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血常规淋巴细胞偏高高

→ 大夫说:原始淋巴细胞和幼小淋巴细胞加起来
大夫说:原始淋巴细胞和幼小淋巴细胞加起来
健康咨询描述:
以前经常发烧,也住过院。胸口也疼过都好了,就是三系低,在家养着三系差不多正常了,来医院检查,医生说我是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我不相信我会得这个病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胡医生医生会员
帮助网友:4361称赞:36
&&&&&&病情分析:&&&&&&你好,白血病是一种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血液中出现大量的幼稚的未发育成熟的血细胞&&&&&&指导意见:&&&&&&建议去正规三甲医院做个详细检查,早日确诊,以便治疗,祝健康
疾病百科| 白血病(别名:血癌)
挂号科室:血液科
温馨提示:鼓励病人经常食用一些富含铁的食物。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同时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
好发人群:青少年
常见症状:发热、进行性贫血、显著的出血倾向、骨关节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参考价格:20
参考价格:15
参考价格:7.5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主要用于感冒引起的鼻塞,咽喉痛、头痛、发热等...
参考价格:¥15.9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
参考价格:¥16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幼淋巴细胞白血病_百度百科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幼淋巴细胞(prolymphocytic leukemia,PLL)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特殊类型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以中老年为主,一般在50岁以上,多见于男性属于一种起源于B或的外周淋巴细胞。有认为它是CLL的一种变异型发病率约占CLL的10%呈亚急性临床经过其特征为约50%的外周血白血病淋巴细胞为幼淋巴细胞PLL中有80%为B细胞性20%为T细胞性。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流行病学
本病的发生率约为CLL的10%,每年有600~1000例新发病例,男性发病率略高男∶女为2∶1,中位发病年龄在70岁左右本病在东方国家少见。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
细胞遗传学, 约60%的患者有14 q+ 异常,12号染色体三体异常发现率低于CLL患者(有该异常的患者可能由CLL发展而来)6q-和累及1、12号染色体的重排偶尔可见;t(6:12)(q15;q14)异常亦见报道t(2;13)(q35;q14)是一种儿童横纹肌肉瘤较常见的染色体改变在B-PLL中亦可见到
细胞基因学,80%的PLL为恶性B细胞起源这些细胞常有单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表达同CLL细胞类似的B细胞表面抗原。同B-CLL不同PLL常表达较高浓度的表面免疫球蛋白,多为IgM(有或无IgD);不能与鼠的红细胞形成玫瑰花环。半数PLL患者的B细胞表达CD5表面抗原。SN8可把PLL的B细胞与CLL或HCL的B细胞区分开。20%的PLL为恶性T细胞,常表达CD2抗原;可与羊红细胞形成玫瑰花环这些病例中75%的患者表达CD4,20%表达CD8抗原;约15%的病例白血病细胞同时表达CD4和CD8,说明细胞起源于较原始的T细胞T-PLL常表达CD7抗原而不表达CD1、HLA-DR或TdTT-PLL细胞α非特异性酯酶为阳性,酶型为大颗粒型。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表现
本病病程可以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以慢性居多始发症状包括疲乏虚弱、体重下降纳差,常有低热及复发性口腔溃疡,少数患者有骨痛及获得性出血倾向。脾脏肿大是本病的特征,可有巨脾肝脏呈轻到中度肿大,B-PLL很少或没有淋巴结肿大而T-PLL淋巴结肿大常见T-PLL患者尚可有躯干、面部手臂皮肤受累的相关表现通常在早期即已出现常表现为面部及耳周弥漫性浸润性红斑无脱屑非痒性红皮病;某些病例皮肤浸润酷似蜂窝织炎对治疗无效。极少的病例可有、白血病性胸腔积液或腹水一些病人可有心肺并发症。
并发症: 与其他的相同可以合并感染发热、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皮肤损害、肝肾功能损害心肺功能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
综合国内、外文献PLL的诊断标准如下。
1.多见于50岁以上患者脾大明显病程呈进展性
2.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幼淋巴细胞&55%。
3.幼淋巴细胞特征为胞体较大、质呈嗜碱性核染色质浓密核仁清晰、核质比例低
4.免疫表型 B-PLL:SIg高表达CD19、CD79bCD7CD22阳性,CD5、CD23阴性T-PLL:CD2CD3CD4CD5CD7阳性。
5.能排除CLL。
诊断评析:老年人脾明显肿大病程呈进展性、血白细胞数及淋巴细胞明显升高且有核仁即可基本诊断为PLL。如核仁不典型者可行Fulgen染色证实因此临床表现及血液检查为诊断的基本依据为了区分B-PLL和T-PLL,临床表现可提供线索,确定需依赖于免疫表型检测。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鉴别诊断
1.CLL 两者均以老年人居多都有脾大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明显增高。主要鉴别点:①CLL大多病情进展缓慢,病程可长达数年甚至10余年以上,而PLL病情呈进展性,治疗反应差,生存期仅1年左右②PLL的血白细胞增高幅度远高于CLL,3/4的PLL白细胞&100×109/L。③PLL的淋巴细胞带清晰的核仁而CLL的淋巴细胞为成熟的小淋巴细胞无核仁④免疫表型不同T-PLL是否需和占CLL中1%以下的T-CLL鉴别尚有争议多数作者认为T-CLL实际上为T-PLL的变异型,故无鉴别价值。
此外10%的B-CLL的白血病细胞呈混合性,即以小淋巴细胞为主,但尚有10%左右的淋巴细胞为幼稚型,可有核仁有时可高达50%,称为CLL/PLL80%的CLL/PLL,其幼稚淋巴细胞比例稳定临床表现免疫表型病程及生存期和典型的CLL无区别,有人称为CLL的变异型此外20%的CLL/PLL在病程中可转化为典型的PLL,转化后平均寿命仅9个月属CLL变异型的CLL/PLL,根据临床表现及免疫表型,可和PLL区分。转化型CLL/PLL,根据转化前存在典型的CLL临床及免疫表型特点,也不难和PLL鉴别。
2.(HCL) HCL具脾大、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的特点故也需和PLL鉴别:①HCL患者外周血以全血细胞减少居多而PLL者血白细胞必明显增多②HCL的淋巴细胞为毛细胞(HC),PLL的淋巴细胞大多有核仁,形态上两者明显不同③HCL的HC耐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阳性而PLL为阴性④免疫表型不同(表1)。⑤电镜:HCL可见显著的毛状凸起及板层,核糖体复合物PLL则有明显的核仁
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ALL患者血及骨髓有大量幼稚淋巴细胞有时脾也明显肿大,也需和PLL鉴别:①ALL以儿童及青少年多见,PLL则主要见于老年人。②ALL常伴浅表淋巴结肿大而PLL少见仅见于部分T-PLL③形态学上ALL的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染色质较PLL细核仁不如PLL清晰④免疫表型B-ALL表达较早期抗原,如CD20CDl9、CD10而B-PLL则表达较成熟抗原如SIg等。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几乎所有患者均有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半数以上的患者有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多明显增高,常大于100×109/L幼淋巴细胞比例大于50%与成熟淋巴细胞相比其形态特点为:胞体稍大,胞质丰富,核/浆比例稍低,核染色质浓集呈块状或粗细不等排列不匀,沿核膜周边较密集核质与核仁发育不同步即核仁明显而核质较成熟。T-PLL患者的幼淋巴细胞核/浆比例高胞质强嗜碱性无颗粒常有突起;核椭圆形或不规则可有折叠、扭曲,核染色质较致密,核仁明显通常为一个约19%的T-PLL胞体小光镜下核仁不明显,下则可见核仁这组病例为小细胞变异型T-PLL。
2.骨髓象 增生明显活跃以淋巴细胞为主,幼淋巴细胞形态特点与外周血一致。干抽现象少见,活检示白血病细胞呈弥漫性或混合性浸润
相差:幼淋巴细胞核仁1~2个部分细胞胞质中有粗颗粒,有时聚集在胞质一侧,部分细胞胞质可见突起的小绒毛。
超微结构:幼淋巴细胞有绒毛状小突起0.07~2.5μm长。多数细胞有大的核仁,核圆形,胞质丰富,高尔基体不发达
细胞化学:80%的患者PAS呈不同程度阳性ACP阳性TRAP、POX、SB均阴性非特异酯酶在T-PLL患者呈阳性。
3.细胞 60%的B-PLL有14q+ 76%的T-PLL有14号染色体断裂断裂点为q11和q32inv(14)(q11;q32)是常见的核型53%的T-PLL有8号染色体三体
4.免疫表型 T-PLL:CDla- YdT- CD2+ CD3+ CD5+ CD7+ CD25-/+ ,CD38+/- ;CD4+ 、CD8-者占65%CD4+ CD8+ 者占2l%CD4- CD8- 者占13%。
B-PLL:CD5-/+ CDl0-/+ CD11c-,CD25- CD23-/+ ,CD24+ ,B-1y7- FMC7+ ,slg++ (μ或δ+μ)。
5.生化检查 血清钙正常。
其它辅助检查: 根据临床表现症状体征,选择X线CT、MRIB超心电图等检查。
相关检查: 丙酮酸 总磷脂
过氧化物酶染色 酸性磷酸酶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
1.B-PLL的治疗 B-PLL就诊时,病人通常已是进展期大多数病人有明显脾大白细胞增多,诊断后不久病情发展迅速。治疗主要为烷化剂如氧芬胂(苯丙酸氮芥)或环磷酰胺联合应用和(或)长春新碱治疗,但有效率低于20%。用大剂量糖皮质治疗B-PLL的疗效明显低于CLL约半数病人接受强化联合化疗方案,如CHOF,可获部分或完全缓解,但是缓解持续时间短长期生存率仍很低。
在结构上与去氧腺苷类似的一些药物对B-PLL有效。氟达拉滨0.1mg/(kg·d),注射7天,28~35天为一疗程可使50% B-PLL病人达到完全和部分缓解同样氟达拉滨30mg/m2,5天每4周重复1次,可使40%的病人达到完全或部分缓解。另一研究发现用氟达拉滨治疗B-PLL与B-CLL疗效相似但应用氟达拉滨时可能并发肿瘤溶解综合征在治疗过程中应予注意
喷司他丁也有效,但疗效明显低于氟达拉滨B-PLL患者,用喷司他丁4mg/m2,静脉给药,每周1次,共3周然后,每隔l周1次。虽然45%病人可达到部分缓解但是没有病人达到完全缓解缓解的中位时间为9个月。喷司他丁对T-TLL也有一定疗效但低于B-PLL。该药有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副作用。
脾切除可减轻症状但仅是暂时的脾区放疗可能有效,尤其适用于不能选用化疗和脾切除的患者。有学者采用脾区照射治疗12例PLL,7例有效,3例疗效显著。但有学者建议将脾区照射作为治疗PLL的首选有报告提示IFN-α对B-PLL有效可使白血病细胞减少。脾放疗后用IFN-α治疗完全缓解的病人生存期达5年。然而一般来说IFN-α的疗效明显低于化疗。且目前尚缺乏大宗病例的报道。
2.T-PLL的治疗 T-PLL应用传统的治疗疗效不佳中位生存期约为7.5个月用脱氧腺苷类似物治疗有效率高是否能提高生存率尚不清楚。喷司他丁4mg/m2给药,每周1次共4周然后再每2周给药1次直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此方案可使50%病人缓解皮肤受累及患者局部可用皮质类固醇氮芥卡莫司汀(卡氮芥)B、PUVA或全身TSEB治疗。但T-PLL以全身治疗为主通常不做局部治疗
一项研究显示15例T-PLL患者应用抗CD52特异性单克隆抗体CAMPATH-IH治疗,13例(73%)获得不同程度缓解而喷司他丁的患者缓解率为40%完全缓解率为12%,用CAMPATH-IH治疗使其中9例(60%)患者达完全缓解用喷司他丁+CAMPATH-IH疗法对伴有巨大局部肿块及高计数的T-PLL患者亦有效大剂量化疗及同种异基因干治疗T-PLL已初步获得成功。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
本病预后差,B-PLL的中位生存期为1~2年,T-PLL的中位生存期为7.5个月,性别、脾大皮损淋巴细胞数等对预后均无影响。年龄小于50岁无肝脾肿大者预后较好。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仇惠英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青少年和年轻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全网发布: 17:45
青少年和年轻成人ALL患者(AYA)很少,但是所碰到临床问题具有挑战性甚至明确这组患者的年龄范围是一问题,目前普通能接受年龄在15~30岁之间,这一年龄组范围并不是绝对的,SEER研究组以每5年划分群体以描述发生率和死亡率,比如,目前部分儿童ALL临床试验允许30岁以下年轻成人加入,更者,一些成人研究机构临床试验,包括M.D.Anderson肿瘤中心(MDACC)纳入更高龄ALL患者,甚至到55岁“年轻成人”,范围取决于书写研究计划的执行人员。
一、在青少年和年轻成人中急性淋巴细胞发生率
SEER统计年轻成人ALL发生率在年期间,在美国发生率为1.6/100,000,年龄在15~29岁之间,在所有新诊断侵袭性肿瘤中大约占6%,与更高年龄组相比,15~29岁患者ALL发生率最低,其他白血病发生率较低。在美国,15~29岁之间新诊断ALL患者绝对数据大约在540例。
二、青少年和年轻成人患者(AYA)治疗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这一群患者,特别是更年轻青少年,可出现在儿童或成人肿瘤组,导致研究结果在二组相比较,很多发表研究报导儿童组治疗结果OS和EFS均优于成人治疗组。
对&21岁年龄组没有可比性研究,在这一年龄组应用儿童治疗方案,到目前为止所报导毒性似乎均可接受,一些在成人组采用儿童治疗方案研究显示:Ⅲ—Ⅳ级毒性非常少。在MDACC,&21岁30例成人接受儿童方案,不包括预期血液学毒性,大约20%出现Ⅲ—Ⅳ级不良事件,相关毒性可接受和可操作性。儿童方案在年轻成人中作用仍不明确,需要更多时间和更长随访期去证实。
在成人和儿童临床试验中存在很多不同因素,(1)对疾病的熟悉程度,在儿童患者中ALL是最常见恶性肿瘤,大多数儿童肿瘤学家非常熟悉照料这些患者,给儿科肿瘤学家提供治疗优势,另一方面,ALL在成人中不是很常见,因此成人肿瘤学家可能不会集中关注这些少见疾病,这些在ALL中特别重要,患者处理和治疗非常复杂。(2)儿童肿瘤患者通常在良好医学中心治疗,大部分成人白血病患者在普通病房治疗,在儿童白血病临床方面非常强调方案治疗—试验审核严格,≧21岁年轻成人进入试验很差。(3)儿童患者有父母监视和支持,无条件选择,按时间访视医生,按时用药,一个方案可以很容易持续3年。(4)最后,儿童患者与年轻成人ALL生物学特征有所不同,比如TEL-AML易位和超二倍体发生率明显低于儿童组,而Ph+ALL,高白细胞计数,T细胞ALL发生率均高于儿童组。
青少年患者ALL在儿童白血病中心,选择有效方案,另外,可接受正在进行之中的国家方案,目前儿童肿瘤组方案,对患者年龄开放到30岁,根据Berlin-Frankfurt-Muenster(BFM)治疗,在这一试验中研究结果报道:对治疗快速反应患者81%获得6年EFS和89%获得6年总生存率,在各年龄组差异很小,快速反应指在7天治疗后原始细胞&25%,诱导治疗第28天获得形态学完全缓解。试验采用强化VCR,门冬酰胺酶和甲氨喋呤,应用于青少年或其它高危因素ALL(在MDACC儿童临床中心如果家庭不希望参加国家实验方案),其它选择已知对青少年患者具有显著疗效方案包括Dana Farber Cancer研究所(DFCI),高危ALL方案和BFM治疗方案采用高剂量MTX,DFCI研究方案采用强化门冬酰胺酶治疗,一组年龄15~18岁,采用2个连续DFCI试验治疗结果显示这些患者获得78%EFS,DFCI 95-01方案对所有&15岁患者采用颅脑放射治疗,对青少年T-ALL,儿童肿瘤组(PCG)9404方案同样显示显著疗效,这一试验同样应用强化门冬酰胺酶和高剂量甲氨喋呤,有趣的是最近对青少年T-ALL高危患者治疗临床试验取得与前B细胞ALL相似疗效。
在成人临床组,青少年经常被放在成人ALL方案组,例如hyper-CVAD方案,hyper-CVAD交替疗程采用分次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糖皮质激素和阿霉素与中剂量甲氨喋呤和高剂量阿糖胞苷相交替,包括鞘内治疗,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危险度和首次腰穿脑脊液检查状况,这一方案至少获得95%完全缓解率;除了脊髓神经系统侵犯,不采用脑脊髓放疗,中枢神经系统复发率&5%,已发表hyper-CVAD5年EFS在38%(包括所有患者),ALL采用强化治疗可获得相似完全缓解率,采用相对高剂量蒽环类,以及高剂量Ara-c和甲氨喋呤,治疗期限与儿童方案相比相对较短,不延长维持治疗期,Pre-B-ALL用这一方案治疗,对所有患者5年EFS大约52%,对高白细胞或MLL基因重排的患者达不到这样疗效,肿瘤和白血病组(CALGB)8811例研究显示,对&30岁前B-ALL的5年EFS在69%。但更大的ECOG研究组结果并不令人鼓舞,在这一试验中,包括4药联合诱导化疗。紧随第2期诱导采用环磷酰胺和阿糖胞苷,这一初始治疗与儿童ALL治疗方案非常相似,而后期治疗与儿童方案有所不同采用中等剂量,在ECOG试验组治疗的15~19岁患者,5年总生存率44%,有趣的是,在20~29岁患者OS与青少年组类似OS在45%。
三、疾病特异治疗
成人ALL治疗策略进入快速阶段,针对不同亚型正在尝试,前B-ALL表达CD20, 成人患者采用抗CD20单抗美罗华加hyper-CVAD与非-T-CD20+ALL回顾性研究结果相比,在&30岁患者美罗华可提高无病生存率(62%相对28%)。
但在更高年龄患者,对OS和DFS提高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对青少年期和年轻成人ALL在标准化疗基础上加用抗CD20单抗可能是一种吸引人的选择,需要积累更多病例。很多成人组对ph+-ALL,目前都采用在化疗同时加入赖氨酸激酶TKIS,成人研究显示如果检测到ph染色体,伊马替尼可以在化疗时就加入,耐受很好,对一组平均年龄51岁(17~84岁)ph+-ALL采用hyper-CVAD联合伊马替尼长期随访研究,93%患者获得完全形态学缓解,巢式PCR检测52%患者获得分子反应,与单用hyper-CVAD相比,3年DFS和OS明显提高(66% VS 14%以及55% VS 15%P&0.001)。第二代TKI,达沙替尼与hyper-CVAD联合正在被用于ph+-ALL,目前时间太早尚未得出明确结论。年轻成人T-ALL采用hyper-CVAD联合nelarabin与儿童肿瘤组(COG)治疗策略相似,将nelarabin加入到BFM,治疗联合高剂量甲氨
四、中枢神经系统治疗
所有用于治疗ALL策略均预防CNS复发或对CNS白血病具有治疗作用, 但是针对CNS治疗需要多少疗程?什么样病人需要接受针对CNS白血病治疗?最近,一些研究小组采用BFM为基础治疗提出对维持高治愈率是否颅脑放疗非常重要?BFM组发现对中危组前B-ALL患者并不需要放疗治疗。中危组包括前B-ALL青少年患者对激素反应好,儿童肿瘤组(COG)临床试验采用提前BFM治疗,尽管放疗剂量很小而且并不包括脊髓放疗所有显示早期反应,一些临床试验均包括颅脑放疗,而另一些治疗方法即便诊断时以往有CNS白血病患者也不采用颅脑放疗,对脑白患者采用hyper-CVAD方案加上强化鞘内注射以及采用放疗患者相比较,采用hyper-CVAD组中枢神经系统复发率更低,可能与应用高剂量阿糖胞苷有关。因此,不采用颅脑照射,单用联合化疗在青少年和年轻成人ALL中也可获得部分治愈。
&鞘内注射次数是有争议性的,可能取决于所选择的全身化疗方案,鞘内注射范围在hyper-CVAD方案8次到25次,以上对早期反应慢采用儿童方案治疗患者,大多数鞘注次数处于中间。目前,年轻成人前B-ALL在MDACC中心治疗接受提高BFM治疗和门冬酰胺酶方案患者接受15次鞘注。另外,在CNS预防腰穿的时候由于损伤可能把白血病细胞带入CNS,有报道ALL起始有损伤鞘内注射ALL患者预后更差,由于AYA群体越来越鞘注损伤有所增加,建议对于肥胖病人延迟首次鞘内注射直到循环中原始细胞被清除,降低CNS污染的机会。
年轻成人患者采用儿童为基础治疗方法,最令人关注的毒性似乎可接受,如以上提到的根据强化门冬酰胺酶为基础治疗,耐受性很好,标准4~5种药物联合诱导结合鞘内注射可以很好执行,在诱导治疗后达到很高的完全缓解率,儿童方案与成人方案相比总体上所需住院时间较短,在儿童方案中加入TKIS、美罗华或nelarabine是否安全有效仍不清楚,这些研究可能会在不久将来进行。
五、造血干细胞移植
针对非常高危前B-ALL患者在儿童方案中目前推荐移植方法,这组患者包括以下几种:根据形态学标准诱导失败,或持续存在微小残留病灶(MRD);ph染色体,MLL重排对治疗反应差,亚二倍体染色体44条或在白血病原始细胞中DNA指数&0.81,如果有配对相关供体或者一个抗原不合相关供体,除了HLA-DR位点,在初始化疗后缓解中患者进入移植程序。
青少年和年轻成人ALL中骨髓移植作用是什么?成人ALL在首次缓解后移植EFS总体上在30~40%,在第二次CR期后移植效果更差,EFS在不同年龄组不同,但另一些研究,年龄并不影响生存,另一些研究者发现对首次缓解患者&30岁年龄组LFS高于30岁年龄组,移植后LFS可能优于化疗后LFS。
对高危组成人ALL研究中,对这些起病时白细胞高,ph染色体阳性,对化疗反应慢或对原发诱导耐药,或者含有MLL重排对化疗非常差,在这种情况下,在首次缓解后强烈推荐干细胞移植治疗,与儿童组相反,亚二倍体不会经常提到作为成人ALL高危特征。儿童方案应用于年轻成人群体,目前对这一群体尚无对新化疗策略与干细胞移植有效性对比分析,对高危年轻成人有必要将移植加入到新的化疗方案。
六、复发和难治性ALL
年轻成人ALL复发后,治疗围绕骨髓移植,如果有可接受供体,可获得第二次缓解,随后尽快转入移植程序,最大的困难在于决定供体以及诱导再次缓解,在第一次复发后尽管患者实施移植,维持缓解状态非常困难。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复发数据很少,强化鞘内化疗结合系统全身治疗可成功达到缓解,但是长期生存非常差。hyper-CVAD方案,加上VCR、门冬酰胺酶和地塞米松,大约45%患者可达到第二次缓解。对年轻成人采用儿童方案复发后患者这是一种有活力选择,相反,如果采用hyper-CVAD方案复发患者可能对儿童方案为基础的诱导方案有效。
年轻成人ALL(AYA)治疗处于儿童与成人方案交叉路口,导致这一群体被划到成人或儿童组,在交叉路口可能有所益处,不只是对年轻成人患者,同时对各个年龄组ALL,中间组年轻成人ALL,患者具有将成人和儿童试验结合起来潜力,推动新的试验在年轻和老年ALL群体中开展,比如TKI早期应用到ph+ALL治疗的方案,最近被加入到儿童ALL治疗。第二代和后期TKIS正在AYA群体中开展临床试验,如果成功,将会强力支持推进这些药物应用于儿童ph+-ALL前沿治疗。另外一个例子抗CD20单抗美罗华,对年轻成人ALL治疗被证实带来益处,可能值得在高危儿童CD20+非T-ALL中试验应用,对成人急性白血病,目前兴趣在于将儿童样化疗方案应用于成人,可能提高生存期、减少住院天数,另外,儿童注重于后期效应,特别是认知功能,同时也被应用于成年患者,在将来,对AYA类ALL患者治疗将希望继续借鉴于成人和儿童试验。MRD,成人和儿童组正在研究怎样应用MRD治疗ALL。对青少年和儿童ALL和持续存在MRD可能会考虑移植治疗。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22:02
仇惠英大夫的信息
仇惠英大夫电话咨询
仇惠英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仇惠英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仇惠英大夫提问
仇惠英的咨询范围:
付费咨询要求:(出凝血方面的疾病请咨询其他相关专业医生)。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
仇惠英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血液内科好评科室
血液内科分类问答青少年患急性型T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4年
青少年患急性型T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
【摘要】:正 患者,男,15岁,因持续高烧不退入院。半月前被雨水淋湿后开始出现高烧,温度高达42℃,以夜间为著,发热时伴乏力、全身寒颤,在当地卫生院静滴氨苄青霉素,口服大青叶片、康必得后体温有所下降,但停服后又发热伴有晕厥二次,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呕血。近3~4天,患者又出现阵发性咳嗽,发烧不退于日入我院呼吸内科。
【作者单位】:
【分类号】:R733.7【正文快照】:
患者,男,巧岁,因持续高烧不退人院。半月前被雨水淋湿后开始出现高烧,温度高达42℃,以夜间为著,发热时伴乏力、全身寒颤,在当地卫生院静滴氨节青霉素,口服大青叶片、康必得后体温有所下降,但停服后又发热伴有晕厥二次,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呕血。近3-4天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霞明;王菲;王美德;;[J];护士进修杂志;2011年11期
罗忠媛;金梅英;;[J];中国当代医药;2011年18期
郭笑如;林芳;傅吉春;王文天;;[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年03期
韩若乔;高艾;;[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郑云艳;;[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年15期
徐芬;万腊根;;[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年04期
常银环;陶巍;马春燕;;[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01期
罗细菊;;[J];实用临床医学;2011年04期
薛军;;[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15期
李大彩;毕富勇;;[J];中国临床研究;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伟东;桑素风;李建华;;[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李东;顾庆礼;朱琬莹;姚利;曾皓明;;[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林旭妮;;[A];危重病人监测、急救技术与基础护理暨21世纪护理理念发展与资源开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王震;李扬秋;吴秀丽;杨力建;陈少华;张洹;朱康儿;韩忠朝;;[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翟乾勋;杨春花;刘湘源;黄烽;;[A];第十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尹艳;吴敏;李蔷;吕元红;;[A];全国第三届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刘晓力;杜庆锋;王瑜;张嵩;;[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唐由君;周玉才;张锐;;[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研讨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首次学术年会暨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王晓莉;罗敏智;程洪波;;[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杨艺;陈嘉榆;罗英;冯茹;周淑芸;孟凡义;宋兰琳;林蓉;;[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高虹 韩慧 许小贝;[N];海南日报;2004年
黄衍强 张利锋;[N];健康报;2003年
副主任医师
黄衍强;[N];家庭医生报;2005年
钟丽英;[N];民族医药报;2005年
朱玉丰;[N];医药导报;2005年
胡帆 王志海;[N];山西日报;2008年
北京儿童医院
郑胡镛 侯晓菊;[N];北京日报;2009年
武汉协和医院
石威 (医学博士);[N];家庭医生报;2009年
吴敏;[N];北京日报;2009年
佟彤;[N];中国质量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海燕;[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于亚平;[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蔡真;[D];浙江大学;2001年
宋艳秋;[D];吉林大学;2006年
王思力;[D];吉林大学;2006年
张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孙玲;[D];郑州大学;2005年
朱宁希;[D];浙江大学;2001年
罗颖;[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陈春燕;[D];山东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璐;[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杨华;[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李华;[D];兰州大学;2006年
吴继明;[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田向阳;[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王永静;[D];山东大学;2005年
何晓骏;[D];浙江大学;2006年
杜宏;[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秦小琪;[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邢秀华;[D];青岛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淋巴细胞偏高的危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