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的青春期的爱情故事更应该看故事性的书还是鸡汤性的书?

热卖我若不勇敢谁替我坚强 汤木著 你的努力终将成就无可替代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 你受的苦同类书 青春/女性励志成功学推荐
已售10083件价格:12.70
已售9682件价格:12.60
已售2930件价格:19.80
已售8837件价格:18.00
已售2540件价格:24.80
已售6389件价格:21.90
已售2324件价格:18.50
已售8558件价格:15.80
已售4374件价格:18.00
已售1083件价格:16.80
已售10306件价格:32.00
已售10257件价格:19.80
已售7606件价格:14.90
已售8042件价格:18.20
已售11037件价格:14.90
已售10787件价格:23.90
已售5036件价格:21.00
已售3332件价格:15.00
已售502件价格:19.20
已售2744件价格:25.80
已售3697件价格:16.80
已售8252件价格:21.90
已售1620件价格:23.00
已售9603件价格:32.80
已售2038件价格:19.00
已售5204件价格:14.90
已售9137件价格:9.90
已售7274件价格:22.00
已售7520件价格:16.80
已售2492件价格:26.00
已售7669件价格:16.00
已售5491件价格:9.90
已售2063件价格:14.60
已售8387件价格:17.30
已售2216件价格:20.50
已售2392件价格:19.90
已售2665件价格:24.50
已售2329件价格:19.90
已售10739件价格:27.50
已售4828件价格:9.9018岁的女生应该看些什么类型的书才不会看偏?
今年18岁 之前很爱阅读 后来慢慢懒了下来 有好久都没捡起书本觉得荒废度日了很久现在因为一些原因又想继续看书毕竟活到老学到老嘛 现在我想问的是 有哪些书值得看 好看不一定要局限年龄 求好书
谢邀18岁是高中吧?那就看《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啊,我还是觉得,什么年龄看什么书……
泻药。
想看啥看啥。
这世界上不存在非看不可的书,也不存在看了能改变人生的书,也不存在看了会跑偏的书。
告诉你必须看什么的,要么傻,要么坏。
我15岁就看了12本朱颜血,我也没有当变态杀人犯啊,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不仅正,还很直。
你觉得好看,就看,不好看,就不看。
倒是你都18岁了还要别人建议你看点啥,实在令人唏嘘,一点主见都没有。
正经的社会批评类的书,如女性主义的(记住,广泛的了解,不要只陷入在自由主义的范围内)。
谢邀。您这个年龄,正是心理塑形时期,若愿读终生受用的书,请重视经典熏陶和传记洗礼。少看鸡汤,那只会令人沉迷。鄙人依此原则推荐书。至于原因嘛,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在于经历过许多人的翻阅与淘汰更新,因为魅力之大而流传至今。历史,读史鉴今,视野更大,使人更具前瞻性。人物传记,最好是自传,因为自传可能会更贴切现实,不象鸡汤虚无。传记里说的是人家一生摸爬滚打的经验,可以为之借鉴。1、<论语别裁>南怀瑾 著说一个真实故事吧,每次这类问题我都回答了这本书,因为真的影响了很多人的一辈子。2014年,我前往上海拜访一家书院。此书院宗旨是弘扬中西方优秀文化,促进人类发展,许多名人来此演讲过。有幸受到院长接见,前往办公室。书柜里许多传统典籍,钱穆,梁漱溟等大师注解也有。然后,我将视线放在了办公桌上的一沓书上。那是台版书,米黄的纸。有《孟子与离娄》,《原本大学微言》。然后我看到了摆在书桌上单独放着的两本。没错,就是《论语别裁》。院长看到我满脸疑惑,笑着说,“我从十六岁开始看南老师的《论语别裁》,今年六十了,还在看。这本书,就是我一辈子立身处世的法宝。”这位院长是一位修养道德很高的人,很多人敬重他。至于体悟,先得提醒您一下,这本书不是学术类书籍,更多的是述者本人对于人生的经验和出于对圣贤感情的追忆,不够严谨但可说是终生受益。另外几份关于《论语别裁》的故事,百度《论语别裁》读后感就可以知道。收集了几份,给您看看。《论语别裁》别裁了什么?作者:薛健 中国矿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南怀瑾老师《论语别裁》对我的开悟作者:陈定国 现任润泰集团总顾问陈定国,便曾做过台大商学院院长南怀瑾《论语别裁》:深入浅出作者:新燕顿旺 关于版本的话,推荐东方出版社的,复旦大学出版社虽然出的最早,但因东方出版社更为认真,编辑得更好。最后说一句,如果是想读学术,这本书一定不适合。但如果想学到一生受用,这本书是任何学术型替代不了的。个人观点。马宏达先生:谈谈《论语别裁》2、<生命的不可思议>胡因梦 著说到胡因梦,现在人可能知之甚少,可能很多人还停留在"李敖前妻"、"台湾第一美女"这一类标签上。然而少有人知她是一位身心灵修行者,翻译家。依然是一个故事。这本书在我低谷(shīliàn)的时候出现,点燃了我奋斗的希望。去年送了一个学妹,她比较大大咧咧的,但两天后她突然发短信给我。我给大家分享下:“学长,我看了你给我的那本生命的不可思议,有种开悟了的感觉。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只是浑浑沌沌的来这世上走了一遭,而灵魂的本真却无法探索出一个结果,甚至他们根本也就没想去探索结果。但我现在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欲望,想去探索生命的意义。对于书中作者所述的一些经历我不敢完全相信,但又想去验证是否人真的能达到那样的通灵境界。学长是不是因为我上次说那本《老子他说》太难懂,所以你才给我选了一本能懂又不肤浅的。学长你真是用心良苦啊(然而我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数学依旧没动)”3、张发财的所有作品。他是一个用微博体记历史的人,风趣幽默,汪涵也推荐过他的作品。第一本叫<一个都不正经>,已绝版,不过有电子书版,<我们都很2>、<历史就这七八样>和一本我忘了名字的。。。不严肃,可做消遣读物。读它的目的是激发历史兴趣。也是你将来朋友聚会的谈资。4、<历史的经验(增订版)>南怀瑾关于历史中为人处事经验的讲座纪录,算是看历史小窍门。5、<史记菁华录>、<纲鉴易知录>史记的缩略本和古人历史概要。之所以说这两本,是因为易读,不多(相比之下)。6、心理学方面的书籍都可以选择性看一下。以上几本可以先看,看完再说别的。愿吉祥!
谢谢邀请。其实我想反对最上面那个答案来着--管锥编,OMG,WTF???不过呢,转眼一想,或许真的有那样的奇才,能从这本书里得到乐趣也说不定。作为喜欢折腾的同龄人(19,某211+某211双学位,大三),我简单的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吧。根据埃里克森自我统一性理论(-百度百科),18岁处在 获得同一感而克服同一性混乱这个时期,具体来说就是:“同一性”可以理解为社会与个人的统一,也可理解为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即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全面认识自己。青少年经常考虑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们从别人对他的态度中,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了自己。此时,他们逐渐疏远了自己的父母,从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解脱出来,而与同伴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从而进一步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产生 ——种内在的连续之感,也认识自己与他人在外表上与性格上的相同与差别。认识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这就是同一性,即心理社会同一感。埃里克森认为,这种同一感可以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以及了解自己与各种人、事、物的关系,以便能顺利地进入。否则就会产生同一性的混乱。如:怀疑自我认识与他人对自己认识之间的一致性;做事情马虎,看不到努力工作与获得成就之间的关系。同一性混乱,还表现在对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看不清,要么持对立情绪,要么盲目顺从等。在两性问题上也会发生同一性的混乱,认识不到两性之间的同一与差异等。按照人格心理学老师的话,在这个阶段,大概是认识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培养特长、兴趣以及为未来定下目标这样一个阶段,恰好又处在青春叛逆这样一个时期,所以要加强合作和交流,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培养自己独有的特色和本领。但是呢,这是美国的常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这个阶段可能要稍稍迟一些,毕竟高考是青春期孩子最大的目标,所以,据我观察,一般在考上大学--大学一年级这个时候会发生,好多社团啊之类的也都有帮助。就我来说,读书不少,很多都是泛泛而读,就是图个高兴。高一到高三,读的最多的是类似于人性的缺点、秘密、道德经、传习录这类“哲学和成功学”著作,当然怎么少得了青年文摘和读者,还有故事会和电脑报(捂脸),嗯,高三下学期看完了莫言所有的中长篇。大一开始泡图书馆,有读论语、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所罗门)、经济学原理(曼昆)、村上春树的中、长篇小说。大二的话,因为在Coursera上跟着台大的老师读史记,所以基本上在图书馆大部分时间都在啃这一本书,另外还有冯的中国哲学简史也很不错,叶嘉莹的诗词讲稿、白香词谱都有看。大三因为双学位的关系,主要读的心理学书籍比较多,另外对短篇小说的兴趣也逐渐浓厚了起来,海明威的没有女人的男人(不是村上那一本),薄薄一本,看了一个多月,还有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基本上都是背的,感觉写的太好了(其实只有当自己写不出来的时候才这样觉得)。自我统一性这个阶段之后是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这个阶段,具体来说:从十七、八岁至三十岁是成年早期。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阶段,这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阶段。亲密感,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包括友谊与爱情。亲密的社会意义,是个人能与他人同甘共苦、相互关怀。亲密感在危急情况下往往会发展为一种互相承担义务的感情,它是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如果一个人不能与他人分享快乐与痛苦,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不相互关心与帮助,就会陷入孤独寂寞的苦恼情境之中。嗯,有些早熟的孩子(比如我)或者说面临着早熟环境的孩子,很可能比较喜欢读这一方面的书,说白了就是心理自助类书籍。因为第二学位是心理学的关系,所以今年读的大多与此有关,比如莫里斯的裸猿三部曲《裸猿》(人类学、入门)、《人类动物园》(人类学、入门)、《亲密关系》(社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导论、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两性、人际关系)、人格心理学(不同人的区别、有好多测性格的量表,很好玩)、进化心理学(一门好玩的整合学科,强调适应性理论,很有意思,强烈安利),除了这些很好读的教材之外,还有一些很有意思的理论,比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容易中毒,切记!),A·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讲关注、合作的重要性,强烈安利)。说了这么多······都有点自我陶醉了呢(&---&)就这样吧。总结:什么年龄看什么书,不仅要看自身的心理发展,还要看周围的环境,如果环境比较恶劣的(偏向成熟的),建议重视第二个阶段,也就是18-20岁这个阶段的东西,读书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办法,并不是全部。反之,如果还在上高中,那么我建议你还是多看看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远离哲学、伪心理学还有成功学,好好学习课程。好像偏了。。。没关系最后安利几本指导读书的书:其实读书这个事嘛,还真的要看目的,虽然不一定是功利性的,这个越说越乱,一些人主张开心就好,另外一些人认为要精准定位,不能浪费时间,你说读《了不起的盖茨比》和《爵迹》有什么区别?抱歉,我不清楚,前者也是一个pop的美国作家写的,后者则是郭敬明的产物。人生各个阶段各有各的目的,读什么书,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读什么书,取决于你的生活方式和人生目标,而这也正是我搬出阿利克森自我发展理论出来的目的,so,请重视这个理论,当你走过那段时间的时候,你会发现,确实如此。《——————————废话——————————》正文 /
如何阅读一本书 (据说是好书)金克木 书读完了(看了三遍)笛卡尔 谈谈方法(不容易懂)
推荐你看一些带有女性主义色彩的书籍,比如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爱丽丝门罗的《逃离》。相信你会受到启发的。
少看少心灵的书,其他的想看就看。
谢邀。题主大前提是18岁,想必是年轻人求知若渴。但是读书这个事是要受季节限制的,别的不说了,推荐你初夏时节一定是要看《高等数学(上)》,初冬时看《高等数学(下)》。最好还是同济六版。
谢邀。但我也才18啊……_(:з」∠)_高三其实还是多刷题比较好。(笑嘛……以一个同样18岁的少女的眼光,个人推荐下面几位:汪曾祺 茨威格 加缪 李娟 刘瑜 顾准 张岱王小波、卡尔维诺就不必说了吧……其他的不具普适性,在此按下不表。以上仅供参考。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1、保罗-约翰逊《文明的解析》
为什么人类成就如此集中于欧洲?为什么取得成就的主要是男性?为什么是在1400年后?查尔斯·默里证据确凿地表明,上个世纪中,人类获得伟大成就的速度在减缓;这究竟意味着什么;他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思考框架,让人们认识到,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人类精神得到了最好的表达。本书的核心部分是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描述性章节:关于艺术领域内的巨人,以及他们卓然独立的原因;关于艺术与科学两个领域的伟大成就之间的区别;关于人类创造伟大艺术和科学的能力的14次重大飞跃;关于人类成就在时间和地理坐标图上的图形和轨迹。
本书内容丰富,分析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2、乔治-阿克洛夫《动物精神》
如果你看不懂当前的经济形势,如果你要跳槽却又担心失业,如果你想买房但总搞不清楚房价走势,如果你想投资股票但又怕股市暴涨暴跌,如果你想为未来储蓄但又想现在多消费,如果你在做这些决策时想明白其中的究竟,那就了解一下什么是“动物精神”吧。它会告诉你为什么经济会陷入萧条?为什么有人会失业?为什么房地产会有周期?为什么股票价格和公司投资如此多变?为什么通货膨胀和失业此消彼长?为什么我们给将来准备储蓄缺乏计划性?为危机当下,什么样的政策才能奏效?
本书既是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的颠覆之作,也是期待找到这些问题答案的许许多多普通人的解惑之作。
3、南茜-休斯顿《断层线》
从旧金山到慕尼黑,从海法到多伦多到纽约,本书跨越半个多世纪,从四个六岁孩子的视野,讲述这个世界的变与不变。这四个孩子的特殊连续性是:后一个是前一个的子女。一个1940年的德国女孩,和一个21世纪的加利福尼亚男孩,他们之间并无什么共同点,却有着血缘的纽带。每一代人对生老病死、战争、和平、幸福、痛苦,都有不同的观念。
本书为21世纪外国文学大奖丛书之一。该小说曾获得2006年费米娜奖,并获得2008年英国奥兰治奖提名奖。小说通过一家四代的历史,勾勒出20世纪以来欧洲的重大事件。全书文笔清新幽默,感人肺腑。
4、安德鲁-罗斯-索尔金《大而不倒》
该书通过一幕幕生动的场景描述,向读者客观而详尽地展现了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美国主要监管机构和投行的众生相。在这部作品中,你可以看到雷曼是如何一步步地自断生路,监管机构是如何在“政治正确”的牵绊下做出选择,各大投行又是如何在人人自危的环境下力求自保。前所未有的访谈,不曾公开的华尔街决策内幕,揭示了美国经济萧条如何发展成全球金融危机,再现了从银行到政府再到整个美国身处金融危机第一现场的反应。
5、保罗-科利尔《被掠夺的星球》
作者批驳了环保主义与发展援助之间的对立,论述了为什么两者必须协作。书中写道:“大自然至关重要,而我们把它搅得一团糟。这对于生活在世界上最贫困国家的人们最为关系重大。”
6、马特-里德利《理智的乐观者》
马特-里德利集作家和商人身份于一身。他认为,纵观历史,人类进步是不同思想相互碰撞而产生新火花的过程。在2010年TEDGlobal大会上,他强调:真正重要的不是个人智慧,而是集体智慧。
7、丹-艾瑞里《非理性的积极力量》
在《怪诞行为学》中,丹-艾瑞里用13个有趣的实验证明,我们并非想象的那样理性,“非理性”才是人类的本能。《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中,他继续用行为实验的方法,结合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知识,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将非理性的消极影响和积极意义娓娓道来。
巨额奖金可以带来高业绩吗?“主人翁意识”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奏效吗?专业化分工真的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吗?速溶咖啡为什么没有煮制咖啡味道好?我们为什么会有报复的欲望和行动?为什么幸福感会很快被生活的平庸侵蚀掉?为什么现代社会择偶的成功率远低于媒妁之言的年代?
作者剖析了我们在工作和人际关系中的种种“非理性”行为发生的原因:从我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到我们的择偶和婚姻生活,再到情绪的效应和幸福的标准——赋予我们看待工作和生活的全新视角。
更重要的是,作者认为,非理性未必是坏事,非理性也可以作出完美决策。坦然接受自己非理性的本能,彻底颠覆工作和生活中徒劳的逻辑,重新作出适合自己的完美决策,工作上的成就感和生活中的幸福感唾手可得。
8、莱因哈特-罗格夫《这次不一样》
两位著名经济学家经过深入的研究、清晰的分析,指出在历史上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持续的时间和影响程度都惊人的相似。
历史可以给研究金融危机的人提供许多经验,本书揭示了几百年间金融的跌宕起伏规律,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政策的讨论和制定,注定会成为一本重要的书。
9、乔纳森-弗兰岑《自由》
2010年8月末,弗兰岑的第4本大作《自由》(TheFreedom)在美国出版。讲述了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所经历的梦想与失败。弗兰岑以悲喜交织的手法,戏剧性地刻画了拥有太多自由带给人的诱惑与负担。无论是满怀情感纠结的家庭主妇、坚持当好人的丈夫,还是精神飘荡不定的摇滚歌手,以及叛逆、迷茫的青春期孩子,一个个鲜活而又现实的人物跃然纸上。自由带给我们的,原来是幸福之外的一切……
弗兰岑着眼于具体的生活细节,以充满思考和力量的文字,“记录”各个人物在一个肤浅的娱乐世界如何挣扎着去学习生存、找寻意义,体察人类滔天的欲望和无边的痛苦,描绘出一幅格局磅礴的时代画像。
10、理查德-克拉克和罗伯特-克纳克《网络战争》
曾就911事件发出警告的那个人做出预测:美国没有准备好应对21世纪的最大威胁——网上战争。书中写道:“在美国为攻击性网络战争做准备的同时,它正继续推行使之不可能有效保卫该国免遭网络袭击的政策。”
11、巴塞维奇《华盛顿规则》
本书用批判性的眼光审视了有关美国国家安全的“华盛顿共识”,以及美国改变国家安全政策的必要性。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美国政坛风云变幻,驴象之争此起彼伏,但是其军事政策的根本性设想始终没有改变:要维护美国的安全就必须保持美国(且只有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永久性驻军,必须时刻准备对遥远地区发起军事行动、对任何地方进行干预。无论是奥巴马,还是小布什,都毫无疑问地坚持这一信念。
巴塞维奇在他生动而深刻的分析中呈现了上述共识的起源。他在书中揭示了一系列美国人的预想、偏见和习惯,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美国的军事力量信仰,尤其是军事力量能够满足其欲望——廉价的原油、贷款和消费品——的信仰。他同时指出美国的军国主义已经成为不可承受的、与日俱增的危险。
作者认为,以上原则形塑了美国的全球政策,当今美国的全球力量变得摇摇欲坠,现在就是改变这些原则的时刻。用一种新的共识来取代这种“华盛顿共识”对美国的未来至关重要,也是美国免于灾难的关键。
12、查布里斯,西蒙斯《看不见的大猩猩》
人们总是凭借直觉认为,自己所见和所感的都是真实的。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心理学史上最知名的实验之一“看不见的大猩猩”告诉我们:事实上,即使最明显的信息也会被我们漏掉。在当今这个信息和新事物大量塞满我们生活的时代,生活中的“大猩猩”更是无处不在。
《看不见的大猩猩》的作者系两名权威心理学专家,生动而幽默地揭示了生活中常见的六大错觉:注意错觉、记忆错觉、自信错觉、知识错觉、因果错觉以及潜能错觉。
通过阅读《看不见的大猩猩》,你会懂得,你所见的、记住的、以为的、知道的等,也许,全都不是真实的。
13、托尼-朱特《乡土式微》
这是作者身在病榻时于《纽约书评》连续刊载的回忆文章所集结成的作品。作者揭露了我们是如何到达如今这个极其危险的困惑时刻,他饱含激情与愤慨地呼吁集体行动,并回顾了祖辈是如何应对挑战和恐吓。本书对人们提出一个挑战:要通过对抗社会弊病来对我们所在的世界负起责任。
这位已故历史学家饱含激情与愤慨地呼吁集体行动。书中写道:“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存在严重问题。30年来,我们把追求物质上的自私变成了一种美德,事实上,我们的集体目的感所剩下的就是这种追求了。我们知道东西的售价但对它们的价值一无所知。对于一项司法裁决或法案,我们不再问:它恰当吗?公平吗?正义吗?合理吗?这些曾经是政治上的问题,尽管回答起来不易。我们必须再次学会提出这种问题。”
14、阿维沙伊-马加利特《关于妥协和卑劣的妥协》
妥协可能是一个伟大的政治美德,尤其为了和平的名义。但作者认为,并不是任何时候为了和平而接受战略性妥协都是正当的,即使是因为和平而妥协也会被某些道德所限。马加利特认为,妥协问题的深层原因在于和平与正义之间的冲突,而这也是本书的核心。
15、奇普-希思《瞬变》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改变。股市会发生恐慌,企业会有兼并,即便聚焦到个人,我们也无时无刻不面对着各种改变:大多数人都会告别单身最终步入婚姻的围城之中,拥有他们的家庭和孩子。所有这些,都是改变。然而,对生活或者工作中的一些改变,我们却常抱以抗拒的态度。老师们常感叹顽皮的学生“冥顽不化”,企业管理者们常慨叹改革收效甚微,思想家们常感慨世界因为一成不变而腐朽。在世界一流的组织行为学家、畅销书《粘住》的作者希思兄弟看来,阻碍我们进行改变的重要原因,是我们希望变革的理智思考与已经存在惰性的情感需求不合拍,两者互相牵制使得我们难以做出改变。人类的情感与理智,就如大象和骑象人:骑象人希望走向自己的目的地,但存在惰性的大象却不听使唤仍在原地踯躅不前。
那么,我们又该怎样才能让自己内心的那头大象听话呢?希思兄弟从人类的行为出发,通过翔实有趣的案例,告诉我们进行改变的关键要素:为改变找到一个一目了然的目标;为改变找到一个闪光点;为你的改变找到一个情感化的理由。
16、刘易斯《大空头》
华尔街翻天覆地的闹剧之中,刘易斯照旧洞见烛微,以个人视角重现华尔街上演的市场传奇和诡谲道德剧。
一场金融危机,给一向声名远播的华尔街难以想象的重创,然而,在一片狼藉之中,却有一些藉藉无名之辈早已看出市场的漏洞,在众人疯狂的时候做空市场,最终赚得丰厚利润。
本书展现的就是这样一群智力超群、性格怪异的“终结者”,他们之前仅是名不见经传的华尔街员工,却由于对次贷市场的繁荣和金融工具的泛滥充满质疑和不信任,最终洞见了美联储和财政部都不曾察觉的市场疯狂,将赌注压在美国金融机构行将崩溃上。结果,他们打败了华尔街。
这场小人物财富传奇的背后,有更多东西引人深思。投行如何用风险的复杂化掩盖产品的风险?评级制度存在怎样的盲点?金融界怎样运用术语的谎言欺骗客户?人性的缺陷和金融体系的弊端在本书中一一精彩呈现。危机过后,我们应该如何行动?相信这本书会给你全新的思考和启发。
17、查尔斯-默里《人类成就》
《人类成就》的作者是查尔斯·默里。出版时间为2004年11月。是一部谦逊却令人大开眼界的作品,是有争议的《钟形曲线》一书合著者对知识的历史发表独特见解。作者以百科全书的方式提出了在各领域对这个世界做出卓越贡献的人,赞美了人类对真、善、美不间断地共同探索,彰显了人类成就。
18、瓦茨拉夫-斯米尔《能源神话与现实》
对于全球能源的未来,常有许多错误的概念被当作事实宣告。这不仅浪费了时间和金钱,对能源政策的进步发展也是一个阻碍。本书揭露了西方社会关于能源、气候最常见的错误结论,为面对全球能源的挑战而提出的建设性科学方法扫清了前路。
19、南丹-尼莱卡尼《印度畅想》
印度的企业家精英之一探讨了他的国家如果取消长期以来对增长与繁荣的限制会变成什么样。书中写道:“印度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超过6%的年增长率只被一个国家超越,那就是中国。我们在其它领域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比如国内市场的崛起、平均收入和强大的中产阶层。但我们的成就有苦有乐。印度在改革进行了20多年后所面临的诸多挑战让我思绪万千,我的许多同胞亦如此——对实施变革的缓慢步伐感到困惑和失望,对印度各地难以根除的不公正现象感到悲哀。人们日益强烈地认识到,这些问题现正面临紧要关头。”
印度的未来远远不止依靠简单的经济增长,而同时取决于公众生活各领域的改革与创新。这位杰出的印度企业领袖对印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提出明确、原创且具有远见的解读剖析,并探讨了国家所要面对的里里外外的挑战。
20、克莱-舍基《未来是湿的》
一位妇女丢掉了手机,但征召了一群志愿者将其从盗窃者手中夺回。一个旅客在乘坐飞机时领受恶劣服务,她通过自己的博客发动了一场全民运动。在伦敦地铁爆炸案和印度洋海啸中,公民们用可拍照手机提供了比摄影记者更完备的记录。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是由管理甚少的参与者们撰写的……
不论在何处,你都能看见人们走到一起彼此分享,共同工作,或是发起某种公共行动。一部集众人之力的百科全书、一个丢失手机的传奇,这些事情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它们乃至更多事情的影响实际上有着共同的根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我们的交流工具支持群体对话与群体行动。聚集一群人并使之行动原本对资源有极高的要求,使得全世界范围内的群体努力都被置于一种制度的垄断之下。今天,全球分享与合作的工具终于交到了个体公民的手中。
如同印刷机放大了个人的头脑,电话加强了双向沟通,一系列新工具如即时通信、移动电话、网络日志和维基百科也强化了群体交流。因为人类天生就擅长群体工作,所有能够强化群体努力的东西终会改变社会。商业模式以一种令人头晕目眩的速度被改变,更大的社会影响达到极为深刻的程度,以致我们无法认识。现在一个拥有笔记本电脑的人可以掀起一场颠覆10亿美元产业的运动。
在本书中,克雷-舍基,一个新文化的最敏锐的观察者,对此种社会革命的后果——无论是好是坏——给予了明晰而富有穿透力的解析,并思考了我们是谁,我们可以做什么。(来源:美国时代杂志)
一次转发就是一封电报
欢迎关注龙潭,这是一个有格调的的原创及分享小窗口。来吧,谝谝闲传,同时欢迎投稿。对了,阅读原文可见历史消息。
——微信号:longtanshuo。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信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春期的爱情故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