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前科技界的科学精神缺失与学风建设方案浮躁问题

作者:邓雅英 来源: 发布时间:
选择字号:小 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佳洱:
勿让商业文化侵蚀科技界
科研诚信、科技评价等问题,一直是科技界讨论的热点。中科院院士陈佳洱日前表示,现行评价体系的误导和商业文化的侵蚀导致我国科学事业表面上的繁荣,真正有分量的科研工作反而相对较少。
在陈佳洱眼中,科学研究是一项崇尚追求真理的事业,但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文化的侵蚀使我国科技界的一部分人把科学研究作为谋生获利甚至升官发财的手段,造成学风浮躁、诚信缺失以至于剽窃造假等各种不当行为频频出现,严重影响了科学发展。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科研投入,仅2011年就投入868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3%。陈佳洱表示,现在科研物质条件好了,不过就科研水平而言,虽然科研文章的数量上去了,有些领域的论文数量还达到世界前几名,但总体的研究水平、质量还是上不去。
陈佳洱说,&质&远远落后于&量&,根本原因在于不少科学研究不是为了探索未知规律,对问题进行长期、系统的研究,而是为了拿到项目资源、得到奖励晋升,造成科研人员热衷于在&高档次&杂志上发表文章。
其次是做科研的生态环境出现了问题。例如,有些大学规定博士生学位答辩前要完成两篇论文,于是&博士生入学后首先想到的是做什么问题好发论文、怎么发这两篇论文,而不是哪个问题有趣、哪个问题意义重大&。
陈佳洱指出,现在流行的所谓&量化&评价体系,实际上只重视表面的数量,对实实在在的贡献重视不够。&你做了这项科学工作后,到底对相关领域的发展有什么推动,或者对于国家社会需求有什么贡献,讲得太少。结果只是以在高档次杂志上发表文章的多少论英雄。&
&同行之间的交流也不像国外那么活跃、那么多。因为国内的评价体系讲究文章出来后谁是第一作者、第一单位。大家生怕相互交流后,对方把那个第一拿了去。以上种种都说明,这种量化的评价体系也是不科学的。&陈佳洱表示。
他以日本为例解释说,日本接连拿了好几个诺贝尔奖,原因在于日本不讲表面的量化而讲实在的贡献。在这方面,陈佳洱体会颇深。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日本科学家小林诚是陈佳洱的朋友。他发表的文章,影响因子只有1,但所做的工作对粒子物理发展有重大贡献。
美国《科学》杂志前任主编也曾告诉陈佳洱,他们&录取文章的标准是新颖性,文章价值究竟多大则由科学家同行自行评价&。所以,陈佳洱觉得,不必把《科学》、《自然》上的文章抬得太高。
近年来,我国科学家也做了一些国际领先的工作,比如大亚湾实验发现中微子新振荡态、中科大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首次在实验中实现了八光子薛定谔猫态等,都是国际领先的研究。陈佳洱认为,这些都来源于十多年工作的积累,可惜总体上这样的亮点还不够多。
& 《中国科学报》 ( 第1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目前已有0条评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试题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科学精神是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_时政频道_新华网
科学精神是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
日 08:35:22
【字号 】【】【】【】
弘扬科学精神的着力点
为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作用,当前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从中国科技界自身做起,发挥表率作用。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在科技界也有所反映,出现了浮躁之风和急功近利等问题。科学精神的缺失是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在科技界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倡导高尚的人生观,提倡献身科学、淡泊名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提倡科学诚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形成自省、自律机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有效防治学术不端行为;着力营造学术自由、科学批评的学术环境,鼓励大胆质疑,鼓励原始创新;提倡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迷信权威,不论资排辈,不求全责备,完善公平竞争的机制。
加强社会责任感,注重科技伦理。科学精神不承认有亘古不变的教条。同样,科学精神本身也应该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在科学革命的前期,形成了科学精神的主要框架和内涵。在那个时期,科学技术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主要是正面的。今天,必须清醒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旦被滥用,就有可能危及自然生态、人类伦理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科学家和工程师不仅应有创新的兴趣与激情,更应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科技创新应尊重生命,尊重自然法则,尊重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应尊重人的平等权利,不仅尊重当代人的平等权利,还尊重不同世代人之间的平等权利,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应尊重人的尊严,不因种族、财产、性别、年龄和信仰而有所区别,促进人的平等自由和全面发展。
把科学精神作为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人才培育模式还存在一些缺陷,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科学精神的培养。应转变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在青少年教育阶段就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等作为基本教育内容。在高等教育阶段,不仅要让学生系统掌握科学知识和创新成果,而且要让学生注重学习科技创新的过程,领悟前人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提升自信心和勇气。在青年科技人员中应着力培养理性质疑和科学批评的精神,养成严谨治学、敏锐精致、实事求是的良好学风。
将弘扬科学精神列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议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渗透在物质文明建设之中,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其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弘扬科学精神,有利于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提高中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在中央号召全党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今天,把科学精神教育列入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议程并落到实处,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作者:路甬祥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
) 【字号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在后发表评论。
只有新华网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学院举行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讲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