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文言文“累积千金,比于一百,孰为富者?盖文止乎达多胜寡,财寡愈贫。”

高三(18)班4月调考后滚动练
高三(18)班4月调考后滚动练
命题人:柳栖士&&&&&&
训练时间: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校勘& 发酵&
咆哮& 肖像&
B.橙子& 乘便&
呈现& 惩处& 城下之盟
C.嗣位& 谥号&
饲养& 式微&
D.诺言& 偌大&
落照& 裸露& 洛阳纸贵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惶急& 诡秘&
乌蓬船& 安分耐劳
B.央浼& 绵密&
陆虞侯& 彤云密布
C.刹那& 宫绦&
掉书袋& 得鱼忘筌
D.流弊& 敲诈&
缔造者& 钟南捷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在上世纪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一批头角峥嵘的年轻人,认真思考民族的命运,勇敢地站出来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B.现在有些学生想尽办法到国外去留学,却又不能利用好的教育条件,真正去刻苦攻读,结果所费不赀,却学无所成。
&&&C.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对直接批评的接受率只有20%,如果采用旁敲侧击式的批评,反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D.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恶化,欧洲各国社会中下阶层的失业人口大幅增长,人们对于这种人浮于事的状况日益不满。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离不开增加农民的收入,镇政府一年来机关算尽,促成了商家与菜农的直接对接,“订单农业”结出累累硕果。
B.想得诺贝尔奖不是坏事,得了更不是坏事。得奖只是妙手偶得,并不值得自己得意忘形,得不到也丝毫不说明工作没意义没价值。
C.民众对一些借美女造势来吸引眼球的低俗行为已渐趋麻木,然而某地的奶牛展请来大批美女站在一边搔首弄姿确实惊世骇俗。
D.贾谊、王勃、李贺、纳兰性德……古代多少青年才俊兰质蕙心却英年早逝,这与他们个人的悲剧性格不无关系。使人扼腕叹息。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蕴藉的美感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B.汉宜高铁将武汉至宜昌之间原本需要5个多小时长途汽车的旅程缩短至1个半小时,从汉口出发,仅需两个小时,便可深入充满土家族文化风情的西陵峡和鄂西地区。
C.中国本土作家首获诺贝尔文学奖,不仅代表着蕴含中国特色、风格、气派的中国文学已走向世界,更标志着以莫言作品为代表的中国当代文学登上了世界文学之巅。
D.目前对于公费医疗的改革,中央只是出台了指导意见,具体执行方案由各地政府制定,各地方虽然取消了公费医疗,但也并不彻底,留下了诸多“特区”和“盲点”。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两汉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编年体的《左传》,有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有纪传体的《史记》《汉书》等。
B.《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稻香村,被鸳鸯插了一头菊花。在潇湘馆布满苍苔的小路上刘姥姥滑了一跤,还把潇湘馆误以为是公子书房。在秋爽斋早饭时,凤姐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引起了大观园里史无前例的大笑。在缀锦阁午饭,席间行酒令,刘姥姥插科打诨,藏精于拙,博取一笑。
C.小说的结构是一个“容器”,意思是作家在构思一篇小说时,他总是想方设法找到一样东西,让人物和情节围绕这样东西来表现和行进,如《牲畜林》中的“牲畜林”,《半张纸》中的“半张纸”等。
D.我国的现当代散文名篇不胜枚举,有巴金的《小狗包弟》、陆蠡的《囚绿记》、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充书既成,或稽合于古,不类前人。或曰:“谓之饰文偶辞,或径或迂,或屈或舒。谓之论道,实事委琐,文给甘酸①,谐于经不验,集于传不合,稽之子长不当,内之子云②不入。文不与前相似,安得名佳好,称工巧?”答曰:饰貌以强类者失形,调辞以务似者失情。百夫之子,不同父母,殊类而生,不必相似,各以所禀,自为佳好。文士之务,各有所从,或调辞以巧文,或辩伪以实事,必谋虑有合,文辞相袭,是则五帝不异事,三王不殊业也。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酒醴异气,饮之皆醉;百谷殊味,食之皆饱。谓文当与前合,是谓舜眉当复八采③,禹目当复重瞳④。
充书文重。或曰:“文贵约而指通,言尚省而趋明,辩士之言要而达,文人之辞寡而章。今所作新书,出万言,繁不省,则读者不能尽;篇非一,则传者不能领。被躁人之名。以多为不善。语约易言,文重难得。玉少石多,多者不为珍;龙少鱼众,少者固为神。”
答曰:有是言也。盖寡言无多,而华文无寡。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如皆为用,则多者为上,少者为下。累积千金,比于一百,孰为富者?盖文多胜寡,财寡愈贫。世无一卷,吾有百篇;人无一字,吾有万言,孰者为贤?今不曰所言非,而云太多;不曰世不好善,而云不能领,斯盖吾书所以不得省也。今失实之事多,华虚之语众,指实定宜,辩争之言,安得约径?夫形大,衣不得褊;事众,文不得褊。事众文饶,水大鱼多;帝都谷多,王市肩磨。书虽文重,所论百种。按古太公望,近董仲舒,传作书篇百有余,吾书亦才出百,而云泰多,盖谓所以出者微,观读之者不能不谴呵也。(选自《论衡·自纪篇》有删节)
【注释】①文给甘酸:此处疑有脱误,大意是:文章中尽是杂七杂八的东西。&
②子长、子云:司马迁,字子长;扬雄,字子云。&
③八采:传说尧的眉毛有八种颜色。参见《白虎通义·圣人》。&
④重瞳:传说舜的每只眼中有两个瞳仁。
7.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饰貌以强类者失形&&
&&&&&&强:强求&&
B.文人之辞寡而章&&&
&章:同“彰”,鲜明
C.被躁人之名,以多为不善&
&被:遭受&&
D.按古太公望&&
&&&&&&按:根据
8.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王充阐述自己写作主张的一组是(3分)
①文不与前相似,安得名佳好,称工巧
&&②调辞以务似者失情&
③文辞相袭,是则五帝不异事 &④文贵约而指通,言尚省而趋明&
⑤为世用者,百篇无害 ⑥今失实之事多,华虚之语众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⑤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充的书写成后,世人予以否定,因为世人认为王充的书不符合前人的经验,既不像司马迁的文章,也不像杨雄的文章。
B.面对世人对自己文章不似前人的指责,王充运用饰貌、禀赋、美色、悲音、酒醴、百谷等形象的比喻批驳了世人,把深奥的理论说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C.世人劝王充“文贵约”“言尚省”,而王充则认为写书就像积累财富一样,多比少好,他所出的新书多达万言,且篇幅长分量很大。
D.本文在写作上的确“不类前人”。作者用“或曰”摸拟世人的不解与质疑,通过对比辨别,更加充分地论述了自己的写作主张。
10.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3分)
(2)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3分)
(3)今不曰所言非,而云太多;不曰世不好善,而云不能领,斯盖吾书所以不得省也。(3分)
11.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即子贡,名端木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12.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题溧阳三塔寺①&& 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①三塔寺:在今江苏溧阳县三塔湖,寺内有寒光亭。
(1)结合全词,说说“又”字包含了词人哪些情感。(4分)
(2)这首词描写“春色”手法多样,试作简要赏析。(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5分)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诸葛亮《出师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悠悠我心。&&&
(曹操《短歌行》)
(5)桂殿兰宫,&&
&&&&&&&&&&&&。&&&
(王勃《滕王阁序》)
(6)垆边人似月,&&
&&&&&&&&&&&&。&&&
(韦庄《菩萨蛮》)
(7)寒衣处处催刀尺,&&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8)策扶老以流憩,&&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4.下面是《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重逢时周朴园的语言,请用四个恰当的词语描述周朴园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
周朴园:你,你贵姓?&
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周朴园:(忽然立起)你是谁?&
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是你!&
周朴园: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15.有统计表明,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今天,你吃光盘子里的食物了吗?”以“光盘”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引发关注,晒出自己吃得一干二净的盘子也成为了风尚。
请你为“光盘行动”拟一条公益广告,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5字。(4分)
【参考答案】1.B(ch&ng A ji&o ji&o xi&o xi&o xi&o C s& sh& s&
sh& shīD nu& ru&
lu& luǒ
lu&)& 2.C& (A
B侯—候&& D 钟—终)
人浮于事:浮:超过。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后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不适用于指失业找不到工作。A项头角峥嵘:形容年轻有为,气概不凡。B项所费不赀:花费的钱财无法计算,形容耗资极大。C项旁敲侧击:比喻不直接表达本意,从而侧面转弯抹角地暗示。)&
4.C(惊世骇俗: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一般人感到惊骇。A机关算尽:比喻用尽心机。绞尽了脑汁搞计谋。贬义。B妙手偶得:技能高超的作者,往往因灵感突发而有意外的发现或得到意外的成果。对象只能是因自己灵感获得的作品,不能用来形容偶然获奖。D兰质蕙心:形容美丽而聪明。指女子心地纯洁,性格高雅。)&
5.D (A 句式杂糅,应为“有……危险”或“会遭到破坏”&&
B“西陵峡和鄂西地区”是包涵和被包涵关系,不能并列;西陵峡是自然风光,不能被“充满土家族文化风情”修饰&&
C 语序有误,应先“中国当代文学”,后“中国文学”)&
6.B(刘姥姥自己说的)& 7.D (按:考察)& 8.B
(①是世人对王充的置疑 ④也是世人对文章的评价标准 ⑥是王充对当时一般文章中现在的问题的陈述。)&
9.C(王充认为“有用于世”的文章,多比少好,并不是认为只要多就是好。)
10.(1)貌美的人面孔并不一样,看起来都很漂亮;动人的歌声音不相同,听起来都很悦耳。
(得分点:“面”、“佳”、“快”)&
(2)只要能被社会采用,即使写一百篇也没有害处;如果不被社会采用,即使只写一篇也没有补益。(得分点:“害”、“补”及被动句式)&
(3)现在不说我的文章有什么不对,而说我的文章太多;不说世人不喜欢好文章,却说他们不能接受我的文章,这正是我写的书不能简略的原因。(得分点:“善”、
“所以”及判断句式)
11.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12.(1)①对时光流逝的叹惜 ②对个人历经坎坷的感慨 ③对湖边春色的怀恋
④再次来此的欣喜。(评分说明:以上四点,答出任意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
(2)①运用拟人写春风杨柳:东风似乎有意,轻轻吹拂,送我渡过湖波;杨柳似乎含情,微微摆动,丝丝擦着我面。词人不说船乘风势,人触柳丝,而说风助船行,柳拂人面,正是注情于物的拟人写法,从而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通体和谐的艺术境界。②运用比喻写湖水:寒光亭下一碧万顷,犹如辽阔无际的蓝天;在这明丽如画的水天之间,一群沙鸥展翅飞起,自由翱翔。一静一动,动静结合;有点有面,点面交映,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蓬勃的生气。(评分说明:每点答对手法1分,举例赏析1分。第二点只答拟人或者动静结合,均可。)
13.(1)不宜妄自菲薄&&
(2)叶上初阳干宿雨(3)野芳发而幽香& (4)青青子衿
(5)即冈峦之体势&&
(6)皓腕凝霜雪& (7)白帝城高急暮砧&
&(8)时矫首而遐观
14.示例:诧异——疑虑——慌张——惊惧(答对1个关键词得1分,词意接近均可。)
15.示例:要光盘,不要剩饭;要节约,不要浪费!
新浪名圈“名师优生乐园” 博客圈圈主柳栖士&诚邀您加盟,请点击再点加入即可。通过本圈,您将欣赏到更多意想不到的精彩。愿黄冈教育与您共谱教育华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论衡·卷三十·自纪篇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本魏郡元城一姓。孙一几世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於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泛举家檐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为小兒,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八岁出於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之言。其论说始若诡於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在县位至掾功曹,在都尉府位亦掾功曹,在太守为列掾五官功曹行事,入州为从事。不好徼名於世,不为利害见将。常言人长,希言人短。专荐未达,解已进者过。及所不善,亦弗誉;有过不解,亦弗复陷。能释人之不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在乡里,慕蘧伯玉之节;在朝廷,贪史子鱼之行。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贫无一亩庇身,志佚於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锺。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淫读古文,甘闻异言。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好杰友雅徒,不氾结俗材。俗材因其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或曰:“有良材奇文,无罪见陷,胡不自陈?羊胜之徒,摩口膏舌;邹阳自明,入狱复出。苟有全完之行,不宜为人所缺;既耐勉自伸,不宜为人所屈。”答曰:不清不见尘,不高不见危,不广不见削,不盈不见亏。士兹多口,为人所陷,盖亦其宜。好进故自明,憎退故自陈。吾无好憎,故默无言。羊胜为谗,或使之也;邹阳得免,或拔之也。孔子称命,孟子言天,吉凶安危,不在於人。昔人见之,故归之於命,委之於时,浩然恬忽,无所怨尤。福至不谓己所得,祸到不谓己所为。故时进意不为丰,时退志不为亏。不嫌亏以求盈,不违险以趋平,不鬻智以干禄,不辞爵以吊名,不贪进以自明,不恶退以怨人。同安危而齐死生,钧吉凶而一败成,遭十羊胜,谓之无伤。动归於天,故不自明。
  充性恬淡,不贪富贵。为上所知,拔擢越次,不慕高官。不为上所知,贬黜抑屈,不恚下位。比为县吏,无所择避。或曰:“心难而行易,好友同志,仕不择地,浊操伤行,世何效放?”答曰:可效放者,莫过孔子。孔子之仕,无所避矣。为乘田委吏,无於邑之心;为司空相国,无说豫之色。舜耕历山,若终不免;及受尧禅,若卒自得。忧德之不丰,不患爵之不尊;耻名之不白,不恶位之不迁。垂棘与瓦同椟,明月与砾同囊,苟有二宝之质,不害为世所同。世能知善,虽贱犹显;不能别白,虽尊犹辱。处卑与尊齐操,位贱与贵比德,斯可矣。
  俗性贪进忽退,收成弃败。充升擢在位之时,众人蚁附;废退穷居,旧故叛去。志俗人之寡恩,故闲居作《讥俗》、《节义》十二篇。冀俗人观书而自觉,故直露其文,集以俗言。或谴谓之浅。答曰:以圣典而示小雅,以雅言而说丘野,不得所晓,无不逆者。故苏秦精说於赵,而李兑不说;商鞅以王说秦,而孝公不用。夫不得心意所欲,虽尽尧、舜之言,犹饮牛以酒,啖马以脯也。故鸿丽深懿之言,关於大而不通於小。不得已而强听,入胸者少。孔子失马於野,野人闭不与,子贡妙称而怒,马圄谐说而懿。俗晓〔形〕露之言,勉以深鸿之文,犹和神仙之药以治鼽咳,制貂狐之裘以取薪菜也。且礼有所不彳侍,事有所不须。断决知辜,不必皋陶;调和葵韭,不俟狄牙;闾巷之乐,不用《韶》、《武》;里母之祀,不待太牢。既有不须,而又不宜。牛刀割鸡,舒戟采葵,鈇钺裁箸,盆盎酌卮,大小失宜,善之者希。何以为辩?喻深以浅。何以为智?喻难以易。贤圣铨材之所宜,故文能为深浅之差。
  充既疾俗情,作《讥俗》之书;又闵人君之政,徒欲治人,不得其宜,不晓其务,愁精苦思,不睹所趋,故作《政务》之书。又伤伪书俗文多不实诚,故为《论衡》之书。夫贤圣殁而大义分,磋??殊趋,各自开门。通人观览,不能钉铨。遥闻传授,笔写耳取,在百岁之前。历日弥久,以为昔古之事,所言近是,信之入骨,不可自解,故作《实论》。其文盛,其辩争,浮华虚伪之语,莫不澄定。没华虚之文,存敦庞之朴,拨流失之风,反宓戏之俗。
  充书形露易观。或曰:“口辩者其言深,笔敏者其文沉。案经艺之文,贤圣之言,鸿重优雅,难卒晓睹。世读之者,训古乃下。盖贤圣之材鸿,故其文语与俗不通。玉隐石间,珠匿鱼腹,非玉工珠师,莫能采得。宝物以隐闭不见,实语亦宜深沉难测。《讥俗》之书,欲悟俗人,故形露其指,为分别之文。《论衡》之书,何为复然?岂材有浅极,不能为〔深〕覆?何文之察,与彼经艺殊轨辙也?”
  答曰:玉隐石间,珠匿鱼腹,故为深覆。及玉色剖於石心,珠光出於鱼腹,其〔犹〕隐乎?吾文未集於简札之上,藏於胸臆之中,犹玉隐珠匿也;及出露,犹玉剖珠出乎,烂若天文之照,顺若地理之晓,嫌疑隐微,尽可名处。且名白,事自定也。
  《论衡》者,论之平也。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高士之文雅,言无不可晓,指无不可睹。观读之者,晓然若盲之开目,聆然若聋之通耳。三年盲子,卒见父母,不察察相识,安肯说喜?道畔巨树,堑边长沟,所居昭察,人莫不知。使树不巨而隐,沟不长而匿,以斯示人,尧、舜犹惑。人面色部七十有余,颊肌明洁,五色分别,隐微忧喜,皆可得察,占射之者,十不失一。使面黝而黑丑,垢重袭而覆部,占射之者,十而失九。
  夫文由语也,或浅露分别,或深迂优雅,孰为辩者?故口言以明志,言恐灭遗,故著之文字。文字与言同趋,何为犹当隐闭指意?狱当嫌辜,卿决疑事,浑沌难晓,与彼分明可知,孰为良吏?夫口论以分明为公,笔辩以荴露为通,吏文以昭察为良。深覆典雅,指意难睹,唯赋颂耳!经传之文,贤圣之语,古今言殊,四方谈异也。当言事时,非务难知,使指闭隐也。後人不晓,世相离远,此名曰语异,不名曰材鸿。浅文读之难晓,名曰不巧,不名曰知明。秦始皇读韩非之书,叹曰:“犹独不得此人同时。”其文可晓,故其事可思。如深鸿优雅,须师乃学,投之於地,何叹之有?夫笔著者,欲其易晓而难为,不贵难知而易造;口论务解分而可听,不务深迂而难睹。孟子相贤,以眸子明了者,察文,以义可晓。
  充书违诡於俗。或难曰:“文贵夫顺合众心,不违人意,百人读之莫谴,千人闻之莫怪。故管子曰:‘言室满室,言堂满堂。’今殆说不与世同,故文刺於俗,不合於众。”
  答曰:论贵是而不务华,事尚然而不高合。论说辩然否,安得不谲常心、逆俗耳?众心非而不从,故丧黜其伪,而存定其真。如当从顺人心者,循旧守雅,讽习而已,何辩之有?孔子侍坐於鲁哀公,公赐桃与黍,孔子先食黍而后啖桃,可谓得食序矣,然左右皆掩口而笑,贯俗之日久也。今吾实犹孔子之序食也,俗人违之,犹左右之掩口也。善雅歌,於郑为人悲;礼舞,於赵为不好。尧、舜之典,伍伯不肯观;孔、墨之籍,季、孟不肯读。宁危之计,黜於闾巷;拨世之言,訾於品俗。有美味於斯,俗人不嗜,狄牙甘食。有宝玉於是,俗人投之,卞和佩服。孰是孰非,可信者谁?礼俗相背,何世不然?鲁文逆祀,畔者三人。盖独是之语,高士不舍,俗夫不好;惑众之书,贤者欣颂,愚者逃顿。
  充书不能纯美。或曰:“口无择言,笔无择文。文必丽以好,言必辩以巧。言了於耳,则事味於心;文察於目,则篇留於手。故辩言无不听,丽文无不写。今新书既在论譬,说俗为戾,又不美好,於观不快。盖师旷调音,曲无不悲;狄牙和膳,肴无淡味。然则通人造书,文无暇秽。《吕氏》、《淮南》悬於市门,观读之者无訾一言。今无二书之美,文虽众盛,犹多谴毁。”答曰:夫养实者不育华,调行者不饰辞。丰草多华英,茂林多枯枝。为文欲显白其为,安能令文而无谴毁?救火拯溺,义不得好;辩论是非,言不得巧。入泽随龟,不暇调足;深渊捕蛟,不暇定手。言奸辞简,指趋妙远;语甘文峭,务意浅小。稻谷千锺,糠皮太半;阅钱满亿,穿决出万。大羹必有淡味,至宝必有瑕秽,大简必有大好,良工必有不巧。然则辩言必有所屈,通文犹有所黜。言金由贵家起,文粪自贱室出,《淮南》、《吕氏》之无累害,所由出者,家富官贵也。夫贵,故得悬於市,富,故有千金副。观读之者,惶恐畏忌,虽见乖不合,焉敢谴一字?
  充书既成,或稽合於古,不类前人。或曰:“谓之饰岁偶辞,或径或迂,或屈或舒。谓之论道,实事委琐,文给甘酸,谐於经不验,集於传不合,稽之子长不当,内之子云不入。文不与前相似,安得名佳好,称工巧?”答曰:饰貌以强类者失形,调辞以务似者失情。百夫之子,不同父母,殊类而生,不必相似,各以所禀,自为佳好。文必有与合然後称善,是则代匠斫不伤手,然後称工巧也。文士之务,各有所从,或调辞以巧文,或辩伪以实事。必谋虑有合,文辞相袭,是则五帝不异事,三王不殊业也。美色不同面,皆佳於目;悲音不共声,皆快於耳。酒醴异气,饮之皆醉;百谷殊味,食之皆饱。谓文当与前合,是谓舜眉当复八采,禹目当复重瞳。
  充书文重。或曰:“文贵约而指通,言尚省而趋明。辩士之言要而达,文人之辞寡而章。今所作新书,出万言,繁不省,则读者不能尽;篇非一,则传者不能领。被躁人之名,以多为不善。语约易言,文重难得。玉少石多,多者不为珍;龙少鱼众,少者固为神。”答曰:有是言也。盖〔要〕言无多,而华文无寡。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如皆为用,则多者为上,少者为下。累积千金,比於一百,孰为富者?盖文多胜寡,财寡愈贫。世无一卷,吾有百篇;人无一字,吾有万言,孰者为贤?今不曰所言非,而云泰多,不曰世不好善,而云不能领,斯盖吾书所以不得省也。夫宅舍多,土地不得小;户口众,簿籍不得少。今失实之事多,华虚之语众,指实定宜,辩争之言,安得约径?韩非之书,一条无异,篇以十第,文以万数。夫形大,衣不得褊;事众,文不得褊。事众文饶,水大鱼多。帝都谷多,王市肩磨。书虽文重,所论百种。按古太公望,近董仲舒,传作书篇百有余,吾书亦才出百,而云泰多,盖谓所以出者微,观读之者不能不谴呵也。河水沛沛,比夫众川,孰者为大?虫茧重厚,称其出丝,孰为多者?
  充仕数不耦,而徒著书自纪。或〔戏〕曰:“所贵鸿材者,仕宦耦合,身容说纳,事得功立,故为高也。今吾子涉世落魄,仕数黜斥,材未练於事,力未尽於职,故徒幽思属文,著记美言,何补於身?众多欲以何移乎?”答曰:材鸿莫过孔子。孔子才不容,斥逐,伐树,接〔淅〕,见围,削迹,困饿陈、蔡,门徒菜色。今吾材不逮孔子,不偶之厄,未与之等,偏可轻乎?且达者未必知,穷者未必愚。遇者则得,不遇失之。故夫命厚禄善,庸人尊显;命薄禄恶,奇俊落魄。比以偶合称材量德,则夫专城食土者,材贤孔、墨。身贵而名贱,则居洁而行墨。食千锺之禄,无一长之德,乃可戏也。若夫德高而名白,官卑而禄泊,非才能之过,未足以为累也。士愿与宪共庐,不慕与赐同衡;乐与夷俱旅,不贪与蹠比迹。高士所贵,不与俗均,故其名称不与世同。身与草木俱朽,声与日月并彰,行与孔子比穷,文与杨雄为双,吾荣之。身通而知困,官大而德细,於彼为荣,於我为累。偶合容说,身尊体佚,百载之後,与物俱殁,名不流於一嗣,文不遗於一札,官虽倾仓,文德不丰,非吾所臧。德汪而渊懿,知滂沛而盈溢,笔泷漉而雨集,言溶氵窟而泉出,富材羡知,贵行尊志,体列於一世,名传於千载,乃吾所谓异也。
  充细族孤门。或啁之曰:“宗祖无淑懿之基,文墨无篇籍之遗,虽著鸿丽之论,无所禀阶,终不为高。夫气无渐而卒至曰变,物无类而妄生曰异,不常有而忽见曰妖,诡於众而突出曰怪。吾子何祖?其先不载。况未尝履墨涂,出儒门,吐论数千万言,宜为妖变,安得宝斯文而多贤?”答曰:鸟无世凤皇,兽无种麒麟,人无祖圣贤,物无常嘉珍。才高见屈,遭时而然。士贵,故孤兴;物贵,故独产。文孰常在有以放贤,是则〔醴〕泉有故源,而嘉禾有旧根也。屈奇之士见,倜傥之辞生,度不与俗协,庸角不能程。是故罕发之迹,记於牒籍;希出之物,勒於鼎铭。五帝不一世而起,伊、望不同家而出。千里殊迹,百载异发。士贵雅材而慎兴,不因高据以显达。母骊犊骍,无害牺牲;祖浊裔清,不榜奇人。鲧恶禹圣,叟顽舜神。伯牛寝疾,仲弓洁全;颜路庸固,回杰超伦;孔、墨祖愚,丘、翟圣贤;扬家不通,卓有子云;桓氏稽可,谲出君山。更禀於元,故能著文。
  充以元和三年徙家辟诣扬州部丹阳、九江、庐江。後入为治中,材小任大,职在刺割,笔札之思,历年寝废。章和二年,罢州家居。年渐七十,时可悬舆。仕路隔绝,志穷无如。事有否然,身有利害。发白齿落,日月逾迈,俦伦弥索,鲜所恃赖。贫无供养,志不娱快。历数冉冉,庚辛域际,虽惧终徂,愚犹沛沛,乃作《养性》之书,凡十六篇。养气自守,适时则酒,闭明塞聪,爱精自保,适辅服药引导,庶冀性命可延,斯须不老。既晚无还,垂书示後。惟人性命,长短有期,人亦虫物,生死一时。年历但记,孰使留之?犹入黄泉,消为土灰。上自黄、唐,下臻秦、汉而来,折衷以圣道,?理於通材,如衡之平,如鉴之开,幼老生死古今,罔不详该。命以不延,吁叹悲哉!
王充,会稽郡上虞县人,字仲任。他的祖先籍贯在魏郡元城,又姓孙。祖上几代曾从军立有军功,被封为会稽郡的阳亭侯。才一年因变乱而失去了爵位和封地,于是就在那里落了户,以种地养蚕为业。曾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Copyright & 2008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