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医用钢板手术中用的可溶性钢板

&&&&&&&&&&&&&&
&&&&&&&&&&&&&&&&&&&&&&
&&&&&&&&&&&&&&&
: 607-612&&&&DOI: 10.3969/j.issn.14.04.020
数字化骨科 digital orthopedics
数字骨科技术在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的放置定位中的应用
陈& 刚,廉& 凯,崔& 露,吴农欣,陆新颜,王帮军,陈枫文
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襄阳市中心医院),湖北省襄阳市&& 441021
Digital orthopedic technology in the positioning of volar plate in distal radius fracture
Chen Gang, Lian Kai, Cui Lu, Wu Nong-xin, Lu Xin-yan, Wang Bang-jun, Chen Feng-wen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bei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Central Hospital of Xiangyang), Xiangyang 441021, Hubei Province, China
参考文献(0)
桡骨远端骨折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成人上肢骨折,成人急诊约占17%[1-2]。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目前倾向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3-4]。
对伴发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来说,桡骨远端骨折,股骨近端骨折和腰椎压缩性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类型,病残率高,极大的降低了骨质疏松患者的生活质量[5-7]。目前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内固定,有多种解剖型的锁定钢板系统应用于临床[8-10]。
这些特别设计的锁定钢板为一些复杂的骨折类型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从某种程度上扩大了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尤其对于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但如何安置钢板位置使其适当,既能牢固固定关节面碎块,又避免螺钉从关节面穿出一直是手术技巧的难点。临床上可以通过开放关节面直视,或关节镜或在C臂机辅助下判断螺钉与关节面的相对位置[11-12],但各有利弊:开放关节面扩大了创伤;C臂机增加了医生及患者的受辐射机会且并不能直接判断螺钉位置。文章旨在通过仿真技术模拟桡骨骨折手术过程,测量模型中钢板最佳位置的定位数据,对比观察治疗前采用常规规划和计算机规划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锁定钢板的放置定位对治疗的影响。
杂志出版内容重点:;骨植入物;;;内固定;数字化骨科;
全文链接:
设计:数字化骨科,分组对比观察。
时间及地点: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湖北襄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放射科、信息中心及中心实验室进行。
主要设备:德国西门子64排螺旋CT。
主要软件:比利时MIMICS软件,德国西门子UG软件。
对象:选择同期湖北襄阳市中心医院应用斜T型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
诊断标准:桡骨骨折根据X射线片进行诊断。
纳入标准:①无特殊骨骼肌肉系统疾病。②无骨折外伤史。③年龄在50岁以上。
排除标准:骨形成不良的骨病患者,或先天畸形如马德隆畸形或陈旧桡骨远端骨折病史。
根据纳入标准选择符合条件的患者20例,年龄50-67岁,平均(58.65&10.36)岁,其中50-59岁13例,平均(54.17&2.90)岁;60-67岁7例,平均(65.10&2.52)岁;获得正常老年人群腕关节及桡骨远端CT扫描数据。另选桡骨远端骨折33例进行分组对比观察。研究取得所有患者的知情同意,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相关要求。
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锁定钢板放置位置测定:
摄片方法:采用西门子64排128层螺旋CT拍摄双腕包括桡骨远端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手上举平伸,手心向下,两手尽量靠拢以缩小扫描野,头先进。根据定位片,包括整个腕关节。扫描基准线:横断面连续扫描。获得正常老年人群腕关节及桡骨远端CT扫描数据(dicom格式)。
钢板边缘距离桡骨远端关节边缘距离测量:为经过钢板中轴及T型中点的连线在钢板边缘同关节面边缘之间的部分。
螺钉中心距离桡骨远端关节边缘距离测量:为经过钢板中轴及T型中点及螺钉孔中心的连线在螺钉孔中心同关节面边缘之间的部分。
测量方法:将桡骨断层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消除非感兴趣部位,单独将桡骨远端包括关节面的部分在计算机中三维重建建立3D模型[13-15]。然后测量市售常用仿AO斜T型锁定加压接骨板(天津正天公司)的各项各向尺寸(精确至0.1 mm)。在UG(SEIMENS公司)软件中根据实际数据建立斜T型锁定加压接骨板的3D模型并导出保存为STL格式。将此钢板的STL模型导入到先前建立的桡骨远端3D模型中。利用MIMICS软件的医学模拟模块和注册装配功能进行手术模拟,即将钢板模型在桡骨远端3D模型上进行装配,直至钢板位置最佳 [16-17]。标准为避免螺钉从关节面穿出下,螺钉正好在软骨下。再通过软件的3D测量功能,测量钢板远排螺孔中心同关节面边缘的垂直距离,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
计算机仿真在桡骨远端骨折钢板置入手术前规划中的应用:
分组方法:根据治疗前规划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常规规划组桡骨远端骨折15例,采用的治疗前规划方法为阅读常规X射线正侧位片及三维CT片,未进行计算机建模及仿真环境下模拟复位固定。致伤原因:跌伤及少量交通事故伤。骨折AO分型为c2及c3型。
计算机规划组桡骨远端骨折18例,采用的治疗前规划方法除了阅读常规X射线正侧位片及三维CT片外,同时在医师工作站上多角度观察骨折的三维模型,并且在软件模拟环境下复位装配掌侧锁定钢板。致伤原因:以跌伤为主,包括少量交通事故伤。骨折AO分型为c2及c3型。
实施及执行人员:阅片由同一组3位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分别进行,超过2名以上医生诊断相同则纳入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均由同一组3位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实施,其实施同类手术经验超过50例。
治疗前规划:常规规划组患者的术前规划为传统型,即根据腕关节正侧位X射线及三维CT图像分型。然后根据患者一般情况如何,有无基础疾病,骨质疏松状况,患肢局部皮肤条件及对预后的期望分别制定手术方案。
计算机规划组患者的术前规划除传统方法外主要区别在于借助了计算机模拟。将患者的CT断层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三维建模(图1)。
在模型上评估骨折复位后掌侧锁定钢板的安置位置,记录螺钉孔中心距关节面边缘距离(图2,3)。并评价干骺段骨质缺失程度及关节面粉碎程度,决定是否植骨及加用克氏针或结合外固定。
治疗操作:臂丛或全身麻醉成功后,患者仰卧位,患肢外展,止血带备用。采用前臂掌侧Henrry入路[18-19],经桡侧腕屈肌腱与肱桡肌肌腱之间进入,推开旋前方肌,暴露骨折。牵引结合适当的撬拨间接恢复桡骨高度及适当的掌倾角及尺偏角,克氏针临时固定后临时安置掌侧锁定钢板。
常规规划组安置钢板后多角度透视判断钢板远端螺钉有无穿出关节面。根据术中所见干骺段骨质缺损情况决定植骨与否及是否加用克氏针或更换外固定。
计算机规划组根据计算机术前规划中测定之距离安置钢板然后正侧位及斜位透视。根据治疗前规划之方案结合术中所见决定植骨与否及是否加用克氏针或更换外固定。计算机规划组安置钢板时根据测量结果将钢板安置在安全区,即钢板远排螺孔距关节面距离大于12 mm,然后再行透视。确认无误后方一一钻孔测深安置锁定螺钉。
记录两组患者各自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手术方案更改次数。
治疗后处理:治疗后患肢可调支具制动,治疗后第1天在支具保护下开始行患肢手指康复功能锻炼,一二周后每日定时拆除支具适当腕部功能练习。逐渐增加运动量和幅度。治疗后使用鲑鱼降钙素结合钙剂和维生素D行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鲑鱼降钙素在第1周肌注50 U/次,1次/d;第2周肌注50 U/次,每2 d给药1次[6-7]。
治疗后复查及随访:治疗后1周内复查X射线观察骨折对位线情况及螺钉有无穿出关节面。拔除引流管后早期功能练习,每月复查随访并检查腕关节被动活动有无明显障碍及异响及摩擦感。
主要观察指标:记录各组患者的治疗操作时间及治疗中透视次数,记录治疗后复查X射线骨折对位线的情况及有无螺钉穿出关节面情况,记录术后随访患者的腕关节有无明显限制及摩擦感或异响。
杂志出版内容重点:;骨植入物;;;内固定;数字化骨科;
全文链接:
对于伴随骨质疏松的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锁定钢板可以较长时间的维持术后骨折的复位情况,并可以适当的早期功能练习,减少骨折病的发生,减少内固定的失效[19-20]。锁定钢板具有角度稳定的特征。一旦复位到位,锁钉锁定成功,就可以维持桡骨远端掌倾角及尺偏角的稳定,而这两项指标恰恰是桡骨远端骨折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且锁定钢板的远端锁定设计时就考虑了分散排布,加强了抗拔出的能力[21-22]。
传统加压钢板的稳定依赖于钢板同骨折块之间的摩擦力及骨皮质之间解剖关系的恢复。而在骨折疏松患者中,桡骨远端骨折往往伴随着干骺段松质骨的压缩和塌陷。继而伴随着桡骨高度的丢失。此高度也是决定桡骨远端骨折预后的重要复位标准。治疗中往往发现恢复桡骨的高度后,面临着干骺段骨质的缺失,骨皮质缺乏连续性。在这种情况下,普通加压钢板由于缺乏角度稳定性,无法维持桡骨高度的恢复,即使勉强维持,也是不稳定的,无法耐受术后的康复练习造成的剪切应力而早早失效。同普通加压钢板一样,锁定钢板治疗桡骨骨折后复位的维持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与骨骼的质量。如果骨质疏松特别严重。即使是锁定螺钉也会失去对干骺段骨块的把持,造成螺钉对骨块的切割,随之而来就是骨折复位的丢失及内固定的失效。
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进行完备的治疗前规划,便与在治疗前发现问题,提早预防,避免术中的失误。通过仿真技术测量得到的数据可以有助于实际临床操作中安置钢板的间接指标。此项指标方便简洁:只要螺钉中心距离关节面边缘在12 mm外,螺钉基本上是安全的。根据这项原则,在三维模型中凡是骨折线或中心主要骨块的边缘距离关节面边缘在12 mm以内的,则不能保证螺钉在安全的不穿过关节面的情况下固定骨折块。需要改用外固定支架等其他手术固定方式。不过,此原则在下列情况下只能作为有限的参考:本数据非大样本,故不能覆盖整个人群。如果分别将研究人群按照性别及年龄段分组,数据可能更贴近实际;模型设定钢板的远端角度设定为17&且假设螺钉垂直于钢板表面。并且模型建立在骨折复位良好的前提下。如果骨折复位不良,或改用其他形式的螺钉(如普通螺钉),则本应处于安全区域的螺钉仍然可能穿出关节面。
通过治疗前规划还可以方便的复位骨折,在三维立体层面上评估干骺段骨质的缺损程度,观察钢板对骨折的把持关系。如果治疗前规划发现干骺段骨质缺损严重,则治疗中需要增加植骨的步骤。如治疗前规划发现骨折远端关节面粉碎严重,锁定钢板的远排螺钉无法固定到每个骨块时,则治疗中需要增加其他的固定方式如部分克氏针或结合外固定等。
目前随着影像科技的进步,骨科医师面临着处理海量数据的烦恼。海量的数据既可以给予临床医师关于病情的各个方面的详细情报,又可能导致医师顾此失彼,遗漏其中的细节。图像处理软件及仿真技术的进展使得骨科医师可以从海量的CT及MRI数据中发掘出以往X射线所不能提供的细节[23]。3D模型的建立只是初步的应用,同图像处理软件的高级功能结合起来后可以方便的进行医学模拟,尤其是骨科手术。可以在模型上方便的调节内固定物的位置及方向。亦可以根据模型的实际外观来设计更服帖更合适的内固定物。进一步的利用还可以将合成的STL模型网格化后导入到ANSYS等工程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做生物力学相关的分析[24-25]。
本组病例数据显示,结合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术前规划可以相对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而并不增加螺钉穿出关节面或内固定失效的风险。尽管手术时间缩短有限,对于青壮年患者可能看不出太大影响,但对于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而言,手术时间的每一分钟的缩短,对减少麻醉及手术对机体功能的干涉都是有意义的。
文章的局限性在于正常人群的数据纳入样本太少,可能无法反映大样本人群中的变异。这样会导致在小样本人群桡骨标本模型中得到的数据不能完全反映真实情况。在此基础上需要改进的是扩大标本的数量,尽量包括不同性别,年龄组,使得建模模拟手术得到的数据更能代表普遍情况,覆盖范围更广泛。此外,建模测量得到的数据基于两点:①骨折需解剖复位,特别是桡骨远端的掌倾角要解剖复位。如果实际操作中骨折无法解剖复位,此时12 mm安全区的数据无法在此例患者的手术中适用。②钢板类型需固定。本文采用的是国内仿制AO的掌侧T型锁定钢板,掌倾角度及T型横臂夹角一定。如换用其他类型钢板或术中将钢板塑性,这此时12 mm安全区的数据无法在此例患者的治疗中适用。
杂志出版内容重点:;骨植入物;;;内固定;数字化骨科;
全文链接:
文章主要阐述了一种新技术(数字骨科技术)结合临床实践的应用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数字骨科部分,选取了正常人群20例做一般规律的研究。这个在一般的生物力学或离体标本研究中例数偏少,但也常见于文献。第二部分为临床应用部分,两组病例分别为15和18例。临床病例相对较少。且未严格按照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机制及骨折类型分型,也未体现随机对照双盲等原则。但是在在本研究进行的医院中,合格纳入研究的患者只有这么多了。虽然少,数字上不完美,但胜在真实。如有可能,当然是严谨严格的分类对照得到的结果更为可信。这一缺点已经在本文结尾中指出,作为临床指导,病例数肯定当然是不够的,但作为一种新方法(数字骨科)的应用实例,作为一种新的结论(钢板放置的安全区)的临床前瞻性研究是可以作为借鉴的。文章只是本课题研究的一部分,验证试验路线的可行性,偏重于方法学。
杂志出版内容重点:;骨植入物;;;内固定;数字化骨科;
全文链接:
研究亮点: 1 实验的特点为: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进行完备的治疗前规划,便于在治疗前发现问题,提早预防,避免治疗中的失误。
2通过仿真技术测量得到的数据可以有助于实际临床操作中安置钢板的间接指标。
3通过治疗前规划还可以方便的复位骨折,在三维立体层面上评估干骺段骨质的缺损程度,观察钢板对骨折的把持关系。
4结合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治疗前规划可以相对减少操作中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而并不增加螺钉穿出关节面或内固定失效的风险。
杂志出版内容重点:;骨植入物;;;内固定;数字化骨科;
全文链接:
方法:收集20例成人桡骨CT断层数据,通过MIMICS软件建模,在MIMICS中装配桡骨和掌侧钢板,测量最佳的关节面边缘同钢板远排螺孔中心的距离,求其标准差及均值。将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3例分为2组,常规规划组治疗前常规X射线及CT阅片,计算机规划组治疗前根据计算机测量的数据辅助规划。
结果与结论:常用斜T型掌侧锁定钢板的安置安全区为:螺钉孔中心距关节面边缘均值男性为11.13 mm,女性为10.97 mm。计算机规划组患者治疗中透视次数及操作时间显著少于常规规划组(P & 0.05)。提示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有效确定桡骨远端掌侧钢板的适当位置,应用于治疗前规划中有助于减少老年骨折患者的透视及操作时间。
杂志出版内容重点:;骨植入物;;;内固定;数字化骨科;
全文链接:
Abstract:BACKGROUND: Volar locking plate is the dominant treatment of distal radial fractures, but it is difficult to judg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plate position and the carpal articular surface, thus leading to screw penetration of the articular surface. Arthroscopy or operative perspective has their pros and cons, there is no simple and effective method of positioning the plate.
OBJECTIVE: To find the optimal position of Volar LCP in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and explore the role of computer simulation in this treatment.
METHODS: The CT data of the wrists in 20 adult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to calculate 3D models of the radius by MIMICS software. 3D model of the LCP was calculated by UG in working statio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plate and the distal radius joint was measured by computer simulation, and the mean value was calculated. A total of 33 Patients with distal radial fractur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regular X-ray and CT) and computer simulation group (preoperative plan based on the computer-measured data).
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safe distance between the screw center and the articular facet was 11.13 mm in males and 10.97 in females. The number of radiation and operating time were shortened significantly in computer simulation group (P & 0.05). Experimental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omputer simulation is a powerful tool to find the optimal position of volar LCP in the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The time of the operation and X-ray fluoroscopy are also shortened significantly.
杂志出版内容重点:;骨植入物;;;内固定;数字化骨科;
全文链接:
Key words:
中图分类号:&
基金资助: 襄阳市中心医院院级科研课题资助项目(YY20120C19)
廉凯,博士,主任医师,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襄阳市中心医院),湖北省襄阳市
作者简介: 陈刚,男,1977年生,湖北省宜昌市人,2003年暨南大学毕业,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数字骨科的研究。
引用本文: &&
露等. 数字骨科技术在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的放置定位中的应用[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607-612.
Chen Gang,Lian Kai,Cui Lu et al. Digital orthopedic technology in the positioning of volar plate in distal radius fracture[J].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 607-612.
2.1&参与者数量分析&纳入患者33例,分为2组,按意向性处理分析,全部进入结果分析。
2.2&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析&见表1。
2.3&正常人群的桡骨模型中钢板边缘及远排螺钉中心孔距离桡骨远端边缘的距离&通过建模模拟安置钢板并测量后分析得知,男性组中钢板远排螺孔中心同关节面边缘的垂直距离最大为11.75 mm,最小为10.72 mm,95%可信区间为(11.13& 0.65) mm;桡骨关节面距钢板边缘距离最大为6.35 mm,最小为5.41 mm,95%可信区间为&(5.73&0.65) mm。女性组中钢板远排螺孔中心同关节面边缘的垂直距离最大为11.50 mm,最小为10.73 mm,95%可信区间为(10.97&0.59) mm;桡骨关节面距钢板边缘距离最大为6.10 mm,最小为5.28 mm,95%可信区间为(5.56&&0.59) mm。男性女性组别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2)。
2.4&两组患者手术中透视次数及操作时间&常规规划组平均操作时间为74 min,计算机规划组平均操作时间为&60 min,方差齐性,P=0 & 0.05,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常规规划组治疗中透视次数平均为13.33次,计算机规划组为8.77次,方差齐性,P=0 & 0.05,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由于本院手术室治疗中透视制度要求透视时医师包括手术及麻醉医师及护士均在隔离房门之外操作。故每次透视耗时为2-5 min不等。如透视次数较多,则手术时间相应延长。据上分析可知两组之间操作时间差异主要可能是因为透视时间的差异(表3)。
2.5&患者治疗后摄片及功能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拔除引流管后均行早期功能练习。并在1周内摄片复查骨折对位线及掌侧钢板的位置,并检查腕关节主动被动活动时有无关节疼痛及摩擦异感。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复查X射线骨折对位线均理想。钢板远排螺钉位于软骨下骨,起到支持关节面的作用,并且X射线阅片未见螺钉穿出关节面(图4)。
2.6&并发症&功能检查结果提示两组均未见腕关节摩擦感等异样感觉,未见明显活动障碍。全组未见治疗后感染病例,未见治疗术后再次手术调整内固定物病例,仅有1例患者出现治疗后正中神经牵拉轻度麻痹症状,1例患者出现桡神经浅支部分损伤症状,均保守对症治疗后好转。
常规规划组病例中选用传统术前规划结合术中探查加C臂机X射线透视方法治疗后的骨折对位线及螺钉穿出现象同采用计算机模拟术前规划,根据术前规划模拟手术确定钢板位置及同关节边缘距离的计算机规划组相比并无明显差别。而计算机规划组的治疗操作时间较常规规划组显著减少,这就从理论上降低了感染及其他同治疗操作时间正相关的并发症发生,且计算机规划组治疗中透视次数较常规规划组的减少,不但减少了医护人员的放射暴露,同时也减少了病患的放射暴露。而后者在既往的医疗行为中往往被忽视,而且缺乏具体的保护措施。透视次数的减少是对患者健康的保护,同时也体现了现代个性化医疗中对患者的全面关怀。
930 ? 650: true); max-width: 930">
930 ? 650: true); max-width: 930">
没有本文参考文献
宋春健,孙
光,施慧鹏.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 19(在线): .
牛广续,卡哈尔o艾肯木,赵
戈,王振斌,顾文飞,涂来勇.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铭,邱南海.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杨思振,马进峰,王德春.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李贵春,王文己.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马东弟,杨振建,宋锦旭,高志峰,孙立恒,潘学文.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邱长茂,刘宏智,张银光,刘兆杰,田
健.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史少华,吕书军.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杰,庄颜峰,王兵站.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李飞雄,王智勇,张志强.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韩志伟,赵
杰.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李德胜,李皓桓.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奕,陶圣祥,张
锋,张国华.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张黎明,汪志芳,施海伟.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陈晓明,陈前芬,肖增明,宗少晖.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版权所有:《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社 辽ICP备号 新出审字[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社地址:沈阳10002邮政信箱,邮编:110180<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a target="_blank"
骨科新进展AO-B0-关于钢板-手术的内容
来源: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
作者:网络来源
骨科新进展AO-BO1958年,瑞士组成AO学派,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internal fixation就是“内固定研究学会”,在英语国家成为ASIF。在骨折的治疗观点、理论、原则、方法、器械等各个方面成立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的体系,影响遍及全球。成为AO思想或AO理论。&★AO依据骨折的固定作用,将固定方法分为骨折块间加压作用,夹板作用,支撑作用。★通过加压达到坚强的固定,通过坚强的固定获得长骨骨折的一期愈合,成为AO技术的两大基本特征。★AO治疗骨折的四项基本原则:1,骨折端的解剖复位,特别是关节内骨折。2,满足局部生物力学的坚强的内固定;3,无创外科技术的运用,保护骨折端及软组织的血运;4,肌肉及骨折部位临近关节早期、主动、无痛的活动。最早提出骨折的“一期愈合”的概念,在研究中发现,只有使骨折端之间产生一定的压力才能刺激骨折端生长从而达到一期愈合。于是所谓的“骨折—期愈合”曾成为内固定绝对稳定的标志和早期AO技术追求的主要目标。研究认为骨折端存在应力时,将形成纤维软骨和骨痂等,而只有在骨折处无应力时,骨折端之间才可直接骨性愈合,成骨细胞可穿过骨折线,既为一期愈合。这些观点虽对骨折内固定技术及器材研究方面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发现了一些致命的问题,特别是钢板的应力遮挡作用和再骨折现象,其实质是由于骨膜和骨皮质血运遭受破坏,造成局部血供障碍才使骨萎缩的。使人们对一期愈合理认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这就是下面要讲的BO。 AO在临床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首先坚强的固定,难以达到,早期的功能锻炼要极其慎重。生物力学固定----生物学固定BO观点:生理的、合理的接骨术的观点。仅仅是一种概念,是AO理论的发展和延续。不是独立的。BO观念代表了当前治疗骨折的一种趋势,及微创技术、无创技术、无血技术。就是在治疗过程中,把医源性创伤降低到最低。BO追求骨折稳固和软组织完整之间的一种平衡,特别是对于严重的粉碎性骨折,不追求过分的解剖学复位,使软组织遭到进一步破坏。BO内涵:充分注意局部软组织及骨的血运,固定坚强而不加压。5项原则:1,远离骨折部位进行复位,保护局部的软组织的附着。2、不以牺牲骨折部位的血运来强求骨折块复位,如必须复位的较大骨折块,也应尽量保存其供血的软组织蒂部。3,使用低弹性、生物相容性好的内固定器材;4,减少内固定与所固定骨之间的接触面;5,尽可能减少手术时间。关节骨折:AO原则不变,包括1,急诊手术,力争6小时内处理。2、关节面力争解剖复位;3,关节内骨折块的稳定性,4,通过支撑或植骨获得干骺端的重建。骨干骨折:更加强调“韧带整复原则”最大限度保护骨折端的血运,发挥软组织合页和铰链作用,遵循微创和无创原则。内固定:从AO开始的又大又厚的钢板,到广泛运用的动力加压钢板,再到有限接触钢板、点状接触钢板,非接触钢板。据研究,钢板距骨面≤5mm,作用及固定的强度近似DCP。内固定材料使用低弹性模量材料,钛合金最好,碳纤维材料,医用树脂,生物降解材料等。钢板创新同时,带锁髓内钉和外固定支架,越开越显示各自的独到之处。微创:微创技术。康复:在生物学固定的基础上,骨折的康复更加科学,更加强指导监督,循序渐进,而不片面的追求早期活动,早期下床,早期负重等。外固定支架的治疗优点:(1)操作简单、方便、有效。(2)省略了二次手术的痛苦。(3) 弥补了内固定的不足。(4)加压装置符合生物力学原理,能促进骨折的愈合。(5)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6)远离骨折端,使骨折部位的血运得到最大的保护,特别是骨折部位的皮肤不完整的时候,更是起到内固定无法替代的作用。 钢板的治疗进展及临床意义:目前常用的有1。普通钢板主要用于四肢干的骨折。2。解剖钢板主要用于四肢干骺端如股骨髁的骨折、肱骨髁的骨折等等。3。重建钢板用于锁骨、耻骨、跟骨、髋臼骨折等等特殊部位的骨折。 临床意义如下:(1)钢板材料的进展,特别是解剖钢板、重建钢板的出现解决了各种骨折部位的固定方法,特别是锁骨、跟骨、髋臼等特殊部位的骨折,使手术的范围扩大了,效果提高了。(2)钛板的出现,对年龄高的患者骨折可以避免二次手术的痛苦。(3)髁钢板的出现,使髁上、髁间骨折手术治疗达到了满意的效果。特别是DHS、DCH等动力加压钢板的出现,解决了钢板的强度问题,使手术后的再骨折及移位大大的减少,提高了手术的满意度。(4)微型钢板的出现,使各种掌指骨骨折、蔗趾骨骨折的手术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解决了克氏针固定的不坚强,可以早期锻炼功能,使骨折伴肌键断裂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5)有限接触钢板的出现,是符合生物力学原理的产物,减少了钢板的应力遮挡,能促进骨折的愈合。 近年研究表明,钢板下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骨膜和骨皮质的血运受到钢板的阻挡,造成了血供障碍所致,因此AO学派在此理论基础上设计了LC—DCP(即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又称PC—Fis(点接触)。这是AO派骨折内固定器械在设计方面的一场革命,他采用无创单皮质螺钉,像钉子一样把钢板固定在皮质骨上,由于不需要摩擦力传导起作用,就可以减少钢板与骨的接触面积,它与骨骼只有点的接触,从根本上减少了对皮3质骨血液循环的影响。 髓内钉的治疗进展和临床意义 髓内钉的种类:随着髓内钉种类的不断增多,大致可以归纳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标准髓内钉:根据髓腔的直径选用最大适合髓腔直径的钉,以填充髓腔,它具有牢固固定、抗成角及旋转的能力。一般髓腔至少应扩大至12mm。以Kuntscher\AO\Schneider及Samples等为代表。(2)。弹性髓内钉:起三点固定作用,达到保持骨折的对位,如Rush及Ender钉。(3)。交锁髓内钉:在标准髓内钉的基础上,由其近端及远端斜形或横形穿入螺钉,增加抗扭转力,从而扩大了手术适应症的范围。如股骨远端骨折、粉碎骨折等均可所有,以Grosse-Kempf 及 Russell-Taylor等为代表。 交锁髓内钉既保持了普通髓内钉的优点,又克服了普通髓内钉的一些缺点,扩大了手术适应证,不仅能应用于股骨中上的横形、短斜形、短螺旋骨折;对粉碎性、长螺旋型、长斜型骨折以及股骨的多段骨折、骨缺损等都能取得很好的固定作用,锁式髓内钉通过横穿的锁钉与股骨皮质相连,使髓内钉与整个股骨形成一个整体,使其具有最大的固定力。远近两端锁钉具有防止骨折断缩和旋转的作用,二者可起到坚强固定作用,也称静力固定;而只锁一端锁钉的固定,叫动力固定。早期一般静力固定,中后期可以动力固定。目前,交锁髓内钉固定在长骨干骨折的内固定中已占主导地位。 计算机辅助下的微创技术。 &&& 近年来,在计算机辅助下的微创技术已经开展得很好,如交锁髓内钉的闭合打钉术,股骨颈骨折的闭合打钉术,颈椎骨折的闭合打钉术,髌骨骨折的闭合打钉术。所有关节内骨折的术后现场透视或拍片。临床意义如下:1小 创口减少了手术的创伤和病人的痛苦,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2。简化了手术操作过程。3。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骨折部位附近的组织,既使骨折部位的血供来源得到最大的保留,有利于骨折的愈合。4。拓宽了手术范围。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中医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中医园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中医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一般都来源于网络分享,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内容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相关资料下载
相关在线视频
相关中医知识
中医园手机平台
手机扫一扫
关注中医园微信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骨科医用钢板分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