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讲话舌根发硬是怎么回事硬转不过来音怎么办

11招让孩子说话“伶牙俐齿”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般来说,宝宝在10~15个月间,平均每个月掌握1~3个新词。从19个月开始,宝宝掌握新词的速度加快,平均每个月25个新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词语爆炸”现象。让宝宝开始认识动物,学动物叫,唱儿歌,还可以在睡前讲故事给宝宝听。
宝宝的&词语爆炸&现象
一般来说,宝宝在10~15个月间,平均每个月掌握1~3个新词。到19个月,宝宝已经能够掌握50个词左右。
从19个月开始,宝宝掌握新词的速度加快,平均每个月25个新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词语爆炸&现象。
父母要掌握宝宝语言开发的关键点
1~1.5岁宝宝语言开发的关键点
满周岁后是宝宝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此时家长应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帮助。
第一,要有意识训练宝宝说完整话。周岁的孩子正式开始学语阶段,要根据宝宝的语言发育特点,结合具体事物、情景、动作,反复地耐心训练。开始时可以给宝宝建立数的概念。此时并不是教他识数,而是在接触数的同时体会数的概念。如给宝宝糖块或饼干时说:&给你一个,给爸爸一个&,然后说:&你一个,他一个&,让宝宝反复读。
第二,逐渐让孩子主动叫&爸爸&、&妈妈&,学会说出自己的名字和亲近人的称呼。可以利用镜子或相片,问:&这是谁?&家长应经常给孩子讲故事,到走走,让宝宝多接触不同的事物,并且要边看边讲解,告诉他名称。鼓励他说话、理解。在生活中教宝宝说&谢谢&、&再见&等用语;也要让宝宝学做一些判断,说&是&、&不是&、&要&、&不要&等。
第三,用玩具训练宝宝的思考能力和空间概念。准备一些宝宝熟悉的玩具图片和相应的实物。如:娃娃、球、小车、小桶等。可以让他对着画面摆出实物,并告诉他玩具的名称;然后让孩子说出名称;还可以摆开实物让孩子找,并指出方向;可以拿某一样实物讲一讲它的用途或特性。
第四,让宝宝开始认识动物,学动物叫,唱儿歌,还可以在睡前讲故事给宝宝听。
第五,让宝宝涂鸦、画画。宝宝周岁后到2岁左右,这一阶段称为涂鸦期(宝宝绘画可分为三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形象期)。涂鸦对孩子语言的发展有着直接作用。画画活动可以刺激宝宝语言的表达,特别是对那些说话能力差或语言发展迟缓的宝宝更是如此。当宝宝兴致勃勃地涂着,画着时,小小的脑瓜中一定有些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的幼稚、离奇的想法。如果他边画边叫,一定是思维极为兴奋,在积极活动着,要急于表达出来。既然有这么多的好处,父母就应大胆地支持孩子画,让宝宝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为他们准备画、涂、写的工具,在孩子高兴时让他随心所欲地涂涂画画,并且要参与这种有趣的活动,要用语言鼓励他,不懂他画什么时,也要假装十分理解,高高兴兴地同他讲话。注意帮他养成画好一张就仔细看看讲讲的好习惯,这对开发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今后的阅读能力是有直接好处的。
第六,和宝宝说话时要注意的地方。和宝宝说话?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手段,语言应该简短清晰,并引起孩子注意,使你的语言有效。和孩子讲话要肯定,要明确地指出各种限制。给孩子的行动指导一次只能给一种,并把动词放在句子的前面,希望孩子做的事,不提前要求,而应该在孩子要做这件事时再说。
此外,不要用娃娃腔与孩子说话,如&睡觉觉,吃肉肉&等。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小,与他这样交流亲切又好玩,有时就有意逗他,或故意学他错误的发音。但是时间一长,错误的发音就固定下来,以后很难改正,成人应该及时纠正孩子错误的发音,耐心地教他发比较困难的音:如舌根音、舌尖音等。刚开始说话的孩子语病错误多,不能笑话或训斥他。不然,孩子在人前会不愿说话,很容易造成性格孤僻,影响智力发展。父母应鼓励孩子多说话,给他们创造说话的机会,发现语病及时纠正,帮助他慢慢把话说完,不要急着代替孩子说话,而应让孩子有更多的语言交流的机会。
1.5~2岁宝宝语言开发的关键点
第一,应选些适合宝宝阅读的图文并茂的书刊教他读。比如根据不同的月龄选择《婴儿画报》中的一些故事,结合书中图画,给小宝宝边讲边看,宝宝听懂小故事的内容后,家长再用手指着文字给宝宝读。此时,并不要求宝宝认识这些字,而是使宝宝对文字感兴趣。
第二,家长可以及时教孩子建立最初的数、形、量(大小、长短、高矮)及方位的概念,为他以后学数学做准备。可以让宝宝从以下几个方面接触数学知识:1.学数数;2.学认数目字;3.学习认识几何图形。可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教孩子学数学,同时应该提高宝宝记忆数字、复述数字的能力。
第三,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宝宝的语言能力。开发语言能力不一定用特定的方式,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训练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常用动词所代表的动作是宝宝每天都要自己做或看别人做的,父母多留心留意,在宝宝做或成人做的时候说给宝宝听,教宝宝说,宝宝就很容易掌握。让宝宝多次触摸稍烫或较凉的东西,问问孩子的感觉,然后告诉他,说:&真烫,妈妈给你吹吹。&&这凉啊,宝宝不能吃,怕凉,对吗?&这样形成了条件反射,以后碰到类似情况就会说了。然后用类似的方习甜、咸、苦、酸、辣、臭、软、硬等等。
第四,给宝宝做好榜样。1.5~2岁左右的宝宝学习说话的积极性最高,他们学说话的重要方式是模仿大人。无论?&文明话&或&脏话&他们都同样感兴趣,都要模仿。因此,家长应该注意言传身教,成人用文明的语言讲话,不用脏话,这对孩子文明健康语言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父母对孩子第一次讲&脏话&时的态度及行为对孩子能否形成文明的语言习惯有直接影响。这时最好的办法是及时转移他的注意力。其实,孩子第一次讲脏话纯粹是一种模仿,是无意识的,往往是大人对&脏话&特别敏感,采用了不恰当的手段(逗趣或呵斥)反倒强化了他的语言意识,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当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真正懂得事理,说服引导就应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了。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静]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教育官方微信
播放数:104876
播放数:134802
播放数:225903
播放数:102542
48小时点击排行按宝宝年龄浏览:
当前位置: >
宝宝说话大舌头,该做语音治疗
孩子说话大舌头,该做语音治疗
把&姥姥&叫成&脑脑&、&袄袄&,把&哥哥&喊成&呃呃&、&得得&,把&战争&说成&但曾&&&孩子小的时候,偶尔说错几个音,我们觉得很可爱,要是长到四五岁,说话还不清楚,连沟通都有障碍,父母就要当心了。
4月22日,《生命时报》记者跟随北京儿童医院语音训练护士郝京苹上课时发现,来自全国各地存在语言发音不标准的儿童很多,她的语言纠正课程已排到1个月以后,且一到寒暑假,更是就诊高峰。
郝京苹是北京儿童医院从事语音训练的口腔科护士。在5岁男童亮亮(化名)妈妈的眼里,她的治疗堪称神奇。&我家车牌号是6077,但亮亮每次都说成6011;汽车说成&切呃&。他只叫姐姐的名字,因为他说不清&姐姐&,只能喊&演演&。&带孩子来就诊的亮亮妈告诉记者,在亮亮3岁多时,就发现他说话不清楚,也因此没敢送他去幼儿园。亲友们都说等孩子长大点就好了,可到了5岁她还是这样,就赶紧带他来治疗。没想到,在家教了无数遍都没效果,在这里上第二次课时,亮亮就能把&汽车&说标准了,那一刻,她激动得流泪了。
郝京苹的教学&工具&并不复杂:一个口腔模型用来帮小孩找准舌头、牙齿上膛等的位置,一面用来对照练习的镜子,一些测试图片,一堆小棉签。但记者在现场发现,很多小孩本来说不清楚的音,经她几分钟的&调教&后,便能说得很标准。比如亮亮老把&沙&说成&扎&,经她用棉签顶舌头找准位置、用手放在嘴前感受气息等纠正后,很快就读准了。
郝京苹告诉记者,对部分人而言,小时候发音不标准,长大了自然就能说清楚了,但为保险起见,还是建议尽早就诊口腔黏膜科。因为导致孩子发音不清楚,主要有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类原因,前者是指唇腭裂、腭隐裂、舌系带过短等疾病,应尽早就医,及时确定治疗方案,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后者则是指由不良发音习惯引起的语言障碍,即发音位置或发音方式错误等。&已经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儿童,考虑其接受能力,一般建议4岁左右来医院纠正治疗。&郝京苹说,因为此时,多数孩子已上幼儿园,开始了集体生活,如果发音不清,可能会遭到小伙伴的嘲笑甚至孤立,不利于孩子身心成长。当天,有位从天津蓟县来的8岁小男孩,就因说话不清,孩子们不愿意跟他玩,他父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带他来就诊。
郝京苹说,&我们能在家自己帮孩子纠正吗&是她被家长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她解释道,父母的良苦用心她很能理解,但语音纠正的个体针对性、科学性都很强。一方面,只有在科学的综合评估后,我们才能知道孩子具体存在哪些发音问题,有些家长粗听上去,似乎只有两三个音说不标准,但我们一测试便发现其实可能是十几二十个音;另一方面,每个孩子的发音习惯、存在的错误不尽相同,很难统一方法。如果方法不对,孩子一直在重复错误的发音,只会固化错误,加大纠正难度。不过,语音纠正确实需要家长配合,在三四十分钟的纠正课程结束后,家长必须按照课堂上老师的教法督促孩子练习,否则影响效果。
北京儿童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杜辉告诉记者,除说话不清楚,还有两大语言发育障碍问题需引起家长重视。
一是说话晚。一般来说,婴幼儿在1岁至1岁半之间开始学说话,从最简单的&爸爸&、&妈妈&开始。如果1岁半仍不会叫爸妈,建议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尽管说话早晚与遗传等因素有一定关系,但口腔疾病、自闭症、脑瘫等也可能导致语言发育迟缓。如果是疾病造成的,就应及时治疗,以免贻误病情。二是口吃。杜辉说,口吃一般发生在3岁以上的儿童,它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与身体疾病、心理、环境等因素都相关。发现孩子有口吃问题时,也应先带孩子到口腔科就诊,看看是否与口腔结构发育不好等相关疾病有关;如果没有,则建议带孩子去心理科及其他科室就诊。记者 江大红 生命时报
相关标签:
将本文分享到:
相关阅读:
· · · · · · · · · ·
靓图排行:
热门关注排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舌根硬怎么回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