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藤县太平米饼高中95年高中部历史老师的名字

大同中学姚军老师整理高中历史7分册名字解释
名词解释(第一分册)&
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古代两河流域人类使用的文字,它代表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之一。
《汉穆拉比法典》: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为了进一步巩固王国统治,集两河流域各国法律之大成,编订法典。该法典是目前已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该法典也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吉尔伽美什》:《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用楔形文字写成,并通过泥版文字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是至今保存的为数不多的古代优秀文学作品之一。
埃及的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前发明了象形文字,他们普遍使用纸草作为书写工具,因象形文字复杂难懂,只有祭司、书吏、官员和一些大商人掌握读写能力,随着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32年的征服及此后诸文明的入侵,使象形文字逐渐退出使用。
金字塔: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它象征着古代埃及法老的专制权力和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
种姓制度:公元前14世纪以后,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地区,逐渐建立种姓制度,形成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姓集团。种姓在理论上是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造成了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流动。
佛教的创始与经典:公元前6世纪,佛教作为不满婆罗门的宗教和种姓特权的新宗教诞生,相传其创教者为悉达多,早期佛教倡导&众生平等&,其经典总称大藏经,分为经、律、论三部分。
《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是古印度最著名的梵文史诗文学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的瑰宝。两个史诗均产生于民间口头创作,后经流传、润色而定型,史诗内容多为神话传说,也反映当时印度社会生活及雅利安人入侵的情况。
古典时代: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是古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是该地区社会发展的繁荣期,也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全盛期,特别是雅典城邦文明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鼎盛。
古希腊城邦: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随着氏族社会逐渐解体,希腊各地相继形成200多个城邦。城邦一般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形成独立国家,小国寡民是其基本特征。城邦制度与希腊当时的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是在平民与氏族贵族的斗争中逐渐建立并完善起来的,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以及公元前508年的&克里斯提尼改革&是重要里程碑,&伯里克利时代&(公元前5世纪中期)是雅典民主的全盛期。
帕特农神庙: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建立于&伯里克利时代&,是一座典型的多利亚柱式的建筑,是古代希腊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荷马史诗》:相传古希腊诗人荷马在民间口头文学基础上写成《荷马史诗》,该书属于&英雄史诗&,有很高的艺术性,也有很大的史料价值,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古希腊哲学:古代希腊是欧洲哲学的发源地,欧洲语言文字的&哲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爱好知识之学&,古希腊哲学家冲破宗教神话的束缚,力求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去认识和解释世界,古典时代是古希腊哲学的繁荣期,其中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被誉为&三大哲人&。
《历史》:有&史学之父&美誉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以希波战争为主要内容,撰写了该书,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被认为是欧洲历史学的源头(或诞生的标志)。
罗马帝国:公元前30年代末,罗马历史进入帝国时代,帝国维持了长达200多年的和平发展阶段,到公元2世纪初,罗马帝国疆域达到极盛,形成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帝国,公元3世纪以后,罗马帝国盛极而衰。
基督教的创始与经典:公元1世纪上半叶,基督教兴起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中,相传耶稣创立,是犹太下层民众反抗罗马帝国暴政和追求平等自由的社会运动的产物,早期倡导人人平等、博爱互助,其经典被称为圣经,包括《旧约全书》、《新约全书》两部分。
&十二铜表法&:在罗马共和国平民不断的斗争下,政府制定了&十二铜表法&,它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汇编了罗马人传统习惯法。此法虽然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的倾向,但体现了法治精神,改变了贵族随意解释法的状况。此法为罗马法体系的渊源。
公民法:随着古罗马国家的发展与壮大,为了进一步有效维护罗马公民的政治经济权利,维系罗马社会的稳定和团结,罗马政府在不同时期颁布了一系列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内部的法规和文献,被统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罗马共和国后期及罗马帝国时代,&公民法&不适应罗马版图的不断扩张,罗马国家逐渐形成了适用于境内各民族的共同法律,统称为&万民法&。212年,卡拉卡拉皇帝颁布敕令授予帝国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罗马人与境内外邦人在法律上的差别逐渐消失,于是&公民法&和&万民法&逐渐统一起来。
伊斯兰教的诞生与经典:穆罕默德于7世纪初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了伊斯兰教。在宗教的影响下,7世纪30年代初,阿拉伯统一国家初具形态。《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基本经典。
采邑改革:8世纪上半叶,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革土地分配制度,变无条件赏赐为有条件分封,称为&采邑改革&。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从长远看,该项改革使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
封建等级制:封建等级制是西欧中世纪主要的政治制度。公元8世纪的采邑改革促进了该制度的确立。在这一体制下,国王没有实权,领主势力做大,王国分裂割据。中世纪中后期逐渐瓦解。
中世纪庄园: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它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相对封闭,国王、教会贵族、世俗贵族都是庄园领主,农奴依附领主。14世纪后,生产力发展和商品货币关系的渗透,导致庄园开始衰落。
城市的复兴与自治: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城市复兴,意大利北部、法兰西南部和北海南部沿岸地区发展最早、最快。城市以商业手工业为主,规模有限,有一定自治权。城市通过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争取自治权。
等级君主制:中世纪中后期,王权与市民阶层力图携手打破封建割据局面。13世纪下半叶,等级君主制登上历史舞台,该制度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英国议会和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两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该制度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等级代表会议:等级代表会议是西欧中世纪等级君主制的重要政权形式,1265年召开的英国议会和1302年举行的法国三级会议,标志着两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及城市市民共同与会。
西欧中世纪大学的兴起:随着西欧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新兴市民要求开展世俗教育,在教会的支持下,大学兴起。中世纪大学比较重视神学教育,但大学的世俗教育性质有助于学术研究摆脱教会控制,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
名词解释作业(第二分册)
中国农业的起源:距今一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学会了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开始农耕生活。中国时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稻作、旱地农业南北并立是中国早期农业的一大特点。
炎黄传说:传说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反映了先民生活经历的几个阶段及相关英雄人物。在华夏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炎黄传说具有突出地位,载于后世文献。近代以来,中国人普遍以炎黄子孙自称。
文献中的夏: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对于夏的记载是后世的,主要包括儒家典籍大同、小康之世的描述和史书中启建立夏朝的描述。从文献记载看,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二里头文化:在对于夏史的探索中,时间与地域上最吻合的是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址。该遗址出土了宫殿遗址及相关文物,说明社会分化已很明显。二里头文化为夏史探索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资料。
方国联盟:商的国家体制有&内服&和&外服&之别,内服是商王直接管辖的&大邑商&地区,外服是其间接管辖的&四方&、&四土&,包括数量众多的方国和部落,商与周边方国存在着松散的联盟关系,商王是共主,方国臣服或归附于商,形成方国联盟。
青铜时代:夏、商、西周三代是我国古代的青铜时代,商朝正处青铜时代盛期,工艺精湛,如大型器物&司母戊鼎&等。商朝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象征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也被赋予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力的功能。
甲骨文:商朝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是商人在甲骨上用来记载占卜情况的古文字。甲骨文真实地记载了商朝社会的历史状况,为探究商史提供第一手资料。
封邦建国:西周初年为了对新征服的地区进行有效统治,周王朝创立了封邦建国体制,分封臣服的殷人后裔及方国首领外,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成为政治中心,实现对殷人的合围控制,提高了王权地位。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次重大社会转型,此时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士&对社会提出不同观点,为治理社会、安定人心提出各不相同的方案,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儒、法、道三家影响最大。百家争鸣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史上学术思想最为灿烂的一页。
春秋战国儒家学派:儒家学派兴起于春秋,由孔子创设,孔子创造&仁&的思想。战国时期,孟子、荀子从不同方向发展了儒家学说,孟子强调仁政,荀子熔礼法于一炉。儒家学派对春秋战国动荡格局持不满的态度。
战国法家学派:法家兴起于战国初期,该学派正面肯定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提倡&法治&为特点,倡导功利主义,主张君主集权制度,提出富强争霸之策,受到当政者欢迎,然其提倡专制、严刑等,也体现了消极面。
春秋战国道家学派:道家学派以老子为始祖,该学派对春秋战国之世持绝对否定态度,主张&无为而治&,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道家还倡导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后世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商鞅变法:战国初年,秦孝公以富国强兵、兼并天下为目标,任用商鞅进行变法。改革内容包括废除井田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农耕、建县制和什伍连坐等一系列法规。该改革持续开展,使得秦国由弱变强,后来居上。
秦朝中央集权体制:为了有效控制大一统的新局面,秦朝统治者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国家机器,从政治上建立中央以皇帝为核心的集权体制和地方的郡县体制,还在经济、文化上采取一系列大一统政策,由此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
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统治者实行严刑酷法,最终激化社会矛盾。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解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虽然起义失败,但各地反秦起义闻风响应,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汉初布衣将相之局:秦朝末年,王侯将相不必贵胄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西汉的开国皇帝和群臣,大都来自社会下层,刘邦出身农民家庭,曾任亭长,群臣或任县吏士卒,或是布衣平民,形成布衣将相之局,标志着世袭贵族主宰政治的时代基本结束。
汉承秦制:西汉初年,汉统治者从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到地方郡县制度,继承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但行政宽简以改秦弊。但汉初统治者在郡县制外还封同姓诸侯,最终导致封国与中央政府的矛盾,引发内乱。
黄老之说:黄老之学原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的一个学派,它以道家为主,又兼采儒、法,主张守道遵法,礼法并用,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此学派理论被汉初统治者采纳治国,以求恢复国力。
文景之治:西汉初年,民生凋敝,人民厌恶战争,渴望社会安定,统治者用黄老之说治国。文帝、景帝时期,采取&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以一系列轻徭薄赋、省刑约法的措施,为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景象,史称&文景之治&。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在&文景之治&的物质基础上,汉武帝行加强皇帝集权之举,包括:设置&内朝&裁抑相权,创设刺史制度监控地方,颁&推恩令&消除郡国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东汉豪强地主:东汉时,地方豪强势力不断膨胀,土地兼并严重,不少豪强拥有大庄园,组建私人武装,把持地方舆论,世代为高官,此后演变为地方割据势力,对王朝中央集权构成巨大威胁。
赤壁之战:208年,曹操率20万大军南下企图一举歼灭孙、刘,平定天下,刘备与孙权的联军在赤壁运用火攻大败曹军,此战后,刘备进占四川,孙权进一步扩展东南辖区,使得三国鼎立格局逐渐形成。
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军。此后,刘备、孙权尽力扩张在南方的势力。公元220、221、229年,曹魏、蜀汉、东吴先后建国,呈现三分天下的势力均衡格局。
三国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由于东汉末年北方战乱集中,大量人口南迁,带给南方人口及生产技术,使南方割据政权的地方经济发展跃上新高度,蜀汉开发西南地区,促进民族融合,孙吴发展手工业,迫使山越人出山耕种。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在冯太后改革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汉化政策,包括迁都洛阳、行汉制、社会生活文化汉化等一系列政策。这项改革对加快民族融合进程,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都做出重大贡献。
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创设于隋发展于唐的一项政治体制,该制度将最高政务机构分为中书、门下、尚书(下设六部)三省,分别负责草诏、审核及执行,三省长官都是宰相,达到防止宰相擅权,增强皇权的目的。
政事堂:唐代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并设立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的处所,凡遇军国大事,都由政事堂商议决定,经皇帝批准颁诏执行。
科举制的形成: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形成选拔官员的制度,由隋朝开创,经唐朝逐渐健全,这一制度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使人才选拔、官员任用权收归中央,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贞观之治:公元7世纪上半叶唐太宗执政期间善于用人、善于纳谏,采取有利于民生发展的政策,执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经过努力,使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谐,这样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粟特人:唐朝陆上丝绸之路臻于全盛,经济文化往来密切,其中擅长经商的粟特人尤为活跃,成为沟通东西经济与文化的重要媒介。
丝绸之路(主要指陆上的):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唐朝拓展西部疆域,设立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保障商贸交流,加之中亚粟特人沟通中介的作用,使得丝绸之路臻于鼎盛。丝绸之路加强了经济和文化交往,唐都长安作为东端起点是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市。
遣唐使:唐朝与东邻朝鲜、日本交往密切,两国常与唐朝互遣使节,遣唐使多次来中国交流学习,随行还有众多留学生,促进了东亚文明圈的交流。
东亚文化圈:在19世纪西方影响进入之前,东亚诸国形成以中国本土为地理中心,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东亚文化圈,也称汉字文化圈、儒家文化圈。
名词解释(第三分册)
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宋建国后,先后消灭了南北割据政权,结束了唐末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基本实现了统一,但与几个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并立。
北宋文官体制:宋初为避免五代弊端,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建立文官体制,一则确立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二则中央及地方要员都以文官为主,三则采取官职差遣分离制度,防止擅权,此举有效地加强了君主专制。
北宋科举制的完善:宋朝继承隋唐科举制,在考试制度和规则方面进行了较大改革,科举考试分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又创设了&弥封&、&誊录&等制度规则,保证科举公平和公正,考试内容增加策论,以考察儒家经典的理解力和社会事务的分析力为主。改革与完善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管人才,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
澶渊之盟:宋初,辽朝一再派兵南下侵扰,1005年辽宋订立澶渊之盟,此后宋辽战争状态告结束,双方维持了百余年的和好关系。
&靖康之变&:1127年,金兵攻入宋都开封,俘虏北宋徽宗钦宗二帝等千人,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钦宗之弟赵构南渡建立政权,史称&南宋&。
&绍兴和议&:1141年,南宋与金达成&绍兴和议&,后又续订和议两次,形成了宋金长期对峙的局面。
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由于西夏崛起及经济重心南移等原因,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上外贸,使&海上丝绸之路&非常发达,这条以中国泉州为起点,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的贸易路线给通商各国文明进程增添活力。
&苏湖熟,天下足&:至南宋时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水稻跃居全国粮食作物首位,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粮仓,时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活字印刷: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平民毕昇成功创制泥活字印刷,是近代活字印刷术的先驱,比欧洲古腾堡铅活字的发明早四个世纪。此后,中国人又发明了木、铜、铅活字,13世纪,活字印刷术东传及西传,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产生巨大影响。
《梦溪笔谈》:《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用笔记体裁写成的一本科学著作。书中不仅保留大量科技史料,还记载了许多平民百姓在科技上的创造,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行省制度:元朝在地方行政创置行省制度,除称为&腹里&的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其余地区分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为后世沿用,直至今日。
元朝的边疆管理:元朝疆吐蕃作为特别地方行政区,由中央的宣政院兼管,西藏自此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元朝还设立了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些举措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
明朝的内阁制度:明初朱元璋废丞相制度,并设立殿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朝政。明成祖时期正式确立内阁制度,内阁职责为起草诏敕、票拟批答、咨询顾问、密疏进言等,是皇权的组成部分。
军机处:清朝雍正年间,以应对西北战事为由,创设军机房,后改为常设的军机处。该机构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是为皇帝出谋划策、辅佐皇帝总揽全国军政事务的中央机构。乾隆朝强化军机处职能,至此皇权得以空前强化。
《尼布楚条约》:17世纪中叶,沙俄侵入中国东北,康熙时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给俄军沉重打击,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此后这一地区保持较长时间的和平。
清朝对西藏的治理:清朝对西藏管理不断加强,雍正时派出驻藏大臣监督政务;乾隆时提高驻藏大臣职权,确立西藏事务由驻藏大臣、达赖与班禅共管,并实行金瓶掣签制度,由驻藏大臣监督达赖、班禅转世程序,巩固了国家政权。
《四库全书》:清朝乾隆年间,清政府编成《四库全书》,收录历代图书3000多种,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但乾隆乘此书编修之际,禁毁大量珍贵书籍,文化损失不可计数。
清朝文字狱:清朝为稳固政权,竭力推行文化专制政策,对知识分子思想进行严厉钳制,包括禁止开设书院、集会结社,大兴文字狱,借编修《四库全书》禁毁大量书籍。这些措施阻碍了思想的进步,是君主专制极端的体现。
&朝贡贸易&:明朝海外贸易唯一的合法途径是由官方控制和垄断的&朝贡贸易&,即外国贡使来华可附带商品贸易,朝廷对贡品给予回赠补偿。这一贸易钳制了民间海外贸易的发展。
葡萄牙人占据澳门:15世纪末开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商船纷至沓来,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选择中国澳门作为贸易中转的据点,并抢占澳门。此后,澳门发展为沟通东西方经济的枢纽,以澳门为中心的转口贸易,将中国市场纳入了世界性贸易的网络之中。
海禁政策:明太祖朱元璋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严禁民间从事海外贸易,违者以严刑峻法处置,此举阻碍了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引发社会危机,明代后期海禁被逐步开放。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清初为隔离东南沿海反清武装,朝廷颁布&迁海令&,实行较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康熙中期因局势稳定取消海禁,重开海外贸易,康熙晚期开始收缩,乾隆时实施闭关锁国政策,只留广州一口通商。
利玛窦:利玛窦是耶稣会传教士,明朝万历年间来中国传教,实行入乡随俗的调和政策,与中国士大夫交往,包括与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与李之藻合译《同文算指》,并绘制世界地图等,为西学东渐做出重要贡献。
徐光启:徐光启是明朝末年的著名士人,与耶稣会士利玛窦等交往,包括与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参与完成《崇祯历书》,共同为早期西学东渐做出贡献。
明朝的&西学东渐&:明朝后期,随着欧洲耶稣会士来华传教,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揭开新的一幕,耶稣会是在传教同时也带来西方的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利玛窦、徐光启、李之藻等中西人士为此做出重大贡献,早期&西学东渐&使国人开始认知西方,认识东西差距,对中国传统和现状进行反思。
名词解释(第四分册)
君主专制: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了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继续加强王权。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君主专制初期,推行了一系列有益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
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奥斯曼帝国破坏欧亚传统商路等一系列因素促使西欧各国开始通过海上探险,开辟直达东方的新航路。15、16世纪之交,在葡萄牙、西班牙等国达伽马、哥伦布等航海家努力下,开辟了欧洲通往印度和美洲的新航路,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意大利文艺复兴:作为西欧资本主义萌芽较早的地区之一,14&16世纪的意大利是西欧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中心。学者在&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下,以人文主义为武器,抨击罗马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理论,在文学艺术、思想领域取得突出成就。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6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及其他阶层针对罗马天主教会,掀起了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史称宗教改革,德意志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是先驱,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动摇了西欧封建统治的基础,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议会与国王的斗争(17世纪上半期):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开始了在英国的统治,国王竭力鼓吹&君权神授&,迫害清教徒,实行专卖制,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这使得他们联合起来以议会为舞台,以&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自有资本主义&为诉求,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1640年召开的&长期议会&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
&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他们竭力恢复君主专制,激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强烈不满,1688年,他们迎请荷兰执政威廉任英国国王,废黜詹姆斯二世,史称&光荣革命&,此后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权利法案》: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终止任何法律或增加税收,议员有言论自由。这部法令与《王位继承法》一起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
启蒙运动:17&18世纪,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新一轮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开展,该运动兴起于英国,发展于法、德,思想家们高举理性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和中世纪宗教神学,主张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影响深远。
列克星敦的枪声:日,英军在北美波士顿附近的列克星敦与当地民兵组织发生武装冲突,北美独立战争由此开始。
第二届大陆会议:1775年5月,独立战争爆发后的北美13个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组织大陆军,推举华盛顿为总司令,使大陆会议成为北美人民反英的最高权力机构,大陆会议于次年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
美国联邦制度的确立:1787年,美国制定《合众国宪法》确立联邦体制,美国实行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国家体制,联邦政府按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构建。这一制度解决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保证政局相对稳定,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三级会议:1302年,法国首次进行三级会议,标志着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18世纪晚期,路易十六决定召开已中断170多年的三级会议,由于各等级在会议上矛盾尖锐,近于激化,使得该会议的召开成为法国革命的导火线。
攻占巴士底狱:日,巴黎人民得知国王路易十六准备以武力弹压制宪会议的消息后,自发夺取武器,攻占了象征封建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这一历史事件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
《人权宣言》: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制宪会议颁布了著名的《人权宣言》,对人权和公民的权利作了明确宣示,成为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并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法国民法典》:1804年拿破仑称帝后,颁布了《法国民法典》,从法律上巩固了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经济秩序,此后,法典随着拿破仑战争推行到欧洲各地,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传播了大革命的影响。
《垄断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通过实施于17世纪20年代颁布的《垄断法》,保护专利权,激励创新,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政治前提。
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多种因素合力推动工业革命的发生: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君主立宪政体有利于发展。经济上,内外开拓为工业革命积累了资本、自由劳动力和市场环境。技术上,英国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提供了劳动分工、熟练工人培养等技术条件。
&万能蒸汽机&:英国人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科学和技术相结合,于1782年研制了&万能蒸汽机&,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大的技术发明,开辟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阿克莱特:阿克莱特是英国工业革命期间重要的发明家和企业家。1771年,在水力纺纱机发明的基础上,建立了第一个水力纺纱厂,标志着现代工厂的诞生。
&世界工厂&:19世纪中叶,英国建成了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革命基本完成。1860年,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生产了占世界总量50%的工业品,成为&世界工厂&,为英国在19世纪称霸世界提供物质基础。
现代工厂制度: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最早出现在英国,表现在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上都发生质的变化,将雇佣劳动者集中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分工进行机械化生产。工厂制有利于发挥生产效能和劳动潜力,有力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工业革命期间的社会立法:工业革命期间,在工人斗争的压力下,欧洲一些国家为维护资本主义发展,缓和阶级矛盾,制定了一系列社会立法,立法从工厂法开始,逐渐至其他领域。立法保障了社会底层民众的基本权利,起到了缓和矛盾的作用,但没有从根本上实现社会公正、公平。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开展,资本主义社会弊病丛生,随之出现了各种社会主义思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法国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欧文宣传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些思想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启发工人觉悟,但回避政治斗争,把实现社会主义寄托于人们的道德觉悟是其局限性。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1848年,这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南北战争:1861年,围绕南北劳动制度这一核心矛盾,美国南部州擅自脱离联邦挑起内战。林肯总统于战争期间颁布《宅地法》、《解放宣言》,并于1863年取得葛底斯堡战役胜利。1865年,南北战争以联邦政府的胜利而结束,从而消除了分裂的危险,为美国的迅速崛起奠定基础。
《宅地法》:《宅地法》是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由联邦政府颁布的重要法令,该法令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鼓舞了北方军队的士气,在扭转战局上起到重要作用,也为战后美国西部开发和迅速崛起奠定基础。
德意志的统一:为了解决民族分裂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问题,德意志各邦中综合实力最强大的普鲁士邦在首相俾斯麦的领导下,采取&铁血&道路,通过年三次王朝战争,于1871年取得民族统一,使国家迅猛发展,但也存在军国主义等历史局限性。
彼得一世改革:为改变17世纪俄国经济社会远落后于英法等国的局面,沙皇彼得一世效法西欧国家,围绕富国强兵实行一系列改革,使俄国在摆脱落后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加强了沙俄对外扩张的军事力量。但君主专制和封建农奴制得到强化,留下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1861年改革:19世纪中期,没落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俄国社会发展,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农奴获得自由和份地,但须交纳昂贵的赎金。这一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仍然保留大量残余。
&&明治维新&: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改革措施,史称&明治维新&,在&奉还版籍&、&废藩置县&的基础上,力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改革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起,欧美主要国家开始以电机的发明和运用为核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电力时代到来。期间发明、革新迭起,钢材成为重要新材料,汽车工业、内燃机、化学工业迅速崛起,呈现欧美并起,美德领先的局面,推动了生产力大发展和垄断的出现。
垄断资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大工业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相应变化,出现将各个生产环节集于一体的巨型企业。与此同时,资本不断集中,形成垄断资本。在生产规模巨大、资本高度集中的新兴产业,最早出现垄断。
殖民体系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英、俄、法、德、美、日是最主要殖民大国,英国是头号殖民大国。各殖民大国间互相争夺,引发地区冲突,最终导致世界大战的爆发。
名词解释(第五分册第一、二单元)
虎门销烟:19世纪上半叶,英国为了攫取暴利,扭转贸易逆差,对中国大肆走私鸦片,危害吸食者健康,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前往广东禁烟。1839年6月,林则徐将收缴的110多万公斤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决心。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1842年,中国在鸦片战争失败后,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上海等5地为通商口岸,确定&协定关税&原则。该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海国图志》: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一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该主张是鸦片战争时期强国御侮的时代强音,也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先声。自此,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主潮。
&修约&交涉:鸦片战争后,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国自1854年起与清政府进行&修约&的交涉,内容包括开放全境、鸦片贸易合法化、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法、美紧随其后。1856年,英、法、美三国再次要求&修约&,仍遭拒绝,列强恼怒,继而借口外交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俄、美四国签订《天津条约》,增开牛庄等10处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退出天津。
火烧圆明园: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扩大侵华战争,于10月攻占北京,闯入圆明园,在掠走园中大量奇珍异宝之后,又纵火焚烧了这座中西合璧的皇家园林。
《北京条约》: 1860年,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败后,被迫与英、法两国分别签订《北京条约》。条约规定:《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该条约与《天津条约》一起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洋务派:洋务运动期间,主张兴办洋务的官员被称为洋务派,其代表人物在朝廷有奕訢、文祥,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他们以&师夷长技以自强&相标榜。
&总理衙门&: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别称&总署&、&译署&。奕訢担任总理大臣。总理衙门主管一切需同外国发生联系的事务,是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
洋务运动: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外患内忧夹击下,朝野上下形成一股倡办洋务的思潮。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开始了历时30多年,以&自强&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包括兴办近代工矿交通企业、编练新式陆海军、设立学堂、派遣留学生等。该运动推动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但只从器物层面学习西方,不愿意改变专制政体,不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此名词解释涉及内容较多,故字多了些)
江南制造总局: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期间兴办的一家军事企业,由李鸿章于1865年在上海创办,此后成为国内最大的军事企业。
北洋海军:19世纪70年代起,清政府在洋务派推动下筹建新式海军。经过十年的努力,初步建成北洋水师等三支海军,后又建立了北洋舰队。北洋海军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一支海军,舰队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
轮船招商局: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兴办的第一家民用企业,于1873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也是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
京师同文馆:为培养洋务人才,1862年,在奕訢的主持下,总理衙门设立京师同文馆,聘请外国人为教习,教授英、法等国文字,这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幼童赴美: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积极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1872年,曾国藩派遣容闳率领首批30名幼童赴美留学,此后又连续派遣三批幼童赴美。此项目后因顽固派反对而搁浅,但不少人学成归国成为各领域拔尖人才。
甲午战争: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扩张野心急剧膨胀,于1894年利用朝鲜内乱,制造中日纠纷,挑起对中国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1895年初,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1895年甲午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等四城市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产品内销免收内地税。该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公车上书:1895年甲午战败,由此带来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使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与日本议和,请求变法,是为&公车上书&。由于受到阻挠,上书未送达光绪帝手中,但起到了宣传作用,由此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
《时务报》:《时务报》创办于1896年,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一份维新报纸,该报以&变法图存&为宗旨,猛烈批判顽固派的因循守旧,竭力鼓吹维新,起到宣传变法维新思想的作用。
《天演论》:1897年,维新派思想家严复在报纸上发表赫胥黎的著作中译本《天演论》,首次将进化论介绍到中国,鼓吹&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并以此为理论依据,阐述维新变法主张,呼吁自强保种,为维新运动提供重要思想武器,对当时和后来的知识界产生重要影响。
百日维新:1897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使光绪帝深受震动,遂于1898年6月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在三个多月时间里,光绪帝陆续颁布100多道新政诏令,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改革触动了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利益,慈禧发动政变使百日维新失败。
戊戌政变:百日维新触动了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于日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并处死&戊戌六君子&,除保留京师大学堂外,其余新政措施全部被废除。
租借地:1897年,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德国首先出兵胶州湾,用所谓&租借地&的形式强占并划分势力范围。随后,俄、英、法、日等国纷纷效仿,短短几年里,形成共同瓜分中国的局面。
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甲午战争打破列强在东方的暂时均势。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竞相瓜分中国。继德国强占胶州湾并把山东划分为势力范围后,俄、英、日、法等国纷纷效仿,强占&租借地&,形成共同瓜分的局面。
&门户开放&政策:为维护和扩大本国在华侵略权益,美国政府于1899年向英、俄、德、法、日、意等国提出有关中国的&门户开放&照会,承认各国在华势力范围、租借地和所有既得利益,同时主张各国在华&机会均等&,使中国成为全世界商业的开放市场,列强表示接受。该政策促成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
义和团运动:列强宰割中国的行径加剧了民族矛盾,促成民族反抗意识的高涨,以下层民众为主体的义和团运动于19世纪末在山东、河南、直隶等地蔓延。义和团打出&扶清灭洋&旗帜,矛头直指帝国主义,该运动的迅猛发展令列强震恐,遂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势力镇压下失败。
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的发展使列强震恐。1900年6月,英、俄、日、法等八国借口中国&内乱&危及其在华利益,组织联军发动侵华战争。8月,北京陷落,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兵;拆除大沽和北京通海沿线所有炮台,准许各国沿线驻兵,惩办义和团运动中的&首祸诸臣&,严禁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该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清末新政:《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朝面临严重社会危机,为实现王朝的自我拯救,清政府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史称&清末新政&,&新政&举措涉及科举、办学校、派游学、改革官制、修订刑律等各个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并未触及根本的专制制度,没能挽回清王朝的衰败。
&预备仿行宪政&:在资产阶级立宪派的推动下,1906年9月,清廷宣布&预备仿行宪政&。但是,&预备立宪&有名无实,引起各省官绅不满,迫于压力,清政府于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同时宣布&预备立宪&以九年为限。1911年,清廷成立皇族为主的&责任内阁&,被称为&皇族内阁&,使对立宪抱有幻想的立宪派大失所望,开始另找出路。
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895年,兴中会准备在广州起义,因事机不密而流产,孙中山被迫流亡海外。
同盟会:1905年,孙中山与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创立同盟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创办机关报《民报》,形成&三民主义&思想。该组织的成立使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中心,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进入新阶段。
三民主义:1905年同盟会的成立大会上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孙中山在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将这十六字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简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最完整、最系统的民主革命纲领。
武昌起义:1911年,湖北革命党人经过精心策划,于10月10日在武昌发动起义。起义军攻占武昌后成立湖北军政府,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接着起义军控制武汉三镇,取得胜利。因该年农历辛亥,故也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胜利引发全国十多个省份响应,宣布起义或独立,清政府统治迅速崩溃。
南京临时政府:辛亥革命胜利后,迫切需要建立统一的中央政权。日,众望所归的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同时成立临时参议院,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月,临时政府被袁世凯迁往北京,革命果实落入袁之手。
《临时约法》: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由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资产阶级革命性与民主性,具有重大进步意义。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一面组织军队向南方革命力量发动进攻,一面派人南下和谈。日,宣统帝下诏退位,袁世凯于3月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革命果实落入了袁世凯之手。
名词解释(第五分册第三、四单元)
三国同盟:欧洲列强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同盟者。1879年,德国与奥匈帝国缔结针对俄国的秘密军事同盟条约,1882年,意大利加入,以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形成,又称&同盟国&。
三国协约:欧洲列强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同盟者。为钳制德国,法、俄两国于1892年签订针对同盟国的秘密军事同盟条约,英国也先后与法国、英国签约,1907年,三国协约形成,又称&协约国&。
萨拉热窝事件:巴尔干地区是欧洲的&火药桶&。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出访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检阅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的军事演习。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刺杀了大公夫妇。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1914年8月,一战全面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结果,同盟国、协约国集团是交战双方,主要战场在欧洲。战争爆发于1914年8月,于1918年11月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也引发了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动。
巴黎和会:1919年1月到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大会,史称&巴黎和会&。美国、英国和法国主导了和会进程。会议内容包括成立国联和对德严惩两方面,通过了一系列条约,形成了战后国际格局的&凡尔赛体系&。
&十四点原则&: 美国总统威尔逊于1918年初提出&十四点原则&,作为建立&世界和平的纲领&,他尤为重视国际组织的作用。国际联盟的成立与此有关。
《凡尔赛和约》:日,参加巴黎和会的一战战胜国在凡尔赛宫签订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和约包括国际联盟盟约和对德和约两部分,把战争罪责都推给了德国及其盟国,对德严惩。中国未在和约上签字。
《巴黎和约》:《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战争国又同德国原来的盟国分别缔结了和约,与《凡尔赛和约》一起,总称为《巴黎和约》。《巴黎和约》构成了决定战后国际格局的&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是一战后由巴黎和会确立的欧洲国际格局,这一体系建立在对德国的严惩和列强的暂时妥协下,体现在《巴黎和约》中。该体系为20年代世界相对平稳发展创造条件,但作为强权政治的产物,只能维持暂时的&休战&。
国际联盟:国际联盟由美国总统威尔逊提议,并在巴黎和会上由《凡尔赛和约》通过盟约。1920年月,国际联盟成立,其主要机构是国联大会、理事会和秘书处,主要使命是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行为。然而国联自身力量不足,尤其缺乏对大国的制约力,一直无法有效维护和平,30年代后期,名存实亡。
华盛顿会议: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美、英、日、中等九国为缓和矛盾,解决亚太问题和裁军问题,在华盛顿召开国际会议,商讨亚太地区的政治秩序。会议通过一系列条约,就海军军备、中国领土等一系列问题达成暂时共识,确立了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四国条约》: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法、日首先签订《四国条约》,终止英日同盟,保证四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权利与和平关系。
《五国海军协定》: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日、法、意签订《五国海军协定》,在美国的压力下,确立上述五国海军主力舰总吨位之比为5:5:3:1.75:1.75。该条约提升了美国的海军实力,英国海上优势开始丧失,日本海军力量发展受到限制。
《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上,美国为了削弱日本在中国的势力,以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为名,坚持要求各国签订《九国公约》,保证门户开放政策。中国政府提出的取消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以及关税自主等要求却未被采纳。
&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发展,它通过一系列条约确立了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被称为&华盛顿体系&。
英联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从债权国变为债务国,经济下滑,其殖民地和附属国兴起民族解放运动,本土与自治领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剧,殖民体系渐趋瓦解。1926年,英国被迫承认自治领在内政外交方面获得独立,并与宗主国以&共同忠于(英国)国王&而组成英联邦,双方权利平等,互不隶属,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案》标志着英联邦正式形成。
《威斯敏斯特法案》:1931年,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批准自治领与宗主国以&共同忠于(英国)国王&而组成英联邦,双方权利平等,互不隶属,标志着英联邦正式形成。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确立的战后世界新秩序。这一体系承认列强之间相对实力地位的变化,建立了国际联盟这一世界性国际组织,适应世界整体化进程的需要,为20年代世界相对平稳发展创造了条件。但该体系是强权政治的产物,以战胜国与强国意志为出发点,侵犯其他国家的主权与利益,且缺乏有效的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继续维护殖民体系,对苏俄采取排斥的态度,和平局面只能是短暂的&休战&。(此概念很重要,故文字较多)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日,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启动革命计划,停泊在彼得格勒涅瓦河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进攻信号,工人武装攻占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与此同时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十月革命的胜利。
名词解释(第五分册第六、七单元及第七分册相关内容)
《礼制》:中华民国初年,政府颁布专门的《礼制》,废止跪拜、请安等旧礼节,改用鞠躬礼和脱帽礼,旨在破除传统的尊卑观念,体现社会平等意识。
二次革命:1913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暗杀了阻挠其独裁统治的国民党领导人宋教仁,导致孙中山号召革命党人讨袁,发起&二次革命&,李烈钧在江西首先举兵讨袁,随后各省加入,由于南北武力悬殊,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孙中山被迫流亡海外。
护国运动: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签订出卖中国主权的&二十一条&,并公然宣称复辟帝制,其倒行逆施遭到全国人民反对,蔡锷在云南举起反袁护国旗帜,全国响应,在一片讨袁声中,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后死去,护国运动取得胜利。
新文化运动:民国初年的种种社会混乱使一批中国的知识分子感到必须从思想上引进民主与科学,批判落后旧学,由此于1915年掀起新文化运动。运动以民主、科学为口号(后期重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新青年》杂志及北京大学为阵地,形成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青年》:《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由陈独秀于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初名《青年杂志》,第二卷第一号起更名为《新青年》,并迁至北京,杂志主张破除封建意识,自觉更新思想观念,在后期还起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作用。
德先生:&德先生&即新文化运动中对&民主&口号的称呼,就是要用民主精神来反对封建专制和军阀独裁。
赛先生:&赛先生&即新文化运动中对&科学&口号的称呼,就是要在看待客观事物时运用科学观点、科学方法,提倡科学精神,运用科学法则,反对迷信、盲从和武断。
文学革命: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提倡白话文和新文学,反对文言文及旧文学。1917年,胡适和陈独秀先后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等文掀起文学革命,鲁迅则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文学改良刍议》:《文学改良刍议》是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重要文章,由胡适于1917年1月在《新青年》上发表,提倡改良中国文学,由此掀起了文学革命。
《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论》是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重要文章,由陈独秀于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要求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来表达新思想,由此掀起了文学革命。
《狂人日记》: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把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是新文学创作的一个范例,文学革命的重要事件,充分表现了新文学的生命力。
中西文化论战:针对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文化激烈的批判态度,一些知识分子针锋相对提出论战,以1916年《东方杂志》主编杜亚泉发表的一系列抨击新文化运动的文章及此后的新文化派反驳为起始,持续数年,新文化派以《新青年》、《每周评论》为阵地。这一论战体现了转型时代的中国思想界交锋。
《东方杂志》:《东方杂志》是中西文化论战时期国故派的主要阵地,其主编杜亚泉发表文章抨击新文化运动是论战的先声。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19年,《新青年》杂志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其中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做了较为系统的阐释。
五四运动:1919年,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国内民众激愤,5月4日,北京学生举行集会,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掀起五四爱国运动,此后运动发展至全国。北洋政府迫于压力罢免亲日派官员,拒签和约,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共产党早期组织: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开始酝酿筹建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上海共产党组织正式成立,陈独秀任书记,随后全国各地建立起多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共一大先后在上海法租界及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大会确定了党的名称、党的纲领,选举陈独秀为书记。中共一大凝聚了各地的共产主义组织,形成了统一的全国性政党,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北伐战争: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出发开始北伐,兵分三路,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先后消灭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挺进到长江流域,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改订新约运动:1928年6月,南京政府发表对外宣言,要求修改不平等条约,&实行重订新约&,就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等问题同美、英、法等国谈判。新约规定,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并取消领事裁判权,但后者没有实际执行。该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自主地位,但未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部到达江西宁冈县茅坪,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此后朱德、陈毅与毛泽东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是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意义的新起点。
九一八事变:日,日本关东军故意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一小段铁路炸毁,诬称东北军所为,突袭东北军,次日,沈阳沦陷,东北军撤入关内,是为九一八事变。第二年,中国东北全境沦陷。
长征: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于1934年10月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经过遵义会议确立正确的军事领导和路线,红军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并于1936年10月实现甘肃会宁会师,取得长征胜利。
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由张闻天接替博古负总责,并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遵义会议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及中国革命,是中共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名词解释(第五分册第八、九单元)
黑色星期四:日(星期四),美国纽约证交所股价暴跌,这一天后来被称为&黑色星期四&,由此拉开了美国及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序幕。
罗斯福新政:年,以罗斯福总统为首的美国政府应对世界经济危机,采取了一系列国家干预和调控措施,被称为&罗斯福新政&。新政内容可用&3R&概括,即:复兴(Recovery)、救济(Relief)和改革(Reform),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缓和了社会矛盾,使美国走出危机,对其他国家也产生了示范效应。
联邦储蓄银行:1933年罗斯福新政初期,为了规范金融秩序,美国政府采取支持大银行重新开业、淘汰小银行的策略,强令州银行加入新成立的联邦储蓄银行。
《存款保险法》: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为了规范金融秩序,公布了《存款保险法》,设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小额存款提供信用保障。
&以工代赈&: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为了解决大规模失业问题,并起到复兴经济的作用,举办公共工程,实施&以工代赈&,吸收大量失业劳动力从事公共工程,扩大了消费需求,也解决了部分社会失业问题。
民间工程署: 罗斯福新政期间,为了配合举办公共工程的需要,美国政府成立了民进工程署,以完成工程计划与支付工资。
《全国工业复兴法》: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同时成立国家工业复兴局负责实施该法案,以达到调整和复兴工业的作用。
《农业经济调整法》: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颁布了两个《农业经济调整法》,设立农业经济调整署,适量缩减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价格,并调整农业信贷机构,加强国家对于农业生产的干预和调整。
《社会保险法》:罗斯福新政期间,为了限制过于悬殊的贫富差距,进一步缓和社会矛盾,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建立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残疾和无谋生能力者的救济制度。
《全国劳动关系法》:罗斯福新政期间,为了推进劳资谈判,美国政府颁布了《全国劳动关系法》,成立劳资代表对等组成的全国劳工关系局,规定工人有权组织工会和签订集体劳动合同。
《公平劳动标准法》:罗斯福新政期间,为了改善劳动制度,缓和社会矛盾,美国政府通过了《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禁止使用童工。
&3R&: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3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y)、救济(Relief)和改革(Reform)。
二二六事变:1936年,日本民间法西斯政治团体冲击首相府,枪杀部分内务大臣,并上书天皇,要求改革,史称&二二六事变&。该事变以天皇拒绝改革及镇压兵变而结束。但事变后,军部法西斯运动借机兴起,确立统治地位,正式建立日本法西斯统治。
德国纳粹体制:1933年,希特勒上台确立在德国的统治后,建立了以集权为特征,以扩张为目标的纳粹体制。具体而言,在政治上确立一党专制元首独裁,在经济上推行&松财政、紧货币&的政策,实现全民就业和经济复兴,同时,纳粹政府宣扬民族共同体理论,强化社会统制,推行排犹政策。
&四年计划&:1936年,德国经济恢复计划成功实现,希特勒启动&四年计划&,重点发展军事工业,要求德国军队必须在四年内做好战争准备,使德国经济进入战时轨道。
绥靖政策:20世纪30年代,在集体安全政策受阻的情况下,绥靖政策在英法两国兴盛起来,核心内容是通过妥协退让以达到避战求和的目的,也带有祸水东引,推动德国进攻苏联的内涵。该政策在1937年前表现为听任法西斯国家毁约扩军,之后则表现为纵容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英法默许德、奥合并,通过《慕尼黑协定》允许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等历史事件都是绥靖政策的具体体现。
《慕尼黑协定》:1938年,英、法通过《慕尼黑协定》允许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以为这样便能保住&五十年的和平&。这一协定体现了列强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以求自保的绥靖政策。
德国突袭波兰:日,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10月初,波兰即败降。
《租借法案》:1941年3月,在英美事实上的反法西斯联盟基础上,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用于援助反法西斯国家。苏德战争爆发时,英、美相继表态支持苏联,三国正式携手合作。
《大西洋宪章》:1941年8月,美、英两国联合发布《大西洋宪章》,提出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居乐业、促进一切国家间的经济合作等一系列进步和民主的原则。苏联随即表示赞同。10月初,苏、美、英缔结三国协定,美、英两国扩大对苏援助。
《联合国家宣言》:经美国总统罗斯福提议,日,包括中国在内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用自己全部的军事力量和经济资源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确保彼此合作,并保证不同敌人单独停战或媾和,此后21国陆续加入,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压力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逐渐形成。法国败亡后,英、美结成事实上的反法西斯联盟,此后在一系列国际会议和条约商议下,形成美、英、苏三个核心国家。1942年1月,华盛顿会议通过《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成立,使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能够协同作战,彼此合作,为取得战争的胜利打下坚实基础。
《开罗宣言》: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首脑举行开罗会议,发布《开罗宣言》,要求日本归还台湾等所有中国领土。
攻克柏林:1945年4月下旬,美、苏两军在易北河会师,4月30日,希特勒自杀,5月8日,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日本败降:1945年6月起,美军轰炸日本本土,8月,美国向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苏军出兵中国东北及朝鲜半岛,中国军队全面反攻。8月15日,日本天皇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向美、苏、中、英等同盟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名词解释(第六分册第一、二单元)
卢沟桥事变: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宛平县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与中国军队开战,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将士还击,史称&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卢沟桥事变后,中共中央向蒋介石送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此后,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9月,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淞沪会战:日,日军对上海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坚决还击,开始了三个月的&淞沪会战&,抗战初期中日两国间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此战虽然以上海的陷落告终,但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为沿海工业的内迁赢得时间,进一步推动全国规模抗战的开展。
南京大屠杀:日,日军攻陷南京,并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国平民和被俘士兵被屠杀,达30万人以上。日军所到之处,烧杀奸淫掳掠无所不为,其凶残的法西斯暴行引起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极大愤慨。
迁都重庆:日日军攻陷南京后,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
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国民政府组织的太原会战中,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山西东北平型关伏击日军精锐部队板垣师团,歼灭敌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获得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台儿庄战役:1938年徐州会战期间,日军向台儿庄发动猛攻,李宗仁领导的中国军队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抵抗,毙、伤日军1万余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战果最大的一次胜利。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为协助盟国作战,解除日军对中国西南大后方的威胁,并保卫滇缅公路,1942年初,中国政府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组成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战场,历时半年的战争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给英缅军有力支援,打通了交通线,为盟军在缅甸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
中共七大: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大会就对日军最后的反击及战后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确立了方针,大会还统一了全党认识,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中共七大使全党达到空前统一和团结,为夺取抗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
三大战役: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在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被歼灭154万余人,使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辽沈战役: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领导的东北野战军对国民党军队在东北战场首先展开战略决战,是为&辽沈战役&,此战使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淮海战役:1948年底,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领导的华东及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津浦线上对国民党军队发起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以少胜多,取得这一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的决战的胜利,基本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为渡江战役奠定基础。
平津战役:1948年底至1949年初,东北、华北野战军以钳形合击态势发动平津战役。1949年1月,在共产党的争取下,北平国民党将领傅作义率领军队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此战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
渡江战役: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在东起江阴、西至湖口的战线上,兵分三路,一举摧毁国民党苦心经营的沿江防线,跨越长江,并于4月23日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统治的结束。
名词解释(第六分册第三、四单元)
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雅尔塔会晤。会议确定了联合国组织章程,决定了对德分区占领问题,美、英还以牺牲他国利益为...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西藤县太平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