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没有对截肢当代青少年心理特点重建的机构?

创伤后双下肢截肢术后1例的心理护理--《全国第九届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07年
创伤后双下肢截肢术后1例的心理护理
【摘要】:正截肢术是骨科较大的破坏性手术之一。意外事故后,患者要面对肢体残缺,心理往往遭受重创,系统全面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修复重建外科于2006年7月收治1名车祸致严重创伤的患者,入院时已呈休克状态,经积极抢救治疗后,病情趋于稳定,但心理反应却极为强烈。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单位】:
【分类号】:R473.6【正文快照】:
截肢术是骨科较大的破坏性手术之一。意外事故后,患者要面对肢体残缺,心理往往 遭受重创,系统全面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修复重建外科于2议拓年7月收治1名 车祸致严重创伤的患者,人院时已呈休克状态,经积极抢救治疗后,病情趋于稳定,但心理 反应却极为强烈。针对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卫海娟;;[J];基层医学论坛;2011年27期
李艳军;胡宁;张玉青;;[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年12期
李玲;马玲忠;;[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年10期
王春苇;;[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6期
徐贵珍;;[J];内蒙古中医药;2011年16期
赵晶;;[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9期
朱红;胡媛;;[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9期
高艳茹;;[J];吉林医学;2011年21期
顾雪梅;管朋春;赵冬影;李春香;郎立娟;;[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16期
赵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戴晓洁;顾春红;张英;张晓萍;;[A];全国第九届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胥海莲;赵惠玲;;[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吕瑞;;[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续文碧;;[A];全国静脉输液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杨晨琛;;[A];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马小琴;芦宁;薛静;;[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裴艳;刘晓虹;;[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张会青;郭海玲;;[A];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临床医学专业委员会护理专业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霍淑芝;;[A];第三届全国铁路护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林碧燕;邹丽娟;黄雪芬;罗彩霞;;[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夏明海;[N];无锡日报;2005年
山西省古交市山西焦煤集团古交总医院 赵华;[N];山西科技报;2010年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姑息治疗科
成文武;[N];健康时报;2009年
水军;[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王迪;[N];保健时报;2005年
于斌;[N];大众卫生报;2007年
;[N];大众科技报;2000年
密贤松;[N];华夏时报;2004年
朱丽丽 本报记者
姚敏;[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大兴区精神病医院 孟秀花;[N];保健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敏;[D];中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史春香;[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康颖蕾;[D];四川大学;2007年
连丽丽;[D];吉林大学;2008年
董雪;[D];吉林大学;2005年
赵颖;[D];吉林大学;2008年
张瑜;[D];扬州大学;2008年
侯翠华;[D];吉林大学;2009年
李敏;[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杜强;[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高立硕;[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许燕,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1.组织全院师生力量,开展心在行动心理援助计划 作为心理学院院长,在5.12大地震后的第二天组织师生确定了“心在行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5?12地震灾后心理援助行动计划,发动了全院师生的力量积极投入到心理援助的工作中。行动计划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1)灾区现场心理救援,到目前为止,我院师生已有80余人赴往灾区服务,服务几千人; (2)地震灾后心理应激救助知识普及,我院师生百余人参加了知识普及工作,开设热线服务,建立心理大联盟网站,为灾区的民众、学生、教师写出了三套图书; (3)地震灾后心理干预工作者培训,聘请国内、美国、港台创伤治疗专家20余人授课,目前已经培训心理学专业人士和灾区心理援助者600余人; (4)开展灾后调研,向政府提供专业化决策建议,有关建议并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批示。 (5)为保证心在行动计划的实施,与劳雷工业公司鉴定了每年20万的“劳雷灾后心理救助基金”项目,与欧普照明有限公司签定了“爱点亮希望??重建心灵家园援助行动计划”。 2.深入极重灾区,亲自带队服务灾区师生 许燕院长四次深入极重灾区,累计时间一个多月,带病坚持工作。5月25日之后,亲自带领三支队伍深入青川县、都江堰、绵竹、什邡等极重灾区为教师、学生、受灾群众、丧亲父母等提供心理服务。7月6日-31日为灾区700余灾区骨干教师提供7期的心理辅导培训班,其中为绵竹和什邡培训骨干教师600人,目前仍有心理学院师生40余人在灾区从事心理辅导的培训工作。得到了德阳市政府及教师的高度评价,并在灾区建立了长期的心理援助机构。
3.出版两套书籍,普及心理学知识,提高自助与助人能力 (1)5月14日组织师生30余人日夜赶工,倾注其全部的情感进行了《灾后心理救助与心理重建??5.12大地震后的自我应对指南》一书的写作,5月19日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5月20日, 5万册书第一时间发往灾区,此书得到了中宣部的认可。之后,又组织师生80余人撰写《帮孩子重建心灵家园??团体活动辅导手册》(小学版、中学版),亲自设计框架,写作风格,修改审定全书文字等。目前,两万册已经发往灾区,受到专业人士和灾区教师及志愿者的高度好评。目前,此书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2)在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解放日报》、《华夏时报》,新浪网、央视网等各大媒体进行了灾后心理援助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4.探讨教师心理培训模式,建立灾区学校心理辅导基地 许燕院长亲自设计工作模式并带领队伍探讨教师培训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分别在极重灾区和一般灾区的学校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案,积极积累工作经验,并为灾区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现在已经完成了都江堰的心理健康援助工作,投资一万元建立了一所心理咨询室。7月24日与德阳市政府商定了在德阳建立长期心理援助站事宜,为德阳市教师、学生、干部进行心理辅导与培训工作,第一期将建立十个基地学校,捐资建立心理咨询室。 5. 关注灾区社会心理的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专业化建议 地震发生后,许燕教授组织教师积极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撰写了《关于重建灾区社区体系和学校组织体系的紧急建议书》、《灾区重建过程中的群体事件预警及群众心态和应对策略建议书》、《灾后群体事件的心理应对政策建议??以青川县木鱼中学为例》,并报送国务院,与北师大社会发展研究院共同完成的灾区应对政策报告,得到了温家宝的批示,其中,总理对社会与群体心理的研究给予了高度关注。根据总理批示,目前,正在组织学院师生开展灾后心理研究工作。 6.实践职业精神,展现专业形象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在生命救援之后,心理救援至关重要。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创伤的治疗以及健康心理的重建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许燕教授以关注和促进全民心理健康为己任,迅速集结学院所有的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投入到抗震救灾的工作中。 (1)为保证为灾区学生和教师提供最专业、最人性化的心理援助服务,组织多场次的心理志愿者培训,并邀请中外相关专家为志愿者培训,并直接督导再不在灾区的北师大七支志愿者团队的援助工作。 (2)建立心理援助工作梯队,打造工作团队。第一梯队为相关专业的中年骨干教师,他们在第一时间深入灾区服务;第二梯队的青年骨干教师,目前仍在灾区服务师生;第三梯队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做教师的工作助手;第四梯队为本科生,从事灾区支教工作。 (3)许燕院长以身作则,与师生同吃同住,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死亡之谷进入青川,与儿童过六一。提出了“以生命抚慰生命,用心灵抚慰心灵。”的职业精神。因其敬业精神,“七一”被北师大党委评为优秀党员。
暑期,许燕院长带领团队40余人仍然坚持在灾区工作,其工作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教师的高度肯定与评价。
方新,北京大学医院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副教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注册系统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第一批注册心理督导师。&&&&&&&留德期间学习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心理创伤,包括急性创伤和慢性创伤,回国后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钱铭怡教授联合组织和举办了国内“第一届国际心理创伤治疗连续培训项目”,为国内培养了一批心理创伤治疗的专业人才。所以在“非典”和“汶川地震”这样国家性的灾难事件发生之后,本人义不容辞发自内心地愿意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知识和力量。 &&&&&&&“汶川地震”后,共赴灾区四次,所做的主要专业工作如下:
参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的“震后中小学生心理援助项目”工作震后第五天,本人跟随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正副司长、北师大申继亮教授奔赴灾区,成立了专家组, 在川期间进行了910人次的心理培训和专业督导,在绵阳市5个帐篷学校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心理援助工作,对56个班级共2780多个中小学学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心理教育活动,对60多个师生进行了个别咨询和小组辅导,探索了灾区中小学心理援助的工作模式和主要内容,为将来在灾区进行有效、有序、科学的心理援助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本人还参与编写了教育部组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手册《我们一起度过??献给地震灾后的孩子们》。
参与“中国心理学届危机与灾难心理援助项目组”工作震后第二天开始,本人就参与了由中国心理学会、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和北京心理卫生协会联合举办的“中国心理学届危机与灾难心理援助项目组”的工作,参与制定工作计划、负责督导和培训工作,代表项目组参加媒体见面会。
参与教育部师范司组织的“震后中小学教师心理康复培训项目”工作在北师大林崇德教授、申继亮教授的直接领导下,本人主要负责该项目的技术部分,包括成立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队伍,与所有专家一起针对灾后教师的心身特点设计课程,并精心设计了授课形式??互动体验式的小组,把心理治疗的理念纳入到教育领域。分三批为灾区培训了300名骨干心理教师。所有专家的真诚态度、敬业精神、深厚的专业功底转变了灾区老师们的态度,分别时大家都泪水涟涟,依依不舍,教育部的官员说:“我做了这么多年的培训,从未见过这样感人的培训!”因为培训效果非常好,教育部师范司拟定与8月份再追加1500名教师的培训。
参与卫生部疾控司组织的“震后心理康复”工作参与编写、讨论与修改《卫生部心理卫生服务技术指导原则要点全四册》,参与卫生部疾控司举办“震后心理卫生工作”会议,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参与中国疾控中心、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等联合举办的“中澳联合举办的中国急救大队长及志愿者培训项目”工作该项目的意义在于:以后再发生大的灾难就可以拉出一支不同专业背景组合的队伍进行心理救援,本人在项目中主要负责督导小组的设计与组织,并担任中方讲员,讲授“督导与朋辈督导”,并把本人小组督导过程全程录像,用于培训。
参与教育部人事司举办的“寄宿制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 为100多位来自全国的校长以“校园危机管理及心理援助”为主题说明校长管理学校应该具有危机意识,并且要根据心理规律进行科学管理。
参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举办的“心理援助??全国研究生暑期培训班”讲授“哀伤辅导”,并做现场演练,教授实用的心理咨询技术。
震后两个月内,自愿为从全国赴灾区的部分同行提供免费热线督导服务。
媒体宣传:平时本人不常上电视,但此时公众需要心理教育主讲了中宣部、中央电大联合录制的“与爱同行??危机与灾难心理援助特别节目”十一集中的两集“针对受灾人群的心理援助”。在央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灾区唯一能听到的声音)多次做节目。
韩布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自5.12以来,在中国科协相关主管部门领导的支持下,在张侃理事长直接领导下,积极配合组织并参与抗震救灾、心理援助工作。具体如下。1. 积极参与中国科协组织的各项活动1.1 5月16日中国科协科普部组织四学会研讨灾后心理援助工作,作为学术协调人,配合兄弟学会同仁一起按时完成了《地震灾后心理疏导手册》初稿,并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2 6月2日中国科协青少部编印灾后心理救援单张,提供学术建议。1.3 6月20-21日在中国科协程东红书记支持下,联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首次“抗震救灾心理援助学术研讨会”,全国各相关单位50余位在一线工作的心理与精神科专家参与研讨,总结工作经验与教训,并就近期主要工作方向、关键技术、组织建设等问题初步达成了一致的意见。1.4 6月25日中国科协组织抗灾项目研讨,提供学术建议1.5 6月28日承担中国科协调研部“汶川地震灾民心理援助的中长期规划研究”项目,正在进行中。2. 配合中国心理学会领导,组织各方面资源,开展灾后心理援助工作2.1 利用学会网页,发布灾后心理援助工作进展2.2 与网易公司合作,依托中科院心理所的专家群体,建立“蓝十字心理援助行动”官方网页,以新闻形式报道学会四川各工作站点的进展,以专家博客的形式宣传心理援助的科学知识,以专家在线咨询的形式为广大群众灾后心理问题提供咨询服务。总浏览量逾10万。
2.3 配合张侃理事长,争取到网易公司的50万元经费支持,为学会长期的心理援助工作奠定了初步基础。2.4 争取到中美教育机构的5万元人民币经费支持,并在中科院心理所同仁支持下,对该机构的“青少年夏令营”活动提供心理援助。3. 开展国际联络工作3.1 灾后通过IAAP渠道获得国际同仁的无私技术支持,并及时将相关材料、建议转发给全国同仁。3.2 代表中国心理学会联络美国、德国、日本、法国专家,来华开展培训、督导等工作。3.3 介绍4位海外华人心理学家回国参与灾区心理援助工作。
马皑,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法律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副教授,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日,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在四川泸州召开专题研讨会,当天上午开幕式,下午分组讨论刚刚开始即发生汶川地震,泸州震感强烈,马皑身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是会议的主要负责人,临危不乱,为稳定代表情绪、防止余震灾害,他与当地主办单位共同决策,及时中止会议,制定撤离方案,第二天顺利率领60多位外地代表撤到重庆,并安排好所有代表的返程。他本人在回到北京的第二天(5月14日)即主动向中国心理学会提出向灾区提供心理援助的建议,并申请报名。&&&&&&&5月16日,经中国心理学会推荐,其代表总会参加共青团中央组织的专家团,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很短的时间里与相关专家进行联系,向团中央推荐了15名心理学工作者。5月20日,马皑同志随另18名精神病、心理咨询、心理学和社工方面的专家,组成团中央“12355灾区青少年心理康复援助专家志愿团”,并担任副团长参加绵竹小组的工作。&&&&&&&在8天的心理援助工作中,马皑同志和全体成员共同努力1.走访每一个帐篷,了解受灾群众的家庭情况、受灾情况和心理状况。个案访谈70余人,进行心理治疗的个案35人,二次回访率达到100%,三次回访率达到70%以上。在进行深度干预的个案中,既包括青少年儿童,也包括大量的在救灾工作中承担了艰巨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和校级领导,通过跟踪了解,症状消除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可以说效果良好。2.团体培训15场,主要培训对象为三大类群体:当地教师、外来的从事心理辅导和情感陪护的志愿者以及受灾群众中成立的志愿服务团体,共培训300余人次。3.充分利用广播台等渠道,宣读建议书,向所有受灾群众宣传灾后心灵家园重建的知识以及卫生常识。4.调研德阳市中心医院、汉旺镇中心学校及正在搭建的受灾群众安置点,为下一阶段心理康复援助工作提出建议。5.调研现有的志愿服务团体,搭建各类志愿服务团体沟通交流的平台,建立各类志愿服务组织之间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各类团体的优势,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与互补。6.指导组建当地的志愿服务团体,就志愿服务精神、志愿服务形式和志愿服务内容等进行培训,并实际解决志愿者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7.向救灾指挥中心提交建议书,对安置点的卫生防疫、志愿服务团体的组织管理、受灾群众自救自助等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意见。8.组织少年儿童开展各类集体活动,建立人际交流、情感培养的平台。9.建立例会制度,每天晚上汇报工作情况,总结小组工作,分配次日工作。&&&&&&&在此次活动中,他不仅承担了部分领导工作,而且走访帐篷300余座,个案咨询6人,参加团体咨询、讲座约20小时。在对各种教师的辅导中,注意因势利导,提出了“心理堰塞湖”等形象的概念,帮助灾区教师和志愿者了解应激性创伤的基本原理。&&&&&&&回到北京后,他积极参加各类总结与研讨活动,为报纸提供文章,为小组撰写总结报告,为政法大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开办讲座,传授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取得了优质的效果。&&&&&&&在本次灾害面前,该同志积极主动,勇于面对,敢于承担,发挥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尽到了一个心理学工作者应尽的义务。
苗丹民,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军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在四川抗震救灾中,第四军医大学派出以苗丹民教授为队长的全军规模最大(近40人)、抵达最快(之一)、为抗震救灾部队实施心理干预最早的专业化队伍。第四军医大学抗震救灾心理救援队足迹遍布绵阳、安县、北川、青川、江油、理县六个县市,对12642名解放军官兵、武警官兵、预备役官兵、伤病员、受灾群众及中小学师生六类人群进行了心理疏导,其中40余名较严重病例实施了危机干预;发放传单35000余份。在受心理疏导的人员中有部队官兵3089人,包括救援官兵、军队医护人员、科技干部和民兵。 &&&&&&&赴川以来,苗丹民小分队始终坚持主动作为、积极靠近、用心做事的原则,针对官兵出现“兴奋、否定、恐惧、麻木、压抑、自责”的心理变化过程,根据抗震救灾工作发展形式和任务特点和总部首长要求,将工作目标和方向划分为四个阶段,有效地解决了各阶段主要问题。根据任务和组织特点,创建了适用抗震救灾部队采用的“小团体心理危机干预”方法,通过破冰、合理宣泄、认知重建、行为矫正、团队训练,准确地评估了部队官兵出现心理问题、发生心理障碍人员的比例,并成功地为3089名官兵驱散了心头的阴霾,有效地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为扩大心理疏导工作的作业面,他们积极为10个部队单位680名心理骨干进行了技术培训。 &&&&&&&6月18日,苗丹民小分队在第四军医大学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召开了“军队抗震救灾心理工作研讨会”。北川、绵阳、什邡和江油等地震重灾区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军队心理学工作者以及负责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34名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研究了如何贯彻落实胡锦涛主席、徐才厚副主席关于做好部队官兵抗震救灾心理工作的指示精神,总结了前阶段对参加抗震救灾部队官兵心理疏导工作的经验和存在问题,并探讨了如何将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 &&&&&&&6月6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上将来到第四军医大学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亲切接见了苗丹民小分队的部分队员,传达了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徐才厚副主席说:“你们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对群众、对官兵都做了很多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工作”;“在抗震救灾中,做人的工作你们有创新,你们做出了突出贡献,我特别感谢你们”;“有你们这支部队,我们军队将永远保持坚定的意志和信心,我们军队的战斗力将更加坚固!”
申继亮,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分党委书记,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分党委书记,申继亮教授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里,即着手整合国内、外心理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投入到心理援助工作中,并冒着余震的危险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司长、副司长一起深入地震灾区前线,为刚刚复课的帐篷学校的灾区中小学师生开展了有效的心理援助工作,并在充分调研和实际工作的基础上为教育部起草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对教育部指导灾区中小学生心理援助工作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政策建议和意见,为科学、有序地开展灾后心理援助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具体而言,申继亮同志的先进事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灾后初期以科学和无畏的精神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心理援助工作(一)灾后第一时间组织专家编写中小学师生和家长心理援助手册&&&&&&&在林崇德教授的直接指挥下,申继亮教授和董奇、邹泓、侯志瑾等多位教授,与北京大学的老师共同组织编写了《我们一起度过》中小学生心理援助手册,以及《如何帮助我们的孩子?地震后青少年心理援助教师、家长辅导手册》等。该手册由教育部委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编写,从5月16日开始编写,18日完稿,20日先期加工完成的5万册读本就送到了绵阳市刚刚复课的帐篷学校学生手中。该书共印刷80万册,分别送往四川、重庆、甘肃、陕西等省市地震灾区学生手中。该书因设计新颖、内容充实、方法实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在灾后初期对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起到积极而重要的影响。(二)组织首批教育部灾区中小学心理援助专家工作组开展心理援助工作&&&&&&&在地震发生后的第5天,申继亮教授即冒着余震的危险,带领北京师范大学张西超副教授、林丹华副教授、北京大学方新教授、西南民族大学陈秋燕教授等首批教育部灾区中小学心理援助专家工作组成员,于第一时间赴灾区开展灾后中小学心理援助工作。&&&&&&&申继亮同志带领专家工作组深入成都、绵阳等灾区中小学生安置点,考察并了解各安置点师生的基本状况,在此基础上甄选、培训了一批热情高、能力强的心理志愿者,并开展了系列科学、有效的心理援助工作:&&&&&&&5月18日,专家工作组对在成都中医科大学和成都医学院照顾灾区学生的200多个生活老师和心理辅导员进行了“危机事故应激管理”培训,同时,组织了“我们和你一起?成都市中小学心理援助志愿者行动仪式”活动,对450多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援助志愿者进行了“危机事件干预”和“心理急救-危机减压团体”的培训,甄选了80多个心理援助志愿者并进行了救灾的心理培训。
&&&&&&&5月19日,绵阳市首批帐篷学校复课。以申继亮同志为组长的专家工作组带领40多个心理援助志愿者对绵阳市九州体育馆帐篷学校的700多名中小学学生开展了“认识新朋友,我们在一起”的心理活动,对灾后初期稳定学生情绪、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归属感和社会支持体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5月20日专家工作组和36个心理援助志愿者对北川中学600多个师生、永兴帐篷学校400多个师生进行了班级心理教育和团体咨询工作。&&&&&&&5月21日专家工作组培训了50多个心理援助志愿者,总结了心理援助的工作内容。&&&&&&&5月22日专家工作组和40多个心理援助志愿者对绵阳市南河体育馆的350多个学生与绵阳解放军总装备部八一帐篷学校的700多个学生进行班级心理教育活动和团体咨询。&&&&&&&灾后初期,申继亮教授克服种种困难,以科学和开创性的精神摸索着灾后心理援助工作的内容、形式和工作机制,他带领专家工作组先后组织了910多人次的心理危机培训和专业督导,对绵阳市5个帐篷学校的2800多名师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心理援助工作,获得了学生、家长、教师和群众的高度评价,在此基础上探索了科学、持续、有效地开展灾区中小学生心理援助的工作模式,为后续心理援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专家组还多次向教育部和四川省教育厅提出了心理援助工作的建议,促进四川省教育厅颁发了《四川省教育厅关于作好受灾学校灾后学生心理援助工作的通知》,讨论和草拟了《教育部灾区中小学心理援助工作指导要点》和《教育部关于招募地震灾区中小学生心理援助志愿者的通知》等文件,为有效地开展灾区中小学生心理援助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申继亮教授以其科学、创新、务实求真的工作态度和高效的工作获得了教育部高层领导的高度认可。二、面向大众宣传科学、有序开展灾后心理援助工作的重要性&&&&&&&灾后初期,很多专业人士和志愿者加入了心理援助的队伍,但由于我国普遍缺乏危机干预的专业队伍、相关经验和工作模式,最初的心理援助一度陷入了无序、无效的状态。申继亮教授在灾后的第一时间就意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性和严重性,他在震后第三天就向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有关领导建议,希望能在四川当地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组织、协调心理援助工作,以长期、有序地开展援助工作,该建议得到了教育部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了能让专业人士和普通大众充分意识到科学、有序开展心理援助工作的重要性,申继亮教授积极地与中国心理学会等学术组织沟通,为中国心理学会《致全国心理学工作者和心理咨询、治疗专业人员倡议书》的发布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他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和网络等媒体,在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浪网等各大媒体宣传科学开展灾后心理援助工作的重要意义,并结合灾区前线工作的经验普及宣传灾后心理援助知识,极大地推动了整个社会形成“科学、有序开展心理援助工作”的共识,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三、整合人力资源,发起成立“高校心理援助大联盟”的倡议&&&&&&&为切实提高灾后心理援助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在申继亮教授和其他北师大同志的共同促动下,北师大心理学院联合两岸三地高校发出成立“高校心理援助大联盟”的倡议,提议对现有心理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确保心理援助实效性的最大化,并倡议心理学工作者长期投入到心理援助工作中去,为灾区学生和老师提供最专业、最人性化的心理援助服务。在此倡议下,两岸三地已有50余所高校积极响应并参与到高校心理援助大联盟中来。四、在抗震救灾的第二阶段稳步、科学、持续性地开展心理援助工作&&&&&&&抗震救灾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家园和心理重建,在第一阶段心理援助工作的基础上,申继亮教授继续带领专家团队稳步、有效地开展心理援助工作。他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委托,为教育部起草了《关于灾区中小学开展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该文件马上将下发四川省教育厅,对指导四川省灾后中小学心理援助工作将起到重要的指导性作用。与此同时,他还在积极思索长期开展心理援助工作的内容、形式和工作机制等问题。&&&&&&&为了尽快帮助复课后的中小学生逐渐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提高灾区广大中小学教师有效应对各种巨大压力的能力,受教育部师范司的委托,申继亮教授组织国内最优秀的心理专家,对来自成都、绵阳、德阳、广元、雅安和阿坝六个重灾区的300名教师进修学校和中小学骨干教师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康复教育国家级培训。整个培训总计三期,每期四天。采用分人群培训的方式建立三级培训模式,第一期的培训对象为各地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和中小学优秀骨干教师,旨在培训“培训者”,培养灾区当地的培训者;第二、三期的培训对象是中、小学骨干教师,旨在提高教师的相关知识和开展学生心理康复教育的能力,并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鉴于这次培训距地震发生仅一个多月、许多受训老师存在强烈的愤怒、悲伤和内疚等负面情绪、他们个人受灾程度不一、学科背景多样化、心理老师偏少等复杂情况,申继亮教授带领专家团队克服种种困难,以“以人为本、精益求精”为培训理念,培训过程充分体现“三多”的特点。一,培训形式多。利用集体授课、小组讨论、团体体验性活动、角色扮演以及行为演练等方式进行培训,充分调动受训老师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他们在体验的过程中提高培训的效果。二,专家参与多。为了让受训老师既充分学习到各种知识,又能在小组中获得情感支持、提升内心力量并转化自己的问题,受训老师以地区为单位分成10个小组,每组10人。每组配备一名外地专家和一名本地专家为正、副组长,两名专家四天全程跟随小组活动,他们的引导和促动极大地帮助受训老师转化灾后遇到的问题,并提高开展心理康复教育的能力。三,集体智慧多。为了更好地根据受训对象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专家白天在小组中了解情况,晚上集体备课,既分享各自的观察和感受,又针对第二天授课专家的内容各抒己见,常常集体备课到晚上十一点。这种精益求精、对受训老师高度负责的态度使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多老师的情绪得到了很好的宣泄和转化,他们将自己的小组命名为“从头越”,意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三期培训结束时,受训老师久久不肯离去,大家用“课美、人格美和效果美”来形容申继亮教授所带领的培训专家团队和培训效果。本次培训也受到了教育部师范司领导的高度肯定,申继亮教授所带领的专家团队后续将再进行1000多名灾区教师的培训。&&&&&&&在带领专家团队开展灾后心理援助的过程中,申继亮教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但他在困难和压力面前从不退缩,任何情况下总是保持着积极、乐观和大无畏的精神,充分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和心理学专业工作者应有的科学和创新精神、杰出的专业能力、勇敢镇定的心理品质和宽容、接纳的人格魅力,他以及他所带领的专家团队为科学、规范地开展灾区中小学生心理援助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郑希付,华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筹)委员。
1、 华南师范大学首批赴四川地震灾区心理服务志愿者。 设立官方心理援助工作站 日做为副两队,带领华南师范大学31名心理专家赴四川地震灾区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成都市妇联合作在都江堰、绵竹等地进行心理服务,由于危机干预成绩显著,成都市抗争救灾指挥部为我们在都江堰灾区群众安置点设立了两个以抗震救灾指挥部名义设立的官方心理援助工作站,并为每个工作站配备两间板房作为工作用房。 &&&&&&&心理援助成绩 到目前为止,心理援助工作站累计为3000多人进行了个别心理辅导,为2000多人进行了团体心理辅导和培训,很多辅导个案都刊载于各级报刊、杂志,服务工作多次被中央电视台、凤凰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四川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期间,国家妇联主席顾秀莲等前去视察,并对我们的心理援助工作给予肯定。 &&&&&&&联合心理援助 长期的心理援助必须依靠四川地方资源,日,和四川师范大学签署联合心理援助协议,成立华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联合心理援助服务队,使心理援助取得了更大的实效。
2、 科技部地震灾区“安置安心”工程专家组成员 &&&&&&&日被推荐为科技部“安置安心”工程专家组成员,并参加由中国心理学会张侃理事长为专家组组长在成都主持的会议,讨论心理援助的规范化和实效性,并着手进行心理援助队伍的培训工作等。
3、 教育部地震灾区学校心理康复教育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的主讲专家 &&&&&&&日-7月1日,在四川参加教育部安排的地震灾区骨干教师心理康复教育的培训工作,作为主讲专家之一参与讲课、集体备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4、 中国心理学会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心理学会迅速成立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张侃教授为主任委员,本人为副主任之一,开展震后危机干预的有关工作。
5、 组织学校心理学专业会委员会的心理援助工作 &&&&&&&本人作为中国心理学学会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组织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员进行心理援助工作,具体活动如下: 心灵连线和蓝心心理网(/index.html)合作,网上开通“心灵连线-灾后心理支持计划”,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00多个心理专家参与这个计划,通过网络和灾区人们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灾后心理康复手册 和中国红十字协会合作印刷灾后心理康复手册。由于初期的心理援助出现了一些混乱的局面,因此和中国红十字协会合作,组织心理学方面的专家撰写心理康复的常识性的资料,50万份资料全部捐献四川灾区。
6、 震后心理康复完全手册的编写 &&&&&&&2008年6月,暨南大学出版社,作为对地震灾区的一个援助项目,组织专家编写《震后心理康复完全手册》,我作为该书的主编,组织专家完成编写任务,内容涉及震后不同类型人员的心理康复知识和自我调节方法,涉及对这些人员的心理援助知识和方法等。该书已经出版完成,近期发送灾区。
赵玉芳,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筹)委员。
512地震发生以来,围绕心理援助做了一系列工作。 &&&&&&&紧急行动:512地震发生当天,立即投入了抗震救灾心理援助工作。当天晚上,即组织相关老师和学生开通了震后心理咨询热线-,并电告西南大学党委办公室,通过党委办公室向全校发布,并和心理咨询方向的师生值守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同时密切关注本院师生的安全和心理状况。14号与重庆市救灾指挥部联系,告知心理学院已经做好赴灾区进行心理援助的所有准备,随时可以接受调遣,为随后重庆市教委的调度传达了信息,也表达了积极服务灾区的热切愿望。 &&&&&&&积极参加全国心理学界的工作:在等待调遣的同时,组织老师和学生搜集国内外震后心理援助的资料,并积极参加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心理援助准备工作,参加了中国心理学界危机及灾难心理援助项目组,并承担了《灾后心理自助互助手册》中部分内容的材料收集工作,为这个手册的顺利、及时编写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心理学会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本人被吸纳为委员。参加了6月20-22号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共同组织的抗震救灾心理援助研讨会,主持了心理援助管理组的小组报告和讨论,并作了“高效管理才能高效救灾”的报告。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心理援助中坚力量:担任了西南大学心理学院抗震救灾心理援助常务副总指挥,负责心理援助的各项具体工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联系安排国外专家来西南大学培训心理援助志愿者,所联系的日本专家与西南大学达成了十年无偿援助合作协议,首批培训学员达450人,来自北京、陕西等多个地区,参训者一致高度评价此次培训。此次培训为心理援助及时提供了大批志愿者,确保了心理援助者的专业性。
二、组织、计划和安排西南大学心理学院的心理援助工作,为了保证工作的有序进行,在心理救援机构设置、人员安排、专业规划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切实执行了常务副总指挥的职责。
三、为确保心理救援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在西南大学心理学院与中国心理学会、救援地的政府有关部门之间做了大量沟通工作,使西南大学心理学院的心理援助工作纳入中国心理学会的统一规划之中,纳入到援助当地教育部门的统一工作规划当中,确保了心理援助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也在工作运行上确保了心理援助工作的长期性,尤其是心理援助站的建立,使心理援助工作有了长期的工作基地。
四、三赴重灾区工作。受灾地区的需求考察是做好心理援助工作的前提,为了做好心理援助的具体方案,曾经深入绵竹、彭州、什邡、广汉等考察受灾群众的心理需求,多次去绵竹,为学院制定心理援助方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亲自带领一支13人的队伍在重灾区德阳、绵竹持续工作8天,在住帐篷、吃方便面的艰苦条件下,经过良好的组织,所有志愿者积极工作,情绪高昂,为当地做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高度赞扬。所带领的心理援助队伍的工作模式为后续队伍起了示范作用。
&&&&&&&很多工作是细小的,但是可能都起到了想象不到的作用,在日本专家进行培训的时候,余震发生了,400多人的教室一片骚动,我赶紧跑到讲台上安抚大家,请大家安静并准备组织有序撤出,此举稳定了培训学员的情绪,也避免了无序撤退可能造成的伤害,让日本专家非常感动。此外,对本院灾区学生的关心延续到了毕业生,当给一位已经毕业、家在汉旺但远在云南工作的学生打电话询问其家受灾的情况时,让学生感受到了毕业后母校仍然关怀的温暖。 &&&&&&&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每个参与的人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我的工作也是微不足道的,只是尽了一个心理学工作者的微薄之力。灾后心理援助的路还很长,也许10年,也许20年或30年,我想我都会坚持下去。用心理科学,给灾区的人们送去安心和幸福。
叶一舵,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委员、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筹)委员。
&&&&&&&长期服务于社会,特别在心理咨询、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等方面成绩卓著。“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除积极捐款献爱心外,更在第一时间做了许多与心理救助有关的工作,并亲率福建省青年志愿者心理援助服务队赴都江堰市开展心理援助活动。主要事迹如下:1. 在日第一时间接受湖南卫视“播报多看点”的采访,就汶川大地震的援助及相关心理问题回答了记者、主持人的提问,并从专业角度谈了许多的有关建议。该访谈节目从5月19日起在湖南卫视晚间抗震救灾节目中陆续播出。其中的许多看法与观点得到后来心理救助工作中一系列事实的证实。2. 5月18日,福建师大网络教育学院根据教育部的指示精神,组织灾后心理干预远程培训。本人应邀编写资料,并主讲4个小时的灾后心理危机干预课程。该课程通过远程网络向全省中小学教师播出,课程光盘呈送教育部。3. 5月19日开始,协助共青团福建省委组建福建省青年志愿者心理援助服务队,共三批,在全省志愿者中选拔50人,并负责培训与业务督导。三批志愿者从5月25日开始陆续赴都江堰灾区开展心理救助活动。4. 5月26日开始,应福建省红十字会的邀请,担任专家团成员,又培训一批心理志愿者,这些志愿者组成小组赴福州市内各大医院服务于从灾区陆续转移来福州疗伤的伤员及其家属。5. 6月13?24日,作为领队兼队长,率领福建省第三批青年志愿者心理援助服务队16人,赴都江堰灾区开展心理救援行动。 本批心理援助行动共服务灾区救助对象1300多人次,涉及中小学生、教师、家长、军队官兵、妇联干部、志愿者等,足迹遍及学校、居民安置点、军营等,援助活动内容与形式包括心理康复课程、团体辅导、小组咨询、讲座、参与式培训、个案哀伤咨询与治疗等。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两个对口联系的后续心理援助基地。团队捐献了大量物资,本人也捐助了一批新出版的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材。由于自始至终贯彻“心理援助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本次行动收到很好的成效,得到方方面面的高度赞誉。期间,本人还接受了福建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四川卫视、东南卫视、海峡卫视、西南商报等主流媒体的专访。&&&&&&&由于福建省青年志愿者心理援助服务队衔接好,可持续性强,工作卓有成效,受到高度评价,被四川团省委树为典型,评为抗震救灾先进集体。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央视2套、央视4套、福建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四川卫视、东南卫视等媒体都全方位报道了福建省青年志愿者心理援助服务队的工作。6. 6月下旬至今,主要对灾后心理干预工作进行分享与反思。同时,福建省对四川灾区新一轮的心理援助行动已经开始,我和我团队成员的工作还在继续……
史占彪,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副主任,助研,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5?12”汶川大地震后,中科院心理所启动了心理援助行动。作为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多年的临床心理学专业人员,史占彪同志凭着神圣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在这场特殊战斗中,显示出了一个真正党员的品质和风范,在抗震救灾心理援助活动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史占彪同志立即向所务会和所党委请战主动请缨,全身心地投入到抗震救灾心理援助工作中。史占彪同志被组织分配到心理援助指挥部工作组里面的信息宣传组工作,积极配合刘正奎处长的工作,努力编写、整理新闻发布会相关文稿,参与编写《灾难后心理反应的分析与干预方案》、《灾后亲子心理自助手册》、《灾后大众心理自助手册》、《灾后救助者心理自助手册》。根据所党委和所务会的要求,坚持信息一日一报制度,每天整理汇报前方、后方所发生的救灾信息。同时,应世界图书出版公司邀请,按照所领导的指示,史占彪同志迅速组织编写队伍,用三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十多万字的《灾后心理援助一百问》书稿的编写,这本书5天内出版,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 &&&&&&&根据抗震救灾前方工作的需要,史占彪同志请求奔赴前线,开展前方的危机干预工作。5月19日,史占彪同志作为第三批队员到达心理所心理援助成都指挥部,积极配合队长王文忠同志开展工作,认真做好信息整理、文件编写、个案辅导和团体讲座等工作。他以成都为基地,先后下到彭州,绵阳,北川,绵竹等地,为灾区群众提供及时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援助服务,得到了前线领导和灾区群众的好评。 &&&&&&&在前线工作期间,史占彪同志夜以继日地工作。白天进行心理辅导、讲座等,晚上参加总结会,深夜提供总结报告,为心理援助工作的开展收集了宝贵的前线战况资料。由于工作突出,被任命为心理所心理援助小分队副队长。在队长休整期间,史占彪同志以副队长的身份主持日常工作,做好总结,提出工作计划,使各项工作开展地有条不紊。原本10天后就可以轮休,由于工作需要,他坚持到6月4日才回京轮休,前后连续工作15天。由于工作努力,成绩突出,在6月3日,史占彪同志与王文忠同志等一起受到了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的亲切接见。 &&&&&&&根据研究所的部署,心理援助工作逐渐转向心理援助工作站的规划与创建阶段。在史占彪同志积极推动下,自6月1日起,先后创建了绵竹工作站、北川中学工作站、德阳工作站、绵阳工作站。每个站点的设置和创建,都凝聚了史占彪同志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在各站建立过程中,史占彪同志根据所领导的要求,基于工作站的实际情况,及时起草了《心理援助工作站工作制度》,得到了工作团队的认可,目前,各工作站运行顺利。出于工作需要,史占彪同志兼任绵阳工作站站长期间,组织并参与绵阳近100名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援助培训,组织并参与北川灾区群众安置点3000灾区群众的心理援助工作,以及游仙区魏城镇安抚遇难学生家长的镇干部的心理辅导工作。 &&&&&&&由于成绩突出,6月10日,史占彪同志被任命为“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副主任。 &&&&&&&总之,史占彪同志分别于“5月19日-6月4日”,“6月13日-7月8日”,“7月15日-现在”三赴四川,到7月25日为止,共在灾区参与抗震救灾心理援助工作达37日。为灾区心理心理援助作出了一个心理学工作者的应有贡献。
吴薇莉,西华大学心理科学研究所所长、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
&&&&&&&日,汶川发生地震震惊全国,这场8.0级的地震灾害突如其来,其受灾程度之大、波及人数之广,灾难的无情给身处灾区的同胞和受影响区的西华大学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和痛苦,让他们心理被蒙上了厚厚的阴影。 一、紧急调整工作重心,迅速启动心理危机干预预案&&&&&&&西华大学校本部地处郫县境内,紧邻都江堰市,离在地震中死伤最惨重的聚源中学仅20公里,与震中映秀相距75公里,彭州校区处于重灾区彭州市境内。西华大学正同灾区群众一样,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磨难,给我校学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恐惧和悲伤。鉴于目前的形式,结合我校特点,吴薇莉同志凭着专业的敏感,迅速调整工作重心,启动了学校心理危机干预预案,积极开展灾后心理援助工作。 &&&&&&&5月12日当晚,吴薇莉同志深入各学院学生休息地,认真了解学生的情绪状况,对情绪波动大的学生立即进行了紧急干预,从而缓解了同学们的紧张情绪。并通过各学院调查摸底,收集了大量灾后特殊学生信息,并建立了相应的学生心理档案,大大方便了后期的跟踪随访。为了帮助全校师生正确了解灾后可能出现的一些身心反应,以及在地震发生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5月13日在吴薇莉同志的组织下,心理咨询中心编写了“致全校师生的一封信”,在信中公布了热线电话。5月14日将这封信印成传单并送到每个学生寝室,分发到各学生休息点、老师办公点和附属实验学校的孩子们手中,又通过校园网、学校自动办公系统发布,在西华大学广播站滚动播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老师和同学们认为这封信“太及时了”。为了帮助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了解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常识,为科学有效的开展工作打下基础,5月15日上午10时,吴薇莉教授在3B-102对160余名全校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对全校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及部分员工进行了“地震之后我们该怎么做?”的讲座。5月16日、17日连续两天,对支援灾区的我校31名空军国防生分组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团体辅导,尽可能更大程度上避免这次经历带来的创伤影响他们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 &&&&&&&此次震灾中,我校共有1300多名学生家庭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针对他们因此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吴薇莉教授及其团队采取一对一、团体辅导等方式对60多名学生进行了紧急干预,及时化解他们的心理障碍,并多次以开展讲座、面对面交谈等方式向全校来自灾区的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化解他们心中因灾难而产生的负担,并针们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以多种方式重树他们的信心。 &&&&&&&作为咨询中心的副主任,吴薇莉教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学生的真诚关爱,为学生撑起了一片绿阴。组织中心专业人员统一制作了“地震后心理辅导讲座”课件和录音,由各个学院(直属系)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教师深入班级对学生开展灾后心理防护知识讲座;制作了“温馨卡”贴在学生寝室和各教室,使学生随时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制作了“灾后心理自救十问十答”手册挂在西华大学校园网上,帮助全校师生了解灾难后出现的正常反应,掌握缓减悲伤的方法;开展“卓越青春.5A素质拓展训练”,对180多名学生进行了生动教育,帮助他们摆脱“5.12”汶川地震带来的恐惧、合理转移恐慌情绪,感受来自团队的力量及自身的重要性,树立感恩意识,学会协作共赢,成就自我。
二、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积极参加社会抗震救灾工作 &&&&&&&吴薇莉教授系中国首批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督导师,5月12日当天晚上,冒着余震的影响,吴薇莉教授积极关注灾区各类信息,并及时把这些消息通过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的注册系统传达给国内各位专业同仁,同时也呼吁迅速成立有组织地、专业化地灾区心理援助工作团体,并对有关人员进行专业人员进行培训。 &&&&&&&5月17日接受中国心理治疗对话访谈节目制作,就志愿者进行灾区援助需要注意的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作为《心理月刊》专家组的一员,加入由中国妇联吴文秀副主席和杨澜女士发起的“母爱在行动”第二批团队,于当天下午到达灾区,从事灾民以及救援人员、志愿者的大量心理障碍的疏导和应急性心理问题辅导,以更好地抚慰他们内心的创伤;19日上午,会同有关专家组又前往收治了许多因地震灾害受伤而进行了截肢等外科手术的伤残儿童的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对症状明显的孩子进行了个别的心理干预和辅导,并向医院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孩子度过此次重大心理危机的具体建议。随后,随中国妇联和杨澜《天下女人》摄制组奔赴绵竹灾民临时居住区和绵阳九州体育中心和市中心医院,与各个层面的人员进行交流、谈心,以舒缓他们心中的压抑,并录制了心理救援专家谈话节目呼吁有关部门注意“媒体报道带来的心理创伤”问题;通过实地考察及访谈,吴薇莉所在专家组确定了进一步的心理援助计划,他们发现,真正长期、持久、有序、专业的心理援助还没有真的开始,而经过正规化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的心理工作者也大量缺乏。 &&&&&&&为此,作为中国心理学界危机与灾难心理援助培训项目组的成员,5月21日~22日在四川大学参与完成中国心理学界危机与灾难心理援助培训项目,对来自全省各地的心理咨询工作者进行创伤心理治疗培训;5月21日~22日在四川省科技厅参与“抗震救灾‘安置安心’心理救援行动专家咨询会”;5月22日在成都电视台33频道录制5期灾后心理救援节目、在省科技厅录制心理救援节目;承担科技厅应急项目《震后不同人群心理治疗与康复》分课题《地震受影响区震后人群的心理干预与康复》,以及科技部863重点项目“重大灾害后心理危机的时序特征与干预技术”的子课题《影响受灾群众心理健康的心理特质与干预模式研究》,积极探索科学有效地针对受影响区人员的应急期及慢性期心理干预与康复模式。5月23日-25日为北川的受灾群众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和个别辅导。
三、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与支持,努力推进震后长期有序的心理援助工作&&&&&&&吴薇莉教授6月初作为中国EMDR创伤心理治疗师接受欧洲人类帮助计划(HAP-EUROPE)和德国创伤援助机构(Trauma-Aid-Germany )邀请与资助,与国内另外两位创伤心理治疗师一起参加英国伦敦举办的欧洲第九届EMDR大会,在伦敦大会上,三位中国创伤治疗师代表中国做了关于抗震救灾中的心理援助工作的报告,报告中呈现了中国心理学界在抗震救灾心理援助中所做贡献,受到世界各国治疗师的注目和肯定。同时与世界各地专家取得联系,尽可能为512大地震后的心理重建工作寻找资源,搭建平台,积极推动四川省心理学界的心理援助专业水平的发展。目前在成都已经组织和参与了部分震后心理援助的国际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 &&&&&&&吴薇莉教授始终战斗在抗震救灾的最前线,以坚强的毅力、优秀的专业技能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处理着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记录每一份感动,为灾区人民撑起了一片绿阴,用真诚、关爱抚慰了每一颗创伤的心灵,为抗震救灾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目前,吴薇莉同志仍在为大批从一线回来遭受替代性创伤的志愿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并培训更多地将要深入一线做援助工作的志愿者而忙碌着。
赵俊峰,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日在地震发生的第二天,赵俊峰教授就组织河南大学心理学教师与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进行了心理援助的培训,分别进行了“灾后心理反应??知识培训”、“灾后心理援助??心理援助技能与方法培训”、“灾后心理援助志愿者??身心准备培训”。赵俊峰亲自起草赴四川进行心理援助行动的报告,分别递交给河南省民政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红十字协会等单位,积极组织策划赴四川心理援助行动。5月24日,由河南省心理学会、河南大学和《大河报》共同组织成立了河南赴川心理援助小分队,由河南省心理学会秘书长、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赵俊峰教授任队长,带领三名心理学教授、七名心理学研究生前往四川地震灾区进行心理援助行动。&&&&&&&5月24日抵达成都后,赵俊峰马上与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取得了联系,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被卫生部指定为汶川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中心,被编为卫生部灾后心理援助第三支队,前往雅安市汉源县进行心理援助。赵俊峰针对所带队伍的专业特长和实际工作经验以及地震灾区学校受灾最为集中的实际情况,决定主要对灾区学校的师生进行心理援助。5月25日抵达汉源县后,赵俊峰马上与县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取得了联系,分别在地震受灾较严重的汉源县一中、二中和受灾最严重的县城老城区的富林初中对广大师生进行心理援助。赵俊峰根据灾区学校只有高三于初三学生复课的实际情况,应考学生本身就有高考试焦虑与严重的心理疲劳,加上地震导致高考、中考推迟,以及不断余震造成的心理恐慌,集中力量针对应考学生和部分教师进行心理援助与辅导。赵俊峰作为队长除了亲自开展繁重的心理援助活动外,还要制定行动方案、每天不论再晚都要进行工作总结、布置第二天的工作、安排行程。在汉源县进行心理援助的一周时间内,赵俊峰共对学生作了两场大型心理辅导报告、对教师做了三场心理辅导报告,共对心理问题集中的学生作了六场团体心理辅导与训练,深入班级对三个班进行了名为“快乐成长”的班级主题心理游戏课,在临时设立的心理咨询室中共接待60名学生来访者,进行了效果良好的心理咨询。 &&&&&&&在灾区进行心理援助的行动中,赵俊峰所带的志愿者队伍不顾余震的危险,克服交通不便的种种困难,在住宿、饮食十分简陋的情况下,全队人员尽最大努力为灾区师生多做工作,每天早晨七点出发赶往灾区学校,午饭与晚饭都是草草地吃一点,腾出更多的时间为灾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很多晚上都是近十点才回到驻地,还要进行工作总结与设计第二天的工作方案。每天都是工作十四个小时以上。 &&&&&&&在四川进行心理援助的时间,赵俊峰每天都要进行工作总结,每天写出工作简报,上报到华西心理卫生中心和卫生部,每天都写成文字的工作总结。在回到单位后还对整个心理援助行动进行总结,参加新闻媒体的座谈会、向中国心理学会写出书面的工作总结与建议。 &&&&&&&心理援助应该是个系统工程,不能是单维度的工作。赵俊峰专门设计了多层面、纵深型的心理援助活动,工作方式主要有:结合灾区学生的应激心理反应和应考心理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心理辅导,有面向广大师生的专家报告、针对班集体的班级主导心理辅导与游戏课程、问题集中的群体心理辅导、催眠与放松训练和个体心理咨询。
&&&&&&&赵俊峰所带领的心理援助志愿者队伍在灾区39个班的班级主导心理辅导与游戏课,受益学生达2000多人;如我们采取投射技术让学生每人画一幅画,从而分析其心理,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策,通过放飞纸飞机、撕画来疏放消极心理;每个工作点设立9个临时心理咨询室,共接待包括师生的来访者301人次;共对问题集中的17个群体进行了团体心理辅导与训练,受益学生达500人次;共进行了7场专家报告,其中4场是针对教师的,听众达650多人次,有3场是面向中学生的,听众达2880人次;我们对53个家庭与个人进行了深度访谈。&&&&&&&赵俊峰代表全队还对一个灾区贫困家庭进行了物质援助。有一孕妇一家六口住在一个帐篷,婆婆因重病瘫痪在床,公公80多高龄,家里生活极为困难。离开汉源县之前我们心理援助队把我们自带的帐篷和火腿肠、牛肉、方便面、蛋糕、凉席、防雨布全送给了这个家庭风雨中的家庭。
樊富珉,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心理研究室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担任了灾后第二天成立的“中国心理学界灾难与危机心理援助”项目组副组长,积极参与和支持、探讨临床与咨询心理专业人员心理援助工作如何进行,以及灾区志愿者培训等工作。
2、5月14日应邀去西南大学给150人学生辅导员讲授危机干预方法,和400名学生讲授珍爱生命活出精彩,以及培训心理学院准备到灾区做志愿者的研究生。
3、地震发生以来与四川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秘书处保持密切联系,为他们提供大中灾难危机干预的心理援助资料。
4、三次接受媒体的采访,由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宣传普及灾后科学心理援助的方法,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如“灾后压抑情绪应及时疏导”发表在《中国教育报》日;“灾后心理援助“刊登在《中国青年报》。
5、5月16日应华夏心理网邀请,审阅并修改了华夏心理网编制的《灾后心理自助手册》,该手册大量发往灾区。
6、编写《危机心理咨询的实施》《救援人员的减压团体》等资料,并组织青海大学教育所研究生上网查找地震救灾心理干预资料,发给项目组秘书处准备给全国的专业人员提供救灾心理干预资料。
7、积极培训在京准备赴灾区救援的心理专业人员,如为5月28日为教育部全国辅导员培训270人(包括来自灾区的高校)讲授“灾后心理重建的要点与方法”。为北师大心理学院约80名大学生志愿者培训《救灾准备与团体心理援助技术》。
8、5月22-24作为教育部思政司派遣的专家为成都各高校的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师讲授《灾后心理重建中的团体辅导技术》参加人数300人。到绵阳西南科技大学为绵阳地区8所高校高职辅导员150人进行危机减压团体辅导,目的是协助他们舒缓压力,学习掌握辅导学生的方法。为成都地区高校的心理咨询师进行灾后心理援助督导,参加者师30多名高校的心理学教师与心理咨询师。为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来自地震灾区,家人亲友伤亡的13名大学生(来自北川中学、什邡中学)进行危机干预团体辅导,同时为高校校心理咨询师示范怎样带危机干预团体。
9、5月25日晚上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节目组清音的采访,对灾后心理自助、孤儿心理支持等问题作了三组节目,已经播出。5月26日晚上去中央电大音像出版社录制《灾难心理援助中的技术》,该套节目属于灾后心理援助系列节目,得到中宣部的关注。
10、6月26-30日作为教育部师范司邀请的专家到四川大学为灾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灾后团体干预的技术。100人参加。并参与灾区中小学教师培训教学大纲讨论何接受教材编写任务。
11、作为四川省教育厅特邀专家为100名来自重灾区的中小学教师讲授《灾后班级管理和教学中的团体辅导技术》,同时为受创教师提供辅导。
12、积极参与灾后第一次抗震救灾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和组织工作坊。
13、7月初与香港大学专家一起,直接到灾区绵阳等地为灾区80名教师教师和300名学生做心理干预。
北京市朝阳区林萃路16号院中科院心理所内
中国心理学会 & 2010 cpsbeijing.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林萃路16号院中科院心理所内邮编:100101 电话:86-10-& 传真:86-10-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少年心理辅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