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汕中,我只听出来普通话 "还有十天了",潮汕话潮汕话买是什么意思思

请问下哪首歌曲中又有普通话又有潮汕话?-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
> 请问下哪首歌曲中又有普通话又有潮汕话?
请问下哪首歌曲中又有普通话又有潮汕话?
转载 编辑:李强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请问下哪首歌曲中又有普通话又有潮汕话?”相关的问题,中国学网通过互联网对“请问下哪首歌曲中又有普通话又有潮汕话?”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这首歌中有唱普通话又有唱潮汕话.我听了就是不知道歌名,具体解决方案如下:暂时还未收集到解决方案,如您有解决办法请在下面留言回答通过对数据库的索引,我们还为您准备了:问:这首歌中有唱普通话又有唱潮汕话.我听了就是不知道歌名答:1:短句 食啊未(吃饭了没?) 哦旦死( 很难说 ) 乌青革血(乌一块,青一块,都淤血了!) 散物 ( 乱搞 ) 蛇咬 ( )*这个真还想不出来 2:长句 有人无亩有人亩过家 ( 有的人没有老婆,有的人的老婆太多了 ) 有闲着知听收音机,阿郑永支声...===========================================问:这首歌中有唱普通话又有唱潮汕话.我听了就是不知道歌名答:我只听过一首是粤语版的《胜利双手创》 最后一句歌词是“我是潮州人”(潮汕话) wa xi dio jiu lang===========================================问:这首歌中有唱普通话又有唱潮汕话.我听了就是不知道歌名答:王力宏:盖世英雄,王力宏和卢巧音:好心分手,邓紫棋翻唱:有多少爱可以重来===========================================问:歌曲里有粤语又有普通话的都有什么歌答:王菲/邰正宵:《将爱实现》 梁雁翎/黄凯芹:《哪里的天空不下雨》===========================================问:歌曲里有粤语又有普通话的都有什么歌答:没有叫什么话,这种现象很正常,就像普通话加英语,白话加英语,各地方言加普通话,根本不算什么话===========================================问:歌曲里有粤语又有普通话的都有什么歌答:就叫那首歌。===========================================问:这种鱼味道甜,不是那么大答:潮汕话掰鱼用普通话说就是潮汕话败鱼。有一种说法:掰鱼就是四方渔网、五根竹子、扳鱼筝网。五根竹子一张网。望采纳好!===========================================问:这种鱼味道甜,不是那么大答:这是我在汉典查的,你自己可以登录汉典,查部首,繁体门,里面有 用潮汕话输入法可以找到这个字,但是没有注音 ===========================================问:这种鱼味道甜,不是那么大答:韩国歌曲 可爱颂===========================================这个就自己去找韵味了!而且歌词要贴近生活才好!你号那首"你的选择" 被翻译好之后又是另外一首好歌了! "浩生浩仔"! 真的很好听!还有那首"想着够意志"! 去听听就知道...===========================================志明与春娇 唱的不是英文也不是普通话 不知道是不是潮州话 反正我听不懂...你可以听听看 五月天跟燕姿唱的都很好听===========================================下""行落去" 楼上直译是不行的 而且"老婆"怎么会成"老皮"呢 你哪里的? 还有"够爱"应该... "我真得莫失去鲁"就是完全直译原来的"我真的不想失去你"而潮汕话 用"瓦帽变失去吕"...===========================================番荔枝(学名:Annona squamosa),又称林檎(广东潮州)、唛螺陀(广西)、洋波罗(广西龙州)、假波罗(广西凭祥)、释迦、番鬼荔枝、佛头果(台湾),为番荔枝科番荔枝属多年生半落叶...=========================================== 就是很多小孩在一起 衰人= 就是猴子 无脑仔= 就是没有头脑的孩子 不爽哩聚来烧拍= 就是不爽你就来干一杯 神经病= 就是小到堆 潮汕话=潮州话 翻译=换衣 普通话=北...===========================================香菜,潮汕话又称锅菜,普通话就叫作锅菜===========================================普通话潮州话对照)作者:张晓山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说潮州话》作者:刘尧咨 编撰 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潮州话一月通》出版社:广东海燕电子音像出版社=========================================== 叫人 &===========================================猪痴哥 脚车破尼 别嫁给外省仔 潮汕歌曲靠无妞=========================================== 妈妈要背我去幼儿园再去上班 老市区改建我们老家要拆一直住到现在电视塔下 小朋... 100多年前开埠终于有了这个小鱼港 海边人终于有机会到世界去闯 终于出现让汕头...===========================================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学网: []
用户还关注  日——太阳、日影   月娘——月亮   雨微——毛毛雨   雨仔——小雨   雷公——雷   风颱——台风   扫帚星——彗星   出日——日出   落雨——下雨   响雷——打雷   浮风——起风   透风——刮风   拍雾——起雾   落雪——下雪   落霜——下霜   天顶——天上   日猛——太阳光强烈   月光——月亮很亮   天时——天气   天时好——晴天   天光光——天亮了   无日——阴天多云   乌暗天——阴天   风时雨——夏天的过云雨   雨歇——雨停了   雨仔送送——下小雨   沃雨——淋雨   雨淋头倒——下大雨   赤西北——夏天的西北风   风尾雷——台风过后的雷   塗——土、泥   溪仔——小溪   大水——洪水   山顶——山上   山空——山洞   石米——沙砾、碎石   石仔——小石头   石部——石头   石狗卵——鹅卵石   沙母猴——粗沙粒   路仔——小路   参叉路口——十字路口   巷仔——小巷   船头——码头   渡头——渡口   塗下——地上   塗膏糜——烂泥巴   溪底——河床   水弟——水涨、水满   水可——水退   做大水——发大水   涌——浪 、波浪   风涌——风浪   田洋中——田野   溪水——河水   池塗——塘泥   街路——马路   路铃中——马路中间   乡里——村子   铺路——里路——   排年——往年   年头——年初   年尾——年底   年脚——春节前夕   月头——月初   月尾——月底   月另中——中旬   细月——小月   今日——今天   吗日——明天   后日——后天   渣日——昨天   眠起早——早上,上午   日昼——中午   渣眠起——昨天上午   下旰——下午   蜀夜——黑夜   日昼后——中午后   今夜——今天晚上   够旰——半天   暝昏——傍晚   暝日——日夜   够日——整天   蜀日——白天   一点钟——一小时   一个字——五分钟   点搭二——一点十分   礼拜日——星期天   鬼日——几天   喜天时——过去   先摆——以前   只陈——现在   此在——现在   等下——一会儿   寡年——几年   着久——多久   五月节——端午   七月十五——中元节   八月十五——中秋   冬节——冬至   廿九夜——除夕   过年——春节   春天时——春天   热天时——夏天   热毒天时——大热天   秋天时——秋天   凝天时——冬天   靖月——冬天   工课——工作   落班——下班   做生理——做生意   店铺——饮食店   铺——商店   头家——老板、经理   等——称   碎纸——零钱   纸字——钱币   剃头铺——理发店   罗离——汽车   脚车——自行车   搭渡——过渡   泵风——打气   退货——批发货物   掠鱼——捕鱼   电毛——烫发   税厝——租房子   木工——木匠   灰匙——瓦刀   补泥——补胎   家私——家具   拍铁——打铁   起厝——盖房子   拔桶——打水用的桶   平担——扁担   索——绳子   田料——肥料   早粙——早稻   瓜棚——瓜架   地豆——花生   竹蔗——甘蔗   米萝——簸箕   菜脯——腌制的萝卜干   油麻——芝麻   菜栽——菜苗   沃水——浇水   布田——插秧   落种——播种   拍粟——脱粒   应肥——施肥   挽草——除草   割粙——割稻子   总草——把草捆成小捆   曝粟——晒谷子   收冬——收割季节   袋粪——垃圾   踏车——踏水车   鸡安——公鸡   鸡母——母鸡   鸡仔——小鸡   粉鸟——鸽子   毕婆——蝙蝠   小狗——疯狗   胡蝇——苍蝇   狗蚁——蚂蚁   刺毛风虫——毛毛虫   虱母——虱子   蠓——蚊子   草猴——螳螂   钱龙——壁虎   鱼春——鱼卵   带柳丝——小带鱼   鞋底——比目鱼   金龙——黄花鱼   划鼠——塘虱鱼   水生——牡蛎   墨斗——乌贼   沙虾——对虾的一种   蛤婆——癞蛤蟆   水鸡——青蛙   脚鱼——鳖   鱼栽——鱼苗   胡溜——泥鳅   木棉——黄雄树   红花——石榴花   午时花——太阳花   莲花——荷花   林檎——番荔枝   莲果——荔枝   木仔——番石榴   番梨——菠萝   弓蕉——香蕉   红柿——柿子   山东梨——鸭梨   杨桃——五敛子   奶瓜——木瓜     钱葱——荸荠   番葱——洋葱   番葛——甘薯   番茄——西红柿   番瓜——南瓜   吊瓜——黄瓜   秋瓜——丝瓜   角瓜——丝瓜(有棱)   网光——凉薯   荷兰薯——马铃薯   粉豆——长豆角   荷兰豆——豌豆   扁豆——蚕豆   衫裤——衣服   身底衫——贴身衫   褛——大衣   甲仔——马褂   裤橛——裤衩   朗底裤——开裆裤   外衫——外套   内衫——内衣   衫袋——衣兜   裤脚——裤腿   肚腰——肚兜   棉裘——棉袄   水鞋——雨鞋   鞋拖——拖鞋   雨遮——雨伞   动角——手杖   手环——手镯   耳勾——耳环   铰布——买布料   订衫——缝衣服   缀钮——钉扣子   钮——钮扣   颔领——领子   开胸——对襟   豆油——花生油   茶米——茶叶   豆干——豆腐   钣彼——锅巴   买咸——买菜   鸭母捻——汤圆   甜粿——年糕   菜头粿——萝卜糕   粿条——河粉   油炸粿——油条   粽球——粽子   肉圆——肉丸   眠起早顿——早餐   日昼顿——午餐   夜昏顿——晚餐   滚水——开水   食桌——吃酒席   割猪肉——买猪肉   冲茶——沏茶   截菜——切菜   食茶——喝茶   食饭——吃饭   食药——服药   啉酒——喝酒   厝——房屋   厝顶——屋顶   厝下——瓦片   房内——房间   灶下——厨房   浴房——浴室   门第——门槛   门扇后——门后面   眠床——床   写字床——书桌   饭床——饭桌   椅头——凳子   手布——手帕   面布——毛巾   灶布——洗碗巾   胶刀——剪刀   面盆——脸盆   齿漱——牙刷   口壶——口杯   饼药——肥皂   地缸——痰盂   碗橱——碗柜   箸——筷子   被单——被套   只仔——这边   许头——那边   镇中——中间   下脚——下面   喜顶——上面   正手边——右边   倒手边——左边   底边——里面   脚头——旁边   角头——角落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不错,我想问问潮语的“LU”普通话应该怎么说,有一次我想半天也想不出来,抢也不是,偷也不是,骗也不是,到底应该是什么呢
  &LU& 应该是索要
  Lu 的意思应该根据上下文翻译:  例如:贼仔lu物件,就应该翻译为“偷”  还有 lu格,就应该是索要、强取
  陆丰甲子!!大部分一样
  出花园呢  
  有意思~
  楼主辛苦啦~
  作者:切其
回复日期: 23:56:00
      出花园呢  -----------------------------------------------------------  “出花园”延袭古人的一种成年礼,也就是加冠之礼。潮汕有些地区小孩子张到十五虚岁时,父母就要帮他“出花园”,表示小孩子长大成人了,一般都在每年的七月初七“七夕”的时候举行。
  我怎么记得出花园是在春节后学校开学那一段时间
  出花园可以择日,不过一般都是在七月初七。整天要躲在家里,不能出门,不能睇着乞食,不然就不吉利。    灶下:厨房  ting井:院子  房内:房间  棱钱:屋檐  东丝:厕所  丛浴:洗澡  冥床:床  床:桌子  扫帚:扫把  粪斗:垃圾斗  雪条:冰棒      
  用方言字打出来更搞笑~~
  有意思,好帖
  可汗了...
  不错    把潮汕文化发扬光大
  Lu 的意思不是光明正大的拿
  真精彩,常年出门在外,看倒这些倍感亲切啊!
  确实感觉很亲切.另有些字好象打错了哦.
  脚仓--屁股
  不同乡音的人打出来的字对照都会不一样 哈哈
  楼主下了蛮大功夫的,我一时之间都想不起这么多词来!呵呵
  哇~~~留记号好好学习~
  哈哈!
  挺好的,但是还有的没有译好/@@  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写
  “除人” 用普通话怎么说?或者怎么表达?    总觉得潮汕话可以用非常少的词语、字就表达很多很多。
  作者:看贴回贴不发贴
回复日期: 12:07:00
      “除人” 用普通话怎么说?或者怎么表达?  ==============  调皮捣蛋
  /post-307-32798-1.shtml  强烈要求看看啊!  希望:《潮语教材》..
  多谢了!  对我有帮助,正在研弄潮语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学生喜欢使用普通话交流 小孩说潮汕话日渐“普通”
汕头经济特区报社主办
本社报刊:
 国际日报?中国新闻 
 您的位置: -
学生喜欢使用普通话交流 小孩说潮汕话日渐“普通”
  改革开放之初,潮汕人讲普通话总是平翘舌不分,典型的“潮汕普通话”让外地人啼笑皆非。如今,随着普通话教育在全社会、尤其在学校里全面推广,讲一口流利普通话的中小学生、甚至幼儿都随处可见。但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不少汕头孩子讲本地话时舌头经常“打结”,总要掺杂大量普通话帮忙解释才能表达清楚,成了“普通潮汕话”,这不能不让人对潮汕方言的传承问题感到担忧。
&&&&5岁小孩讲普通话不含糊
&&&&市民林先生的女儿小颖今年5岁,在市区一家幼稚园上学。最近一段时间,林先生发现,女儿的普通话讲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在日常生活中,小颖都能随时随地使用简单的普通话来表述,一些原本可以轻易用潮汕话表达的事情,小颖也喜欢用普通话说出来。电视节目中的简单对话,小颖也基本能听懂其中意思,连晚上听故事也要求父母使用普通话了。
&&&&让林先生感到惊奇的是,他多次看到小颖和班里其他小朋友聚会活动时,小朋友之间几乎也都用普通话交流。后来,林先生参加了小颖幼稚园举行的家长会了解到,现在幼稚园日常教学中基本都使用普通话了。不仅如此,老师们还鼓励家长们在家里应多使用普通话和小孩交流,培养孩子们尽早认识并使用普通话的习惯。看到小颖的普通话讲得越来越好,潮汕话却越说越少,林先生不由纳闷起来:照这样发展下去,孩子将来还能熟练地说潮汕话么?
&&&&学生喜欢使用普通话交流
&&&&据悉,我市广泛推广普通话已有好几年时间,目前普通话已成为一种普及的校园语言。虽然在平常交流中,市民依然习惯使用潮汕方言,但一些在校的中小学生,用普通话代替方言来交流已是习以为常。不少学生由于平时学习都使用普通话,所以对于普通话的熟悉程度远胜于潮汕方言。
&&&&就读于市区一所中职学校的学生小韩告诉记者,她虽然是地地道道的潮汕人,但同学间的聚会时大家却更喜欢用普通话来交流,“比起土里土气的潮汕话,普通话不拗口、更容易表达,特别在感情语气表达上更为舒适流畅。”小韩的班主任李老师也向记者反映,目前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余时间,学生们都更喜欢用普通话交流,这种情况在女生中更为普遍,女生们凑在一起往往都用普通话交流。
&&&&“推普”应与传承潮汕话并重
&&&&和中小学生喜欢用普通话交流不同,很多年长的市民却认为,普通话的推广是一种社会进步,但身为潮汕人,如果连作为“母语”的潮汕话却说得不好甚至不会说,即使其它语言说得再好,也有点遗憾和惭愧。从事幼教事业30年的市外经贸幼儿园园长、高级教师张丽华认为,作为潮汕人的“母语”,潮汕话是不应该淡忘的。张园长说,3-6岁的小孩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但不应机械地去学习语言,而是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循序渐进、通过营造学习氛围和环境来认识使用言语,这才是最重要的。
&&&&市民张先生认为,潮汕话是潮汕文化的载体,只有在生活中靠人与人之间不断地交流,潮汕话和潮汕文化才能得以流传与巩固。但如果缺乏使用它的环境,久而久之,潮汕人使用潮汕话就会变得生疏,所以,在大力推普的同时不应冷落潮汕话。本报记者郑成武
(责任编辑:黄幼华)
来源:汕头都市报
 图片新闻
 便民服务
      
 本网链接logo
汕头经济特区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头经济特区报社大华网制作潮汕话中的保留下来的古代文字
潮汕话中的保留下来的古代文字 10
高二课题性研究的题目~
老师布置下来,我们做这个课题资料很少,也难找。
希望各位帮帮嘛~~~
补充:最好有论文的那种,或者是整个课题性研究。总之,多多益善
 网上转来: 
  潮汕人是中国人里头很有特色的一支。他们在饮茶、祭拜、家庭关系等方面,都比较“传统”,并深为家乡的菜肴和语言而自豪。初到潮汕的客人往往会听到本地朋友表演潮汕话的八个音调。当地教育局的一个语文教研员则告诉我,现行的普通话教学是国家的法律规定,但是呢,其实潮汕的语文教育不妨适当使用方言,尤其是古文部分。因为用潮汕话还能读出古诗的韵脚和平仄,而在普通话里已经消失了,“用潮汕话来朗诵,你就能体验到那些诗歌的优美”。    但是这优美的语言,会给外地来客带来很多麻烦。我刚到潮汕就碰上了一个典型案例。那是在一个小烟摊上,老板娘和其他很多上了年纪的潮汕人一样,对普通话只能听,不能讲。    我:“有白沙么?”  老板娘:“无”。  我心里暗暗赞叹,果然颇有古风,没有不说没有,她说“无”。正转身走开,只听背后一连声的喊,回头看她高举着一盒白沙挥舞得像国旗一样,嘴里说:“爱买?”  我顺口接了一句:“买!”  老板娘的笑容瞬间凝结、手也定在了半空。    后来才知道这都是误会。在潮汕话,“wu”是“有”的意思;而“mei”表否定、拒绝,在我们的对话中其实是“不买”。    即使说普通话也有问题。我坐在一家拉面馆里,进来几个本地人,其中一个大声喊老板:“给我来一碗面汤!”老板手脚倒也利索,马上端来了清汤一碗。客人惊奇的大叫:“咦?面呢?”  原来面汤是汤面的意思(但是“干面”还是“干面”,不会说成“面干”,这让我很困惑)。如果下次有潮汕朋友请你吃“饭盒”, 大可不必惊慌。
  *本人初来此地时,发现有很多喜欢用潮汕话文字来表达意思的朋友,可惜他们却完全不知道某些字在潮汕字典里的正确写法,甚至他们误用的字和本字的发音根本就是天差地别——在此我举两个例子:第一回我就看到有人写“笼是”,他本想表达的是潮汕话中“都是”的意思,可惜这个“笼”在潮汕话里根本从来就没读作“lòng”的,只读作“lāng”,正确的用字应该是“拢”(其实不仅潮汕话有这个字,台湾闽南语也有这个字。大家不信可以去查查周杰伦《火车叨位去》的歌词,里面就有这个字,也是同样的意思。可见台湾人对家乡话用字还是比较考究的);还有一回,我看到有人写“恭过水蚊”,他想表达的是“傻、愣”,可是“恭”这个字在潮汕话里也从来就未曾有过“gōng”这样的发音,只能读作“giong”,正确的写法应当是“戆”,也就是粤语里“戆居”的那个“戆”,潮汕话读“gōng”。
近年来,普通话正在渐渐同化着大江南北的年轻一代使用的方言,上海小孩已经不会讲上海土话了,讲什么话都总得夹杂几句普通话。整个中国,唯独粤语一枝独秀在不断北拓发展,只有操着粤语的青年可以一句普通话不带完全地用粤语表达自己想表达的话。潮汕地区就更为严重了,很多时候我们称呼一个人名、说一句成语都只能靠普通话来表达。我初中的时候,曾经听到一句令人哭笑不得的潮汕话叫“wu zù”,搞到最后原来竟然是“侮辱”两字!我们的年轻一代竟然连“侮辱”的潮汕本音“bhú zòk”都不懂了,竟然只能靠“半咸整潮汕普通话”来表达!虽然说潮汕话在发展过程中,有过“孔子正”,是在逐渐朝官话靠近,比起闽南正音是更接近官话更利于我们的学子闯荡北方,而且推广普通话这本身也是没有错的,并非本人刚才那么说就是想与推普作对,实在是方言方言,就本应是纯正的,像我们如今的潮汕青年,说几句潮汕话却总得夹杂几句普通话,这和当年老上海那种令人发笑的洋泾浜英语又有什么区别?岂不连外地人都得嘲笑吗?
潮汕话古朴典雅,词汇丰富,保留较多的古语音、古语汇和古语法,可谓唐音古韵千年不易。 潮汕话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语法特殊、词汇丰富、音韵独特、古语义多等。潮汕话本是古代中原汉人语言在潮地衍变的产物。 据有关史料载,潮汕话初始于秦、汉时期,成型于唐、宋,到了明末清初,才形成自己独立的语言体系。潮汕话的主体是中原的古汉语,混杂地方方言,音韵与现在的闽南话大体相同,现在的潮汕人与闽南人仍可用一些简单的生活方言交流。历经千百年后,中原汉族语言早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潮汕话却仍然保留着古汉语的八个声调。现代汉语是四声拼读,但潮汕话仍保留着八音拼读的语音系统,潮汕话中客人叫人客,母鸡叫鸡母,步行叫行路,铁锅叫鼎,瓶子叫樽,等等。古汉语也保留较完整;潮汕话一字多义,一个“食”字,几乎包括了喝、吃、饮、吮、吸等所有的口腔饮食动作,如食(吸)烟、食(喝)酒、食(啃)蔗、食(饮)水等。 现在,潮汕话的一整套文读系统,已逐步与现代汉语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使潮汕话既保留自己特有的音韵,又不致生涩难懂。由于处于长期稳定的状态,所以潮汕话也成为联结海内外潮人的最强大的纽带。 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认为:“汕头语是现今中国方言最古远、最特殊的。
潮州话也叫潮汕话,是全国八大方言区中闽南方言的次方言,潮汕人的方言,也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古朴典雅,词汇丰富,语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词古义多,语言生动又富幽默感,与其他语言很大区别。因此,引起海内外语言学家的关注,研究潮汕话的人很多,有关潮汕话的专著、字典、词典也很多。对潮汕人来说,潮汕话是维系感情的纽带,有巨大凝聚力。尤其在异域他乡。乡音相同,胜似“自己人”。  潮汕地区不同地方的潮汕话也有分别,不同城市或地区语言各有自己特点。 [编辑本段]历史和地理   古代潮州话源自古闽南语。潮州先人本来居住在中原一带。9至15世纪期间,为了逃避战乱,一些闽人往海边迁徙,到达福建莆田,定居一段时间之后,又集体向南迁徙到广东东部,即今潮汕地区。移民原因很可能是福建人口过剩。  由于地理隔绝,潮州话便逐渐发展为独立的方言。  潮州话源于潮州府,也就是其名称的由来,古代潮州府包括今揭西、潮州、汕头、揭阳、潮阳、普宁、潮安、饶平、惠来、澄海等。客家话地区大埔和丰顺都有说潮州话的居民。而饶平等主要潮州话分布区,也有说客家话的居民。另陆丰三甲地区附近也有说潮州话。  18至20世纪期间,潮州居民是移居东南亚的主要华人族群之一,故此潮州话成为海外华人的主要方言之一。因此,潮汕地区以外的华人社群,也有很多人操潮汕话。  其中,很多潮州人在泰国和柬埔寨定居,成为当地最大的华人族群。潮州人在香港、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尤其是廖内省、北苏门答腊省、南苏门答腊省、西加里曼丹的坤甸和吉打邦)形成重要的少数族群。一些潮州人也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洲和欧洲居住,一些从潮州地区而来,一些则从东南亚而至。  可是,随着全球化的普及,潮州话的母语使用者逐渐减少。受到共同文化和传媒影响,很多原以潮州话为母语的新加坡华裔青少年,都转而说英语、华语和闽南语(与潮州话有些互通)。华语也渐渐取代潮州话,成为年轻人的母语。尽管如此,潮州话仍然是很多新加坡华人的母语,而潮州人也是新加坡华人第二大族群,仅次于闽南人。 [编辑本段]源流  潮汕话在广东东部的潮汕地区以及海外华人中广泛使用,是知名度较高的一个古老方言,属于闽南语系,但与闽台的闽南话差异很大。语法与闽台片相同,词汇也有高度的对应,语音语调上则差异明显,彼此互通存在不少难度。在潮汕话和闽台片相交融的地区,兼具有二者的发音特色,特别是靠近潮汕地区的陆丰三甲(甲子、甲东、甲西)地区的闽台片的闽南语,福建的诏安等。潮汕话包含了很多的古汉语成分,在古代,潮汕先人本来居住在中原一带,为了逃避战乱,一路往海边迁徙,到达福建莆田,定居一段时间之后,又集体迁徙到今天的潮汕地区。所以潮汕话是遗留下来的古汉语,同时也受到南越国少数民族的影响。  与其他语言之关系  普通话  潮汕地区的小童,早在幼稚园学习普通话。在进小学念书前,潮州话仍是主要教学语言,之后则只采用普通话。虽然当地学生仍以潮州话沟通。当地人大多都能明白普通话,不过年轻人对其理解一般;年长人士则不说普通话,因为以往学校以潮州话为教学语言。  潮州话母语使用者认为普通话的轻声最难掌握。另外,潮州话失去了齿龈鼻音[-n]的韵尾,故此潮州话使用者常常把普通话的该韵尾(声母n)读成软腭鼻音[-?]。  闽南语和其分支都跟中古汉语相同,不存在撮口呼(没有前圆唇元音)、唇齿音及卷舌音。例如:闭前圆唇元音[y]误读成闭前不圆唇元音;将普通话的清唇齿擦音[f]读成清喉擦音[h];将普通话声母zh[t?]、ch[t??]、sh[?]和r[?]分别读成[ts]、[ts?]、[s]和[z]。  客家话  由于潮安、饶平和揭阳接近北方的客家话地区,这些地区的一些人除了说潮州话,也说客家话。潮汕人与客家人经常接触,但有趣的是客家话对潮州话影响甚少。同样地,大埔和丰顺同为潮州话和客家话地区相交之处,也有一些人说潮州话,纵使客家话仍是最主要语言。  粤语  受到香港电视剧和广州对广东省的影响,很多年轻潮州人即使不懂得说,也能够明白粤语。  非汉语语言  潮州话早期受到南越国少数民族的影响。后来,很多潮州人移居到东南亚,故此泰语、高棉语、越南语和马来语等都影响潮州话在东南亚的发展。
  潮汕话将“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的“走”这一义项,称之为“行(读音:[gian5 京5])”,例如:将现代汉语的“这小孩会走路了”、“你走在他的前面”,说成是“这小孩会行路了”、“你行在他的头前”等。除此之外,其它义项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
  其实,汉语特别是古代汉语的“行”早就有了“走(步行、步趋)”的义项,例如《论语。述而》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中的“行”, 用的便是“走”的义。因此,潮汕方言将“走”说成“行”,并不是地方方言所独创的,而是承袭古代文学语言的。
  不过,在现代汉语中,除了成语和极少数文言文外,现已极少用“行”的这一义项,而潮汕话在口头语言上却一直沿用着,没有改变。但在书面语言的应用上,为了实现祖国语言、文字的统一和规范,还是将“行”的这一义项用之为“走”。这对于研究和考证潮汕方言在承袭中原古汉语和地方方言特色,以及实现祖国语言、文字的统一和规范等方面,均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在现代汉语中“两脚或四条腿迅速前进”的,言之为“跑”,如“他跑得最快”、“天下雨,路面很滑,别跑”等;但在潮汕方言中,“跑”的这一义项则称为“走”,如“他走得最快”、“天下雨,路过滑,勿走”等。
  为什么潮汕话会将“跑”说成“走”呢?《释名。释姿容》的解释是:“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由此可见,潮汕方言的“走”,除了包含有现代汉语如“驰逐”、“驰骋”、“前进”、“逃走”、“趋向”等的其它义项外,最突出的是承袭了古汉语“疾趋 (即跑)”这一义项。
  追根溯源,“走”的“疾趋”义项,在先秦以前已经有出现过。《诗经。大雅。绵》中有载:“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其中“来朝走马”,意思是“在清晨驱马疾驰(即驱马奔跑)”,写出了周族的迁徙是由于外族的胁迫,非常仓皇。春秋时史学家左丘明的《左传。昭公七年》又载:“三命而俯,循墙而走。”对于“走”的诠释,杜预注曰:“言不敢安行。”上述两个“走”字,均用“跑”的字义。
  秦代以后,沿用“走”这一义项的也不少。例如东汉班固《汉书。项籍传》:“汉军皆走南山。”颜师古注曰:“走,趋也。”“趋”在古汉语中有“急促”的义项,如《后汉书。光武纪上》:“于是光武趋驾南辕,晨夜不敢入城邑,舍食道傍。”李贤注曰:“趋,急也。”这里的“走”,其义仍是“跑”。
  宋代刘过《龙洲集》中的《同郭殿帅游凤山寺探桃李》诗:“走马看花生怕晚,果然桃李一山间。”其中的“走马”,即是“骑着马跑”的意思。
  现在,汉语 “走”的“疾趋”义,已被“跑”取代了,极少使用了,但在潮汕话中却一直沿用至今。这是潮汕方言承袭古代文学语言又一典型例子,对于研究和考证地方方言是大有裨益的。
潮汕方言是对广东省东部闽南区流行的闽南方言的通称,也叫粤东闽语、潮汕话,是一支独特而古老的汉语方言,其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潮汕方言的来源是古代中原汉语,但由于千百年来的移民活动,使它离开原生的主体而大有变化。潮汕人的祖先是从福建莆田辗转入潮的中原汉人,时间上始于西晋的八王之乱。潮汕由于远处东南海隅,限山阻海,与外界交流殊少,因此原有的语言风貌大体保存下来。也由于北方方言演变速度比较快,历代多次动乱大都发生在北方,与外族语言接触融合的机会比较多,所以保留的古音古义较少,而闽南以往比较闭塞,古音古义保留较多。用潮汕方言朗读古诗词,其平仄和押韵清晰而富有韵律。由于这些原因,潮汕方言受到诸多语言学家的关注。
李新魁先生说:“广东各方言都较多地保存了古代汉语的特点。因为广东各方言都是较早时代从古汉语分化出来的,分化以后,由于地域的隔绝,人群流动和交往的相对减少,各种方言又都有一定的保守性,因此,它们的变动都不很大。从古汉语接受下来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许多都保留不变。古代汉语的许多要素都保留于这些方言之中,相对于汉语的其他方言来说,它们保留古代汉语的特点更多。”[1]这句话揭示了潮汕方言的特点。作为广东三大方言之一的潮汕方言古朴典雅,语法特殊,词汇丰富,音韵独特,被誉为研究古代汉语的“活化石”。耄耋之年的老人说起潮汕话来,更是让其中的古音古韵显露无馀。在潮汕话语里,俗语与雅言交融,许多古代汉语的事实就包含其中,这些事实完全可以作为沟通古今汉语的可靠证据。
瑞典着名汉学家高本汉认为现代汉语的许多方言是从代表长安音的《切韵》音系演化而成,只有闽方言是《切韵》以前的“古方言”。高本汉说,“汕头话是现今中国方音中最古远、最特殊的。”(见《中国语言学研究》,贺昌群中译本)不仅在语音方面,词汇上潮汕方言也保留了许多古代汉语的意义。本文主要从词语方面入手,探讨潮汕方言与古代汉语之间互相印证的关系。
潮汕方言中存在着丰富的古语词。所谓古语词,是“在古代文献中有用例而在现代汉语(北方方言)中已经不用或者只在个别书面语中保留的词语。”[2]潮汕方言中常用的一些古词是现代汉语少用或不用的。如潮语中说“索”不说“绳”,说“齿”不说“牙”,说“铰”不说“剪”,说“箸”不说“筷子”,说“食酒”不说“饮酒”等等。“古汉语中有些词或词语中某些义项,如今在普通话口语甚至书面语已经消亡了,可在闽方言中仍然可找到它的遗迹。”[3]很多词语在共同语中不常使用或晦涩难懂,但在潮汕方言里仍活跃于人们口头,妇孺皆知。由于潮汕方言是古代语言文化的载体,这种口耳相传、代代相继的方言,有着书本记载所不能具备的天然优势。书籍所载有限,而方言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从活的语言入手,也是扬雄以后解读语言普遍使用的方式。
本文注音用宽式国际音标,声调
阴平 阴上 阴去 阴入 阳平 阳上 阳去 阳入
在词汇系统中,潮汕方言所保留的古代汉语比比皆是。下面分为“名物词”、“动词”、“形容词”、“虚词”等四类,分别举例加以解释。
一、名物词
名物词即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潮汕方言保留了大量不同时代、不同历史层次的古汉语语词,其中对一些具有风土人情特色的名物词的保留,更是显得潮汕方言的古朴典雅,如“莲 ”(莲藕)、“菠薐”(菠菜)、“脘”(禽兽的胃,如鹅脘)等。这里结合地方方言、俗语说明潮汕方言对古代汉语名物词的保留状况。
1、 鬃[zɑnɡ1] 发髻,古代也可称为“鬃”,潮汕方言保留了此叫法。如“打鬃”,意为盘发髻。现代汉语的“鬃”指马、猪等兽类颈上的长毛,但在古代,“鬃”是可以及人的,这点跟潮汕方言相通。南朝·梁·顾野王《玉篇·髟部》:“鬃,高髻也。”在潮汕一些俗语中则“鬃”、“髻”并用。如“爱鬃孬爱髻,爱人孬爱货”,意思是说择偶时应以人品为标准,不应以财产为条件。“打鬃”的习俗在以前的潮汕地区就很普遍,“鬃”打得整齐与否甚至成为衡量妇女治家修身水平的标准之一。潮汕谚语“歪鬃姿娘,无样好相”,意思是说连自己的“鬃”都打歪了的女人,不会是什么好女人。“鬃”打歪了,竟成了骂人话。
2、 饮[ɑm2] 米汤,比喻稀(与“稠”相对),如“饮糜”(稀粥)。《论语·雍也》:“一簟食,一瓢饮”。潮汕俗语“困狗想食浓饮糜”,饿极了的狗想吃浓浓的米汤,意谓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潮汕俗语“行三家乞无碗饮”,走三户人家都讨不到一碗米汤,形容倒霉之至。
3、 雁、鹅[nɡɑng6 ɡho5] 上古时雁、鹅指同一种禽类。《尔雅·释鸟》:“舒雁,鹅。”扬雄《方言》:“雁,自关而东谓之鴚鹅,南楚之外谓之鹅。”汉代之前,“雁”是通名,“鹅”是方言词。潮汕童谣有“天顶飞雁鹅,地上掠蛤婆(蛤蟆)。”潮汕方言保留雁鹅不分的古义,把大雁叫雁鹅,是古语之余绪。
4、 生居[sên1 ɡi1] 为活人先准备好的坟墓。《汉书·蔡邕传》:“百岁之久,归乎其居。”居就是坟墓的意思。前些年在潮汕地区仍有“起生居”(建生居)的风俗,近年来此俗为火葬取代。采用阿拉伯数字代替调类的方法记录,如下:
东司[dɑnɡ1si1] 潮汕地区的农村中称露天的茅厕为“东司”。宋·无名氏戏文《张协状元》第十出:“做殿门由闲,只怕人掇去做东司门。”“东司”是因厕所位于住房的东方而得名,即“东方的厕所”。虽然,现在农村中的茅厕已逐渐改造为现代化的卫生间,但仍流传着许多有关“东司”的俗语。如“东司头耗小影——臭相”,厕所里照的相,臭的。意谓人不讲理,喜欢占小便宜。“放屎扶东司墙”,拉屎都要用手扶住厕所的墙壁,意谓做事小心翼翼,怕死得很。潮汕地区曾经有“东司”的民居风俗也就被这些俗语记录了下来,而且在再也看不到“东司”的将来还会使用下去。
6、 鱼目睭水[he5 mɑɡ8ziu1 zui2] 指刚煮开之水。潮汕话称眼睛为“目”、“目睭”。宋·庞元英《谈薮》:“俗以汤之未滚者为盲汤,初滚曰蟹眼,渐大曰鱼眼。”宋·苏轼《试院煎茶》诗:“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宋人眼里,“鱼眼”水的温度高于“蟹眼”水。唐·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州同》:“白瓯瓷甚洁,红炉炭方炽。沫下曲尘香,花移鱼眼沸。”初沸之水,潮汕话均传流这样的叫法。如“烫蚶用鱼目睭水愈好”,煮蚶用鱼眼水更好。
7、 青盲[cên1 mên5] 谓瞎眼,瞎子,原指青光眼。《后汉书·李业传》:“是时犍为任永及业同郡冯信,并好学博古。公孙述连征命待以高位。皆托青盲以避世难。”唐代沿用此词,唐·孔颖达注《诗·大雅·灵台》:“矇瞍奏公”云:“有眸子而无见者曰矇,即今之青盲也。”潮汕方言也有此用例,俗语说,“青盲乞目睭金胀死”,意思是说瞎子以为被正常人占了大便宜。
8、 鼠曲[cê2kɑɡ4] 野菜名,也叫“鼠耳草”、“茸母草”,潮人常采之洗净晾干,捣而为泥,和米粉末蒸为饼食,称“鼠曲馃”。以鼠曲草作饼之食俗,见于南北朝。梁·宗懔《荆梦岁时记》载:“(三月三日)取鼠曲汁作羹,以蜜和粉,谓之龙舌 ,以厌(压)时气。”潮人于春节前后有挖野菜鼠曲做馃(饼食)之俗,该俗今犹大盛,而且成了潮汕着名小吃,登上星级酒店大堂。
9、 宿[siu7] 通常指动物住的地方。如“荋过狗宿”(比狗窝还乱)。古汉语也有“住宿的地方”的意思。《周礼·遗人》:“三十里有宿。”
以上所举仅是名物词中的几个语例,但也反映了古代名物词语在潮汕话中保留的完整程度,而且这些名物词大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使用频率很高。
动词即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在、变化的词。古代的一些词义和普通话有较大的差异,和潮汕话却相对地一致。关于这点,陈焕良于1998年发表在汕头大学学报上的《利用潮汕方言掌握古今词义的异同》中也有作过具体阐述。如古代已经消亡了的词义,潮汕方言仍然保留着;古今词义的范围大小、词性类别的异同,与普通话有较大的距离,潮汕方言却沿用不辍。这些特点在动词类词语中表现得比较突出,例如:
1、 作[zoh4] 过、庆贺。白居易《送李校书趁寒食归义兴山居》诗:“到舍将何作寒食,满船唯载树阴归。”“作”为“过、庆贺”之意,“作生日”、“作节”之说犹存潮汕闾巷之中,出于妇孺之口。“作”又有“耕作”之意,如“作田”。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潮汕俗语“白饭好吃田着作”,即米饭可以吃田也要种,有不劳动者不得食的意思。
2、 物[muêh8] “物”字单独作动词用,在现代汉语中已经见不到这种用法,但潮汕方言就保留下来。在潮汕话里,几乎每一个动作、行为找不到贴切的表达都可以用“物”字来代替,是个十分活跃的动词。这个用法很古老。《荀子·天论》:“思物而物之”,第二个“物”字就是动词,和潮汕话的用法一样。古汉语还常用有“物其土宜”、“物土方”之类的话,“物”用作动词。
3、 悦[ruɑh8] 古书多作“说”。喜欢上,使人喜欢的意思。《诗·静女》:“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说怿,同“悦怿”,即被其美所迷。司马迁《报任少安书》:“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说,同“悦”。现代汉语“悦耳”、“悦目”是沿用古代汉语的说法,一般不用“悦”作动词,而潮汕话一直用“悦”作动词,爱慕,指被异性所吸引。如“相悦”,指相互倾心,恋爱。
有没有整合成课题的?
不好意思,这从网上转来的片片段段帮不到你。
如何求助团友,我还没研究透。
我自己整理了一下资料发到你邮箱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其他回答 (1)
潮汕人面称母亲为“āi”而背称为“yī”,这两个读音其实都为一个“姨”字。在潮汕话中背称的“姨”为文读,面称为白读。背称源于古代对庶母的称呼,面称来自民间故意用片称之俗,潮语两者都保留下来了。
烦恼,文读“huǎng nàu”,与普通话一致表示烦闷苦恼,而白读“huǎng lò”表示担心担忧之义,是普通话所不具有的,这个义项在古代就有了,例如《古今小说》中:“如春酒也不吃,食也不吃,只是烦恼。”可见“烦恼”一词白读层次词义存古。
再看“亲情”。白读时“情”字半鼻音化(“dziān”),指亲戚,这在唐代以后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如《水经注》中:“质去家已数十年,亲情凋落,无复向时比矣。”文读时与普通话一样有一个表示“亲人情义”的义项,此外还有表示“婚嫁之事”之义,普通话不具有,这个义位在明清小说中多有出现,也是古义。
潮汕人喜喝粥,称粥为“糜”,白读为“muē”。“糜”的说法在上古时就开始了,《淮南子》、《尔雅》中就有记载,潮语这个日常用语相当久远了。“糜”的文读“mī”与普通话一致,表示“糜烂”之义。
“饮”文读表示“喝”,白读“àm”,是“米汤”之义,古时就有将“米汤”称为“饮”的说法。潮汕人有“食糜”的习俗,自然少不了“饮”了。
最后看看“芳”。潮语谓香为“芳”,读“pang”,是作形容词,这在屈原的《离骚》常见。“芳”文读“huang”,如“芳草”、“芳香”就是文读音,与普通话一致。“芳”白读的声母为“p”,是古音的毒发,正是“古无轻唇音”的体现。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民风民俗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通话翻译成潮汕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