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专业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知识

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策略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策略
摘 要 青年教师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中坚力量,如何培养青年教师,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与能力,使之尽快承担起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重任,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的一项重大且紧迫的任务。本文以浙江省内某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简要探讨了该类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 青年教师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ki.kjdkz.   Abstract Young teachers are the backbone of the building of the contingent of teachers in new application type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 to cultivate young teachers, improve quality and ability of young teachers, so as soon as possible to assume the task of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and urgent task for the new application type undergraduate colleges face. In this paper, a new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in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young teachers in this type of institutions, as well as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for these problems can be taken.   Key words newly built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young teachers; training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但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总体上还是难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同质化、同结构化发展倾向严重。因此,以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为重点,引导部分有条件、有意愿的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发展,是适应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实现创新驱动的必然要求,是加快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类高校的师资水平是否雄厚和教师专业发展是否成熟。为了弥补师资力量薄弱的不足,新建应用型高校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陆续吸收了一大批较高层次的青年教师充实专任教师队伍,使得青年教师日益成为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因此,如何培养青年教师,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与能力,使之尽快承担起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重任,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的一项重大且紧迫的任务。   1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比重较大,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大量资历和经验尚浅的年轻教师涌入了教师队伍,使得师资队伍在学历、职称、年龄等方面都出现了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以浙江省某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近三年专任教师变化情况(表1)为例,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占到了专任教师总数的58%以上,取得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比逐年增长,但高级职称教师占比却逐年降低,这表明青年教师已成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任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且在大量引进和培养青年教师的同时,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此外,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中高端领军人才相对匮乏,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行业专家、知名学者等学术骨干数量不多,尚未形成合理的学科梯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方面的发展。   1.2 青年教师欠缺教育学专业知识,教学能力不足   在新建应用型院校的青年教师队伍中,大部分是刚迈出高校大门便进入了高校教师队伍的应届毕业生,以浙江省某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近三年人才引进数据为例,年共引进专任教师61人,其中48人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比例高达78.69%。这些青年教师虽然学历层次较高,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但大多毕业于非师范院校,未曾学习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教育学专业知识,以至于会出现忽视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技能不足等各种问题,这就需要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1.3 青年教师科研水平较为薄弱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科研综合水平较低,高层次科研平台缺乏,可依靠的科研团队力量较为薄弱,而青年教师自身由于学术水平有限、科研经验不足、教学压力较大、资源匮乏等各方面原因,在科研项目的竞争中常常处于劣势,获得课题立项和科研经费的机会较少,在学术成果的发表上也步履维艰。   1.4 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欠缺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青年教师大多是应届毕业生,学历层次较高,拥有博士学位和海外求学经历的人也不在少数。他们虽然在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缺乏企业生产实践的工作经历,不熟悉企业的生产工艺与流程,不了解本专业及相关应用技术领域的发展动态和企业对人才与技术的实际需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无法将教学内容和实践要求紧密结合,也无法将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最终也不能真正服务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
  1.5 青年教师长期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   青年教师处于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在生活、教学、科研、评价与考核、晋升等方面承担的压力较大。一方面,为了适应当前的绩效考核体系和职务评聘制度,青年教师在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须潜心科研,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但由于机制、资源、能力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青年教师在科研立项和论文发表方面举步维艰。   另一方面,青年教师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需要解决结婚买房、生儿育女、赡养父母等问题,这些问题与经济收入息息相关。但青年教师由于职称较低、资历尚浅、工龄较短等种种原因导致收入相对较低,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来自生活各方面的压力对青年教师而言是不小的负担。   2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优化策略   2.1 根据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开展针对性培养工作   学校应该引导青年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发展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明确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制定出可行的、与学校发展目标相一致的职业生涯规划,根据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出不同阶段的培养计划。   以浙江省某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该校每年9月初启动新进教师系列培训,内容以校史校情、规章制度、师德师风、教师礼仪、素质拓展、团队协作等方面为主,旨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初步适应教学工作。入职1~2年内,该校为每一位青年教师配备1名导师,开展为期1年的青年教师助讲制,在思想政治品德、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全面关心和指导青年教师的成长。同时还要带领青年教师共同从事课题研究,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与此同时,新进青年教师还将接受浙江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的高校青年教师教育理论培训和考试,学习“高等教育学”、“大学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大学教师伦理学”四门课程,取得合格证书才能正式成为高校教师。入职3~5年后,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都已有所积淀,该校出台各项政策鼓励并支持青年教师走出校门,下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提升实践技能,赴国内外高校访学进修深造专业理论知识,帮助他们在更大的平台上实现自我的超越。   2.2 构建“双师双能”型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提高青年教师实践能力   “双师双能”型教师是指既要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又要具有工程师、技师等技术职务,既要精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又要擅于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将科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级技术人才,建立“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刻不容缓。   首先,学校要整合校内的教学资源,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对青年教师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为“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创造内部成长的条件;其次,学校要将“走出去”和“请进来”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选派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和行业进行实践锻炼,并邀请企业和行业中实践能力强、工程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校为青年教师开展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技能,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此外,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应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特点,建立校企合作平台,与企业保持良好的、深层的合作关系,采用校企合作模式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进一步促进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   2.3 充分了解青年教师需求,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强青年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青年教师大多刚走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朝气蓬勃,对工作充满热情。但同时青年教师在生活上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住房成本高、经济收入低,抚养孩子、赡养父母的重担也不容小觑,处于事业起步阶段的青年教师如果在生存需要的满足上存在困难,何来心无旁骛地专心教学、(下转第188页)(上接第72页)科研和育人工作!因此,学校应当采取各种措施改善青年教师的生活条件,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后顾之忧,以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去。   学校在制定薪酬分配制度时适当考虑向青年教师倾斜,严格实行岗位聘任制,按岗位需要择优聘任青年教师。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青年教师大多为应届毕业生,职称较低,资历不足,学术资源也相对匮乏,只有摒除论资排辈的陋习,以工作能力和学术水平为参考依据的分配方法和评聘标准才能让真正有实力的青年教师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增强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学校还应重视人文关怀,满足青年教师的情感归属需要。青年教师大多刚从学生转变为教师,需要一定的时间完成这种角色转变。学校应当通过举办各种活动,调动青年教师的参与积极性,让青年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以便让更多的人认识他们、了解他们、认可他们,增强青年教师的存在感和成就感,让他们逐渐对学校投入情感,对工作充满激情,对事业倾注热情。   3 结论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教育工作,要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质量为核心,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不断增强青年教师工作的动力和活力,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努力建成一支业务精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和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青年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 丁?h.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5.   [2] 朱梅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6(2):32-33.   [3] 沈绮云.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7.   [4] 王林.宝鸡文理学院教师工作压力及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9.   [5] 邹姗姗.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培养问题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报,2012(7):20-21.   [6] 陈泳竹,杨永,陈耿炎,刘杨华.应用技术型高校青年教师现状及其培养途径探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5(2):133-136.   [7] 张泳.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9):72-74.   [8] 张立青,康登元.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分析[J].职教论坛,2010(19):62-64,68.   [9] 张淑娟.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教育探索,2012(6):110-111.   [10] 朱志梅.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研究[D].河海大学,2007.   [11] 刘佳敏.地方院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的研究――以Q学校为例[D].华东理 工大学,2011.   [12] 路华清.我国地方新建本科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13] 严虹斐.师资队伍建设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的现状和对策[J].亚太教育, 2015(26):216-217.   [14] 吴庆华.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欢迎转载:
推荐:    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应用型本科“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重视,拥有一支优秀的既精通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前提和保障,对于实践性极强的市场营销专业更是如此.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建立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前提和保障.
作者单位:
长春大学光华学院,吉林长春,130033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基金项目: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立项课题《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您的访问出错了(404错误)
很抱歉,您要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1、请检查您输入的地址是否正确。
进行查找。
3、感谢您使用本站,3秒后自动跳转至网站首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