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笔的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一定是最高点和最低点吗

(共1个回答)
是6124.04点。
07年10月16日上午10:03
《银监会发文通知严禁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前几日这则消息铺天盖地地出现在各大媒体上,迅速传遍了股市的每一个角落,被看成是上个双休日最大的利空消息。
6124,算是高点
最高 6124.
现在来说 算是比较低
日 6124.04点
6000点绝对不是中国股市的最高点,也许明年吧,会重返6000点的,其实上证指数是严重失真的,对比深成指离高位只有30%的距离,上证指数失真主要是601857滞
最低点日:95.79
最高点:日:6124.04;
股票指数即股票价格指数。是由证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务机构编制的表明股票行市变动的一种供参考的指示数字。由于股票价格起伏无常,投资者必然面临市场价格风险。对于具体某一
大家还关注
(C)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笔的端点是不是独立有效分型的最高点和最低点问题
关于笔的端点是不是独立有效分型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问题之我见(含笔中间所谓独立K线的方向问题):
(三)对其它相关问题的理解---即关于笔的端点不是该笔中所有K线的最高和最低点的问题--笔的端点不在该笔中所有K线的最高最低位置是被允许的吗?即笔的端点是不是所有K线的最高和最低点?
&&&&1、关于笔中的上升(下降)K线问题
&&&&缠在62课中讲到“上升的一笔,由结合律,就一定是底分型+上升K线+顶分型;下降的一笔,就是顶分型+下降K线+底分型。”其实,什么是上升或下降K线,没有明确的定义。而且,缠曾在博客的回复中也说了笔中顶底分型间的独立K线,是没有方向要求的。另外,除了62课,在其它所有的关于笔中分型的讲述中,都不再提到顶底分型间的独立K线的方向问题。所以,我认为这点是不用再考虑的。
【关于上升,下降K线的问题】:原文是有明确定义的。(原文字体用红色)
【有人可能要问,什么是向上?什么是向下?其实,这根本没什么可说的,任何看过图的都知道什么是向上,什么是向下。当然,作为严格的几何理论,对向上向下,也可以严格地进行几何定义,只不过,这样对于不习惯数学符号的人,头又要大一次了。
&&&&假设,第n根K线满足第n根与第n+1根的包含关系,而第n根与第n-1根不是包含关系,那么如果gn&=gn-1,那么称第n-1、n、n+1根K线是向上的;如果dn&=dn-1,那么称第n-1、n、n+1根K线是向下的。
&&&&有人可能又要问,如果gn&gn-1且dn&dn-1,算什么?那就是一种包含关系,这就违反了前面第n根与第n-1根不是包含关系的假设。同样道理,gn&=gn-1与dn&=dn-1不可能同时成立。】
(1)在下降K线中,把有包含关系的K线按下降的情况处理,即新K线[mindi,mingi]。如果向下笔中两端的分型中间只有一根普通k线--那已经满足至少要有一根非共K线的要求;如果向下笔中两端的分型中间有一根以上普通k线,那么更是满足至少有一根非共K线的要求了。但前提是笔两端的分型必须是独立有效的分型。这时,中间的这些普通K线其实不需要处理包含关系,即不需要探讨笔中间的独立K线的方向问题---因为中间如果有1根以上普通K线的话,要么有包含关系,要么没有包含关系;有包含关系的,按下降处理后就都可以成为标准的下降K线---这就是结合律的要求,即向下笔,中间必须是下降K线---如果中间的K线不是下降k线的话,那就不是下降笔了。
[上次的理解想法--至少要的K线必须是标准K线的想法似乎值得再商榷了,应该是只要至少有一根普通K线就可以了,但前提是笔两端的分型必须是独立有效的分型]
(2)在上升K线中,把有包含关系的K线按上升的情况处理,即新K线[maxdi,maxgi]。向上笔的中间K线问题,和上面的向下笔反之。
“除了62课,在其它所有的关于笔中分型的讲述中,都不再提到顶底分型间的独立K线的方向问题。所以,我认为这点是不用再考虑的。”
【关于上面这句话,我的理解是】:我觉得并不是因为原文不再提到独立K线的方向问题就“不用再考虑”了,而是因为结合律,向上笔中间必须是上升K线,向下笔中间必须是下降K线,如果中间的k有包含关系的话,那就分别按向上、向下的关系处理成标准的上升、下降K线。从实际操作的简洁且有效上来说,只有笔两端的分型是独立有效分型,那么只要中间至少有一根普通K线就可以满足笔的定义要求了,如果中间有1根以上,就更满足定义要求了,所以实际操作时不需要严格处理中间K线的包含关系,直接把笔两端的分型高低点相连就是一笔了。
有人可能要问:如果中间的K线出现反方向的独立K线呢?第一种情况,中间K线出现反方向的,但不符合笔的定义,即没构成笔,那么,中间的小波动忽略掉。第二种情况,中间K线出现反方向的独立K线较多且形成了笔,这种情况和我们讨论笔中间的K线问题的前提是矛盾的---我们是在一确定的笔中讨论中间K线的问题,如果中间的K线又构成了新的笔,那讨论的前提,即确定的一笔岂不是不成立了。所以,这第二种情况不在我们讨论范围之类,即对于已经确定的一笔是不允许出现这种情况的---也就是说,笔的形成,中间至少要有一根或一根以上的普通K线才能构成笔,当然前提条件是笔两端的分型是独立有效分型。
--------------------------------------------------------------------------------------------
2、关于笔的端点是不是该笔中所有K线的最高和最低点的问题
(1)笔内分型的顶底超出笔的端点的情况。
&下图(插图:“关于笔的端点不是该笔中所有K线的最高和最低点的问题”缠的回复),是缠关于这个问题在博客中的回复,但两个回复却是矛盾的。
(2)笔中非分型顶底的K线超出笔的端点的情况。
&&&&对这种情况,我的理解:经过K线非包含处理,对该组“标准”K线划分分型和笔,按定义来,没有难度。如果一定要给一个说法,可视为在小时间周期K线图上(如1F的K线图)的偶然现象(比如有人下单失误)。这在个股中并不鲜见。这种波动,只要不是连续出现,是可以被忽视的。
&&&&总之,我认为笔的端点不在该笔中所有K线的最高最低位置是允许的。
&&&&笔作为最小级别走势类型的构件,本来也是可以的。只是因为笔比较不稳定,所以用笔构成线段,再由线段构成最小级别的走势类型。从这个角度看,笔和线段是有共性的。那么也许,笔的最高最低点应该也可以象线段一样,不在端点上的。
&&&&另外,笔终要构成线段。所以,本图中,向上的一笔,然后是向下的一笔,接下来还是向上的一笔,这最后向上一笔的顶点,很可能就会高过向下一笔的最高点的。按缠论来说,笔不过是构成线段用的,缠甚至不太赞同针对线段来操作,就更不会针对笔来操作了。所以一笔(在价位上)的高低,其实不是很关键的。
&&&&笔,是相邻的顶底两个分型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分型是从形态上表示转折的,而笔仅是为了表示这个转折具有较当的力度(必须满足5个以上单位时间,也就是这种转折,必须要有足够的持续的时间)。分型关键是看形态,而不是看价位。比如,一个顶分型,顶的价位高出两边很多,也是个顶分,只高出一点,也是个顶分。只关乎形态,不关乎价位。
&&&&缠师所说的分笔和分段的定义,虽然本身是准确的,但有时候也不是百分之百的精确反映走势,他自己也说过,这种定义的分解是各种分解的一种,之所以用这样的分笔和分段的定义,是因为这种定义的分解是唯一的,不会产生模糊,但是请记住,这只是一种分解而已。就象诗句的解读一样,严格按照语法来解读是对的,可如果单纯按照语法来解读,只是接近诗句的意思,但是并不是其真正的意思。
【我的理解】:
(1)在缠回复的插图中---第一问的回答我理解且认同,即“顶和底,当然一定是那一笔的最高最低,如果不是,那里面一定不只一笔。”
(2)对于第二问的回答,我的理解和看法是:
【首先】AB、BC不是一笔,因为不是独立有效K线,即中间没有至少一根K线,转折弱波动小忽略掉;
【其二】如果单独看CD,是一笔,因为独立有效顶分型C和独立有效底分型D中间有至少一根K线了,符合笔的定义。【其三】那么AD是不是一笔呢?我们按“缠原文划分笔的步骤”来分析---
【其三】那么AD是不是一笔呢?我们按“缠原文划分笔的步骤”来分析:
第一步[确定所有符合标准的分型],那么图中符合标准的分型,即我理解的独立有效分型有底分型D,而独立有效顶分型有两个,都是相对底分型D而言的--对D而言,两个顶分型和底分型D中间都至少有一根非共K线。
本来,按笔的定义,构成笔的分型应该是相邻的,所以独立有效顶分型C和独立有效底分型D中间有至少一根非共K线就已经是符合定义的一笔了,也就是说,不存在顶分型A和底分型D构成AD一笔的问题。
不过没关系,在这个图中按步骤分析下去的结论也是一样的。
第二步[前后两分型是同一性质的,对于顶,前面的低于后面的,只保留后面的],那么在图中,顶分型C笔顶分型A要高,所以保留C,即顶分型C才是图中和底分型D构成一笔的顶分型(顶点)。而顶分型A和顶分型C之间的底分型B因为波动小,构不成符合定义的AB和BC两笔,忽略掉,也即从A到C是没有笔的。
第三步[经过步骤二的处理后,余下的分型,如果相邻的是顶和底,那么这就可以划为一笔],那么在图中,经过前面两个步骤后,余下的分型就只有C和D了,且是相邻的顶和底,还至少有一根非共K线,所以,CD构成向下一笔。
综上,图中只有CD向下一笔,而AB、BC和AD都不是一笔。
至于缠答复中的“关键看D后面的分型是顶还是底的问题”,我认为应该是针对CD向下这一笔来说的,而不是对AD而言的,因为AD不是一笔。
这里就是一个当下的问题,边走边看的问题:目前CD暂时是构成了一个符合笔定义的向下笔,但却还没有完全结束确定--完全结束完成与否取决与D后面的独立有效分型。即如果D后面走出的分型吧是独立有效顶分型的话,那么意味着CD这向下的一笔是还没有完成的,因为假如D后面走出一个顶分型E,它和底分型D中间没有非共K线或者甚至和D有共用K线的话,那就不是一个独立有效的顶分型E,也就是说DE构不成符合定义的向上一笔,波动小忽略掉,等出现新的一个有效底分型F时(顶分型E后面必然有一个新的底分型,不然的话,就是一直向上的上升K线,顶和底都是交互出现的,也就是说两个顶分型之间必然有一个底分型,两个底分型之间必然有一个顶分型),CD向下的一笔又延伸到了F,成为新的向下一笔CF。这样会不段的“动态当下”下去,那从C开始的向下一笔要到什么才完全结束完成呢?等到新出现的底和其后新的顶构成向上的一笔时才完全结束完成从C开始向下的一笔。比如,如果新的底分型F后面又走出了一个新的顶分型G,且G是独立有效的顶分型(即F和G之间至少有一根非共K线),那么FG就构成了新的向上一笔FG,到此时,从C开始的向下一笔才完全结束完成。
这就是说,向上一笔的结束完成由向下的一笔形成与否决定,即笔是的结束是被相反的一笔完成的(这让我想起了线段的破坏和结束---线段是被线段破坏结束的)
这也就是说,在实际操作中,先要找独立有效的分型,然后中间至少要有一根非共K线,那就构成了一笔。
而这个暂时形成的笔,是会继续向同一个方向走呢,还是会形成反方向的一笔,这完全取决于后面的走出的有效分型的情况(动态的当下),例如图中假如出现顶E、底F和顶G的情况分析。
(1)笔的划分是唯一的,走势也是用唯一划分出来的向上笔和向下笔交替连接起来的。
(2)笔的笔的端点就是该笔中相邻分型(顶分型和底分型)K线的最高和最低点。如果是向上笔,那就底分型的低点连接到顶分型的高点;如果是向下一笔,那就是顶分型的高点连接到底分型的低点。&&&
--------------------------
关于插图2(“笔中非分型顶底的K线超出笔的端点的情况”)之探讨:
【我的理解是】:
(一)先确定标准的独立有效分型(即经过包含关系处理后能形成笔的分型)
(1)3a和3b有包含关系,按23是向上的关系处理,形成新K线[取3a的低点,取3b的高点],这样1、2、K线[取3a的低点,取3b的高点]就构成一个经过包含关系处理的标准底分型。
(2)6a和6b有包含关系,按56是向下的关系处理,形成新K线[取6a的高点,取6b的低点],这样4、5、新K线[取6a的高点,取6b的低点]就构成一个经过包含关系处理的标准顶分型。
(3)7、8、9很明显的一个没有包含关系的标准底分型。
(二)找出标准的独立有效分型后,再确定笔
(1)因为底分型2、顶分型5和底分型8三个分型中间彼此都要至少一根非共K线,所以都是标准独立有效分型,彼此相邻分别构成向上笔25和向下笔58。
(2)如图,3a和3b有包含关系,按23是向上的关系处理,形成新K线[取3a的低点,取3b的高点],这样1、2、K线[取3a的低点,取3b的高点]就构成了底分型2--不按标准K线的说法,那么底分型2就是由从1到3b的四根普通K线构成--按这种角度的说法,就会出现由底分型2开始的向上一笔的低点端点比3b的低点要高,即2到顶分型6b的底端点,不在该笔中普通K线的最低点的问题。但如果按标准K线的说法,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
58向下一笔的顶不在该笔中普通K线的最高位的现象和问题是一样的。如果用标准K线的角度和看法就不存在了。
只不过实际的图形中走的都是普通的K线,所以存在这个现象和问题。
所以个人理解(1),即通过合并,形成标准K线,把它忽略掉。这样在时间操作中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是有这种情况的事实出现,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把它包含忽略掉,按标准K线的角度理解操作。
【综上总结】:
(1)笔的端点,必须也必定是分型的最高K线和最低K线的端点。
(2)对于“笔中非分型顶底的K线超出笔的端点的情况”是实际中存在的,但按标准K的角度理解和处理,即包含忽略掉。
插图顺序:
插图1&&“关于笔的端点不是该笔中所有K线的最高和最低点的问题”缠的回复
插图2&&“笔中非分型顶底的K线超出笔的端点的情况”封三渐的理解
上图内容摘自缠师原博程式化补缺口震荡如期上演回复的第6页当中。
[匿名]&新浪网友&删除此人所有评论&
&17:04:05&
        C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请问上图中的笔,是AD一笔呢还是AB,BC,CD三笔呢?
AB肯定不是一笔,BC也不是,至于AD是不是,这要看D后面的走势。
找笔,首先要找分型。A、D都满足分型的条件,但关键看D后面的分型是顶还是底,如果是顶,那么AD就是一笔。如果是底,那D肯定不是和A构成一笔的那个底。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在我们操作过程中,前期大盘判断和选股很重要,这些是一次完整交易过程的基础,而当我们把盘面和个股分析完毕后最终要做的一个决定就是买入,买入也是非常有技巧的。  在操作买入技巧中,低吸和追涨是必须统一和协调的,若是只具备低吸或是只具备追涨的能单一能力,将错过很多重要机会。  不同的行情下采取不同的交易策略,在大盘行情趋势向好时,可以跟随趋势持股,在行情不好或是走坏的情况喜爱,要及时抱住利润。  前三个买入技巧均以600391成发科技为例  一、分时放量拉升买入技巧  操作要点:  这里的量能要萎缩,而且站上分时均线之后的拉升必需是超出前面的量能。  二、分时放量突破盘整区域买入技巧  操作要点:  1、在突破第一个平台式尚不确定,多以介入30%,而在回调中可以加仓,  2、以在突破第二个平台是已经可以很确定可以重仓加入,  3、一般拉升必会回调,在突破时我们可能买在突破的低位,也可能买在突破的高位,可分三次操作。  三、分时回调低点买入技巧  操作要点:  留下了3个平台,而每一个平台都将为第二天的走势提供支撑,而且很强  四、突破前高分时买入技巧  特征:  1、股价在经过短暂整理后,突破前一波的高点;  2、在突破前高时,成交量相应放大。结论:一旦分时图上股价突破前高,则突破价即为精确买入点。  五、平台突破分买入技巧  特征:  1、股价在当天经过一轮上涨后,在均线上方横盘较长时间;  2、某时突然大幅拉升上涨;  3、成交量同步放大。  操作要点:  股价当天横盘一段时间后突然放量拉起,放量拉升突破平台时,突破价即为精确买入点  六、二次探底分时买入技巧  特征:  股价在前一次低点附近得到明显支撑,不再创。  操作要点:  1、二次探低形态时,股价相对于前一天收盘价来说,可以是上涨也可以是下跌。  2、二次探底时股价不能低于前一次低点。  切记:在分时图中,尽量选择盘中突破临界点或回调的地点介入,安全性较大,如果股价急速冲高后追涨介入,则容易被套。  如果散户朋友对个股操作迷茫,微信号:yz06100,分析经验技巧,让炒股变得简单,助你捕捉最及时的买卖点和操作策略。  本文由原创发布于同 花 顺自媒体平台,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责任编辑:pjt
回复0条,有0人参与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净额(亿)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炒股必备&同花顺财经
同花顺爱基金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
提交成功,感谢您的支持!
近1年收益率
近1年收益率
近1年收益率
近1年收益率
近1年收益率
最近7日年化
<span title="4.%
最近7日年化
<span title="4.%笔的端点是不是独立有效分型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问题
关于笔的端点是不是独立有效分型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问题之我见(含笔中间所谓独立K线的方向问题):
(三)对其它相关问题的理解---即关于笔的端点不是该笔中所有K线的最高和最低点的问题--笔的端点不在该笔中所有K线的最高最低位置是被允许的吗?即笔的端点是不是所有K线的最高和最低点?
(引自封三渐的总结):
1、关于笔中的上升(下降)K线问题
缠在62课中讲到“上升的一笔,由结合律,就一定是底分型+上升K线+顶分型;下降的一笔,就是顶分型+下降K线+底分型。”其实,什么是上升或下降K线,没有明确的定义。而且,缠曾在博客的回复中也说了笔中顶底分型间的独立K线,是没有方向要求的。另外,除了62课,在其它所有的关于笔中分型的讲述中,都不再提到顶底分型间的独立K线的方向问题。所以,我认为这点是不用再考虑的。
【关于上升,下降K线的问题】:原文是有明确定义的。(原文字体用红色)
【有人可能要问,什么是向上?什么是向下?其实,这根本没什么可说的,任何看过图的都知道什么是向上,什么是向下。当然,作为严格的几何理论,对向上向下,也可以严格地进行几何定义,只不过,这样对于不习惯数学符号的人,头又要大一次了。
假设,第n根K线满足第n根与第n+1根的包含关系,而第n根与第n-1根不是包含关系,那么如果gn&=gn-1,那么称第n-1、n、n+1根K线是向上的;如果dn&=dn-1,那么称第n-1、n、n+1根K线是向下的。
有人可能又要问,如果gn&gn-1且dn&dn-1,算什么?那就是一种包含关系,这就违反了前面第n根与第n-1根不是包含关系的假设。同样道理,gn&=gn-1与dn&=dn-1不可能同时成立。】
(1)在下降K线中,把有包含关系的K线按下降的情况处理,即新K线[mindi,mingi]。如果向下笔中两端的分型中间只有一根普通k线--那已经满足至少要有一根非共K线的要求;如果向下笔中两端的分型中间有一根以上普通k线,那么更是满足至少有一根非共K线的要求了。但前提是笔两端的分型必须是独立有效的分型。这时,中间的这些普通K线其实不需要处理包含关系,即不需要探讨笔中间的独立K线的方向问题---因为中间如果有1根以上普通K线的话,要么有包含关系,要么没有包含关系;有包含关系的,按下降处理后就都可以成为标准的下降K线---这就是结合律的要求,即向下笔,中间必须是下降K线---如果中间的K线不是下降k线的话,那就不是下降笔了。
[上次的理解想法--至少要的K线必须是标准K线的想法似乎值得再商榷了,应该是只要至少有一根普通K线就可以了,但前提是笔两端的分型必须是独立有效的分型]
(2)在上升K线中,把有包含关系的K线按上升的情况处理,即新K线[maxdi,maxgi]。向上笔的中间K线问题,和上面的向下笔反之。
“除了62课,在其它所有的关于笔中分型的讲述中,都不再提到顶底分型间的独立K线的方向问题。所以,我认为这点是不用再考虑的。”
【关于上面这句话,我的理解是】:我觉得并不是因为原文不再提到独立K线的方向问题就“不用再考虑”了,而是因为结合律,向上笔中间必须是上升K线,向下笔中间必须是下降K线,如果中间的k有包含关系的话,那就分别按向上、向下的关系处理成标准的上升、下降K线。从实际操作的简洁且有效上来说,只有笔两端的分型是独立有效分型,那么只要中间至少有一根普通K线就可以满足笔的定义要求了,如果中间有1根以上,就更满足定义要求了,所以实际操作时不需要严格处理中间K线的包含关系,直接把笔两端的分型高低点相连就是一笔了。
有人可能要问:如果中间的K线出现反方向的独立K线呢?第一种情况,中间K线出现反方向的,但不符合笔的定义,即没构成笔,那么,中间的小波动忽略掉。第二种情况,中间K线出现反方向的独立K线较多且形成了笔,这种情况和我们讨论笔中间的K线问题的前提是矛盾的---我们是在一确定的笔中讨论中间K线的问题,如果中间的K线又构成了新的笔,那讨论的前提,即确定的一笔岂不是不成立了。所以,这第二种情况不在我们讨论范围之类,即对于已经确定的一笔是不允许出现这种情况的---也就是说,笔的形成,中间至少要有一根或一根以上的普通K线才能构成笔,当然前提条件是笔两端的分型是独立有效分型。
--------------------------------------------------------------------------------------------
2、关于笔的端点是不是该笔中所有K线的最高和最低点的问题
(1)笔内分型的顶底超出笔的端点的情况。
&下图(插图:“关于笔的端点不是该笔中所有K线的最高和最低点的问题”缠的回复),是缠关于这个问题在博客中的回复,但两个回复却是矛盾的。
(2)笔中非分型顶底的K线超出笔的端点的情况。
对这种情况,我的理解:经过K线非包含处理,对该组“标准”K线划分分型和笔,按定义来,没有难度。如果一定要给一个说法,可视为在小时间周期K线图上(如1F的K线图)的偶然现象(比如有人下单失误)。这在个股中并不鲜见。这种波动,只要不是连续出现,是可以被忽视的。
总之,我认为笔的端点不在该笔中所有K线的最高最低位置是允许的。
笔作为最小级别走势类型的构件,本来也是可以的。只是因为笔比较不稳定,所以用笔构成线段,再由线段构成最小级别的走势类型。从这个角度看,笔和线段是有共性的。那么也许,笔的最高最低点应该也可以象线段一样,不在端点上的。
另外,笔终要构成线段。所以,本图中,向上的一笔,然后是向下的一笔,接下来还是向上的一笔,这最后向上一笔的顶点,很可能就会高过向下一笔的最高点的。按缠论来说,笔不过是构成线段用的,缠甚至不太赞同针对线段来操作,就更不会针对笔来操作了。所以一笔(在价位上)的高低,其实不是很关键的。
笔,是相邻的顶底两个分型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分型是从形态上表示转折的,而笔仅是为了表示这个转折具有较当的力度(必须满足5个以上单位时间,也就是这种转折,必须要有足够的持续的时间)。分型关键是看形态,而不是看价位。比如,一个顶分型,顶的价位高出两边很多,也是个顶分,只高出一点,也是个顶分。只关乎形态,不关乎价位。
缠师所说的分笔和分段的定义,虽然本身是准确的,但有时候也不是百分之百的精确反映走势,他自己也说过,这种定义的分解是各种分解的一种,之所以用这样的分笔和分段的定义,是因为这种定义的分解是唯一的,不会产生模糊,但是请记住,这只是一种分解而已。就象诗句的解读一样,严格按照语法来解读是对的,可如果单纯按照语法来解读,只是接近诗句的意思,但是并不是其真正的意思。
【我的理解】:
(1)在缠回复的插图中---第一问的回答我理解且认同,即“顶和底,当然一定是那一笔的最高最低,如果不是,那里面一定不只一笔。”
(2)对于第二问的回答,我的理解和看法是:
【首先】AB、BC不是一笔,因为不是独立有效K线,即中间没有至少一根K线,转折弱波动小忽略掉;
【其二】如果单独看CD,是一笔,因为独立有效顶分型C和独立有效底分型D中间有至少一根K线了,符合笔的定义。【其三】那么AD是不是一笔呢?我们按“缠原文划分笔的步骤”来分析---
【其三】那么AD是不是一笔呢?我们按“缠原文划分笔的步骤”来分析:
第一步[确定所有符合标准的分型],那么图中符合标准的分型,即我理解的独立有效分型有底分型D,而独立有效顶分型有两个,都是相对底分型D而言的--对D而言,两个顶分型和底分型D中间都至少有一根非共K线。
本来,按笔的定义,构成笔的分型应该是相邻的,所以独立有效顶分型C和独立有效底分型D中间有至少一根非共K线就已经是符合定义的一笔了,也就是说,不存在顶分型A和底分型D构成AD一笔的问题。
不过没关系,在这个图中按步骤分析下去的结论也是一样的。
第二步[前后两分型是同一性质的,对于顶,前面的低于后面的,只保留后面的],那么在图中,顶分型C笔顶分型A要高,所以保留C,即顶分型C才是图中和底分型D构成一笔的顶分型(顶点)。而顶分型A和顶分型C之间的底分型B因为波动小,构不成符合定义的AB和BC两笔,忽略掉,也即从A到C是没有笔的。
第三步[经过步骤二的处理后,余下的分型,如果相邻的是顶和底,那么这就可以划为一笔],那么在图中,经过前面两个步骤后,余下的分型就只有C和D了,且是相邻的顶和底,还至少有一根非共K线,所以,CD构成向下一笔。
综上,图中只有CD向下一笔,而AB、BC和AD都不是一笔。
至于缠答复中的“关键看D后面的分型是顶还是底的问题”,我认为应该是针对CD向下这一笔来说的,而不是对AD而言的,因为AD不是一笔。
这里就是一个当下的问题,边走边看的问题:目前CD暂时是构成了一个符合笔定义的向下笔,但却还没有完全结束确定--完全结束完成与否取决与D后面的独立有效分型。即如果D后面走出的分型吧是独立有效顶分型的话,那么意味着CD这向下的一笔是还没有完成的,因为假如D后面走出一个顶分型E,它和底分型D中间没有非共K线或者甚至和D有共用K线的话,那就不是一个独立有效的顶分型E,也就是说DE构不成符合定义的向上一笔,波动小忽略掉,等出现新的一个有效底分型F时(顶分型E后面必然有一个新的底分型,不然的话,就是一直向上的上升K线,顶和底都是交互出现的,也就是说两个顶分型之间必然有一个底分型,两个底分型之间必然有一个顶分型),CD向下的一笔又延伸到了F,成为新的向下一笔CF。这样会不段的“动态当下”下去,那从C开始的向下一笔要到什么才完全结束完成呢?等到新出现的底和其后新的顶构成向上的一笔时才完全结束完成从C开始向下的一笔。比如,如果新的底分型F后面又走出了一个新的顶分型G,且G是独立有效的顶分型(即F和G之间至少有一根非共K线),那么FG就构成了新的向上一笔FG,到此时,从C开始的向下一笔才完全结束完成。
这就是说,向上一笔的结束完成由向下的一笔形成与否决定,即笔是的结束是被相反的一笔完成的(这让我想起了线段的破坏和结束---线段是被线段破坏结束的)
这也就是说,在实际操作中,先要找独立有效的分型,然后中间至少要有一根非共K线,那就构成了一笔。
而这个暂时形成的笔,是会继续向同一个方向走呢,还是会形成反方向的一笔,这完全取决于后面的走出的有效分型的情况(动态的当下),例如图中假如出现顶E、底F和顶G的情况分析。
(1)笔的划分是唯一的,走势也是用唯一划分出来的向上笔和向下笔交替连接起来的。
(2)笔的笔的端点就是该笔中相邻分型(顶分型和底分型)K线的最高和最低点。如果是向上笔,那就底分型的低点连接到顶分型的高点;如果是向下一笔,那就是顶分型的高点连接到底分型的低点。&&&
--------------------------
关于插图2(“笔中非分型顶底的K线超出笔的端点的情况”封三渐的理解)之探讨:
【我的理解是】:
(一)先确定标准的独立有效分型(即经过包含关系处理后能形成笔的分型)
(1)3a和3b有包含关系,按23是向上的关系处理,形成新K线[取3a的低点,取3b的高点],这样1、2、K线[取3a的低点,取3b的高点]就构成一个经过包含关系处理的标准底分型。
(2)6a和6b有包含关系,按56是向下的关系处理,形成新K线[取6a的高点,取6b的低点],这样4、5、新K线[取6a的高点,取6b的低点]就构成一个经过包含关系处理的标准顶分型。
(3)7、8、9很明显的一个没有包含关系的标准底分型。
(二)找出标准的独立有效分型后,再确定笔
(1)因为底分型2、顶分型5和底分型8三个分型中间彼此都要至少一根非共K线,所以都是标准独立有效分型,彼此相邻分别构成向上笔25和向下笔58。
(2)如图,3a和3b有包含关系,按23是向上的关系处理,形成新K线[取3a的低点,取3b的高点],这样1、2、K线[取3a的低点,取3b的高点]就构成了底分型2--不按标准K线的说法,那么底分型2就是由从1到3b的四根普通K线构成--按这种角度的说法,就会出现由底分型2开始的向上一笔的低点端点比3b的低点要高,即2到顶分型6b的底端点,不在该笔中普通K线的最低点的问题。但如果按标准K线的说法,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
58向下一笔的顶不在该笔中普通K线的最高位的现象和问题是一样的。如果用标准K线的角度和看法就不存在了。
只不过实际的图形中走的都是普通的K线,所以存在这个现象和问题。
所以我同意“封三渐”的个人理解(1),即通过合并,形成标准K线,把它忽略掉。这样在时间操作中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是有这种情况的事实出现,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把它包含忽略掉,按标准K线的角度理解操作。
【综上总结】:
(1)笔的端点,必须也必定是分型的最高K线和最低K线的端点。
(2)对于“笔中非分型顶底的K线超出笔的端点的情况”是实际中存在的,但按标准K的角度理解和处理,即包含忽略掉。
【到目前我个人的学习进度及情况,在这个图形里,对于“封三渐”的个人理解(2)的说法--即关于形态的转折和动力的转折,暂时还不能体会。】
--------------------------
插图顺序:
插图1& “关于笔的端点不是该笔中所有K线的最高和最低点的问题”缠的回复
插图2& “笔中非分型顶底的K线超出笔的端点的情况”封三渐的理解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高点最低点算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