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经济2017社会整体就业形势的发展形势和环境特点

2017年河南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7年河南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日 15: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综合
内容摘要:书名:2017年河南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英文名:ECONOMY OF HENAN ANALYSIS AND FORECAST。本年度河南经济蓝皮书继续秉持客观反映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充分发挥统计服务职能的宗旨,精心编撰,力争成为政府、研究机构和社会公众全面认识河南经济社会年度发展情况的重要参考资料。主报告在全面总结2016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2017年河南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认为虽然形势严峻、环境复杂,但随着重大战略叠加效应不断增强,改革开放红利加快释放,综合竞争优势不断扩大,全省经济仍有望保持平稳运行态势。本书分析预测篇入选文章真实反映了河南各领域年度发展状况,深刻总结了各领域在贯彻中央和全省各项政策,特别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采取的做法、取得的成绩,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河南经济;经济社会;分析;全省经济;预测;蓝皮书;供给;研究;省政府;年度
作者简介:
  书 名:2017年河南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英 文 名:ECONOMY OF HENAN ANALYSIS AND FORECAST (2017)  作 者:刘朝阳 赵德友 王世炎  I S B N:978-7-  丛 书 名:河南经济蓝皮书  关 键 词:经济预测 区域经济 经济分析 河南 2017  中文摘要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河南省委、省政府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打好“四张牌”,扎实开展“三大攻坚战”,全省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本年度河南经济蓝皮书继续秉持客观反映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充分发挥统计服务职能的宗旨,精心编撰,力争成为政府、研究机构和社会公众全面认识河南经济社会年度发展情况的重要参考资料。全书分为主报告、分析预测篇、专题研究篇三部分,共入选37篇文章,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分析研究了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本书主报告认为,2016年全省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民生保障不断改善,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主报告在全面总结2016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2017年河南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认为虽然形势严峻、环境复杂,但随着重大战略叠加效应不断增强,改革开放红利加快释放,综合竞争优势不断扩大,全省经济仍有望保持平稳运行态势。本书分析预测篇入选文章真实反映了河南各领域年度发展状况,深刻总结了各领域在贯彻中央和全省各项政策,特别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采取的做法、取得的成绩,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专题研究篇入选文章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切的重大问题,结合“十三五”全省战略部署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度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在2016年省委、省政府制定发展政策、检验政策实施效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书把这些文章汇集起来,希望能给各领域读者全面深入了解和认识把握河南经济发展情况提供参考和帮助。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张赛)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 all rights reserved2017年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2017年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2017年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11月4日上午,娄底市召开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研究及项目谋划工作(培训)会。会议旨在落实11月2日市政府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研究项目谋划工作部署暨2016年第4季度项目开工竣工调度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项目开发建设工作,全面推进“十三五”规划,加快实现“加速转型、奋力赶超”整体目标。
市商务粮食局局长苏主持会议并讲话。苏指出,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准确认识和把握。要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充分调动力量,汇聚智慧,挖掘自身潜力,切实做深做实做细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紧迫意识,高起点谋划、全方位推进,用实实在在的项目做支撑,用明确、具体、可行的措施扎扎实实抓好落实,推进项目建设,确保科学制定和完成各项经济指标任务。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雄对全市项目谋划工作安排作了部署。指出谋划项目是实施项目、拉动投资的首要前提,当前娄底市项目谋划工作还存在不足,要在谋划高质量重大项目上下功夫,要集中精力、找准方向、把握重点、敢想善谋、做实前期,结合“十三五”发展规划、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七个“三年行动计划” 来设定主攻方向,谋划一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社会事业、生态环保项目。对于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设定,不低于今年的水平、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不低于“十三五”平均水平、不低于赶超目标的水平。
市发改委总经济师邓向东就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研究工作安排从五个方面作了指导:一是要注重调查研究。坚持调查研究与督查指导工作相结合,调查研究与转变作风相结合,确保今年各项工作收好尾,不折不扣地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二是要注重经验提炼。对好与本届政府四年目标、小康目标、“十三五”规划目标、七个“三年行动计划”、全年目标“五笔账”,做到在工作推进上有亮点,在目标完成上有成效;三是要注重务虚分析。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政策导向、全省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走势,进一步创新研究方式;四是要注重科学谋划预期目标。按照杨市长“四个不低于”的要求,研究各县市区,各领域、各行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五是要注重务实举措研究。围绕中央、省政策和部署,“十三五”规划、市委五次党代会精神和七个“三年行动计划”,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厚植优势、补齐短板上提出有前瞻性、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市招商促进局局长周永东从“目标任务,工作举措,责任分工”三个方面对提高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市级重点招商项目的开发管理提出了工作思路。方案列举了七条主要工作举措:一是明确市级重点招商项目的标准;二是规范市级招商项目开发流程;三是科学包装重点招商项目,建立市级重点招商项目库;四是建立健全市重点招商项目对外发布机制;五是统一实施市级重点项目台账管理;六是提升市级重点招商项目服务水平,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七是强化市级重点招商签约项目落实情况考核、考评。
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各县市区发改局、商务粮食局,涟源市、娄星区投资促进局,娄底经开区、万宝新区产业发展局、招商局(部),及市城投、市创投等有关部门,市发改委各业务科室负责人参加会议并进行了情况交流。
2017年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20xx年是“十三五”发展起步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基础之年。做好明年工作,我们确定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稳中求进”,就是工业运行积极因素增多,呈缓中趋稳、稳中向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升,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00亿元,力争突破310亿元,增长15%;增加值完成74亿元,力争突破75亿元,增长12%;规上工业固投、技改投资分别突破140亿元、120亿元,增幅达5.7%、11.7%;“竞进提质”,就是正确把握和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以“中国制造2025”为纲领,以创新驱动为引擎,抢抓战略机遇,提升竞争优势,追求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速度,努力实现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全年开展循环经济项目30项,其中节能项目8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22项;“升级增效”,就是按照“工业强县”发展方向,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努力提高制造业的硬实力和影响力,把尤溪建成三明跨越崛起重要的支撑点,福建加快发展重要的增长点,海西联海承内重要的牵引点;力争开展智能制造项目对接3场,创建2家以上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围绕上述工作目标,重点从四个方面努力:
一、夯实工业底盘
充分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主阵地、主抓手,积极开展“项目建设竞进年、项目推进提质年”等活动,激活企业活力,夯实工业底盘。一是列盘子,争取列入市千万元以上项目70项、市技改项目30项,列入省重点技改项目12项,省级技术创新项目5项,省、市两化融合项目5项,省级智能制造重点项目7项。二是攻重点,按照“专、精、特”的要求,打造一批特色专业园区,通过政策配套吸引民企市场布点拓展项目落地投建,或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特色专业园整体开发建设。重点推进高端装备机械产业园、轻纺高新产业园建设。三是推对接,围绕机械制造、电子商务、节能环保、清洁能源、食品药品等产业策划项目,力争民企对接策划项目15个、签约合同投资额50亿元以上;围绕省属企业市场布点、产业链延伸配套以及省属企业“十三五”投资方向策划项目,力争策划项目5个、签约项目2个。
二、明确发展重点
围绕“尤溪县&中国制造2025&”,增强攻坚韧劲,大力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提升产业装备数控化、智能化水平,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抓项目,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5项,总投资207亿元,年内完成投资33.2亿元;推进115项“尤溪&中国制造2025&”重点项目投资建设,力争年内实施建设项目68项,完成投资358.5亿元。二是抓示范,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率先突破,以点带面推动智能制造发展,重点抓好德为、鑫森、隆源、百营、金东、海翔、福磁等33家智能制造骨干企业的示范效应。三是抓路径,坚持“立足实际、善借外力,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因企制宜指导企业升级改造,促进产业升级,重点开展以“机器换工”为核心的智能化、数控化生产线改造,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力争年内实施“机器换工”120台(套)以上。
三、强化推进措施
牢牢把握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趋势、新方向,提升产业整体实力和经济综合竞争力,转变工作观念和方式,创新推进措施,力促全县工业经济“弯道超车”。一是研判形势,切实加强对经济走势的预测预警,高度关注经济运行中的倾向性、苗头性和潜在性问题,聚焦鼓励有效投资、盘活存量企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等重点和难点问题,及时研究应对之策,围绕主要经济指标序时完成目标任务。二是强化落实,将确定的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具体项目、具体节点、推进步骤、完成时限、要素保障,并就贯彻落实省、市、县经济工作重要会议精神、重大政策措施、重大工作举措展开专项督查报告,推动重点工作取得显著绩效、各项政策措施得到全面落实。三是加紧运转,组建智能制造推进团队,加强协调服务,推进“中国制造2025”重点项目整体运转,重点突破项目的前期、落地、投产等关键环节,形成“谋划一批、对接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的态势。同时抓好示范引领,及时总结经验,抓出亮点特点,全面推进智能制造发展。
四、优化服务保障
面对当前经济新形势与新挑战,要懂占位,准判断,主动靠前服务,强化要素保障,多层面、广覆盖的稳定工业基本面,最大限度的释放经济活力,增强发展动力。一是政策服务,认真抓好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发展九条措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各项改革举措的落地见效,策划项目、生成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支持。重点利用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城市的良好契机,开展“扶助小微企业”和“优环境、优服务,助力创业创新”两个专项行动,营造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二是融资服务,鼓励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对“机器换工”、“数控一代”等企业集中开展智能装备融资租赁业务;支持成长性企业在“新三板”和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通过设立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扶持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缓解融资难题。三是人才服务,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工程,吸引更多的智能制造高端人才到我县就业创业;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高等院校继续深造,培养急需专业技术人才;根据市里“千名干部服务千家企业”活动,选派41名干部进驻41家企业跟踪服务,促进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相适应。四是平台服务,强化产业园区平台支撑,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完善配套设施,有针对性的引进一批智能制造企业,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园区,提升我县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发展水平。重点围绕纺纱织布染整服装(涂层)产业链建设,加大智能技术装备引进和再创新力度,打造全省高端纺织产业基地。
2017年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一、“十二五”及20xx年工业经济发展概况
“十二五”期间,市经信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新常德新创业总体部署和中心工作,坚持工业主导战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扎实工作、主动作为,在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经济总量实现翻番。20xx年,在结构性下行压力和周期性下行压力的双重影响下,全市工业经济稳中求进,预计全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2490亿元,增长7.5%;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985亿元,增长6.8%,产值和增加值分别是“十一五”末期的2倍、1.9倍;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5%,比“十一五”末提高3.6个百分点。在经济总量大幅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也保持同步增长。20xx年,预计全市规模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27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6倍;完成利税总额164亿元,其中利润104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2.6倍、2.7倍。今年元至11月,全市规模工业累计完成产值2262.6亿元,同比增长10.7%;完成增加值903亿元,同比增长7.3%。六大主导产业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701.5亿元,同比增长8.7%,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达到75.2%。全市“百亿产业”、“百亿企业”、“百亿园区”、“百亿区县”分别为7个、3个、6个和8个,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到971家,亿元企业达到443家。
二是园区攻坚深入推进。20xx年以来,全市园区完成规模工业产值2288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2.9%,占到全市工业半壁江山以上。全市园区基础设施投入总额达到103.49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218万平方米,园区整体形象和承载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园区“一权两制一司”体制机制改革基本完成,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工作已进入国务院候批程序。今年元至11月,全市园区预计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280亿元,同比增长1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61.38亿元,其中财政投入31.82亿元,投入额度、增长速度均创园区建设历史新高;元至10月建设标准化厂房面积167.34万平方米,其中建成105.84万平方米,往年已补贴标准化厂房使用率77.8%。
三是“1115”工程不断深化。20xx年以来,“1115”工程企业完成规模工业产值2742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值 42.3%,常德烟厂、创元铝业、常德烟机等重点企业运行平稳;中联重科千亿工业走廊、烟草千亿产业芙蓉王现代新城、千亿园区常德经开区等“三个千亿”工程建设全面推进;“1115”工程“三特”政策兑现有力,深受欢迎,企业特派员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今年元至11月,“1115”工程企业完成规模工业产值955.8亿元,同比增长3.1%,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42%,预计全年“1115”工程企业产值达到1027.5亿元,占比全市的41.3%以上。
四是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十二五”期间,全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000亿元,年均增长24%。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057亿元,年均增长20%,新开工建设工业项目2000余个,其中亿元项目近500个。恒安纸业五期、金天钛业高性能钛合金加工项目一期、常德烟机超高速、高速卷接机组技术改造项目、金鹏印务杜家溶厂房改造项目等已经建成,常德烟厂易地技改项目、华电常德电厂项目、汉能光伏电池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推进有序。今年1至10月,全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13.9亿元,同比增长11.7%;完成工业技改投资317.5亿元,同比增长14%;在建工业项目959个,其中亿元项目81个,新开工亿元项目44个。预计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17亿元,增长10%;完成技改投资397亿元,同比增长10%。
五是非公经济形势喜人。20xx年,预计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达到1450亿元,同比增长9.2%,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3%,比“十一五”末明显提高;预计全年中小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37亿元,同比增长10.9%。今年元至9月(中小企业版块统计以季度为单位),全市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980亿元,中小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73亿元,分别增长 8.9%和9.6%;非公经济实缴税金78.2亿元,增长11.3%。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
1.抓园区攻坚,打造工业经济增长极。一是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了325个园区主干道、路网、给排水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新建园区道路132公里,新建标准化厂房388万平方米,建成218万平方米。特别是今年来,一批园区主干道、路网、重点配套设施等相继开工建设,加快了现代工业综合体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搭建融资、物流、电商、政务服务等平台,全方位提升了园区的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二是推行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行和落实了以“一权两制一司”为核心的体制机制改革,各地工业园区被赋予了更多的管理权限和发展活力。三是优化园区规划布局,引导各地园区完成了新一轮规划修编,园区框架进一步拉开,全市园区的建成面积达到109平方公里,规划总面积突破123平方公里。武陵区省级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已经挂牌,新的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的创建工作已全面启动。四是提速创建新型园区步伐,顺应省“135”工程,在全市创建创新创业园区10个,申报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省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6个。
2.抓运行调度,助推工业经济稳增长。始终坚持高密度、高强度、高效率的工业运行调度,确保了工业经济的稳中向好、稳中有升。一是加强日常调度,建立健全了“周调度、旬预测、月点评、季考核”的调度机制,做到“以周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二是加强重点调度。全力推进“1115”工程,实行特殊发展政策、特殊服务制度、特殊贡献奖励的“三特”政策,向“1115”工程企业派驻了19名特派员,负责办理企业一切涉及政府部门的行政手续,三年来共为企业减免费用2500多万元。坚持市级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企业和项目制度,建立了亿元项目、“1115”工程重点项目等五大项目调度体系,对新上工业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均建立了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和销号机制。三是加强目标调度。抓通报考核。把主要经济发展指标一月一排名、一月一通报,年底结硬帐。抓任务分解。每月召开一次工业经济调度会,将全年的任务指标逐项分解到具体的时间节点,分解到每个区县市、每个工业园区和各个骨干企业。抓现场调度,定期召开流动现场会,市级领导带队督促各地加快完成目标任务。
3.抓产业升级,力促工业结构大转型。一是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提出了重点发展烟草、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纺织服装、食品生物医药、有色金属及新材料等六大产业集群,打造“一廊两城三基地”(即:装备制造工业走廊;烟草工业城、纺织印染服装城;食品及生物医药基地、有色金属及新材料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二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采取政策激励、资金扶持、招商引资等措施,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20%以上。今年元至11月,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421.3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产值42亿元,同比增长12.9%。三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制定了淘汰落后产能的发展规划和调整方案,分期分批取缔和关停达不到产能要求的小企业、小作坊。“十二五”期间,先后淘汰了27家企业的落后生产线,关停了60余家小企业。
4.抓企业服务,盘活经济存量促发展。一是积极开展政策服务。出台了《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鼓励使用消费本地产品的意见》等政策,编印了《涉企收费目录》和《减轻企业负担百问百答》,免费下发到各企业,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小微企业的信心和士气。二是大力争资争项。三年来,向上争取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引导资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专项引导资金、中央关闭小企业补助资金、省技术改造补助资金等四类项目325个,争取专项资金2.5亿元;为中小企业申报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技改资金项目54个,资金总额突破5000万元。三是着力优化环境服务。先后开展了“惠企政策落实年”、“服务基层月”等活动,形成了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今年来,广泛开展“千名领导干部服务千家企业”活动,目前,全市共派出服务组200多个,参与人员千余人,为企业解决融资、土地、周边环境等各类困难470多个。此外,还大力引导优先消费使用本地产品,先后组织本地名优供需对接会3次。四是着力优化融资服务。大力推动银企对接,近三年促成8家金融机构与185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累计签约项目300多个,签约额度近200亿元。今年还设立了中小企业过桥资金,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五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了30多家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机构,特别是启动了市级中小企业服务大楼建设,集中为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的服务。六是着力强化素质提升。每年组织部分优秀企业家赴经济发达地区学习考察,长期组织开展湖大总裁班、清华、北大高级工商管理培训班等培训活动。今年,又开展了华青大讲堂走进“百亿园区”系列讲座活动,共培训1500余人。10月,还组织了全市工业园区外出学习考察活动,赴株洲、杭州、上海、南通等地学习先进经验。
5.抓创新驱动,激活经济增长新生动力。 一是加速“信息网”建设。近年来,我市引进浪潮集团投资30亿元新建了云计算中心,为智慧城市进行顶层设计。投资17亿元建成了以智慧城管、智能交通等为核心的社会管理信息网。投入近40亿元建设电信、移动、联通各类通信基站9778个。投资10亿元建成了一批大数据中心、传送网、核心网设施。二是推动“两化”融合。先后启动“登高”计划、“两化”融合水平评估和示范试点、“数字企业”、“数字园区”创建等活动,引导企业提高工业生产全流程的信息化水平。我市现有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1个,省级“两化”融合试点企业16家,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0家。三是狠抓品牌创建。实施“品牌强市”战略,制定了品牌创建中长期规划。目前,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3个,省著名商标161个,湖南名牌54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2个,跻身全省品牌大市行列。四是推动科技创新。近年来,先后组织省内外高等院校的近百名专家教授来常进行技术对接,对外发布了我市企业关键技术需求项目200多个,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成了生物制药、纺织机械、新材料、光机电、稻米深加工等五个产学研合作联盟。五是促进靠大靠强。积极引进战略合作者,促进企业挂大靠强。今年来,组织开展了本地企业与央企深度对接活动,促成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与我市就华南光电安防产业园达成了合作意向,目前,该项目已进入选址建厂的实质性阶段。
三、“十三五”及20xx年工作思路
“十三五”期间,将紧扣五大目标任务,鼓足干劲,克难奋进,加速推进全市新型工业化进程。总量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6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规模企业户数达到1500户。“十三五”期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00亿元。质量效益目标。到2020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率比20xx年提高1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4.5%。园区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达到160平方公里,比“十二五”末扩大一倍;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240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60%;常德经开区力争建成千亿园区,成功创建新的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级经开区。产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六大支柱产业产值达到360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重点企业发展目标。强力推进“1115”工程,到2020年,力争百亿企业达到5家,50亿元企业达到10家。
20xx年,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化园区攻坚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复杂的形势,困难挑战增多,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任务非常艰巨。鉴于这一形势,我们对2016年的工业经济工作提出了初步设想。指导思想是:坚持保存量、扩增量,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一重要基础,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推动力不动摇,坚持稳增长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走内生型发展之路、外延型发展之路、提质型发展之路、集聚型发展之路,继续深入推进园区攻坚和“1115”工程,突出园区提质提升,突出产业转型升级,突出项目招引落户,突出推动创新创业,着力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着力打造中小企业上市服务平台,着力打造“互联网+”应用服务平台,加速推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两化”融合,确保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正在开展调研摸底中。(相关科室对明年指标进行了初步预测,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1115”工程企业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100亿元以上;建设标准厂房15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0户以上。)
明年的工作重点就是坚持内生型发展、外延型发展、提质型发展、集聚型发展,夯实发展基础,增添发展力量,强化发展动力,提质发展素质。
1.坚持内生型发展,夯实发展基础。立足工业基础,着眼现有企业,激励全民创业,做大工业经济存量,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做大做强重点企业。继续强力实施“1115”工程,认真兑现落实“三特”政策,强化特派员服务,抓好企业动态管理,做大做强 “1115”工程企业等龙头、重点、骨干企业。通过重点企业的稳步发展,支撑和稳控工业经济的基本面。二是培育壮大中小企业。加大对现有企业的扶持与服务力度,确保现有企业正常运转,顺利过冬。市、县两级要着重培育一批潜力大、速度快、效益好的中小企业,作为“1115”工程企业的后备企业给予重点关注,比照“1115”工程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大力培育规模企业,全市选取200家成长性好的规下企业进行重点调度、重点服务,加强企业“入规”的申报辅导工作,对成功“入规”的企业给予奖励。通过培育规模宏大、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巩固、壮大工业经济的中间层。三是大力激励全民创业。高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旗帜,激活蕴藏在社会和民间的无限创业潜力,支持引导广大民众投身实体经济,鼓励创办小微型企业。力争年内催生小微企业1000户以上。
2.坚持外延型发展,增添发展力量。一是加强招商引资。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招商目标责任,对有意向的、已签约的项目要盯紧抓牢,尽快落地落户。重中之重是抓好铝材项目、中国中车产业园、华南光电智慧产业园等一批战略项目的引进和跟踪对接,特别是要全力推进铝材项目建设。同时,要在新能源汽车、光伏、食品加工等板块,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二是深化对接合作。主动靠大靠强,加强与跨国企业、央企、省企等战略投资者的联系沟通和对接合作,大力争取、承接项目布局,积极利用跨国企业、央企、省企的资金、技术、市场、品牌优势,借船出海,加快发展。鼓励企业兼并重组、股权改造,帮助做好金帛化纤、大汉汽车、欣瑞生物等企业重组改造工作,引导企业走强强联合、抱团发展之路。三是加快企业上市。研究出台《加快工业企业上市的扶持办法》,搭建助推企业上市的平台,启动工业企业上市三年计划,支持、引导一批优质的工业企业在主板、创业板、新三板、新四板成功上市,通过资本市场拿钱,破解资金难题,强化要素驱动。同时,积极开展辅导培训、模拟路演等活动,做好企业家、企业高管的教育培训,以上市企业的标准来进行企业内部改造,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引导企业建立现代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四是加强人才引进。善于借助外脑、外智,积极引进各类骨干技术人才,加快产学研联合步伐,打造一批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
3.坚持提质型发展,提升发展质量。一是加快转型升级。引导企业走创新创业之路、技术改造之路,重点支持装备制造、烟草、食品、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技改,推动企业技术、设备、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常德烟厂易地技改项目、汉能光伏太阳能电池项目、金健米业提质升级改扩建系列项目、武陵酒业提质改造项目建设进度,全年力争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完成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20%以上。二是加强科技创新。研究出台促进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的政策,引入中国技术交流所等技术交流中介机构,搭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项目、技术、人才、资金一揽子服务促进企业对接合作,加速技术交易、转让、转化。同时,引导企业积极自主创新,加大对新创名品、名牌的扶持奖励。三是加快推进“互联网+”。认真落实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强对“互联网+”课题的研究,积极搭建促进企业“互联网+”应用的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互联网+”方面的指导、咨询、培育等服务,推进“互联网+”与企业生产管理、工艺设计、物流、金融、营销、服务等领域的对接,培育一批“互联网+中小企业”示范典型,通过互联网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四是大力促进融合。大力促进军民工业融合,支持华南光电、金天钛业等利用军工优势开发民用产品;大力促进“三网”融合,积极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加强信息通信基础建设,推动构建全覆盖的社会管理信息网;大力促进“两化”融合,深化“数字城市”、“数字企业”、“数字园区”创建,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大力促进产城融合,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
4.坚持集聚型发展,强化发展动力。大力培育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推动各类技术、资源、要素向主导产业集聚,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通过产业集群的聚变、裂变式发展,迸发出生生不息的强劲源动力。一是要建好园区平台。深入推进园区攻坚,建好产业集群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引导企业、产业向园区集中、集聚发展。坚持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科学规划园区产业布局、空间布局,大力发展专业园中园,完善园区生产、生活、服务等综合配套功能,把园区建设成为彰显工业元素的产业新城、城市新区。同时,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50亿投入任务;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建设150万平方米,并提高使用率;加快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申报创建,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督促各地按照“一权两制一司”体制机制运行到位,充分发挥新体制的撬动作用,坚持走市场化运作路子,做大做强园区开发经营公司,增强园区造血功能,促进园区滚动循环发展。二是要做强产业龙头。做大做强龙头骨干企业,培育一批过50亿元、100亿元的大型企业,发挥对产业集群的牵引、带动、辐射作用。围绕龙头企业核心,延长上下游产业链条,发展配套生产,形成集聚、集群。重点打造以常德烟厂为龙头的烟草产业集群;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创元铝业为龙头的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集群。三是要做大产业配套。立足有资源、有基础的传统产业,依托有市场、有前景的小商品,激励全民创业,引导广大创业者和中小企业为围绕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开展大规模的配套生产,产生 “小产品、大产业”集聚效应,形成区域品牌和产业集群,创建一批国、省级产业制造中心、交易中心。全市重点打造泛湘西北甚至全国的放心食品集散基地、湖南-国际工程机械制造技术(常德)交易中心等;各区县市集中力量发展1-2个优势特色产业,“一地一业、一地一品”,形成产业集群,比如打造鼎城湘西北医药中心、澧县中部灯饰城等。四是要健全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现代物流、信息咨询、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搞活商贸、会展、中介、娱乐休闲等非生产性服务业,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助推措施主要是八个方面:
1.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集中精力、集中力量抓工业经济发展,主要领导要亲自上阵、带头攻坚,经常研究、调度、督导、协调工业经济重大问题。进一步完善市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市园区攻坚指挥部等机构,形成谋工业、抓工业的常态机制。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全市上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强大合力,共同促进工业经济的大发展。进一步营造攻坚氛围,把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园区攻坚考核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全市绩效考核和评先评优之中,并增加其考核权重。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发展的浓厚氛围。
2.强化政策扶持。一方面,严格兑现现有政策。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级各项涉企优惠政策,兑现促进园区建设、促进“1115”工程,促进标准化厂房建设、促进工业企业“退二进三”、促进企业入规、促进项目引进的政策措施和奖励补贴办法,一律不打折扣,严格兑现到位。另一方面,出台新的政策。加快研究出台《加快工业企业上市的扶持办法》、《加快企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加快落实“互联网+”专项行动促进“两化”融合的实施意见》,强化资金要素驱动和科技创新驱动。同时,认真研究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明确程序环节,加强事中扶持,强化事后奖励,增强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
3.强化典型带动。一是加快培育典型。着力扶持一批具有先进性、代表性的企业,培育一批创新创业的企业家典型,培育一批名牌产品、明星员工、技术能手,评选一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园区攻坚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树立样板、标准和模范。二是大力推介典型。定期开展先进典型评选表彰,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利用各级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推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效应,带动广大创业者和中小企业竞相发展,在全社会营造浓厚学习典型、赶超先进的氛围。
4.强化服务支撑。一是加强教育培训。面向企业家、企业高管等,积极开展经济形势、政策解读、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资本运作、公共关系、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组织“工业讲堂”活动,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企业上市、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外向型经济等课题授课,力争纳入市级中心组学习计划,邀请全体市级领导、规模企业负责人、经信系统负责人参加,进一步强化、提升各级领导、企业负责人对发展工业的认识。二是加强服务解难。做好融资服务,充分发挥财鑫担保公司、工业投资公司作用,做实3亿元的中小企业过桥资金,积极开展信贷过桥业务,确保正常运行;坚持市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联系协调领导经常深入企业办公解难,继续开展“千名领导联系服务千家企业”、“百名领导干部与百名民营企业家结对子工程”活动;优先使用消费本地产品,定期开展本地名优产品供需对接活动;加快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创建省级创业基地和核心服务机构,加快中小企业窗口服务平台建设,年内成功创建省级创业基地3个,市本级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大楼投入使用。三是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强企业负担监督管理,加大对涉企乱收费、乱罚款等行为的处理力度;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提高行政审批速度、效率,强力推行全程代办、首次免罚、企业宁静日等制度,确保企业办事不出园区。
5.强化要素保障。能源供应方面,建立煤电油气运等物资需求台帐,健全要素调度机制,实现有序用能。资金支持方面,加大工业发展投入,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坚决兑现“1115”工程项目建设、企业技术改造、企业减税减负等相关优惠政策,认真搞好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支持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密度和强度。用地保障方面,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优先安排工业用地,确保不因土地、征拆等因素影响项目签约落户。
6.强化项目引导。一是抓项目开发。做好项目挖掘、包装、储备,开发一批战略项目、技改项目、产业链项目,特别是开发一批10亿、50亿、100亿的重大项目,强化投资引导。二是抓项目发布。做好项目的推介、宣传和发布,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面对面的项目发布活动,多发布一些投资省见效快的项目、产业集群配套协作项目,促成广大创业者、投资者与项目成功对接。三是抓项目推进。进一步完善领导联系项目制度和项目日常调度制度,对重大项目坚持一个项目一套方案、一本台账、一套班子,强力推进。
7.强化工作调度。一是强化调度。建立“周调度、旬预测、月点评、季考核”的调度体系。每月对规模工业运行、园区攻坚、“1115”工程等工作开展专项调度。二是强化督查。对园区攻坚和“1115”工程的开展情况进行定期督促检查,对重大问题进行督办交办,限期解决。三是强化考核。加大通报力度。坚持做到“月月有通报”,在主流媒体等上及时予以通报。加大考核力度。变一级考核为两级考核,即:由以往的市对区县考核转变为市对区县、区县对乡镇的两级考核。
四、几点建议
1.建议进一步推进园区攻坚的升温加压。①建议将明年定为园区攻坚深化提质年,继续开展园区攻坚,推动全市工业园区提质发展;②建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季度调度一次工业,经常性深入企业帮助解决问题、提振信心;③建议主要领导要走上招商引资的主战场、最前沿,特别是大项目的招引和建设,主要领导要亲自参与、密集调度。
2.请求合理确定工业经济的指标任务。从市情出发,考虑“新常态”的发展趋势,科学确定指标任务。建议规模工业增速预期目标在高于全市GDP增速1个百分点左右的区间来确定;工业投资增速预期目标根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合理确定。
3.请求进一步加大扶持工业的力度。请求设立专项的工业发展资金。一直以来,在全市工业发展资金中,归口市经信委调度的有3000万元,包括,中小企业发展资金500万元、全民创业专项扶持资金1000万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500万元(含电子信息产业专项资金500万元)。近年来,市财政对工业口的资金进行调整,设立了1亿元标准化厂房建设专项资金,导致市经信委没有了扶持资金这个抓手,工作推进力大打折扣。建议市委、市政府建立专项的工业发展资金,并每年安排2000万元,设立主导产业建设引导资金,安排1000万元,设立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发展。
相关文章:
下页更精彩: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社会经济形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