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将以近其国都证券抑字翻译

透过南京南京看日本与中国
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岸,是一个由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岛国。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和俄罗斯相望。领土由、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他6800多个小岛屿组成,故日本又称“千岛之国”。日本陆地面积约37.78万平方公里。
日本地处温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是日本的国花,每到春季,青山绿水间烂漫,蔚为壮观。日本境内多山,山地约占总面积的70%,大多数山为火山,其中著名的活火山海拔3776米,是日本最高的山,也是日本的象征。日本地震频发,每年发生有感地震1000多次,是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全球10%的地震均发生在日本及其周边地区。&
【人口】(截至2008年10月1日)。日本政府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公布日本人口结构数据。
①/ziliao//content_329931.htm
日本民族和语言都是比较单一的国家,除了有两万多阿伊努族人和15个阿伊努族人可以说阿伊努族方言,其余的都是“大和族”。大和族也有自己的创世神话,【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地间有三件宝物—八尺镜、八尺勾玉和天丛云剑,天照大御神把它们交给了日本的第一位人皇—神武天皇,神武天皇从此横扫千军,建立了大和王朝,从此这三件神器成为日本的国宝,护卫着大和民族数千年来的繁荣和向外拓展。“三件神器”也成为今天日本语言类似“三大法宝”的习惯用语。】
 据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籍《古事记》与《日本书纪》记载,日本的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国即位,即位日相当于现在的公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实际上,直到公元11世纪,日本各地有100多个小国。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到了公元4世纪,这些小国逐渐得到统一,在关西地方建立了大和王朝。按日本官方的说法,当今的明仁天皇是大和王朝“万世一系”的第125代天皇。此时中国已进入两晋时期。
5世纪初,大和国发展到鼎盛时期,势力曾扩大到朝鲜半岛南部。6世纪,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公元645年发生大化革新,建立起以天皇为绝对君主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7世纪时,推古女皇的侄子圣德太子仿效隋唐,锐意政治革新,实行“大化改新”,试图仿照唐朝律令制度,建立一个以天皇为绝对君主的中央集权国家。只可惜圣德太子壮志未酬身先死,其革新大业也因之付诸东流。传说圣德太子曾派遣特使小野妹子远赴中国,捎去一封“东天皇敬白西天皇”的国书,结果让天下独尊的隋炀帝大怒,不过小野妹子成了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驾桥铺路的先驱。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现市及近郊),标志着日本皇室开始从古坟时代进入了时代,同时也迎来了律令国家的兴盛时期。时代与此前的古坟时代,基本上是男女天皇分掌天下,18位天皇中女性占了8位,而在此之后900年中,都是男性天皇,直到1633年德川幕府时期明正女皇登基。8世纪末,日本将都城移至“平安京”(现在的),开始了在日本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平安时代。10—11世纪时,皇室的外戚藤原氏垄断政权长达200年,皇权开始旁落。几位天皇禅位后被迫退隐寺院,与青灯古佛相伴。这一时期被史学家们称为“院政时代”。
 12世纪末进入由武士阶层掌握实权的军事封建国家,史称“幕府”时期。13世纪后期,幕府的武士统治开始面临困难,镰仓幕府逐渐走上灭亡的道路。应仁元年(1467年),“应仁之乱”爆发,日本进入长达100年的战国时代。战国时代的日本群雄四起,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乱世争雄,最终德川家康于庆长五年(1600年)发动关原合战,建立德川政权。
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战国时代结束。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将军,在江户建立了幕府政权。此后260多年,德川家统治日本全国,这段时期被称作江户时代。德川幕府严格控制天皇、贵族、寺院神社,统治着支撑幕藩体制的农民。元和九年(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就职,下令锁国,除开放长崎作为对外港口外,一律禁止外国人来日本,也禁止日本人远渡海外。由于闭关自守,幕藩体制迎来了安定时期。但是随着产业的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自给自足的经营体系崩溃,18世纪起幕藩体制开始动摇。
江户幕府末期,天灾不断,幕府统治腐败,民不聊生。且幕府财政困难,使大部分中下级武士对幕府日益不满。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以坚船利炮叩开锁国达200余年的日本国门。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日本人逐渐认识到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才是日本富强之路。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展开了。
日,维新强国的“倒幕派”成功发动政变,迫使德川幕府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交出政权,并由新即位的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诏书,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的“明治维新”。日本从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揭开了近代史的帷幕。
明治维新后,明治天皇迁都江户,并改名为,之后从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日本国力逐渐强大,但也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要与西方列强争夺东亚资源控制权。日本1894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方面称“日清战争”),打败了中国北洋舰队,侵占了台湾和澎湖列岛。1904年进行了日俄战争,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1910年侵占朝鲜半岛,日本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一。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借机对德宣战,将德国在青岛和山东的权益攫为己有。1929年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日本走上了通往军国主义的道路。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中国东北。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时期是日本历史以及中日关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日,美、英、中三国发表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8月6日和9日,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8月9日,苏联红军正式参战,迅速击溃日本关东军;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9月2日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日本签字无条件投降。
  战后日本致力于恢复和发展经济,实行“国民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福利的增长”的“新政策”,从20世纪50年代末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1966年超过法国,1967年超过英国,1968年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
  日,日本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和外务大臣大平正芳访问中国。9月29日,中日两国总理和外长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和平友好关系,结束两国之间的战争状态,正式恢复邦交。
  日本经济在1973年受到国际性石油危机的冲击,增长速度放慢,转入“稳定增长”时期,但增长率仍然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最高的。20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泡沫经济,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破灭,日本进入长达十几年的经济低迷和停滞期。2003年,日本经济出现明显复苏势头。
②.cn/longbook/soc/_japanrebuildingup/11.shtml
以上的2801个字(不计空格)也就是讲述一个简单日本历史。虽然很多人说法是,日本的历史是无法考察,或是说考察相当困难的。但是在1994年4月当选的日本首相羽田孜上任前,公开承认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的后裔时,让我国人民又开始会日本的历史产生了怀疑,当他宣布这一消息后,包括日本人在内的许多人十分震惊。他说他的祖先姓秦,在200年前才改为“羽田”,他是率领3000童男童女从中国到日本的徐福的一个随员的后代。换句话说,这位首相承认自己具有中国血统。
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朝代。秦始皇去世前曾到琅琊山访寻以炼长生不老之药而闻名的术士,就这样,他发现了齐国著名的术士‘
’。他希望徐福能找到使他长生不老的仙药。才智过人的徐福答应秦始皇后,并起初要就【如果秦始皇能够交给他3000童男童女和所有必需的食品及后勤保障,包括技术工匠、医生和药品,他一定不辱使命。于是秦始皇就给他50艘船和所有他需要的东西。】这支庞大的船队朝着东方驶向日本。他们到达日本时,正好看到初升的太阳,于是就把这个国家命名为“日出之邦”。徐福到达现在的日本后,却再也不想回去了,就在日本定居下来。徐福随员的所有后裔都被赐姓秦,算是对秦朝故土的纪念。羽田首相很可能是徐福随员中某个首领的后裔。
曾经,我想这个故事只不过是一个传说,而徐福也只不过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但是在中、日两国的学者一直在楔而不舍地搜集证据,进行认真的探索,以使全世界相信,徐福和他带领的3000童男童女到日本定居后一去不复返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事。在毗邻扬州的徐州城里,有一所附属于徐州师范学院的徐福研究所,该所正在进行对徐福的研究工作。1987年春天负责研究工作的罗子章教授,在徐州举办的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天津、西安和其他城市的学者都出席了此次研讨会,所有的学术成果都肯定徐福的存在,人们甚至能指出他的第七十一世后裔。研讨会期间,日本新宫市市长发来贺信。据说徐福到达日本后就是在新宫这个地方登岸的。
而在徐福登岸的地方,却是一片美丽的海岸,海岸上有许多草药是补肾的良药;一般肾比较强健的人,寿命自然会长一些。在城市附近有一座徐福墓碑,这是一块用中文记录着徐福如何到日本寻找长生不老药,以及为什么在日本定居下来的故事的石碑。墓碑立于1834年,碑上“徐福之墓碑”5个字出自一位高丽书法家的手笔,上面的诗歌则是一位日本汉学家写的。1980年,和歌山人庆祝徐福到达日本2200周年。从1915年以来,和歌山人民成立了保护徐福遗迹的委员会;1931年,他们又成立徐福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到1955年,他们最后成立了徐福协会。
黎庶昌《访徐福墓记》中写道
清朝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八月,中国一位学者黎庶昌于访问徐福墓后归国所写的文章录下,供读者参考。
访徐福墓记
纪伊。日本南海也。斗入海中。号为多佳山水处。与大和国中隔大山。纪伊在其南。大和在其北。大和者。神武天皇始都之橿原也。由大和出纪伊。多险绝难行。非五七日不至。而海道一日夜可达。纪伊有那智瀑。高百余丈。自海中望之。如白霓下垂。以此名尤著。其地今属和歌山县牟娄郡。当上古未立郡时。概称熊野云。熊野三山。曰那智。曰本宫。曰新宫。新宫近海。徐福在新宫山下。余以七月二十四日。自赴南舶抵三轮崎。登岸入山行十余里。至其地。新宫人士导而前。复逾一山。得平田八九顷。禾苗盈望。福墓在其中央。循田稜数百武。至墓所。面山背海。仅余荒土一丘未垦耳。纵横可四五丈。无所谓冢。有古树二株为记。墓前一碑。题秦徐福之墓。传为朝鲜人书。元文元年。新宫藩主水野氏所立。元文元年。当中国乾隆元年也。碑左右积竹筒百余。中插花朵树枝。新宫人常祈祷于此。以此为献。旁有二十余冢。各距数十百步。传为福之亲近。陵夷仅存其七。余见者才二墓。东北又数百步。为神仓山。山麓有飞鸟祠。福祠在其旁。久圮。故址犹可辨识。反至新宫神社。观所谓福之遗物。事甚荒渺。不足道。独古老传言。福始至时。尚在新宫东北七里许。日本里每里约中国七里。海岸名秦须。地尤狭隘。后乃徙此。其言致足信。以余游历所经见。日本平原广泽甚多。福胡为而独取此。岂当日风漂所至。无暇细择欤。抑将以近其国都欤。非可得而详已。福之子孙。或言多姓秦。今皆分散各处。维新后。悉易他姓。或言。藤泽驿福冈平一郎。为福之后人。常有赠物寄新宫神社。或言。有徐某在和歌山县。充医士。皆疑莫能明。方秦始皇之遣福入海求神仙也。岂意其止王不来。及福挟童男女三千人以至。如欲广强支庶。贻之无穷。今二千一百余年间。而族姓无一存者。古与今相续其事。皆大氏如是也。然而,人之欲为福而犹不止老。则又何也。光绪十六年八月。归后十日记。黎庶昌。
徐福的墓旁还有7个墓,据说是徐福的7个亲信。没有人说得清徐福带到日本来的3000童男童女的下落。
徐福:知识和医药之神
在日本的不少地方,尤其是九州,也有徐福的遗迹。第一次访问福冈时,我向一位日本高级官员问起他是否知道徐福。他有点迷惑,因为他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于是我就将有关徐福的故事告诉他。第二天,他就给我一本《中国在九州中心》,书中有几篇是关于徐福和九州与中国的关系的文章。
所有日本人都对徐福怀有高度的敬意。在佐贺的金立市乡村里,徐福作为一个知识和医药之神受到人们的膜拜,其他还有水神和农业神。村民们称徐福为“金立先生”。那里还有一幅古壁画,描绘了徐福的到来和他与金立市的关系。这是17世纪一位艺术家的作品,现在已成为金立寺的一件宝藏。
在金立市每遇干旱,村民便会来到金立寺,把徐福的画像放进一个便携神龛中,在市里游行祈雨。游行时,便携神龛的后面总是跟着一条36米长、2吨重、用草和竹叶制成的巨龙。整个仪式被称为“雨乞行事”,每隔4至5年在8月8日举行。这是个热闹的仪式,参加者要用力击鼓,请求上天降雨。1724年,在金立市附近的千布发生一场严重的干旱,进行完这种仪式后,一场雷雨从天而降,洒遍整个城市。
日本人相信,当徐福到千布寻找长生不老药时,他在村民帮助下获得了成功。甚至有故事说他爱上一个千布的女孩。
我还参观了新宫的海滨,到处是断垣残壁,堆起来有一米半高,绵延大约有32公里。日本人相信徐福也修建了一座长城,它是中国秦长城的缩影。在江户幕府时期(公元年),还有曾修复过这座长城的记录。一些学者认为,徐福修建这座长城是为了防备秦始皇为缉捕他而攻打日本。在江户时代,没有大量的劳动力,要建成这样一座长城真是无法想像,这实在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徐福登岸的地点,也恰恰和日本传说中的人物神武天皇登岸的地点相吻合。一位台湾作者卫挺生1970年写过一本书,名为《徐福与日本》,声称日本的第一个皇帝实际上就是徐福。他是根据日本第一个皇帝与徐福在登岸时间上的离奇巧合推断出来的。书里还提到,从生活在天照大神时代重要的日本皇族墓穴中,人们发现一枚秦朝的铜镜和一把巨大的秦人用的战刀;如果不是徐福的到来,日本怎么会有这些古代遗物呢?2000年前徐福到达日本时,日本尚处在石器时代,还无法制造这样的东西。这本书断言,事实证明徐福就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
作者十分激动,他担心如果日本人继续对他们是神的后代的神话坚信不移,而不肯接受科学的历史,那么历史就很可能会重演,因为日本人坚信自己是最优秀的种族。日本的历史被神话淹没了。大多数日本人至今还相信他们是神的后裔,正像两部最早的编年史——《古事记》(古代传说)和《日本书记》(日本编年史)所记载的那样。根据这些编年史,日本的第一个皇帝神武天皇是于公元前660年登基的。但是直到8世纪初,还没有哪一部编年史所记载的历史完全可信,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两部历史性著作都是用古代汉语写成的。
这位台湾作者受到许多日本学者的强烈责难,他们称这本书是“捏造”和“胡说”。
30%日本人有中国血统?
1987年,我结识了一位对徐福有广泛研究的日本学者钣野气峰。他在早稻田大学做研究工作,第二次大战后日本被盟军占领,他移民到美国和拉丁美洲。他告诉我,他离开日本后才发现为什么日本会在亚洲犯下这么多罪行,为什么日本想征服世界。他离开日本达25年,10年前才回到日本。
钣野在谈到日本在亚洲和东南亚的暴行时一再道歉,他为日本犯下这么多灭绝人性的罪行而感到羞耻。钣野认为,秦朝时,徐福一定是齐国一位以研究延长寿命的丹药而闻名的杰出首领。秦始皇想除去徐福,因为徐福对他已构成威胁。他派徐福去寻找长生药,而他当然知道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徐福知道如果自己再回中国,一定会被秦始皇处死,这就是他不肯返回中国的原因。
钣野说,徐福带来了当时中国人知识和智慧之大成,其中包括道教。他认为,徐福才是日本神道教的真正创始人。战国时期,齐国严格信守宗教,每个去道观的人都得先进行斋戒,那里有专门的房间供人们斋戒,净化灵魂。直到今天,在每个神社中都保留着这样的房间,供参拜者斋戒,这样的房间被称为“齐室”——“齐”即源于齐国。
我有些怀疑钣野的说法,于是在我到每个县访问时,都要参观神社,看看是否真像钣野所说的那样。我参观神社时,总会提出同样的问题:“这里有没有一个齐室,供参拜者斋戒?”穿着飘飘然白色长袍的神社侍者常常是一脸惊讶地瞪着我,大概从来就没有人问过这种问题。他们的回答总是“当然,是有这样一个齐室,每个到神社来参拜的人都得先在齐室斋戒”。我问他们是否知道齐室的起源,他们显然不知道。看来钣野的论断很有道理。
钣野的研究还得出许多出人意料的结论。他说徐福和他留在日本的随员繁衍了成千上万的后世子孙,只要是茶褐色眼珠的日本人,就肯定是齐部落(即徐福所属的部落)的后裔。这些日本人中许多人都姓斋藤,汉语中的意思就是齐。他说孔子和老子都与齐有渊源。徐福随员的后裔有不同的姓氏,他们中的许多人姓秦,这是秦王朝的国名。在山口郡,1300年前曾建立过一个秦王国。隋朝皇帝派遣的使节从日本回来后告诉他,山口郡的人与他们有同样的面孔、风俗和生活方式,就像是从中国去的,他们都是徐福使节的后裔。
据钣野的估计,至少有30%的日本人有中国血统,是徐福随行人员的后裔。
钣野说:“如果日本人知道我们与中国人像同胞兄弟一般有同样的血缘关系,在第二次大战中,就不会在中国的城市里犯下这样的罪行。我们很可能从来也不会想到要侵略中国了。”他还说:“我从未去过中国,因为我为在第二次大战中我们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罪行感到无地自容。在访问中国前我必须克服这种感觉。”
钣野说日本人是神之子的论调是危险的,如果日本继续相信这种神话,历史很可能重演。因此,他打算写一本书,让日本人彻底明白他们的起源。
  在日本,守得最紧的“秘密”是祖先的坟墓。未得到皇族的允许,没有人会想到去碰这些坟墓,更不用说为研究的目的而挖掘这些坟墓了。如果日本允许发掘他们祖先的坟墓并进行研究,那么日本的历史也许就不得不重写。如果他们发现祖先实际上是中国人或高丽人,他们会怎么办?我想,这要比不顾史实而沉醉在想像和神话中好得多。
当大家看完以上内容后或许很多都开始会日本的起源产生了怀疑,或许说他们,有一部分血统是中国古代的,但是在这上面我不加以过多解释,因为我也不想因为简单的一些文字而引起中、日两国的关系,再说现在‘
混血儿 ’那么多,不过在日本或许是找了些,罢了。
其实我也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日本会对中国发起那场血腥的屠杀,可以说是感在深处,怒不敢言……谁来对我们的南京负责,谁又来还原了我们历史,是他们,一群外国朋友们,我们的最悲惨的记忆,被他们用文字、照片表述了下来,保留至今。
今天的我,哀思与记忆将充满整个大脑。
72年前,侵华日军制造的人类最丑陋的一幕在南京上演———屠杀、抢劫、强奸……
72年过去,历史已越走越远,但是,记忆之门,始终也不曾关闭。30万冤魂,不仅仅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更是30万个曾经鲜活的生命,以及无数因此而被改变的命运。
70多年前在《纽约时报》上的头版新闻刊登了南京大屠杀的报道,目击者德丁(部分报子新闻如下)
&&&&&&&&&&&&
日的《纽约时报》头版刊登了南京大屠杀的报道
虽然在《南京!南京》中,这个叫做德丁的男子并没出现过,或许是拉贝的日记更有震撼力。拉贝曾在他的日记中写道:
<font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FF年12月19日,约翰.马吉致美国家人的信:
 “过去一个星期的恐怖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我做梦也没想到过日本兵是如此的野蛮。这是屠杀、强奸的一周。我想人类历史上已有很长时间没有发生过如此残暴的事了……日本兵不仅屠杀他们能找到的所有俘虏,而且大量杀害了不同年龄的平民百姓就像在野外猎杀兔子一样,许多百姓在街上被日本兵随意杀掉从城南到下关,&
整个城市到处都是尸体……”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能离开吗?我可以离开吗?我不能!富人们跑了,剩下的全都是穷人,他们不知道要去哪里,而且非常多。我决定我要帮助他们。如果说我一点都不害怕,我是在说谎……”
也就是这样的日记,他还原了我们中国的历史,因为那个时候的南京没水、没电、没有广播、没有报子……只要是一切能跟外界接触的东西全部都不存在了。因为‘日本’他们是早有预谋。为什么这么说,当然也是有历史证据的,因为我们中国人是一个不会撒谎的名族。
&&&&&&&&&&&&&&&&&&&&
日本军医日记
&&&&&&&&&&&&&&&&&&&&&&
日本军医日记
日记中是这么写着:
<font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FF年11月29日,常州。日本军医保坂晃的日记:
“我们出发前去扫荡常州的敌人。中午时分,我们的队伍开进常州城。我们接到命令,要求我们杀掉常州城里的居民。大约80名手无寸铁的平民,不分男女老幼,被赶到一块儿,黄昏时分统统被我们开枪打死。我希望我这一辈子再也不要看到这样的惨景。即将被杀死的这些人簇拥在一起,都在祈祷、哭喊并哀求饶命。对如此凄惨的场面,我简直都没有勇气看下去。很快,重机枪就开火了,人们都纷纷发出惨叫声,栽倒在地上。即使我已经有了魔鬼的心肠,我也觉得惨不忍睹。战争真是太悲惨了!
还记得吗?南京沦陷的时间吗?日,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而南京距离常州的地儿也不算很远,然后最惨不忍睹是我们记下了南京30万人冤魂。
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迅速的占领了华东地区。认为最多3个月就可以结束对华的战争,为了控制经济中心上海和政治中心南京日,日军向上海发动进攻,因此‘淞沪会战’开始,但战事的发展并不如日军预期的那样,他们遭到中国军人的顽强反抗,当时上海军线出现僵局(将近3个月)。因此日军不断加大兵力,派遣了上海总督‘井松石根’作领司令官,他上任后持续向杭州湾进攻,快速向南京推进,国民政府随机做起了南京保卫战。12月10日日军对南京发起的总攻,3天后南京陷落。从12月13日起后6个星期,日本一直在屠杀中国人。而在南京被日军攻下来后的第五天12月18日,他们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屠杀,日军把围困在‘木虎山’的男女老幼5.74万人一起驱赶到南京下关的‘草鞋下’以及扫射杀死。为了掩盖事实日军向尸骨上浇满汽油后,焚烧灭迹,在梅汝璈的回忆里,‘南京大屠杀’无疑是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军人的又一次最突出的一件惨案。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想消灭我们反抗意志。以前在我国与日军多次战斗中,他们都是胜利者,他们骄横的脾气无法接受‘淞沪会战’。所以在南京他们进行了对南京人民的屠杀。还记得《南京!南京!》里面那一幕吗?道路上到处都是尸体,挂在悬空中的人头,‘
慰安妇 ’的悲剧……
然而为什么日本对他们本国国民一字不提,也是因为当时在日本是有言论控制,任何有关军人的事都会有强力的审查,凡是对他们不利,是绝对不能向国人宣告,当时有一个作者叫做‘石川大山’他写了一本书,书中写道活着的士兵,当时日本军在华对战一些问题,结果是被禁止销售,所以在在日本民族的心理‘皇军’就是军事严明、士气高涨、非常绅士的军人。
&&&&也就是这样,所以才会出现日本人说我国在污蔑他们的最‘神圣的军人是强盗,土匪……’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做出的评论当然也不能成立的。
不过,不可不说,日本人的确是一个很聪明的民族。因为他们在刀枪中失败后,他们直接以另一种方式,让中国青少年接受他们,让大多青少年‘哈日’什么的……在精神上,日本人占领了我们青少年的心理,或许他们用的是动漫,或许用的是他们的时尚潮流……我国在一些方面上又有些落后了。
我真的非常非常感谢我国的党委们,如果没有你们,我也不可能这么悠闲地在家上网,发表自己的感言和一些看法。
但是,我们国国民必须要创新,如果我们一直研究着我国的古代,而不加以创新,我真的很害怕某年某月某天,70多年前的悲剧会再次上演。因为本人是一个非常讨厌暴力的人,尽量能以思维控制对方,就最好不要以战争的方式,当然要以思维的方式控制对方,那么首先就是要了解对方,才可以的对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1)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2)有了志气与体力,而且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品来支持,也不能到达。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使之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以”,表并列;“则”,那么(2)句中“随”,跟随,盲从;“于幽暗昏惑”,在这里作名词,译为“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相”,支持,辅佐。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养狸述[唐]舒元舆野禽兽可驯养而有裨于人者,吾得之于狸。狸之性,憎鼠而喜爱①。其体趫②、其文班。予爱其能息鼠窃,近乎正且勇。尝观虞人(掌管山泽的官吏)生致者,因得请归,致新昌里客舍。舍之初未为某居时,曾为富商家廪,墉堵地面,甚足鼠窍,日有鼠络绎然。某既居,果遭其暴耗。常白日为群,虽敲拍叱吓,略不畏忌。或暂黾侻跧③缩,须臾复来,日数十度。其穿巾孔箱之患,继晷而有。昼或出游,及归,其什器服物,悉已破碎。若夜时长留④续晨,与役夫更吻驱呵,甚累神抱。或知之,借椟以收拾衣服,未顷,则椟又孔矣。予心深闷,当其意欲掘地诛剪,始二三十日间,未果。颇患之,若抱痒疾。自获此狸,尝阖关实窦,纵于室中,潜伺之。见轩首引鼻,似有鼠气,则凝蹲不动。斯须,果有鼠数十辈接尾而出,狸忽跃起,张爪呀牙,划泄怒声,鼠党帖伏不敢窜。狸遂搏击,瞬视间,群鼠肝脑涂地。迨夜始背潜窥,室内洒然,予以是益宝狸矣。常自驯饲之,到今仅半年矣,狸不复杀鼠,鼠不复出穴。向之韫犊服物,皆纵横抛掷,无所损坏。噫!微狸,鼠不独耗吾物,亦将咬啮吾身矣。是以知吾得高枕坦卧,绝疮痛之忧,皆斯狸之功。异乎!鼠本统乎阴虫,其用合昼伏夕动,常怯怕人者也。向之暴耗,非有大胆壮力,能凌侮于人,以其人无御之之术,故得恣横若此。今人之家苟无狸之用,则红墉皓壁,固为鼠室宅矣。甘酿鲜肥,又资鼠口腹矣,虽乏,人智其奈之何?呜呼!覆焘(天地)之间,首圆足方,窃盗圣人之教,甚于鼠者有之矣。若时不容端人,则白日之下,敌得骋于阴私。故桀朝鼠多而关龙逢斩,纣朝鼠多而比干剖,鲁国鼠多而仲尼去,楚国鼠多而屈原沉。以此推之,明小人道长而不知用君子以正之,犹向之鼠窃而不知用狸而止遏,纵其暴横,则五行七曜,亦必反常于天矣。岂直流患于人间耶!(节选自《全唐文》,有删改)【注】 ①爱:通“”,隐蔽。②趫:行动轻捷。③黾侻跧:黾(mǐn):勉强。侻(tuō):狡猾。跧(quán):蜷缩。④:油灯。【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观虞人生致者   致:抓获、捉到。 B.其穿巾孔箱之患孔:打洞,使动用法。 C.某既居,果遭其暴耗 暴:突然。 D.予以是益宝狸矣宝:珍视,意动用法。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颇患之,若抱痒疾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B.①能凌侮于人,以其人无御之之术②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①虽乏,人智其奈之何②路曼曼其修远兮 D.①故桀朝鼠多而关龙逢斩 ②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我家”老鼠“恣横”的一组是(  )①与役夫更吻驱呵,甚累神抱 ②或暂黾侻跧缩,须臾复来,日数十度 ③张爪呀牙,划泄怒声 ④斯须,果有鼠数十辈接尾而出 ⑤借椟以收拾衣服,未顷,则椟又孔矣 ⑥甘酿鲜肥,又资鼠口腹矣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常白日为群,虽敲拍叱吓,略不畏忌。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狸,鼠不独耗吾物,亦将咬啮吾身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时不容端人,则白日之下,敌得骋于阴私。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译文】野生的鸟兽可以驯养了来帮助人类,我是从狸猫这里得到这个道理的。狸猫的性格,憎恶老鼠喜欢隐蔽。它身体矫捷、毛纹斑驳。我喜欢它能平息老鼠的盗窃,这种特性近似于正义和勇猛。曾经看见有掌管山泽的官吏生擒了狸猫,因而我请求他给了我并带回家了,带到新昌里的客舍居住。那房屋当初没有成为我的居室时,曾经是个富庶人家的粮仓,墙壁地面,很多鼠洞,天天都有老鼠频繁出入。我住进来后,果然遭到严重的损耗。老鼠们常常白天成群出没,虽然敲打拍击呵斥吓唬,它们一点也不畏惧。有的勉强狡猾地蜷缩起来,一会儿又回来了,一天几十次。它们弄破衣物咬穿箱子带来的祸患,时刻都有。我白天有时出门,等到回来,杂物器皿衣服,全都被咬破咬碎。如果夜晚一直留着灯点到早晨,和仆役轮流用嘴驱赶呵斥,身心疲累。即使知道老鼠的祸害,借来柜子装起衣服,不久,柜子又被咬穿了。我心里非常烦闷,如此情况真想挖地找鼠洞将它们杀灭剪除,这样开始(想了)二三十天,没有结果。很为这事烦心,如同患上了瘙痒的疾病。自从得到了这种狸猫,曾封闭关键通道填埋空洞,放它在房里,躲在一旁等着。见那狸猫昂着头伸着鼻子,似乎闻到了老鼠的味道,就凝神蹲着不动。一会儿,果然有几十只老鼠一个跟着一个地出来了,狸猫猛地跃起,张开爪子露出牙齿,发出撕裂的愤怒的吼声,老鼠们驯服地趴那不敢乱窜。狸猫便出击,一瞬间,所有的老鼠肝脑涂地。等到夜晚再遮掉灯光查看,室内清清净净,我因为这更加珍视狸猫了。经常自己驯养它们,到现在只有半年,狸猫不再抓老鼠,老鼠不再出洞了。原来藏在柜子里的衣物,都随便放置,没被损坏的。啊!没有狸猫的话,老鼠不仅损坏我的物品,也咬噬我的身心啊。这样我才知道能高枕无忧舒坦的睡觉,杜绝如同生疮破口的担心,都是这只狸猫的功劳啊。奇怪啊!老鼠本来是属于阴暗的动物,它的行止应该是白天潜藏晚上行动,时时都是怕人的啊。原先那被严重骚扰时,不是因为老鼠胆大强壮,欺凌侮辱到人的头上来,那是因为人没有抵御它们的办法,所以能够放肆横行如此。现今的人家如果没有狸猫的存在,就算红墙白壁,终究成为老鼠的家园啊。美酒佳肴,终究也会进入老鼠的口腹,就是再劳累,凭人又怎么奈何得了呢?呜呼!天地之间,圆头方脚的人啊,泯灭圣贤的教诲,比鼠类更甚的大有人在啊。如果时代不容行为端正之人,那么青天白日之下,阴谋和私欲就得以放任。所以桀朝鼠辈多而至使关龙逢被斩,纣朝鼠辈多而至使比干被剖胸取心而死,鲁国鼠辈多而至使孔子离去,楚国鼠辈多而至使屈原自溺汨罗江。按这推理,为小人铺道指路而不用君子来端正方向的,就如同以前老鼠盗窃时却不知道用狸猫遏止,放纵它们横行和暴戾,那么日月五行的运行,都必然会和本来的规律相逆转,岂只是仅仅祸害人间啊!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23—24题。(5分)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墨子曰:“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小题1】上述材料中,孔子和墨子对“丧礼”有什么不同的看法?(2分)【小题2】你更认同谁的看法?简述理由。(3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新修滕王阁记韩 愈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①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②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③,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选自《昌黎先生文集》)【注】 ①王勃作《滕王阁序》,王绪作《滕王阁赋》,王仲舒作《修滕王阁记》。后两作已失传。② 言事:指上《论佛骨表》被贬斥揭阳。③大号:年号。【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壮其文辞壮:以……为壮,认为……壮美。 B.窃寄目偿所愿焉窃:私下里。 C.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燕:通“宴”,设宴席。 D.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槛:门槛。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B.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C.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子其为我记之 王之好乐甚,而齐国其庶几乎【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B.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C.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D.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 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2分)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节选自《游褒禅山记》)【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叹焉   叹:叹息。B.而人之所罕至焉罕:极少。C.夫夷以近夷:平安。D.其孰能讥之乎孰:怎么。【小题2】下列句中与“非常之观”的“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因得观所谓石钟者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小题3】下列加点的“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②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③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⑤褒之庐冢也&⑥遂与之俱出&&&⑦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⑧何厌之有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④/②⑤/③⑥/⑦⑧C.①⑤/②③/④⑦/⑥⑧D.①⑦/②⑤/③④/⑥⑧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书吴、潘二子事[清]顾炎武苏之吴江有吴炎、潘柽章二子,皆高才,当国变后,年皆二十以上,井弃其诸生,以诗文自豪。既而日:“此不足传也,当成一代史书,以继迁、固之后。”于是购得《实录》,复旁搜人家所藏文集奏疏,怀纸吮笔,旱夜矻矻。其所手书,盈床满箧,而其才足以发之。及数年而有闻,予乃亟与之交。会湖州庄氏难作。庄名廷,目双盲,不甚通晚古今。以史迁有“左 丘失明,乃著《国语》”之说,奋欲著书,廷钱招致宾客,日夜编辑为《明书》。廷钝死,其父胤城流涕曰:“吾三子皆已析产,独仲子死无后,吾哀其志,当先刻其书而后为之置嗣。”遂梓行之。慕昊、潘盛名,引以为重,列诸参阅姓名中。书几百余帙,颇有忌讳语,本前人诋斥之辞未经删削者。庄氏既巨富,浙人得其书,往往持而恐吓之,得所欲以去。归安夸吴之荣者,以赃系狱,遇赦得出。有吏教之买此书,恐吓庄氏。庄氏欲应之,或日:“踵此而来,尽子之财不足以给,不如以一讼绝之。”遂谢之荣。之荣告诸大吏,大吏右庄氏,直之荣。之荣八京师,摘忌讳语密奏之。四大臣大怒,遣官至杭,执庄生之父及其兄廷钺及弟侄等,并列名于书者十八人,皆论死。其刻书鬻书,并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亦坐之。发廷钱之墓,焚其骨,籍没其家产。所杀七十余人,而吴、潘二子与其难。当鞫问时,或有改辞以求脱者。昊子独慷慨大骂,官不能堪,至拳踢仆地。潘子以有母故,不骂亦不辨。其平居孝友笃厚,以古人自处,则两人同也。予之适越过潘子时,余甥徐公肃新状元及第。潘子规余慎无以甥责稍贬其节,余谢不敢。二子少余十余岁,而予视为畏友,以此也。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二子所著书若干卷,未脱稿,又假予所蓄书千余卷,尽亡。干不忍二子之好学笃行而不传于后也,故书之。且其人实史才,非庄生者流也。(选自《顾炎武诗文选译,有删节)【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予乃亟与之交亟:经常&B.遂谢之荣谢:感谢&C.官不能堪堪:忍受&D.予之适越过潘子时过:拜访&【小题2】下列四组中,全部属于“庄氏难作”原因的一组是(3分)① 复旁搜人家所藏文集奏疏&&&&&②书几百余帙,颇有忌讳语③浙人得其书,往往持而恐吓之&&④摘忌讳语,密奏之⑤四大臣大怒&&&⑥所杀七十余人A.①②③&B.①③⑥&C.④⑤⑥&D.②④⑤&【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吴炎、潘柽章两人都是优秀人才,明亡后他们放弃了科举之路,以写作诗文而自豪。&B.吴炎、潘柽章认为只有写出一代史书才能留传后世,因此参与编辑庄廷钱的《明书》。&C.潘柽章被捕后没有像吴炎那样慷慨陈辞,痛骂不绝,主要是因为担心连累母亲。&D.作者详叙了吴炎、潘柽章两人蒙难的原因和经过,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与怀念之情。&【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其刻书鬻书,并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亦坐之。译:                                           (2)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译: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月夜泛舟记吴敏树秋月泛湖,游之上者,未有若周君山①游者之上也。不知古人曾有是事否,而余平生以为胜期,尝以著之诗歌。今丁卯七月望夜,始得一为之。初发棹,自龙口向香炉,月升树端,舟入金碧。偕者二僧一客,及费甥、坡孙也②。南崖下渔火数十星,相接续而西,次第过之,小船捞虾者也。开上人③指危崖一树曰:“此古樟,无虑十数围,根抱一巨石,方丈馀。自郡城望山,见树影独出者,此是也。”然月下舟中仰视之,殊不甚高大。余初识之客黎君曰:“苏子瞻赤壁之游,七月既望,今差一夕耳。”余顾语坡孙:“汝观月,不在斗牛间乎?”因举诵苏赋十数句。又西出香炉峡中,少北。初发时,风东南来,至是斜背之。水益平不波,见湾碕④,思可小泊然。且行,过观音泉口,响山前也。相与论地道通吴中,或说有神人金堂数百间,当在此下耶?夜来月下,山水寂然,湘灵、洞庭君,恍惚如可问者。又北入后湖,旋而东,水面对出灯火光,岳州城也。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坡孙言:“一日晚,自沙嘴见后湖云出水,白团团若车轮巨瓮状者十馀积,即此处也。”然则此下近山根,当有云孔穴耶?山后无居人,有棚于坳者数家,洲人避水来者也。数客舟泊之,皆无人声。转南出沙嘴,穿水柳中,则老庙门矣。《志》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啻也。既泊,乃命酒肴,以子鸡苦瓜拌之。月高中天,风起浪作,剧饮当之,各逾本量。超上人守荤戒,裁少饮,啖梨数片。复入庙,具茶来。夜分登岸,别超及黎,余四人寻山以归。明日记。注释&①&君山,在湖南岳阳洞庭湖中。传说舜帝二妃娥皇、女英葬于此,称湘妃。②&费甥、坡孙:吴敏树的外甥名费,孙子名坡。③ 上人:对僧人的尊称。“开”是僧人之名。“超上人”同。④ 湾碕(qí):弯曲的岸边。【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平生以为胜期胜期:美好的愿望 B.偕者二僧一客偕者:同游的人 C.因举诵苏赋十数句举:全,一起 D.又北入后湖,旋而东旋:回转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然月下舟中仰视之仰观宇宙之大 B.因举诵苏赋十数句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以余舟行缓,似不啻也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既泊,乃命酒肴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 B.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 C.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 D.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做横长状/稍上/乃不见。 【小题4】翻译上文有关句子。(12分)⑴山后无居人,有棚于坳者数家,洲人避水来者也。(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志》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啻也。(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月高中天,风起浪作,剧饮当之,各逾本量。(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小题1】孔子为什么称赞颜回“贤哉回也”?(3分)&&&&&&&&&&&&&&&&&&&&&&&&&&&&&&&&&&&&&&&&&&&&&&&&&&&&&&&&&&&&&&&&&&&&&&&&&&&&&&&&&&&&&&&&【小题2】上面两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苦乐观?(3分) &&&&&&&&&&&&&&&&&&&&&&&&&&&&&&&&&&&&&&&&&&&&&&&&&&&&&&&&&&&&&&&&&&&&&&&&&&&&&&&&&&&&&&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划8处)(4分)臣 闻 千 里 馈 粮 士 有 饥 色 樵 苏 后 爨 师 不 宿 饱 今 井 陉之 道 车 不 得 方 轨 骑 不 得 成 列 行 数 百 里 其 势 粮 食 必 在其 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都证券官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