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教授和副教授什么级别哪个级别高

您当前的位置: >
教授和副教授工资区别,教授和副教授的级别,副教授强吻女学生图
  导读: 近日,有一网友爆料说,四川美术学院的副教授在吃饭时“性骚扰”两名年轻女性,但当事人却否认该网友的说法。为此我们就来看一下整个事件的经过,也了解一下在中国教授与副教授的区别在哪?教授与副教授的工资有何不同?了解一下教授与副教授的级别。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改革,很多人认为都认为教育事业越来越发达,因此,为教育事业献身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我看,中国的教育事业是越来越阳痿。
伴随着时代的步伐,当今社会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空前活跃的的人,人们称之为大学生;在出现这一批人的同时也出现了比这批人更空前活跃的另一批人,人们称之为教授。但是到目前为止,我还是没弄明白教授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在此,只能是头发长见识短,但我更相信头发短见识更短。
经我长期的观察和考证,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大学校园里,教授一般具有这样的特点:腿粗,脖子粗,腰粗,脑门秃。而副教授只能是一般粗加半秃或不粗不秃。教授,因为他们是正的,所以他们很自以为是,就像给我上课的那位,曾经因为批改作业的事说过这样的话:你们的作业我可不能乱改,因为我是教授,要是教务处知道教授批改作业不认证,会说教授吧负责的。但,每次他改的作业只有日期加个很不工整的阅。
教授工资比副教授高很多,所以他们衣食无优,不靠儿女养活了,没课的时候除了开着奥迪到处转悠外,还可以满世界的溜狗。不仅是炫耀,而且想让学生和副教授知道他是教授。副教授的工资不高,所以有些时候还得依靠儿女,开车只能是开个奥拓;靠儿女,首选的大事就是在有事没事的时候照看一下儿女的儿女,好为儿女拍拍马屁。所以副教授一般不开车转悠,也不溜狗,闲了也只能溜溜孙子孙女。
说了这么多,也该结束了,但是在结束之前,我又想到一件让我不得不提一下下的不大不小的很有趣的事情:中国的一位什么院士,去了美国,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个副教授而已。
教授是属于高级职称的,比教授高的应该是中科院院士了
具有国家指定的&&近三年内有一定的教学工作量,一定的科研功绩(论文、课题、出版书籍)),一定的年度考核成绩(合格、优秀),以及一定的社会兼职关系(知名度)等基本标准外,所有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还应具有以下要求(注:讲师-副教授-教授阶梯式提升): & &
1、学术、专业深厚,在该专业的某一领域,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独树一帜的知名度,并服务于社会。
2、在学术方面具有持续或增长的发展趋势或功绩,不能只局限于某一时段。
3、具有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思想品德,愿为祖国、世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4、具有一定的表达水准或教法手段,把自己内在的东西被受教育者领会、理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样社会才会进步,祖国才会发展。
比高级工程师的级别要高,并不只限于教师的。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官大学问大,官大脾气大
中美教授的头衔与脾气
日 14:07凤凰网财经
聂辉华 哈佛大学经济学系博士后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一、哈佛教授的头衔与脾气
2009年9月中旬,我刚到哈佛大学不久,第一次去见博士后导师哈特(Oliver Hart)教授。哈特教授是不完全契约理论和产权理论的开创者之一,也是目前的领军人物之一,曾任美国经济学会副主席和法律经济学会主席,而且是有望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因此我担心他架子很大,不好接触。没想到,见面后我们寒暄了几句,他就让我以后叫他Oliver。我说按照中国传统我绝对不能直接称呼老师的名字,我应该称呼您哈特教授。他说我不在乎这个,我也要叫你名字。接着,他询问了我的研究计划、生活和工作的基本情况。然后,他说明天我们有一次研讨会在MIT举行,那个地方比较远,他可以开车捎我过去。我本能地说,不用不用,我自己走过去就行了。在MIT的研讨会结束后,哈特教授让我搭他的车回去,我不好意思再拒绝了。同车的还有哈佛经济系另一个著名教授阿庚(Aghion)以及另一个哈佛博士后。我感慨地说,真羡慕美国师生之间的关系,可以随便叫名字。而且,所有的大学教师都可以简称教授,不管是正教授、副教授还是助理教授(讲师)。相反,中国的同事关系是一种等级制度,从校长、院长、正教授、副教授到讲师或助教。而且,中国的正教授可以称教授,而副教授只能在非正式场合称教授,但讲师在任何场合下都不能称教授。聪明的中国人一方面为了保持等级体系,另一方面为了避讳,于是凡是讲师一律改成&博士&!阿庚教授听了哈哈大笑,说他们法国也是这样子的。
美国的教授之间也不是没有任何区别。例如,哈佛经济系的教师大致分为六级:助理教授、副教授、普通正教授、讲席教授、院级教授和校级教授。校级教授是最高级别的教授,目前经济系只有两位,一位是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另一位是前任哈佛校长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在哈佛,只有正教授才是终身职位,助理教授和副教授都不是&铁饭碗&。除了哈佛、耶鲁,其他美国大学的副教授一般都是终身职,而且有些助理教授和副教授也有讲席头衔。另外还有非终身轨的讲师(lecturer)。教授的等级差别主要是表现在薪酬上,不代表学术水平的高低,更不是获取资源的&硬通货&。系主任基本上是正教授轮流担任,没有什么实权。实权都在各种教授委员会那里,比如,招人有招聘委员会,升职有职称委员会。哈佛经济系有60多个教师(faculty),只有一个系主任。系主任助理是一个行政职务,由非教师序列的职员(staff)担任。哈佛不少教授都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计量经济学会院士(Fellow),但这些头衔全都是一种荣誉职位,没有任何实权,也没有专门的津贴,更不会与各种评奖挂钩。哈佛某个系有五六个诺贝尔奖得主,他们连专用的停车位都没有。哪怕你是诺贝尔奖得主,一旦申请不到资金,就招不到学生,紧接着就要关闭自己的实验室。
在很多中国经济学师生心目中,像巴罗(Barro)、弗登伯格(Fudenberg)、曼昆(Mankiw)和施莱佛(Shleifer)这些大名鼎鼎的教授简直跟神一样,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然而在哈佛,像这样的大腕每天都可以撞见一堆。毫不夸张地说,在哈佛经济系大楼(Littauer center)里,摔一跤都可能跌倒在这些人身上。接触几次后,你会发现这些&大师&、&权威&和&泰斗&其实也像平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不管你是普通教授还是诺贝尔奖得主,吃饭都要自己排队,出门都要自己开车,开会都要自己拎包。
有一次,我参加每周二中午举行的产业组织研究生午餐研讨会。艾斯(Susan Athey)教授是主持人之一,她是第一个获得克拉克奖的女经济学家,而且是那种少年成名的明星经济学家。这次做报告的研究生讲了几分钟后,她才匆匆走进教室。此时,前几排都坐满了学生,但没有一个学生让座。她自己搬了把椅子,随意坐在一个角落里,一边吃东西一边听讲。午餐研讨会是从中午12点到1点。到了1点整时,主讲人讲完了论文,但还在和提问者进行交流。此时,艾斯站起来跟主讲人说,对不起,我得先走了,因为我马上要上课了。而在我看来,拖延时间的是主讲人,说对不起的也应该是他。还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公共经济学研讨会。我坐下后,施莱佛教授进来了,就坐在我旁边。因为他跟哈特教授很熟,所以我也经常见到他。他手里没有演讲稿,问能不能借我的给他看一下。我随手给了他,他说了声谢谢。不过他并没有怎么看讲稿,而是信手翻了翻,然后就开始他一贯的漫游式提问。研讨会结束后,他走在我前头。经过活动门时,他一手把着门,让我先走。我哪里好意思,连忙说你先走。客气了一番,最后竟然还是我先走了,因为我看到后面还有好多人呢。艾斯和施莱佛目前都是普通教授,没有冠以讲席,但是在学生心目中地位很高,在学术界地位也很高。
来哈佛之前,我曾经给不少外国教授发过电子邮件索取论文电子版或者请教问题。多数教授都会热情地回信,其中几个还因为没有电子版而给我邮寄了打印稿。我写博士论文时,因为涉及的主题是不完全契约理论,所以通过电子邮件向本领域的两个Oliver&&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和哈特(Oliver Hart)&&请教过几个学术问题,他们都对我的问题做了答复。我认识的一个博士生在波士顿学院访问,他在哈佛旁听了一门课程,想请任课的教授写一份证明文件。那个教授不仅立即答应了,而且开头用词就是&在我与某某先生一起工作的期间&&&。其客气程度实在令人感动。
二、中国教授的头衔与脾气
中国的大学实质上就是政府的一个部门,所有人都被纳入了一个上至副部级下至科级乃至股级干部的森严等级。等级越高,资源就越多,自然越受欢迎。而表示等级的主要信号,就是一个人的头衔。中国的头衔是一种难以向美国人解释的怪物,例如谁能准确地翻译&博导&呢?在大学里,从职称上讲,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每一种职称内部又分出一至四等,据说一共有13级。从职务上讲,有教研室主任、系主任、院长、校长,所有职务还有若干副职或助理,然后还有一个平行的党委系统。在本校系统之外,还有省部级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和评审组成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务。这些校外系统的职务可不是虚的,是官方文件规定的&专家&,而且是带级别的。假如一个人是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或组长,那是可以直接评二级教授的。在职称和职务之间,还有博士生导师、学科教授、责任教授、院士这些头衔。另外,还有[27.84 -1.03%]人才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计划、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都是很有份量的奖励头衔。不是在大学里混几年的,根本搞不清楚这些名堂。
在等级制下,大学里的所有这些头衔,全都与资源配置挂钩,而不仅仅是表示工资或津贴不同。例如,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必须是副教授以上级别。有些学校规定,申报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必须由学院申报,而二级教授可以直接申报。这些项目和奖项不仅仅是给钱,更重要的是能在评职称时加分。如果一个人是院士,那在中国就可以享受副部级待遇,在申请课题、评奖时可以说攻无不克。相比之下,美国的科学院院士仅仅是一种荣誉,真是可怜。有人会问,在职称、职务和奖项之间,究竟先有谁后有谁?一个基本的观察是,有职称的人不一定有职务和奖项,比如一个普通正教授很可能仅仅是一个教授。但是谁见过有高级职务的人没有高级职称和高级奖项?看来,三者之中,职务的头衔最重要。头衔如此重要,有如神器,大学教师焉能漠然视之?有关部门又焉能轻易颁授?至于这些头衔是否与学术水平正相关,只有天知道,因为学术水平的衡量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我还记得国内一个经济学院的官方网站上有一则新闻,说是祝贺本院教师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资助。但是,新闻里既没有教师的姓名,也没有教师的项目名称。为啥?因为获得资助者是讲师,那是教师序列里最低的一级。按照&突出领导&的传统,官方显然认为没有必要提及讲师的姓名,反正获得项目一事已经体现了领导的政绩。真是绝啊!
我在中国做了二十年学生和三年老师,很难想象中国的大学老师会像哈佛教授那样平易近人、彬彬有礼。中国当然有很多和蔼可亲的老师,也不乏乐于助人的教授,但是身居高位、久负盛名还能对人一视同仁者实在太少。我自己就见证了很多令人不愉快的场景。读博士生期间,我曾在一次会议上报告自己的论文。评议人是某著名大学的著名教授,而且还是个&长江学者&。他多次直接打断我的报告,而且动辄就说&这个你没搞懂&、&你说的不对&。当时我年轻气盛,也就毫不客气地反驳。像这种没有风度的对话在哈佛是不可能发生的。即便听众对主讲人的文章有很负面的评价,也会比较委婉地指出,不管背后怎么议论。否则,按一个MIT商学院教授的话来说,这是还没有充分进化的表现。刚工作不久,我曾参加了一个课题组。课题组开会讨论前,主持人挨个介绍在座的老师,轮到我时直接就跳过去了。此时,一个领导站起来给大家发名片,轮到我时便也直接跳过去了。我想可能是因为我是刚工作的讲师,人微言轻,不值得提及。后来我就退出那个课题组了。
中国的著名教授做报告,如果有高级职务,必定有相应级别的领导出席,以示隆重;会上必定介绍其诸多头衔,以示尊重;会后必定奉上丰厚酬金,往往还要安排宴请和专车接送,以示贵重。要是像哈佛那样搞得&平易近人&,主讲人就会觉得没有面子,邀请单位也会觉得没给面子,下次就见不到面了。哈佛经济系每周大约有十几位外单位教授来做学术报告。如果都要搞开场白,介绍头衔,安排迎来送往,那恐怕也得十几个院级干部才能应付。
三、中美对比:权威集中是根本
浏览美国的大学网站,你会发现所有教师的名单都是按姓氏音序排列。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表明所有教师都是平等的;二是方便人们查找。再看中国的大学网站,90%的教师名单都是按头衔大小排列。一般职务优于职称,少数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会列在校长或院长之前,职称或职务相同的就按入校年份排列。不少大学的网站甚至根本不列讲师的名字。在开会时也按这种复杂的程序来排座位。中国人的时间和智力很多就耗费在这类没有任何生产性的事务上。注重头衔的教授,往往非常讲究排场,脾气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美国教授也不是人人和蔼可亲,但总体上中美两国的大学教授在头衔和脾气两方面差别非常悬殊。为什么呢?我认为,有两个体制性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评价体系的问题。美国大学内部的评价体系比较完善、透明,因此教授们不需要借助各种头衔来判别学术水平和学术声誉,而中国大学内部的评价体系不完善,更不透明,因此教授们需要通过官方认可的形式来表明自己的类型。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世界一流大学,原因之一是大学之间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格局,迫使大学内部形成了透明的评价体系。即便是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虽三足鼎立,但绝对无法垄断美国大学的第一集团。MIT、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以及庞大的加州大学系统都对三强形成了有力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有实力的教授得不到恰当的评价和有竞争力的报酬,就会立即跳槽到竞争对手那里去。以哈佛为例。原先哈佛很少从本系直接提升正教授,而是从世界范围内遴选顶尖人才担任正教授,这实际上严重地压抑了本系教师的积极性。但是今年哈佛经济系居然一下子决定从本系提升两位正教授(终身职),其中一位叫Emmanuel Farhi,法国人,2006年才从MIT博士毕业,现在还是助理教授,但是已经在五大顶尖杂志上发表了7篇论文;另一位叫Gita Gopinath,印度女性,现在是副教授。据哈佛经济系主任说,前者已经收到来自普林斯顿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正教授offer,而后者也收到了来自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正教授offer。哈佛如果不提升他们,他们就会流失。像哈佛这样雄霸世界的大学都必须正视人才评价,因此一个高水平的大学教授根本不担心没有好待遇。激烈的大学竞争导致教授流动速度很快,信息交流又很透明,评价机制也很公正,谁有什么水平和学术声誉,圈子内的同行和研究生全都知道,因此美国大学的教授自然不需要靠一个头衔来炫耀。美国的经济学教科书封面上,对作者的介绍往往就是一句话,他是什么大学的教授,研究什么,通常不会写上在哪里读本科、博士,担任过什么行政职务,得过什么奖励,在哪些刊物上发表过论文。要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上写了&他在AER、QJE上发表论文多篇&,那肯定会被哈佛的人笑死,因为在这些刊物上发表论文乃是哈佛教授的最低要求。
中国大学内部的评价体系就复杂多了,关键是缺乏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然后评价过程又不透明,而这一切又源于受行政体系庇护的大学之间缺乏真正的竞争。以发表文章为例,青年教师和博士生可能认为《经济研究》或《经济学季刊》是最好的,但中年教师往往认为《中国社会科学》是最好的,老年人可能认为《经济学动态》是最好的。众口难调,标准不一,规则混乱。面对一群正教授,究竟谁的水平高呢?行内人都说不清楚,行外人就更是捉摸不透了。于是,就必须有教授之外的头衔,例如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批次、长江学者、千人计划等。多一个头衔,就表明一个人多得到一份认可。因此,不管是在学界内部,还是在学界之外,中国教授总希望自己的头衔多一些,份量重一些,这样才能更有利地发射关于自己类型的信号。一个人如果特别在乎自己的头衔,生怕别人不知道,怎么可能有平易近人的脾气呢?怎么可能为了学术而学术呢?
第二个原因是权威配置的问题。美国是一个高度分权的国家,不仅在政治领域如此,而且在整个社会领域也如此。例如,一个即便贵为总统,也不能随意干涉学术研究,更不敢轻易向大学索取学位。一个广泛流传的故事是,1986年哈佛大学正值建校350周年,准备邀请当时的总统里根来做毕业典礼的演讲。里根想要一个荣誉博士学位,但被哈佛拒绝了,于是他没参加典礼。美国学界内部也是权威分散的。每个教授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可能是权威,但是在另一个领域可能就是一个普通人,绝对不会有很大的影响。我将美国的这种权威格局称为&分立的权威配置&,而中国则是围绕行政体系形成一种&集中的权威配置&。典型的情况是,一个人只要当了官,权力、金钱、美女和学位便信手可得。这实际上是一种错位的权威配置。[①] 学术界的情况也不会比官场好太多。一个人如果担任了行政职务,有了诸多头衔,掌握的资源就多了,围着他转的人也多了。如果他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那他每天不会被累死?因此,官越大,脾气越大,这是一种均衡,也算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吧。
顺便在此给炒股多年的朋友推荐一个不错的证券。
&&最后修改于
该日志已被搜狐财经博客群录用: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苹果/安卓/wp
苹果/安卓/wp
积分 7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6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道具: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雷鸣之声, 涂鸦板,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 抢沙发下一级可获得
权限: 隐身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雷鸣之声, 彩虹炫, 雷达卡, 涂鸦板, 热点灯
开心签到天数: 211 天连续签到: 1 天[LV.7]常住居民III
国内大学的“助理教授”和“讲师”有什么区别?感觉都是比副教授低一级
支持楼主:、
购买后,论坛将把您花费的资金全部奖励给楼主,以表示您对TA发好贴的支持
载入中......
Goldberg Variations
Variations 发表于
国内大学的“助理教授”和“讲师”有什么区别?感觉都是比副教授低一级
谢谢助理教授干嘛的
助理教授就是评终身教授前的一个职称,国内有些大学开始实行类似国外的终身教授制~
国内的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是专门留给海龟博士的,他们刚进来就是,不是讲师。还有Associate Professor,就是副教授。这是国内大学吸引海龟的做法。看上去,助理教授比副教授低一级,比讲师高一级。不过个人感觉,什么东西到了中国,就变味了。不过,听起来好像很高级。
蜉蝣天地 发表于
国内的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是专门留给海龟博士的,他们刚进来就是,不是讲师。还有Associate P ...钱钟书先生曾经说过,外国的东西来到中国来就没有不走样的。中国是天下无敌手,外国好东西来一件,毁一件。
我理解就是讲师啊!不过升到AP比较快吧!
讲师是叫花子,助理教授是乞丐。
助理教授似乎不是官方认可的吧?大概相当于副教授级讲师。
安徽民工 发表于
钱钟书先生曾经说过,外国的东西来到中国来就没有不走样的。中国是天下无敌手,外国好东西来一件,毁一件 ...哈哈,你的ID倒是很符合我的口味。
论坛好贴推荐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为做大做强论坛,本站接受风险投资商咨询,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合作咨询电话:(010)
广告合作电话:(刘老师)
投诉电话:(010)
不良信息处理电话:(010)
京ICP证090565号
京公网安备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88岁学者请辞“资深教授” 盘点各国终身教授制度
12:39&&来源:中国广播网&&&&分享到:
  央广网北京3月30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院士终身制”一直是社会热议的话题,目前,国家正在酝酿院士退休、退出制度。但有些享有荣誉的资深学者已经等不及了。近日,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88岁的历史学家章开沅第四次请辞资深教授终于成功,对他来说,退休无门也是一种烦恼。
  章开沅:本身我作为一个退休人员,(可以)拿养老金。我也不愿意占这个位置,享受这些特殊的待遇。
  据了解,我国目前在人文社科领域没有设立院士头衔,人文社科资深教授是高校自我评选的具有很高学术造诣、良好学术道德风范的人文社科类知名学者,很多学校都给予资深教授两院院士同等待遇,享有终身特殊待遇。
  院士也好,资深教授也罢,都有着白发到老的承诺,可谓是对其职业生涯的最高肯定。纵向来看,这与美国院校里的一些“终身制教授”颇为相似。美国大学终身教授叫“Tenure”,有人把它非常形象地翻译成“甜妞”。
  在历史上,美国“终身教授制度”被认为最终促进了学术的繁荣。不过历经岁月,“终身教授制度”也曾引来众多非议。评论认为它缺乏灵活性、没有竞争、不能促进更有活力的人才流动。
  美国:减少对教师提供终身教职资格
  凤凰卫视驻美国记者庞哲介绍,美国“终身教授制”的初衷,就是保障教授们的学术自由,以及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说绝对真话的权利。
  庞哲:美国大学有终身教师资格教授退休问题在美国教育界是非常难以解决的大问题,有终身教职资格的教授们不愿意退休的原因一方面当然是从退休待遇来考虑,另一方面也有很多是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的角度来考虑,还有老年人惧怕寂寞,能够跟学生一起渡过每天的时光,似乎也成为享有终身教师制老教授不愿退休的另外一个原因。
  学校为了鼓励老年终身教职的教师退休设计了很多方案,其中包括一次性巨款买断鼓励退休,也会以教授和校方双方同意认定一个时间退休来阶段性的提升薪资并保持一定的其他福利,例如健康保险、校方俱乐部特权和名义嘉奖等等条件来换取教授定时退休。也有的学校提供其优越的退休待遇,但必须在指定时间之内申请,过时不补,以期号召老教授们争相退休。但是由于美国经济状况不佳,愿意退休的老教授并不多。结果许多大学院校因为经济负担沉重,教务职位没有空缺的原因,无法招收年轻的师资。
  为了扭转这个局面,目前美国校方已经开始减少对教师提供终身教职资格,而是以助理教授职称来保持职务的流动性和灵活性,这样包括健康保险在内的很多福利校方又都不用提供,也不存在退休问题,而是以解除合约方式来结束双方的合作。
  香港:获得聘用的教授可获数百万港币年薪
  在亚洲,“终身教授”在哪些国家存在?《中国日报》驻亚太记者李涛观察了中国香港地区和新加坡的情况。
  李涛:新加坡、台湾还有香港这些地区,采用的都是和美国、加拿大比较相似的体系。以香港科技大学为例,教研主要分为三个职级,包括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其中助理教授作为教学研究的起点一般都采用合约的形式进行聘用,聘用期大概是三到六年,而副教授和副教授职级则可以采用合约的形式进行聘用或者直接获得时任的聘用,时任评核都需要通过学院、学系以及大学评核委员会的评审或者首席副教授推荐,最终由校长进行聘任。也有很多3、40岁的助理教授在学校努力了很多年,依然没有办法取得学校的时任进而获得终身教授,只能离开大学的校园。不过香港大学为了吸引国际人才,开出的待遇也远远高于很多欧美顶级的学校。很多获得聘用的教授都可以获得数百万港币的年薪。这些教授的终身制保证了他们退休以后也能获得非常丰厚的报酬和保障。
  日本:院士只是一种荣誉 不涉及职务与经济利益
  在日本、韩国,“终身教授”变得越来越凤毛麟角。当地媒体用“落下帷幕”形容大学“终身制教授时代”的过去。
  《全球华语广播网》日本记者黄学清:日本任命教授要根据学校教育法、大学设置基准等相关法定进行审核,日本很多企业雇佣都是终身制的,教授也不例外,虽然不称之为终身教授,但是很多学校会授予退休后的在学校工作过的或在教育上、研究上有显著贡献的教授“名誉教授”的头衔,有了这个头衔,即使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也可以向文部科学省日本学术振兴会申请研究经费。
  日本也有学士院,接近于我们的院士,称为会员,会员定员150人,在满150人以后现任会员如果健在就不能增补新的会员。日本的院士们一般都是兼职的,不从所属的日本学士院直接获得经济利益,他们可以通过在学士院内部的刊物上发表研究成果,获得学士院颁发的一些奖金,退休以后每年另外可以获得十几万的退休金,这笔退休金需要上税,而且比获得文化功劳奖的演员、作家等的退休金还要少。
  由于日本的院士只是一种荣誉,不涉及职务与经济利益,所以在评选公正等问题上并不会出现太多的争议,也从一个方面避免了学术腐败。
版权说明:&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
编辑:刘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副教授是什么级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