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否定与超越”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作文

浅谈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体验、情感外化的一种表现,是学生知识重组、创新的过程。因此,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针对当今的作文教学状况,如何引导学生的作文力求别具一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创新始于质疑,创新的本质是批判。任何创新都是对前人观点的否定与超越,而要实现这一否定与超越,没有批判精神是不行的。文贵创新。文章的创新首先应是立意的创新。要使文章立意新颖深刻,就不能人云亦云。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不囿于固有的评判模式中,学会用自己的头脑,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进而形成独立的判断能力。我们可以提供一些人人皆知的题材或事件,鼓励学生提出与传统不同的观点,挖掘出新意。
例如:在进行《嗟来之食》片段学习时,设计了一个“该不该接受嗟来之食”的小型辩论,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反方同学就对一味赞美不受嗟来之食精神的传统观点提出质疑,他们认为用“不受嗟来之食的方式”来维护尊严虽勇气可佳,但做法未免有些愚蠢,“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能保全性命,尊严是可以找回来的。这难道不是一个好办法吗?又如写《莲》,莲花早已成为高贵品质的象征,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却提出“它虽表面清香美丽但却掩盖了它内心的空虚与出身的肮脏”。对于这样的立意,只要言之有据就要予以表扬鼓励,以提高他们创新的积极性,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勇于质疑和批判的态度,正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一种不竭动力。
二、冲破定势,训练思维的发散性
学生作文为什么会出现众多的雷同现象?这与学生作文时的思维定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把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以某一事物为触发点,多角度、全方位引出问题,展开思路,提炼创意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作文指导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择材料。例如,写《我的妈妈》,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妈妈的性格、脾气、品德、才能、爱好、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选材。学生一旦学会了发散思维,就会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
2、同一中心多种选材。有些作文题由于限制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在习作时更容易出现雷同。这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写出各具特色的习作来。例如:《在学雷锋活动中》这个作文题,一般来说,中心应该歌颂助人为乐的精神。如果不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很有可能出现相同的作文材料表现同一中心,使得写出的作文没有新意的情况。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这一类习作时,可启发学生思考:(1)可采用对比的手法,选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来表现中心;(2)打破只写一个健全人的思维定势,可以写一个身残志坚的活雷锋;(3)可采用一群人的材料来表现中心;(4)可通过写一个人的变化来反映这个中心。
3、同一材料多种立意。为了克服学生习作思维的单一,不善于变通的弊病,教师在指
导学生写同一材料的习作时,要引导学生挖掘同一材料的多义性。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登山》这篇习作时,可启发学生从这样的几个角度去立意:(1)通过记叙登山途中看到的赏心悦目的美丽景色,把中心写为“对大自然的热爱,或对家乡美好的赞美”;(2)受《挑山工》一课的启发,通过写记叙登山途中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做任何事情,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脚踏实地地去努力”;(3)通过写登山远眺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又如,有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写《“滥竽充数”读后感》时,为了突破“滥竽充数”的思维定势,启发学生另辟蹊径:(1)南郭先生很有自知之明,他比那种占着位置不做事的人强;(2)造成南郭先生得以“充数”多年的根本原因是“大锅饭制度”,说明要发展必须改革;(3)南郭先生在乐队里“充数”多年,没有一个人举报,这与乐师们普遍存在的明哲保身的思想有关。
&&&&4、同一材料多种体裁。学生的思维是多侧面的,有的善于逻辑思维,有的擅长形象思维,还有的直觉思维见长。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和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同一材料多种体裁的训练。例如:围绕“学校”这个材料,可设计这样一组题目。《我们的校园》(侧重于记叙和抒情),《我们的学校》(侧重于说明),《我们学校的未来》(侧重于遐想)。
三、大胆想象,训练思维的创新性
想象作文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凭借丰富的想象,可以把一个圆看成一个苹果、一首优美的圆舞曲、一个深邃的眼睛、一个人生的轨迹等。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只有想象力丰富,才能创新作文。训练的方式有多种。
1、&改写、续写课文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接触众多的优秀名篇,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教材,激发学生大胆想象,进行口头或书面的作文练习。例如:学了《高大的皂荚树》一文后,让学生以《高大的柳树》、《高大的松树》为题改写课文;学了《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后,让学生以《灵车开走后》为题续写课文。学生在习作中加深了对原文的理解,也进行了大胆的思维创新训练。
2、&巧用插图进行练笔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的彩色插图,学生不但可以借插图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想象画面内容时,不要受课文的局限,要鼓励学生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想象画面内外的情景,用自己的笔去大胆地再创造。鼓励学生看到什么,就写什么,可以在课前写、课中写、课后写。写时,可借鉴文中的优美词句,但不一定用原文的思路和顺序结构。例如:《黄继光》一文,插图中画着黄继光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胸膛堵敌人的枪口。我让学生以《黄继光再次站了起来》为题,借图写片段。根据图和文,我要求学生不但要进行外貌描写,而且要大胆地写出此时此刻他的内心活动。这样,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积累了写作材料,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既提高了笔头表达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适当编写寓言故事
在小学语文课本里,选编了一些古今中外的寓言。寓言情节简单,有生动的形象,适合儿童阅读。寓言把对人们的教育和批评寓于短小的故事之中,极富虚构性。这种方式容易被儿童接受,学生可以大胆想象,编写故事,只要合情合理即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学习了《狐狸和乌鸦》一文后,学生懂得这个寓言故事意在批评那些阿谀奉承和爱听花言巧语的人,教育了人们不要轻易上当受骗。课后,我让学生自己立意,自拟题目,通过日记形式,写一则寓言故事。这下好了,学生们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畅所欲言,运用拟人的手法,编写了《课桌和小刀》、《小溪和大海》、《眼睛和耳朵》等寓言故事,故事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这样的作文训练形式,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创造了学生思想上的一个新的飞跃。
4、&活用图形训练思维
教师先出示学生常见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图形象什么?然后选图进行想象作文。例如:出示“&&”看图后,经过想象,有的学生以《我家的条桌》、《五星红旗》、《窗口》等为题作文,这种训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儿童情趣,打开儿童思维的闸门,丰富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作文的创新能力。
创新作文,是现代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也是当代小学生应具备的优良素质。
创新作文教学是一首复杂而动听的交响乐,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音符或者一段平凡的旋律,但它却能使这首交响乐更美妙悦耳。
四、充分展示,训练思维的独特性
创新思维必定是个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运用“批判的眼光”思考,让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
1.从选材来看,异向思维就是一个新路子。例如:写《我的一家》,大多数学生可能会写家庭的和睦幸福、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等。如果反向写家庭父母之间,妈妈和奶奶之间的“摩擦”,希望自己的家庭和谐起来,这将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又如:写《我们的学校》,中心是通过对学校人事、景物的具体描写来反映学校之美。大多数学生只会写校园的景色美、校园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教师工作认真负责等等。如果采取“反弹琵琶”的思维方式,写教师住在简陋破旧的教工宿舍楼里,而工作的热情却那么高,两者对比,歌颂老师的奉献精神,既突出文章的中心,又体会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独特个性。
2.从立意来看,可通过审美立意的途径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深刻性。有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写《生日》这篇习作时,先让学生自选材料,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写自己过生日时,长辈、同学给自己祝贺生日,感到很快乐,显然,这样的立意缺乏“美”。后来经老师指导,学生有的写为长辈过生日,有的写为同学、老师过生日,还有的写为孤寡老人、残疾朋友、失去亲人的同学过生日,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立意进行“比美”,通过比较,学生发现立意从“我”——→家庭——→社会,一个比一个美丽,一个比一个深刻。那么立意深刻是否可以写自己和家庭呢?为避免学生产生立意深刻只能写大事不能写小事的错觉,老师在指导时强调:写自己过生日,通过写礼品的丰富、亲人的欢聚,可以反映党的富民政策给千家万户带来的欢乐,这样的立意同样是深刻的。这样可以启发学生从凡人小事中发现“美”的素材,使学生个性化思维得到发展。
五、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目前那种封闭的、僵化的“教师讲——学生做”的作文教学模式,严重妨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模式体系。这种教学模式体系的结构为:(参见《中国教学与研究杂志》之《想象作文教学的两种模式浅谈》)
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热情——→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评优激励,激发新的创新动机。
1.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的热情。创新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氛围环境。为此,教师应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并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创新的热情,让所有的学生进入“我要写”的精神状态。
2.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所谓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这时,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鼓励学生放胆表达,不是说就可以不需要教师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而是说学生刚进入习作状态,教师不宜用太多的框框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写作的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师的写法指导应在学生完成习作初稿之后,指导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真情实感。
3.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交流合作就是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通过交流产生思维碰撞,从而激活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合作的形式通常有小组合作和全班合作两种形式。小组合作的成员构成,可以按学生的作文程度搭配成组,也可以采取自愿组合的形式。这里指的交流合作,是指在学生习作初稿完成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互评互改。
4.评优激励,激发创新动机。目前的作文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习作产生畏惧心理,这与教师在批改和评语中惯用“纠谬法”——只罗列学生习作中的不足,不肯定学生习作中闪光点有很大关系。据心理学家分析,缺乏肯定与鼓励的批评,会使人的情绪低落,而情绪会直接影响人的行为。一个人的情绪越低,投注到所要从事的事情上的注意力就越少,任务也就完成得越糟糕,进而陷入更为低落的情绪中。如果这时有一句鼓励的话,便会使人重新估计自己的能力与信心,重新审视、注意所要完成的任务,情绪状态就会提升,从而促进自己更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变“纠谬法”为“评优法”。“评优法”的实质就是激励。就作文教学而言,激励应贯穿在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其需要激励,通过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机会等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创新动机,使作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本文章还没有评论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145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145
你怎样看待科学: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1)感性认识:源于实践;1、对在中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谈一谈你的看法;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1)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2)生态文明包含的内容P87;五、如何理解科学的本质P91-95;七、如何理解观察渗透理论?P118-119;观察需要观察对象与观察者的感官发生相互作
你怎样看待科学: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科学是人类智慧结晶的分门别类的学问。
科学是由人类感知的自然现象,通过观察、抽象、总结形成家教个性论说,再形成有因果系统的宗教共性论说,再通过设置实验环境、证明宗教论说的真假、形成有因果系统的科学个性结论,再形成有因果系统的科学共性结论,进而形成有因果系统的有实验共性结论的可重复验证的学问,这就是科学。科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可重复性;科学精神的核心是创新精神。 对于科学的认识:(1)感性认识:源于实践。(2)理性认识:源于实践中对于感性认识的升华。 (3)非感性认识和非理性认识:实践中始终存在的思维的混沌认识。(4)用实践的观点、立场、方法、方式,去认识世界和宇宙,使人类的思想结晶和技术手段逐渐的走向科学,并且,建立起科学的发展史。 (5)人类的科学发展史,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科学浓缩。1、对在中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谈一谈你的看法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1)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人类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已经有三百多万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人类文明的进化经历了原始文明(采集与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大阶段。工业文明历时三百年,它为人类创造了以往无法比拟的财富。但是,工业文明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排放废弃物的工业经济的基础之上的,因而严重地损害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系统。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在生态自然观指导下,生态文明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为宗旨,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同发展,在维持自然界再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再生产。(2)生态文明包含的内容
P87五、如何理解科学的本质P91-95七、如何理解观察渗透理论?P118-119观察需要观察对象与观察者的感官发生相互作用、并产生感觉图像。观察属于认识领域的范畴,不单纯是生理活动的过程,这就决定了观察要受到观察者已有的经验和所掌握的理论的影响即渗透理论。理论对观察的影响还表现在,人们观察时的注意力和理论有极大的关系,科学观察者是有目的、有选择的观察什么,详略如何,都与研究的问题有关,与观察者的理论素养有关。科学观察过程并非单纯的感性活动,它处处表现出科学理论的影响。需要指出的是,观察渗透理论并没有取消观察的客观性,科学观察能够反映观察对象的本来面貌,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15、科学、技术各自的内涵、性质及两者的关系马克思关于科学的涵义(1)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它揭示出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的能动的认识和改造关系。正是科学的巨大力量,使得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空前的强化。(2)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科学活动是一种社会劳动。(3)科学是生产力。这一论断是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4)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明确指出科学的社会作用表现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个方面。科学具有如下的本质属性:(1)客观真理性。科学具有内容上的客观真理性,其真理性内容是随着实践而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
( 2)可检验性.。科学知识是在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科学的结论是确定的、具体的命题,它们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具有可检验性。(3)系统性。科学知识是根据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用逻辑的方法整理出来的反映事物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它力求做到完全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一切方面(4)主体际性。科学知识是客观的、普遍的,能被不同认识主体所重复所理解,能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检验,并在他们之间进行讨论、交流,这就是主体际性。它是科学发现获得社会承认的基本条件。 技术的定义: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体现在技术活动和技术成果两个方面技术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把技术的本质界定为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改造作用。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技术与科学的关系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技术产生科学技术与科学的区别(1)科学是间接生产力,技术是直接生产力。(2)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么做”。(3)科学是不可预见的,技术是可预见的。(4)科学进步的标准在于能否完善科学理论,技术提高的标准在于是否能生产出新的和更好的产品。(5)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6)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7)科学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技术是综合利用知识于需要的研究。区别科学与技术的目的,不是将它们分开,而是要更好的统一考虑。注重技术时要想到科学,注重科学时要考虑技术。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 对于技术来说,科学是技术的升华。 2、结合你所学专业或从事的工作,谈谈你对技术创新的理解?并分析我国怎样才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技术创新是以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为目的、与研究和开发活动密切相关,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的活动过程。技术创新本质上是技术资源和产业资源整合配置的过程和结果。它包括原始创新、集合创新和自主创新三种(6分)什么是创新型国家(4分)――是把一般微观性的创新活动上升到国家宏观层面,把一个国家内的各种创新活动看成一个系统的整体。我国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8分)1、政府在国家创新中具备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加大科技投入,完善宏观管理体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转变增长模式;整合北京、上海等地研发能力,使之成为先进的制造中心,生产中心、研发中心、运营中心。2、使企业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平台,让它们扮演好信息守门人、创新倡导者、创新构思者,技术难题解决者、项目管理者这五种角色。3、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4、 紧跟世界“绿色浪潮”,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上花大力气,大力发展我国新能源技术和产业。3材料题“周正龙”案在陕西旬阳县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华南虎照”的伪造者周正龙因涉嫌诈骗罪和非法持有弹药罪受到指控,两罪并罚,周正龙获刑两年零六个月。1、 结合以上实例运用自然辩证法理论,谈谈科学问题、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关系。2、结合野生华南虎在我国灭绝的现实状况,谈谈我们应当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评析面对人与自然关系等全球性问题,我们人类是不是束手无策?能否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答:1、周正龙的假虎照之所以有如此影响,是因为有些政府部门和个人缺乏正确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不具备有应有的科学精神、以及批判怀疑的科学态度(解释什么是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有没有华南虎是一个科学问题,而非一、两张相片就能证明,证明它需要科学事实(8分)2、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建立人和自然应和谐相处的生态自然观。(6分)3、在处理资源、环境和人口等全球性问题时,人类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12分):首先,人类应该重建人在自然中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相统一的整体观念。其次,运用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不断完善人类自身的认识和实践能力。第三,从社会规模、国家规模乃至全球规模上合理地组织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运动。第四,通过人的干预和自然本身的力量,造成适合于人类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平衡。 具体方法如下:(1)全球协调;发达国家(美国)拒绝签署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国际公约;(2)需要科学技术的转向:环境经济可以双赢;循环经济、绿色工程、绿色产品(3)可持续发展理念新观念:代际平等(4)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其难处:干部考核办法,贫富差距,人民素质;(5)消除市场机制逐利的局限性。3.我选择的研究方法:科学实验。理解和认识: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通过干预和控制科研对象而观察和探索科研对象有关规律和机制的一种研究方法。科学实验和科学观察一样,也是搜集科学事实、获得感性材料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是检验科学假说,形成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二者互相联系、互为补充。但实验是在变革自然中认识自然,因而有着独特的认识功能。原因是科学实验中多种仪器的使用,使获得的感性材料更丰富、更精确 ,且能排除次要因素的干扰,更快揭示出研究对象的本质;此外,它还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对自然条件的控制力,揭示极端条件下物质运动的规律,提供更多的发现新事物、新现象的机会。科学实验的基本类型是探索试验和验证实验 ,常见的实验类型有比较实验、析因实验、模拟实验、判决实验等。举例:电磁学中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物理学中赫兹证明电磁波存在实验;化学中测定元素、离子等定性分析实验。8、科学和科学事实的关系答:科学的定义见题7。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区别于理论的普遍陈述(全称命题)。科学事实类型:事实I――客体与仪器之间相互作用结果的描述;事实II――观察实验得到的结构的陈述和判断;事实III――理论事实。科学事实是形成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假说,建立科学理论的基础;科学事实是确证或反驳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的基本依据,是推进科学进步的动力之一。同时科学的进步有助于科学认识主体更好的对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更好的描述和判断,也就是促进科学事实的形成。 问答题: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是什么?P27-282、为什么说牛顿力学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P30-31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自然科学前提。P35-384、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P59\61-62)5、阐述系统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P49-506、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P67-697、现代生态学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P80-828、简要阐述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P82-839、科学的技术化与技术的科学化。(P9-10)答:一方面,现代科学必须依靠一定的技术手段才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现代技术的发展又必须以现代科学为基础;在内容上,技术要应用科学研究的成果,在形式上,技术要应用科学研究的方法。10、技术的特征。(P186-188)11、技术体系的特征。(P195-196)答: 1,功能的整体性。2,目的的社会性。3,构成的层次性。4,环境的制约性。12、工程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P202-203)13、从科学理论到技术开发可简单分为几个阶段?(P203)14、技术的二重属性。(P219―220)15、熊比特提出的创新的五种表现形式。(P235-236)16、技术创新具有哪几方面的特点。(P239-240)答:第一.创造性; 第二.效益性; 第三.风险性; 第四.周期性;第五.集群性;第六.系统性17、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P244)答:第一.产权激励; 第二.市场激励;
第三.政府激励; 第四.企业激励18、科学事实的特点及作用(P98-99)答:特点:其一.科学事实具有可重复性;其二.科学事实渗透理论;其三.科学事实应该是比较系统的;其四.科学事实具有相对独立性作用:首先,科学事实是形成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假说,建立科学理论的基础。其次,科学事实是确证或反驳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的基本依据,是推进科学进步的动力之一。19、科学定律的作用(P100)20、科学假说的作用(P101)21、科学理论的特征有哪些(P102―103)22、科学选题的基本原则有哪些(P111-112)23、科学实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P116)24、简述科学的否证发展模式(P171-173)26、科学观察的基本原则有哪些(P115)27、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有哪些(P114)答: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28、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P119)答:第一,在标准条件下,观察者所得到的感觉图像是能够重演的,当然要排除观察者主观意愿的歪曲。第二,观察中渗透的理论要经受过实践的检验。第三,观察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和方法手段,是符合科学理论原理的。29、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主要区别有哪些(P142)答:1.概念思维的基本要素是抽象的概念,而意象思维的基本要素是形象的意象。2.抽象思维的推理过程是在概念及其判断的基础上完成的,而形象思维的推理过程是在意象及其联想和典型化的基础上完成的。30、科学理论必备两个基本条件是(P148)31、什么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其重要性(P107-108)答: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求真务实的精神;其二,有条理的怀疑精神;其三,开拓创新精神。科学精神的实质就是实事求是、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坚持科学精神,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此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这将对熔铸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有着无法估量的意义。32、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P109-110)答: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科学研究从科学问题的提出开始。问题在科学认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着支配作用。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使科学认识不断地发展。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没有问题,科学也就停滞不前了。36、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社会角色的演变的主要过程(P255-258,三个阶段)答:1.古代:科学技术社会体制化前史。该时期无法形成独立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社会角色,但自然哲学家和工匠却是后来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雏形。2.近代:科学技术社会体制化的肇始。这一时期出现了近代科学家角色和近代技术专家角色。3.现代:科学技术社会体制化的确立。这个时期现代科学家角色和现代技术专家角色确定。37、对现代科学家社会角色确立具有重要意义的三个方面的因素。(P258)答:一是大学教学和科研体制的改革。二是企业中工业实验室的大量涌现。三是国家直属科研机构的兴起。38、正式和非正式的学术交流。(P263)39、科学家互动中的学术和非学术的冲突。(P264)40、科学研究中的马太效应。(P267)41、科学的社会规范(P270)42、技术的社会规范(P272)43、国家创新系统(P278)答:国家创新系统是国家层次上对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过程,即科学技术知识的产生、交流、传播与应用过程的体制化,它是在国家的总体规划下,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中各有关部门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的网络。44、带头学科交替理论的主要内容。(P282)45、后工业社会的五个特征。(P293)46、知识资源的特点。(P296)47、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含义。(P302)48、建立我国的知识创新系统的主要内容。(P319)答:主要包括:1.知识创新系统;2.技术创新系统;3.知识应用系统;4.知识传播系统四. 论述题:1. 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竞争力的新变化。(P306)(问答)答:关于国家竞争力的研究成果表明,面向知识经济时代,以物品为基础的生产明显地转向以高性能、高技术和以服务为基础的生产;人们的经营观念也从高产量向高价值转化,转向更高层次的专门化的产品和服务;丰富的自然资源在竞争力提高中的作用已大为下降,甚至不起主要作用。与此相反,各国科学技术、知识经济的发展程度则成为其国际竞争力提高的中坚力量,成为该国经济能否获得长足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而且,当代国际竞争力的发展,已经从注重比较优势,进一步发展到注重全系统竞争力,即建设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发和培育国家竞争优势。2. 信息技术革命引起的产业结构变化。(P313-314)(问答)答:信息技术革命引起了产业结构发生了以下深刻的变化:第一,产业结构由工业为主导转变为信息业为主导。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的劳动力、资本,以及其他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分配状况以及互相制约的方式。新产业革命产生了一种新的社会生产力,在劳动发展史上形成了三大生产力,即农业生产力、工业生产力、信息生产力。第二,产业类型从劳动力密集转变为知识密集。信息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信息化,使生产要素的投入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诸多的生产要素中,知识、技术、信息占据头等重要的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为信息时代社会生产的一个主要特征。第三,消费结构从硬化转向软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穿、住等基本生活费用的硬性开支在居民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逐渐降低,对精神生活和服务方面的软性开支所占比重逐渐增大。第四,就业结构的改变。原来的就业结构是三大类:第一类广义的农业;第二类工业;第三类服务业。信息业的出现改变了就业结构,信息业就业人口的比重大大超过其他三类产业,专门以知识、信息为劳动对象的智力劳动者越来越多。现在发达国家已经从传统的工业化转向以信息化为主导,以工业化为基础的道路,并据此进行产业结构调整。3. 研究型大学体制的基本特点。(P265)(问答,可以出成联系实际的问题)答:研究型大学体制主要是系的建立,研究生院制度的形成和以课题为中心的研究组织的产生。系的建立扩大了教授的容量,从而使新的学科和新的人才得以迅速成长;研究生院制度的形成,训练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人才,为科学技术研究活动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以课题为中心的研究组织克服了把全部学术权力集中于教授一人的弊端,提高了科研活动的灵活性。(若出成联系实际的问题,比如:如何把我校建成一所研究型大学,可参考下面的内容回答)一、聚集一流学术人才,吸引高质量的生源,投入充足科研经费并完善教学和研究设施。二、给研究以较高优先地位,开展研究性教学,拥有一流学科和学科成长能力,并具有卓越的校长和良好组织氛围。三、要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培养高层次社会精英,促成高科技转移,促进高科技园区繁荣,构成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很高的学术声誉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承担起培养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领袖的重任。6.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观点提出哪些重要的思想观点?(P6-8)7. 马克思把技术的本质界定为人类自然的能动作用和改造作用,其深刻的原因是什么?(P184-186)8. 试论述技术结构的演化机理。(P199-200) 一、辨析题1、自然辩证法是一门交叉的自然科学。答:错。因为:自然辩证法的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学科。2、工业革命进程的加速,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答:正确。因为: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人对自然的控制与支配能力急剧增强,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人的自我意识极度膨胀,自视为自然的主人和统治者,逐渐漠视自身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对自然一味地强取豪夺,从而激化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加剧了人对自然的对立。3、用系统思想来看,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表现为技术的结构和技术的功能之间的矛盾。答:正确。因为: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是由技术内外的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技术体系内在动因来看,劳动过程中各种要素及其它们之间的矛盾是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的内在原因。它们以技术规范和技术实践的矛盾表现出来。技术是功能的基础,结构决定功能,技术改变、创造结构,从而开发功能。1、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都是以自然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因此,它们是同类学科,可以相互替代。 答:错。虽然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都是研究自然规律,但前者研究的是一般的自然规律,后者研究的却是特殊的某一领域的自然规律,二者不能相互替代。2、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都是自然,没有本质区别。答:错。虽然它们都是自然,但是天然自然是指未被人类活动所影响的那部分自然,而人工自然则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它在天然自然的基础上深刻地打上了人类活动印记。3、科学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因此,只要有科学事实也就构建起了科学体系。答:错。科学事实是构建科学体系的原材料,但单纯的事实并不等于科学体系,必须对科学事实进行理性加工,形成科学概念、科学理论。这样才能构建起科学体系。4、自组织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从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超循环理论、突变论、分形理论到混沌理论的发展过程,后一个理论都有是对前一个理论的否定与超越。答:错。(1) 自组织理论是自然界演化的主要形式;(2) 自组织理论不是谁超越谁、谁否定谁,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完善自组织理论的体系结构。如耗散结构理论建立了体系框架,协同论超循环理论确立了建立理论体系的条件和发展的动力,分形理论和混沌理论从空间和时间分析了自组织的演化过程。5、E.B威尔逊说:“世界上没有谁能够比把整个一生致力下载一个课题的专家更会阻碍科学的进步了。” 答:正确。这一观点正确反映了科研选题应遵循“审时度势、顺应潮流、抓住机遇、善于调整、转向进攻、变副为主”的技巧和要求。6、 自然辩证法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辩证法。答:错。因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是科学技术研究的自然辩证法,是自然辩证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应当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7、 世界古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自然辩证法的科学基础。答:错。因为:世界古代自然科学的为人类打下了自然科学基础,奠定了自然辩证法科学基础的是以三在科学发现的18、19世纪一系列科学成果。二十世纪产生的相对论、量子力学、粒子物理学、现代宇宙学、系统论、自组织理论、生态学等为自然辩证法提供了新的支撑,增添了新的内容(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8、 整体性是系统的最本质特征。答:正确。因为:系统的其他特征都是建立在整体基础上的,并从各个不同侧面反映整体而表现出来的特性。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高等教育、中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生活休闲娱乐、外语学习资料、各类资格考试、专业论文、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145等内容。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1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自然辩证法部分试题,希望对大家有用!你怎样看待科学: 科学是运用范畴、 定理、 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研究生自然辩证法三套卷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 A(附答案) 一、辨析题: (...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1、自然辩证法是一门交叉的自然科学。 P2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交叉的自然科学。 ...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 1. 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我理论思维能力,也叫科技思 维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 科学的认识论...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包括课件试题答案等,很好很强大)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自然辩证法(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包括课件试题答案等,很好很强大),...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包括课件试题答案)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自然辩证法常考试题史上最全的自然辩证法课件、试题、答案,免费滴,您还等什么! 史上最...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 1. 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我理论思维能力,也叫科技思维能力学 习自然辩证法, 有助于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科学的认识...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一年级课... 65页 免费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 50页 免费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 11页 免费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3页 免费 自然...  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 中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适应为话题的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