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用怎样的换一种眼光看世界界,看到了什么

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_视频在线观看_百度视频
订阅精彩视频,请
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相关视频:
大家都在搜:
百度视频搜索结果源于互联网视频网站,系计算机系统根据搜索热度自动排列,不代表百度赞成被搜索网站的内容或立场。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哲学|学校_凤凰资讯
image download error : .cn/fzrb/IMAGE//10_10_1676.jpg" />
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今天讲的题目,实际上不是心理学。在这段时间内,根据我的工作以及研究和感悟,我觉得有一个话题想讲,叫“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因为在现在社会生活当中,我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很丰富了,我们的国学也很丰富,但是我觉得我们的哲学,好像有点冷淡,那么它到底跟我们的世界、跟我们的人生、跟我们的生活是什么关系?
原标题: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 □ 李玫瑾我今天讲的题目,实际上不是心理学。在这段时间内,根据我的工作以及研究和感悟,我觉得有一个话题想讲,叫“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因为在现在社会生活当中,我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很丰富了,我们的国学也很丰富,但是我觉得我们的哲学,好像有点冷淡,那么它到底跟我们的世界、跟我们的人生、跟我们的生活是什么关系?真正的哲学真正的哲学,想的还不是一辈子,哲学要想的是超出生命的范围。所以哲学的思维是什么?它应该是一种让我们能够超越感受的思维,能够超越眼前的、事实的思维。我们很多人现在很忙碌,因为我们的生活压力很大。忙碌,我们要的是什么呢?我们很多人追求的东西,是看得见摸得着,比如爱情。有些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宁可在车里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那么在事业上也是这样,包括我们大学报考专业,我们考虑得更多的是,这个来不来钱。但是很多人当他进入到这个领域,当他挣钱的时候,他告诉我,我不快乐。为什么?因为他干的不是跟他的乐趣有关的工作。也就是说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感受得到,摸得着,眼前实实在在的东西,往往是什么?是“象”,这个“象”我们叫“现象”。所以当我们追逐“象”的时候,比如你住,我也要住别墅,你那个东西来钱,我也要那个东西,你找了这样一个老公,我也要找一个这样的老公。那么你追逐这个“象”的话,你最后会发现,你永远追不上。追上了你也不快乐,因为它变化得太快。所以导致我们有的时候会迷失自我。那么该怎么办呢?我们知道有一句话,叫“万变不离其宗”。“宗”是什么?或者说我们说到这句话的时候,你们想到的“宗”有关的词,第一个是什么?宗教,还有什么?祖宗,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祖宗的,否则不可能有我们。但是我们看得见祖宗吗?我们知道我们到底哪些人是我们的祖宗,长什么样,是什么性格,然后叫什么名字,他们怎么生活?所以“宗”这个字,让我们知道它存在过,但是你看不到,你摸不着,那么这个“宗”字和我们心理学研究的潜意识非常像。潜意识是它存在着,但你不一定清楚。这种不清楚的存在,有没有研究的价值呢?有,这就是我们哲学去研究的东西。哲学的帮助要谈这个话题呢,得谈谈我怎么开始接触哲学的。我是1965年上小学,1976年毕业。大家知道这十年,正是文革的十年。后来听说恢复高考,于是我就考去了,结果我报的文科的学校都没录取我。突然有一个老师找到我,说他们要扩大招生,想让我改一个专业,学哲学好不好?于是就同意了。我一年级的时候,基本都是睡觉。因为老师讲的是枯燥的哲学知识,比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等等。我在想这世界上为什么闲着这么一帮人,没事吃饱了撑的,研究世界是物质的。一直到二年级,我们有一个老师给我们讲《列宁哲学笔记》。这个哲学笔记,摘的是黑格尔的逻辑学,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哪根筋给触动了,突然觉得哲学特美妙。然后开始去看黑格尔,他的书给了我很多的东西。在这些年,在点评一些案件的时候,很多人批评我,说我从来不批判。我这个风格实际上是受黑格尔的影响。这是因为批判往往和抛弃有关,但是找出合理价值往往是(和)获取有关。我们应该去学会一些它们的优点,我们把它们容在一起,有容乃大。黑格尔还谈物质和精神,这个问题我觉得更有意思,因为在这之前,我所接触的哲学,讲的物质是第一的,精神是第二的。那么我在读他的著作以后,我才明白,如果从认识角度来说,你需要先认识物,再认识精神。但是物质和精神二者实际上是同时存在的。我们过去老提倡改造世界,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认识世界,顺应自然,而不是要改变它。有没有发现,每当我们做一个大的改变的时候,我们都会自食其果。所以尊重自然,去研究自然背后的精神,我认为是一个对理性的尊敬,也是我们的一种对精神现象的好奇以及探索。如果我们有这种追求,我认为我们年轻的一代,会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本文摘自李玫瑾在《开讲啦》的演讲)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511510
播放数:446562
播放数:277695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李玫瑾: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_中国作家网
李玫瑾: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
作者:李维康
  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博硕导师,我国犯罪心理学高级专家。在央视撒贝宁主持的大型电视青年思想公开课《开讲啦》的演播室,她向青年人发出了“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的强烈呼呼。
  李教授的演讲,思想深刻,逻辑清晰,观点独到,言语流畅,主题鲜明,连主持人“小撒”都直呼“震撼”。我想这种“震撼”的效果是必然的,因为鲜有人去深入地研究哲学,在大多数人眼中,哲学都是深奥的,神秘的,无用的。所以,李教授深入浅出的演讲,把哲学讲得很实用,很透彻,很明白,给人的思想启迪是深刻的。
  在我看来,让更多人“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好像是一种“奢望”。因为大多数的人都是现实的,他们所关注的就是看得见、摸得着、“表面存在”的东西。李教授说道:“哲学关注的是超出生命的范围,超越感受的思维,超越眼前事实的思维”,我觉得说的对,并且与我有共鸣,因为我本身就有着哲学性的思考。
  如李教授所说,我们这个社会,娱乐够丰富了,国学也够丰富了,但是哲学是有点冷淡的。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出了一些问题,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政治性的浇灌,而少了哲学性的追问。在演讲中李教授说到了“象”“现象”的概念,相信如果没有一丁点儿哲学基础的人,是无法理解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多数人看到的也只是“象”,追逐的也只是“现象”。在物质、金钱上的攀比,就很能说明问题。在消费经济的时代,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处于花着不属于自己的钱,或者花着未来的钱,而购买一些自己原本并不需要的东西的状态。没有需求,制造需求也要消费,经济学的影响涵盖着各行各业。
  然而,很多人费劲心血、终日忙碌、不择手段,依然过得艰辛,依然过得不快乐,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我们太关注眼前的事实了,太在乎眼前的既得利益了,而忽视了“时间性的思维”,缺少了对“本质”的追索。更多的人在追逐一种“变象”,在“万象更新”的世界里,更容易迷失自己。
  在解决“逐象”迷失这个问题上,李教授抛出了“万变不离其宗”的概念,举了一个很形象的“祖宗”的例子,表达了“宗”与心理学上的“潜意识”的共同点,它们都代表着“存在着的不清楚的东西”,这种存在着不清楚的东西是有研究价值的,也是哲学所研究的内容。
  我们可能在初高中政治课本上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说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对于世界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一分为二的。在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上,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在学生时代,我就认为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在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上,唯心主义的意识至上,观念至上是不可取的,唯物主义的物质第一性,也是值得讨论的,我觉得精神的力量也是伟大的。对此我一直是有着追问的,直到昨日看到李教授在演讲中说道“物质与精神同在”的观点,我才有了明确的一个答案。李教授举了一个关于“飞机”的例子,说是不是发明了飞机这个东西,才有了“飞机的原理”,“飞机的原理”的存在是在“飞机”发明之后,还是之前呢?很明显,“飞机的原理”在“飞机”发明之前就是存在的, 是我们找到了这个原理才发明了飞机。在我们发现“飞机的原理”之前,其存在,但我们不清楚。这个原本就存在的“飞机的原理”实际上就是大自然的精神和智慧,所以对待大自然,对待哲学,我们需要保持着一种尊敬和好奇。
  在对哲学的功用上,李教授讲到了“真理”的问题,讲到了列宁哲学笔记和黑格尔的逻辑学。黑格尔认为:“真理是一条河,而不是一滴水”。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和成功同在一条河流当中,对于一件事情的对错,我们不应该是极端地批判,批判就意味着“抛弃”,而寻求其合理的价值,才是与“获取”相关的。这种获取,是对“优秀成分”的吸纳,学习他人的优点,完善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有发展,这种获取也是一种包容。“受益惟谦,有容乃大”最早见之于明代兵部尚书太子太保袁可立在河南睢州自己“弗过堂”中所著的自勉联。二百年后又有清末民族英雄林则徐题于书室的八字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本意是比喻像大海一样的宽广胸襟。这是以大海能容纳无数江河细流的无限容量来形容人的超常气度。
  所以,哲学不像大家以为的那样无用,而且哲学和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我相信一切大脑还能进行思考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过哲学性的思考,只是大多数的人在现实的洪流里,在“万象更新”的世界里,逐渐地丧失了哲学性的追问。即便像我一样的有着自己零零散散的哲学观点,但亦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纵然如此,哲学,哲学性的思考,就像是一座灯塔,能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道路,明确自己的方向。如果没有了方向,人生就将是冰冷的黯淡。所以,学会“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吧,我们可能不会再有什么“选择恐惧症”,可能不会那么累,在得失之间,踌躇不前。
电话:010-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网络工作室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张景中院士的《数学家的眼光》一书一出版就受到了广泛赞誉。陈省身先生生前曾建议,该书"当译成英文";中国科技馆馆长王渝生先生认为这本书是"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普佳作"。该书不仅将数学与自然、人文、社会紧密相联系,而且还蕴涵哲学思考在其中。
作者单位: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李玫瑾 || 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_每天学点演讲与口才-爱微帮
&& &&& 李玫瑾 || 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
现在社会生活当中,我觉得我们现在娱乐的,已经很丰富了,我们的国学也很丰富,但是我觉得我们的哲学,好像有点冷淡,那么它到底跟我们的世界、跟我们的人生、跟我们的生活是什么关系?所以我想今天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精彩的故事,深刻的哲理。今天,请欣赏 李玫瑾 演讲:《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哲学的眼光看世界演讲者:李玫瑾  我今天讲的题目,实际上不是心理学。我在这段时间内,根据我的工作以及我的研究,和我的感悟,我有一个话题想讲,叫“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  我想先从一个案件的调查来说起,这个案件的犯罪人他不光体力超常,而且他非常聪明。这个聪明,我们从他作案的当中来看。他最开始他说我要挣钱,我要做大 案,那大案是什么呢?他骑自行车外头去找,他就走到一个冷库那儿,正好看到老板在收海鲜。大家知道收海鲜,他那个钱币都是一沓子一沓子,放在桌上的,过完称以后,两沓子就给出去了。结果这小子一看说,这老板有钱。于是他晚上和他几个同伙,跑到人家老板家里头,把人家绑架以后,让人拿钱。后来老板说,我的钱 都在冷库,于是就带着他去冷库。把钱拿完以后,他拿到钱很高兴,他就把老板给放了。结果没想到,老板马上就报警了,结果他那两个同伙,因为当时没有电话联 系,还在家里等候,结果被警察抓了。抓了以后他很气愤,躲过风头之后,他想来报复这个老板。于是他在别的地方,和他的同伙弄了一把枪。当他跑回来的时候, 说句实话,我们警察真的是火眼金睛,走在大街上,不知道怎么就看出这两个人神情不对。于是我们两个巡警,就把他们俩拦截下来了,说:“你们俩站住,干什么 去!”这个时候他们拿出枪,砰砰就开始朝警察打。两个警察当时全中弹,后来牺牲了。那么他做完这个案件,也就是老板没报复成,但是打死了我们的两名巡逻警 察,于是我们发出了A级通缉令。大家都知道A级通缉令是重大案件了。这个犯罪人跑掉了以后,后来我们在一个省去围捕他,设计了三道包围圈。结果这小子特别 聪明,他去找他女朋友,他走到院门口的时候,他看女朋友一直没有笑,他突然觉得不对。他一脚踏在门口,然后扭头就开始往外跑。我们第一道里边失效了,第二 道就开始围上了,第三道在马路上。结果他就讲:“我的想法是,我肯定跑不过他们有车的,所以我就往胡同跑,就让他们的车进不了胡同。”但是摩托车能进胡 同,他就说:“我跑不过骑摩托车的,于是我紧跑几步,突然扭头回来,就冲着摩托车跑过去。”我们的刑警虽然穿了防弹衣,虽然戴了防弹的头盔,但是他跑到我 们警察跟前,对着脸砰砰就是两枪。这个刑警倒下以后,后边的人全部被堵上,他跑掉了。我举这些例子我想说什么呢?我们的刑警讲,这个人真的是一个天生犯罪 人,他绝对有犯罪的能力。  这么一个人,我们虽然A级通缉令发出来了,他居然逃亡了12年。最后的4年呢,他在一个监狱里头,被我们最后筛查出来了。筛查出来以后,这个人抓了,我当 时就特别想了解,他的一些犯罪心理问题。当我去见他的时候,我坐在谈话室,半天不见他来。然后我问刑警,我说他磨叽什么呢?刑警说他正在梳妆打扮。我说这 小子还梳妆打扮,他们说他很注意形象,然后这时候我就想,我说这小子来了以后,我得给他一个下马威,否则的话没法跟他谈话。他们告诉我,说他在被抓住的时 候,他用了一个假名字。叫什么呢?叫周全。他很明确告诉警察,他说:“我这人考虑问题周全。”等他来了以后,坐下,没几句话就开始问他,我说:“听说你给 自己起了个假名,叫周全。”他点头,很得意,我说:“我就跟你聊聊这个名字,你能告诉我,周是什么含义吗?”他说:“周就是个圆圈呀。”我说:“对,问题 是圆圈要圆起来,它里面需要几根棍来支撑?”他说:“两根。”我说:“那你既然是周全,是跟思考有关,那这两根棍我就问你,它代表哪两种思维?”这时候他 看着我没说话,我让他想了一会儿,我说:“想得出来吗?”他摇摇脑袋,这时候我就接下去了,我说:“实际上我告诉你,思维有两种方式,一种叫空间思维,一 种叫时间思维。空间思维是什么,前、后、左、右、上、下,但是还有一个思维,叫时间思维。你这个人吧,在处事的时候,前后左右上下,你反应都非常好,但是 你还是不够聪明,为什么?如果你要聪明,你有没有想到过,你现在做这个犯罪事件,是多么的愚蠢。虽然你成功逃亡了12年,但这12年当中,一、 你不能光明正大地露面,不能找任何的工作,你不能使用身份证,你不能跟家人联系,你就是有儿子,你都不能去看他。你活得像什么,就像一个老鼠,永远在地 下。再退一步讲,如果你当初不犯罪,你去做生意,你现在挣的钱,是不是比你当时犯罪抢的要多?”他一句话不说,低着脑袋,所以后来我又跟他开玩笑了,我 说:“你不应该叫周全,你可以叫周百分之五十。”最后临到走的时候,我跟他讲,我说:“你十五六岁,就开始心高气盛,想挣大钱,现在外面有很多年轻人,跟 你一样,你想说些什么?我告诉他们。”他想了片刻他说:“告诉他们,人这一辈子选择什么,都不要选择犯罪。”那么他在这里头说的这一辈子,我明白,他还是 很聪明的,他明白了他的问题在哪儿。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做出人生各种的选择,思考你的决策的时候,你不能只顾眼前的感受,要想一辈子。  当然真正的哲学,想的还不是一辈子,哲学要想的超出生命的范围。所以哲学的思维是什么?它应该是一种,让我们能够超越感受的思维,能够超越眼前的、事实的思维。我们很多人现在很忙碌,因为我们的生活压力很大。忙碌,我们要什么呢?我们很多人追求的东西,是看得见摸得着,比如爱情。有些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说“我宁可在宝马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那么在事业上也是这样,包括我们大学报考专业,我们考虑得更多的是,这个来不来钱。但是很多人当他进入到这个领 域,当他挣钱的时候,他告诉我,我不快乐。为什么?因为他干的,不是跟他的乐趣有关的。也就是说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感受得到,摸得着,眼前实实在在 的东西,往往是什么?是“象”,这个“象”我们叫“现象”。所以当我们追逐象的时候,比如你住别墅,我也要住别墅,你那个东西来钱,我也要那个东西,你找 了这样一个老公,我也要找一个这样的老公。那么你追逐这个“象”的话,你最后会发现,你永远追不上。追上了你也不快乐,因为它变化太快。所以导致我们最 后,有的时候迷失。  那么怎么办?我们知道有一句话,叫“万变不离其宗”。“宗”是什么?或者说我们说到这句话的时候,你们想到的宗,有关的词,第一个是什么?宗教,还有什 么?祖宗,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祖宗的,否则不可能有我们。但是我们看得见祖宗吗?我们知道我们到底哪些人是我们的祖宗,长什么样,什么性格,然后叫什么名 字,他们怎么生活?所以“宗”这个字,让我们知道它存在过,但是你看不到了,你摸不着了,那么这个宗字,和我们心理学研究的潜意识非常像。潜意识是它存在 着,但你不一定清楚。这种存在着不清楚的,有没有研究的价值呢?有,这就是我们哲学去研究的东西。  所以下一个问题,我想再跟大家聊聊,哲学可以给我们什么样的帮助。  要谈这个话题呢,得谈谈我怎么开始接触哲学的。其实说到哲学呢挺逗,我是1965年上小学,1976年毕业。大家知道这十年,正是文革的十年,所以我从上 学开始,就先是放假。然后就开始搬城墙,干吗呢?盖防空洞。后来听说恢复高考,于是我就考去了,虽然没怎么学,但是悟性还挺好,当时喜欢看书,所以当时就 报了个文科。但是文科呢,那时北京没几所学校,结果我报的学校都没录我。我这时候很失望,突然有一个老师找到我,说我们要扩大招生,想让你改一个专业,学 哲学,好不好?那个时候根本不懂什么叫哲学,只要能上大学就行,于是说好好,就同意了。同意等到报到去上学,大家可能能够理解这现象,我一年级的时候,基 本是睡觉的。因为老师讲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一分为二,否定之否定,什么对立统一。我在想这世界上为什么闲着这么一帮人, 没事吃饱了撑的,研究世界是物质的。一直到二年级,我们有一个老师给我们讲,列宁哲学笔记。这个哲学笔记,摘的是黑格尔的逻辑学,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哪根筋 给触动了,突然觉得哲学特美妙。然后开始去看黑格尔,他的书给了我很多的很多的东西,那我现在跟大家来分享一下。  第一,他让我知道,真理是一条河,而不是一滴水。在我之前我所接触的教育,就这个观点是错的,这个观点是对的。但是他在点评所有流派的时候,黑格尔都讲, 你要找出它出现和存在的价值。如果它出现了,它就一定有它的价值。那么后一个观点,在批判它(前面观点)的时候,实际上前边的(观点)是你后边(观点)的 恩人,没有它(前面观点)的错误,就没有你的进步。我在这些年,在点评一些案件的时候,很多人也批评我,说你从来不批判。是,我这个风格实际上是受他(黑 格尔)的影响。也就是说批判往往和抛弃有关,但是找出合理价值往往是(和)获取有关。我们应该去学会一些他们的优点,我们把它容在一起,有容乃大。那么他 (黑格尔)还谈物质和精神,那这个问题我觉得更有意思了,因为在这之前,我所接触的哲学,是讲的物质是第一的,精神是第二的。那么我在读他的著作以后,我 才明白,如果你从认识角度来说,你需要先认识物,再认识精神。但是物质和精神二者,这个存在实际上是同时的。比如我举个例子,飞机是当我们发明了,我们才 制造出来,对吧?但是我想问的是,在你没有发明之前,飞机的原理存不存在?存在。也就是这个原理是在你发明之前还是之后呢?之前。所以这个原理,就是大自然的精神,和大自然的智慧。  其实大自然的智慧,体现在很多方面。大家有没有发现,低等动物它一出生,就能够自我生存;而最高级的人,他在生命的初期,和各种动物相比,恰恰是最笨的。 笨到什么程度?一个人生出来以后,你把奶瓶放他嘴边,你可以逗他,你拿那奶瓶去逗他,你看他什么表情,他只会张嘴。但他吃不着,为什么?因为他的脖子没有 力量,他不能往前去够。吃完(奶)了以后,如果不把他立起来,把那嗝拍出来,他照样给你吐出来。吃、喝、拉、撒、睡、翻身、温暖、打嗝,他没有一件事自己 完成。我认为这是老天的一个设计,他让这个万能的,什么都能干,太聪明的人,在生命的初期以乞求的方式,来乞求别人过来帮助。而这个过来的人,就是你的恩 人。他每一次过来,给你带来快乐。他的气味、他的声音、他的相貌,当你记住他的时候,你就开始出现依恋。半岁左右人不会说话,但他会知道抱他的这个人,是 不是他要的。如果不是他要的,他会给你抗拒、他会闹,对吧?所以你会发现,老天的设计是什么?这是情感的开始。而这种情感,才是人与人控制的最重要的一种 方式。所以我在研究犯罪心理,我曾经说过,如果研究我们这个社会有很多人为什么毫无人性,一句话,生命初期的抚养上出了问题。如果他在抚养当中没有情感, 这个人就会缺乏人性。  我们曾经有一个案例,这个犯罪人杀人无数,那么最后当警察去抓他的时候,四个警察走进门,他扭头一看警察,就知道来抓他的。为什么?他后来说:“你们一进 门,叫我去办户口,办户口有晚上来叫的吗?办户口需要四个警察吗?你们一进门,我就知道你们来抓我的。”他已经准备好一杆枪,当他走向桌子的时候,他的母 亲从隔壁房间出来,就站在警察身边问:“儿啊,警察找你什么事?”他看了一眼母亲最后说:“没什么,他们让我们去办户口,妈,你别担心。”最后拿上户口 本,跟着我们往外走,其实他抽屉里就是那把手枪。那么上车以后,我们给他戴上手铐,他第一句话就是:“你们应该好好感谢我的母亲,如果不是她的出现,你们 都没命了。”后来警察问他,他回答说,“因为我不忍心,当着母亲的面杀人。”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人杀了十多个人,甚至他的同伙,他的狱友,最后让他停下手 的,是母亲的存在。那也就是说,他对母亲这份情感,救了我们四个警察。所以我们可以研究人的心理问题,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你会发现,真正能拿住人的就 是情感。那么这个情感,实际上是养出来的,这就是大自然的设计。  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我还想说一句,就是我们过去老提倡改造世界,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认识世界,顺应自然,而不是要改变它。我们有没有发现,每当我们做 一个大的改变的时候,我们都会自食其果。所以尊重自然,去研究自然背后的精神,我认为是一个对理性的尊敬,也是我们的一种对精神现象的好奇,以及探索。如 果我们有这种追求,我认为我们年轻的一代,会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相遇·高贵  相遇: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久别重逢,让每一次相遇充满愉悦和欢喜。重逢,不仅是躯体相遇,更是心灵共鸣。  高贵: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爱、平和、愉悦、不攀比、不虚荣、不浮躁、以仰望的姿态不断进步成长。  相遇更好自己,成就真正高贵。WhatYouNeed 就在Dr LQ CLUB微信号:mtxdyjykc
点击展开全文
口才展示智慧和才华,体现风度和气质;口才缩短人们心灵间的距离,促进彼此间的交流;口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是赢得精彩人生的重要砝码。每天学点演讲与口才,让人生更加丰富而多彩。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发送邮件到 bang@ 或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哲学眼光看世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