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做生物等效性研究评价可以生产药品吗

一致性评价「生物等效性」豁免了,省钱!_万邦营销-爱微帮
&& &&& 一致性评价「生物等效性」豁免了,省钱!
本月8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的通知,目的是为进一步推进仿制药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开展。自去年8月的&44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以及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我国制药行业在经历&狂风暴雨&之后,正在逐步得到&福音&的洗礼。所谓&生物等效性豁免&是指:对于部分药物而言,可以通过采用体外溶出对比研究的方法,来替代体内生物等效性研究。&生物等效性豁免&似乎成为了制药行业&可望而不可即&的&福音&,面对国家此刻公布的&生物等效性豁免&《征求意见稿》的内容,您准备好&接招&了吗?何种药物可以得到&豁免&BE豁免往往是以 BCS 为基础,结合药品处方、生产工艺等具体变更情况和程度,就变更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影响进行综合分析之后方可考虑。BCS和基于BCS的生物等效性豁免的概念自推出以来,已陆续得到美国、WHO、和欧盟监管机构的认可,应用基于BCS的生物等效性豁免可以节约药品的研究成本和时间,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同时加快药品的可及性。根据本次的《征求意见稿》,对于普通口服常释制剂,&当口服固体常释制剂在体内的溶出相对于胃排空时间快或非常快,并且具有很高的水溶性和肠道渗透性时,药物的吸收速率和吸收程度就不会依赖于药物的溶出时间或在胃肠道的通过时间&,即可豁免。1. &高溶解性、高渗透性&在证明具有&高溶解性、高渗透性&的同时,还需证明&快速溶出和相似性的数据以及不含有影响主药成分吸收速率和吸收程度的辅料&。2. &高溶解性、低渗透性&在证明具有&高溶解性&的同时,还需证明&快速的溶出&以及&放大生产和批准后变更的制剂处方完全相同&。3. &处方相同,规格不同&对于处方相同,但规格不同的同种样品,高剂量规格已做过BE试验的,低剂量规格可以免做BE试验。以上三种情况,还需考虑到辅料、前药等对生物等效性的影响。&定义&进一步明确溶解度多高为高溶解度?渗透压多大为高渗透压?此次的《征求意见稿中》进一步解释了&高溶解度&、&高渗透压&等范围。1. 高溶解性&制剂最大规格对应的API在体积为250ml(或是更少)、pH值在1.0-6.8范围内的水溶性介质中自由溶解,则可认为该API是高溶解性的药物。&2. 高渗透压当一个口服药物采用质量平衡测定的结果或是相对于静脉注射的参照剂量,显示在体内的吸收程度≥85%以上(并且有证据证明药物在胃肠道稳定性良好)。3. 快速溶出转篮法转速为每分钟100转,或是桨法转速为每分钟50或75转,溶出介质体积为500ml(或更少),在溶出介质:0.1mol/L HCL或是不含酶的模拟胃液、pH4.5缓冲介质、pH6.8缓冲介质或是不含酶的模拟肠液中,30分钟内API的溶出均能达到标示量的85%以上。口服固体常释制剂具有非常快速溶出的定义是:在上述条件下15分钟内API的溶出均能达到标示量的85%以上。通过对WHO、FDA以及欧盟等对生物等效性中特殊名词定义的比较可知,此次发布的BE豁免《征求意见稿》对&高溶解性&、&高渗透压&等名词的划定范围相对合理,并不苛刻。何种药物不可&豁免&并非所有类型的药品均具有被&豁免&的可能,一些具有特殊体内代谢特点的药品在本次的《征求意见稿中》被点名通知,如地高辛、锂制剂、苯妥英、茶碱和华法林阻凝剂,以及口腔吸收制剂类似舌下片或颊下片的制剂等。此外,以下药物品种也不可被&豁免&。1. 治疗范围狭窄的药品受治疗药物浓度或药效监控的制约,按狭窄的治疗范围设计的制剂,不适用生物等效性豁免。2. 口腔吸收制剂由于BCS分类是基于胃肠粘膜的渗透和吸收,因此不适用于口腔吸收制剂。&生物等效性豁免&在全球的发展情况目前,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南非、韩国和世界卫生组织都逐步开展了生物豁免的相关工作,而巴西、墨西哥等国进行生物豁免的相关研究较少。针对生物等效性豁免,美国FDA已发布多个指导原则,如&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放大生产及上市后变更&、&口服缓释制剂体内外相关性的建立、评估及应用&、&基于BCS分类系统考虑普通口服固体制剂体内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的豁免&、&口服制剂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的一般考虑&等等。&生物等效性豁免&对企业的利弊首先,不管怎么说,在我国整个制药行业被一致性评价弄得焦头烂额的今天,生物等效性豁免《征求意见稿》的发布还是给与了行业一丝曙光和希望,指引企业更好的去做好仿制药、更好的保证药品质量。对特殊名词的明确解释,也让企业可以根据试验情况来判断品种是否可以申请生物等效性豁免,品种如若在生物等效性豁免的范围之内,势必会为企业省去一笔不小的开支。不过,在生物等效性豁免《征求意见稿》发布的同时,似乎还得考虑目前审评优中择优的现实。随着药改的快速推进,&拼速度&的时代即将过去,提前做国外三期临床产品成为了一种人力物力的浪费。产品质量优良,科研做的仔细、做的精已成为我国药审部门审核申报材料的主要内容。如果大家所做的同一品种,即使在条件上符合生物豁免,只要有一家做了生物等效性试验而其他家未做,似乎&优势&就存在了,那么,这个&优势&是否会&加分&,尤为重要。小结在目前的国内外市场中,原创新药的开发和申请难度日益加大,更多的是对已上市的药品的仿制申请。而在这么多仿制药品的注册过程中,基本上都会被要求证明仿制药品与原创药品在体内的吸收速度和程度的差异极小,即提供生物等效性研究资料。由于生物等效性试验会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和时间,它增加了研究者的研发成本,延长了申请人的注册周期,延缓了产品上市销售速度。尽快开展和接受生物豁免,以提高新药研发、仿制药开发和一致性评价的效率似乎变得&箭在弦上而不得不发&。如果说一致性评价工作增加了药物开发的成本,那么生物等效性豁免就是降价的方法,这个方法在使用过程中需得到科学而严谨的把控,切莫如同今日&药价&顽疾一般。小编个人认为:事物还须有度,极端未必最好。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万邦营销全球官方微信平台。万邦营销是万邦医药集团的统一营销平台,这里有万邦营销的最新资讯,帮助您了解行业及公司的最新动向,共同探讨医药行业的发展与责任,为造福人类健康事业继续奋斗。万邦医药:我们用心承诺健康。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药品生产企业怎样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请看权威解读
 来源:中国医药报 
来源:中国医药报作者:责任编辑:
2015年8月,国务院启动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其中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是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今年3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正式对外公布,标志着我国已上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全面展开。
  随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出台《关于发布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参比制剂备案与推荐程序的公告》、《关于发布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程序的公告》等一系列文件。5月26日,总局又发布了《关于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进行了部署。6月21~22日,总局在北京召开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意见,深入推进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
  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是《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提出的重要任务,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自成立以来为保证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将对医药产业健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因为此,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也是近一段时期以来医药行业内关注度较高的问题。就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有关政策,近日我们采访了国家总局有关负责人,这位负责人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
  为什么要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负责人:对已经批准上市的仿制药进行一致性评价,这是补历史的课。因为过去我们批准上市的药品没有与原研药一致性评价的强制性要求,所以有些药品在疗效上与原研药存在一些差距。历史上,美国、日本等国家也都经历了同样的过程,日本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
  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可以使仿制药在质量和疗效上与原研药一致,在临床上可替代原研药,这不仅可以节约医疗费用,同时也可提升我国的仿制药质量和制药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保证公众用药安全有效。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在我国是补课,也是创新。做到与原研药质量疗效一致,我们离创制新药也就不远了。
  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有何现实意义?
  负责人:目前在我国开展此项工作的意义,可以用四个“有利于”来概括:
  一是有利于提高药品的有效性。百姓用药必须实现安全、有效、可及。新中国成立以来,仿制药在保障百姓健康和推动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仿制药虽然能够保证安全性,但部分品种在质量和疗效上跟原研药存在一定差距。通过一致性评价工作,我国仿制药质量能够得到大幅提升,百姓用药的有效性也能随之得到保障。
  二是有利于降低百姓用药支出,节约医疗费用。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其质量跟原研药一样。临床上优先使用这些“可替代”的仿制药,能够大大降低百姓的用药负担,减少医保支出,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
  三是有利于提升医药行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推动医药产业国际化。我国是制药大国,但并非制药强国。在国际医药市场,我国还是以原料药出口为主,制剂出口无论是品种还是金额,所占的比重都较小,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剂水平的相对落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将持续提高我国的药用辅料、包材以及仿制药质量,加快我国医药产业的优胜劣汰、转型升级步伐,提升我国制剂生产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国制剂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四是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品质量是供给侧问题,是如何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也是结构性问题。仿制药质量提高了,临床上实现与原研药相互替代,就能够推动药品生产领域的结构性改革,改变现在原研药在有的大医院药品销售比达到80%的局面,有利于降低医药总费用支出,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仿制药的竞争力。医药企业通过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也有利于创新。制剂是有效成分、辅料和包材的有机结合,一致性评价将促进企业更多地进行生产工艺和辅料、包材的综合研究,全面提高制剂水平。
  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措施有哪些?
  负责人:首先是建抓手。总局在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的框架下,设立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办公室。一致性评价办公室负责一致性评价工作,组织专家审核确定参比制剂;对企业提交的一致性评价资料进行评价;对有关政策和工作程序等内容进行咨询指导,并负责组织药审中心对生物等效性试验和临床有效性试验等工作的技术要求进行咨询指导;负责组织核查中心对生产现场检查、研制现场核查和临床核查等工作的技术要求进行咨询指导;负责组织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和承担复核检验工作的各药品检验机构对各品种复核检验等工作的技术要求进行咨询指导。
  其次是建专家队伍。一致性评价办公室组织设立专家委员会,专业范围覆盖药学、临床医学、药物经济学、统计学、法学等。专家委员会负责对一致性评价办公室的评价品种选择、参比制剂审核、品种评价等工作提出咨询意见;负责审议参比制剂选择结果和品种评价结果;负责对一致性评价工作总体部署、重大政策和关键技术问题提供决策咨询意见。
  第三是建信息平台,强化信息公开。总局和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在门户网站开设“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信息专栏,及时发布一致性评价工作的进展,公开参比制剂备案、品种申报、受理等动态信息,全面引导和规范企业开展一致性评价工作。一致性评价办公室加快建立专门的信息工作平台,对工作流程进行信息化管理,确保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公开和透明。
  第四是建督导机制。要求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按照《公告》要求,做好对行政区域内药品生产企业一致性评价工作的督导,同时要落实好资料受理、现场核查和抽样检验、资料汇总和报送工作。
  开展一致性评价的范围有哪些?
  负责人: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实施前批准上市的仿制药,无论是国产仿制药,还是进口仿制药、原研药品地产化品种,凡未按照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性原则审批的,均须开展一致性评价。
  首批将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日前批准上市的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进行一致性评价。这部分药品原则上应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为什么首先要对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化学药品口服固体制剂进行一致性评价呢?主要有两点:一是因为口服固体制剂量大面广、最为常用;二是基本药物是保障群众基本用药需求的品种。
  上述以外的其他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企业可自行组织一致性评价工作,自首家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后,三年后不再受理其他药品生产企业相同品种的一致性评价申请。
  除了以上这些仿制药以外的其他化学仿制药,包括基本药物目录中其他剂型的药品,非基药目录的品种等等,由于涉及品种众多、情况复杂,总局将分期分批发布开展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名单。对这些品种,鼓励大家提前开展评价。
  药品生产企业应当怎么应对一致性评价?
  负责人:一致性评价工作,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意见》明确规定,药品生产企业是开展一致性评价的主体。总局发布开展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名单后,药品生产企业应对照总局发布的名单,分期分批对所生产的仿制药品开展一致性评价的研究。
  初步统计,2007年10月前批准上市的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在基药目录中有289个品种、17740个批准文号或注册证号,涉及1817家国内生产企业、42家进口药品企业。不可能这么多药品号都做,做不过来,也无必要。一致性评价对企业是生死问题,是优胜劣汰的过程,文号多少没有意义,质量疗效与原研药一致的品种才能有市场价值。企业要选择有把握的品种,对晶型、辅料、工艺等做好基础研究,进行体外溶出度试验,再做生物利用度临床试验,少走弯路。一个企业有几个品种完成一致性评价,加上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实施,可以在竞争中取得先机。
  我国药品产能严重过剩,企业数量过多,部分企业通不过一致性评价很正常。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企业,可以作为药品的上市许可持有人委托其他企业生产;通不过一致性评价的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从事药品的委托加工。关键是企业要找准定位。
  企业应当怎么科学安排一致性评价工作?
  负责人:药品生产企业对拟进行一致性评价的品种,首先应参照《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参比制剂选择和确定指导原则》的要求选择参比制剂。按照《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参比制剂备案与推荐程序》,将选择的参比制剂向总局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办公室备案。行业协会可向一致性评价办公室推荐参比制剂,原研药品生产企业、国际公认的同种药物生产企业可向一致性评价办公室申报参比制剂。一致性评价办公室主动对参比制剂的备案、推荐和申报信息向社会公开。总局及时公布推荐和确定的参比制剂信息,药品生产企业原则上应选择公布的参比制剂开展一致性评价。
  对于企业找不到且无法确定参比制剂的,应由药品生产企业开展临床有效性试验。
  在开展一致性评价的过程中,药品生产企业须以参比制剂为对照,全面深入地开展比对研究。包括处方、质量标准、晶型、粒度和杂质等主要药学指标的比较研究,以及固体制剂溶出曲线的比较研究,以提高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的成功率,并为将药品特征溶出曲线列入相应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对符合《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指导原则》的品种,由药品生产企业申报,一致性评价办公室组织审核后公布,允许该药品生产企业采取体外溶出试验的方法进行一致性评价。
  开展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品种,应根据《关于化学药生物等效性试验实行备案管理的公告》规定的程序备案,并按照《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等的有关要求进行试验研究。
  对无参比制剂需开展临床有效性试验的品种,应区分两种情况处理:如属于未改变处方、工艺的,应按一致性评价办公室的要求进行备案,并按照有关药品临床试验指导原则的相应要求开展试验研究;如属于改变已批准处方、工艺的,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补充申请有关要求开展试验研究。
  如何认识并解决临床试验资源紧缺的问题?
  负责人:有的企业反映临床试验资源紧缺,可能会影响一致性评价工作。企业应该正视这一问题,不能因为临床资源紧缺的问题而等待观望,贻误时机。
  另一方面,总局也在抓紧解决临床资源紧缺的问题。目前获得总局资格认定的临床药物试验机构有475家,且集中在三级甲等医院。总局已经与国家卫计委进行沟通,考虑将资格认定调整为备案管理,已经起草了公告,正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实行备案管理后,临床试验资源紧缺的矛盾可以缓解。有的反映临床试验费用高,这要具体分析。临床试验要占用医疗资源,临床试验费用不仅要补偿医疗机构成本,还要补偿医务人员的工资成本,这样才能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不同品种的仿制药应如何进行申报?
  负责人:药品生产企业在完成一致性评价研究后,应按照《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程序》进行申报:国产仿制药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一致性评价资料的接收和相关补充申请资料的受理,组织研制现场核查和生产现场检查,现场抽取连续生产的三批样品送到指定的药品检验机构进行复核检验。完成上述工作后,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汇总报送一致性评价办公室。进口仿制药由总局行政服务受理和投诉举报中心(以下简称“受理和举报中心”)受理,对申报资料进行形式审查,并通知企业送三批样品至指定的药品检验机构进行复核检验。完成上述工作后,由受理和举报中心汇总报送一致性评价办公室。
  哪些情况“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
  负责人:有两种情况,“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一是在中国境内用同一条生产线生产上市并在欧盟、美国或日本获准上市的药品,由受理和举报中心负责申报资料受理;一致性评价办公室通知总局药品审评中心(以下简称药审中心)对原境内、外上市申报资料进行审核,通知总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以下简称“核查中心”)对生产现场进行检查。经一致性评价办公室审核批准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
  二是国内药品生产企业已在欧盟、美国或日本获准上市的仿制药,按照《关于发布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工作方案的公告》的有关要求申报仿制药注册申请,由药审中心审评,批准上市后视为通过一致性评价。
  这也是从一个侧面鼓励我国的药品生产企业积极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能够更多、更好、更快地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对企业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有哪些支持和鼓励的政策?
  负责人:一致性评价是一项需要企业投入资金、技术和时间的质量攻关、工艺改进和技术提升的科学研究,对通过了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品种应当给予更多的扶持政策。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品种,由总局向社会公布,药品生产企业可在药品说明书、标签中予以标注。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区域的企业,可以申报作为该品种药品的上市许可持有人,委托其他药品生产企业生产,并承担上市后的相关法律责任。
  现在可以明确的是,为了鼓励企业进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国家将在医保支付、集中采购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目前已经达成一致的是: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品种,社会保障部门将在医保支付方面予以适当支持,医疗机构应优先采购并在临床中优先选用。同品种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生产企业达到3家以上的,卫生计生部门在药品集中采购等方面不再选用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药品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在符合有关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向发展改革、工信和财政等部门申请中央基建投资、产业基金等资金支持。
  对各地各部门落实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部署,总局有何要求?
  负责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这项硬任务,有时限要求,有质量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局长要亲自主管,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完善各项工作机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为使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顺利开展,各部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学习领会《意见》精神;二是要建立并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三是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四是要加强政策宣传,调动企业积极性;五是要积极争取多方面支持;六是要严格工作纪律要求。
  文/中国医药报记者 张天一胡芳图/来源于网络猜你喜欢
  作者:张天一 胡芳
  [责任编辑:]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 问题详情
新药的临床前研究,应包括的内容是A.推荐临床给药剂量,试制样品的均一性B.生物等效性试验,确定新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新药的临床前研究,应包括的内容是A.推荐临床给药剂量,试制样品的均一性B.生物等效性试验,确定新的化学结构C.药物化学、制剂学及分析检验、动物药理、毒性试验及药代动力学等研究D.不良反应的考察,确保药品的安全性E.人体安全性评价,多中心临床试验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网友回答(共0条)
我有更好的答案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下列对假药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A.更改生产批号B.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C.超过有效期D.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E.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2《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所附医疗用毒性中药品种的数量共有A.10种B.15种C.25种D.28种E.30种
相关考试课程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溶出度实验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评价国产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生物等效性--《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2013年硕士论文
溶出度实验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评价国产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生物等效性
【摘要】:对上市仿制药品生物等效性的再评价是当前国内的研究热点,处方和工艺的改变都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生物等效性。生物等效性实验是评价口服仿制药物治疗效果一致性的理想方法,而基于BCS(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理论的体外溶出度实验是最能替代药物体内生物等效性研究的体外试验方法。
FDA基于BCS理论,在药物生产指导原则中允许部分具有高溶解性(highsolubility)、高渗透性(high permeability)的BCS Ⅰ药物申请“生物豁免(biowaiver)”。而WHO和EMA认为一些快速溶解的BCSⅢ类药物也可以获得生物豁免。大部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口服制剂属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中高溶解低渗透的BCSⅢ类药物,渗透性是药物体内吸收的限速步骤,如果药物在生理条件下能够快速溶出,则其体内吸收类似口服溶液剂。
本文采用不同的溶出度测定方法考察国产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阿莫西林胶囊和头孢地尼胶囊在不同介质中的溶出行为,并通过Gastro PlusTM软件模拟药物在体内具有不同释放速率时的体内吸收情况,进而评价不同厂家药物的生物等效性和仿制药物工艺改进的有效性。溶出度测定结果显示,国产阿莫西林胶囊具有不同的体外溶出特性:在模拟胃肠液的四种不同的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曲线可概括为至少3种类型,在模拟体内释放的开放式流通池法下也显示有2种不同的溶出特性;而国产和原研厂头孢地尼胶囊在模拟胃肠液的四种介质中的溶出行为均较日本橙皮书中参比胶囊剂的溶出行为快,同参比细粒剂的溶出行为类似。软件模拟结果提示,体内释放速率在T85%≤45min时,阿莫西林胶囊或头孢地尼胶囊同相应的溶液具有生物等效性。国产阿莫西林胶囊和头孢地尼胶囊45min内的累积溶出度均可达到85%以上:故具有不同体外溶出特性的国产阿莫西林胶囊具有生物等效性;国产头孢地尼胶囊虽然与日本橙皮书中的参比胶囊剂不具有生物等效性,但与日本橙皮书中的参比细粒剂具有生物等效性,它们均为有效制剂。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R927.1【目录】:
中文摘要5-6Abstract6-8第一章 引言8-14 一、课题目的及意义8-9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9-12 三、论文主要内容与实验设计12-14
1. 考察药物的体外溶出行为12-13
2. 考察药物的体内行为特征13
3. 预测不同释放速率下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情况13-14第二章 溶出度实验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评价仿制药物的生物等效性14-65 第一节 国产阿莫西林胶囊14-42
一、阿莫西林在多种介质中的溶解性与稳定性14-18
二、体外溶出曲线的测定18-28
三、建立体内外相关性模型与生物等效性评价28-39
四、篮法与流通池法的可替代性39-41
五、小结与讨论41-42 第二节 国产头孢地尼胶囊42-62
一、头孢地尼在四种介质中的溶解性与稳定性42-44
二、体外溶出曲线的测定44-48
三、建立体内外相关性模型与生物等效性评价48-61
四、小结与讨论61-62 第三节 材料与方法62-65
一、仪器与药品62
二、溶出介质62-63
三、其他溶液配制63
四、溶出曲线测定方法63-64
五、检测方法64-65参考文献65-72综述72-85 参考文献80-85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85-86致谢86-8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明,郑健,陈焕文,王兴华,于爱民,金钦汉;[J];分析仪器;2003年01期
庞怡诺,殷恭宽;[J];华西药学杂志;2000年03期
王昕;唐素芳;高立勤;;[J];天津药学;2011年01期
郑敏;许祥丽;;[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年03期
郭宾,李川;[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5年03期
谢沐风;;[J];中国药品标准;2005年06期
任平;赵刚;柯徐;顾世芬;陈汇;;[J];医药导报;2009年02期
李静,吕强,孙效东,石振海;[J];中国药业;2000年09期
何菊英;刘松青;夏培元;陈勇川;唐敏;戴青;熊丽蓉;;[J];中国药业;2006年12期
张新萍;赵利萍;雷光明;;[J];中国药房;2007年3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吕长淮;;[J];安徽医药;2007年01期
周敏毅,陈建峰,刘晓林;[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柏干荣,胡友梅;[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9期
胡文军,万新祥;[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2年02期
陈毅挺;苏碧玲;黄露;林棋;;[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11年01期
吴丽敏;张美玲;娄依依;李旸;赵良才;黄可新;高红昌;;[J];分析化学;2011年08期
李明,郑健,陈焕文,王兴华,于爱民,金钦汉;[J];分析仪器;2003年01期
张宁;平其能;;[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9年06期
林敏;郁立菲;徐克群;薛乐宁;;[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1年01期
谢燕;马越鸣;王长虹;陶建生;;[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沐风;;[A];缓、控释给药系统研究、开发与注册申报及质量控制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谢沐风;;[A];缓、控释给药系统研究、开发与注册申报及质量控制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刘维;Leslie Z. B翟所迪;;[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李国锋;侯连兵;任非;山本昌;;[A];广东省药学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刘金凤;康红钰;杨月华;李岩;;[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刘桂兰;刘爱玲;鲍恩东;;[A];首届中国兽药大会动物药品学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黄中麟;杜冠华;;[A];第三届中国晶型药物研发技术研讨会暨中国晶体学会药物晶体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11年
王明娟;胡晓茹;戴忠;马双成;;[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健钦;[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孙明辉;[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乔风;[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关延彬;[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张勃;[D];天津大学;2012年
张学农;[D];新疆医科大学;2001年
翟光喜;[D];沈阳药科大学;2003年
聂淑芳;[D];沈阳药科大学;2004年
赵强;[D];四川大学;2004年
任国宾;[D];天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邹欢;[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宦娣;[D];西南大学;2011年
张可擎;[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单丽;[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胡霓霓;[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刘健豪;[D];中南大学;2010年
童俊;[D];湖北大学;2011年
王晶;[D];河北大学;2011年
李明;[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翟雪珍;[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国新;[J];分析测试仪器通讯;1997年03期
蒋学华,陈得光,韦晓晖,程强,谭静,汪震;[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0年03期
魏敏吉,张莉,吕媛,王婉清,李家泰;[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8年02期
刘崇悌;[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80年04期
黄云;张梅;林海;袁秀菊;;[J];中医药导报;2010年02期
王杰英;夏新华;王艳平;熊飞燕;;[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钱妍,赵春景,喻娅婷;[J];华西药学杂志;2005年03期
樊宏伟,乔亚贤,程彦文,张玉芝;[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周松;刘水芬;宋宇新;;[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杨祥明;侯静;敖钢城;;[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会林,高素英,金鸥,殷国真;[J];药物分析杂志;2001年06期
杜智敏,张波,王珍,孙考祥;[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2年06期
王小林,季颖,江志强,黄君,施荟;[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3年05期
朱余兵,肖大伟,邹健军,钱薇,胡云芳,于翠霞,顾荣;[J];中国药房;2005年16期
司天梅;舒良;张鸿燕;孙丽丽;;[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6年03期
魏敏吉;吕媛;张朴;梁军;李天云;胡伟明;;[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6年03期
林明琴;邝少轶;庄仁志;;[J];中国热带医学;2006年06期
黄鹏;张红;徐文炜;李艳艳;熊玉卿;;[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18期
李树民;黄红;严常开;;[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6年05期
杨平;王艳娇;李琳;孙进;何仲贵;;[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郝光涛;章俐俐;高洪志;刘泽源;;[A];第十二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0年
赵侠;;[A];2011药物代谢及药代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许羚;;[A];定量药理研究方法学培训班讲义[C];2010年
张朴;魏敏吉;齐慧敏;赵彩芸;刘燕;张曼;史向红;吕媛;;[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李天云;魏敏吉;赵彩芸;张朴;康子胜;刘燕;吕媛;;[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康子胜;赵彩芸;魏敏吉;张明;刘燕;张曼;吕媛;;[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郑专杰;郝光涛;高洪志;李海燕;曲恒燕;李媛媛;刘泽源;;[A];合理用药及新药评价专题研讨会日程安排与论文摘要[C];2010年
张宏文;欧宁;谢林;王蔚青;梁艳;王永庆;袁红宇;刘云;;[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张蕊;李荣;宋浩静;滕燕妮;刘晓燕;袁桂艳;魏春敏;王本杰;郭瑞臣;;[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11年
赵彩芸;吕媛;魏敏吉;康子胜;张明;刘燕;张曼;;[A];第8届全国抗菌药物临床药理学术会议暨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审中心过渡期品种集中审评专项工作小组;[N];中国医药报;2009年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审评中心
王凌 张玉琥;[N];中国医药报;2011年
药审中心;[N];中国医药报;2010年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谢松梅 杨志敏
吕东等;[N];中国医药报;2010年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张玉琥;[N];中国医药报;2010年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审评中心
王凌 张玉琥;[N];中国医药报;2011年
方燕玉;[N];中国医药报;2009年
王海洋;[N];医药经济报;2010年
方翼;王睿;[N];中国医药报;2002年
白毅;[N];中国医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光忠;[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程时武;[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刘飞;[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周能;[D];中南大学;2007年
李馨;[D];吉林大学;2006年
涂江华;[D];中南大学;2010年
孙乐;[D];沈阳药科大学;2013年
万舒欣;[D];天津大学;2012年
牟东升;[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段雪艳;[D];沈阳药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潘瑞雪;[D];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2013年
羊秋梅;[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刘璨;[D];天津大学;2012年
刘越;[D];天津大学;2012年
宋婷婷;[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贺春晖;[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曹明亮;[D];山东大学;2011年
邹卉瑜;[D];苏州大学;2010年
陈丽芳;[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李寒松;[D];扬州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药品生物等效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