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有什么影响?

当前位置:&→&养殖池塘藻类研究概述:
今天是:日
养殖池塘藻类研究概述:藻类对养殖动物有哪些影响
出处:中大水生通讯
中国水产养殖网
池塘是一个复杂的小型生态系统,其中有一类所占比重不小、在水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功能的生物,其个体小,缺乏有效移动能力,但却是其它高等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能量和物质基础,在池塘生物链中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它们就是浮游植物,即藻类,其敏感性大、生长周期短、且易于分离培养。有关养殖池塘藻类的研究历来不少,本文综合阐述了水产养殖中藻类生长繁殖的相关影响因子及藻类对水产养殖鱼类的影响。1.&nbsp藻类及群落研究概况藻类是一个生态学概念,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淡水藻类约25000种,中国约9000种。藻类是池塘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它能够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饵料来源,因此对水体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它通过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对国内淡水高产鱼塘的研究表明,通过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占池塘溶氧的86%。藻类与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能够反映水体营养盐情况,因此也把藻类作为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对于藻类的群落研究,大部分是从水体中采集样品经过镜检后确定其种类组成、优势种、密度和生物量,从而得到其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等变化,并探讨藻类在水体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与水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等,以利用浮游生物对池塘水坏境进行监测及调控,为养殖鱼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不同的生物种类构成了不同的生物群落,群落的种类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一个重要特征,鉴别物种的种类组成能够反映该群落的结构特征,是研究群落的基础指标。目前,对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分析方法主要有:香农-威尔指数、马格列夫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一般分析时多用香农-威尔指数,但由于一种生物多样性指数对研究浮游生物多样性存在缺陷,导致结果出现偏差,因此在实际分析研究中,很多学者都同时使用香农-威尔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此外,特征色素分析法、特征脂肪酸以及一些分子微观手段例如应用DNA指纹技术也被应用于藻类群落结构的研究。2.&nbsp影响藻类群落结构的因素影响藻类群落结构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光照、水温、透明度、溶氧、营养盐、有机物、浮游动物及养殖模式等,不同的环境会导致藻类的种类组成表现出差异,另一方面藻类的生长繁殖也会对水体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2.1&nbsp光照藻类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会影响藻类的生物量、密度。适宜的光照强度是藻类生长繁殖的基础。不同藻类利用的最适光照强度不同,有研究表明微囊藻适宜低光照,而栅藻适宜较高的光照强度,因此,藻类因光照需求的差异往往表现出水层分布的差异。2.2&nbsp溶解氧水体中溶氧量与藻类呈显著正相关。淡水养殖水体的溶解氧有86%来自于藻类光合作用,海水养殖池塘91.3%~100%的溶解氧来自于光合作用。对水体耗氧研究表明,处于迅速生长的藻类,每天呼吸耗氧量为其产氧量的10%~20%,对池塘水呼吸耗氧的调查显示,藻类占水呼吸耗氧19.1%,浮游动物占23.5%,细菌耗氧占57.4%。2.3&nbsp透明度透明度是指光透入水中的深浅,与藻类的生长繁殖也息息相关。透明度取决于水体浮游生物和悬浮物的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水体中藻类的多少。2.4&nbsp营养盐营养盐是养殖水体藻类的物质来源,在其他水环境因子适宜的情况下,藻类生物量取决于水中营养盐含量,不同营养水平的水体藻类的组成、优势种、生物量等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一般藻类的生物量、密度等会随营养物质的增加而增加,而且基本上蓝藻会形成优势种群,绿藻、硅藻的数量也会较多。一般来说,当有效氮的浓度在0.03~1.3mg/L之间,有效磷的浓度保持0.04~0.05mg/L时,藻类的生物量会增加。实际生产中,养殖水体由于养殖密度大,投料频繁,代谢废物积累而影响鱼塘水质,通常在养殖中后期,由于投饵、施肥及水体中养殖动物的排泄等原因,有机物不断积累,水体氮、磷等营养盐过量而造成水质恶化,亚硝酸盐含量严重偏高。藻类群落的变化与水体中各项理化因子的变化有密切关系,藻类通过吸收营养盐,加速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氰化物等有毒物质的氧化,降低其含量,因而藻类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水质改良剂来改良养殖鱼塘的水质。2.5&nbsp浮游动物浮游动物的捕食是影响藻类群落结构的重要因子,它能够通过控制藻类的生物量,从而影响水体的初级生产量。不同种类的浮游动物喜食藻类的种类大小不同,例如研究发现哲水蚤的食物主要来源是鱼腥藻,这就造成了浮游动物和藻类群落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水体中藻类生物量的不同会使浮游动物的群落组成有所差异:例如有研究表明在藻类生物量较高的水体中,尤其是小型单细胞藻类丰富的水体,枝角类由于喜食单细胞藻类而易形成优势种;在藻类贫瘠的水体中,哲水蚤由于能更有效地摄食藻类而占优势。另一方面,藻类对浮游动物的摄食也会产生相应的抵御机制,例如蓝藻、绿藻通过增大自身的体积、数量,紧密的连在一起,使其难以被浮游动物滤食;一些种类的藻类甚至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了分泌有毒物质的机制来抵御被摄食。2.6&nbsp养殖模式我国大宗淡水养殖鱼类主要包括青鱼、草鱼、鲢、鳙、鲤、鲫等。其中,鲢和鳙是滤食性鱼类,分布于水体的中上层,鲢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鳙则主要摄食浮游动物。此外,鲢鱼也能滤食部分浮游动物,研究发现,鲢鱼能够滤食原生动物、轮虫和逃逸能力较弱的枝角类,对逃逸能力较强的桡足类,主要靠滤食其无节幼体来抑制桡足类的生长。因此,放养鱼种的不同也导致了水体浮游生物不同的种群结构。鲢鱼的滤食作用能够加快养殖水体的物质循环速率和养分的周转率,从而使藻类的生长增加。在实际生产中,一般将草鱼和鲢、鳙进行混养,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的空间资源和食物,另一方面,三者间的协同作用,可以改善养殖环境并增加鱼类产量。鲤、鲫食谱广而杂,属于底层杂食性鱼类,既吃动物性食物,又吃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饵料以轮虫、摇蚊幼虫以及甲壳动物(枝角类和桡足类)等为主,植物性食物则以浮游植物硅藻类、丝状藻类等及其碎屑为最主,对水质有一定的净化作用,能使底栖无脊椎动物的丰度大幅度降低,藻类生物量和水体初级生产力增加。3.&nbsp藻类对养殖动物的影响3.1&nbsp藻类为养殖动物提供氧气和良好的环境养殖动物的生存离不开氧气的供应,藻类的光合作用为养殖动物的存活和生长代谢提供了充足的氧气。藻类在一定程度上能净化养殖水质,有研究表明硅藻和绿藻具有吸附有害物质、保持水质“爽、活”的作用,可用来构建优良藻相,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在西施舌幼贝养殖中引入固定化微藻后发现,实验组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文献也报导了底栖藻类对水体中的氮、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稳定的波吉卵囊藻和微绿球藻不仅可以提高水中的溶氧含量,还能降低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因子的浓度,从而达到净化污水和保持良好水环境条件的作用。藻类的生长繁殖有改善底质的作用,生活在底层的藻类其光合作用可为底泥中的细菌提供氧气,促进其分解底泥中的有机质,从而间接地改善底质。另外,藻类的繁殖可消耗底泥中过多的氨氮,从而净化底质。3.2&nbsp藻类为养殖动物提供饵料藻类特别是微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有研究表明,螺旋藻的粗蛋白含量高达69.3%,且氨基酸的种类齐全,且由于其细胞壁纤维素含量很少,其所含蛋白质很容易被动物消化吸收。微藻的脂肪含量也很高,检测得到20种微藻脂肪含量大都超过15%,其中金藻门的含量一般均在20%以上。且所含的脂肪酸中有很大一部分为多不饱和脂肪酸,它们是许多水产养殖生物幼体存活和发育的必需脂肪酸,如硅藻门含有丰富的二十碳五烯酸(EPA),金藻门含有丰富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藻类还含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生物素,叶酸,钙、镁、铁、锰、铜和锌等,它们是参与养殖动物的新陈代谢中许多酶的辅助因子。3.3&nbsp藻类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有研究表明在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中引入波吉卵囊藻和微绿球藻,发现对虾的血细胞数目、血清蛋白含量以及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抗菌酶的活性都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对小球藻的研究表明:小球藻中含有的小球藻生长因子能激活淋巴细胞,增强水生动物机体免疫能力。藻类的生长可抑制致病菌的生长,从而间接地提高养殖动物抗病能力。研究认为,微藻由于体积小,生长迅速,与水中不良微生物竞争可优先占得生态空间,从而抑制不良微生物例如弧菌的滋生,提高养殖动物免疫力;另一方面,藻类能产生抗生素类物质,可以杀死水中的致病菌,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和抗病力。3.4&nbsp藻类对养殖动物的危害有些藻类的生长繁殖是对养殖动物有危害的。研究发现一些甲藻(裸甲藻、飞燕角甲藻)在繁殖过程中,可产生多种神经毒素,引起养殖鱼体的神经麻木、代谢失调及呼吸障碍,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水体中的青泥苔(即双星藻科的水绵、双星藻和转板藻等丝状绿藻的总称)和水网藻大量繁殖时,因消耗水体中的养分使水质变得清瘦,也可导致养殖鱼类特别是苗种被缠绕致其呼吸困难或者无法摄食而死亡。养殖鱼塘三毛金藻中毒的鱼体,大多停留在四角及浅水池边,头朝岸边整齐排列,在水下静止不动,无浮头现象,受到惊吓也没有反应;观察死亡鱼体,可见鱼体体表鳍基部充血,鱼体后部颜色变浅;鳃内有大量粘液,鳃丝轻度腐烂;解剖鱼体后发现其肠道无食,无明显病灶。有的藻类其死亡后分解会产生有害物质,如微囊藻死亡后,其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有毒的羟胺和硫化氢会毒死鱼类。此外,藻类如若大量繁殖,然后迅速衰败,死亡的藻类会在底部不断积累,其腐烂分解会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气,使水体特别是底部严重缺氧,对养殖动物造成不利的影响。(完)1、来源:《中大水生通讯》第58期2、作者:广州市诚一水产科技有限公司&nbsp&nbsp白小丽/文3、公司微信号:gzchengyi2013 (本文已被浏览 2752 次)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文章分类
& 相关文库:
& 相关资讯:
 &文章链接
扫一扫下载水产村手机客户端
客服热线:025-
技术:客服:
地址:中国南京汉中路185号4F 邮编:210029
南京问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扫一扫加入中国水产养殖网微信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水质的变化对水生物有什么影响
有一些物质不一样了就会伤害水生物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能问的细点不?
肯定有影响,没一种生物都需要水,不仅是对水的摄取,更需要水中的各种无机盐,如果水质变坏了,那么水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水生物的生长甚至是繁衍。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饮水|水的酸碱性对人的身体影响有多大
饮水|水的酸碱性对人的身体影响有多大
14:58 来源:水网编辑:茹茹21839人已阅读
一直以来人们对饮用水偏酸性或者偏碱性一直争论不休,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下面小编就通过饮用水的分类、水中所含有的物质、水的消毒方式来分析水到底是偏酸性还是碱性,这种水的酸碱性对我们的身体到底有怎样的影响呢?
饮用水的分类,目前大家使用的饮用水有以下两大类
主要选用未受污染的河水、湖水、井水、泉水净化处理成瓶(桶)装饮料。自来水厂生产的自来水也属于天然水一类,自来水的水源各个地区不太一样,但基本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天然的地表径流水如河流、湖泊,二是深层地下水。
纯净水:(包括蒸馏水、离子水、太空水等)&&
纯净水大都采用天然水(多数采用自来水)作为原料,采用反渗透法,通过薄膜渗滤或采用蒸馏法处理后制造而成。纯净水、蒸馏水经过处理,不仅滤掉了水中的有害物质,同时也滤掉了有益人体健康的各种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分别含有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等物质
水和大气一样有一定的组成成分.一般来说,天然水中含有三大类物质:一是溶解物质,包括钙、镁、锰、铁、硅、铝、磷等的盐类或其它化合物;二是胶体物质,包括硅酸、腐植酸胶体等;三是悬浮物质,包括粘土、微生物等.未受污染的天然水体所含各种成分(即所谓“本底含量”)也会由于地区、季节的不同有一定的变化.适于人类及其它生物生存和工农业生产的水质,对其各种成分的要求都有一定范围,超过一定限度,特别是有毒物质超过一定数量,就会给生物的生存环境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
而经过反渗透技术处理的纯净水,比水分子大的分子都被过滤掉,只剩下水分子和少量比水分子小的分子。&
自来水及纯净水的消毒方式
自来水消毒大都采用氯化法,公共给水氯化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水传播疾病。氯气易溶于水,与水结合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在整个消毒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次氯酸。对产生臭味的无机物来说,它能将其彻底氧化消毒,对于有生命的天然物质如水藻,细菌而言,它能穿透细胞壁,氧化其酶系统(酶为生物催化剂)使其失去活性,使细菌的生命活动受到障碍而死亡。次氯酸本身呈中性,容易接近细菌体而显示出良好的灭菌效果,次氯酸根离子也具有一定的消毒作用,但它带负电荷而难于接近细菌体(细菌体带负电荷),因而较之次氯酸,其灭菌效果要差得多,所以氯气消毒效果要比采用漂白粉消毒更佳。
在现阶段,消毒剂除氯气外,还有二氧化氯,臭氧,采用代用消毒剂可降低有害物质的生成量,同时提高处理效率。
水的消毒方式决定了偏酸性或者碱性
由于南北差异、地质差异,天然水的酸碱性会有一定差别,但一般的城市用水中,影响水偏酸性或碱性的最大因素是水的消毒方式。
按照用氯气消毒方式来说,氯气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H2O+CL2=HCL+HCLO),次氯酸属于弱酸,它在水中可以发生以下几种平行反应:
1.2HClO =光= 2HCl+O?↑
2.HClO+HCl =可逆= H?O+Cl?↑
3.3HClO =△= 2HCl+HClO?;
那么在水中含有的次氯酸是弱酸性,盐酸和氯酸却都是强酸。
另一方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弱酸碳酸(CO2+H2O=H2CO3),碳酸属于弱酸,所以常规情况下自来水是偏酸性的。
按照用二氧化氯消毒方式来说,二氧化氯极易溶于水而不与水反应,几乎不发生水解(水溶液中的亚氯酸和氯酸只占溶质的2%);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氯的5~8倍。二氧化氯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它能有效破坏水体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如苯并芘、蒽醌、氯仿、四氯化碳、酚、氯酚、氰化物、硫化氢及有机硫化物氧化有机物时不发生氯代反应.由于ClO2的高效、安全、无毒,在美国,ClO2用于饮用已超过50年. 遇热水则分解成次氯酸、氯气、氧气,受光也易分解,其溶液于冷暗处相对稳定。所以这种处理的水也偏酸性。
如果用臭氧消毒,则臭氧很不稳定,在常温下即可分解为氧气.臭氧、氯和二氧化氢的氧化势(还原电位)分别是2.07、1.36、1.28伏特,可见臭氧在处理水中是氧化力量最强的一种.臭氧的氧化作用导致不饱和的有机分子的破裂.使臭氧分子结合在有机分子的双键上,生成臭氧化物.臭氧化物的自发性分裂产生一个羧基化合物和带有酸性和碱性基的两性离子,后者是不稳定的,可分解成酸和醛。所以经过臭氧消毒的水也是偏酸性的。
那么经过反渗透过滤的纯净水按理说也应该是偏酸性的,但因过滤掉了除水分子之外的几乎所有物质,所以纯净水应该是中性的。
偏酸性或者碱性的水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总体来说现在存在两大观点,一种认为偏酸性或者碱性的水对什么都没有多大影响,一种认为碱性水对身体比较好。到底哪种说法是对的,目前仍无定论。&
正方:不存在酸性水或碱性水更健康的说法
顾久传认为,以偏酸性还是偏碱性来划分水质的好坏是不科学的,要以是否符合水质标准、水中的杂质及其受污染情况来决定水质的好坏。
“事实上,很多天然的好水是偏酸性的。如广西省武鸣县大明山岽寺淡泉的泉水pH值为6.7,浙江省杭州市虎跑泉的泉水pH值为5.8。而某些天然水偏碱性,如太湖水及由它制成的自来水,水质并不好。”顾久传举例说,“阿部辉雄在1961年对日本秋田县‘长寿村’八森潭的水质进行分析,取样数为23次,pH值平均值为6.39,水质呈酸性。”
“不存在酸性或者碱性的水质更健康、更有营养的说法。”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钟凯指出,现行的国家饮用水标准,要求饮用水pH值不低于6.5,不高于8.5,在这个区间内,水既可能呈弱酸性,也可能呈弱碱性。
顾久传也认为,符合标准的水都可以饮用,不存在喝碱性水好还是喝酸性水好。
人体的消化吸收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水是喝到胃里的,胃的环境是酸性的,pH约为2—3。胃液的作用一是杀菌,二是帮助消化。胃液是一种酸性较强的缓冲溶液。不管你喝什么水,喝到胃里后,pH值都会改变。”顾久传解释说。
反方:碱性水更有益于健康
国际医学生物工程科学院院士杨子彬明确指出:人体血液的PH值很重要,健康时保持在7.35-7.45之间,低于这个水平,人就会不舒服,处于亚健康。低于7.0时,人体就会出现重大疾病甚至死亡。同时,血液PH值每下降0.1&,人体胰岛素活性就会下降30%人喝的水80%会直接进入血液,因此平时多喝弱碱性水,如天然矿泉水对维持血液的弱碱性,保持健康体质,防止重大疾病和延缓人体衰老的确事半功倍。&
由于市场上大量存在的纯净水、矿物质水等都属于酸性水,因此社会上不时有喝水不用讲酸碱的论调和宣传。对此,著名水营养专家安可士教授严肃地指出:碱性水利于人体健康并非仅仅是中国专家们发现的,同时也是包括欧美众多科学家多年观察、研究得出的科学论断,不容商业利益的质疑。
什么是健康水?
家庭用水中我们很难去确定水是偏酸性还是偏碱性,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基本符合我国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pH值为6.5—8.5,GB17323瓶装饮用纯净水标准规定pH值为5.0—7.0的标准的。
&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统计、研究、分析,对健康水应具备的条件已达成了共识,主要有以下几点:&
1.&没有污染,不含有害物质.&
2.&硬度适中。所谓硬度,就是水中钙、镁等盐类的总量(以CaCO3的量表示)。&
3.&含有适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要求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性总固体。所谓溶解性总固体就是水样经过滤、烘干后所提的固体残渣,其中包括无机矿物成分等溶于水中的所有物质的总量,一般人群理想的指标是300毫克/升左右。&
4.最好是天然水,而不是人工制造。
生活小窍门
1.如果您真的想知道家里的水是偏酸性还是碱性,有人推荐紫甘蓝检测。
紫甘蓝水的酸碱性溶液呈色情况:
紫甘蓝:红(酸)~紫(中)~绿(碱)变色
紫甘蓝在水中呈暗紫色
紫甘蓝在白醋中呈红色
紫甘蓝在纯碱溶液中呈蓝色
紫甘蓝在食用盐溶液中呈蓝紫色
紫甘蓝在肥皂水中呈绿色
紫甘蓝在蒸馏水中呈蓝紫色
紫甘蓝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如下:
PH&6.5粉红色
7.0&PH&7.1紫色
7.5&PH&8.5蓝色
8.5&PH&12绿色
PH&12.5黄色
2.如果您想知道饮用水含有的杂质多少,建议用TDS笔检测,听说十几块钱一支。如果需要可以去进行购买。
小编辟谣:对于人体来说,不管我们喝的水偏酸性还是碱性,水到了我们的胃都会变成酸性。因为胃酸的PH值大约在2-3之间,属于强酸性的,所以几乎是中性的水到胃里就生成了酸性。到达身体的水与食物等物质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所以我们没必要去过度关注几乎中性的水偏酸性还是碱性,水利部的八成地下水污染与常州水污染事件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能保持水的干净、没有污染物已经不易,想喝“好水”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编辑:茹茹)
水网(Shui.org)全媒体
亿家净水成员网站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CopyRight &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
水网Shui.org -- 水处理行业门户版权所有
关注水网公众号
扫一扫下载水网APP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浅谈水体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污染,影响,水,物的水,水生生物,水生物,对水生生物,生物的影响,浅谈水生,污染物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浅谈水体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