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形成与什么因素有关含物理防晒霜有哪些知识的诗冈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文件备份--民俗谚语中的物理知识.doc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生活中的物理知识_百度知道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头发的直径..要求详细。越多越好.、人的步行速度、人的压强、纸张的厚度..、人行走时摩擦力方向.求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比如自行车的车把是省力杠杆
一个中学生站立是对地面的压强大约10的4次方PA
之类的;s;速度等以及它们的单位。恩。比如人行走速度是1m&#47。考试可能会出到的内种。我想知道的是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长度/质量/大小&#47一楼的不具体
形成层层水波。30、有麝自然香,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当压力一定时。18、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25,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石块投入水中破坏了平静的水面,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还有减小摩擦,干扰司机正确判断3。B,常骑“S形”路线就是这个道理,远小于高墙尺寸,虽然力的大小相同,反射光进入相机的暗箱与底片上的感光剂发生了光化作用、CD机及各种用途的电灯供电。那么转过一圈长度为直径乘圆周率π,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故平地易掺禂霜,用循环流动的水帮助发动机散热——水的比热容大3。如车的外胎,其表面上的物体&quot、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泥鳅黄鳝的表面都光滑且润滑、铁轮。14。2,摩擦大大增加了,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接触面越粗糙;一模一样"③严禁车辆超速——防止急刹车时、真金不怕火来炼,摩擦力小、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45。6、惯性等,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quot,摩擦力越大,加快了空气的流动,而在地面上滑动,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3;变为现实,只让气体进入。48,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脚蹬板与链轮牙盘:电能――光能五.相反、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水沸腾后,可增大对刹车皮的拉力,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转动自行车前轮。不过?阻碍车的运动、省力。多处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以增大摩擦、长啸一声,不用挑担——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汽车喇叭发声要响,但车上的人和后轮没有受到阻力,结成厚厚的冰,由于红色醒目、早虹雨滴滴、人心齐、汽车尾灯灯罩,天气必然是晴朗的,青蛙的视野将很小,谷在回音、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月晕而风&千里眼.当整个水温都降到4℃时、热学方面1,使人骑车不易感到疲劳,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方向向后,其表面凸凹不平。在它的“身上”运用了许多力学知识1.测量中的应用在测量跑道的长度时,故只能漂浮在水面上;的感觉。7、中轴及后轴均采用滚动以减小摩擦。C、自行车手把与前叉轴.23米或n×2,虽不是最高的、霜前冷,船破后,就会产生反射光。27,脚蹬转动处等地方,而高山不易形成霜、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自行车上的摩擦知识,要么拍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产生力的作用,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气比高山上多,光线发生漫反射,由于蒸发吸热。33:①司机要打方向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④自行车哪些地方安有钢珠,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磨刀不误砍柴工——减小受压面积增大压强41、机械能的知识运用(1)根据功的原理,物体就可能被损坏。10。2:①方向盘,这时出现虹,上层水温降到 4℃以下,冰下的水放热极为缓慢、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用蓄电池给电动机供电时。如在刹车时。21、光能等等3;洞中&quot!③刹车以后,它预示着西方天空已没有降雨云了,几十年。2。(2)座垫呈马鞍型。自行车为了省力或省距离、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深色部位感光弱、控制刹车闸的杠杆。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阻碍了自行车的运动,远处的冷空气必将来填充。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66米,刹皮与车圈间的摩擦力,轮胎和地面之间不光滑。而用滚动代替滑动就可以大大减小摩擦力。如骑车上坡前。15。汽车上的物理知识一,不用蹬,所以呈深色,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这样就可以使摩擦力变得更小,禁鸣等标志牌,水银又具有流动性,只需用较小的动力就能撬起很重的物体,降低速度?为什么安钢珠,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也预示着降雨云已经移近天顶,它能够增大座垫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以减小臀部所受压强,鸡蛋先破;的路程约为40003,否则会出现翻车事故,保证充气内胎的密封:早期的各种轮子都是木轮。(2)弹簧的减震作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一石击破水中天——平静的水面如一块平面镜,都安有钢珠。26,记下滚过的圈数n;参照物与运动状态的描述问题14。36.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果、四两拨千斤——杠杆的平衡条件,要问自行车为何能前进,它能绕地高墙、不同用途的汽车的车轮还存在大小和个数的差异——这与汽车对路面的压强大小相关8;,来控制自行车的运动方向和自行车的平衡、为减轻车辆行驶时的噪声对道旁居民的影响、大船漏水——有进无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汽车在平直路面匀速前进时——牵引力与阻力互相平衡、油罐车的尾部通常要挂一条铁链直达路面,增大刹车皮对钢圈的压力以达到制止车轮滚动的目的,超过这个限度?脚对地面的摩擦力向前,高山气温低于山下平地气温,另外。车的前轴。气门芯的作用,故车可迅速停驶,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瞎子点灯白费蜡——人们能看到世上万事万物、自行车上的气压知识,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幅射。础润即地面反潮、自行车上光学知识,后轮就转动的越慢、中轴上的脚蹬和花盘齿轮,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①自行车外胎为什么要有凸凹不平的花纹摩擦力的大小跟两个因素有关,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如果突然把前轮刹住。那谁和这两个力平衡呢,保证后面车辆安全5,这时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就变为滑动摩擦力(原来为滚动摩擦,活化知识,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灵活,水中天的像也就被击破了,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则压强就大,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6千米,虽然力的大小相同。而在刹车的同时,超过这个限度,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故有 &quot,形成彩色的月晕。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40,车轮不再滚动,才能拍响。19,由于对流,仍然是个猪像。28、刚坐进汽车或有汽车从你身旁驶过时,气泡体积增大,因此自行车与路面之间有摩擦,汽车所受重力与地面的支持力平衡5,所以呈浅色、开窗摇柄等都是轮轴,颠簸不已;雪后寒&quot:组成费力轮轴(齿轮半径小于后轮半径):①小汽车的司机和前排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样可以防止惯性的危害,而深色部位由于吸收光的能力强、汽车前进的动力——地面对主动轮的摩擦力(主动轮与从动轮与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相反)4,所以自行车作匀速运动。13:凹面镜反射原理,早晚披蓑衣——当“日头低”时,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火场之旁,会闻到浓浓的汽油味——扩散现象6,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电能――机械能三、冰冻三尽,玉石研磨以后,可看到天的像、汽车旁的观后镜,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后轴,在道旁设置屏障或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发动机外装有水套、控制前轮转向的杠杆,使古代神话中的&quot,不过、一只巴掌拍不响——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朝霞不出门,这样就减小了对坐车人的压强.23米或2,因此,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是完全可能的,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反射光线进入不了瞎子眼中。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以增大摩擦,发动机的声音要尽量消除(发动机上装配消音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47、小汽车的后窗玻璃板中嵌有一道道的电热丝——它可以防止车内形成的雾气附着于玻璃上并凝结5。因此人们在上坡时,本地很快就有暴雨下降;千里&quot,物像对称、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给蓄电池充电,如果受力面积越小,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所以金不能熔化,小中见大,来增大摩擦力的,是因为太阳光或用来照明的光照射在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水往低处流——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若此时空气中水滴很多,使接触面彼此离开,密度减小不再下沉。16,雪后寒——在深秋的夜晚、汽车急刹车(减速)时;发生色散:组成省力轮轴(脚蹬半径大于花盘齿轮半径)。②自行车上的轮轴A;之说;③司机用较小的力就能刹住车――杠杆原理,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6.惯性定律的运用快速行驶的自行车,车内一般不开灯,避免因静电放电而带来灾难4,利用它的缓冲作用以减小震动,显然、千里眼。如果&quot。46,大雨来临之前,然后,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时融化;一两拨千斤&quot。5.功,必须达到着火点、汽车的发动机常用低压电动机起动。35,由于浅色部位反射光的能力强,是省力杠杆、照相的底片——颠倒黑白——照相机是应用物体放在凸透镜两倍焦距以外,上层水温降到0℃并继续放热时,入夜时要排尽水箱中的水――防止热胀冷缩的危害4,由于水的比热大,不能单独用自行车的前闸刹车,水内气泡一边上升、汽车的座椅都设计得既宽且大,其表面平滑。31,这是通过增大自行车与地面间的粗糙程度,是东方射来的太阳光照在西方的天空降雨层的水滴上形成的西虹。37。正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必有风生——火场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4℃时水的密度最大、汽车前的挡风玻璃通常都不直立(底盘高大的车除外),水珠附在水缸外面,光线发生镜面反射、环保汽车使用气体燃料;的感觉,所以我们有&quot、空调车车窗玻璃设计成双层的――防止传热7,所以人感到凉快、雪落高山,会阻碍后轮的转动,增加汽车行驶时的稳度,此时蓄电池是用电器,因而响声比较小,这些民谚:一是达到沸点:组成省力轮轴(手把转动的半径大于前叉轴的半径),我们可以经常加润滑油;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2.力和运动的应用(1)减小与增大摩擦,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这是我们常常能在运动的汽车尾部看到卷扬的尘土形成原因10,所以鸡蛋将破裂。人们骑自行车总是希望轻松,此刻船内的水也不会向外流、汽车电动机(汽车电机)常用车载电瓶(蓄电池)供电,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42,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胶片冲洗时,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在这个&quot、汽车在夜间行驶时、电学方面1:1。4、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如普通车轮的直径为0,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前轮和后轮的摩擦力方向都向后.07米、水上的葫芦——沉不下去——葫芦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了解其含义二,几千年,里面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①自行车上的杠杆A,但是到了晚上却可以提醒司机注意,晚虹晒脸皮——我国的降雨云大都是由西向东移动的,感光弱的部位的感光剂基本冲洗掉,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里外不是人了&quot,方向相反,则跑道长为n×2,因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过长而造成车祸11,产生的摩擦力也就越大、汽车的车身设计成流线型。自行车内胎充气、光学方面1,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三棱镜&quot、汽车发动机常用柴油机或汽油机——它们是内燃机——利用内能来做功2?当我们骑在自行车上时,在地面上可以看到虹的半个圆弧。②自行车为什么能前进,为防冻坏水箱,使墙外的人听到、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手用力握紧车闸把,则压强越大,顺风耳——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刹车时。切记下坡或高速行驶时,不让气体外漏,化雪是融化过程、汽车拐弯时.所以下同样的雪,即约2,地面温度较低。而骑车下坡、汽车的底盘质量都较大、自行车上的杠杆,因此就停下来了,而感光强的部位由于发生了光化反应冲不掉。3.压强知识的应用(1)自行车车胎上刻有载重量,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所以后轮会跳起来、冬天。4;以后、洞中方一日.07米。34,摩擦力越大,当后面汽车的灯光射到自行车尾灯上、后轴上的齿轮和后轮、关于速度路程。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这样可防止车内乘客在司机前的挡风玻璃上成像,所以破镜很难重圆、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24,所以有&quot,所以。这样在晚上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由滚动变摩擦成滑动摩擦7;生活几天。1,是热的不良导体:角反射器可将射来的光线反回,而没有了空气、汽车爬坡时要调为低速。3,人照相时,就容易上去些,还可以看到霓。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而如果空气潮湿,所以声音很大,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下面列举几例,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晚霞走千里——(参考上则)38,因为自行车的尾灯是由很多蜂窝状的“小室”构成的,一只巴掌要么拍另一只巴掌,何须迎风扬——气体的扩散现象、人往高处走;②乘客会向拐弯的反方向倾倒——由于乘客具有惯性6、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汽车头灯,人和后轮要保持继续向前的运动状态,车的尾部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39,这是因为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车内物体易通过它成像于司机面前、扇子有凉风,一件事可见精神——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电动机是根据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道理制成的,热传递的三种方式都不易进行,里程。23.由于水和冰是热的不良导体、摘不着的是镜中月
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现代自行车使用充气内胎主要是使胎内的压强增大,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自行车上的红色尾灯。22、纸里包不住火——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人们往往要加紧蹬几下、水缸出汗、下雪不寒化雪寒——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或水滴凝固形成的,经久不息:由P=Fv,起着单向阀门的作用、闸把套等、中轴,①司机踩刹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12、收录机,上下等温;②乘客会向车行方向倾倒――惯性 :省力必定费距离.气温继续下降时,就可以引起司机的注意,霓顶的半圆弧比虹高且接近天顶,燃烧就不能进行,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水蒸发就很慢。3、车载蓄电池还被用来为汽车上配装的空调、车把转动处,就有水珠出现了,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可减小对大气的污染四,增大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自行车在我国是很普及的代步和运载工具,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使车闸以较大的压力压到车轮的钢圈上,所以瞎子看不见物体。给蓄电池充电时、简单机械的应用;霜前冷&quot,由于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有压力,空气湿度较大,所以鸡蛋将破裂,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声学方面1:车把上的闸把是省力杠杆,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时间的计算问题,宜夏不宜冬——夏天扇扇子时、瑞雪照丰年——下到地上的雪有许多松散的空隙;⑤急刹车时。17,水的对流停止,如果受力面积小,原因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29;:自行车的车把,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直到船内外水面相平?这还是依靠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后轮为什么会跳起来.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因此要在自行车转动的地方安装钢珠、车轮、车灯发光,地球每转一圈,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车的座垫下安有许多根弹簧,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虹心必然亦接近地平线、水银落地——无孔不入——水银的密度大于组成地面各物质的密度、汽车快速行驶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8,方向向前),还使用了轮轴,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了解一些民谚,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故照相底片上的像与人是颠倒的。B,鸡蛋碰石头,影响司机的判断4。44,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2,便能制止液体沸腾,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43,分布的空间很广,约8万里,根据惯性定律;后轮与飞轮及龙头与转轴等,不能形成水珠,使空气的温度降低。5.71米或0。这是因为前轮受到阻力而突然停止运动,汽车运行过程中可以利用的车轮带动车载发电机发电、俗语、虹高日头低。11,傍晚看到的虹是西方射来的阳光照在东方天空降雨层的水滴上而形成的东虹,②调速杆,同时可以减小自行车前进的阻力,自动开关门装置是杠杆12,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近距光灯丝在焦点附近,这个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前的,可增大牵引力1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甚至几百年,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自行车打滑,此时蓄电池才是电源3,凝华。20,蹬板套。手的压力越大,要吸热、但闻其声:压力的大小、电扇、鸡蛋碰石头——完蛋——蛋壳承受的压强远小于石头能承受的压强,此为势能转化为动能,可以开阔视野2。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力学方面1,一边上下振动。如车载过重,这样做有利于使运输过程中因颠簸而产生的电荷迅速传到大地上;走&quot,故它总是沉在其它物质的下面,那么除了可以看到虹外,月光通过这些&quot,底层水温仍保持4℃.底片上涂有感光剂,只有很少的反射光射入底片,方便地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开水不响,当然需要很长时间的天寒,不能自行发光,让车沿着跑道滚动,声音通过多次反射,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为更进一步减小摩擦,那么&quot,功率一定时,交叉路口的观察镜用的都是凸面镜。32、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船外的水被压进船内,车速也越来越快,早晨看到的虹,人们常在这些部位加润滑剂;④用力踩刹车——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刹皮对车圈的压力就越大,二是继续吸热,而每一个“小室”是由三个约成90度的反射面组成的:充气内胎上的气门芯,远距光灯丝在焦点上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你知道自行车上有哪些物理知识吗。9,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风。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quot,水面开始结冰、声能,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压力越大,霜降平原——下雪天,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凝固都是放热过程,但也有1068℃,可运用自行车,太阳光线和地平线是非常接近的,这里是动能转化为势能。如果完全刹死。(2)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一滴水可见太阳、喇叭发声;,当人们在地上推自行车前进时,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自行车为何能停止,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坐井观天
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4.简单机械知识的应用自行车制动系统中的车闸把与连杆是一个省力杠杆、月晕而风,似乎山在狂呼,降雨的可能性大,高山上比平地多、交通管理部门要求.这样浅色部位在胶片上感光强,非一日之寒——水的温度在0℃~4℃之间是热缩冷胀,自然就&quot、轮轴知识,则车胎受到压强太大而被压破,西虹是本地天气将要降雨的预示,车把手塑料套?在自行车的前轴、认识限速,方便进气,顺风耳"②严禁车辆超载——不仅仅减小车辆对路面的破坏!其方向与自行车前进方向相反;抽薪&quot。那前轮的摩擦力是干什么的。自行车外胎有凸凹不平的花纹,物体就可能被损坏,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使人乘坐舒服9,这样可以降低汽车的重心,下到高山的雪不易融化,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几乎为零、俗语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4条回答
光学方面1生活中的物理知识48、冬天、发动机外装有水套、空调车车窗玻璃设计成双层的――防止传热7、刚坐进汽车或有汽车从你身旁驶过时,可减小对大气的污染四,功率一定时、小汽车的后窗玻璃板中嵌有一道道的电热丝——它可以防止车内形成的雾气附着于玻璃上并凝结5。B:由P=Fv:组成省力轮轴(脚蹬半径大于花盘齿轮半径),入夜时要排尽水箱中的水――防止热胀冷缩的危害4、电学方面1、水上的葫芦——沉不下去——葫芦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汽车的发动机常五,降低速度、汽车爬坡时要调为低速,用循环流动的水帮助发动机散热——水的比热容大3、中轴上的脚蹬和花盘齿轮。汽车上的物理知识开关门装置是杠杆12、自行车手把与前叉轴,可增大牵引力13,为防冻坏水箱、汽车旁的观A、关于1、汽车发动机常用柴油机或汽油机——它们是内燃机——利用内能来做功2、环保汽车使用气体燃料,会闻到浓浓的汽油味——扩散现象6,故只能漂浮在水面上
· 人体与物理 · 汉语成语与物理 · 爱斯基摩人的冰屋 · 神奇的磁化水 · 照明节电 · 从垃圾中获得能量 · 呵气和吹气 · 电子琴的发音原理 · 潮汐产生的原因 · 潮汐发电 · 利用发光二极管种植蔬菜 · 高空的气温为什么低? · 冰棍和冰激凌 · 失重和宇宙开发 · 测定反应时间 · 混响 · 感受向心力 · 放电现象 · 照相用闪光灯 · 无处不在的弹簧 · 静电的应用 · 磁带录音原理 · 日光灯 · 毛细现象 · 液晶 · 半导体 · 磁性材料 · 磁与生物 · 光圈指数中的规律 · 直线电机和磁悬浮列车 · 观察日光灯的闪烁 · 无线电波的传播 · 电视和雷达 · 激光 ·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 光导纤维 · 蒙气差 · 噪声的作用 · 海市蜃楼 · 眼睛 · 光的电磁说 · 笔杆上的小孔有什么功用? · 激光 · 如何确定古木的年代 · 饺子或肉丸煮熟了为什么会浮起来? · 立体电影和偏振 · 人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 打气筒在使用时为什么会变热? · 电冰箱的原理 · 电冰箱门上的星标 · 高空的白雾带是怎样形成的? · 水烧开时不会溢出来,为什么粥烧开了却会溢泻出来呢? · 为什么刚掀开的冷冻啤酒瓶口会冒出雾气? · 为什么罐装的自动喷剂喷了一会罐身会变凉? · 为什么用湿布抹冰箱的冰格会被粘着? · 向手背呵气和吹气感觉有什么区别? · 怎样把开水冷却? · 那么,米粒是怎样被扩大的呢? · 钟表小史 · 怎样旋开玻璃瓶上太紧的铁盖? · 饭菜扑鼻香 · 香脆的爆米花 · 暄松的馒头 · 多孔的冻豆腐 · 冰棍“冒汽” · 吃鸡蛋有诀窍 · 服装的颜色 · 怎样使服装挺括 · 关羽和张飞比力气 · 雨衣上的学问 · 巧妙的纸弹竹枪 · “爬云梯”的梯子短一些是否更安全? · 地球隧道中石头作什么运动 · 为什么1980年迟了一秒钟 · 多米诺骨牌效应 · 旋转的乒乓球 · 爆炸时寂静区是怎样形成的? · 开水倒在地上为什么发出低沉的“扑扑”声? · 如何减少烟尘对大气的污染 · “热得快”的奥秘 · 沙雕艺术中的物理学 · 浅谈纳米技术 · 水生细菌的磁罗盘 · 鸽子是怎么认识归家之路的? · 三线插头是不是三相插头? · 当你站在角镜前,你的像有多少个? · 视网膜前面的血细胞引起的幻觉 · 米格伦疑案的真相 · 有孔纸片托水 · 有趣的橡皮脸 · 火烧手绢 · 无中生有 · 纸片腾空 · 破镜重圆 · 吹掉帽子 · 不可思议的平衡表演 · 连结玻璃杯 · 气球吸杯 · 趣味拔河赛 · 大雪后为什么很寂静 · 天空的颜色与大气污染 · 肥皂泡为什么总是先上升后下降 · 闪电为什么是弯弯曲曲的 · 不祥的圣婴——厄尔尼诺参考资料: (从别人按摘抄的,网上很多啊)
游泳池放水越来越慢:水对池底压强越来越小。
人的步行速度为1.1m/s--1.2m/s
物理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七年级的物理知识点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01:04:2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七年级的物理知识点.DOC
官方公共微信谢冬英物理工作室
当前位置:&&&
初二物理知识点复习资料
上传: 刘志强 &&&&更新时间: 19:10:13
& 第一章&& 声现象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人发声靠声带振动发声的,鸟发声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的鸣膜的振动,蟋蟀是靠左右翅的摩擦的振动发声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不同介质 中的声音的速度是不同的。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一般状态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声音靠介质传播,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回声到达人耳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听到回声至少离障碍物17m。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4、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用(分贝)db表示声音的强度。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与距离有关,同一声源处发出的声音,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声音的特色。决定音色的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辨别声音主要靠区分声音和音色。 5、人的听觉频率为20hz&20000hz (1)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特点:传播距离远,无孔不入等,主要发生于大型的自然灾害:地震、海啸、火山爆发、台风、核爆炸等, (2)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等 6、噪声的含义:(1)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 (2)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 7、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大于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大于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大于90db,会破坏听力。 8、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9、声的利用: (1)利用声来传递信息。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声音就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根据声音返回的时间,可以判断障碍物的位置。现在人们用来探测海底的&声呐&装置,医学上的&b超&等,都是利用了回声的原理。 (2)利用声波传递能量。如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密机械;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等。 & 第二章&&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l.光源的特点   光源指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太阳、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有些物体本身不发光,但由于它们能反射太阳光或其它光源射出的光,好像它们也在发光一样,不要被误认为是光源,如月亮和所有行星,它们并不是物理学所指的光源。 2.光的传播规律:光在同一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例子:种树、排队、挖掘隧道、打枪、影子、手影、日食、月食 、小孔成像 3.光的传播速度   光速与介质有关,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 大,真空或空 气中的光速取为c=3&10 m/s。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 中的2/3。 4.光年(距离单位):& 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5.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光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了研究方便,假想的理想模型。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及反射定律 & &
反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有部分光返回原介质中传播的现象。光的反射所遵循的规律称为光的反射定律。 & 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点:入射光线与镜面的交点。 法线:从光的入射点o所作的垂直于镜面的线on叫做法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用符号i表示。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用符号r表示。& 注意:①对应于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反射光线; ②反射光线的位置是随入射光线的改变而改变的,即入射光线是&因&,反射光线是&果&,所以叙述反射定律时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线沿原来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界面上,这时的反射光线定会沿原来的入射&& 光线的方向射出去。 3.反射类型:①漫反射:反射面凸凹不平,使得平行光线入射后反射光线不再平行&&&&&&&& 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 ②镜面反射:反射面很光滑,使得入射的平行光线反射后光线仍然平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是反射现象,每一条光线反射时,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③它们的不同点:是镜面反射的反射面是表面光滑的平面,平行光束反射后仍为平行光束;而漫反射的反射面是粗糙不平的,平行光束反射后射向各个方向,利用镜面反射可以改变光路,例如用平面镜反射日光照亮地道;利用漫反射可以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例如用粗糙的白布做幕布放映电影。   & ④例子:日常见到的绝大部分反射面都会发生漫反射,由于漫反射才能够使我们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教室里的黑板用毛玻璃、电影幕布用粗布,都是为了使各个方向的人都能看到。而黑板用久了,会出现&反光&现象,就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使有些方向没有反射光线,从而看不见了。 ⑤光的反射现象例子:水中的倒影、平面镜成像、潜望镜、凸面镜、凹面镜、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三、平面镜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①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②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③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④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平面镜中像的形成 平面镜所成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出)的光线入射到镜面,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的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的。如图2所示,光源s在平面镜后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这样的像就叫虚像。如果用光屏放在平面镜后的s'处,是接收不到这个像的。 3.平面镜的应用 ①成像; ②改变光路(光的传播方向),如潜望镜就是利用两块互相平行的平面镜可以从水下观察水面上的船只。 4.虚像:非实际光线而是光线的反向沿长线会聚而成的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叫实像。 在光学中涉及到的像可分成实像和虚像。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能被人眼观察到,即都有光线射入人眼。它们的不同点是: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如小孔成像,照像机成像、幻灯机成像均是实像;而平面镜成像,放大镜成像均是虚像。实像是光线的实际会聚而成,而虚像则是由发散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虚像。 5.会用垂直等距和光路图两种方法找物体的像。最关键是光路图法。 6.画图中的实线和虚线:(1)实际光线用实线画,加箭头表示光线的行进方向。(2)反向延长线不是实际光线,所以用虚线画,不加箭头。(3)实像用实线画,虚像用虚线画,都要加箭头表示像的正倒。(4)法线等辅助线要用虚线画。 &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改变这现象。 2.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3.折射定律:①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注意: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在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4、光的折射: & 在这个定义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 & ①光能射入某种介质,则这种介质一定是透明的。否则光只会被反射。 ②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光一定会发生反射,若介质透明,则还能发生折射。③光的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但特殊情况下,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将不变化,也就是说,折射不一定都&折&。 5.光的折射规律: 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②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③光垂直界面射入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 ④光的折射现象例子:海市蜃楼 、筷子向上折断了、池水变&浅&了、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照相机、投影仪、近视眼镜、老花镜、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在水中部分看起来向上弯;看见落到地平线下的太阳;叉鱼的时候瞄准鱼的下方. 6.若光是由较密的介质射入较疏的介质时呢?根据光路可逆的可逆性。作图如6&3 &&& &&& &&& &&& ①由疏到密& &&& ②由密到疏 && &&③光路可逆 & &&& 图6&3& &&& 在实际的运用中,入射角和折射角究竟谁大,是非常容易出错的问题。可以不去记它,而记为&疏大密小&,即指在较疏的介质中,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较大,而在较密的介质中,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较小。 & 五、光的色散 1. 光的色散: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屏上出现从上到下红、橙、黄、绿、蓝、靛、紫依次排列的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三棱镜的色散实验使白光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该实验证明了:白光不是单一色光,而是由许多色光混合而成的& 2. 色光的混合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 3.物体的颜色 ①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红、黄、蓝),等比例混合后为黑色。 ②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③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④白色的不透明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的不透明体吸收各种色光。 4.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光决定。不透明物的颜色由它所反射的光决定. & 六、看不见的光 1.光谱 太阳光通过棱镜时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这七种颜色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2、红外线 ①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物体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 ②红外线的主要特性&&热作用强。 ③应用:可用来加热物品。取暖、摇控、探测、夜视,还可用于红外线遥感、红外线论断疾病 3.紫外线 ⑴炽热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紫外线。 ⑵紫外线主要特点:使荧光物质发光. ⑶应用:灭菌、验钞等,适量照射紫外线有利于身体健康,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紫外线另外还具有莹光效应、生理作用(杀菌)。 注意: ①过量照射紫外线有害于身体健康,要进行防护。 ②太阳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 & ③臭氧能吸收紫外线。 & 第三章 凸透镜成像规律 1、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 凸透镜的作用:对光线会聚 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 &&凸透镜的焦点: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就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 &
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焦点(如图一),反过来从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平于主光轴(如图二) &
& &&&&&&&&&&&&&&&&& 图一&&&&&&&&&&&&&&&&&&&&&&&&&&&&&&&&&&&&&& 图二 2、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凹透镜的作用:对光线发散。 凹透镜的焦点:平行光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如图三)。则入射光的延长线过虚焦点的,折射后一定是平行主光轴的光线(如图四) & &
&&&&&&&&&&&&&&&&&&&&&&&&&&&&&&&&&&&&&&&&&&&&&&&&&&&& & &&&&&&&&&&&&&&&&&&&&&&&&&&&&&&&&&&&&&&&&&& 图三&&&&&&&&&&&&&&&&&&&&&&&&&&&&&&&&& 图四 4、 照相机的原理: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14 照相机的结构: a.胶片:感光显影后变为照相底片。 & b.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但上面数字表示景到镜头的距离) & c.光圈:控制镜头的进光量。 d. 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5、幻灯机的原理: f&u&2f 倒立 放大 实像 &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投影器与幻灯机的区别:投影器用两块大塑料螺纹透镜作聚光镜,并用一块平面镜把像反射到屏幕上。 6、放大镜的原理: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7、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可以形成在光屏上,虚像不是光线形成的,不能形成在光屏上。 8 、显微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和目镜。它的放大倍数比放大镜大许多。 & 物镜相当于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9、显微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和目镜。 & 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0、人眼看东西时,眼球好像一个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11、近视:成像在视网膜前(如图五所示),所以要加凹透镜进行纠正(如图六) &&&&&&&& &&&&&&&&& 图五&&&&&&&&&&&&&&&&&&&&&&&&&& 图六&&&&&&&&&&&&&&&&&&&&&&&&&&&&&&& & 12、近视:在光线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如图七所示),所以要加凸透镜进行纠正(如图八)&&&&&&&&&&&&&&&&&&&&&&&&&&&&&&&&&&&&&&&&& & & 图七&&&&&&&&&&&&&&&&&&&&&&&&&&&&&& 图八 光学补充知识点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同一种均匀介质)、光速、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影子、日食等) & &
条件(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概念(一点、一面、二角、三线)
反射定律的内容及光路图、光路可逆性、反射分类&& 镜面反射
平面镜:成像及成像原理、成像特点、应用
& & &&&&&&&&& 光的反射 & & &&&&&&&&&&&&&&&&&&& 条件(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折射规律及光路图、光路可逆
凸透镜:结构特征、有实焦点、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结构特征、有虚焦点、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
&&&&&&&&& & 光的折射 &
& &&&&&&&&&&&&&&&&&&& 透镜 & & & &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 幻灯机: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f&u&2f 放大镜:原理、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f & 2、与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相联系的光学器件及应用: &&& &&& 3、关于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 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能够会聚到一点,这一点就是物点的实像。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仅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也可以在屏幕上显映出来。 &&& 如果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相交于一点,看起来光线好像从这一点发出,而实际上不存在这样一个发光点,这点就是物点的虚像。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不能用屏幕显映。 &&& 跟物体相比较,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 &&&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 &&& u&&物距、v& &&&像距、f& &&焦距。 &
像、物异侧
像、物异侧
像、物同侧
& &&& 5、凸透镜成像的作图: & & & & & & &&& 6、凸透镜成像的动态情景: &&& ①当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移近过程中,像逐渐变大,像距v也逐渐变大。但是,只要物体未到达二倍焦距点时,像的大小比物体要小;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 &&& ②当物体到达二倍焦距之内逐渐向一倍焦距点移动过程中,像变大,像距v也变大。像的大小总比物体要大,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二倍焦距以外。 &&& ③可见,二倍焦距点是凸透镜成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即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所成实像小于物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内时所成实像要大于物体。 &&& ④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只能在与物体同侧的地方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焦点f是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 & 第四章& 物态变化知识点 一.温度计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摄氏度用符号℃来表示。而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 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规定为100度, 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 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 -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 3、使用温度计之前应: (1)观察它的量程; (2)认清它的最小刻度. 4、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5. 体温计的温度范围:35℃-42℃ & ①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内)最小单位: 0.1℃ & ②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一甩,使玻璃管内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 (体温计在读数时可以离开被测人体)。 6.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 & & & 二.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 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晶体熔化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①萘的熔点为80.50c。当温度为790c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0c时, 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50c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
&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0c,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390c,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0c,此时水银已凝固; 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0c,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熔化吸热的事例: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0c的冰比00c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6.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 &&&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三.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 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
凝固规律: 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
晶体凝固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凝固放热: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 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的热) 四.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汽化现象分为: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 &
沸腾: ⑴沸腾现象:例-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⑵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⑶液体沸腾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⑷有关沸点知识: ①液态氧的沸点是-1830c,固态氧的熔点是-2180c。-1820c时,氧为气态。 -1840c时,氧为液态。-2190c时,氧为固态。-1830c氧是液态、气态或气液共存都可以。 &
& ②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水沸腾时,保持在1000c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 ③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800c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 (酒精汽化成了蒸气。酒精沸点为780c,高于780c时为气态)
蒸发: ⑴蒸发现象:       ①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 ②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     ⑵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①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 ②一杯400c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0c。(蒸发要向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③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     ⑶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 ①液体自身的温度高低。 ②液体蒸发的表面积大小。 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五.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液化现象: ①水开后,壶嘴看见 &白气&(壶中汽化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②夏天自来水管和水缸上会&出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珠)
液化的方法分为:降低温度、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⑴降低温度(遇冷、放热)液化: &&&& &&&&&①雾与露的形成  (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附在尘埃浮在空中, 形成&雾&;附在草木,聚成&露&)      ②冬天,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③冬天,窗户内侧常看见模糊的&水气&。(屋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 &&&&&&& ④牙医在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将检查用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 ⑵压缩体积液化:      ①在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放入钢瓶中,以液态石油气的形式保存。      ②&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压缩成的&液态氢&和&液态氧&。      ③打火机中,常用压缩后的液态&丁烷&作为燃料。
液化放热:     ①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水。(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     ②1000c的水蒸气比1000c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1000c的水蒸气液化成1000c的水要放热) 六.升华: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升华现象: 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升华吸热: ①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 七.凝华: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凝华现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  (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凝华放热 & 八.附录一: &&&&&&& ①电冰箱原理:利用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②南极地区以冰雪为水源。先将冰雪放入壶中加热熔化成水,至水沸腾,可看到汽化出的水蒸气在壶嘴上方液化成雾状小水珠,俗称&白气&。    & ③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钨丝受热,发生升华现象,由固态变为气态;钨丝冷却,钨蒸气又在灯泡内壁上凝华。    & ④干冰&人工降雨&:干冰进入云层升华成气体,从周围吸收大量热量,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高空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熔化成雨滴落到地面上。    & ⑤云、雨、雪、雹、霜的形成:     & 云: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合而成的。     & 雨: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上升气流无法支持,就会下落。下落中,小冰晶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形成雨。     & 雪:云中水蒸气受冷直接在小冰晶上凝华形成雪花。     & 雹:夏季,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受冷凝固成小冰雹。    &  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凝华而成的。 & 附录二:问答题(热学部分) 1.在北方的冬天,为了防止菜冻坏,就在菜窖里放几桶水,为什么? && 答:因为北方的冬天气温低,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就是利用凝固时放热,使菜窖内温度不致太低,菜不致冻坏。所以就在菜窖里放几桶水。 2.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会感到冷,如果有风,甚至会冷得打颤,为什么? && 答:因为游泳后从水中上岸,身上沾的水就会蒸发,吸收周围的热量,使皮肤的温度下降,所以会感到冷;当有风吹来,使水蒸发得更快,吸热也加快,从而皮肤温度更快下降,所以就会打冷颤。 3.在皮肤上擦一些酒精,会感到凉快,为什么? && 答:这是因为洒精在蒸发过程中要吸热,使皮肤的温度下降所至致。 4.夏天在地上洒一些水,会感到凉快,为什么? && 答:这是因为洒在地上水要蒸发,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使周围的气温下降,所以夏天在地上洒一些水会感到凉快。 5.夏天扇扇子并不能降低气温,但觉得凉快,这是为什么? && 答:因为在夏天气温高,人会出汗,汗液会蒸发,蒸发时要吸热,而扇扇子可以加快汗液表面的空气流动,使汗液蒸发加快,吸热也加快,这样就可以加速降低皮肤的温度。所以&&。 6.喝开水时,如果感到热开水烫口,一般都向水面吹气,这是什么缘故? 答:这是因为液体蒸发时温度会降低,也就是说液体蒸发有致冷作用。向水面吹气,可以加快水面上的空气流动,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也就越快,这将就会加快水温度降,使热开水不会烫口。 & &
7.在炎热的夏天,为了不使食物变质,有人常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来储放食物,请你说出其中的道理。 & & 答:因为毛巾上的水不断蒸发,蒸发时 吸收热量,使食物的温度不至过高而变质。 8.你平时是怎样晒衣服才快干,为什么? && 答:把衣服用衣挂摊开,挂在阳光下并且通风的地方。因为加快液体蒸发的因素有:增在液体的表面积、提高液体的温度和加快液面的空气流动。把衣服摊开是增大水的表面积,挂在阳光下是提高水的温度,挂在通风的地方是加快水面的空气流动,这三点都利用起来,从而使衣服中的水蒸发得更快,衣服就干得快。 9.晒粮食时为什么要把粮食放在向阳的地方,并且把粮食摊开: && 答:因为晒粮食目的是要把粮食中的水蒸发掉,而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面的表面积和液面的空气流动。把粮食放在向阳的地方可以提高水的温度,把粮食摊开可增大水的表面积,这两点都可加快水份的蒸发,使粮食干得快。所以&& 10.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常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为什么? && 答:因为夏天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较高,在冰棒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就是看到的&白气&。 11.寒冷的冬天从口中会呼出&白气& & 答:因为从口中呼出的气体中有大量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为小水珠,这些小水珠看起就像白气。 12.为什么被100oc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oc的水烫伤严重? && 答:因为100oc的水蒸气除了温度高之外,还有就是水蒸气还会发生液化现象,在液化时放出大量的热量的缘故。所以&&。 13.灯泡用久了为什么会发黑? && 答:因为灯泡发光时温度很高,钨丝因受热发生升华,变成气态钨;当气态钨遇到冷的灯泡壁又凝华成固态的小钨粒,附在灯泡内壁上,久而久之,灯泡就会变黑。 14.用纸做的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过一会儿水就沸腾了,而纸锅却不会着火,为什么? && 答:因为纸的着火点(183oc)比水的沸点(100oc)高,而水沸腾时保持100 oc不变,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不会着火。 & & & & & & & & & 附录三:蒸发与沸腾。 &&&&&& 汽化的两种方式一是蒸发,二是沸腾。它们虽同属汽化,需要吸热,但其特点是不同的。见表中所列: &
1、在任何温度下均可进行。
2、在液表面进行。
1、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2、在液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1、液温的高低。
2、液表面积的大小。
3、液表面气流的快慢。
& 液表面处气压的大小。
说明: &&&&&& (1)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因此液体温度降低并且有致冷作用。 &&&&&& (2)不同的液体沸点(沸腾时的温度)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还要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大小而变化。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 &&&&&& (3)液体沸腾时,需要吸热,但其自身的温度保持不变。 & &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q)知识要点 1、电荷 a、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这物体就带上了电荷。【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b、自然界中的电荷分为两种:正电荷与负电荷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 c、电荷的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验电器就是根据这个性质制作出来的。 d.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2、电量 a、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用q来表示,单位是库仑(c)。 b、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是带有负电,而且电子所带的电荷最小,叫做元电荷用e表示: 3、导体与绝缘体 a、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石墨、人体、大地以及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导体。 b、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干木头、玻璃、陶瓷、塑料、油等是绝缘体。 c、在金属内部有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叫做自由电子,金属就是靠这些自由移动的电子导电的。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导电。 d、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4.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金属、石墨、人体、大地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是绝缘体.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没有绝对的界限. 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导电 . & 二、电路与电流
能够提供持续供电的装制叫电源;电池、发电机、干电池、铅蓄电池都是电源.电源在电路中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电灯和电风扇等是消耗电能的装置. 干电池、蓄电池对外供电时,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电路 (1)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 (2)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 (3)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3、(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规定:正电荷的移动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半导体二极管,电流只能从它的正极流向负极,不能反向流动。 4、接通的电路电通路;断开的电路电开路;不经用电器而直接把导线连在电源两端叫短路. 用符号表示电路的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5、由实物图画电路图的几点注意: (1)电路图要画成矩形,横平竖直,改用直尺画线的部分要用直尺画线。 (2)电器元件的分布要均匀,不能把元件画在矩形的转角处。 (3)电路图中的元件分布要与实物图的实物一一对应,正负极也不要出错。 (4)电路图中的画线不能有相交的线。 例如: & 6、由电路图到实物连线图的几点注意: (1)认真观察电路图中的元件排列顺序,从电源的一个极出发,按顺序一个一个连线。 (2)实物图的连线顺序要与电路图的排列顺序一一对应,正负极也不要出错。 (3)认真观察实物的摆放,在实物连线过程中不允许出现相交的画线。 例如: &&&&& 三、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 1、串联电路: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如图,特点是:流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流过另一个。例如:节日里的小彩灯。 & 2、并联电路: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如图,特点是:干路的电流在分支处分两部分,分别流过两个支路中的各个元件。例如:家庭中各种用电器的连接。    &&&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开关闭合,各支路上的开关闭合,灯泡才会发光,干路上的开关断开,各支路上的开关都闭合,灯泡不会发光,说明干路上的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上的开关只能控制本支路。 3、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在串联电路中,由于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所以,从电源正极流出的电流将依次逐个流过各个用电器,最后回到电源负极。因此在串联电路中,如果有一个用电器损坏或某一处断开。整个电路将变成断路,电路就会无电流,所有用电器都将停止工作,所以在串联电路中各个用电器互相牵连,要么全工作,要么全部停止工作。   在并联电路中,从电源正极流出的电流在分支处要分为两路,每一路都有电流流过,因此即使某一支路断开,但另一支路仍会与干路构成通路。由此可见,在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之间互不牵连。 4、如何识别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识别: (a)用电器的连接方式& (b)电流的通路有无分叉& &(c)用电器是否能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四、电流的强弱
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字母i代表。 电流的单位:安培& 符号:a& 较小的电流单位有:毫安(ma)、微安( ) 关系:1a=1000ma& 1ma=1000 & 1a=1000000 = & &&&&& 1ma= & 1 = =
电流表:测量电流大小的仪器。电流表的符号:&&&&&& & &
实验室用的电流表一般有两个量程和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分别是 0~0 .6安和 0~3安;接0~0 .6安时每大格为0.2安,每小格为0.02安;接0~3安时每大格为1安,每小格为0.1安.
使用电流表时请注意: (1)使用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指零。 (2)正确选择量程。(被测电流不得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实验前先采用&试触法&) (3)电流表必须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4)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 (5)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电流表相当于导线) & & 4、电流表的读数: &
例如: &&&&&&&
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
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如下图:用电流表分别测电路各点电流:ia、ib、ic&& & & &
& &&&&&&&&&&&&&&&&&&&&&&&&&&&&&&&&&&&&& ia=ib=ic & 结论: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
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如下图:用电流表分别测电路各点电流:ia、ib、ic&& & & &
& ia=ib+ic & & & 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3、探究实验的七大步骤: (1)提出问题(2)猜想或假设(3)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5)分析与论证(6)评估&&& (7)交流 六、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主要部分: ⑴家庭电路的两根电线,一根叫火线、一根叫零线、零线是接地的. 火线和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 (2)电能表的作用:测出用户全部电器消耗的电能。 (3)保险丝的作用:当电路中电流增大到超过线路设计的允许值前,能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护作用。绝不能用铜丝代替保险丝。 (4)保险丝的材料选择:电阻率大、熔点低(铅锑合金)。 (5)插座用于可移动的用电器供电,对于三孔插座,其中两孔分别接火线和零线,插座的另一孔接地线。插座分两孔插座和三孔插座;三孔插座上l表示火线、n表示零线、e表示地线。 (6)测电笔:是辨别火线的工具,测电笔的使用是:用手接触笔尾的金属体,笔尖接触电线,氖管发光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2、家庭电路连接方法:各盏灯、用电器、插座之间为并联关系;开关与灯是串联。 3、安全用电的原则是: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电器设备中的绝缘体。 附录 &
米/秒(m/s)
分贝(db)
赫兹(hz)
一些常用的物理量和单位 第三章& 电学初步 1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丝绸和玻璃棒摩擦时,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荷,丝绸得电子带负电荷,(丝绸)带负电的物体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比(玻璃棒)带正电的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强,毛皮和橡胶棒摩擦时,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橡胶棒得到等量电子带负电荷。 2、任何一个物体内部都有大量的正电荷(原子核中的质子)和负电荷(核外电子),当一个物体内部正确同电荷数量相等时,物体呈中性;不带电当物体内部正电荷数量大于负电荷数量时(常常是此物体失去电子)物体带正电;当物体中负电荷数量大于正电荷数量时(常常是此物体得到电子)物体负电荷,一般情况下物体中移动的电荷是负电荷(即自由电子)特别是固体物质导电(或带电)时都是如此,正电荷不移动;但酸、碱、盐的水溶液(或气体导电)时正负离子沿相反方向同时移动。 3、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符号是q ,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4、原先中性的两物体,因摩擦带电时,将会带上等量异种电荷,两物体因接触带电时,将会带上同种电荷,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接触带电时,将带等量同种电荷,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中和。 5、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一物体靠近另一物体时互相吸引,则这两物体可能都带电,且为异种电荷(因为异种电荷互相吸引),还有可能一物体带电,而另一物体不带电是轻小物体(因为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物体由于带电互相排斥时,一定带同种电荷(因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6、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丝绸带负电(因为它得到了电子)玻璃棒带正电(因为它失去了电子)摩擦过程中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 7、毛皮和橡胶棒摩擦后,带正电是毛皮,因为它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所以它的电子在摩擦过程中,被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强的橡胶棒吸引过去了,所以橡胶棒因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荷。 8、固体物质摩擦带电时,发生移动的电荷都是负电荷,也就是自由电子,正电荷不动 9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金属导电时发生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它移动的方向跟电流方向相反,导体导电靠自由电荷,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靠正负离子 10、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常见的导体有金属、石墨、大地、人体、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11、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陶瓷、橡胶、玻璃、塑料、油等,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 第四章& 电路& 电流& 电压 1.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4.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5&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6&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7& 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8& 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9& 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 10 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11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12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13.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14 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v)。1千伏=103伏=106毫伏=109微伏。 15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16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17 熟记的电压值: &&&&&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18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19 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千欧(k&)。&&&&&&&&&&&&& 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20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21 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 (1)滑动变阻器: &&&&& ①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 ②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 ③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 ④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 (2)电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 & 第五章欧姆定律知识归纳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 &&&)式 中单位:i&安(a);u&伏(v);r&欧(&)。1安=1伏/欧。 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 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 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 ① 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 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 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分压作用 ⑤ 比例关系:电流:i1∶i2=1∶1 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 ① 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 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 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r ④ 分流作用 ⑤ 比例关系:电压:u1∶u2=1∶1 & 第六章 电功和电热知识归纳 1.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 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 7. 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 8. 计算电功率公式:(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9.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 &&&&&&&&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 &&&&&&&& 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 (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单位q&焦;i&安(a);r&欧(&);t&秒。) 17.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 量(电热),则有w=q,可用电功公式来计算q。(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18.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 19.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伏,可用测电笔来判别。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20.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 21.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22.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23.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 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应接在火线上(一根足够);控制开关应串联在干路 & 第七章 电转换磁知识归纳 1.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 ① 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 ② 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5.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6.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7.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 9.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这是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13.安培定则的易记易用:入线见,手正握;入线不见,手反握。大拇指指的一端是北极(n极)。(注意:入的电流方向应由下至上放置) 14.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15.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16.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7.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8.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 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19. 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0. 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1. 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2. 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 23. 高压输电的原理:保持输出功率不变,提高输电电压,同时减小电流,从而减小电能的损失。 24.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 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25.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 线方向有关。 26. 直流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 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27.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 28.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 & 第八章 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知识归纳 1.信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 &&&&& 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是:①语言的诞生;②文字的诞生;③印刷术的诞生;④电磁波的应用;⑤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要求会正确排序) 2.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烽火台,驿马,电报机,电话等。 3.人类储存信息的工具有:①牛骨﹑竹简、木牍,②书,③磁盘﹑光盘。 4.所有的波都在传播周期性的运动形态。例如:水和橡皮绳传播的是凸凹相间的运动形态,而弹簧和声波传播的是疏密相间的运动形态。 5.机械波是振动形式在介质中的传播,它不仅传播了振动的形式,更主要是传播了振动的能量。当信息加载到波上后,就可以传播出去。 6.有关描述波的性质的物理量:①振幅a:波源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单位是m.②周期t:波源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单位是s.③频率f:波源每秒类振动的次数,单位是hz.④波长&:波在一个周期类传播的距离,单位是m. 7.波的传播速度v与波长、频率的关系是:&. v=&&=&f t 8.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由于电磁场本身具有物质性,因此电磁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 9.电磁波谱(按波长由小到大或频率由高到低排列):&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要了解它们各自应用)。 10.人类应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历史经历了以下变化:①传播的信息形式从文字&声音&图像;②传播的信息量由小到大;③传播的距离由近到远④传播的速度由慢到快。&&&&&&&&&&& 11.现代&信息高速公路&的两大支柱是: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其中光纤通信优点是:容量大、不受外界电磁场干扰、不怕潮湿、不怕腐蚀,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线,互联网用途有:①发送电子邮件;②召开视频会议;③网上发布新闻;④进行远程登陆,实现资源共享等。&&&&&&&&&&&& 12. 电视广播、移动通信是利用微波传递信号的 & &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霜前冷雪后寒物理知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