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向辅导员意见怎么写提不同的意见,但辅导员意见怎么写不接受你提的不同意见,你该怎么办?

总共7147条微博2017年教师考友说:
查看: 1642|回复: 0
在线时间1142 小时精华12UID4288
经验1150287 立方财富97205 美金贡献16147 摩尔在线时间1142 小时阅读权限200主题积分175798帖子
的成长过程,在我看来就是一个“朝圣”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间,辅导员要经历种种修行,历尽苦难,抵御诱惑,学得修习方法等等。每一个辅导员的成长过程是不同的,但所经历的事情是相同的,我把这种成长叫做修行,我便要穷尽自己的能力去写这个东西,和天下所有可敬的辅导员们共享一种道德良心的逻辑,我也把自己的成长中的种种感悟都寄托在这篇文章里面,来表达我对于辅导员工作的一份情感吧
一、辅导员是个良心活
其实在以前的文章里,我多次谈这样的一个基本事实:辅导员是一个良心活。用心做辅导员的,都是在一种人生道德良心的修行中。按照中国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哲学,一个人内圣才能外王,这是儒家说的。一个人先有高尚的道德良心,才能有修真成仙,成就大道,这是道家说的。一个人清心寡欲、修德修行,之后会善有善报,这是佛学之说。不管哪一家说法,总教人向善,总教人尊重道德良心,而所谓的辅导员,正是这些修行者中最为虔诚的朝圣者。一个辅导员必须遵从道德的指引,尊重良心的选择,才可能做好辅导员。一个缺乏道德良心的人是根本做不来辅导员的。甚至从根本意义上来说,辅导员就是道德良心的本身!
话说到这个地步,人为地把辅导员特别高尚化了,必然要挨骂,甚至接受比较刻薄地讽刺。其实,这里面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的,辅导员的队伍中,确实有少数不合适的人做了不合适的事情,他们损害了辅导员的声誉,少数人造成了对于整体的偏见。但是,客观地讲,少数人不能代替整体——这件事有一个合适的类比:在汶川地震发生时候,全中国都在万众一心救灾,凤凰卫视一个评论员有这样一番评论:这个时候的(中国)官员,无论是清官还是贪官,都是尽了职的——此话尤为深刻。辅导员所处的工作环境,就是这样一种环境,即使是再差的辅导员,他们都处于这种不得不“尽职”的环境中,都处于不得不做良心活的状态下。所以,即使有少数辅导员有各种缺点,但整体上,辅导员都是在做良心活。对于那些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辅导员来说,良心活就是辅导员的本质工作——即使有些辅导员会被学生骂。我们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是用心在为学生做一些事情,可是学生不理解,甚至在背后骂,于是很难过。关于这个问题,我有必要插入几句话。其实挨骂是正常的,不挨骂是不正常的。哪个国家的民众不骂政府,哪个单位的职工不骂领导,哪个地方的学生不骂老师?——而骂不一定代表讨厌,或者根本就是更深刻地爱护。辅导员作为一个什么事都管的老师,那是更要挨骂的。引学生的一句话,总结得很独到:“辅导员的优点学生们通常看不到,但是辅导员若有一点缺点,会被学生放大若干倍,所以他们会挨骂。”从某种意义上讲,挨骂反而是一种敬业的表现,当然,不包括那些道德品质有问题的辅导员。如果做辅导员能做到完全不挨骂——到目前我还没有见过。做到被一部分学生骂,一部分受学生拥护,那就是很正常的辅导员。做到基本上是被学生拥护的,这是很了不起的辅导员了,可以算是人中之杰。关于辅导员的评价问题,我倒是愿意引用学生的另外一句话:“如果别人都说你不好,那一定是你有问题。如有人说你不好,但更有人说你好,这就很可能意味者你是个好辅导员。”这看似个题外话提,但其实并不离题,因为,挨骂就是作为辅导员良心活中的一部分。当你做这样一个工作的时候,就要知道不可能让每个学生满意,就知道可能要挨骂。但是,不管学生怎么评价,你知道你做的是一个良心活,这就是辅导员。
为什么要先说辅导员是个良心活这一概念呢?虽然我们处于一种不得不讲良心工作的过程中,但有的时候,受到待遇、提升、社会认知度等各种原因的影响,我们也会动摇,我们会怀疑自己辛辛苦苦为了什么——我想告诉你,不为了什么,就因为辅导员是个良心活,我们去看一个生病的学生,我们去照顾家境贫寒的贫困学生,我们牺牲休息时间给学生准备材料,我们为了一个犯错误的学生奔波请求不要将其开除,我们为了保护学生而受到伤害,我们有时候不得不疲于周旋于用人单位的应酬中等等这一切,都源自于辅导员这个工作的第一特点:辅导员是个良心活!
话题说回来,既然是良心活,说辅导员就是一种人生的修行,就名正言顺了。但是,在这种修行过程中,我们会不断遇到各种诱惑、挫折、困难,一个辅导员的成长,就成了一个在良心的指引下,修行的过程。
二、面对诱惑
如何修行呢,首先是面对“诱惑”
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社会奖学金、医疗补助、生活补助、困难补助、捐款、报销等等,这些钱物的发放,都是要通过辅导员的。很多时候,上面缺乏监督,下面无人知晓,辅导员在中间其实是拥有足够的机会被诱惑一把的。在刚入职的辅导员来说,都能坚定地对于“伸手”说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对着待遇不佳,总是加班,付出没有回报等等问题的时候,时间就成了一种催化剂,一个人总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受刺激,会不会有人守不住这道德底线?
答案是肯定的。辅导员队伍中,一直有这样的,或被人知晓,或者还在暗自沾沾自喜,暗度陈仓。这样的辅导员挨骂是肯定的了,你做了什么,真的以为没人知道么?当一个辅导员,还能把手给伸向这些钱款,未来当官肯定是赃官了,简直不用怀疑。
而最关键的,这还是法律问题呢,典型的贪污。法律是怎样我不想多费口舌。但这样的辅导员,是典型的缺乏道德良心的辅导员,即使他在这个辅导员这个位置上,他的结束就一定是注定了的,因为,他们违反了辅导员是个良心活的基本本质。
在辅导员的日常事务中,各种诱惑是很多的。重复一下前面的几句话,刚刚入职的辅导员是不会这么做的。但是,恐怕很多人经不起常年辅导员待遇差的事实——这是时间的威力啊,所以,这也印证了辅导员是个良心活的论断,正是因为要有道德良心,所以要抵住各种诱惑。
其实,如同政府治理腐败的方案一样,避免一些辅导员抵抗不住诱惑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制度和文化,而并不是简单的惩治。上面有合理的监督,有足够公开,透明的制度来约束,同时,学生们有足够的知情权,哪一项做好了,都能避免让一些自制力差的辅导员跌入深渊。不过,请注意,这是“别人给予”的避免受到诱惑的方法,而这种理想状态通常都不能实现。真正需要的,是自己的个人修行。
其实,怎样修行呢?无非就是克己复礼,用道德严格要求自己。其实,真正的伸手拿不该拿东西的时候,心里是极其不安的,只不过会越来越麻木。我们作为一个平常人,如果想追求心灵上的安宁,平静,就自然要做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是事情——这是从心理意义上来说。同时,做事情公正平和,会最终受到学生的认可的。这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动力,正如中国的官员都有清官情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清官之所以是清官,因为他们获得的是尊重,而非那些“身外之物”。
不过,我可以很肯定的说,绝大多数辅导员都是不会贪墨的,这是之前所说的原因,辅导员是一群被逼着不得不“良心”的群体。但不管怎样,面对诱惑,抵制诱惑,都是辅导员朝圣之路的第一项修炼。
四、关于待遇问题
面对不公平的待遇,你能做什么?
辅导员的待遇究竟怎样?答案是肯定的,很差,这已经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了。但是,很可惜,当我们自己觉得自己作为辅导员的重要性的时候,别人却是看不到的。尤其是那些真正的执政者,如果他们有过基层辅导员的经历,他们会明白,所谓的辅导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发”,而非华丽衣服上的一个小小挂饰。不过,目前社会对于辅导员的认识,还是太过浅薄了。
这就是所谓的辅导员的待遇问题,这种问题,主要表现的几个方面。
其一,没有辅导员的晋升体系。就是说各个高校的辅导员都非常无奈的按照编制进行,没有辅导员自己的编制体系。这是一个很可笑的事实,辅导员本来做的是大量行政事务,怎能够按照教师的晋升体系进行呢?这是典型的严复所说的“牛之体当马之用”。所以,辅导员从根本上是看不到未来的。而最后的结局,就是辅导员最终要想尽办法变成所谓的教师!
第二,辅导员的收入较低。这在任何高校基本上都是一个问题。原因是,辅导员自身的创收能力太差了,这比起一些教师动辄就有许多的科研经费等等,根本就是望不可及。
第三,辅导员发展空间狭窄。基本上当了辅导员,就被宣布了死刑。能从辅导员向前进的人实在太少了,原因很简单,因为辅导员缺乏资本。没有天花乱坠的论文,没有很牛的项目课题,没有享誉国内外的名号,你一个辅导员,最多能做什么?会有人去理你吗?这是一个唯结果而评论的时代,你缺乏一种明确的“成果”,基本上就注定了不被重视的本质。
第四,一个字“累”。辅导员到底能做多少事情——不计其数。不计其数是什么概念,我简单列下几条:思想工作、安全工作、执行安排、心理关注、关注困难学生、预防传染病、解决同学矛盾、打架、发放各种钱物、招生、学生就业等等,光就业一项,就足够辅导员累病的了,这还不包括各高校安排的非人道的任务。这些工作,怎是一个“累”字了得?
除了这些,还有种种不必细述。(这些资料的总结,感谢“辅导员”贴吧和“辅导员之家”论坛)所以,辅导员的语言之中,用怨声载道不可言尽,但却又是典型的“敢怒不敢言”,只好跑出去发发牢骚而已。
于是,有人就刻薄地说:“没本事的人才干辅导员呢”,这句话我听到不只一次。如果这话从学生口里说出来,这是有很大杀伤力的,多数听这话的辅导员心里都会较长时间的不是滋味。真的,很难受;如果这话从高校的领导,老师说出来,我只能送给他们一句话:这些人该“拉出去给我毙了!”他们实在是因为不了解而太过无知!
那么,这就是一个关键问题了,长时间面对这样的待遇怎么办?之前我说过,这是一个社会问题,而非简单的一个学校的问题。所以,我看到了现实中辅导员的出路,无非是以下几条:
第一、& && && &&&转岗。
第二、& && && &&&转岗。
第三、& && && &&&转岗。
第四、& && && &&&辞职。
这几乎是辅导员们面对问题固定地解决问题方式了,里面有太多的无奈。其实,国家的当权者是看到了这些问题的,针对辅导员的改革也存在。比如省就出台了辅导员可以享受处级待遇的专门文件。只不过,这文件距离执行似乎还有很大距离。这个酸梅,可望但是还解不了渴啊。
那么,我们就说到问题的关键:面对不公平的待遇,你能做什么?
我现在能告诉大家的,就是等待。一种对于人生的漫长的等待。麦田的守望者里有一句话: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就是他愿意为了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就是他愿意为了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这份觉悟恐怕是要有的,因为,即使不是辅导员,也没有任何一种职业或者事业是有保证的,或者说充满美好的。
其次,其实和上一条是一个意思,但是要换一种说法,就是要做许三多。不管是做什么,做好自己该做的,也许就是稍息、立正、5公里负重跑等等。“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有意义的事”——我很欣赏这句话,在哲学角度上,这句话建立了无懈可击的逻辑。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个简单的道理,几乎是每个人经常忽略的成功之本身。
面对待遇,我们就该是一群许三多,实际上我们已经是了,只是需要再加把劲。
五、辅导员之快乐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古训,表达了一种至高无上的人生境界。在中国,更是一种宗教化了的东西,儒教可说,道教可说,佛教亦可说。我把题目定位辅导员的朝圣,并非认为辅导员是一种宗教,而是取其意,辅导员需要一种宗教式的热情,而最终的“彼岸世界”是朝圣,朝心中之圣,朝一种圆满之圣——虽然用了宗教的词汇,讲的却是地道入世学问。“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绝不是辅导员所要做的。相反,有快乐,有激情,有痛苦,有悲哀,才是真实的生活。而这其中,支持我们走向朝圣之路的动力,也许并非来自于彼岸世界,而是我们生活中每一些微小的快乐。
什么是辅导员的快乐呢?其实简单至极,辅导员的快乐,绝非建立在本身的各种“获得”身上,相反是建立在别人的“获得”上。简而言之,辅导员的快乐就是学生取得了成绩,以学生为荣,那种快乐是最为快乐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辅导员的快乐是一种大快乐,因为已经超越了个体的范畴。
问起每个辅导员,当他说起自己毕业生的时候,都能滔滔不绝讲上许多。这种愉悦之情是发自真心的,乃至在任何场合都可能有点“得意忘形”。因为,我们每个人带的学生,都将有成为社会精英的。或者他是什么公司的老总,或者成为一位官员,或者成为什么明星。一旦学生有所作为之后,辅导员的高兴简直难以言表。这些成功人士,如果回来专程看望辅导员,那么辅导员本身是很高兴的——并非是一种心理弱势的“被领导关怀式的”“高兴”,而是内心很温暖的那一种。那么有些辅导员和这些学生的关系特别好,这些学生懂得投桃报李,当他们自己成功的时候,反过来会帮助他们的辅导员,或者在生活上,或者在其他方面。那个时候,本身感觉就是一种成就,一种荣耀。老师以学生为荣,就是最大的快乐。
在这种快乐之外的第二种,就是不管学生是否毕业,他们尊重辅导员,这是另外一种快乐。仅仅次于第一种。能够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尊重,是每一个辅导员孜孜以求的事情。其实,这种尊重的获得,是有先天优势的。因为,毕竟是师与生,在中国人头脑中深刻印刷者尊师重道的概念,这是先天的,虽然学生没有读过那些所谓的圣贤书,但是尊重老师是一个民族概念,可以说每个中国人都天生有这样的慧根。但是,拥有先天师生的优势,只是把学生对于辅导员的尊重变成可能,而不是一种必然。想要获得学生的尊重,是另外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如何获得学生的尊重对于辅导员来说并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我将做一个专题的章节来叙述,这里暂且不表。但是,能获得学生的尊重,是一件最快乐的事情,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其实,有时候受人尊重是一种超乎各种快乐的快乐,尤其当你带学生的时候,本身就能获得尊重,那种感觉是很棒的。但是,有很多辅导员在当时带学生的时候并不容易获得,而是在学生毕业了或者长大了后他们开始理解,这个时候获得尊重也是快乐的。但是,较之在带学生的过程中就受到尊重,当然还是要差一些的。但不管怎样,受到学生的尊重,对于辅导员来说是一种快乐的事情。
除这两点大快乐之外,值得辅导员高兴的事情还有很多,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当与学生相处的时候,都会碰撞出快乐火花,都会变得很有意思。看似很小的快乐,是一种催动辅导员前进的动力。其实每个人的人生中,不都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快乐构成的,就是我们生之快乐。
六、如何获得学生的尊重
如何获得学生的尊重,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拾起来颇有分量。
我之前谈过一个问题,辅导员获得学生的尊重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很多辅导员是要挨骂的,因为辅导员做的事情,就是一个容易被骂的事情。我先前说过,中国人先天存在着尊师重道的思想,但先天存在的也包括一些这样的事情:很多时候,学生不假思索地可以认为:某某辅导员会私吞他们的钱物、某某辅导员任人为私,某某辅导员发展党员的时候会收礼,某某辅导员看人不顺眼就公报私仇。等等看法,不一而足。这些看法的存在,正如康德的哲学一样,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种先天的存在,有时候显得无可奈何。其实,学生们这样看辅导员是很正常的,就如我们自己看政府,也通常会有这种眼光去看,虽然本身并没有什么实在的证据。我们所能做的,一个原则,诚实待人。我们做事,就“做正确的事”。
辅导员本身也是一个个个体。既然是个体,本身就存在着诸多不同。比如有人性格外向,经常和学生交流。有的比较热情,爱和学生一起做一些事情。有的比较沉稳,给学生感觉可能会有点冷漠。这种个体的不同是客观存在的,每一种性格、为人处事方式乃至说话方式,都会传达给学生不同的信息。这种信息被加工之后,就成了学生对于辅导员的各种看法,有的看法明明是很可笑的,但是学生却偏偏就这样认为。这个时候,很难让学生们短期内接受一种全是正面的评价,那么,该怎么办?
其实怎么办这个问题的答案相当简单,说出来可能很多人说,说了等于白说。但是,说了等于白说,却并不意味着真正想通这个问题。这个答案,就是以诚待人。
原因是很简单的,任何人的评价系统,都是一个时间的过程。我们初识某人,对他会有一个评价,但通常是不准的。我们真正认识某人,是在一段时间后,根据他所作的事情,别人对他的评价,最后得到自己的评价,这个评价,就是相对准确的。任何时候,一个诚实、真诚的人,最终是要获得别人认可的,不管他会不会说话,会不会处事。而那些品德上或者性格上有明显缺陷的人,会被人们所疏远,因为,没有人真正愿意与这样的人做朋友。
这个道理可以移植到辅导员身上。不管怎样的辅导员,只要你是真诚的,诚实的,不管你做事上是否还存在着问题,不管在当下学生们怎么说你,时间稍长,会有人认识你,伴随而来的会有人尊重你。有时候这种认识可能会来自于毕业之后,但这又何妨?你以诚待人,你做该做的事情,本身问心无愧,为学生做了该做的事情,他们的尊重或者认可来得稍晚一点又如何?最终的认可,这才是最宝贵的东西啊!
但是,有些辅导员不懂得这个道理。知道学生骂他了,觉得自己明明为学生付出了很多,却得到这样的结果,就觉得心理很难受,很痛苦。这种痛苦是很难受的,带着委屈、难过、失望种种人类的痛苦情绪,就好像支持自己的什么东西倒了似的。其实,我想告诉你,大可不必,你是真诚的,必然会有学生对你的尊重,只不过要加上时间这个必要条件而已。
这里我还想补充一句,有时候学生骂你,和不尊重你又是两回事。有时候骂你,到真是为你考虑的表现,在学生那里有点觉得你这个辅导员“恨铁不成钢”,骨子里面是对你的尊重。这种情况存在也不在少数,可以好好体会一下哦。
如何获得学生的尊重,方法倒在其次,这些道理明白了很重要!
七、如何做好班级工作
按照我最初的设想,这一系列的文章,都是讨论思想,而不涉及到具体工作方法的。不过呢,有时候思想和方法是分不开的,如何做好班级工作就是一个既包括思想也包括方法的问题,但是方法和思想比起来,这种思想的获得可能还是更重要的。
一个辅导员,最少也要有200个左右的学生,至少能分成6个班。200多个学生是个什么概念,一个中小型企业都够了。那么有的人能带五六百或者上千人,这么多的人怎么能够管的过来?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了,怎么管的过来?那么多人,自然是管理不过来的——那种情况只存在于一个人对全体的情况。实际上,根本用不着管理那么多人,因为每个班都是一个自我管理的小群体。能管理好班级干部,那么多少人都不再话下。
可能说到这里,有的人会想了,我是不是要大篇幅论述班级干部的重要性?还真不是那么回事。我想论述的,其实算不得我的观点了,而是转发一下教育大家魏书生老师的的教育观点而已。魏老师是中国最好的班主任,他的东西,非常值得我们细细品读。第一次听魏书生的演讲,经常有恍然大悟之感受,让人大呼过瘾,很多想不明白的事情在他那里举重若轻地就解决掉了。
魏书生有一个关于班主任的讲座,短短一个小时的讲座里面,讲到的内容余音绕梁,掷地有声。你第一次听就会深深迷住,尽管魏书生所述的管理方式是针对中学生的,但是对于大学辅导员来说,其借鉴意义非常大,值得细细品读。我选了一篇介绍魏书生班级管理思想的文章如下。有了魏书生的班级管理思想,我就大可不必聒噪。这只是一个理论化的概括,魏书生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听他自己的演讲,以及让你总是在恍然大悟间的感觉。魏书生的视频很好找,也很容易下载,强烈建议大家看看。下面我原文引一篇题为“魏书生班级管理初探”的文章:
“班级管理秘诀:凡是老百姓能干的事普通班委不干,凡是普通班委能干的事班长不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学生的责任感不是教师教给的,是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天长地久、不断实践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多和学生商议。”“化的管理方法就是建立三个系统:计划系统,监督检查系统,总结反馈系统。”“说了算,定了做,一不做,二不休。”
——魏书生
?魏书生班级管理初探
“特级教师魏书生教书令人惊讶:他担任实验中学校长与书记兼任两个班的班主任,承担两个班的教学,一年平均外出开会达4个月之久,却从不请人代上一节语文课,他学期之初即进行期未考试,一学期教材他用30多课时就讲完了;他不批作业,不改作文,但他的学生约升学成绩却能比重点中学平均高7.8分……面对这一切,人们不禁要问:魏书生究意依靠什么获得教学的成功?
在我们认真研究了魏书生一系列教学后,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高效率的班级管理,是魏书生教学成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魏书生的教学离不开管理,没有他成功的班级管理就没有他今天的教学奇迹那么,魏书生是怎样进行管理并以此服务于教学的呢?我们又能从中得到一些什么有益的启示呢?本文拟对魏书生班级管理中体现出来的管理思想作些探讨,以与各位同行商榷,并以此求教于各位大方之家。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以法治班”的管理思想
关于管理,魏书生说他一靠民主,二靠科学。的确,魏书生在管理中采用的“民主”管理的策略和以“法”管理的方法是他班级管理中最鲜明的特征之一,也是他管理思想中最具价值的认
识之一,其实质是现代管理思想中的“人本”观念和“法制”思想。
魏书生借鉴吸收了企业管理中先进的管理思想,并把它结合运用到了班级管理实践中去,从而为班级管理开辟出一条崭新的思路,并且获得了管理的成功。“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以法治班使班级管理形成制度化,走向了自动化;二者结合,不仅没有损伤被管理者的积极性,还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使班级管理沿教师设计的预定轨道上运转,达到了理想的管理效果。
魏书生的做法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以下认识:l、虽然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然而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被动的受管理者,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2、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从一定程度上说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灵魂、但班主任不能只做学生活动的监护人与严厉的执法者。作为教师,他首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3、从表面上看,教师与学生,一方是管理者,一方是被管理者,双方地位是对立的.然而另一方面,共同的教育目标(即学生的学习目标)决定了师生在管理过程中合作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了他们之间的排斥与对立,学生完全可以成为管理活动的主人,前提是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采取高明的教学策略;4、传统班级管理的弊端在于管理的无规章或制度不明,所以班级管理或随机应付,或有始无终,学生常常无所适从、我们说,没有制度谈不到管理,但制度既体现了学校教育的意志,表现为对学生行为的一种约束,它执行中必须考虑到学生对制度的接受程度,应该看到,只有学生愿意接受且愿意服从的制度才会发挥良好的管理效益,而那些教师规定必须服从的“法则”,则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抵触甚至反抗。
二、自我管理思想
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是“人本”思想的发展,它并非魏书生的创造,然而魏书生管理本身最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思想,其教学策略之高明,教学手段之巧妙今人称道。首先,他非常注意提
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曾经有学生问他:“您还能做我们的班主任吗?”魏书生说:“为什么不能?”学生说:“我们看您太累了!”“那我就请副班主任来管嘛!”学生问:“副班主任在哪?”魏书生说:“就在每位同学的脑子里!”谈话中,魏书生除巧妙地向学生传达了对学生的信任外,还向学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这就是: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通过引导学生对管理的认识,使学生自觉意识到管理的必要性,特别是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在客观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大大减少了由人际关系不谐产生的内耗,这无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实效。其次,魏书生创造性地创设了多种自我教育形式,如:写“说明文”,写“心理病历”等,大力倡导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帮助他们在心里筑起第一道防线,以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再次,他大大强化了规划、决策过程中的民主参与,通过引导学生制订班规班法,既使学生的意志与愿望通过合理渠道得到了满足,又密切了师生关系,同时由于学生有为自己的目标负责的倾向,所以它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真可谓“一举数得”;第四,大胆转化了管理机制,为班级重新建立起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新机制其新颖之处表现在四个方面:1、全员参与,相互制衡。在魏书生的班中,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如此管理,教师如何不轻松?2、照章办事,责任明确。“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且凡事皆有章可循。3、管理教学,相互结合,管理的目的是服务于教学中,魏书生的班级管理中就包含有大量的教学因素,比如让学生写“说明文”,目的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但他同时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办《班级日报》沟通了同学间的联系,但不也是一个让学生全面受教育的过程吗?另外,除课堂教学,魏书生还把大量的课外教学活动(包括德、智、体等科纳入了班级管理的轨道,如定期定人检查作业批改作文,课前一支歌等,加强了教学与管理间的联系,推动了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的整体自动化。4、善始善终,持之以恒。凡事不做则已,一做必做到底,既显示了制度执行的一贯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
三、系统管理思想
魏书生是个具有哲学头脑的人,他十分善于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教育问题,他认为,管理从空间上说是人与事(学习活动等)相互协调的系统(如他提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即证),而从时间上说则是一个从决策到执行再到反馈的系统运作的过程,为此,他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来构建他庞大的管理工程,在推进管理自动化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且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以下笔者就管理工程中几个比较重要的子系统略作些分析:
1、管理目标系统:
学校管理工作目标从属于育人目标,所以说全面发展的管理目标是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的前提与保证。魏书生的管理目标系统地反映在他们制定的“班规班法”中,涉及的范围很广,有思想教育、有学习检查、有纪律监督、有多种锻炼、卫生保健,内容含盖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及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方面。挂样的管理目标可以防止管理们离全面育人的轨道,促进了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健康协调地发展。
2、建立管理组织系统。管理组织,是管理工作的基本保证。
各抒己见,进行民主表决,在此基础上,魏书生当然直接参与指导管理活动,但观书生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他设立了值周班长(自报,轮值两周,值日班长(按学号轮值);这些同学与常务班长,团支书,班委会成员一起,各有不同的职责共同的负责班级各种事务的处理。对班级一些具体的用品及各项专门事务,魏书生还发动每一个学生进行承包,这样形成了由班主任、班级干部、学生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人人参与管理,同时便于人人接受管理。
3、管理过程三系统:
管理实效来自管理过程,为强化管理过程,魏书生带领学生建立了三个系统:一是计划立法系统,它包括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每学期常规等;二是建立检查监督系统,形成自
检、互检、班干部检查、班集体检查、班主任抽检五级监测体系;三是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对执行过程进行信息反馈,以便调整上述三个系统,通过加强对管理过程三个基本环节的管理,从时间上制度上对每项活动的开展作了安排,它保证了班级的一切活动都能按时、按量、高质量地完成。
4、建立管理渠道与方法系统;
在具体实施中,从教师这方面说,魏书生首先注意到了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的协调,通过完善两条渠道,提高了管理的实效在管理的方式方法上,魏书生除注意直接参与管理外,他始终把
管理的重点放在启发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引导学生相互管理上。
另外,管理中他特别注意班集体的班风建设,并采取了多种措施增强学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些为学生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值的一提的是魏书生在管理中还体现出高度的质量观念与效益意识,如上面提到的将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合而为一即为一例。他管理注意整体规划,分层管理.内外协调,有序运转,从管理内容的优选到管理过程完善健全以至到具体时间的统筹安排和运用(比如他提倡“高效”学习,提倡控制“三闲”,提倡利用放学路上时间记一个单词等),无不集中体现出他管理的效益观念与质量意识。”
八、新人辅导员的一些基本工作原则
那么如何带学生,就是一些需要好好捉摸的事情了,这里,我要再次引用一篇文章,正版原创,我自己的文章。因为我觉得,虽然那个时候写东西文笔还有点嫩,那种原发性原创性的感觉特别好,没有比这篇文章更能表达我自己的,大家不妨看看。
谈谈新人辅导员或者班主任的一些工作原则
“今天早晨我坐在窗口,世界像一个过客,在窗口暂停片刻,朝我点点头走了。”
人们爱用“转眼间”一类的词汇,来形容时光飞逝,自己却赶不上时间的步伐。其实,恍如隔世的感觉,其间是要经历若干种酸甜苦辣的,或者是转眼间,或者是时光如梭,用什么词语都好,困难和成长总是同时进行的,唯有如此,才能得到人生真正用的着的东西——经验。
经验这种东西,是一种直观的体验,它通常由做事的惯例、第一次接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新创意和挨批等因素构成。任何书本上的东西和别人告诉给你的东西都不如经验这两个字来的实在,来的有意义。甚至我现在觉得,唯有经验这个东西,才是唯一等同于人类能力本身的东西,这从有经验和无经验的对比中可以很明显看出来。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最近的一段经历。我女友参加工作后,成为了一名高中班主任。我自己所在学院,也新来了几位辅导员老师——众所周知,班主任和辅导员基本上有同样的工作内容,看他们这些新人工作的方式和我现在工作方式的对比,经验这个东西就把人分别得很清楚了。所以有些建议,我忍不住想说出来。
几年的时间,到底都学了什么东西呢,我自己略做总结,可以给各位辅导员以及班主任做个参考,如下:
第一、如果你工作的方法是遇到问题就给学生们讲,不断地讲、反复地讲、翻来覆去地讲,讲得学生们耳朵都被你磨掉一层皮,恭喜你,您的尽职尽责,使得你的效率至多达到40%——这是我觉得已经很给面子的数字了,事实上有20%的人能听进去就得谢天谢地!
这是我感悟的第一点,事实上,我想告诉你的,做工作千万不要指望大面积播种,大面积收获,而是必须具体到每个人。这么说吧,你给所有学生一件事情讲一百遍,远远不如给你每个学生讲一遍有效果。比如很简单的例子,有的学生逃课,若是我给他们整个班讲道理,或者批评也好,或者鼓励也好,你就是讲十遍,也不不会有太大效果的——大家都觉得这事情和他没关系。远不如就和这一个学生谈话,就处理这一个学生的处理方法,快捷,有效,又有榜样作用。这是新人常犯的错误之一,就我自己来说,也是这两年来的摸索后才悟出的道理——即使你是个非常雄辩的人,也别指望你讲的东西学生们能听明白。正好相反,做工作也要具体到每个人!是不是觉得有点弱智的道理?
我想起来一个有意思的原理:通常人挨批的时候,只有前两句能听进去,之后心里想的就是如何反驳——同此道理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顺便说一句,这是管理学现在提倡的:细节决定成败。
第二、如果你宣布了一项制度,比如说四级前夕,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六点半起床背单词。如果你相信学生会、班委们能把这件事情贯彻下去,学生们也能按照要求做,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些事情,必须需要你的过问、监督、以及赏罚,否则效果基本为0。
这道理看来又是很弱智的事情,这道理谁不懂啊?但是新人犯错误最多的恰恰是这个问题。比如说,学院组织一场演讲比赛,你就让学生准备稿子,下个星期四交稿子,结果到了下个星期四,你发现学生们没写,理由很多,或者是忘了,或者是学习太忙云云——谁也别怪,怪你自己没有跟踪执行,学生是好学生,他们固然有错,但更多问题都在你自己身上。
正确的方法也很简单,什么事情安排下去之后,必须不断跟踪事情发展的情况——至少,你也要过问一下事情发展的进度,哪怕只是一句话,这件事情办成的可能性就提高了若干倍。这和学生干部的工作态度无关,和学生是否听话无关,其实职场上也是如此——我不废话。按照现代管理学的方法,其实这就是所谓的执行力!
真正的执行力,就在你的身上,而不在于你是否有一群“听话的学生”。这是做好万事必须理解的事情,甚至有时候,事必躬亲,事无巨细,这是一项美德,不可看成贬义。嘲笑有些人什么都管的人其实自己高明不到哪里去,而最终效果或者成绩就是最有力的说明。
最后补充一句,这并不意味着你对于学生或者学生干部们不信任,更不意味着学生干部能力太弱。正好相反,这才意味着全局向前进,你才是个真正理解管理的老师!
第三、这也是我想说的最后一点,听起来似乎更怀疑我的智商了,就是怎么“对付那些头疼的学生们——不管用什么方法,他们还老是很懒,还老是犯错”的问题,简直让我束手无策。其实如果你已经到了用“对付”这个词,可以充分说明你的着急和敬业心,但也说明了你对于工作理解的不够深刻——时间常了你会明白,做辅导员和班主任,你就是要变成大话西游里面的唐僧,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的重复或者“废话”——或者我要这样说才明白:想做好这份工作,你必须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就是和学生们进行长久战,要不断看到学生们重复犯的毛病,然后一个一个纠正,不断纠正,一劳永逸的事情永远没有。辅导员班主任,就是面对学生们不断犯的毛病,一遍一遍不停止纠正的人,这个心理准备必须有。否则遇到点重复性的问题就说学生有问题或者怀疑自己能力——那只有在军队中可能做到。
顺便说一句:这里面还有个小细节,你的学生犯了错误,千万不可用很极端的语言,或者严厉至极的方法处理学生——这都是刚刚工作容易犯的毛病,你应该做的是用柔性手段,而柔中带刚地处理。否则当学生再次犯错的时候,你都不知道该怎么制约学生了——或者,学生产生了相当强烈的逆反心理,你越说,学生越反感,那是最糟糕的结果。不过,学会柔中带刚,那是很需要功夫的,这是一种比较高级水平的经验,没个长时间的感悟,很难把握这里面的“度”。对于新人来说,如果你还不懂得“柔中带刚”的把握,那么你严一点是对的,但千万不可极端——否则后果不可设想。懂得“柔”的力量的使用,我也是花了两年功夫才弄明白的。
想说的,就是这三点,用三个关键词来形容,就是“细节”“执行”和“重复”,这三点把握好了,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并不难做,相反会获得一些工作反馈的快乐。其实,熟悉管理学的人可以看到,这其实就是管理学中的东西——这是在实践中重新领悟构建的管理学,是一种“直接经验”层面上的东西,它本身已经超过了理论的范畴了。做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就是做管理,毋庸置疑,所以千万别小看这份工作,这可是高级职业经理人才能接触的活,呵呵。所以做好这份工作,还真得下点功夫!
这几年工作的一些感悟,让各位看官见笑,而酸甜苦辣,则冷暖自知了。希望我突然想写的这个东西不会让大家太失望——祝天下所有好辅导员和班主任们工作顺利,都带出才华横溢的学生!
九、年轻辅导员的不可说之事
这一系列文章,都是随性而来的,原本其实也有个小小的写作计划,但总觉得不如随性写的感觉来得真切。所以,基本上是想到哪里写哪里,算得上不是“命题文章”或者“应试文章”。
昨天晚上,我看到了一个小小的情景。一群已经搬走了的三百名学生选出了二十个代表,买了一块檀木大匾,上书“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十个字,抬来送给一位即将退休的老辅导员,场面十分热闹。今天早晨,这位老辅导员说起昨晚的情景,当真是兴高采烈,言语之中流露出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之情。老辅导员昨日非常高兴,一口气请了这些同学吃饭,破费不少,但是,老辅导员仍是遵守规矩,没让学生们喝酒,而学生虽没有喝酒,但是一样高高兴兴。
这位老辅导员原本就是学生爱戴的,等学生们搬迁到了另一个校区后,是一个年轻辅导员带。两下对比,这个年轻辅导员竟然与这十个班的学生弄得水火不容,而这位老辅导员就更是被学生们惦念,像爱护自己的妈妈一样。席间,学生们说起新环境,新生活,以及那位新的辅导员,抱怨声十足,甚至恨恨不已。那么,那位年轻的辅导员,为什么和学生的关系如此之僵呢?
其实,这一问题并不是个性化的问题。很多年轻辅导员,都会遇到这一情况:明明是为学生付出,但是却得不到学生认可。甚至与学生交恶。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很多年轻辅导员被这个问题困惑,但是,却根本不敢说出来。因为,说出自己与学生关系不佳,任谁来说都知道这是一件“不好看的事情”。其实,若是年轻辅导员们知道这很正常,很多人都是这样,这是工作之初遇到的必然问题而已,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至于为什么,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年纪大的辅导员,为人处事的时候,天然会有一种年纪大的人所应匹配的尊重。年长的辅导员,学生们会天然像尊重他们的长辈一样尊重他们,而对他们的期望值少。加之年长的辅导员做工作若干年的经验,也深知如何与学生相处,欲求较年轻辅导员较少,说话做事之间多了许多平和之气。所以学生和他们在一起,多有和自己的父母长辈在一起的感觉,天然的尊敬加上心态的平和,使学生与老辅导员间容易相处。即使师生间存在什么矛盾,学生们也乐于把问题往开想,不至于去钻牛角尖。这较之年轻辅导员如果和学生有一些矛盾,学生们不依不饶是个鲜明的对比。
年轻辅导员与年长辅导员相比,在这些方面是明显不同的。首先,年轻辅导员刚刚毕业或者毕业不久,身上有浓重的学生气,虽是老师,但是心态行为上可能还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更像是个以老师为名义的大学生,即使是研究生学历。这个时候,学生们对于辅导员的感觉是“就是刚毕业的年轻人”“这老师太年轻”之类。虽然名正为“老师”,学生却未必当作老师看待。再者,刚刚工作的老师,确实缺乏一些工作方法,他们把他们思想中的期望值当成工作方法,而没有经历实践的检验。比如,有的年轻辅导员深知学习的重要,要求学生勤奋学习,就给学生把自习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甚至占了周六周日。有的辅导员每天早晨到宿舍去催学生起床,晚上自习课去看自习,勤勤恳恳,把学生管成了“中学生”。有的辅导员考试之前会组织模拟考试,对于考试不过关的同学常常批评教育,让学生们觉得老师很烦。有的辅导员知道某个学生家庭贫困,就给予他让别的学生眼红的救助。有的辅导员深知让学生参与一些培训的重要性,就强制学生必须参加等等,不一而足。从年轻辅导员的角度来说,他们有很强的信念,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想把一些想法强加给学生,自己觉得一点都不会后悔。可是这些都付出了的时候,却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而是挨骂。究其原因,也就是因为出发点虽好,却没有合适的方法促成这些事情,就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
越是学生不认可,但一些辅导员越是觉得应该铁腕一些,虽然自己很痛苦,但是觉得自己“不会后悔”,宁做个“独夫”。很多年轻辅导员很长时间内都会受到这些问题的困扰,弄不明白怎么回事。另外一些辅导员,纯粹学生思维,和学生间没有任何距离,让学生觉得是他的同学,甚至称兄道弟等等。结果到一些时候学生们根本不听话,就谈不上尊重,也是问题的一种。种种问题,类型不同,但是效果相同。
这两种做法肯定都是有问题的,但在新人年轻辅导员那里,容易有这样的做法,用一种“铁血”或者“柔情”,其实都是没有把握好这个度。其实,如果年轻辅导员能够同时用学生和辅导员两种心态思考问题,就会发现这样一个原本是明白的事实:学生们是不愿意被约束的,辅导员上学的时候,他们也不愿意被约束。但是,单纯做学生的朋友,这个老师就真的做不成老师了。
还有一点,学生对于年轻辅导员的期待是较高的,这远不同于老辅导员。有一部电视剧叫《十八岁的天空》,很多学生们理想中的辅导员就是这个样子的。我自己当时也深深被电视剧感染,也想做这样的老师,但根据我的经验来说,这根本是不可能的。这样的故事只能存在于电视剧中。很多学生对于辅导员的期待,有电视剧里古越涛的影子。但是,没有辅导员能做古越涛,有的只是需要奖励与惩戒同时有的辅导员。学生们对于辅导员的期望值本身较高,但很快随着对辅导员全面的认识一点点打消,后来有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评价。但是,当学生的一些期望值在辅导员那里受到挫败后,马上会产生一种不满的情绪。比如某个学生一心想做干部,但是辅导员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很有可能这个学生心里就一直记恨辅导员。一个人有这样的情绪倒不怕什么,怕就怕在他有较强的影响能力,能带动若干人一起这么看辅导员——当一个人用戴着有色眼镜的眼睛看别人的时候,你做的任何事情在他们看来都是有明显的自私自利目的,即使是充满好意也会被看做包藏祸心。如果学生们在一个年迈辅导员处碰壁,他基本上不会当回事,但当他在年轻辅导员那里碰壁的时候,结果就完全相反了。
总结了这么多,用两句简单的话总结就是:其一,有一些先天的影响,但这是一小部分;其二,最重要的,在于年轻辅导员缺乏经验。与其说这是年轻辅导员的问题,不如说这是刚工作的人都将碰上的问题。没什么可怕的,也没有什么可害羞的,年轻辅导员所需要做的,就是尽快完善自己,心灵上的和方法上的,这就是我们的修炼和朝圣。
十、辅导员的讲评
讲评,也称为点评,或者叫做例会。是指每个星期要给学生们开个会,就一个星期以来的种种进行评点,同时安排下个星期的计划等等。辅导员讲评可以说是辅导员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如何做好讲评是个挺有学问的问题。
什么叫做讲评?字面意思来说,能讲,能评,方为讲评。这两个方面本身就是互相依赖的。
其实,如果有足够的经验做这件事情,讲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作为一个老师来说,先天被赋予了你讲被人听的特权——这绝对是一种幸福。你的表达的个性,可以完美地通过讲给学生听来发挥,不管他们爱不爱听。其他职业则没有这好事情了,很多人其实有想表达自己意思的愿望,可都没地方说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个老师就已经很幸福了。可是作为辅导员来说,还不止如此。因为作为一个任课老师来说,他更多的是讲,可是辅导员能做的则是可讲还可评,这才是讲评。
光讲的时候,学生们听得可能是很不集中,但是连讲带评,几乎每个听众都会非常认真地听,因为他们想在这个讲评中找到对于自己的评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讲评是比讲课要容易一些的。可是,由于讲评的是日常的很多东西,难免会提到某个人,对他的评价会有重或者轻,这就得将艺术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讲评其实又有点困难了。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好讲评呢?
首先,讲评决不是传话筒。以前我就见过这样的辅导员,开完了学生工作会后马上去给学生讲评。讲评的方法很简单,把本上的内容念一遍就OK,这样是肯定出不了错的。就这种程度,随便找个人都能把事情转述清楚,何劳大学辅导员,这个辅导员是白当了。对于学生来说,基本上没有任何效用,因为他们也不会真明白这个传声筒传的到底是什么声音。效用基本为0。
其次,讲评应该具体化,多用事例,不要说些纯粹原则性或者模糊性的东西。一些老辅导员能把这一点做的很好,因为他们有大量的事例可讲。比如关于防火问题,新辅导员可能就如写说明文式的开始讲防火如何作用,能举的例子也是那些比较遥远对于学生们来说感觉与自己没关系的。而老辅导员就可以把这个学校发生的火灾案件一一讲来,每件事情的原委说得清清楚楚,让学生们觉得就在身边。用这种身边的例子对学生们来说作用是相当大的,他们找到了参照物,就知道以后该怎么做。而且,讲解的时候,所有的学生都会竖起耳朵听,无论是猎奇心理,还是想知道与自己的关联,实例中的东西是能触及到学生们内心的。最笨的方法就是说一大堆精心准备的理论而每人去听。
再次,讲评应该掌握分寸。什么事情可说,什么事情不可说,什么事情拿不上台面适合私下传播,什么事情说出来之后能对全体有警醒,什么事情又得更多考虑当事人的感受不便多说。比如,我们的工作中必然会处理打架事件。对于男同学的打架事件可以详细讲清,以给全体学生警醒。对于女学生打架的事件最起码要讲究一个策略,因为公布她们的事情可能会对女孩一生都会带来伤害。但是,又不能不说,这就是一个掌握度的问题了。这里有个小技巧,有些事情说出来学生们可能一下接受不了,这个时候讲究一个吹风策略。即前几次的讲评就可以有意渗透说:“据小道消息,学校在做某项决定,有可能会……。”这样做的好处很多,第一观察学生们的反应,第二等到真实的消息下来之后学生们不至于一下子接受不了而形成严重后果。第三也让师生间不至于因为这件事情产生对立等等。
讲评的内容是需要精心准备的,准备内容的时候,一部分要传达学校的要求通知,一部分要讲次次都要涉及到的安全稳定问题,不要怕重复或者学生不耐烦,还有一部分要讲一些辅导员自己想讲给学生的东西,这是很值得精心准备的。一般来说,辅导员自己想讲给学生的东西都是一些人生的道理,或者如何度过大学生活等等,我叫他“励志部分”。我曾经给学生们的励志内容包括各个方面,基本上就是一部大学生的百科全书。讲这些的时候,如果讲的有道理又富含幽默,是能够吸引学生思考一些东西的。而对于辅导员自己来说,是一种幸福感。
讲评的时间不宜过短或者过长,以三到四十分钟为宜。刚当辅导员的人可能并不明白为什么要规定时间,讲评一说起来甚至能达到一两个小时——我曾经就是这样的,很想在短时间内把自己知道的东西讲给学生,但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反过来想,我们要是被别人讲一个小时会怎样,都去瞌睡了,除非都是林肯一样的演讲家,不过即使是演讲家每个星期都听也会烦的,所以有必要掌握时间。讲评中还有一件必须做的事情,就是点名,这是很有必要的,可以知道学生们是否都在,同时调查没有开会学生的去向。讲评还需要注意一点,就是讲评要有周期性或者规律行。比如所有的讲评时间都定于星期日晚上七点,而不要随时更改。
其实,讲评也是一种演讲,关于演讲的技巧,我会在以后的篇章中有所涉猎。最后,我再特别强调一点,不要小看讲评,要用心去对待哦!
十一,关于演讲
讲课,讲评,演讲,这是三个不同层次的概念。我觉得,如果每次讲课讲评都能变成演讲,那是一种很幸福的事情。
这么说,是把演讲加于讲课和讲评之上了,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但是,如果演讲确实更能吸引人,我们何不用演讲的心情对待每一次演讲和讲评呢?事实上,真正的大家们,尤其是口齿伶俐的大家们,他们每一次讲课都是演讲。
讲课,讲评用演讲的方式是可行的,这有我自己的亲身体验,不是胡说。2007年,我曾经带就业指导课,我的方法就是完全演讲。一般来说,这种公共课程学生逃课非常多,但是我带的课程上课的人数非但不减少,越往后人数还有所增加,一些学生带着别的专业学生过来听。每一次讲课就是一次演讲,讲得我大汗淋漓,但是学生们很爱听。2006年的时候,我曾经给别的学院带过半年学生,每次讲评我都作为一次演讲。在带完他们不久后,我在学校的论坛上看到一则帖子,是那些学生写我的。“我对辅导员讲评向来很反感,但是这些天贾老师带我们以来,我才知道原来讲评可以这么有意思,原来辅导员也可以这么可爱”。呵呵,自我膨胀一下,这是珍藏在我心里的两个美好记忆瞬间。
关键是,我们怎样演讲。其实,所谓的演讲很容易,一部分是演讲的技巧,另一部分却不只是技巧,需要的是演讲之外的东西。
想要演讲,首先要说出来。可是,我们有的辅导员就是不知道说什么,说不出来,就觉得无法学会演讲。我问你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面对你的朋友,你能讲出来吗?答案是肯定的,甚至你可以讲几个小时都不知疲倦。这就证明你明明不是说不出来。可是为什么演讲的时候就讲不出来呢?所谓的不同对象不同环境或许是个影响因素,但是究其根本,我看是没的说而已。你对你的朋友有你说话的内容,知道说什么,可能对着学生的时候都不知道能说什么。一个知识渊博或者经历丰富之人,会不会讲不出来?那是根本不可能。这样的人只要开口,就处处是典故,讲的很有意思。而如果我们将不出来,就是以前积累的太少了。那怎么办?在演讲之前精心准备,一个简单的数据,如果你想讲一个小时的内容,你就要阅读五个小时的内容。如果你准备的演讲材料是1:1的,即准备多少讲多少,基本上可以判定你那不是演讲了,至多是个讲课。更不要指望学生们有良好的反应,学生们恐怕真的听着很没意思的。
演讲不是照本宣科,是需要技巧的。或者抑扬顿挫,或者情深意切,者都有足够的控制技巧。技巧性的东西,随便一本讲演讲技巧的书都能解决问题,关键是你要去不断练习使用这些技巧。熟能生巧,不去训练,也别指望自己有一天能演讲得很好。说到这,可以提醒一句,一些指导演讲的书中给了你很多范例让你去学习。你千万别去学习,那是学不来的。自己的演讲语言,演讲犀利程度以及场面控制等等,不是通过学习别人的演讲稿就能出来的,而是对于自己演讲技能的挖掘。那些演讲稿的作用是让你练习之用。那么什么叫做对于自己演讲技能的挖掘呢?
很简单,如刚才所说,为什么你对朋友能说许多话呢,第一是有的说,第二,是你挖掘了这种技能,所以你说起上一句下一句就知道说什么。演讲其实是这样的,当你开口上一句的时候,下一句自然有你的语言会说出来。背诵式的演讲是最为愚蠢的,那也算不上演讲,真正的演讲,是你处于一种适当的兴奋之中,总是知道自己表达什么。当你按照你自己的意愿以及表达方式表达出你想表达东西的时候,这时候你的语言很可能非常有韵味——按照你自己的方式去说话,关键在于你有的说。只要你有的说,而且按照你自己的方式说出来的,这才叫演讲。如果你一旦能体会到,你会明白不用稿子而随性演说是一件怎样愉悦的事情,即使你开始说的并不精彩,时间久了,自然会成为演讲家的——脱稿演讲,其实是很容易的事情,把脱稿演讲当成平时说话,而不会被真正卡住,很多时候都是人们心理的问题,上台忘词,那是因为从背的思路出发。如果从说话的思路出发,你离演讲的距离就近了,甚至会妙语连珠。而不看稿子的演讲,才是真正的演讲。
演讲是需要举大量例子的,越是与学生们近的例子,越能吸引学生。同时,演讲也是需要幽默的,一个幽默的演讲者,像说相声一样把东西表达出来,这可以说是演讲的最高境界。听众在大笑之余细细回味,其实那是一种人生经验的升华,如何加入适合自己风格的笑料,是每个追求演讲的人值得孜孜不倦的事情。
演讲的信息量要大,语言却要凝练。演讲中切不可重复一句话,也不要花若干功夫去解释一句话,几句话一个信息量很容易让人听烦。大家们的演讲,都是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最多的信息量,所以听众脑子中会应接不暇,自然不会走神。绝不会几句话解释同一个东西,让听众脑子中处于一种待机状态。这也是初学演讲需要注意的事情。
作为辅导员来说,演讲这个东西必须学。当讲课成为演讲,或者讲评成为演讲,每一次都痛快淋漓,你不得不承认,那很快活。如果得到学生的认可,那简直妙不可言。当老师的不也就希望被学生认可吗?学习演讲,责无旁贷。
简单写了一下如何演讲,思路性的居多,因为我觉得这些东西你可能在演讲的指导书中找不到。至于如何把讲评变成演讲,我附上我的一则讲评记录,这是2006年军训时候我的一次讲评:
十二、如何与学生沟通
写出这个题目,有人又会有疑问了。难不成我连沟通不会吗?
沟通自然是与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但是,作为一个辅导员所用到的沟通,或许不是个本能的问题,而是有很多学问。良好的沟通可以有效促进理解,减少误会,并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问题是,怎样才算是良好的沟通。
首先,很多辅导员做久了,都会有同样的职业病——好为人师。虽然辅导员本身就是老师,好为人师也不是什么错,但是,问题是好为人师通常是单方面的,算不得沟通。很多辅导员就是单纯看到某些现象,或者听到学生所述的一些问题,未加仔细理解,就开始长篇大论地讲解自己的见解。殊不知,沟通是必须两方面都能表达自己的意见,都能理解对方的意见,而不是一方要被迫听另一方讲解。我们有的辅导员和学生沟通的时候,也许学生说话和辅导员说话的比例会达到1:100,基本就是学生刚说了几句话,辅导员找到他想说的话题了,就滔滔不绝,殊不知学生想表达的也许根本没有表达出来,作为听众学生更是表面认真但是骨子里很反感地听你地讲解呢。沟通的时候,必须把说话的机会给学生,辅导员要做一个耐心的听众,必要的时候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和学生沟通,双方说话的数量能控制在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比例为1:1,可以说是最佳。这1:1也是有门道的,在谈话结束前尽量引导学生说话,让学生多说。在正式谈话结束的时候,辅导员可以来一个整体总结,滔滔不绝一点也行,但是,总量不要说得比学生多才好
沟通是双方面的,还包括很多内容。首先,讲评是算不上沟通的,讲评更多是一种传达,把一些需要学生了解的信息传达给学生,而基本上没有学生的反馈。批评生也算不上沟通,因为从谈话一开始老师就处于优势地位,学生就处于劣势地位。事实上,批评教育是可以变成一种沟通的,这需要很高明的技术和经验,可能开始的时候有点难以做到,但如果能做到,这个辅导员就将是学生非常尊重的辅导员——因为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有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批评教育相当于给学生宣判,而沟通式的批评教育相当于帮助学生分析因果是非,协助他找到问题的关键。这样的沟通是较为成功的。
是一种纯粹的沟通。每个辅导员都需要了解一些知识,这将以后的章节展开。一些心理学技术很适用于沟通,而且效率也是较为理想的。普通的咨询也是一种沟通,但是作为回答者的辅导员不要长篇大论,不可压缩咨询者的提问或说话空间。
就目前来说,沟通是有多种不同层次的。如果把讲评一类的作为单方面沟通,依此类推的话,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大概分为正式的,如讲评,谈话,咨询等。非正式的,如随时随地的聊天,共同参与一项活动时的沟通等。现在,另一种沟通方式已经颇具规模,就是网络沟通。无论是QQ,MSN还是论坛上的沟通,这种沟通层面都有实在的意义,弥补了其他沟通的一些缺陷。有的辅导员还有博客,这非常有利于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辅导员:既不会把辅导员像中国人对教师的评价一样进行全能化,或者神化,也能让一些对辅导员有误解的学生重新认识辅导员。关于这一点,我将又一个章节专门论述。当然,沟通是双向的,在学生可以看辅导员的博客的时候,辅导员也有必要多看看学生们的QQ空间,博客等,都是一种很好的沟通。网络沟通的优势很多,我就不长篇大论了。在网络上的沟通,辅导员完全可以用网络语言与学生交流,而不必很像个老师的样子。其实这时候的你,在学生心中是很可爱的。
做学生工作的时候,沟通中一定要讲究一个原则,就是耐心。毕竟,学生就是学生,他们有些时候的问题能让人发狂,有的时候他们说出一些让人很是难堪的话——其实这些都不必在意,他们还像是个孩子,等他们再长大一点,就懂得体谅别人的感受了。不管怎么样,对于学生耐心一点,都会是一件好事。
每一种沟通都有不同的使用空间。同一件事情,可能需要这样的沟通方式,也可能几种沟通方式要一起使用。各种沟通方式结合起来,是辅导员工作的一项基本技能。但是,作为是沟通,我再最后重复强调一点:我们一定要知道沟通是双向的,一定要能做学生的听众。做得好听众,才能真正明白和学生沟通的真正含义。
十四、辅导员的情报系统
用这个题目,似乎有点骇人听闻了,但是表意甚为准确。我们通常可能用“信息员”来指通过非显性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动态。对于辅导员来说,这样的一个系统是需要的,除了干部们的汇报之外,必须有自己获得信息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动态。如果一个辅导员没有一个较为合理的情报系统,工作中出事故的危险性要大大增高,而且对于干部的监控就处于真空状态。作为传递信息以及监督干部作用为主要目标的情报系统是很必要的,那么我们如果来安排这样一个系统呢?
其实,用谁做这样的信息员倒不是关键。关键的都是几个原则性的问题:保密、单线联系、对信息员进行保护,对于信息员的信息相互印证。保密是指不能让任何人知道谁是信息员,否则信息员们就不敢说真话了。单线联系其实也是保密的需要,两个人都是信息员,但是如果让他们在一起,可能他们都不敢讲真话了,这个“博弈论”有着最好的注解。对信息员进行保护是个系统性的问题,知道在各个方面都能照顾到信息员,不会把他们遗忘遗漏,保护他们的身份。对于信息员的信息相互印证是指把同一件事情从多个信息员以及多个则面了解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处理,不能偏听某个人的说法。这并非说信息员说话不公正,而是信息员也许看到的只是一个侧面,或者他传递的信息带有非常明显的他个人加工的色彩,不自觉性的。这些原则都遵守,才可能从信息员那里获得真实的情况。
情报系统的建立,是为了更有效地了解学生,并不是利用这样一个系统搞“恐怖主义”,通过类似“东厂”“西厂”的特务组织来行使职权,这将是很愚蠢的。事实上,关于如何使用这些传上来的信息,我的建议是,把这些信息当作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尽量不要以这些信息为依据做一些决策。真正的信息系统,是需要通过广大学生干部以及学生通过正常渠道反映上来的,让学生觉得能说话,有话说,说过话之后觉得有效果。否则,辅导员会失去学生的信任,学生工作就陷入了真正的被动之中了。
但是,一个健全的情报系统是必须有的。因为,无论怎样,有一些东西是通过正常渠道反映不上来的,也许学生未必刻意瞒我们,但也有时候学生刻意不让我们知道一些事情,这个时候,辅导员对于学生情况的了解,就必须有另一条“渠道”。而这条渠道是否畅通,是否能说真话,有时候会起一个关键性作用。比如说,学生们会在一定程度下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在利益共同体的情况下,可能做出并不合适的事情。我就曾亲见过某班学生集体欺诈,把国家助学金进行评分。班里面多生很满意,而少数真正的贫困生敢怒不敢言。这个时候,该辅导员的信息系统起了大的作用,在第一时间内信息员将该消息传给辅导员,辅导员迅速反应,对班级的干部进行严肃处理,对班级进行整风,最终把助学金给了那些贫困学生,维护了国家助学金的神圣性。
那么,究竟如何建立这个系统呢。第一,系统不用建立太大,几个人就足以,不要让很多学生参与传递消息;第二,选用正直可用之人;第三,选用的人生活状态比较低调,在学生中并不显的。第四,有良好的反应消息的系统。满足这三点诚然是最佳,但在现实中,通常是没有这么完备的事情,我们根据自己的判断选人就可以了。
总之,情报系统作为正式渠道的补充,是有存在必要的。但是,我们需要明白,情报系统起的是辅助作用,我们主要需要培养的还是通过正常渠道反映问题的传递消息方式。不管是正式渠道还是辅助渠道,我们的第一原则是明了的,了解学生的情况,知道学生动态,这是每个辅导员都需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
十五、辅导员与侦探高手
辅导员有时候也是侦探,需要动动脑筋破一些案子。之所以这么做是有原因的,有时候,一些学生之间的小矛盾小问题,是达不到报案级别,但是又必须解决的。即使有些时候,一些案件已经达到报案标准,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本着给学生一次机会的出发点,也需要尝试从校园内部解决。很多学校都有类似的校规,如果被派出所公安局追查有责任,就有可能会被学校严厉处分,很多学生将不能取得学位证或者毕业证——学生毕竟是学生,也许他们真的是在偶然的情况下犯了错,犯了错就一棍子打死,对于他的未来人生的影响未免太大。再者说,谁人无过,关键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作为辅导员老师,如果能给他们以挽救,也算是一种职业精神,更是一份功德。
大多数辅导员是不可能接受过侦查训练的,对于侦查的知识,更多停留在电视剧、书籍或者《名侦探柯南》漫画之类的层面上的。其实这些作品都是侦查的良好教材,不过我们更多是看看热闹,不可能那么敏锐的。不过,如果我们多动动脑筋,很多事情还是在我们的处理范围之内,关键看我们能否真的动脑筋。
做了几年的辅导员,我处理了一些事件,有的完全可以称为案子。依我们的处理方式,其实能破案是很不容易的。在我们工作生涯中能破几个案子就是很成功的了,因为:
1、& && &请记住,我们不具备任何搜查的权力,私人搜查属于违法;
2、& && &请记住,我们不具备任何审讯的权力,私设公堂也是违法;
3、& && &请记住,我们不具备任何审判的权力,但是我们可以就校规内进行惩戒,对于一些矛盾可以调和。除此之外,没有更多权力。
所以,我们在想通过自己的力量进行调查的时候,需要更多的动脑,而不是动权力。那么究竟如何做呢?我们通过一些小小的案例来进行说明。案例都不会很复杂,但是调查起是非因果,还是很有些技巧的
十六、高效处理打架事件
关于如何处理打架之类的紧急事件,有很多书籍专门论述。其实,关于论述辅导员如何做工作的书,也一直很多。虽然他们在理论上获得了足够的支撑,或许是因为我才疏学浅不能领悟,或许是因为我有点扶不上台面,实在惭愧,有的时候我真是看不下去。而现在,我开始写,就不想做他们做的事情。我想,我要写的东西,一定能让人看得下去,一定让人觉得我写了不是在浪费感情,浪费笔墨,浪费生命……
打架,每个辅导员都要面对的问题,谁也避免不了。面对打架,如何处理等等,是一些很有门道的事情。而每个辅导员能否做好,会是学生们的热议对象。
但是,说明一个问题。我们反对打架,并不是在鼓励奴性。
处理打架事件的时候,我们通常的处理方法是,双方各打二十大板,即使是只有一方有错,也是双方都要处置。这样的处理方式本是无可辩驳的,要让学生学会非暴力性地处理问题,就应该这样。但是,请注意,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理由地被另一个打该怎么办?是不是为了“不打架”而告诉学生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问题,并不太好回答。出于辅导员的职业本能来说,自然是不希望学生动手。但是,出自于一种良心上来说,我们不能和同流合污,培养一种奴隶本性的学生。中国的教育本身就在培养奴性的学生,而在我们明白的同时,如果我们再加一把火,是不是有点愧对良心?对于这件事情的本身,我的态度非常明确。如果挨了打不还手,那是奴性,不值得提倡,甚至值得批判。而我们应该做的,虽应该反对打架,但是,反对的方法是,我们能用更高明的办法化解需要打架来解决的问题。如果情势真的到了一触即发,向着不可控制方向发展,暴力已经成为必然的时候(这种不得已被推着向前的时候是存在的),我们自己首先要保持克制,绝不能先动手,只要先动手,不管原本有多么冤枉委屈,恐怕也变成了没有理。在这些都没有作用下,先遭受了别人的直接袭击,那个时候还手,那个时候打架——打就打吧,总不能为了不打架而不打架吧?总不能被别人打死吧?为了保护而打架,谁能说这是“错”呢?
这一番离经叛道的评论,我想一定会让一些人看得目瞪口呆,这只是我的一番想法而已,百家争鸣,各有各的看法,原本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了。但是,打架,的确是需要反对的,而我的原因则是以下几个:
1、&&暴力解决问题只能说明你的不成熟。
2、&&理性处理事情的能力还没有——这意味着,你的成长度也比较低,这不仅仅是不成熟的问题了。
3、&&暴力打人之后,就是写检查、赔钱、受处分然后赔礼道歉。有的时候,得把自己的学业搭上,或者把家长生硬的陪笑脸搭上。打人的硬暴力,远没有想补偿时候受到的软暴力的伤害力大。
4、&&容易造成人身伤害,如果造成终生伤害,那就犯下了没办法挽救或者没办法原谅的错误。
5、&&当前高校最重视安全稳定,打架是最直接无视这一原则的表现,在任何一个高校中处理都是最为严重的。开除学籍,或者直接开除都不是危言耸听。或者取消学位——这个结果可能都不是学生们所能承受的。
6、&&可能把无辜的人一起带进来,一起挨处分,然后真正的当事人内疚一辈子。
7、&&暴力通常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反会引起更多问题。采用暴力解决问题,有一天也可能被暴力解决,正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
8、&&如果被带到派出所去那就更有滋味了。
9、&&然后发现,暴力确实不能解决问题。暴力解决问题的快感,远远没有解决暴力带来的麻烦时候的痛苦多,暴力解决的问题,通常是施暴者吃亏。
10、& && && && &然后,在忐忑不安地等待着自己的命运的时候,就发生了一位家长为了因打架开除的儿子给学校老师跪下的人间惨剧。
在高校中,大家可以说是辅导员们最为反感的事件。一次打架事件可能会造成若干种不良影响和连锁反应。关于打架的不好,每个辅导员闭着眼睛也能说出很多。但是,我写以上的东西,不是想就事论事,而是想引起辅导员们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打架是不对的,但是,有些时候,我们分析事情的方式不能简单化,我们需要留给学生一个空间,就如我们不自觉地给自己这样的一个空间一样。当然,作为一个辅导员最终的职业道德就是,我们当然不希望看到打架!
某晚,接到了电话:你的学生在打群架!
首先,最快速地通知值班的老师,让他们到现场看一下。老师只要及时出现在现场,产生严重后果的几率就要大大降低。
其次,马上了解到底打架是个什么程度,如果情况严重,直接报警。如果在可控范围内,就自行解决。必须最快联系到对方辅导员。学生们打架的时候可能谁也不顾,但一定会顾及自己的辅导员。
再次,无论如何,自己需第一时间感到现场,这是辅导员的职业道德。
最好,能在当晚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绝不要拖到第二天。
马上从家里狂奔到学校,发现还没有学校的老师介入,马上就要面临打架的现场了,这个时候,要做什么?
第一、& && &再次确定打架的程度,如果已经造成恶性后果,必须报警(或托别人立刻报警),这个时候不是考虑学校面子的时候。当然,如果只是对峙,或者没有严重的混乱场面,内部解决是最好的。通常第一种的几率并不多,第二种情况居多。
第二、& && &再次强调,必须马上联系对方辅导员(或托别人马上联系对方辅导员),让对方辅导员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同时,马上联系相关领导(或托人马上联系相关领导),要让相关主管领导知道情况。
第三、& && &有几个老师,叫上几个老师。或者叫上保安或者校卫队的成员立刻赶到。总之,尽量不要一个人过去,尽量多有几个人。如果没有这个条件的情况下,只能以身犯险。之所以这么做是有原因的,首先,作为是一方的辅导员,另一方可能认为辅导员会拉偏架,甚至激化矛盾。或者,有的学生根本不管是谁,看到有人过来就一块打了,尤其是很多年轻辅导员本身就很像学生,这样事情不只出现过一次。一个辅导员过去的时候,也身单力薄,甚至可能起不到作用。如果有几个老师或者有保安一同过去,解决事情的几率大大增加。所以,最好是几个老师共同过去。
第四、& && &到了现场,立刻指挥救治伤员。无论是谁打架,如果以救治伤员为第一要务的话,打架的双方都是会相对冷静,不会妄动的。这个时候,局面会得到控制。
第五、& && &如果真是自己过去的,怎么办?首先救治伤员。其次,先控制好自己的学生不要再有任何举动。并告知对方的学生,他们的辅导员马上就到,学校领导马上就到。一般学生不管多么激动,听说自己的辅导员或者学校领导过来了,都会软下去一些,甚至开始心虚,这个时候。
第六、& && &待场面彻底控制住后,就要开始找双方关键人物了解事实经过。审问是必须分开的,一般来说,自己的辅导员了解自己学生的情况。了解的时候,先询问一下情况,之后,让学生写事实经过。你可以很郑重地告诉学生,写事实经过必须客观如实,既不能缩小,更不能夸大,否则白纸黑字,胡说八道会置自己于不利,同时也置为你们说话的辅导员以不利的地位。
第七、& && &即使是审问自己学生的时候,也有必要把学生们隔离。这样做的好处是防止学生们串供,也会让学生们迫于压力说出一些他们不愿意交代的事情,也会从多个学生的侧面了解内情,有利于掌握全局。隔离审问的时候学生能否如实交代问题呢,请参考“博弈论”中著名的审问犯人的案例。用好这一理论,有利于接近事实真相。
第八、& && &双方辅导员到一块,把各自得到的事实加以印证。不出意外,经过合理地印证商榷,基本上能得到一个比较客观的事实。这个事实,基本上就是将来对他们处理的依据。当然,如果双方辅导员不能得到一致意见的时候,就一同找到领导,让主管领导进行定夺。无论最后的定论是否满意,都必须统一思想,接受下来,准备开始做学生的工作。一般来说,这个定论性的事实经过,都是比较公正的。
至此,一场打群架事件的现场处理部分完毕。之后就是对于学生的最终处理了。我说叙述的都是比较保守的,比如学生打群架会伤到拉架的辅导员。但这种事情是极少的。一般来说,作为一个辅导员,我们站在打群架的学生前面的时候,我们就一定有能力快刀斩乱麻似地把现场解决,我们需要有这份自信,而且一定能做到。学生打架是个并不少见的问题,每个辅导员的工作生涯中都会遇到几次,这很正常。我们的现场应急能力,就在处理诸如打架一类的事件中锻炼出来。而能否处理这些问题,我们一是需要信心,二是经验和方法。会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应变,这是辅导员的又一项必须技能。
那剑拔弩张,心惊胆战的时刻过去后,就是每个参与打架的学生都忐忑不安地等待处置的结果的过程。打架时候的英雄气概已经彻底没了,一个个都和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瘪了。打完架想想,这是何苦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啊?
面对学生的打架事件,我们应该如何处置?我们应遵守如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 && &双方都必须处置,除非是一些纯粹的欺负与反抗的情况,可以考虑只处置一方。
二、& && &先动手的不占理,后动手的应受到维护。
三、& && &人数多的不占理,人数少的应受到维护。
四、& && &携带棍棒、砖头等的绝对不占理,没有携带任何东西的应受到维护;请注意,携带器械斗殴是明确违法的,还得考虑法律的因素。
五、& && &使用棍棒、砖头等的不占理,未使用任何凶器的应受到维护。这与上一点并不重复。上一点是携带,这一点是使用。如果某人携带一支木棒参与打架与随手捡起一支木棒参与打架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一点需要区分考虑。
六、& && &打群架时候,其实真正打架的都是那几个带头的。必须把带头的找出来,进行最为严厉地处置。其他的人多数是摇旗呐喊的,甚至有的人参与打架了都不知道什么原因。所以,必须筛选头目,对于不同性质的情况进行不同处置。
七、& && &如实交代问题的可以从轻处置,说谎话或者拒不交代的严厉处置。
八、& && &态度较好的可以从轻处置,态度恶劣者严厉处置。
九、& && &打架过程中,由于双方情绪激动,甚至失去控制,可能会说出一些不顾后果的话。这些话不能作为衡量对错的依据,更多看做是情绪表现。
十、& && &受伤较重者,即使是打架的元凶,也要等伤势稳定后进行处置。
十一、& && && && &其实,不管打架是谁引起的,中间谁先挑衅等,双方都不会有绝对有理的,也不会有绝对没理的。我们最终处置较为妥当的是,给双方划定比例。比如,这一方占有80%的理,那一方占20%,切忌处置结果是一方有理,而另一方完全无理。
十二、& && && && &处置打架事件一定要快速,否则,一是学生可能会有新的冲突产生;二是不排除某学生通过其学生家长的社会关系或社会地位影响处理结果。时间拖得越长,产生问题的可能性越大。
十三、& && && && &处置过程,处置结果随时和领导保持信息畅通。
当遵循了这些原则,拿出了处置方案之后,就是事件的正式处置了。这个时候,有这样一些技巧可供参考。
一、& && &占理少的一方向占理多的一方道歉,或者双方互相道歉。为了表示诚恳,还可以写道歉信。
二、& && &赔偿医疗费。赔偿医疗费必须有医院的各种收据及其他票据,没有票据的花费可以认为费用没有发生,不予赔偿。
三、& && &写检查,写保证书,让当事学生认识到他的错误,并可以留作一份资料以备查看。
四、& && &联系家长。对于造成比较严重后果的打架事件,必须告知学生家长。如果打架事件并不是非常严重,辅导员可以考虑不联系家长,给学生一个机会。
五、& && &处分要给全体同学宣读,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省去受处分人的名字,但是要全体同学知情,给全体同学做个榜样。
六、& && &打架处置之后,要对当事人进行一段时间的跟踪监控,保证没有其他事件发生。
处置打架事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窍门。只要参与打架,双方肯定要受到伤害,而我们处置的时候,教育为主,同时避免二次伤害。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要给学生一个机会的,不能让他犯了一次错误就抱憾终生。
消弭问题比解决问题高明,例如,我们对打架可以有所预防,方法如下。
一、& && &要常讲打架的危害性,最好有实例。对打架的心理进行彻底的分析。
二、& && &要有畅通的信息系统,包括学生干部的信息系统以及信息员的信息系统。
三、& && &有些学生矛盾可能会引发打架事件,要对这些矛盾了然于胸,并进行必要的干预。
四、& && &要有紧急预案,一旦可能发生打架事件,干部们应立刻知道自己该如何做。把打架消灭于开始阶段。
关于如何给学生讲解打架事件,也是一件很有门道的事情,下面,附上一篇我给学生们讲解大家的讲评记录。
讲: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再次听我的讲演,这次,我们讨论的话题,有点沉重,但是,这个问题又与每个大学生都密切相关,除了好闹事的媒体会讨论这个问题以外,我们平时是不会考虑这个问题的,这就是,打架。
前些天,某高校两个学院学生,因为一点小事情打起架来,参与的学生达到二十多人。事情是这样的,考完四级之后,很多学生想去通宵上网。学院一的十几个学生去网吧占座,在几个没有人的座位上坐下来。这时候,一位同学过来说,这个座我们已经占了,口气比较生硬。于是,双方产生口角,由于这位同学人单力薄,迅速回他所在的学院二纠集了十几个人。这样,两方面一共二十多人发生了群体冲突,几个同学受伤非常严重,被送到医院抢救。这件事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当时该校一位辅导员想出面拉架,结果由于他比较年轻,打架双方大部分都不认识他,把这位年轻辅导员打坏,胳膊骨折,住院治疗。虽然结果没有死亡发生,但后果相当严重。这几个人已经全部被学校开除,住院治疗的同学有一位可能永远失去了视力,这起案件的责任正在调查中。
再说第二件事,这件事情就发生在我们学院周边高校里面。原因是这样,某高校学院一一位同学去食堂吃饭,他要了小炒就开始等待。结果学院二一位同学也去吃饭,他要的同样这个小炒。他不知就里,从食堂处端走了这盘小炒,结果引发争执。两位同学互不相让,在食堂里恶语相向。回到宿舍后学院一的学生纠集一个宿舍学生到学院二学生宿舍“讲理”。学院二学生当时就自己在宿舍内,他见势害怕,开始跑。学院一的学生紧追不舍,学院二的学生情急之下,用水果刀刺了学院一学生一下,几乎致死。经过一天的抢救,学院一学生终于没有死亡,没有造成更加恶劣的后果。
不知道同学们听到这样的故事做何感想?(静默10秒钟,学生们直盯盯看着我)
我先不想说这两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我想和同学讲这样一件事情,听说过这样的事,真实事件。一个学生在学校打架,他本来是一个学习非常不错的孩子,但因为打架学校要开除他。他的家长是悲痛欲绝,他太不想让孩子放下念大学的机会了。可是苦苦哀求,学校还是坚持要把这孩子清理。这个家长情急之下,一下子给学校的校长跪下了,长跪不起。
(静默10秒钟,鸦雀无声)
不知道我们的同学听到这样的故事又怎么想?当时我听到的时候,我唯一的感觉就是:震撼。当这个家长把高贵地膝盖因为他儿子的问题向学校下跪的时候,我想,一个社会最不能容忍的事情发生了,而且这事发生在大学生身上。我们没有办法来形容中国的家长,他们对于儿女,就是奉献自己的所有。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家长,他们从来要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给儿女。而当他们把辛苦钱拿来我们让我们上大学时候,却要因为这样的事情想学校下跪——我们每个做子女的,问问自己:你还有脸活在世上么?!你又对得起谁?!你的良知呢?我那时想,这件事好发生在我的身上,我真的是没脸活在世界之中了!
(整场静默)
我说这个,是什么意思,关于家长的问题,我以后会专门和大家交流。但是,这个例子,恰恰是当我们一时冲动,动了手,打了架,要承受的后果。在情绪极度高涨的时候,任何理智都不复存在,于是你开始动手。结果架打完了,心情平和下来了,该赔钱了,该赔礼了,该后悔了,该开始让父母因为你的不理智四处求人了——当时千不该万不该。我就想问问,你怎么就能让自己当时没有理智,而成为一个情绪控制下的动物呢?而之后,你有承担你做事的能力吗?我就问问你,当代的大学生啊?!
当然,这件事情并没有发生在你们身上,但是,我想让你们感受到那种压迫感——而且我知道,肯定,你们中间,有些人到了那个时候并不理智。而且,你会给你自己找若干种理由告诉自己当时就是不需要理智——关于这个,我们就来讲讲打架问题,看看我的分析是否有道理呢?
前些天,我刚好在电视上看了这样一个节目。在拘留所里,一个人在回答记者的提问。这个人是一个中学生。前几天有个“哥们”说有人欺负他,让他去帮忙揍他一顿。于是这个中学生觉得“兄弟有难,义不容辞”。双方僵持了没多久,就打了起来。这个中学生带了一把匕首,在几个中学生混战过程中,这个中学生一把把刀插进了对方心脏处,抢救无效死亡。
记者问他:“你们有多大的仇,一定要置对方于死地呢?”
答:“没有,就是我的同学说他受欺负了,让我帮忙教训教训他”
问:“那你了解那个人吗(死者)。”
答:“不了解,他是谁我跟不知道”
问:“你是说,你都不认识他?!”
答:“我不认识他,就是同学说他不好,我也不知道怎么就把他捅死了”。
不知道讲完这件事,同学们又作何感想。这件事,虽然发生在中学生身上,但问题是一致的。这个捅死人的孩子都不知道他杀的人是谁,结果就做出了这样的事情。我们大学生打架,和这个事情差不多。我亲自处理过一起打群架事件(架没有打起来,被有效制止了),在这个过程中,我曾问到其中一个同学:“你知道要干吗么?”他回答:“我不知道,他们说让我来,我就来了。好像我们一个同学受欺负了——我也不知道……”好,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一个问题:集体无意识。
实际上,我们大学生打群架的时候,真正上手的人没几个人,大部分都是在旁边看。但是,要是冲突规模打了之后,这些人就变得一个比一个勇猛——然而,这些气势汹汹的人,很有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来做什么。可是,他们为什么又来了呢?很简单。某某同学叫我,我就来了。或者是“兄弟有难”,我不能不帮啊?那你知道你帮着干吗么?不知道。很多打群架的“帮凶”类型的人物,都是在这样一种什么都不知道的状态下打起来的。他们觉得不来不好,在旁边助威也觉得对不起“兄弟”,就上手吧。一上手,那“匹夫的勇气”就来了,大打出手,好像和对方有不共戴天之仇似的。也许当时这种状态并未在直接的意识里面,却在潜意识中飞快地运行。也许你当时感觉不出来在短暂的时刻会有这么多思维活动,但正如潜意识一贯作风一样——它只要影响你的结果就行了。事情过去了,该算帐了,该后悔的时候才明白一点:我干吗要打架啊?
说得再明白点:这是一种典型的集体无意识。那个时候,人的理智好像就不存在了似的。大家在场面上,尤其受到一种“场依存状态”的影响——简单解释,就是你在现场,就不自觉的跟着现场的气势来调整自己的行动。比如你参加一项大赛,在现场上你明明觉得自己胸有成竹,在演讲的时候却还是紧张。比如你在彩票交易中心的时候,大家一起买了这一种彩票,你就不由自主也买了,其实完全在你的计划之外。这种场依存效应非常强。只要别人叫你,你可能想都不想地就去;或者你想,别人都去,我不去不好吧,其实这恰好在这么想你。当你去了的时候,让你动手,你想别人都动手,我不动手不好意思吧。甚至在打架过程中,你想,我不真打,别人都真打,那样也不好吧—— 那个时候,你的大脑就只懂得这样运行。你的理智,你的理智彻彻底底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这样的时候,你怎能不成帮凶?
所以,整个打群架的时候,基本上都处于这种无意识的状态,就像被麻醉了似的。就算有人明白这样不好,自己承受不了这后果的时候,也迫于强大的集体压力,不敢表态——其实我告诉你,那还是因为你胆小。你如果表了态了,你会向石头扔到水中之后,立刻引起一片涟漪。众人也未必愿意打架,但都敢想不敢做而已,或者一时间转不过弯来。而到了现场,基本上没有你选择的余地。当动上手的时候,你想悬崖勒马也做不到了,只等着后悔吧。
那么之所以产生集体无意识,其实还是因为有有意识的人。这些人是谁呢?他就是打群架的带头者,这是我想说的第二点。一般是一个两个,这样的带头者,别看他们人数少,但却能让周围几个甚至几十个人麻醉。他们有办法说得你血脉贲张,让你觉得不去不对。他们在现场的时候和对方叫骂,情绪激烈,让本方面的人觉得自己有理似的。动手的时候,他们肯定是第一个,有时候是他们自己在打,但也有时候他们带着全部的人都在打。这一两个人是完全没有理智而言的,但是,这也限于一定层次。他们好像想要杀人似的,但老师一来,或者警察一来,就什么都清醒了。这一两个人就是罪魁祸首。想要制止打群架,诀窍就在这,把他们制止住,问题就变得好解决了。
但也有存心不良者,他故意挑拨,让现场人员火气更胜。他们好像拉架,却偏向一面。他让人们上手,但自己却不参与其中,这样的人也有很多,更是不折不扣让人深恶痛绝。总之,这一两个的带头者,是打架的罪魁祸首。如果想要拉架,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制服这一两个,其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奖学金辅导员推荐意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