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64斤的老人得胃癌肿瘤标志物检测,肿瘤在胃下端,吃完饭不消化,胀疼!去医院检查属于中期,没转移,没扩散,医

【转载】【得了癌,我的治疗我做主 ——不要再上癌症的当】
发表于号 16点 阅读 3959 评论5 点赞0 (C)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作者:[日] 近藤诚
医生;您说我只能活1个月了,可我实在没法在这1个月里付清1000美元的治疗费啊……”“好,那就给你6个月吧。”(这是一条来自美国的笑话)
告诉各位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就算医生对你下达了“死刑判决”,你的生命依然掌握在你自己手里。
为什么呢?因为会被医生下达“死刑判决”的病基本上都是癌症,但是,没有比癌症更复杂的疾病了,而且癌症的恶化方式也因人而异,各不相同,谁也说不准。
问题是,我最近经常听说一些与这类“死刑判决”有关的电视剧或书本,它们的标题不外乎“只能活×个月的……”“只能活半年的癌症患者……”等等。这样的作品为何能大行其道呢?也许是因为“死刑判决”对患者的威慑力越来越大了吧。
“你只能活3个月了。”——这句话尤其火爆。
一日,我接到了一通来自陌生人的咨询电话。他说:“医生说我得了进行性胰腺癌,只能活3个月了……”我回答道:“不会的,如果你现在很精神,就不可能只活3个月。”第二天,我又接到了另一个陌生人的来电:“我得了早期的胰腺癌,医生说我只能活3个月了……”由此可见,无论患者的癌症是初期、中期还是晚期,无论病灶有没有转移,都有可能收到医生的“死刑判决”。然而,一个有力气走着去看病的人,绝对不可能这么快就死去。
我在日本庆应大学医院的门诊工作了23年,一直负责诊疗那些“不治疗”癌症的患者。在这个过程中,我收集了150多位患者的资料。第一次来门诊时,他们中的大多数是走着来的。耐人寻味的是,别说3个月,他们中没有一个在1年之内去世。以胃硬癌为例。胃硬癌是一种恶性度非常高,恶化速度非常快的癌症。许多得了这种病的患者,都会被告知“你只能活3个月了”。我有几位患者得的就是这种癌症,但他们选择了“不治疗”这条路。奇怪的是,他们都没有在确诊后的几个月内死亡。他们决定与癌症共存,照常工作,照常享受生活。有好几位患者活了3年到9年。只要“不治疗”癌症,患者就会保持头脑清晰的状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只要处理方法得当,身体也能活动自如。有许多癌症是不会痛的。真的痛了,疼痛也是可以控制的。为什么一些原本很精神的人,得了癌症之后却撑不了多久呢?这都是因为他们接受了“癌症的治疗”。请大家仔细回忆:著名主播逸见政孝先生做完胃硬癌大手术之后,只撑了3个月;娱乐记者梨元胜先生确诊肺癌之后,接受了两个月的化疗,之后便撒手人寰;歌舞伎演员中村勘三郎先生在做完食管癌手术的4个月后去世……原本活跃在第一线的人在体检时查出了癌症,于是他们便决定“专心治疗”,可他们刚说完就离开人世了。名人如此,普通老百姓亦然,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医生总会建议患者尽早“治疗”,谁知“治疗”才是让患者只能活3个月的罪魁祸首。可怕的不是癌症本身,而是“癌症的治疗”。
“要是放着癌症不管不顾,病灶就会越来越大,转移到全身,最后就会被活活痛死”——其实这是个莫大的误会。正因为有着这样的误会,所以患者在查出癌症之后才会心急如焚,心想“得赶紧把病灶切除”。听到医生下达的“死刑判决”,患者会吓得瑟瑟发抖:“只要能多活两年,让我干什么我都愿意!”于是患者就会把性命交给各种治疗手段。殊不知,此举并不能让自己更长寿。
20多年来,我一直主张“癌症病灶不需要切除”“化疗是没用的”。请大家牢记:如果你没有出现痛、难受、吃不下饭等症状,却在公司组织的体检中查出了癌症,那么这个“癌”就一定是“假性癌”。光靠乳房X光片就能查出的乳腺癌也有99%是假性癌,但大多数患者仍会进行乳房切除手术,请大家多加小心。退一万步讲,就算患者得的真的是癌症,要是患者感觉不到痛苦,那最好也不要进行治疗,那样才能活得更久,更安稳。
日本人得的癌症有90%是所谓的“固体癌”,比如胃癌、肺癌、子宫癌等等。固体癌本就无法用切除手术与化疗治愈,更何况这两种方法能否延长患者的寿命还有待商榷。
我已从医40余年,但从没有向患者下达过“死刑判决”。当癌细胞开始转移,病灶扩大后,也就是患者“只能撑1个月左右”的时候,我才会开始计算患者剩下的时间。这时,患者的体力会败给癌症,无力行走,肺、肝等重要器官会被肿瘤占领,呼吸与进食都会变得非常痛苦。即使是到了这个阶段,大部分患者还能再坚持2~3个月。就算症状相同,能坚持的时间也是因人而异的。所以医生也无法给出准确的死亡时间。医生只能给出一个大致的时间,比如“3个月”“6个月”,但即使如此,患者也并非一定要相信。就算查出来是癌症晚期,也不意味着生命已到尽头。大多数患者都上了癌症的当,我将在本书中彻底揭穿“你只能活3个月”的谎言。医生下达“死刑判决”的时候,总会把患者剩下的寿命往短里说。因此,约60%的患者会比医生说的多活一段时间。
医生为什么要把患者剩下的寿命说得那么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避免患者家属的质问。要是患者死得比医生预计的早,医患双方就很容易产生矛盾。换言之,医生为了降低风险,会让患者做最坏的打算。这是不无道理的。要是医生说“你还能活1年”,可患者只撑了3个月,那岂不激化医患矛盾了吗?要是医生拿出生存数据,一本正经地告诉患者:“同样症状的患者大多在1年后去世,但癌症的恶化速度是因人而异的,还有患者活了好几年呢!”患者就不会觉得病情已经到了十万火急的程度,也就不会积极接受治疗了。这样一来,就显得医生没有负起责任,没有为患者尽心尽力。所以,医生会言简意赅地宣布:“要是不治疗,你只能活3个月。”或是再坚决一点,对患者说:“要是放任不管,你随时都有可能死去。”
在日本,还存在医生故意“骗”患者的情况。因为对医生而言,“治疗”是他们的生命线,把患者剩下的寿命说得越短,医生能捞到的“油水”就越多。而患者与家属大多坚信“医生是不会骗人的”,一听说“自己只能活3个月”,患者仿佛坠入了无底深渊。就在这时,医生补充了一句:“但是,要是做手术,再做化疗,就能活两年。”患者顿感眼前出现了一线希望,便会抓住这根救命稻草:“医生,都听您的,就照您说的办。”患者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呢?因为他们都误以为,要是放任癌症不管,肯定撑不了多久。
网上曾有一项有关癌症的问卷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听到“癌症”,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请用一个字回答。许多人都回答了“死”“恶”“哭”“怖”等可怕的字眼。由此可见,正是因为患者对癌症根深蒂固的恐惧,才导致他们误以为癌症本身是夺去他们生命的第一杀手,于是乖乖地接受癌症治疗。殊不知,癌症的治疗更可怕。在日本,很多医生也正是巧妙利用了患者这种恐惧心理,为自己降低风险,谋取利益。万一患者因手术的并发症或化疗的毒性死去,患者家属也会表示理解,对医生感恩戴德:“(癌症)发现的时间本来就晚,医生早就说了他只能活3个月,手术难度很大,出问题也是在所难免,医生已经尽力了。”反之,如果患者存活的时间变长,家属们就会感激医生:“多亏了医生,他才能活这么久……”如果患者得的是“假性癌”,本来就不会复发或转移,不知情的家属们就会对医生加以赞许:“多亏医生妙手回春,做手术把病灶清理干净了,他的癌症才能治好。”综上所述,告诉患者“你只能活3个月”对医生而言是没有害处的。其实,向癌症患者下“死刑判决”的历史并不长。以日本为例,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医生是绝对不会把实情告诉患者本人的,所以患者不会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但当年的医生会把“癌症”这个病名与患者剩下的寿命告诉患者的家属,因为做化疗必须征得家属的同意。医生总是希望患者接受治疗,只要得到家属的许可就够了,患者本人的想法根本不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20世纪90年代,医生们将病情告知患者本人的情况就比较普遍了。但多数患者并不会轻易答应医生做手术或化疗。家属答应得快,是因为受苦的不是他们。患者本人就不一样了,医生是在他们身上动刀子、用毒药,他们的抵触情绪自然非比寻常。我认为,正是因为日本有这样的时代背景,“死刑判决”才会越来越流行,选择手术、化疗的患者也才越来越多了。
我于1996年出版了拙作《患者啊,不要与癌症斗争》,销量突破50万册,而且我一有机会就会“大放厥词”说:“做手术根本没用,化疗对90%的癌症不起作用。”这也导致其他医生的工作越来越难做了,有些医生就开始吓唬患者说“你只能活3个月了”吧。但是,精神状态很好、吃吗吗香的患者,怎么可能在3个月后撒手人寰呢?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如果癌症患者特别想知道“我还能活多久”,而医生又想给出一个有诚意的回答,那到底该怎么做呢?
癌症病灶本身并不会释放毒素,也不会产生疼痛。癌症之所以“要命”,是因为肿瘤会长在肺、食管、肝、大脑等人体重要器官上。如果肿瘤越来越大,就会损害或阻塞器官,从而妨碍呼吸等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以大肠癌为例。靠谱的医生只会在大肠癌转移到肝脏时下达“死刑判决”。但癌症转移灶的数量与大小是因人而异的,癌症病灶扩大的速度也是如此。所以要准确判断患者还能活多久,就必须查清癌症恶化的速度。这个过程至少需要3个月。因为癌症其实是个“慢性子”。
舆论总是叫嚣“我们要尽早发现癌症”,但能在体检中查出的癌症大多是直径1厘米左右的肿瘤。从癌细胞的诞生,到在体检中查出肿瘤,平均下来要10~30年的时间。等到发现之时,癌细胞已经分裂成10亿个了。综上所述,被我们发现的癌症都是“老年癌”。
一个肿瘤花了10~30年才长成直径1厘米大,要查清它的恶化速度,至少需要观察几个月。就算癌症转移到了肝脏,也不会立刻让患者丧命。当肝脏80%的体积被癌细胞占领后,患者才会有生命危险。医生可以每隔数月为患者做一次超声波检查或CT检查,观察病灶的扩大速度,然后再推算出癌细胞占据肝脏80%体积所需的时间。这个过程至少需要3个月。不经过这道工序就下达的“死刑判决”都不靠谱。能走着去医院初诊的患者,不可能在3个月内就去世。对这样的初诊(或是距离初诊时间并不长的)患者下达“死刑判决”的医生,也都是不靠谱的。
提起癌症,许多人都会想起“5年生存率”这个概念。如果患者在开始治疗癌症后活过了5年,那么医生就会判断他“治好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真性癌非常难缠,就算做手术切除,留在体内的癌细胞、癌组织也会在2~3年内成长到能检查出来的大小,这就是所谓的“复发”。就算有癌细胞潜伏在体内,但要是病灶太小查不出来,那就不算“复发”。但肾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等癌症的恶化速度很慢,不观察10年以上,就无法判断一个患者有没有被“治好”。乳腺癌的恶化速度尤其慢,偶尔还会出现20~30年后才转移或复发的情况。人们推测,癌细胞会像动物一样“冬眠”。从“冬眠”中醒来的癌细胞会性格大变,恶化速度也会变得飞快。
已故的田中好子女士在1992年被诊断为乳腺癌,她做手术切除了左侧乳房的肿瘤。媒体称,她每年都会做几次体检。之后,右侧的乳房也发现了肿瘤,但她只做了放疗,并没有放弃演员的工作。只要病灶还停留在乳房内,无论它长得多大,都不会威胁到生命。田中女士的癌症在她确诊后的第19年转移到了肺和肝。一眨眼的工夫,她就成了不归人。“我真想多演两部电影啊!我真想多演两部电视剧啊!我真想再多当两年演员啊!”——她留下了令人心痛的遗言,于2011年撒手人寰。
“得癌症的第19年,病灶转移后辞世”的新闻震惊了日本各地的乳腺癌患者。不过她的情况非常特殊,我接触过几千名乳腺癌患者,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不过几百分之一。
“查出癌症的时间”也是个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CT查出非常小的肿瘤。一查出来,患者就会接受治疗。问题是,真性癌发现得再早也没用。在第一个癌症干细胞诞生的那一刻,癌症夺走宿主生命的时间就已确定下来,只不过因为发现得早,表面上的“生存时间”相应变长罢了。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必须看“10年生存率”,才能判断一个患者到底有没有被“治好”。我曾接待过150多位下定决心“不治疗”癌症的患者,最长的一位让我足足跟踪观察了23年。
我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写书的,在那之后,不少患者看了我的书慕名而来。他们得了癌症,却想先观察一下,或是“不想治疗”。他们得的癌症各不相同,有胃癌、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子宫癌等等。严重程度也完全不同,有早期,有中期,也有已经转移的晚期癌。有些患者完全感觉不到肿瘤的存在,我会尊重他们的意愿,只观察,不治疗。如果患者有疼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那我就会向他们推荐缓解疼痛与症状的治疗方案。
先说结论吧:如果癌症不会给患者带来疼痛等症状,那还是静观其变来得好,这样才能在愉快舒适的状态下尽可能地延长生命。我坚信,“放任自流疗法”才是全世界最新颖的癌症治疗法,也是最妥善的癌症治疗法。我一直在庆应大学医院接待门诊患者,这个工作地点非常关键,也增加了我的理论的可信度。我们医院有非常齐全的设备,能与癌症专科医院匹敌,也是一个不断推进癌症治疗的巨大组织,不会随随便便作出诊断。媒体常会报道“癌细胞神奇消失”之类的天方夜谭,那其实是医生诊断时出了问题。他们看了患者的X光片,发现肺部有阴影,就断定“癌症转移了”,于是给出了错误的诊断。而一直在庆应大学医院门诊处接待病患的我,并没有对他们的“癌症”进行治疗,而是专心观察,最长的一位足足观察了23年之久。放眼世界,恐怕也只有我会这么做了吧。
“我决定不治疗癌症。”——下定决心的患者们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下面我将给大家介绍几个病例,他们都是被医生下达过“死刑判决”的人。
A先生是64岁那年确诊的。2008年2月,他在体检时查出了疑似哮喘的症状,医生建议他再做个CT复查一下。主治医生发现他的症状“疑似癌症”,于是他在同年5月转院去了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他做了肺功能检查,还往胸部、腹部注入造影剂,拍了CT。最后还在喉咙口打了麻药,用气管内窥镜做了活检。最后,医生如此说道:“你得的是肺癌的一种,叫浸润性腺癌。最初的病灶在右肺,直径3厘米,现在已经是4期了,病灶转移到了淋巴结,全身都有癌细胞,无法做手术治疗,只能做化疗或放疗。”不能做手术的中晚期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期16个月、4期10个月。不少患者撑不了那么久,所以许多医生给出的存活时间是“1个月”“3个月”或“半年”。听说自己只能活几个月了,A先生两眼一黑,只能找同事诉苦。同事回答道:“我爸是在自己家里走的,他得的也是肺癌,主治医生是近藤诚大夫,你不妨看看这本书吧。”这位同事向他推荐了我的作品。“看完之后,我便意识到不治疗能活更久。”——于是他就来找我了。A先生问我:“医生,我到底还能活多久? 我回答道:“从数据看,这个阶段的患者能活1年的概率是50%。这个状态的患者是无法做手术的,如果接受放疗,反而会走得更快。等你开始觉得痛了再来吧。”听完我的回答,A先生下定决心:“我要在这位医生身上赌一把!”之后,他每个月都会来我这儿复查一次。2009年12月,癌症转移到了肋骨,引起了右胸的疼痛。于是我给他安排了10次放疗,总剂量为20Gy。治疗的效果非常好。A先生说道:“近藤大夫的风格是不到关键时刻不出手呢,等开始痛了再做检查,再做放疗缓解疼痛,是吧?”当时已经是确诊后1年半了。我告诉他说:“从数据上看,你这样的患者能活两年以上的概率是20%,超过3年则是10%,你可一定要刷新纪录啊!”2010年底,A先生的肺部症状愈发严重,我就安排了30Gy的放疗,但效果不如第一次那么好了。A先生很喜欢抽烟,他也知道抽烟很不好:“抽烟嘛,烟都到肺里去了,怎么可能对身体好呢?”但他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之后依然没有戒烟。我也没有强迫他,而是说:“真拿你没办法啊!不过放松身心还是很重要的,如果抽烟能缓解你的压力,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2011年11月,A先生因癌症转移到多个脏器而去世。当年被诊断为“疑似癌症”时,他的肺癌已经是晚期了,也转移到了全身,但他并没有放弃吸烟的嗜好,还闯过了10%生存率的鬼门关,活了3年9个月。
一想到歌舞伎演员中村勘三郎先生,我就会扼腕叹息,他临走前定是相当无奈。他在体检时查出了食管癌,做完手术后不到4个月,又感染了肺炎,并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再也没能回到心爱的舞台上。他在住院的前一天还在高尔夫大赛上拿了亚军,可见他当时体力还非常充沛,精神状态也很好。勘三郎先生是歌舞伎界的顶梁柱。他胸怀大志,在舞台上激情燃烧。“我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我还有很多东西要教给后人,我还想继续活下去。然而,我不得不说,他是被“癌症的治疗”害死的。历史不存在“如果”。可是,我还是要说——如果,他没有做体检……如果,他没有查出癌症……他的食管癌恶化速度并不快,至少要到半年至1年后肿瘤体积才会翻倍,而且那时的他依然不会感觉到异样。他定能参加他翘首以盼的新歌舞伎座落成公演,并继续活跃在舞台上。勘三郎先生并没有感觉到身体的异样,他是在做体检的时候查出癌症的。
碰到这种情况,最好忘记癌症,别做手术,也别做放疗,更不要做化疗。等身体开始难受了,再想办法缓解疼痛即可。如此一来,才能在最轻松舒适的状态下延长生命。
食管癌首先产生于黏膜,然后渐渐从黏膜层蔓延到黏膜下层,入侵肌肉层,最后穿过外膜,抵达肺、支气管与大动脉等食管周围的重要位置。容易转移到淋巴结、肺、肝、骨骼等位置也是食管癌的特征之一。早期食管癌会停留在食管的黏膜下层,但确诊癌症时,癌细胞很有可能已经转移到了淋巴结。媒体报道称,勘三郎先生就属于这种情况。
癌症一旦转移,无论医生用什么方法都是治不好的。更要命的是,食管癌的切除手术非常难做,医生要将患者的胸腔打开,切除食管,再切除淋巴结,将胃改造成筒状,与喉头缝合起来,这也是难度最高的手术之一。食管癌的手术死亡率高达3%~10%,后遗症与并发症的风险也很大,1期的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50%~60%。既然生存率这么低,做不做手术其实是一样的。由此可见,食管癌的手术毫无意义。要是它不转移,那它就是假性癌,悉心观望即可。无论癌症是否转移,都最好静观其变。然而,有些患者总是放心不下,觉得不切掉就浑身难受,或是想等肿瘤再大一些就考虑治疗方案,那我也会推荐他们接受放疗,而不是手术。因为放疗给身体带去的负担更小,也不会有生命危险。媒体称,勘三郎先生之所以选择手术,是因为医生告诉他“做放疗更容易复发”。其实这也是日本医生诱导患者做手术的花招,因为一旦把食管切掉,癌症就不可能在食管复发了。食管切除手术会削弱患者的体力,导致各种感染,癌细胞也很容易在伤口增殖。手术的后遗症与并发症也非常严重。要是勘三郎先生选择放疗,就不用切除食管了。如此一来,就不用担心后遗症的问题了。接受完放疗,他甚至能神气十足地回到舞台上。而且放疗后的生存率与手术相当,甚至比手术更高。
食管癌患者的死因多为癌症转移到了肺部与肝脏,所以无论患者切不切除食管,生存率都差不多。手术会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勘三郎先生接受的食管切除手术(把食管完全切除,再把胃拉到喉咙口)是对人体的莫大伤害。食管切除手术是后遗症、并发症最多的一种手术。吞咽困难、食物与胃酸反流、严重的烧心、饭量减少导致的消瘦、肺炎等感染症、餐后的腹痛、低血糖、腹泻……手术的负面影响简直不计其数。
放疗几乎没有痛苦,对人体的损伤也比较小。可患者并不了解放疗的益处,因为负责向患者解释的人,是最喜欢动刀子的外科医生。就算患者去征求放射科医生的意见,他们也会尽量避免向外科医生提反对意见。因为外科医生在医院的地位比较高,所以很少有医生会明确告诉患者:“放疗带来的损伤比手术小,完成治疗之后能过正常的生活,生存率也跟手术差不多。”
食管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等固体癌也不适合用化疗去治疗。我会在后面详细介绍这方面的知识。化疗能否延长患者的生命还有待证明,而且药物的毒性很强,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年龄越大,抽烟的时间越长,化疗的毒性就会体现得越明显。
医生是怎么向勘三郎先生解释病情的呢?在接受手术之前,勘三郎先生经过了怎样的思想斗争呢?他接受了电视台的采访,讲述了治疗的全过程以及他在手术之前的犹豫。亲朋好友的证词、报纸杂志的报道也给我们提供了充分的线索。
日,勘三郎先生查出了初期的食管癌。同年12月5日,他便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他与病魔斗争的经历。
6月1日,勘三郎先生在体检时作了内窥镜检查,竟查出了食管癌。这个消息仿佛晴天霹雳。之后,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中央医院也给出了同样的诊断结果。医生都说:“能这么早发现简直是个奇迹。”
6月7日,勘三郎先生住进癌症研究所下属的有明医院。医生原计划立刻为他做切除手术,谁知在住院前的检查中,医生发现癌细胞已经转移到了右肩的淋巴结。
勘三郎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医生告诉他:“既然转移到了淋巴结,就有可能转移到其他脏器,治愈率只有12%~30%,要战胜病魔,就只能做手术”。如果医生同时给出两个数字,那低的那个八成会更准确一些。医生的言外之意是:“既然癌细胞转移了,那就说明癌症进入了4期,术后5年的生存率是12%。” 实际情况是,固体癌一旦转移,治愈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医生决定“用化疗把肿瘤缩小一些之后再做手术”。勘三郎先生接受了两次化疗,总时间为240小时。治疗一直持续到7月7日,之后他便暂时出院了。
其实手术前的化疗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会在后面给出更详细的阐述。7月25日,勘三郎先生再次住院,挑战攸关性命的大手术。临住院前,他曾对朋友们袒露心迹:“我要做手术切除癌症病灶了,这样真的好吗?我是不是该找其他医生咨询一下?真的很困扰啊……”住院前一天,他举办了一场高尔夫球比赛,并荣获亚军。由此可见,当时他体力充沛,精神状态很好,食欲也非常旺盛。手术两天前,他向亲朋好友与媒体记者道出了心中的担忧:“光用内窥镜还不行,只能做一场大手术。听说做完手术之后会很辛苦,我并非不相信医生,只是担心做完手术之后就不能说话了(因为声带离食管很近),可是医生说,现在做手术的话,还有希望赶上新歌舞伎座的落成公演……”7月27日,勘三郎先生接受了食管切除手术。他决定在医生口中的“治愈疾病”“战胜病魔”上赌一把。治疗团队对外宣布:“手术大获成功。我们作了活检,没有发现一个癌细胞!”勘三郎先生本人也在术后第二天下床走路了,可见他的恢复速度非常快。谁知情况急转直下。8月2日,他因误吞(将呕吐物或异物不慎吸入气管)染上肺炎,于8月3日恶化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呼吸困难。进入9月后,病情进一步恶化。他转院了两次,还是没能恢复过来。据我推测,勘三郎先生的肿瘤很有可能长在食管入口附近。手术切除了脖子周围的淋巴结,那一带的神经就很容易受损,如此一来,吞咽功能与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的拦截功能也变差了。引起肺炎的导火索就是化疗。作为术后并发症的肺炎分成两种:
1.细菌或病毒导致的肺炎,因化疗杀死了白细胞而起;
2.间质性肺炎。化疗的损伤在肺泡壁引起了炎症。
20年前,新闻主播逸见政孝先生宣布自己患上了恶性度极高的胃硬癌。他也做了一场大手术,切除了整整3公斤的脏器,之后又拖着衰弱的身体接受了化疗,搞得整个人面黄肌瘦,在3个月后不幸去世。都说胃硬癌的恶化速度很快,但我接触过好几位没有治疗、静观其变的患者,他们的生存时间为1至9年不等。
勘三郎先生与逸见先生要是不治疗,兴许能活得更久。勘三郎先生与逸见先生在治疗中受了多少苦?这也是一个关乎尊严的问题。如果不接受所谓的癌症治疗,而是妥善使用止痛剂,就能在与疼痛无缘的情况下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我有一位患者得了胃癌,病灶在食管附近。他没有治疗,而是过普通的生活,结果活了7年之久。最后肿瘤越长越大,开始压迫他的食管,我就建议他做个内窥镜手术,把食管撑大一点,这样会舒服很多,也能延长寿命。但患者本人受够了痛苦的手术,拒绝进行任何手术治疗。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他逐渐失去了进食的能力,但喝水并没有问题。3周后,我听说了他去世的消息。他几乎是饿死的,算是衰弱而死吧,走得非常安详,仿佛一缕青烟。原本很精神的人,一接受癌症治疗就走了。逸见先生去世后,同样的悲剧仍在上演。然而,人们并没有吸取教训。20多年过去了,歌舞伎界的顶梁柱勘三郎先生也成了牺牲品。他的生命,也被“癌症的治疗”无情夺走了。
我手头有一个病例与勘三郎先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拒绝了乳房切除手术,放任自流23年,身体状态依然很好。在乳房X光检查中查出乳腺癌的女性朋友们可以参考一下。1990年,公司职员B女士察觉右侧乳房有些异样,便去大学医院的外科作了检查,当年她46岁。可是在X光检查中出问题的不是右乳,而是左乳。X光片上的乳腺里有一个个白色的小点,好似白色砂粒,这就是所谓的“微小钙化”现象。医生取出一部分钙化组织,用显微镜观察,还作了病理检查。最后,医生告诉她:“这是癌的早期症状,你最好立刻住院,把乳房切除。”无论是B女士这样的初期乳腺癌,还是已经转移了的晚期(4期)乳腺癌,医生都会推荐患者做乳房切除手术。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告诉4期癌症患者“你只能活3个月了”,但我特地问过那些做过乳房切除手术的患者,她们告诉我,听到“切除乳房”这四个字时受到的打击,并不亚于所谓的“死刑判决”。B女士拒绝了医生的建议。机缘巧合,她看到了一本有关乳房保留疗法的书,那本书就是我写的。于是她来到了我所在的医院。我在触诊时并没有摸到任何疑似肿瘤的硬块,手感完全正常。但大学医院开出的介绍信上写着:活检(用手术刀切开皮肤,取出组织,用显微镜观察)结果为“非浸润性乳腺导管癌”,肿瘤内有钙化。这种病亦称“乳腺导管内癌”,癌细胞会停留在乳腺导管中,并不会蔓延出去。庆应大学医院重新检查了B女士带来的病理标本。病理医生的诊断结果也是“非浸润性乳腺导管癌”,还补充了一句“范围极广”。我一向将这类癌症视作“假性癌”,所以有些犹豫。如果B女士想做手术,那我也可以给她介绍一位能做乳房保留手术的外科医生。但B女士明确表示,“我不想割”,于是我们就决定,每半年复查一次,拍一张X光片。好几年过去了,她的病情没有任何变化。钙化的面积没有扩大,乳房也没有出现硬块。我的诊察结果一直是“没有异常”。之后,我们将复查的频率降低到了每年一次。最近我甚至跟她说:“其实你不来也没事儿。”距离B女士被第一家医院确诊为乳腺癌,已是23年的岁月。
胃硬癌患者占到了日本胃癌患者的10%。这种癌很难在早期发现,术后3年生存率几乎为零,恶性度非常高。除了我之前提到的逸见先生,已故的明星盐泽时女士也因为胃硬癌切除了整个胃袋。术后1个月,医生发现癌细胞转移到了肺部。住院半年后,她回到自家疗养,病情竟突然恶化。最终,她在癌细胞转移的1年后去世。
胃硬癌患者接到的“死刑判决”为数月到1年不等。患者一般会走这样一个流程:
1.全胃切除手术;
2.术后立刻发现“腹膜播种”等癌症转移现象;
3.医生说“可以治疗”,接连手术及化疗,导致患者日渐衰弱;
4.医生说“没法治了”,只能去临终关怀医院等死。
这就是胃硬癌患者的悲惨遭遇。患者的日记也体现出了与病魔作斗争的痛苦。每次只能吃一点点东西;吃完之后难受得不得了,浑身冷汗;腹膜转移,腹水足有2升,压迫内脏,特别难受;浑身无力,疲惫不堪,恶心想吐;钙质的吸收能力下降,导致后背压迫性骨折;被肠梗阻折磨得苦不堪言;无论是躺着还是坐着都很难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快疯了,受不了了,真想快点解脱啊!……太让人心痛了。
我认识一位胃硬癌患者C先生,他就没有治疗,反而度过了将近10年的平静生活。他是某业界杂志社的老板。1999年,他在公司组织的体检中查出了胃部有直径5厘米的肿瘤。那年他62岁。病变部位是胃大弯(胃袋外侧凸起、弯曲部分的内侧),是2期的早期胃癌。当时癌细胞还停留在胃壁的黏膜下方,没有转移到其他脏器。主治医生说道:“你这种情况得立刻做手术,现在切掉就能治好。”然而,当时C先生并没有出现任何症状,他告诉医生:“我想再观察一下。”拒绝了医生的建议,并来到了我的门诊。最后,我们决定——不治疗,先观望一段时间。这个决定是非常明智的。C先生的病灶在大弯上,就算做了手术也肯定会复发,复发后2~3年去世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在当实习医生的时候就懂得了这个道理。医生给出的诊断结果是,C先生的癌很有可能在2002年达到腹膜。但他本人非常精神,在职场继续奋斗了3年之久。肿瘤从2005年开始明显增大。到了2006年3月,肿瘤进一步浸润,病灶呈火山口状凹陷。同年9月的检查结果显示,肿瘤的长轴有9厘米长,还浸润、转移到了腹膜。这就是转移到腹膜上的胃硬癌。C先生的胃癌,就是沿着胃黏膜下方扩散的胃硬癌。然而,癌症并没有影响C先生的日常生活。因为胃袋很大,也有伸缩性,而且他的病灶离胃的入口(贲门)与出口(幽门)很远。肿瘤长到9厘米后,他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其实这种情况在胃癌患者中并不罕见。C先生在初诊后的第9年,即2008年9月出现了明显的症状。他向我反映:“最近我的大便变细了。”这说明转移到腹膜的癌变大了,压迫了大肠的内腔。2009年1月,他还出现了食欲减退、大便不畅、下腹不时疼痛等症状,于是我就针对这些症状对他进行了治疗。他的体重原本有85公斤,但后来逐渐降低到70公斤,身体也愈发衰弱了,但针对症状的治疗效果显著。那时他还有余力去俄罗斯、冲绳的石垣岛及京都等地旅行。同年5月,他的体重降低到了62公斤,到了6月则下降到了52公斤。8月,他将公司转让给了朋友,开始做人生的收尾工作。不久后,他出现了全身浮肿的症状,就住进了自家附近的医院。之后他因为肺部积水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同年10月,他在使用吗啡止痛的过程中悄然去世。恰是他被确诊为胃癌的第10年。如果C先生照医生说的做了手术,他肯定只能活1~2年。
C先生的例子告诉我,只要不“治疗”胃硬癌,就能死得有尊严,就能平静地离开。他基本没受什么苦,只是死前有些呼吸困难罢了。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旅行的时候旅行,公司的业务也移交得很顺利。他无怨无悔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可那些接受了“治疗”的患者呢?他们的脏器被切除了,他们不得不忍受痛苦,吃也吃不好,日渐消瘦,还要受化疗的折磨。一旦发现癌细胞转移,就得再做手术切除内脏。大家可以比较一下这两种生活的不同之处。晚期胃硬癌患者常会出现肠梗阻的症状,但没做过手术的人受的苦肯定要比做了手术的人少。据我推测,一做手术,癌细胞就会猛增,肠管会变得愈发狭窄。要是在癌细胞已经转移到腹膜的情况下动手术,癌细胞就会钻进大大小小的伤口,迅速分裂繁殖。一旦出现肠梗阻,食物就很难通过肠道了,于是患者就会感觉到腹胀、难受,甚至会出现呕吐的症状。为了缓解患者的痛苦,医生会从鼻孔插一根导管进去,穿过小肠,将肠子里的东西排出来。然而,此举并不能扩张肠道,一旦插管,这管子就再也拿不出来了。
逸见政孝先生熬过大手术之后也出现了肠梗阻的症状,他被折磨得苦不堪言,没有出院就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反之,没有做手术的晚期胃硬癌患者即使出现了肠梗阻,也能用自己的力量进食,就是吃得比较少罢了。他们一般不用插鼻管。
著名作家森瑶子女士在胃部出现不适的半年后前往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她的胃癌已经到了晚期。她就用了点止痛药,在3个月后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认为,无论是哪种状态的胃癌,都不应该做切除手术。
想当年医学还很不发达,治疗方法也不多,无论人们得的是哪个脏器的癌症,走的时候都很平静。人们之所以误会“癌症很可怕”,都是“癌症的治疗”造成的。人世间最恐怖的,莫过于毫无意义的手术与化疗所带来的人间地狱般的苦难。
让我们先大致了解一下“剩下的寿命”这个概念。许多人认为,医生口中的“3个月通牒”就是“只能再活3个月左右”的意思。只怪医生说得太简单——“不治的话,你就只剩3个月了。”患者自然会以为,“老天,我要是不治就只能活3个月了啊……”真这么想,你就上了癌症的当。就算是晚期癌症患者,剩下的寿命区间也是很宽的。听说自己得了癌症,患者定会备受打击。癌症复发,或是进行性癌症就更不用说了。“眼前一片空白”“一想到一家老小,我的眼泪就止不住了”“我都不记得我是怎么回去的了”“我就是怕死”……这些都是患者的真实感受。要是医生断定患者只能活3个月,那患者的脑子里肯定会挂上“3个月”的倒计时牌,成天提心吊胆。各位读者请放心,只要不接受会要人命的“治疗”,能走着去看病的人是不可能在3个月内死去的。那我是怎么跟患者解释的呢?“癌症虽然复发了,但你还很精神,不会立刻去世的。不过6个月后去世的患者还是有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去世的人数会变多,但也不是说所有患者到了某一天都会死。生存了5年、10年的人也不在少数,请你努力加入他们的行列吧!我有几个患者得的也是臭名昭著的胃硬癌,但是他们没有治疗,反而活了1~10年。”没错,剩下的寿命区间就是这么长,从数月到10年以上不等。
首先,请大家牢记:“剩下的寿命”并不是平均值,而是“中位生存时间”。所谓“中位生存时间”,就是一半即50%的患者从确诊到去世的时间。假设我们统计的是100名患者,那么“中位生存时间”就是第50名患者存活的时间。许多医生会向胃癌晚期患者下达“3个月通牒”,但他们的中位生存时间是1年左右。有人去世得比较早,也有活了5年多的患者,分布的区间非常分散。综上所述,剩下的寿命区间非常宽,只要不胡乱治疗,就有很大的几率活过医生给出的时间。还有一个与体检和剩下的寿命息息相关的概念,叫“领先时间偏倚”。什么叫领先时间偏倚呢?说白了就是——较早查出癌症的人经诊断后得出的生存时间,比较晚查出癌症的人要长。简直是骗小孩的文字游戏。以下内容归纳自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网站。以“生存率”评估癌症检查的效果时,极有可能受到领先时间偏倚的影响。偏倚即偏差,也就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状态。领先时间偏倚与癌症的状态和恶化程度有关。某些患者在体检时查出了癌症,某些则是在出现症状之后才去医院就诊。前者的发现时间比后者更早,所以从表面上看,前者的生存率就会上升。许多数据中都暗藏着领先时间偏倚的玄机,容易误导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治疗,请大家一定要多加小心。下面我将举例说明数据中隐藏的陷阱。
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中央医院于2009年举办了一场题为“大肠癌最新抗癌药物治疗——增加的选项与治疗效果的改善”的市民公开讲座,根据讲座资料归纳了一幅图示。乍看之下,大肠癌患者的寿命有不断延长的趋势。讲师是那所医院的消化内科长,他的演讲内容大略如下:
在新药发明之前,医生一旦查出无法切除的转移性大肠癌(转移到肝脏等无法切除的部位的大肠癌),就会宣布“患者只剩半年可活”。但针对大肠癌的抗癌药物日新月异,现在已经能将患者剩下的寿命延长两年以上了。30多年前,针对大肠癌的抗癌药物只有1种。从15年前开始,新药接连登场。在20世纪80年代,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只有6个月左右,到了21世纪初期,这个数字就延长到了24个月。
对患者而言,“能不能治好”才是最重要的,光是将剩下的寿命延长到2年并不能让他们满意。然而,对我们这些长年与抗癌药物治疗打交道的医生而言,这可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进步。请大家理解,我们一直在努力。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内增高皮鞋”呢?这是一种非常神奇的鞋子,号称“能在没人察觉到的情况下增加身高”,因为它的鞋底有一层隐形鞋跟。为什么要发明这种鞋子呢?当然是为了隐藏不想让别人知道的秘密。
大肠癌的治疗成果图与这位科长的演讲内容,都有“领先时间偏倚”的水分。从表面上看,生存时间的确变长了。
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中央医院,是日本癌症医疗的大本营。大本营的消化内科长告诉市民们:“30多年前,针对大肠癌的抗癌药物只有1种,患者的生存时间只有6个月左右。从15年前开始,市面上出了很多新药,生存时间也延长到了24个月。”但这个变化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从15年前开始,CT(电脑断层扫描)、超声波检查、PET(正电子断层扫描)等有助于发现小肿瘤的技术突飞猛进,医生就能尽早发现癌症的转移灶。如此一来,表面上的患者生存时间自然会变长。就是这么简单。科长大肆宣传“转移癌患者的寿命变长了”,其实是因为数据下面垫了一层领先时间偏倚的“增高垫”。
大肠癌患者的存活时间基本取决于“癌细胞有没有转移到肝脏”。在30年前,发现肝转移的唯一方法,就是用手去触摸,检查肝脏有没有硬块。所以大多数肝转移要等肿瘤长到直径8厘米以上才能发现。这种情况下的中位生存时间是6个月。今时不同往日,检查技术发达了,即使1厘米大的肿瘤也能查出来。固体癌肝转移的增大速度其实很慢,转移灶从1厘米长到8厘米平均需要18个月的时间。换言之,医生发现肝转移的时间比30年前早了18个月。6+18=24。与那位消化内科长的演讲内容完全吻合。反之,从24个月里减去领先时间偏倚的18个月,就是6个月的生存时间,跟30年前完全一样。换言之,所谓的新抗癌药物没有任何效果。
癌症专家都很清楚“领先时间偏倚”的玄机,但他们一味隐瞒“检查技术的发达能让我们更早发现癌症”这一点,而是鼓吹“多亏了伟大的新药,让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了这么多”。“新的抗癌药物能不断延长患者的寿命”——这就是他们一心想要灌输的概念。新药价格昂贵,能给制药公司、医院与医生带去不少利益。就算有医生看出,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之所以变长,是因为发现时间变早了,他们也不会在大庭广众下揭穿同行的谎言。
癌症恶化之后,患者与家属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我还能活多久?”“能不能让他多活一会儿?”称职的医生告知忧心忡忡的患者还能活多久时,一定会拿出生存曲线图等数据,仔细解释道:“你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症状,所以是×期,你的中位生存时间是这里。很遗憾,有些患者活不了这么久,但也有很多人活过了这个时间。”某些医生明明没有什么根据,却对初诊患者,或是距离初诊没多久的患者斩钉截铁道:“你还能活×个月。”这样的医生都是庸医,请大家能逃多远就逃多远。
在讨论治疗方案的时候,好医生也会拿出有关治疗成果与生存时间的数据与患者一起探讨。除了标准的三件套“手术+化疗+放疗”,还有“不治疗”这个选项。好医生会充分说明治疗的弊端。如果做手术,就可能出现并发症或后遗症,甚至有死在手术台上的可能性。如果用抗癌药物做化疗,就会有副作用,毒性太强的药甚至会带来生命危险。在解释清楚这些弊端之后,再让患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才是最妥善的做法。医生一旦把数据拿给患者看,就等于告诉患者这样一个事实:日本人所患的癌症90%是胃癌、肺癌、肝癌、大肠癌、子宫癌等会产生硬块的癌,这种癌症无论治不治,生存时间都一样,不治疗的话,存活时间反而会更长。综上所述,“死刑判决”大多不准确。
同样得了胃硬癌,逸见政孝先生在术后3个月去世,而我的那位“不治疗”的患者活了10年之久。剩下的寿命区间非常宽,是无法预测的。所以啊,别在乎“我还能活多久”才是正道。问题是,人并没有那么坚强。“只能活3个月”——这个具体的数字会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已经两个半月了,我还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阳啊……”“气都喘不过来了,食欲也不太好,我已经不行了吧……”患者会过得忧心忡忡,夜不能寐。如果医生对你下达了“死刑判决”,那就千万别把烦心事闷在心里。你可以向亲朋好友倾诉,也可以去和癌症专科医院有合作关系的咨询支援中心做个心理治疗。“倾诉”能有效缓和你的心情。如果医生没有明说,那就不要去问,因为谁都不知道你到底能活多久。“谁都不知道1秒后会发生什么事。人的死期,只有神才知道”——像这样破罐子破摔就好了。请将精力放在“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和“现在能做到的事情”上。趁生命之火还没有熄灭,活出自己,活出精彩,能走一步是一步。
逝去的时间无法挽回,未来的时间也无法预知。无论你处于怎样的状态,都应该“尽全力过好当下”。就算癌细胞转移了,也不要去计算自己还能活多久。应该坦然接受“这病怕是治不好了”,仔细思考今后该怎么做,要如何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
要不要接受化疗?要不要做治疗缓解痛苦?医药费从哪儿来?我走了之后,家里人怎么办?最后是去临终关怀医院,还是在自己家里死去?要是昏迷了,或是无法自主呼吸、自主进食了该怎么办?患者也可以提前写一份“生前预嘱”。最理想的状态,是趁自己还健康的时候把这些事情决定妥当,写成白纸黑字的文件,每年更新一下。
我曾在本书的开头写道:“会被下达‘死刑判决’的病大多是癌症”。胃癌、肺癌、食管癌、乳腺癌……这些都是会产生硬块的固体癌。一旦患上真性癌,等待着患者的只有死路一条。固体癌到处转移,身体虚弱后还能捡回一条命的人,不过十万分之一。“进行性癌消失了!”“晚期癌患者奇迹生还”——这类故事的主角得的都是所谓的“假性癌”。任医学如何发展,真性癌都是不可能靠人力治好的。这个问题与荣获诺贝尔奖的山中伸弥教授的研究成果“iPS细胞”息息相关。iPS细胞是正常的干细胞,拥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干细胞是组织与脏器的基础。它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也有分裂、分化成其他细胞的能力。科学家在实验室制造这种iPS细胞时,常会搞出癌细胞来。
山中教授如此说道:“我认为再生能力与‘癌变’不过一线之隔。拥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就意味着细胞很容易癌变,所以进化的过程就是一个终极的选择,是要再生能力,还是要癌变?像人这样能活50多年的生物只有活过了10岁,才可能繁衍后代。因此,人类必须保证人体在那10多年里不癌变,于是就无奈地放弃了再生能力吧?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近年来,科学家们接连发现了各种癌症的干细胞,称作“癌干细胞”。胃癌、食管癌等固体癌占到了日本人所患癌症的90%,这类癌症的病灶里有数十亿至数百亿个癌细胞。这些癌细胞,都是从1个癌干细胞分化出来的。转移到其他脏器的癌,也是从1个癌干细胞发展而成。所有癌细胞都继承了第一个癌干细胞的性质。如果干细胞有“转移能力”,患者得的就是真性癌。病灶一旦转移到其他脏器,就不可能治愈(只有大肠癌肝转移的一小部分例外)。反之,要是不转移,治愈的可能性就很大。真性癌会立刻开始转移,患者的命运在癌干细胞出现的那一刻就决定好了。无论科学如何进步,人类都无法捕捉到癌干细胞诞生的那个瞬间。
癌症的界定很模糊,还有不少假性癌滥竽充数。比如光靠乳房X光检查就能发现的“乳腺导管内癌”。它的确叫“癌”,但本质是无害的假性癌。全世界的数据都能证明这一点,可人们还是大搞“粉红丝带运动”,宣传“只要尽早发现,尽早治疗,乳腺癌就能100%治愈,请大家定期做体检”。许多患者都做了毫无意义的手术,切除了整个乳房。有些患者庆幸自己查出了早期癌症,也很快动了手术。“5年过去了,我的身体还不错,真是太走运啦!”错!你是莫名其妙伤了自己的身体,吃了大亏。
“癌症消失了”“奇迹般生还”之类的动人故事大多与假性癌有关。假性癌就跟脸上的痘痘一样,不用管它,自然会消失,可医生却通过媒体大肆宣扬“我们把癌症治好了”。
我要再强调一遍:就算医生确定你得了癌症,要是你感觉不到痛苦,那还是静观其变比较好。如果你实在想治疗,那就请好好调查一下,看看医生的诊断是否正确。要是医生建议你“治疗”,那就得先确认“我到底有没有得癌症”。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满足下面两个条件:
1.用显微镜做的活检查出了癌细胞;
2.能通过医生拿到定期检查(胃部X光、内窥镜、B超、CT等)的数据。
就算你确定自己真的得了癌症,也不要操之过急,请一定想方设法拖延治疗时间。就算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因癌症而死的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依然没有下降,自20世纪60年代起一直保持着同样的水平。手术、化疗加放疗是癌症的“标准疗法”。问题是,无论患者有没有接受最前沿的治疗,生存率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真性癌是治不好的。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代表了日本癌症医疗的最高水平,可中心的历代所长和他们的家属也有很多是死在了癌症的魔爪之下。与癌症作斗争没有任何胜算。如此,还是有人坚持要打这场无谓之战。想当年日本军队明知无法打赢,却还是想与敌人玉石俱焚,于是就用上了竹枪,搞了特攻队,还想出了人肉鱼雷的点子,简直是有勇无谋到了极点。癌症的治疗方法与当年日本军的战术一脉相承。
某位名誉所长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道出他的“爱妻”因肺癌去世的始末。是他将妻子推进了“与肺癌战斗”的火坑。妻子先接受手术切除了左肺的一部分;几年后,又查出了甲状腺癌,就把甲状腺的大部分和淋巴结切除了;可是几年之后,右肺又发现了恶化速度很快的肺小细胞癌。于是那位名誉所长使出了浑身解数,又是阳子线治疗,又是放疗,把能试的方法都试了,但癌细胞还是转移到了大脑、肝、肺、肾上腺,爱妻的病情也急速恶化。最终,他还是没能救回妻子的性命……妻子的身体已经被手术和放疗搞得遍体鳞伤了,可他依然毫不留情地使用各种抗癌药物进行化疗。这位名誉所长如此描述在痛苦中死去的爱妻——“我爱人为我接受了痛苦的化疗。第一次化疗之后,病灶减少了不少,她也很开心,可之后的治疗就没什么效果了,只有副作用。我们就换了一种药,可新药引起了口腔溃疡和食管炎,吃东西的时候特别痛苦,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医生也认为,如果癌细胞只转移到一个淋巴结,那还是很有希望治好的。可治到最后,感觉跟日本当年战败时一样,我们虽然不相信化疗有用,但还是想积极与病魔作斗争。”妻子进入“只能活3个月”的状态后,他依然没有想办法缓解妻子的病痛,而是让她毫不犹豫地再次住院进行治疗。他只想让妻子与癌症同归于尽。
“战败”“虽然不相信化疗有用”——这正体现出了“癌症治疗”的可怕。医生一心想着“与癌症作斗争”,他们并不能确定治疗的效果,却强迫患者接受各种痛苦的治疗——不管患者要经受怎样的痛苦,也不管患者的身体会不会因此衰弱。有一次,名誉所长夫人喃喃道:“我之所以接受这么痛苦的治疗,都是为了你啊……”而名誉所长则将其视作妻子对他的爱:“为了让我看到她努力的样子,她勇敢地扛了下来。”无辜的名誉所长夫人被地狱般的痛苦折磨至死,可名誉所长的反应不过是一句“她勇敢地扛了下来”。
我不禁回忆起千万患者在痛苦中衰弱而死的惨状,无语凝咽。
癌症到底是什么?癌症会遗传吗?能胸有成竹地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并不多。常有人说:“我家个个都长癌。”“我爸妈就是得癌症死的,我肯定也会那样吧?”癌症的确与基因有关,但只有一小部分会遗传。癌症,并不是遗传病。那么,癌症到底是什么呢?癌不像外星人或病毒,不是从外面来的,而是本来就存在于我们体内的正常细胞突然产生了变化——长歪了。癌并不会突然出现。从第一个癌干细胞诞生,到肿瘤长到能查出来的大小,需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时间。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不同之处在于“秩序”。正常细胞的分裂很有规则,该分裂时就分裂,该休息时就休息,不会干扰自己所属的脏器与组织的工作。比如,胃肠的上皮细胞每周都会更新一遍,正常细胞是非常守纪律的,受了伤,就会自我分裂,把伤口堵上,堵好了就不分裂了。通过显微镜观察,就会发现正常细胞的形状非常统一。癌细胞则不然,它们是胡乱分裂的“暴走族”。它们无视身体的命令,肆意增殖,细胞的形状也乱七八糟。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基因有许多共同点,结构与功能也非常相似。所以能杀死癌细胞的抗癌药物,一定也会误杀正常细胞。那么,癌细胞是怎么来的呢?我认为,人人都有致癌篮子,只是每个人的篮子大小不一样而已。基因受损的原因可谓多种多样,辐射、香烟、农药、大气污染……这些因素都有可能伤害到基因。很多人说“食品添加剂里有许多致癌物质”,这话太过偏激。豆腐是个好东西,但做豆腐时用的凝固剂也是添加剂。所谓的自然有机蔬菜也是沾着泥土的,而泥土也可能含有高浓度的有害物质。大气、自来水、矿泉水都含有致癌物质,甚至连紫外线也能致癌。换言之,光是沐浴阳光、呼吸、喝水……只要人活着,就会有无数致癌物质入侵人体。就算所有人都受到了同样强度的辐射,也不是人人都会得癌症,关键是“你的致癌篮子有多满”,所以我们很难用辐射量制定致癌标准。容易被辐射激发的癌症有白血病、胃癌、大肠癌、肺癌、乳腺癌等等,其中乳腺癌的风险最高。越是年轻,细胞分裂就会越旺盛,所以婴幼儿尤其容易受辐射的影响。
吸烟的致癌风险也因年龄、烟龄和每天抽的数量的不同而不同,很难计算。如果你边抽烟边喝酒,香烟中的致癌物质就会溶于酒精,从而更容易渗透进体内。酒精还会让香烟中有害物质的致癌性变得更强。有很多人就是因为抽烟喝酒患上了食管癌,比如之前提到的勘三郎先生。
让我再为大家解释一下“转移”这个概念。“肺癌转移到大脑”“乳腺癌转移到骨骼”……这样的转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这里的“转移”并不包括淋巴结转移)。真性癌与假性癌只有一个不同点,那就是——是否会“转移”到其他脏器。真正的癌症在第一个癌干细胞诞生时就具备了“转移到全身,不断增大,夺走宿主性命”的性质。就算肿瘤的直径只有0.1毫米,它也有转移的能力。这个“转移”,并不是说肺或大肠里的癌会突然飞到大脑和骨头里。真性癌的细胞会穿透周围的血管与淋巴管的管壁,再通过血液或淋巴液周游全身,之后再穿透在肝脏或大脑的血管,在那里分裂繁殖,产生出硬块。我们无法把握癌细胞刚开始转移的那一刻,CT、B超和其他最前沿的仪器都无法查出微小的癌细胞。因为目前的检查技术只能查出直径1厘米上下、重1克左右、由10亿个癌细胞组成的“转移灶”。医学界还没有研究出治疗转移癌的方法,所以一旦发现转移灶,就应该放弃治疗。要是勉强治疗,就很容易折寿。患者应该制定更现实的目标,比如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时间等等。
患了癌症之后,大多数人都会将注意力放在“能活多久”上,完全顾不上“用什么状态活下去”在开始治疗癌症之前,请大家牢记:手术是人工造成的重伤。做完手术后,体力会下降,身体会很容易受感染,还有可能留下终生无法治好的后遗症,死在手术台上也是常有的事。治疗癌症的手术,动辄就是10多个小时的大手术。做手术总是会痛的,拔个牙齿,牙龈都会肿痛好几天。都说阑尾炎切除术是“最简单的手术”,两小时就能搞定,可患者和家属在做手术之前也是要签字的。医生还会叮嘱道:“手术有感染的风险,术后请尽量不要洗澡,保持伤口的清洁。”我认为,癌症患者应尽量避免做切除癌症病灶的手术,因为这种手术能否延长寿命还是个未知数,而且手术的风险实在太大了。
再以勘三郎先生为例。他听从医生的建议,做了手术,谁知情况竟会如此发展。我见过无数在手术后惊愕不已的患者家属。“在体检时查出了初期的肺癌,明明没有症状,却做了切除手术。结果术后恢复得很不好,两个月后就去世了。”“发现喉癌转移到了淋巴结,就做手术把脖子周围的组织切除了。结果话也没法说,吃饭吃得特别慢,整个脖子都变形了……患者因此患上抑郁症,癌症也复发了。”令人心痛的例子还少吗?将好端端的脏器拿走,就会在体内留出空腔,引起其他脏器脱落的症状。以胃癌为例。在日本,医生会建议早期胃癌患者做手术切除胃袋,或是切掉包括胃的出口(幽门)在内的部位。于是患者失去了胃的两大功能——“消化食物”与“将食物存起来,一点点送进十二指肠”。食物会直接落进小肠,导致腹痛与心悸等“倾倒综合征”的症状。为避免这种情况,患者不得不少食多餐,一天要进食5~6次。吃不好,人就会消瘦,体力也会越来越差,出院后也会变得面黄肌瘦。切掉的脏器与神经是不会再生的。要是医生判断失误,或是一时操作不当,就会留下重度的残疾,甚至剥夺患者的生命。要是医生建议你做手术,那你最好仔细想一想,做完手术后会怎么样,想得越具体越好。治疗癌症的手术大多需要打开胸腔或腹腔,切除肺、胃、食管、子宫等脏器。都说食管癌与肺癌会“痛”,这是因为开胸手术会伤到很多神经,是这些神经在痛。用手术刀割开腹腔后,医生会用手触摸腹膜,这样也会留下大大小小的伤口,很容易造成器官粘连。肠管会扭曲,引起肠梗阻。要是刀口化脓,就会带来长达1个月至数年的疼痛。
腹腔镜手术对身体的负面影响较小,但这种手术也很危险。做手术时,医生会在患者的腹部开4~5个洞,把钳子插进去,用内窥镜观察腹部的情况,边看显示器边操作。这种手术的难度非常高,也很花时间,很容易出医疗事故。
真性癌在发现的时候已经转移到其他器官了,而假性癌本就是无害的。换言之,无论是真性癌还是假性癌,切除脏器的大手术都只会带来痛苦,甚至会直接导致死亡。而且手术很有可能激发癌症。医学界有一种形象的说法:“一动手术,癌细胞就会大爆发,就会暴跳如雷。”因为手术会留下伤口,而伤口破坏了正常细胞的壁垒,血液中的癌细胞会乘虚而入,加速繁殖,最终大爆发。可是日本的医生一发现胃癌或乳腺癌,就会告诉患者说:“癌细胞会逐渐扩散到周围的组织。”他们不仅会切除病灶,有时还会顺带切掉周围的淋巴结。
著名谐星宫迫博之先生在体检时查出了初期胃癌。即使只是初期,外科医生还是为他切掉了三分之二的胃,还说:“我们把癌细胞拿干净了,手术非常成功。”
治疗子宫癌时,医生会将淋巴结一并切除,于是患者的排尿、排便就会出问题,阴道也会变短,性生活会变得非常痛苦,双腿也会水肿,患者不得不带着这些严重的后遗症生活。
肺、胃、大肠、子宫等部位的早期癌症要是动了刀子,并发症、后遗症的风险就会骤升,因手术而死也是家常便饭,著名演员渥美清先生就是在转移性肺癌手术的4天后去世的。
请大家先观察一下肿瘤会不会变大,会不会入侵其他脏器,再决定要怎样治疗。手术大获成功,但患者还是去世了——勘三郎先生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其实大家都误会了。医生常说,“手术成功了,没问题了”,但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大概不会出现并发症了”,而并非“癌症已经治好了”。而且把肉眼能确认的病灶割掉,会对人体造成莫大的伤害。“有癌细胞的淋巴结都切除了,病灶都清理干净了”并不意味着“癌症已经完全治好了”。有时癌细胞会从最初的病灶转移到远处的淋巴结。人类不可能去除肉眼看不见的癌细胞。就算手术做得非常完美,无懈可击,货真价实的固体癌也一定会复发。不少外科医生以做手术为终身使命。他们认为“与癌症斗争到底”就等于“尽可能多割掉一点”。也难怪,因为当外科医生的人大多是喜欢动刀子的人。日本人的体型比欧美人苗条得多,脂肪较少,所以日本人更适合做手术,手术中的死亡率也比欧美国家低。所以日本依然保持着“手术绝对主义”的传统。明明没有治愈的可能,却还是要做手术。我进入放射科后不久就对此产生了疑惑。在国外,1期的喉癌都是做放疗的,近九成患者能保留喉头。可是在日本呢?就算是1期,也是切、切、切。两种做法的生存率其实差不多。舌癌也是如此。初期治疗一般是不需要手术的,但大部分的日本舌癌患者做了手术,而且医生会把淋巴结一并切除。2期舌癌手术不仅要切除半条舌头,还要用其他部位采集的肌肉重建舌头,可谓工程浩大。即使如此,患者的语言、进食功能还是会受影响,许多患者也因此丢掉了饭碗。
宫颈癌大可不做手术,但70%的患者不仅切除了子宫颈,还把淋巴结也切了,留给患者的是排尿、排便困难等严重的后遗症。放疗的治愈率比手术的治愈率更高,后遗症也很轻微,最多就是有点直肠出血罢了。
问题是,就算患者提出“美国人碰到这种病是不做手术的”,医生也听不进去。他们坚信“美国佬的手不够灵巧,所以不爱做手术”,坚信“日本的××癌治疗技术是全世界最先进的”。曾有位同行告诉我,乳房切除术是风险比较小的手术之一,就算医生操作不当,也不会危及患者的性命,所以常有医院让菜鸟医生做这种手术“练手”。
癌症治疗手术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因后遗症死亡的风险太高。患者在术后几个月内死亡的例子不胜枚举,却很少有患者起诉医院,真是不可思议。因为医生在手术前大肆鼓吹癌症的可怕,家属们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那可是癌症啊,死了也没办法啊。”
无论是癌症还是其他疾病,要是医生建议你做手术,那你最好仔细调查一番,看看“这项手术到底有没有必要做”。日本的外科医生常会吓唬患者说:“放疗对身体伤害很大,会造成严重的后遗症。”“放疗无法根治癌症。”目的是诱导患者做手术。放疗的历史足有一百多年,最近还和电脑技术结合,孕育出了准确度很高的“高精度放疗”“定点照射”等疗法。无论是小肿瘤,还是比较大的肿瘤,都可以将高剂量的放射线对准病灶,集中照射,就能取得和手术相同的效果。以肺癌为例。人在呼吸的同时,病灶也会随之移动,但现在的放疗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了,可以配合病灶的移动照射。所以医生可以在使用足够剂量的放射线的情况下清除病灶。肝癌、膀胱癌、脑肿瘤等情况也能采取放疗。综上所述,请大家千万不要忘记“放疗”这个选项。最先进的放疗方法莫过于备受瞩目的重离子疗法。这种疗法能对准病灶照射放射线。保险公司也随医院一起宣传,说它是“引领放疗潮流的新疗法”“能‘砰’的一下烧死癌细胞”“重离子疗法要自掏腰包300万日元,所以一定要买癌症保险”。但重离子疗法的疗效到底比传统的X光疗法好多少还有待商榷,而且这种疗法很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后遗症。
重离子疗法理论上的益处是:
1.单位辐射量对细胞造成的伤害远高于X光,能杀死更多癌细胞;
2.重离子射线的辐射量分布是有峰值的,只要将峰值部分对准癌细胞,就能降低正常细胞受到的辐射量,降低后遗症的风险。
上述理论的确正确,所以重离子疗法才会受到医学界的关注。但我们不能忘记的是,现实不会像理论那样尽如人意。有一位患者在另一位医生的建议下接受了重离子治疗。之后,他来到了我的门诊,告诉我说:“治疗之后,癌症在照射部位周围复发了,我的嘴只能张开几毫米,只能吃流食。”重离子疗法给这位患者带去了严重的后遗症,用来张嘴的肌肉纷纷收缩、硬化,被照到的脸颊也凹了下去,害得他出门时必须戴口罩。我回答道:“再治就麻烦了,你还是别去治了。”传统的放疗是不会产生这种后遗症的。在放疗时,医生最看重的莫过于“不留下严重的后遗症”。传统放疗的确出现过后遗症等问题,但人们在这100年时间里反复尝试、反复调整,终于研究出了能准确清除病灶,又能防止重大后遗症的照射方法与照射剂量。重离子疗法则不然,人们还不清楚这种疗法会产生怎样的后遗症,也无法评估后遗症到底有多严重。我唯一确定的是,如果患者的肿瘤很大,或是出现复发的病灶这样“难治的癌”,那么用重离子疗法也肯定是治不好的。癌症专家对重离子疗法的期待值也在不断降低。很多技术明明还处于试验阶段,可一冠上“先进”二字,患者就会被牵着鼻子走。总之,请大家对带有“先进”二字的疗法多加小心。
“提高免疫力能有效预防癌症”“人体每天都会生产出5000个癌细胞,但NK免疫细胞会杀死它们”……
“只要增强免疫力,就能搞定癌症”——煞有介事的谎言愈演愈烈。
日本的大学医院开展的“免疫细胞疗法”也好不到哪儿去。欧美医学界的常识是——强化免疫力无益于癌症的预防和治疗,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无效的。那些用“免疫”招揽患者的医生会被视作江湖骗子,人人喊打。为什么呢?因为免疫细胞的职责是攻打外来异物,但癌细胞是人体本身的细胞变异而成的,人类的免疫系统不会将癌细胞视作敌人。而且强化免疫的“免疫治疗”本身也存在着原理上的缺陷。癌细胞是拥有2万个基因的细胞,因多个基因突变而成。当癌症病灶的直径只有1毫米时,里头就有约100万个癌细胞了。真正的癌细胞会随血液转移,就算只有0.1毫米也能转移。癌细胞就是如此强大。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显示,癌从一开始就有转移能力,“长大了之后才转移”的说法是错误的。癌之所以能长到直径1厘米,之所以会被查出来,都是因为NK免疫细胞没有把癌细胞当成敌人,这就是免疫系统无法杀灭癌细胞的铁证。有关“胃癌患者生存率”的数据显示,接受了化疗的患者,或是做了免疫疗法的患者,5年生存率都低于20%,不治疗的患者,生存率反而更高,5年生存率达到50%。免疫细胞疗法的治疗费非常昂贵,而且医院会告诉你“想要控制住癌症,就必须一直坚持下去”,于是你每个月都要支付数十万的医药费。请大家千万不要上当受骗。
我当实习医生时也认为得了癌症就应该积极治疗。当我成为助手,当上讲师之后,也曾在乳腺癌患者身上用过全日本毒性最强的抗癌药物,因为这种药在欧美国家非常普遍。然而,许多患者为药物的毒性所苦,有好几位患者明显是在药物的作用下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于是我对抗癌药物产生了疑问,查找了许多临床数据,分析各类论文,还追溯了癌症的成因与原理,细细思索癌症治疗的理论。在研究过程中,我又对手术、放疗、早期发现等理论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疑问。我继续研究临床数据与论文,尝试着重新构筑癌症治疗的理论。我的一贯态度是:在患者尽可能少受苦的情况下延长患者的生命。我从这一点出发,终于想出了一种没有矛盾、不勉强患者的治疗方法,那就是“放任自流法”。写《患者啊,不要与癌症斗争》一书时,我亲自接触到的“放任自流”的患者并不多,但在此书出版之后,我积累了大量的临床数据,也巩固了我的理论框架。
固体癌的最佳疗法就是“不治疗”。等身体开始痛了,开始难受了,再想办法维持生活质量即可。我坚信,这是全世界最新颖的治疗方法,也是对待癌症的最佳方法。放任自流法的基础,就是忘记医生的“死刑判决”。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过你的小日子,千万不要急急忙忙地治疗,以观望为主。等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进食困难、疼痛等症状之后,再去医院缓解这些症状。就是这么简单。请允许我不厌其烦地强调:癌症的早期发现与早期手术是毫无意义的。
从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人的癌症死亡率就没有下降——这就是最好的证据。如前所述,靠现在的医学水平能发现的“早期癌症”,已经是分裂了30多次、直径1厘米左右的“老年癌”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显示:癌从一开始就有转移能力。“长大了之后才转移”的说法是错误的。真正的癌症会在初期转移,手术和化疗都于事无补。而大多数早期癌都没有症状,并不会夺走患者的生命,是所谓的“假性癌”。其中还有一种不会长大的“潜伏癌”。曾有研究机构解剖过50岁以后死亡的男性,结果竟发现,每两个人中就有1个患有前列腺癌,但这些病灶潜伏了几十年都没有变大,也没有成为这些人的死因。如果检查的精准度能进一步提高,那么每3个日本人中就会查出1个甲状腺癌患者,但真正因为甲状腺癌去世的人,在所有癌症死者中所占的比例不过0.1%,每年几百人而已。只要使用最先进的仪器,找到癌症简直轻而易举,但这些癌大多是“假性癌”。我接触过20多位身患胃癌却想“观望一下”的患者,他们都没有做手术。令人震惊的是,他们的肿瘤大多没有变大,身体状态也很好。这样的例子真是太多太多了。如果有人问我:“是不是做手术比较好?”我就会回答:“我可不这么想。”但是,有些患者过不了自己这一关,觉得不治疗就于心不安。如果你属于这种情况,请你先向医生要回他用来确诊癌症、计算生存时间的数据。回家之后,再上网调查一番,或是去别家医院问问其他医生的看法。总之要经过多方调查,选一个能让自己心服口服的治疗方案,千万别操之过急。
如果你得的是真性癌,那么癌干细胞在诞生的那一瞬间就具备了“到处转移,夺走宿主(患者)生命”的性质,就算医生能借助最新的仪器“早期发现”,癌细胞也早就转移到其他地方去了。急急忙忙切除病灶、接受化疗没有任何好处,请大家千万别着急,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有一项实验结果能证明早期胃癌并不是真性癌。瑞士研究人员召集了一群因胃溃疡等疾病切除过一部分胃的患者,并将他们分成A、B两组。A组定期进行内窥镜检查,B组则放任自流,等到症状出现了再讨论。
B组的484人中,有19人(3.9%)查出了胃癌。
A组的354人中有32人(9.0%)查出了胃癌,发病率是B组的两倍还多。
胃癌的死亡数(率)是多少呢? B组为14人(2.9%),A组为12人(3.4%),反而是A组的死亡率更高。
有关肺癌检查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果。做检查自然能查出更多癌症患者,但最终的死亡率反而是接受检查的人更高。
1998年,世界性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lancet)》在这些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刊登了一篇文章,题为“早期胃癌到底是不是病”。此文也提出了一个疑问——胃癌检查到底有没有意义?每年日本都有千千万万的人做胃癌检查,这样的体检几乎已成社会体系的一部分,但证明体检有效性的根据何来?欧美人认为胃癌检查与肺癌检查都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没人会去做这种傻事。我们可以参考长野县泰阜村诊疗所的佐佐木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他一直致力于发展“住家医疗”。1989年,泰阜村在佐佐木先生的前任——纲野皓之先生的提议下废除了集体体检制度。该村年的胃癌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6%,但年的死亡数只占到了2.2%,减少了一半还多。
癌症检查会查出不少“假性癌”,而“假性癌”也是治疗的对象。做手术会有后遗症,做化疗会有副作用。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因癌症而死的人数自然会增加。佐佐木先生曾说过:“人们经常讨论癌症检查到底有没有用,但我觉得这种讨论并没有说到点子上。我认为,癌症检查只会加重人们的担忧,实在是太残忍了,还是不做为好。”就算患者得的是真正的癌症,如果是固体癌,也不要急急忙忙做手术,可以等呼吸困难了再想办法扩张气管,保证生活质量即可。
接下来我将以胃癌为例,简单讲解一下癌症的恶化过程。癌症能根据程度轻重分成4个病期(1~4期),有时也会将每个病期分成前半与后半,分别称为A期与B期。胃癌的恶化程度要根据胃壁上硬块的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转移状态、有无腹膜或肝脏转移等要素来判断。东京都癌症检查中心的数据(1993年)显示,在16名早期癌(黏膜层或从黏膜层蔓延到黏膜下层的癌)患者中,有15名患者的病灶一直停留在早期阶段,停留时间为2年到12年不等。京都府立医科大学的教授也收集到了类似的数据(1978年)。他观察了15名早期胃癌患者,发现肿瘤的生长速度非常缓慢,没有发展成进行性癌症。至于那些明明知道是早期胃癌,却下达“死刑判决”的医生,还是少打交道为好。
呼吁女性朋友做乳腺癌检查和子宫癌检查的广告随处可见。“乳腺癌是可以治好的,关键是尽早发现,尽早治疗”“疫苗能预防70%的宫颈癌,剩下的30%必须通过检查尽早发现”……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20世纪90年代起源于美国的“粉红丝带运动”。日本将每年10月定为“乳腺癌防治月”,还将10月1日定为“粉红丝带日”,全国各地都会开展宣传活动,连东京铁塔都会打上粉红色的灯光。这些活动的目的是“减少因乳腺癌受苦的人”。不幸的是,“检查”只会增加因乳腺癌受苦的女性。癌症专家们总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能拯救患者的生命”挂在嘴边。然而,因乳腺癌去世的日本女性却在这半个世纪里逐年增加。乳腺癌的检查方法是拍X光片。加拿大研究机构曾做过一项涉及5万人的调查,结果显示:检查组的总死亡率比非检查组略高。吉尔伯特韦尔奇博士也断言:“乳房X光检查诊断出了150万早期乳腺癌患者,但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数量并没有减少。”可不是吗?因为只靠X光查出的都是乳腺导管内癌等不会危及生命的“假性癌”。问题是,不少医生一查出乳腺导管内癌,就会把患者的双乳完全切除,还有不少医院会把淋巴结也一并切除(国外的医院都意识到这种方法是无效的)。这种手术总免不了后遗症与并发症,对身体的伤害也不容小觑。在欧美国家,又做手术又化疗的情况非常罕见,但日本的医生总是面不改色地说:“以我们现有的治疗水平,手术+化疗+放疗是最好的方法。为保险起见,还是都来一遍吧。”要是其他国家的医生听见了,肯定会大跌眼镜的吧。之前提到的韦尔奇博士曾在报告中写道:“如果1000位健康的50岁女性在10年里做定期体检,那么会有0~1个人因此得救,但也会有4~10人因为不会损伤健康的‘癌症’接受了乳房切除手术等不必要的治疗。
瑞典的医疗体系是由国家统一管理的。瑞典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体检中查出的0期子宫癌有99%以上是所谓的“假性癌”。由此可见,通过体检防止女性死于乳腺癌和子宫癌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最近有关部门还强烈推荐中小学女生接种所谓的“宫颈癌疫苗(乳头状瘤病毒疫苗)”。问题是,他们根本拿不出能证明“接种疫苗能有效预防真的子宫癌”的证据。疫苗都可能带来副作用。流感疫苗、麻疹疫苗、日本脑炎疫苗都有可能导致脑膜炎,甚至暴毙等严重的副作用。接种宫颈癌疫苗卉妍康(Cervarix)也出现了晕厥、无法走路等副作用病例。
欧美国家的医生认为,如果癌细胞没有浸润(渗透扩散到其他组织)或是转移到其他器官,那就不是“癌症”。我的假性癌理论也是建立在这个思路上的。但日本医生更重视显微镜下的癌细胞形态与组织结构。他们会预测癌细胞的发展方向,提前将其诊断为“癌症”。日本医生会煞有介事地告诉患者,尽快做手术就能得救。可是许多发现得很早,也很早做了手术的患者依然复发了、转移了。看到这儿,聪明的读者一定会发现——“尽早发现,尽快做手术就能得救”的说法完全是谎言。
假性癌基本不会转移,因为癌细胞的大小约为百分之一毫米。如果是真性癌,就会在病灶长到直径1毫米之前转移,急急忙忙把病灶切掉也没用。靠现代医学“早期”发现的真性癌其实早就转移过了。我凭什么这么说呢?原因之一:大多数的转移灶都会在第一次发病的2~3年内出现。原因之二: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了脑肿瘤、胰腺癌、大肠癌、乳腺癌等决定癌症性质的“癌干细胞”。癌干细胞诞生时就具备了转移能力,而假性癌的干细胞是没有转移能力的。没有把早期癌切掉,就变成了进行性癌症——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患者得的本就是进行性癌症,是医生最初的诊断有问题。癌症是一种很容易误诊的疾病。要诊断癌症,就需要用显微镜做病理检查。但真性癌和假性癌在显微镜下完全一样,只是发病的部位、病灶的大小、恶化程度会大致决定患者的癌到底是不是“真性的”而已。有咳嗽、咯痰等症状的肺癌与胰腺癌多为真性癌。在体检中查出的没有症状的癌大多是假性癌。经验丰富的医生能根据病灶的大小、外观与手感大致判断出那是真性癌还是假性癌。不过请大家注意:早期癌不全是假性癌。胃黏膜内癌、乳房X光查出的乳腺导管内癌有99%是假性癌。但是,如果癌浸润到了胃黏膜下方,就算那是早期癌,也有20%的可能性是真性癌。
1973年,我从医学院毕业,进入了日本庆应大学医院的放射线科。不久后,我就对传统的“癌症一元论(早期癌要是放任自流就会越长越大,变成进行性癌,并转移到其他器官,再变成晚期癌,夺走患者的生命)”产生了疑问。当时我打算专攻胃的放射线诊断学,就买了一堆《胃与肠》杂志,细心研读。我还接触了许多在体检中发现了问题,需要对胃部做详细检查的患者。有时我会直接为他们拍摄X光片,有时则是观察已经拍好的片子。在此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不少早期胃癌并不会恶化。但当时我还没有意识到这个事实的重大意义。因为之前我一直对“癌症一元论”深信不疑,还以为这些都只是例外罢了。然而,疑问在我心中生根发芽……当我开始深入研究乳腺癌之后,便确信了假性癌的存在。1988年,我在《文艺春秋》6月号上刊登了一篇论文,题为“乳腺癌不用切除——治愈率明明一样,却执意切除患者的乳房,这难道不是外科医生的犯罪行为吗?”。因为我知道这篇文章会引起轩然大波,所以在执笔时研读了欧美和日本的各类乳腺癌论文与报告。我最关注的是有关乳腺癌手术的两项随机对照试验(RCT实验,将实验者随机分成数组比较治疗结果的临床试验)报告。“早期癌要是放任不管,就会越长越大,变成进行性癌症,然后就会转移到其他脏器,变成晚期癌”——如果传统的“癌症一元论”真的正确,那就意味着尽早发现、尽早切除、尽量多切除能有效防止癌细胞的转移,也能降低转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然而,上述的两项实验结果显示,就算医生在手术中切除的面积很大(扩大性手术),这类患者的转移率与生存率也与切除范围小的患者不相上下。
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事实呢?唯一不矛盾的结论就是:会转移、会夺走患者生命的乳腺癌,早在医生通过CT与MRI(核磁共振扫描)确诊之前,就已经转移到了其他器官。所以就算医生做了扩大性手术,也无法阻止已经完成转移的癌细胞的不断生长,挽救患者的生命。而那些不会威胁患者生命的乳腺癌都没有转移到其他脏器。因此,扩大性手术绝不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死。
我坚信,癌症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真性癌,另一种是假性癌。确立“癌症两元论”之后,我就对癌症治疗手术与化疗的治疗效果产生了更多的疑问。
癌症,让医生都束手无策,手术与化疗也无法彻底医治它。如果患者和家属选择了手术或化疗,他们就会悔不当初。“不应该啊!”“医生没说会变成这样啊!”“一点用都没有啊!”
我为大家归纳了9条对抗癌症的心得。
1.很精神的人不可能只能活“3个月”或“半年”。能有力气走去医院看病的初诊患者不可能只活“3个月”或“6个月”,请将这样的“死刑判决”抛之脑后吧!医生无法在第一次见面时就断定患者还能活多久。就算患者的癌转移了,要是他没有任何症状,吃得香、睡得好,那他不进行任何治疗也能活个一年半载,绝不会说走就走。不妨多换几家医院,多看几个医生,切勿盲目接受治疗。
2.癌症不会立刻要你的命。“不治疗,癌就会迅速变大,把你弄死”——别被恐惧冲昏了头,要知道,癌症并不会立刻要你的命。癌症之所以要命,是因为病灶会变大,会妨碍脏器或器官,损害人的身体机能。可早期癌症并不会影响这些机能。要是随随便便做手术治疗,反而会给身体造成负担,缩短患者的寿命。
3.别做体检,做了也要把结果忘掉。就算体检时查出了癌症,也不要轻易相信。因为癌症的衡量标准非常模糊,误诊的情况也很多。而且没有任何数据能证明体检有助于延长人们的寿命。要是做了体检,假性癌都会“弄假成真”。有些癌并不会危及生命,可患者总会被癌症的阴影笼罩,成天提心吊胆。有些癌症最好观望一段时间再决定是否治疗,慎做切除手术。患者越是恐惧,反而越容易消耗体力与气力。
4.就算把淋巴结摘除也无法治好癌症。在日本,许多外科医生依然坚信:“切除的部位越大、越多,就越能防止癌细胞转移,而且患者的生存率就会越高。”所以范围极大、连淋巴结一起切除的扩大性手术依然大行其道。然而,“扩大性手术不会提高生存率”已是世界范围的常识。临床数据显示,手术切除范围的大小与转移率、生存率并无关联。
5.小心体检时的辐射。CT、X光检查时使用的放射线虽然不强,但次数多了,也会积累到足以影响人体健康的量。放疗时的辐射也要多加小心。医生一个不注意,就会给患者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所以在进行体检和放疗之前,患者需要多加探讨,仔细研究。
6.治疗方法不止一种。无论是哪个脏器的癌症,无论癌症发展到了哪个阶段,都有好几种治疗方案可供选择。如果你的医生一个劲儿地推荐某种疗法,那就得多长个心眼。关键是尽可能不切除脏器,选择能保留脏器的疗法。要是出现了疼痛、不适等症状,就用止痛药缓解疼痛吧。身体感到舒服,生命力就会恢复,寿命也会相应延长。对付转移癌,也决不能使用毒性极强的抗癌药物进行化疗。
7.要征求“第二意见”,最好找不同医院的不同科室。确诊癌症后,有许多患者会去征求第二位医生的意见,但如果找了同一家医院的医生,就很有可能给出相同的结论,这样的“第二意见”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换了一家医院,却找到同样的科室,那听到的多半是大同小异的意见。就算去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等著名大医院的“第二意见门诊”也没用。综上所述,要征求其他医生的意见,最好去不同的医院,换一个不同的科室。
8.“抵抗力”比“免疫力”更重要。别相信“提高免疫力”就能抵抗癌症的说法。癌细胞跟正常细胞不过一线之隔,而免疫针对的是从外界入侵的异物,所以免疫系统对癌细胞不起作用。患者需要提高的不是免疫力,而是体力。我们要加强细胞的“抵抗力”,以抵挡癌症的症状与治疗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9.“不治疗”才能延长生命。如果你得了固体癌,却没有疼痛等症状,那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不治疗”,静观其变,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延长寿命。就算癌症转移了也不例外。等转移灶变大了,出现症状了,再想办法缓解症状即可。要是你本来挺健康的,却在体检时查出了癌症,那你就很有可能被所谓的“癌症治疗”折寿。
说到底,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性命,还是得由你自己作出选择。
我曾在1979年前往美国留学,斯坦福大学的巴格肖教授(爱称“马尔”)与我同属一个研究室工作,他是一位癌症专家。那时我看了很多论文,发现美国并不会像日本那样滥用抗癌药物进行化疗,教授们也没有把化疗的疗效放在眼里。我很是不解,就问了问马尔。“马尔,美国医生好像不怎么用抗癌药物,可是在日本,一碰到脖子周围的癌症或子宫癌就会大量用药,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阿诚,据我所知,化疗对你说的这类癌症不起作用,药物的疗效及延长寿命的效果都没有得到证实。”
“可是化疗对急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还是很有用的。”
“话是这么说,但化疗的疗效得看发病部位。药物对胃癌、肝癌、大肠癌、前列腺癌的疗效还没有得到证实。”
“问题是……一用药,这类癌症的肿瘤就会变小。”
“变小了又如何?就算肿瘤变小了,可药物是有副作用的,患者的寿命可能会因为副作用缩短。所以化疗的延寿效果并没有得到医学界的认可。美国的医院只会把化疗用在一小部分癌症上,并不会将它当作常规的治疗方法。”
“不会将它当作常规的治疗方法?这话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用来作试验没问题,用来治疗就不行了。”
原来是这样!日本医生之所以滥用抗癌药物进行化疗,竟是为了“作试验”!可是日本的医生们毫无计划,也没有设置对照组,只是这么随随便便地用着,这岂不是一场永远也无法得出结论的试验?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关注日本的化疗问题。就算化疗的使用范围再广,那终究是“人体试验”,而不是“治疗”。要是这种药物没有什么副作用也就罢了,可它的毒性非常强,会让患者痛苦不堪,甚至会直接导致患者一命呜呼。这是多么残忍的试验!而且,这还是一场不可能得出结论的试验。问题是,日本的医生和患者都认定化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转眼,34年过去了,日本医生在治疗固体癌时仍在滥用抗癌药物进行化疗。从这个角度看,日本对待化疗的观念非常落后。
请大家牢记:化疗=剧毒。能用化疗治好的成人癌只有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睾丸癌、子宫绒毛癌这4种,而这几种癌只占所有癌症的10%左右。除此之外的90%——胃癌、肺癌、乳腺癌等会形成硬块的“固体癌”就是另一回事了。没有临床数据能证明化疗有助于延长罹患这些癌症的患者的寿命。对固体癌患者而言,化疗会带去痛苦的副作用,还会缩短患者的寿命。医生开给患者的抗癌药物中,有90%是不该开的。通过进行性肺癌的疗效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医生如何组合抗癌药物,生存曲线都没有明显的变化。换言之,化疗“毫无作用”。那医生们为什么要说化疗“有用”呢?因为它能让肿瘤“暂时变小”。问题是,就算我们能用化疗暂时压制,癌症也一定会卷土重来。用药后,肿瘤的确会缩小到直径数毫米以下,甚至无法用仪器检测出来,于是医生就会说肿瘤“完全消失”了,药物“完全有效”。可是此时患者体内仍有100万个以上的癌细胞,它们总有一天会杀个回马枪。综上所述,化疗只对10%的癌症(恶性淋巴瘤、睾丸癌等)有用,可是大多数日本癌症患者都被迫接受了化疗。而且日本医生常会开一些疗效很差的口服抗癌药物。日本的制药公司本就开发不了太好的抗癌药物,那些年销售额巨大的大型欧美制药公司也得花上20年才能开发出一种新药,药品上市前还需要做大量的临床试验。
日本的制药公司没那么雄厚的实力,而且在日本开展像样的临床试验难于登天。首先,制药公司必须做一个“随机对照试验”,就是根据不同的条件将患者随机分成几组(比如“用药组”“只做手术组”等等),再对比药物的疗效,但这种试验很难在日本开展。于是,疗效堪忧的“日本国内版”抗癌药物就登上了大雅之堂。日本的医生则拿患者做起了人体试验,美其名曰“治疗”。而等待着患者的只有死路一条。日本很少有专攻化疗的医生,所以药物治疗也归外科医生管,这也滋生了抗癌药物滥用的温床。化疗价格高昂,用得越多,医院的收入就越高,制药公司也能赚个盆满钵满。这也是化疗横行霸道的原因之一。
日本医生明知“口服抗癌药对乳腺癌不起作用”,却执意不愿采取更有效的疗法,因为那些疗法费时费力,让医院得不偿失。医学明明是“科学”,可决定治疗方案的动机居然成了“赚头”。照理说学会应该是推广前沿医学、指导医生行医的组织,可日本的学会并没有发挥出这种作用。参与健康行政事务的官员也好不到哪儿去,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人命关天,他们满脑子都是钱、钱、钱。此话怎讲? 开发、销售抗癌药物能给制药公司带去莫大的利润。他们会去贿赂学会的干部,让干部制定有利于制药公司的治疗纲要。医生要通过资格考试,就得把纲要背个滚瓜烂熟。要是不照着纲要来,医生就会吃官司。医生在治疗病患时只能盲目地照着纲要来。
“空降兵”也是个严重的问题。2010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了一项惊人的数据:曾在厚生劳动省或日本国立医院工作过的29名干部“空降”到了15家国内制药公司任职。
医生开的抗癌药物越多,医院赚得就越多,而患者与家属则担心“要是不听医生的话,医生就不管我了”,于是只能老老实实地照医生说的办。
媒体总会用“癌症难民”“神奇的抗癌药物”打广告,以提升收视率和销量。“癌症产业”发展得越好,国家的税收就越多。
由此可见,抗癌药物的油水尤其足,要是拒绝用药的人变多了,就会威胁到许多人的饭碗——这才是最严重的问题。
意大利研究人员曾在年对欧洲认可的12种抗癌药物展开过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患者的生存率并没有显著差别,与传统疗法相当。只是“没效果”也就罢了。问题是,每一种抗癌药物都有很强的毒性,会带来严刑拷打般的副作用,有时甚至会让患者暴毙,简直在折患者的寿啊!化疗对固体癌不起作用,有的只是副作用和折寿效果。即使如此,日本医生还是会滥用抗癌药物。这是因为制药公司和医生暗中勾结,伪造了许多数据。这也是医药品批准流程的问题。对负责治疗癌症的日本医生们而言,这可是他们最不想让患者知道的秘密。一旦查出癌症,患者与家属都不敢“不治疗”,他们总想着“有什么办法都尝试一下好了”。化疗就是陷阱之一。
1990年,美国技术评估局向国会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指出化疗与放疗虽然能暂时缩小病灶,但此举毫无意义。没有证据证明这样能延长患者的寿命,且患者的生活质量会显著降低。这份报告还提到,一旦化疗,癌细胞会迅速产生抗药性,癌症就会进一步恶化,患者的免疫系统和肝功能则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研究小组(当时)也承认,“术后化疗没有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专家也承认,化疗只对10%的癌症(小儿癌症、白血病等)有用。而且在日本批准上市的抗癌药物中,有一半以上并没有通过欧洲有关部门的审批。抗癌药物很容易通过日本有关部门的审批,因为新药在临床试验中的有效率只要超过20%即可,而且审批时并不会将治愈效果与延寿效果考虑在内。“有效率超过20%”的意思是,20%的患者肿瘤缩小了一半以上,且此状态能保持4周以上。换言之,就算这种药对80%的患者无效,只要有20%的患者能撑过4周,就皆大欢喜了。
最近,医生为了抑制化疗的典型副作用——呕吐,开始在化疗的同时使用止吐剂。原本会吐的,现在不吐了,患者就会误以为化疗起了作用,接受化疗的时间也会比以往更长。如此一来,药物的毒性就会体现得更明显,从而进一步缩短患者的寿命。
要是患者斩钉截铁道:“我不做化疗!”医生定会大惊失色,想方设法把患者劝回来。
“出了什么事我可不负责!”“不做化疗会死的!”“难以置信……”“我懒得陪你胡闹!”“你去找别人吧!”——来我这边看病的患者都被医生这么威胁过。
“得了癌症,就该化疗”,换言之,日本有一个强迫患者化疗的大环境,也难怪医生们会有这种反应。
可是,每个人只有一条命,身体只属于自己,请大家千万不要盲目地听从医生的指示,一定要用自己的头脑好好思考,用自己的意志作出决定。无论患者得的是癌症还是其他疾病,都需要由医生去完成治疗行为。但患者没有必要把决定治疗方针的大权交给医生,医生也没有资格对患者指手画脚。患者决不能把一切都交给医生定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胃癌肿瘤标志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