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治对人类文明的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展的好处400字

第一篇: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内容提要】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以民为本、仁者爱人、为 政以德等思想对当今&以德治国&有着重大的意义;其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以义 制利等思想契合当今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可持续与和谐发展。【关键词】儒家思想 现实意义 以德治国 可持续发展
儒家思想自孔子创立以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 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 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儒家思想与当今的&以德治国& 儒家思想与当今的&以德治国& 中国自远古三代就有&以德治世&的思想传统。孔子继周公之后,第一次明确 提出了&德政&的思想,首开儒家德治主义之先河。强调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 重要作用,把道德视为治国安邦、协调人际关系、提高个人道德素养和境界的根 基和出发点。后经孟子、荀子的系统发挥,《大学》、《中庸》的理论升华,形 成了一套严密完整系统的治国方略, 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 分。后世儒家,无论是董仲舒的宇宙论,还是宋明理学的本体论,都只是在理论 层面上论证为政以德的重要性、必然性而已。在当今社会,古代德治主义思想虽不能直接作为治国之道为我所用,但其思 想精髓及合理内核仍具有显著的价值意义, 并为当今实施以德治国方略提供必要 的思想资源。(一)以民为本 &以民为本&是儒家德治思想的基础 。所谓&民本&就是认识到人民、民众在 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如果统治者背离了民心,得不到民众的拥护,国家政权就不 能巩固,甚至会被人民群众用武力推翻的。孟子的&仁政&理论就是以民本为基 础的,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在孟子看来,人民是宝贵的,不 能忽视人民的利益和疾苦。荀子引用古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可 以载舟也可以覆舟。以民本思想为核心价值的儒家的&德治&思想,表现出它极大 的进步性和人民性。虽然民本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但它有着很大的现实意 义。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首当确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神圣观念, 并以之作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具本质意义的特征和要求。要使人民真正成为社会政治生 活中的主人和核心,人民支配权力而非权力支配甚至主宰人民。处于执政地位的 中国共产党则须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之心处理一切党务和政务,将使人民当 家做主作为其执政的实质,积极组织和领导人民行使权力,使人民群众逐渐掌握 自己管理自己和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实现权力体制的民主化。同时,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要真正获得人 心即赢得民众由衷地支持和拥护,就必须时刻把民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头,一切
为了民众,一切依靠民众,一切服务于民众。而这些都绝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上 的空话、套话,不能只是将之作为标语口号,而应该并且必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 行动,以行动实践和实实在在的成效表明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和我们的领导干 部确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如此方是以诚信为本而行亲民之道。(二) 仁者爱人 &仁者爱人&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说:&仁者人也,仁者爱人。&(颜渊) 明确仁的本质是爱人。人不仅要爱父母,爱子女,还要爱普通的老百姓,儒家本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的仁爱精神,对处于社会弱势地位或困 难境地者,如鳏寡孤独废疾等人群尤为关注。这种优良传统在当今最值得大力弘 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权为 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尤其要关心那些生产和生活遇到困难的群众, 深入到贫困地区、困难企业中去,深入到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城市贫困居 民等团难群众中去, 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 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带领群众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胡锦涛:《坚持 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三)为政以德 三 儒家认为道德乃政治之本,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从&德治&的方式说,儒家 强调为政者应在道德方面起表率作用, 尤其主张君主应以个人的伟大人格力量去 感召天下,而不是以刑杀、武力的方式去威服天下,这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为 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我们今天把&以德治国&作为社会立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基本治国方略之 一,这就要求应把德治作为社会主义政冶文明建设的主要方面。当然,现在所说 的德治最关建的首先应该并且必须是弘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精神, 但也需 要汲取历史文化传统中的精华,这二者其实并无矛盾之处。如儒家强调&天下为 公&、&为政以德&,以此优良传统资源来思考现实,就要求处于执政地位的共产 党必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领导干部们必须正确树立权力观,真正以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人民公仆作为最根本的宗旨。这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 2003 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所说: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 念,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加强道德品质修养,牢记‘两个务必',真正做到在改 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寓改造主观世界于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用 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效来推进客观世界的改造。& 二、儒家思想与可持续发展 人类在追求文明和富裕的漫长征程中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 那就是要发展经 济、可持续地发展经济。如此大的变化势必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习惯和价值 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 也使人们感到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价值有重新认 识的必要。
(一)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契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儒家&天人合一& 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相应提高。与此同时,它也进一 步强化了人类对自然的控制、改造和支配的欲望。这种欲望的过度膨胀导致 20 世纪出现了全球生态危机,如土地沙化、环境污染、能源短缺、森林锐减、某些 物种灭绝等等,这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了解决全球的生态危 机,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人与自然关系 上的取向,就是强调两者的平衡与和谐。其实类似的观念在儒家&天人合一&的思 想中早已经得到了表达。儒家认为,整个宇宙是由&天&、&地&、&人&三方组成的,这三方共同形成了 宇宙的和谐,任何一方的破坏都会破坏宇宙的生命,破坏宇宙的完美。儒家思想 这一方面的理论资源包含着独特的生态伦理观,即人类的进步不但要向自然索 取,争取自然界为人类造福,更应该热爱自然、关心自然、保护自然,以自然为 同类、为朋友。《孟子?梁惠王上》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 闯兀惚畈豢墒な骋病8镆允比肷搅郑哪静豢墒び靡病&宋儒朱熹注:& 鱼不满尺,市不得粥,人不得食,山林川泽,与民共之,而有厉禁,草木零落, 然后斧斤入焉......因天地自然之利,而樽节爱养之事也。&这里所说樽节爱养, 即关心自然和保护自然,顺应万物生长规律,才能取之不竭,指出了人与自然协 调,以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道理。儒家没有把征服自然视为己任,而是将人与自然 万物置于同等的地位,看作是血肉相连的一体;不是把自然万物看作人类的资源 库,而是将人类的仁爱情感倾注于天地万物。所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由于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与现代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相契合, 因而其价值越 来越得到当代思想家的重视。(二)儒家&和而不同&思想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多样性 儒家&和而不同& 不同民族和国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都有自己的诠释,这是因不同的历史、制 度、宗教和文化所致。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经济似乎越来越没有国界,伴随而来 的便是利益和文化的冲突。各国应该正确认识这种差异,在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 的同时,注意经济的合作和文化的交流,同中存异,异中求同,谋求发展。儒家在历史上多次遇到过如何对待异质文化的问题,其总的思路是&道并行 而不悖&,主张文化的多元性。因此,在历史上,中国文化并非华夏文化的一元 格局, 亦非儒家思想的一家独行, 而是华夏文化与周边少数民族文化&多元一体&, 儒、释、道&三教并存&。儒家从观察社会现实出发,认为人们在现世生活中的需 要是分层次和多侧面的,并非一种文化所能满足,所以,不同的多元文化各有其 位置和作用。由此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格局是儒学为主,而又多元互补,即使儒 学内部也有各种派别的争论。儒家思想具有这样的文化多元并存的开放性和宽容 性,是以&和而不同&为理论依据的。儒家文化讲&和而不同&,就是尊重差异,崇尚和谐,反对搞单一的同质化, 也反对不同事物的冲突、对抗。将这样一种思想用于当今人类文化的发展,就是 要承认差异和尊重多元,既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以博大宽容的精神对待其他
民族的文化, 以&文明的对话&替代&文明的冲突&, 在对话中产生共识和理解歧异, 逐渐走向人类文明多元一体的和谐。只有&和而不同&才能促进人类文化的繁荣、 发展,这就是&和实生物&。如果搞某一种文化的霸权主义,或是不同文化间的冲 突、对抗,那就是&同则不济&了。我们认为&和而不同&就是要首先承认&不同&, 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的&和&,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如果一味追求&同&,不仅 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反而会使事物衰败。借鉴儒家&和而不同&的思想,将其作 为处理经济全球化时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关系的一条原则, 将有助于消除所谓的 &文明的冲突&。(三)儒家&以义制利&思想有益于化解人与人、人与群体间的矛盾 儒家&以义制利&思想有益于化解人与人、 不可否认,在追求经济发展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人类相互之 间情感的冷漠。因为在巨大的物质财富面前,人们常常会激发起比以往更大的占 有这些物质财富的贪欲。于是,我们越来越感受到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不少人 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而损害他人和群体的利益,日益成为与他人、与群体毫无情 感的冷漠的人。这就需要在价值取向上提倡超越物质利益,追求道德境界,超越 自我,追求群体乃至人类的利益。在这方面儒家以义制利思想无疑是有益的。因 为儒家认为当自我与他人、群体在利益上有矛盾时,只有以义即道德来制衡,才 能化解矛盾。儒家的&以义制利&是调整义利关系的价值标准和协调人类社会价值 取向的普遍性原则。重&义&与重&利&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两种行为方式、两种价值 取向。儒家义利观的核心是:以义为上,见利思义,以义制利。这有可能成为新的 世纪里构建共同价值观、公共道德准则的基础。因为儒家所讲的义往往是与集体 之利、他人之利相联系的,而利往往是指个人私利。与此相应,儒家主张&君子 成人之美&(《论语?颜渊》),在社会生活中&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 持&(《孟子?滕文公上》)。这对于消除损人利己,形成团结互助的社会风气 也是有益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高度发达,随着社会分工专业化程度日 趋提高,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人们日益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奔波忙碌。但是人之为 人,更重要的恐怕还在于其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按照儒家思想,后一方面更能 体现人的特点。如果把物质利益作为追求的唯一目标,就等于把自己降到动物的 水平。因此,应当视不义的物质利益如浮云,追求奉献社会和服务他人的道德境 界。人作为社会的人,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其有理性、有道德、有社会规 范,因而既要提高自我的道德修养和内在精神,又要完善社会伦理和社会秩序。在现代社会,每个人只有关心他人,承当起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才能做到合理 分配,和衷共济,从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当然,我们现在对儒家思想乃至对孔子的重现,并不意味着要将孔子放回原 来的圣坛上。而要&以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努力加强对儒家文化的挖 掘、整理和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儒学研究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紧 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服务现实。&
第一篇: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浅析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谢运煌(赣南教育学院 邮编 341000)
摘要: 儒家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思想内核为 “仁、 义、礼、智、信” ,虽然有些思想已经过时,但其精华部分对当今社会 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儒家思想 仁 义 礼 智 信 现实意义 自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以来,通过后人的不断继承与发展,儒家思 想的合理内核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组成 部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不断地接受其熏陶,造就了中华民族这个礼 仪之邦。儒家思想的精髓甚至漂洋过海,流传国外,如日本、韩国、 新加坡等国的文化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些思想如“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 ,甚至被现代西方人看作是为人处世的黄金律。儒家思想非 常宽泛而繁杂,很难一言以蔽之,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儒家思想的主要 内核是“仁、义、礼、智、信” 。现笔者想联系我国当今社会现实,谈 一谈儒家思想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仁”是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范畴, “仁”的基本含义,就是爱人。正如孔子所说“仁者,爱人也。”爱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是人类灵魂 的最终依托。这里又包括两层含义,则“仁心”和“仁政” ,前者是指 社会的每个公民都要与人为善,有爱人之心,后者是指统治者对老百 姓要有爱心。仁者爱人,是指爱一切人。但是对一切人的爱,要从对 自己亲人的爱做起。所以儒家认为“孝悌”是仁爱的根本。所谓“孝 悌” ,指的就是家庭亲属之间的亲情之爱。其中又尤以父母与子女间的 血缘亲情最为天然深厚。这种亲情之爱,是仁爱的基础。很难想象,
一个对自己家庭中的亲人冷酷无情,漠不关心的人,会对社会上其他 的人有发自内心的爱。所以,儒家把家庭中的亲亲之爱看作是仁爱的 出发点和根本,然后再把爱延伸到朋友之间,邻里之间,对朋友忠诚 友爱,对邻里和睦相处,最后把爱延伸至全社会。正如孟子所说的“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全社会就能和谐、协 调、安定。前几年,党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一重 要文件,家庭美德作为公民道德的重要内容,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 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 生活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 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 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纲要中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 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的家庭美德,与儒 家所倡导的“仁德”是有很深厚的历史渊源,甚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的。儒家思想仁的另一要义是“仁政” ,这是针对统治者而说的,也就 是所谓的王道。孔子、孟子认为尧、舜、商汤、周武实行的就是王道。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主推崇的是强权政治、武力争雄的霸道。孟子在这样的年代里高扬王道的大旗,到处奔走,宣传以德治国,施 行仁政,在当时来说是非常迂阔,不切实际的。但是,历史发展到今 天,我国已经有了实施“仁政”的条件,这就是因为我们是实行人民 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领导阶级的无产阶级,它代表了人民 的绝大多数,并且由成熟的、先进的政党一一中国共产党执掌国家政 权。“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
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中 央又提出“以德治国”的伟大治国方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 中央领导集体又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这就是今天的“仁 政” 。要实行“仁政” ,关键在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执政水平, 在选拔干部上提倡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任人唯私,选拔德才兼 备的干部走上各级岗位,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造福百姓, 坚决铲除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的丑恶现象。由许许多多的人组成的人类社会,错综复杂,千头万绪。人光凭 爱的情感做事,并不能使社会太平。有的时候,爱失去了理性的控制 和引导,还会惹出麻烦来。所以必须有理性精神来对人的情感进行引 导和规范,使人知道什么是适宜的,什么是不适宜的。这种理性精神 就是“义” 。孔子很少提到“义” ,但孟子却把它上升到很重要的地位, 与“仁”相提并论。“义”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仁”的一种节制,但最 终目的还是为了从根本上实现“仁” 。孟子把“仁”比作人们安身的家, 把“义”比作人们行走的路,这个比喻十分精妙。有“仁”这样一个 温暖的家,可以安身立命,当然很幸福;但别忘了,出门走路开车, 要遵守“义”的交通规则,否则乱闯乱撞,丢了小命就回不了家了。说到“义” ,必须涉及到“利”“义”与“利”也并不总是对立的。关 。键在于,出发点应当是“义”而不是“利” ,用心应当是“义”而不是 “利” 。面对可能获得的“利” ,要仔细掂量是不是符合“义”不能见 利忘义。孟子认为当全国上下只知道争利时,是非常危险的。联系到 当今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 端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以权谋私、腐
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损害 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应当引起全党全社会高 度重视。儒家的见利不能忘义、舍生取义等仁义道德思想无疑对上述 行为和现象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儒家思想中的“礼”就是道德规范,具体表现形色就是礼仪。“礼 仪三百,威仪三千” 。礼仪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礼乐教 化,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内容。儒家的礼仪,内容极其丰富,条文极其 繁多,但用意都在于体现孝心;送往迎来,进退揖让的礼仪,是要体 现人与人之间交往中的诚意与恭敬。礼的一些具体规定,在今天看来, 有的已经陈腐过时,应当抛弃。谁要是在今天还提倡为父母服三年之 丧,那真是十分可笑了。礼仪的具体形式,一直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 变化的。但儒礼仪的内在精神,却是一以贯之,即使在今天,也仍然 有意义。礼仪的内在精神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强调秩序,天地万 物,皆有一定的秩序,若是乱了秩序,则必然发生火祸。人类社会也 是如此,社会需要秩序,个人也是如此,社会需要秩序,个人也应当 遵守秩序。第二,是强调恭敬与谦让。以恭敬之心待人对事,就会得 到人们的信任,就不会招来耻辱,就不会出现失误。儒家之礼的一个 十分重要的社会文化功能,就是要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养成相互 尊重、相互谦让的风气,从而消解矛盾,避免冲突。第三,是强调“和 为贵”“和”就是和谐、协调、安定。渴望和平安定,是社会上绝大 。多数人的心愿。要实现“和” ,前提是必须有一定的秩序,礼就是要通 过在人们的客观社会环境中及内在心理机制上,建立一定的秩序,来 达到“和”的目的。不管什么社会,都需要有自己的一套礼仪,它是
这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礼的这些内在精神,今天并没有过时,尤 其是在着力构造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儒家特别重视教育,尊崇学问,希望大家做一个智者,因为知者 无惑。儒家宗师孔子、孟子都是伟大的教师,在教书做学问方面,都 留下了许多值得后人借鉴的经验。孔子在与学生们的谈话中说学习是 一件乐事(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鼓励弟子们敏而好学,博学于 ) 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 以学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己。)并通过现身说法,说自己并不是“生而知之” ,而是 “敏以求之”才有所成就的。孔子认为学习的关键在于培养兴趣(知 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并且要善于向别人学习(三人 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学习过程中 还要注意学习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并强调复习巩固 的重要性 (温故而知新) 孔子认为教师要 , “诲人不倦” , “因材施教”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 孟子在与弟子们的谈话中,论述了种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强调不 仅要教知识、教技能,更要教品德,塑人格。教学要坚持高标准、严 要求,方法则应当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由博反约。孟子又谈到读书 的方法,反对迷信书本, “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要善于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不能望文生义,以词言意。孟子还强调了读书人的社会地 位,读书人并非不劳而获白吃饭,他们的脑力劳动的价值,他们对社 会精神文明做出的贡献,应当得到社会的承认。君主应礼贤下士,尊 重贤才。读书人自己也应当自爱,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崇高历史使命,
承担起自己光荣的社会责任。后来的儒学大师们在教育方面都提出了 许多真知灼见,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这些教育思想对现代知识分子 如何读书作学问,如何待人做事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也为全社 会尊师重教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历史积淀,更为我国提 出“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决策提供了历史依据。儒家中的“信”就是负责任,守信用。忠于朋友,恪尽职守,办 事负责,说话算数都属于“信”的范畴。孔子说: “人而无信,不知其 可也。大车无r,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这说明一个人在社会 中不守信用是寸步难行的。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经济交往的日益繁 多,每个公民能否恪守“信”的原则,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不讲信用、 欺骗、欺诈已经成为社会公害。例如,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一些 不法奸商不遵守商业道德,不按合同办事,钻法律空子,用欺诈手段 谋取商业利益,并因此沾沾自喜。我国已经加入 WTO,国际贸易往来越 来越多,如果不按 WTO 的规则办事,我们将不仅在经济上蒙受巨大损 失,而且会严重损害我国的国际信誉。而目前我国公民的信用意识非 常淡薄。所以,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 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 建设者。总之,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虽然与我们的时代 要求有较大的差距,有很多思想已经过时,但它的合理内核无疑对我 们现代社会仍然有积极的意义,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古为今 用,为我所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
第一篇: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浅谈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工管 3 班 黄丽春
从一开始儒家思想就体现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用今天的话 语来讲,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就被理解为人类文明的核心。在中国,儒家思想被 视为文明或文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给现代人提供了很丰富的 资源。儒家思想,在世界观方面,它是理性的;在人生目的方面,它是功利的;在 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方面,它是和谐的。这些都与现代社会的观念基本相通,是 富现代性的。一、 在世界观方面, 儒家思想是一种理性的文化,同现代社会的理性世界观有着 一致性, 它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以及社会政策制定的原则,同现代资产阶级思想是 相通的,所以,它能够迅速理解并接受现代的理性文化,从而使东亚社会先于其 他落后地区,选择了现代化道路。儒家思想认为具体的社会实践准则是人类利害关系的产物,所以,孔子、孟 子等儒家先师在制定基本的社会准则时,都反复强调对人们生存的利害关系。关 于统治社会的基本原则,儒家思想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 舟,水则覆舟”。所以,统治者要想长治久安,必须得民心。为了维护社会的稳 定, 孔子主张法制与礼治都不可少, 但重点在礼治, 因为“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社会将更加稳固。鉴于 中国是小农经济的专制社会, 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无非是君臣父子关系,所以孔子 主张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要君、臣、父、子各行其义务和责任, 社会就可以和睦安宁。为此,首先要维护家庭的稳定,因为“国之本在家”。要 重祭祀,他认为祭祀可以提醒相互间的血缘关系,有利于团结。提倡孝道,又宣 扬忠,忠孝并列。此外,为了保证政府能够行 “仁政”,还必须有德才兼备的 官员,所以要尚贤。由此可见,儒家的具体实践原则,都是本着理性的精神,在一定的环境中, 依据人们的利益需要制定出来的,是可以理解的东西。儒家思想同现代社会的观 念有着相似或较为一致的地方。由于儒家文化的理性特征, 东亚各国相对别的落后区域而言,很快就认识到 自己的落后, 认识到必须采取西方先进的生产活动以及社会组织方式,国家才能
转弱为强,因而迅速地选择了现代化。理性的社会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因为它的 一切政策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依据人们的利益需要制定出来的,因而一旦 社会环境发生变化, 人们的利益发生变化,某种政策如果不再能证明自身的存在 对人类利益的必要性,很快就会被人们所摒弃。也正因为理性的思维方式使然, 二战后的韩国、台湾、新加坡尽管资源贫乏,但由于他们理性地选择了现代化道 路,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另外,作为个人而言,由于理性的、以自身利害为准的 思维方式,使中国人普遍主张“入乡随俗”,“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使得身在 海外的华人,尤其是东南亚的华人,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理性地适应了当地的 生活方式,在夹缝中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二、 在人生目的方面, 儒家思想是功利的,东亚的儒家思想把人生的目标放在现 世,追求现世的成功,有强烈的成就动机,这同现代社会价值观有共通之处。儒家学说实际上是功利的积极鼓吹者,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 吾亦为之”,只要能发财,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但儒家思想并非主张放纵人欲的 发展,孔子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也就是追求 富贵不得损害社会秩序。朱熹对此说得更明白:“然须是食期所当食,饮期所当 饮,乃不失所谓道心。若饮盗泉之水,食嗟来之食,则人心胜,道心亡矣”。在儒家这种思想支配下的绝大部分中国人都是功利主义者。自秦汉以来的中 国一直就贯穿着强烈的功利思想。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东亚民众普遍鄙视懒惰与 不思进取,崇尚勤俭与成功。各行各业的人们,起早贪黑,勤奋异常,而在家庭 消费方面,非常节俭,为的就是发财致富。由于古代生产力水平不高,依靠农业 积累财富需要很长时间,长此以往,使得中国人在勤俭方面,世界闻名。由于农 业积累财富缓慢,艰难,因而做官是一条便捷的致富之路。中国自秦汉以来,除 国君外,行政官员均对民众开放,任人唯贤,“学而优则仕”,自隋朝就确立了 科举制度。所以一般民众就把读书做官视为成功发迹、光耀门楣的终南捷径。众所周知,现代化首先主要是经济的现代化,要想使民众都积极地投身于 现代工商业活动,强烈的功利心是必需的。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清心寡欲,懒惰 而不思进取,或者过分讲求吃喝玩乐,势必影响工业化的速度。而儒家文化濡染 影响下的东方民族恰恰是既勤奋又俭朴,既积极进取又颇讲求实用、功利。所以,在人生目的观方面,东亚儒家思想所具有的强烈的功利动机,同现 代社会是共通的, 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 它为东亚现代化提供了强劲的心理支持。三、 在社会关系方面,儒家文化统治下的东方社会,重法治,但更推崇礼治,因 而具有教强的和谐性与稳定性, 这种方式有利于社会化的、分工合作紧密的现代
社会,这种高度的社会整合性是东亚经济起飞的秩序保证。孔子认为如果专讲法治,人们虽不会犯法,但缺乏廉耻感,社会仍不安定, 如果“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就是说人民触犯道德的事都不敢去做, 那么就更不敢触犯刑律了。所以,礼治比法治更重要,因为它能防患于未然。因 而中国自从专擅法治的秦朝灭亡以后,历代王朝为了长治久安,都在健全法治的 同时,更加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儒家道德说教的内容,后人总结为“八德四维”,即“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与“礼仪廉耻”。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四维八德”, 中心精神是强调责任与义务, 注重集体与和谐,不大重视个人的权利。这种思想确实一如有些学者所论说的, 不利于创新与主动,也不利于养成民主的气氛,容易导致人治。但是,也应看到 由于儒家思想注重社会的协调, 也就导致在同样的生产活动、 同样的社会体制中, 它所主宰的东亚社会,更具有整合性和稳定性,而现代生产又是社会化生产,需 要社会各个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合作,所以,儒家思想处理社会关系的方式为东 亚现代化得以迅速发展提供了秩序上的保证。在东亚现代化过程中,政府在经济计划制定方面,注重整体的和谐一致,讲 求完美,讲求照顾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取得社会各个方面的理解和协助,因而制 定计划无不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广泛地搜集材料,争取广泛的社会参与,反 复斟酌,最后博得各个方面的认可,方才付诸实施,所以,一般都能顺利完成。在经济计划的执行方面,由于东方社会强调责任与义务,强调忠孝仁义等, 养成了人们对权威、长辈的尊重与服从。领导人在作出决定时注重社会的协调, 因而日本、韩国、新加坡在现代化过程中,整个现代化工作成为一项设计严密的 庞大工程,整个社会在政府的指挥下,有条不紊,现代化成为举国上下的一项运 动,因而进展神速,不过二三十年就完成了现代化工作。儒家思想的这些基本观念是可以适应于现代社会的, 同现代资本主义精神有 其共通联接的方面, 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家的一些观念具有现代性的一些合理内 核。正因为儒家思想所具有的现代性一面,才使得东亚地区先于其他后进地区, 选择了现代化道路, 先于其他后进地区取得了现代化的成功。也正因为儒家思想 所具有现代性合理内核,才使得深受儒家文化濡染的海外华人在艰难的条件下, 取得了很大成就。
《》出自:链接地址:/show/XQXE4c0pS4Nazg0K.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