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集体备课记录《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需要注意什么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加与减二》试卷 (2)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加与减二》试卷 (2)
||暂无简介
总评分4.0|
浏览量468548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你可能喜欢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练习三》课件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练习三》课件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14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查看: 5824|回复: 1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全册教案及记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下)集体备课全册要点
主备教师:侯曙光
一、教材内容简析:
& &&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习”三部分。“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 &&&(一)圆柱和圆锥:包括“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4个课题。& && &
&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画”“反比例”“观察与探究”“图形的放缩”“比例尺”7个课题。& &
& &&&(三)总复习 :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 && &
& && &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 && &&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 &
& && & 2、使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 && &&&3、通过对生活中与体育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包括算式与方程在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 && && &4、通过对生活中与科技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扩展数学视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 && &5、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 && &6、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 && &7、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 &8、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 && &9、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 &三、教学措施:
& && &&&1、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 && &&&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 && &&&3、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 &&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 && &&&5、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 &&&6、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 &&&7、加强口算练习,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逐步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 && &&&8、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 && &&&9、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 && &&&10、能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换算。
& &&&四、教学课时安排
& & (一)圆柱和圆锥& & 13课时
& &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 & 14课时
& & 总复习& & 31课时
& && && & 数与代数& &20课时
& && && &空间与图形& &&&8课时
& && && &统计与概率& && &2课时
& && && &解决问题的策略& && &1课时
第一单元:圆柱、圆锥的认识
单元总目标:
  1、认识圆柱、圆锥的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2、理解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意义。会推导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公式,认识“进一法”取近似值,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以及空间观念。
  5、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有条理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单元难点:(1)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
  (2)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
  (2)利用圆柱体、圆锥体等底等高条件下的关系解有关复杂应用题。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充分运用直观教具,进行割拼演示、实验,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推导出计算公式和有关概念。
  单元难点的剖析:(1)表现为:学生难于想到把一圆柱体的立体图形转化成什么图形来研究。怎样把它转化。
  原因:圆柱体和长方体在表面看来并没有什么联系。并且学生还很难由圆与圆柱的联系,而想到圆能转化成长方形来研究,圆柱就可以转化成长方体来研究。
  解决策略:首先回忆研究圆的面积计算时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如何剪拼成了这个学过的图形?借助多媒体课件把一个个完全一样的圆形堆成一个圆柱体,通过这个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进行猜想:圆柱体能剪拼成什么图形,请学生试试看。
  (2)表现为:对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容易获得,但学生对已知R或D求侧面积的问题,学生转不过,容易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而对表面积的计算,由于表面积公式中涉及的公式较多,学生往往不小心就弄混公式。
  (3)表现为: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会用错公式,如:求侧面积的求成了表面积,求体积的求成了表面积等。
  原因:学生可能对概念、公式记忆较熟,但在具体的问题环境下用错公式。主要还是学生对概念的感知不够。
  解决策略:(1)为新课教学做好准备,充分复习好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借助实物多让学生感知概念的意义,不能死记硬背,要能用自己话说清楚。特别对中下生应多结合实物或图形指出问题要求的部分。
  (3)公式一定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到推导过程中,不能把公式直接交给学生。
  (4)学生自备圆柱体形状的物体,每节课的新课铺垫、例题教学、或是练习讲评都借助于具体的实物,让学生一边口述、一边指着实物来说,加强感知。
  单元策略:基于本单元是研究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教学中主要采用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等直观手段辅助教学。多让学生参与获得公式或经验。如:圆柱体展开图的特征、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及圆锥体的体积计算。
  错例的估计和采集:概念辨析题:(1)一只铁皮水桶能装水多少升是求水桶的()。(2)做一只圆柱体的油桶,至少用多少铁皮,是求油桶的()(3)做一节铁皮水管,要多少铁皮是求水管的()(4)给个圆柱体的花瓶包装在盒子里,需用多大的盒子是求花瓶的()
  分析及策略:这些属于概念不清的问题,因为这些知识点本身有联系又有区别,所以易混,因此教学中重点在新授中注意让学生多体验、多感受。还要在综合练习中加强对比,沟通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解决问题:(1)一个圆锥形的沙堆,底面直径是2米,高是0.5米,如果每立方米是800千克,这堆沙子一共多少千克?写出基本关系式再解答
  (2)有一个礼堂内有8根直径是50厘米、高5米的圆柱形的柱子,用了8千克的红色油漆粉刷,每平方米需用多少油漆?写出基本关系再解答
  分析及策略:此类型的错误主要是公式用错,原因还是对概念不清,解题思路不明,因此,教学中在保证理解概念的前提下多让学生讲思路、强调解答步骤的书写要有条理。
  有关圆柱体和圆锥体的混合题:(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的体积的(),圆柱体体积比圆锥体体积多(),圆锥体积比圆柱体少()。
  (2)一个圆柱体积是96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底高的圆锥体积是()立方厘米,圆锥体积比圆柱体积少()立方厘米。
  (3)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等底等高,它们体积之和是36立方分米,圆柱体积比圆锥大()立方分米。
  分析及策略:此类型题的错因主要是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还只是一个圆锥体积公式的获得过程,是停在表面上的认识,并没有真正通过实验过程对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的关系弄清楚。因此这个推导过程中应让学生把两种几何体的体积关系,能反说、正说、比多少等都能说清。
  练习题的分析:重点讲解的题目:39页第10题(重点说明生活中常说的圆柱体的长也就是数学意义上的圆柱体的高)。40页的13题(体积公式与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即利用底面积一定时体积和高成正比例的关系来确定两个圆柱体体积的比,求出第二个圆柱体的体积,最后求出它们的差。)45页的第6题(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了解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第8题(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11题(由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1:3,那么现在它们的比是1:6,底是相等的那说明圆柱的高是圆锥高的2倍,于是圆柱的高是9.6。实际上是圆锥与圆柱体积关系的灵活应用。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一年级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下载积分:1200
内容提示:一年级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60|
上传日期: 14:41:0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一年级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年级集体备课计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