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哲中的专名和简述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的区别有哪些

  【摘 要】罗素作为语言哲学奠基人的缔造者,他提出的摹状词理论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研究哲学的方法,对20世纪哲学的发展产生了"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论罗素的摹状词理论
2014年12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罗素作为语言哲学奠基人的缔造者,他提出的摹状词理论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研究哲学的方法,对20世纪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分析罗素摹状词理论的内容,并提出其缺点与不足。 中国论文网 /4/view-5850653.htm  【关键词】罗素;摹状词理论;缺点与不足   伯特兰?亚瑟?威廉?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由于罗素在摹状词理论的建立和完善中体现出的杰出作用,一般称之为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摹状词就是通过描述对象的特征或属性来明确指称对象的短语,所以也有学者将其译为摹状语、描述语或指称词组。罗素的摹状词理论主要体现于其1919年出版的《Bertrand Descriptions》中。   一、罗素提出摹状词理论的动机   罗素为什么提出摹状词理论?动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逻辑方面的,一个是哲学方面的。逻辑方面的动机是想用摹状词理论来消除某些含有摹状词的语句所可能导致的不合逻辑的现象。哲学方面的动机则是想把摹状词理论作为奥卡姆剃刀,以便剃掉人们对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某些对象的不合理的本体论承诺。具体地说,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的提出源于对所谓哲学三大难题的思考:同一性替代问题、排中律失效问题和存在悖论问题。   (一)同一替代问题   如果A =B,那么在命题中能否用A代替B而不改变命题的值?例如,“乔治四世想知道司各脱是否为《威弗利》的作者;而事实上司各脱是《威弗利》的作者。因而,我们可以以司各脱代入《威弗利》的作者,从而证明乔治四世想要知道的是,“司各脱是否是司各脱”。显然,专名和摹状词并非是等同的,尽管二者可能具有同一外延;含义与指称是一个统一体,分开使用会明显地不合直观。   (二)排中律失效问题   按照排中律,“A是B”与“A不是B”二者必有一真。可是,“当今的法国国王是秃头”与“当今的法国国王不是秃头”都是假的命题,因为当今的法国国王并不存在。   (三)存在悖论问题   如果说“金山不存在”,就似乎意味着“金山”是一个东西,虽然它是不存在的。这是一个重要的、在哲学史上争论不休的问题,罗素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中称“摹述理论就是打算应付这种困难以及其他困难的”。   二、罗素摹状词的主要内容   罗素认为他的摹状词理论能够解决以上三个问题。实际上它也确实做出了很大贡献。   罗素将摹状词分为非限定摹状词(indefinite description)和限定摹状词(definite description)。非限定摹状词所指称的对象不是确指一个明确的对象,例如“我遇见一个人” , “一个人”是任指的;限定摹状词所指称的对象确指一个确定的对象。罗素实际上主要讨论了限定摹状词,即形如“the so-and-so”的词组或短语,通常译为“一个如此这般者”。   摹状词理论的实质在于通过分析摹状词所要表达的实际含义,从而消除摹状词,得到一个准确的无歧义的联言命题作为包含这个摹状词的命题的成分。罗素认为一个单纯的摹状词没有独立的意义(真假值),只有在命题中才呈现出意义:“指称词组本身决不具有任何意义,但在语词表达式中出现指称词组的每个命题都有意义。”因而实际上这个意义是在对命题中的摹状词进行分析后得到的。罗素说:“一个摹状词由几个字组成,这些字的意义已经确定,摹状词所有的意义都是从这些意义而来。”因此摹状词实际上是“由我们已经亲知其意义的词构成的词组。”我们在具体语境中对组成摹状词的各部分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够知道它的准确含义。例如,“查理二世的父亲被处以死刑”,正确的理解应当包含三个方面:(1)查理二世的父亲存在,即至少有一个个体存在。用变元x来表示这个个体,那么可以将其表示为“有一个x,他是查理二世的父亲”。但因为“查理二世的父亲”还表示“x生了查理二世”这种关系,因此准确地表示应该是“有一个x,这x生了查理二世”。用φx来表示“x生了查理二世”,则可以形式化为( x) φx。(2)查理二世只有一个父亲,即这个个体惟一。就是说,如果另有任何一个y也生了查理二世的话,那么y等于x是恒真的,其形式化为 (x) (φy y = x)。(3)这个个体被处以死刑,即这个摹状词满足所陈述的性质。可以用ψx来表示这个性质。   可以看到,原来包含摹状词的命题经过分析就成为“存在一个x, x生了查理二世,且x 被处以死刑;并且如果另有任何一个y也生了查理二世的话,那么y等于x总是成立。”实际上,任何具有“一个如此这般者具有某性质”的形式的命题,都可以将其形式化为“( x)( φx ( y)(φy y = x) ψx)”。这样,一个摹状词在经过具体分析之后就被分解成几个部分,而不是作为一个独立成分存在:“当出现我们没有直接亲知的、然而仅仅由指称词组定义而知的事物时,通过指称词组在其中引入这一事物的命题实际上不包含此事物作为它的一个部分,但包含由这个指称词组的几个词所表达的诸成分。”只有这个摹状词所包含各部分的意义都真时,这个包含摹状词的命题才是真的,否则就是假的。   经过如上分析,摹状词的含义就能够清晰地无歧义地显现出来了。摹状词理论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能够使我们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根据这种分析,前面提到的三个难题可以得到这样的解决:   (一)关于同一替代问题   摹状词在命题中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成分存在,而是一个可以分成几个成分的指称词组。“指称词组本身并没有意义可言,因为有它出现在其中的任何一个命题,如果完全加以表达,并不包含这个词组,它已经被分解掉了。”这个被分解掉的词组指向一个个体,在一个具体命题中这个摹状词所指称的个体才与专名相等同。所以,摹状词与专名是有区别的,也就不能进行同一替代。   (二)关于排中律失效问题   对于排中律失效的问题,罗素在摹状词理论中区别了摹状词的初现与再现。一个含有指称词组的命题总可以表述成“一个如此这般者具有某性质”,而“一个如此这般者”可以表示为“C 具有性质φ”,于是这个命题可以表示为“一个且仅有一个具有性质φ的项(C),它具有性质ψ”,这时摹状词是初现。如果这个“具有性质φ的项”或者不存在,或者不惟一,那么这个命题总是假的。如果这个命题作为另一命题的其中一个成分出现,例如出现在前一命题的否定命题“并非一个且仅有一个具有性质φ的项(C),它具有性质ψ”中,此时摹状词是再现。易知此时该命题真,排中律仍然有效。
  (三)关于存在悖论问题   罗素对于自己运用摹状词理论解决存在悖论颇为自得。他宣称“这澄清了从柏拉图的《泰阿泰德篇》开始的、两千年来关于‘存在’的思想混乱。”根据摹状词理论,“金山不存在”这一命题应该理解为:“并非有一个实体C,使得有一个x是C时,‘x是金的且是山’是真的,否则它就不是真的。”这样就从根本上消除了所指缺乏而又有意义的摹状词导致的思想混乱。但是,后来逻辑学家指出一个缺陷:由于对包含摹状词的命题的否定可以有两种形式化方式“-(( x)(φx ( y)(φy y=x) ψx)”和“( x)( φx ( y)(φy y = x) - ψx”,显然罗素忽略了第二个公式。   三、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的缺点与不足   (一)罗素的数理逻辑分析方法的不足   罗素自认为数理逻辑的分析能够解决任何哲学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以“所有的人都是有死的”为例,按照罗素的分析,这个命题不能被证实,因为我们不能担保我们不忽略任何一个人,此外他认为,这不是对于人的命题,而是对于宇宙间一切东西的命题。他解释道,这一命题说的是:“对于任何x来说,如果x是人,那么x是有死的。”所谓任何x,说的似乎是宇宙中的一切。最后他认为,假如所谓的人根本不存在,这命题就是真的。   现在让我们来逐条加以批评。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的人都是有死的”这一命题是在历史上早就证实了的,现在还在不断地证实着,这里谈的是人作为生物的本质,这和忽略了某些人与否根本不相干。其次,这个问题只对于人有所肯定,当断定这个命题时,我们并没有考虑到宇宙间的一切东西。原命题并不等于一个假言命题,并且这个假言命题也不考虑到宇宙间的一切。再次,将普通形式逻辑中的全称肯定命题解释成只要主语所表达的事物不存在,这一命题就是真的,这也是错误的。的确,鬼不存在,没有红头发的鬼也不存在,难道这就使得“所有的鬼都是有红头发的”为真了吗?显然这很荒谬。因此说罗素的数理逻辑分析方法并不是完全正确的,采用这种分析方法解释攀状词理论自然就不见得完全正确了。   (二)罗素摹状词理论的理论基础是错误的   罗素的攀状词理论的基础是:意义即所指,孤立的攀状词没有意义,而包含攀状词在内的命题却是有意义的。但我们应有常识方面“攀状词有意义”这样一个事实不能抹杀的问题。   我们不承认孤立的摹状词没有意义,或单独地无所指示。以“《威弗利》的作者”为例,《威弗利》是一本书,《威弗利》的作者就是写《威弗利》这本书的人,我们对《威弗利》有概念,对作者有概念,为什么对《威弗利》的作者没有概念呢?应该承认,我们有这攀状词所表示的概念,有的攀状词可能需要在命题中才能得到明确的所指,有的攀状词不需要命题的帮助就有明确的意义或指示。《威弗利》的作者就是后一类的攀状词。同样“现在的法国国王”也是有意义的,一个概念既有意义,当然也有所指示,至于所指示的那东西不存在,则是另外一件事。摹状词有或没有所指示,并不依靠所指示的东西存在与否。如果我们指着一个说:“这张桌子是四方的”又说“这张桌子不是四方的”,我们就会有罗素的第三类难题,可见排中律失效并不是慕状词有无意义的问题。我们不否认包括摹状词的命题是有意义的,但是说摹状词单独地没有意义和指示,这是不正确的,也是我们不予以承认的。   (三)语法上的主词不能一律地转化为逻辑上的谓词   “摹状词理论的一个重要历史结果是,句子的语法形式和罗素所谓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开始通行于世。可是这种区别由于罗素及其追随者未能完全清楚地阐明逻辑形式是什么而逊色不少。”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是通过将一命题的语法上的主词转化为逻辑上的谓词而完成对三大难题的解决的,我们来看一下这种将语法上的主词转化为逻辑上的谓词的方法是否正确。   以“这张桌子是四方的”为例,按照罗素的方法,该命题可分析成“x是桌子,并且x是四方的。”原来语法上的主词便转化为逻辑上的谓词了,这在习惯上是有些格格不入。固然从数理逻辑的角度来说,这样分析不无道理。但能否说将语法上的主词一律地转化为逻辑上的谓词就是完全合理的呢?原命题是否等于分析出来的联言命题。分析出来的联言命题“x是桌子”和“x是四方的”,一般来说是没有次序的,即两个支命题的先后次序与整个联言命题的真假值不相干。也就是说,“x是桌子并且x是四方的”和“x是四方的并且x是桌子”这两个联言命题是真假值相等的。由此我们可得出“这张桌子是四方的”等手“这个四方的东西是桌子”,虽然它们的真假值相等,而在日常生活中,在具体条件下二者并不相等,前一命题谈的是桌子,后一命题谈的是四方形。由此可见,这两个命题是有次序上的分别的,而且分别是很大的。原命题的重点是肯定那东西的四方性,而分析出来的联言命题的两支是平等的,没有重点或非重点之分。所以说语法上的主词不是一律地可以转化为逻辑上的谓词的。   (四)用命题的正确性代替客观事物的存在性   “摹状词理论的一个重要结果是把存在当作是命题函项的一个属性。”对“某物存在”或“某物是存在的”这样的命题,这里的存在是性质还是关系?显然,把存在看作性质或关系都有困难。就客观事物说,存在是有或没有性质或关系的先行条件,这一条件不满足,性质或关系就无从谈起。谈不存在的事物的性质,所谈的是悬空的性质;谈不存在的事物的关系,所谈的是没有关系者的关系。因此,存在不是性质或关系,而罗素恰恰是化存在为性质。按照罗素的说法,存在是对命题函项说的,罗素的意思是:说桌子存在,实在是说“有x,而x是桌子”是真的。“x是桌子”中的x,是一个变项,如果这个变项的值是C,而C又实在是桌子,x是桌子这一命题函项就成为上述那个真的命题了。这样,个别事物的存在问题好像撇开了,存在好像就是命题函项的问题了,或者命题的真假问题了。这样罗素就把具体问题转化为抽象问题,把个别与一般相结合的存在问题偷换成单纯的一般的存在问题,他要把认识论中的存在问题偷换成为他所搞的逻辑或数学中的存在问题。于是他就将语法上的主词转化为逻辑上的谓词,因为语法上的主词是表示具体的个别事物的存在,把这样的主词转化为谓词,原来的具体的个别事物的存在问题就偷换成命题的真假问题了。由此可见,罗素的存在论是以命题的正确性来代替客观事物的存在性,这是不正确的。   四、罗素摹状词理论的哲学意义   总的说来,尽管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有许多错误和不足之处,但它正确地坚持了传统名字理论的观点,即专名既有含义又有指称,旗帜鲜明地反对专名只有所指没有含义的观点,显然专名只有所指没有含义的观点是站不住的。另外,幕状词本身也是有意义的,它不仅有含义而且也有所指,据此我们可以对摹状词作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   摹状词理论的最重要的哲学意义在于:它禀承“奥卡姆剃刀”原则,以摹状词理论为武器,从根本上杜绝了本体论承诺,从而在迈农不得不承认那些虚构的实体的问题上打开了一个崭新的方向。“由于有了摹状词理论做武器,使它不需要拿对象做指称以确保每一个表面上的名字的有意义性。这样,罗素不仅把迈农的对象,而且把类、性质、甚至把物理对象都当作‘虚构’废除了。”   参考文献   [1] Russell. Bertrand Descriptions(1919)[A]. in Martinich, A.P.(ed.)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2] [英]罗素著,马兰德译,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3] 杨雪芹.重读经典:罗素的摹状词理论[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4] [英]罗素.逻辑与知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5]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6] [英]罗素.数理逻辑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7] [英]艾耶尔.二十世纪哲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8] [英]艾耶尔.贝特兰?罗素[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9] [英]苏珊?哈克.逻辑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作者简介:庾晋鹏(1981.09- ),男,山西晋城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法律逻辑。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西哲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上传于||文档简介
&&西​哲​考​研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西哲思考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西哲思考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你可能喜欢现代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现代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上传于||文档简介
&&现​代​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9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哲罗伯特汽车制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