,由于没有仔细观察,不知道从何写起,写什么?怎么写?等等,即便有些作文功底好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也没有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依然脱不了胡编乱造的弊端,因此难以打动人,难以获得高分。这时,我顺水推舟,提出:“狗对生人为什么那么凶?对主人为什么那么忠诚、善解人意?”“花猫的性格怎么样?为什么说它既顽皮又有趣?”“水牛是那么勤劳肯为主人服务,它是农家的宝吗?”以上这些动物的神态、外貌各有什么特征?为什么说它们很可爱?从哪里看得出来?等等一连串的问题,学生都说不上来,他们眨着眼睛,感到有再一次回家看一次的必要,由此获取写作材料,把作文写好。
激发了观察的愿望,教师还需要学生观察的方法。我要求学生不能象以往那样。这次应该仔细观察,认真请教,认真倾听,善于发问多动脑想,还要重点地观察,抓住动物的外貌动态等特点。这样学生观察的积极进一步调动起来了,他们到家中,山坡上、田野里兴致勃勃、全神贯注,眼看、耳听、口问、手记、脑想猎取了丰富的写作材料。后来全班
学生写了有关家中的牛、猪、羊、鸡、鸭等十多种动物。而且这些动物被写得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我体会到:要提高观察效果,发掘写作的源泉,必须激发学生的观察事物的愿望和兴趣,还要明确观察任务和教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其次,要养成学生平时注意和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学生作文总不能每做一题都要教师组织一次观察活动,大部分作文的材料应该来源于自己平时的生活实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看来,打开学生有注意大门,让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通过有目的观察,进入学生的心灵,是发掘作文源泉,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手段。
&&&&一次,以《我们的学校》为题作文,在描写学校大门时,好多同学写,门楼右边挂着一块“三才小学”的白底黑字校牌。其实,我们学校的校名在两年前已经改成金黄色的钉在门楼上了。由此,我意识到无意注意尚在学生头脑中占优势,反映学生还未养成有意注意周围事物的习惯。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个缺点,我分阶段布置学生观察任务,如“观察建筑物的外形特点”,“观察周围人物的外貌、行为特点”,“观察房间陈设的特点”等等,让学生留意自己周围的事物,以积累和丰富作文的材料。
“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学生作文的“源”多了,“水”也随之活了起来。一天,学生学习了《迷人的张家界》一课,懂得了写一处景物要抓住特点恰当描绘的写作方法。我要求以《美丽的X&&X&&》为题是一处景点的作文。学生不是感到无话可说,而是有说不完的话,他们写了“美丽的校园”、“美丽的小苗圃”、“美丽的家乡”等几个不同的景点,并能把它们写得特点明显,形象清晰。教师阅一篇作文犹如地去参观一样。
&&&&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教师组织活动只能帮助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要真正帮助学生发掘作文的源泉,只有引导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深入生活,养成平时注意和留意周围事物的习惯,这样,作文的“源泉”就能如长江之水汹涌而来,常年不枯竭。
帮助学生发掘作文的源泉的又一点是引导他们深入体会生活的实际意义。作文叙事、状物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果就叙事而叙事,为状物而状物,文章就没有深度,不能给人以感受和教育。一次,学生写《春游》,其中写道“清晨,我起床穿上衣服和鞋袜,刷了牙吃早饭,然后背着装满油盐大米蔬菜的书包走到学校。我们排了队出发去春游。”从叙事的角度看,这段文字没有违背客观事物的过程,
但从叙述的目的角度看,显然没有写出自己参加春游的心情。由此我意识到教师必须在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表象的同时,还要启发他们深入体会生活的内在意思,使他们在叙事、状物时,带有目的性。为此,我在黑板上抄录了上面那段文字,要求同学们围绕“高兴”、“急切”的中心进行修改。结果同学们改成“清晨,我一骨碌翻身起床,迅速穿上衣服鞋袜,三口两下把两碗早饮吃完,然后背着装满油盐、大米和蔬菜的书包奔到学校。排成队伍,出发去春游。”尽管这段话语言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与原文比较,人物的思想感情在叙述中反映出来了。我在评讲中强调指出,观察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上,应该体会它的实在意义。这样,作文时既有丰富材料,又能把中心显现出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观察事物就能由表及里,逐步深入,作文也就内容丰富、中心明确了。对事物的取舍,写作中对材料剪裁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综合上述,帮助学生发掘作文的源泉,激发观察的兴趣,教会观察的手法,引导观察周围事物,开掘现实事物的意义是相辅相成的几个方面,缺一不可。
&&&&&&&&&&&&&&&&&&&&&&&&&&&&&&&&&&&&&&&&&&&&&&&&&&&&&&&&&&&&&&&&&&&&&&&&&&&&&&&&&&&&&&日拒绝访问 | www.1398.org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1398.org)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8be95c-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您的访问出错了(404错误)
很抱歉,您要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1、请检查您输入的地址是否正确。
进行查找。
3、感谢您使用本站,3秒后自动跳转至网站首页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如何挖掘学生的写作源泉
下载积分:600
内容提示:如何挖掘学生的写作源泉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5|
上传日期: 00:42:27|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6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如何挖掘学生的写作源泉
官方公共微信如何帮助学生找到写作源泉和创作动力-写作指导-论文联盟
您好,游客
背景颜色:
如何帮助学生找到写作源泉和创作动力
来源:论文联盟&
作者:王磊
如何帮助学生找到源泉和创作动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表达能力和素养训练的主要平台,更是学生把自己的所学知识、生活体验、独特感受情感外化的一种手段。然而,很多学生写作文时却有口无言,写作文就像是上刀山既恐惧又作难,每逢此时便有很强的抵触情绪,甚至茶饭不思,日夜难寐。最后,费尽心机,搜肠刮肚,绞尽脑汁,还是无啥可写或寡然无味。中学生相比小学生生活阅历更丰富,理解力、感悟力、表达力更强,但毕竟涉世不深,语文基础和表达能力较低,要真正提高作文水平需要教师的点拨。教师可掌控的时间主要在课堂,如何利用课堂时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是中学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分析生活,让学生言之有物   每个学生都在实实在在地生活着,这实实在在的生命活动就是学生写作的源泉,因为学生最熟悉的、最珍爱的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可成为写作素材。然而,学生却束手无策,这是因为学生对生活缺乏分析,缺乏反思,没有理智体验。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分析生活,表现生活。只有借助教师的分析疏导,才能解决学生作文难写的症结。分析生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物质生活(以行为为轨迹),一是精神生活(以感受为轨迹)。作文写作选用的生活素材便是这两种生活的有机结合。教师指导学生要以&感受&为基础,让其展开想象,透视事物的根本,善于根据学生不同的经本文由联盟收集整理历、性情、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善于分析自己的生活,让他们的生活更加真实、可感、可触、可理,让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亮点。这样才不会&无米&生炊,使其真正做到言之有物。   语言积累、语感培养与思维直接源于生活,阅读和剪报是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最好办法,旁加对文章的点评、心得、联想,可从文章的主题与内容、情感出发,亦可从文章写作方式方法入手。这项训练既使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又为学生自主选择读写材料、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并落实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二、分析情感,让学生提高写作兴趣   新《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是对学生作文重要的要求。其重要之处在于作文活动是一项个性化的精神活动,作品就是个性化的精神活动生成的产品。学生学习写作旨在抒胸臆、展个性,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真实意愿,把自己的人生、情趣、胸襟、道德情操乃至人生理想用文字表现出来。然而,学生很多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是不知道表达哪一部分情感,更甚者不敢说真心话表现真实情感,这样的作文便是枯燥无味的,学生写作的热情和兴趣不高。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情感、写作情感,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情感的触发点,指导学生说真心话,写真实事。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领着学生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抒发自己的喜悦、困惑、惆怅、心声,让这些在人生道路中成长的轨迹和印痕,以文字的方式展现,帮助学生带着情感进入创作的最佳状态,表达自己对生活及生命的认识和了解,表现自己的感情和精神,展现个性。情之所至,文之所至,学生因情而发,作文兴趣必然高涨。   三、分析佳作,让学生享受成功之乐   学家认为:在每次成功的时刻,孩子总会发现新的自我,这将成为向上的动力。因此,适时品尝学生成功的喜悦,就能增强学生进步的意识,进而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持久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佳作,可引导学生分析或自析。一次作文之后,选出不同方面的佳作,不一定是面面俱到、各处都优的作文。只要学生的作文不管是整体还是某一部分有可取之处,教师就要集中分析表扬,分析其优之所在、优之成因,这样既可以让受表扬的同学到成功之乐,又可以让其他同学有所借鉴,有追求的榜样或目标。在分析中,学生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体验和成功的喜悦,在老师和同学的赞扬声中得到进步的力量,激发出强烈的创作欲望,生发创作的动力,久而久之就把作文当做一件乐事,越来越爱写,越写越好。这样,写作成功和体验成功的快乐,就成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最佳途径之一。   四、分析点评,让学生增强写作信心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学生要学会自改作文,就要学会分析点评。作文点评分析是作文写作的重要阶段。不管是书面点评还是口头点评,不论是教师点评还是学生互评,或是学生自评,教师都要认真对待,善于梳理各种点评,并对各类点评进行合情合理、恰到好处的分析。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点评,深入分析点评的内容、意义、来由。分析点评可以教师为主导,或者以学生分组讨论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以教师为主导,分析要全面深入,指出问题本质,并梳理出共性与个性问题;以学生分组讨论为主,就要肯定学生的独到见解,指导学生结合作文实际,规律和方法。这样通过分析,师生、生生相互交流的机会增加,感情交流深入,并在分析中找到自己学习的方向和写作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条充满艰辛又充满快乐的道路,需要摸索,需要探讨,需要体验。要让学生用流畅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反映自己成长的历程和轨迹,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源泉和创作的动力,让学生做到&我手写我心&,使学生作文有独特的见解。
欢迎浏览更多 → 文章
相关文章 & & &
本栏目最新更新文章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内容分类导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全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