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尚不分年龄龄吗

考大学是否有年龄限制?_百度知道
考大学是否有年龄限制?
我的年龄较大不知道能不能考
提问者采纳
,现在是只要你报名都可以考的.,有的大学有年龄限制的,办准考证要多托关系除此之外。但这要要麻烦点,不分年龄大小国家政策规定没有
提问者评价
谢谢 给加分了
其他62条网友回答:高考有年龄限制吗
没有58人回答
认为“有”的网友回答:
回答1:是的啊
咱们国家取消高考的年龄限制了
热心网友|十九级采纳率69%
回答2:是的啊
咱们国家取消高考的年龄限制了
|四级采纳率61%
认为“没有”的网友回答:
回答1:没有的,年纪大些的话也可报考成年高考
|三级采纳率66%
回答2:没有年龄限制,70多岁的大爷还高考呢.放心咯
|七级采纳率33%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可见是没有年龄限制的~,连续三次参加高考。前天在网上看到一篇说。45岁的没有啊
能啊 ,参加成人高考就行了,也是上一样的大学
没有不过如果你不在学校的话,报名会比较麻烦呢
大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惊人数据】95后12岁初恋、17岁初夜 95后小三不分男女、吃禁果平均年龄未成年
摘 要:在这份《2015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下称“报告”),对2015年各年龄层、各不同学历、地域等群体的恋爱、婚姻及性的行为、态度进行了调查。
  95后12岁初恋 学者建议法定婚龄降至18岁(图)
  【95后12岁初恋】解读《2015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
  在这份《2015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下称&报告&),对2015年各年龄层、各不同学历、地域等群体的恋爱、婚姻及性的行为、态度进行了调查。
  《报告》披露,在初次性行为发生时间上,北京市为内地省市最早的,平均年龄为20.63岁;95后群体第一次恋爱的时间平均在12.67岁。《报告》也显示,女性在婚姻生活中压力越来越大,同时有外遇、找&小三儿&的女性比例提高,在婚姻生活中,&7年之痒&已经变成&5年之痒&,婚后3-5年出现危机的比例最多。
  据报告的撰写机构介绍,该调研采用互联网线上和线下两种调查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历时2个月,获取的有效样本近8万份。调查对象覆盖31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
  恋爱:离异单亲家庭孩子初恋最早
  数据显示,被调查对象中有超过一半的人(51.09%)在18岁之前已有过初恋。
  父母离异家庭及分居家庭的孩子发生第一次恋爱的年龄较早,其中,离异未再婚的单亲抚养家庭成长的孩子,初恋时间最早,为15.23岁。
  《报告》显示,初恋年龄与年龄呈现正相关关系。70前人群第一次恋爱年龄最晚,平均在19.19岁。95后第一次恋爱年龄较早,为12.67岁。
  此外,博士常常被看作不食人间烟火的学术一族,尤其是&女博士&更曾被许多网民调侃。但《报告》显示,拥有博士学历的人群恋爱次数是最多的,平均达6.87次,而大专和大学本科学历人群最少,平均次数均为3.15次。
  性行为:95后首次性行为平均年龄低于18岁
  《报告》从地域上调查显示,港澳台地区第一次性行为最早,平均为19.24岁,北京紧随其后,为内地最早的地区,为20.63岁。
  被调查对象中,不同年代人群的第一次性行为年龄与年龄呈现正相关关系,80前人群性行为发生年龄较晚,平均在22.17岁,95后平均在17.71岁。
  从不同学历来看,本科学历以下发生第一次性行为的年龄较早,均在21岁之前,研究生、博士生最晚,分别为22.55岁和21.65岁。同时,《报告》也显示,大学本科在读及以上学历避孕意识较高,避孕比例均在45%以上,特别是研究生在读,比例高达49%,但是大专及其以下学历则较低,小学及以下学历仅仅有18%的人采取避孕措施。
值班主任:田艳敏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push({id:'730795',container:s,size:'300,250',display:'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push({id:'730797',container:s,size:'300,250',display:'inlay-fix'})})();2016CPA 考前面授培训班|梦想不分年龄_上海大学生考CPA_天涯博客
今日访问:[$DayVisitCount$]
总访问量:452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暂无排名
(-2)(24)(0)
&&50岁+CPA,真心励志。
&&因为通常这两个词语,很难联系在一起。CPA,光明前景前的黑暗,是追梦人的脚步,更重要的是,一直以来,她是年轻人的战场,年轻人展示能力和梦想的舞台。
&&来看看50岁,年逾半百,知天命,晓世情。50岁,历尽了沧桑,品尽了冷暖。50岁,过了今天过明天,生活原来如此简单。该是膝下承欢的年纪,却依然挺直腰板;该是休养生息的年纪,却仍然拼尽全力;该是自由无用的年纪,却亦然掀起波澜。
&&这个年龄应该和我们的父辈差不多大了,头发已经开始花白,行动已经开始迟缓,而在给晚辈们耳提面命指导后辈们的人生将成为他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都到了给别人指导梦想的年纪了,如果自己也有梦想,该不该去追呢?
&&梦想有保质期吗?有人说当然有啊,梦想那是年轻人的事情,都一把年纪了还谈什么梦想,早给戒了。还有人说,梦想那是一辈子都为之奋斗的东西,早已烙在了心里,偶尔的风吹雨打可能会动摇一阵子,但熬过这一段又会重拾起来,怎么都忘不了。
&&这位小事其实就告诉了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实现梦想,什么时候都不晚。听过50岁开始创业的,50岁迎来事业第二春的,50岁碰见另一半的,一切皆有可能,年龄只不过是一个由两个数字组成的符号而已。只要心还在,就算是说出来会被人嘲笑,也是值得去拼搏的。
&&之所以这位尊者如此令人敬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他即将选择的挑战是号称有&中国第一考&之称的CPA。
&&CPA,注册会计师,简称注会,财会人心中的圣殿。几乎所有的财会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注册会计师&的梦想,而且有趣的是,每年还有更多的非财会人加入逐梦的队伍。
&&你说CPA到底什么难度,难以测量,虽然通过率不到20%,但也因人而异。但有CPA的头衔在手,无异于提高了自己职场竞争的含金量。注会人心中的殿堂是&四大&,全球顶级的四个会计师事务所,即毕马威、安永、普华永道和德勤。进了&四大&,不仅完成了高薪的目标,1年换取别人数年的工作经验,顺道也收走了小伙伴们羡慕的眼光。
&&&一纸CPA,真心有意思,纵使虐我千百遍,我待CPA如初恋,爱你爱到刻骨铭心。&这句自嘲的话,也反映出了注会人们对CPA爱恨交织的苦涩心理感受。
&&白岩松说过,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也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不残酷的。
&&负责咨询的Parker也感慨,&给学员们说这件事,学员们起初还不相信,后来都纷纷竖起大拇指,向这位长者表示敬意。现在考CPA都是为自己理想而奋斗、为提升完善自己而努力的年轻人,没想到,这还成为了几代人的梦想。这样看来,圆CPA这个梦,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褪色,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焕发光彩,显得愈加珍贵。&
&&父辈尚且如此拼,作为晚辈的我们又岂能落于后方,自己躲在舒适区得堡垒里,安心地看着他们去前线冲锋陷阵?
&&记得有人说过,人生在于折腾,没有折腾的人生不完整,不惊心,不动魄。平淡如白开水的人生比现实美好,但比想象无趣。经常听到现在的年轻人一句&老了,老了,不中用了&来感慨新生代的崛起速度,一方面有自嘲的成分,另一方面也是为搪塞而找的借口。
&&你才20多岁,正是人生的起步期、上升期、成长期,有大把的时间试错,30岁之前都还有改正的机会。想深造,就去深造;想考证,就去考证;想恋爱,就去恋爱;想转行,就去转行。在无处不在的风险面前裹足不前,畏缩犹豫,到头来只能去懊悔当初有一个好机会在眼前怎么没有去抓住,当时明明可以的,为什么不去做?不要让你今后的人生成为这种类型问题的传声筒,在纠结和悔恨中度过余生。
&&考CPA之路,你觉得不容易,我们也都知道的确是很辛苦。因为可能不仅需要你风雨无阻地坚持,还需要你用钢铁般的意志不停地与放弃做斗争。以前一位考研的朋友曾经开玩笑,&我不知道我曾经想要放弃多少次,如果每放弃一次就在本子上做一次标志,那这个本子数比我要看的参考书可能还要多。&
&&其实坚持梦想,不过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给自己一个交代而已。人在遇到挫折和迷茫的时候,总希望找一个精神上的寄托来为自己加油和鼓气,就像忙忙海洋中的船只不断找寻灯塔一样,黑暗中的前行者不断摸黑小心前进一样。
&&这种精神上的指引和信念,有的时候大过实体的援助。而且这种不断攻坚克难获得的力量,会在你的脑海中形成一个良性的助推循环,为你下一次面对困难时提气。你坚信你能做到,因为你以前做到过。
&&如果让这位长者对现在备考CPA以及类似还为自己梦想坚持而拼搏的年轻人说点什么,我想他也许会这么说:与50岁还在为了圆自己一个注会梦想的人相比,你那点小困难根本算不了什么;与一个明知道自己论记忆、论精力都可能拼不过年轻人但依然去尝试的人相比,你那看书看一小会儿就叫苦不迭简直就是在矫情;和一个有梦想却担心各种束缚甚至惶恐连报名资格都没有的人相比,你有资格、有能力、有动力在手,不去欢欣鼓舞,却在自怨自艾。
&&结婚证早晚都会有,CPA不努力早晚都不会有。
&&有梦想,什么时候绽放都不晚。但如果现在就有机会,就不要让你的梦想也等到50岁才去绽放。
&&看看50岁还要考CPA的大叔们,年轻人,你们难道不觉得自己很幸福吗?
更多阅读推荐:大学生活,能这样度过吗?-光明日报-光明网
您想去哪里?
05版:大视野
&& 往期回顾 & && &
在大学里,有些学生课上睡觉玩手机,课余追剧打游戏
大学生活,能这样度过吗?
(制表整理:本报记者 邓晖 本报通讯员 刘梦)
(问卷发放:本报记者 邓晖 本报通讯员 刘梦 游玉增 任杰)
&&&&编者按:
&&&&日前,一个名为《凌晨四点的哈佛图书馆》的帖子被网友大量转载,图片上的哈佛图书馆在凌晨依旧灯火通明、座无虚席。这张照片也被不少网友拿来和国内大学生进行对比,批评他们逃课、打游戏……
&&&&中国大学生不喜欢上课吗?他们的生活状态究竟如何?我们走进校园,走进学生生活,试图解答这些疑虑。
&&&&一封高校老师的来信,让记者吃惊。
&&&&“大学老师上课的效果怎么样,很多时候不在于讲得如何,在于学生的手机流量有多少。”这是一位已经“站了几十年讲台”的老教师的感慨,临近退休却悲哀地发现,越来越看不懂现在的学生了,“有些学生上课时东倒西歪,吃东西的、睡觉的、玩手机的、说闲话的,都有。”
&&&&游离在课堂之外的大学生比例有多高?记者的问卷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能够做到“集中精力听讲”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超过九成的学生都会在课堂外抽时间自习。
&&&&不过,来信提及的情形,同样也需引起我们的思考——大学生是否需要更加努力?
积极还是消极,这是态度更是习惯
&&&&这是山西某大学大三女生赵琳的普通一天:早上九点半起床,洗漱、早饭后到图书馆自习。打开电脑,先把QQ、飞信都挂上,刷一遍微博、微信、人人网,发发帖子冒个泡,再到淘宝网上逛一圈,时针就指向十二点了。去食堂吃完午饭、简单休息一下,再到图书馆,重复一遍上午的所有动作后才能安心学习。晚上则是宿舍“雷打不动”的电视剧时间,“原来追韩剧,现在追美剧,生活还是挺滋润的!”
&&&&细算起来,真正用在学习上的时间没几个小时,可和很多男生相比,赵琳这日复一日、白“耗”在图书馆的时光还是有些“辛苦”,她周围的很多男生,“总共没去过几次图书馆,除了上课,就是吃饭睡觉打游戏!”
&&&&全力拼杀过“黑色七月”之后,在一些同学眼中,大学似乎已展开了之前家长、老师描述的“美丽图景”,“现在好好学,等考上大学就好了,就能彻底放松了!”
&&&&在北京某艺术院校播音系学生小刘看来,这样的判定,确实“所言不虚”,因为尽管不少学生的到课、听讲状态不佳,可他们中的大多数,仍然能够在期末取得一个“看上去还不错”的成绩,“外国文学史这门课程,我几乎没有认真听过几节,但最后还是拿了85分。那些考试前通宵背熟考点的同学拿90分基本不成问题。”
&&&&“在大学里一般两堂课最重要,第一周的试听和最后一周的复习。试听能初步判定老师为人‘厚不厚道’,比如给分情况、上课点不点名什么的。复习课就是磨着老师划分考试重点,几个人合作整理大纲,背背就行!”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小严更是对如何选课、怎么复习“门儿清”,“现在基本上每个院系高年级的学生都会总结‘选课攻略’,除了几个讲课特别精彩的老师以外,大家选课的标准基本上就是‘好不好过、点不点名、划不划重点’几项,太认真的老师还是避开为好。”
&&&&即便是本该严肃的论文答辩,也经常“又水又二地就结束了”。小刘回忆说,本科答辩时,班里30多名同学,只用了一个上午就结束了,“轮到答辩委员会向我提问时,因为有老师没有提前看过论文,张嘴就问,‘你是不是换发型了?’然后答辩就其乐融融地结束了。”甚至,她旁听的一次研究生毕业答辩中,有老师拿到的毕业论文“还冒着热乎气儿”,“答辩学生解释说忙着找工作,没时间写论文。老师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而有了这些经历,面对即将到来的硕士论文答辩,小刘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反正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在这么“混”日子,还有很多人在用功地学习,只不过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怕”字,成为了学习的原动力。
&&&&刘洋是山东一所二本院校里有名的“考证专业户”,刚刚大三,就手握十几本专业证书,从计算机证、英语等级证、驾照、导游证到注册会计师证,应有尽有,现在还在准备考研,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也是沙哑又疲惫,“上大学后的每一天都过得很累。现在就业压力这么大,我怕不好好学习就找不到好工作、怕考不上研究生,也怕再让爸妈失望。”
大学,是学习的终点还是起点
&&&&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大学,究竟是学习的终点还是起点?
&&&&这是一个困扰中国大学已久,却始终未能得到正解的问题,也是如今不少内地高校大学生学习状态堪忧的重要原因。日前,一个名为《凌晨四点的哈佛图书馆》的帖子被网友疯传,图片上的哈佛图书馆在凌晨依旧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展现出的正是和很多国内高校学生截然不同的学习状态。
&&&&“在哈佛,学生的学习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随处可以看到啃着面包学习,甚至是在食堂长椅上睡觉的人,来来往往的人看到了也不觉得奇怪,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倒头就睡的人实在是太累了。”央视《世界著名大学》制片人谢娟曾带摄制组到哈佛大学采访,第一感觉就是“震撼”,“他们学得实在是太苦了,但也明显乐在其中。我能感受到他们对所学领域的强烈兴趣,还有对未来所要承担重任的责任感。”
&&&&“我在国外一个星期的工作量相当于在国内一个月的工作量。”正在英国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的张彦,曾辗转求学于内地、香港,对三地大学生的学习状态深有感受,“内地的课堂基本上呈两极分化,有部分极其认真的人,他们有明确的目标、上课很少走神,课后阅读各类书籍,知识量非常大;而另一部分人呢,上课就是为了下课,老师一开课,心思就往教室外飘,下课后就是网游、逛街、看小说,最后对知识一窍不通。在香港、英国,学习与科研很多时候是一种乐趣,在寻找和探索中的发现可以带来无限快乐。实验室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年近花甲,头发比导师还白,但是他们做实验的劲头并不输给年轻人。”
&&&&“大学教育本该是冲刺阶段。在美国,小学玩着学、中学慢步走、大学快跑。积极提问、发言,与老师交流、互动,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你不想学都难。”专栏作家时寒冰对此感慨地说,“国内则是小学、中学玩命跑,大学玩着学。”
&&&&“在中国,似乎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高考。高考结束,学习就变得不重要了。”针对这种对大学本真的放弃,国际著名数学大师丘成桐曾直指学生缺乏吃苦精神,“中国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太轻松了。我们总说,中国的孩子为了高考受了多少苦,其实,所有的精英教育必须是要吃苦的。在美国,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一点点加大学习任务,大学是最苦的;而中国的有些孩子到了大学,却一下子放松下来了。他们放松的四年,恰好是美国大学生最勤奋的四年,积蓄人生黄金能量的四年。所以,美国的高科技人才最多。”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教育
&&&&“面对这样的尴尬,绝不能苛责学生,首先要从大学自身找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认为,“大学不是高五高六,现在高校的课程设置、教育理念都需要改变,要彻底打破‘老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的局面,逼着学生张口、研究、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比起关注各项大学排名,更有意义。”
&&&&以下事实佐证了他的观点。“国内学习比较注重知识点的积累和填鸭,国外学习则更注重思考和碰撞的过程。”正在丹麦新闻学院攻读新闻学研究生的李杭蔚每天入睡都在后半夜,却依然乐此不疲,“我在丹麦的课程有许多讨论环节。班上同学来自世界上44个不同国家,教授会根据国籍把大家分成不同小组,尽量保证小组成员来自不同国家。讨论前我们需要阅读大量的资料,教授每天规定的阅读量甚至在100页以上。只有课前准备充分了,才能在讨论时有话可说、贡献思想。”
&&&&时寒冰如此评述这种启发、引导式的课堂,“与每个人都结合很紧的教育,是人性化、充满乐趣的教育,它对学生不再是摧残,而是一种吸引和磨砺”。
&&&&“考评机制也要加强。”程方平说,“国外名校学生的压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严格的淘汰机制。在哈佛,每年平均有20%的学生会因为学业成绩不过关而被淘汰。这种淘汰,不只看期末一张考卷分数有多少,你每堂课上的发言表现、课后练习要占到总成绩的一半,以督促学生要均匀发力,而不是‘临时抱佛脚’。”
&&&&采访中,一位从教多年的中学老师念念不忘多年前看到的这段话,却依旧痛心,“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复苏大学本真,甚至让大学再传出书声琅琅,并不是大学一时一己之力就能做到的,它勾连的是教育的整个阶段,以及这个阶段中所有的人”。(本报记者&邓&晖&本报通讯员&刘&梦)
&&&&微调查
大学生——
●喜不喜欢课堂?
●为何逃课?
●每天自学有多少?
&&&&大学生在校学习状况如何?有多少学生清楚知道自己“为何而学”?他们如何看待大学生活,又对这四年时光有何规划?
&&&&当“游戏人生”成为不少大学生屡被吐槽的生活状态时,为了反映真实声音,我们选择了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宁波大学、南开大学滨海学院等10所大学随机发放问卷,对以上问题进行微调查。最终回收有效问卷519份(调查对象中文科学生318人、理工科学生179人、未标注学科门类学生22人)。
&&&&样本量虽小,冀望能一叶知秋。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不分年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