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适合新疆种植的中药材种植哪种中药材

浅谈神农本草的精神遗产与开发鄂西中草药的巨大前景
发布日期:
作者:覃世清
视力保护色:
  神农氏是公认的中华民族和农耕文明的始祖,更是中医药的发明人。就是这位中华文明始祖,却与神农架有着诸多不解之缘。神农氏因神农架丰富的药材资源而成就了《神农本草》,神农架也因神农氏在此搭架采药而名扬四方。
  至今鄂西民间仍在广泛传说,&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故事。笔者少时学医时,就曾听村里几位老草药匠讲神农采药的故事。说神农氏为解除人间疾病痛苦,常牵着一头浑身透明的神驴,深入万山老林,遍尝百草。他通过辩草之五色(青、黄、赤、白、黑),尝草之五味(辛、苦、咸、甜、淡),然后定药之四性(寒、热、温、平)。当发觉某种植物有药用价值时,便让神驴嚼吞,观察其在神驴体内归哪脏入哪腑,然后移之于人之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并一一记之某药归某经治某病等。有一次神农氏在遍尝百草过程中,不幸被巴豆毒倒,不仅巨泻,而且昏倒,最后滚在一棵茶树下面三天三夜。幸有茶树叶上的露水沁入神农氏的口中,才得以苏醒。从而发明了中国茶之饮料。又有一次他的神驴误食了乌头附子,在被毒倒的当儿,有幸嚼了几嘴生姜叶子,得以缓解,从此便有了生姜可解乌头附子之毒的记载。
  正是因为有了神农氏的孜孜以求、以身试药,从而开辟了研究中医药的先河。并被后人们所接受传承,并不断总结和完善,以至最后形成了我国最著名最权威的古代医药宝典&&《神农本草经》,也有简称《本草经》或《本经》的。
  在改革开放、中华民族全面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时刻,研究神农氏为我们留下的精神遗产,对于进一步开发以神农架为主体包括鄂西及大三峡区域宝贵中草药资源,更有特别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神农本草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遗产。
  由神农氏发明开启的古典中医药学,不仅对人类医药学做出了巨大贡献,极大地保护了中华民族长期健康发展,而且成了中华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已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精神遗产。随着人类科技进步与发展,古老的中医、中药学正在被注入新的活力,并不断走向世界,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一)、神农本草对人类医药的贡献。
  在西医西药没有传入中国以前,在社会生产力极不发达,在温疫、疾病、战争、饥饿肆虐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健康发展,种族人口之所以得以繁衍与壮大,无不得益于由神农氏发端、发明的中医中药学的伟大贡献。笔者认为《神农本草经》对人类医药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首创中医药学的贡献。从现有历史记载和口头传说,神农氏为开启我国中医药学第一人。神农本草为我国古典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现在的神农本草虽已非神农氏本人亲手所著之书,但它却是源起于神农氏,并且世世代代口耳相传,到东汉时期被集结整理成书。虽其书内容已非神农氏一人之有,而是集上古、先秦、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药学家之经验成果的第一次系统总结,但其发端、发萌、发韧于神农氏,其首创中医药学的巨大奠基贡献实不可忽视与忘却。
  第二、首开中医理论先河。神农氏在中医理论上,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产生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萌芽。人们就是循着他的思想,才在以后的漫长历史岁月中,逐步发展成&阴阳&、&五行&、&五脏&、&五气&、&五色&、&五味&、&五经&以及&七情&、&六淫&等一系列完备的中医理论。尤其是在这套理论中提出的&阴阳平衡&理论,&五行相生相克变化&理论,&天地阴阳、五行对应人体五脏&、&五脏、五经与五色、五味关联&以及病因&内感七情&、&外感六淫&等中医骨干理论支架,无不是在神农氏阴阳和谐、天人感应原始中医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第三、首倡中药学实践理论。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类分上、中、下三品,形成中药学理论源泉。从现有资料和传说可以看出,神农氏对中药理论以及药性的发明,并非上天赋予,而是来之于他的亲身实践。通过大量的观察与亲尝,辩药草之形,观药草之色,嗅药草之气,品药草之味,并经亲身体验尝试,然后分门别类,定出药之&四性&,并与&阴阳&、&五行&、&五脏&等理论融合,然后验之于实践,最后归纳总结出&热则寒之,寒则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以及&以毒攻毒&等基本用药原则。譬如,他通过观察发现,龟喜阴暗潮湿,龟之底板更为阴中之阴,按照属类相从的理论,得出龟底板为养阴之首药。同理,他还观测到鹿最喜光向阳,茸生鹿角之巅,为阳中之阳,属性大热,为补阳之首药。并进而推导出,用龟板与鹿茸合而炼胶,则阴阳大补,最后验之实践大效。我国中药学,之所以能得到长期健康发展,并最终形成系统完备而科学的理论宝库,无不得益于神农氏首创中药学亲尝百草之实践理论基础。正是在这种以实践为基础光辉思想的指导下,人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完备,最后才有了今天如此丰富的中药理论宝库。
  (二)神农本草对中国农业的贡献。
  神农本草是中国最早对动植物进行识别、辨析和分类的书籍之一。由于他的科学分类,使人们对茫然无知的动物世界和植物世界有了初始分类的概念,并对动物养殖、植物种植以及粮食产业、蔬菜产业、水果产业、花卉产业、调味品产业、特种经济林木种植,都发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对我国动、植物分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神农本草,是我们现今唯一见到的中国最早关于动、植物具体分类的书籍之一。神农本草一共记载中药365种,其中分为植物类药252种,动物类药67种,矿物类药46种。这种分类方法对后世的影响不可小视。
  第二、对我国动物养殖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神农本草67种动物药记载中,有属于大宗牲畜牧养的,如六畜毛蹄甲(马、牛、羊、猪、狗、鸡)、麝香、牛黄、熊脂、阿胶、丹雄鸡、雁肪、猬皮、麋脂、鼺鼠等;有属于山上野放和人工室养的,如石蜜、蜂子、蜜蜡、桑蜱蛸、柞蝉、白僵蚕、蛴螬、蛞蝓、班苗、贝子、石蚕、蜣螂、蝼蛄、荧火虫等;有后来发展为水上养殖的,如牡蛎、龟甲、蠡鱼、鲤鱼胆、鳖甲、蟹、乌贼鱼骨等;有后来发展为特种养殖的,如蛇、樗鸡、虾蟆、蚯蚓、蜈蚣、水蛭等。
  第三、对我国农业种植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252个植物类药的品种中,除以专业药用植物进行人工规模种植如人参、甘草、地黄、当归、黄连、白术、牛膝、柴胡、独活、木香、赤箭、黄耆、丹参、蘖木、杜仲、卮子、厚朴等50多个品种外,有后来成了农业粮食种植骨干产品,如署豫、薏苡仁、六芝(赤芝、黑芝、青芝、白芝、黄芝、紫芝)、胡麻、大豆、赤小豆、粟米、黍米等18个品种;有后来成了水果种植产业的骨干品种,如大枣、橘柚、葡萄、龙眼、郁李、桃核、杏、羊桃等13个品种;有后来成了蔬菜种植骨干品种,如王瓜、干姜、蒺藜、乌韭、蔓椒、蜀菽等10个品种;有后来成了花卉业种植骨干品种的,如百合、麦门冬、香蒲、兰草、木兰、芍药、合欢、辛夷、牡丹等14个品种;有后来成了香料及调味品种植业骨干品种,如桂、吴茱萸、生姜、紫草等6个品种;有后来成了特种经济林木种植品种,如松脂、槐实、柏实、榆皮、蘖木、干漆、桑上寄生、杜仲、卮子、厚朴、秦皮、桐、梓白皮等15个品种。
  (三)神农本草对我国中医药剂学的贡献。
  透过由后人经过漫长历史加工、完善、整理的《神农本草》,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神农氏对我国中医药剂学的伟大贡献。
  第一、对中药炮炙学的贡献。神农本草认为,&药有阴阳&,&阴阳不同,药性不同&。如矿物药质地沉重而主降,属性为阴;植物药质地轻清而属阳。就植物药而言,凡药用其花、叶、枝者多属阳;若用其根、干者多为阴。对药物深层内涵以阴阳分,则&阳为气,阴为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药性不同,炮炙方法也不同。凡以花、叶、枝干为药者,一般须采用阴干晾晒,以保其芳香之气,利其发散功能。凡以根、干、茎块入药者,因其味厚而属于阴,一般多采取泡、润、腌、闷、蒸、煮、炒等以及切片、碎块、截段、打粉等炮炙方法。凡有毒性之物者,更须通过采用特殊炮炙方法以去其毒,而保留其安全药效成份。如乌头生用剧毒,可致人死,须用火焙或蒸、煨、煮等特殊炮炙后,方可安全无毒。有的则是根据药性和病症不同,或生用,或浸泡,或煎、蒸、熬、煮、炒、炙等。如浸泡又分水浸、酒浸、醋泡、尿泡、石灰水泡等;炒制又分沙炒、土炒、酒炒、醋炒、蜜炒、盐炒等。就拿中药切片来说,药性不同,切片厚度要求也不同,如大白不见边,白芍飞上天,意思是槟榔片要薄,薄到看不到药片的边边,白芍片要薄到一吹就能飞的地步,主要是因这些药不易煎出汁,因而要片薄,易煎汁等。如蝟皮&酒煮杀之&,露蜂房&火熬之良&,当归治&金创煮饮之&,雷丸&作膏摩除小儿百病&,蛇蜕&火熬之良&,贝子&烧用之良&等等。中药炮炙后来成为一个专门学科,并有人在神农氏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整理发展,最后编成了一本专著,叫《雷公炮炙论》。
  第二,对中药剂型学的贡献。根据资料与传说,神农氏是最早提出中药剂型学的第一人。正如《神农本草经&序录》认为:&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主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据说,当时神农氏已发明了中药的汤剂、酒剂、膏剂、丸剂、散剂等,对药物剂型加工方法以及对哪些药宜用哪种剂型都有研究记载。如消石&炼之如膏&,术&作煎饵&,茺蔚子&可作浴汤&(外用洗剂),葡萄&可作酒&,白芷&可作面脂&,牛角、牛胆&可入丸药&。工艺不同,剂型不同,效果不同,适用对象也不同。
  第三、对中药性味学的贡献。神农氏认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对应人体气血、阴阳、脏腑,各有不同作用。药物真实滋味不止五种,神农氏根据五行五味归五经的理论,将药物之千滋百味,统统归纳于五味之中,进行论述,并将涩味附之于酸,淡味附之于甘等。在此理论上,神农氏又将药物分为&寒、热、温、凉四气&,四气即四性,是药物或食物的寒热温凉四种性质,与人们味觉可感知的五味相对而言,四气属阳, 五味属阴。&阳为气,阴为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故药物寒、热、温、凉之性还可再分阴阳。温性、热性为阳,凉性、寒性属阴。热甚于温,寒甚于凉,程度有差异。温热药有微温、温、热、大热的不同量级;寒凉药有凉、微寒、寒、大寒的不同量级,如果在性质上没有寒热温凉明显的性质差异,于是就用&平&来标定其性质。凡欲治病,先察其源,先候病机。&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鬼疰蛊毒以毒药,痈肿疮疡以疮药,风湿以风湿药,各随其所宜&,辨证施药。人们在神农氏基础发展起来的中药四大性,后被编成《药性赋》,一致沿用至今。
  第四,对中药方剂学的贡献。所谓中药方剂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药汤头,也叫处方。神农氏认为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这就是中药汤方配伍理论。这种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中药方剂配伍的原则。药物之间,有的共同使用就能相互辅佐,发挥更大的功效;有的甚至比各自单独使用的效果强上数倍;有的两药相遇则一方会减小另一方的药性,使其难以发挥作用;有的药可以减去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有的两种药本身均无毒,但两药相遇则会产生很大的毒性,损害身体等等。神农氏还认为,&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这些都是中药在配方时必须熟记的基本要素,轻则影响药效,重则致人性命,万不可轻忽。正是有了神农氏对于药物性质的定位,功能主治的描述,方剂处方配伍的规则理论基础,才形成了后来的中药方剂学。现经过几千年,人们对中药方剂的不断实践和经验总结,不仅为我们因病处方施药提供了方法,还为我们留下了大量成熟的经方、验方。
  二、神农本草的产生与神农架及大三峡的地域关系。
  我们没有证据证明神农架就是神农氏的故乡,但我们也没有足够理由否认神农氏就没到过神农架。有传说炎帝是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又称赤帝、烈山氏,即神农氏。相传其母名任姒,一日游华山,看见一条神龙,身体马上有反应,回来就生下炎帝。炎帝生于烈山石室,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炎帝少而聪颖,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穑之事。他一生曾遍访名山大川,遍尝了各种药材,以致自己一日七十次中毒。有史料记载其最初活动地域在今陕西南部,后来沿黄河向东发展。因与黄帝发生冲突,在阪泉之战中,炎帝被黄帝打败。虽双方部落合并组成华夏族,即今日中国&炎黄&之称,但炎帝从此以战败者身份流落南方。也许正是在这个时候,因为这个原因,神农氏游历来到了神农架及大三峡地区,从而有了神农氏在神农架搭架采药的传说故事。
  (一)神农架因神农氏搭架采药而得名。
  传说神农架就是因炎帝神农氏,曾在这一带搭架采药而得名。据《神农架民间故事集》一书,收录了许多与神农氏有关的传说故事。这些传说故事表明,神农氏的足迹,曾踏遍神农架的山山水水。神农氏曾在这里架木为巢,搭架采药,编写药书,为民治病。同时还教民稼穑、养蚕、纺织、种树、采茶、制陶、制末耜、饲养禽畜等。据说神农氏在神农架采药时,登上了具有仙境之称的燕子垭、天门垭,继而登上了回生寨,还将回生寨的七十二种还阳药记入他的紫竹简&&《神农本草经》。传说就是因为这里生长有起死回生的还阳药,才取名&回生寨&。神农氏曾在跨越回生寨中一座独木小桥时,不慎将《神农本草》中记有还阳草的竹简失落桥下,此桥因名&失书桥&。正在神农氏惋惜为难之际,忽然从碧空飞来一群白鹤,把他接上天庭,成了&药仙&。至今留香寨下红河村,留有一座清代石雕,身长八尺七寸,声宏,额宽,眉圆,眼突,须多,鼻隆,唇厚,其特征正与传说中的神农氏形象相同。
  (二)神农本草所载药物基本产自神农架及大三峡区域。
  以神农架为主体,包括宜昌九县市、恩施各县市,以及重庆石柱、忠县等大三峡区域,因山高林密,溪河纵横,海拔从几十米到三千多米,小气候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是我国最重要的动植物资源宝库和天然中药材王国。笔者当年初中下学即到药材厂学习种药,后又接任赤脚医生六七载,采药足迹遍布长阳大山深处。后考取宜昌林校,在攻读3年营林专业时,先后到宜昌大老岭、当阳玉泉、宜都宋山、松木坪、宜昌太平溪、邓村林场等地进行植物分类实习,一直留心发现神农本草所记载的365种中药材,除极少部分品种外,绝大部分均出产于我们大三峡区域。参加工作后,本人被借调长阳制药厂任厂长时,因工作需要,又先后到恩施利川、宣恩、建始、巴东和重庆的忠县、石柱等地,对中药材进行过一番调查。经本人最近研究,神农本草所载365种药材,有304种集中产自于我们大三峡地区,占比83%。其中矿物类药46种,我们大三峡地区有32种,占比70%;动物类药67种,我们大三峡地区有54种,占比80%:植物类药252种,我们大三峡地区有218种,占比86.5%。尤其是这218种植物类药,均都集中产自于以神农架为主体的鄂西地区。
  (三)研究神农本草对开发神农架及大三峡中药材资源有特别意义。
  神农氏因神农架的物种资源而成就了神农本草,神农架也因神农本草而名闻天下。神农氏、神农架、神农本草三者相辅相成,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我们今天研究神农氏及神农本草,对开发以神农架为主体包括鄂西及大三峡地区的中草药资源,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
  首先神农架包括鄂西及大三峡区域立地条件得天独厚。这一区域地处北纬30度左右,气候温和,海拔高差大,小气候特别发达,物种资源异常丰富。正是因为这得天独厚的立地环境,吸引了神农氏的目光,才不远千里来到这里,潜心采药、尝药,进行药物研究。神农架也不负众望,因其自身丰富的物种资源,有力地成就了神农氏的研究成果,并最终形成神农本草这部中药旷世巨著。我们试想,如果没有神农架得天独厚的数以千计的动植物资源,供神农氏进行选择、研究和利用,那么实难想像后来的神农本草会有如此深厚丰富的内涵,并成为中医药学的经典。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神农架也因神农氏在此搭架采药,而名扬千古,彪炳史册,引人遐想。
  其次神农架现有中药材资源得天独厚。因神农架山高地僻,交通滞后,长期阻挡了人类的活动,以致因祸得福,上天为我们保留了以神农架为主体,包括鄂西及大三峡地区这一片,在地球上已为数不多的天然中药材资源宝库。据1994年9月詹亚华主编,刘启宏、石世贵等为副主编的《中国神农架中药资源》一书,共收入神农架中草药2128种,其中药用植物1886种,药用动物211种,药用矿物14种,其他来源的17种。在这些药材资源中,仍取一种进行开发利用,或作药品,或作保健品,都有可能成为大产业、大名牌,大效益。
  三是开发神农架中药材资源现实机遇得天独厚。当前随着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我国的中医中药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跨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医中药对人类健康的巨大贡献与作用,正逐步为世界各国所认识和接受。中医中药,不仅必将成为未来世界最赚钱的朝阳产业,而且必将成为中华民族称雄世界、融入世界的文化软实力。党的十八大后,党和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种植业、森林资源保护、特种养殖业的政策倾斜力度,尤其是已经出台和正在研究制订一系列支持中药材种植、科研、项目开发的扶持政策,国家将投入巨额的开发扶持资金。因此抢抓现实机遇,着力开发神农架,包括鄂西及大三峡区域中药材资源的春天已经到来,可以预见这些得天独厚的中药村资源转化为巨大的商品经济优势,应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三、鄂西种植中草药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中草药最讲究地道药材,也就是古人所说在江南为橘,移之淮北便为枳的相同道理。中草药的生长对气候、土壤、水分、光照、立地条件都有严格的苛求,不得违背。如果换一种立地环境,就将损失和改变其原有的药效成份,并进而影响其药用治疗效果。也就说,有许多珍贵药材只出产在神农架、鄂西及大三峡区域。正是因为中草药的这个特性,从而决定了以神农架为主体,包括鄂西及大三峡区域内,大力发展中草药是上天所赐,是其他地区所无法替代的,因而特具巨大资源优势和无限开发潜力。
  (一)鄂西及大三峡地区是我国中草药的天然王国与宝库。
  神农架、鄂西,乃至整个大三峡地区,是天然的中草药王国和资源宝库,从低山到中山、到高山,不同海拔高度各有不同品种的中草药材分布。据有人初步估算,仅植物类药材品种就达3000余种。近10年来,长阳在低山选择了红枝,在二高山选择了皱皮木瓜,在高山选择了贝母、独活等部分品种进行了规模种植,效果良好。过去沿清江边的长阳都镇湾、鸭子口因海拔低、挂坡田,一直找不到好的项目。在政府指导下,种了红枝后,收入成十几倍的增长,每亩红枝年收入可达三四千元,最高时达五六千元。其中庄溪有一个贫困户,过去家庭年现金收入没超过5000元。通过种了十多亩红枝,一次卖了八万多元,高兴地吹着唢呐,在街上游了三天。
  (二)保护抢救本草植物具有巨大生态、生物、种育科学价值。
  过去由于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毁灭,自然环境的恶化巨变,许多珍贵的中草药资源赖于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和改变,许多品种已经绝灭,许多品种正在濒临灭绝,保护、抢救好这些珍贵的药用植物,不仅未来经济价值大,而且生态、生物、种育的科学价值更不可小视。亡羊补牢,犹未晚矣!我们应当为未来多尽一份责任,尽力保护好那些正在濒临灭绝的物种,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中华民族和人类的未来,多留一些生物学上的物种吧!
  (三)开发种植中草药是鄂西及大三峡贫困区域奔小康首选项目。
  神农架、鄂西及大三峡地区,大多是贫困地区,缺乏支柱产业和骨干项目。笔者认为,我们过去对本地中草药资源重视不够,或者是没有充分认识到中草药潜藏的经济价值,存在着&捧着金饭碗要饭&的问题。这些年来,不少地方,尤其是已有一些有远见卓识且具有一定投资能力的人,开始把眼光转移注视到中草药的项目研究和商品开发上来,并把一些资金试探性地投向对中草药的保护、种植、开发和研究上来。例如,长阳有个叫李杰的年青人,过去因搞铁矿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但他认识到搞铁矿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不是长发其祥的项目。于是他把眼光转到了中草药材种植上,用了2年时间在高山进行独活、贝母种植试验。试种结果,每亩独活平均每年可收入4000元,每亩贝母每年可净收入1万元。于是准备从今年开始,筹资500万元,计划在海拔1400米以上的高山流转土地2000亩左右作示范基地,并已花20万元请三峡大学教授帮助编制药材种植规划和项目书,现与同3个村15个村民小组的300多户农民,签订了1000亩的种植合同。目前仅贝母一个品种就已投入70万元,购种5万斤。
  4、神农本草植物具有无穷尽的经济开发潜力。神农是一个传说人物,神农本草是一部古书和象征符号,其内涵和外延已远不是原著所载的365种中药材所能覆盖得了的,它已成为神农架包括鄂西及大三峡区域数千种药材资源宝库的代名词。大三峡地区现有的3000多种的植物中草药,总体开发价值已无法估量,只要我们的手段、方法合适,其中任一个品种都有可能开发成一个巨大的项目。例如长阳有个老板叫张木春,过去搞建筑发了些财,有一次因受专家启发,转向投入木瓜的开发利用,经与科研院校联合,最后建成了木瓜酒、木瓜醋保健饮料生产线,年产高档木瓜饮品10万瓶,每瓶价值100元左右,产品俏销全国,不仅年创工业产值过千万元,而且极大地推动了半高山的木瓜种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仅长阳榔坪一个镇就在半高山发展木瓜连片种植基地4万亩,其中关口垭、渠安头、八角庙、社坪、榔坪、长丰6个村形成连片千亩木瓜园。过去农民散卖木瓜干货每公斤不过2元,通过科技创新,研发木瓜果醋、木瓜冰酒、木瓜干红等保健饮品后,每公斤木瓜附加增值到100多元,许多农民家庭成了木瓜万元户。喜得农民说:木瓜栽下土,坐享百年福,工厂来收购,钞票装满屋。
  四、大力开发神农架及大三峡区域中药材资源急需做的几件事。
  一是建议成立泛三峡区域中药材开发研究协会。建议可由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牵头,先在神农架或宜昌进行试点,最好由神农架林区政府和宜昌市政府联合,选择一批三峡区域内的药材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中药材加工企业、与中药材相关的专业院校、科研机构、重点医院以及名老中医、卓有成效的草药匠,以及中草药的爱好者,以自愿加入的形式,组成一个中药材区域协会。然后由协会牵头,定期召开会议,交换中药材种植、科研、项目开发以及中药材市场行情等相关情报和信息,总结中药材种植、开发经验,推广中药材项目开发与科研成果,培训中药材种植、加工技术,不断加快中药材事业健康发展。
  二是应择址兴建湖北中药材大型交易市场。目前湖北仅有蕲春、襄樊等小型中药材市场,但因规模太小,不成气候,这与我们湖北中药村资源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符。没有大市场,就没有大发展,我们应走出去,向安徽亳州、河南禹州、成都荷花池、河北安国、江西樟树、广州清平、山东舜王城、重庆解放路等大型中药材交易市场学习取经,以此促进大三峡区域内中药材事业的发展。
  三是国家及省、市、重点县应加大对中药材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力度。要将中药事业发展规则纳入国家宏观经济整体一并规划,明确国家对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方向,编制中药材重点发展和支持的品种名录,让中药材事业发展与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同步接轨。
  四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出台支持中药材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目前,国家和东北部分省虽已出台过一引起支持中药材事业发展财政资金补贴政策,大多淹没在农业、林业等的补贴政策之中,概念不清,标准含糊,尚未形成独立的政策体系。因此,急盼中央和省、地尽快制定出台对中药材品种保护、规模种植、市场建设、以及中药种苗繁育基地、中药图录编制、民间中草药验方搜集、中药新药研究、中药保健项目开发等相关政策,并适当进行财政补贴和资金支持等。
  (原载《炎帝神农与中医药文化论坛论文集》武汉出版社)五味子果腐病及防治 果实表面着生褐色或黑色小点,以后变黑。防治方法,用50%代森铵500-600倍液,每隔10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日期:
金银花,又名忍冬,医学上也称二花,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性灌木。其茎、叶、花、果均可入药,尤以花蕾药效最高,具有清热解毒、消...日期:
1、白绢病:为害根部,4月下旬发生,7-8月为害严重直至9月。病根及根际土壤布满白色丝绢状菌丝,并着生淡黄色至茶褐色籽状菌核,日期:
所谓农业防治就是利用生产中的各项GAP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这是防治病虫害的基础措施。这类防治措施不需...日期:
一、根腐病先由须根、支根变褐腐烂,逐渐向主根蔓延,最后导致全根腐烂,直至地上茎叶自下向上枯萎,全株枯死。该病常与地下线虫日期:
最近药监局下发公告,不再批准含表述功能相关文字...
山药,人们就会想到利川团堡;只要一提到团堡,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材种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