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注册岩土工程师带程序房贷计算器器进考场算不算违法

||||向阳有话说之一--《案例考点精讲》的 09:33&&来源:中国岩土网&&阅读:10226经过一年时间与考友们的朝夕相处,我把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这也是考友前辈们的宝贵经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自从我向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辅导迈出第一步开始,至今已经一年时间有余了。伴随着近千名使用《精讲》的考生走出考场,我的思绪又轮回到了出发点。借着大伙给予我的力量,新的起点,我可以站在更高的阶地整装出发。在此,我感谢所有帮助过和关注过我的朋友,祝愿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
一、历史的教训
当我拿到第一版《精讲》的时候,由于低劣的印刷质量,我知道我已经失去了很大一部分的读者了,而结果也不出所料,我无意为此找任何借口。在此,我只想对把书翻烂了还原谅了我的朋友真诚地说一声:谢谢你们!
我要说的第二声“谢谢你们”要给包容了书里面大量编辑错误的朋友们,如果说印刷低劣还可以原谅的话,那么这些需花上一整天时间的勘误注定被所有人深恶痛绝。当有网友把他发现的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发给我看的时候,我知道所有想蒙混过关的企图都是愚蠢的。
我要说的第三声“谢谢你们”是要给那些坚决不原谅我的朋友,我纵然没有撬动整个市场的能力,但我必须为我的错误给您带来的诸多不愉快而道歉,您声色厉荏的谏言是对我最好的鞭策。希望在接下来的岁月,我不在同一个地方再次跌倒,感谢你们!
二、考试注意事项
经过一年时间与考友们的朝夕相处,我把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这也是考友前辈们的宝贵经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考前要做什么准备工作?什么心态更有助于通过考试?什么时候开始复习?每天复习多久合适?
如果你是第一次考试,那你就要早一点做准备,你首先要搞清楚你是否够年限考专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网址:http://www./default.aspx)上有往年的《关于做好****年度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上面对可以参考的专业和年限作了很清晰的规定,部分省份可能对要求有一些调整,不清楚的话可以直接打电话到属地省(市)的考试中心咨询,很多考生到了报名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自己连考试资格都没有。有句话叫着“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此话虽然无情,但企图“智取”金牌的于洋在被取消参赛资格这个惨痛的结局前假想了1000种夺不了金牌的可能,唯独没有想到“智取”甚至让她无处申辩。尤其这些年随着岩土证含金量的不断攀升,很多跨专业的朋友也跃跃欲试,但你是否可以拿到考试中心递给你的橄榄枝,你要问清楚。
此外,对于考试题型和评分标准之类的常识,也应该弄清楚。专业考试一共分为四个半天(每个半天的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均为开卷考试),第一天的两个半天是考专业知识,全部是选择题涂答题卡,不需写解答过程,上午是40个单选(一题一分),30个多选(一题两分),下午也一样,多选题漏选错选不得分,上下午总分超过120分算及格。第二天的两个半天是考专业案例,也是选择题需涂答题卡,但是要在试卷上写解答过程,且试卷上需填选正确选项,上午是30个题自选25个做(一题两分),评分时从前往后计25个题的得分,多做的题不算分,下午也一样,上下午总分超过60分算及格。第一天和第二天均及格才算通过考试,否则你需要换个学习方式再来一次。
有些人或忙于工作,或忙于酒桌(有些酒桌也属于工作的范畴吧,哈哈),一开始就对这个考试心怀畏惧,不仅担心自己基础差输在起跑线,还担心考试难度提高自己复习不到位,前怕狼后怕虎;或者一看书就头晕打瞌睡,但是又特别执着,考了很多年,总是过不了,最后要把希望寄托到泛滥的培训班甚至是陌生号码发来的手机短信上,对此我表示相当的遗憾。考试首先应该相信自己,一鼓作气。其实考试难度并不大,有些人准备三个月就过关了,关键看你有没有重视它?有没有克服对他的恐惧?有没有在心理暗暗为自己加油?有没有把他提升到一个战略的高度?不是说你买了两千块钱的书,上了几千块钱的培训,就说明你重视他了,关键看你有没有静下心把土力学重新温习一遍,核心规范、重点条文有没有理解透?次要规范有没有都认真阅读过一遍?考点有没有进行过自己的总结?历年真题有没有老老实实拿着计算器挨着算一遍?抱着一种侥幸心理和自欺欺人的态度,以一种囫囵吞枣,浅尝则止的方式去复习,最终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胜利,属于有准备的人!!
我想说的第三个问题是考试不是酿酒,不是你酝酿的时间越长就越能取得成功。有部分好学的朋友在大学毕业时就把基础考过了,但是还要过几年才能考专业,这时他们就开始收集专业考试的资料了,开始备考了,这种做法类似于高考结束后就开始备考研究生是一样的,他的学习生涯里面只有英语、数学和政治,据说有些名校已经明确拒收此类研究生了。我认为参加工作的前三年是你树立事业理想最关键的三年,你能不能做好你的本职工作,能在事业上上升到什么职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这三年的付出。很多实践知识要比证书来的更加强烈和深刻,证书只是一个助推器以及帮助一部分人提高当前的伙食标准,以为证书就是个无限取款机的想法完全是舍本逐末。我可以告诉你现位居某大型国企高层技术型管理人员的我的大学同学的成功不是源于他的那个建造师证,因为他毕业时挂了将近二十门课。别让那个绿本本成为你名片上唯一的亮点!
那到底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复习呢?因为绝大部分人都只是从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和教学的某个环节,所以对初次参加考试的考生来说,有些知识点你可能都没有听说过,那你就要早一点准备,可以在年前先买几本大学教材回来看看,在这里我推荐陈仲颐、周景星编写的《土力学》、四校合编的《地基及基础》和高大钊教授编写的两本《岩土工程疑难问题答疑笔记》和《工程地质手册》(此书已经不在考试规定用书范围内,但是作为一本岩土工程方面的集大成者,对初次考试的考生,甚至是零基础、零工作经验的考生来说,了解一些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能买得到纸质版的最好,买不到的可以到“岩土在线”网站下载电子版(每天登陆后可以免费领取20个土币,足够你下载电子资料了)。主要是熟悉一下岩土力学与岩土工程上的一些概念,打一个坚实的基础,因为越临近考试,你的复习范围就越应该缩窄,你没有那么多时间从头到尾再去温习一遍大学教材了,有些人临考前还在问附加应力系数和平均附加应力系数有什么区别,我只能说你太淡定了,淡定到可以再等多一年。有些人说我平时工作好忙好忙,一直忙到8月份快要考试了才想起来买规范,这些人基本上也是在花钱买教训。还有些人长期被派驻国外,书都买不到,所以这些人就应该早作准备,就像突如其来的小天使往往令年轻父母们措手不及一样。年前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每天保证有一两个小时时间复习,按计划推进,无需超前,尽量不落后,再忙,睡前看一看核心规范,做一两个题,计算器按一按,闭上眼睛想一想,一两个月后,就找着感觉了。因此年前的复习主要是克服对考试的恐惧,进入复习状态,了解考试题型,熟悉考试范围,掌握基本概念。
但是有一些人天天就是跟这个行业打交道的,对大部分规范已经很熟悉了,或者已经有考试经历了,可以迟一点开始复习,基本上次年三月份开始是合适的,因为一来战线太长人容易疲惫,二来有些问题你越看越容易钻牛角尖,斩不断理还乱,需要调整一下,往往会有新发现。如果一定要等到报了名才有压力,才能安排时间看书,那就要抓紧了,毕竟知识点那么多,现在题目出的越来越综合,越来越灵活,没有大量的时间投入是难以保证通过这个考试的。幸运,只属于极少数人!
有些人跟我说,我每天看12个小时,我很佩服这种人的劲头,但是注册考试跟高考不一样,一是没有伴读书童,你很难坚持9个月时间高强度的复习,笑到最后才能笑的最甜;二是注册考试才考了11年,没有那么多的题库给你练习,题也没有那么刁钻,每天12个小时,可能没几天简单的你都搞定了,就专挑那些难的,比如《建筑桩基技术规范》里中心距大于6倍桩径的疏桩基础的沉降计算,这种题会把人折磨死,而考试时我们的要求是60分万岁,只要你把基本知识点掌握了,这个成绩是不难达到的,而那些专攻疑难杂症的人,在考场上花费二三十分钟搞定一个题实际上是有点犯傻,因为即使只做15道题(这个数都做不到就不要指望及格了),分布到每个题上的时间也只有12分钟,因此每天最多三个小时足矣!所以总的看书时间,对有基础的人大概是五六个月(牛人三个月就可以),其他人大概八九个月也就可以了,贵在坚持!
二、砸多少钱?买什么书?书怎么看?专业知识及案例有什么学习技巧?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该如何对待?要不要上培训班?
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是一个需要砸钱的项目,但是相对于这个证书带给我们的社会认可度,这些钱的投入都是值得的。这个考试有四个需要花钱的地方,分别是报名费(传说有人连续考了8年,光报名费就够买上1000罐红牛给你提神了)、书本费(有些经济压力比较大的朋友喜欢自己编辑打印个合订本,其实这么做省不了多少钱,而且还存在不能带入考场的风险,更重要的是一些网上盛传的电子版并不是纸质版扫描件,里面会有一些错误,需谨慎)、培训费(有名气的培训班收费都在6000元以上,还不包括差旅费,算下来实际支出大概在元左右,如果碰上哪位老师发慈悲做促销,可以帮你省下不少银子,不过质量会不会也打折就不好说)、差旅费(这个差旅费指的是考试期间的食宿费用,少的就几块钱公交车费,多的还要坐火车住酒店),我认为以上的四笔费用该花的一定要花,尤其买书的钱不要省,实际上不光考试指定用书一定要买,就算非指定用书,只要是真正有用的也绝不能手软,几十块钱的书费你都狠不下心来签单,几百上千万的工程交给你,你又怎能运筹帷幄(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回来的)?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反而是培训班,个人觉得其效果不好评价,如果是包过班的话,收费低于RMB都是纯忽悠,不过这样的培训班您敢去么?
至于考试用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网址:http://www./default.aspx)上《关于做好****年度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有明确规定,凡是清单上有的,都必须有,是必须,不是建议。可能很多人都觉得《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这本书不值得拥有,里面就一点文字加两幅图,出题人估计也不好下手啊,但是2011年的专业知识里面偏偏就出了一个多项选择题,两分!!!要知道我就曾经经历过专业知识差一分的功亏一篑。最早的时候,考试用书分为三类,分别是规范、手册和法规,最近手册已经全面退出了,但是在这些手册中,我依然要提一下《工程地质手册》,对于基础差的朋友,还是建议买一本。规范的数量大约在40-44本之间,建筑工业出版社每年五月左右都会推出一本规范汇编,里面收录了20多本该社出版的规范,这本汇编有3个问题,第一是推出的时间比较晚,一般考生过年前后就开始复习了,而汇编要五月才会出来,所以很多人就买了前一年的汇编(汇编上没有写年份,注意别被商家忽悠了);第二个问题是他只收录建筑工业出版社的规范,交通出版社、铁路出版社的规范完全没有收录,这两个出版社也没有配合建设部整什么汇编,目前只能全部买单行本,而且每年的考试文件下达的比较迟,哪些规范要换新版本都要等到5月份左右才知道,尤其这几年是换规范的高峰年,所以建议考生可以先采购一些核心规范的单行版,等到考试文件印发后再大规模采购。其中核心规范有7本,分别是《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次一级规范包括《土工试验方法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等;第三个问题是汇编的纸张和印刷不是特别精美,个别年份的纸张可能会差一些,字体会比较小,眼神不好的朋友会比较吃亏。但是这本汇编我任然认为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单行本小巧,拿着轻松,但是考场的空间很有限,如果你每本规范都买单行本,加上其他你认为是重点、经典的书可能五六十本都有了,第一个问题是这么多书你往哪里放,可能考试的时候就在你旁边放一张凳子给你搁书,考试的时候人容易急躁,几十本书里面想找到一本书不是件容易的事,那种心情不是你现在能理解的,而且相邻的两个题不是考的同一本规范,你又增加了弯腰找书的时间,得不偿失,而且汇编的定价在200元左右(上述提到的7本核心规范全部被汇编收录,一般7-8折可以买到),也能为你省下不少银子不是?至于法规,交通出版社每年都会推出一个法规汇编,基本上收录了全部的法规,不过这本书封面上依然没有写年份,我想这也是出版社的一种营销策略吧。
除了这些考试指定用书,还有一些非指定用书,具体包括3类,第一类是大学教材,规范如何变化,始终推不翻岩土专业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那些基本原理,土力学学好了,岩土考试就有了一半的希望;第二类是辅导教材,市面上的辅导书很多,以后会越来越多,但是评价一本书好坏有三个标准,第一是编者的责任心,拒绝对书中的错误进行修改的编者不值得我们推崇;第二是书中的内容是否与时俱进,岩土考试从2002年开始,至今已经考了11次,规范已经换了好几轮,如果书里面的例题还在用老规范解答,或者已经删除的规范考点还在那里奋笔疾书,或者新增的内容找不到影踪,也是不值得推崇的;第三是书中知识点的覆盖率和书的实用性,题目的难度与考试难度是否相当,讲解是否便于考生学习理解、掌握,否则难以在考生中得到广泛的认可。第三类书是某些网站拼凑的模拟试题,以及几千上万页的电子书和老掉牙的视频文件等等。这些书已经泛滥到让人窒息的地步,但是其中的精华少之又少,因为精华文件一般都是需要收费的,之前网上一直找不到完整清晰的2010年真题,能找到的都是断断续续从培训班内部流传出来的一些截图,直到2012年6月底才有一个完整的版本出现,个中艰辛无法忘怀。历年真题作为最重要的复习资料,本来是一种公众资源,但是现在已经成了一种垄断性的财富源泉。作为普通考生,如何从纷芜繁杂的资料里找到有用的信息,真的好难。所以我建议考生优先利用手上的纸质版资料,不要下载太多无用的电子书,有问题弄不明白的,百度百科和网友可以帮助你。等你复习到六七月份,再去有针对性的找一些电子书补充一下就可以了。一开始就想走捷径的朋友最终可能要付出几倍的代价。
本人主编的《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案例考点精讲》是一本案例方面的辅导书,收录了年考题中的典型真题,并按照知识点的逻辑关系进行编排,对知识点的覆盖率达95%以上,该书重在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和融会贯通,而且一改以往类似辅导书厚重的形象,全书控制在450面以内,极大的方便考生掌握和查阅知识点。该书2012年共售出近千本,经过考生的精心审阅,里面的错误已经基本被挖掘的差不多了。同时在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特别针对2012年考试难度加大、解题程序更加严格等情况后,本人多次对书稿进行完善和补充,该书第二版将于2013年2月底或3月初以全新的面貌继续为大家服务。
书买回来一大摞,每本都是硬骨头,怎么看?每个人的复习方法不一样,没有标准也没有最优,我也没有什么“李氏复习法”好推广,一般都是从熟悉、简单的开始看起,看完一个章节后及时总结,定期温习巩固。复习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历程,一般人都要复习半年以上的时间,如何坚持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始终保持清醒、高效、斗志昂扬,我认为有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是明确考试范围,包括当年所考规范的版本和每本规范的考点。岩土考试的时间已经固定在每年9月,如果新规范8月份才施行,考试时基本上不会启用新规范的,甚至有些规范新版本已经启用好几年了,考试还在用旧版本,这个问题让一些考生纠结到寝食难安,如果实在拿不定主意,可以等到考试文件下发后再复习对应章节。对于每本规范的考点,可以通过翻看历年考题,尤其是近两三年的考题来确定(考试大纲是多年前制定的,与当前的考试范围有一些差别)。比如泥石流的流速和水的矿化度的计算,这在往年的考试里出现过,但是现在考纲对《工程地质手册》已经不作要求了,因此该知识点可以不用再复习。而对于地震中液化土的判别,每年必考,即使他比较难理解,比较复杂,也决不能放弃,这些就是重难点。但是对于桩基阶梯型承台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计算的参数多,计算量大,还掺杂判断,考的次数也比较少,就可以作为非重点。此外,如果完全以市面上的辅导教材来确定考试范围也是不太准确的,因为辅导书出版的时间会比较早,一般在考试文件公布前就陆续上市了,编者也只能以自己的判断来确定当年的考试规范和考点,不过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和愤怒的,因为规范变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辅导书肯定会有一定的滞后(不过有些书滞后的也忒多年了),而且每年必定会有一定比例规范上找不到的考题,所以一定要淡定,辅导书没有讲到的,咱们自己再努力一把!知道了哪些知识点是要考的,力气就可以用在刀刃上。不要在考场里根本搞不定的知识点上浪费时间,也不要在送分题上栽跟头。
正式开始复习的时候是先复习专业知识呢还是案例呢?由于专业知识考点的不确定性、覆盖面广、记忆的东西太多,因此复习起来总觉得抓不住重点,反复遗忘进度慢,复习效果不理想,因此我建议先啃案例,一般理工科出身的朋友对数字会比较敏感一点,案例复习起来会比较有感觉。在这里我推荐我编写的《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案例考点精讲》,该书可以循序渐进的帮助大家理解知识点,系统的熟悉规范条文,并通过各种典型的历年真题的练习掌握解题技巧。利用本书复习案例的过程也是对规范本身的一个逐渐熟悉的过程,可以由点带面、发散的去熟悉规范,为后面复习专业知识开创一个良好的局面。案例的复习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1)对规范的重点条文要细细研读,例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3.0.5条对地基设计时作用效应的取值有5段话,有些人始终理解不了什么是基本组合,什么是标准组合以及什么时候用什么组合,那么你要先去看看《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名词解释,然后再对着《精讲》里面相应的章节找到他们之间的规律和适用场合并逐一验算,才能真正有收获。走马观花似的学习会让你心里的石头一直悬在那里,考试的时候掉下来会砸的你痛哭流涕;2)一定要多练习,不是要你到处去搜罗重复的题目拿回来做,而是每种题型都要练习到,反复做经典例题,对一个知识点的考查方式有哪几种要滚瓜烂熟,整个解题步骤要烂熟于胸,要多用计算器亲自算,不能看看就过了。例如2012年的考题就普遍加大了计算量,由于平时没有进行大量的实战计算练习,相当多考生根本不够时间做足18个题,对考试信心造成了严重打击。此外在做题的过程中,个人觉得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完一个题以后,闭上眼睛回想这个题给了哪些条件,考的什么知识点,解题步骤是怎么样的,有什么陷阱,这个知识点还有什么别的考查方式,把这些问题想清楚,自己总结一下做个笔记,然后过两天把这个题重新翻出来再亲自做一遍,步步为营,量变到质变! 3)不要追求高难度,我们的目标是及格,你考满分建设部也不会把报名费退给你,所以不要在艰难险阻的知识点上缠绵太久,把基础知识掌握好了,及格是没有问题的。例如计算液化指数和考虑井阻涂抹影响的固结度计算,此类问题的计算量非常之大,需要特别的耐心和细心,一般一个题目没有15分钟估计是难以完成,这种题就是专门为喜欢攻克疑难杂症的人准备的,如果你不是去踩点的,建议直接pass算了。当然现在很多题会出的很新颖,普通的知识点也会花样翻新,如果平时对知识点和题型涉足的不够,就很容易被吓退了,因此要加强对各种题型的接触,注意积累,对相近的知识点要懂得融会贯通。4)注意学习的效率,不要搞疲劳战术。有些人夜里两三点还在看书,精神令我钦佩,但是我并不赞同,我每天一定要睡足8个小时,不然就没办法开工了,熬夜会让我崩溃;5)制定一个可行的复习计划,不要像无头苍蝇一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不要被别人的复习进度牵着鼻子走,要有自己的进度和目标;6)注意巩固。复习完一个章节后,要定期温习,最好一个星期滚动复习一次,不要把进度调的太快,年龄越大记性越差,只有不断的重复才能加深印象,也才能认识的更深刻更灵活。我知道有些人背英语单词是一天背10个,算下来一年就能背3000多个,应付英语四级没问题了,但是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等你一圈背下来,前面的那些就像是第一次见面一样,我背单词是第一天背500个,第二天重复第一天的然后再接着背500个,第三天背前面两天记不住的,再加多500个,就这样不断重复,到大二下学期的时候,我的词汇量已经超过8000个了(相对专业学生来说可能一般,但是在工科学生里面来说算不少了,而且在接下来的研究生阶段,我一直是在吃老本)。如果一个规范法计算沉降的题你都要冥思苦想,那你的功夫明显下的不够。7)看书就要有看书的样子。我复习的时候不知道有岩土在线网站,也不知道有QQ群,就是在家一个人钻研,反复做题,有些人喜欢一边聊Q一边看书,窝在被窝里面看书,搭地铁的时候看书,实践证明这些都是无用的花架子,只有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复习效率才能达到最大化,坐公交车看看小人书还行,摆个复习的姿势给谁看呢?8)良好的复习心态。一部分考生背负着改善全家伙食标准的希望奔赴考场,给自己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一部分人觉得老子天下第一,自信心爆棚,看谁谁都不顺眼;一部分人觉得考过了公司也没有嘉奖,过不过无所谓。这些都不是良好的复习心态,以一种自然放松、谦虚谨慎、严肃认真的心态复习,会让你有更多的收获。
复习完案例以后,对核心规范的主体内容掌握的也算差不多了,接下来可以涉足专业知识的复习了。说实话,岩土师考了这么多年,优秀的专业知识辅导书真的极少,大部分都只是给一个答案,或者告诉你这个题是哪本规范哪个条文,包括高大钊教授主编的2011年真题解析里专业知识部分也只写了一个答案,令我愕然。而网友们对市面上其他书给出的答案也往往是充满争议的。虽然专业知识很多都是可以在书上直接翻到答案的,但是有一些分析题由于找不到强有力的证据支持,或者表述含糊、有歧义,经常让考生忐忑不安,这也是专业知识不好复习,辅导书不好编写的一个原因,有些解释甚至是编者在自圆其说。
由郭嘉博士后主编的《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专业知识精讲》是一本新编的专业知识辅导书,郭嘉博士后先后毕业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现于中国地质大学执教,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该书对近6年的专业知识真题逐一进行讲解。对于能在规范中直接找到答案的考题,该书列出对应的规范条款内容,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提示,让读者直接使用该书就能对规范有一定的了解,免去了查找规范的繁复。随着专业知识的考查方式日渐灵活,能直接翻书找得到的题目会越来越少,需要利用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地基与基础、水工建筑物等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以及对工程实践知识的考察的题越来越多,这部分题往往令考生害怕、苦恼,实际上很多地质现象和工程问题我们都可以用理论武器解决,编者结合自己扎实的理论知识,通过查阅教材、专业手册、专业文献等,对每个选项一一进行诠释,力争令人信服。此外,本书对重复出现的考点也进行了一些归纳总结,有助于提升考生复习的效率。该书包含了近6年的考题,厚度超过500面,解析可谓相当详实,相信读者借助本书可以增强对专业知识的信心和把握。
当然我始终认为:规范是核心、做题是关键。因此在专业知识的复习过程中,不能把眼光仅仅局限在真题上,专业知识跟案例不一样,案例的考点基本上是固定的,只是出题形式不一样,有些步骤是可以套用的,但是专业知识不行,因此你必须对某些知识点在哪本规范上大体什么位置有一个印象,由于专业知识在规范中查询的难度比较大,因此要尽量自己多做一些总结,做好笔记或索引。第二,不过有些人把眼光放得又太远了,历年真题里面尚且有一些题目值得推敲,网上一些来历不明的题目就更加不要去琢磨了,不是题目难度过低就是编者水平过低。第三,专业知识的多选题错选和漏选都是不得分的,选项为两个和三个的占绝大多数,如果你的答案是一个或者四个,基本上我充分怀疑你做错了,记得一定要看清题目。
自己复习的差不多、没进展了,或者基础太差、没时间复习了,不断被不会做的题吓坏了,有些人就想找培训班让名师指导指导,其实参加培训没问题,只要你有钱有时间去听就可以,但是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有的人心态不好,一听说哪个培训班可以搞到真题,或者说命中率有多么高,就义无反顾的去报名,结果往往被骗。如果培训老师碰巧压中了几道题,那只能说你今年命中有吉星高照。培训的时间太短知识点讲不完,上课的老师太多没有系统性,没有自己的培训教材知识点讲的没有针对性等等,都不应该是一个优秀的培训班的特质。如果一个培训班没有系统的理顺知识点,没有让你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规范,没有让你更熟练的掌握解题技巧,反倒是被培训机构绚烂的广告亮瞎了双眼,没有人会来安抚你受伤的心灵和钱包。至于当前谁的培训班好,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在此不便多说。不过我知道我有位朋友5个月内连续上了3个培训班,我并不赞同他的这种做法,并不是差不差钱的问题,而是过多的培训剥夺了你思考的权利,别让你的懒惰撑大了某些机构敛财的胃口!我非常欣赏某些朋友擅于思考勤于钻研的精神,喜欢思考为什么和怎么办,但是有些人一个公式找不到也要问别人,一本《工程地质手册》有1100面,从头翻到尾也只要半个小时就足够了,懒惰成这样干脆就不要参加考试了,以后人家在混凝土里充填编织袋估计你也发现不了。考试主要靠自己投入时间多看多想多做,指望培训班做你的救世主是你一厢情愿的想法。我知道有些朋友实在太忙,早上出门的时候家人还没有醒,晚上回家时家人已进入梦乡,要是这么忙就干脆别考,或者辞职,鱼和熊掌难以兼得,何必把自己往绝路上逼?上培训班对这种人也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要么老师讲的你听不懂,要么记不住,不要指望有奇迹出现。所以我觉得只有完成系统的复习以后,心理有个六、七分的把握了,再去选择培训班梳理一下、查缺补漏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过早、过多、过于依赖参加培训班,我并不赞同!
当然我也在筹备着每年举办一到两期的培训班,培训地点大约是在广州和武汉两地,收费标准肯定会低于5000元RMB,培训内容分为专业知识和案例两块。在此我也做一些申明:1)培训班全程面授,不看录像;2)培训班旨在解析知识点,答疑解惑,传授技巧,注重实用性,不押题不包过;3)我本人为武汉大学岩土工程硕士,郭嘉老师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岩土工程博士后,我们将本着诚实守信原则竭诚为您服务,只希望倾听权威和大师们高屋建瓴的讲座的,就不用来了。
除了参加培训班,还有一些方式也是值得大家参考和学习的,那就是组建QQ群和网站上发帖求助,不过后者由于时效性差、回帖者匿名等原因而变得靠不住,所以最直接最有效的还是加入QQ群。目前很多热心人士都组建了专业考试群,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的平台,不过每个群主都有自己建群的原则,要想得到最好的服务,就必须遵守群主定下的规矩。
不过有些人希望博采众长,加了n多群,每天忙于阅读各个群的聊天记录就要花掉不少时间,不停闪烁的QQ信息也严重影响了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就算加入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群,也不要整天泡在上面,几十上百人七嘴八舌的,时间过得就会很快,别把自己的宝贵的时光变成了唾沫星子,建议集中时间阅读群消息,对群内的学习资料进行及时的整理,有目的的寻求帮助,否则得不偿失。
最后还有一个要说的事情就是如何应考了,复习了大半年,丑媳妇终于要见公婆了,有几件事也要提醒一下大家:1)只要你知道某本书有用,而且大概知道那本书上有什么内容,就值的你把它背进考场,相反,完全不晓得某本书上讲什么就不用带了,何必累坏了身体;2)考前要休息好,能在考场附近找到休息的场所就要提前安排好,不要舍不得花钱;3)做题可从最简单的地基处理部分开始,基本上都可以直接套公式做出来,做完了四五个题可能才过了半个小时,心里不慌了,然后再开始做别的部分,题目长的后做,题目短,数字少的先做。一旦连续几个题做不出来心理有点着急的时候,一定要先冷静下来,有些知识点你可能掌握的不好,但是只要你对着辅导书上的类似例题套步骤,也是可以做出来的,不用担心,你可能只是慌了神把解题步骤给忘记了,可以抬起头来深呼吸,让心情平静以后再开始,不要做不出来的时候低着头猛想,头低的太久,大脑会有点缺氧,会头昏眼花更加思路混乱。此外审题一定要仔细,不要匆忙下笔,要把解题步骤想清楚先计算什么后计算什么,这样就可以少写一些的起承转接的话,公式一个个娓娓道来,卷面也会整洁,你要是把顺序写反了就会搞的很被动。冷静、细心、勤快,时时刻刻记住这6个字!(各人方法不同,自行斟酌);4)做完题目以后一定要多检查一下卷面,看看单位、姓名、准考证号有没有填,涂卡顺序有没有错,有没有想做的题忘了做的,括号里面有没有写答案,有些把握不大的题再多按一遍计算器复核一下。
说了这么多,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大家尽早通过考试,也让你的家人跟着你高兴高兴,他们在你复习期间付出了太多太多。还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多年以后大家还依稀记得有一个李向阳,他不是抗日英雄,而是大家岩土路上的一位挚友;而我,可以为拥有这么多岩土界大师级别的朋友而自豪!
此完,祝大家复习愉快!
二〇一二年九月十六日书于广州
(0)(5)更多全部评论(2)点评:发表于 04月23日 20:0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多谢李老师!||点评:被关注:893访问量:11575TA的评论分类TA发表的最新评论经过一年时间与考友们的朝夕相处,我把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阅读(10225)最新关注TA的人893人关注扫一扫,关注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人所得税计算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