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自我治疗方法由来

古生物学者发现恐龙也得颈椎病:和人类很相近
责任编辑:董谈
核心提示:在恐龙中,脊椎关节病的骨病理特征和人类很相近。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
禄丰龙复原图以及对应的病变位置(绘图 张宗达)两个明显融合的病变椎体新浪科技讯 8月10日消息,8月8日,中、美、日等国古生物学者在中国云南省禄丰县发现的蜥脚类恐龙化石上发现了罕见的脊椎关节病变,是该病在恐龙中最早的记录。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本期的国际学术刊物《波兰古生物学报》上。据悉,这次共发现两具恐龙化石上带有这一疾病的特征,它们均是来自于早侏罗世的恐龙,距今约1.9亿年。其中一具为禄丰龙(Lufengosaurus)化石,该疾病导致其颈椎第七、八节融合;另一具则来自一种尚未命名的原始蜥脚类恐龙,其尾椎第四、五节因此病而融合。这些病变的颈椎和尾椎化石保存得相当完好,能够明显的看出相应的椎骨是生长在一起的。&和人类一样,恐龙也会得骨病,它们的脊椎也会发生病变。&青年古生物学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生邢立达介绍,&最初接触这些化石的时候,我们并没有马上意识到这是同一类疾病造成的,但后来的分析表明它们都是脊柱关节病。&著名古病理学家,美国勘萨斯大学的布鲁斯罗斯柴尔德(Bruce M. Rothschild)教授认为,&一般来说,脊椎关节病、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骨折愈合和骨感染都有可能造成关节的骨化。但是,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的骨化部位和脊椎关节病不同,而且前者一般是三节以上的椎骨融合在一起,而且会出现波浪状的增生;而骨折则一般会出现骨变形和骨痂;感染则会引起骨密度的变化。这些特征在我们的标本中都没有被发现,相反,作为脊椎关节病标志的特征,关节面的增生和骨化在标本正非常显著。&&脊椎关节病在包括人类在内的很多动物中都存在,严重的情况会使关节失去弯曲和运动的能力,甚至最终形成像竹节一样的脊柱。在恐龙中,脊椎关节病的骨病理特征和人类很相近。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邢立达如是说,&了解不同物种中同一类疾病的发病特征,有助于我们了解这种疾病起源和进化的情况。&论文作者之一,广西师范大学重点实验室的冉浩也指出,这两只患病的恐龙病情并不十分严重,尽管当时的生活可能受到了一些影响,但由于它们的尾椎和颈椎数量都很多,灵活性和外观上应该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它们很可能在这种情况下生活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相关阅读:
凡本网注明“来源:参考消息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更多境外媒体报道,请见《参考消息》官方网站首页。网址
新闻热搜榜
来源:百度新闻  1.1 骨痹汤
  【来源】关幼波,《名医名方录》第一辑
  【组成】、白芍各30克,威灵仙15克,、姜黄、甘草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早、晚各服1次)。
  【功用】祛风除湿,缓急止痛。
  【主治】。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颇佳。
  【附记】下面几首名医秘方,屡用有效。供临床选用。
  (1)辽宁名医王乐善之经验方(加味葛根汤) 葛根20克,桂枝、白芍、大枣、、川芎、申姜、狗脊、杜仲、牛膝、鹿角胶(捣碎烊化冲服)各15克,麻黄、、甘草各5克。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早、晚各服1次)。验证有效(《名医名方录》第三辑)。
  (2)湖南名医易希元之经验方(逐痹汤) 当归、白芍、鸡血藤各15克,川芎、威灵仙、白芷、独活、秦艽、延胡索、五加皮、豨莶草、甘草各10克,细辛5克。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屡用有效(《名医名方录》第四辑)。
  1.2 搜风通络汤
  【来源】蒋森,《中医杂志》(1)1985年
  【组成】葛根20~30克,全蝎10~12克,蜈蚣2条,乌蛇、赤芍、川芎、自然铜、穿山甲、木瓜各13~15克,鹿衔草20克,黑木耳10~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搜风通络,活血祛风。
  【方解】颈椎病,属中医痹证(骨痹)范畴。叶天士云:&治痹用搜风剔邪通络之品,如蜣螂、全蝎、地龙、山甲、蜂房之类。&故方用全蝎、蜈蚣、乌蛇配鹿衔草、穿山甲、木瓜以搜风,祛湿,通络;&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佐以川芎、赤芍、自然铜以活血祛风。所以用葛根者,取其引经、舒筋之效。综观全方,本方可能有促进椎间孔周围关节囊滑膜充血,神经根炎性水肿消退,改善脊髓、神经根及颈椎血液循环及营养状态,缓解肌肉痉挛等作用。
  【主治】颈椎病。
  【加减】气候变化时症状加重者,加豨莶草、汉防己;椎动脉型或合并者,加丹参、红参;合并者,加玄参、钩藤;气虚者,加黄芪;肾虚者,加淫羊藿、补骨脂。
  【疗效】治疗89例,结果临床治愈(自觉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者)26例,显效(主要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恢复原工作,或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而随访不足1年或于1年内复发者)44例,有效(症状、体征部分减轻,能从事轻便工作)14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94%。本方对神经根炎型(共77例)临床治愈19例,显效43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椎动脉型(共8例)临床治愈7例,显效1例,效果较好。凡属有效病例,一般服药5~10剂症状即可明显减轻。经临床观察,当服汤剂至症状基本消失后,改服丸剂或胶囊(将药物装入胶囊中吞服)1月左右,对提高和巩固疗效有一定作用。
  1.3 白芍葛根汤
  【来源】杨六中,《江苏中医》(10)1990年
  【组成】白芍45克,葛根20克,炙麻黄3克,桂枝9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毫升,分2次服用。5剂为1疗程,可连服5~8疗程。
  【功用】养血柔肝,润筋解肌,祛风止痛。
  【方解】痹证型颈椎病,中老年之人,肝肾不足,精血亏少,肝不养筋,筋虚邪侵,客于颈部而致颈部疼痛等症。正如柯韵伯云:&头项强痛,下连于背,牵引不宁,是筋伤于风也。&故方用葛根解肌止痉,濡润筋脉,主治颈背强;麻黄、桂枝解肌和营、祛邪外出,且方中重用白芍,故为主药,既可养血柔肝,使筋有所生,肝有所养,又可通脉络、缓挛急,止疼痛。现代药理报道:白芍配甘草,能解除中枢性及末梢性肌肉痉挛,以及因痉挛引起的疼痛。且白芍味酸,麻桂辛温,一散一收,散而不伤阴,收而不留邪。本方有养血柔肝、润筋养阴之功而达祛邪治病之效,使本病得以治愈。
  【主治】痹证型颈椎病。
  【加减】肢体麻木较甚,加全蝎、桑枝;病久,上肢活动受限,加桃仁、红花;颈背疼痛较剧,加羌活、制乳香、制没药;头晕,失眠多梦,加天麻、川芎、干地龙。
  【疗效】治疗42例,显效(症状、体征完全或基本消失,能恢复正常工作)26例,有效(症状减轻、体征好转)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
  1.4 养血通经汤
  【来源】何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熟地15~25克,丹参、桑枝、生麦芽、当归尾各10克,鹿衔草10~15克,骨碎补15克,肉苁蓉6~10克,生蒲黄20~25克,鸡血藤15~20克,蛇蜕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补肝益肾,养血通经,祛风止痛。
  【方解】本病之成,肝肾不足是本虚,挛急痹痛,风阳上亢是标实。治宜补肝益肾,养血通经;兼以祛风止痛。方中用熟地、苁蓉补益肝肾以培其本;丹参、当归养血活血;鸡血藤、生蒲黄配以桑枝、麦芽活血通经,鹿衔草、骨碎补壮筋健骨;蛇蜕祛风止痛。全方以补为主,以通为用,乃立方之大意。故用之颇效。
  【主治】颈椎病。
  【加减】痛重,加元胡、制乳香、制没药各10克;高血压,去肉苁蓉;患肢胀痛,活动障碍,加伸筋草10~15克,田三七1.5~2克;颈部软组织及上肢酸胀痛,用川芎嗪、当归、丁公藤注射液各2毫升局部注射。
  【疗效】治疗68例,结果有效66例,有效率为97%。无效2例(椎动脉型及脊髓型各1例)。
  1.5 益气活血散风汤
  【来源】糜伟康,《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黄芪、党参、丹参、白芍、生地、桃仁、红花、香附、地龙、葛根、穿山甲、土鳖虫、威灵仙各9~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活血,祛风通络。
  【方解】方中以黄芪、党参补气;桃仁、红花、丹参、川芎活血化瘀;并用除瘀攻坚通脉之土鳖虫、穿山甲、地龙;以香附理血中之气而止痛;白芍、生地柔肝缓急;加用威灵仙祛风湿、利关节以通经络;颈项强硬者加葛根。全方益气活血,祛风通络,舒筋止痛,可能有促使椎间孔周围关节囊滑膜充血水肿消退的功能,对减轻或解除神经根、脊髓的压迫起了积极作用,从而获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主治】颈椎病(神经根型)。
  【加减】血瘀甚者,加制乳没;胃纳不振,加、神曲;脉细无力,加黄精。
  【疗效】治疗123例,结果优36例,良65例,尚可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7%。
相关阅读推荐:
养生加油站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是的。 现在好多年轻人也得这病的。活动少,整天做在电脑前。
主要症状是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脖子僵硬,活动受限。
颈椎病的预防
  1. 不...
答: 咨询一下专家的意见比较好,广州南洋肿瘤医院的罗鹏飞博士是这方面的专家!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新民网移动客户端
您现在的位置: >
颈椎病:拍片看不出的病变
  也许生来与推拿有缘,房敏的拇指圆而厚实,按在身上特别有力,我恰好肩部酸痛,体验了一把。当这双厚实有力的大手,运用拿、一指禅等手法,飞快地在我肩部推拿时,时而如同万箭齐发,直击酸痛深处,时而如行云流水,在微微的痛感中肌肉完全放松。他的手法刚柔并济,既有北方手法的粗犷、刚劲,又有南方手法的轻柔、细腻。五分钟的推拿,随着最后一拍,肩部的酸痛一扫而光,不得不佩服他的功力。
  对推拿的热爱已经完全融入了房敏的血液中,每次谈到推拿,他都有一种近乎痴迷的陶醉,“推拿是比针灸历史还要悠久的非药物治疗的代表性疗法,几千年发展到今天,仍然用双手作为手段,通过力学干预,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但是为什么手跟手是不一样的,手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这里面有很多值得探究的。”
  作为我国首位推拿专业博士,房敏的思维方式里既有中医的整体观,又有西医的实证态度,他带领团队运用现代生物力学的方法来研究推拿的奥秘。在大量的临床研究基础上,他率先提出颈椎病“筋骨失衡,以筋为先”学术思想,提出了颈椎病“先治筋,后调骨”的治疗理念,发现了颈部经筋病变是颈椎病的关键致病因素之一,从生物力学角度揭示了推拿治疗颈椎病经筋作用机制,实现了颈椎病非手术治疗的诊疗模式创新。
  拍片看不出的病变
  房敏说,“(上世纪)80年代以前,腰椎病特别多。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人们工作状态发生很大变化——白领阶层逐步增多,颈椎病发病率也逐渐超过腰椎病。”肩颈痛、头晕头痛、上肢发麻,颈椎病病人一旦发病往往坐立不安、辗转难眠,日夜遭受折磨。
  在医院里常常能见到,病人捏着疼痛难忍的颈脖,吵嚷着让医生拍个X光片诊断一下,可片子大多显示颈椎骨正常。病人以为是没休息好,草草拿了药回家,可怎料颈部疼痛症状依旧反复作梗。
  房敏说,颈椎病、腰椎病,都是人体的脊柱出了问题。脊柱不仅是支撑人体的栋梁,也是神经的重要通道。脊柱是人类进化的神奇结果,脊柱呈S形是直立行走的人类特有的特征。脊柱的结构非常复杂,共有24块椎骨,包括7块颈椎、12块腰椎、5块骶骨。24块椎骨像竹节一样,筋膜、肌腱、韧带、肌肉等就像竹子皮一样,把椎骨紧紧包裹,椎间盘就像减震垫一样,减少人行走时的震动对大脑的损害。两个椎体之间相互咬合,起到承重、减重、传递的功能。两个椎体中间有椎间盘及髓核,一旦髓核突出,触碰到神经、血管就会产生压迫作用等,出现眩晕、疼痛等症状。
  在攻读硕士时 ,房敏就开始探究病状与影像学不同步的问题。他说,临床数据表明,在20-35岁的年轻病人中,除5%的病人是病理性表现外,近90%的年轻病人的影像学结果和他们表现出来的严重疼痛症状大多对不上号。而在35-45岁的病人中,也有三四成病人存在这种状况。这些存在严重症状的年轻病人往往本身的颈椎曲线、颈椎椎骨少见明显异常,而那些上了年纪的患者颈椎由于衰老开始出现一些退变的骨性化表现,比如骨质增生等,但他们的发病症状常常没有年轻人来得那么强烈。换言之,诊断颈椎病仅靠X光片还不够。
  由于尚未明确颈椎病的发病机制,颈椎病治疗常常出现反复,临床医生只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此,房敏陷入了沉思:面对病症,中医临床特色疗法能干预什么?推拿、针灸不像手术、药物那样直接介入人体,而仅仅在病人的体表进行操作,即使能有效缓解病症,那么,解决的究竟是什么环节?伴随着脊柱退行性改变,是椎骨关节、肌肉、筋膜、肌腱的什么核心因素被打破了,导致脊柱病的产生?
  “筋”先出问题
  要解答这些疑惑,首先要搞清楚脊柱的解剖结构。为此,房敏一头扎进解剖室,试图从中找到脊柱病的奥秘。
  房敏说,颈椎是由7块椎骨搭起的一个整体,而长长短短不同方向的肌肉保持了颈椎的动态平衡。颈部共有42块肌肉,其中又以颈后伸肌群功能分布为主。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的退变是必然的,退变后若影响到神经就会出现手麻、头晕、心跳加速的交感型颈椎病;影响到血管,血供不好,常会表现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表现;影响脊髓,就出现了脊髓型颈椎病的情况。
  到底是椎骨退变导致肌肉退变,还是肌肉退变导致椎骨退变?曾经有一段时间,房敏就陷入这样一种“鸡生蛋、蛋生鸡”的怪圈。当时他大胆提出假说,颈肌即肌肉的问题出现在先,或者至少以肌肉退变为主。他说,“如果对比一个人20年前后颈椎X光片的变化,基本上7块颈椎骨的大小、前后结构一般不会有太大差异,最多会因流失一些钙质,骨密度会因此有所降低,而形态学变化则不大。但同等条件下,试验者至少三分之一的颈肌力学功能会发生退变。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使用最多的还是肌肉,它能带动椎骨进行转动。”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大城小事,第一辰光微信阿拉扫一扫,关注有惊喜!小侬等你来报到!
(新民网编辑:卜春艳)
更多关于的新闻
&/&&人已评
数据加载中……
数据加载中……
发送你与爱车的合影,并为爱车定制一句绿色标语,将有机会获得“钛马星”车联网绿驾车顶盒1个,赶快来参加吧!
新民网友:
评论成功,谢谢参与!
点“看微博”查看您的
评论成功,谢谢参与!栏目类: |
中里巴人健康一身轻谈颈椎篇
[视频-讲座]
日期: 08:41
赞助商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颈椎病的自我治疗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