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可打汉字及各国文字,我国的新疆少数民族企业文字可打出吗?新疆,西藏?

对于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的文字可以使用少数民族文字,这句话对吗?_百度知道
对于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的文字可以使用少数民族文字,这句话对吗?
提问者采纳
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的文字可以使用少数民族文字,这句话对。
答案说是错的,我看了书本说必须使用中文,同时使用另外一种文字
我理解,外资独资企业的会计记录,不是可以用外文吗?少数民族企业,不是可以用自己的文字吗?《企业会计准则》没有规定会计记录必须要用中文的。言下之意,会计记录可以是任何一种文字。供参考。
书上说使用中文是强制性的,编制会计报告必须使用中文!外资企业和少数民族单位要同时使用中文和其他文字
“书上说使用中文是强制性的,编制会计报告必须使用中文!”在其管辖范围内是对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恐怕不对,财政部没有作出这样的规定,财政部不会禁止“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的文字使用少数民族文字”。
那我考试的时候选择对的还是错的呢?马上要考财经法规了
其他类似问题
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国早期的少数民族文字报刊--《中国记者》1989年03期
我国早期的少数民族文字报刊
【摘要】:正 我国早期的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出现于20世纪初叶,《西藏白话报》是我国最早的藏文报纸。《西藏白话报》创办于清朝末年即1907年四五月间。其创办人是清廷最后一位驻藏大臣联豫和帮办大臣张荫棠。
【关键词】:
【正文快照】:
我国早期的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出现于2。世纪初叶,《西藏白话报》是我国最早的藏文报纸。 《西藏白话报》创办于清朝末年即1907年四五月间。其创办人是清廷最后一位驻藏大臣联豫和帮办大臣张荫棠。 19世纪末叶,帝国主义武装人侵西藏。1904年,英军侵占了西藏名城江孜。继而直取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穆扬;连兴;;[J];新闻战线;1980年05期
关世申;;[J];国际新闻界;1981年02期
;[J];河南图书馆学刊;1982年02期
吕佩浩;;[J];现代传播;1982年01期
;[J];编辑之友;1983年03期
;[J];中国出版;1983年03期
高晓明;;[J];图书馆学刊;1984年03期
盛朝川;;[J];新闻记者;1984年03期
;[J];编辑之友;1984年02期
;[J];当代传播;198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焦云萍;丁明;彭林;王亚平;童月英;简国敏;赖美泉;姜竹春;姜晓丹;吴锋;吴雄文;汪策;赵修竹;;[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刘建业;;[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黄正彪;;[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范玉梅;;[A];民族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张雪慧;;[A];民族学研究第五辑[C];1983年
许良国;;[A];民族学研究第五辑[C];1983年
林耀华;黄淑娉;庄孔韶;;[A];民族学研究第六辑[C];1985年
林耀华;;[A];民族学研究第八辑[C];1986年
丁荣辉;丁璟雄;;[A];惠安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翟万馨;;[A];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第四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9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北京日报;2000年
李盛仙;[N];中国包装报;2000年
许亚洲;[N];中国档案报;2000年
闫晓虹;[N];中国妇女报;2000年
记者 张晴;[N];中国妇女报;2000年
曹卡民;[N];中国妇女报;2000年
石新荣;[N];中国纺织报;2000年
华迅;[N];中国海洋报;2000年
;[N];中国海洋报;2000年
覃祥周;[N];中国教育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德全英;[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同利军;[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高其才;[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李学良;[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林钧昌;[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杨军;[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胡淑慧;[D];浙江大学;2005年
赵英兰;[D];吉林大学;2006年
邱显平;[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刘本军;[D];云南大学;199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云龙;[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吴水金;[D];暨南大学;2003年
祁明芳;[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薛隽雯;[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克非;[D];四川大学;2003年
卢贵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林泽平;[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华占楼;[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李冀;[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黄昀;[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新闻出版事业取得大发展
发布时间: 11:22:00  来源:新华网&&&
  国家把少数民族语文的出版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给予了财政补贴和资金的保障。目前,民族语文的出版社在改革开放之初全国只有17家,现在已经发展到38家,增长一倍多,这些都得益于中央政府做的工作。
  国家民委政策法规司司长石玉钢2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用生动的实例和翔实的数据向媒体介绍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情况。
  石玉钢说,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新闻出版事业历来高度重视,并在实际中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说在新闻出版方面、广播影视方面,国家在民族地区目前建立了十个少数民族语言电影译制中心,现在平均每年提供几十部影片和上千集电视剧的版权,免费进行少数民族语言的译制。
  “实例最能说明问题。”石玉钢说,上个月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调研时,去了四川省藏族学校,这个学校的学生都是藏族,学制有三年、四年,分了很多班。调研时,学生们正在上课,有学习藏族文学的,有学习古藏文和梵文的,还有在学习藏族的传统医学。这些所有课程都是用藏文进行授课,藏民族的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保护。
  据石玉钢介绍,四川藏族聚居区现在正在推行“9+3”教育,9年义务制教育结束后,把藏族学生再集中起来,增加学习3年,主要学习藏语文和用藏语传授现代的科技知识,这样做是为了他们毕业以后能够更好地到基层发挥作用。
  截至目前,中国有一万多所中小学有双语教学班,学生数达到600多万人。少数民族语言的培训班、扫盲班有两万多个,学员有100多万。
(责编:南卡)
              我国少数民族文字迎来数字化时代_文化天地_新闻视野_西藏文化网
当前位置:&&&&&&
我国少数民族文字迎来数字化时代
发布时间: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戴剑威 徐海洋 吴宇潇
  虽然不懂汉字,西藏拉萨市达孜县邦堆村的76岁老汉强久仍然能够自如地收发短信。老汉高兴地说:“有了藏文手机,我也能用手机和在外地的儿女联系了!”
  据了解,我国在1993年着手藏文数字化工作,研发的藏文编码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已经获得国际标准组织的通过,成为国际通用的藏文编码。目前,藏文手机、计算机藏文平台、藏文网络浏览器、藏文电子词典等一系列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使得藏文成为少数民族文字数字化的“排头兵”,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字数字化成果的缩影。
  保护语言,重视文化多样性
  “每一种语言的消失,都意味着至少一种文化的消失!”中国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李锦芳认为,加大对民族语言文字保护的投入,文化的多样性才不会受到影响。
  民族语言文字是少数民族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是悠久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重要源泉。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所受到的冲击更加剧烈,将信息技术用于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成了信息时代的当务之急。
  “我们工作的第一步是将语言文字规范化,用国际音标注音,再以国际通用的unicode编码系统将文字输入计算机,成为国家和国际编码规范。”李锦芳介绍说。
  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资料显示,我国的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工作开展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包括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研制与开发、操作系统和电子出版系统的研制与应用、民族文字数据库的研制与应用、少数民族文字其他信息处理系统的开发和研制等5个层面的项目。
  民族文字,可在网上浏览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谢志民总为写论文和专著发愁,他从事濒危文字“女书”的研究,以往总得把复印的手写字符一个个粘贴到文章上,费力又费时。如今,随着数字化工作的发展,“女书”文字字符集和输入法得以开发,谢教授直接在电脑上就能输入,方便了许多。
  目前,这项技术已经运用于“女书”文献的保护,为民族文化的保护插上了信息化翅膀。据悉,语言文字数字化成果已经全面运用到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中,我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藏族《格萨尔》、蒙古族《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的整理和出版都离不开少数民族文字办公平台。
  据介绍,20多年来,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随着研究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2009年我国民族文字标准化、信息化工作全面提速。
  目前,我国网民可以轻松自如地浏览藏文、朝鲜文、蒙古文网页,通过下载免费的软件就能够在网上聊天时使用少数民族文字。几乎所有的少数民族文字都能在windows系统上运行,28种少数民族文字开发了电子出版系统和办公自动系统,古老的民族文字步入了数字化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蒸蒸日上,踏上信息化快轨
  “少数民族的年轻人对民族语言有了认同感之后,就开始学习如何利用数字化成果来发展、传播本民族的文化。”李锦芳介绍说,在他开设的仡佬语课程中,时常会有一些校内外的仡佬族年轻人来旁听。随着少数民族年轻人的加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数字化的成果也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式。“他们回到家乡后会做网站、光盘、电影,以仡佬族的语言为特色,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经济效益也很可观。”
  借着数字化的东风,我国少数民族的出版文化事业欣欣向荣。目前,我国共拥有民族出版社38家,出版的少数民族文字种类已经达到26种,2009年全国共出版少数民族文字图书5560多种,6500万册。其中,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朝鲜文等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得到大幅度增长,并有电子出版物出版发行。
  受制于地区和观众,少数民族传统的文学创作、戏剧曲艺表演的影响力有限。在数字化时代,少数民族文学艺术也踏上快车道,在全球范围内绽放魅力。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年轻人将传统的民族歌舞配上本民族语言的字幕,制作成MV,放到网络上。乘着现代多媒体的快车,耳熟能详的《吉祥三宝》、《天路》等民族歌曲在网上可以有上千万的点击量,听众可覆盖全球。“在数字化之前,这一切根本办不到。”李锦芳说。
(责编:晶晶)
  网站声明 合作加盟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 Copyright by
地址 : 北京广安门外大街 305 号 荣丰 2008-8 区 A2 楼  邮编 :10005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疆少数民族企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