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鼠与1997兔相配-1997 在南孟高级小学教语文的高敏老师 如今在哪里

简介/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学校自1987年开办以来,坚持科研兴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赢得了良好的办学声誉。1999年9月,学校加入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领衔的“新基础教育”研究,2004年4月成为全国11所研究基地学校之一,开展成型性研究并于2009年5月结题,现已进入扎根性研究阶段。十多年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在“生命·实践”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初步形成了生命关怀的“新”立场,综合融通的“新”思维,充满创造的“新”实践,成人成事的“新”境界,并结集出版了《“新基础教育”研究与实践》丛书(《因至爱而美丽》《因真实而精彩》《因智慧而快乐》)、《“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丛书(《创:生转型之美》《行:成实践之美》《抒:展成长之美》)、《“新基础教育”研究成果系列丛书——“新晨会”》《实践孕育智慧》《聚焦实践·走向理性》。“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学校正以此为精神力量,从科研兴校逐步迈向科研强校,为建设“动态的、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21世纪新型学校”而奋进!
学校介绍/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新村配套学校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就是薄弱学校的代名词。校舍破旧,教学设备落后,教师素质低,生源差。地处江苏常州市东郊城乡结合部的翠竹新村配套小学——常州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现为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用15年的艰苦奋斗的办学佳绩改变了人们的这一看法。十几年前,当择校生如潮水涌向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那些名校时,二实小人只能心生羡慕,但是今天的二实小,却成了别人羡慕的对象。
荣誉/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学校荣誉学校获得荣誉情况一览表
获得荣誉名称
市文明卫生单位
市教育委员会文明单位
全国“双有”主题教育先进集体
省手拉手活动先进学校
市级文明单位
市十佳手拉手好学校
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学校
江苏省实验小学
市级文明卫生模范单位
市文明单位标兵
市校产校具管理先进单位
市德育先进学校
市教委“九龙杯”教育创五优竞赛优秀奖
市教育委员会“希望杯”储蓄先进集体
市红旗大队
市教育委员会宣传报道先进集体
市教委首批好班子称号
校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市教委校产校具管理先进单位
市教委命名为校本培训基地
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先进集体
市教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市劳动竞赛活动优胜单位
市少先队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
《让学生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在年度市教科研课题评比中,获一等奖
《让学生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获九五课题一等奖
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
省优秀家长学校
1999---2001年度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
全国“创新杯”少先队活动“最佳奖”
写字比赛获市一等奖
省教育厅命名我校为“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校刊《体验》获江苏省少年儿童研究会第十八次年会二等奖
“新竹服务公司总经理招聘会“获江苏省少先队“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小课题展示活动特等奖
被命名为“全国少儿实践研究基地”
荣获常州市人民政府 范燕青 市长授予的“常州市先进集体”称号
校大队部被评为“江苏省少先队红旗大队”
教师荣誉教师获得荣誉一览表
获得荣誉名称
省新长征突击手
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市教委优秀共产党员
市华英文教基金会奖励
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
市教委三等功
市劳动竞赛立功者
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
省优秀园丁奖银奖
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市学科带头人
江苏省第八批特级教师
省优秀辅导员
省新长征突击手
支持少先队工作好校长
市第五批小学数学骨干教师
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
市通讯报道积极分子
市教委三等功
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市优秀辅导员
省优秀班主任
市青年骨干教师
市优秀园丁奖
市学科带头人
市中小学体卫两个《条例》先进工作者
市首批兼职教研员
市优秀班主任
市青年骨干教师
市学科带头人
市教育工作者
市学科带头人
市教委优秀共产党员
市学科带头人
市学科带头人
市教委优秀女教育工作者
市青年骨干教师
市青年骨干教师
市青年骨干教师
市青年骨干教师
市青年骨干教师
市优秀班主任
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市青年骨干教师
市青年骨干教师
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市优秀辅导员
省优秀班主任
市青年骨干教师
市优秀园丁奖
市学科带头人
市中小学体卫两个《条例》先进工作者
市首批兼职教研员
市优秀班主任
市青年骨干教师
市学科带头人
市教育工作者
市学科带头人
市教委优秀共产党员
市学科带头人
市学科带头人
市教委优秀女教育工作者
市青年骨干教师
市青年骨干教师
市青年骨干教师
市青年骨干教师
市青年骨干教师
市优秀班主任
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市青年骨干教师
市青年骨干教师
获奖教师教师获奖情况一览表见常州二实小官方网站(网址在扩展阅读)
教学建设/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一、 在荒草地上建起一座美丽的校园时间回溯到1987年8月。当四位刚走出师范校门的青年踌躇满志地背着行囊,兴冲冲来到常师二实小报到时,他们愣住了:一幢孤零零还未竣工的教学大楼鹤立在市郊一大片荒草地和芦苇塘里。没有校门,没有操场,没有课桌椅,没有书籍课本,甚至没有校长。方圆一里之内,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万事开头难。没有钱,老总务钱莲芝从常州师范借来8张支票去置办课桌板凳、书籍簿本。雇不起汽车和搬运工,他们就找来两台拖拉机。4名小青年二话不说,跳上拖拉机充当了搬运工。他们从很远的地方将办学用品拉到学校后,又挑灯夜战,把成捆成捆的书本和一张张课桌卸下来。阳历八月,暑气逼人,他们挥汗如雨,饥渴难当,竟没人叫一声累。教学大楼还未正式起用,他们向附近的房产开发公司借了一间办公室用作招生。附近的居民不愿把孩子送到二实小上学,常州市教育局只好行政干预,把北环路以东地区硬性划为二实小施教区。日,没有鲜花,没有彩旗,没有喜庆的鼓乐,二实小首批到校的6名教师在临时代理校长王元生的带领下,匆匆忙忙迎来了首批来自附近20所小学的88名学生,这就算开了学。说来也许有人不信,建校后,二实小人打的第一场战役就是除草,向校园内一人多高的野草宣战,让学校真正像个学校的样子。他们发动全校师生(也就一百来号人)用铲铲,用手拔,用锹挖,用镰刀割,用火烧,干了十来天,好不容易才开辟出一块地方。他们从外面运来碎石、沙子铺在上面,学校才算有了个小操场。就这样苦干了一个月,终于除尽了校园里所有的野草。第二年春天,野草又疯了似的长出来。他们请来拖拉机先把地深翻一遍,再发动师生把草根拣出来,最后让土地暴晒,如法炮制,连续干了三年,校园里的野草才基本除净。接下来是搞绿化。买花秧树苗没有钱,他们就发动全校师生献计献策,多渠道筹集树苗。有人到附近苗圃把人家间苗间掉的花木苗拣回来,栽到校园里。有人看到小区里有多余的苗木,就跟人家磨嘴皮子,征得人家同意,挖点回来。他们还发动全校师生你带一棵芍药,他带一棵月季。终于将校园打扮得像了点样。难怪二实小校长邵兰芳说,二实小校园里的每一株树木,每一棵花草都浸透了二实小人辛勤的汗水!今天,当我们徜徉在二实小绿树成阴、四季鲜花盛开的校园里,漫步在二实小碧绿如茵的草坪上时,眼前仿佛又浮现出当年二实小人燕子衔泥般艰苦创业的情景。那是1992年。由于教学大楼墙壁油漆剥落,学校决定改造大楼墙壁。请人测算了一下,全部工程最少需要10万元。10万元,对当时这所账面上只有几千元的小学来说,不帝是个天文数字。到哪里去弄这笔钱呢?邵校长对全体教师说:“钱的事包在我身上。我就是变也要变出10万元钱。”很少为自己的事去求人,且自尊心极强的邵兰芳不怕碰钉子,不怕瞧冷脸,抱着磨破嘴、跑断腿也要弄到钱的决心,四处寻找赞助单位。她一家家跑,一遍遍说,说二实小人办学的艰难,说二实小人不畏千难万险争办一流学校的决心,讲到激动处,令人动容。这笔钱终于有了着落。钱到位后,他们立即请人在江西景德镇订做了瓷砖。钱和材料都到了位,想不到工程队却不愿干了。因为要保质保量贴瓷砖,必须把原来墙面上的油漆、水泥、石灰全部铲净。工作量大,太费时费力。怎么办?学校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商量解决办法。全校教师众口一词:人家不干,我们自己干,求人不如求自己!于是,青年教师连夜组成突击队,分片包干。每人一把锤子,一把凿子,从下午四点放学以后干起,整整铲、凿了5天带5个晚上。成百上千次的铲凿,满头满脸满身都是白灰。手上磨出了血泡,没人说个歇字。课间和中午,全校找不到一个闲人。在外面开了3天会的邵校长回校后发现所有墙壁被铲得干干净净,激动得心尖颤抖,眼泪簌簌掉下来。5天后,工程队负责人跑到学校一看,惊住了!他不相信劳动强度这么大的活竟是一群细皮嫩肉的文弱书生干 的。当时90%的年轻女教师皮肤过敏,手上、脸上、身上生满红斑,奇痒无比,一个多月后才消失。后来学校又新建了第三幢教学大楼、塑胶跑道、装备了多媒体教室、体现以学生为本的阅览室、图书馆、多功能教室。15年艰苦创业,二实小人在几任校长的率领下,摸爬滚打,一直处在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状态中,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比别人大得多的代价。邵兰芳曾多次说,二实小办学贵在有一点精神,这种精神叫“四千精神”——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锤百炼。这“四千精神”,浓缩了二实小人办学的经验,道破了二实小人成功的秘密!二、 追求课堂教学的理想状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稍有一点办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学校硬件建设可以抢时间赶速度,但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有一个过程。二实小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是从抓课堂教学开始的,抓课堂教学又是从转变教师观念入手的。1997年10月的一天,邵兰芳在《教育研究》上读到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的一篇题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的文章。这篇文章把“教”与“学”的关系提高到教师和学生生命质量的体现、生命价值的释放的高度来认识,大有耳目一新、顿开茅塞之感。她如获至宝地把它推荐给学校中层以上干部阅读,随后组织全校教师学习讨论。全校教师受到了很大启发和震撼,迫切地感到要更新学生观、课堂教学观、教材观,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树立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的意识。这篇文章对于二实小的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革命性的意义,“以学生为本”、“带着学生走向教材”、“以学生为主体”等观念很快深入人心,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什么叫积极主动地学?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走进二实小课堂,你就能找到答案。二实小人对过去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刻反思。他们认为,过去学生之所以学得被动,是因为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主观能动的不可替代的认知活动,包办代替太多,只重学习的结果,不重学习的过程。即使提问,也如同钓鱼,“钓”到答案,也就达到了教学的最终目的,根本不留时间让学生思考、感悟。找到问题的症结后,老师们就大胆的在自己的课堂上试。白露老师上的《珍贵的教科书》最先尝到改革的甜头,课上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生动活泼的景象。青年教师马燕芬教《赵州桥》时,试图让学生在对照图画的反复朗读中领悟并讲述赵州桥的美。当第三次读课文时,一个小男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赵州桥太美了,我真想把它的美用画笔画下来!”老师满足了他的要求。同样由马老师执教的寓言《揠苗助长》,则是让学生用表演课本剧的形式来揭示课文寓意的。生教生,生考生,生评生,是二实小课堂上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巩固所教知识,老师们设计了“我想提醒大家,让我考考你”这一教学环节。请学生在学完新知识后,将自己认为比较重要或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拎出来,给大家提个醒。最后,学生自由提问考大家并点名回答,答对者可以继续考别人。这样学,学生感到新鲜,学习热情高涨。为了出考题考别人又不被别人考倒,他们整堂课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自始至终处于活跃状态,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表达,学会了评价。另外。这种从学生实际出发的重点难点的突破,更具有了针对性。“你的回答妙极了 !”肯定和鼓励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法宝。要说二实小的课还有什么特点,那就是老师们对学生始终充满了期待、理解和鼓励。他们说,一节课中其他环节都可以省,惟独这一环节不能省。教师的鼓励是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器和催化剂,小学生非常在乎老师的评价,一旦得到老师的鼓励,他就敢想、敢说、敢问。三、 主题作业——沟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桥梁有人说,今天的孩子是在做各种各样练习册中长大的。但在二实小教师办公室,记者被这样一些五花八门、别出心裁的作业吸引住了。语文作业有:画画、制作、观察日记、收集、表演等形式;数学作业有:操作作业、观察作业、访问作业等,其形式都是儿童感兴趣的。例如学习了《瀑布》一文后,要求学生收集中外著名瀑布的图片、诗文以及介绍瀑布名称、地理位置、宽度、高度等科普知识的资料,制作一本《瀑布集锦》,在班级举行一次“瀑布展”。作业一布置,同学们就忙开了。结果,这次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瀑布展”搞得很成功!二实小人将这种作业叫做“主题作业”,认为它是学生沟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桥梁。过去二实小教师的精力大都放在上好40分钟的一堂课上,对作业这一环节比较忽略,布置作业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即要求学生完成若干道练习题,结果大部分学生仅仅为作业而作业,成了解题的“操作工”,造成作业重量轻质、重书面轻口头、重知识轻能力,损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让学生愿意做作业,喜欢做作业,并相信自己能做好作业,他们将那些传统意义上的的作业加以改造,使其成为内容上复盖原有的作业,形式上具有一定的主题性和情境性的主题作业。教师在批改主题作业时,评价方式也跟批一般作业不一样。不再用分数和等第评价,而采用描述性语言评价,给予鼓励、奖励和提醒。如有些学生设计的作业与生活特别贴近,教师的评语是“你真是学习和生活的有心人!”四、 “数学医院”——养成学生终身受用的良好习惯在二实小教师办公桌上,记者还看到这样一种不同一般的学生作业本。它们有的取名为“数学医院”,有的取名为“小镜子”,还有的取名为“数学病历卡”、“马虎国的故事”等等。教师告诉记者,这种充满童趣的自省类作业本是该校改革作业批改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策略水平,让学生学得更明白、更主动的产物。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只在过程和结果正确的题目上打“√”,而对那些过程或结果错误的题目,如错误带有“全局性”的则用“——”将它划出来;如错误是“局部性”的,就用“?”表示。作这样一些记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错误的原因,根据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反省。反省的内容是“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错”、“现在能否正确解决”等。当学生完成反省后,教师要求学生把正确的解题过程或结果重新写在另备的订正本上,本子的名字由学生自取,这就有了上述种种名字。教师在批改过程中,还因人而异地写上各种各样批语。为了巩固每天的反省效果,进一步强化成功,教师还引导学生每周写“反省日记”。周记要求家长阅读签字。家长们对这一举措很是赞赏,认为每周总结,不仅是订正一些解题错误,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干得怎样,目标在哪里,形成反馈习惯和反省能力,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将终身受用。为了在班级中形成反省氛围,他们还将每周五的数学课改为“学习反省课”。课的前20分钟让学生谈学习的成功经验和反省体会,后20分钟根据学生的反省,作巩固性练习。如果有谁一周没有错误,就被评为“数学明星”,另外,还设有“学有进步奖”等。反省课的功能一是“纠错”,二是“强化成功”,三是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学会策略性地学习。后来,这一做法已迁移到其他学科。
腾飞/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一、 一个“公司” 两个“市场”在二实小采访,听说该校少先队大队部办了一个公司,两个市场,觉得新鲜,忙问原委。分管德育的副校长袁文娟告诉记者,一个公司就是“红领巾新竹服务公司”,两个市场,就是“红领巾跳蚤市场”和“红领巾人才市场”。“红领巾新竹服务公司”下设“手拉手”工作部(包括红领巾跳蚤市场、志愿娃服务中心)、“我能行”工作部(红领巾人才市场等)、“小主人”加油站(新竹体育基地、新竹演播室等)。“公司”宗旨是为队员工作、学习、生活提供帮助,包括保护未成年人的种种合法权益。学校领导在走访贫困学生时发现,一些学生父母下岗,生活比较困难,而另一些家庭富裕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有许多淘汰和闲置的衣服、书籍和文具。于是,“红领巾跳蚤市场”应运而生。这个市场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交易过剩或闲置物品的场所,以实际行动资助身边生活困难的学生,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习、体验管理员、售货员、收银员、部门经理和顾客等不同社会角色。1999年5月的一天,是“红领巾跳蚤市场”第一个开张日。学校组织的一个模拟集市开放了23个模拟市场。“小小市场管理员”、“小小服务员”、“收银员”等职务全由清一色的少先队员担任。有4582件物品参加了交易,成交额达3581元,70%的“商品”更换了主人,近1000名家长与学生一起参加了活动。在这之后不久,应不少学生和家长的强烈要求,又举行了第二届、第三届“红领巾跳蚤市场”交易会。第二届交易的主题是校服专卖。共交易校服385件,赠送贫困家庭学生110件,这一活动在当地社区产生了很大的反响。“红领巾人才市场”的作用不可小看,像“新竹服务公司”所有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学校需要少先队员的岗位都要通过这个“人才市场”招聘。从拟写、张贴招聘广告,到双向选择、签定招聘合同、培训上岗,甚至按劳取酬等都做得有板有眼,全方位模拟社会上的人才市场。第一次人才市场开张日场面很热闹,有600多名同学参与,共设岗位155个,分服务、知识、活动、行为规范四大类,包括“新竹电视台主持人”、“餐厅小卫士”、“开放书架管理员”、“广播操领操员”等许多岗位。队员们喊出了“亮相舞台,展示自己,服务伙伴,提高自己”的响亮口号。以往学生任职的岗位一般由老师指定,有限的岗位被少数能力强的学生长期“占有”,而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管理的状态。“红领巾人才市场”激活了全体队员的竞争意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在更多的岗位上得到锻炼,提高了综合素质。特别是一些学科成绩不突出的学生,在人才市场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二、 “生活频道”的 开通德育是什么?二实小的教师回答是,德育不是说教,更不是体罚命令,德育是春风化雨,德育是夜雨润花,德育就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感染、熏陶和诱导,是创造各种条件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去心得,是将火热的社会生活引入校园,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学校红领巾电视台生活频道的开通,标志着二实小以生活频道为依托的社会实践活动进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许倩老师教了《电话》这篇课文后,孩子们仍有许多疑问悬在心中,围着她问这问那,有些专业性很强的问题还真把她给问倒了。于是,一个活动计划在她心中油然而生。他们请来市电信局团委书记卢叔叔开了个以现代通讯工具为专题的访谈会。“请问卢叔叔,电话号码是怎样产生的?”“请问,什么叫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是怎么回事?什么叫网络电话?请问,怎样打越洋电话最省钱?”同学们从普通电话问到录音电话、移动电话、可视电话以及幻想中的电话。这种信息新鲜、密集、贴近学生生活而形式新颖的访谈会让学生们得到很大的满足,原计划40分钟的的活动搞了两个小时还欲罢不能。学生们敢想、敢问、敢说的精神面貌给卢叔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啧啧称赞二实小学生好生了得。为了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让学生懂法、守法、用法,他们请市少年庭庭长来校做讲座。他从一个个真实的案例讲起,生动、形象、具体。学校还把学生带到少年庭和少管所参观。这样的教育入脑入心,对学生触动很大。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二实小人不怕难,不嫌烦,想方设法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经风雨,见世面,长知识。他们带学生到德育基地市蔬菜大棚基地劳动,到敬老院参加社会公益服务,去美术馆看画展,去剧院看演出,到乡村去访问新农村。日,风和日丽,春光烂漫。二实小三个年级近800名学生来到乡村,参加了该校组织的别开生面的“城里孩子畅游新农村活动”。整整一天时间,他们参观了常州厚余鸵鸟场、全国闻名的夏溪花木基地、塥湖梅花鹿养殖基地和一家乡镇企业。这些城里孩子投入大自然的环抱,兴高采烈,乐不可支。他们捧青草喂鸵鸟,搂着小羊羔拍照,在乡村的田埂上奔跑,在果园的水中小岛上追逐嬉戏,在河滩上找贝壳、瓦片玩“削水片”。在清澈的小河边,在转动的水车旁,在无边的果园中,茂密的水杉林里,他们唱啊,跳啊,尽情放飞心灵,从来也没有这么开心过。活动的收获是巨大的。在夏溪花卉苗木基地,学生们认识了大量的植物,欣赏了五彩缤纷的花木,访问了花农,了解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对农民的生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鸵鸟基地,同学们获得了有关鸵鸟的知识,了解了鸵鸟的经济价值。回校后,同学们把畅游新农村的感受写进了作文。这些习作感情真挚,内容丰富,词语生动,对新农村、新农民的生活有了更深刻更具体的了解。他们在作文中写道:“农村的小楼比城里的高楼更洋气,农村的环境比城市更美丽,农村的道路比城里更宽阔。农民也穿西装,打领带,既种田,又做工。乡镇企业家比城里大公司的老板经理还气派。真要换个眼睛看乡村了!”三、 终生难忘的国旗下讲话新千年元旦快到了,按分工,这一天国旗下的讲话该由邵校长来讲。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怎样让不寻常的人以不寻常的形式讲一些不寻常的话,邵校长和他的德育智囊团的成员们开始了策划。2000年元旦这一天,全校期待已久的国旗下讲话开始了。 “新千年来了,我们要对自己说,我不要做大懒虫,我要做小主人。加油——”一(1)班小同学的话刚讲完,他们全班一齐高呼“一(1)班加油! “让我们在新年的钟声里记住自己的责任!”六(2)班同学的讲话掷地有声,铿锵激越。25个班级25名同学(每班选派一名代表)的75句话(每班三句话),从各自的角度,以自己喜爱形式呈现在全校师生面前。整个讲话连起来就像一篇优美抒情的朗诵诗。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充满了创造性。看到这样的效果,邵校长当即取消了自己原先准备的讲话。她说,孩子们讲得比我好,在那样的情境下,我的任何话都显得多余。最后,全校1000多名同学将写有自己心愿的1000多只自制小风车插在学校门口的那只大型模型上。1000多只风车带着二实小1000多名同学的1000多个心愿飞旋着跨入了新千年。气氛热烈,场面壮观,令在场的师生激动不已。在谈到这次活动感受时,不少学生告诉记者,这是他们终生难忘的一次国旗下讲话。四、 卧薪尝胆练内功解读常师二实小在短时间内取得成功的秘诀,记者不能不将目光投注到它那支令人羡慕的教师队伍上。在这一方面,二实小人是受过刺激的。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刚建校的那几年,二实小人出外开会、办事,总被人低看一等。因为人家心中根本就没有你的位置。在市里举行的各类比赛和活动中,二实小经常垫底。开会作报告,没有二实小人的发言权。严峻的现实教育了二实小人,怨天尤人,于事无补,竞争不相信眼泪,只相信实力。他们自知和人家不是在一条起跑线上,但还是下决心卧薪尝胆,奋起直追,迎头赶上。而这一切得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可是要建设这样一支教师队伍谈何容易!刚建校时,二实小的教师主要由新分配来的师范生和从农村各村校调来的教师组成,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低。1990年,邵兰芳校长来到二实小时,学校的各项常规还未真正建立起来,考卷上错别字多,备课、批改作业不规范,甚至连给家长出一份通知,也要校长亲手起草。她“严”字当头,首先抓常规的建立。批改作业的符号怎么打,打在哪里,打多大,学校都有明确规定。出考卷,她一张张把关,发现错别字就返工,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直至准确无误才可发到学生手上。许多教师,甚至是老教师被她批得哭鼻子,抹眼泪,她也不心慈手软。上课了,她拉一张板凳,就去听随堂课,听追踪课。如果需要,她走上讲台,当场示范。教师不敢掉以轻心了,心思全花在了如何上好课备好课上。就这样狠狠抓了三年,教学常规才建立起来。建校初期,学校狠抓教师的学历达标,积极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充电”。 在别的方面,校长很“抠门”,可是在教师学习进修上,邵兰芳舍得花钱。35岁以下的教师个个像“钉子”,白天上课、料理班务,晚上看书学习。不少老师取得了大专文凭后,继续攻读本科、研究生课程。他们说,不要以为小学教师有了大专文凭就够吃够用了,当今教育教学领域日新月异,新理论层出不穷,只要稍不注意学习,你就无法适应了。这几年“校本培训”的说法很流行,邵兰芳说,其实很多年前我们就这样做了。他们也采用一般学校都通常采用的师徒结对模式、微格培训模式、沙龙碰撞模式等,都有效地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送出去,请进来”是二实小培训教师一贯用的方法。学校请来常州市小教界的各路“神仙高手”——徐国梁、孙雅春、蒋纯来、蒯超英等给教师“会诊”,指点迷津,当他们教育科研的引路人和“高参”。徐国梁协助教导处抓教学,在二实小一呆就是四年,整天钻在课堂里听课,与青年教师面对面地谈,手把手地教。四年以后,二实小的好课率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终于有了很大提高。像许多学校一样,二实小也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寻求过教育科研的支援。参与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是他们教育科研上档次、上水平,不断进入新境界的标志,也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走上了一个新台阶。从1999年9月起,每学期,以叶澜为核心的专家组都要到学校来指导教师搞教育科研。他们采用分层带教(经验带教、专家带教)、点面结合、内外结合、问题答辩的形式,通过(专家)听课——(专家)评课——(教师)再上课——(专家)再评课,定期给予青年教师以具体、切实的指导,帮助教师反思教育行为以及蕴藏在其中的教育理念,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二实小人戏称为“捉虫”),并提出各种修改方案。专家的评课过程,不仅向教师展示了具体的“教育智慧”,同时给教师提供了一种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反思示范。专业研究者的参与、与专家的对话,对教师确立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使教师从经验走进规律,能透过教育现象把握教育本质,使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一种现实的教育生产力,从而使学校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校长邵兰芳、副校长李伟平,普通教师蒋玉琴、许倩等一大批教师都是这种“专家培训模式”的得益者。“菜单式培训模式”是该校培训教师的又一新形式。它的最大特点是教师能自主选择校本培训的内容、时间、方式。每学年初,校长室会同教科室将全年的培训计划一一列出,形成“菜单式”校本培训方案,然后将此方案发给教师。教师根据学校需要和个人意向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和培训方式。教科室综合以后再列出学校培训方案,规定出目标、内容、时间、方式、评价方法等。学校还为每一个教师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每周周二下午3:30,学校为教师腾出固定的专业发展时间。他们还利用校园网络,减少会议次数,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教师学习。十几年来,二实小在塑造教师队伍方面的种种招数在今天都开始见效。一支业务精、作风正、思想境界高的教师队伍业已形成,正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发挥着它巨大的作用。有8名青年教师成为常州市学科带头人,11人成为常州市骨干教师,21名教师参加省市10门学科基本功竞赛,有13名教师获一等奖,6名获二等奖。本科学历的占教师总数的32.6%,大专学历占教师总数的55.8%,数百篇教育科研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或获奖。15年艰苦创业,常师二实小的面貌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办学条件今非昔比,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教育教学质量大大提高,社会声誉鹊起,赢得了轻负担,高质量的美誉,成为常州市的热门学校。原先不愿划归二实小学区的一些单位和个人,如今都希望让孩子到二实小就读。学校生源爆满,规模一扩再扩,由建校时的4个教学班,88名学生,十几名教师,扩至今25个班级,1154名学生,69位教师,学校多次被评为常州市文明单位,并早已成为省实验小学,迈入常州名校行列。二实小的崛起,引起了许多教育实践和理论工作者的兴趣。他们开始关注二实小现象。慕名到二实小参观考察的人络绎不绝。1996年,全国校长培训班来常师二实小考察,校长们说,素质教育在二实小真正落到了实处。1997年,海南省先后有两位副市长带队到二实小考察,对二实小的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2年全国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学员到常师二实小考察,二实小的学生给校长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孩子说孩子的话,没有空话,没有套话,非常天真、真实。二实小靠他们的“四千精神”,靠几任敢于拼搏、勇于开拓、正直无私的好校长,靠一支素质优良、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教师队伍,用短短15年时间打造了“常师二实小”这一响当当的名校品牌,创造了教育的神奇!
回顾昨天展望明日/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回顾 反思 展望语文组一、“新基础”基地学校建设中期评估活动总结:走过春天,播下的是希望;走过秋天,收获的是丰收。同样,接受“新基础”基地学校建设的中期评估,留给我们的是这样两句话:(一)团队合作,大局为重。“红花更需绿叶配。”红花因绿叶的衬托而娇艳,更因绿叶的无私奉献而芳泽。在这次评估活动中给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语文教研组团队成员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个人的得失、个人的困难,在“新基础”面前都显得不再重要。1.智囊团。在课程部长分身乏术的情况下,我们给三个上课教师各配备了一个智囊团,由本年段的老师为其出谋划策。可以说三十五颗心拧成了一股绳,听课、评课、重建,走到哪,心里装的都是上课的内容。由于语文教师都身兼班主任,上班时候很难抽出整段的时间用来商讨,因此大家更多的是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午间、下班后、休假日,这些本该是闲聊休息、带孩子、陪老人的时间,都被我们用在了研讨、修改教案上,而没有听到大家一句怨言。这股精神、这股凝聚力深深地感染了每个教师,也成为了大家前行的动力。分管组长作为各组的召集者、引领者,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常常陪伴上课教师到最后,或研究教案,或斟字琢句地修改说课稿。尤其是陆轩老师,在自身六年级课务、负担较重的情况下,跨年级,带领高年段老师一起为赵菊玉老师献计献策。2.先行者。在这次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甘挑重任的老师。他们不是“新基础”活动课堂教学的最后呈现者,但缺之不可。当最初的教案成形后,为了让上课教师从伙伴那儿找到灵感,辨析教学环节的可操作性,是他们——毛如静、王小娟、朱江月老师,勇挑重担,先上课给开课教师看。在开放中,大家再寻找理念和实践的融合点,一次次验证教案,有可吸取的精华,也有思考还不够成熟有待改进的,为开课教师送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厚礼。他们是试金石,是先行者。3.支援者。当然,我们还忘不了给予我们帮助的组外的支援者。谢丹、谢忠恕、殷春华老师,给予我们技术上的帮助,使上课课件更精益求精。所以,一次活动,一堂课凝聚的是关心这次活动的每一个老师的心血。(二)精益求精,质量为先。10月24日,大家经历了一天的检阅;而事实上,我们更是经历了一场长达几个月的洗礼。从任务布置下来,从上课教师名单确定下来,“质量”这个词就一直盘旋在大家的脑海里。为了上好这三节课,大家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教案、试教、听课、评课,为的就是拿出一节令自己满意的课。高老师一次又一次地推翻教学设计,这种勇气、这种研究意识值得大家敬佩。正是有了这一次次的打磨,三位教师最后课堂的呈现得到了专家的肯定,方海红和赵菊玉老师无论是教案设计还是教师的状态和试教时比较可谓是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而高老师的专业素养也得到了专家的赞扬。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灵魂,一流的课应是学生出采的课堂。10月24日,走进这三位教师的课堂,大家能感受到孩子们训练有素,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方老师班上学生韵味十足的朗读,高老师班上学生丰富的语言积累,赵老师班上学生敏捷的思维,都让人耳目一新,看得出三位教师平时就非常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正是应了这样一句话:“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自磨砺出。”也许这样一个过程是磨人的,但这更是一个提升自己的过程,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精益求精,质量为先。二、语文教研组两年来的主要变化:1.从“被动执行”到“主动策划”。前期,语文教研组的活动主题有两个来源,一是市教研室,二是学校领导层。上面要我们做什么,那么教研组就开展相应的活动,可以说是“被动执行”的成分多;而近两年大家都感受到教研组在变“被动”为“主动”,主动策划语文组的活动。从语文组研究课题的确立到推进、青年教师的培训活动、中老年教师的展风采活动等等,都展现着语文教研组独特的魅力。2.从“短期思考”到“长远规划”。以前,教研组常常是本周思考确定下周的活动主题,这样就容易造成以下缺陷:A.活动准备仓促,缺乏实效;B.活动缺乏序列性,不利于教师的成长。针对这些问题,教研组将活动策划的时间提前,将活动的周期拉长。开学前,根据教师、学生的成长需求,团队的发展需要,制定本学期的活动内容。有些活动周期拉长到以“月、学期”为单位,甚至是学年,像青年教师的培训活动、学生语文活动都已成为语文教研组的传统,将一直沿袭下去。因为只有成事,才能成人。3.从“自上而下”到“上下联动”。以往,教研组的构成从教研组长到组内教师像是一条自上而下的绳索,仅靠教研组长的辐射力远远不能取得长足效应,而大组活动时组员的参与面小,很多人无机会参与或呈观望状态;而当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备课组成立后,这种局面就明显得到改善。很多学习、讨论放到备课组内或各年段里,讨论变激烈了,研究的针对性增强了,教研活动的实效也就得到了保障。所以各个备课组就像是教研组这条绳索上的一个个横向连接点,这样上下联动也就调动了每个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整个教研组的战斗力。 4.从“整齐划一”到“差异互动”。在教研组组内建设上,我们变“整体划一”为“差异互动”。以往活动中往往要求全员参与,要求一致,但事实上每个教师的需求不一样,这样大而笼统的培训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只有挖掘教师之间的差异资源,才能既轻松又最大程度地促进教师的提升。除了第一梯队的教师向第二、第三梯队的教师开放课堂、师徒结队等,今年我们还组织了“中年教师展风采”活动,让中年教师宝贵的经验得以延续,让语文教师有不走出校门就能领略大家风采的机会;而青年教师的培训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变以往单兵作战为今日的联手出击,既培养合作意识,又能取长补短,得到了青年教师的赞同。三、语文教研组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持续发展的制约瓶颈:(一)教研组的人员结构1.团队中缺乏高层次的领衔人。近几年来,语文组连续有多名在校内外颇具影响力的语文领衔人外流。虽然语文组也人才济济,不乏有思想、有经验的老师,但大部分教师长期将目光停留在班级管理和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对外缺乏打开局面的感召力,对内缺乏高瞻远瞩的战略意识。因此,一定程度上缺乏指导和引领。2.日常中缺乏集中研究的时空。目前,随着新基础基地学校建设的不断深入,学科教学和学生工作的要求日益提高。语文教师都身兼班主任,两头的工作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老师们普遍反映工作头绪多,在校只能忙于日常工作的正常有序运作,静下心来研究的时间和精力都得不到保证。3.教师中缺乏稳定的研究队伍。近两年来,语文组由于教师退休、外流,人员结构波动大,队伍不稳定。据简单统计,从进入基地学校起,新进入的语文老师有10位,占语文组三分之一。除此之外,有7位女教师在近三年内生育。而且,近年来,老师的健康状况不佳。就本学期,语文组先后有多人病假。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日常的教学研究往纵深发展。(二)教研活动的组织方式在新基础课型研究方面,语文组经历了专家组提供课型,各年级认领研究到各年级自主确立研究课型,学科组试图在某一课型上纵向形成系列,应该说大家对课型研究一直都缺乏明确的认识。几次研讨课的呈现和评议,包括基地学校活动,即便有专家组的参与,对大家的帮助也不很明显。同时,以年级为单位,各年级自主研究的情况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对整个学科组而言,研究的主题相对分散,研究的力量相对分散。共同研讨时缺乏能够促进互动生成的话题。另外,语文组团队较大,重心虽然下移了,但因为诸多原因,研究的实效性还不够。四、针对上述问题,对未来三年语文教研组建设的建议(主要策略与打算)1.确立相对集中的研究主题,形成序列,提高实效。针对语文教师人数多,但时间、精力相对分散,以及目前教师队伍结构特点。在落实重心下移的同时,学科组了解、综合各年级梳理、重组的课型,在阅读和习作上方面形成纵向的可以在各年级共同研究的主题,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智慧,达到逐一突破的效果,最终在某些课型上形成研究成果。这样,大家的参与虽然立足本年级,但一致的主题,年级之间的传承也得到了保证。2.整合课型研究和学科活动,形成氛围,提高素养。近两年,伴随研究的重心下移,语文的学科活动也在年级内集中组织。一二年级的写字比赛、三四年级的朗读比赛、四五六年级的习作比赛都是全员参与。为了进一步推动语文学科的教学研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展示平台,我们计划今后将课型研究与学科活动综合起来,在全校形成氛围。比如,学习写景的文章,相应开展朗诵比赛;研究人物励志故事,就可以组织讲故事比赛。活动过程依然由班级到年级,最终在学科组进行全校性的活动。使研究活动既让老师得益,也在学生层面有更多的呈现。3.建设不同梯队的教师队伍,形成传统,提高水平。建设不同梯队的教师队伍,形成制度,并不断完善。充分发挥第一梯队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快第二梯队教师培训的频度,加大第三梯队教师的培养力度,使不同梯队的教师在学习和研究方面相得益彰,蓬勃发展。除了在课型研究和学科活动中合作探究,分层责任。学科组还将完善第三梯队教师学期初和学期末的成长对照制度,第二梯队教师过程培训和同台竞技制度,第一梯队教师课堂开放和期末展示制度。以期形成传统,提高语文组教师教学的综合水平。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8次
参与编辑人数:7位
最近更新时间: 16:05:26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绵阳市中院高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